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

第1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麦当劳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特许经营受益于它的业务模式:标准的快餐食品,高质量的原料,富有文化特色的就餐环境和服务。当麦当劳于1985年于泰国开设第一家分店时,由于没有在当地找到符合其要求的牛排供应商,麦当劳甚至不惜从澳大利亚进口。

但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麦当劳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比如麦当劳的食谱被消费者评为最差的产品,产品结构老化,由于食品是放到保温箱中,非常容易变味。所以当格林伯格受命成为麦当劳CEO时,他对生产与客户服务系统作了重大改造:

在生产系统方面,麦当劳重新定义生产流程与餐厅管理,对厨房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引进了能够测量顾客流量的计算机系统与能保鲜食品的生产线。在服务上,麦当劳不再像以前将精力完全放到那些花里胡哨的促销活动上,而是更加强调顾客在餐厅消费体验的满意度。

从1998年到1999年,,麦当劳的股票上升了67%,麦当劳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的功能发挥,取决于对这些部门的战略定位。当生产与服务部门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而且也进入到服务顾客的满意度上,就能大大地提高企业价值。

这样一个事实背后更重要的是员工行为的转变:在过去的品牌驱动战略下,麦当劳的生产或服务员工只是一个单纯的“合格生产者”或“服务员”,但当麦当劳的战略从品牌驱动转为消费者满意度的驱动时,生产或服务员工就成了 “价值增值”的关键创造者。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用单纯 “合格生产者”或“服务员”的考核办法,去考核“价值增值”的关键创造者,会有什么结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是战略绩效方法论的基点:人是企业所有价值创造因素中最关键的部分,对人的激励是一个战略层次的问题,所以对员工的考核,特别是对关键岗位员工的考核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按劳分配”问题,而是实现战略最重要的驱动机制问题。

这就是战略绩效的由来,以战略绩效的观点来看,关键岗位员工的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一个变量,如果我们能够将他们的行为与战略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们的贡献是最大的,否则就要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从“价值创造”出发的战略绩效与从“职位描述”出发的绩效相比,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从驱动力出发:锡恩4232战略绩效模型

当我们设计绩效考核系统的时候,首先要从战略角度问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创造企业价值的驱动力?比如在麦当劳的例子中,过去就主要是品牌驱动,而当格林伯格受命成为麦当劳CEO后,他的回答是,麦当劳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消费者满意。

对驱动力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懂得企业价值的来源在哪里,从而可以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而直接进入到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第一是行业竞争的特点问题:目前我们的这一个行业的竞争特点是什么?在麦当劳的例子中,快餐这一行业的竞争基本上是品牌制胜。第二是企业竞争的特点:目前我们这个企业靠什么为顾客创造价值?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在麦当劳的例子中,麦当劳过去是依靠强大的品牌攻势与标准化的食品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在九十年代后期汉堡王发动了“新产品攻势”,从而使这麦当劳在产品环节与餐厅服务环节的弱点显现出来。

所以,当麦当劳开始更替生产线,改进餐厅服务细节的同时,它的绩效考核要求也相应发生了改变:首先,重新定义部门的绩效,比如生产部门不再以“产品质量”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同时要加上为外部顾客创造价值的标准,这种考核会让生产部门积极参与到新产品开发,加入到提高餐厅服务等活动中来。其次,根据新定义的驱动力与工作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界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与服务环节偏离了顾客满意。

麦当劳这种从创造价值出发来界定部门与员工要求的考核方式,清楚地说明了在战略绩效与一般考核在方法上的不同。在我们为一家企业(名列经贸委512家大型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中,我们就是从这种战略角度构筑了一个“4232战略绩效”解决方案:

所谓“4232战略绩效” 解决方案,简单地说,是由分析与界定绩效问题的四个步骤,二个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三维解决业绩衡量与管理的指标体系,二个绩效改进系统构成。  四个步骤二个绩效方案三维业绩指标体系二个绩效改进系统第一步:定义创造企业价值的驱动力是什么

第二步:根据驱动力定义所有部门的工作目的

第三步:根据驱动力与工作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澄清存在的问题

第四步:根据问题,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解决业绩衡量与管理的问题的业绩考核系统

解决绩效改进、行为管理与控制问题的绩效改进系统。

解决行动能力的短期系统

解决能者上弱者下的长期考核

解决责任心的重大考核项目部述职系统

工作督查系统 三、如何建立解决业绩衡量与管理问题的业绩考核系统?

回答了企业驱动力问题,进而将其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战略意图的层层分解,这种根据企业的战略意图来设计绩效考核系统,保证了员工的行动不会“走偏”。4232模型最大的好处,就是从驱动力出发,由于驱动力体现的是企业战略意图,在驱动力下对部门功能与相应人员的职责描述不就是企业价值的一种体现吗?

在驱动力下的岗位职责分析保证了考核对于企业的“价值性”,问题驱动下的解决方案又保证了考核的操作性。所以制定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核心,是对企业战略在具体部门或岗位体现的理解,只有在这种理解下,才能真正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由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业绩指标(我们称之为问题驱动Issue-driven),最终获得考核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我们为一家制造企业的咨询项目为例,我们首先将这家公司的战略意图或驱动力清楚地表述为“通过扩大销量,提高市场份额;通过提高结构品种销量,提高企业的净利润”。战略意图清晰后,每个部门的工作目的就变得简单明了:

销售部: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结构品种销量,确保利润。

生产系统:按量、按时提品、按结构满足提高销量的要求。

供应系统: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原辅材料。

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很容易从部门的工作目的,进而制定出相应的绩效指标。例如销售部的考核指标是:销售量、应收账款、库存量、结构品种销量等,销售量指标反映销售量的增长或下降,应收账款反映销售增长是否在财务控制范围内,库存量指标反映了库存是否合理,结构品种销量反映了销量是否符合公司利润要求。确立了指标之后,就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目标要求确定数量标准,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设定相应的权重,从而使绩效考核体现出战略的重点要求。

比如,为了体现企业确保利润目标的战略重点,在考核销售部门的时候,我们将结构品种销量作为战略指标考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战略绩效下的指标与激励办法,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中层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并确保这些指标不会背离公司战略这条主线,这样做既体现了公司战略,又针对实际发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保证了考核的最终目的: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支撑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获得了对于部门驱动力的清晰认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构造以流程和责任为核心的三维绩效体系:

1、短期考核体系:短期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效果,考核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公司的战略意图,值得提醒的是,我们还特殊设计了短期特有的“关键战略指标”作为连续的奖金否定指标,比如在生产厂提出“重点合同执行率”作为“关键战略指标”,来否决奖金的发放,体现了公司要求建立以销售(客户)为核心的运营体系的战略意图。

2、年度考核体系:年度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工作效果是否令客户(内外部客户)满意,年度考核是“对人不对事”的结果考核,这一考核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业绩衡量体系,根据业绩结果做到优胜劣汰、优奖劣罚。

3、重大责任督查体系:经营过程中是否发生对经营有重大影响的责任事项,责任督查部分所涉及的是我们常说的制度 “高压线”,只要触到“高压线”,就要承担重大的事故责任,这使得整个企业对经营有重大影响的那些责任事项保持高度的警惕。 四、如何建立绩效改进、行为管理与控制问题的绩效改进系统?

