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企业理念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理念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理念创新

第1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摘 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资金管理理念,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当前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出发,分析如何创新资金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 资金管理理念 创新 效益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企业融资困难

在市场经济中,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一个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销售工作难以开展,企业资金的回收面临着困难。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企业产的日益扩大和资金回收的困难,导致资金缺口的增大,融资问题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目前,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贷款的难度增加。从我国财务部颁布的关于企业会计管理的准则和人民银行对企业贷款的五级体系可以看出,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银行为了资产的安全,在发放贷款时,要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评估贷款的增值能力。根据数据统计,40%左右的国有企业占有国内银行贷款的70%,而约有30%的民营企业没有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

(二)资金管理困难

企业融资的困难更突出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优化配置企业现有的资金,以发挥资金的最大价值。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一般采用高度集权式的集中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掌握企业资金的流转。资金管理的方法是:建立企业资金管理的中心,依托银行管理系统,将异地资金自动划入到企业总部,同时指定专门的财务人员管理资金的预算、划拨和利息结算工作。这样的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资金大都集中在总部,外地的子公司对资金的使用自由度比较低,子公司独立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也加大了总部资金管理的难度。但从总体上说,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但对资金的计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创新资金管理理念,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资金管理并非仅指企业的融资和资金的调度。从总体上说,企业资金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对现有资金的优化配置,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实现资金增值。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对融资成本和融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代企业的发展,要不断创新资金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应坚持资金管理规范理念

企业资金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同时,要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将资金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资金管理规范理念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教育,提高管理者的法制意识和政治觉悟,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企业资金管理实行“领导先行”,只有管理者重视资金管理工作,才能将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防止会计舞弊和财务人员的监守自盗,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第三,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对企业的会计事项进行管理,会计事项的业务流程应为经办、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和稽核人员四人负责,相互合作,相互监督。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主管和企业的负责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对相关人员在工作中的而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追究责任,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一审、二帮和三促进”的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和财务内部控制处于相同的环境中,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比较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企业财务控制的全过程作为审计对象,对每一环节进行单独的审计,分析企业财务控制中易造成损失的薄弱环节。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连续性、有针对性的跟踪监督和审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应坚持资金管理效益理念

企业资金管理效益理念指的是在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基础上,强化企业的资金结算职能。如前所述,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要求企业对资金做出计划,增强资金预算的科学性。资金的预算管理是实施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能够优化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同时,预算制度能够促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也为企业的监督、审计、控制、考核等提供了依据。因此,企业在资金管理中,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项目的开展实行预算编制、分析和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企业应建立财务的结算中心,完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下属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结算中心连通银行系统,为下属单位保留经营所需的账户,在结算中心开设一个统一的资金结算账户,将下属单位的资金出入进行严格监控,消除下属单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减少资金浪费。再者,企业将信贷管理机制引入“内部银行”的管理中,统一信贷,对资金限额进行控制,从而打通企业与下属单位的堡垒障碍,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进一步成立财务公司,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财务公司成立后,成员企业成为了财务公司的股东,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各成员企业的资本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同时财务公司可以运用金融手段将集团公司内务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使用,从而从整体上降低集团公司的财务费用,提高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加速集团公司资产一体化经营的进程。增强了企业集团的融资功能,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和结算工作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企业可以对经营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状态分类汇总,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资金管理中,使用国际通用的ERP系统软件,实现企业经营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

(三)企业应坚持资金管理风险理念

企业在资金管理上要坚持风险理念,探索多种资金监督方式,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

第一,实行会计的委派制。目前,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没能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机制失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企业在资金管理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立财务总监,委派财务人员,以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防止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第二,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对资金管理进行严格监督,还可以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考核,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执行,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的力度较弱,对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因此,企业在运营中,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健全企业审计制度的监督考核作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建立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束语:企业资金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推动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企业的资金管理理念,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全球经济的交流与融合。企业融资渠道受限,融资环境恶劣。再者,企业资金管理的高度集权,对资金筹集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困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业应坚持资金管理规范理念,在资金管理中做到“领导先行”,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创新;品牌;提升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品牌意识是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企业对其产品自觉维护并创成名牌的意识。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各行各业的产品品牌规模不断扩大,新进品牌不断出现,但是,从品牌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看,许多品牌是大而不强,经受不起市场的波动,许多品牌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产品竞争或者模仿式的品牌营销,不能建立有个性魅力与文化内涵的真正品牌。为此中国企业必须树立创新理念,重塑品牌形象。

一、我国企业品牌存在的问题

(一)淡化了注重品质的传统观念

树立品牌大致有两大关键——内核与传播。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本身的功能和效用,或者说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一定是品牌成功的根本,即内核。传播是品牌内核与消费者交流的手段或策略,建立在内核基础上,同时使品牌内核得以赢得消费者的心智空间。没有内核,品牌无以依托;没有传播,品牌无以广布。两者缺一不可。然而,改革开放的近几十年,中国企业品牌传播意识提升了,品牌传播策略纯熟了,注重品质的传统观念却淡化了,以至于靠品牌传播成名的企业多了,因品质事故困扰甚至没落的企业也多了。

