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市局的领导下,以“百县万村放心示范商店”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负责做好本辖区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维护辖区食品市场交易秩序。

二、工作内容

本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主要履行下行职责:

㈠根据派出机关的委托依法办理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

㈡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要求进行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

㈢指导、监督辖区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食品经营管理自律制度;

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派出机关的授权,依法对辖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销售不合格食品等食品质量违法行为,查处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违法食品广告、商标侵权行为,清查辖区内禁止,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入市经营的食品;

㈤受理并处理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的咨询、申诉和举报;

㈥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的规定及时公示食品安全信息;

㈦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

㈧办理派出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具体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㈠加强对辖区食品经营者的经济户口管理,建立健全食品经营者的经济户口档案,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网络化管理,推行信用分类监管,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监管。完成时间:九月底前,责任人:××*。

㈡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预警和处置预案,明确食品安全预警和处置的联系方法、信息传递、启动方式、处理程序、保障措施。完成时间:九月底前,责任人:××*。

㈢在办公场所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将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示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转载公示,并按规定公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辖区内食品安全有关重大信息。指导、监督辖区内经营食品的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重点食品经营场所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向消费者公示相关食品安全信息,及时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完成时间:九月底前,责任人:××*。

㈣加强对辖区食品经营者的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质量意识,引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并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质量承诺、协议准入、食品质量自检、食品退市等食品经营管理自律制度。积极开展“百县万村放心店”创建活动,普遍推行农村小商店商品准入,引导农村小商品走正道、售正货、树正牌,规范经营行为,有效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时间:长期,责任人:××××。

㈤加强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不符合国家、行业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标准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完成时间:长期,责任人:××*。

㈥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对辖区范围的食品经营者,划分责任区,分片划段,落实巡查人员、监管责任和监管任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辖区食品经营者进行巡查和日常监管。完成时间:长期,责任人:××*。

㈦开展辖区食品市场专项检查,配合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完成时间:长期,责任人:××*。

四、工作要求

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所长任组长,副所长任副组长的××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下设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所办公室(注册厅)、监管一队、监管二队为责任单位,共同抓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列入所月度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各监管大队负责片区食品安全监督,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第2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产品质量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工作

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象。近年来,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冶金、能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为主,具有地方特色、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冶金、能源、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市产品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质量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淡薄,生产条件简陋,企业实验室技术装备落后、检测水平不高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产品质量工作台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强化责任,有效开展产品质量工作

做好产品质量工作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共同责任。当前,尤其是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切实做好产品质量工作,切实把各方的职责落实到位。

(一)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企业必须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生产、销售、进出口不条例法定要求的产品。应当依法取得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等资质的,必须取得相关资质后才能生产经营。对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和农业投入品必须严格把关,不条例法律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一律不得使用。凡生产销售涉及人体健康和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者、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控制到售后服务全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实施名牌战略,积极争创名优产品。

(二)切实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各级政府要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台中负总责,担负起领导、直辖市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定期评估分析本辖区内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查找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监控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当地产品质量形势不断好转。要组织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直辖市有关部门及时信息,消除事件影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三)强化各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各监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实行全面监管,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衔接,及时通报情况,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四)强化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责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各行业、社会中介、企业自身检验机构要围绕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发展我市主导产业开展工作,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加强建立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公共检测平台,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严格履行行政职责,加强对行业、社会中介、企业自身检验机构的监管。要通过实行比对试验、分级监管、检验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等制度,建立检验机构长效监管机制。要根据检验机构和企业检验能力情况,定期组织检验能力比对试验,进一步提高各类检验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和检验结果的科学性。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一)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准入产品后续监管,坚决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全程监管网络,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有效控制农兽药残留危害,防止农产品源头污染。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强化食品小作坊监管,促进小作坊生产经营业员方式的转变,坚决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的食品企业。严把货架关,全面实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对所有食品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制。进一步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