业绩考核系统的设立,可以为绩效考核建立了一个标准体系,但只有这个还不足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还需要构筑一套独立的业绩改进系统,通过循环的改进与优化让战略业绩考核真正成为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有力工具。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将业绩考核的指标与企业价值紧密相连,第二,将业绩考核与业绩管理相结合,形成不断递进的循环。

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如果累计起来,恐怕比一本百科全书都厚,那为什么在实际过程中效果不佳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核指标与企业价值没有联系在一起。比如一家企业考核质量的指标是成品率,可是成品率达到了90%多,客户的投诉却居高不下,成品率与客户要求的质量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现象,为什么?原因是成品率作为考核标准不能反映客户对质量的要求。现在客户要求的至少是一等品,甚至优等品,可是成品率中间还包括二等品,甚至质量有部分缺陷经部门认可后签字放行的产品,这样就造成了产品合格,客户却不接受的状况。

除了指标的合理之外,重要是将业绩考核体现在过程之中,通过系统性的循环递进,对业绩起到持续促进的作用。

一套完整的业绩管理循环系统,应当包括三大块,计划设定、月度述职、行动改进。

计划设定:很多企业是在为做计划而做计划,从而使计划成了数字游戏,一个操作的计划必须包括如下要点:目标、关键行动措施,时间、责任人,每一点必须有清晰、明确的界定。

第2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胜任力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 绩效考核

胜任力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和实施前提,它关注影响员工绩效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考核研究对于规范企业运行、提高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为此,本研究从新兴的胜任力研究出发,以期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提供新的方法。

一、胜任力的内涵及与绩效的关系

胜任力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 年在《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组织在人员选拔和甄选中采用的传统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学术测验以及等级分数等测试手段,不能预测其从事复杂工作和高层次职位工作的绩效,以及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同时这种测试手段对某些特定人群也不尽公平。他认为胜任力是个人的一些潜在特点,它包括动机、个性特点、自我形象、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这些潜在的特点促成了个人有效或卓越的工作绩效。

胜任力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绩效关联性,与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紧密联系;动态性,与工作情景联动;可区分性,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由此可见,胜任力概念从一出现就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将胜任力导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更能从深层次探讨个人特质对其业绩的影响。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出现得比较晚,人员考评体制相对滞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由于该类起企业往往依附于城市建设的相关单位,因此使得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指标体系都到受多种体制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起来我国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职责不明确

由于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成立较晚,因此很多企业的岗位说明书不配套,岗位职责不清,不能科学判断员工和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缺乏依据。

(二)绩效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时由于部门之间沟通少,员工之间相互不熟悉,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受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和内敛的作风,怕矛盾、怕冲突,给对方考评时追求无差别趋同,普遍给高分,使得考核失去意义。

(三)绩效管理缺乏相应的支撑

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重要性和系统性认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一般没有专门的考核部门。员工间进行评价时, 只要根据主观印象打分,草率了事,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各部门都不积极配合,使得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困难。

三、基于胜任力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建议及对策

在分析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参考相关胜任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和其他公司基于胜任力的绩效考核方案规划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胜任力绩效考核规划方案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一)确立胜任力导向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要求和业务职能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并采取相关的辅措施和配套方案,确保该项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以提升其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服务战略的支撑能力。例如将胜任力与员工的薪酬及职位晋升方案挂钩,将效益机制和效率机制引入到内部考核之中,根据员工的价值创造进行比例性分配,从而激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和创新机能。

(二)提高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岗位职责和价值创造细分和评价的质量

结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工作岗位技术性强、业务综合优化需求高以及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根据其业务运作流程和机制确定岗位的价值创造流程,以提高服务满意度为导向细化岗位职责,从而为岗位胜任力的绩效考核系统的制定准备坚实的基础业务数据支持。现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布局优化和输送策略等等业务岗位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技能也比较综合化,不同岗位之间的价值贡献也不相同,因此要对这些岗位业务体系做出相应的定量化考核方案。

(三)根据职位要求确定一般胜任力和特殊胜任力绩效标准

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外显和内隐部分的胜任力内容制定绩效标准,首先。一般胜任力绩效标准包括职位必须的各种知识、技能,这些标准随着个体从事不同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是完成绩效目标的最基本要求,可以通过专业、学历等确定;其次,特殊胜任力绩效标准主要是达到优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个性等个体的内在期望和动力,这些标准不应随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标准的确定可以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制订完成绩效目标的高绩效者的特殊胜任力特征。

第3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 市场营销 分析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大步向前,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

二、当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环境特点

1.标志性规章: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制定各种相关规章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打造“三有环境”,即有法可依、有资金支持、有发展方向可循,从而推动小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创业时就选准产业方向,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先进业态。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工作。

2.标志性细节:中小制造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为推动这种高成长性,国内不少大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并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如2007年青岛市经贸委出台了专门的《青岛市民营制造企业教育培训大纲(试行)》。青岛在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坚持了高起点发展的原则,有效打造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很多方面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

3.标志性成效:中小制造企业的高成长性,给经济以越来越丰富的回报,中小制造企业群被誉为“高回报地带”。此外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市场调查不充分,无法明确回答“谁是你的目标客户”。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在刚起步时各项资源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大市场调研经费,对目标客户信息了解不充分。例如一家生产氟涂料公司,只负责高档氟碳金属漆生产,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开始主要把业务定在型材市场,可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在开展市场调查后才得知型材市场需求零散且量小,而渠道成本也太大,就把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为外墙和钢结构,取得明显突破。市场调查不充分造成市场细分欠缺,无法找到目标客户,这是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竞争对手了解不充分。 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过分关注眼前竞争对手而忽视远期对手及破坏性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搜集和分化竞争对手的能力,缺乏对自己产品的保护意识。例如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墙用护角的企业,其墙护角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其一车间主任后来出去单干,与公司竞争并取得了不错业绩,而公司却没有在意这一情况,认为自己有绝对优势;可对方后来却把公司无力经营的市场做的很好,给公司遭成很大损失。中小制造企业在不断维护自身创新制度情况下,应保护好自己,时刻留心竞争对手的变化。

