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药学实验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学实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学实验方案

第1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其数字化、绿色化、操作性强的特征,给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有力的补充,正成为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选择经典的离体肠管灌流装置,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掌握M受体及其拮抗剂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逼真的虚拟实验场景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基本操作过程、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对药理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也能有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进入药理学实验室之前,先在虚拟实验室里了解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能够对实验全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实验过程的重点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把握关键,减少错误,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升。因此,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可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一、虚拟实验场景及实现的主要功能

1.整体场景。以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为例,需要构建较真实的药理学实验室,展示药理学实验室的整体场景,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台、多媒体配置、常见的药理学仪器及试剂等。

2.实现目标。用虚拟工具完成对完整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全部过程。操作界面包括工具栏(包含实验所需动物、设备、试剂等)、虚拟实验台及提示模块,实现学生可根据提示模块提供的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在工具栏中选择相应的内容,拖拽到虚拟实验台的相应位置进行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在操作的同时设置相关问题、原理等作为互动环节,部分较关键及难度较大的操作步骤过程在完成后播放预先录制的操作视频。

3.实验操作评价。将家兔小肠平滑肌自动节律性收缩曲线(幅度和频率)逼真地演示出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系统做出考评系统,能为学生的操作评分。

二、虚拟实验实施方案

1.实验目的展示。学生点击实验题目,出现实验目的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在模拟的内环境中,掌握M受体药物及其拮抗剂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掌握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2]。

2.虚拟实验所需的仪器及材料。在操作界面的右侧为工具栏区,显示实验所需材料的图片,包括家兔、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成都泰盟,BL-420F),恒温平滑肌实验系统(成都泰盟,HW200S),张力传感器,台氏液,乙酰胆碱溶液(1∶10万),0.1%硫酸阿托品溶液,1%氯化钡溶液,等等。

3.虚拟实验台。实验室中央为讲台,两侧分别放置4张实验台,鼠标悬浮在任一实验台上可显示已经摆放好的仪器和耗材。单击选择其中一张实验台,实验台桌面显示为空白,可从工具栏中按步骤选择相应的材料摆放在台面上,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4.虚拟实验操作步骤。(1)过门动画动作过程:推开实验室的门,展现实验室的整体场景,特写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旁白介绍实验目的。(2)实验准备。①恒温平滑肌槽结构介绍:选择恒温平滑肌槽放在实验台上,点击相应部位,显示该部位的功能。学生了解仪器使用后,要求学生操作:连接气体钢瓶,加入水、台氏液。②离体肠段制备:学生选择家兔及相应的手术器械完成数段2cm―3cm肠管的制备。③标本与张力换能器连接:选择一段标本及相应工具将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3)根据提示语进行离体肠段正常活动曲线及加药后肠管活动曲线的记录。(4)提示语:选择【乙酰胆碱】,记录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5)提示语:选择【阿托品―乙酰胆碱】,记录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6)提示语:选择【氯化钡―阿托品】,记录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三、虚拟实验对学生的评价

第2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在传统的生药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所做实验基本都是教师预先固定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照做即可。采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应用生药学设计性实验方法,不但可以在传统实验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生药学教学的预期效果。

实验题目的选择

在设计实验内容之前,实验题目的选择是关键。在选择实验题目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握好课题的难度。简单来讲,如果题目过于简单,那么设计性实验也就毫无意义,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题目难度较大,那么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试验。因此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做足课前工作,查找各方面的资料,结合试验目的和教学目标,选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所经常用到的中药,因地制宜的确定出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实验,同时实验前要求学生在对显微观察技能有了解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步骤

初步拟定实验方案。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生药材相关的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示。比如:可以拍摄一些常见的山乌龟、全株紫苏等。让学生能够在看到图片时,就能识别相对应的生药材名称。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情,设计出几种适合于中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案,制定出相应的书面形式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开展实验时,能够结合设计方案来完成相关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自由组成实验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依次给每一位成员分配具体任务。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查阅资料和检索资料,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应用原理,编写出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最后将实验方案交给教师。

