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财务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乡镇;政府外债;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08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12- 02
乡镇政府财务管理现状已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有钱花光,无钱举债也要花,久而久之,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乱,长此以往势必给基层干部群众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致使债权人与乡镇政府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对于乡镇政府经济发展所必要的债务,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推进乡镇政府外债管理进行了初步了解。
1 打破旧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财政集中的外债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划分的原因,自己的“钱袋子”逐步变成了“债务袋子”。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对债务的管理,也影响了政府的正常发展和工作。针对这种变化,及时将乡镇政府的外债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的方式,并在乡镇财政部门委派债务专管人员,从而结束了过去任意举债的历史。这样不仅化解了债权人与乡镇政府的矛盾,减少了纠纷,堵塞了随意扩大债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便于科学决策,走上了一条正规化的道路。
2 强化财政在外债管理中的作用,积极调整外债转贷管理思路
乡镇工业企业状况一般比较薄弱,财政经济较差。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势必会给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多年来乡镇政府外债使得一些项目因缺乏论证、疏于管理、资金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破产,乡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难以继续运转。为了总结经验,防范风险,解决乡镇政府拖欠贷款等突出问题,乡镇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化财政部门在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作用,实行随意举债“一票否决制”,严把关口,即凡由财政部门审报举债的项目经费,必须经镇政府研究同意并由镇长签批,这一举措为乡镇债务管理向规范化管理又迈出了一大步。
自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政改革步伐大大加快,镇级财政逐步从征税财政向财务管理转型,满足基层政权的财务管理服务是转型后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乡镇财政部门在外债的利用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区分债务性质,实行“一管、二抓、三放开”的工作方法。即凡要做的公益性项目,为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借款的一类项目,以财政为主进行管理,比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原来由各村自己举债自筹资金的柏油路硬化工程、自来水改建工程等,全由水利部门牵头,划归财政部门统一举债办理。这样以来,由乡镇政府统一举债申办手续,以财政部门为主进行统一管理,乡镇政府财政部门主要是在强化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管理。对竟争性商业项目,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不参与,放开由单位自己操作,但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责任追究制、效益分成制等;对于社会效益突出,但眼前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就采取乡镇政府统借统还的办法,这样既符合财政的职能范围,又化解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3 加强部门协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
对外债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是确保达到项目投资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为此,乡镇政府组织的外债项目设备、物资及在建工程的招标采购工作,并对项目效益跟上监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①突出把好项目前期的论证关,即凡是新上项目,由乡镇政府部门帮助项目单位进行考察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避免项目建设的盲目性。②把好项目建设监督关,要求项目建设的管理人员经常会同项目负责人深入到项目建设点中,通过项目建设的实地检查,全面掌握一手材料,并会同项目建设的单位解决具体问题。对项目建设中招标采购、货物调配等关键环节尤其注意监管,针对个别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债务确认不明确等问题,他们还规定项目单位无论是拟定、修改设备购置计划,还是采购货物的调拨,都必须由债务统管人员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这一措施执行后,减少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增进了双方的合作。比如2012年在村镇道路硬化工程中,负责路基修整工作的农机站和负责柏油石子、沙石铺垫工作的水利站及出资出工的受益单位之间就经常发生利益和债务确认方面的纠纷。通过债务统管部门的工作,清晰地化解了他们之间的责权、债务关系。
4 结合基层实际,努力改进财务管理办法
一、账表不符、决算不实。审计发现,某些乡镇财政决算报表的项目数据,不是跟据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填列,而是根据县级财政年终决算编制要求,填列一些数据;有些乡镇平时账簿上不设置“一般预算收入”账户,只在年终财政决算时根据上级财政机关提供的“一般预算收入”数据,填入决算报表,账上则不进行记录,就是有记录也是看不到资金的来源;甚至有些乡镇财政所为了寻求平衡倒挤一些数字,以达到收支平衡,从而造成决算数据不真实。
二、凭证把关不严,不合规票据随意入账。主要是:发票五要素填开不全,有的无开票日期、无购货单位、无规格及单价、无项目名称等;有的发票无印章或印章不符合要求;购物名称不详细又无购物清单,如一些大额发票填写“办公用品”、“烟酒”、“打印费”;有些劳务发票填写“维修费”、“工料费”,不附劳务清单;有的无财政或税务部门戳记的“三联单”、“收款收据”;还有一些乡镇白条直接核销入账等等。这些不合规票据的存在,使乡镇财政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并且还会滋生腐败现象。如审计发现,某些乡镇年关送礼为了套取现金以“燃料费”、“烟酒”、“办公用品”等大额票据核销,以达到办事的目的。
三、债权、债务不及时清理,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审计发现,乡镇普遍存在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数额大的问题,有的挂账时间经历了几届领导。有些财政所长、财务人员调整后一些债权债务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单位人员已无人知晓,不少已成为呆死账,无头账,严重影响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四、违反现金结算纪律,超限额、超范围使用现金结算,逃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主要表现在:一是除了财政拨款外所有收入不直接缴存银行或财政专户,而是直接存到以个人名义开的存折户,形成公款私存;二是一些借款不挂账,长期抵顶现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三是不论什么项目支出、金额大小一律现金支付,银行存款户成了摆设。