第3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一、监察部门在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在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目前,对食品安全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规定》赋予工商部门多项职权,各级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整顿、规范当地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扎实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监察部门,如何立足实际,早发现、早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执法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行政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作为专司监督检查职责的监察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应通过行使监察职能,监督基层工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等有关情况,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执法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执法到位,实现廉政勤政。

第二,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行政效能监察,是当前工商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要求监察部门的工作重点必须是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放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管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连生产、加工环节,下连消费环节,涉及范围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监察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是否到位、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市场巡查是否到位、工作机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执法监察、行政监察、效能监察,从而有效预防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第三,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行政监察,是当前监察部门保障执法安全、维护工商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监察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能、纪律作风等问题开展行政监察、效能监察,既能有效解决在监管、执法、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有助于从中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同时可以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职能,实现关口前移,见微知著,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防范,有效防范履职风险;通过监督检查,还可以发现执法、监管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措施,化解执法风险,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维护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监察部门在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笔者认为,在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察部门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监察部门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很广,如果工商人员在履行职责、监管执法过程中,出现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其带来的影响将会很大。因此,监察部门必须承担起教育和教育引导的任务。一是要采取设立食品安全廉政网页、典型案例剖析、专题讨论等形式,把食品安全防范和分解履职责任风险的意识灌输到每一名工商干部职工的头脑中,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重要性和自身肩负监管任务的艰巨性。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廉政教育活动,要针对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对可能发生责任风险的情形、环节等进行剖析,提出预防和注意事项,敲响警钟,增强责任风险意识,化解执法风险,确保工商队伍“执法安全”。三是要督促广大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多渠道、多途径向社会广泛宣传特别规定,使广大老百姓了解并自觉配合工商部门贯彻执行《特别规定》提出的明确要求。

(二)监察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实现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式。在工作中,监察部门要坚持依法执纪、依法办案,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一是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登记注册、企业监管、市场监管、经济检查、基层工商所等重点部门,执法岗位、“窗口部门”等重点环节,以及领导干部、窗口工作人员、工商所长、一线执法人员等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并实施风险点管理。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坚决纠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二是切实加强执法监察、行政监察、效能监察工作,坚决纠正个别基层工商部门“执法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现象。在近期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工作中,监察部门通过督察发现了一些基层工商部门对无照经营查处力度不够;个别市场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督促辖区的食品经营户填写台帐;部分工商干部对食品安全监管存有畏难情绪,存在巡查不到位,管理有死角等等问题,监察部门及时指出并促其整改。由于监察部门的提前介入,这些存在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纠正、解决。三是构建内外监督网络,延伸反腐监督触角。一方面,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监督作用和管人管事的机制作用,通过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如制定《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食品市场巡查工作制度》、《食品安全工作职责》、《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通过采取聘请廉政行政监督员、开展“行风热线”上线活动、局长接访日、召开行政廉政监督员会议、开通电子邮箱、公布食品监管举报电话等多种举措,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监察部门必须充分发挥惩处职能作用。

在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通过实施责任追究、引咎辞职、末位淘汰等举措,以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对监管不到位、有不作为行为的工商人员,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公职;对徇私枉法、包庇纵容、渎职失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除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外,还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刑事责任。同时,监察部门还要通过查处抓典型,形成人人想干事、谋大事、成大事的积极向上氛围,从而有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4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2010)17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0)43号)精神,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顿工作目标

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整顿工作重点

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查处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

三、整顿工作措施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集中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办大案要案,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得到改善。

(一)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做好保健食品清理换证的准备工作,摸清本地区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基本情况,待《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换证工作。

(二)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认真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检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标示内容。从源头入手,组织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口商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处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标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批准内容不一致的行为。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统一组织和部署本地区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着力解决本地区保健食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社会反映强烈、违法宣传涉及较多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重点检测与保健食品声称功能相关的药物成分。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行为。

(三)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重点整治保健食品广告中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以及以专家或患者名义进行功效证明等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保健食品在宣传资料中宣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违法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联合有关部门对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严肃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在整顿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1 对生产的保健食品在标签、说明书中非法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等未按批准内容标示的以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

