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质量管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技术标准化是把已经管理实践检验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方法总结,提炼为标准,再通过实施标准,使该管理技术方法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从而获取更显著效果的活动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与保证产品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逐步走上标准化舞台。在21世纪,不仅原来的管理技术标准化会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而且还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技术标准化领域。所谓医疗质量标准化,就是对医疗质量的要求界限和规定;它是根据医疗工作任务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和限定的科学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等为依据,经分析研究制定并以条文或指标明确表达的;它是要求有关人员应遵照执行的界限和规定;它是通过质量教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等,来使其适应大众对保健和医疗的合理要求的。医疗质量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医疗质量标准则谈不上医疗质量管理。例如:2004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和诊疗行为,提高口腔医疗质量,己成为口腔医疗机构应当执行的基本规范。
随着私资、外资的进入,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被打破,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决定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利润和发展。口腔医疗机构为了争取患者就必须提高服务质价比,提高口腔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医患关系的转变将促使口腔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未来的口腔医疗服务,将始于患者需要,终于患者满意,而这也正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核心概念。口腔医疗机构全面引进1s09000标准,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作业六大流程的可控机制,提高口腔医疗服务水平,已被证实是一种事半功毽的有效措施“。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供足够的资源,鼓励医务人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工具致力于过程的持续改进,增进口腔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事业上的稳步发展。我们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采用iso9001系列标准。
1制订目标标准
以国家的有关卫生方针和政策、口腔医疗服务范围内患者的需求、国内外同类口腔医疗的有关情报资料、口腔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上年度(或前一时期)达标情况等为科学依据,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订出既高于实际又留有余地的、切实可行的标准。认清医疗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明确每个医务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现状与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为缩短差距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必须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以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可靠性。
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应达到以下目标:①安全(safe):避免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避免医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的医疗时机;②实用(effective):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能为了口腔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利益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加或减少项目;③及时(timely):尽量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和院外成本;④高效(efifcient):避免浪费,包括人员、材料、时间、精力;⑤平等(equitable):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差,口腔医疗机构都要一视同仁,提供同样的质量服务;⑥以患者为中心(patient—centered):包括对患者负责,尊重患者,在医疗和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的选择、需求、价值。
2制订医疗工作质量标准
具体制定医疗工作质量标准时,第一,要坚持质量的科学性,即每项质量标准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出科学规律和要求,所具有可计量的质量特性和可分类的质量特性(如分数评定、分析系数等)以明确变量划入质量范围;对因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控制的因素应划在质量管理之外。第二,要坚持质量标准的先进,性,即质量标准水平要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应满足于低标准。每个阶段的“终又是下阶段的“始循环往复,不断强化和提高质量标准,推动口腔医疗质量的提高。第三,坚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牲。各项质量标准的栽定和实旋不应朝令夕改,而应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不断发展,以及口腔医疗工作条件的不断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些质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以保持其先进性。第四,必须保持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即按照质量标准级别,在相应范围内的同一项工作或技术的质量标准必须一致;互相衔接的工序和技术质量必须有成套的统一质量标准。
