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国外村级财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村级财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外村级财务管理

第1篇: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关键问题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加之农村人口较多,需要适时地发展农村经济,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优化国家的经济结构,适当的提升国家的内需动力,是政府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国策[1]。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逐渐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农村集体经济和个体经营为主导的农村经济形式发展起来,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难题,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科学地平衡了国家的经济结构[2]。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存在着规模小、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经济的财务管理始终面临着较大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产业的升级。

一、农村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比例接近70%的农业大国,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就在于两者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虽然现阶段政府正在竭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努力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面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是应该积极的寻找合理措施加以解决,避免因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当,影响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3]。(一)财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下,农村经济的财务管理落实不到位,主要是以村镇为基本单位。但是这些机构,缺乏专业水平高和执行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加之相关财务部门的设立不完善,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水平[4]。在一个村中,往往只配备一名会计,会计人员还会涉及多个村镇的财务业务,与现阶段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相背离。另外,由于知识普及不到位,同时掺杂着某些私人利益,使得农村的财务管理报账流程涉及不全面,且相关的形式较为单一,财务报表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制度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农村的财务管理发展停滞不前[3]。(二)财务管理意识不深刻。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情”相对于法律来说,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也会体现出来。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1],人们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还有一部分人对于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导致财务管理问题频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加之农村人口整体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薄弱的财务管理意识影响下,让财务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人情”思维的存在,也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受到极大影响,严重制约着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三)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又能让其更好的发挥出服务性,必要的监督监管机制十分重要。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分析,监督监管机制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由于国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形式过于单一,使得部分从业人员开始做假账。另外,监督群体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监督机制无法顺利执行,使得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1]。(四)民主理财体系不规范。虽然农村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民主理财小组,但是其中的成员并不是所有村民的一致推选,而是由村政府指派任命,因此难以得到农民的认可,无法树立可信度,更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具体意见[4]。有一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本身缺乏责任意识,同时缺乏足够的理财经验,在没有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从事了相关的工作,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导致其工作态度不积极,影响了民主理财小组职能的发挥,甚至于遭到了农民的反对。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5】。不管是村级政府部门还是上级领导,都应该综合分析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并且在仔细分析和深入调研之后,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后,财务管理的中心和手段逐渐转变,由实物状态管理模式转变为价值形态管理,从对资产的管理转变为对资金运作模式的管理。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执行单位是村级的会计财务部门[1]。因此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可以将基本的执行单位作为主要的切入口,将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于上级财管部门,由此体现出权威性和合法性。财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更及时的发现、解决出现的错误。结合财管体系建立的具体经验,在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发展稳步前行。(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确保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达到一定的标准。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甚至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难以满足现阶段财务管理的需要。从这个角度上分析,相关部门应重视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资质审核制度,并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定时定期地开展资质评价。经过对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可以保证及时净化行业的空间,让优秀的人才为农村财务的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三)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同时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纪现象及时严惩。如果仅仅依靠上级部门的监督,可能无法全面落实。因此全民的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任何合法的村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加以纠正和举报[4]。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发挥相应的职能,积极地处理不作为的行为,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清除障碍,为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四)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通过派遣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5]。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适时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震慑不法分子,不断地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出各项经济活动核心的价值。政府只有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稳步运行,同时推进农村的建设进程,让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重点推行民主理财。为了让农民更好的监督村里财务状况,针对不合理的开支加以控制,设立更加合理的民主理财制度至关重要。依照相关的调查显示,现阶段农村民主理财制度设置不合理,贯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预计效果的诞生[1]。农村需要适当的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其中涉及到的成员需要由所有的村民一致推选产生,这样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意见,由这样的理财小组代表参与决定各项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的事项,比如征用集体土地和购买集体资产等,可以让广大农民信服,并且反映出农民的真实心声。

三、结语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一项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作,它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管理状况和发展趋势,关系到千万农民的切身利益。面对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基本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立足实际的情况,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农村建设的进程注入活力。农村财务管理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农村经济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相应的原则,依照事实依据,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修正,树立坚定的农村财务管理目标。

作者:王芳 单位: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政府醴泉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谢成武,李娟.关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249.

[2]郑恩芝.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8.

[3]朱小林.试论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204.

第2篇: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区委采取果断措施,对乡党政班子进行了大手术,先后选调了乡党委书记、乡长等7位同志,组成了新班子,当时,面对这样一个乱摊子,我们党政一班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被贫穷压垮,而是迎难而上,奋发自强,在切实搞好乡村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苦干实干,顽强拼搏,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榆树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这四年的历程,是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坚强巩固的四年,是全乡经济走出困境,人民生活走向富裕的四年,是由大乱到大治、由大治到大变的四年。

一、抓核心,振奋精神提人气

说新班子受命于危难之时,不算为过。面对着问题成堆的落后局面,也面对着四面八方投来的怀疑担心的目光,我们明显地掂量出区委所交给我们的这副担子的沉重,我们也真切地感觉到党和人民对我们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巨大的压力鞭策着我们,神圣的使命激励着我们,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驱动着我们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榆树乡贫穷、落后、混乱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人气不足。(我们的乡党政班子信心不足缺志气;精神不振缺锐气;因循守旧缺新气;魄力不够缺豪气;招数不多缺慧气;村级组织缺生气,党员队伍缺朝气),抓好班子建设,解决了人气不足的问题,扭转落后局面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1、定目标,树精神,全面启动兴乡战略

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了解优势,认清乡情。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榆树乡*至*三年发展规划。归纳提炼了4句话52个字的“榆树精神”:“不甘落后,昂扬奋进的开拓精神;团结务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拼搏精神。”目标、规划、精神的确立,打破了原来死气沉沉的局面,给榆树乡注入了生气和活力。全乡上下干部群众精神为之振奋,人人奋勇争先,各项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到1998年,乡党委被区委评为“先进党委”,乡党政班子被区委评为“五好班子”,*年,乡党委又被评为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标兵”。

2、减冗员,订章法,建设高效务实班子

乡机关机构臃肿、人员庞杂、人浮于事是制约工作效率提高、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庞大的开支使本已步履艰难的乡财政雪上加霜,重负难堪。*年初,乡党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了榆树乡政府机关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员精简。先后辞掉50岁以上的以农代干人员7名,辞掉临时聘用人员8名,劝退在编干部11人,机关干部从74人一下子减到48人,每年节省开支10万余元,使在岗干部产生了危机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随后,我们又针对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懒散、纪律松驰的问题,先后研究制定了《党委例会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作息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印制下发各办公室。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懂规矩,守纪律,按章办事。这些制度的制订实施,使机关办公秩序得到根本好转,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全乡人民对乡党委、乡政府有了新的评价。

4、强堡垒,固基础,确保全乡政令畅通

实践证明,要把乡党委的意图贯彻到底,变为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必须把村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因此,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加强乡党政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始终把村级班子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仅*年我们就采取果断措施,先后对8个村支部进行了组织调整,共撤换支部书记8名,支部委员7名。立案查处了民兴村党支部书记贪占公款问题,对其给以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此后,又立案查处了民利村支部书记经济问题,给他以处分。同时对挥霍巨额公款大吃大喝的利丰村委会主任依法履行了罢免程序。这一系列组织处理,充分显示了新一届乡党政班子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的坚定态度,在全乡村级干部中引起了极大震动。

