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河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来源:文章屋网 )
拳皇起源和历届拳皇的故事如下;
KOF最早举办于1981年,地点是南镇现实世界原型为加州,主办者是GEESE大人,其目的是找到实力高强的人作为自己的手下比如比利和雷电,另外对于会阻碍自己霸业的武术家则进行铲除。
第一届KOF的参加者有坂崎獠、罗伯特、KING等。该届冠军被獠获得,最后GEESE被獠打败,獠此后也再没有参加过KOF。
此后的KOF,冠军则由GEESE的忠实手下比利·凯恩获得,一直持续到1991年。
(来源:文章屋网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在黄鹤楼向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前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越来越来远,慢慢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到长江水流滚滚好像自天边而来。
【关键词】 管桩复合地基 水利工程 应用
1 工程概况
淮安古黄河水位控制工程位于淮安市境内的楚州区与涟水县交界的废黄河上,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控制废黄河水位的节制闸工程、水电站工程和施工需要临时开挖的导流河工程3项,其建设规模为:①节制闸工程:设计流量500m3/s,设计总净宽40m,分5孔建设,单孔净宽8.0m;②水电站工程:设计流量60 m3/s,设计水头2.3m,安装6台套竖井贯流式水轮机,单机容量160kW;③施工导流河工程:设计导流量220 m3/s,相应防洪水位为9.34m,设计断面为:底宽45m,底高程4.0m,河坡1:4.0,青坎高程9.0m,堤坡1:2.5坡至现状地面。
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淮安境内废黄河地区的水环境,缓解近年来废黄河来水减少,水位降低,水环境恶化现象;同时可利用节制闸形成的闸上、下游水位差,建水电站发电,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场地的地貌分区属徐淮黄泛平原区,地貌类型为堤内滩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可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详见以下描述:
1层:素填土。以暗黄色砂性土为主,为人工填筑而成。层底标高7.00~4.70m,层厚6.40~0.50m。
2层:以粉质砂壤土为主,细分为两个亚层。
2-1层:轻粉质砂壤土。灰色,松散~稍密状。层底标高2.09~-0.30m,层厚5.30~4.10m。
2-2层:粉质砂壤土或粉砂。黄灰色,稍密~中密状。层底标高-5.48~-6.90m,层厚6.60~6.50m。
3层:以粘性土为主,细分为两个亚层。
3-1层:粘土。青灰色,底部灰色,可塑状。层底标高-0.40~-0.91m,层厚3.00~2.30m。
3-2层:粉质粘土。灰色,底部黄褐色,可塑状。层底标高-4.30~-4.81m,层厚3.90~3.70m。
4层:重粉质砂壤土。灰色或灰黄色,中密状。层底标高-6.40~-7.76m,层厚3.10~1.70m。
5层:以粘性土为主,细分为四个亚层。
5-1层:重粉质壤土。灰黄色,可塑状。层底标高-7.68~-9.40m,层厚2.90~1.20m。
5-2层:粉质粘土(局部夹粉质砂壤土)。灰黄色,可塑状,混大量礓结石。层底标高-9.88~-12.76m,层厚3.50~2.10m。
5-3层:粘土。黄褐色或青黄色,可~硬塑状,混少量礓结石。层底标高-26.01~-26.60m,层厚14.00~13.50m。
5-4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硬塑状,混少量礓结石。层底标高-32.81~-37.60m,层厚11.00~6.80m。
6层:轻砂壤土夹重粉质壤土。灰黄色,轻砂壤土中密~密实状;重粉质壤土可塑状。层底标高-38.51~-38.90m,层厚5.70~1.30m。
7层:粘土。灰黄色,局部泛青色。硬塑状,混礓结石。最大孔深50m未钻穿该层。
设计建筑物基础大部分位于2层轻粉质砂壤土层。下卧3-1层粘土层(层厚较小)和3-2层淤泥质粘土层为软弱土层,承载力分别为100kPa和60kPa。3-3层粉质粘土层为好土层,承载力为200kPa。
3 地基处理方案
桩土复合地基是将部分土体置换形成增强体(桩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同承担荷载,桩顶不嵌入上部基础内,通过设置褥垫层,调整桩顶和桩间土的应力比,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潜力,并协调变形。这样既解决了地基强度不足的问题,又能满足变形的要求。桩土复合地基其主要优点有:(1)充分利用土的天然承载作用,桩同受力,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2)保护桩身的稳定,并进一步固结软弱土层,防止桩顶与底板脱开,避免负摩擦力;(3)充分利用原有的土层结构条件,灵活、合理地选择桩端持力层;(4)经济、合理地降低造价。
预应力管桩是一种经济型的刚性桩,该桩型与实心桩相比,可大量节省混凝土, 从而大大降低造价。由于桩身表面积大,单桩承载力高,故单桩影响面积大。该桩型成桩质量稳定,桩体与桩周土形成刚性复合地基,复合层的变形很小。
4 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
用于软土地基加固的管桩的直径、长度及间距的设计采用以桩体与桩周土形成刚性复合地基满足建筑物沉降要求为原则。
以沉降控制的设计原则的设计思路是先按沉降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然后再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即首先控制沉降量至某一满足沉降量要求的具体数值, 然后再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承载力不满足,则考虑适当增加复合地基置换率或增加桩长,直至满足为止。对于复合地基而言,在沉降满足的条件下,地基承载力大部分均能满足要求。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关于土质地基允许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本次设计地基最大沉降量控制在30~150mm,公路桥部位取低值;相邻建筑物最大沉降差控制在不超过50mm。由于基础中心处的沉降量与实际基础平均沉降量相当,所以本次设计仅计算基础中心处的沉降量。
5 褥垫层设计
