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地摊经济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摊经济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摊经济的管理

第1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规章制度;技术;人才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式,以降低企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绿色物流管理理念逐渐产生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对整个物流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改进,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能源政策领域,它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同时,低碳经济强调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自从该概念被提出来以后,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相关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也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巨大的努力。

2、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是伴随着传统物流管理行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指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注重保护周围环境,以降低物流环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包括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装卸、绿色仓储等环节。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为了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物流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的制约因素

1、规章制度缺失。尽管最近几年为了治理中小企业环境污染,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规范几乎没有,仍然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的物流标准缺失,不同企业在物流环节的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影响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相关部门在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实际工作中的职能划分不明确,难以协调各方的行动,不能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合力,对绿色物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2、技术水平落后。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管理相关的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例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等等,在绿色物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很多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难以独立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很少的企业运用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使得物流管理工作中缺乏信息平台,制约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基础设施薄弱。公路铁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在区域布局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而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制约了物流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运作。另外,尽管很多地方纷纷投资建立物流园区,但是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园区物流企业的仓储空间较小,布局较为分散,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影响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

4、管理人才缺乏。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现代物流技术,又要懂物流政策、经营运作等。然而,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性的绿色物流管理人才。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是传统物流工作人员,对电子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等的了解较少。同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难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制约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测量,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如果超过规定配额,便实施碳汇补偿。例如,广东物流企业碳排放超过规定标准之后,可以强制其在西北山地植树造林,或者成立碳排放基金,实现碳汇补偿的目的。针对物流企业配送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情况,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交通工具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的标准,逐步推广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环保、商务、税收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工作,做好对物流企业碳排放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物流企业更好的经营,推进绿色物流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实行共同配送模式,物流企业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将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益。也可以根据配送的具体需要,分别采用空运、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加强不同运输方案和部门的联动。还可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专门提供物流服务,更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进行绿色包装管理。包装和运输的时候,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代替塑料袋等材料。具体措施如下:实行模块化包装,运用容器和包装托盘,对大小和规格进行统一,以方便包装和运输;实行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包装方式,以方便存储、运输,降低包装成本,更好的保护货物;包装的时候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加强研究工作,开发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全面进行绿色包装管理。

4、进行绿色仓储管理。相关部门要做好储存点的规划工作,方便运输和管理,确保资源不浪费。设置仓储点之前,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物流中心,确定存储点设立的最佳位置,方便物资的配送。同时,做好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尽量减少物资存储成本,减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加快物资流通速度,节约成本。

5、加快技术研究和创新。要想更好的推动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绿色物流技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标准化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监测技术、安全技术、废物利用和处理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是开展绿色物流,加强绿色物流管理的关键内容。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善于抓住机遇,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开发和使用绿色物流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更好的运用绿色物流技术。

6、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中西部推进,合理布局。做好物流园区的审批、规划工作,全面加强管理,确保布局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现园区规模化建设,突出园区资源优势,点状布局,集中发展,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

7、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高校、企业、社会都要重视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培养现代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更好的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流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绿色物流管理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今后在物流管理活动中,我们需要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倡导绿色物流管理模式,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物流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物流环节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3(4)

第2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们国家房地产行业不断的深入推进市场化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确实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随着房地产市场化的推进,确实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收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我们国家目前房地产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凸显出初步的效果的情况之下,如何继续发挥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领头作用,这才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近几十年来,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焦点行业,我国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努力维持房价的稳定,但这些政策和法规实际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效率较低,在不同地区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争议内容。另外,在不同地区开展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工作时,其开展形式主要以自上向下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全权承担两极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这容易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工作划分不够清楚、各自承担的管理职责不够详细,从而进一步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的政策和法规上产生不一致的意见。同时利益的驱动也导致房地产行业经济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房地产是地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行业。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地方的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此利益驱动下出现官商合谋提高房价的现象,这增大了房地产经济管理的难度,阻碍了中央房地产政策的良好实施。因此,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缺乏明确长远的目标

缺乏明确长远的目标是我国整个房地产事业存在的问题,不仅广大的房地产企业缺乏明确长远的目标,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时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制定的发展计划都是针对企业短期的目标,政府只对房地产的部分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不能有效地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的不当,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不正当的行为,严重危害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制定政策的片面性,使得政策实施期间会引发新的问题,房地产事业的管理涉及很多的方面,不断地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政策的作用,最后导致管理力度越大房地产市场越混乱的现状。很多的房地产商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制定不合理的发展方案,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相关法规体系的不健全

我们从各个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保障房地产市场良性有序快速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完善的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房地产经济正处在这个快速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非常有必要健全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法律体系不仅要涉及最初的开发、建设和交易,同时还要对后期后续管理进行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能够覆盖整个房地产过程的市场管理法律。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与现如今房地产高速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的不符,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法律不能很好地实施,并合理地在房地产市场中运用。现今,我国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力量对房地产市场的经济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国务院或国家部委办名义所颁发的文件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如新“国十条”、“国八条”等,缺乏法律所应有的稳定性、严肃性,且普遍适用性也不是很强。由于房地产业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条例不完备,造成房地产市场上执法不严、有法不依,陷入恶性循环,使法律应有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1、构建合理健全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且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进行调控的效果并不乐观。因此,房地产经济管理机制的改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房地产经济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划分清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关系,明确房地产经济管理的责任承担者,建立双方明确的职责范围并各自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对房地产经济管理的详细划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市场中不良的现象,并且根据市场自身的可调节性,政府可以进行合理的干预市场。同时,地方的房地产行业需要在经济管理价值取向上保持与中央政府的一致性,并且从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实际市场出发,进行差异化的经济调控。地方政府也需要改善财政收入政策,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经济依赖,提高对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实施力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积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来保障现在国家房地产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而保障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明确发展方向,制定长远的目标

