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科技推广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推广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推广措施

第1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关键词: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1 影响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个主要因素

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完全到位,主动采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如新的科技服务机制尚未建立,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林业科技成果的公益性强、周期长,缺少必要的效益补偿,而且存在着成熟度不高等问题。在林业科技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为目的公益性成果,不能当年见效,近期经济性差。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引进具有盲目性、片面性、不切合区域实际,导致推广增益性不明显。

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截止2010年12月,临渭区林业系统有专职林技推广人员51名,其中林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有35名,40岁以上的15名。另外,全区28个乡镇办也分别设有1~2名专职或兼职林业专干,负责本辖区的林技推广工作。目前,在我区这样一个有林地面积达23 333.33hm2的农业大区,直接从事林技推广的技术人员尚不足百人。

乡、村级林业科技力量薄弱。我区各乡镇办都分别确定有1~2名林业专干,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乡镇办的林业干部变动频繁,或一人兼管多项工作,往往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林业工作之中。另外,林业科技推广还受到政策、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2 搞好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选择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推广

首先要从成果的选择入手,针对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选择,对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严格的论证,减少盲目性。技术先进,才有推广价值;生产可行,才能顺利推广;经济有利,有吸引力,大家才愿意采用,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在具体选择推广项目时,必须对3个条件有正确的理解,即技术先进,不能超越当地的技术条件;生产可行,却不能束缚于传统的模式和方法;经济有利,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次要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指导科技推广,有利于使推广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临渭区通过科学地编制工程规划、制订年度项目计划,印发工程管理办法等文件,用以指导、强化、规范工程造林科技推广项目的计划管理,确保了各项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2.2 结合重点工程,进行抓点示范

由于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获取直接经济效益较慢,而社会、生态效益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特点,因此要搞好林业工作,就必须把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相结合,将科技推广融于重点工程建设中,配套应用先进技术,建立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区,使其成为“三高”林业的示范基地和科技辐射推广中心,充分发挥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临渭区以五大林业工程实施为契机,创建了各项工程的科技试验示范区,凸显出一批科技示范点、示范村、示范果园、示范林、示范户和一些先进的生产模式,还增加了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林业工程建设起到了摸路子、树标杆、建窗口的作用。目前,全区已建成核桃、速生杨、冬枣、花椒等特色林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科技示范户150余家,这些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在全区林业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迅速成为全面展示和宣传林业科技的窗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动和促进全区林业生产又快又好发展。

2.3 结合科学普及,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为林业科技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大科技推广宣传,通过在造林季节印发栽植技术要点发放到户、在工程实施区域印发了配有技术宣传的彩页和挂历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区林业科技成就和建设成果,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信息,宣传林业政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科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林果技术现场培训会、印发科技刊物,以及参观科技示范点,举办经验交流会等途径,使学科学、用科学,科技致富的思想深入人心,带动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4 健全推广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为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第2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科技; 推广; 现状 ;发展对策

1我区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我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从党的以后开始的。1983年自治区成立了宁夏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配备了人员,落实了经费。从1983年到现在,通过试验,在重点总结群众传统技术和创新经验基础上,推广了一大批技术成果,影响面较广的有育苗技术、整地技术、栽植技术、推广良种,由此推动了我区林业科技推广的整体步伐。

2我区科技推广水平低的原因

2.1科技意识较差,认识不到位

较普遍地存在着忽视科技,不重视推广的现象,也有的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或政策措施,把科技措施]有摆在应有的位置上,从思想上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广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未被一些领导所认识,认为生产是硬任务,推广是软任务,搞好搞坏无所谓,只要将生产任务完成就行了,不能自觉地应用和推广先进技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整个林业生产水平仍然不高,林业生产和林业科技水平的发展相一致,即生产工艺依靠科技,科技面向生产,对林业科技重视不够,也就很难下大力气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了。

2.2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不健全

正在发育的,脆弱的林业市场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很差,主要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村和国有林场,还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主动吸收应用林业科技成果,而林业科研单位的成果一般都是无偿转让给林业生产者,甚至还要投资补贴,所以国家制订鼓励科技成果推广转让的优惠政策,是很需要的。

2.3林业科技推广的投入不足

我区各级林业科技推广部门经费紧缺,推广经费不足长期困扰着科技推广部门产,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不足,许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不能及时推广而失去先进性,许多科技推广人员无事可作,造成人才浪费,许多林业生产者急需的适应技术不能及时到位,同时,造成各级推广部门手段落后,科技人员生活、工作条件简陋。

2.4缺乏监控,效果不佳

由于在林业推广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有的项目经费被挪作它用且浪费现象严重,致使这些推广项目或半途而废,或效益不理想。

3林业科技推广对策和建议

3.1增强科技意识

要增强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科技推广在我区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科技推广的先进典型和示范样板,用事实教育群众,说服领导,使之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组织他们到技术推广示范现场参观,增加印象,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从内心里明白林业科技推广对林业建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3.2增强科技投入