2.1环节质量标准
①诊断工作质量标准包括诊断工作的各项技术操作标准,诊断判定标准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②口腔医疗工作质量标准包括一切治疗工作的实施标准,如口腔医疗方案选定标准、备牙标准、取模标准、处方用药和各种医疗处置标准以及医务人员分级服务标准等。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护理工作技术质量标准。④消毒管理质量标准包括消毒隔离设施、操作、管理标准;各种卫生学监测标准。⑤材料消耗标准:各类疾病治疗的经济核算、成本管理及工作质量标准。对临床操作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解,将每一操作步骤标准化,强化培训,实现分工操作。
2.2要素质量标准
要素质量标准主要指人员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仪器设备质量标准。在完整的口腔医疗过程中,上级医师可根据经治医师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患者的进展情况,决定对治疗过程的介入。但更重要的经治医师应知道何时需上级医师会诊。为保证治疗的标准化操作,各种器械、材料也必须规范化。
2.3终末医疗质量标准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是以医疗质量为主、医疗质量标准为中心所形成的终末质量标准体系。终末医疗质量是以病例质量为核心的,同时包括效率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效果指标。例如,正畸结扎包括各个分解动作的手势,不同情况下的结扎方法及松紧程度;粘接剂调拌包括粉液比例、调拌方式、调拌时间等。
要形成标准化的、详细的操作手册。基于同样的细节量化原则,也可将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牙槽外科的临床操作进行步骤分解、标准化和流程优化。为了控制医疗质量,加强临床操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培训是需要强调的重要环节。严格培训l与标准化操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腔医生和口腔护士的培训体系很重要。例如: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规范医疗操作,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实际开展技术大赛,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临床诊疗操作,提高临床业务技能。
3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这一口腔医疗机构最主要的产品有其特殊的性质,即口腔医疗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囿于此两大特点,尤其需要对服务的“医疗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从“资源配置一医疗服务一患者是否满意一信息反馈业主很快吸取经验教训,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准备。这次或某一项口腔医疗服务,患者认为满意,我们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满意,我们即使通过返工弥补,在患者心理上留下“质量差”的印象也很难彻底去除。口腔医疗机构在硬件上的不合格给患者造成的不满意也是不可重复的。比如一所口腔医疗机构由于空调不好、饮水供应不及时、通讯设备不畅等现象,都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受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事先预想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实现。许多口腔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管理技术标准化可以实现这一控制。
3.1医疗标准质量不断提高
正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uran所说,2l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1世纪的质量以其超严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企业产品质量而言,质量超严意味着“零缺陷”,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在现行的68控制原则下,不合格率是过去的1/135万。对于口腔医疗机构而言,超严则意味着各种口腔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将不断提高。不仅要诊断正确,还要定位更加精确;不仅要治疗有效,还要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尽可能降低,疗效评价也将从短期上升到长期甚至终身疗效评价;不仅要求不能发生医疗事故,还要口腔医疗服务零缺陷、“零差错”。人对生命质量和口腔健康的渴望和追求,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促使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
1 一般情况
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ACMPDE)均有明确的CO中毒史,昏迷15~68 h,82%患者急性CO中毒后昏迷48~72 h,88%患者中间清醒期10~15 d,平均年龄58.6岁,所有病例均于就诊开始接受4~6周高压氧治疗,病情以智能及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轻、中、重的分数分别是0~16、17~32、33~48分。所有病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除外合并其他颅脑疾病,行血生化检查以除外其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代谢性疾病,所有病例在治疗中常规监测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学,治疗结束后复查脑电图。
2 治疗情况
治疗组:烟酸注射液0.6~0.9 g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次/d,每3 d加量0.3 g,总量加到2.0~2.4 g维持治疗,脑电图复查恢复正常时快速减量到起始量停药。对照组:只予常规活血药物及脑代谢药物。
3 疗效判定
治愈:达病前智力水平,EEG正常;有效:症状及EEG异常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EEG无显著变化。
4 结果
治疗组中重度ACMPDE治愈8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30例中重度ACMPDE治愈5例,有效2例,无效13例,总治愈率为16.6%,总有效率为56.6%,两组经χ2检验,P
[关键词] 质量查房;院科管理;院长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79-02