房地产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明确而长远的目标是关键。在制定目标时,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的情况,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目标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国家政策的制定也应该长远科学,根据现今经济的发展速度、居民的住房需求和居民实际的生活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政策在实施时,有针对性解决房地产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真正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事业的更好发展。房地产经济管理者对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合理地利用政策法规的优势,自身制定的长远目标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房地产的发展趋势。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并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才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根据具体的国情,建立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国家房地产经济管理行为的合法化、合理化和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的规范化。首先,对政府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约束,尽可能地避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防止给房地产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同时,切实保障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顺利实施。不断完善《建筑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建设,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积极促成《房地产法》的顺利出台,把房地产交易管理、开发建设管理、相关的后期服务管理及中介服务管理等方面纳入规范化的法律体系,并提高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严肃性和层次性,使整个房地产市场经济的管理有法可依。

4、积极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和谐关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地明确自己在房地产经济中的职责范围和责任主体。即,我们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价值取向必须跟我们的中央政府充分地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且对财税制度进行有效地探索性地实践,合理地对土地财政给予钳制,积极地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落实,有效地遏制房地产市场中一些不良风气的产生。

5、制定周密的经济管理计划,严格控制成本

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在竣工后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没有创造价值,这样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今后的正常运营。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施工之前,分析和计算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期间,采用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减少施工期间不必要的开支,将资金都用到实处,用最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下阶段的工作提供经验,还能有效促进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发展。

结束语

加快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面对房地产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现状,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能力的加强,不仅使得整个房地产事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房地产的经济环境。相比较国外的房地产经济管理能力,我国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房地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重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经济管理之前根据企业实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树立长远的目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房地产事业的长远利益。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法律的重要性,企业的经济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的指示,这样才能实现房地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采取多样的方式全面提高房地产的经济管理能力,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王向前.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04)

第3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地保护环境为目的的逆向物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人们的低碳生活提供保障。

1.环境压力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恶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管理当局者的重视。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法规中强调了生产企业在产品这个生命周期内的责任,或者出台了一些税收政策来控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以此来督促企业使用“循环经济”。

2.企业追求利益的驱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来自顾客和供应商的退货行为以及产品召回等现象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成本,这迫使企业不得不考虑逆向物流管理问题。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及能源的日益短缺,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废旧物品的再生循环利用,也逐渐成为各企业解决资源短缺的一条有益途径,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效益,提升其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顾客方面的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消费者越来越强烈地关注环境问题,并倾向于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购买,这也给我们的企业进行生产制造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4、碳规则挑战目前,发达国家正试图通过碳关税和碳足迹、食物运送里程、二氧化碳可视化制度等有关低碳经济的技术规则和标准来引导贸易规则的演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变相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削弱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逆向物流管理的实施途径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在低碳经济环境下逆向物流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从企业外部环境方面来实施逆向物流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低碳理念,发展工业生态群落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实施逆向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两者所指向的都是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工业生态群落的出现和创新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利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来消化废弃物,降低废弃物的产出,将低碳意识充分融入到逆向物流当中来发展工业生态群落,从源头上就减少或者消化掉了废弃物,减少进入逆向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量,达到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2.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政府可以从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制度一系列逆向物流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逆向物流管理法律法规,为逆向物流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使逆向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法可依。目前,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大都出台了关于残次品的退回、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法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逆向物流的开展。

3.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低碳消费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消费者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节能减排活动,选择低碳消费模式。因此必须使人们消费观念上发生根本变革,通过消费理念灌输,让公众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和消费价值观。

4.电子商务与逆向物流融合和发展未来社会需求产品会逐步向环保型、节能型、安全型转变,这样的需求趋势无疑对我们的技术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和挑战。依托计算机并且具有高效、方便、绿色特点的电子商务对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商务的融入使得社会上各种资源得到优化整合,进一步降低了逆向物流中的成本和损耗,建立起高效、低耗的经济生态环境,从而使所有的企业和社会成员从中受益匪浅。

(二)从企业内部机制方面进行逆向物流管理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加强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意识因退货、过量生产、不合格品退回、报废和损坏等产生的损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开展逆向物流对遭遇巨大资源和环境制约的企业来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作为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的逆向物流同样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须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明确逆向物流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高层领导要对逆向物流有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要制定出有利于逆向物流实施的政策,给予物流部门足够的权力,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来实施逆向物流。

2.积极推进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为粗放型,信息化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逆向物流的成本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相当大一部分废弃物因技术的制约无法回收利用从而直接进入生态和社会系统中,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负担。技术水平已成为制约逆向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应大力提倡逆向物流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GPS、条码、RFID等)和运营管理体系作支持,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计划控制手段和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3.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共享一个完整的逆向物流流程是由消费者或其他逆向物流源,通过零售商、批发商、配送中心、生产商和供应商几个节点逐级回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合理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实现从回流入口到最后处理的全过程的信息跟踪处理,可以缩短逆向物流处理周期,提高这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第4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图书馆管理;探讨

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社会的信息、网络服务要求也不断增加。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知识化、快速化是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的管理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进步的主要课题[1]。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健康、科学的图书馆管理,使图书馆更好适应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新时期阅读、科研和教育帮助,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低排放、低能耗为基本经济特征,最大化利用能源并尽可能的开发清洁能源,以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通过减排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维护生态平衡[2]。可以说,低碳经济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以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技术为核心,是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主流模式。低碳经济是人民生活生产方式、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是全球经济的必然选择[2]。

二、低碳经济应用于图书馆管理

低碳经济形势下,图书馆低碳管理也不容忽视。理论结合实际,将低碳经济模式的核心价值与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对图书馆的低碳管理。在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减少耗费,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并提高管理效率,形成节约、高效、健康的工作和阅读环境,是低碳经济模式对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从上到下所有人员贯彻低碳意识、低碳管理的必要性,减少排放和资源耗费,形成低碳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三、构建低碳图书馆的意义

低碳经济理论模式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探索,在探索我国未来能源发展可能性的同时,探索能源资源耗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帮助工业文明更好发展,还能够减少能源耗费,确保能源安全,从根本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要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积极传达国家政策,在认真学习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同时,更要认真将其落实到实际管理当中。低碳图书馆的构建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体现,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节能化、多元化和高效化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1]。低碳图书馆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社会的协调和平衡来保证其健康发展。因此,提供高效、创新的服务,应用低碳经济发展核心理论实现对图书馆的管理,是社会和自然对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要求。