五、无收费许可,违规收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向当地的乡镇企业收取承包费、赞助费或者管理费;二是向县直一些有利益关系的部门化缘收取赞助费、援助费;三是借行政管理职能向村组或群众收取费用。如向村组收取报表费、会议费,向超计划生育人员收取社会抚养费而直接用于政府开支等等。
六、招待费用支出大,加重了财政和农民负担。一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公务活动频繁,从而相应增加了接待费支出,二接待项目增多,标准及接待费用上升,三是一些“礼品费”、“协调费”、“公关费”等不便核销的费用经过变通票据往招待费里挤,四是一些乡镇领导相互攀比,招待标准、烟酒档次较高。这样一来造成招待费用居高不下,乡镇只好通过违规收费来解决。如某乡镇2007年度在编人员30人,财政拨款121万元,年招待费支出却高达34.5万元,人均招待费用支出10350元。
七、固定资产不重视、管理混乱。一是固定资产底数不清。未设立固定资产账目,或虽设立账目,但在资产增减变动时并不进行资产账目的登记或核销,而是在一般性收入支出中进行列收列支,固定资产账形同虚设。二是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随意性大。对于车辆、电脑等大宗资产进行购置时,没有履行法定的审批手续,啥时需要啥时买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漏洞多。一些乡镇在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情形下对固定资产随意进行处置,或将固定资产低价变卖,导致固定资产流失问题较重。四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薄弱。一些乡镇对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无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及领用,日常监督流于形式,年终也不对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形成固定资产潜在流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一是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法规意识,把财经法规的学习列入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行政许可法》等重要法规,增强依法理财、管财和治财的自觉性,并根据当地财政收入能力安排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是加强制度约束,建立健全各项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充实和完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细化有关财务收支管理规定,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在招待费用的管理上要严格控制各项接待标准,根据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性质,合理确定公款接待项目、标准和年接待费总额预算。
三是规范管理,整章建制。坚持依法行政,不违规收取费用,不踩政策红线,以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为群众多办事实,为当地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四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各乡镇要建立往来款项定期核对和清理制度,每年扎帐及时催收应收款项,拨付应付款项,对呆死坏账进行清理上报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复后调整,严防利用往来款项调节财政收支。
五是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与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纪律,对报账的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核程序,认真执行“三级会签”制度即经办人员、财务主管(科长)、分管领导(或法人代表),加强票据管理,杜绝不合规发票入账。
一、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会计核算不及时。收入开支长期不做帐,以收抵支,坐收坐支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一年只报一次帐,还有的几年前的费用开支现在来报账。(2)收支票据不规范。普遍存在白条入帐。(3)费用审批手续不规范。有审批人无经手人,有经手人无审批人,有的既没有经手人也没有审批人,时间、事由含糊不清,证明人情况不明,随意证明现象普遍。(4)现金制度形同虚设,部分村委会库存现金巨大。(5)少数村委重复设置会计、出纳岗位。实行村帐后,各行政村按规定只设置一报账员,但有的村自行建帐,单独运行,规避监督。
2、收支失衡,非生产性开支没有节制。(1)招待费用居高不下。(2)补贴、福利名目繁多,标准不一。电话补助、误工补助、交通补贴、摩托车汽油费补助、目标奖、防火补贴、干部补贴、招工奖、等十几项。(3)办公、报刊杂志、差旅费失控。
3、垫付资金过多,收款不及时,造成资金沉淀。为了完成任务和乡镇对村里的考核目标,村一级大量为村民垫付资金,包括农村合作医疗、水稻保险、社保个人部分、计划生育抚养费等,很多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垫付的资金很难收回来,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管理主体混淆不清,民主监督空洞乏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管好用好他们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职责。但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管理和使用的主体实际上是村支部。村民自治形同虚设,民主理财有名无实。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收支及债权债务村民根本不知情,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素质偏低,很多成员由村干部指任,没有经过民主选举,无法开展也根本没有开展内部财务监督。由于管理主体错位,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不能得到保障,集体资产被少数人掌控,视为已有,挥霍、浪费无度,流失集体资产现象频发。
2、村级财务管理长期不重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一方面,乡镇工作繁重,干部普遍存在重完成任务、轻监督管理思想,放松了财务制度的执行,忽视了村级财务的管理,更有的人认为严格财务管理,捆住了干部的手脚,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不合理开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漫延。另一方面,实行“村账乡代管”的地方,由于规范了财务制度和报帐程序,资金使用相对复杂,村干部对“村帐乡代管”有抵触,不支持,把“村帐乡代管”当作是一种负担和障碍。农经站对报上来的支出只是记帐,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审核和监督,财务制度只是墙上的摆设。
3、会计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当前,农村有点文化的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村级报帐员的工作琐碎,补助又低,年轻人不愿干,只有年纪大的人在撑着,业务水平难以提高,责任心也不强,更有的法制意识淡薄,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村干部用人唯亲现象普遍,财务人员多由村干部指定,因此,村委换届,村级报帐员也跟着换届,一些村干部为了开支顺手,使用近亲者,报帐员队伍非常不稳定。