审查实验方案。教师应仔细检查学生所拟定的实验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各项方案的可行性。因为以往他们做的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并不了解设计性实验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方案中,他们也会结合验证性实验的设计经验,直接运用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思维,而未考虑到实验条件是否合理是否匹配。例如:在进行生药材粉末和切面显微鉴别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好水合氯醛装片的制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内置摄像头生物显微镜,为学生提供制作出一套生药学教学数学化教学资料,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组织。针对学生对药材显微鉴定技术作为重点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对实验的目标以及步骤有一个全面地认识。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让学生从平时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时解脱出来,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加深了对生药学知识的印象,通过更好地运用相应的鉴定知识,让其全面掌握水试、火试、微量升华等技能。教师则应对其中的明显错误给予纠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失败了或者实验效果不佳,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重新树立起再次实验的信心。

拟定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后所给出的实验方案大致都应用了理化、性状、显微鉴别。比如学生设计出了水试鉴别的方案,主要针对一些生药材进行鉴别,主要有红花、小通草、胖大海、乳香、没药、牛黄、石膏、板蓝根等。具体的实验方法是把红花通过水浸泡后,所浸泡红花的水呈现出金黄色,但是整个浸泡过程中,红花并不会产生褪色现象。此外有的学生还总结出了利用水试来检验利用粮食粉末进行掺假的生药材,比如:三七、贝母等。

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

在本阶段实验中,学生根据自行拟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评判和考察学生的实验技术,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实验作风。在实验中所利用到相关试剂都需要学生自己配置,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完成时每一个小组写出一份完整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实验过后学生进行实践观察,产生形象记忆,使其更好地掌握生药学相关知识。老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形式来亲身了解其性状特征并记忆。这样的实验过程,更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在实验中,教师应从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不再预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而应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合理的设计方案。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生药学人才。

第3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 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24

药物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分析课程,充分理解且掌握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规律及方法,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是本门课程的特性。所以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按照药物分析的实验性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杂质检查。所谓定性分析,通常又被称之为鉴别。也就是让学生对药品或者制剂进行是非判别。现在有很多学校设立的定性分析实验实为验证性的实验科目。实验教学在经过不断的改革、深入后,旧的单纯的验证性教学已被目前的以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吸收新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所替代。设立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类型的实验是由教师确定好实验的主题,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查阅等,最终于由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自己的学生与努力,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数据结果。与些同时,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宽思路,加强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药物定性分析实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1.1 选择实验药物的原则

实验所用药品,以临床经常见的普通药物为主,根据类别差异,在不同的章节中选取1~2个经典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都具有代表性的有机药物。本实验分别从芳酸、芳香胺、杂环、维生素和抗生素等类中选取了10个代表性药物进行鉴别。

芳酸类:阿司匹林;苯甲酸;

芳香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盐酸普鲁卡因;

杂环类:异烟肼;

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

抗生素类:青霉素Na、硫酸链霉素:

糖类:葡萄糖。

以上药品中除青霉素Na和硫酸链霉素为粉针剂外,其它8个品种均为原料药。

1.2 预实验和实验准备

为了确保实验药品跟化学试剂的可靠性,指导老师必须提前做好预实验。现将所有的实验药品分组跟编号,相同的药物必须分在不同的组别里采用不用的编号,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相互参考及对照。

1.3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师需要提前两周时间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及方式,公布待鉴别的试验品名称,并向学生提出设计的要求跟每课题组的人数。要求学生综合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方法原理,拟定书面实验方案初稿。

1.4 实验方案的审查

本次实验是首次开展的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为了能让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验前老师应认真审查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各组的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保证实验理论上的可行性。学生根据最后确定的实验方案,拟出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及药品,于实验前一周交给指导教师。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和鉴别药品、化学试液由实验室提供,少部分配制方法简单的试液以及学生临时改变方案需用的试液可以让学生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自行配置。