3.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不善,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模糊。如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和生产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企业不能及时改进产品,营销与生产脱节。企业对营销团队支持不力,财力和物力上明显比其他部门少,这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质量。虽然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有限,但开发市场时必要的开支是应该的,不应因此而失去机会。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对市场调查缺乏认识,现金流又制约着其投入,只能在小范围做文章。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标准,使其不关心企业营销。四、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建议

1.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的前导。做好市场调查,要结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有限性,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重调查方案设计与信息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关系到整个实施的成败,信息分析直接决定成功的指标,相反就不能结合市场推广来做市场调查,对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宜的就是由业务员在推广市场时一并做市场调查,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2.组织竞争情报系统,对竞争对手保持时刻警惕。“战场上的失败可以原谅,但遭到突然袭击不能原谅。”弗勒德里克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情报系统的重要性。中小制造企业不必设置情报部门,情报工作可以交给外部来做,而管理协调的工作由营销经理负责。竞争情报系统有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中小制造企业组织情报系统应充分利用市场开发人员的作用,及时处理市场营销人员从市场带来的有价值信息并做出对竞争对手的有效反应,同时定期对信息汇总,从而加强对对手的了解,预测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小制造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可参考性,要信任员工,激励员工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信息。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做到明确、公正,选择适当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中小制造企业销售考核制度要制定相应的业绩标准和激励机制。业绩标准有利于对业务员进行适度加压从而保持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要从过去的注重个体激励向个体间竞争激励转变,要有利于业务员选拔,提高业务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还要注重营销沟通,只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市场方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中小制造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应抓住机遇好好发展,对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注意营销的动态循环和公司资源充分利用,有的放矢,在营销中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乔尔?埃文斯,巴里?伯曼.《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第4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Abstract: Since carrying out objective management from 2012, Shenmu Coal-Chemical Industry Company has achieved good accomplishment in all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company's objective plan, a lot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are done to find the practical plan.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 目标;管理;计划责任书

Key words: objective;management;plan liability docu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67-02

0 引言

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企业的宗旨和目标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好企业,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处的行业和经营的范围固然重要,但是更主要的共同点还是它们都有着非常好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目标管理就是其中之一。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目标管理起源于2011年下半年,到现在基本上已满两年多。下面我就我们在目标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进行交流与探讨。

1 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概况

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隶属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6亿元,经营范围涉及煤化工及新能源产业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及销售;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轻质化煤焦油、兰炭、电石、发电、供热、煤化工技术研发、转让及技术服务等。几年来,按照“投资、合作、监管、协调、发展”的职能定位,以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为己任,公司上下同心协力,全体股东共谋发展,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拥有天元公司、能源公司、富油公司、电化公司、泰和公司及上海胜邦等六家控股企业,资产规模近90亿元。在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的2012年全国化工企业500强排名榜中,位居149名。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年产兰炭455万吨,电石80万吨,煤焦油32万吨和年处理煤焦油62万吨、生产燃料油47万吨以及发电装机475MW的综合生产能力。另外还有榆神清水工业园区3000万吨粉煤干馏大型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力争在“十二五”末达到年就地转化煤炭3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2 企业目标管理上的经验和做法

2.1 目标管理的经验

2.1.1 目标的制定 第一步,在每年的11月份,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开始着手制定下一年的目标任务。由公司企业管理部牵头对机关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情况进行充分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经营、财务、供应、销售、人力资源,项目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一年来企业整体总结报告,通过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环境,找出对企业当前发展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在对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下一年度的总目标,总目标应包含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各类目标应以量化指标为主。

第二步,开始广泛的讨论和修改。在总目标初步确定以后,总经理一般都会召集每个相关部门逐个进行讨论。首先,生产部门针对生产目标任务先进行说明。具体包括公司各种产品产能情况进行;当年年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工艺、设备存在的问题;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对生产的影响;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对生产的影响;建设项目对生产的影响等等。其次,对财务部门提出年度资金预算方案进行研究,对于所需资金来源,提出的筹资方案,对方案要求其进行说明。对资金分配和使用问题,包括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研发资金,安全费用,办公费用等方面与相关部门进行共同研究。对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在财务保障方面给予支持,对筹资和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措施。接下来,各个部门再根据分工,将各自领域的情况进行说明,公司各副总经理对分管业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总经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通过几次这样不断地讨论和修正,最终形成公司年度目标。公司目标最后以《XX年度计划责任书》形式下发给各单位和各部门。

第三步,是目标的分解和落实过程。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公司年度目标,结合本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对公司总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例如根据年度经营指标,生产管理部门首先要统筹年度生产工作,协调好生产装置、人员、原料、电力、用水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在征求销售部门对市场的预测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把各个产品的产量落实到各个季度和月份。接下来,制定各项保证措施是基础。针对生产装置问题,制定检修计划和方案,确保装置完好,不影响任务完成。在安全方面提出隐患治理方案,落实安全措施。与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落实新项目生产准备工作,充分发挥新项目对生产的支撑作用。

2.1.2 目标的执行阶段 目标的执行是我们公司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把目标管理比作一棵大树,目标的制定阶段就是大树的根,那么目标的执行阶段就是大树的主干。这个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管理的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和调整功能。公司总经理主要是宏观领导,更多的是在思路上指导。副总经理各司其职,根据分工不同,在管理上注重横向协调和工作方法的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则更注重具体工作上的组织和落实,处理具体的问题。每月末,公司计划管理部门对上月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各部门对照每月计划,查找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通过专项检查和各种形式的专题会研究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偶然的因素,主要查找平常工作上不到位,不细致的地方进行改正。对于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根据职责和分工不同,报告到相关部门,直至总经理和董事长。如果在目标执行过程中,企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原来制定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客观条件,公司决策层应该进行研究并对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2.1.3 目标绩效考核 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是目标管理的必要手段和保障。每个月末,公司企业管理部门都要根据各单位的月度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前,各单位将本月工作完成情况总结以书面形式报送到公司绩效考核小组,对目标完成的结果进行汇报,哪些完成了,哪些未完成,原因是什么都要说明。对于未完成的,计划在以后什么时间完成,不能完成的,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最后,绩效考核小组拿出考核意见,报送总经理批准执行。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绩效考核时,激励的手段应该科学有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兼顾。要多运用正激励,否则就会使员工积极性受挫。②对于定性目标的考核,由于缺乏量化指标,应以实施的效果为依据。③坚持公平原则,对于各部门,各单位要一视同仁。④考核结果要及时兑现,否则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权威性。