4、乡镇对村级财务监督无力,资金使用放任自流。目前各地基本上是由乡镇农经站承担“村帐乡代管”工作,他们在为村级进行财务代管的同时,还承担了乡镇对村级财务的审核监督职能。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农经站只成为村里的记帐员和票据管理员,对大额资金使用没有跟踪管理。对资金帐外运行、坐收坐支现象不知情或放任自流。报帐审核时发现的问题不敢大胆指出,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权,缺乏制约的办法。有的地方在实行“村帐乡代管”服务时还会按资金比例收取一定的代管费用,一定程度上使代管单位和村委会成为利益共同体,让农经站监督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要提升村一级的认识,要通过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执行财务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提升乡镇政府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认识,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高度上来认识,对村级财务管理既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包办代替,指导、帮助村级做好财务管理。农经站要认真履行代管职责,严格按照村帐乡代管办法及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认真审查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及时报帐做帐。
2、明晰产权,全面摸清集体经济组织家底。按照“全面覆盖,客观真实”的原则,以现有会计资料为基础,先帐内后帐外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对帐外实物清查核实、补充登记,有帐无物的查明原因,按规定申报处理。要摸清债权债务,对相关经济合同、协议进行全面梳理,不规范的合同依法纠正,违反法律、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合同进行撤销变更。通过清产核资,对已明确的产权发放产权证书,产权有争议的,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界定,逐步推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
3、建章立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建立健全村级财务规章制度,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强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的使用、收益、分配管理,建立《开支审批权限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各乡镇还应该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并严格执行统一的工薪报酬及各类补贴标准,杜绝村干部开支的随意性。建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的登记、使用、经营、收益和处置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集体资源的使用管理,规范资源的承包、出让、开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行为全部纳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公开招标。
关键词:农村“三资”监管规范化建设
一 、农村“三资”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 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的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全、群众监督紧,村干部无机可乘;二是认为村民自治,不宜多管。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镇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2、监管力量薄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经管站(会计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乡镇经管站人员经常被抽空,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顾此失彼”。同时一些乡镇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人员、办公设施、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工作严重滞后。
3、人事编制不足。乡镇经管站人员缺编,村会计存在困难,出现了财务人员“配置低”(不懂记账)。有的乡镇、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简单,科目与内容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较为普遍。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监管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大大减少。
二、农村“三资”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监管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如: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2、精细管理“三资”增新质效。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乡镇对各行政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三资”监管工作培训,力求培训出一批财务清理、招投标业务骨干和联村干部指导员、村级清理业务员。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把“三资”监管纳入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三资”监管服务机制上抓完善,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对违反制度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制度的要给予奖励。
3、加大公开,透明高效。严格按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内容、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重大决策事项、资产资源状况及收益、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收支状况,接受群众监督。
4、建立“三资”产权台账,明晰动态管理档案,是保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为此,市乡镇要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每年底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资,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村集体组识“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每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
总之,应严格实行在纪检监督下的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委托工作制度。通过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断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健全农村会计监督体系。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农村村级财务进行集中核算,扼制乱开支,盲目对外投资等现象,有效地解决农村“三资”管理面临的困境。 它在加强村级经济管理同时也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层干部遵纪守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资”运营监管,较大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姜青林.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0(5):118-119.
[2] 万一,胡文华.浅议村级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0(5):35-36.
