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 基本原则 全程监管 信息公开
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是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中的核心,它是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和灵魂,它体现着食品安全法的根本价值,反映着食品安全法的本质,并对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和贯彻执行起着普遍的指导作用。客观、准确、科学地概括、分析、提炼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法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法》的本质,有利于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内容,更好的指导食品安全活动,满足国家在调节社会食品安全活动中所产生的对食品安全关系调整的需要。由于食品安全法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范畴、任务和目标与其他法律不同,所以食品安全法具有独特的基本原则。
一、分段监管原则
分段监管原则是指在坚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流动每一个环节由一个行政部门负责下,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各尽其责为主导方针的多机构分段监管原则i。
分段监管原则首先形成与美国,1906年6月30日,美国通过了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之后的32年为了适应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美国先后颁布了五部法案,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确立了详细的检验标准和检验程序,使涉及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法律不断得到完善,这些法律涵盖了美国所有的食品领域,使各个食品环节在监管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至此分段监管原则在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中被充分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完善这种分段监管原则,美国在1998年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来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这样就形成了由一个委员会总协调,六个部门来进行分管,对各自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段监管从分落实了分段监管的特。
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将《食品卫生法》的监管体制变为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充分体现了分段监管原则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到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遵循分段监管原则,对应的实行分段监管体制。在这种分段监管的原则下我国形成了与之适应和配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制是国家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采取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2010年2月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分段监管体制,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最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共有15个部门参加。至此我国正式形成了在中央层面由一个总体机构协调,具体监管由五个部门在各自领域分别管理的分管监管体制。因此,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就是在分段监管原则的指导下构建的,他直接体现了食品安全法分段监管原则的核心精神。
二、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是指为了实现公众的知情权、食品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除依法不得公开的信息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任何信息应向公众公布的准则。iv《食品安全法》始终坚持信息公开原则,食品安全信息如果不公布或公布不规范、不统一,会造成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开制度,坚持信息公开原则。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受到广泛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标准、监测、监督检查(含抽检)、风险评估、风险警示、事故及其处理信息和其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首先,明确了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信息,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客观。根据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容,及其重要程度、影响范围的不同,公布信息的部门主要有:(1)卫生部负责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即现行体制下的省卫生厅、直辖市卫生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一公布其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这些信息的特点是影响力限于特定区域。(3)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县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公布本部门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其次,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获知《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预防性原则
预防性原则,它是一项行动原则,是指将来很有可能发生损害健康、或者以现有的科学证据尚不足以充分证明可能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现有科学证据尚不足以充分证明因果关系的成立,为了预防损害的发生而在当前时段采取暂时性的措施。v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意在将食品安全事后规制变为重点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重要转变。预防原则和风险分析原则是相对应的,它针对的是风险,而不是损害。风险是将来发生损害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那就是实际损害。预防的目的并不是将风险降为零,因为从实际情况来讲,即便根据预防原则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根源在当前消除为零。
预防原则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Vorsorge法则。2002年《欧盟食品基本法》该法第7条第2款对预防原则的具体措施提出如下要求:“根据第1款所采取的措施应恰如其分,对贸易的限制作用不超出实现共同体所选择的高水平健康保护所必须的、技术经济上可行的,以及考虑事情的其他合法因素。应在适当时期根据鉴定作出的风险对生命及健康危害的性质及所需科技信息种类,澄清科技不确定性并开展更全面的风险分析。”vi美国采取的开放政策和欧盟的限制管理截然相反,其认为对风险预防原则的过度适用将阻碍技术的进步、妨碍贸易自由,因此必须给予一定的限制。
我国规定的预防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欧美更加宽泛,预防性原则在我国《食品安全法》中体现在下具体内容:第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第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真正实现食品安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食品安全标准为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成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依据。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第三,食品安全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第四,食品安全标签制度。食品标签是粘贴在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食品标签提供了食品的内在质量信息、营养信息、时效信息及食用指导信息等,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食品标签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与标签应当一致。
四、风险分析原则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原则是指的是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根据风险程度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控制或者降低风险并且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保证风险相关各方保持良好的风险交流状态。viii这一原则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制定食品安全管措施和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风险分析是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一种系统地组织科学技术信息及其不确定性信息来回答关于健康风险的具体问题的评估方法。