大竹县人民医院建于1940年4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县106万人民的防病、治病任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十佳县级医院、全国优秀院长获得者单位、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院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德医风建设及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建设节约型医院活动,积极参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在坚持行政查房、医疗查房、教学查房的基础上,去年开始实行院长质量查房制度,督导检查科室的全面管理,发现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大大提高了院科两级的管理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医院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
1措施
1.1院长质量查房的内容和方法
1.1.1抽查一两例住院病例医疗质量方法包括:①院长质量查房每月一次;②每次查一个临床科或医技科室,以临床科室查房为主;③每次查房,首先要进病房查一两例住院患者的医疗质量,所查病例由医教科临时随机抽样;④住院病例医疗质量的考察内容包括病案书写质量、三级医师检诊质量、护理质量、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学质量、手术质量、院内感染控制情况、有无差错事故、住院日控制、医技科室技术服务质量、患者是否满意等。
1.1.2科室汇报和预查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的汇报应按照简明、清楚的要求,汇报本周期内以下内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医疗质量改进计划要点及计划完成情况、当前质量管理及医疗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对有关科室及院级领导质量管理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预查报告应分四组报告预查结果:质量管理情况及医疗质量预查结果、后勤服务质量预查结果、医德医风预查结果、医疗指标及综合效益预查结果。
1.1.3质量综合评价质量综合评价是院长质量查房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对每个患者个案病例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又要根据科室汇报和预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1.1.4提出质量改进计划院长在每次质量查房的最后结论中,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制订科室和部门质量改进计划的指令、质量改进课题、质量改进目标、针对质量课题的对策和措施、继续进行质量循环管理的要求。被查科室和各部门在院长质量查房后按照院长的指令制订具体计划,并由院级质量管理组织负责监督、指导质量改进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1.1.5做好院长质量查房记录院长质量查房记录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质量信息资料,也是考核院长、部门和科室质量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质量查房记录除被查科室、查房时间、参加人员等项目外,应按五项查房内容达到规范化。
1.2院长质量查房的程序
首先,到病房察看患者诊疗质量。住院医师报告病历,主治医师分析病历,提问、检查和答辩,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作小结,现场评分用表(最少四人参加评分)。其次,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前一周期的全面工作。再次,预查报告,由相关职能科室分别报告预查结果。然后综合评价,合议质量管理系数(由质量管理机构提出被步意见,征得各职能部门及本科室同意,最后由院长决定);统计员计算评价分数。最后,院长作查房结论,提出质量改进计划的指令性意见。
2成效
2.1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
院长质量查房制度实行一年多来,发现了很多科室的薄弱环节,通过院领导、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一起,集思广益,对科室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帮助科室各方面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促进了科主任、护士长及医疗护理组长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过第二轮的查房发现,各科室执行各项核心医疗制度良好,“三基”、“三严”落实到位,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医疗纠纷大幅度下降。
2.2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
通过查房过程中,收集到科室、职工、患者对院方的第一手意见和建议,医院能够及时调整管理思路,提高决策最佳化。
2.3两个效益显著
2006年,医院五大医疗指标取得了高水平,门诊291 119人次,入院13 067人次,出院者占床日125 221天,病床使用率为96.6%,手术台次7 042台次;业务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8.18%,其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6.29%,较2005年度下降6.76%。
3体会
3.1院长质量查房的预查准备工作是基础
要把各项预查工作分配给各位副院长和各职能科室作为硬任务和必做的工作。要求分管相应工作的副院长和各管理职能科室必须把抓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等仔细预查,查出不足,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改进措施。预查就是以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为主的综合质量检查,是院长质量查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3.2院长管理才能是关键
院长要有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必须熟记于心,发现问题,需现场给与科室持续改进的指令。这就要求院长要多学,博闻好记,随时把握医院管理的新动态,并与自身医院实际相结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3.3院方质控是根本
被查科室和各部门在院长质量查房后,必须按照院长的指令制订具体计划,并由医院质量管理组织负责监督、指导质量改进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只有具体落实了才会有收效。
[参考文献]
[1]李聪捷,边瑞跃,张俊格. 对新形势下医院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67.