四、图书馆低碳管理内容建设

低碳图书馆要根据可持续发展指导理念,结合图书馆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同时高效率、高效益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及为阅读者的服务方式,充分开发文献资源,并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能源耗费,将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和阅读细节里面。要从管理中的细节抓起,形成全员的节约、低碳行为,从日常的低碳行为开始,形成图书馆的低碳管理[1]。此外,图书馆是公共阅读场所,人流量大且行动自如,电脑、电梯等各种设备的使用中造成的气体污染是图书馆低碳管理需要面对的难题。具体的图书馆低碳管理内容如下。

(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低碳工作方式

1.无纸化办公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可能实行无纸化办公,在阅读资料和学习时,尽量通过电脑的电子版或扫描到移动设备上阅读,尽可能减少或不使用纸张[1]。在必须使用纸张时,尽量一次成型,减少浪费,还可以通过二次用纸复印和打印材料,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能源耗费。2.办公设备低能耗关于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和日常生活设备在不用的时候尽量使其处于关闭或休眠状态,下班时要关闭,减少能耗[1]。如电脑,平时可以调低亮度、关闭不用的程序、暂时不用的时候可以使其处于休眠待机状态,节省能耗的同时,保护眼睛、保养电脑;饮水机,不用时关闭电源,避免反复加热;空调,使用时调成低能耗状态等。3.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减轻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地球水资源的主要途径。图书馆日常卫生、浇花等应节约用水,如使用节水龙头、废水多次利用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还可将自然界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馆内浇花、冲厕等。4.节约用电通过双层玻璃等加大自然采光的方式尽可能减少白天用电;使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应用在厕所、走廊等区域,并设置分区照明开关,避免全开、全关;充分利用自然排风,减少空调排风换气的能耗。5.馆内外清洁、绿化保持馆内清洁,多摆放些植物盆景,在装饰图书馆的同时,有利于馆内有害气体的吸收;在馆外空地上,多建绿色草坪、绿化带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净化空气[3]。

(二)图书馆服务的低碳化

1.馆内书籍合理配置图书馆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地方,馆内书籍文献的配置要根据社会人群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书籍文献比例、位置等,并设有明确书籍类型导向,以便于查阅。馆内购置书籍文献要健康、实用、科学,并且高质量,突出馆藏价值[4]。2.开设电子阅览网站很多书籍厚重、庞大,也有很多书籍存量少,给读者阅读及时造成不便,可以针对此种情况,开设图书馆电子阅览网站,增加相关电子书籍、数据库等,在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减少能耗。除了电子图书、书刊,图书馆可以适当的添加多媒体学习等设备,实现纸质文献和电子书籍的相互补充,并及时更新,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需求[5]。3.图书互借在图书馆低碳管理中,加大文献传阅和图书互借是一个创新的低碳好方式。在减少图书物理存放空间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人力和资源成本,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而且能加强读者之间的沟通,资源共享[4],增添读书的乐趣,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五、低碳生活在图书馆的宣传

(一)图书馆内部文化宣传

低碳管理不是一时一刻的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管理模式,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维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低碳、环保管理。图书馆在贯彻低碳管理模式的同时,内部工作除人员以身作则以外,内部环境的宣传也非常重要[1],可以通过张贴节能宣传海报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低碳宣传。

(二)个体读者宣传

针对个体读者征集“低碳”主题的文章、摄影作品等,在电子阅览网站和图书馆内部宣传张贴,让公众投票点评,在调动参与者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还能够宣传低碳概念,增加公众低碳意识。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应“低碳”主题的讲座和电影、视频等,普及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理念[1]。

(三)单位团体宣传

针对企事业单位、团体,图书馆可以设立免费提供低碳技术书籍的体制,定期免费提供低碳技术相关书籍给企事业单位员工,实现资源共享[1]。低碳书籍的免费提供,有利于加强低碳意识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而且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员工树立低碳环保意识、加强低碳技术学习提供帮助。结语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势必会导致相应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低碳经济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低碳经济模式对社会各行各业、各个组织团体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低碳经济形势下图书馆的低碳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图书馆的低碳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建设,而且有利于社会其他个体或组织的低碳意识的树立。因此,图书馆应积极践行低碳管理,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建立健康和谐的低碳图书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春京.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16).

[2]李兆熙.国际管理趋势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1999-05-26.

[3]谭静,巫雅荣.知识经济时代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0,(1):7.

[4]张文锦.刍议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J].华章,2011,(24).

第5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园林景观;绿化带;水体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67-02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快,人们开始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在全球的范围内,低碳概念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也开始逐渐的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低碳也就是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低碳经济则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以及产业转型等多种方法来让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大程度的减少,让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

而在园林景观方面,不仅可以让人们观光和休闲,更是有着增湿、释氧、降温以及减噪等生态环境协调作用。在城市的居住空间当中尤其如此,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最方便的亲近大自然的方法就是通过园林。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引入低碳的理念,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低碳园林理念的产生背景

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低污染、低耗能以及低排放就是组成低碳理念的基础。在过去的100年,地球的人口急剧增多,经济规模也急剧扩大,从而造成了能源消耗的增多,形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费型社会。在2000年之后,全球的气候逐渐发生了变化,化石燃料也变得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在增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在1980年之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由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减少以及让区域小气候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低碳理念下的低碳园林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让园林中的固碳能力增强,从而让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2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

在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当中,低碳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绿化植物品种的多样化、绿化面积的增大、植被固碳效率的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具体的措施有下面几种。

2.1 在植物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良好的植物

有专家研究表明,醉鱼草、木芙蓉、垂柳、金钟花、碧桃、广玉兰、夹竹桃以及金叶女贞等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相对其它植物来说比较强,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应该多种植这些植物,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固碳释氧能力。

2.2 营造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

为了可以让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植物固碳能力的优势互补也要非常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类型的固碳释氧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常绿灌木最强,其次是落叶乔木,再次是常绿乔木,最后是落叶灌木。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应该要加大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比例,搭配也要科学合理,不仅可以让冬季的景观得到改善,还可以让绿化景观的固碳释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2.2 高龄树种和低龄树种的合理搭配