1997年4月30日欧盟委员会铁于欧盟食品法的一般原则委员会绿皮书肋欧盟食品法确定了6个基本目标“确保法规主要以科学证据和风险评估为基础”是其中之一。2000年2月12日《欧盟关于食品安全自皮书》,该自皮书在第二章食品安全原则中认为风险分析必须成为食品安全政策的基础欧盟必须把它的食品政策建立在三项风险分析的运用之上:风险评估(科学建议和信息分析)、风险管理(管理与控制)和风险交流同时认为如果合适的话预防原则将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决议中。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都明确地规定了风险预防原则。探索该原则实现的法律机制,其实质在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贯彻执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措施。《食品安全法》首次提出的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经验监管向科学监管、从传统监管向现代监管逐步迈进。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因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事情也比较繁琐,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是不施工之前就能预料到的,很多情况下,管理人员要根据现场动态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和安排。只有确保施工现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确保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做好成本管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才能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才能促使工程任务在规定的工期内或是提前完成;才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安全系数,降低风险系数,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高效地进行,保证工程质量能够顺利通过验收。
2、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粗放性”是传统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确保施工并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一个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遵循ISO标准的现代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体制。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能够使施工现场管理更为有序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序衔接的顺畅性与连贯性,降低不规范施工概率的发生,加强各个专业施工、不同工序之间的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建设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做到每时每刻预防,房屋建筑设计工程人员在世纪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因素,注意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处理,并且把安全生产的思想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同时加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安全突发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危险性降低才最低程度。
二、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由于房屋建筑企业的规模差异很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软硬件配备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之建筑领域的总分包的体制,很难建立一套通行的规范,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有合格的技术管理。目前的总分包的体制下,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即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建立总包建筑单位与分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种对接的紧密度是比较差的,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并且很难贯彻执行原定的施工技术,使工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管理成本将大大提高,使工程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2、房屋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漏洞
由于房屋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不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无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按照标准实施工作。在人员的分配上,没有很好地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岗位对接,或者是在企业内部没能够按照岗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流程多人负责或者是一个环节无人负责的现象,又或者是在制度建立本身就存在巨大缺陷,他们没有建立任何的施工制度体系,即便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也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不能按照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的培训,缺少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教育,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本身的水平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三、加强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
1、优化现场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要遵循经济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生产化原则等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化原则要求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科学化原则要求施工作业安排科学、合理,确保工程高效顺利进行;生产化原则要求施工水平达到标准、规范化生产,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生产效率。
2、健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
房屋建筑企业要从本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在制定的过程中,具体的有以下这几方面:
(1)在施工前,应该熟悉工程的设计图及相关会审制度,同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相互的交流,明确其设计目标。然后,按照工程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流程及安排相应的施工人员。
(2)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型机械的操作,有必要聘请专业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造成比较大的安全事故。
(3)在工程验收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对工程进行仔细的审核,尤其是相应的隐蔽工程,管理人员应将审核落实到实处,同时将其记录保存,以方便今后相关人员查阅。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中,遵循优化现场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首要要求,明确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必要条件,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是基本方向。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才是其根本落脚点,才能够确保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高效安全质量兼顾一体化的房屋建筑目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变化来同步革新,积极探寻新的理念和思路,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体系。
1、健全监管机制告知制度
要建立健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促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达到“阳光监督”的水平。 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各方在建设工程活动中标从始至终都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监督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便于自查自纠、自我约束活动的规范进行,减少甚至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因此要提升监督水平,建立集体监督机制,规定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持证上岗的监督人员,并且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规行为过程中,积极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建立双重监督运行机制
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建立实物监督和行为监督双重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从实物监督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领域的全面监督机制的扩展。
结束语
一套良好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潜力,更是房屋建筑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房屋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始终,是房屋建筑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房屋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加以重视并着重优化,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也切实的保障人民的人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曲颖.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J].科技与企业,2013.4[2]陈胜德.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优化[J].门窗,2012,11:174+176.
