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手术室病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病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病例分析

第1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随机选择100例手术病人,年龄2~74岁,其中妇科30例,普外科40例,骨科23例,眼科7例;行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30例,脊髓麻醉61例,局部浸润麻醉9例。

1.2方法:(1)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区查阅病历、收集资料、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对所患疾病和手术治疗的理解程度,评估病人的病史、手术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1]。根据病人要求安排他所期望的人前来探望陪护,邀请手术成功病人介绍经验和体会,通过现身说法,增强病人信心,帮助病人提高适应能力,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尽量使他们的心理舒适[2]。(2)病人进入手术室时,首先由前1天访视的护士热情地迎接,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平稳地把病人送至手术床上,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在50%~60%。为让病人感到舒适,适当给予枕头,松开衣领以利于呼吸。术前用药后病人感到口渴不适,可用棉纤湿润口唇,以解除病人不适感。为减轻手术的不适,在放置前,将所有维持的撑架,海绵垫均用布单包好,防止压迫神经及血管,以减轻病人生理不适感。并每隔30~60分钟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舒适感[3]。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暴露。手术中,巡回护士了解每位病人不同需求,尽量予以满足。对需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病人,告诉他们手术很顺利,不要过分紧张;对有孤独和恐惧感的病人,进行安抚,适当抚摸病人肌肤,如轻握病人双手,可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手术结束时,用温盐水纱布块拭净病人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病人穿好衣裤,若有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衣裤上,盖好被子,注意保暖,平稳地把病人送回病房或ICU。手术后不舒适的主要原因有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和尿潴留等。如不及时处理,妨碍休息和睡眠,影响康复。(4)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即开始感觉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护士可以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对疼痛的恐惧;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小手术后疼痛可口服止痛剂,大手术1~2日内常需肌肉注射哌替啶(婴儿禁用)止痛。护士在病人呕吐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量、颜色及性状;清理呕吐物,加强口腔护理。(5)护士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酌情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非胃肠道手术,可使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低钾血症或腹膜炎所引起者,遵医嘱作相应处理。对尿潴留病人护士应安定病人情绪,增加自行排尿信心;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下床排尿,或下腹部热敷、按摩、针灸以诱导排尿,或肌肉注射氨甲酰胆碱,促使自行排尿。采用以上措施无效时行导尿术。

2结果

通过运用舒适护理,本组病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未发生特殊造成的神经损伤、循环淤滞及电刀灼伤;病人术毕寒战症状减轻;术后随访病人满意度为98%。

3分析

根据马斯洛(A. 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与安全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4]。舒适是病人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为手术顺利完成及术后病人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把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融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提高了护士业务素质,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与文献:

[1]薛富善,袁凤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0.

[2]张银铃,雷鹤.护理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44.

[3]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第2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食管癌;并发症;手术后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045-02

Analysis and strategy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WANG Yi

(Heji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 0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identify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respectable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Analyzing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10,2003 to 7,2007. Results:2 cases of anstomosis leakage,6 cases of bellows compications,5 cases of HR disorder, and 10 cases of GE disorder. Conclusion:Statis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ge,tumor stage.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will cause death if the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Complications;Postoperative

食管癌在我国甚为常见,一些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食管癌彻底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切除肿瘤,食管重建仍为一创伤较大的手术,也面临一些相关的并发症问题[1]。现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成绩,无论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或死亡率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7月共行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现将其中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行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63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30~40岁18例,41~50岁52例,51~160岁60例,61~70岁17例,71~76岁13例。食管上段癌51例,食管中段癌89例,下段癌20例。鳞癌70例,腺癌68例,腺鳞癌19例,小细胞癌3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78例,经右胸、颈、腹食管癌切除75例,食管拨脱术8例。

1.2 手术方法

食管胃颈部吻合27例,占16.9%;胸内主动脉弓上吻合106例,占63.3%;弓下吻合27例,占19.8%。

术后处理:①连续胃管减压3~5 d,禁食5~7 d,静脉营养,术后8 d经口进无渣流质,以后渐增加,10 d进半流。②抗感染治疗。③胸腔闭式引流管2 d经胸片检查肺已无压缩、无明显胸腔积液时拔管。④支持对症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补充营养。