通常来说,高龄树种的固碳能力并没有低龄树种的强。但如果只针对一棵树木的碳贮量来说的话,古树要比常规树种要高,但古树的总碳贮量有限,因此合理的搭配低龄树种和高龄树种,不仅可以提高绿化景观的固碳能力,还保护了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资源。

2.2.3 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比慢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但一些速生树种不仅固碳能力强,释碳能力也非常的强。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要进行全面的考虑,选择周期长且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将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搭配种植,从而获得较高的固碳效益。

2.2.4 常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的合理搭配

相比常规的园林植物来说,乡土植物对于当地的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固碳效率也比较高。因此将常规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科学合理的进行搭配,不仅能够让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本土园林植物资源的发展。

3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

在园林低碳景观设计当中,水体设计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例如,对于景观设计中的高差部分,设计的方式通常是山上往小区门口形成一条溪流,雨水就落在溪流当中,水生植物则终止在溪流的两旁,能够起到蓄水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够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之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比较大,原因就是植物种植的密度比较高。雨水资源也能够经过生态圈内的循环得到再次利用。要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当中,不仅要对景观效果进行考虑,还要注重其创造性、生态型以及亲和性。

首先要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自然水源以及地形来选择水体景观的所在位置,这样就能够让设计和建造的成本降低,也让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其次,在追求辅助设计效果的时候,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让能源的损耗以及水的消耗减少。

最后,水体植物的种植要合理。水体植物不仅能够让景观效果增加,还有自净功能,能够让污染有效减少。

4 园林景观施工和维护中的低碳理念

园林景观从前期的施工到后期的维护,整个过程当中都必须要对低碳理念的融入进行全面的考虑。一个景观设计要获得成功,施工的质量水平必须要高,景观效果也必须要长久。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应该秉承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对于机械化操作要尽可能的少使用,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避免破坏到自然资源的完整性。

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也相当的重要,应该让景观效果尽可能的保持良好。在后期的维护活动中,如修剪、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也要注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植物种类选用粗放型管理的,丰富植物的多样性,都是可取的方法。

5 园林景观材料的优化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污染及高能耗的传统材料已经逐渐的被淘汰,被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循环利用、不产生有害物质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材料所取代,例如木材料。大量使用木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碳的固定更好的进行。其中一个比较典型使用环保材料的景观建筑就是上海世博会中的万科馆。这座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天然麦桔杆压制而成的麦桔板,不仅让废弃物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同时也唤醒人们尊重、欣赏和顺应自然的态度,让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园区内的废弃材料,除了可以用于景观地形的塑造之外,还可以循环利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十胜川千年森林园,这个园林不同于其它园林的就是它采用了减法原则,对当地的经管材料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6 案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某景观园林项目的规划面积大约为3 hm2,地势较为平坦,北边有食堂、健身房以及羽毛球馆等等,南边有三块自然式水体相互连接。本方案重点对景观与环境、起手以及人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景观构建的材料以及结构进行了仔细了研究。

6.2 绿色建筑设计

为了让园林建筑贯彻低碳的理念,适用了采光、自然通风以及保温等方式实现,让日晒大幅度的降低,节约空调的消耗。

6.3 应用低碳型材料

本方案适用的地面材料为花岗岩,既贯彻了低碳的理念又保持了当地的特色。在软质材料的选择上,保留了原有的竹林,又用了周围废弃的稻草来围边,节约了大量资源。

6.4 植物配置方式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选择景观效果较好以及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植物,如垂柳、香樟等等。为了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将垂柳大量种植在水体的周边以及将香樟种在人工湿地上,贯彻低碳的理念。

6.5 水体去污与活化

为了让存在一定污染的池塘水能够被去污,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复合技术以及高负荷地下渗滤技术来进行。

7 结 语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越来越匮乏,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全面贯彻低碳的理念,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创造出既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又能够让气候变化有效减缓的低碳园林。本文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绿化设计和水体设计出发,结合了园林景观的施工和后期维护等等,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源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希望能够从根源上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蔡颖.低碳经济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探讨[J].绿色科技,2011,(6).

第6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资本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92-02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一词最早于英国在2003年提出,首相布莱尔于当年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DTL2003),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在我国则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

人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体,低碳经济模式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人,人指导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影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低碳经济高效低耗的模式又反过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强对物质资源的利用,使有限的物质资源被人所最大化的利用,从而使增加物料资本投入的增长模式向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单位产出的模式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力度,培养技术类和管理类高级人力资本,建设合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发展,把高质量高品质的人力资本大量投入到企业的转型中,改进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促进企业向低碳经济模式发展。

1 人力资源资本化

人力资源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被人视为“劳动力”,在既定规则下组合、分配、使用资源。对企业带来的价值仅仅限定在岗位职责的范围之内,而人的价值只体现在劳动报酬,员工仅被看做是生产的“成本”。而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了最关键的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劳动熟练程度等。

2 “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下的和谐管理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管理模式是要求注重科学发展观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观念。要实现和谐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协调职工和组织的各项工作,强调高效质量而非数量,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培养人、发展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方法,帮助员工实现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管理。“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重视员工的需求和感受,更加的人性化、人情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构建多样化、分层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员工的精神状态、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2)能本管理。“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能本管理”的本质就是尊重遵从人性的特征和规律,符合能力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开发人力,从而尽可能发挥人的能力,以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3)心本管理。心本管理要求抓住人心,获取民心。上级或领导要从注重情感上而非仅仅只是物质上进行奖罚、鼓励。通过教育、沟通与激励触及人的思想与内心,使人产生心灵的自觉、自发与主动,建立起与组织相同的价值观,建立相同的目标,自主把组织目标当做自身目标来实现。自觉地把自己当成集团中有责任的成员,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4)柔性管理。柔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在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平台上的反应灵敏、灵活快捷、多变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从行为管理过渡到心理管理的新趋势。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执教重于执纪。管理的柔性化,又带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整个组织管理的柔性化、扁平化,必然地也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柔性化、扁平化。原来的上级向下级的命令式管理与传递信息将不再奏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将逐渐成为潮流。