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层着重强调的问题,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又往往难以达到效果,因此,机械制造安全管理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管理层着重强调,工作层层施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几乎所有机械制造企业工作人员都能说出个调调,笔者曾接触过一家塑料机械厂,其中与机械制造没有太大关系的清洁工都能在提到安全管理之后侃侃而谈,对厂里以前发生过的行吊坠落事件发表意见,可想而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教育宣传上花了多大的心思。其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对安全管理漠不关心。究其本质原因,笔者认为,这还是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已初见成效,安全问题少有发生,以至于强化安全管理期间,员工都能谨慎而行,但强化期一过,长期没有安全问题出现,员工自然就放松了警惕,以至于不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当回事。以同一塑料机械厂为例,笔者在厂房参观期间,还是能经常性看到工作人员立于行吊之下进行工作。
2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
(1)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①人。机械制造企业虽在正逐步走向智能化、流水线化,然而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人还是机械的生产主体。因此,人主要指生产人员,生产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②机械。机械的生产制造,和各种母机是分不开的,只有结合工厂的现场条件、机械的生产工艺等多方因素,选对了母机,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③原材料。原材料的选择,既要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又要能保证机械产品制造出来进行使用时的安全性。④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机械制造的方法因素和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前者涵盖于机械制造从设计到完工的所有工序,后者主要指工程地质、恶劣天气等可能影响设备操作的环境因素。(2)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围绕在个人以及企业两方面。①个人问题。首先,不少机械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这就直接导致无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次,不少新员工自身文化水平不够,专业技术也亟待提高,这就直接导致无法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后,员工工作氛围不融洽,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企业问题。首先,缺少一个具有强制力的外部标准,使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随着企业的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其次,不少企业管理层缺乏自制力,对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选择性忽视,从而减少了安全管理投入;再次,企业内部缺乏一个统筹兼顾的安全管理组织,不少安全管理措施都只是口口相传而已,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效果。
3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
(1)主要的安全性原则:①安全第一。这是最基本原则,是几乎所有机械生产加工厂房必备的标语,其具体要求在于,对安全隐患进行合理的预防,对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的治理,其核心在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将安全生产的工作细化到个人,其常见措施为生产大检查、宣传教育、专项整治等。②以人为本。所谓安全,指的自然还是“人”的安全,所以安全性原则的重点之一,自然还是“以人为本”了。这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安全策略,以不断改进现有的安全性原则。③预防为主。安全问题绝不是可以在发生之后在进行整治的,因为一旦发生,就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是我们必须积极避免的,所以“预防为主”也就上升为一个主要的安全性策略了,我们需要在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实现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尽量规避一切可见的不可见的安全隐患。④系统管理。现阶段在机械制造行业,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虽不具备强制性,但我们可以积极引进这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系,坚持按标准生产,并联系实际不断改进。⑤全面控制。机械制造往往具备生产零散、持续时间长、涵盖面广等特点,各个不同的生产工序往往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因此,全面性的控制对安全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⑥其他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反馈随时改进等原则。(2)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综合分析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安全性原则内容,笔者认为,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3点。①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阶段安全需求的管理机制。随着安全需求的提升,事后处理的解决方式已逐渐落伍了,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引入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综合考虑系统工程、人机交互工程、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阶段安全需求的管理机制。②、强化安全监督。首先,领导层因提升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检查;其次,检查人员必须和技术人员相互沟通,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安全隐患,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决;再次,检查应深入实际,尽量采取随机的、不事先通知的方式进行,并且有必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③从教育入手,将安全性原则烙入员工脑海。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员工的各项生产工作都按照规定进行;其次,我们还有必要建设一个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大环境,通过购置先进的机器、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
关键词:采油站 安全 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石油和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由此所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作为采油厂甲级要害部位的采油站,由于其特有的工作特点和不同的工作介质,使其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所以加强采油站的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采油站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1 防火
防火是采油站日常生产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措施,其基本原则是设法防止燃烧必要条件的产生;而灭火措施则是设法消除已产生或形成的燃烧必要条件。根据以上原则,在采油站生产中可采取一些基本的防火措施:(1)在危险场所应严格控制火源。(2)在危险场所设置防火安全装置、自动报警系统及通风设施。(3)在危险场所应设置能够防止火焰蔓延的构筑物。(4)生产设备在投入生产前和定期检修时,应检查其密闭性和耐压程度,所有机泵、管道、阀门、法兰、管件及接头等易漏部位,应经常检查,严防生产设备的“跑、冒、滴、漏”。(5)组织训练义务消防队伍,建立健全防火与消防的组织机构。(6)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定期检验,确保消防器材的灵活和使用效果。 (7)加强对外来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强化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2 防爆
根据原油、天然气产品爆炸特点及影响因素,防爆的基本原则是:(1)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或一旦形成则立即予以消除。(2)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严格控制和消除火源的产生,如各种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火花等。(3)一旦燃爆发生就及时泄出压力,使之转化为单纯的燃烧,以减轻其危害。(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5)减弱爆炸威力及冲击波对附近人员、设备及建筑物的损伤。(6)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 防静电
根据静电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影响静电积聚的因素,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原则是:(1)减少静电的产生与积聚。(2)及时导走或消散积聚的静电。(3)严防静电放电现象,尤其是火花放电的产生。(4)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石油静电的控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不可能是万无一失的。因为影响静电灾害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而且还存在着不
可预见的问题。为控制和防止静电灾害,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一是要使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石油静电基本知识;二是要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 防蒸发和泄露
油品泄露事故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维修不及时等,但也有一些是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引发的。蒸发则是由于生产装置及系统不密闭造成的。所以,要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前者,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及技术培训、改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勤检查勤维修、增设安全报警装置及实现生产自动化等措施来预防,对于后者,则只能通过设备及整个生产系统的密闭化来解决。
5 防中毒与腐蚀
原油蒸气和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后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排放后会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对于防中毒措施,大体可归纳为几个方面:(1)严格控制排放量(其中包括防止泄露),对生产流程及主要设备进行密封,以及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等。(2)及时排除聚集于工作场所的油气,主要是采取通风措施。因油气比空气重,常积存于地面上及低洼处,故通风设备应设置于低处。(3)对工作人员加强防毒知识教育,健全劳保制度,强调使用防毒用具等。
三、采油站安全管理措施
1 建立安全设施档案