[3] 王臣.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5):61.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
一、引言
村会计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以及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农村会计队伍的管理,培养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农村会计队伍,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农村会计队伍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求要站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并做了有益的大担探索。先后实行了“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聘任制”、村账双代管、农村会计委托等试点及普及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农村会计队伍知识水平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落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村级资金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健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内控机制,规范资金使用,防范经济案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农村会计队伍管理现状
按照《全国会计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自2003年起微山县对全县农村会计统一颁发了会计证,实行农村会计资格证管理办法,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在会计证颁发过程中,这个县业务主管部门严格资格认定程序,注重提高全县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主要举措是: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村委会确认、乡镇经管站审核、县经管站培训考核,市级验印,市、县、乡、村层层把关,对经县级统一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村会计人员办理会计证,报市验印,并进行登记注册。对未经县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培训,未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村会计人员,不予办理会计证,不得登记注册,无证人员将不得再从事农村会计工作。目前,全县现职村会计中,共有535名村会计办理了会计证,其中30岁以下的8名,30岁-40岁的62名,40岁-50岁的246名,50岁以上的253名;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193名,高中学历的277名,中专学历的6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38名;具有中级职称的30名,初级会计职称的120名。
会计证的颁发,有力地加强了对全县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近年来县委组织部实行的对持证村会计根据年度工作考核情况,划分不同考核等次,发放村干部岗位补贴的做法,为加强全县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必须把握好这一机遇,不断增强村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切实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好村会计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三、当前农村会计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各地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完善的管理模式可供借鉴,对于如何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由于没有引起各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能够做到切实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把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落到实处,还面临诸多难题,受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二是村会计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由于对全县村会计人员的管理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县业务主管部门对村会计只是业务指导,乡镇对村会计的管理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了村会计人员的不稳定,变动频繁,每次村两委换届,全县均有20%-30%的村会计人员发生变动,造成村级会计人员管理上的难度,影响了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会计缺少系统全面的业务培训,队伍整体业务、政策水平较低。村会计具体承担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村经济统计等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专业工作,这就要求村会计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目前我县的村干部培训体制是:村组织书记有组织部门负责免费培训,村委会主任有民政部门负责免费培训。计生专职主任有计生部门负责免费培训。连对农民的培训都列入了国家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公益培训计划。而村组织会计这一专业性最强的职务,理应有农业部门负责,但由于未列入村级组织干部的免费培训计划,财政没有经费,而主管部门又没有收费职能,导致这一块培训业务无法开展,造成了村会计业务、政策水平偏低,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对村会计岗位的考核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四、关于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明确对村会计的管理权限。以严格加强农村会计证管理为基础,以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取得会计证的现职农村会计人员,由县经管站进行登记,并存档备案,村会计人员的变动,须经乡镇经管站考核批准,并报县经管站备案。未经县级培训并考核合格依法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任村会计职务,不得享受村干部岗位补贴。
第二,加强全县农村会计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尽快将对村组织会计的培训列入村干部公益培训计划并安排必要的培训经费予以保障。经管部门要严格培训工作纪律,定期举办农村会计培训班,每年轮训一遍村会计,切实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对未参加农村会计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不予办理会计证,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任村会计职务。对未参加农村培训并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时的现职村会计,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 民主理财制度 财务公开制度
一、我国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及问题
我国从1993年以来,对农村财务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村财务的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各地也探索和实施了大量的农村财会改革的措施,各级农经管理干部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乡村财务模式
我国农村目前实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村账乡监(管、审)、零户统管、会计委派(具体形式主要有:集中委派、分户委派和专项委派等)和财务等几种会计管理模式。
村账乡监:就是行政村、乡镇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会计凭证,经村委和村民理财小组同意,报乡镇财政所审核监督。对合格的会计凭证,由村会计定期送到乡统一保管。村会计定期编制村财务报表,经乡镇财政所认可盖章后,作为村财务公开的依据。
零户统管:就是乡镇各单位取消原单位会计,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由乡镇财政所集中管理,实行报账制。
会计委派:会计委派制就是乡镇政府部门凭借管理职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监督村级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制度。
财务:财务制就是对村账由镇统一集中记账,对村集体资金在保持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交由镇政府专户管理。
2.我国现行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目前实行的农村财务模式并没有真正理顺农村财务关系,而是站在政府管理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较少考虑村级财务的自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没有处理好村民“自治”和政府“监督”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
第一是不合法:上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在合法性上存在先天不足。因为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而在这几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村民或村委会花钱的最终审批权却掌握在乡镇政府管辖的会计机构手中,实际上等于乡镇政府涉嫌插手农村财务管理,明显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更使村民及村委会的财务自主管理权遭到实质害。实行这样的措施,表面上是为解决农村财务混乱的问题,但其实际上却是在村民自治的格局下,乡镇夺回其对村控制权的权力博弈。