1.5 实验的实施

实验开始后,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实验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随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1.6 实验报告

学生在完成实验后,老师要及时记录下实验完成所用时间。然后小组通过实验和数据分别,以小论文的方式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相当于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次实训过程。

1.7 实验总结

指导老师在审阅完报告后,针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然后选出优秀或有特点的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优秀设计方案的评判标准是:理论知识运用全面、设计方法简单合理且可操作性强,实验用时少,结果分析精确、报告书写规整。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开设设计性实验的体会

第一,对未知药物进行定性鉴别,是考察学生对各种药物理化性质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也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鉴别步骤可分成三段:①根据实验药物的外观性状和溶解度等方法进行初步鉴别,比如青霉素、链霉素极易溶于水,而阿司匹林、苯甲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则微溶于水,这样就可以把原料药分成水溶组和不溶组。②通过鉴别官能团进行分组,如水不溶组的对乙酰氨基酚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羟基,可直接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蓝紫色;而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试液不发生显示反应,但其水溶液加热后,由于部分水解产生具有酚羟基的水杨酸,也可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从而用一种试剂便可将三种物质分开。在水溶组,可用菲林试剂鉴别维生素C、异烟肼、葡萄糖等具有还原性的药物;③经过前两段的分析,把未知药物的范围缩小至1-3种,最后通过专属实验进行针对性的确认鉴别。

第二,学生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但绝不能过多干涉,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实验失败是难免的,要允许失败,我们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错误,也不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可以用与学生讨论、启发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新的思维方式提出新观点。学生实验失败或者实验结果不理想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给予帮助与鼓励。因为学生只要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以后必定要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也是一种成功,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很好保护。

第三,本实验可以选择安排在本门课程的倒数第二次课来完成。因为,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包括药物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等,均已差不多学习完毕。这时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不仅是对前一阶段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在最后一次课时,对本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总结能在实验课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亦同时验证了本次设计性实验是否到了预期目标。

第四,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设立,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设计实验的选题、审查、实施、完成、总结,都起到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查阅资料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知识面也同时得到拓展。本实验课程的设立同时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响应,认为此实验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验完成后,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拓宽知识,基本达到了设计性实验的预期目的。

总而言之,设计性实验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医药等相关行业也越来越不满足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创新力不足的人员。学校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设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得到锻炼,理论结合实践。我们将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下去,并不断进行完善与充实,为药学专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文英主编.药物分析(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2]杜英峰,张兰桐,许慧君.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8,24(1):45-46.

[3]王勇,宋万年.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05-107.

[4]穆松梅,张家生.从设计性实验看提高实验教师素质的必要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56-57,61.

作者简介:张霞,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药物分析教学与科研工作,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徐力生,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第4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1.实验教学课时少,目的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药学实验课,平时药学专业基础课课时较少,开设的实验也就不多了。并且大多都是验证性的,有的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得不紧密,导致学生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内容掌握不够。

2.实验教学内容少,过于呆板。药学实验中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这些是学习的重点,而学生对这种实验报告模式的学习很敷衍,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做实验写报告。这样,即使学生做完了该实验,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因为数据不理想希望重做,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渴望做更多的实验。没有这样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因而,实验仅仅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已,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真正体现。

4.建立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经常是分组进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动手进行操作,能力培养上有欠缺。同时,学院的师资队伍能力和实验设施条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去向基本上是药厂,更需要一线专业技能强的学生。所以,建立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内容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已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主要是在药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学生的能力训练,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此研究部分共有两个层次的内容,每个层次分为三个步骤和两个环节。

1.第一层次内容。(1)收集、研究开放式实验题目。题目来源分为三种,一是来源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独创题目;二是来源于各类科技竞赛、本科生导师的科研课题;三是来源于课内教学的拓展与完善。题目要求体现药学专业特点,符合学院办学条件。(2)研究设计开放式实验方案。学生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在选定题目后,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内容,预期效果,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等。方案由本科生导师审阅通过。(3)学生独立进行开放式实验。为鼓励学生参加到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来,学院规定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五点到九点,周六、周日全天进行。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层次内容有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本科生导师进行指导验收,二是研究生进行指导验收。