林业科技推广不同于农业,更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许多项目是整个社会受益的生态项目。当前,我区林业科技投入的整体水平很低,远不能适应生产建设的要求,增加投入一方面要增加林业科研投入,多出新成果,另一方面要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一是要形成比较稳固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科技投入体系,以国家投入为主,集体、个人一起上。二是要增加林业生产部门的投入,保证科技推广项目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科技的投入要高于国家对林业投入的增长比例。三是设立林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社会各界及林业部门用于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的部分收益,可划入林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不断壮大,专款专用。

3.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3.3.1制定促进科技人员的奖励政策,对深入推广第一线,为成果推广转化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并在职称评定中放宽条件,予以一定优惠。

3.3.2转换推广机制,在推广主体上,要积极推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不能因等靠国家的扶植而贻误时机,特别是对那些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提倡以个人,集体投入为主,在推广形式上,对那些国家、省、地(市)的重点推广项目,采取建立示范样板点,然后以辐射带动的形式推广,对那些生产上已经成熟的适应技术,采取“四位一体”的推广模式,即将生产、计划、科技、财务部门捆绑在一起,每年下达生产计划时连同科技推广计划一块下达,将适应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

3.3.3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快成果转化。一是要充分发挥的推广机构、民间科技组织、科技示范户、林农专业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形成以专业技术队伍与群众骨干相结合,多方参与的完善的推广,网络。二是要采取政府行为和市场相调节相结合的机制,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推广项目,以政府无偿投资支持为主,对经济效益高,物化水平高的技术成果,逐步通过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的作用,有组织地举办林业技术成果交易会,技术洽谈会,博览会,或采取技术入股的形式,提高转化率,使林农或企业成为推广的主体,三是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基层技术骨干的培训,实践证明,技术培训是诸多推广方法中成效较佳的、具有技术普及快,普及面广等特点。林业适应技术培训要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即讲解理论知识,具体技术方法,又请学员到示范样板现场操作实习,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通过技术培训,达到农村技术骨干掌握1-2门适应技术,四是利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推广手段,加大技术普及面,电视、幻灯,广播、墙报,信息会、展览会等是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技术成果的现状及可行的推广条件,采取以上一种或几种形式。

3.4加强科技队伍

一个健全、结构合理的省、地、县、乡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及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是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加强各级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多方争取,改善办公条件,职工生活条件,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二是各级推广机构要不断增强自身生态发展能力,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本地区的优势,抓好一批有前途、效益好的经济实体,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三是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把进人关,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善于搞林业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推广机构,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有一定经营才干的新型科技推广队伍。

【参考文献】:

第3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

(1)畜牧科技基础脆弱,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下降,效益减退。

(2)畜牧部门缺乏竞争机制,应变市场条件的能力脆弱。

表现在市场意识、商品客观淡薄,内部没有加工增值龙头企业。畜产品属于原始的初级产品,没有转化成多层次加工增值的高附加值产品,降低了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畜牧科技综合经济效益。

(3)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科研与技术推广脱节,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实用技术培训跟不上。

畜牧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应用,中间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作为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再好的成果也就无法实施。

(4)畜牧科技人才短缺,且人员知识老化。

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任务重,科技人员外流现象突出。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较弱。

(5)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科学养殖的意识淡薄。

畜牧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农牧民的意识转变至关重要。目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还不多,给畜牧技术推广的进程带来困难。

(6)试验、示范工作跟不上,推动力度不够。

由于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科学养殖技术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因而科学养殖的技术水平较差。加之经费紧缺,畜牧推广部门不能开展应有的试验项目,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和经验,缺乏把握性的正确指导。技术推广仍停留在理论和常规技术的项目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仍沿用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传统作法。

2对策措施

2.1提高农牧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转化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畜牧科技宣传。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采取各项措施,强化农牧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和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变被动接受畜牧科学技术为自觉采用。畜牧科技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互相支持,拿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同时,培养建立一批科学养殖能手和畜牧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专业养殖户。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畜牧科技水平,以加速畜牧兽医科技技术的应用推广,使落后的养殖观念向现代化养殖观念转变,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向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方式转变。

2.2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网络,强化服务功能体系

加强各级科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以县畜牧科技推广单位为龙头,以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组织为纽带,以科技养殖示范户、专业户和养殖能手为主体,上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联广大农牧户的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促使畜牧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为稳定畜牧科技队伍应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补贴、福利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应予以重奖,充分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3加大畜牧兽医科技宣传力度,改进技术转化方法

畜牧科技的宣传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把先进实用的畜牧兽医科技成果与新技术组装配套,加大推广力度。一是试验示范,按照实际情况把需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小面积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切实体会到畜牧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从实地、实用、实效出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畜牧科技的使用管理方法。三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切实做好与畜牧技术相配套的其他服务工作,确保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顺利进行。四是增加畜牧科技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3结语