其次是不合理:以上几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政府借行政命令破坏村民自治格局下的正常“游戏规则”,使得乡镇侵占了村民及村民委员会对村级财务的控制权。使乡镇政府插手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包括农村财务管理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当然不利于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更不利于村民民主意识的培育。假如借故“村干部和村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财务自我管理水平低,村民的民主意识弱”,就干脆下权上收,这也是典型的“上智下愚”顽固观念在村民自治环节的反映和暴露。本是村民自己说了算的事,偏偏要政府为其“做主”,这就难怪一些村民担心,村里的财务交到乡镇以后,为乡镇政府侵占村级财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对乡镇政府的监督不力,极易造成乡镇政府滥用权力,对村级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再次是损害农民利益,加重农民负担:一些地方规定村里一定数额的开支“必须由主管镇长审批”,如此规定,实际上已演变成“村财乡占”,再加上监督权过于集中,故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混乱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地方,乡镇竟规定对代管村收取比例高达10%的“代管费”。更有甚者,一些乡镇利用手中的权利,把“村账”当成了乡镇政府的“小金库”,侵占村民的合法财产;有的乡镇干部甚至把送给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各种“赞助”,也拿到“村账”上“实报实销”,这样的做法引起了群众反对。这些做法,破坏了正常的农村财务管理秩序,侵害了农民的集体利益,助长了基层干部的权力腐败,必然会影响农村稳定的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 改革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原则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显得更加紧迫。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靠老办法不行,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机制。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
2.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管理办法,就是好办法。
3.是要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定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
4.是要适应农村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
5.是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党的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
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是实行村民公治、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农村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规范村组干部的财务行为,铲除农村腐败现象,遏制集体资金流失,增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为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充分发挥了村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使村级事务出现了“村民事务村民管,明明白白做主人”的崭新局面。
1.我国农村目前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为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弊端:
(1)民主理财组织不健全,民主理财制度不完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后,村委会成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可是民主理财组织的建立却未能与之同步,民主理财组织的产生仍按惯例:一是直接指派。即由村主要干部指派相关人员参加。二是个别推荐。即由村班子成员或各小组组长个别推荐理财人员。三是临时凑合。即为应付检查由村组临时编报理财小组人员名单,实际上从未组织理财活动。这些做法未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不能把真正原则性强、有能力、懂账务的人员推荐上来,未能树立理财组织的权威性。目前相当一部分村虽然成立了村级财务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机构的代表和理财人员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对财务公开漠不关心。还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变动频繁,交接工作不到位,致使出现“节节账”、“片片账”,民主管理失去效用,村民监督失去有效性。
(2)理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的发展,记账方法和核算方法越来越科学,从整体上看,农村理财人员素质不高。从其基本构成来看,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中年人多,青年人少;文化层次低的多,文化层次高的少;对会计知识一知半解的多,真正熟悉会计业务的少;追求私利的多,真心理财的少。直接影响实施民主理财的效果。有些理财人员存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他们不是代表群众的利益去理财,而是从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出发,遇到问题,不是绕道走,就是缄默无言。以这样的心态去理财,必将民主理财工作推向恶性循环。
(3)主管部门疏于管理,领导干部意识淡薄。我国新体制下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缺乏研究和探讨,管理模式陈旧僵化,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仅仅是应付,财务管理没有被足够重视。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疏于管理,甚至对村组财务不过问,认为这些事情有专人负责,财务工作无非是收入支出问题,你拿票据,我签字,到财务人员处报销。在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制度缺乏,管理无序的问题,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些规章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个人说了算现象比较突出,财务监督薄弱。
(4)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目的是应付检查。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财务公开管理制度,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按制度办事、违规操作问题时有发生,诸如公开内容笼统,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半公开、假公开的问题屡见不鲜,因而不能真实反映村级财务内容,致使群众看农村财务公开内容尤如“雾里看花”,看不懂、看不清。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推行了几年,但基本停留在形式上,很不规范。财务公开随意性大,无计划,不定期,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是为了管理好农村财务。
(5)审计部门监督不力,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农村财务审计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县级审计局,二是乡政府下设的审计组织。虽然都有审计人员,但由于农村财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当年直接到村审计的很少;即使审计出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惩处,使审计工作走了过场。
2.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的对策
针对农村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着力点,抓紧、抓实、抓好。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不可能是全员参加,只能是选派代表,具体人数可根据村组的规模确定,参照理财人员标准,通过选举产生,以理财组织的信誉来保证理财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农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便说其有经济问题,并以此来蛊惑群众,使干群关系紧张,扰乱农村稳定。之所以有群众被蒙骗,实际上就是群众对理财小组不信任造成的。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应由群众“点题”。村务公开应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把公开内容的选择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点题”,变“村务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为“群众想看什么,村务就公开什么”,深化公开内容,让百姓明白,干部清白。同时,各村应组建由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监事会和理财小组,负责对每期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在公开栏里开辟“群众意见反馈栏”和“群众意见箱”,将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公开栏中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村务公开由群众“点题”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辉.开展民主理财巡查, 强化农村财务管理[J].河南农业,2005,4:42.
[2]池淑琴.村级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思考[J].经济师,2005,2:190.