今年按照市、区统一部署,我们成功组织了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尤其是在面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实行选民公推直选,村委会换届选举竞争激烈,工作难度大的新形势下,我们严密组织,严格依法办事,严格履行程序,使村委会换届选举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有惊无险,平稳过渡。既没有大规模越级上访,也选出了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的村级班子。今年,是我们乡历年来工作成绩最大的一年,无论是换届选举,还是维护稳定,或是招商引资调整种植结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都迈出了较大步伐。这也是对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成功与否的最好检验。

二、促中心,千方百计求发展

面对榆树乡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党委一班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不抓经济就得死”,没有第二条出路。

1、摸准底数搞清查,正视困境定思路。一是在全乡

的户乡镇企业中,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了解到,全乡这户企业没有一户盈利,而且,有户企业已经濒临破产,全乡企业年总产值仅有万元,上缴乡财政的税金仅有30万元,而拖欠乡直属企业职工工资就达30余万元;已经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就有个。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我们与户已经破产企业的承包人解除了承包合同;同时,清查出乡政府因担保不慎受连带责任而欠外债达一千三百多万元,其中欠个人的债务就达二百多万元。二是在所辖的14村中,开展了农业深度综合开发资源调查。查明全乡易干旱的土地面积万亩,相对肥沃的土地面积仅为万亩;种植业主要以大苞米为主,以大白菜、大葱等蔬菜种植为辅,主要经济作物有药材、白瓜子、树苗等,但种植面积有限、不成规模;养殖业主要以鸡、猪、牛为主,农户自发养殖,缺乏组织和引导,收益不高。在弄清实情后,我们确定了“大招商盘活资产,转机制搞好服务;大调整优化结构,产业化科技兴农”的总体思路。

2、转变观念迈大步,真心实意搞服务。没钱要办事,没钱还要办成事,这是在我们经济工作中始终要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开展经济工作的标准,这样一来,我们就只有在观念转变上求发展,在为企业服务上下大力气。一是在观念上求变,寻找突破点,盘活闲置资产。97年时,还不敢把闲置的集体企业卖给个人进行经营。但是,我们党委一班人充分借鉴了南方发展经验,超前思考,大胆尝试,根据闲置资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长期租赁与资产转让相结合的办法,先后把个闲置厂房租赁出去,把个闲置厂房出卖出去,回收了资金,引进了项目,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了我乡经济实力。从而,使干部群众看到了一丝曙光、有了一线希望,干劲也更足了。二是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以情感人、以诚招商,尽最大努力把投资者吸引来、留下来。我们确立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在我乡投资4百多万元,年产值达1亿元的雨田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在来我乡投资前,已经在别的乡镇看好了一块地皮,我们得知后,就主动找上门去,但被婉言谢绝了,但我们没有就此泄气,又多次登门,反复表达我们的诚心,我们的真诚和干事精神终于打动了投资者,最终把企业落户在榆树乡。投资万元、年产值达万元的永久铁卷柜有限责任公司,在建厂初期,周围村民提出新建厂房挡光,不让企业上马,我们得到消息后,马上出面,在天的时间里就协调好了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该公司的顺利投产。三年多来,我们先后引进了光明造纸厂、盛达仪表流量计厂、雨田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永久铁卷柜有限责任公司等家科技含量高、发展空间大的规模企业,总投资额万元,年总产值万元,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个,年产值千万元的企业个;乡财政收入猛增5倍,达到180万元,而且一举还清了一千一百多万元的债务。这些企业的引进,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榆树乡的人气,带活了经济,也使榆树乡的物流更顺畅,乡村环境更优美,更重要的是为榆树乡下步的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因地制宜搞调整,开动脑筋组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开展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走结构调整之路,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以“减粮、增菜、发展经济作物”为原则,调整种植面积559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2.8%,其中减粮增菜,提高经济效益275.24万元;减粮增加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18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订单农业,以药材、海洋葱和苗木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3558亩,占调整种植面积的63.6%;以甘草、蓖麻子、黑大无公害蔬菜等八个品种为主的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010亩,占调整种植面积的17.9%。我们还在原有以鸡、猪、牛为主的养殖业的基础上,努力调整养殖业结构,一方面扩大了鸡、猪、牛的养殖规模,分别达到30万只、2.6万头、1043头;一方面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现已初具规模的有林蛙、蝎子等品种,分别达到4万只、1万只。二是走科技进步之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们以民主村良种示范基地为依托繁育新品种,又从国外引进的多彩椒、多彩番茄、日本金豆等12个品种;推广了黄瓜9685、586大白菜等六个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推广了双垅地膜覆盖蔬菜栽培、营养体育苗等七项新技术,种植面积4700亩。同时,我们成立了窖储保鲜、海洋葱、中草药多种经营、三勤蛋禽养殖等4个专业协会,辐射个村的户农民。特别是三勤蛋禽养殖协会和美狮养殖场以及乡畜牧站,重点指导全乡的养殖专业户的生产经营,及时提供技术支持,通报市场信息。三是走农村产业化之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结合本乡实际,我们已经形成了条,由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以三勤养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三勤蛋禽养殖协会为基地,户农民从事鲜蛋生产,注册了“哈尔滨”商标,远销南至广州、东莞,北至东宁、俄罗斯,年销售鲜蛋万公斤,销售额万元,不仅是养鸡专业户有了固定的市场,也稳定了专业户的鲜蛋价格,改变了淡季农户忙杀鸡、旺季蛋贵而没有鸡的状况,从而,使全乡的蛋鸡存栏数量程稳步增长的态势。我们还在4个村发展壮大了窖储产业,全乡窖储面积达到平方米,年窖储鲜菜万吨,销售收入万元,比买鲜菜增收万元,特别是民主村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新建平方米的气调库,仅这一个项目就年增收万元。此外,还形成了黄瓜、生猪、海洋葱、经济林、林木育苗等产业化链条.

三、聚民心,一心一意办实事

民心是面镜,民心是杆秤。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使我们党政一班人感到,作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只要时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就会赢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3、尊重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97年初,我们对各村群众上访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发现群众呼声最高是村里财务管理混乱及村干部,偏亲向友等问题。为了真正取信于民,从源头上解决不稳定的问题,工作中我们顶住重重压力,下狠荐子,动真格的,扭住这些热点问题一抓到底。一是认真清查村里的财务帐目。我们组成了由乡纪委牵头的清查经济领导小组,深入到14个村屯对财务帐目进行认真清查,共查出村干部贪占公款6万元,不合理开支538项,不合理的经济合同80多份,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先后对5名村党支部书记作出党纪处分,收缴回贪占退款4万多元。二是全面清理不合理占地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清理中,我们坚持做到两点:一方面对不合理占地坚决收回,共收加黑地320亩;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进行合理分配,杜绝了种人情地的现象。土地纠纷的有效解决,确保了全乡14个村二轮土地展包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专项清理后,为防止各村经济管理问题出现反复,97年6月份,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乡情,在全区率先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村务、财务两公开,村民民主监督。具体做法是:每个村都建立了村民代表队伍,做到重大村务民主决策,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统一刻制了理财专用章,做到所有收支票据,在经手人和村里主要领导签字后,必须经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方可报乡经管站审批入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实施,真正堵塞了漏洞,使各村村务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目前,我乡各村基本上达到了“四个明白”:一是制定农民负担“明白表”,各项负担列表公布,群众按表交费;二是建立村级财务“明白帐”,并定期公开;三是建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促使村干部办”明白事;四是加强村组织整顿,为各村配备“明白官”,把作风民主、公道、正派的人配备到村级领导岗位。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使一些多年无人敢问、无人敢管的上访“专业村”得到了根治。今年以来,我乡无一例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就连到乡里上访的都没有。用村民的话说:帐清了,心明了,气顺了,倒找钱也不上访了。

