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情况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是被安排为生产部经理,起初我以为这个工作岗位不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的,但是在第二天公司进入了正式营运后我的这个幻想就被破灭了,原来生产部才是那个最多工作要做的部门,那时候我才知道一间公司的生产部是要跟公司的每个部门打交道的,而且他们会经常来问你这问你那,很多决策都要生产部首先下了决策他们才能下决策,有的时候甚至觉得生产部比ceo还要繁忙。有些事情ceo都不能直接下决定,还要问我们生产部的意见,要我们自己下决策。
二、工作内容
我在每年都要写出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生产设备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生产作业计划与分析总结、投资预算与可行性分析报告、生产部年度总结和产品成本分析报告等一系列的报告。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写报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实在是有很多报告要写,而且这些报告会牵涉到很多东西要考虑。
就产能计划来说吧。什么是产能计划呢?产能计划是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由资本密集型资源——设备、工具、设施和总体劳动力规模等,综合形成的总体生产能力的大小,从而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一年的产能计划属于中期计划。这里雇员人数的变化(招聘或解雇),新工具的增加、小型设备的购买以及转包合同的签订等情况发生时,中期计划可能需要调整。一般来说,企业进行产能计划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估计未来的能力需求;2、计算需求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3、制定候选方案;4、评价每个方案。
写出了初步的产能计划后,还要根据现有的材料及报告,再按实际操作进行调整,再总结出现在本部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本部门的其他人讨论是否还需要修改以及还有什么其他问题需要提出来与ceo讨论的,提前把问题找出来,解决了就方便日后的实际运行。经过了与各个部门的讨论,我们需要就公司近期的发展状况完善自己的计划,因为各个部门的计划都在变动,因此我们的计划也一改再改,但也在不断完善。
三、年度工作总结
在第八年我们生产部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原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准时向客户供货。而且紧紧围绕公司年初所制定的总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成绩。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开发p2产品
在这一年中我们因为要研发p2产品,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原有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进。首先我们卖掉了一条手工生产线和一条半自动生产线(只剩下一年使用期限的那条),然后我们再租回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和一条全自动装配线。
在人员上我们也有了一些变动。如培训、解聘、招聘了一部分人员具体如下:
(1)工人技术水平:
a、1级技术工人培训到3级技术工人(需时6个月):120人
b、2级技术工人培训到4级技术工人(需时5个月):80人
c、引进5级技术工人:30人
(2)管理人员平均职称级别:
a、辞退无职称人员:14人
b、引进初级职称人员:8人
c、引进中级职称人员:10人
d、引进高级职称人员:2人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我们研究开发了p2产品,且取得了iso9001认证,在第八年我们的主打产品是p1,而我们第九年的主打产品将会变为p2。
【关键词】系统测试;信息系统;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工程的加速推进,在项目的信息化过程中引入了第三方监理。其主要职能是对软件信息系统进行监理工作。主要负责测试系统,达到项目验收的目的,在监理测试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系统测试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有利于信息系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的提高。本文针对信息系统测试中监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监理工作的重点及重要性。
二、信息系统测试的流程和关注点
1.信息系统项目测试的流程
从信息系统监理的角度,信息系统项目中测试的流程基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承建单位进行的测试;第二步,项目小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进行的测试。
图1 信息系统项目测试的流程
2.系统测试的关注点
(一) 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从项目建设的角度可以分为纯开发系统和二次开发配置系统。纯开发系统是指根据用户需求,采用某种编程语言(如Java、JSP)和某种开发工具(如eclipse),从零基础开始编写代码实现的系统。二次开发配置系统是指在成品软件(如Oracle DIM、Oracle BIEE、Oracle CRM、Oracle EBS、Oracle iLearning等)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配置开发实现的系统。
(二)纯开发系统
纯开发系统的质量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发风格、对系统需求目标的理解等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导致纯开发系统的测试工作任务繁重,其关注点也很多、很细。从监理的角度,假定系统基本包含用户需求的所有功能点,纯开发系统测试时的关注点,可以概括为:(1)系统界面布局的合理性、美观性;(2)系统每个组件、控件的有效性、合理性;(3)系统流程逻辑的合理性;(4)具体功能的实现方式的最优性;(5)开发代码的可阅读性等。
(三)二次开发配置系统
二次开发配置系统的质量部分取决于所基于的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二次开发配置系统测试时的关注点,可以概括为:(1)系统组件、控件的有效性;(2)系统流程逻辑的合理性等。
与纯开发系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系统界面的整体布局基于成品软件产品,细节部分可以二次干预;(2)系统组件、控件的合理性也基于成品软件产品,不建议二次干预(系统升级后,一切恢复为成品软件原始状态);(3)编写开发代码的工作量比纯开发系统的工作量少。
系统测试中监理要点分析
1.信息系统测试中监理的工作
(一)审核承建单位的单元测试报告、集成测试报告、自测报告(总集成测试报告)及回归测试报告;
(二)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方案(包含测试用例);
(三)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制定系统测试记录表,包括功能测试记录表、性能测试记录表、回归测试记录表,三方讨论确认后执行;
(四)协助业主方、确定性能测试指标,三方签字确认后执行;
(五)根据测试记录表,出具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功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回归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其中,功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和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作为回归测试的依据;
(六)汇总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出具初验系统测试报告。
2.平台的系统测试
平台经过需求调研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二次开发配置、差异化分析及修正、自测等阶段之后进入项目初验阶段,承建方提交初验申请,批准后,业主方、监理方、承建方组成平台初验的系统测试小组对平台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及回归测试。
(一) 功能测试阶段
平台的系统测试的功能测试部分的流程,可以概括为:
(1)监理方根据承建方提交的测试方案,制定《功能测试记录表》包含需求分析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点和项目合同文件中的所有功能模块;
(2)按照测试方案(含测试用例),采用手动测试的方式,一边测试一边记录测试情况;
(3)监理方对功能测试记录表进行分析,形成《功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包含通过测试的功能点及模块、未通过测试的功能点及模块、计划完成功能点及模块数与实际完成功能点及模块数的比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承建方根据功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制定《回归测试记录》确定初验阶段回归测试的内容及终验时需跟进的内容,三方讨论通过后执行。
(二)性能测试阶段
平台的系统测试的性能测试部分分别采用人工方式和工具测试两种方式进行。该阶段的流程,可以概括为:
(1)测试小组讨论确定《性能测试指标》,包括对CPU利用率(<=80%)、在CPU利用率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疲劳强度(12小时)、响应时间、内存页交换率等指标的要求规定;