第4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对策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1.1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通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资金也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5%左右,然而,在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占农业总产值不足0.2%,尤其是近些年来,工作需要和资金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

1.2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针对目前我国基层推广人员现状来看,推广人员大都是具有中等农业专业学历以上,并且还会因为投入的资金不足没有进行再教育或者是进行相关的培训机会,进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因为基层的环境问题以及对推广人员的待遇问题不好,所以基层推广部门就不会对那些具有高知识层次的人才产生吸引力;其次,由于基层推广部门没有对相关知识的更新以及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就会缺乏一定的农业新技术操作能力;再次,就是因为推广相关单位部门对专业的分工相对比较细,而且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也相对比较单一,所以就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的多样化,也没有一定的权威感。

1.3科研、推广、教育割裂现象明显

通常情况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都和科研以及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三者之间所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然而,农业科技推广、科研以及教育之间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针对农业科技专业方面的学科设置相对于国际上而言比较陈旧,关于新兴学科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不能跟上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二是因为在对学科的建设方面、研究方面以及实际应用方面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而且科研的目标和市场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对于农业科技研究的目标也相对比较单一,研究领域也相对比较狭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力度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基本经费,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户具有相对比较小的生产规模,经营也相对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也相对比较低,大部分农民所具有的科技素质仍然比较低,所以,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的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的财富等,就一定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借助一些重大的推广项目使得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的转化。

2.2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人们的科技文化素质

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类农业院校,加大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的力度,对农业科技的专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而且还要经常开展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让他们成为农业科技的应用者以及受益者。

2.3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科技宣传的力度,充分的发挥农业广播学校的作用,深入农村进行科普宣传;另一方面要培训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农民企业家,组织系列和农业科技相关的农民科技企业家培训班;除此之外,要坚持不懈的展开农民技术培训工作,要致力于培养一批不仅能够掌握而且还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

结束语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农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农业的增产以及农民的财富增加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速度相对比较慢,产业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科技对生产贡献率也很低,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保证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亚红.日韩农业科技推广经验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8).

第5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1.1组织系统庞杂

除和天津外,各地林业厅(局)皆设立了林业科技推广行政管理机构,但设置形式各地并不相同(图1).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林业厅(局)设立了科技推广行政管理的专门机构———科学技术处;湖北和云南的林业厅设立科技教育处;河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的林业厅将科技与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合并,设立了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处(或科技合作处);吉林省林业厅设立的是科技产业处,上海市林业局设立的是科技信息处,陕西省林业厅设立了科教外事处,青海省林业厅将科技推广的管理工作归口于造林绿化管理处,江苏省林业局则将科技推广的管理归口办公室.除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置了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多数为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中心),另有一些地方(如天津、上海、山东等地)为林业工作站(总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设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皆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此外,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木管理站(总站)、林业科学研究院(所)等机构也具有林业科技推广职能.据民政部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陆有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市284个,地区15个,自治州30个,盟3个).

据笔者统计,全国有256个市(地区、州、盟)林业局设立了林业科技推广行政管理部门,占全国地级行政区划比例为77.11%.在此256个林业局中,北京昌平、大同、晋城、哈尔滨、鸡西、黄山、三明、上饶、郑州、洛阳、长沙、张家界、宜宾和庆阳等市的林业局单独设立了科技推广专门管理机构———科学技术科,有108个市(地区、州、盟)的林业局(农林局)将科技推广与教育培训、人事、宣传、营林造林、林业规划、林业产业、对外合作等工作合并,其中,佳木斯、苏州、镇江、泰州、嘉兴、阜阳、宜春、鹰潭、抚州、开封、十堰、宜昌、黄冈、咸宁、岳阳、汕头、韶关、梅州、揭阳、昆明、普洱、榆林22个市的林业局将科技推广与教育培训合并,设立科技教育处(科教处);张家口、保定、邯郸、长春、白城、南京、常州、杭州、衢州、萍乡、景德镇、日照、临沂、荷泽、周口、信阳、湛江、云浮、柳州、六盘水、西宁等市以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23个地方的林业局(农委、农林局)加挂其他单位牌子,另有133个市(地区、州、盟)林业局(农林局、农委)将林业科技推广管理职能置于办公室、林业科、经营科、资源管理科、造林绿化科、产业科、林政科、计划财务科、改革与产业发展处、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如廊坊)、社会保障科(如厦门)、营林与花卉(如三亚)、茶蚕园艺科(如安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如枣庄)、公园管理处(如太原)等部门.