2.2 在目标管理方面的做法 我公司在目标管理上的做法,具体表现在《年度计划责任书》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之中。《年度计划责任书》共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公司总体工作概要,包括了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年度重点工作,部门经费分配和使用,基本工作流程,月度绩效考核资料交送一览表和月报年报填报时间和项目一览表等七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部室工作职责及计划,主要是明确每个部室工作职责、年度要点及要求等。第三部分工作绩效考核纲要,包括综合绩效奖、安全奖、季度奖和创新奖的设置目的和计算办法及发放原则等。下面是我公司《2013年计划责任书》规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实例。

2.2.1 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煤炭分质利用和发展精细化工为方向,按照“目标同向、理念统一、技术支撑、成本领先、价值提升”的整体思路,突出效率优先,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控,提升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走出一条神木煤化工特色之路,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2.2.2 2013年重点工作 ①突出管理创新,健全管控体系,形成特色管控模式。②突出营销龙头地位,以销售带动产业。③突出抓好投资与重点项目建设,建设绿色环保煤化工企业。④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公司技术创新活力。⑤突出效率优先,开展“两化”管理,促进安全环保生产。⑥突出管理升级,深入开展对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⑦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⑧突出作风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3 我公司推行目标管理取得的成绩

自从2012年开始推行目标管理以来,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有了显著提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取得骄人业绩。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实现利润5.9亿元,在中国化工500强2011年的376位跃升到149位。项目建设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在2010年就开工建设的两个项目,一改原来进展缓慢的不利局面,到了2012年底已经基本建成。安全生产保持了零事故,零伤亡的好成绩,获得集团公司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还有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也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4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我公司在推行目标管理两年以来,各项管理工作在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各级管理者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和分工不同,造成在目标制定过程中存在考虑自身和小集团利益往往是目标被认为太高或压低。二是在执行过程中有短期行为,而忽视长期目标。由于考核的原因,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利益不受损失,对资源的利用过度,造成可持续性不强。三是偏重于操作,过分追求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目标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刻。四是目标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在执行过程中不好把握。如在执行过程中,客观环境发生变化,造成实现目标困难,进行调整又怕影响计划严肃性,而不进行调整又会挫伤大家积极性。五是公司体制原因造成各部门权责不对称,制约了对目标的管控能力等。

5 结束语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虽在我公司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对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公司管理层也相当重视。为此,公司办了管理人员研修班,邀请了西北大学高级管理培训中心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还准备邀请专家对公司治理和管控体制进行研究和改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公司的目标管理模式一定会更加科学和合理,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臧有良,暴丽艳,林冬辉,褚英敏等.管理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1电视频道运营的现状

所谓“电视频道运营”,就是把电视频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经营单位和核算单位,相对独立地进行经营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电视媒介经营单位根据电视的内在规律和电视受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受众群体的需要。

中国电视频道运营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四套加密卫星电视频道,分别以播出电影、文艺、体育和少儿、农业、科技、军事等专门节目为主,这标志着我国频道运营的大幕正式拉开。接下来,随着1999年中办82号文件的出台以及2001年年中广电总局关于“无线、有线合并”通知的下达,我国的频道改革制不断深入,频道制运营成为了我国电视业的主流。我国电视频道在电视台(产业集团)中扮演角色也从最初的节目展播平台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这主要表现在,最初只有电视台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电视台内部实行中心制,如总编室、新闻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等,这些中心与台之间不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频道出现后,成为节目的亮相舞台:“节目─台─观众”变为“节目─频道─观众”,这就要求频道成为节目制作和市场运营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由于频道既独立于台,又高于栏目,体现鲜明的电视品牌特征,这就使得频道走上完全独立的道路,成为最为重要的电视经营资源。

2建立电视频道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视频道运营还只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广播影视长期以来实行计划事业型为主的体制,我国的电视媒体的管理上往往表现出粗放式随机性的特点。表现在频道经营管理上就是,频道的整体定位还比较模糊,缺乏对今后发展的长期规划;不计运作的投入与产出,不认真体察与研究观众的收视期待,更不会细致评估传播或者宣传的实际效果,简言之,就是管理缺乏系统性、经营缺乏计划性、决策缺乏科学性、生产缺乏合理性。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期待相关的法规与政策的调整与跟进。从微观角度讲,特别是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电视频道的内部运作来说,就有必要以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代替先行的粗放性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将已发生的结果或者行为和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来判断现状的好坏,供管理者采取下一步管理活动提供分析决策信息。可以说,进行绩效管理与评估是电视频道在寻求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最佳选择。

当前,整个广电行业正在进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变革,这种变革命不仅包括内容和技术层面的调整创新,还包括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转型。据悉,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制播分离方案获得批准之后,湖南广电集团,山西广电总台也递交了各自的体制改革方案。实际上,管理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流程优化和成本核算,对于广电行业时下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基础管理的一部分,绩效管理与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关联度。因此,本文下面从绩效管理这一话题入手,管窥广电业管理水平领先者之秘诀。

3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助推电视频道快速发展

当前,80%的电视台经营得不好的根源在于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国内排名靠前的媒体集团到地市级媒体平台,很多媒体都有过聘请管理咨询公司做“外脑”的经验,但是管理变革能达到什么效果和程度,则不尽相同。就绩效管理而言,笔者觉得,“一定要先从战略管理入手,然后做组织架构,最后才是绩效管理。战略是方向,组织架构决定了在怎样的组织基础上运作,最后才是把组织目标分解,分级进行考核”。现代管理理念也认为,明确目标与责任是提升执行力的首要条件。只有目标层层分解,考核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形成全员绩效管理。

