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实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咪鲜胺;水稻穗颈瘟;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9;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48-01
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优质高产和种植经济效益。为了筛选出更多防治穗颈瘟的有效药剂,更好地控制穗颈瘟的发生危害,2008年笔者在大中农场农科所进行了咪鲜胺防治水稻穗颈瘟及其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以明确咪鲜胺对穗颈瘟的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集团);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20%稻瘟灵乳油。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25%咪鲜胺乳油600mL/hm2(A)、750 mL/hm2(B)、900 mL/hm2(C),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D),20%稻瘟灵乳油1 500 mL/hm2(E),不用药作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7m2,于8月20日(水稻破口期)施药,用水量750kg/hm2,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大中农场农科所,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秧,土壤肥力中等,水稻长势均匀,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稻99。
1.4 调查方法
在水稻穗颈瘟基本稳定时(10月25日)调查各处理水稻穗颈瘟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每小区5点,每点调查50株,记载发病株和严重度(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病效果);同时,每小区随机剪取20穗进行考种,测定每穗实粒数、秕粒数、千粒重、20穗总重量,并对试验数据及考种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因素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
25%咪鲜胺乳油对水稻穗颈瘟病穗率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咪鲜胺乳油900mL/hm2对穗颈瘟的防效为85.68%,高于咪鲜胺乳油750mL/hm2防效84.71%,与20%稻瘟灵乳油处理防效84.93%相当,比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效78.32%高7.36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
2.2 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
咪鲜胺乳油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比病穗防效有所提高,咪鲜胺乳油900mL/hm2处理的病指防效为89.37%,与用咪鲜胺乳油750mL/hm2处理的防效88.97%接近,也与20%稻瘟灵乳油处理防效89.64%相当,但比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处理防效83.45%高5.92个百分点。说明咪鲜胺对穗颈瘟的防病效果优于三环唑,可与稻瘟灵等交替使用,以延缓稻瘟病对稻瘟灵等产生抗药性。
2.3 不同用药量的防效比较
25%咪鲜胺乳油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大,增幅不显著,处理A、处理B、处理C的病穗率及病指防效均在80%左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一般发生年份,防治穗颈瘟用25%咪鲜胺乳油600~750mL/hm2即可有效地防治穗颈瘟。
2.4 对水稻结实率影响
咪鲜胺3个处理及稻瘟灵处理结实率均在90%以上,略高于不用药处理区89.73%,对照区结实率比三环唑处理区结实率高1.8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咪鲜胺不同用量在水稻破口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对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没有影响。
2.5 不同用量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处理A、处理B、处理C千粒重分别为26.73g、27.04g、26.93g,比CK千粒重分别高2.75g、3.06g、 2.95g,差异显著;与其他2个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2.6 对水稻产量影响
处理C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处理A、处理B、处理C每穗重量分别为2.79g、2.81g、2.82g,比CK的2.52g分别增产9.5%、10.2%、10.7%,差异显著;比稻瘟灵增产率4.2%分别高5.3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咪鲜胺防治水稻穗颈瘟是安全的,对水稻的产量构成没有影响,其增产效果明显好于稻瘟灵、三环唑处理,且其用药量以750mL/hm2最为经济。
3 结论与讨论
咪鲜胺乳油750~900mL/hm2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明显,在水稻破口期用药,防治效果可达85%左右,优于常规药剂稻瘟灵、三环唑。从防病增产两方面综合考虑,咪鲜胺经济用量750mL/hm2为宜。咪鲜胺对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无影响,其增产效果高于稻瘟灵、三环唑。由于2008年水稻穗颈瘟偏轻发生,用药1次即可控制穗颈瘟的发生和危害,但在穗颈瘟大发生的年份,1次用药能否有效地控制穗颈瘟的危害,还待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郭新华,肖放华,肖毅.52.5%丙环唑十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J].植物保护,2007(5):143-145.
通过本次试验,了解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用于大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用药剂量、时期和安全性,为广大农户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上更加及时、有效、科学地选择用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美国杜邦农化
2%甲氨基阿维菌素——威远生化
2.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试验作物为早稻,品种为佛山油占
防治对象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
3.试验设计
(1)试验处理及每亩用量:
① 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30ml
② 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20ml
③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ml
④ 2%甲氨基阿维菌素50ml
⑤ 空白对照(清水).