(各地林业科技推广管理机构设置形式比例见图2所示).据笔者统计,全国有305个市(地区、州、盟)林业局(农林局、农委)设立了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占全国地级行政区划总数的91.87%.在305个市设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中,有229个林业科技(技术)推广站(总站、中心),占设置总数的75.08%(其中有7个加挂林业工作站的牌子);有35所林业科学研究院(所),占设置总数的11.48%;有26个林业工作站,占设置总数的8.52%,其他名称的机构有15个(如伊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莆田市林业科技实验中心、乌兰察布市公益林站等),占设置总数的4.92%.由此可见,省市两级林业科技管理部门和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设置形式较杂,更为关键的是数量庞大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大多未发挥有效的职能.省市两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林业科技推广管理部门是必要的,但所设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则远离实际需求地,大多基本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这个庞大的机构,目前存在着人浮于事,难以发挥实效的现实情况.

1.2机构不健全

与省市两级机构庞杂相比,县乡两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机构残缺.特别是乡镇林业推广机构缺口很大.广东省有21个地级市,未设置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有9个,比例为42.86%;121个县(区、市)中有84个未设立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比例高达69.42%.[5]以江西青海两省为例,两省的省、市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设置率为100%;青海县设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有39个,占比为90.7%,江西则有县设林业科技推广机构91个占比为91.92%.但乡镇一级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设置率明显存在着很大缺口(图3),同时,乡镇还存在着林业推广机构和人员不稳定的现状.乡镇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是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最基层的组织,对提升乡村林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层级的机构存在大量缺口,使“科技兴林”战略难以在基层林业生产经营中落在实处.

1.3组织系统欠完善

目前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见图4所示(图中林业站各级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并不属于目前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因此用虚线构图)。在图4所示的组织体系中,上层组织注重对下层组织下达推广任务,下级组织落实推广项目.管理部门和推广机构责任往往不清晰,有些推广机构往往重在实施管理而未真正从事推广工作.乡镇林业站作为系统中最基层的单位,上层组织有县(区、市)林业站、科技推广管理部门、科技推广机构和乡镇政府4个相对独立运行的管理组织对其管理,往往导致政出多门,疲于应付.此外,整个组织系统,相对封闭运作,权责不符,上级往往下达任务,并不对结果负责,导致项目落实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是金字塔式(图中箭头单一指向所示)的组织管理系统.整个组织体系,并没有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纳入其内,造成科研经费、人才资源和智库资源的极大浪费。

2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路

从机构设置的名称上看,目前只设立林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并未设置林业科技服务机构.“推广”侧重官方意志,“服务”更多强调的是适应市场和林业生产经营需求.提升林业科技推广成效,政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注重职能转化,对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进行调整改革,建立起一个适应乡村林业发展实际,符合林农生产和经营需求的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

2.1调整机构,重心下移

国家林业局应将科技司的科技推广服务职能调整到林业工作总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要规范科技管理部门,市(地区、州、盟)林业局应健全科技管理部门,应将省市两级设立的林业工作站与林业科技管理部门进行调整合并.省市两级设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能应是强化管理和为辖区内林业科技信息服务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县(区、市、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设立林业科技信息服务管理机构,应与县林业站合并(或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做法).县(区、市、旗)设立的科技推广服务管理部门在整个管理组织系统中处于关键环节,要强化建设.同时,补齐县(区、市、旗)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缺口,保证财政全额拨款,强化这一层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建设,撤销省市两级设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将其人、财、物资源调整下移到县、乡两级,将用于省市两级设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经费,充实到县级设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之中,科技人员调整到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以充实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技术力量.县(区、市、旗)林业科技信息服务行政管理部门和推广机构还应是联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乡镇林业站的主要组织环节.

2.2建立高校与科研机构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

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整个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中要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专家教授要积极为基层林业提供科技服务,以有效克服目前科研远离实际应用的弊端,强化科研目的性和实用性,有效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院(所)要设立社会服务的专门机构,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社会服务机构和县(区、市、旗)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业务对接中,通过协议形式,实现科研机构为乡镇林业站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使科技真正落在实处.要改革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职称评定机制和办法,将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纳入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将科技推广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高校、科研院所为乡村林业生产经营提供科技服务,是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难题,这需要国家决策层重视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力支持.国家战略决策层应充分认识到目前人才智力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的现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参与林业科技推广,为乡村林业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科技服务.

2.3强化基层林业站职能

乡镇林业站的组织建设重在服务能力建设上.作为最基层的林业事业单位,乡镇林业站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实体提供服务,在整个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系统中,是重要的基础环节.乡村林农直接向乡镇林业站提出科技服务诉求,乡镇林业站要全力满足其需求,如果林农所需的科技服务超出乡镇林业站技术和资金条件的许可,乡镇林业站可向县林业站提出申请,由其统一调配技术力量,通过协议形式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在得到技术和资金支持后,乡镇林业站要负责组织落实具体事项(如过程控制、结果检验、成果上报等).必须强化乡镇林业站职能建设,将其目前的“宣传、管理、组织、执法、服务”五大职能调整为提供科技服务、管理林业资源、建设生态文化三大职能,重点发挥科技服务职能,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发挥主力作用.