(2)监理方根据承建方提交的测试方案,制定《性能测试记录表》包含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六个方面;
(3)在功能测试完成时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以上六个方面的性能测试,填写性能测试记录表;
(4)监理方汇总性能测试记录表,形成《性能测试结果报告》;
(5)根据性能测试指标,采用工具测试的方式,对平台进行负载压力测试,生成测试报表;
(6)承建方对测试报表进行分析,形成《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提交监理方审核,审核通过后性能测试结束。
(三)回归测试阶段
平台的系统测试的回归测试主要是指对功能测试的回归测试,该阶段的流程,可以概括为:
(1)按照测试方案和《回归测试记录》中确定的内容对平台进行回归测试,并将结果记录在回归测试记录中;
(2)监理方对回归测试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回归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包括本次通过测试的内容、还需改进在终验时跟进的内容、在用户培训时需重点跟踪的内容、平台上线后需进行深化的内容;
(3)将回归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和回归测试记录中约定的需在后期跟进的内容汇总整理形成《工程备忘录》,作为对项目初验的补充。
(四)系统测试报告
平台的系统测试u引经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及回归测试之后基本结束,监理方汇总整个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形成《系统测试报告》及附件,附件包括《功能测试结果分析报告》、《性能测试指标》、《性能测试结果报告》、《性能测试分析报告》及测试报表、《回归测试结果分析报告》、《工程备忘录》。
四.系统试运行中监理的工作要点
系统试运行是为了检查系统的稳定性、适用性等。一般情况下监理方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审核竣工文档资料的完整性、可读性及一致性;
2.审核软件环境配置与设计方案的符合性;
3.检测验证系统功能性能与合同的符合性;
4.检查人员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5.出具阶段性验收报告;
6.帮助用户制定系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7.在保修期内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查、督促承建方按合同要求进行维护。
本阶段,软件开发的工作告一段落,重点在于解决试运行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系统交付用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 目前业内第三方软件功能、性能测试均在本阶段进行。
五、结束语
信息系统监测监理工作是一份技术含量高,智力高等优质素质的工作,他是多种科学领域综合交叉的产业,软件工程监理是一门技术含量高,智力、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信息系统监测是多种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交叉的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系统监测监理的工作要点,有助于监理们更清晰的把握工作职责,让系统检测工作得到有的放矢的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字]事业单位 财务分析 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对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成果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后得到的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近年来,事业单位为了弥补国家下拨经费的不足,极力拓宽业务渠道,向多元化层面发展。但是体制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为决策提供服务的财务分析亟待加强。
一 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财务分析着眼于事业单位的远景目标,为事业单位内部、上级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也是来年财务收支编制的前提资料。它的目的是通过综合的财务评价分析找出事业单位业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找出问题所在为长远发展作科学预测。一份精准、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①财务分析涉及到单位的经营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资产负债、资金预算等,同时它还会将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和多视角分析,是决策层最全面的基础资料。②财务分析是会计核算工作继承和深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体系,它的结果不受决策层等主客因素的影响。③做好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保证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观念不强,惯用基数递增的预算操作,虽然在改革中认识不断增强,但预算编制和执行在大部分单位仍然表现粗放。理财意识在事业单位的相对匮乏,造成财务管理基础建设不足。另外,许多财务管理制度老套、陈旧、笼统、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工作人员执行困难,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在清理往来款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财务职能分工将越来越细,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2.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财务人员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认为事业单位就是定心丸,国家是其坚实的后盾,养成了裹足不前的惰性心理,所作财务分析报告更是应付了事,准确性和科学性均没有保证。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财务数据整理的机械性工作较多,而参与管理工作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被动地进行财务收支的判断,难以找准问题的要害,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使得财务分析报告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地削弱。
3.财务分析指标不完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没有与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项目:经费自给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结构的指标。就事业单位而言,以上几个指标应将重点放在事业支出结构、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合理性等方面,而实际运行当中根本没有体现。
三 改进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的建议
1.改变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应认清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分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论,并认清财务会计分析不仅对企业单位重要,对事业单位同等重要。观念的转变在于人,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及相关财务人员应借鉴一些先进企业单位的经验,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借鉴,切不可行拿来主义。另外还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通则》仅给出人员的支出与公用支出各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等经济指标,而对其他重要的质量财务分析指标如资产使用情况、投资分析、融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趋势分析及发展能力分析等说明不详。以上这些指标的建设不利,使财务分析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全面、彻底的开展。因此,财务分析指标的健全,不仅涉及到经济指标,还涉及单位职能、社会责任等非常经济指标。
关键词:林业;经营;核算;分析
一、财务核算是林业经营的重点
在林业经营中,资产存量的核算与其它工厂、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的统计核算,另一方面是林木的动态资产的统计核算,对后者要想核算的准确,必须建立科学地统计方法和对原财务计算的系统,因为林木种类的不同增长的规律也不同,要根据本地域的林木品种生长规律进行计算,这就要求有专业人员定期(10年一次左右或20年左右一次)进行科学检验和计算方法,这一点我们从来还没有进行过,过去对林木增长的核算只是凭估计、凭经验规放地进行,我们把这个核算的起点应改变为科学地核算,一次投入人力物力,须可以得到长期可使用的数据,而且核算还是科学地,这同时对预测未来林木的总储量进而科学地制定采伐和培植苗木的计划也有着重大意义的,从而核算管理的财务总量,也是清晰可靠的,对于制定长远规划是不可缺少的数据资料,势在必行。