3.1绩效指标要体现战略战术

管理学上,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在内的一个闭环系统。作为绩效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目标如何制定是技术,也是艺术。绩效目标的制定源于对未来发展的判断,绩效目标怎么定,看情况,看基数,看增长。我们用电视广告营收目标举例,“每个城市的经济结构不一样,关键要看两个数据:当地消费水平和人均消费量,以及电视媒体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我们制定指标一定要上下沟通,不能强迫,要告诉电视从业人员绩效指标制订的利与弊,权利不到位给权利,资源不到位给资源,激励不到位给激励,给他们支持。指标一旦制定,就不会情易改动。考核指标的确定对电视台是把双刃剑,是广电业绩效管理的难点。比如,频道一般用收视率进行考核,但是广告营收和节目制作是分不开的,联动指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一线(节目制作部门)指责二线(广告经营部门),二线指责一线的情况。笔者所在的天津电视台改革前的情况就是如此,“搞经营的搞经营,做节目的做节目,各管各,内部经营出现扯皮的现象。后来电视台请来了咨询公司指导管理变革,首先对台里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以功能划分设置的新闻部,文艺部,专题部,广告部等各部门,改成了各专业频道,,节目购销公司,技术中心,广告经营中心。在绩效考核上,对频道内的节目生产部门按照收视率,市场份额和广告承载三项指标进行考核,收视率,市场份额以及广告承载各部分的比例分别是50%,20%,30%。组织架构和考核指标大大提高了经营和节目生产部门目标的一致性和积极性。同其他台一样,天津电视台对频道既有收视率考核和市场份额考核,也有广告承载和互动协作的考核。今年1-10月份,天津电视台自办节目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位居省级以上城市台前十名,天津电视台一直以来倡导的“媒体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和“整体作战”的思路,并有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规范来保证。具体到执行当中,月度考核只考核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季度考核考核的是整体作战,互动协作的情况,会有广告经营支持奖,活动冠名奖等,年度考核则主要考察广告承载,频道在广告经营上面做了多少贡献,包括自办栏目承载了多少广告额,创收了多少利润。采取“加权打分”的方式,把收视指标,经营指标,管理指标等各类指标联动起来。注重收视,就把收视的指标定得高一些,注重利润,就把收视的指标定得高一些;注重利润,就把利润的权重定得高一些。此外,电视媒体毕竟有其特殊性,对于具有政治导向性的新闻节目,就不能简单地用收视率和广告指标进行考核。对此考核制度的总原则就是“导向金不换,收视硬道理”,对所有节目实行“导向一票否决制“。据了解,大部分电视台对于新闻内容都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大都采取了“一票否决制”的考量方法

3.2绩效管理要帮助员工完成任务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也不是简单的激励,而是为了帮助员工有效地完成任务。如果只问结果而不管过程,往往会使得下属无所适从。每个员工都要有一本绩效考核手册,到年底竞聘时,考核达到良好才有竞聘的资格,达到优秀的才有竞聘的条件。对部门考核则全是硬指标,完成了指标的120%是优秀,100%-120%是良好,100%是合格,100%以下就是不合格。湖南广电集团采取了一种取巧的办法。完成了广告任务,频道能拿到50%的收入,集团拿到另外的50%;而任务以外的部分,频道可以拿到70%至80%,其余则归集团。至于任务的制定,则要考虑来年的资源情况,当年的完成情况,并给足发展的后劲。除了常规的绩效考核,电视台还可出台名目繁多的管理办法对频道和栏目进行考核。举例来说,天津电视台就出台了《频道考核管理办法》,《节目经费管理办法》《天津电视台创意奖管理办法》和《栏目警告和推出管理办法》。栏目做得好就追加经费,表现差就适当删减经费,减到20%就打住,减经费不是目的,即使栏目触碰到底线,也不会马上拿下,还会有两个月的考察期,目的都是为了鞭策和激励后进,帮助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3.3薪酬激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第6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企改制 火力发电 绩效评价

2002年国务院出台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宗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国有电力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打破了集发输配售为一体的体制。为何国家大刀阔斧实行电力改革呢?因为近几年煤电价格倒挂,燃料成本和环境成本不断攀升,再加上企业本身管理机制陈旧,导致其效益连年下滑,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对象A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火力发电厂,2008年被国电电力集团并购并进行公司改制,本文欲通过对该个案的分析探索国有发电企业改制的成效。

一、A公司的背景介绍

A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分别由国电集团公司与Z市投资公司按88%、12%的比例投资组建。注册资本6亿元,开发建设2×330MW供热机组,主要业务范围为发电、供热项目的建设开发。A公司的前身热电厂建立于1950年,为落实“上大压小”关停政策,公司原有的8.2万千瓦供热机组于2008年停止发电。A公司建设的2×330MW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供热机组,属Z市“十一五”一号工程。

二、A公司的改制方案

(一)完成股权转让,成立新公司

公司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国电集团认缴工程总投资的88%并,A公司以现金和老厂净资产取得12%的股权。

(二)召开股东大会,选举经理层,完成组织结构设置

A公司由燃煤热电项目和热力销售及配套热网管理项目组成,但各项目的燃料供应、物资采购及销售统一协调,实现人财物一体化。公司设置二级机构十二个,分别为总经理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安全监察部、工程技术部等。此外,按照集团机组的定员标准精简组织机构,实行竞聘上岗,对富余人员实行内部退养。

(三)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新账并与集团网络对接

公司采用远光会计核算网络系统,债务管理及网上银行系统与集团公司对接,实现财务数据的格式、口径与集团公司统一。

(四)完成生产转型

为促成供热机组扩建项目获得核准和保持独家集中供热的优势地位,生产运行方式暂时由热电联产(联供)向单一集中供热转型。

三、A公司改制前后绩效比较

(一)改制前后财务状况比较

1.财务管理制度比较。

(1)内部控制:改制前缺乏严格的流程控制,存在支付错误或舞弊风险,如先付款后制证,付款仅由出纳操作,银行对账单仅由出纳编制,缺乏会计审核。改制后,现金业务采用网银支付,且对付款实时监控和审核。此外银行对账单由会计编制,主任审核,每季度末由事务所进行审计。

(2)账户管理:改制前账户遍地开花,资金缺乏集中管理。账户间频繁转账,遇到大额度紧急资金支付时却无法及时支付,且极易出现因账户疏于管理导致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改制后,开户要经过层层审批,严格限制账户用途和数量,月末统一归集至集团公司账户。