2.第二层次内容:(1)按照课程要求查阅文献,设计实验题目。依据不同课程的实验要求、目的等内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最佳实验题目。(2)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以小组形式研究讨论实验设计路线,实验方法等,分析其可行性,最终形成实验方案。(3)以小组形式完成开放式实验,实验强调学生的独立性。本层次内容有以下一个环节:科任教师全程进行监控验收。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开放式实验教学要努力建立和实施以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全程实验教学考核机制,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各种实验技能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的全面的评价,以求全面真实地检查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以实验报告确定成绩方式。

具体评价机制主要是采取实验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通过技能实验考核和笔试考核)、平时成绩(通过老师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报告(在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及分析)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同时,结合药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它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以结果为结论,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评价其实验方案是否突出了设计的新颖性、独创性;评价其实验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独立性,是否发挥了学生认知能力;评价其实验过程是否经济、简洁,是否体现其科学性,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评价其实验结果是否形成报告或者论文。

经过这样的改革,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的求实意识和严谨治学态度,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

四、展望

第5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 考试 药物化学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16-01

实训实践课的综合性较强是药物化学课程的一个明显特征[1],在药物化学实训课程中,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行业岗位的要求[2]。笔者以未知药物的确证为例来探讨“自主式学习+考试”在药物化学实训课中的应用。

一、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弊端及自主式学习在药物化学实训中的可行性分析

传统实训教学,实训内容老化,实训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按照既定的实训步骤做实验,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3],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学生不知所以然,不学也不问,长期下去,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抑制,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提高。

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训主要包括三大块,药物的性质实验、药物的合成实验及药物的综合实验[4],实行自主学习方式是在学生做过简单的性质实验及合成实验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施的。

二、自主学习方式在药物化学实训课中的具体应用

以《未知药物的确证》这个实训为例,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钠、维生素B2、磺胺嘧啶、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硫酸链霉素、维生素C这八种药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然后,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一个小组,共十组,每一组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出来合理的实验方案,将实验方案交给老师审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现场操作,对这八种药物的结果进行评定[5],通过考试,检验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出相应的考试成绩[6]。

三、对“自主学习+考试”教学方法的评价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对“自主学习+考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主要采取如下方式[3]:

1.问卷调查

在2013级药学专业1班118名学生中实施“自主学习+考试”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后参加问卷调查[7]。调查方法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调查的结果如表1:

由表1可见:学生们认可了“自主学习+考试”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80%以上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表示认同,效果良好。

2.综合测试成绩分析

我们将2012级三年制药学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前作为对照班与2013级三年制药学班实施“自主学习+考试”的教学方法作为实验班,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通过考试检验教学效果,以其中一个实训《未知药物的确证》为例,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8]。对两个班学生的综合测试成绩进行了比较[3],结果见表2。

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Z=2.257,P=0.02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即2013级成绩好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2012级。

在药物化学实训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考试”的教学方法,充分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9],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到了药学职业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校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利月,李传俊,郭留城.Flas在高职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32-33.

[2]郭留城.药学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管理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80-82.

[3]杜利月.基于“结构-性质-应用”三位一体的药物化学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4,13(3):254-256.

[4]郭留城,杜利月,王文宝,等.基于PIVAS的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144-145.

[5]郭留城,杜利月,王文宝,等.有关PIVAS实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132-133.

[6]李晓坤.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3,(10):270.

[7]郭留城,卑占宇,杜利月.药学专业虚拟药用植物园教学平台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80-81.

[8]杜利月.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94-95.