(二)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个行业产品和营销甚至品牌形象的严重同质化战略导致了竞争的趋同,即意味着这一产业中的所有竞争者互相模仿,这种竞争侵蚀了价格破坏了利润,这种同质化现象在我国各行业严重存在。 它主要表现在:产品定位同质,缺乏独特的核心诉求;目标市场同质,企业片面追求市场覆盖率,市场定位没有细分;传播途径同质,无非是明星代言、媒体轰炸、展会狂砸三部曲。

(三)销量是检验品牌的唯一标准

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企业来不及思考,就在销量与品牌之间迷失了方向。追求销量,就得跟上膨胀的需求,扩大产量,扩大销路。追求品牌,就应该思考生产什么,销售什么。保证品质,满足需求,那才是品牌。因此,销量并不是衡量一个品牌的唯一标准,除了销量以外,还有让消费者持续购买、连贯购买和推荐购买的能力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品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创新理念下提升我国企业品牌

(一)树立品牌意识

所谓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从经营理念的角度而言,企业的品牌意识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品牌使用意识

也就是企业对品牌效用与价值、使用品牌的重要性的认知和认同。毋庸置疑,品牌对企业经营确实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企业对品牌的具体使用基础之上的,即在经营活动中积极创立和使用品牌,唯有如此,品牌才能成为企业或其产品的代表或象征,并使品牌的其他作用得以发挥。

2.品牌保护意识

就是指企业对保护品牌重要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品牌的创立是发挥品牌效用的基础,但更需要对品牌的有效保护,从而为品牌发挥效用提供保障。如果产品质量低劣、企业信誉低下,或是品牌任由他人假冒,则品牌信誉很难建立,而品牌发挥其应有效用的前提正在于其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公众评价。

3.品牌发展意识

品牌发展意识是指企业牢固树立发展品牌、增加品牌深度、不断创新品牌的思想,以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竞争力,使品牌的内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品牌创立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没有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要么会形成品牌效用得不到延伸而止步不前,要么就是品牌被遗弃而如“昙花一现”。国内相当部分曾一度辉煌而如今却踪影难觅的品牌的发展史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了“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的道理。

(二)由“营销主导”型战略向“技术创新主导”型战略转变

转变发展模式,建设创新型企业,是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中国企业不仅要和国内企业竞争,还要和国际企业竞争;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竞争,还要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打拼。和国际品牌较量,达价格战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技术和品牌。一直以来,中国企业的竞争多停留在营销层面,看谁的广告做得漂亮、谁的销售网络庞大、谁的售后服务体系健全。现在不同了,竞争重点必须转移至产品及技术层面,比的是谁的产品更有竞争力。而不是谁的广告更吸引眼球。

所以,作为企业决策者必须关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首先,企业决策者应当对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予以充分的关注。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是企业扩大其自身产品的差异程度,提高品牌竞争能力,扩大盈利空间的最根本途径,对传统技术的过多依赖只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决策者还应当对产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予以充分的关注。在企业内部资源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吸收以及利用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巩固自身的品牌优势。而且,由于技术创新往往建立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之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经验、技术的积累必然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对外部资源的吸收利用也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对品牌进行整合规划

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做过很多努力,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只是一些片面的、补漏式的努力,哪儿有问题就往哪儿去,不断为问题而奔命。看上去没完没了,忙个不停,但最后仍然没有建成一个成功的品牌,因为他们片面地理解品牌,忙忙碌碌,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

但事实上品牌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品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概念好,或仅广告好、销售渠道好,都是不够的。品牌是消费者认知中有关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因为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一旦发现一点不足就有可能弃你而去。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采用品牌激活策略

当消费时尚变化,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新的革命性技术等对市场环境的影响过于激烈时,品牌所依赖的根基将会动摇,品牌再加强策略将失去作用。这时往往需要实施品牌激活策略来重构新的品牌认知与品牌联想,赋予老品牌新的生命力。

品牌激活策略主要有两种方法实施:一种是挖掘与拓展品牌认知的深度与宽度。通过挖掘品牌认知的深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宽品牌认知的宽度,增加品牌的使用场合与使用数量,达到激活品牌的目的。 另一种是改善与建立新的品牌联想,重新构造品牌所依赖的基础。随着品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动荡与变迁,品牌原有的正面联想往往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某些负面联想开始与品牌相连,品牌的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时,就必须通过改善与建立新的品牌联想来重建品牌的基础。