二、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分析
林业经营中采伐和销售中的经济效益,是林业经营中主要经济指标,必须核算准确,这个核算与第一条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且对林业经营的长期计划,年度计划的影响也是直接的。从长期角度看,为了防范林木经营的资源性金融风险,这个核算能作为有效地控制手段,来控制各年的采伐量,不会造成到了某一年,林木资源枯竭而导致林业局破产,从年度上看,核算的结算能有效地控制盈亏,保证林业经营工作地顺利进行,保证广大林业职工、家属的生活安定,同时也能控制过量的生产计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财务统计的重要性
财务统计在财务核算中的重要性,这一点是人人应该明白的,林业经营的特点是林场多,采伐分散,储运时间也很大,还有其它经营项目,这些经营活动,没有细致地统计报表、汇总是无法进行财务核算的,这就要求财务部门里要从基层财务就要作好细致地统计、月报、季报、年报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现在的月报好处是有电脑、有局域网,全局可以形成统计资料汇总网络化,达不到使用标准的,要培训人员尽快达到使统计资料连同财务报表一并汇总到局财务处,及时作好每月的经营核算,这才能为局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举办季度和年度财会研讨会的必要性
举办季度和年度财会研讨会,任务有三,一个是培训人员,二是汇总书面以外的情况,有助于财务核算的分析和补漏,三是研讨改进工作,一年几次研讨会,将会提高部分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核算质量,同时解决日常不易顺手核算的一些问题。这样使财务核算会作的更准确。
关于培训人员的一项,局里应对规有财务人员素质调查清楚,对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缺欠都一目了然,有针对性地请专家来培训,同时,局里财务主管要在合理布置季度统计工作任务和要求,以求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人员素质直接带动工作的提高,业务考核可以从内部工作质量上进行,有目标的检查后面的工作,指导基层的工作,使之财务工作从基层开始作好,保证全局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关心财务人员的评职,有效地推动财务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风气,进而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必要性
财务分析报告很主要,局财务处每年财务核算结束后,必须写出财务核算的分析报告,交局党委作为局里工作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应该涵盖财务工作情况,财务核算主要结果数据,财务核算的主要项目,财务核算的结果分析盈亏损益的分析,从核算里看到的经营中问题分析,以及改进意见等方面,还可以加进同行业、同地区局的经营动态,以供领导参考。
结语
林业经营中的财务核算能清楚地了解一个林业局的经营状况,对管理决策非常重要,对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改进经营工作,不可缺少,应引起全局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浅析. 新财经(上半月).2011(10) .
[2]林淑玲.浅谈新准则下如何加强林场企业的会计核算.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3]邹 珂.林场实行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必要性.绿色财会.2008(08).
近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大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信保将积极配合大连市人民政府外贸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实施,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大连市企业扩大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积极配合大连市人民政府自主品牌建设、高新技术发展政策、农业产业化政策等,最大限度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出口、农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积极支持大连市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与银行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企业选择优质的融资服务,在扩大与国内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助企业扩大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此外,中国信保还将积极配合大连市人民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全面支持大连市企业“走出去”。通过提前介入、积极跟进、加强指导,全面支持大型机电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和对外投资项目,全面提供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包括买方信贷保险、卖方信贷保险和再融资保险等)、投资保险(包括海外投资保险、来华投资保险和租赁保险等)、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等各类产品。
协议还明确了中国信保要积极支持大连市企业国内贸易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不断创新承保模式,完善国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积极支持大连市企业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与银行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企业选择优质的融资服务。
根据协议约定,中国信保还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灵活优惠的保险费率政策,优先满足出口信用限额和国内贸易信用限额需求,安排理赔绿色通道,实施快速理赔或预赔,免费提供买家资信报告,以及试用新产品等;建立保险费率浮动机制,对长期运用信用保险的企业,根据投保、赔付、贸易增长情况,给予适当保险费率下浮;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体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新产品在大连市的开发,以及新产品在大连市优先试点运用;为企业提供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市场风险分析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书等增值服务;免费开通“信保通”网上业务;通过情况通报、典型案例、赔案分析、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和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戴玉林表示,大连市对外开放和外经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信保这样的政策性保险公司的支持,大连市人民政府将积极为中国信保在大连的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好的服务,严格履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的各项义务。一是要大力支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在大连地区的发展,支持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在大连地区开展业务;二是目前大连地区参保企业数量还不足100家,这与大连市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利用;三是要支持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与大连地区金融机构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真正实现保险、银行、企业三方联动,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四是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下一步如何支持信用保险,市财政将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一、总体要求
1、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是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市级主管部门,在市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领导下,会同银监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工商局、公安局、国税局、地税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第一责任主体。其下属负责此项工作的县级工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重点是防范非法集资、违规筹资和协调相关部门处置由借款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