第6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药类大学 硕士研究生 多学科 交叉实验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63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9-02

药学事业一直是我国医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教育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药学教育中所包含的多个二级学科之间都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实验教学部分,课程与课程之间也都有着一定的关联。然而,在大部分高等教育体制下,特别是在药类大学中,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往往难以实现学科结合,学科课程以及实验主体过于单一,知识讲授以及实验技能讲解过于零散,大部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不达标。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学科交叉实验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成为药类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流。

一、多学科交叉实验的价值

我国药学专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硕士研究生大多通过独立的学科学习和实验来掌握十分分散和孤立的药学知识以及药学技能,缺乏对所学专业的整体宏观认识,一方面不利于对于自身未来所从事药学职业中各项药学服务流程的掌握,另一方面也难以为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系统的学科知识基础,最终造成了医药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

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实验,能够将药学专业中的各专业学科实现体系化,凸显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强化学科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更为自由的创新空间,避免学科交叉培养的盲区。特别是在新的药学事业发展环境下,服务型人才与研发型人才需求已经成为药学人才需求的主流,多学科交叉实验除了能够凸显药理学专业特点之外,还能够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让全方位的硕士研究生成为综合人才。

二、药类大学硕士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实验的构建

1.建立学科交叉实验环境

大部分药学专业针对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原本是由不同学科的教研组所掌管,类似单一、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建设只着眼于自身需求,常常有重复建设的现象,而一些实验仪器和专业设备等也难以在不同实验室之间交换使用,导致人力、物力以及彩礼资源的多重浪费,建立学科交叉实验室迫在眉睫。

将学校内多个教研室的实验课程统一收编,设立专门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原属于不同教研室的全部实验课程管理工作,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着眼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要将学科的独立性作为考虑要素,以化学实验项目以及基础实验项目为划分依据,提升学科之间的实验交叉与结合,降低实验室设备、仪器限制和浪费现象。

2.确定多学科交叉实验项目

硕士研究生在结束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验技能培训后,可以随机组成实验团队,并根据实验教学标准以及实验室条件选取实验课题,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技能水平出发,确保实验可行性。所选取的实验课题也应充分保障硕士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在团队协作下进行深入协商实验项目。

3.制定多学科交叉实验计划,优化实验方案

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应大量搜集课题有关资料,满足实验工作的文献资料需求,洞察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并全面结合实实验环境制定实验计划,通过预实验办法不断改善实验计划中存在的不足,让实验方案呈现最科学状态。

4.开放实验环境,落实实验方案

实验团队是由硕士研究生所组成,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对全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水平,开放实验环境能够让实验团队中的各个成员高效分配实验时间,导师在这一过程中予以实验指导和答疑支持。成员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和进展不断进行学术交流和分析,培养自身独立思考,探索的专业能力。

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倾向于实验教学,多学科交叉实验的构建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实验交流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拓展人才专业视野,强化科研意识,多学科交叉实验的构建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主流教育理念,但在师资条件以及物质条件上的缺乏,多学科交叉实验体系尚未形成,这也将是未来学科教育探索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管晓霞,钟书华. 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J]. 高等教育研究,2011,02:45-49.

第7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63-02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便成为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门基础、专业课程中实验课均占了较大比例,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教学中实验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实验是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如何按照现代社会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各药学院校都作了新的改革与尝试[2~4]。广东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承担了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制剂方向本科学生的《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该课程设置的实验课课时占总课时的80%。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新药研究的意义、新药开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研室开展了开放性实验教学,使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改为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预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开放性实验的实施

将中药制剂2003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分别由药剂教研室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教师拟定实验题目,提出对实验设计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初步掌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实验方案和制备工艺,与指导教师讨论后,确定出可行的工艺路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及原辅料,按照自己的工艺条件进行操作,得出实验产品,并进行相关的产品质量检查,最后交出实验报告。本次开放性实验内容主要是中药制剂部分的研究,学生在10周的时间内共完成十多项课题,既有传统的中药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更有中药新剂型如滴丸剂、缓释片剂、微囊、透皮制剂、自乳化系统等的研究。教研室让同学们设计好产品的标签和简介,将产品陈列于展示柜中,便于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独立操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同学们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2 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