(3)资金支付:改制前付款不分轻重缓急,缺乏财务监督,很容易造成坏账或超付的现象。改制后公司成立资金管理委员会,各部门在付款之前要申报资金使用计划,经过各级审批后才可流向财务,并建立合同支付台账,杜绝超付、误付。

(4)资金筹集:改制前资金筹集单一,借款资金成本极高。改制后融资计划获得董事会审批后才能融资,而且对融资成本有严格的控制考核,融资方式多元化,主要有银行借款、办理票据、银行保理、信托资金、债券融资等。

2.财务指标比较。由于A公司2008年至2009年进行停产改制,本文选用2005~2007和2010~2012的数据,从盈利、营运、偿债和成长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鉴于篇幅,本文只选取变化较显著的偿债和成长能力指标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中,负债股权比例显著波动,从2005年的5.3降到2010年的3.3,然后在改制后的2012年升至8.6,说明改制时有大量资金投入,并且由于A公司未上市,只能选择负债筹资,导致改制后的资本结构显著变化,负债比例急速上升。可见A公司的大量负债会引起偿债能力下降和潜在财务危机。

(2)成长能力指标中资本积累率从2005年的3.67%升至2010年的346%,随后2011年直线下降到-23%,随后保持稳定。峰值主要是被并购后投资资本迅速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也从2010年的峰值逐步下降,说明改制后资本和经营状况被迅速拉升,之后几年趋于稳定。

(二)改制前后公司治理及组织结构比较

A公司按照公司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均由集团统一委派。

此外,改制后组织结构简化,职能划分清晰。首先按生产项目划分为两大管理领域,使职能部门从9个减少到6个,生产部门由6个减少到3个,扩建部门由1个增到3个。此外,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由45岁降到41岁,90%以上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

(三)改制前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首先,改制前A公司人力部只是政策执行部门,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及绩效考核,仍沿袭陈旧的工资分配制度;此外,企业缺乏规范的职工培训及文化建设。然而,改制后其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显著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建立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激励机制。企业重组后获得生机,改变了多年的士气低迷。通过改革人才选拔方式,建立职业生涯通道。

2.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行集团公司绩效薪酬体系,调整薪酬结构,降低固定薪酬比重,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格局;将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与高管年薪挂钩,同时建立党风廉政和责任追究制度,避免高管消极经营,甚至贪污受贿。

3.构建“以人为本”的员工培训体系。改制前机组跨越性较大,人才开发和培训难度很大。改制后公司建立了长效培训机制和具体的生产培训方案。

四、结论

首先从财务指标可以看出A公司改制后财务状况仍然堪忧,主要由于煤电价格矛盾,新建项目不成熟,原有盈利基础差,导致效益仍然不佳,但是近几年通过加大电力营销和采购经济煤种,利润方面已经可以看出一个良性发展的趋势。此外,A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弱,资金运用紧张,主要是新项目动用债务筹资较多,到期后又因信贷等级较差无法及时筹集足够款项。其次,改制后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了集团管理功能。另外改制后引入集团外派管理人才和大学生,并采取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优化了员工素质。

第7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改革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对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宏观调控分配机制,能够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公共事业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和谐蓬勃发展。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1.什么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以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对社会各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单位,它的工作所产生的价值不直接表现在实物或经济形态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主要分:1. 单位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但这些单位执行一定政府职能的法定单位,诸如银监会、证监会等;2单位经费由市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进行统筹和国家财政予以补助,提供的是公益的单位,如医院和学校;3.单位经费由财政和事业单位一起承担,有营利能力和倾向并以企业形式运营的单位,如演出单位、出版社。

2.绩效工资的概念

绩效工资也可以称之为绩效加薪或奖励工资,是指以在职员工的工作岗位为主,依据岗位所需的技术含量、责任高低、劳动强度以及作业风险等确定岗位级别,根据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来确定额度,并根据职工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果来决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1]。所以,绩效工资的通常发放标准是员工的实际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对其岗位的贡献水平,最终决定员工获得的最终劳务报酬,以便促进员工对提高工资积极性和工资效率。

3.绩效工资改革的特征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受到相关行业领域和我国国情影响,具体表现在:1.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而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生产部门,其基本职能是为提供社会服务[2]。事业单位的服务或产品常常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共福利。因为它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排他性和竞争性,常常介于公共或私人商品服务之间,实际产量和最优产量也有一定的偏差;2.因为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是相关国家国情和政策需要,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就是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起到显著提高社会公共效益的效果;3.事业单位的绩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作用,但绩效工资改革需要给予明确的目标,它最终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益,如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对社会发展和国民需求有积极作用。

4.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原则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方向需要遵循的四项原则:1.实施绩效工资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3]。绩效工资的改革本质上调整分配秩序,所以事业单位必须严肃分配纪律、规范财务相关管理和工资分配秩序;2. 疏导好单位内部的情绪,以促进提高公共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3. 强化各职能部门职责,做到因地制宜,以及分级分类;4.不断工资政策、绩效政策进行完善,统筹好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关系,合理进行绩效分配。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面临的问题

1.缺少实施绩效工资的权威性指导文件

目前,国家还没出台统一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指导,具体事业单位职能、服务内容、岗位设置和工作技能都有所差别,在没有扎实的实践经验下,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绩效工资改革显得无所适从。

2.没有科学的绩效工资改革体系

科学的绩效管理是系统管理工程,包含合理绩效方案设计、绩效标准确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以及绩效工资待遇兑现等相关流程,而绩效工资则是绩效管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3.有对绩效工资改革的清楚认识

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现阶段,部分人单纯地将绩效工资改革视为加工资,或是认为单位内的其他人分了其工资,这对绩效工资的改革产生了一定阻力的阻力。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建议

1.要紧紧围绕公共服务的特性

着重体现社会公益,无论是文化、教育、卫生产业,还是农林、畜牧等基层单位,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社会公益而开展,因而绩效工资改革必须着重体现社会服务的公益性。

2.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制度。

健全的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制度要做到:统筹团队,兼顾个人。事业单位的绩效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必须统筹兼顾好个人与团队的绩效,绩效分配实事求是,做到不漏算、不多算。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类型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水平,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模式,防止不同事业收入差距拉大,使事业单位员工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平衡。

3. 加大监管力度和宏观调控力度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好健全考评监督机制,制定好合理符合行业绩效的指导文件,对于财政收入薄弱的地区,适当地增加国家财政补贴,鼓励多劳多得,形成良好的激励促进机制。事业单位内部,要成立绩效评估监督小组,对事业单位内员工和团队绩效考核进行监督,绩效评估的工作应该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保证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的公平公开、合理公正,为绩效工资考核与发放提供科学依据。要想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步伐,领导层对绩效改革工作必须的予以重视和支持,才能增加考核考察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四、结语