4、关心民疾,把党和政府的温暧送到群众的心坎

这几年,虽然我们乡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仍有一定数量的群众生活比较困苦,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帮助。为此,我们始终做到心中装有一本清清楚楚的群众疾苦帐,行动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题。一是济民困。为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我们乡里先后筹措30多万元资金,帮助15户贫困户建起了砖瓦房;为使鳏寡孤独老人渡过一个愉快的晚年生活,乡里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敬老院;为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乡村干部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所有这些措施,犹如雪中送炭,给贫困户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二是解民危。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时常会有部分农民群众暂时陷入困顿之中。对于这部分群众,除乡村两级组织为其减免一些诸如统筹、提留、学费等费用外,我乡基层党员干部还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关心帮助的时候主动去扶一把,与他们共渡难关。乡中心小学教师刘成春患心脏二间瓣狭窄,家里一贫如洗,没钱手术,病情逐步恶化,家里人已为他准备后事。乡里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开会研究,动员全乡党员干部、师生先后二次捐款,乡干部多次送钱探望,终于使他恢复了健康,重返讲台。他逢人便说,是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把全部身心都献给榆树乡的教育事业。三是帮民富。我乡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乡10名领导班子成员和33名机关干部分别与14个村结成了帮扶对子。与此同时,我们号召全乡430名党员干部踊跃参加“结穷亲”活动,把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在结对子、搞帮扶的过程中,干群体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我们还把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当作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乡党委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跑基层,乡干部必须跑遍全乡的所有村屯,村干部必须跑遍本村所有农户。这些,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实现民愿,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几年,随着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我们从群众的愿望和需要出发,先后办了几件看得见,措得着的实事。

一是解决行路难。民康路原是一条横贯全乡东西的土路,“雨天水和泥,晴天扬尘土”,沿线百姓出门行路十分艰难,同时这条路的另一头就是历史悠久的金兀术运粮河,河对岸是双城市五家镇,多少年来,两岸人们只能隔河相望,整修道路,架桥通车已成了河两岸群众的夙愿。为解决这一问题,乡党委专门成立领导机构,多次深入村屯调查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多方筹集资金达万元。在对全线13.4公里道路全面进行砂石化改造的基础上,又与双城市五家镇联手架桥,群众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在这届班子实现了。通车当天,全乡百姓,拍手叫好,他们说:“政府为咱老百姓修了一条连心路。”此外,四年来,我们还先后投资万元,分别修通了连接各村屯的道路,现在,全乡14个村,村屯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砂石化达到100%,大小车辆基本上可以开到每家每户,农用机械可以开进田间地头。

第3篇: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人员是信息的直接生成者,因此,成为“猫和鼠”游戏双方争夺的焦点对象。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游戏的制定者———国家(猫)凭借特权直接控制会计人员,并授予他们许多耀眼的桂冠和美丽的花环。游戏参与者———企业(鼠)始终处于严密监控下,虽然解决了信息真实问题,但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懒惰、浪费、效率低下等社会垢弊也难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游戏的制定者根据有效制度,制定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对任何参与者均平等有效,不存在歧视和不公。游戏参与者在游戏规则范围内可以自由发挥。即政府仅限于确认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并不争夺会计人员直接管理权。会计人员的待遇、职业道德等属于微观组织运行机制的内容,由企业自行确认。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正处于“转轨变型”特殊时期,“猫和鼠”游戏中,“猫”是只小猫,“鼠”却成精。在鼠精们的操纵下,导致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人员难辞其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亦是必然。目前关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观点是“会计委派制论”和“回归企业论”。本文以管理学原理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为背景,在对会计委派制理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1会计委派制述评

会计委派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学术定义,一般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贸委等部门,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主管、财会机制负责人和一般会计人员,经考核录用后,派到需要进行监控的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这一制度时下正在不少地区积极试行,如湖北、四川、江苏、重庆等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长远战略来看,“会计委派制”不是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价值取向,因为它存在以下缺陷:

1.1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要求[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价值取向,独立的法人财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要求。现代企业依靠独立的法人财产具有了“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使现代企业不服从行政权威,而服从于市场权威,使现代企业对行政命令产生了“抗逆机制”,以维护单位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客观、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因此,不能将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服务于企业管理,企业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职能机构———企业会计与会计机构独立出去。会计委派制割裂了会计与企业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与现代企业制度水火不相容,是会计委派制最根本的缺陷。

1.2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关系,将会计人员置于“两难”的尴尬的境地

衡量一种企业制度是否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关键的一点是看这种企业制度是否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本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认为:一个人或组织不能接受来自于两个以上的命令来源。因此,会计委派制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国家与企业的双重领导机制能够协调一致,形成事实上的一个命令源。会计委派制一方面意味着权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的外倾化,另一方面意味着动力结构基本内倾化。权力结构和动力结构的脱节,导致了企业会计人员责任与权利的脱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与国家在利益分配、目标、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矛盾,当国家与企业存在矛盾时,委派的会计人员怎么办?倾向国家就可能被“炒鱿鱼”或“穿小鞋”,偏向企业又与会计委派制的初衷相悖,会计人员必将处于两难境地。

1.3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法》立法宗旨相悖,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

提出会计委派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监督乏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根据《会计法》,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主要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内部其它管理控制行为的有效性。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会计本身,而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的认识程度、利用程度和信任程度,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根据《会计法》,我国会计监督体系是由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四部分组成。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司法机关对违法会计案件的判决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会计行为依法进行。如对“琼民源”聘用的会计班文绍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司法判定。[2]行政监督主要是政府有关机构通过服务和支持等方式约束规范会计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监督上。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职业人员和自律性组织通过业务活动来矫正会计行为,从而起到维护会计秩序的作用。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在单位“管理层”的授权下,对单位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对授权“管理层”负责。《会计法》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基本精神。形成我国目前会计监督不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监督承担了部分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职责,这是一种“错位监督”,这种“错位监督”是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的根源。为强化会计监督力度进行会计委派是对《会计法》会计监督体系的误解,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定国安邦的长久战略之策。

1.4会计委派制实际操作问题

1.4.1企业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

会计委派制意味着会计机构中的负责人、主管会计和会计人员不再属于企业,而是属于政府或者其职能部门的委派人员。企业财会人员就由企业的“内当家”变成了企业的“外管家”,其工作范畴属企业财务,身份却变成了准国家干部或委派的监督人员。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诸如董事、监事、经理)必然对委派人员怀有戒备之心,要么违背委派初衷,与企业管理人员“同流合污”,要么被架空,认认真真做假账。

1.4.2委派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问题

企业经济效益有好坏之分,则其所属的会计人员待遇也应有差异。如果委派人员按原标准执行,则工作相同,待遇不同,不合理;如果按折衷标准进行,则原经济效益好的会计人员不愿接受委派;若委派人员的开支纳入国家预算,统一收取,势必倒退回到以财政代替财务的尴尬境地。若要以行政手段强制“均贫富”,按统一的标准执行,则委派会计人员势必吃“大锅饭”,无法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分配原则。