安全设施档案是正确使用、操作、管理的主要依据,档案内容应包括技术资料和设施使用资料。设施档案应该包括安全设施的所有详细资料以及安全设施的适用范围、设施使用情况记录、设施检验和修理更换记录,等等。
2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
为确保安全生产,要建立由站领导、技术干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安全工作。根据采油站规模的大小和消防设施设置情况,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演练,使他们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
3 规范安全设施管理与操作岗位责任制度
采油站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安全员应参熟悉安全设施基本知识、有关安全法规和技术规定的内容,掌握所管理设施技术状况及其使用条件,能对设施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了解容器安全泄压装置和其他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
安全员的职责就是对采油站安全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设施的运行、维护、检查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设施档案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等等。加强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操作岗位责任制度,减少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
4 对设施器材实行定期检验
对本单位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定期、专门的防火安全检查,对本单位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定期、专门的防火安全检查,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装置平稳、安全、正常运行。
5 建立健全安全用火制度
应包括安全责任制度、用火审批制度、防火防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其他安全制度(如外来人员和车辆进站制度、用电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油田生产中常见的腐蚀性介质主要是硫化物。严重的腐蚀会损坏设备和管线,不但影响正常生产,而且腐蚀可造成事故隐患,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设备管线爆破,酿成中毒、爆炸、火灾等重大事故。所以,在日常生产中,要加强设备的保养,采取防腐措施;压力容器和管道系统不得超压运行。
参考文献
[1] 高伟.HSE管理体系在温米采油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6)[2] 赵洪诚.大庆油田采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新财经,2011(8)
[3] 宗丛军.基层采油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1(6)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管理现状;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139-02
安全管理是生产企业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产链条上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生产企业众多类型中的一种,发电企业以其产品的无形性和危险性,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既具有一般生产企业的共性,又具有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性。
1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
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行为主体运用有效的资源,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以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由于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中一切人、物、环境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所以,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1.2 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发电企业作为生产企业众多类型中的一种,其安全管理与一般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又略有不同。所谓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指发电企业(主要指发电厂)在电力资源生产过程中,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发挥决策、教育、组织、监察、指挥等各种监管职能,对人、物、环境等各项被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控制,排除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将安全生产贯彻到电力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鉴于发电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即电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无形性和不可或缺性,相对于其他生产企业而言,安全管理对发电企业更为重要。
1.3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物、环境与自然。首先,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标是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其次,发电企业的根本职能是提供不可或缺的电能。因此,保证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及产成品的安全是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最后,鉴于产品的特殊性,发电企业对环境和自然的依赖程度较高,对二者破坏的风险也较大。因此,环境和自然是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
2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2.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和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我国的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既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又是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发电企业作为电力资源的上游生产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运营中,均将安全工作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和对策,保证电能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
发生。
2.2 安全管理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在法律法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已于1996年施行。作为电力安全的通用法,《电力法》在整个电力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已经成为奠定电力安全管理的基石。在规程规范方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在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发电企业的安全运行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相统一
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是对立统一的。抓生产必须抓安全,抓安全必须保生产。当生产与安全相对立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生产。事实上,生产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还包括产品的质量、生产的速度、产品的效益等。因此,安全管理还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已经成为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
2.4 预防人为事故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发电企业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是安全知识的匮乏与安全管理意识的薄弱。因此,预防人为事故已经成为发电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正在成为发电企业预防人为事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5 安全文化业已成为安全管理的灵魂
安全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发电企业的超前意识和全局意识,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人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其不仅是对企业文化本身的完善,还对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安全文化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所重视,安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已发展成为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
3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措施
改进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人员是保证,即加强设备管理,消除设备隐患;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1 提高发电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设备是发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电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没有设备的安全管理作基础,再好的安全管理模式也无济于事。在设备管理上,应做到利用大小修及低负荷期间,准确迅速地查找危险源,降低并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做好机械设备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和定期轮换的同时,还要整治生产区域的不安全因素,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以达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和降低安全事故损害程度的目的。
3.2 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关键。发电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企业,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需求更为迫切。站在监管者的角度,各级政府应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站在发电企业的角度,企业本身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建立企业内部安全评价机制,根据评价及时整改,形成科学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此外,发电企业还应落实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企业、车间、班组三层安全管理体系,进而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