市工商局根据工商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管理,发现擅自增资扩股、股东之间股份转让、主发起人发生变化以及在设立变更过程中有隐瞒真情、提供虚假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上报联席会议。
银监分局要协助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客户进行相关培训。
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依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政策、贷款利率、帐户、统计征信、现金等项金融业务服务管理。
市财政局要按照规定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加强财务风险监管,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和发展。
其他部门根据自身职能,依法加强监管,做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工作。
2、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原则,持续识别、监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管,包括策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主要是采集相关信息并分析处理,持续监测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监管措施。
3、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县级工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和提示,采取监管措施,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以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的稳健运行,维护各方面的合法利益,并及时上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应建立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根据监管要求,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聘请具有相应业务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专项审计或稽核,有关费用由小额贷款公司支付。
5、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与处理、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四个方面。
6、县级工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整理监管信息,结合现场检查、市场准入、问题处置情况,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风险评级,并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核定。
二、信息收集与核实
7、县级工信部门应按照持续监管的要求,全面收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
8、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金融企业财务准则》(财政部令第42号),按照各级工信部门的要求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
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告、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
各级工信部门应根据小额贷款公司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要求。
9、县级工信部门督促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和落实监管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监管信息采集渠道的畅通。
10、县级工信部门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报告重大事项。
11、县级工信部门监督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对所报送资料实行归口管理或指定负责人员,并对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12、县级工信部门应当按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
13、县级工信部门在分析与评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和经营状况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或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确认和证实。信息核实的方式包括询问、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走访被监管机构、约见会谈等。
14、各级工信部门可以通过电话、函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小额贷款公司相关人员对有关问题进行答复。
15、各级工信部门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补充材料,并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就相关问题做出说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必要时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经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
16、县级工信部门应关注新闻媒体、独立评级机构等社会监督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中重大变化事项的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风险分析
17、县级工信部门应根据持续监管的要求,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18、县级工信部门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的不同情况,各有侧重地进行监管分析。对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的监管应当重点关注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
19、县级工信部门按季度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总体风险评价;
(2)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3)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
(4)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5)监管人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
监管分析报告应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20、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应当撰写年度监管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2)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3)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4)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5)年度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6)监管意见、建议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7)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四、风险处置与整改
21、县级工信部门应适时将监管分析的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22、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各级工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1)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2)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3)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4)企业服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
23、各级工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