2.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传统的药学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和示教性的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并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不到较大提高。开放性实验的实验过程从头到尾都是学生自主决策的过程,强调学生主体的作用。开放性实验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有的甚至是全新的课题,学生必须主动去查阅文献, 并加以分析和归纳,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供教师审阅,实验的时间和方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地位,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2 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

本次开放性实验内容主要是中药制剂部分的研究,综合了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实验能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与实验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操作技能。

2.3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本次开放性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全新的尝试,在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从屡次失败到最后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艰巨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体会了成功是难能可贵的。每一个实验题目都是由一个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同学们各自发挥特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通过交流、讨论,构建完整的实验方案,充分体会到科研工作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树立了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助、协作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开放性实验总结与体会

3.1 高校实施开放性实验的意义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实验方式的创新,开放性实验是一种与理论相对独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富有个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尤其在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5]。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从内容到方法与传统实验相比,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合乎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中药制剂2003级的学生在实习阶段,大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较好的工作能力和较扎实的实验技能,获得实习单位好评。

3.2 教师在开放性实验中的作用

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每个班级只需两名教师带教,《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开放性实验,药剂教研室全体教师都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其中,体现了教研室对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视,同时也使得开放性实验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拓宽知识面。实验教师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地位,负责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与引导,耐心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手段与方法,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完成以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具有一致性,唯有教师站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新知,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建立新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学术水平,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才能顺利推行,才能达到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要求。

3.3 推行开放性实验需加强的工作

本次开放性实验是在一个班级中开展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要推广到其他学科或课程实行,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加强。高校实行扩大招生后,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将与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仪器设备不足、实验室小、师资力量不足产生矛盾。例如药剂教研室承担的《药剂学》这门课程,全年级有十多个班近千人有实验教学任务,要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困难较大。学校推行开放性实验教学,要真正使开放性实验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足够的实验室和设备,重视实验教学条件的及时改进和完善,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实验室开放式的管理,使之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开放性实验的进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责任心,将实验教学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开放式实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72-174.

[2]王定勇,程力慧,廖华卫,等. 天然药物化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4):450.

[3]蒋心惠. 对药学试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97-199.

[4]梁健钦.浅谈药剂学试验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2):115-116.

第8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 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改革 初步探索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控制药品的质量,是药学科学研究中的“眼睛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1]。药物分析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将分析化学知识和药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能在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科的发展、实际的教学状况、现实的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总结,寻找问题,对药物分析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2]

药物分析实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实验内容陈旧,落后于学科的发展;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实验课堂上更多的只是注重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和基本操作等问题,而不是对科学问题的探讨研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对实验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差,进入实验室就是按照课本实验步骤实验。有的学生甚至连照方抓药都不愿去做,实验过程应付了事,实验报告抄写完事。这些现象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思考能力差,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差,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素养差,特别表现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每年都有很多因实验能力欠缺达不到复试要求而不被录取的。实验教学中第二个问题是实验考核方法无法促进实验的教和学。目前的考核主要还是平日实验成绩及实验报告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实验水平,也不能促进学生认真实验。正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研室经过多次实践,经过认真总结、全面论证,决定对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研究,改革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2.改革措施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加强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与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导向下,对药物分析实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验考核进行改革,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应用。

2.1课程体系的改革

药物分析实验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课、综合实验课和设计实验课三部分组成。基础实验课包括实验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技术的练习。综合实验课以综合性的实验为主,避免在教学内容中出现大量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的实验涉及多种实验方法、多种实验技术的综合应用。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学生实验题目和实验要求,由学生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的题目由教研室自行命题,避免学生从参考书或者网络上查到具体的实验方案,没有达到设计性实验的目的。以上三个部分在药物分析的常规实验教学中完成,除此之外在大四下学期,还有针对考研复试及找工作时对学生药物分析实验的要求,设计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一部分主要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方法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个时期,面临就业和读研,能与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相衔接,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最高,效果也最好。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2.2.1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实验[3]