关键词:医疗质量 管理制度 部队医院
拥有优良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多年来,部队医院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引入各种管理理念并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为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就是以现有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保证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不同环节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管控,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目标的过程。
一、普及管理知识,营造质管氛围
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管理人员管理知识老化、管理技能匮乏、单一,医护人员重专业轻管理的现象,医院可以通过请管理专家进院开办讲座,或者派人外出去兄弟医院学习取经的办法,不断丰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不同的方式,使他们在新的起点上切实认识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并把学到的管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管理实践的第一线当中。
在掌握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一是建立科室,主要领导管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法规及科室制定的医护操作规程。二是执行落实,促使各级管理和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操作程序,营造人人知晓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人人遵守质量管理制度的文化氛围。为吸引、鼓励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积极开展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各类医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的制度法规学习月等活动。还可以在不同科室举办质量制度培训班,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频发合格证书。同时,要把合格证书与医院的晋级、晋职、岗位竞聘等结合起来。
二、健全组织制度,完善保证体系
要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实效,必须从组织的角度进一步完善质量调控、监督、考评体系,健全、完善院、处、科三级质量管理层次,并在顶层完善院级管理委员会。目前,各医院普遍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学术、感染管理、药事管理等顶层院级组织;科室层级建立了临床、医技、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小组;结合当前需要,许多医院还设有医疗安全、医疗抢救、输血管理和病历质量小组等机构,从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形成了相互支撑互相协作的质量管理支撑体系。从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角度看,面临的紧迫任务,是进一步修订和严格执行已有的工作规程、职责、考核方案或实施办法。
除了医院自身的各种组织外,引入第三方参与医疗质量的评估与监督,是完善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由于第三方与医院内部没有利益上的瓜葛,中立性强,因而能够有效监督和评价医疗质量。第三方评估与监督主体可以是部队患者、社会人士,也可以是第三方医院。吸收患者参与医院质量的评估与监督,可以获得患者对诊疗、手术、护理等专业服务的满意度。引入社会力量监督,其方式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填写意见评价表、接听专门开设的投诉电话等方式进行。通过社会人士的意见反馈,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安排指定的部门定期收集社会监督员反馈的意见,交由相关部门针对问题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邀请第三方医院进行评价,重点是组成医疗专家组从专业角度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模拟评审,协助医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监控整个过程,狠抓重点环节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医疗基础质量管理核心的重点,因此提高医疗质量最终有赖于各级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业务能力,一是狠抓医疗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贯彻落实,督促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医疗护理文书规范等进行操作。二是要重点管控诊疗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诊断、治疗、护理工作,尤其要注意特殊病人的特殊环节。在诊治环节坚持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在护理恢复阶段重点抓好查房、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施行日有检查、周有讲评、月有奖罚的管理方法;实时动态管理,把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全面检查与个别抽查,全院检查与科室自查结合起来。对各种考评指标实行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的管理措施,做到任务到科,责任到人。三是抓好终端医疗质量。搞好终端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考评体系, 要选取关健指标,把诊断的效率和质量作为重点测评因素,综合考虑床位使用率、诊疗时间的长短和诊治效果。
四、顺畅干群沟通,激发参与意识
理念、技能、组织和制度均是构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元素,然而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当前,激发医护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有两个途径。一是构建个性特点显著的医院文化,通过多种潜移默化的活动和方式影响医护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凝聚力。二是建立医院内部网站并在网站上开辟一个内部交流模块,使各级医护人员和管理层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实现无隔膜的交流,从而有的放矢优化管理环节。三是可以利用院内其他媒体资源,以医护人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医护人员认同医院价值取向,最大限度提升医护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积极主动性。四是充分尊重医护人员合理要求,设身处地关心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除了创造应有的工作条件之外,医院管理层还要关心医护人员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增加医院管理层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陈伟宏,罗呜云,李一钢. 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探讨[J]. 医院管理杂志,1995,2(4)
[2]王猛,叶春林,杨龙. 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J]. 西南军医,2010,12(6)
(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重点监控核心制度:医务科将不定期检查门诊、住院部各种登记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汇总,下发不合格报告单。并于院周会上予以通报。
2、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落实“三基”训练,将“三严”作风贯彻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每月进行一次“三基”考试,考试内容以专业眼科知识为主,穿插基础理论。汇总考试成绩,装订如“三基”考核档案,对考试不合格者,及时通知补考。对再次考试不合格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3、核查新制度的落实情况。