(5)生态管理。和谐是生态管理中的本质含义。实施生态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环境的优化,有利于职工的主体性建设。生态人力资源管理主张满足人的合理而正当的需求,满足人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造就一种尊重人、人际和谐、有利于人发展的工作环境;引导员工增强主体意识,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生态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把握了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趋势,顺应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人的主体性建设。

(6)经营服务管理。经营服务管理即“从理性管理到经营服务”。管理是激励更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要把员工视为客户,像经营客户一样经营员工,通过为员工服务,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为员工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为企业创造绩效。沃尔玛在这方面为企业做了模范,它以自己的员工获得满意为前提,再服务于他们的客户,这不能不说是给了员工极大的鼓励。

3 组建优秀的人力团队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舒尔茨把人力资源“看做是资本的一种类型,看做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看做是投资的产物”。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名言:“制造产品之前,先培育人才”。而光有优秀的人力资源而没有进行组合充分发挥他们的效用也是不行的,优秀的人力资源有必要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形成团结一致的团队,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就形成了企业核心优势。

第一,适才,即选择适合企业的员工。适才就是企业员工不论智慧、才能或专业能力,只要能胜任担任的工作,能在团队运作下与人愉快合作,是否是最聪明的人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要看到人才的层次性,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有时由于中层和基层缺乏人才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才竞争争夺的焦点。所以,必须对人才有全面地理解。评价人才,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必须根据实践,依其能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来判定。注重人才的招募、教育和培训,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从而增强长期竞争力。

第二,留才、激才。依靠激励导向式的各种激励手段来吸引优秀人才,使人才能对企业保持高度的忠诚度;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型员工与其他员工的报酬将有显著的差距,已形成对他们的精神上的激励;按个人能力、技能、绩效而不是按职务付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用才,即人力资源的配置。企业在重视现实能力的同时应重视员工的潜在能力,营造与员工一起成长的组织氛围,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空间。

第四,育才。任何优秀的人才不进行培训和学习也会被时代淘汰。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把培训的目的由过去的使员工适应企业当前需要转变为对“企业人”的塑造;把培训的对象由原来的少数人员转变为企业全员培训;把只关注培训过程转变为更注重培训结果。

4 构建终身学习的组织理念

学习型企业组织强调组织成员的“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只有能够设法使企业组织的所有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赢得长期的发展。他提出在企业中实行共同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以构建一个相互关联、彼此融通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并保证企业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

5 建立新的激励体制

薪酬激励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激励办法,也是最基本的激励方式。科学地设计好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并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这要继续有效使用,正确使用,奖罚有界,合理正当,注意组织内部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型员工与其他员工的报酬将有显著的差距。既公平又促进竞争,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产权激励是以企业的股票或企业股票期权为主要方式对员工实行的产权激励。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这种方式作为高级员工的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是有助于培养员工与企业共进退,对企业保持高度忠诚的最有效的方法。

福利激励是指企业的领导者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制定有关福利待遇的发放标准,确保员工生存与安全的需要,激励员工为企业多作贡献。采用自助餐式的福利薪酬措施,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点数,员工可以在点数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员工可在菜单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

精神激励非常重要,精神激励是指企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企业成为由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战斗群体从而产生理念共鸣效应,激发员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用自我激励的办法激发员工潜能,人的需求是行为的动力源泉,要建立企业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注重把握员工的需求,并按需求层次进行调整和选择。建立员工自我激励制度,企业的领导者,要设法使员工的工作具有挑战性,提供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要保证员工参与企业的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要给员工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锻炼和培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提高的欲望,从而使员工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第7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方国库 现金管理 经验借鉴 问题 对策

国库现金管理,指的是各个地方政府在保证正常的开支下,开展的财政管理活动,其管理目标包括两点:一是国库余额最小,二是投资收益最大。新的《预算法》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的出台,为地方国库的现金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而纵观国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时间长,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促进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国外国库的现金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综合参考管理机构、管理目标、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初级原始模式,即把现金存入中央银行;第二,银行开户模式,美国、加拿大是主要代表;第三,对货币进行市场化操作模式,英国、法国是主要代表。以下分别以美国、英国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美国

1、管理机构

美国国库现金的管理部门有3个,一是联邦储蓄银行,二是财政部公共债务管理局,三是财务管理局。这三者各自的职能是:联邦储蓄银行一方面对现金进行清算,控制着现金的每日流动,并向财政部门报告;另一方面要对政府债券进行发行、拍卖,完成兑付工作,向财政部门提供市场发展建议。公共债务管理局为联邦政府的发展筹集资金,对国债、国库券进行发行操作。财务管理局负责政府机构的收支、现金管理、账户管理等,管控国库现金的运行。

2、管理目标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其目标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将余额控制在50亿美元;在财政收入增快时,余额控制在70亿美元。具体来说,一是要保证政府的正常开支;二是应收资金确保能够及时收回,三是对闲置余额进行科学的处理,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收回尚未到期的债务。

3、操作方法

第一,现金流分析。采用现金跟踪系统,对联邦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的现金进行监控,科学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管理数据。第二,现金流管理。为了保证现金及时入库,管理措施包括:适当提前纳税日期,提前开具账单、付款通知,针对提前缴费的人员进行奖励,推迟缴费的相应处罚。相反,如果要延缓支出,则减少提前支付,或者尽量延后支付。

在具体操作上,第一,预测现金流,确定短期国债的合理发行,主要包括10天以内、4周、13周、26周等类型。第二,针对贷款账户现金、银行税收,每日对余额进行调整。日终现金余额不足50亿美元,要从税收和贷款中进行补充;若余额超过50亿美元,超出部分存入银行或贷款账户,以获得利息收入。第三,一旦预算出现盈余情况,要对长期国债进行买回处理。

(二)英国

1、管理机构

英国国库现金的管理部门有2个,一是财政部债务管理局,二是政府财务管理局。其中,财政部债务管理局的职能一方面是对债券进行招标、拍卖,另一方面负责现金的市场操作。政府财务管理局的职能,在于各级政府的资金借贷,以及帐户体系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报告等。这其中,英国银行隶属于债务管理局,主要是清算工作,从而为现金管理提供基础,在每个工作日终,保证政府的现金余额达标。