2 结果

本组160例食管癌患者中有24例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2例,肺部并发症6例,心律失常5例,胃排空障碍10例,死亡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在3%~5%,死亡率50%左右[2]。本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占统计病例的3.3%。多年来为了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一些医生推荐了几种吻合方法及一些预防措施,但仍不能杜绝此并发症的发生。造成吻合口瘘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无菌术有一定关系,术后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更不能忽视。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主要通过吻合技术的提高,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术前注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②术中尽量减少对吻合口区胃壁和食管的过分挤压损伤;③注意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弓,避免吻合口张力与扭曲,以保证吻合口血供;④如术中发现胃体过小,可行小弯侧切开延长术,以减少吻合口张力;⑤对吻合口张力过大或吻合欠理想的患者,术后可延长胃肠减压和禁食时间;⑥术后注意血压、血气的变化,保证吻合口的供血和供氧,同时注意全身营养支持,给予少量多次输血、血浆或肠外营养;⑦术毕充分冲洗术野,及时排除胸内积液,预防胸腔感染。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且是其术后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由于这些患者有吸烟的嗜好,不同程度上患有肺炎、肺不张和气胸等疾病。在临床上,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有赖于医、护和患者二方面的密切配合,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发生前防中有治,已发生时则治中有防。在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饮食护理对术后病人体质弱、抵抗力差也有一定效果,做到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少进油脂。

文献报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36.5%[4],本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3%。发生原因:①手术创伤刺激:物反应;输液过多过快。②年龄>65岁,术后动脉血压<160 mmHg,血钾<4.0 mmol/L的患者,其发生率将大大增加。③术前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本组患者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6.7%。分析其主要原因为:①胃及十二指肠疝入右胸腔。②胸胃与胸腔后壁粘连,引起蠕动减弱或消失。③胃窦部的异位起步点能引起胃动过速,扰乱了胃的正常蠕动方向或引不出胃的收缩反应。④术后大部分胃位于高压的胸腔,减少了胃与十二指肠间的压力梯度[4]。⑤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被切断。切断胃远端迷走神经,引起胃体和胃窦部研磨食物的功能减退,使固体食物排空延迟。

因此,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在提高手术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胃食管黏膜不等边距吻合置入胃腔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ziranyi E,Mayer A.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J].Magy Seb,2001,54(3):158-161.

[2]Davyd OVM,Stilidi I,Bokhyan V,et a1.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complicated by fistula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1,20(2):405-408.

[3]张晓军.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7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 4(24):24-25.

第3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胆囊结石;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伴糖尿病患者,开腹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外科微创手术,该方法的应用为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胆囊切除的治疗手段[1]。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4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3例,女27例,男16例,年龄43~81岁,平均64岁;一般经多次超声检查多能确诊,必要时行CT、MR、胆囊造影等协助明确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5例,合并有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4例,视网膜病变4例。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颁布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 h≥11.1 mmol/L,2 h餐后血糖

1.3 血糖的围术期管理 (1)术前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轻者口服达美康,如效果不佳、血糖不稳定者,改用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在6.1~9.0 mmol/L的理想范围。(2)术中给予生理盐水滴注,同时监测血糖决定是否静滴胰岛素及其用量。(3)术后用生理盐水和极化液2~3天,糖与胰岛素比例为4~6 g∶1 u,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鼓励患者尽早进食。

1.4 手术方法 针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感染且一旦感染又难以控制的特点,除术前预防性常规使用抗生素之外,还要求术中手术操作要精细,尽量避免胆囊分破,若不慎将胆囊分破,则需用盐水反复冲洗,并于胆囊床放置橡皮管引流。对于腹壁切口,采取皮下各层全层间断缝合1~2针,皮肤对合后一般不须缝合,用创可贴黏贴即可。

2 结果

本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18天(平均7天)。中转开腹3例,脐部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数日后痊愈。腹腔感染2例,均为术中胆囊分破患者,常规放置了胆囊床引流管,经引流、降血糖、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患者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疾病的特点 随着我国人均年龄的增高,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具有如下特点:(1)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全身抵抗力差,因此容易并发感染,且难以控制;(2)肥胖超体重者多;(3)合并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多;(4)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较重,Calot三角局部脂肪堆积者多;(5)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长。