2 对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宣传功能的,一律曝光违法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并移送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3 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以及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4 对普通食品违法宣称具有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及时依法给予处理。

5 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中发现有涉嫌犯罪的,要一律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四、整顿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抓好保健食品安全整顿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逐级落实整顿任务,及时组织检查和评估,确保整顿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努力构建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新闻宣传。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顿工作,不但要及时曝光违法企业、违法产品,而且要适时宣传整顿工作进展和成效。

第5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务院、省、市政府依据当前我们面临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形势,相继召开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历时4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这项行动涉及食品安全等众多产品领域,应该说是近些年来的政府行动中极为罕见的、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一项行动。刚才,梦海局长宣读了我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全面分析我县所面临的形势,经过政府研究制定的。希望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内部通报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抓好我县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注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联合检查行动;各监管部门划片、分区域,相互配合、协调联动,不断地进行整顿和规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通过开展“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活动和扎实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我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80%左右,食品安全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是部分产品质量水平低,个别企业在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时有发生。上半年,我县地膜抽查合格率仅为57.2%;生产经销领域的饲料综合抽检合格率仅为57%;生产经销领域的化肥综合抽检合格率仅为57.06%,整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种养殖过程中过量或违法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化肥,致使农产品受到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违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染色剂、防腐剂,造成食品化学污染,更是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上半年,我县生产的各类糕点抽查合格率为73.8%,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小作坊、门店的产品合格率更低。三是部分生产企业经营者质量意识差、企业管理粗放、生产条件差,工艺设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检验手段,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四是个别部门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整顿工作主动性不强。所有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县的形象,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威胁着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本次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维护国家形象、构建和谐社会层面上提高认识,周密组织,确保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县政府决定从9月1日起到12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这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是: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有效解决反映突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重点产品就是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其他关系到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重点单位就是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经营企业。重点区域就是县城及各乡镇所在地。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要完成九项任务: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二是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三是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四是餐饮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五是药品安全整治任务。六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七是消费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八是特种设备安全整治任务。九是絮用纤维制品的安全整治任务。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分管范围与实际,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整治行动方案。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目标都要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产品、单位和生产经营者。要认真围绕九项整治任务抓好“七个一批”,即取缔一批产品制假窝点;关停一批无证生产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查处并移送一批涉嫌犯罪的大案要案;集中整治一批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行业;曝光一批制假制劣企业黑名单;保护和扶持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宣传一批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和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工作经验。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措施不仅要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还要着眼长远,为建立促进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要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各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全过程监管,全面强化广大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全面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把我县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在工作手段上,一是全面排查。对生产加工和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和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坚决予以杜绝。二是严肃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问题严重、屡禁不止的要坚决取缔。三是强化管理。严格实施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严格市场准入许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严禁进入市场,已经销售的必须召回,对消费者造成危害的,有关单位要承担责任。四是积极扶持,典型带动。对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企业和优质产品要大力扶持和宣传。带动建设一批食品放心行业、放心乡镇、放心社区。

三、加强领导、协调联动,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目标任务

(一)加强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月仙、文辉、树滨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统筹协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要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为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县政府将组成工作组,不定期对各单位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落实责任。坚持管辖监管整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不允许以“优化发展环境”之名变相阻碍正常的行政执法,更不允许挂牌保护。对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伪劣问题屡禁不止或发生恶性质量安全事件的行业领域,要追究主管单位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在整治行动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及有关责任人,要坚决严肃查处。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责任,谁出具证书、检测报告,谁就要负法律责任。

(三)协调联动。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机制和强大打击合力。要组织好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突击检查;要抓住运输、仓储、保管和销售等环节,切断假货流通渠道,摧毁假货、劣货集散地。

第6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1、切实开展校园后勤安全隐患排查整顿工作

各校要有组织、有领导、深入细致的开展后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工作,主要是针对学校后勤设施设备的使用有无安全隐患、所有操作流程及管理方法是否符合规范和制度的规定、各项安全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全面落实校园后勤安全责任