建设。
3.3 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作为发电企业的直接操作者,其工作行为对安全运行的影响至关重要。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培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培训机制,对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员工培训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表现为进行安全管理监督的专业培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对员工进行的安全培训,主要表现为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另外,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加大员工的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术素质,以此夯实安全工作的基础。
4 结语
安全管理是发电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都要围绕安全生产来进行。现阶段,我国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在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和方针的基础上,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整体呈现出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相统一、预防人为事故和建设安全文化并举的特点。未来,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应更多地从提高发电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艾力 ・ 吉力里,董玉芳,杨紫泉.浅析发电企业消防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1,(15):20-21.
[2] 方华忠.浅析火力发电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2,(23):33.
[3] 黄幼茹.坚持不懈地打造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第4讲):发电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J].电力安全技术,2013,(4):64-66.
[4] 江疆.浅谈发电企业资金安全管理[J].财经界,2013,(9):45.
[5] 吴联国.新形势下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创新[J].电力安全技术,2012,(5):20-22.
要全面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要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推进改革创新、健全社会保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规范性文件制定的重点。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法制统一原则。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征收、减免税费等事项。规范性文件制定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相违背。
2转变政府职能原则。制定规范性文件要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发展环境上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不必要干预。
3权责相一致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制定规范性文件应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防止滥用权力和行政不作为;按照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其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4确有必要原则。凡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规范性文件已有较强操作性规定的原则上不再制定规范性文件。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1市政交通建设方面。由县住建局负责起草城镇廉租房管理、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县交通局负责起草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教育发展方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和中小学校长选拔聘用的规范性文件。
3项目管理方面。由县发改局负责起草以工代赈项目工作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工作表彰奖励、重点项目管理、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农业项目管理办法、突破发展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县农业局负责起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证和运行监测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4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由县林业局负责起草城区山体管理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县环保局负责起草治理城区大气污染、乾佑河流域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和城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5行风建设方面。由县监察局负责起草纠风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6社会管理方面。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殡葬管理、鼓励城镇退役士兵及转业士官自谋职业、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孤儿救助、城镇退伍军人安置、救灾募捐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县计生局负责起草县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7安全管理方面。由县公安局负责起草消防安全责任监督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8土地管理方面。由县国土局负责起草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年租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9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由县财政局负责起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租赁收益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县人社局负责起草人才开发基金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三、阶段安排
1酝酿起草阶段。明确责任分工。并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由各责任单位组成起草组。着手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资料。形成规范性文件初稿。
2征求意见阶段。规范性文件初稿形成后要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并对意见和建议的吸收采纳情况通过一定形式向有关人员反馈。广泛听取有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修订完善阶段。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起草组进行认真修订完善。
4研究阶段。修订稿形成后由本单位法制人员进行进行合法性审查后。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再修订或适时执行。提请县政府研究。
四、工作要求
1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列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快速启动实施,及时进行安排部署。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按阶段安排稳步推进。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涵义、重要性及其挑战
ISO9000和ISO14000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与成功推行,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势在必行。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十三个组织借鉴ISO9000认证的成功经验,开展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它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控制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组织的健康安全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企业自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雄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关注力、有优秀的环保安全业绩并保证职工健康安全的良好记录。企业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提高,反映了企业承担了职业健康安全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与安全生产的实际贡献,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获得相关方认可,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品质和形象,要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中,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2)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世贸组织的最基本的原则中已包含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问题在内的“公平竞争”。欧盟和北美都是发达国家,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付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国家和地区,以及那些职业健康安全条件较差而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区。这样他们就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为借口,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旨在将劳动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鉴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引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3)消除贸易壁垒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采用该体系的国家或组织由于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无论是从参与竞争的角度还是针对贸易壁垒的角度,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是实现与国际接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和市场准入的通行证。
