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师实习工作小结范文

幼师实习工作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实习工作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师实习工作小结

第1篇:幼师实习工作小结范文

一、班主任工作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和丽萍就急着找班主任潭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信息技术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第2篇:幼师实习工作小结范文

客观地说,管理会计在中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虽然目前许多企业在内部建立起了管理会计系统,希望其作为财务会计系统的有效补充,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其中很多就是因为没有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可以划分为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三大部分。鉴于预测决策会计关键是要掌握各种财务分析工具并能在实际环境中加以灵活使用,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不是很密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在实务工作中如何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问题,而事实上,由此生成的准确可信的财务数据,也正是预测决策会计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实施ERP系统,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技术前提

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系统,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的客观需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建立起预期的管理会计体系,尤其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要想掌控信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

笔者认为,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先进的ERP系统必不可少。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纷繁复杂,想用人工的方法对其进行再分类、统计和分析以生成所需的管理会计信息,是一个极其繁重的工作,如果过程中再使用一些主观的会计分类方法,就会使财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其有效性降低。而正确、真实的历史财务数据,是管理会计系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历史数据的缺乏或不合用,对管理会计的分析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用强有力ERP系统做后盾,是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所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

现在,有不少企业上了ERP系统,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充分,可能会造成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不够详细或后台设置不合理,从而使管理会计系统无法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和分析,造成数据仅仅为财务会计而产生,仅仅为对外报表而存在,这是很可惜的。这也是许多企业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实施了ERP系统,财务职能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从而对ERP系统大感失望的一个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实施时要充分考虑管理会计的要求(有关内容在下文第三条表述);二是要选择一个功能强大的ERP系统,其必须能够满足管理会计建立的条件。

对那些没有上ERP系统的企业而言,当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管理会计系统,但不应对其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预测决策会计部分还可以勉强应付,而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部分的效果就会比较差,很难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

二、明确管理会计系统的定位,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保证

管理会计系统作为现代会计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它与另一子系统财务会计系统有什么区别,在组织架构上又该怎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承?明确这些问题是避免管理会计系统流于形式的关键问题。

先看看两者的工作重点有何不同。财务会计工作重点在于根据日常记录,登记帐簿,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对外披露,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外界服务;管理会计工作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管理人员相关报告和资料,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一般没有什么争议。

问题在于在组织架构上如何落实这种分工。许多公司采用这样的结构:财务总监下设会计经理和财务经理,分别负责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人员相对固定,有明确分工。这样做,笔者个人认为无法很充分地达到管理会计系统的目的。我们应该看到,管理会计的实质是支持,而不是监控(监控应该是内部审计或财务会计的工作)。要做到这点,管理会计人员必须真正深入业务第一线,近距离地从财务角度支持业务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情况,来帮助业务部门完成年度经营总目标。但事实上,由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角色不同,财务人员总是有意无意地给人一种“监督者”的身份,业务人员对其敬而远之,财务人员往往很难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业务部门真实的想法和动态,拿出有效的财务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财务管理会计的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改变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让他们与业务部门融为一体,利益与共,从而消除业务部门对管理会计人员的戒心。所以,笔者建议采用一种新的模式:把管理会计部门化整为零,根据各业务部门的实际管理需求,把管理会计人员划归各业务部门,工作上直接向业务部门主管汇报,个人绩效也由其考核,从实质上把管理会计变成业务部门的一分子。财务总监只保留两个权力,一是管理会计人员派出权,二是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体现的不仅仅是组织形式的变化,在深层次反映了整个财务系统在企业运作链上的重新定位和战略调整。

三、明确对责任中心的认识,正确使用利润中心,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关键

对责任中心的再认识,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考虑如何利用责任中心作为一个桥梁,把财务会计信息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解决管理会计系统的历史数据来源问题和绩效考核依据问题。

第3篇:幼师实习工作小结范文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立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要,倡导案例实践教学理念,实现活动设计课程的“全实践”教学,将抽象、复杂的教育理论具体化、趣味化,以真实情境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岗位群的适应能力。

一、立足幼师职业岗位(群)需求,精选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实践性和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具体事实和原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学以致用。因此,案例创设的典型性、实践性、问题性和趣味性举足轻重。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创设应满足以下几点:

1.案例创设的典型性、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既要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自觉突显理论学习的重难点,又要具备典型性,能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加深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同类案例群的运用迁移能力。如笔者在讲授“幼儿同伴交往和社会行为(中班)”的章节,就选择了两个幼儿园实地拍摄的视频:幼儿园里三个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享玩具、建立友谊的过程;三个小朋友因为溜滑梯顺序发生矛盾,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解决矛盾的过程。这个案例的实用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家紧紧围绕着“儿童的友谊建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习的最后,学生不仅能自己总结出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关注到了视频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过程,提出了教师的态度行为会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儿童心理‘敏感期’产生深远影响”等许多发散性问题,而这些不同视角和思维的碰撞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更多新知识的重要契机。