3.2 手术和麻醉的影响 由于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有上述特点,在手术和麻醉等应激因素的刺激下,会促使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葡萄糖利用明显下降,而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更加明显,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组织愈合能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组织愈合不良。所以要进行充分的围术期处理、精细和详尽的手术操作,从而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3 手术方法的选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术后禁食时间短,对患者生理和代谢的干扰较开腹胆囊切除轻,机体负氮平衡及肝急性反应蛋白的变化小;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无影响,术后感染机会明显减少,术中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明显低于剖腹手术,而且胰岛素分泌水平恢复也较快。所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方法。

3.4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本组出现脐部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数日后痊愈。出现腹腔感染2例,均为术中胆囊分破患者,常规放置了胆囊床引流管,经引流、降血糖、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患者痊愈。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代谢紊乱,组织细胞愈合能力差,机体多种防御功能缺陷,对入侵微生物的反应都被抑制,从而使患者易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因此,控制血糖对预防感染,维持宿主抵抗力,增强组组织愈合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胆囊炎症明显,分离过多或胆囊分破的患者,于胆囊床应常规放置引流管,这对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非常重要。

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在无法辨清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时,应及时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防止胆管损伤,本组病例无胆管损伤。

第4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 大出血; 手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68

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便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壁发生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缺损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局部表现。患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胃部返酸以及嗳气等。胃、十二指肠溃疡包含2个部位发生溃疡,分别是胃部及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远远大于胃溃疡的发病率。据权威机构统计,单纯患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约占70%,单纯患上胃溃疡的患者约占25%,两者同时发生的复合性溃疡约占5%[1]。胃、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反复发作属于慢性疾病,并且一旦得不到及时治疗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治不得不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院自2004年5月开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46例于2004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本院,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大出血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4~63岁,平均(44.6±11.5)岁。46例患者中28例患有十二指肠溃疡,14例患有胃溃疡,其余4例患有复合性溃疡。具有典型消化道溃疡病史42例,病程22 d~21年,平均(10.6±2.1)年;其余4例无典型消化道溃疡病史。46例患者中的42例大便呈柏油样,所有患者均伴有恶心呕吐现象,同时还会有以下症状出现心悸、乏力及多汗等。1~4 d为患者发生出血现象到住院治疗的时间,10例患者的失血量大于1000 ml,36例患者的失血量在500~1000 ml。住院时,4例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治疗 在患者住院的第一时间为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将静脉通路建立起来,叮嘱患者不要吃任何食物,不要喝任何饮品,对胃肠实施持续性减压,抽血为患者进行配型,将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情况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现象应立即为其输血,及时将血容量补足,静脉滴注抗生素。注射凝血酶,由鼻饲管进入胃部便可制止内部大出血,与此同时为患者检查心电图。

1.2.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所有患者共同采用的麻醉方法,成功麻醉后,让患者躺于手术台,卧姿采取仰卧,实施常规消毒,将无菌巾铺在手术台上,切口在右上腹,采取纵切口,切开每层直至腹腔内。在胃窦前壁处切开,进入胃中,将十二指肠彻底探查,清除胃内积血,明确溃疡和出血点。随后缝合胃窦前壁,实施胃大部切除术。若手术时发现溃疡出血点在十二指肠后壁,不能一同切除,医护人员必须将溃疡地点实施旷置,同时缝扎出血点,手术时将胃管位置摆放准确,手术结束后将引流管放置在吻合口下方,腹腔清理完毕后,将引流管放置在腹腔最低点,检查患者未发生活动性出血现象后将腹腔逐层关闭,最后将引流管接引流袋。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叮嘱患者不要吃任何食物,不要喝任何饮品,对胃肠实施持续性减压,静脉滴注抗生素,同时实施止血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应按时换药,预防伤口感染,及时观测各引流管引流液的性状同其引流量。