4、对于客服反馈的医疗问题深入相关科室进行调查,及时给与解决、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反馈客服。每周对反馈问题汇总,在院周会上通报。
5、按时完成各项考核表格的上报工作。
6、本季度决定安排一次医疗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质量和安全意识,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7、本季度将安排一次全院的医德医风考试,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我院的医德医风教育。
(二)病案管理
1、建立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包括门诊病历、门诊处方、检查申请单、检查报告单等,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抽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在《简报》中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2、充分发挥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严格按照会议讨论结果,重新修订《病历月度考核方案》,并下发通报到各相关科室。
3、每周二、六对住院部的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并及时对问题进行汇总,下发不合格报告单,按我院的考核方案进行处理。并在《简报》中通报检查情况。
4、对上交的终末病历严格按照《山西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病历质量评分表》,符合甲级病历要求的,装订后于病案室进行归档。对于不符合甲级病历要求者,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修改。每季度末将对本季度的所有病历检查情况汇总,在《简报》中予以通报。
5、接待复印病历人员,完成日常病历复印工作。
6、整理病案室,对病案室病历重新打标签,决定采购书立,以达到病案的整齐摆放。
7、认真完成病案的借阅工作。对借出时间较长病历及时催促,尽快规档。
(三)其他
1.认真完成院领导下达的各项指示工作。
2.人员安排:医务科计划招聘干事一名,协助处理日常工作。
以上为医务科第二季度的工作计划,我科将按照计划,稳步、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医疗机构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对病人权益和价值观的尊重、环境设施条件、技术服务水平、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有鉴于此,我院充分研究新形势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质量管理方面的经典理论及先进管理方法,针对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构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量化管理,突出全程全时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战略意识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原则,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文化及服务艺术,在全院形成一个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共识。二是开展全方位、多途径、多层面的质控教育工作。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各项医疗护理技术规章制度、质控评分标准及评估方法等医疗质量的文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在质控科网站卫生法规及信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讨论;各科室主任根据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结合每季度医疗质量统计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教育及讲评;为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法律法规、维权自律及医疗安全讲座,加强依法行医法制观念,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能力。三是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新进临床医师进行岗前培训、轮转和考核,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认真抓好在岗人员的业务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对住院医师加强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规范化培训;对不具备执业资格或达不到执业标准的医务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执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二、抓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质量检查标准
通过制定职责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制约,使医务人员在专业工作和日常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查,确保了医疗质量监控与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健全医疗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使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以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实际,组织各部门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医疗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对频发的医疗缺陷问题出台相应的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建立预防措施监控和防范医疗质量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有效控制医疗风险。二是建立专业质控标准,使操作常规化、评估标准化。制定具体、明确和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指标如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指标、医学检验技术指标、病人效用指标、病历质量指标、质量成本控制指标、机器运作指标等,组织专家修订各项医疗质量检查评分标准。三是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保证医疗安全。四是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利。
三、完善质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
一是健全医疗质量监控组织,各级组织严格履行职责。我院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网络(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科室质控、医护技质控员自查互控),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个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各级组织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地进行自控和互控,实施环节和终末医疗质量全面监控,促进了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之间管理上的互动,形成全员共参与、全院齐抓共管医疗质量的良好格局。二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强薄弱环节质控。实施以环节质量为重点的全程控制管理模式,尤其抓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对易出医疗安全问题的重点质量环节采用全面检查、抽样检查或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三是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施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交叉检查的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与科室奖金分配、人员评聘晋升晋级挂钩,增强质控工作的约束力;设立医疗质量优胜奖、质量控制奖,每年评选一次,并对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者坚决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按《缺陷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延迟责任人评聘及晋升,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四、健全质量信息体系,拓宽质控信息渠道