(4)改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日益恶化的现实需要。我国生产过程中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层出不穷,职业病危害居高不下,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严重危及民生问题,职业健康安全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我国安全生产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出迫切的要求,引入OHSA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有利于形成以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为核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制;在我国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识别和控制事故隐患,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已成为职业健康安全部门和安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5)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保证其持续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由被动接受政府的监督转变为主动接受。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投资的热点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的“世界工厂”,已经是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就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作为全球化浪潮产物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已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服装业、玩具和鞋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污染比较大,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比较大,但其产品必须符合跨国公司,包括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守则作为采购条件;或符合如国际玩具协会(ICTI),世界体育用品行业联合会(WFSGI)和中美洲出口协会(CAEA)等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守则;或符合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C),道德贸易行动(ETI)准则,SA8000社会国际标准等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我国对其挑战的惟一的选择只能是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
三、我国政府应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1.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
(1)我国政府执法部门对劳工标准的检查,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我国企业对劳工标准和劳工保护获得更广泛社会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职业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实施,使劳动者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得到全面的保护,从而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
(2)职业健康安全、国际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是在企业实施劳工标准。即1998年的国际劳工大会年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第二条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工人的基本权利”。即第一,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第二,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第三,有效废除童工;第四,消除就业歧视。这一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我国实施的社会责任运动以及“工厂守则”,符合我国的《劳动法》以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3)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有利于保护民生。我国企业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弱势群体,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的表现和承诺,获得更多消费者和客户的青睐,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4)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给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带来生存的压力。企业一要改善劳工条件和待遇;二要保持企业在正常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三是将劳工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我国政府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挑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我国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2月,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导则》,制定并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劳动法律检查监督机构应了解、把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和性质,并切实把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到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建立健全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认证工作。
(2)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主动参与研讨、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发挥应有话语权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普遍关注,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应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尽可能适合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国情。
(3)我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全面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对策、规范化研究。由国务院领牵头,组织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科研教育机构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对策,使其规范化。
(4)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劳工、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针对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办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阐述和分析,能够更好的实现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化和发展,为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改进办法
我国企业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遵循的是主要原则有三个。第一个原则是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原则;第三个原则是要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的管理原则。我国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上述的三个原则,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的生产管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壮大,其根本基础是要保障生产的安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长期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和稳定持续的发展。在生产中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做到的生产安全管理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升级优化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1简要叙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
关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的基本原则。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意义。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现阶段的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二而进行的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参与生产的人和物都要按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进行施工,同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限对和安全有关联的一切生产事物进行监督和安全指导。
1.2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五点。第一点是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第二点是要不断的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第三点是要加强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第四点是要对企业的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五点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生产工作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或者抽查。
1.3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是:安全第一;生产安全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对安全的管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的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的监督要全民参与;安全生产具有一票否决权。
1.4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意义。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存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也是一种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只有坚持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避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强大的阻碍,同时也会造成社会上的不良反映。更严重一点讲,有可能造成一种社会问题。因此要格外引起重视。