24、县级工信部门每年度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25、县级工信部门应在年度监管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检查、市场准入等年度监管情况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风险评级,实施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和风险、评级排后的小额贷款公司,对高层管理人员应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工商、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
26、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必要时可以部分或全部向社会公布监管结果,以强化公众监督和市场约束,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自律管理机制的形成。
五、文件归档与管理
27、各级工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应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其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工作底稿、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28、各级工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
29、各级监管信息档案应当由专人保管,建立查阅登记制度。
30、各级工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1)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2)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4)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5)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决议等决策信息;
(6)其他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信息。
六、监管工作的保障
31、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对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县级工信部门负责对其辖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上级机构可向下延伸进行监管。
32、县级工信部门应按要求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分析报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应及时向县级工信部门通报有关监管信息。
33、为保证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持续性,各级工信部门应指定专门人员从事监管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34、监管人员对承担的监管工作负责,按规定独立做出监管结论,不受非监管人员的干涉。
35、监管工作人员做出监管结论时,应制作监管日志和工作底稿,并留底备查。
36、为促进监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应建立监管工作评价制度,对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45-0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各级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和预算外收入在预算使用的过中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年度决算分析报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差,财经纪律、法制观念淡薄,办事不按制度,凭习惯、凭经验,按领导的意思办事。有些事业单位对印签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保管印章,财务印章在一人手中,造成管理漏洞。财务是单位的核心部门,有的单位存在单位领导变更,财务人员也跟着变化,使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事业单位会计、出纳、稽查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实行相互制约。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未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存在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情况。不按规定规定使用备用金制度,白条抵厍现象严重。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未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1.2 事业单位编制、执行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短,编制程序比较简单,编制方法不科学,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不调查摸底,结果实际收支与财政预算大相径庭。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未认真分析各项经济指标的升降,程序不严谨。单位没有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挤占经费,或者是制订定额但未严格执行计划定额。收入未纳入预算,不能做到量入为出,年终出现赤字。
1.3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货币资金管理不严,资金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事业单位对出纳缺少监管,每日对库存现金不进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有的单位开具大额现金支票,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大量存在。应收账款未及时催收,时间久了,造成死账、呆账,导致资产流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严,造成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符。如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及时将固定资产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固定资产有损耗,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2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
事业单位在对会计人员培训要重视专业知识更新,不但要培训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理论、职业道德素养、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培训国库集中支付、固定资产登记、政府采购等相关的最新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适应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通俗易懂,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操作性极强的规章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如制定《差旅费报销制度》、《招待费报销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要制定《岗位责任制》。为了约束财务行为,只有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单位收入、支出情况,财政拨款支出情况等。加强单位内部监管措施,由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检查并公示,杜绝不合理的支出发生。
2.2 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事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首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摸底,初步制订预算;其次,财务部门广泛收集各部门的资料,仔细进行分析,制订详细的预算方案;最后,提交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审查通过后,上报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做出批复。单位内部大型采购严格按《政府采购法》加强监督,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对大型基建或维修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各项开支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杜绝挤占挪用现象。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支出项目。坚持以收定支,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