(2)小区安排
①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筑小埂隔开,以防药剂干扰邻近小区。
②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24 m?;重复次数:4次重复
4.试验方法
试验在我宾阳县新桥镇三友村委三友片稻区进行,该田肥水管理条件一致,长势良好。施药时于稻纵卷叶螟1、2龄高峰期(1龄占27.8%,2龄占38.9%,3龄占11.1%,4龄占16.7%,5龄占5.5%)。施药采用桂林-16A型高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扇形喷头,喷头直径0.7mm,每亩实际施用药液量为30kg,于2011年6月12日喷施,施药1次,重点施于水稻上部叶片。
5.调查时间、次数和方法
(1)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调查虫量,施药后5d考查杀虫效果,药后15d调查保叶效果。
(2)调查方法。每小区三点取样,每点0.25 m?,共查0.75 m?内的水稻(平均384株)。药后5d剥查苞内活虫数以考查相对杀虫效果;药后15d统计水稻分蘖数,每株查上部3叶(每小区平均调查1152叶),调查卷叶数,根据施药区与对照区卷叶率的差异,计算保叶效果。
(3)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
防效(%)=(1-
卷叶率(%)= ×100%
防效(%)= ×100%
5.施药期间天气条件
6/12施药当天晴到多云,平均气温27.6度,最高气温32度,药后12h有小雨,6/12-6/27日天气情况见表1。
三、试验结果
1.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5d,每亩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30ml相对防效最好,平均达91.44%,与康宽平均91.37%防效几乎相当,甲维盐很低平均为47.39%。
药后15d调查,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30ml保叶效果平均86.00%,稍高于康宽的平均85.09,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20ml处理区保叶效果74.04%,甲维盐保叶效果为47.34%。药后15d目测比较,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30ml和康宽区相当,稻面较少刮白叶片,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20ml则较多刮白叶片可见,甲维盐被刮白叶片极多。
2.安全性考查
在本试验剂量下,经施药后2~10d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与对照区相比无药害症状产生。
四、小结与讨论
1.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效稳定,并随用量的提高而提高,且持效期较长。每亩用30ml,药后15d防效仍在85%以上。本次试验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良好,如成本合理,在生产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2.防治稻纵卷叶螟要正确把握施药时期,掌握在害虫卵孵化盛期到低龄幼虫(1~2龄)始盛期,可从水稻外观看,当100丛水稻中,有30个新虫苞,其卷叶长一寸左右,卷苞仍为青色时,这时就是打药最佳时期。
关键词:49%丙环・咪鲜胺乳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70-0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其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我国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与稻瘟病、白叶枯病并称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纹枯病主要影响水稻灌浆及黄熟期结实率,一般产量损失6%~25%,严重时造成水稻植株倒伏,产量损失高达30%~50%[1]。49%丙环・咪鲜胺乳油是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生产的内吸保护复合型杀菌,不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还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了验证49%丙环・咪鲜胺乳油在信宜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笔者于2014年早晚两造在池洞镇西村开展了应用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49%丙环・咪鲜胺乳油,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生产;对照药剂2.4%井冈霉素水剂,广州市农药厂生产。试验设在池洞镇西村沙田垌和信丰垌,于2014年早晚两造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优9516。试验田块常年种植水稻,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早晚两造进行,早造安排在西村沙田垌进行,晚造安排在西村信丰垌进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除清水对照区面积为130m2外,其它处理每个小区面积均为330m2。处理1为49%丙环・咪鲜胺乳油,用药量30mL/667m2,兑水50kg喷雾;处理2为2.4%井冈霉素水剂,用药量400mL/667m2,兑水50kg喷雾;处理3为清水对照。在水稻分蘖盛期(早造插后30d、晚造插后25d)和抽穗前3d各喷药1次。
1.3 调查分析 每次施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20丛。另外,收割前每个处理取10丛,调查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便测定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第一次施药后15d,沙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0.5%,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32.1%;信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8%,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37.4%。第二次施药后15d,沙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6.1%,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26.3%;信丰垌试验田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3.6%,比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高出28.6%。沙田垌和信丰垌的试验结果表明,49%丙环・咪鲜胺乳油对纹枯病的防治持效期长,效果明显优于2.4%井冈霉素水剂。另外,根据田间观察,49%丙环・咪鲜胺乳油还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促进水稻生长,保护叶片叶绿体的作用,施药后,叶片亮绿,生长势强,成熟期青枝蜡秆,叶青籽黄;二是持效期比其它药剂长,耐雨水冲刷,保护期可延长至25~35d。
2.2 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沙田垌和信丰垌2个试验点,使用49%丙环・咪鲜胺乳油较使用2.4%井冈霉素水剂处理均有增加水稻产量的效果,结实率分别为88.0%和86.0%,比对照药剂处理高出5.7%和4.1%;在产量方面,沙田垌单产达623.5kg/667m2,信丰垌达614.1kg/667m2,比对照药剂处理高出63.7kg、68.1kg,增幅达11.4%、12.5%。