2、管理目标

英国国库现金管理,其目标是:基金账户的现金余额最低为2亿英镑,及时将政府收入缴至基金账户;不断降低政府筹资期间的经济成本,协调货币政策,防止利率水平的大幅波动,实现风险管理。

3、操作方法

第一,对国库现金流进行分析和预测。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签订协议,提供现金的预测结果,并综合分析历史数据,对未来19周内的现金流做出科学预测,告知债务管理局结果。在具体操作上,要求制定短期国债计划,其中两项常用工具,分别是国债拍卖、28天以内的特别拍卖。通过发行短期国债,对货币市场进行操作,从而对现金流动做出管理。如果日终账户余额不足2亿英镑,就要利用金融工具、发行债券等方式,对账户余额进行补充;如果日终账户余额超过2亿英镑,可以购买并持有优质的金融工具。

第二,协调货币政策。债务管理局和银行之间必须进行密切的交流沟通,保证现金管理和货币政策不会出现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债务管理局对短期国债进行拍卖时,会避开英国银行的货币市场运作时间,也不会参与银行的回购操作。

第三,风险管理。为保证资金安全,债务管理局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在优质的金融工具下,才能够开展回购、回售交易;优质金融工具在购买或卖出时,剩余期限在6个月以内。其中,优质金融工具包括英国政府债券、美国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票据等。

二、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特点和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国外国库现金管理方法上的共同性(以美国和英国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第一,采用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第二,具有完善的现金流动预测机制;第三,管理工作要和国债、货币政策相协调;第四,加强风险防控,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第五,注重预算管理,要求预算计划编制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相应地,在管理方法上的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设置不相同;第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同;第三,国库现金的余额管理不同。而这些差异性的存在,都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决定的。

通过对这些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可见,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水平低,今后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国库单一账户的体系完善,针对财政收支计划的管理水平高,鼓励相关单位缴纳预算资金,制定严格的违规处理措施。第二,建立现金管理收支数据库,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科学预测余额的变动情况。第三,保证和国债管理、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及时调整资金流量,避免对利率市场形成冲击。第四,成立现金管理的独立机构,或者在财政部门内设专门机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管理参与者理念不统一

在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财政部门之间,库存管理的目标并不统一,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政策难以执行。针对国库现金,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其优点体现在:第一,对中央政府而言,有利于增加财政资金使用率,从而促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顺利执行。第二,对地方政府而言,可以扩大资金的使用规模,提供地方信贷支持。第三,对地方财政部门而言,有利于财政库存资金的保值、增值。

分析现状可知,地方政府不能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流向市场,因此和中央政府的管理目标相违背。在这种背景下,对全国的国库现金进行统筹和管理存在较大难度,致使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标准不明确。

(二)国库现金招存主体能力有限

金融机构想要参与国库现金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吸纳相关资金,其保障是能够提供安全的、稳定的、流通性强的金融标的。就目前而言,为了降低地方国库在现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明确现金管理参与主体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在参与操作期间,将国债(能够在市场上顺利流通)作为国库资金抵押、收纳的标的。

另一方面,这些商业银行对外融资的范围不断扩展,增加了资金的紧缺性,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商业票据有限,对这些机构的投标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最终波及到国库现金的管理。

(三)财政预算统计的编制不完善

地方财政预算水平良莠不齐,会对国库现金管理的范围产生影响。一方面,地方预算收支水平依然较低,部分地区的财政运行级次多、流程复杂。例如,除了市级、县级级次,还存在区级、乡级级次,国库资金的使用情况,经过逐级反馈最终到达市级,导致市级财政对库存预算的掌握程度低,不利于国库现金的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财政预算和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现象。个别地区对收支预算进行编制时,没有综合参考地区、时间等因素,而是按照经验,仅仅对同期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会降低预测的准确程度。而且,由于预算支持项目较多,国库资金收入进度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包括预算政策的调整、地区内项目的实施等,都会影响到国库现金的管理工作。

四、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国库现金管理的法律规范

通过建立、健全国库现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为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保障和依据。具体来说,第一,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管理制度,将地方财政预算外的资金,逐步纳入国库体系,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第二,建立统一的国库现金管理章程和办法,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能、任务,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针对操作方法、风险控制措施等进行细化处理。第三,坚持并完善财政预算信息的上报制度,应保证下级部门的预算收支计划,能够及时的、准确的反映给市级部门。第四,建立现金管理的监督体系,组建监管部门,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现金管理的规范化。

(二)制定完善的财政收支预测机制

当前,我国财政收支预测机制尚不完善,财政部门应该加强现金的余额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案,完成资金的收支流量、余额分析工作,明确国库现金对资金配置的作用。针对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研发出统一的资金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定期对国库收支的变化进行预测,掌握资金余额的变化规律,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对预算资金计划编制进行优化

加快地方预算资金计划编制的统一性,重点放在相同部门下预算编制的不统一、不协调现状。其一,推进国库资金支付的改革手段,保证资金使用计划的科学性,通过支付方式的优化,提高预算计划的准确性。根据用款相关制度,分别制定合理的季度预算计划、年度预算计划。其二,预算在编制过程中,相关部门事先对预算情况进行编报,但基层单位的编制自存在缺失现象,直接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降低。针对于此,可以将现行的上级单位代编制度,改革为预算单位自主编制计划,并上报接受审批。

(四)设立独立的现金管理机构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考虑设立现金管理的专门机构,该机构隶属于中央财政管理,但前提是不会影响国债市场的秩序,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该机构的设立,要赋予相关职能,包括监测国库现金流量、现金运作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等。并采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监督管理职能,帮助地方财政部门减轻管理压力,促进现金管理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如何建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管理措施,成为相关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英国的管理体系,总结出国库现金管理经验。针对我国存在的现金管理参与者理念不统一、国库现金招存主体能力有限、财政预算统计的编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制定财政收支预测机制、优化预算资金计划编制、设立独立的现金管理机构。希望相关部门切实将研究成果和我国国情相结合,促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傅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J].南方金融,2014,(11):75-79

[2]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西南财经大学.国库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杨志宏,郑岩.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现实困难与路径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4,(2):20-22,31