1.4.3机构设置庞大的问题

会计委派制后,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管理变为直接管理,会计人员的考核、提拔、培训、交流、资格认证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班子和人员负责,原财政部门下属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必然增加,不符合政府是“守夜人”的经济学理念。

1.4.4委派会计人员业绩考核和考评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是由委派单位提供证明,写出鉴定,还是由会计局直接考核;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考核和考评成绩优秀或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如何奖惩等问题,很难确定科学的方法与措施。

1.5会计委派制忽略了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会计监控服务体系。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拿薪水的“经济警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财政部制定了《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企业1998年的年度会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3]

1.6会计委派制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为实现财政监督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决定取消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13年的财税物价大检查这种直接监督形式。正如财政部纪检组长金莲淑指出“取消大检查,不是取消或弱化财政监督,而是调整财政监督的方式,更好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4]有些人认为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就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是错误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已经转变为间接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会计法规,颁布会计准则;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支持与约束;对会计案件的审判等手段来完成。)

1.7“会计委派制”存在的其它问题

1)割裂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的内在关系:会计的核算与控制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核算,控制就失去了依据;反之,没有控制,核算就没有真实性。

2)为加强会计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那么,为加强统计监督是否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委派呢?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是否需要对厂长、经理们进行委派呢?

3)会计委派制缺乏法律依据,与《公司法》等法律矛盾。

4)与国际惯例不协调,其他国家政府没有介入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职务、待遇、升迁等由企业自行确定。[5]

诚如刘玉延副司长指出的那样,“会计人员委派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它的提出和实践是受一定环境因素制约,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认为它是灵丹妙药,适合于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我们认为,“会计人员委派制”仅适合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村级单位和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不适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值得指出的是: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根据《公司法》等相应法律法规应属于投资者委派监事,属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范畴,不应属于委派会计人员范畴,有不少同志将两者混为一谈。[6]有关委派财务总监的问题将在审计运行机制中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会计委派制是高风险的改革方案,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不应成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目标,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建立有中国特色并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立法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2“立法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新模式

“立法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宏观措施国务院财政部门与其它部门

运用立法手段,通过颁布实施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认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等,政府部门与会计职业团体相结合的宏观会计运行机制。《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明确了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是以间接管理为主的“立法主导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务院财政部会计司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订、完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系统的协调运行创造条件。《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实行统一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且按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企业会计核算,相对比较容易,简单,主要适用于非上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按会计要素、分经济事项制定,对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定义、特征、确认、计量和披露等进行阐述,主要适用于会计事项复杂,经营规模较大,股票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似应考虑上市公司采用会计准则形式,中小企业采用会计制度形式;”[7]

2)积极与立法部门合作,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为此必须加快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国务院财政部门应为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法》、《会计法实施细则》等)涉及会计内容的制订和修改提出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披露加以制约和规范,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3)负责我国会计发展的战略性研究,预测我国会计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及时、合理地制订、完善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尽快解决我国会计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问题;

4)负责国际会计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我国会计的本国化与国际化,为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和会计行业参与世界分工与合作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客观上要求建立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接受客户委托,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查帐、审计和咨询服务业务;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会计法》第三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第二十七条)。3种监督管理体系相互结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同时,建立司法监督体系,加大对会计违法案件的惩处力度,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应大力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国务院及地方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不可能过细、过多,应大力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积极作用。我国会计职业团体(如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应是非营利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会计管理日常工作。诸如组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定工作;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实施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制订颁布实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对违反职业道德标准的会员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惩处);协调会计行业、会员之间的矛盾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相比,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应大力发展诸如高级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民间会计职业团体。

2.2微观上: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是企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

会计人员须取得相应会计资格认证后,由企业根据客观需要聘请。“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8]被聘请的会计人员依法为单位服务,向单位相应经理层负责。被聘请会计人员的工资关系、人事关系以及组织关系等属单位权限范畴。会计人员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体系的约束下,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有权根据单位相关利益者的偏好,进行资金、财产、成本、费用和利润等的会计核算,有权根据单位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单位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作为单位纳税、贷款等的依据。会计责任应分为两类:有意过失责任和无意过失责任。前者指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由于获利动机驱使,有意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的会计责任。根据《会计法》,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后者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个人原因(如会计业务不熟、自身贪污受贿等)形成的会计责任,此类责任会计人员为第一责任主体。若分不清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

“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框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基于如下考虑:

1)体现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的基本指导思想。这种管理体制既有利于政府对全国会计事务的宏观调控,又有利于单位会计工作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

2)理顺企业会计与国家财政的关系。建立“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有利于财政部门集中精力,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运用财政杠杆和财政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有利于企业会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更好的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

3)与国际惯例协调。大多数国家对会计事务的管理,也采用“立法主导型”管理模式;

4)有利于“抓大放小”;[9]

5)建立“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运行机制相比,其改革成本、风险都较小,而且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方向一致,是现实和理性的必然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此运行模式将游戏规则制定权赋予宏观会计运行机制,而将具体从事会计工作,从属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赋予微观会计运行机制,使企业会计人员回归企业,使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等一样,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职能部门,体现企业行为,维护企业利益,这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中的游戏规则。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会计准则问题专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4

[4](美)罗伯特C.希金斯,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5]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理财:资金筹措与适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6]梁汉星资本委托管理制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7]郭复初财务专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第4篇: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1会计委派制述评

会计委派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学术定义,一般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贸委等部门,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主管、财会机制负责人和一般会计人员,经考核录用后,派到需要进行监控的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这一制度时下正在不少地区积极试行,如湖北、四川、江苏、重庆等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长远战略来看,“会计委派制”不是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价值取向,因为它存在以下缺陷:

1.1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要求[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价值取向,独立的法人财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要求。现代企业依靠独立的法人财产具有了“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使现代企业不服从行政权威,而服从于市场权威,使现代企业对行政命令产生了“抗逆机制”,以维护单位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客观、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因此,不能将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服务于企业管理,企业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职能机构———企业会计与会计机构独立出去。会计委派制割裂了会计与企业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与现代企业制度水火不相容,是会计委派制最根本的缺陷。

1.2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关系,将会计人员置于“两难”的尴尬的境地

衡量一种企业制度是否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关键的一点是看这种企业制度是否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本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认为:一个人或组织不能接受来自于两个以上的命令来源。因此,会计委派制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国家与企业的双重领导机制能够协调一致,形成事实上的一个命令源。会计委派制一方面意味着权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的外倾化,另一方面意味着动力结构基本内倾化。权力结构和动力结构的脱节,导致了企业会计人员责任与权利的脱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与国家在利益分配、目标、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矛盾,当国家与企业存在矛盾时,委派的会计人员怎么办?倾向国家就可能被“炒鱿鱼”或“穿小鞋”,偏向企业又与会计委派制的初衷相悖,会计人员必将处于两难境地。

1.3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法》立法宗旨相悖,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