刚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中桩和地基土的承载力均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一般情况下是桩先达到极限状态,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直至桩体达到极限状态,然后随荷载的继续增加而减小。为了减小桩土应力比,改善复合地基浅层桩体和桩间土的受力状态,有必要设置褥垫层。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垫层一般为散体材料垫层,由于本工程基础下有防渗要求,本次设计采用水泥土作为褥垫层,褥垫厚度暂定为30cm,水泥掺入比暂定为8%,具体厚度和掺入比由试验确定。
6 计算示例
以2孔一联节制闸为例进行管桩复合地基设计,设计成果见表2。
管桩复合地基的管桩与基础连接见图1。
7 结束语
本工程对地基处理还进行了换填垫层法和管桩复合地基的方案比较,结果表明管桩复合地基方案有如下优点:基坑开挖浅,建筑物沉降小,工程投资节省。管桩复合地基对褥垫层要求较高,须进行试验确定褥垫层厚度等参数。综合表明,对软弱土层埋深较深的建筑物采用管桩复合地基是比较优越的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霜脲氰;喹啉铜;黄瓜;残留;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Q450.2+6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5-0122-05
霜脲氰(cymoxanil),化学名称2-氰基-N-[(乙酰基)羧基]-2-(甲氧基亚胺基)乙酰胺,是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黄瓜、葡萄、马铃薯等的霜霉病[1~5]。喹啉铜(oxine-copper)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内吸性钳合态有机螯合铜杀菌剂,对真菌、细菌性病毒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6,7]。它与霜脲氰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降低霜霉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长期、大量使用该农药会对食品和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
刘明洋等[14]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葡萄及其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郭利丰等[1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33.5%喹啉铜悬浮剂进行了分析研究;李国平等[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混剂中的喹啉铜;周梦春等[7]建立了喹啉铜在番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虽然关于霜脲氰和喹啉铜在农作物中的残留已有报道[8~14],但全面系统的研究报道少见,而有关同时测定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残留情况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展开研究,以探明其在黄瓜上的残留规律,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Waters公司);超声波清洗仪(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水浴振荡器(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电子天平(METTLER)。
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霜脲氰10%,喹啉铜30%,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霜脲氰、喹啉铜标准品(纯度分别为99.0%、98.5%,由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均为分析纯。
供试作物:津选优1号、津春4号黄瓜。
1.2田间试验方法
参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定的《农药残留试验准则》[15]和《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6],于2012~2013年分别在山东、河北、安徽三地进行了消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试验。
1.2.1消解动态试验在黄瓜幼果期施药,施药时应保证用于动态试验的黄瓜均匀着药。施药剂量为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540 g a.i./hm2,施药后2 h、1、3、5、7、14、21、30、45 d采集黄瓜样品。在试验小区内随机取样,每个小区不同方向及上下不同部位采集6条以上(不少于2 kg)生长正常、无病害、成熟的黄瓜,用不锈钢刀切成1 cm大小的碎块,在不锈钢盆中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切分样品,分取两份150 g的样品,分别装入封口样品容器中并进行标记,于-20℃冰柜中保存。
1.2.2最终残留量试验设两个施药剂量:低剂量为360 g a.i./hm2,高剂量为540 g a.i./hm2。各设3、4次施药,施药间隔期7 d,每处理设3次重复。最后一次施药后1、2、3、5 d采集黄瓜样品及土壤样品。另设空白对照,处理间设保护隔离带。黄瓜样本的采集方法同动态试验。
1.3分析方法
1.3.1样品提取、净化将切碎的黄瓜样品混匀,称取10.0 g于匀浆机中,加入40 mL乙腈,高速匀浆 2 min,过滤至装有7 g氯化钠的具塞量筒中,剧烈振荡2 min,静置20 min,取20 mL上层有机相于平底烧瓶中,减压浓缩至近干,用甲醇定容至5 mL,待测。
1.3.2仪器条件检测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0 nm;色谱柱:VP-ODS 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V∶V=40∶60);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30℃。
1.3.3结果计算采用外标法峰面积定量。一定范围内峰面积响应值(Y)和进样量(X)有良好线性关系。用霜脲氰标准品配制0.05、0.1、0.5、1.0、10.0 μg/mL标准溶液,在上述仪器条件下检测,霜脲氰进样量在1×10-9~2×10-7 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式为:Y=3444.5X-1459.2,R2=1.0000。用喹啉铜标准品配制0.05、0.1、0.5、1.0、5.0 μg/mL标准溶液,在上述仪器条件下检测,喹啉铜进样量在10-9~10-7 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式为:Y=3949X-5120.5,R2=0.9993。