随着竞争环境与竞争要素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中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竞争观念与战略,重塑品牌形象。中国企业追求数量与速度的时代即将结束,质量与品质的时代正在到来。树立创新理念、提升品牌内核才是王者之道。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 市场营销 企业经济增长 新趋势 新发展

一、新时期市场经济增长的趋势

1.从市场环境来说,国际化在国内市场中的趋势会更明显。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成为我国市场主流,贸易和投资门槛降低,国外的很多企业进入中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商品以其先进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占了主导优势,使国内市场和国内竞争国际化,市场竞争多极化。一方面,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有了实质性变化,这就使我国企业、地区之间难以“共同对外”;另一方面,出现了利益结构的多元化,中外企业除了可以成为市场的竞争对手外,也可以成为市场的合作伙伴,产品高新化趋向更加明显。

2.从融资环境来说,企业融资渠道比以前拓宽了很多。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保险业扩大开放,放宽了对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限制,更多的融资渠道成为企业源泉。引入了风险投资,极大改善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条件。随着我国不断开放的证券市场和不断接轨的国际市场,更多地国际风险投资将会进入中国。那些中小企业科技含量较高的,将会极大地改善融资条件。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流入不断地增加。随着我国日益透明统一的外经贸政策,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地域或领域,国内企业直接利用外资将会面临更多的机会。

3.从人才环境来说,人才的吸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良好生活条件和优厚待遇条件的吸引下,大量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技术、体制、市场等环境得以改善,将会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人才争夺战已成定局。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外商进入,它们用很多优厚待遇和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争夺人才,特别是相同行业中的高级人才。随着逐步升级的人才争夺,必将对国内的企业构成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4.从政策环境来说,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和企业职责分开后,企业与政府不在有隶属关系,企业进入法人治理结构阶段。法制治理加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成为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加强各种立法和执法力度成为一个重要手段,企业行为有完善的法制体系规范制约。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各种变化,例如强化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重构的社会伦理标准对企业既是一种潜在的制约,又为企业孕育着新的机会,对环境有害的和不公平的,或非伦理的行业,受到的限制愈来愈多。

二、新时期市场营销环境的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规律的趋动下,各国的企业和产品不断地在国外谋求发展,在全世界广泛寻求机会发展,产品全球化也成为一大趋势,许多产业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而不再是某国的产品或产业。尤其是经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早就把全球市场放在了自己企业的营销范围内,用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国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对手,如果想占领经济市场,只有用创新的营销方式方能取胜。(1)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组成,它将成为国际经济中主体经济,这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这个条件下,创新力的强弱成为企业的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企业创新能力有很多方面,营销创新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2)消费需求的变化。因为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了普遍的提高,所以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理性化,企业改变了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多种多样营销方式,而且消费者能够用信息网络,全面而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相关的具体信息。(3)变革的网络化渠道及产销关系。由于出现了网络化,市场营销发生了本质变化,出现了网络营销。首先是营销渠道改变了。由于网络营销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的干扰,而使企业对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营销势力依赖减弱,只要网上的客户有需求,企业就可提供客户需要的货物,不仅如此,对网络营销者来说,也可以实现“少环节”销售,可以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其次是变革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网络化渠道具有即时互动性沟通作用,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对称,从而实现双向沟通。(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绿色浪潮的在世界的蓬勃兴起,中国政府承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去掉“先污染后治理”的陋习,实行绿色环保生产和营销,(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23页)这就要求企业放弃传统的营销模式,探索新的营销方法,即进行营销创新。

三、我国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发展的新趋势

1.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把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植入营销过程中,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至环境保护成为产品消费过程中最重要环节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少用能源和资源并且不污染环境;产品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并且低能耗;产品使用后便于拆解、回收或完全废弃后不出现环境污染,这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绿色营销是我国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选择。总而言之,“绿色”是新时代的流行色,绿色产品将成为主导产品,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就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2.文化营销。随着我国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追求得到满足,将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这是产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因素来影响市场营销过程,受到企业的极大重视。文化营销是在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让企业和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加企业和产品的吸引力,达到增加销售量的效果。主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文化信仰及内涵的营销理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产品或服务为中心是传统的市场营销,侧重于顾客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看法。不同的价值观由不同文化产生。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思想观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产生了不同的人格特征。

3.品牌营销。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企业通过创造产品和产品质量上的领先来维持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不现实,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来临,经济市场范围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应创造出全球知名的品牌,加强品牌营销的观念,获得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人的追求更加高层次的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在购买因素中产品功能因素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一种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同后的心理满足感。所以,当今企业不仅要树立创建自己的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品牌战略的治理,精心发展自己的品牌。

4服务营销。所谓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顾客,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服务营销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新的理念,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服务。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增加“让渡价值”的只能是高质量的服务。因此,生产厂商之间产品形体本身的竞争将不是唯一的竞争,而是附加利益的竞争。企业要有推陈出新的营销策略才能占领和保住市场,从而产生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以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已采取具有竞争力的策略为重点,成为当今最受关注和采用最多的营销观念。