提出会计委派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监督乏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根据《会计法》,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主要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内部其它管理控制行为的有效性。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会计本身,而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的认识程度、利用程度和信任程度,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根据《会计法》,我国会计监督体系是由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四部分组成。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司法机关对违法会计案件的判决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会计行为依法进行。如对“琼民源”聘用的会计班文绍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司法判定。[2]行政监督主要是政府有关机构通过服务和支持等方式约束规范会计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监督上。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职业人员和自律性组织通过业务活动来矫正会计行为,从而起到维护会计秩序的作用。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在单位“管理层”的授权下,对单位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对授权“管理层”负责。《会计法》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基本精神。形成我国目前会计监督不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监督承担了部分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职责,这是一种“错位监督”,这种“错位监督”是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的根源。为强化会计监督力度进行会计委派是对《会计法》会计监督体系的误解,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定国安邦的长久战略之策。

1.4会计委派制实际操作问题

1.4.1企业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

会计委派制意味着会计机构中的负责人、主管会计和会计人员不再属于企业,而是属于政府或者其职能部门的委派人员。企业财会人员就由企业的“内当家”变成了企业的“外管家”,其工作范畴属企业财务,身份却变成了准国家干部或委派的监督人员。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诸如董事、监事、经理)必然对委派人员怀有戒备之心,要么违背委派初衷,与企业管理人员“同流合污”,要么被架空,认认真真做假账。

1.4.2委派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问题

企业经济效益有好坏之分,则其所属的会计人员待遇也应有差异。如果委派人员按原标准执行,则工作相同,待遇不同,不合理;如果按折衷标准进行,则原经济效益好的会计人员不愿接受委派;若委派人员的开支纳入国家预算,统一收取,势必倒退回到以财政代替财务的尴尬境地。若要以行政手段强制“均贫富”,按统一的标准执行,则委派会计人员势必吃“大锅饭”,无法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分配原则。

1.4.3机构设置庞大的问题

会计委派制后,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管理变为直接管理,会计人员的考核、提拔、培训、交流、资格认证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班子和人员负责,原财政部门下属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必然增加,不符合政府是“守夜人”的经济学理念。

1.4.4委派会计人员业绩考核和考评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是由委派单位提供证明,写出鉴定,还是由会计局直接考核;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考核和考评成绩优秀或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如何奖惩等问题,很难确定科学的方法与措施。

1.5会计委派制忽略了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会计监控服务体系。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拿薪水的“经济警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财政部制定了《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企业1998年的年度会计报表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3]

1.6会计委派制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为实现财政监督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决定取消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13年的财税物价大检查这种直接监督形式。正如财政部纪检组长金莲淑指出“取消大检查,不是取消或弱化财政监督,而是调整财政监督的方式,更好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4]有些人认为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就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是错误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已经转变为间接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会计法规,颁布会计准则;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支持与约束;对会计案件的审判等手段来完成。)

1.7“会计委派制”存在的其它问题

1)割裂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的内在关系:会计的核算与控制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核算,控制就失去了依据;反之,没有控制,核算就没有真实性。

2)为加强会计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委派,那么,为加强统计监督是否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委派呢?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是否需要对厂长、经理们进行委派呢?

3)会计委派制缺乏法律依据,与《公司法》等法律矛盾。

4)与国际惯例不协调,其他国家政府没有介入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职务、待遇、升迁等由企业自行确定。[5]

诚如刘玉延副司长指出的那样,“会计人员委派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它的提出和实践是受一定环境因素制约,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认为它是灵丹妙药,适合于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我们认为,“会计人员委派制”仅适合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村级单位和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不适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值得指出的是: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根据《公司法》等相应法律法规应属于投资者委派监事,属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范畴,不应属于委派会计人员范畴,有不少同志将两者混为一谈。[6]有关委派财务总监的问题将在审计运行机制中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会计委派制是高风险的改革方案,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不应成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目标,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建立有中国特色并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立法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2“立法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新模式

“立法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宏观措施国务院财政部门与其它部门运用立法手段,通过颁布实施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认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等,政府部门与会计职业团体相结合的宏观会计运行机制。《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明确了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是以间接管理为主的“立法主导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务院财政部会计司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订、完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系统的协调运行创造条件。《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实行统一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且按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企业会计核算,相对比较容易,简单,主要适用于非上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按会计要素、分经济事项制定,对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定义、特征、确认、计量和披露等进行阐述,主要适用于会计事项复杂,经营规模较大,股票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似应考虑上市公司采用会计准则形式,中小企业采用会计制度形式;”[7]

2)积极与立法部门合作,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为此必须加快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国务院财政部门应为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法》、《会计法实施细则》等)涉及会计内容的制订和修改提出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披露加以制约和规范,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3)负责我国会计发展的战略性研究,预测我国会计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及时、合理地制订、完善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尽快解决我国会计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问题;

4)负责国际会计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我国会计的本国化与国际化,为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和会计行业参与世界分工与合作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客观上要求建立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接受客户委托,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查帐、审计和咨询服务业务;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会计法》第三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第二十七条)。3种监督管理体系相互结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同时,建立司法监督体系,加大对会计违法案件的惩处力度,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应大力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国务院及地方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不可能过细、过多,应大力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积极作用。我国会计职业团体(如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应是非营利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会计管理日常工作。诸如组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定工作;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实施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制订颁布实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对违反职业道德标准的会员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惩处);协调会计行业、会员之间的矛盾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相比,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应大力发展诸如高级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民间会计职业团体。

2.2微观上: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是企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

会计人员须取得相应会计资格认证后,由企业根据客观需要聘请。“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8]被聘请的会计人员依法为单位服务,向单位相应经理层负责。被聘请会计人员的工资关系、人事关系以及组织关系等属单位权限范畴。会计人员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体系的约束下,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有权根据单位相关利益者的偏好,进行资金、财产、成本、费用和利润等的会计核算,有权根据单位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单位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作为单位纳税、贷款等的依据。会计责任应分为两类:有意过失责任和无意过失责任。前者指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由于获利动机驱使,有意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的会计责任。根据《会计法》,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后者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个人原因(如会计业务不熟、自身贪污受贿等)形成的会计责任,此类责任会计人员为第一责任主体。若分不清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

“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框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基于如下考虑:

1)体现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的基本指导思想。这种管理体制既有利于政府对全国会计事务的宏观调控,又有利于单位会计工作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

2)理顺企业会计与国家财政的关系。建立“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有利于财政部门集中精力,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运用财政杠杆和财政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有利于企业会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更好的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

3)与国际惯例协调。大多数国家对会计事务的管理,也采用“立法主导型”管理模式;

4)有利于“抓大放小”;[9]

5)建立“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运行机制相比,其改革成本、风险都较小,而且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方向一致,是现实和理性的必然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此运行模式将游戏规则制定权赋予宏观会计运行机制,而将具体从事会计工作,从属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赋予微观会计运行机制,使企业会计人员回归企业,使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等一样,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职能部门,体现企业行为,维护企业利益,这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中的游戏规则。

参考文献:[1]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会计准则问题专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4