1.3.4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霜脲氰、喹啉铜的最低检出量为10-9 g。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g。用未施药的黄瓜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的添加回收试验,霜脲氰添加量分别为0.05、0.5、1.0 mg/kg,喹啉铜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 mg/kg,每个添加浓度进行5次平行测定,设空白对照。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5.8%~110.9%和108.3%~110.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4.5%和3.9%~5.1%。本方法有较好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色谱图见图1)。
1.4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
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长期膳食风险评估分别由公式(1)、(2)计算得出。
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17,18]:
式中:Fi为我国一般人群对某一农产品或食品的日摄入量,kg/d;STMRi为规范残留试验中值,本文中采用黄瓜残留试验数据的平均值;Ei和Pi分别为食品的可食部分因子和食品加工因子,本文中不考虑区别,均设为1;ADI为每日允许摄入量,mg/kg bw;bw为体重,kg,我国人均体重一般按63 kg计。当RQ>1时,表示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数值越大,风险越大;RQ
2结果与分析
2.1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2012~2013年在山东、河北、安徽进行了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在黄瓜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试验研究,其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Ct=C0e-kt。式中:Ct为施药后7 d的残留农药浓度,C0为施药后的原始沉积量,k为消解速率常数,t为施药后的天数。从试验结果看出(表1、表2),霜脲氰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8~2.5 d,药后7 d残留量未检出(
2.2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
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360 g a.i./hm2 3次药后1、2 d黄瓜中霜脲氰残留量为0.0551~0.127 mg/kg,药后3、5 d未检出;4次药后1、2 d残留量为0.0682~0.167 mg/kg,药后3、5 d未检表1霜脲氰在黄瓜中
出。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540 g a.i./hm2 3次施用后1、2、3 d黄瓜中霜脲氰残留量为0.0578~0.222 mg/kg,药后5 d未检出;4次药后1、2、3 d残留量为0.0761~0.256 mg/kg,药后5 d未检出。所有检出样品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对照区样品霜脲氰残留量均未检出(表3)。
由表4可以看出,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360 g a.i./hm2,3次药后1、2、3、5 d黄瓜中喹啉铜残留量为0.0539~0.316 mg/kg;4次药后1、2、3、5 d残留量为0.0604~0.437 mg/kg。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540 g a.i./hm2,3次药后1、2、3、5 d黄瓜中喹啉铜残留量为0.0598~0.528 mg/kg;4次药后1、2、3、5 d残留量为0.0969~0.563 mg/kg。所有检出样品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2.0 mg/kg。对照区黄瓜样品中均未检出喹啉铜残留(
根据我国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霜脲氰和喹啉铜人体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13 mg和0.02 mg,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修订),我国人均膳食结构中黄瓜(深色蔬菜)每日摄入量一般为0.0915 kg。基于规范残留试验数据进行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评估结果见表5。由此计算得出,霜脲氰暴露摄入量不超过其ADI的0.62%,喹啉铜暴露摄入量不超过其ADI的0.40%,处于极低的水平,无明显膳食风险。
3结论与讨论
建立了同时测定霜脲氰和喹啉铜在黄瓜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其前处理操作简便、省时,便于掌握,进样量在10-9~10-7 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霜脲氰、喹啉铜的最低检出量均为10-9 g。
本试验结果表明,霜脲氰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8~2.5 d,药后7 d残留量未检出;喹啉铜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6~4.1 d,药后14 d消解90%以上或未检出。霜脲氰、喹啉铜在黄瓜中的半衰期短,消解速度较快。根据残留情况推荐40%霜脲氰・喹啉铜悬浮剂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最高用药量360 g a.i./hm2,最多施药3次,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 d。
参考文献:
[1]王运浩. 食品农药残留与分析控制技术展望[J]. 现代科学仪器,2003(1):8-12.