第4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TU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21-01

21世纪以来,管理创新是所有市场竞争主体共同的探索和追求,然而,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处于卖方市场的施工企业,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普遍受制于业主、监理,合同工期、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市场竞争环境、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影响和推进管理创新。

一、摆脱传统理念对管理创新的束缚和羁绊。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工期、质量、环保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在这些问题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建筑市场流行的“有项目则生,无项目则死;有项目未必生,无项目则必定死;搞好项目则生,搞坏项目则必定死。”就是对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和更新创新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性的形象描述。面临“生死对决”如何选择, 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转变理念,实现理念创新的跨越, 通过理念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很多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和眼光,以及管理方式和手段, 许多难以实现的预期受益希望和其它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就可以按照我们的初衷和与业主约定的合同得以实现。

二、探索与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相一致的理念机制,

一是理念创新必须围绕工程承包合同,兑现承诺,保障工期、创新技术、确保安全、质量第一和社会责任等硬件建设内容,沿着经济规律、科学规律、人文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配置资源规律的阶梯,拓展理念创新视野,引燃理念创新激情,“经营”理念创新。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黄金期,而摆在施工企业面前最为头疼的问题,就是紧张的工期与稀缺的、有用的资源之间的矛盾。 最简单、最有效、最快捷、最成本低的办法就是在超越思维理念的引领下,在时间上率先超越,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科学布局、倒排工期、梯次推进、有序展开;在配置资源上超越,在调剂好、使用好内部有用资源的同时,通过市场平台,建立各种有用资源信息库,解除有用资源稀缺的瓶颈制约。

三是施工企业遇到“难掌控”的情况很多,也是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的,一个小小的“管涌”,如果忽视发现或疏于发现,很可能使事态变得不可收拾,任其下去,会给企业带来临灭顶之灾。要在遵循施工生产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的前提下,超前谋划,科学应对,严格管理,通过严格、规范、有序与企业施工环境相一致的“制度预控”,成功掌控企业施工经营。

四是工程建设作为一个长线工程和基础性工程,施工之中,难免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百姓、企业生产生活带来暂时的不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也尤为突出, 要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和多维度确立解决矛盾的路径, 充分利用多种元素化解外在影响和矛盾,构建与当地百姓、企业和政府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服务于施工管理。

三、理念创新必须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实现理念创新与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或无缝对接,必须建立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与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相适应,与员工的文化素质相适应。

一是与党的政策法规相结合。 创新理念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支持,只有吃透党的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创新理念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才能够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代精神。

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把创新理念与经济社会有机结合,创新理念才真正能够贴近社会、贴近地方人文环境。

三是与市场竞争环境相结合。把创新理念与市场竞争环境结合,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企业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紧密融合,更好地服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四是与推进企业文化相结合。 作为培育一流员工,铸造核心团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融入创新理念,实现二者互融,赢得员工对创新理念的价值认同,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是与企业施工管理相结合。 创新理念找到了适合自己生成发展的平台,创新理念和管理创新才能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才能远航。

四、强化各项管理创新工作

1、发挥集团优势,扩大经营空间,推进经营方式的创新

(1)强化经营管理,下大力承揽工程任务。要牢固树立经营管理第一、承揽任务为先的思想,在人、财、物的配置上,充实和加强经营力量。

(2)扬长避短,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发展特色、培植优势、创建名牌、巩固强项、突出专业,敢于在承建高、精、尖、新、特等项目上下功夫。

(3)搞好联合经营、争取更大的经营空间。要坚持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经营方式, 发挥联合经营优势,拓展市场空间,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

(1)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体制。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经营为手段,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标志的现代企业集团。 真正形成权责明确、各负其责,运作有序、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2)调整机构编制,优化管理人员。各级组织机构的配置,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以优化生产要素为前提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人尽其才的管理机构,成为真正适应市场要求的、有利于生产与资产经营管理的、精干高效运作的业务部门。

(3)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施工队伍。组建一批具有独立经营能力、能直接参与市场并可承担中型以下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型作业队;成立一批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程队;建立一批以带外部劳务为主、管理密集型的架子队。

3、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1)实行两层分离和优化组合,完善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体制。工程项目部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 认真兑现合同承诺的各项指标,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抓好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一是增强法制观念,强化创优意识。 二是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强化全员责任。 三是贯彻九千标准、强化过程控制。

(3)加强成本管理,努力挖潜增效。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责任体系,使目标成本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层层分解、人人明白;

(4)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经制度。 加强工程项目部各个环节资金的预算编制,分析了解资金运作和执行情况,严格财政纪律,限制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要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 要认真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竣工审计,确保工程项目最终效益的事实可靠。