2.3 加强资产的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包括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库存现金品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执行。事业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账目应当日清月结,账款相符。应收账款应定期进行核对,防止死账、呆账产生。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固定资产登记工作,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管理,对资产的来龙去脉,比如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移交、转让要清清楚楚,使用科室及单位建立使用物品登记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要设立固定资产台账、保管固定资产卡片,严禁将单位的资产列入其他组织和个人名下。事业单位每年坚持定期组织财产清理,认真开展盘点工作,与固定资产账簿互相核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若资产需报废报损的,要严格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及时进行销账或调账处理,杜绝假报废、报损现象的发生。事业单位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保证账实相符。
2.4 做好年终决算和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做好凭证、账簿的登记等工作,是做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基础。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使用、收入支出状况等。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实行财务分析报告制度,分析一定时期的各项财务经营活动及结果,可以揭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改进和完善,最后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同时,通过财务活动分析,让事业单位分管财务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收支状况,不断地提高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意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只有从提高人员素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做好财务分析报告、完善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汝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9(6).
[2] 黄瑞金,杨敏.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现代审计,2009(2).
煤矿项目申请报告说明: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说明:概述市场及技术发展现状和项目提出的理由
二、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单位
(三)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
(四)项目建设内容
(五)项目建设进度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说明:从市场发展、国家政策,公司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多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结合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当地的发展情况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说明:将研究报告中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日经济效益有一个综合了解。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建设单位简介
二、企业组织结构
三、管理团队
四、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第三章露天煤矿资金市场分析与预测
说明:项目立项之前,政府决策者首先需要对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解,然后才能进行决策,决定是否将项目立项,因此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市场分析中,要详细阐述产品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需求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并确定建设规模。
一、市场规模
二、目标市场分析
三、项目建设规模
第四章产品与技术方案
一、产品方案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生产工艺流程
四、主要生产设备
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区地理位置
三、项目建设地区基础设施
四、项目建设地区产业基础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原则
二、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三、主体建筑工程
四、辅助工程建设
第七章节能、节水保护
一、编制依据
二、能耗与水耗分析
三、节能、节水措施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二、环境影响分析
三、环境保护措施
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五、消防措施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说明:项目建设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运营生产这段时间,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资金筹措、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各阶段工作紧密衔接、交叉进行。因此,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需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章建设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方式,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
(二)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费用、土建工程、装修装饰、设备、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期利息)
(三)流动资金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项目财务评价
说明:财务评价结论是项目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
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1、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2、现金流量表
3、计算相关财务指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四、敏感性分析
五、盈亏平衡分析
六、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二、项目建设建议
关键词:全面预算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讲,许多企业受种种因素限制,在实施全面预算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全面预算概述
(一)全面预算含义
全面预算是有关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它包含经营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预算和费用预算等)和财务预算(如投资预算、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二)全面预算特点
全面预算的特点体现在“三全”,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全方位指的是全部经济活动均纳入预算体系;全过程是将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均要纳入预算管理过程;全员参与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各级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和实施。
二、全面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目标单一,预算编制和企业战略管理脱节
当前,企业普遍运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全面预算体系。无论在预算的编制、设计、执行、分析和控制,都以单一的目标预算为导向。例如体现在成本控制的成本导向预算编制,体现在以销售为起点的规模导向型的预算编制,体现现金流量控制的现金流量导向预算编制等。尽管这些预算的编制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前瞻性,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核心目标,预算指标体系战略化最终在预算编制上反映出来。因此,现阶段各种预算编制在设计目标上相对较为单一,但企业的战略是多元化的,这种预算起点构架难以完全以战略为主导。