2.4积极组建各种林业生产经营组织

目前,分散的一家一户小林业生产,难以有效激发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林业属于弱质性产业,具有周期长和规模化要求高等特点,适度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可有效拉动科技服务的需求,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效益,必须走规模化与产业化之路.目前在一些林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良好的地方,涉林公司与各种林业生产合作组织已初步建立起来,“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科技+农户+基地+市场”等各种生产经营模式在福建、浙江等多地出现.涉林公司与各类林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整个林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林业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必须注重林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培育,促使林业生产经营组织成为林业科技服务需求的聚集点.

3结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再造流程”理论认为,建立全新过程型组织结构,实现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巨大改善.科技服务型林业站组织体系建设,应通过改革调整现有林业科技推广管理部门和推广机构,建立起一个组织完整、机构健全、职能完备、服务前移、重心下移、科学有效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按照上述的改革与建设思路,改革调整后的组织系统,从管理部门来说,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兼有科技推广管理职能)应是林业科技推广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国家意志,实施战略决策管理.省、市两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林业站(总站),职能主要在于对该区域科技推广服务进行宏观管理.县(区、市、旗)林业站的重要性突出,实施林业科技推广的具体管理.乡镇林业站落实科技推广服务的具体工作.由于乡镇林业站在推广服务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技术、资金与人力等条件的限制,需要通过县(区、市、旗)林业站,采用协议形式获得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或高校与科研院(所)提供技术、人才等支撑.图5是按照本文建设思路经过改革整合之后的林业站组织体系,与目前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相比,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组织结构,具有机构健全、体系完整、职能完备、运行有效的优势.在图5所示的组织体系中,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管理职能归并到各级林业站管理机构,乡镇林业站的上层组织是县(区、市、旗)林业站和乡镇政府.在整个组织系统中,县(区、市、旗)林业站的管理作用突出.

它处在承上启下的核心管理层级,具有联接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相关的高等院校、林业科研院(所)的行政职能,并组织协调科研机构与乡镇林业站之间的业务联系.县(区、市、旗)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站(中心)在组织系统中处于技术服务核心层级,其作用主要是为林业站提供技术、人力资源等支持.县(区、市、旗)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站(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通过县(区、市、旗)林业站,实现与整个组织系统链接,通过合作协议形式,向乡镇林业站提供必要的人才、技术等支撑.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林业生产经营实体提供有偿科技服务.乡镇林业站处在整个系统中的基础层级,在其技术难以满足乡村林业科技服务需求、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为其提供技术帮助时,可向县林业站提出申请,由县林业站联系相关科研机构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林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各种合作组织在组织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聚集林农科技服务的诉求,拉动科技推广服务市场需求.

第6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90-02

近年来,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显现的新变化,从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单一示范基地建设向产业方向发展;从项目分散向突出重点、规模效益转变;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多种主体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融技术培训、成果推广、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体系。但是,传统的林业科技推广方式和林业科技信息传播手段周期长、时效差,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对科技信息的迫切需求。切实解决林业科技与林业生产的结合、林业科技与林农的隔离问题,已显得非常紧迫,非常必要。

一、当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推广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许多地方对科技推广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有关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推广经费、推广人员待遇等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奖励、职称等政策上的导向误区,在科技人员心目中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二)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和推广网络体系不够完善

林业科技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增长速度缓慢,渠道少。九五期间省级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年均不足200万元,占全省林业生产投入比例不到1%。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部分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正趋于萎缩,网络功能不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推广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林业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结合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科技推广的需求缺乏自觉性、紧迫感,经营粗放,水平落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林业生产实际,选题存在不够准确的现象,科技推广与服务领域、层次、和水平有限,重大林业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缓慢,实用性科技成果不完善、不配套,直接影响了成果推广的速度和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

(四)科技推广运行机制相对滞后,推广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科技推广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重点工程与科技推广结合不紧密,导致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贡献率低。此外科技推广与知识产权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二是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林业的新技术、新成果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林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对林农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二、构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

林业科技推广是林业科技的再创造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性、实用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学科相互结合、多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要促使科技推广成为林业集约化、林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必须探索有效的运行模式。

(一)科工贸一体化

其组织经营模式,是实现林业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林业新技术渗透到产加销各个环节,要面向市场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推广丰产栽培、贮藏、保鲜、加工等技术,建设原料林和产品加工基地,采用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在科工贸之间进行利益分配,形成有利于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经营制度。

(二)林科教(产学研)一体化

建立/政府统筹、部门结合、社会参与0的林科教结合运行机制,努力创造符合当地实际的统筹内容和结合形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林科教结合工作。加强科技兴林示范县建设,巩固示范县建设成果,并对在建的示范县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好科技兴林示范作用,带动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服务的社会化