[2]亦 冰. 新颖杀菌剂霜脲氰/唑菌酮的开发及作用特性[J]. 世界农药,2001(5):32-34.
[3]王维国,常华,张程,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霜脲氰原药含量[J]. 农药,1997,36(3):19-20.
[4]李二虎,胡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中霜脲氰和吡虫啉农药残留[J]. 现代农药,2008(4):42-44.
[5]吴世文,何明远,朱春晖. 18%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研究与应用,2009,13(3):35-36.
[6]陈广艳. 40%喹啉铜・霜脲氰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J]. 吉林农业科学,2011,36(3):39-40.
[7]周梦春,周华伦,阿加尔古丽. 番茄中8- 羟基喹啉铜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测定[J].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05-208.
[8]Grogan H M,Jukes A A. Persistence of the fungicides thiabendazole,carbendazim and Prochloraz-Mn in mushroom casing soil[J]. Pest Manag. Sci.,2003,59(11):1225-1231.
[9]Chen J,Pawliszyn J B.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And chem.,1995,67(15):2530-2533.
[10]Kobayashi H, Matano O, Goto S. Determination of oxine- copper in orange by gas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1989, 474(2): 381- 387.
[11]郭利丰,肖鸣,黄雅俊. 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J]. 现代农药,2011,10(5):38-39.
[12]周梦春,王颖,蔡磊明,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和土壤中的喹啉铜残留量[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47-49.
[13]李国平,单炜力,王国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剂中喹啉铜和噻菌灵[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9):4-6.
[14]刘明洋,龚道新,任竟,等. 葡萄和土壤中霜脲氰的残留分析方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5(2):195-19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16]王运浩, 季颖, 龚勇, 等. 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17]FAO.Submission and evalu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data for the estimation of maximum residue levels in food and feed[M]. Rome: FAO, 2009: 123-133.
[18]钱传范. 农药残留分析原理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35-437.
[1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关键词:合成色素;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TS2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3)10-0026-03
合成色素一般以苯、甲醛、萘等为原料,经磺化、卤化、偶氮化等加工而成,有一定毒性和致癌性,但因其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等优点,被广泛使用。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常见合成色素的使用进行严格限制。目前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1-3]未涉及肉制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肉制品中胭脂红的检测[4]存在操作繁琐,净化效果差,回收率不稳定等缺点。本实验参考相关文献[5-20],建立了一套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回收率稳定等优点的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均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甲醇(色谱纯)、乙酸铵(色谱纯)均购自Fisher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固相萃取柱:P-WAX(60mg/3mL)。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Aglient公司;T10均质器 德国IKA公司;VX-Ⅲ平行多管振荡器 北京Targin公司;N1001旋转蒸发仪 日本Eyela公司;V-700真空泵 瑞士Büchi公司;GL-21M高速冷冻离心机 长沙相仪公司;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mm×150mm,5?m);流动相:甲醇-乙酸铵(0.02mol/L),梯度洗脱(表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480nm。柱温30℃;进样量20?L。
1.3 方法
1.3.1 样品提取
称取经处理均匀后的样品2.50g于5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mL乙醇、氨水和水溶液(7:2:1,m/m)溶液,10000r/min均质2min后经平行多管振荡器提取30min,4000r/min离心1min,上清液转移至另一50mL离心管中,残渣用10mL乙醇、氨水和水溶液(7:2:1,m/m)溶液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提取液。提取液中加入10mL水饱和正己烷,浓缩至2~3mL,用柠檬酸溶液调pH值至6~7,备用。
1.3.2 样品净化
P-WAX固相萃取柱经3mL甲醇溶液、3mL水活化后,将1.3.1节中的全部样液过柱,依次用3mL纯净水、3mL甲醇溶液淋洗,抽干。用5mL 2%氨水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转移至旋转蒸发瓶中,40℃蒸干,用1mL纯净水定容后超声溶解,经0.45μm水系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
本试验比较水、乙醇、乙醇氨水作为提取液提取样品中的色素,结果表明乙醇氨水的提取效果最好,在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前须将乙醇挥去,并用柠檬酸溶液调pH值至6~7,否则会降低样品的回收率。