学校要建立起后勤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加强食堂、住校生、小卖部、饮用水、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等后勤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按照安全责任管理的相关原则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有责任的管理体系。

3、抓好后勤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

各校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有关管理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详细掌握所有后勤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排解各类隐患。

4、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食堂要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试尝留样等工作。严禁加工制作冷荤凉菜、豆角(四季豆)、皮蛋、发芽土豆、鲜黄花、野生菌等高风险食品;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地沟油等原料。

5、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提供桶装水的学校,要落实采购索证制度,并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使用二次供水的学校,要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做好日常管理;使用集中式供水的学校要定期进行设施设备和管网的检修。

6、加强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

各校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特征,对师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要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7、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管理工作

各校要加强校园、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各类基本卫生条件的检查维护。

8、加强后勤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要严格执行非学校后勤管理、从业人员严禁进入后勤工作场所的规定,尤其是必须严禁进入食堂操作间、小卖部及库房、饮用水管水点、宿舍等重点安全防范部位,并切实做好以上部位在非工作时间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7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质量工作对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行业和国家形象,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省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逐步好转,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落后,产品质量差,个别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有的生产经营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少数基层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履行职责不到位。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质量工作、提高质量水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质量第

一、以质取胜的观念,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升全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二、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二)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严格落实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措施,加快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着重加强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及包装、贮运、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业品,着重加强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厂等环节的控制。严防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一经发现,坚决退市和召回。

(三)抓好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加强市场巡查和质量监测,强化食品主要经营场所的质量管理,严把货架关和餐桌关。在流通环节,全面实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退市下架制度。严格查验和标识标签管理。对食品经营户依法登记,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在消费环节,深入推进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卫生索证管理和卫生监督结果公示制度。

(四)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不断加大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力度,严格控制不合格商品流出国门,严防不合格商品流入国内。加强生产全过程控制,努力推行出口食品、农产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严格执行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大力推进电子监管,提高出口商品特别是食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建立完善的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防范信用风险;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尽快实现质检、海关之间的通关单联网核查,依法严厉打击逃检漏检行为,严防有毒有害物质和疫病进入我国。

三、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和区域产品治理整顿

(五)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管力度,建立严密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将食品等日用消费品质量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强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厂等环节的控制,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评价和风险预警等手段,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以食品、农资、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各级政府要做好产品质量监督经费保障,切实加强各级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改善监管条件,提高监管水平。

(六)进一步加大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力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等手段,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严格行政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对未获得许可资质就擅自开工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坚决予以取缔,对达不到许可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行政许可主管部门不予颁发许可证书,有关部门不得为其生产经营提供支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确保行政许可工作程序的合法、完整、公开、公正。严格后续监管,建立健全辖区监管责任制,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大监管工作格局。对已获行政许可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不能持续稳定生产质量合格产品,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取消其许可资质。定期、不定期进行认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管,重点查处非法认证、虚假认证、逃避CCC认证等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强对被撤销和被暂停产品认证企业的监管。

(七)深入开展打假治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各执法部门要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不断探索和开创执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局面。要施“重典”、出重拳,对食品、药品、农资等涉及人身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制假售假案件,从严从快,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要加强配合,联合办案,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案件,采取协查联动的方式,形成执法合力。要狠抓大案要案,对存在地方保护或有黑恶势力背景的重大案件,监察、公安和检察机关要提前介入。要通过新闻会、典型案例公开曝光、重大问题跟踪报道等形式,营造高压态势,形成对制售假冒伪劣犯罪分子强大的威慑力。

(八)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整治。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负总责、监管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区域监管责任体系,不允许以“优化发展环境”之名变相阻碍执法,更不允许挂牌保护。严格责任追究,对区域性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制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生恶性质量事件的县(市)、乡镇(街道、社区),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集中整治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政府、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要坚决查处,依纪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持扶优治劣两手抓,对于区域性产品,按照“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打造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上,保护和扶持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