3 结语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前3d(破口期)各喷施一次49%丙环・咪鲜胺乳油,防治效果明显较2.4%井冈霉素水剂好,不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持效期长,而且能延长剑叶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水稻产量,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安全高效的新型农药,值得在水稻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水稻及蔬菜害虫;防治效果与效益;松溪县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80-03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2000年以后国家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农药安全使用规章,如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19种农药,停止使用氟虫腈农药制剂等。与此同时,部分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导致害虫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如吡虫啉、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已明显下降。生产上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内外农药生产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通过新农药的研制、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推出一些替代产品,2008-2009年先后推出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属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二者作用机理相似,都是激活昆虫鱼尼丁受体,不可逆地打开钙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失控性释放,刺激昆虫肌肉持续收缩,昆虫停止活动和取食,最终僵缩死亡。它们具有高渗透性、高传导性、高化学稳定性、高杀虫活性和导致害虫立刻停止取食等作用特点,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对人畜、鱼类、鸟类低毒,对天敌和有益昆虫影响小,对农作物安全,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高效杀虫剂。
1 两种新农药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情况
1.1 示范推广面积及成效 2010-2012年松溪县水稻播种面积2.59万hm2,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0.31万hm2次,防治面积0.42万hm2次,稻纵卷叶螟发生0.76万hm2次,防治面积1万多hm2次;蔬菜复种面积1.5万hm2,蔬菜小菜蛾发生0.57万hm2次,防治面积0.86万hm2次。3a中,我县共推广应用新农药氟虫双酰胺220kg、氯虫苯甲酰胺1 210kg,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0.65万hm2次,其中推广防治二化螟0.14万hm2、稻纵卷叶螟0.36万hm2、蔬菜小菜蛾0.142万hm2(见表1)。在茶平、河东、旧县、渭田等乡镇建立4个中心示范片,面积0.16万hm2。《松溪县新农药(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蔬菜害虫防治上的推广应用》项目获松溪县政府2010-2011年科学技术奖3等奖。
1.2 示范推广措施
1.2.1 加强监测、准确预报 2005年以来,我县安装了新一代智能虫情测报灯,大大提升了水稻、蔬菜害虫的预测预报水平。针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我站2010年发出4期《病虫情报》,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出3期《病虫情报》;针对小菜蛾,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出2期《病虫情报》,及时准确地作出了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控了水稻、蔬菜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1.2.2 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近年来水稻害虫发生量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为此,我站认真地开展了应用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刚一推出,我站于2008-2009年即着手进行该农药使用技术的试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大面积示范推广打好基础。2010年8月9~24日在河东乡大布村进行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新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大区示范,2011年7月8~28日在旧县乡游墩村进行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大区示范,2010年11月13~25日在茶平乡官路村进行氟虫双酰胺防治小菜蛾试验和示范,2011年5月22日~6月1日在旧县乡下村进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小菜蛾大区示范。通过这些试验和示范的带动,有力地促进了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2.3 进村入户,开展培训,普及新农药使用技术 根据虫情预报,在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发生的关键时期,我们都提前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培训,直接将新农药的使用技术交到农民的手中。据统计,2009-2012年共举办农民培训会36场,召开防治现场会6次。此外,我们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普及新农药使用技术,在县有线电视台连续滚动播送稻纵卷叶螟防治信息,利用墙报、续期发放《病虫情报》、宣传单页等,共发放宣传材料6 500多份,广泛宣传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与县农资协会一道,深入农资销售网点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推广应用新农药使用技术;与县农村科技服务团携手,进村入户发放技术资料,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
2 防治效果