2.2 样品净化选择
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测定》中样品的净化存在操作繁琐、回收率不稳定的问题。本实验考虑到合成色素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磺酸根,选择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经试验,Strata-X-AW和Cleanert P-WAX均能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2.3 流动相选择
分别对甲醇-水、乙腈-水、乙腈-0.02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0.02mol/L乙酸铵水溶液体系进行试验,目标物在甲醇-水、乙腈-水体系中峰形很差,乙腈-0.02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0.02mol/L乙酸铵水溶液对目标物的分离效果比较理想,考虑到环保与检测成本,终选择甲醇-0.02mol/L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考虑到将4种物质完全分离,且尽可能地缩短洗脱时间,同时兼顾分离效果和色谱峰形,流动相洗脱程序见表1所示,分离效果如图1所示。
2.4 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标准储备液,用水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按1.2节中色谱条件进样,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采用阴性样品中添加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按1.3节中的方法进行前处理,以10倍信噪比为定量限,各组分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及定量限列于表2。
2.5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分别加入一定量的4种组分标准品,按1.3节中方法进行前处理,1.2节中色谱条件进样,考察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每组作6组平行实验,样品量为2.50g。从表3中看出,各组分的回收率在66.7%~9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3.6%之间。
3 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样品中4种合成色素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4种组分的检出限为0.06~0.08mg/kg,回收率在66.7%~9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3.6%之间,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能满足检测需求。通过大量测试样品的检测证实,此方法切实可行,可应用于样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SN/T 1743-2006 食品中的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3]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9695.6―2008 肉制品: 胭脂红着色剂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5] 徐春祥, 王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火腿肠中的诱惑红[J]. 化学分析计量, 2005, 14(1): 12-13.
[6] 陈颖, 邵生文. 高效液相测定膨化食品中的诱惑红含量[J]. 中国民康医学, 2006, 18(10): 837-838.
[7] 黄薇, 刘祥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诱惑红[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2): 4342-4343.
[8] 顾慧莹, 成霈.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饮料中6种着色剂[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 12-13.
[9]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94/36/EC of June 30, 1994 on colors for use in foodstuffs[S]. 1994.
[10] 岳伟民, 朱岩, 姜超雄, 杨国梁.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离和测定[J]. 分析化学, 1992, 20(7): 797-99.
[11] COLLICR S W, STORM J E, BRONAUGH R L. Reduction of azo dyes during in vitr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J].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993(118): 73-79.
[12] KISELEVA M G, PIMENOVA V V, ELLER K I.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 for the HPLC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dyes in food[J].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3, 58(7): 685-69.
[13] YOSHIOKA N, ICHlHASHI K. Determination of 40 synthetic food colors in drinks and candi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a short column with 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J]. Talanta, 2008, 74(5): 1408-1413.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9695.6―2008 肉制品: 胭脂红着色剂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15] KIRSCHBAUM J, KRAUSE C, BRIJCKNER H. Liquid chromatographic quantifica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ish roe and caviar[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2, 222(5): 572-579.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17] 于世林.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5-36.