(5)抓好现场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实现。要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安全责任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培训教育,推进科技创新

(1)抓好培训教育。 有计划、分类别、按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

第5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现代商品交易中的产品分化为两大类:实物产品和信息产品。产品的分化,使商品交易市场演变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分市场,即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面对新的网络环境,传统市场的营销方法和营销模式面临着挑战。企业需要在新的网络环境中选择新的网络营销模式,采用网络营销推广策略,适应新一轮市场竞争的挑战。网络营销是一个整体的协调的概念。网上销售,作为网络营销的一部分内容。网络营销还包含为了实现营销目标而开展的市场调查、网上促销活动、网络广告、营销模式的设计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所以,本文认为,网络营销是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借助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一般流程

企业通过网络开展的网络营销活动,会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如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服务型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选取不同的模式。但在选取网络营销的流程时,基本都选取如图1所示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一般流程。如图1展示的网络营销实务流程,网络营销的整个过程分为10步。其中,第一步到第五步讨论开展网络营销前企业需要制定的营销规划;第六步,第七步和第八步通过网络技术,促销手段在营销过程中的运用,实施售前策略;第九步和第十步则是在销售过后,企业对消费者进行跟踪调查,积极开展售后服务的过程。最终完成网络营销的全过程。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营销实施的流程,是通过开展售前、售中和售后的一条龙服务,最终实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

三、现有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局限性

网络营销模式分为网上商店和服务、网络渠道、价值链服务提供商、虚拟社区和广告商五大类,虽然这些模式在网络营销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其运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渠道间交流方式有待转变。网络营销渠道模式中,消费者与销售商、销售商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交流大多通过电子邮件的手段,或是通过企业网站获得企业信息。而研究表明,邮件的反馈率并不高,电子邮件的平均回复率只有8%—10%,企业网站的更新速度也有待提高。这些交流方式带来的交易数量不容乐观。这就必然会导致销售商对消费者,生产部门对销售商的响应即时性降低,交易数额下降的局面。

(2)渠道中个性化服务有待加强。网络营销渠道模式的建立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时空界限,消费者在产品选择方面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需求也随选择的增多逐步向突显个性的方面发展。但如今很多企业往往未能意识到这一变化,仍然采用以产待销的销售服务方式,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不能很好的统一,企业的供应链不能实现简洁、高效、开放和灵活的要求,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很难满足。

(3)网上购物的生动性有待提升。建立网络营销渠道的商家,通常在网上建立店铺。而网上店铺在设计上缺乏实体市场购物的环境氛围,网上购物缺少成群逛街商议购买的乐趣。同时,产品的图象缺少生动性。这些局限使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4)信息检索的复杂性有待改进。互联网带给人们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用户信息需求与所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使得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定性与信息资源分布的无限分散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来临,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将是人们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渠道模式建立的网络环境应该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营销和沟通的方式,便于信息的传播和利用。

四.网络营销模式创新的意义

所谓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突破或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营销技术和手段的创新,也包括营销思路、营销理念和营销流程的创新。营销创新是我国企业与国际竞争环境接轨的必然结果,亦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对接直接导致企业竞争对手的增强竞争和营销环境的改变。面对新的形势,需要大胆地进行营销创新。因为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另外,通过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并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网络营销是21世纪营销创新的焦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其本身就是对传统营销的一种创新。但与传统的营销创新不同,网络营销的创新是快速的、连续的。这是因为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的前沿产业,本身正在经历一个超高速变化的过程。适应这一变化,网络营销也需要连续不断的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变化。

五.网络营销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正确的网络营销创新观是建立在正确的网络市场观之上的。互联网的出现,使产品演变出虚拟产品,使市场分化出虚拟市场。仅仅注意实体市场的营销,就会失去日益膨胀的虚拟市场的份额,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份额的减少。所以,企业家必须对虚拟市场上的营销创新给予高度的重视。相对于传统市场的营销创新,网络营销模式创新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1)从交易内容看,其应用模式可以被划分为以货物买卖为主的应用模式和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应用模式。前者侧重货物所有权转让的交易情况。其网络交易的应用涉及到传统的贸易链上的各个环节,例如交付货物、支付货款、行政审批、货物通过等;而后者则侧重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应用。与传统的货物买卖不同,服务主导的应用模式更多地是偏重服务的提供。而实际上,有关电子商务的许多创新都是集中在服务贸易上,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网络不能代替实际交付,但是可以将服务的方式、服务的内容等各方面得到提升,甚至于改变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越发达,则以服务为导向的应用越成熟和普及。伴随而来的相关创新也越多。