2.1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2010年8月9日在河东乡大布村中稻上进行20%氟虫双酰胺(商品名垄歌)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商品名康宽)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大区示范。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g/667m2、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后7d调查有虫率,防效分别为91.37%、89.12%,药后14d调查卷叶率,保叶效果分别为92.82%、90.52%。对照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50mL/667m2和1.8%阿维菌素乳油100mL/667m2处理,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82.47%、82.68%,药后14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75.55%、77.68%(详见表2)。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优异,显著高于5%锐劲特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
2.2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2011年7月8日,我们在旧县乡游墩村中稻上进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大区示范。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g/667m2、200g/L氟虫双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7d调查有虫率,防效分别为91.46%、93.20%,药后14d调查枯心率,保苗效果分别为92.89%、93.45%。对照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50mL/667m2和48%毒死蜱乳油100mL/667m2处理,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83.30%、82.51%,药后14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6.53%、83.32%(见表3)。结果显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优异,显著优于5%锐劲特悬浮剂和48%毒死蜱乳油。
2.3 防治蔬菜小菜蛾效果 2010年11月13日,在松溪县好味食品蔬菜基地官路村结球甘蓝上进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小菜蛾小区试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 000倍、3 000倍、4 000倍液处理,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89.87%、86.60%、75.95%;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7.97%、95.13%、88.46%;药后12d的防效分别为96.21%、93.63%、85.61%。对照药剂150g/L茚虫威乳油(商品名安打)3 750倍液处理,药后3d、7d、12d的防效分别为60.88%、74.29%、84.33%(详见表4)。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蔬菜小菜蛾的防效很好,显著高于150g/L茚虫威乳油,而且,持效期达20d。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为3 000倍液。
3 效益分析
通过对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蔬菜害虫防治上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收到了增产、节本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两种新农药防治效果优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达91.5%以上,平均比对照农药锐劲特高出7.8个百分点,比毒死蜱高出9.8个百分点;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0.5%以上,平均比对照农药锐劲特高出12.0个百分点,比阿维菌素高出16.8个百分点;对蔬菜小菜蛾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农药茚虫威、虫螨腈和甲维盐。
据统计,2010-2012年项目区水稻增产221.03万kg,增加产值552.58万元,蔬菜增产202.35万kg,增加产值303.53万元;项目区农田每667m2减少用药1~1.5次,节约农药及防治用工成本710.10万元,合计增加经济效益1 566.21万元(详见表6)。
说明:稻谷价格2.50元/kg,蔬菜价格1.50元/kg,每667m2农药成本15.00元,每667m2喷药工资45元。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由于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保障了粮食和蔬菜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一代农药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
试验地位于大洼县新立镇,地块整齐、平坦,肥力中等,具有代表性。土壤为盐渍型水稻土,耕层0-20cm。全氮测定值11.8mg/kg,速效磷45.2mg/kg,速效钾162.6mg/kg。表层土壤含盐量0.3~0.6%,通体粘质,灌溉水为辽河水。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材料
秸秆腐熟剂:微生物腐秆剂(粉状,每袋2公斤),供试水稻品种:盐粳456
2.试验设计和方法
2.1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对照(无秸秆还田);处理2: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0kg+尿素0kg);处理3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2kg+尿素5kg);处理4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2kg+尿素8kg);处理5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2kg+尿素10kg);处理6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4kg+尿素5kg);处理7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4kg+尿素8kg);处理8水稻留高茬还田(腐熟剂4kg+尿素10kg),各处理毗邻排列,小区面积各200平米。
2.2试验方法:
2.2.1水稻成熟后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留高茬40~50cm。
2.2.2施用秸秆腐熟剂和速效氮肥尿素、春旋。按实验方案用量将秸秆腐熟剂和速效氮肥尿素混合后均匀地撒施在稻茬上,然后灭茬旋耕,将其一并埋入土壤内。
2.2.3各处理田间农艺措施一致,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及排灌沟,确保单灌、单排。
2.2.4泡田、深施底肥和平地。每亩化肥使用量按当地配方施肥量确定,施后平地插秧。
2.2.5注意田间管理,保证各处理间施肥量、灌水量、农药用量一致。及时追肥、除草、防病虫害。
2.3观测项目
在不同时间观察记录秸秆的腐熟情况、记录水稻生长状况,比较产量。
二、试验结果
1.稻杆腐熟情况
从水色、秆色、手感情况、拉力和气味方面比较各个处理的秸秆腐解变化情况,秸秆腐解效果由表l可以看出,处理2的腐解速度较慢,经现场肉眼查看和气味识别发现其他处理腐熟更彻底。
三、小结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耕作制度及土种 园区所采用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季,供试土壤母质潜育白浆土。
1.2供试土壤主要养分状况 土壤有机质3.58,碱解氮140,有效磷60,速效钾100,PH5.9。
1.3肥料使用 处理2为最佳的施肥水平,初步确定为每亩总施肥量26.5 kg,其中:46%尿素13.5 kg(纯量6.21 kg),46 %三料(重过磷酸钙)8 kg(纯量3.68 kg),50 %硫酸钾5 kg(纯量2.5 kg)。施肥方法:按照试验要求进行。试验区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喷施任何叶面肥。