2.案例创设的实践性、问题性

活生生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在幼儿园里真实出现、经常使用的案例会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共鸣。此外,案例多角度呈现的问题也更易于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和探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笔者坚持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任务,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知问题等作为案例设置的主要内容。

3.案例创设的浓缩性、启发性

案例是一个学习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更能推动课堂学习的步步深人。反之,如果问题的创设缺乏理论一致性,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滑人“学生玩耍一堂课,嬉戏小结就完事”的误区。在教学中,笔者总是在案例投放之前就提出核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案例学习,通过问题的创设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设计游戏技能、指导游戏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要求学生在实例教学中既消化掌握教学活动的理论,又能独力担当起组织教学活动,并能设计、创编、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游戏的任务。

实践证明,幼师专业的女学生占大多数,表演能力强,亲和力大,趣味性的案例教学吸引着原来呆坐在座位上死读理论的学生走出来,体验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实践学习,这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幼儿园典型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建立开放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而言,“典型案例导学——案例实践教学——评价反思”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1.整合课程,接轨“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确定典型案例教学任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敎材共有四章内容,笔者在备课的最初就按案例教学的需要打碑章节界限,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确定课程里适于案例教学的学习内容。诸如:(1)依据“幼师职业岗位(群)的教学目标”确定案例分类,如将幼儿园各独立部分结构整合相关的案例任务为:幼儿游戏活动案例、幼儿活动区活动设计案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等。(2)依据“不同性质的游戏设计与指导”分类,整合为:第一类创造性游戏;第二类规则游戏;第三类体育游戏或视频欣赏等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对个别实在不能进行案例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3)依据“不同场所的硬件设施条件”分类,整合为:第一类以学校实验室、实训室现有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为主要实训依托的案倒教学;第二类以(实习)幼儿园现场教学为依托的案例模块;第三类以社区(社会)等开放性场所设施为主要依托的案例实践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同,案例的选择也各有不同。(4)依据“一般教学规律的遵循”分类,整合为诸如以“幼儿教育活动顺序的层次性”来整合创设案例任务。(5)依据“学习过程中某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分类点,诸如第一类以“观察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经常倡导自然条件下幼儿心理及行为现象的观察教学;第二类以“调查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曾创设过让学生针对幼儿的个性、情感、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五周的个案追踪调查。

2.创设案例情境,将学生引入需要通过某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案例情境的创设是案例教学法的“导向阶段”,精彩的情境专题既能实现当前学习内容与现实情况的接轨,巧妙引出任务的主题,又能引导学生确定游戏计划、明确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笔者在准备“看图讲述”活动设计中,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组出示情节图片,一组放映小动漫视频。学生讨论:哪组更易于刺激幼儿说话的欲望?为什么?在熟悉的感性情境认知里,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要求以及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甚至还有学生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提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主题。

3.案例教学“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实践、体验、反思、内化

这个实践环节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综合运用获得的知识信息,教师则重点把握好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创设推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同时,情境模拟、观摩见习、方案设计、小组讨论等的学习方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4.成果评价、实时反馈,坚持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优化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反思型幼儿教师”是我们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释疑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等一系列反馈反思工作就成为课堂评价的重头戏。笔者所在的班级在这一环节里,最常用的是使用“活动设计评价表”,其内容包括:设计的意图、活动目标及设计的依据、活动准备的内容、活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安排、活动延伸的设想等。同时,在f时的过程考核中,笔者还坚持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小小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作业、练习、说课视频、实习资料、模拟教学活动视频、评价反思、见习随感等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重点培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和评价反思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小组间互评、组内成员互评、档案袋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搭建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均衡发展。此外,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案例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组织和指导教育游戏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既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活化课程的动力与实施的压力并存一案例实践教学效果与困境的反思

笔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应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1)让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质疑,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快乐的知识探究者,快乐而持续的学习态度既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在案例教学中,不同的案例情境,不同的探究、成长,使学生能真切观摩到幼儿园工作活动的不同体验,这些互动教学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到“学之即用”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方法规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感和对幼师职业的自豪感。(3)案例教学易于激发学生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易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的人才。