(2)从技术实现角度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可以被划分为专网的应用模式、开放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以及移动商务模式。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的路径上发现多个创新点。专网应用模式最早是在EDI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商业数据传输技术的实现主要靠对应性极强的封闭型EDI的标准,网络的基础设施相对也比较封闭。专网应用模式虽然可以避免许多协调的成本,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但是实施成本却非常大。这包括建立标准和大量的网络基础设施。而后来发展起来的开放互联网应用模式则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孤岛型的信息交换体系。从高成本的专网模式走向了开放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为更广泛的商业数据交换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使EDI贸易应用已经逐渐转移到互联网的开放体系中。开放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可以跟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拓许多新的商务应用,如依靠Web2.0发展起来的“一对一”营销等。而移动商务模式则是在开放模式基础上又向更微型化、方便化的方向上迈进了一步。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已经不能再阻碍电子商务的应用。移动商务模式的出现体现了电子商务利用移动网络的创新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从应用的领域看,可以将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划分为行政应用模式、海关通关模式,产品交易模式等。有些交易活动偏向于行政应用模式,例如政府采购;进出口贸易偏向于海关通关模式。而大量的产品交易模式,需要从网络角度思考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思考销售渠道和配送渠道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设计新的营销模式。

六、结束语

第6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创新;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文化价值要求增高,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增强商品的自身价值,还要关注到商品的文化价值。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物质商品的竞争,而实质上则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最核心部分,是企业个性化,能力化,人文化的体现,要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反应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企业文化理念,从而培植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久而人文化绿色发展。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表征,它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日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经济市场时提出的管理学新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深入到理论研究领域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而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团体意识,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方面作用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称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或是软件支持。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更为突出。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极高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着高数量,例如,2010年,美国GDP为14510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体育上,历年获奖总数之和遥遥居于榜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上也是独占一片天。这样的成就,不仅与他的经济实力相关,这也说明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培植文化创意产业灵魂——企业文化理念人文性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文思想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取得新时代条件下的竞争优势,必须抓住企业的灵魂,在“人”上下足功夫,以“人本”取胜,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制胜。企业文化的基因,来自于企业创始人和企业团队的理念,要取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人才观念是第一步。提及海尔,中国人为之自豪,而真正成就海尔的是它的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们实际要求为产品趋向,以时代要求为发展动向,以质量取胜为企业根本,以团队合作为企业支持,以积极进取为企业精神,以优质服务为企业保证,这一系列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时无刻不关注到“人”。产品的生产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对质量的保证,产品的销售,基于市场的要求,发展中的人们的实际需要,销售中以及售后的热情服务等都浓缩了整个企业人力团队的合作意识,以及企业领导的文化理念。再者,诚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道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必须是理性的人本创新,将理性精神融入到仁爱精神里,将仁爱精神融入到信仰精神里,才是商道的终极精神。企业必须做到诚信为本。企业文化根深蒂固,企业发展也便枝繁叶茂,企业的人文性文化可谓是一个企业活的灵魂,为企业创造内在动力,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带来的经济效益,人文效益正说明了这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文化创新,以从根本上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描绘文化创意产业色彩——企业文化理念意识化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要有良好的体制支撑,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企业文化理念中的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文化结创新,企业品牌创新。时代的进步,促使一系列新生事物的出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提供创新型的服务。首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一个企业的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文化责任感十足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营造出优质的发展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企业中也是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有企业发展制度性,责任性的保证。例如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产品开发研制人员提供出国学习与培训的机会等。公司的体制支撑,很明显的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领域上,文化创意产业要增强此部分的结构优化性,以保证长远的发展,这就要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文化布局上有所创新。美国文化产业和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分别是20%和3%,这正突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足。文化产业种类很多,例如新闻媒体文化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等等,就一个国家而言,必须给以相应的体制支持,而且要合理调整文化布局,积极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从微观上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先的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与市场资源相结合,探索发展新模式,也只有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自我发展的色彩,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声有色的平台和空间,才能以自我的色彩创就一个独特的企业。(3)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企业要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发展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勇攀新高峰,创就品牌。例如,在电子产品行业,手机的生产有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电脑大型化到“手托化”的转变,都立足于消费者市场,进行创新,且看,现代青年机运用最为潮流的“苹果手机”,将智能化与娱乐性相结合,创就了电子世界的“苹果时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必须立足本民族的产业,一个企业要走大走强,也必须有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我国的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牧童遥指杏花村”“九九女儿红”等诗句的描述,也就激起人们对中国古香韵味十足的酒水的渴望,我国酒业,在发展时要发现自我领域下的历史文化,发展区域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成为民族的骄傲。从今年诺贝尔文学的获得上来看,是“高粱红了”造就了中国的莫言,也是莫言造就了世界的红高粱地,造就了一个民族的土地,带动着那片土地上的酒文化。同时在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上要引进历史的韵味,用历史来充实一个企业的文化。我国国酒茅台,它走向世界不仅只以为它自身浓郁的香气,还在于它身后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只有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制高点,才能创就一个企业的魅力,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也成就着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真实自我。