[18]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古文教学 培养 形象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占有不少的分量。从中年级起,每学期都有好几篇古诗。但目前古诗的教学效果还不理想,有些教师只管从表面词句上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顾死记硬背,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肤浅。结果教师尝不到古诗的教学乐趣,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这就不能达到我们教学古诗的目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置身于诗的意境之中,从而收到高度的感染效果,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用。在此,我根据近年来对古诗教学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从文字入手,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必须从疏通文字人手,过程中,词义在不断演变,存在着古今因为汉字在历史发展的如《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古义是“因为”。《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古义是“奔跑”。《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的“危”,古义是“高”。再如《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以及《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这三句中的“空”,依次作“尽’,“天空”和“空旷”、“幽静”解。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些古今义和多义词,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否则,学生对这些诗句就无法理解。
二、开拓思路,启迪灵感,培养形象思维
在学生获得许多思维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去开拓他们的思路,启迪灵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1.善于利用形象思维的材料
在教学中,要通过图形或形象性的语言,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登鹤鹊楼》中,引导学生想象“傍晚的太阳”时,可以通过直观题图和形象的语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看到自然景物、想象到:一个盆样大的太阳挨着西边的天,慢慢地落下去;太阳的余晖,把大半个天空、土地和河水染上一层绚丽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色光不断地变幻,极为美妙。所有这些想象,构成了一幅形象鲜明的傍晚落日的壮观图景。
又如引导想象“滚滚滔滔的黄河”时,三年级学生对“黄河”的模样是陌生的。因此,要利用插图和地图,给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黄河,描写黄河的宏伟,引起学生形象思维。还可以用夸张形象的语言,发“黄河脾气最暴躁,不高兴就咆哮,无风要起三尺浪,有风浪头百尺高。”启发学生对昔日的黄河进行形象思维,想象诗人登楼看到黄河波浪翻滚,奔腾不息,向东倾泻的情景,进而去理解诗人好飞腾的联想――“黄河入海流”,体会黄河水朝向大海奔流而去的磅礴气势。
2.创收情景,诱发想象
创设情景,诱发学生想象,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把从古代到现在;昨天到今天,外地到身边的实际事例,进行形象比较。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吟诵,充分显示古诗的音乐美,把学生引人诗的意境,细细地体味诗中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教陆游的《示儿》时,可以一边用手指轻轻地敲讲台,一边用缓慢、婉转、深沉的语调入境,特别是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感情,如余音缭绕,久久地在学生脑海中回荡。同时,在教师那种缓慢的声调中,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索,去体会,从而进人诗的意境,被诗人的情感所激动。
3.展开想象,扩大视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家们之所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有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广阔的视野。教课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扩大他们的视野,让诗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鲜明的图画。要根据古诗的内容,沿着诗的感情发展线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诗的内容通过语言描述形成鲜明的画面,使之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有些古诗形象没有充分显露,更需要抓住诗人在语言描述中所暗示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想象,以求得对古诗内容的完整理解,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三、集中思维,构成形象画面,置身诗的意境
在扩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使诗画意在学生脑海中构成一幅完整鲜明的图画,使学生置身于诗的意境,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登鹳雀楼》时,诗的前两句,写北国山河。第一句写太阳落山,是从天写到地;第二句写黄河入海,是从西到东。在学生获得充分的想象后,我们就要引导他们集中思维,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幅天地开阔,山河壮丽多姿的图景以及诗人对北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在他所描绘的“图景”里,构成了一个有景有情的完整画面,这就是诗的意境。
四、反复朗读吟诵,激发感情共鸣,获取艺术享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此诗的赏析之作未见于名家手笔,仅见于《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两书都有“译文”及“赏析”,值得商榷。兹按以上两书先后标[一][二]摘录如下:
[一] 译文: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翻卷风浪从天边着流下来。现在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就可以到牛郎和织女家里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的壮丽景象……“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雄伟尤其表现在它日夜奔腾不息,咆哮不止……在众多描写黄河的诗作中,这是很有影响的一首,因为它写出了黄河的雄伟与壮丽
[二]译文: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万里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我要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与黄河同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赏析:开头两句极有魄力,居高临下写黄河九曲回肠的雄姿,更写出自天而降奔腾向前的气势。后面两句糅入了优美的神话传说: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可以到达天河,拜访善良勤劳的牛郎织女一家。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全诗既描写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看来,以上[一][二]两者大同小异,一致肯定“描写”、“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雄姿”;不同在于:[一]诗人“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显然只身一人;[二]是“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诗人“与黄河同去”。如果有 人(如小学生)再问,我们或许会分别回答:[一]“沿着黄河”艰难跋涉,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二]“乘 风破浪”,“不畏险阻”,表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