一是收集内部质量信息。通过多途径、多层面、多形式收集来自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后勤科室员工反馈的准确、及时的质量信息;要求科室及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在质控科主办的质控通报开设医疗质量论坛,为医务人员提供在网上交流医疗质量信息的讨论平台,并有利于质控科实时收集来自医院内部各层面的反馈信息。二是收集外部质量信息。从有关部门、单位聘请社会监督员,每半年组织召开传媒和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反馈外界对医疗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每季度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每半年组织召开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座谈会,认真分析和评价病人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及时了解患者对医院的需求和查找质量隐患。同时建立病人投诉制度,医务科设立医疗质量投诉电话、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加强工作。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工作,而门诊医疗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是衡量医院行政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评估医院医德医风的客观依据。 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更能充分体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出发点,满足病人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
1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门诊质量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门诊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分支,已经形成一门专业,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加强门诊质量管理是现代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是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需要。所以,医院门诊在医院整体功能的发挥中,其作用不仅仅是患者就诊治疗、最早直接接触的场所,更是医院面向社会,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门诊也是社会和病人感受并检验医院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和医德医风的门户。加强医院的门诊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差错事故,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诊断质量:包括门诊确诊率、待查率、误诊率、漏诊率、复诊率,门诊初诊与复诊符合率、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各种检查报告阳性率等。
2.2 治疗质量:包括门诊治愈率、疾病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疑难病人转诊率等。
2.3 安全质量:是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把零缺陷作为门诊安全质量管理的目标。包括门诊差错发生率、事故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无菌手术感染率、传染病报告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及处理等。
2.4 医疗文书质量:医疗文书是门诊医师最重要的、经常性的基础医疗工作,其质量反映出诊疗的质量和医院管理的水平,体现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必须加以重视,定期进行检查。包括门诊病历、处方、各种检查、申请单、检查结果报告单书写质量、疫情报告质量、门诊日志记录质量、护理记录、表格书写质量等。
2.5 服务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是门诊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是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服务语言是否文明,服务行为是否规范,服务措施是否落实,服务标准是否到位,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结果是否满意。
3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及要求
3.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组织:抓好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组织是新形势下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医院在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各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制定出医疗质控计划、标准、要求,落实医疗质量监控考评体系,全面反馈医疗质量的评价结果,是医院抓好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2 加强门诊医疗规章制度建设:医院在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网络以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门诊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强化各科室的质量意识,提高制度约束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规范服务行为,减少服务环节,提高质量效率。
3.3 加强门诊医师技术力量的配备:门诊疾病谱具有广泛性与病种的繁杂性,要求门诊医师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业务精、素质好、认真细致、作风严谨、一专多能。门诊医师要相对固定,轮换时间最好为1年,严格限制低年资医师、实习医师出门诊,改变重病房轻门诊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加强门诊医师技术力量的配备,是提高门诊质量的根本保证。
3.4 加强门诊技术管理,建立准入制度:医疗技术水平是吸引病人的主要因素,加强门诊技术的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强化技术管理,加强技术建设,做到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积极开展特色门诊,专病门诊,充分展示医院的优势和特长。依据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自觉地规范门诊医疗服务行为,执行门诊医疗技术操作程序,严格把握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的提高。
4 门诊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4.1 病人第一的原则:门诊的服务对象是病人,门诊一切工作都以病人为中心展开。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既要考虑治疗效果,也要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要始终把医疗服务质量放在首位,高标准、严要求、全员注重、逐级负责、认真讲评、不断改进,切实做到质量第一,病人至上。
4.2 方便快捷的原则:门诊就诊流程不畅,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在各大医院普遍存在。交费、取药排队长,候诊时间长,诊疗时间短,就诊程序不清楚,路标指示不明,看病费时、费力,效率不高,非诊疗时间过长,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因此门诊方便快捷是今后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和手段。
4.3 优质低耗的原则:门诊工作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既要为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解决病人的疾苦,又要降低医疗成本。必须杜绝“大处方”,盲目检查,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实现医疗服务效益最大化。