(九)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防范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建立完善各种风险预警和快速应对机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切实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研判、妥善处置。各级政府要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社会突发事件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财力投入,搞好物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通信保障。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等各类产品质量事件应急处理、食源性疾病防治等工作,尤其是要防控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性就餐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强化质量基础,提升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水平

(十)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我省主导行业、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包括食品、农业、建材、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纺织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为食品、农产品、建材等与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生产实现全过程的标准控制创造条件,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标准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对标准制修订的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我省技术标准水平和标准覆盖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和国家标准化活动,使我省自主创新技术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进而确立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大力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内控标准,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十一)切实加强计量管理。切实加强企业的计量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成本核算,节能降耗,增加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保证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按照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区域特色企业推行国家《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规范》,通过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对企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及时对配备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率。

(十二)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引导企业面向国际市场,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不断实现管理创新。吸收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以创造世界级质量为目标,加快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生产企业的关键岗位要配备具有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

(十三)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引导企业妥善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收集主要国际市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最新动态,加强对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及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措施的研究。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国际市场技术准入条件和出口商品技术竞争力的监测。引导企业利用国家出口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关键技术、技改、参与认证认可国际规则的制订修订等方面的活动,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WTO规则,对国外通报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提出意见和建议。培育提高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市场不断严格的技术要求的能力、自主应用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提高出口综合效益的能力和运用自主优势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十四)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质量诚信意识。进一步加大质量诚信教育,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质量诚信意识。建立反映企业产品质量状况的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形成质量信用奖惩机制,从制度上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质量竞争力指数,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积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扎实推进质量振兴

(十五)加大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力度,努力打造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引导企业增强名牌意识,激发内部动力。广大企业要向名牌企业看齐,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赢得市场信赖,积极争创名牌。已经取得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瞄准世界名牌,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扩张。通过企业争创名牌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研究名牌扶持政策和推进办法,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并付诸实施。严厉打击假冒名牌行为,保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制教育、媒体宣传、社团服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共同促进、支持企业培育、宣传和保护名牌,努力形成“名牌兴、企业兴、经济兴”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打造“*制造”的区域名牌,塑造*产品的良好形象。

(十六)继续实施质量奖励制度,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继续实施和完善我省质量奖励制度,对在质量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对获得国家质量奖的企业和个人,由省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获得省质量管理奖、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和省服务质量奖的企业和个人,由设区市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质量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内部建立质量奖励制度。要加大对质量经费的投入,积极支持质量事业发展。

(十七)扎实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以提升特色产业质量竞争力为切入点,实现“质量兴市县活动”与建立质量社会管理长效机制有机结合、与省市开展质量振兴活动有机结合、与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不断深化“质量兴业”和“质量兴企”活动,进一步扩大整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的范围。努力争创“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和“*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六、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

(十八)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强化施工企业是工程质量直接责任主体的意识。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继续推进和完善质量巡查制度,采取集中巡查、专项巡查和随机巡查等方式,加强对各类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园林工程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工程质量隐患和违反技术标准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围绕质量诚信体系建立工程质量不良记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历打击工程质量失信行为。

(十九)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加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规范服务行为。努力推动服务行业企业贯彻服务质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引导有条件的服务企业积极申请质量体系认证,促其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积极开展“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争创服务名牌”活动,培育形成一批优势服务企业。加强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整顿不符合服务标准化规范的行业和单位,促进全省总体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七、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和舆论信息工作

(二十)加强质量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加快修订《*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省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一)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建立统

一、科学、权威、高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制度。有关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及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监管举措和成效,查处问题、改进工作的信息。一旦发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要按照职责分工,快速反应,核准事实,统一口径,迅速稳妥信息。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信息和突发事件,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利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会”平台,适时召开新闻会,通报有关情况。对反映比较集中、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逐一查实,及时澄清,不回避、不拖延,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舆论引导,确保社会稳定。

(二十二)加强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广泛开展质量法制宣传工作,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我省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营造政府重视、企业积极、社会关注的良好质量氛围。加强和改进舆论宣传工作,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准确解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个别恶意炒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媒体和个人,要依纪依法处理。