1.3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为:(1)患者突然发生吐血现象或者大便呈柏油样,大部分患者拥有消化道溃疡病史。(2)检查身体时,医生按压患者的上腹部伴有疼痛感,听诊时肠鸣音频繁出现。(3)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下降十分明显。(4)胃部钡餐造影时有龛影现象出现。(5)通过胃镜检查可查出溃疡和出血点的准确部位[2]。

2 结果

46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17%,其原因是患者术前发生大量出血现象,致使患者严重失血,最终抢救失败。46例患者治愈45例,治愈率为97.83%;住院时间13~34 d,平均(16.7±2.7)d;并发症4例(8.70%),切口感染2例(4.35%),吻合口瘘2例(4.35%)。

3 讨论

权威机构研究结果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可直接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泌的基础酸平均含量以及最大分泌量是正常人的2~3倍[3]。壁细胞过多、迷走神经处于亢进期及胃排空速度过快是造成胃酸过多的主要原因,可以认定它们也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反,胃溃疡患者分泌的基础酸平均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原因分别是:(1)胃黏膜抗力缺陷。(2)胃排空延迟,导致胃内事物堆积[4]。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便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而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便是大出血,出血量一旦增大便会形成失血性休克现象,倘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就会岌岌可危。

研究结果显示,46例患者中治愈出院45例,治愈率高达97.83%,由于1例患者术前发生大量出血现象,致使患者严重失血,最终抢救失败,宣布死亡;住院时间13~34 d,平均(16.7±2.7)d;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2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吻合口瘘。由此可见,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大出血,治愈率非常高,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总而言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案便是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不但止血效果显著,还可以预防发生失血性休克现象以及失血情况进一步恶化等,从而患者的生存率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厚森.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外科手术疗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1):15-18.

[2] 冯凯祥,冯琦,章静,等.纤维蛋白质、凝血酶、肾上腺素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大出血[J].中国内镜杂志,2003,9(1):88-91.

[3] 谢旺忠.手术治疗胃十二溃疡大出血19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34):52-54.

第5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开腹手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50-01

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除胆囊和切开胆总管取石并放置T管引流,但是常规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较多。腹腔镜联合内镜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B超、CT等确诊,均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指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44.9±4.8)岁,病程5个月至4年,单发性和多发性结石分别18例、14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45.4±5.5)岁,病程7个月-5年,单发性和多发性结石分别20例、12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发热、黄疸和右上腹疼痛,胆总管平均直径为(12.8±1.6)mm。所有患者无腹部外科手术史、肝内、外胆管狭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史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全麻下常规开腹切除胆囊并切开胆总管,石钳取石,术后放置T管引流。术后2-3周行T管造影,如果胆总管下段没有残余结石且通畅,可拔除T引流管[1],若有残留结石可在2个月后经T管取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四孔法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道镜取石术,放置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经胆总管切口处置入胆道镜,用取石篮取石,在胆总管处放置T管引流,缝合胆总管切口,放置各种引流管并做好标记。择期拔管。随访1年观察有无结石残余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19例T管引流和13例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目前微创、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在外科手术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早是由Fletcher和Stoker在1991年提出,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能够保证括约肌的功能完整,防止损伤周围组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开腹手术由于术后切口创伤大、腹部痉挛疼痛等因素而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再加上部分患者存在各种基础疾病,会导致切口延长愈合。术后结石残留是腹腔镜术后的常见情况。本次研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法进行治疗,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且术后无患者出现残留结石。但出现患者胆囊管较小而胆内结石过大或有严重胆管炎时不宜进行胆道镜下探查。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护理;术前访视;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临场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以便临床进一步丰富手术室整理护理的服务项目,为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提供前提条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有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A组中包含22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9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7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38.5岁;在B组中包含23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8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9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39.3岁。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将82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检查;B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检查和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在术前检查和入室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患者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心理状态、患者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 P

2 结果 

经过临床比较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在术前检查和入室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明显小于A组患者,且差异比较的统计学意义明显( P

3 讨论 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目的及手术进行的过程的了解程度,主要依赖于护理人员对其在手术前进行的针对性健康教育[1]。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对其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充分体现以患者为本的临床治疗原则,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方法主要包括[3]:① 在术前1 d由主治医师对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病例资料有更多的了解。② 在进行访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病例要组织进行术前讨论,对手术的具体方式、术中所需物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③ 在患者面前,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自信,已取得患者信任,用亲切语言进行自我介绍,让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④ 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用激励语言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⑤ 使患者的亲友充分了解其对患者的重要性,建议其除给予患者适当的物质支持外,还应该在精神上的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在术晨要陪伴患者等待手术的开始,并亲自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术后要将患者接入病房。 

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临场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防止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维持生命体征问题,围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提供前提条件。

参 考 文 献 

[1] 汪玉瑛,叶家薇,陆烈红.手术室开展系统整体护理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7,12(18):215-216.