[4]林嘉立,李立宪,李海川等.基于新《预算法》规范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J].征信,2015,(12):89-92

[5]黄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及其国际经验借鉴[J].南方金融,2014,(1):80-84

[6]胡伞兵.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问题、国际经验比较及建议[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5):201-203

[7]王立娜,李腾.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以南京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6):71-73,35

[8]甘璐.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对比及经验借鉴[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48-49

第8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问题;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58

1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国内的地质勘探单位从主题上来说基本上还是一个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发展,它们往往也会进行一些企业经营的活动。建立地质勘探单位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一些国家规定的勘测项目,也可能是一些相关的延伸拓展项目。由于地质勘探单位的最根本性质,也就决定了它的经济管理不是那么的简单,而是更加需要具备现代企业的某些功能。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在进行开发、探索和建设等工作的同时,需要扩大和完善各种操作、加强对单位的经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促进单位更好地发展。

目前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有:对其内部进行有效控制、资金筹备、成本费用控制等几方面的任务。我国尽管近几年经济呈良好迅速发展的状态,但是由于地质勘探单位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其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为了促进地质勘探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并且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保持地质勘探单位的健康发展。

2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标准

就我国目前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情况来看,其财务管理普遍缺乏一个相对统一和通用完善的标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地质勘探单位从建立开始之时,就是一直由政府控制着,僵硬了它们的金融活动,使整个单位缺乏灵活性。还有一点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造成的,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它们也需要跟紧经济潮流,需要及时的改革和发展,以便适应现代化的市场,但是由于具有原始性质的结构并不能一下子就被完全取代,它们还保留着原来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的方法、系统。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就存在两种财务运行的机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收入、费用等方面存在矛盾、冲突。

22资金管理不科学,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资金管理问题最突出的是社会资金的收入率偏低。这就导致地质勘探单位必须依靠借贷的方式来解决自身资金正常运转的问题。可是地质勘探单位的社会资金投入和产出比例是严重失衡的,这就为其营业额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地质勘探单位的年产值与银行借贷利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得地质勘探单位的还款能力十分弱小,最终导致地质勘探企业入不敷出。

23经济管理的自身能力水平不高

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经济管理者能力的大小。管理者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的时候就容易考虑不周全,导致企业经营项目投资决策发生错误。虽然有些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状况不是那么的差,能够维持基本的运作,但是它们的资产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另外,经济管理能力水平的大小也会对管理者处理经济纠纷的手段、方式造成影响,如果地质勘探单位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能力低下,那么在处理经济纠纷的时候,企业就会处于不利地位,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以包代管”的现象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之中,对旧的体制也正试图进行突破和创新。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在管理中实行的是承包制这一管理体制,这一管理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它能够有效地划分经营管理的权益、分配经济责任和利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弊端也逐渐突显出来。在地质勘探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时,“以包代管”现象十分严重。

“以包代管”是指工程或行政监督检查职能等通过将责任和权利等以合同形式分包给别的单位、企业等,发包方对安全、质量等不再管理。这样就有可能把许多要求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工作转包给没有达到技术、管理要求的单位或企业等而造成许多事故,同时致命的是分包的单位或企业往往更看重效益而忽略了安全和质量的投入而出现事故。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是事业机关,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国家财政的支持,因而其主要职责应是创造社会效益进而才是经济利益,而“以包代管”的存在则造成了经济利益越过了社会利益,地质勘探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也使得地质勘探单位将项目分发下去以后,疏于对项目的管理,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伤害,损害到公众和国家的利益。

3改善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的建议

31加强财务管理,统一管理标准

现代经济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要加强对财务方面的管理力度,统一管理标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地勘单位已经不仅仅只是工作在矿产勘察等单一方面,其覆盖面已经涉及众多的地勘项目,因而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较为庞大,内部管理体制也十分复杂。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的财务管理,推动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的有序进行。

此外,要改善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还需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推动经济管理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正如问题中提到的,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要跟紧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向,进行及时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质勘探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32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还款能力

地质勘探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其他的收入随着在不断增长,但还是没有超过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而这一现象也是因为地质勘探单位具有国家事业单位的性质。因而,作为国家扶持的事业单位,地质勘探更应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调配,合理使用资金,避免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同时,地质勘探单位还应关注财务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更好地、更适合单位发展的经营战略;并且,了解财务报表,还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资金动向,正确地把握资金运动的情况,提高单位的还款能力,充分调动单位的资金资源,推动单位的加速前进。

33提升管理者素质,提高决策水平

地质勘探单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对单位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的科学管理,避免出现经营项目投资的错误。也有利于调整资产比例,合理分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提高决策水平,也有利于缓解地质勘探单位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缓和社会矛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还能够优化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人力资本的提高,为单位的后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助力。

34优化管理体制,维护社会效益

“以包代管”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探单位社会效益的提高,同时对其管理体制的更新升级也造成了阻碍。因而,优化管理体制,解决“以包代管”的不良现象,有利于保证社会效益的实现,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和目标成本的合理规划;同时,还能够保证地质勘探单位的项目和任务能够有效、实在的完成,提高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蒋秀春浅析加强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2]陈开理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11)

[3]任文超,檀迎娟浅析加强地质勘查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第9篇:地摊经济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共存互助的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如何在低碳经济下摒弃传统污染行业弊端,重塑传统能源行业荣耀是中国石油企业需要深刻思考的[1]。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研究环保型企业管理创新模式能极大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能源行业的价值观和发展论,在企业管理创新的同时塑造员工积极性,使得企业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同步发展,互相结合。全面优化中国能源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影响力[2]。基于低碳经济这个时代背景,重点探讨传统型能源石油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手段。将现场价值和理论基础相结合,通过对企业发展和市场进程中一些问题的预判进行管理方面的问题探讨。为石油企业深度改革和系统创新提供管理创新框架与对策,全面优化能源配给的结构性发展问题,提高石油行业发展水平。