1.4试验研究方法 本项试验研究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试验方案,“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1.5试验地的选择及小区安排 试验地在科技园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肥力基本均匀一致的稻田作为试验田块,一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灌溉单排单灌,小区之间筑双埂隔水。小区宽度4.20 m,14行区,行长12.62 m,小区面积53 m2。
1.6品种选用与移栽 水稻供试品种选择主载高产优质品种空育131。5月20日前插秧,30×12 cm(9×4寸),确保25穴/平方米以上,每穴4~5株。
1.7耕作管理 田间其他农艺及管理措施均按照分局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同一措施的的实施在同一天内进行,以减少小区及区组间的差异。水稻进入成熟期,对各小区进行实际收获,分别称量籽粒和茎秆的重量,统计各施肥处理下水稻的产量。
1.8试验地气象状况 当地年积温2828.1 ℃,降水量416 mm,日照时数1766小时,湿度67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2007年各处理水稻长势分析
首先,在2、3、6、11四个处理以P2K2水平为基础的肥料效应方程中,产量最高的是处理6,处理11虽然前期施氮量增加了,但是肥料效应并不明显产量反而降低了,这说明当地水稻生产前期并不需要施用过量的氮肥。在4、5、6、7四个处理以N2K2为基础的肥料效应方程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
其次,处理2、7、11、12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说明施肥料适宜;处理N1P2K2的产量最低,原因是前期氮肥施氮量较少,中期磷肥施用量较多,施肥量的不适导致产量最低;在处理N2P1K2和处理N3P2K2两个处理的产量基本相同,各项指标也比较相近,说明这两个处理在肥料效应中是等效的,所以从施肥成本上考虑应该采用N2P1N2的施肥量。
2.2“3414”常规5处理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无肥区处理明显比其他四个处理的产量低,正常施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但这并不能说明这是最佳施肥处理,有待于以后对本地区长期多年试验的论证。在减氮、减磷、减钾三个处理中,减磷的处理产量最高。这也说明在本地区磷的含量较高,水稻生长中期不施磷肥对产量影响并不大,而且千粒重也较高;水稻生长后期不施钾肥的处理产量最低,说明此地区钾肥的含量较少,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要酌量增施适量的钾肥。
2.3有关施肥参数的确定 将各处理茎秆及籽粒分别收获,自然风干至衡重后,称量重量,并化验各处理水稻植株茎秆和籽粒的全量氮、磷、钾含量,方法为过氧化氢-硫酸法。选择常规五项处理,即处理1、2、4、6、8,分析土壤养分供给及水稻需肥情况。
2.3.1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的测定 通常土壤的供肥能力能够反映该土壤及地块的肥力水平,确定土壤的供肥能力可作为计算水稻施用肥料的参数。
土壤供氮量=处理2(茎秆含氮量×亩茎秆重量+籽粒含氮量×亩籽粒重量)
土壤供磷量=处理4(茎秆含磷量×亩茎秆重量+籽粒含磷量×亩籽粒重量)
土壤供钾量=处理8(茎秆含钾量×亩茎秆重量+籽粒含钾量×亩籽粒重量)
2.3.2相对产量的测定 相对产量为缺素区水稻籽粒产量与完全施肥区水稻籽粒产量的百分比。计算缺氮、磷、钾处理的相对产量。
缺氮的相对产量=处理2产量/处理6产量×100%=83.0 %
缺磷的相对产量=处理4产量/处理6产量×100%=94.2 %
缺钾的相对产量=处理8产量/处理6产量×100%=76.7 %
2.3.3水稻对土壤养分依存率的测定 通常我们在确定水稻目标产量时主要根据的是土壤的肥力状况,即以地定产,因此我们就需要确定本地区水稻对土壤的依存率。其计算表达式为:
依存率(%)=无肥区农作物产量/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100 %
将完全施肥处理6与空白施肥处理1产量进行分析,计算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对本地区土壤养分依存率为67.6 %。
2.3.4尿素、过磷酸钙及硫酸钾利用率的测定 化学肥料的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其实质是当季作物对所施用肥料的表现回收率。本试验测定肥料利用率的方法为田间差减法。田间差减法的计算公式: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水稻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水稻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 %
3 结论
关键词:水稻;质量;经营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02-1
1 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示范区面积发展到1.5万公顷,覆盖了白城市6个乡(镇)。示范区带动农户达到了1万多户。水稻单产由8990千克/公顷,提高到2012年的9 290公斤/公顷,年平均总产量达 13.5万吨。水稻年平均产值达4亿元,现有4个水稻全程机械化村和1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
2 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与示范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政府累计投入300 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2 完善标准体系
在充分吸收、借鉴绿色水稻国家、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洮北区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既涵盖了水稻种子质量、检测、种植标准,还涵盖了土壤、农药、肥料使用准则标准,同时还涵盖了其产品大米的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检验方法标准、农产品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标准。其中包括通用标准29项,技术标准30项,管理标准10项,工作标准5项,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到产品的每一环节都有科学、实用和可操作性的标准所依。
2.3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舆论先行、宣传引路、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制作了《绿色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科教片,并利用电视讲座等形式向农户普及,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标准化培训,至今累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制成各种宣传手册下发到农户手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会用。
2.4 建立溯源制度
建立从浸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到大米加工全过程的生产档案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水稻种植农户姓名、地块、农药化肥施用品种、使用量、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全过程的生产纪录,消费者可以追溯到大米生产源头,从而实现了农产品标签的可溯源性。