[4](美)罗伯特C·希金斯,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5]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理财:资金筹措与适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6]梁汉星资本委托管理制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7]郭复初财务专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第5篇: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二、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是抓手。**年要突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应用、****农业合作与交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等项目建设,以实施项目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抓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继续在**和**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改造项目8个,总投资2039.5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74万亩,建设排灌沟渠8.6万米,建设机耕路3.79万米;在**、武夷山、光泽3个县市实施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400万元,建设标准农田示范片面积0.8万亩;同时协助烟草部门在140个项目村,总投资8100万元,建设烟田基础设施项目794个,其中:水渠364条,水坝77座,电灌站9座,田间道路231条,简易桥梁74座,防洪堤防34条,管网5条。二是抓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项目。巩固和推广**年**、建阳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工作成果,**年要在**、邵武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点,推广应用面积100万亩,亩节本增收20-30元,总节本增收2500万元以上。其中**要完成采集土样0.4万个,代表耕地面积47万亩,完成检测化验项次5.85万次,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万张,推广应用面积50万亩;邵武要完成采集土样0.35万个,代表耕地面积31万亩,完成检测化验项次4.55万次,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万张,推广应用面积50万亩。三是抓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年要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争取全市建设户用沼气池10000口,继续实施顺昌国债项目。同时,要重点加强沼气池建后的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广大沼气用户的积极性。做到县(市、区)有沼气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有沼气管理服务站、重点村有沼气管理服务点,并在沼气建设示范村、沼气项目建设重点村选聘沼气管理员,开展建后的培训、管护和维修工作,保障我市所建的沼气池都能正常、长期、高效运行,促进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四是抓****农业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组织实施市农科所**湾农业良种引进繁育基地项目,武夷山海峡两岸乌龙茶加工基地项目,邵武嘉德**湾优质水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等****农业合作与交流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参与延平区夏道镇、武夷山兴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不断拓宽我市农业与**湾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领域,提高我市农业的外向度;五是抓农业标准化项目。重点加强富士岛(政和)公司萝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顺昌县洋墩宏昌公司芦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县望丰米业有限公司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一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基地和农户自觉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升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

三、抓壮大特色产业。围绕我市“十一五”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和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年要突出“一县一特色”抓区域经济,围绕特色产业抓龙头建基地,推进农产品标准认证,创新农产品品牌,并利用各种展会平**,大力推介我市优质农产品,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惠。一是茶产业要增“名”。以武夷星“武夷大红袍”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为动力,大力宣传我市茶叶品牌和开拓茶叶市场。继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举办“茶旅”促销活动,办好今年“武夷大红袍茶文化节”,搞好今年各个层次和规模的斗茶赛、茶王赛,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大型茶事活动、展销活动,鼓励扶持企业到外地开设专卖店、连锁店,进一步提升“武夷大红袍”及**北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技术,加强茶农生产技术培训,强化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控和降解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生产企业基地备案和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茶叶生产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自律,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卫生品质和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整体能力;二是水果产业要增“优”。以高接换种、改种和新植为手段,进一步优化我市水果品质结构和熟制结构调整。柑桔要加大发展特早熟、特晚熟品种比例。南部柑桔生产优势区要重点发展纽荷尔脐橙、血橙、芦柑等优质品种;中北部落叶果树优势区要重点发展早熟梨、早熟桃和鲜食李、葡萄等优质品种。同时,要积极推广整形修剪、果实套袋等一批实用增产增效技术,推进水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提升;要积极引进、扶持和培育水果加工龙头企业,强化水果采后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加工等环节,提高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增加果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食用菌产业要增“汇”。食用菌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也是农民增收的好项目。要大力发展非耗木型食用菌生产,积极推广食用菌代用料和废菌料再利用技术,保护生态资源,促进我市食用菌产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菌政管理,强化菌种质量督查,确保菌种质量;要发展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推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要着力发展食用菌保鲜、储运、加工,促进产业化经营,增强竞争优势,扩大出口,增加创汇。

四、抓农业科技服务。一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为目标,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手段,组织全市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直接对接,把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植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到科技示范户;把增收、节本、安全、增效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推广到科技示范户;把农产品供求和市场行情等有关信息发送到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农户应用科技的能力,提高种植效益。**年要力争在全市100个乡镇,1000个村庄,培育科技示范户1万个,辐射带动农户10万个,使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提高10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0个百分点。二要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方式方法,为农业科技入户提供有效保障。依托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并按照“一本技术手册、一张农事活动表、一张服务联系卡、一张教学光盘”的“四个一”培训模式,把课堂教学和现场培训相结合,将培训场所办到村组,搬到田头,办到农民家门口;把农业专家现场指导与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现身说法相结合,将现代农业新技术与农民生产自创的好经验相融合,打造农业科技入示范户样板,快捷高效地把科学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三要办好农业各类信息服务平**,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办好“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北日报》“农事顾问”专栏,**北电视**“三农直通车”栏目等,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快捷、高效、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

五、抓农业综合执法。一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我们农业部门的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抽检,切实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法制保障,让老百姓吃的更放心更安全;二要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力争**年全市80%以上的农业执法机构都达到“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制队伍能力建设。重点加强行政能力、监管能力、决策参谋能力、法制宣传能力、清正廉洁能力五大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法制理论研讨和农业执法案卷文书评选活动,推进农业法制理论工作上新的水平。三要强化农业普法工作。按照“五五”农业普法规划要求,**年力争在全市1/5的乡镇村开展农业普法的试点,推进农业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四要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的抽检。根据农业生产和农资使用的特点,继续采取分季度、分专项开展农资生产、经营市场整治的方法,突出加强假劣农资农产品的整治,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农资问题多的农资批发市场和偏远农村农资销售点的整治力度,重点抽检一批农村用量大、农民反映问题多以及上年检出频率高的农资生产企业的农资产品,对检测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予以通报,确保让农民真正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第6篇:国外村级财务管理范文

 

我区财政部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如何围绕全区工作重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是我区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总结去年以来财政支持转型发展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今后如何因势利导利用财政政策,促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办法和对策,以供商榷。

一、我区财政部门支持区域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

2010年,我区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项目建设、民生建设、效能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精细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特色发展、跨越发展、规模发展、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创新举措强征管,全力以赴促增收

区财政部门以服务转型发展为主线,抢抓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税源培育和收入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推动区域转型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1、收入质效不断提升。2010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7.86亿元、33.88亿元,同比增长40.6%、40.1%,增幅分别为“十五”期末的3.88倍、3.92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原南通六县(市)首位,在全省区级排名第15位,比上年前移2位;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2、镇级财力不断壮大。2010年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1.72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川姜、金沙两个镇突破2亿元,平潮、兴仁、兴东、五接四个镇一般预算收入均突破1亿元;全区有21个镇区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兴东镇增幅高达81.6%,位居全区第一;川姜、五接、先锋3个镇增幅均超过50%。

3、非税征管不断创新。强化对部门非税收入任务的责任考核,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80多项收费项目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镇两级非税收缴制度改革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0%,非税入库(户)率达到100%。

4、综合治税不断深入。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整体联动,研究制定收入征管绩效考评办法,完善个体工商户、个体临时经营户涉税信息联网和数据交换制度,健全良性互动的税源控管机制,立体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综合治税格局逐步形成。

(二)推动转型求发展,凝心聚力培财源

区财政部门始终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特色、共享”两大原则,集聚财力、整合政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培育新兴财源。

1、载体建设不断加快。围绕“三大”联动战略,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争取补助、引进民资等途径,筹集发展资金120亿元,重点支持“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园区、主城区、重点镇的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353万平方米。江海大开发框架全面拉开,滨海新区南区二期吹填、北区1.5万亩围垦、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滨江新区完成横港沙固沙护滩首期3000亩吹填工程,二期2万亩匡围工程正有序推进,东沙大桥和通用码头已进入规划设计;开发区南区“三横四纵”道路、城东新区“一湖八路”、银河新区“三横二纵”路网全面开工建设;金通二大道、平海公路一期、临海公路、南通东快速干道、通富路北延、青年路东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启动,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2、产业扶持更加强化。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实施“三大计划”,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升级支柱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设立大企业(集团)发展专项基金3000万元,支持重点大企业(集团)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规模发展,鼓励企业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全年申报省级以上名牌19个,新办境外投资企业10家;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推进大企业和企业上市“双培育”计划,2010年全区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16家,江海电容器成功上市;安排人才开发和大学生创业基金2177万元,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应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投入科技发展资金2177万元,鼓励企业加快科研机构建设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家。