第4篇:幼师实习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 幼师生 专业发展 障碍 对策

一、影响幼师生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专业认同感低。

专业认同即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把个人专业发展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倾向。专业认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专业成长的起点。学生专业认同感有无与高低,对其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人作为一名幼儿师专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在目前幼教繁荣的背景下,不少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还比较模糊,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缺乏专业认同感。问卷调查显示,对所学专业“喜欢或热爱”的,仅占百分之四十左右;更多的回答是“好就业”、“是家长的意见”、“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很有趣”,等等,甚至有的回答是“不喜欢幼儿教师工作,毕业后不去幼儿园,做其他工作”。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现状既有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认识上偏颇的历史原因,又有学生对于自己人生规划及将来工作岗位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个人原因。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社会上逐步形成关注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师范院校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显增多。尽管如此,短期仍难改变学生对未来职业较低的期望值,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幼教岗位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待遇。学生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及意义缺乏深刻理解,致使部分学生缺少远大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

(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已习惯接受性学习,在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主要表现在: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课上不愿主动提问、参与讨论,不会主动预习课程内容,也不愿拓展相关知识。课后作业不能认真主动完成,有时只是机械草率应付任务。不会深入思考,不愿处理复杂问题,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

自主发展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包括挑选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安排好自修时间自己的学习任务、制订自己学习计划等,对自身的学习进度、生活节奏也缺乏规划。聚会、网络游戏、社团活动占用大量时间。

缺少合作学习意识。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在学习中承担一定任务,在协作性强的学习活动中难以胜任角色要求,学习中缺少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三)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失衡。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专业素质结构有着特殊要求,那就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两者并重,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实际教学中,学生专业发展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偏重知识而忽视技能学习,二是忽视知识而专注技能。这种专业两元结构失衡现象制约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生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而在音乐、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上存在着短板。很多同学在入校前毫无某方面技能基础,在零起点上开始学习,其中困难可想而知。在学习中,有些同学碍于脸面,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思想上有包袱,以致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放弃某些课程学习的现象。

(四)学校课程不够完善。

课程设置与学生专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整个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有些学校可能会因师设课,由于师资缺乏会调整某些学科,课程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学生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框架的残缺和某些技能方面的缺陷。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也制约着学生专业发展,尤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些还不能完全体现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水平上。

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良好的专业认同感能够让学生提前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渡过专业学习的适应阶段,促使学生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中加大专业思想教育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应有计划让学生了解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有关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精神。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宽阔的人生舞台。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幼儿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这样才能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个人发展相衔接,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表率作用,加强对学生专业引领。

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虽然与学生们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师工作有所不同,但对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豪感应该是一致的。一个合格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有效教育教学方法,把所教学科作为教育切入点,以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专业发展给予积极引领,不断激发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将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其积极的专业情感。

面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等现实状况,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正确认识未来工作的社会意义,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

职业价值观和信念的养成绝不是仅靠一些特定科目的学习就能够实现的。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观念,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优秀幼儿教师、校友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跟学生交流,以促进这些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观念的形成。

4.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童话剧比赛、幼儿歌舞比赛、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大赛及相关演讲、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对学生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即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预期,简单地说就是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个人有什么长处和不足,如何获得发展,以及在不同时间段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分析自我,以既有的成绩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专业发展中发挥个人优势。可以使学生不断积累个人发展经验,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专业学习策略。

2.让学生学会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培养策略。根据有关研究,发展规划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指导性文本的收集,个人需求能力分析,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个人发展规划的展开,持续性的信息整合等。科学完善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发展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三)建立学生成长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1.专业汇报是促进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形式。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素质汇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学习,为学生搭建专业展示的平台,做到以活动促发展,以汇报促提高。专业汇报可采取由普及到提高、由专项到全面的形式,要求人人参与、班班组织。从构思汇报主题和形式到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学生不同技能的展现,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每次汇报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同学之间专业观摩、促进学生学好技能、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具有重要意义。

2.跟踪学生发展,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为更直观了解学生专业发展,可将学生基本信息表、成长记录表、读书笔记、活动体会、各科成绩单、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以及教师同学评语意见和个人小结等内容归类存放,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个人成长档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看到自己发展中的成绩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反思及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规划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动态变化中感受自身的成长,在集体关注、帮助和监督下调整方向,修正行为,从而更好地迈向优秀教师的目标。

3.建立科学的学生专业发展考核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研讨制定学生专业发展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即学生专业努力方向,是学生在专业发展上要达到的要求。考核标准可以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细化要求,保证每项要求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保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引领性,同时建立起科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强化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具体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研讨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坚持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和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自主性。同时在完成本节课的基础上应有专业拓展要求,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及理论深化和技能训练等。

2.坚持教学实践取向,紧密联系幼教实际。

为使学生专业发展更符合未来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幼儿教师工作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拓宽实践课程的范围,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并逐步形成坚定的职业自信心;在专业课程中通过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技能训练等形式增加理论课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情形,对幼儿园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未来幼儿教师的工作需要。

3.让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方法,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要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就必须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会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不断改进自己的实践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学会反思是学生专业成长必备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在自身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而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陈红霞.促进在校幼师学生专业成长新举措.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