2.5 发展产业化经营
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在培育、扶持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区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已发展到5户,年实际加工量在5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发展到20户。企业和农户签订定单,要求农户按照示范区建设标准进行生产,从备耕生产开始,就实行全程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用水、统一栽培技术。实现了示范区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协调发展。
2.6 打响大米品牌
通过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确保了大米的品质和特色,进一步打响大米品牌,使其影响力不断加大。大米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
3 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成果
3.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得到全县认可
在种田观念、科技种田、规模化种植等方面,标准化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各有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示范区建设工作在认识的转变和加深过程中起到了推进作用。农业标准化已深入了千家万户,标准化种植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3.2 农民在标准化种植中得到了实惠
随着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已有95%的示范区乡(镇)获得订单,成为大米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稻谷平均收购价高出市场价格20%~30%,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3 推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为大米加工企业搭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广阔平台,大米加工企业由原来的几户发展到了20余户。
3.4 形成了多种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
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农民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涌现出了“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标准”、“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基地+标准”以及“公司+基地+标准”等典型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农户所需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全部由公司统一供给,费用年末收购时扣除,这样能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供给符合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成为“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订单+标准”的典型标准化生产模式。
3.5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从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入手,将标准实施落到实处。从肥料、种子、农药到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按标准化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3.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效运行
以实验室为依托,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生产资料投入、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一直到大米成品实行全过程跟踪监测。以每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有效发挥质监部门职能,集中力量开展“金质惠农”、“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活动。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00-2
0 前言
通过田间肥效试验,在不同土壤中各种肥料所产生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与农作物需肥规律的关系等等数据可以得到,从而提供确切的依据来设计施肥配方、指导施肥工作的进行、将施肥指标准确化。所以说,在测图培养施工工作中,田间肥效试验是一项无以为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得以建立,从而探索出保证当地水稻生产最佳产量的施肥量,以便指导施肥工作实现增产增收,我们在开展了水稻田间“3414”肥效试验,地电位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大发村大扒洞。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此次试验中,所采用的材料如下所示:
1.1.1 供试水稻品种 假杂优。
1.1.2 试验用的肥料 尿素(CON2H4)、过磷酸钙(Ca(H2PO4)2・H2O)、氯化钾(KCl)。
1.1.3 试验地代表面积 840.55公顷。
1.1.4 供试土壤类型 潴育型水稻土 其中,试验地的耕作层厚度为15cm,属于稻-稻两熟制,占全县水稻种植总面积的3.2%。供试土壤的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为5.69,所以说土壤呈现弱酸性;碱解氮、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为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其中,碱解氮的含量为143mg/kg,速效磷的含量为27mg/kg,速效钾的含量为26.5mg/kg。
1.2 在试验方法方面
“3414”测土施肥方案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在实施方面的经验较多,也较为成熟,本次实验也采用这种方法。N:P2O5:K2O=10.35:2.40:7.5是当地习惯的施肥水平,为此,试验小组设定了3个因素4个水平,综合起来为1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法。其中,3个因素指的是N、P、K。4个水平为:不施肥为“0水平”;N:P2O5:K2O=5.175:1.20:3.75为“1水平”;N:P2O5:K2O=10.35:2.40:7.5为“2水平”;N:P2O5:K2O=15.525:3.60:11.25为“3水平”。20m2为处理面积的基本单位,表1表示的便是处理N、P、K的用量。
表1 “3414”试验设置以及各处理N、P、K用量,单位为:kg/667m2
处理 N P K
N0P0K0(CK) 0 0 0
N0P2K2 0 2.4 7.50
N1P2K2 5.18 2.4 7.50
N2P0K2 10.35 0 7.50
N2P1K2 10.35 1.2 7.50
N2P2K2 10.35 2.4 7.50