第7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效果

手术因创伤会形成机体应激反应,直接对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等造成影响,导致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下降[1]。在手术过程中,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减少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利于预后。舒适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引入手术室护理中,能够实施科学的护理方案,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保持心理及生理的舒适状态,用平和、轻松的状态迎接手术。舒适护理以延长患者心理及生理舒适时间,缩短不愉快时间为原则,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显示舒适护理对缓解患者不适情绪,和谐护患关系。手术室对患者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患者极易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也会诱导患者产生不适症状。本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7例,女性4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6±6.1)岁;骨科手术32例,颅脑手术5例,心胸外科手术16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胃肠外科手术26例;纳入标准:具有手术指征;18~70岁;家属或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免疫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语言交流者。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舒适护理 手术前1d,手术室护士可到病区看望患者,查看病例,对其病情及生命体征等相关情况有基础了解,随后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手术的必要性及意义,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及目的,患者需要如何配合,相关注意事项等[2]。沟通过程中,积极、正确的回答患者疑问,多注意其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情绪。可通过例举以往成功手术病例,让患者能够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促使患者积极与手术配合。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多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情绪对手术进行的影响,从而帮助患者配合手术,缓解心理负担。

1.2.2术中舒适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室外迎接患者,并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安全感及亲切感,多安慰家属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情况,消除其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摆好后,介绍麻醉情况。手术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60%,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积极鼓励患者,提高治疗信心[3]。可在手术室内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对于局麻患者,可通过与患者交流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保持放松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1.2.3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实施完成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注意为患者擦拭血迹,保暖及消毒,意识清醒患者主要告诉其手术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向家属介绍手术情况,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鼓励其接受继续治疗。特别是对于病情严重者,可定时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将患者术中舒适度分为舒适与一般、不适,舒适率=舒适+一般。以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79~60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术中舒适率为93.18%,明显较对照组72.73%高,存在明显差异(P

2.2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0.91%,较对照组75.00%高,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手术室对患者而言是一种神秘且陌生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关乎生死,因此,许多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及心率波动幅度升高,增加手术风险。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恐惧、担忧、紧张情绪,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帮助患者保持心理及生理的舒适状态,顺利渡过围术期[4]。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术中舒适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

综合上述,舒适护理能促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改善患者舒适度,和谐护患关系,对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9-20.

[2]刘玉萍,张静,高阳等.2007年-2011年10种护理核心期刊手术室护理载文分析[J].护理研究,2014,58(17):2166-2168.

[3]吴荣华,朱丹,朱治聪,等.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7-11.

第8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眼科手术;意外;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白内障手术:患者在病房冲洗泪道后送手术室,在手术室洗眼后予以奥布卡因行术眼表面麻醉,消毒铺巾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2.2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在病房冲洗泪道后送手术室,在手术室洗眼后消毒铺巾,所有患者予以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行术眼球后神经阻滞麻醉,注射3.5~4.0mL。

2 结果

2.1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2例。

病例1,女,63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0余年,肾衰竭1年。术前空腹血糖5.9mmol/L,血压105/70mmHg。送手术室麻醉铺巾后尚未开始手术时,患者突感胸闷,恐惧,经吸氧、安抚等处理,患者症状不能缓解,测血压210/96mmHg,心率108次/min。停止手术后,症状缓解,血压恢复正常。

病例2,女,58岁,高血压史9年,糖尿病病史13年。入院空腹血糖23.14mmol/L,血压155/75mmHg,经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前空腹血糖降至8.2mmol/L,因手术安排原因,手术结束已接近傍晚,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尚未离开手术室时,患者突感头晕,不能站立,测即时指尖血糖3.2mmol/L,即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mL口服,症状缓解返回病房。