林业集约化要求配套的服务、完备的体系,即服务的社会化,尤其是要稳定林技推广队伍,健全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强化林业技术服务,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

(四)推广多元化

在加强政府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技术协会、林业技术中介机构和其他服务组织,要加强林业技术推广部门与林农、林业企业、农村技术协会、科研院校间的联系,形成政府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林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推广服务体系,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人才、培训、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

(五)林农知识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现代化、知识化是实现现代林业的根本保证。广西省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影响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阻碍了技术现代化。因此,必须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队伍和林农的知识水平。

三、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林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二要建立科技推广的激励政策。要认真落实省林业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出成果、多出效益。要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村会协作模式等新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

(二)整合资源,构筑科技推广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

要打破林业系统内部原有的条块分隔、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格局,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广大林农、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信息、政策等社会化服务。一要整合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二要整合人才资源。要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整合科技资源。要把多年来研究开发的林业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并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广大林农和推介。

(三)增加投入,确保科技经费逐年增长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投入体系,使全省每年对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林业收入的增长幅度。

(四)科学管理,加强推广工作的监控监督

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推广前的科学决策和项目论证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工作。要按照中央9号文件精神,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要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援助项目管理经验,实行项目合同制和报帐制,即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项目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推广项目完成一定的阶段任务后,组织专家检查合格后分期付款,以确保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硕新.林业推广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7.

第7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产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一直以来,国内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过度依赖于政府部门和相关的技术研发单位,虽然林业科技的研发和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并不能真正在基层林业部门得以贯彻和落实,林业推广体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林业推广体系,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林业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它包括了科技体制转变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这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的支出受到越来越强的预算约束,推广机构必须通过推广活动来获得一定的机构运转和发展经费,否则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是林权制度改革下林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林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林业科技推广的对象已从原先的乡村、集体、林场等转变为分散的林农及经济组织。这些变化为我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林业生产体制的改变,使林农对自己承包的土地可以自由选择作物、树种,林业生产趋于多样化、微型化。随着林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和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广大林农兴林致富的热情将更加高涨。

二、当前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

1、缺乏建立健全的林业科技推广机制

如今我国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贯穿着林业科技从选题立项到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政府大包大揽,内部既没有明确分工,又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市场调节和激励机制,不仅耗费了国家有限的财力资源,也削弱了政府应有的指导、调节、监督和管理职能,还影响科技推广的效果。建设与经济属性相适应的林业科技推广机制和体系还任重而道远。

2、缺乏有效的科技推广手段

首先,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尤其是基层林业推广机构存在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广人员多以林学等专业为主,熟悉本专业知识,而其他专业知识则了解很少,其知识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同步,这使推广人员难以给林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次,不少地方还专业人员混用,身兼数职。林业科技推广人员流失严重,林业科技服务系统在乡镇一级多的有七八人,少的只有三四人,乡镇以下便没有林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导致平均每个科技推广人员要服务上千户家庭甚至更多。

3、基层林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林业科技推广过程中,林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林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林区大多分布于农村、山区,地方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尤其是林业、农业等第一产业部门,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基层工作人员。林业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大,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较差,也就不能为林业科技的推广起到应用的促进作用。其次,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教育工作。由于基层林业站分布相对零散,加上林业技术团队的数量有限,因此很难深入到各个基层林业站进行一对一的技术讲解。一方面是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是缺乏指导讲解,制约了林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三、加快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的措施

1、建立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之所以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应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重在社会评价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应予重奖表彰。创新推广管理机制,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聘用、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手段,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基层推广队伍。各级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吸纳高、中级林业科技人员到推广工作站第一线工作。要抓好岗位培训,在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的同时,继续举办各种专业学习班,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函授教育等形式,培养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从整体上提高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并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有农村工作经验和乐于奉献的优秀科技推广队伍。

3、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林业科技的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它的全面落实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而无论是科技推广还是人员培训,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这也是制约林业技术推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在财政条件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技术推广方面的资金支持,以确保推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可以联合科研机构、地方企业成立专门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小组,为实现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广和落实起到根本性的保障。

结语:林业科技推广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只有在广大基层林区贯彻落实新的林业技术,才能为提高林区工作效率、减轻林业人员工作强度起到帮助作用。针对现阶段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当加强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为林业科技体系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而为地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龙永斌,李梦颖.试析新一轮林改背景下的福建林业科技供给――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3(07):164-165.