(二) 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我国许多企业为简化预算,只选择了单一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编制预算,预算结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而灵活综合地使用各种方法可以取长补短,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
(三) 全面预算编制效率问题
由于全面预算的编制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数据最终汇总到财务。但是有些部门嫌编制预算费时费力,编制的数据草草了事,或者有的由于编制的目的不明确,为了预算而预算。结果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可想而知。等财务部门发现问题后,再跟相应的部门沟通确认,这样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各种会计的信息也已滞后,这样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的总体目标。(四)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全面预算执行受到阻碍
许多企业在执行预算管理时缺乏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工作好坏结果一个样。甚至还有企业,员工的考核取决于跟领导的私人关系,掺杂了个人情感,考评的不公导致员工离职率高,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面对出现的差异原因,难以分清具体责任人,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所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无法完成总体预算目标。
(五)缺乏有效的分析制度,全面预算分析流于形式
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时,仅仅将预算指标值和实际执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计算,而没有对发生中的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无法确定预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分析中各相关部门缺乏全局观与配合意识,简单和片面地认为预算执行分析是财务部门的事。由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具体情况,分析也变成了数字游戏,只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指标比较分析上,无法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全面预算改进措施
(一)预算目标多样化 ,引入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可以用财务形式计算出来,而非财务指标无法用财务数据计算。巧妙利用平衡计分卡,使预算目标多样性得到体现。平衡计分卡从四个层面阐述了预算目标多样性,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于一体的管理系统。主要有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明确了企业要努力的方向。根据公司的战略要求,建立平衡计分卡,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并且找出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从财务层面来看,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是销售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等;从顾客层面看,设定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是顾客满意度、客户保持程度、市场份额等;从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看,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率、产品交货率等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从学习与成长层面来看,可以从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环境,健康,安全投入总费用等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如今越来越多企业被运用,重要性日渐显著,真正达到低成本,高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目标。(二) 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多样性
编制全面预算中,企业不能使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由于企业在全面预算中涉及到的预算项目很多,每个预算项目都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和自身的特点,应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并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根据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可分为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根据时间是否固定,可分为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编制所依据的业务量是否有变化,可分为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根据编制的基础数据是否确定,可分为增(减)量调整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每种编制方法都有优缺点,应适当选择编制方法。(三) 提高全面预算编制效率问题
编制预算由于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多,对于数据管理,预算编制技术性要求都很高,任何一个微小的调整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所以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全面预算编制效率问题。第一,制定预算时间表,在表中应详细描述预算内容,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各部门提交报告的时间,对文件中的内容相互沟通的时间等等。第二,召开定期预算动员大会,在开会前把预算时间表发给相应负责人,包括有些配套的文件。第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把财务的意图传达下去。第四,除了对相关部门人员培训之外,对财务本部门人员也要培训,并且要设计好的工作模板,各模板中的数据都有相应的链接。一旦数据有变化,只要修改某些数字,各个表格中的数据会自动变化,这样大大减少工作量。
(四) 建立健全和有效激励机制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是保证企业全面预算执行长期稳定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预算的激励机制以预算目标为考评标准,以企业各级预算执行主体为考评对象。清晰分明的激励制度,可以让企业各级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之前就了解工作业绩与相应利益紧密相关,使个体目标与企业预算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企业各级预算执行主体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企业各级预算执行主体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全面完成企业预算指标。
(五) 建立健全和长期有效的预算分析制度
建立健全和长期有效的预算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进展与效果,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预算分析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分析实际业务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原因。第二,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第三,建立预算分析报告系统,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完成预算分析。第四,财务部门负责对预算总体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撰写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第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预算分析报告体系一般有月度例行分析报告、季度差异分析报告、年底全面分析报告和业绩改进措施报告,对不同报告的差异不同对待,既可以真正发挥预算的作用,又可以提高效率。使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均要得到控制和监督。
四、结束语
企业想通过全面预算来提高自己的内功,实践证明全面预算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实行全面预算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言明.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