(一)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相对弱化
1.工会经费收支无预算或者预算编制不合理。部分基层工会对工会财务管理不重视,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经费收支比较随意。虽然《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原则,工会经费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但是在近年工会经费审查审计中,发现基层工会普遍存在未按规定编制工会经费收支预算问题,有少数基层工会虽然编制了经费预算,但编制的预算不够科学,经费预算与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不相符,支出结构不合理,其他支出占比较大,不符合《工会法》“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的规定。由于未按规定编制工会经费预算,使得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基层工会财务人员任用较为随意。基层工会会计人员基本上是兼职,并且很大一部分基层工会会计人员既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又不熟悉会计基础知识,这一问题在乡镇一级的工会尤为突出,部分基层工会会计、出纳不分设、管钱又管账。
3.资金管理不合规。部分基层工会将县总工会返回的工会经费一次性以现金方式拨到工会,资金收支全部由工会主席一人负责,资金管理既不合规也不安全。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1.未依法独立建账。部分基?庸せ嵛匆婪?建立工会经费账,将工会经费并入单位行政账册或者是由工会主席单独保管,违背了工会经费独立性原则和要求。
2.账务设置不完整。未按《工会会计制度》设置分类账,一些基层工会虽然单独建账,但大部分基层工会只有简单的流水账,支出分类不清。
3.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符合《会计法》和《工会会计制度》。《工会会计制度》明确收入类会计科目包括“会费收入”、“拨缴经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补助收入”、“行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八个一级科目,支出类科目包括“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行政支出”、“资本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八个一级科目,并且明确了各科目核算内容。但多数基层工会收入就设一个“经费收入”,支出就一个“经费支出”科目,使用会计科目不规范,收支核算分类不清晰,难以从账上反映出工会经费收支明细情况。
4.原始凭证不规范。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只要是用在职工身上就行,用什么票据列支并不重要,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列支现象普遍存在。
(三)工会经费收入管理不合规
1.未按规定收缴工会经费。企业工会未按规定收缴工会经费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未按规定收取应由企业行政拨缴的工会经费,工会组织名存实亡,在2016年度审查审计的5个企业工会,所审查的2013年至2015年无工会经费收入,工会未开展任何活动,工会组织形同虚设,严重损害了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
2.将单位行政收入作为工会经费收入管理和使用。一是部分基层工会将单位的行政收入直接作为工会经费收入,如行政事业单位将收到的奖金、其他单位和部门捐赠的行政业务费收入等直接存入工会经费账户;二是有的基层工会把按规定应上缴县级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非税收入存入工会账户管理使用,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房租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收入等。
3.未按规定收取会员费。多数基层工会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地向会员收取会员费。2015至2016年度审查审计的68基层工会中,只有11个基层工会按规定收取会员费,其余57个基层工会未按规定收取工会会员费。
(四)支出不合规
1.支出项目不符合《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部分基层工会将应由单位行政支出承担的费用用工会经费支出,如:乡镇中学用工会经费支付代课教师工资。
2.支出审批不规范。部分基层工会支出票据既无经办人签字,也无审批人签字。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工会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级单位相对比较重视单位行政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对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基层工会没有多少钱,对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等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没有必要,重争取、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不重视工会经费财务管理工作,致使工会经费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无经费收支预算,无开展活动计划等。
(二)对财经法规学习不够
基层工会对《工会章程》、《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制度》等不了解、不熟悉,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低
会计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基层工会会计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工会,财务工作力量不足,满足不了客观需要。
(四)监督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
基层工会内部监督缺位,工会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内部审查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覆盖面有差距,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加之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存在屡查屡犯情况和违规侥幸过关心理。
(五)企业对拨缴工会经费的认识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但企业总以种种理由拖欠或拒交工会经费,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工会组织没有话语权,更谈不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和贯彻执行
基层工会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认识和能力,学习掌握必要的财经法规知识,切实加强《会计法》和《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学习,认真执行《工会会计制度》。首先县总工会要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基层工会会计人员和经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其次是要强化制度实施指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各基层工会的实际工作,认真仔细研究,切实把《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制度》贯彻好、落实好。
(二)强化基层工会预算管理
认真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原则,根据《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将工会经费的五项来源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使工会预算内容更加合法、合规、完整、准确。强化预算的执行,严格按《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组织经费收入,按规定的范围使用工会经费,基层工会经费支出要突出反映工??维护职工权益、帮扶困难职工、开展职工活动支出等方面,优化支出结构,保证所有资金能够得到正确使用。
(三)加强基层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各基层工会要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应进行一定的筛选,选配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工会会计人员,确保会计人员的任用符合《会计法》的规定。规范会计行为,按《工会会计制度》设置工会账册,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对工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和取得的原始凭证要认真审核其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完备审核审批手续,正确编制记账凭证。定期不定期进行对账,确保账实、账证、账账、账表相符。
(四)加强经审监督,促进规范管理