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

(二十三)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已成立质量与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省专项整治和质量与名牌工作的重大政策,研究解决食品等质量与名牌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涉及食品等质量与名牌工作的有关事宜。各市、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把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确保质量工作责任得到落实。

第8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58-03

农产品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样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切实搞好农产品食品监管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1 高台县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高台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高原夏菜和各类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鲜食农产品的生产量、供应量逐年增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台县已建成蔬菜示范大县,各类蔬菜生产面积达0.53万多hm2,瓜类面积670 hm2左右(包括制种),各类果树面积0.38万hm2,全县每年瓜果蔬菜等鲜食农产品总产量达到7亿多kg,其中,鲜食农产品4.67亿kg,加工农产品2.4亿kg,每年除供应高台县农贸市场外,鲜活农产品市场外销量在3亿kg以上,在这些直接供应农贸市场的鲜食农产品中,绝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但也有可能在个别农产品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量超标、卫生状况不好等,安全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2 目前农产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点多、线长、面广,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涉及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安全生产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产品安全生产观念淡漠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是一种以家庭单家独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模式,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水平。由于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较差,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而忽视安全生产,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是安全生产的知识比较欠缺,在瓜果蔬菜等食用农产品上禁用什么农药、喷施农药多少天才能采收上市不是很清楚。随着农药的乱用、滥用,还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生产中施药频繁,用药量越来越大,农残超标问题愈加突出,特别是为了追求新、鲜、奇、特等农产品,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越来越多。

2.2 源头问题难以控制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 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消除病虫草害,有人滥用或不正确使用农药,有的甚至使用高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同样会造成巨大危害;生物激素、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其农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也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种植养殖中被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水体,会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农产品在包装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也会导致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2.3 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从法律法规上看,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培训教育,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监督等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综合监督检查,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质监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日常卫生监督;安全检查部门负责农药、杀鼠剂等化学危险品的生产经营管理;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但从监管效果看,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责权不清,职能分散,缺乏协调,相互扯皮,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交叉重叠执法、重复检验或相互推诿、监管不力等现象,市场检查呈现运动式的查禁,漏洞较多。特别是餐饮业,管理制度和卫生状况欠佳,自行采购农产品原材料的随意性很大,安全问题相当突出。

2.4 农业投入品的经销渠道多,管理难度大

当前,农资市场十分活跃,农业投入品的经营渠道很多,特别是农药等危化品的经营单位多、乱、杂、小,造成禁用农药禁而不绝。作为一个小县,仅农药经营门店多达100多家,加上各农药经销公司重心下移、直销基层农户的情况,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特别是已禁止生产经营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还有使用,部分限制使用范围的农药使用不规范,常规农药安全期间隔不够,是造成农产品安全的最大隐患。

2.5 农产品安全检测水平不高

目前,生产和运转环节的质量检测结果尚无法律效力,仅能作为参照;农贸市场对瓜果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检测形同虚设,约束力不大;餐饮单位原材料不作检验的现象还很突出;消费环节对鲜食农产品抽样检测的覆盖面不够全面。在县乡基层有检测职能的单位普遍存在仪器匮乏、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鲜食农产品从源头检测监管的人力不足,经费缺少,就高台县来看,目前只能开展简单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速测工作,全面的检测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第9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政策工具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44-03

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生产既满足了国民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食品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大支柱产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统一的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然而,大量化学品的使用、一些生物物种的变异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环境恶化,使得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接踵而至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国民的高度关注和担忧。近年来,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毒馒头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地刺激了全国人民的神经,成为我们心中无法除去的伤痛,也成为我国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力佐证。

2 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诚信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个体受到利益的驱使,极易做出欺诈性的经营行为。而且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得社会个体的内外利益关系很容易出现失衡的状况。从公司内部来看,经营者与受雇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衡,使得欺瞒经营者、剥削劳动者的不诚信行为频发。从公司外部来看,公司与国家之间、公司和公司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也滋生了侵占国家利益、损害其他企业或者消费者利益的不诚信行为。