N2P3K2 10.35 3.6 7.50
N2P2K0 10.35 2.4 0
N2P2K1 10.35 2.4 3.75
N2P2K3 10.35 2.4 11.25
N3P2K2 15.53 2.4 7.50
N1P1K2 5.18 1.2 7.50
N1P2K1 5.18 2.4 3.75
N2P1K1 10.35 1.2 3.75
播种时间为2006年3月6日,移栽时间为28日后即2006年4月3日,基本苗数为119000条/667m2。为了防止各小区间肥水互串的现象发生,在筑埂时必须保持各处理区的埂比水面高15cm,同时用尼龙膜覆盖全部田基。
施肥次数为4次:
1.2.1 施肥日期 插秧当天为第一次施肥,我们将这次施肥称为基肥,与总施氮量相比氮肥占35%,底肥全部使用磷肥;
1.2.2 第一次施肥 第一次施肥后,我们将以后的施肥称为追肥。第一次追肥的日期为插秧后的5天左右,此次施肥仅施氮肥,为总施氮量的20%;
1.2.3 第二次施肥 此次为第二次追肥,时间为插秧后10天左右,在总施氮量中,35%为氮肥、60%为钾肥;
1.2.4 第三次施肥 此次为第三次追肥,时间为插秧后30天左右,这时是幼穗分化3期之前,在这次施肥中,要将所剩余的肥料全部施完,也就是总施氮量中的10%的氮肥、40%的钾肥。
另外,为了防止病虫害对水稻造成损害,在实验期间施洒了农药,共为4次。水稻收获日期为2006年7月9日,为了便于实收计产和考种,我们在收割时分小区作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不同配方的施肥处理会产生的影响分析
观察田间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采用N0P0K0方法处理的水稻,也就是不施肥的水稻呈现出明显的早衰现象,主要表现在较少的植株分蘖、株穗较短、较少的实粒;采用N0P2K2以及N1P2K2处理的水稻呈现出明显的缺N,主要表现为从植株方面看比较低矮,从叶色方面看发黄、颜色不健康;采用N3P2K2方法处理的水稻呈现出明显N过量,主要表现为虽然茎叶密蔽、叶色浓绿,看似非常健康,但是在后期不能正常转色,虽然苗壮但是不生产稻穗;以N1P2K1以及N2P1K1的方式所处理的水稻虽然呈现出比较淡的叶色,但是也呈现出肥料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比较低矮,且禾苗的高度缺乏一致性;采用其他施肥配方处理水稻在植株群体结构方面一致性较高。观察条件调查和室内考种,其结果显示,经过N0P0K0即不施肥处理的水稻的最高苗数最低,具体数值为96000条/667m2,经过N3P2K2处理的最高苗数可以达到251000条/667m2,这是最高的数值,也就是说采用N3P2K2配方施肥的最高苗数数量最多;观察有效穗数,采用N3P2K2的有效穗数最高,N2P2K2次之;观察实粒数,采用配方N2P2K3最高,N2P2K2次之;综上所述,在各项性状表现方面以及丰产高程的合理群体结构构件方面,经过N2P2K2处理的水稻比较好。
表2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处理 最高苗数
(万条/667m2) 有效穗数
(万条/667m2) 成穗率
(%) 每穗实
粒数 结实率
(%) 千粒重
(g)
N0P0K0(CK) 9.6 8.9 92.8 90 88.5 26
N0P2K2 10.3 7.9 76.7 100 86.6 25.5
N1P2K2 16.5 13.8 83.3 98 85.6 24.5
N2P0K2 17.2 11.7 68.0 90 84.3 24.5
N2P1K2 23.0 15.1 65.7 95 74.2 24.4
N2P2K2 22.7 16.8 74.2 101 79.9 24.3
N2P3K2 17.25 14.1 82.0 95 63.6 24.2
N2P2K0 16.2 15.5 95.7 100 70.7 24.4
N2P2K1 18.2 13.8 75.7 99 79.8 24.5
N2P2K3 23.0 16.2 70.1 103 75.9 24.5
N3P2K2 25.1 18.6 73.9 91 70.1 23
N1P1K2 15.8 13.8 87.0 88 81.6 25
N1P2K1 17.9 14.1 78.8 98 86.9 25
N2P1K1 16.9 14.1 83.7 94 88.4 24.8
2.2 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各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调查结果显示,不施肥(N0P0K0)处理的产量最低,每667m2产量为331kg;而其余13个施肥处理每667m2产量在364-466kg之间,平均为425.5kg,比不施肥处理增加了94.5kg,增产率为28.55%。从表3可知,在13个施肥处理中,以N2P3K2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为466kg,比不施肥处理增产40.83%;其次为N2P2K2、N2P0K2处理,每667m2产量均为453kg,比不施肥处理增产36.75%。试验结果说明,施磷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但根据养分归还学说原理,每造最好能补充适量的磷肥;而不同施N水平处理表现为水稻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用量每667m2超过15.53kg时,水稻产量明显下降;不同施K水平处理则表现为施K比不施K的产量高,但不同水平处理的水稻产量结果都比较接近。
2.3 地力分析
肥料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3)表明,NPK及NK的互作效应最高,比不施肥处理增产36.75%;其次是NP的互作效应,增产率为29.01%;PK的互作效应最差,增产率只有10.06%。从表3可以看出,无肥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73.13%;缺N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80.5%,说明土壤的有效N含量为中等;而缺P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100%,说明土壤的有效P含量达到丰富;缺K区的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94.34%,说明土壤的有效K含量为中等。地力分析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增产率为24.24%、磷肥增产率为0、钾肥增产率为6%。
表3 肥料互作效应和地力养分丰缺情况分析结果
实应类型 施用水平(kg/667m2) 产量(kg/667m2) 产量增加(kg) 增产率(%) 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
N P K
不施肥 0 0 0 330.9 73.13
PK 0 2.4 7.5 364.2 33.3 10.06 80.80
NK 10.35 0 7.5 452.5 121.6 36.75 100
NP 10.35 2.4 0 426.9 96.0 29.01 94.34
NPK 10.35 2.4 7.5 452.5 121.6 36.75
3 结语
本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等水平,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中N、高P、中K;在该地力条件下,以N2P3K2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为466kg。根据效应模型结果得出N、P、K的互作效应为:NP负互作,NK正互作,PK负互作;而单元素对产量的作用效果是N的作用大于K,K的作用大于P,而P的作用效果最差。试验结果还表明,该土壤类型种植水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每667m2施N9.39kg、P1.63kg、K6.29 g,NPK比例为1:0.18:0.67。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教材[R].广州: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2006.
[2] 高祥照,马文奇,杜森,等.我国施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土壤通报,2001,32(6):258-261.