2.2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发生意外3例

病例3,男,71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空腹血糖9.68mmol/L,血压178/80mmHg,经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前空腹血糖降至8.1mmol/L,因患者视网膜病变复杂,手术时间较长,约1h后,患者突然烦躁,但心电监护显示各项生命指标尚在安全范围,经与患者沟通,患者坚决要求停止手术,在增殖膜未彻底清除的情况下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病例4,男,73岁,糖尿病3年和冠心病2年,2年前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入院空腹血糖7.97mmol/L,血压110/70mmHg,手术进行约45min后,患者诉头痛强烈,出现呼吸急促,测血压176/83mmHg,血氧饱和度98%,但神志清醒,四肢有力,急送抢救室予以止痛、吸氧治疗,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继续上述保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神经内科会诊意见:头痛为血管性头痛。

病例5,男,57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2年余。入院空腹血糖9.05mmol/L,血压140/78mmHg。经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前空腹血糖降至8.15mmol/L,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时因疏忽未予心电监护,在手术开始后约10min,发现患者头向侧边倾斜,不予配合,呼叫不应,立即掀开铺巾,发现患者颜面紫绀,脉搏停止,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即予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同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L,立请耳鼻喉科医生做气管插管,约5min后可测到血压110/70mmHg,血氧饱和度80%,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抽搐、烦躁,给予安定5mg静脉推注,患者意识持续丧失,转ICU继续救治。经连续给予抗炎、脱水、营养脑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2d后苏醒,5d后在麻醉师监护下表面麻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手术未予完成)。会诊意见:少量麻药经视神经鞘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3 讨论

了解认识眼科手术导致的全身并发症,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可将不良后果降至最小。本研究中发生意外的5例患者最终没有造成恶性后果,但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思。

3.1经验

根据临床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如病例1,应及时停止手术,如果继续手术,很可能因血压极度升高导致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病例2,发生站立不稳后,能及时判断为低血糖并检测血糖,马上给予糖水口服,不至于因低血糖导致意外甚至生命危险;病例3、4,处理经验可取不多,主要是发生意外后,及时与内科ICU医生联系,严密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例5,意外发生后,手术医生要临危不乱,实行有效地人工心肺复苏,及时要求抢救科室全力协助。

3.2 教训

通过研究分析总结,我们汲取经验教训。5例患者均是糖尿病患者,说明该类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及发生危险的状况较其他人高,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增加,这类患者的眼科手术占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病例1的术中症状发生主要与不理解、恐惧有关,同时该患者全身状况极差,医生术前没有更多地与患者沟通、对全身状况没有足够重视仓促上台有关。病例2入院血糖达23.14mmol/L,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才降到合适范围,而手术又在接近傍晚才进行,这些都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医生未予警惕而导致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病例3、4,全身状况极差而进行了相对较为复杂的手术,患者不能耐受,对该类患者,是否需要行复杂眼部手术需要认真评估[2],不能够为了手术而手术。患者5教训深刻,虽然球后神经阻滞麻醉有发生经视神经鞘膜进入蛛网膜下隙的可能,但该患者没有进行心电监护当属最大的失误,而该患者的麻醉意外与通常的球后麻醉意外出现烦躁、抽搐等表现不同。如果有心电监护,不至于如此被动和危险,因此行球后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必须强调心电监护[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术前充分沟通、正确评估手术耐受程度、术中心电监护、多学科协作是应对手术意外发生的有效手段。从手术评估到预防监测都必须充分准备,重视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65-01

手术室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其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对医护人员自身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有针对的防范措施,结果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1.1患者的风险因素

1.1.1术中低体温

手术室内温度低、麻醉用药,术中冷液的输入及大量液体冲洗均会让降低患者的体温,患者低体温会引起呼吸变慢、变深或停止,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增加手术失血量,延长伤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及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

1.1.2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常见的一种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0%。手术间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不规范及无菌物品的不合格均会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1.1.3手术的损伤