5 强化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体系
1医院医疗管理的主要职能
1.1制订医院医疗管理计划。医院管理部门依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和指令以及地区整体卫生规划要求,并结合社会对医疗的需求情况,根据医院所有的医疗资源,以全院医疗工作为总纲,制订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分为远的医疗管理计划和近期的即将执行计划。1.2合理组织医院医疗技术团队。按照医院医疗管理工作计划的规定,科学地组织医院医疗技术力量,内容如下:医疗组织机构的科学设置和调整,医院医疗技术人员合理分配、科学调度,医疗技术人员的岗位调整与日常排班、建立高效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达到最佳。1.3制订医院各项医疗规定、章程和各项制度。医院的各项医疗规定、各项章程和各项制度的修订,是要完全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法规以及相应要求,并够反映当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展。要从提高医院医疗的技术水平出发,从整合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方面出发,科学地制订适合本医院的各项规章、各项制度,比如:医疗管理责任制度、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执行诊疗常规流程制度、各项技术科学操作规范等。1.4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医院的工作要比其他行业的工作内容,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变化因素,有些也是无法预知的。所以要做好所有医疗活动中的各项调控工作,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常规性的任务,既要保证整个医院处于应有的状态,又要能处理随机工作中的随机问题。所以医院医疗活动的协调内容繁多、环节相对比较复杂,在诊疗工作中,时常有不协调的情况发生,比如在某些急诊患者的诊疗工作中,不好确定病情属于某学科等问题,所以要在充分掌握情况,掌握其主要规律,经主要部门共同研讨,才能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协调与合作制度,使医院的医疗管理处于一种惯性状态。1.5检查和评审医院医疗工作。医院医疗工作的评审,在医院医疗管理管理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医院管理是否是科学标志。在医院检查评审医疗活动中,应做到如下两点:第一、要建立科学完善相应制度和章程,这样才能正有助于评审工作的开展。第二、确保制定的各项制度、各项章程准确实施,使医院工作中的医疗检查和评审更加科学化,这才能保证医院评审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2医院医疗管理的基本内容
上述医疗管理的职能是从管理功能角度阐述了它应做到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可视为管理的基本内容,而这里要谈的是从管理业务项目角度,说明管理的基本内容。2.1医院诊疗组织的管理。诊疗组织是医疗活动的组织保证。没有诊疗组织,医疗活动无从谈起。因此,加强诊疗组织的管理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诊疗组织的管理在保证诊疗活动的有序、相对稳定的同时,应当重视适时地变革。2.2医院医疗技术细分化管理。医院医疗管理是技术规范的核心也是医院医疗工作中心环节。临床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医疗管理日益呈现各种形态,包括精细化、综合化、系列化和实时化等。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依靠行政部门,还需要各科室的合理配合,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管理。2.3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医疗工作面向的社会中的人,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则是医院管理的组成部门,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发展。针对医源性方面的因素、医疗技术方面的因素、药源性方面的因素、医院卫生学方面的因素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关键在于医院医务人员树立医疗安全的观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采取预防措施。医疗安全管理既是医疗行政部门的职责,又是政治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的职责。医院的领导者更应时刻放在心上。2.4对医疗管理的几点建议。做好医疗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把影响质量的问题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才能是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和最高的公众满意度。但通过日常的医疗行为监管仍然能发现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特提出如下建议。要有全员参与、全员行动的质量管理的理念,真正让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参与进来。医疗管理服务于医院的各个工作岗位。从接到的各类投诉案例看,投诉几乎涉及各个科室,从为患者挂号到为患者取药,从医生诊疗到护士护理,从医院卫生环境到饮食安全,从临床各个科室到后勤各个部门,都要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医疗管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不断的质量检查,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质控方法。按照医院评审考核标准应常规性的对重点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寻找质量缺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进行定性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医疗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质控可采用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经常开展质量培训和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当前大部分医院员工不够了解与自已工作岗位和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管理办法;有的医生甚至不清楚现行的医疗核心制度,有些年轻医生甚至不熟悉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和操作的规范;部分科室的中层干部不清楚自已应该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也不够不关注质量管理,造成本科室全体成员精神涣散、医护人员医疗缺乏规范、技术水平不断下降,医疗纠纷投诉经常发生。所以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质量培训,如熟悉工作制度、熟悉操作规程、熟悉诊疗常规、熟悉护理常规等内容的培训,对于提高全院职工对现行制度、规范内容的知晓程度来指导其医疗行为,避免医疗工作中失误。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实行统一招标,主渠道进药,杜绝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现象,狠抓收受药品回扣等现象。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加强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实行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3讨论
作为医院的管理工作者,我们现在应该着眼于整个医院资源的整合,找出管理的创新模式,并用高瞻的眼光看待整个卫生行业,力求各方共赢,推进整个医疗管理工作的进步。
作者:苑仁坤 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医疗保健中心
参考文献
[1]袁春云.“浅谈医院医疗管理”[J].《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134-136.
[2]易学明,杨宝林.“对医疗质量管理本质的再认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3(22):170-172.
[3]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