3、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主动参与制订落实项目奖励、企业上市、节能减排、人才引进、科技补助等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不断激发企业上项目、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全年拨付企业发展资金2.2亿元;退付涉企规费3000多万元;办理外贸出口退税18亿元;投入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160户企业提供担保余额9亿元;以重大项目、优势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省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沿江沿海开发等各类补助资金2亿元。

(三)夯实基础惠三农,统筹城乡激活力

区财政部门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础。

1、城市形象日益出新。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推进年和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投资25亿元,实施绿化提档、夜景亮化、水系贯通等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成人民公园扩建和金桥东路绿化,加快推进银河新区开发、城东新区市政等工程建设,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安排15亿元,有序推进老通掘路改造、新通掘路绕城段、北一环北延等城市交通工程和公交通达工程建设,新开辟公交线路12条,新购公交车33辆,贯通城乡相互的公交网络基本构建。

2、农业发展高效优质。总投入14亿元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引导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可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积极向上争取支农项目资金4000万元,支持都市型、生态型、休闲型农业项目发展,着力培育景瑞、嘉安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高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安排设施农业资金2500万元,支持新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73家,新建扩建农业项目20多个。

3、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安排资金3亿元,实施区域供水及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覆盖人口70万人;投入资金2.4亿元,新增农村公路630公里,新建农村站台25个,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安排资金2800多万元,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工程,新建防渗渠道473公里,新建改造危桥124 座;投入配套资金1000万元,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年实施奖补项目86个,惠及76个行政村;安排专项经费4000万元,全面建成区域性农村垃圾转运站及配套工程,“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得到强化,全区18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验收。

4、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全年以“一折通”形式发放农资综合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各项补贴资金2.4亿元,惠及全区50多万农户;继续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保费补贴2668万元,赔付金额680万元,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促进共享保民生,多措并举建和谐

区财政部门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及农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法定支出,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1、就业富民成效显著。安排1000万元,建立专项扶持奖励及担保基金制度,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妇女创业、残疾人创业、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投入配套资金400万元,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万人,农民创业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2、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安排3.5亿元,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职工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新农合、新农保参合率分别达到了97%和96%,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5%。

3、救助机制不断健全。安排3500万元,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康复基地和服务机构建设;投入9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城乡低保以及农村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完善抚恤、补助、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支持实施“百千万扶贫工程”、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和农村危房改造;安排支出600多万元,支持实施“关爱”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投入4000万元,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新建廉租房120套。

4、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安排4亿元,用于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待遇,支持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校舍安全工程,高水平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验收;安排7000万元,支持深化镇级医院体制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推进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及标准化社区服务站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50万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有线电视主干网改造工程和20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

(五)科学管理谋绩效,精细理财推新举

区财政部门以精细绩效为目标,积极推行财政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

1、预算编制科学精细。完善“收支脱钩”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项目支出论证,细化结余分配办法,积极探索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公正性。

2、集中支付规模扩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全年实现财政集中支付3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92%;镇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3、项目评审成效凸显。全年财政评审工程概算项目172个,送审金额43亿元,核减金额5.12亿元,核减率近12%;全年完成政府采购10.28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1.16亿元,节支率达10.2%。

4、财政监督力度加大。深入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28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及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核查工作,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

5、资产管理运营有方。建成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统管房屋土地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市场化规范运作,出租房屋40处,实现租金收入350多万元。

6、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举办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43期,组织10个财政所通过省二星级档案管理达标验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财政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收入增长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由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大财源项目尚未形成,主体税源增长趋缓,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财源基础还不稳固。服务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国家信贷环境逐步趋紧,政府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产业发展和服务社会建设的政策手段创新不够,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迅速扩展,财政可用财力的增长难以满足刚性支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与财政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需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快。受财政体制、机制、政策、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财政支出越位、缺位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财政管理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财政部门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对策

“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两大战略叠加效应的全面释放,将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为我们财政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难得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出了预期,外需减弱对我区经济增长和税源建设的影响不容低估;从内部环境看,我区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需求中消费率偏低,工业结构中高新产业比重偏低等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和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在面对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有利因素。从宏观经济看,面对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所孕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和社会建设、收入分配调整与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举措也将给我区带来强烈的宏观经济刺激效应,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将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强化。从内生动力看,我区将迎来国家战略叠加、江海资源联动、跨江通道助推、发展后劲释放、同城效应带动等大好机遇,为我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带来了极佳时机。同时,随我区产业发展平台、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宏观经济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发展势头向好,新的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财政增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机遇与困难同在,动力与压力并存,我们要科学谋划,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力求突破。

(一)以强化科学征管为依托,促进财政蛋糕做大做强

认真落实依法征管、公平税赋、均衡入库、持续增长、结构优化的工作目标,运用政策引导、体制激励、征管联动等有效手段,促使财政收入在稳定增长中提高质效。

1、完善收入激励机制。健全动力压力并存、奖罚并举的纳税贡献考核办法,完善财政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继续加大镇级收入目标管理考核力度,强化收入质量考核,稳步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努力实现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结构均衡,促进财政收入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2、加强税收预测分析。建立完善财税部门联合调查工作制度,定期对重点骨干企业开展税收调研,全面掌握重大项目投资和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分析解决重点税源企业和项目运行中的问题,为组织收入和提高征管水平提供决策服务;健全财税库行信息共享制度,积极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宏观税负、行业税负、产品税负和重点税源的综合分析和收入预测工作,主动协助税务部门测算下达税收征收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纳税大户的税源排查及税收征管工作,不断提高掌控税源、实现税收的能力。

3、提升收入征管效率。加快财税库信息网络建设,协助税务部门建立完善税收申报、纳税评估、税收监控、税收稽查“四位一体”税收征管体系,逐步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做到勤征细管、应收尽收,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及时体现为财政增收效果;加大税源管控和纳税评估力度,重点加强已进入获利回报期的重点企业和三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监管,并继续协助做好综艺等上市企业股份减持税收征缴工作;完善“一企一策”扶持政策,引导税源大户在外投资项目到我区注册纳税。

4、健全非税征缴体系。按照省市财政部门要求,健全非税收入收缴执行信息统计、情况分析和定期上报制度,加强对预算单位非税收入目标任务考核和执行情况分析,努力构建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核算管理及银行综合考评制度,强化财政部门、银行、执收单位日常收支对账工作,推进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电子缴库系统建设,依靠软件技术支撑,对非税收入增减变化较大的单实施实时预警和监控。

5、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在发挥部门整体联动组织优势和区镇村三级协税护税网络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立“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据规范、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库,有效解决征管透明度低和税负不均等问题,为实施快速、有效的税源动态监控和依法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提供有利条件。

(二)以加速转型升级为主导,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强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转型升级工程,强化集约统筹理念,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效应,推进三大联动,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经济增长质效不断提升。