2简要叙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
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第二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第三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同时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第四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问题一: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我国目前很多的企业在生产安全的管理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安全管理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之间同安全管理部门的联络不畅也会为企业带来安全隐患。很多安全生产问题就隐藏在生产之中,只是被生产工作掩盖,这样就无法受到企业的管理重视。
2.2问题二: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主抓生产管理,进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没有对安全生产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生产防护措施,进而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2.3问题三: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同时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在生产旺季,通常会招用一些临时工或派遣工,由于受教育阶段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致使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4问题四: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由于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致使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3简要叙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
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目标管理。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肃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宣传。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办法一: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重视协商,吸收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往下强压;注重实效,强调成果,不满足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的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
3.2办法二: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较高,参与者应充分做好准备,熟悉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对照检查要求,认真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外部的环境,单位的内部状况进行制定。
3.3办法三: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肃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责任制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重奖重罚(责、权、利联系)。
3.4办法四: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宣传。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辩识危险、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熟悉岗位职责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作者:韩本书 单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加强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系统性最强的一项管理工作就是项目管理,其管理贯穿整个建筑项目建设,自建筑项目正式立项开始,直到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及后期评估为止。项目施工管理的方式属于多层次的目标管理,管理过程按工作内容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项目初始时期、项目策划时期、项目执行时期、项目监控时期以及项目结束时期。项目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所具备的职能有:规划、组织、指挥、控制以及协调。这些职能作用如何能在项目开展的期间尽到其最大的功效,是管理工作执行者所关注的核心话题。
建设施工过程中管理的执行
建筑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合理的资金和精力,以较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建筑施工并取得不俗的投资回报是建筑承包单位所关注的工作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综合考虑后,认为管理过程应该遵循《工程招标管理条例》,以建筑项目特点为出发点,设计编制合理的招标管理办法。项目招标期间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活动原则,预审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格,审核通过后向其发出参标邀请,招标大会也要定期召开一次。本企业监督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全过程的监督,以保证招标过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这一环节的管理目标是保证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品质,将工程费用降到最低,并保证工程能够在工期时限内保质保量且投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完成。项目施工准备工作的管理内容有: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及审核、施工现场的准备、施工材料及设备准备。完成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后,还要对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以及投资进行控制管理。
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及体会
进度、质量、投资是建筑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三大核心内容,毫不夸张的说,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工程的成败,下面笔者结合个人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经验,谈一下自己对该项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3.1社会资源作用的发挥,推动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期间,业主会委托工程监理来对建筑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监督,作为最核心的社会资源,工程监理在施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严重点说,该项工作能够直接决定整体施工管理的成败。施工过程中,业主与监理管理工作职责之间的配合、支持和利用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施工环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项目三级保证体系的建立来保证监理管理工作的质量,该保证体系中,以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为对象,签订合同后,项目管理工作的执行要以规范为标准,业主依据合同规定有权利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要求监理单位以旁观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得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全面质量管理。监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展开,并可以以此为前提,主动要求工程所在地区的质量检督总站不定时开展全方位的抽查监督等其他日常性的建立工作,强化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进一步为部优、省优工程活动创建做好准备,进而使得项目整体质量标准有所提高。
3.2安全第一、服务超前、减少浪费、注重实效建设理念的树立及巩固
安全管理方面要实行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层次管理、统一领导、命令服从以及政令畅通的保证是管理实行的几大原则。管理工作的执行方面,要做到管理分工明确、工作执行期间互相协作,任何职位空缺要在不越位的前提下及时补位,当出现不同意见分歧时可越级报告并反映工程施工状况。沟通联系和监督合作的加强,激发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并树立企业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
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和制度的制定,保证能够施工管理期间加以执行并补充完善。质量安全无小事建设思想的贯彻,当出现违章行为时,必须秉持严肃及时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除了要保证每周安全通报制度的执行以外,还可以结合违章曝光台和安全处罚管理专户的设立以及每日巡检记录等管理执行工作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强化。
由于建筑施工的现场状况较为复杂,互相影响的因素太多,所以在施工单位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配置资源的工作执行以外,业主本身应该建立并巩固节约意识,注意减少细节上不必要的浪费,建设单位的从严治企更要从此工作的协调、管理监督做起,进而促进企业建筑施工的严谨性建设。
3.3社会分工和发展的适应,以此促进社会协作
接收建筑新建项目后,建设企业应该对现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分工并加以利用,“轻装上阵”、“精干业主”和“参与竞争”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建设基本原则,这三大原则的遵循不仅有利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像工业园区的规划就可以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地形环境,当道路规划出现某些阻碍时,可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保证园区建筑布局的科学合理。除此以外,建设企业还可以结合工业园区建设期间所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来对建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供电、供水、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若能够积极争取到园区投资的话,既能够减轻建设企业的经济压力,使得企业运作成本有所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工作范围很广,笔者的工作阅历和个人认识还不够深刻,本文的讨论和分析多少存在不当之处,自此也说明了该项管理工作还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投入思考的内容,笔者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佘志宏,倪天宇. 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中的控制与管理[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