这样,“赏”则赏矣,“析”则欠妥,因为按[一],诗歌末句的“同到”缺译文、无着落;按[二],我“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与黄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显然扞格难通。
笔者认为: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说黄河滚滚有九曲之遥,黄沙漫漫有万里之高;次句“浪淘风簸自天涯”,是说波涛激荡,沙尘扬簸远接天涯。此时当与银河相薄,“如今直上银河去”也,黄河、黄沙与苍穹浑茫无际。这样,显然是黄河与黄沙同去,诗人绝未幻想自己与黄河同去或幻想“走到银河去”。诗人极写黄河黄沙之景象,正见其胸襟广大,犹且“热血满心胸”,而以天真烂漫之欢语作结: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意境何等高远,结句何其高妙!不禁令人想到刘诗《秋词》其一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早有论者激赏刘诗《浪淘沙》第六首,“美人首饰侯王印,竟是沙中浪底来”尤为警策,故赏鉴之作不少。我以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此诗亦可谓“巨刃天扬”,能再现“大唐气象”,位居组诗第一首,很适宜。此诗留传下来,应该得到应有的鉴赏。
这里,有必要补充指出“浪淘沙”是词调,后来亦为曲牌名,浪淘未必就说淘洗、“夹带”、“挟带”,此为激荡之貌,是为浪滔。孙楚赋“飞清尘以淘汰”、《楚辞·涉江》“齐吴榜以击汰”,所指亦浪滔。王念孙《广雅疏证》“淘淘与滔滔同”引《毛传》“滔滔大水貌”,并谓“滔或作淘”。显然,浪淘即浪滔,此指黄河。
【关键词】音乐教学 跨学科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27-01
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使音乐课程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等都或多或少的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范围及深度又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和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展开创新的翅膀,在万里晴空中尽情翱翔。
一、让音乐课堂教学与历史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欣赏(包括知觉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与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载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和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师就可以利用朗读录音带,首先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然后结合历史,讲述时期,“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历史事件。1938年秋,诗人亲临黄河沿岸,感受了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等现象,目睹了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深沉的船夫号子,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写下了《黄河》诗篇。冼星海在1939年听了《黄河》诗的朗诵,用了六天的时间,完成了巨作。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后,听着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聆听欲望。这时再播放《黄河大合唱》,学生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部作品,并模仿歌唱《黄河大合唱》。
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把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编成合唱与歌舞表演的形式,参加校际文艺汇演。最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文字资料,组织学生出版音乐墙报,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一系列的活动形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让音乐课堂教学与美术结合起来
美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音乐与美术本是艺术一家,教师更要尝试探索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之道。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往往会在没有任何语言提示或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被音乐所打动,产生情绪的起伏。汉斯立克曾说: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的影响我们的心情。少量的和弦即能把我们带入一种情调,而一首诗必须用较长的解说,一幅画必须经过不断的沉思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反过来,在音乐欣赏中利用美术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驰骋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触觉感观可以接触联想更直观、更生动的艺术形象。
例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让学生欣赏一组中国水墨画,让学生慢慢品味。播放到“江楼钟鼓”时幻灯片上打出的是夕阳西下小舟泛江的醉人画面;播放“月上东山”时,画面即换成夜色朦胧,明月升空的景象;播放“花影层叠”时,幻灯片则换上晚风吹拂,水中花影纷乱摇曳的画面;在播放“渔歌晚唱”的片断时,画面换成了月夜江面小舟,船夫摇橹歌唱的闲适神态。学生在画面带领下对音乐意境有了深刻的体会。接着,教师第二次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着眼睛静心聆听,并自由联想音乐中描写的迷人景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材料,自选画法,听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画一幅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画。学生边听边画,把他们的一时感受流泄下来,学生深深沉醉在音乐意境中,描画出的画也特别能表达曲中意境。把优秀的画在班中展出,并把各班的优秀作品在学校公开展览,这样,学生在深化音乐作品的同时亦激起其创作欲望,而创作的作品又令校园文化多了一道风景线。
三、让音乐课堂教学与文学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和文学艺术是心灵相通的。在教学中有机地配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法国音乐大师圣•桑说过:“音乐始于词尽之处”,一般人理解为音乐的意境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或用语言难以正确和完整地描述。在欣赏教学中离不开文学语言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描述对音乐欣赏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需要,是继承民族音乐精华的需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进课堂”,通过古诗吟唱,也是更好地弘扬祖国民族文化教育一种非常好的做法,而古诗通过配上优美的旋律,更能有利于学生掌握古诗,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连启.音乐课程内容标准:表现[J].中国音乐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