1低碳经济理论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以环保理念为引导。依托技术、管理和制度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和工艺改造而达到的一种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概念。当前各国已经通过新能源开发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温室气体排放为衡量标准而开始执行。为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前提,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保障。而不断开发减排新技术是整体布局是否成功的触发点。在石油天然气产业框架中,减少化石能源一次消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低碳经济的关键。我国的油气炼化企业就依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基础,将油气炼制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进行技术创新式的优化。在中下游达到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标准。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壮大在生活生产中的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例如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而不同领域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低碳社会前提下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和概念,而是已走向现实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消费和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国际动向看,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举措得到了普遍认可,并逐渐由国际共识转为实际行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逐渐明朗,国际大石油公司应积极应对。

2企业管理创新理论

企业的管理创新顾名思义指通过全面优化管理系统效率,进行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流程的引入与运用,指引企业不断优化改进而获取更高社会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办法。在具体做法与理解当中关键性要素是提出一种新思想、新理念;其次为建立一种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再次构建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并进行推广和运作;最后是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推行一个新的运作流程。具体说来应做到如下要求:(1)管理创新有确定的活动目标,要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创新型管理是其首要目的,获取盈利最大化是其最终目的,提高企业整体效益,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2)管理创新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企业需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它是管理创新活动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此种情形下,企业的创新包括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两种;(3)管理创新引入了一种新的管理要素及其要素组合方式。它涉及到新的经营思想、新的组织结构、新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4)管理创新包括主动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创新方式。此外,管理创新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质上,管理创新通过创设一种高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达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的目的;第二,推动企业永续健康稳定发展。管理创新通过创设高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使企业的资源产生出更大的合力,为企业的永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并且难以模仿,它有助于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3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石油勘探与开发为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通常的国有控制的央企计划型生产,与市场接轨性弱,外部资金活跃性小。到了2000年我国石油行业开始进行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模式,在重塑企业分工和市场开拓偏向的同时引入国外资源,并积极让民间资本进入该行业。结果数年的发展石油企业建立了高效而新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可下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逐步从半封闭的状态融入转型到市场经济下的全面开放竞争当中。其技术积累、经济积累和国际影响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鉴于此,我国石油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管理创新成果和经验,但是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代表性问题如下:

3.1创新意识薄弱

当前的中国企业大多数还是以国内市场的独立核算与预算思维模式进行运作。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专业化的技能和创新创效理念。加之相关基层干部没有企业开拓意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经验匮乏,根本不具备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行业敏感性更谈不上企业的创新意识了。其次国内石油企业还是以重技术轻管理为企业文化主线。喜欢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新装备、新工具和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当中,认为管理创新徒有其表,不想创新也不愿创新。导致了基层员工的慵懒和散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思进取的企业诟病。

3.2创新氛围不足

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企业文化的烘托。如果一个积极向上处于蓬勃发展期的企业鼓励员工创新并烘托出热情而积极的创新氛围,那么这个企业就能长盛不衰。而我国经济体制下的石油上下游企业长期以来受固有计划经济的影响已经形成深化改革、执行文件、命令传达式的企业工作规范。在高纪律性的要求下与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偏差甚至脱轨。所以在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不足。更谈不上管理上的创新创效机制了。历史上的石油天然气板块一直是为中国的经济和国家的发展进行支撑。石油企业员工没有危机意识,总认为是大锅饭,甚至金饭碗。多重趋势和氛围下的诸多因素综合导致了我国能源行业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足。

3.3创新参与主体面狭窄

国际上的石油企业往往是跨国大公司,员工由多个国家的人员以及多个智囊团组成。其区域差异、文化差异和国家差异的不同给管理上带来困难和挑战,但更带来了创新的机制。而中国的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与创新参与者方面往往仅局限于机关专职部门和少数直属业务的参与者,其影响力和反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落实到基层甚至会带来职工的反感。由此可见,传统石油企业的创新主体面过于狭窄,在管理、技术与宣传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上安排不合规,其效果做不到闭环管理,导致总部与各油田脱节,机关与基层脱节。

4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办法

4.1市场研究与开发创新

我国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情和历史上计划经济的传统固有观点导致当前的油气田勘探开发企业处于国企掌控当中,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战略资源的油气生产更是长期受国家计划性统筹协调,市场刺激性差,资本注入与调配灵活性小。尚未放开市场主导下的经济性贸易刺激机制以至于石油企业国企大锅饭意识强烈,市场意识淡薄。相关领导与职工没有经济关联与市场竞争意识。而经过几轮的石油企业改革后虽然获取了部分市场资本的注入但是并未实质性改变这一现状。下步必须学习国外相关企业管理经验,以“要么企业消灭亏损,要么亏损消灭企业”的大无畏精神进行基于中国国情的石油市场研究与经济触发性创新。逐步形成国企混合型创新型、髙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4.2企业组织与管理职能设计创新

管理上企业的组织架构科学与有效性能全面调度各部门劳动积极性,提升企业管理职能。但是我国石油国企通常是政府职能式的高度集中管理模式。各厂处、各部门拥有完善的职能机构,虽然在管理体制上标准而完善,但在执行力和创新性上往往不尽人意。经过多年的运转后最终形成了结构冗余组织形式单一,“大而全”、“小而全”的壁垒式机关作风,且思想僵化,办事态度消极。其次从现场管理来看,石油企业往往是“傻、大、粗”的现场操作居多,设备管理和基层管理上往往较为粗放。综上所述,种种的诟病、资金和历史原因都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此石油企业必须克服人员配置和思想问题,将管理倾向于前线和现场。资金也适当偏向于基层,全面调度职工经济性,优化配置企业生产经营要素,调整石油企业组织结构。积极推行石油企业的系统性管理创新,彻底优化企业改组进程。

4.3实施激励机制创新

现代化的企业注重员工的创新性与积极性。努力营造出一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而靠合理的激励手段进行营造是一个直截了当的办法。人才的管理离不开成本的支出,而石油企业更是要梳理人才发展战略,将企业的核心问题放在人制上。多重激励手段有利于员工克服现场恶劣环境,将多余精力和时间更好的投入到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工作当中。以企业阶段性经营目标为产值参照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就能集中展示人制的优越性。所以,企业首先需要考虑员工的职位设计,以此为基础进行全员的考核性评定,在奖罚合理的前提下帮助员工成长,同时掌握员工的岗位业绩动态,以科学合理的刺激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