县总工会要把重视和支持经审工作落到实处,在制定经审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时,要统筹考虑审查审计面上的广度和业务上的深度;同时要积极引导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使各基层工会充分认识加强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加强对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领导,重视和支持经审会依法独立进行审查审计工作。健全经审组织。县总工会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经审组织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整顿健全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加强经审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经审人员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经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今年以来,辛冲街财政所不断加强街道财政建设,积极培植财源,积极地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有效地开展财政财务管理监管工作,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有力地促进了我街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我所2018年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作法及成效
(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各项制度。结合街道总体发展规划,设立经建、农业、商贸、教科文、社保和农村财务等多个专管员岗位,实行一岗双责,明确专管员包片及业务主岗位职责。并结合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工作实际,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清理,分类整理,分别建立资金监管台帐,对每项资金的“收、拨、用”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依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重大资金审批、资金使用公示、项目验收结算、资金监管绩效考评等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操作。
(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全程实行阳光操作。利用各村村务公开栏,设立了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公示专栏,公示各类惠农资金使用范围、对象、标准等内容以及专项工程资金的资金来源、工程概要、建设规模、投资总额、中标施工单位、资金拨付情况等基本信息;财政所利用电子显示屏幕、触摸屏、广告牌、宣传栏等形式分别对街道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示。以新洲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为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以会议宣讲、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标语为形式实行阶段性公开,每下发一笔资金公开一次,公开时间至少不少于7天; 2018年我所共发放了地力补贴、民政优抚、五保、低保等各类补资金2800万元,全部采取“一折通”形式及时足额的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
(三)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努力提高资金效率。专管员分片对每个项目必须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街道分管领导及财政所主任适时开展抽检督办。基础数据核实查、使用情况问效查、项目进度跟踪查、款项拨付上门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依照签订合同、审立项目、跟踪检查、考核验收、凭据拨款的原则,按程序申报、按进度拨款。严格实行报账制,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程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招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四制”责任制,调动街村实施项目的积极性;严格实行绩效评价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严格实行跟踪审计制,提高资金的监控能力;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在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上、体现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上、落实在项目资金财政监管的过程中。
(四)加强专管员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推进专管员制度的落实,我们实行了“五个一”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专管员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签订一份责任书。每一位专管员签订一份责任书,明确专管员下村工作任务、工作纪律和目标考核要求以及责任的落实。二是印制一本考勤薄。统一印制考勤薄,规定专管员每月进村入户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考勤记录由专管员下村填写,村负责人和财政所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三是携带一本工作日志。要求专管员随身携带一本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下村核查、检查、调查等工作内容,财政所负责人每月抽查一次。四是掌握一套必备信息。专管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到村、到组、到户、到项目的所有信息资料,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五是制定一套考核方案。财政所对专管员下村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五)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报账。2018年我们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两个办法,并结合辛冲街实际情况,实施村账乡工作,统一使用规定的村级财务核算软件,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辛冲街三资管理细则》和《辛冲街村级财务报账办法》,就全街各村村级财务的支出原则、核算形式、设立帐户、设立帐簿、报帐程序、报帐时间、分类管理、财务公示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做到统一设置会计电算化科目,按村分设账套,会计处理规范,支出核算明细,出具报表准确、及时、完整,凭证及报表打印规范、格式统一,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级财务行为提供强有力基础保障。
(六)、加强财政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财政形象。为深入贯彻《湖北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湖北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办法》文件精神,提高辛冲街财政所财政资金监管能力,按照区财政局工作安排,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加强财政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并在2018年5月组织了财政、经管和全街各村报账员及三资管理人员参加的学习培训,通过重点培训政策执行力、培训资金监管的业务技能、培训实际操作程序,从而全面提高财政、经管和全街各村报账员及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2018年,省厅安排重点激励项目,我所积极准备资料,改善了服务大厅环境、活动场所环境。设立惠农资金补贴窗口、“三资”监管窗口、农村财务“双代管”窗口及群众来访窗口。并在各窗口进行评选“服务之星”活动,有效提升各窗口的服务质量。落实服务便民。按照“社会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的标准,切实加强办事窗口建设、改善服务环境,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礼仪,增强干部文明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二、2019年资金监管计划
(一)贯彻执行好财政法规。以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预算法》、《湖北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办法》等政策法规为指导,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整理核对好基础数据。认真做好街道范围内补资金相关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工作,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行为,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引言
农村财务管理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它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到农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近年来,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民主权利,由乡(镇)统一核算监督村级财务,是新形势下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实行,有利于堵塞农村财务的管理漏洞、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各级政府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 会计委托制度的含义