1、着力打造推进产业集聚的园区平台。强化片区发展新理念,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着力推动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协调发展,为产业现代化发展奠定支撑体系;按照高点定位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融资担保、专项奖励等措施,加大开发区南区拆迁力度和“四横六纵”道路建设,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成片开发;加快锡通科技产业园配套建设,拉开道路框架,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进滨江新区横港沙综合整治和港口建设,推动深度集约开发;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三夹沙围垦、开挖式港池和码头建设,促进港口、产业、新城联动并进,加快融入***湾开发步伐,构筑全省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支持“一园三区”主平台“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沿江沿海集疏运体系、服务平台和城市商务等配套功能,倾力构建江海开发大载体,全力打造全区活力强、成长快的经济增长极。

2、着力培育推进转型升级的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落实各种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重点推进综艺光伏二期、中航虹波、通达动力、甬金金属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围绕支柱产业升级计划,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扶持,激发企业技改投入的内生动力,以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动机械设备、现代纺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和产品链向高端攀升,努力提高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对全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贡献率;围绕服务业提速计划,通过政府补助、财政贴息、财源奖励等方式,推动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促进金融业、商贸业、旅游业等税源型经济向更高层次提升。

3、着力优化推进转型发展的财政手段。完善政策,促进转型。强化政策扶持和激励导向,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快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三自”创新之路;支持实施专利、品牌、标准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进一步健全财政科技人才资金使用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以及鼓励产品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各项政策,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及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保险费补贴、贴息贷款、中小企业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创业投资引导等具体措施,促进资本向科技型产业集聚,形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整合资金,支持转型。立足财政资金支持产业转型效益最大化,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筹集更多财力支持产业链条长、成长速度快、带动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发挥其产业升级引领作用,带动整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整合完善现有融资平台,组建实体运作公司,构建新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金融票据等方式,拓展政府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聚集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服务全区重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资本支撑。

(三)以推进城乡统筹为目标,促进区域发展协同协调

按照“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城乡一体发展,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在高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落实“三个高于”支农投入政策,确保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总投入逐年增加。通过预算安排和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的投入,继续推进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桥梁改造和河道疏浚,全面启动农田灌排系统改造工程,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二期工程,夯实现代农业建设基础;加强农民集居区建设,努力构建“农路、河道、绿化、垃圾处理”四位一体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和组织农民共建美好家园。

2、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贯彻落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完善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支持以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区、镇、村三级现代化农业园创建,促进规模化布局、特色化发展;支持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市场份额大的龙头项目,争创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名牌名标,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支持打造以景瑞为核心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餐饮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新型产业链,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份额;支持实施“土地换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有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型农民培训、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各项惠农政策,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增添新的活力;按照防通涨、控物价、保稳定要求,加大粮食储备专项资金补助力度,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坚持以“方便群众、规范管理、保障安全”为着力点,不断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机制,确保各类涉农补贴资金直接、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障各类涉农资金安全运行。

4、强势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支持和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新型组织,注重提高运行质量,注重放大富民实效,切实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级经费保障标准;进一步扩大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和范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合实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支持推广龙头指导型、委托经营型、入股分红型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土地向种养大户、规模基地、农业园区集中,使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得到更多的收入;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工程,努力缓解土地要素制约,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

5、不断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在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规模农业项目、设施农业扶持奖励力度的同时,用足用好上级支农强农政策,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扶持;制定完善各类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构建多主体、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为加快“三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支农项目竞争立项和资金分配机制,以激励性、绩效化为导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土地复垦、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四)以创新社会建设为根本,促进民生改善提档提速

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有效投入,优先安排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支出,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1、继续实施创业就业政策。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首要途径,通过优化财税环境,鼓励和引导民资向多领域、多产业延伸发展,努力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把相对充分就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支持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认真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就业的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和就业援助制度,引导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及失地农民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重点援助对象实现就业。

2、继续完善社保救助体系。坚持社保安民,按照公平、效率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同时,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努力实现农村新农保、新农合、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切实保障和提高失地农民、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户、五保户、低收入人群、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待遇标准,及时落实尊老金、优扶金及城乡老党员生活补助调标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让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积极实施“关爱工程”,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探索建立“普惠型”救助机制,通过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危房改造、物价补贴、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真情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着力构筑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与南通主城区全对接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3、继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按规定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助学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巩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社区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农村卫生环境保障能力;加大对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好血吸虫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培育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体育休闲等主导产业,充分挖掘江海文化特色资源,着力打造“文化强区”;支持实施“文化四大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着力构建区镇村三级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加大社会安全稳定保障投入,保障公检法司法定支出,加快法治***建设。

4、继续支持城镇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湖、河、路、绿”四大工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新城市组团的雏形。突出老城区改造,重点实施金沙横河段功能提升工程,加快新建五一桥、翠园桥,横河南路、翠园路等道路建设,增强城区畅通能力。积极支持“绿环水绕”美景建设,多层次打造绿带、绿地、绿景,努力构建“片上绿化成林、河路绿化成网”的生态屏障;全力推动滨河景观带建设,不断优化南山湖及周边环境,着力打响“水韵金沙”品牌。加快城镇开发建设节奏,完善市政道路、管网管线、绿化游园、景观亮化、公共交通等功能配套,进一步提升城镇品味,优化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农村集居区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乡村风情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大交通网络建设投入,重点推进平海大道、先锋互通、金通二大道、金通三大道续建及石江公路扩建、青年路东延、东南绕城和兴东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全力打造覆盖城乡、惠及民生、提升功能的大交通运输体系,为尽早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创造条件。

(五)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促进精细管理增绩增效

遵循统筹兼顾、规范合理、便捷高效原则,创新财政管理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健全财政体制,增强保障能力。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基层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镇财政体制,不断规范区镇两级财力分配关系,坚持做到“财权与事权统一、责任与财力匹配、效率与公平兼顾”,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充分考虑税制调整对镇级财力的影响,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从体制上保证基层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切实加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统一、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区对镇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2、完善预算管理,硬化约束机制。按照“保基本、保重点、保民生、压一般”的要求,立足公共财政职能,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部门预算管理机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区委、区政府确定重点支出、重大项目和各项惠民政策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强化预算执行法制意识,在加大对预算单位运转必要支出保障的基础上,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单位预算追加,切实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探索项目管理社会化、专业化论证制度,强化项目支出的滚动管理,扩大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范围,切实改变“重要钱、重分配、轻管理、轻问效”现象;健全预算决策民主机制,大力推进预算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预算”、“透明预算”,不断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和公正性;继续加快非税收入收缴改革,不断完善“征收、安排、使用”三分离的征管机制,推进综合预算,提高财政统筹能力;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编报范围和质量,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资金。

3、深化国库改革,提高资金效益。加强财政业务信息系统与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建设,建立实时动态监控的税收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资金缴拨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和规模,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率;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收支基础数据库,强化库款变动趋势分析,提高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水平和运行效益;加强项目预算支出审核,优化支出审核拨付程序,全面推行远程记账和记账模式,强化区级部门预算单位责任主体意识;扎实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镇级财政监督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4、强化资产管理,促进保值增值。制定完善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及公务仓管理办法;升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积极稳妥做好区级公有住房处置工作,开展破产改制企业及校办企业调研清理工作,查纠无偿占有、使有国有资产等违规行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非转经资产的招拍租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非转经资产管理绩效;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加强对各类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有计划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