三、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取得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以特色化、人文化、意识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作后盾。同时,作为企业文化核心成分的企业文化理念,与时代接轨,与民族同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进一步要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且共同作用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灿、增辉。

参 考 文 献

[1]何晓阳.品牌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J].现代焊接.2002(5)

[2]刘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的基石[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6)

[3]顾亚莉.企业文化——来源与趋向[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第7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管理 创新

1.注入文化管理理念,将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

企业文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起,风行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现代管理由现象管理深入到灵魂管理,着眼于建构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和深层架构,是企业应对市场的个性机制。它是以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为导向,以经营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行为模式为基础,以集体文化无意识为遗传基因的完整的经营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就是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自觉形成并坚持不懈地推行这一系统,使经营管理实现由无机性向有机性转变,活化企业经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整体性能力,使经营管理给企业带来更大、更显著的效益。实践证明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由此使企业文化管理风行世界,并引起了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大量国有企业的重视。将文化管理理念注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之中,必将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动力、新血液。

1.1把国有企业的非理性的血缘、情缘文化理念,转变为现代企业的业缘、事缘理念,重构企业的理性文化。市场经济是高度的理性经济,它是在斩断小农经济的血缘、情缘为特征的宗法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斩断血缘、情缘对企业的羁绊,理性便难于发展。血缘、情缘对业缘、事缘的排斥和窒息,会使企业无法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企业不是事业的结合,而是宗法关系的结合,便会倒退回小农经济的经营轨道上去。企业的经营管理丧失理性,规章制度无力实施,优秀人才难以聚集,公利难以推行,私利必然泛滥,企业必然难以维持。国有企业要发展,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痛下决心,重构业缘、事缘文化,按市场经济理性运作,才能切实做到脱胎换骨。

1.2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取代“以工具为本”的陈旧理念。我国国有企业创业之初,大都生产工具落后,产品品质和劳动效率很难得到保障。但即使是这些落后的生产工具,仍然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生产工具的作用给管理者(特别是农村出身的管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得到机器的人,必然对机器顶礼膜拜。所以,长期以来,生产工具的作用得到强化,劳动者反而成为生产工具的客体,劳动者的创造性得不到有力的发挥。现在,生产工具已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得到一套先进的机器及技术已不是什么难事。根本问题在于,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重机器、重工具、轻视人的管理方式,已变得很不适应。如何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已成为国有企业的首要工作。

2.树立“以人为本”观念,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2.1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观念,真正以人为中心来开展各项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观念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制度的实现,制度虽好,但观念僵化落后,会使制度的落实扭曲变形,甚至无法落实,从而使其优越性和作用无从发挥。因此,国企在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树立新的人力资源观念。

2.2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是高层管理者要改变认识。大多数高层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偏向两个极端,要么认为人力资源部就是一个办事部门,承担一些简单操作事务功能,要么认为既然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门,人的问题就由人力资源部门包办。要解决上述问题,高层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门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其次是清楚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明确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目标,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有策略、经营、员工三个层次,包括:帮助树立企业长远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中短期业务目标的实现;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为此,应该基本明确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至少应该有以下三方面:各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政策、规章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公司全体员工的服务者。

3.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区别开来

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开发实质是开发企业的未来。入世后,我国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人才结构的变化。因此国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既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为此,首先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目前,国企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普遍较低,这已经影响到国企人才素质和人才开发的速度,为此,在各项投入中必须优先考虑人力资源投入,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予以保障。其次,持续开发、终身开发。入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出新要求,所以,国企必须对人才进行持续不断地开发,进行终身开发,以不断更新人才的知识、培养其新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最后,多种开发方式并举。国企要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工作轮换等多种开发方式,加快开发速度,提高开发效率,迅速提高国企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国企人才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石油 管理 创新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快,石油企业也逐步走向市场,同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更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出现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新方向。如何优化石油企业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任务,其关键还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创新。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其实就是要结合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油企业管理模式。本文针对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现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关于石油企业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在今天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理念,其强调的重点在于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仍旧需要长时间的尝试与探索。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却不等同,而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不是不能调和的矛盾。对于石油企业来讲,如何实现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方法除了在生产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清洁生产之外,在管理上还应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不断改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污染,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二、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关于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1)创新意识不强

整体而言,我国石油企业管理队伍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创新经验,加上社会变化万千,管理队伍的技术知识不能适应这种社会变化的需求,达不到创新的要求。其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创新的理念,许多工作人员仍是抱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态度,对创新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2)参与主体狭窄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中,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以管理专业为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知识的专业操作人员很少,造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展开。