神经损伤和皮肤损伤是手术损伤的两大类型。神经损伤因受损神经的不同使得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肢体感染障碍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伤肢无力、疼痛、麻木及部分肌肉功能丧失或减弱。麻醉后臂丛神经损伤则多为牵拉伤。皮肤损伤则多因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束缚带过紧等因素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1.1.4异物留于患者体内

异物留于患者体内虽然在临床的发生率较小,但近年来仍有发生。医务人员因责任心不强及清点制度没充分落实等原因,使得异物易留于患者体内。尤其是在较小的肢体或体腔内手术,因清点为部分清点或选择性清点,使得异物易留于患者体内。

1.1.5患者灼伤、烧伤

电刀出现质量问题,皮肤消毒脱碘酒精未完全干燥,负极板未正确使用及患者气道支气管中存在大量氧气、肠道内存在大量氨气均会造成患者灼伤、烧伤。

1.1.6其他

医护人员因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使得患者用错药或输错血,接错患者或做错手术部位。医护人员因术中对取下的标本未予以妥善保管,使得标本弄混或丢失。

1.2医护人员的风险因素

1.2.1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因工作量大、需高度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使得其易出现躯体疲乏及疼痛等不适及易出现紧张、易怒、焦虑、心情低落等心理情绪,从而使得护士在身心方面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1.2.2身体操作受损

物理因素如X线透视、激光手术、电离辐射及锐利器械损伤,化学因素如消毒剂、化疗药物、电刀产生的废气及麻醉剂,生物因素如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羊水等均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传染源,上述因素均会造成护士人员出现不同的身体损伤。

1.3手术室意外事件的风险因素

手术室医护人员需做好爆炸和火灾等危险因素的控制。酒精和以酒精为溶媒的消毒剂当碰到火源后就会燃烧爆炸。电刀使用时的局部高温遇酒精或高浓度氧就会引发火灾。患者持续吸氧时若面罩不严遇到可燃物也会引发火灾。

2 防范护理风险措施

2.1给患者保暖

通过增加手术室温度,给患者使用加热毯,减少患者暴露面积和暴露时间,对术中液体可在温箱中加热后在使用等措施来给患者保暖。

2.2合理摆放

合理摆放,在保证手术需求的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间几种特殊需注意以下几点:全麻者时需避免头部过度偏向一侧或过度悬垂。上肢外展需在60°内避免臂丛神经受损。麻醉状态侧卧时,需注意上臂托手架不宜过高,下臂腋下需垫长型软枕,下臂不能过度外展外旋。下方小腿排骨小头需置松软垫子。摆截石位需在骶尾部置软枕,在托腿架前外侧胭窝处置厚棉垫,让两腿外展45°,膝部需用约束带轻轻固定在托腿架上。对于手术时间超过4h者,需对受压肢体进行适当活动或调整,切勿让患者肢体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在使用约束带时切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约束带应捆绑在关节处,松紧度需适中。

2.3严格查对制度

术前做好对病例与患者的核对,对手术通知单与病例的核对,对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床号、科室、住院号、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抗生素过敏情况等信息进行核查。对患者予以输血、给药时同时做好上述核对工作,避免输错血或用错药的情况发生。

2.4认真落实清点制度

手术室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及上台医生需在术前、关闭体腔和深部创口前、手术结束后及使用新医疗器械时做好共同清点工作。

2.5正确使用电刀

注意电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尤其是电极板的正确使用。术中若暂停使用,需将电刀远离手术野。使用时切勿对电刀的大小进行调节,调节时需从小到大的调节,避免输出量的突然增加使得组织受损。

2.6护士状态的调节

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保持健康心理,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利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术前做好手术时长及难易度的评估,让医护人员在术前有个心理及生理的准备,如术前可少饮水,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术中在拿取器械或传递器械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术后多参见娱乐活动,加强锻炼,增加自身免疫力,同时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

2.7手术室意外风险的预防

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消防安全认识,若发生火灾可利用灭火器进行快速灭火。改善手术室的通风设备,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检查,降低手术室火灾的风险因素。

总之,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降低手术室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2]朱巧梅,杨会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2):69-70.

[3]王伟,韩丽,齐飞等.手术室护理风险探析及防范管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0:91-94.

[4]陈莉莉.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 ,2013,(8):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