第8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 推广体系 现状 基本措施

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

1.美国

位于北美洲的美国是世界各国中农业现代化的最高水平代表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强调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是提高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开始了步入农业现代化的进程。[1]

通过了许许多多的农业发展和支持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教育科研投入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等。这种农业科技体制对生产力的迅速进步以及农业科技进步,乃至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日本

日本的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因此,日本十分重视本土农业科技的推广,尤为重视的是农业科技在农业中发挥的巨大的的作用。日本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视表现在诸多方面,而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即是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体系和农业科技体系推广。一是农业科技教育体系。作为实现农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的主体,日本十分重视培养多种形式的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和营农劳动者。二是农业科研体系。日本对农业科研也相当的重视,农业科研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本除了重视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科研体系的建立,也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出现之后要推广到农民手中,才能得到实践和运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从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3.法国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农业科技在法国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国政府高度认识到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早在1960年8月2日公布的《农业指导法案》中就提出:“依靠发展和普及技术进步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率”。目前,法国已建成了完整的农业科研体系和健全的推广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业和食品出口国。法国农业科技进步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法国建立了以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为主体的公、私立科研机构,并不断注重农业科技研究投入的增强和科研效益的提升。二是自1959年颁布了《农业推广》,法国政府先后设立“全国农业进步基金”、“全国农业推广和进步理事会”等机构,形成由各级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工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网络。三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法国政府积极推进“农民高学历”计划,规定只有具有高中二年以上学历“农业教师证书”持有者,或通过农业职业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4.国内相关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及其推广已成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了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广理论与方法研究。我国的产学研结合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逐渐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指导思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与文化、哲学相结合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有物质科技的,政治制度的,劳动力素质的,自然生态的,社会心理的,其视角多注重的是某一方面。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本形态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功效

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被用来处理调合国家与基本农业从业者之间的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关系,更是用来处理农业上方方面面的的近期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那些散户及无组织的的农技从业者提供低偿甚至无偿的基础业务服务。这种吐光体系的终极目标就是我国基本传统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基本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保证我国长久的农业安全和当前社会的持久稳定。由此可知,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仅仅是科技进步成果在新型农业上的应用,还应当是以服务于广大农业从事着,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特征及其模式

纵览世界各地各国的传统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都离不开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模式,在我国,国家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通过行政机关的推动,辅之以教育及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在民间,各种推广服务机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近年来,大量的商业化开发推广机构也开始加入了这个行列。[2]

目前已由国家授权科技部在我国国内全面推广的,浙江衢州市于九八年年底针对广大农业从业者对新兴科学技术及信息应用等多方面的需求而率先推行的“110”模式(即110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其主要功效是依托市、乡、村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形成省、市县(区)、乡镇三级,纵向连通、横向协调的农技服务网络。经由互联网电子讯号传播、基础通信视讯、服务到家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当地特有农业生产工作提供多种多样的有效科技指导和完善的业务服务。

1997年,国家首次在多地开始建设国家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这些新兴的示范园以我国高科技为主要动力,依照我国现行市场情况为指导,以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负责运作、中介全力参与、增大农民收益为原则,通过符合当地经济交通运输等情况的各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在我国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集中的沿海及大城市纷纷建立。这些示范园集中投入开发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反复的实验及研究,使我国的这些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研究成果通通转化为了可以在实际中使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当地农业与我国的市场成功对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农民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一世纪初期,一种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我国黑龙江省农科院优势整合了农技科研所、各类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广型企业以及广大农户的作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实施了农业基础技术培训、农科示范园、农科专家大院和农科信息这四个耗资巨大的工程。这就是科研院所与县推广中心联合推广——黑龙江农科院院县共建模式。

1978年,河北省科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做出了开发治理太行山区的决定,设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研究”课题。河北农业大学怀着对老区人名的深厚感情,制定了“治山先治穷,治穷先治愚,治愚先育人,育人先育带头人”的方针。国家科委对这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总结试区经验的基础上,1981年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山区科技攻关项目,这一新路子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3]

3.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思路

通过阅读大量国外有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文献资料并且借鉴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与未来发展的特殊需求,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当前的国情和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应选择以政府投资、宏观调控为主体,以具有各地特色的项目带动为基本手段,以已经成功或者初见成效的示范企业为旗帜,以当前国内蓬勃发展的农业科技市场为枢纽,以当地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道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可以考虑到以下这些方面。[4]

第一,加强政府等职权部门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各类农业技术协会、各种盈利性商企业组织是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三种主要形式。三种形式分工不同、力度不一。但是政府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关键是推广从业人员的基本保障和工作积极性。 第三,加快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示范基地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带动大范围的发展以及通过实践提供成熟可用的模式经验和技术,这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也需要分清主次、重点。如何能从每年出现的浩如烟海的各种新兴科技成果中挑选出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更为有利的部分,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新课题。[5]

三、加快我国特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基本手段

1.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要想打破我国现行的农科管理体制去建立新型的健全的创新体制,就必须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创新运行机制。产学研的结合要求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高效互动,群体攻关,分工协作,把工作指向一个共同目标。

(1)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创新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的最佳途径,也是构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先是要通过加紧培养农业科技的带头人和旗帜性人物,培养农村基础市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逐步建立起以个人及私人企业为基础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发挥现有各大高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的发动机作用,构建以各大高校和农业科研部门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在构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和农科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将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部门的优势地位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对他们的扶植力度。