绩效工资改革,是先进的分配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才能稳步促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改革和管理效率,实现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优化组合,不断地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服务性和创造性,实现对公共服务有效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操作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8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以下是针对一家企业设计的战略研讨会方案。

一、创意研讨会(1天)

目标:将分散在企业各处的创意集中、碰撞、筛选,确定20个左右的创意方案。

方法:各个部门和业务单位将最贴近客户、最熟悉业务、最善于思考的干部和员工推荐给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从中选择40人与企业高层组成“创意大队”,研讨会期间“创意大队”将分成4个“创意小组”,每组10人。

创意筛选过程采用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是提高团队IQ的有效方法。能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其使用方法如下:

白帽子代表着事实和资讯。中性的事实与数据帽,处理信息的功能;

黄帽子代表与逻辑相符合的正面观点。乐观帽,识别事物的积极因素的功能;

黑帽子意味着警示与批判。谨慎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的功能;

红帽子代表感觉、直觉和预感。情感帽,形成观点和感觉的功能;

绿帽子是创意的颜色。创造力之帽,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功能;

蓝帽子是天空的颜色,笼罩四野。控制着事物的整个过程。指挥帽,指挥其他帽子,管理整个思维进程。

在每个小组之内,按照如下5个步骤,快速提出、筛选、评估创意。在每一个步骤之中,大家同时“戴上”一种颜色的帽子,这意味着,此时大家用同一种思维方法,从同一个角度思考,以避免“要么我对,要么你对”的争执:

第1步:陈述问题事实(白帽)

第2步: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绿帽);

第3步:评估建议的优缺点:列举优点(黄帽),列举缺点(黑帽);

第4步: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第5步:总结陈述,得出方案(蓝帽)。

在这个研讨会之后,秘书组将创意筛选结果发给“创意大队”的每位成员,每个成员需要在3天之内,将补充建议反馈给秘书组,秘书组整理之后提交给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从中选择4项核心创意,作为后续商业模式研讨会的内容。

二、商业模式研讨会(1天)

目标:将“点”状的核心创意拓展为商业模式的“线”或者“面”。

方法:参照选择法。

第1步:统一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 = 盈利模式 + 运营模式 + 管理模式;

盈利模式是指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客户回报企业的方式(利润隐藏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中,利润就是客户对于那些弥补了产业链薄弱环节的企业的奖励)。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实际为客户交付价值的过程;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的内部组织形式。

第2步:寻找可供参考的商业模式素材;

盈利模式素材(5种),比如中国移动的送手机收话费、吉列的低价刀架高价刀片、远大的按照“冷和热”效果收费等。

运营模式素材(5种),比如联想的双模式、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模式、麦当劳的简单前台标准化后台模式。

管理模式素材(5种),比如IBM的矩阵模式、海尔的自主经营体模式、万科的区域管理模式。

第3步:选择可供参考的素材,与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嫁接”;

其中,关键点有两个:

1.在每个小组中,推举两位“客户代表”,对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履行否决权;

2.在得到“客户代表”认同之后,确保盈利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的“交圈”,也就是彼此协调,能够实现对客户的价值承诺。

第4步:每个小组,用10分钟呈现自己的商业模式构想,由“创意大队”集体打分;在一天之中,每个小组有3次呈现的机会。

在研讨会之后,秘书组将商业模式讨论的结果发给“创意大队”的每位成员,每个成员需要在3天之内,将补充建议反馈给秘书组,秘书组整理之后提交给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从中选择最有潜力的2个商业模式构想,作为后续关键任务研讨会的对象。

三、关键任务研讨会(半天)

目标:确保各职能和业务部门执行新商业模式时步调一致。

方法:红―绿―黄标签法

第1步:以部门为单位,分解关键任务,以支持新商业模式的实施;

比如销售部门决定对客户实行差别定价、生产部门决定购买柔性生产设备、HR部门决定调整绩效考核机制。

第2步:事先每个人分得10张绿纸条、5张黄纸条、5张红纸条,大家对上述分解的任务进行投票;

比如财务经理决定支持对客户的差异化定价,则拿出一张绿纸条贴在这项任务上;决定不支持生产部门购买柔性设备,则投给他一张红纸条;觉得HR的绩效考核方案不清楚,则贴一张黄纸条。

第3步:针对每一项被红纸条或者较多黄纸条质疑的关键任务,负责人作出解释,或者撤销此项提议;

第4步:针对每一项基本达成共识的关键任务,制定后续行动计划,包括负责人、里程碑、资源需求等。

特别说明:创意研讨会、商业模式研讨会、关键任务研讨会,只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不能取代战略委员会和战略发展部的日常职责。比如战略设计:首先“归零”,然后“归一”。

此外,应该根据业务复杂程度,把握研讨会的节奏:

1.对于业务比较简单的业务单元,可以在一个周末连续举办两天的战略研讨会,作为一次完整的战略演练;

2.对于中等复杂的业务单元,可以用3个周末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但是在研讨会之前需要做好资料准备,并鼓励“创意大队”进行预备思考;在研讨会之后,“创意大队”成员需要继续思考并完成课后作业;

第9篇: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 薪酬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38-02

薪酬管理是企业在工资领域的微观管理,是将员工的劳动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统一起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国家工资政策在宏观层面对企事业单位工资进行规范性指导,而企业薪酬管理则是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和制度设置,将员工的劳动付出用工资薪金的方式予以补偿,这种补偿标准要依据员工劳动贡献的大小来制定。因此,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体现这种劳动贡献的差别带来的薪资差距的同时,让员工也能感受到公平与公正。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管理内容。

一、薪酬分配存在的问题

1.企业薪酬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对于我国很多企业而言,级别或职称相同的员工不论身处的岗位有多么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强度、责任承担、技术要求是否千差万别,都实行基本相同的工资标准,平均主义严重,这种现象尤其在国有企业更加突出。薪酬设计不能反映员工的努力程度,将逐渐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人事部门不作为的简单管理,用粗放的方式进行薪酬设计,目的是减少员工对薪酬的不满,实际上却大幅度降低其激励效率,使得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的经营目标难以一致。