会计委托制度,是由乡镇农村静音管理部门下设的农村会计委托中心,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是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本文由收集整理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村级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实行农村会计委托制的重要意义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实践中对农村财务“双代管”制的改进与完善,它更强调村委会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严格正规的程序完成委托手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多的行政干预。它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①是落实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措施;
②能够规范农村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③可以节约开支,减轻农民负担;
④可以强化会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⑤可以消除干群之间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3 农村会计委托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加强对乡镇拨付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 转移支付资金是大部分村级组织的主要收入,因此对这部分资金的来龙去脉加强监管尤为重要。村级会计委托制对村内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但对于乡镇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各村的转移支付资金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建议实行双印鉴付款制度,即每笔转付资金的使用必须要盖有村和乡镇两级有关人员的印章方可付款。同时将转付资金列入村民主理财和专项审计的重要内容。
3.2 加强服务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 服务是将村里的账和钱通过委托关系统一管起来,在缓解了干群之间关于村级财务透明度不高而关系紧张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对委托管理资金安全的顾虑。因此,应加强服务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以消除老百姓的顾虑。
3.3 加强服务的资金与人员保障 服务无疑会增加乡镇政府的业务量和财政负担,这就要求乡镇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专设服务工作经费,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人员配备方面,规定必须聘用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记账员。
3.4 加强农村会计票据管理 农村一直以来缺乏规范的票据,收支多是白条、自制凭证,形式多样,内容不全,容易弄虚作假,因此在推广服务工作时,应积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统一印制相关凭证、票据、报销表格,规范票据的使用。
3.5 加强农村财务公开的细化工作 为避免财务公开的形式化,应当统一规定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形式,特别要注重财务公开内容的分类及细化,使老百姓真正能够看得懂。
4 完善农村会计委托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4.1 树立责任意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村级会计委托制度能否真正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关键在于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切实保证会计委托制度能够长期有效的执行下去。党政领导在推动农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过程中,要得到广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配合与支持,引导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切实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职责,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制定完善的村民反馈制度,如: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设立专门意见箱、网络评价等。认真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4.2 完善监督体系,实现有效地监督与管理 首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领导干部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监督。此外,应采取一些外在约束措施,如如为了明确责任,对相关活动进行签字盖章,定期进行内部绩效考核评估等。其次,应充分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进一步落实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任务。从认真选取理财小组代表,到对小组成员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以及相关法律教育,再到认真贯彻监督程序,到后来的评价总结,全面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进而提高整个体系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强化检查监督和审计监督。可对各村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样检查,然后指定专业审计人员进行有关会计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进而发现错误以及漏洞,明确责任,找出解决措施。
4.3 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 各级领导应定期聘请会计方面的专家,按步骤、分层次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审计、财务、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安排合理的培训时间,保证出勤率。
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度,必须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良好的农村会计队伍。核定人员编制,真正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法,招聘具有从业资格的专业会计人员。
转贴于
4.4 设置规范的会计记账机构 必须要依照《会计法》和《记账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设置规范的会计记账机构,记账机构要对其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的各项业务活动承担法律责任;记账机构必须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完全脱钩,不能挂靠政府财政和经管等职能部门,也不能由这些部门记账,而必须要面向社会承办业务;必须严格要求记账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需有相应的从业资格,需有上岗证、一定的专业技能记账等;机构的相关设置手续必须要按照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的规定来进行完善,即按要求必须要有 3名或以上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机构负责人必须要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完整的机构协议或章程,取得的记账许可证,规定的注册资金,工商登记手续等。
4.5 加大监督力度 农村会计委托在我国还属一种新的制度,其实施还缺乏相关的配套的体制措施,各地区都没有现成的体制可用,比如,云南省在推行会计委托制时,尝试建立一些相关的管理体制措施,统一各乡镇的记账方式、统一各乡镇的会计资料管理、统一各乡镇的财政和非财政资金管理、统一各乡镇的报账时间、统一各乡镇的会计资料管理、在各乡镇推行民主理财、强化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等,完善对各乡镇、村的财务管理,同时公开账务,独立核算,自觉接受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双层次监督。
4.5.1 民主监督 加大广大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力度,对实行会计服务机构的行政村、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要进行完善,要提高村民小组成员中的财务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对村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民主监督的秩序,提高民主监督的有效性。村财务的公布公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村民会议也要对重大的村级财务情况进行严格审议,对服务机构给村级财务编制的财务报告要严格审核,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要让村民们积极参与进去。
4.5.2 社会舆论监督 随着网络、广播和新闻媒体等的不断发展,社会舆论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提高监督力度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闻媒体资源,对扰乱农村经济发展、破坏农村会计制度建设的行为进行披露,对良好的会计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表扬。
4.5.3 道德法律监督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道德层面的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道德层面的监督有助于提升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