(3)创新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当前的石油企业创新重点仅仅在于企业内部某些单一的领域内,没有将创新引入整个石油企业中,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固定的管理创新制度。加上创新经验的缺乏,在创新方法上主要借鉴其他行业的创新方式,不具有独创特色。与其他具有先进管理的西方石油国家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灵活性。另外,创新能力不足,其实效性不强,严重阻碍了石油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中,难以适应具有激烈竞争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加之管理层只是重点强调技术创新,忽略了管理创新,难以形成管理创新的氛围。其表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石油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受其长时间的影响,大部分企业没有彻底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企业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机构繁杂庞大,责任不明确,不能实现高度统一。加上人力资源利用的矛盾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系纽带,这些都制约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不灵活

管理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在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部门多为行政部门,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办事。这就造成被动的多余主动,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在创新上只是强调口号,实际工作落实得较少。

(3)员工思想意识问题

在石油企业中,员工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进入石油企业便是抓住了铁饭碗。市场竞争意识、改革意识不够强,认为企业就会包办员工的一切,根本没有树立危机意识,过于安于现状。

三、关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1、管理思想上的创新

无论何种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便是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创新,员工是石油企业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加速人才的合理流动,拥有创新人才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石油企业的管理思想创新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创新经营目标,如今石油企业的社会性日益突出,这加大了石油企业在社会上的责任,所以,石油企业必须全面调整自己的经营目标。同追求最大化利润的传统企业相比,现代的石油企业经营目标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是战略目标的创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企业实行合作、达成多赢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再次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人力成本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这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2、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是适应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石油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后,其性质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在经济和行政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3、创新管理方法

随着竞争逐渐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我国石油企业除了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发展之外,还可以利用与他国合作的机遇,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自身。同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石油企业也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石油企业只有根据这些变化,依靠技术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在充分认识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现状及问题之后,才能深入了解管理创新对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融合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定能找到我国石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理念创新范文

关键词:创新 培训理念 提升 人力资源 素质

1 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特征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地位和作用逐日凸显。人力资源的可增值性决定了企业发展事业的成败。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关键人才做到心中有数,为战略性的人员任免和调配的决策提供重要输入,并支持企业进行关键人才的前瞻性规划。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任一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更高价值,为企业带来更高回报,就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在企业中,培训理念的创新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

2 加强职工培训,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最有创造力的资本,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力,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生产规划和岗位设计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以外,还要兼顾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因此,电力企业的职工不仅要掌握电力专业知识,还要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实现一岗多能的现代化需求。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找准角色定位,担起职工培训的重任,应该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现代化的新技术培训方法主要有计算机培训、多媒体培训和远程学习培训三种形式。而企业要提高培训实效,就应该注意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电力专业培训。将职工培训作为重点内容融于电力生产营销过程中,与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运用新思维,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的职工的电力专业培训工作。着力加大培训宣传力度,让培训的意义、任务等更加深入人心,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是健全企业培训机制。在电力生产和营销培训活动中,首先要对职工培训进行科学分析,深度了解职工需求。只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才能更好地进行。同时根据供电行业生产和营销特点,对培训效果要跟踪评估,并着实做好培训基地的建设,选好具备培训的场所和硬件设施。

三是加强职工培训师资力量,提高培训水平。电力企业在开展职工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是关系培训效果的主导因素。培训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决定培训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职工培训教师的培养。同时,企业业务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企业各部门培训需求的广泛性。为了较好的满足企业成员的培训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培训讲师,配置合适的培训资源,我们必须要取得大量及时、准确的培训信息,扩大培训业务联系,建立起自己有效的培训资源网络。特别是要积极与比较强势的专业机构保持好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掌握前沿的动态信息,并横向了解到业界相关的热门需求,调整思路,并就某些具体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3 加强和改进管理水平 提升电力职工整体素质

在供电企业中,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有人曾经说过:“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个严格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企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杰出的人才,打造充满激情和富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这种思想必须深入每一位经理人和职工的心中,并为之行动。当然,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是供电企业职工制度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促使电力专业培训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根据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现状,在职工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与现代供电要求不符的培训内容进行全面修订,配备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电力企业建立有效培训的激励机制。制度要实现从传统培训理念向现代企业培训理念的转变。制度要明确培训模式为远程网络等方式为主的多种培训方式,并给各个项目部提供充分的电子网络等技术物质上的支持。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比以往的电力专业培训方式更省时、省力、省钱,伸缩性强,为供电企业中各部门的职工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创新供电培训理念,对新时期的电力专业培训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对培训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培训工作为重要职责。但是,有了完备的培训制度,还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直线经理人是怎么理解和贯彻执行的。我们的直线经理人必须深刻的明白其在职工教育和供电企业团队竞争力的打造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做好培训实施的支持者和推进者,充分挖掘职工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4 结语

电力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教育活动,应将岗位练兵常态化、长效化,在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重点强化青年职工对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提升实践力,逐步形成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比的工作作风,确保逐步实现青年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学军,王政.提高电力企业培训效果的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