(2)监管不力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是食品监管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而我国监管机构部门繁杂、职责不明确、监管经验匮乏,造成食品安全监管漏洞百出;二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三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不合理,现阶段有多个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责,可以说是多管齐下,不过却存在着“谁都能管、谁也不想管”等明显问题和缺陷,极易产生监管盲区、导致管理失灵。

(3)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滞后。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交易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最终影响社会公正和公平。食品作为一种商品,出去商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搜寻性、经验性、信用性三种特征。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感知食品的搜寻、经验特征,却难以全面了解到食品的信用特征情况,所以作为买方的消费者就处于了信息不对称的不利条件下。加之食品生产标准混乱、检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滞后,“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就会大量发生,最后使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运作,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4)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强弱于社会食品安全监督的效果直接相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关注、辨别能力越高、防范意识越强,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效果就越好。然而目前,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力量还有待提高。首先,食品生产、检验、销售等过程涉及面广,想要理解这些程序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通消费者虽然经常购买这些产品,但对其相关生产、质量等问题依然无法理解和充分认识。其次,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消费者面临着难鉴定、难举证、难调处、难投诉的四难境地,食品生产企业往往抓住这一点而变得肆无忌惮,对消费者的维权行为置之不理。所以,人们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因为找不到便捷的解决途径而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可见社会缺乏坚定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有效的应对途径、消费者鉴别食品安全的能力低弱和食品安全维权态度不积极,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根源。

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工程等,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需要加紧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与身心健康。今后,我们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紧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有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氛围,建立透明的信息交换机制。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管理者的不诚信成本。通过诚信意识调解人们的行为,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在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过程中,让道德规范成为法律的有力补充。

(2)全面构筑食品信息监督体系。

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评估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停业整顿,消除相关隐患后再恢复生产。同时,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搜索能力,给予企业准确、快速的评价。

二是各级各单位应抓紧成立食品安全相关检测和科研部门,大力支持有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全面有效的监督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到食品安全万无一失,还消费者一个安心。

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把关审批环节。继续严格审批等相关制度,加强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许可证发放等环节,保证食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是提高公民食品安全防范能力、加强社会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是联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有效发展的复杂系统性问题,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也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相关意识。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之外,还要大力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提高媒体的参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量。

(3)统一食品相关标准,完善食品安全体系

现阶段,我国食品标准杂乱、层次不明,急需我们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2010年上半年,农业部新组织制定和修订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0多项,同时指导各省级农业部门制定新的区域性、地方性配套生产质量控制规范和操作规程。今后,我们应不断积累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性数据,为制定有害物质残留限量、建立完整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残留标准体系打好基础;研究与制定种植产品、养殖产品和餐饮业食品的相关控制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4)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技术的科研投入。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加大了相关技术的科研投入,《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专项课题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启动实施的。专项实施以来,我国食品相关安全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标准支撑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了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升了食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国家已将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研力量。这些研究的重点将是:风险评估、溯源预警、高通量快速检测的开发和标准建设等方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今后要在检测对象、方法和仪器设备方面实现新突破,重点是农药、兽药残留、食品、饲料添加剂检测技术以及生物毒素、共患病病原体和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溯源设备领域。在整体上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科学技术的水平。

4 结论

食品安全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性问题。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食品市场产品安全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今后,还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在现阶段我国具体国情下,想要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充分调动个人、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参与性,不断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政府的服务监管力度,创造积极的食品安全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郝俊冉,郝晓冉,李彦彬,段相林.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策略[J].粮油加工,2009(10).

[2]罗松明,杨文钰,刘卫国,雍太文.四川豆制品加工业现状分析与展望[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03).

[3]李爱英.探析我国服装品牌折扣店的发展对策[J].消费导刊,2009(21).

[4]庄寿增.对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林产工业,2008(02).

[5]王义深,舒德程.中小型纺织企业现行状况与发展前景[J].山东纺织经济,2009(05).

[6]许远平.庆元县木材检查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