我们在实验内容上选择开设综合性强的实验。例如我们开设了“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采用两种方法对原料药和制剂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两种方法的特点,对实验进行总结。实验“阿司匹林的综合分析”,包括阿司匹林的鉴别,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这个实验是一个综合程度更高的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多种实验技能和操作,使得学生在药物分析应用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实验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深造或者工作应用奠定了基础。

2.2.2在实验内容中增加新技术[4]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也逐渐增加。同时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对实验的技术的要求也较高。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实验的安排上,我们适当增加这类实验,除了常规的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外,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在药物原料药和制剂中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应用。同时对于仪器的联用技术,例如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因为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平时我们只在理论中讲解,学生只能凭空想象,难以直观了解这类仪器的性能与应用,鉴于实验仪器昂贵,操作复杂,我们还可以开设相应的教学演示实验。

2.2.3增加自主设计实验

我们自行设计了多个设计性实验的题目,例如:“维生素B1的测定”作为设计性实验。分为:查阅文献阶段——实验方案设计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实验总结阶段。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结果,探讨哪一种实验操作更可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实验的开设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活跃的实验课氛围,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他们了解了科研工作的程序和步骤,这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及科研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设计性实验的题目不固定,我们根据近年来药品市场所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增加此类实验的开设,使药物分析实验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产和管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实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社会需要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药物分析工作者的责任感。

2.3实验考核的改革

以往学生的实验成绩都以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来评定,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很难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实验的考核也起不到促进实验教学的作用。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考察学生的操作技术、科学素养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评价他们的理论水平,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我们根据多年来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以前的考核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考核方法。实验的成绩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验课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设计性实验成绩。实验课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实验态度、实验记录情况等几方面的内容,同时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观察学生能否动脑思考,然后当堂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是否真正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实验结果。针对药物分析实验的特点,设计考试,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进行评分。最终的实验成绩,实验课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30%,设计性实验成绩占30%。改革后的考核方法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验能力。通过考核,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提高了重视程度,又从考核成绩的评定中找出了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3.结语

以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为平台,结合目前社会对药学专业的需求,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全面的分析、研究、探索和总结,并借鉴其他相关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6],对药物分析实验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探索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辛华,业,黄陆良等.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106.

[3]徐溢,穆小静,倪雅楠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索与革新[J].化工高等教育,2011,(4):57.

[4]谢臻,陈勇,辛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1):111.

[5]刘瑞华,李琳,朱元元.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实验室科学,2011,14,(2):60.

第9篇:药学实验方案范文

拟定和调整临床个体给药方案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临床药师需了解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需要知道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需要了解药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知道哪些药物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如何进行药物监测等。因此应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可分成三个模块,一是相关基础知识,二是分析方法,三是具体应用。在相关基础知识模块,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和任务,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及特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常用生物样品与预处理技术。在分析方法模块,现如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医院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故该模块以上述两种方法为主进行介绍。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以及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在具体应用模块,重点介绍体内药物分析在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介绍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常规监测品种、监测流程;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类型、受试者的筛选,研究方法及结果的计算和评价;药物代谢的类型以及代谢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及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需仔细筛选实验项目,尽可能选与临床药学实践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各有特点:基础知识比较枯燥,各分析方法的知识与仪器分析课程有重叠,具体应用内容较多,例子也多。因此在各个模块中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学导式和PBL教学法。教师结合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拟定自学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形成一份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方法模块可采用单元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将常用的分析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设计成不同的独立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选取一些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知识,并突出该方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使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迁移,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的目的。应用模块可以采用范例和发现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让学生对范例进行分析,发现范例中存在的基本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规律,以便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但实验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只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临床药学专业中,可精选2~3个实验项目,一个与治疗药物监测有关,一个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关。整个实验项目要求包括实验目的、样品的采集、实验方法的建立与验证、实际样品测定和结果计算和分析几部分。学生按4~8人分组后,根据实验题目查阅文献,拟定、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后,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果,并以规范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能力,设计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教师需增加临床药学实践或引入具有临床药学实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