[关键词]课程标准挫折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06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文化知识,素质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迅速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同时伴随不稳定性,尤其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既脆弱又敏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他们的情感也逐渐丰富起来。以前的“挫折教育”被人们片面地误认为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速成教育,其实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开发生物教学资源,渗透受挫折的心理调节及应对困难挫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受到教育,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保持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并初步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或者社会实践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里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生物教材中蕴藏丰富的心理挫折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借助成果收集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科学,实验、观察和调查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野外参观调查动植物,不仅可以激发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锻炼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和磨炼承受失败的意志。
初中学生刚接触生物科学时对生物学习充满好奇,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学生能从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获得理论层面的知识,所以学生一开始都会充满好奇。在给初一新生上完生物第一节课后,我在学生对生物科学充满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的情况下,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他们分成小组,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寻找或者向父母亲戚请教等途径,收集关于我国古代和近代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然后以“探索生物的奥妙”为题目,结合课本的“科学・技术・社会”专题由小组做一个汇报,展示小组的分工合作过程和收集得来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评比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任务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他们收集的成果有:种植业: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袁隆平首次用“野败”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并育出了优良杂交水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畜牧养殖业:培育体型巨大(如超级小鼠、超级绵羊、超级鱼等)、品质优良(如具有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的转基因动物;利用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激素、抗体及酶类等。食品工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如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胚胎移植技术、单克隆抗体发酵工程。等等。虽然有些资料学生收集得偏又不齐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为我国取得的成绩无比自豪。在学生们讲解结束后我趁机抛出问题:“生物科学上的成就的取得都是很顺利和容易吗?”接着在课堂短暂寂静之后学生又热烈讨论起来。最后我以“人工合成胰岛素――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为例,给学生讲述我国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在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时的状况和所遇到的困难,他凭着对生物学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打破生命物质与非生物物质的界限,打造出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工合成胰岛素。我还重点跟学生说做实验做科研要注重查阅文献,了解相关项目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要善于总结,再来制订实验方案。方向重要,方法更重要,正确的方法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最后,并高度赞扬了学生在这次收集成果活动中取得的成功。
二、设置教学“坡度”,引导学生攀登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一个爬坡的过程,有的学生会因爬得慢和艰难跌倒而沮丧,但是当最后爬上顶峰,达到“最近发展区”,这种成功的感觉将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喜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故意设置教学“坡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难免的,我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学院新增博士授权单位教育学学科学位点建设资助项目“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们只要有恒心,正确对待困难,磨炼我们坚强的意志,找到正确的方法,定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时这种在磨炼中获得的学习成果,又促使学生自我强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这种有“坡度”的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进而增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各种层次的学生接受挫折的磨炼。创设情境中的问题要适中,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跳需要勇气,能摘到桃子则是让学生经过磨炼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经过自己的奋斗战胜挫折取得的成功才最能激励人、鼓舞人。挫折教育不是让学生在苦圈里循环,而是激发学生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要展现生物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二要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解答生物例题和习题时,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然后去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尤其是易错点的剖析。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的后四分之一时间开始“即席答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反问对老师提出难题,给学生看老师最初的解题设想是怎样碰壁的,再看一看老师遇到挫折后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老师的解答中逐步找到正确的对策,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挫折能力。对此,我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总是先易后难地讲解,利用教材实验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我还让学生尝试以蝌蚪来观察青蛙的生殖发育、通过种植植物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体会实验的艰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以生为本,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会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定者,一般的困难可能轻易越过;意志薄弱者,可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陷入困境。生物教学和心理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生物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从生物学科的实际出发,切合学科特点,在教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习生物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在未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自信、乐观、坚持不懈地奋斗。
例如,初一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学生需要制作洋葱鳞片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洋葱细胞中取表皮的部位和薄厚很重要,在实验中压片也很关键。实验中我特意让学生先自己预习课本的实验步骤,然后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做实验。在实验观察中有的学生观察到重叠的细胞,有的观察到大的动来动去的水泡,有的对着显微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细胞,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取材部位的选择、试剂的量的多少和放的顺序和部位是否正确、实验步骤的操作是否正确、显微镜调光时使用步骤是否在前一节课掌握牢固。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方向。在学习“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时,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实验技巧,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观察到细胞,有的学生会有些残渣,还有的粗心地把自己的口腔刺破,有的在盖盖玻片的时候压片不好产生气泡,有的在观察细胞时对着显微镜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细胞。这时候有的学生开始失去耐心,从最开始对实验的期待到抱怨实验难做。有的干脆不做。我看着那一张张慌乱而失望的脸,马上暂停实验,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验总结,从材料的正确选取、试剂的量的多少、实验操作步骤和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出发,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接下来当学生战胜困难观察到效果良好的切片时,他们会体验到抵抗挫折的成就感,重建自信,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实验结束后我告诉学生:生物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许多重大成就和突破都是在实验中取得的,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也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以此来说明我们在实验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可以教育人、磨炼人,大凡成才者,经历的挫折和磨难都会成为他们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看待挫折,挫折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坚强。
四、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开阔学生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