(2)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鼓励各部门和各农村企业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协作。支持企业与各大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关系,鼓励各种科研机构和学校的研究设施向社会开放。建立相关针对农业科技的承包、推广以及效益评价等评估机制,科研单位要对项目组进行动态管理,要大力推行科技成果的保护和奖励。

(3)进一步建设好农副产品成果的转化平台。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平台,从目前来看,在当前的中国,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各种形式的农业推广部门,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已经明显满足不了当代农业以及广大农业从业者的需求,在目前的农村建设中,要结合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基层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动与改革,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构为主导,建立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农产品成果转化平台,尝试在农村建立各种相关的农业技术协会,对农产品成果的转化进行指导、跟踪,探索培养出适合农村科技服务的中介机构和组织,由此来完善农产品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体系。

2.对高素质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

我国想要培养素质极高的科技创新人才,就一定要对于骨干技术力量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同时要将素质培养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以此促进科技人员的专职化和素质的最优化;同时也可采用集中培训、引进师资力量、借鉴好的做法等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科技素质的全方位锻炼,以全面提高科技素质,提高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具体措施有以下两点,第一,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创新团队所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产业化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以造就出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带头人。对于科研人员的岗位聘用,要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同时要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改革,允许各个科研单位内部自行按照业绩和岗位职责,自主制定分配原则,完善各种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体制。第二,大力挖掘农村人才,进行分级和分层培养,为农民专家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6]

四、总结

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应看到,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形势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产品市场竞争不高;农村耕地资源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积极性还不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要加快建设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建设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步伐,必须要围绕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目标,紧跟农业发达国家现有的农业科技发展的脚步,要明确科技推广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明确创新思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的投入和管理,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Derek Byerlee. 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System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Key Challenges [M].The interim Science Council of the CGIAR, 2000.

[2]宜宾科技[J].2009(3):9—13.

[3]李新彦,江山.教育创新拓宽“太行山道路”[N].人民日报,2002-10-15:1-4.

[4]海城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农林学类论文[DB/OL]http://.2012-07-03(3).

[5]刘春芳,王济民,梁辛.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7—29.

[6]郑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0):136—137.

作者简介:

汪龙(1989-),男,合肥工业大学学院硕士在读,科技哲学专业,研究方向: 高新产业与政策;

第9篇:科技推广措施范文

1.教育性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特质。不管是从农业科技推广理论角度,还是从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来看,其教育性特征都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在:针对农民,立足实际,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2.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本身来说,农业科技推广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过程。它唯有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最主要目的,帮助农民获取信息、知识和技能,更新思想观念,其所推广的技术信息及相应载体才有可能最快地在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全面、系统、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必然成果。

3.反过来,只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1)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加强,将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更易于接受。

(2)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势必大大缩短新科研成果、技术的传播推广过程,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

(3)较高的农民科技素质也加大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从而极大推动农业科技发明、创新。

二、当前农业推广中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已经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不足、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而是农民的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每亩耕地平均拥有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目前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平均只有6.5名农业技人员。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六到七年,其中还包括大量文盲。这种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相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事业来讲是不容乐观的。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事业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农村教育落后。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农村教育的人员结构和数量约占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9940万)的79%,但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教育不尽如人意,高中程度则是凤毛麟角了;根据社会科学院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数9.2亿,而以农民学校培训、资格证书和转岗为主的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仅为29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0.32%,约300人中只有1人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骨干、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为主的农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数为583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9.2亿)的6.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劳动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农民科技培训渠道、形式单一。据调查,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以及部分职中。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只集中在县城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深入农民群体,甚至大部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形同虚设。通过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我们得知,当前农民接受科技培训渠道主要是自学和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培训。培训形式以现场指导和课堂授课为主。调查还表明,不足三分之一的农民会一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更是不足3%。

3.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农业推广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条例》,后续有1972年的《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199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法》、1999年的《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规定,再到地方出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办法等,都从法律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规范和制定,但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和政策配套的实施机制,在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被边缘化。

(2)以政府指令为主导。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基本以行政指令为主,习惯于下计划、要项目、等任务,为推广而推广。

(3)以技术为导向。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性和实用性,但多凭主观推测,在传统推广模式引导下,无论科研人员还是推广人员,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把技术成果本身推销给农户,而非市场需求和农民对它的接纳程度

三、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首先要从法制的基础上重视农村教育。其次,要加大农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预算,从政策、资金、科技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三级体系,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2.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功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中等农业学校和市、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各大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学研究院为科技依托和教育阵地,建立一批省、市、县逐级推进的农民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为例,“双百”工程是由湖南农业大学选派优秀科研人员组成一百个科技服务小组,在全省选择相应的一百个农业专业户或涉农专业组织、企业作为示范基地进行对接,组织技术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户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