2.岗位等级工资制度不合理普遍存在。我国很多企业员工岗位工资设置简单化,不能合理体现岗位之间在职责、特点、价值中的差别,企业对于职务等级相同的员工普遍采用同一标准,岗位工资上升的渠道仅与职务晋升挂钩,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岗位才能获得薪金的提升。而现实情况是,管理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对于企业的贡献往往不在于领导管理上,而是在创新产品的设计上。但是现行岗位等级工资制度促使员工竞相去争夺有限的管理职务,忽视了专业技术的进步。

3.缺乏公开明确的绩效考评办法和奖励方案。企业年末需针对不同岗位采用不同的考评办法确定绩效,并根据绩效的结果采用年初既定的奖励办法进行奖励,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企业考核办法随意性较大,奖励办法也未与员工充分沟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不能始终向一个既定的方向努力,降低了激励的效率,同时在奖励的分配环节也容易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

二、薪酬设计要兼顾公平和效率

1.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公平感是人们通过比较取得的,员工在付出劳动和领取报酬之间能够感受到公平,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比较自己的付出和薪酬所得,能够对等则感觉到公平;另一方面是通过将自己的薪酬所得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能够接受合理的差距则感觉到公平。员工薪酬的公平感将对其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比较两方面的薪酬所得,感觉到公平或可以基本接受,将使得员工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如果感觉所得高于自己的付出或高于周围的其他人,则会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其努力程度;反之,员工则会减少工作降低工作效率来实现自己主观上的公平感。

薪酬管理中要能够体现两方面的公平,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将本企业的薪酬定位于不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相应增加隐利,使得员工通过比较行业薪酬出现不满足时能够得到补偿。其次,要区分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通过分析岗位内容对于企业经营目标贡献的大小,决定不同岗位的薪酬所得。再次,要设置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相同的工种要使用相同的薪酬标准,并能够体现多劳多得。同时分配的标准和程序要透明公开,在实际执行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主动违反制度。

2.薪酬管理的效率。效率指能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要,薪酬管理的设计是否有效率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反映,一是该薪酬设计是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是否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二是该薪酬设计是否使得企业在同等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条件下,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和利润,更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因此,现代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企业目标的不同,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薪酬制度,更大程度地为不同时期企业的目标服务。员工的薪酬主要由固定的基础收入,高弹性的绩效收入和各类保险和保障金组成。对于发展才起步的企业而言,公司追逐超额利润,实现规模扩张是首要目标,因此要提高高弹性的绩效收入在薪酬中所占的比重,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强调个人的努力对企业的贡献;在公司进入成熟阶段后,目标转而追逐的是正常利润,因此应该扩大基础收入在薪酬组成中的比例,让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弹性收入的绩效评价,要与员工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密切联系,同时注意绩效的评价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总结,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找到工作中尚存在的不足,通过在绩效评价中设计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指标,为更有效率地开展下一期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3.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就决定了在薪酬管理中应将效率放在首位,公平其次,并力求能够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但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点将有所不同。在保证制度、原则公平的基础上要力求薪酬管理能更高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在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需求之间达成共识。在薪酬设计时能够依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所侧重,同时通过充分沟通使得员工认可这种侧重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制定,则员工在个人需求层面也能感受到公平。例如企业的发展初期,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和拓展市场,在这个阶段薪酬设计就可以向营销部门侧重;在企业稳定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变为通过可靠的产品保持市场份额,则薪酬设计可以向生产部门倾斜等。表面上看这种薪酬设计没有实现充分公平,但是员工认可这种依据企业目标的侧重,就会使得其效率最大化。(2)企业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薪酬管理模式。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产品或理念的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此薪酬设计要具有高弹性,对于创新能力强、科研产品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高薪酬回报,虽然拉大了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对这一类型公司而言这正是公平的体现,也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对于传统的制造企业而言,生产稳定可靠的产品才是企业的目标,因此,稳定的且能覆盖面较为广的薪酬设计方案,成为企业在权衡效率和公平时的较好选择。同样,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集体的协作和知识的共享才能实现的,薪酬设计时要着重体现公平,不宜使薪酬差距过大;而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个人能力和创新的企业,在薪酬设计时要着重绩效的评价,使得激励的作用大于公平的感受,保证薪酬管理能够发挥实现更大的效率。

三、薪酬激励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区别制定

对于企业而言,一般将岗位分为一般岗位人员、科技岗位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三大类,针对这三类岗位分别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1)一般岗位员工主要指的是一线的产业工人。对于这类岗位的人员而言,其入职企业的主要诉求还是能够有相对得到稳定的收入和安稳的工作环境,这些基本诉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该类员工是不太在意其他类型的激励措施的。因此,为发挥最大的激励效果,在其薪酬设计要重点保障他们基本工资,尽量减少其受机器化大生产带来的失业风险,在薪酬总量中加大货币资金的比例,使得员工能够踏实直接地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在绩效考核方面,对一般岗位员工采取与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直接挂钩的办法,确定奖金分配数额。(2)科技岗人员不仅仅限于研发部门的员工,还包括在其他部门和生产一线的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人才。科技岗人员一般关注自身的成就感和能否与企业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因此在薪酬设计时企业除考虑直接的基础工资、绩效工资之外,可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对科技人员或团队采用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或者股票期权等方式实施股权激励。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认定,科研人员和一线工程师要以特定的科研项目完成及收益情况确定,会计师及经济师等的绩效认定应以是否给决策机构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和方案来确定。(3)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大小、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他们的管理态度、处事风格、人际关系也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在高层经理人薪酬设计中使用较低的基本工资,捆绑弹性的绩效工资,对于企业而言能激励高层将自身的奋斗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对于公司其他员工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高管薪酬过高产生的不公平感。当然,必须要保证的是弹性薪酬设计上都不能出现短视的现象,要将公司现在和未来的经营效果都体现在高管薪酬中,避免短期行为发生。现在比较通用的方式是实行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这对于企业和高层管理人员都是比较适合的方案。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要注重在薪酬设计中的精细化管理,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和谐统一,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差别化的薪酬和绩效考核标准,才能真正最大化薪酬的激励效果,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同时,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企业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竞争环境的不同,制定适合的薪酬方案,在不断的摸索中完善自身的薪酬管理。

(选题来源: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K2012-94)

参考文献:

1.杜兴强,王丽华.高级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

2.李新建,企业薪酬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小艳,如何进行员工激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肖凤德.薪酬管理——撬动企业管理的支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