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课堂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校教师课堂礼仪的重要性
教师课堂礼仪是教师在课堂这个特定的场所表现出来的融洽师生关系的所有行为、语言、形象的总和,它是内在涵养的释放形式,是外在美的阐释。一切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礼仪的一部分。
(一)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标志。教师的课堂礼仪是教师自我修养的一部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礼仪是”外化于行”的示范,教师修养的外化将传递给课堂上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礼仪行为。高校教师需要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课堂礼仪,在言语、行为、衣着、目光以及表情等方面都要得体,从而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间的感情。
(二)是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之于学生而言,榜样性十分明显。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表现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教师的课堂礼仪已经不单是个人自我修养的体现,而是作为一种模板而用来模仿与超越。优秀的教师是学生尊敬和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举止,良好的教师礼仪就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面旗帜,引导着学生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三)是高校形象的典型缩影。高校教师的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课堂表现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乃至该大学的直观印象和看法,教师的自我修养和课堂礼仪修养密切相关,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因此,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在言语、衣着、行为举止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从爱课堂开始,进而爱专业,并进一步爱学校。
二、高校教师课堂礼仪存在的问题
(一)仪表不端庄。第一眼印象很重要。一个教师从他走入课室的瞬间,他的整体形象就已经印入学生们的脑海。今天老师的着装怎样,发型如何,给人的精神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部分教师不注重仪表,把不修边幅误认为是个性张扬的标志,把着装随意当做简朴大方来理解,由此,在大学课堂可以见到穿凉鞋,露脚趾的教师,可以见到胡子拉渣的教师,可以见到浓妆艳抹的教师,不一而足。
(二)举止不优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高等学校,应从其他方面培养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起来,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1]足以说明教师的举止仪态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高校课堂上,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拨打、接听手机。
(三)语言不科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一个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语言不规范、不准确,那么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不精准,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同样无法保证科学性,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口头禅和语气词,使得表达不流畅,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一些教师过多使用负面信息,在评价学生或事物时易用绝对化的语言,或者不尊重学生。
(四)表情不到位。现代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把人的感情表达效果总结了一个公式:一个信息的传递(100%)=语言(7%)+ 声音(38%)+表情(55%)。[2]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在表达感情、传达信息的时候,表情的影响最大。而在人的表情符号里,目光和微笑是最好的窗口。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要求,教师的眼神,要给人一种深邃、敏锐、聪慧之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庄重诚恳,既严肃又亲切,微笑中见热情,严肃中显慈祥。笑是美好情感的体现,要始终以热情的目光微笑注视着自己授课的学生,因为老师的目光里不仅有感情、有启迪、有赞扬、有批评,更重要的是学生往往能从教师的目光中看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从中受到鼓励。
三、高校教师课堂礼仪欠佳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足。高校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大学生,部分老师认为课堂是既然是知识传播的主阵地,那么自己的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而其他则是次要的甚至不足挂齿的。显然这种想法和认识是片面的。
(二) 审美意识偏差。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片面追求时髦已经是现代人的通病。社会上的潮流也许在教师身上根本就是一个错误。比如体现在女教师的着装方面:露脐装就很不合规矩,波浪大卷“披头散发”更是有失教态。
(三) 校园文化的异化。校园文化既包括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的精神文化,又包括学校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等物质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到处充斥着商业气息,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已经和以往有很大的差别,浮躁的心理充斥着大学校园。高校教师也受到了异化校园文化的冲击,加之部分教师盲目学习他国文化的行为举止,错误的将课堂礼仪看成影响教师个性的羁绊,他们为了张扬个性而盲目丢掉了课堂礼仪的本分。
(四)规范守则失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谓失范,就是传统的规范已经失效,而新的规范还有形成或者尚未成熟,以至于人们无所适从。现在的大学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或者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惩罚机制都没有明确的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课堂礼仪或者课堂礼仪欠佳的教师也没有损失什么,从而使得失范加剧,加剧的失范会导致课堂礼仪进一步弱化。
四、规范高校教师课堂礼仪的具体路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因此,高校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课堂礼仪的重要性,把提高礼仪修养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礼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形象和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发展和培训中心也应为教师课堂礼仪提供培训资源,在制度上和行动上推动高校教师搞好课堂礼仪建设。把课堂礼仪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设定适当的比例和权重。用考核促进高校教师重视课堂礼仪的修养。
(二)培育美学修养。就目前高校教师礼仪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些教师自身也认识到了严重性,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美化”自己,就是指美学美育修养还有所欠缺。应该说大多数的教师都想做到在课堂上穿着得体大方,端庄典雅。可是真正体现出来的却是对自己的修饰过度或者毫无修饰。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让教师沐浴在高雅的文化氛围里,对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高校通过美化校容校貌,将专心育人的教风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另一方面,高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将正能量体现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力求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评判和美学修养。
(四)建立规范守则。大学是倡导自由的,但从来就没有绝对自由,过度自由则是有危害的。在适度的规则范围内,保持适度的自由才会保持和谐的状态。避免规则真空,将个人的行为约束在有序范围内,是自我约束的必要补充。在规范守则同时,开通网上评师平台,鼓励学生监督老师的言行,规范教师的课堂礼仪,从而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促使教师的言行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精神。(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师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立项课题(GH2014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提高 护士礼仪 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55-02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服务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高质量的服务,更何况生病的时候也确需最佳服务。当然良好的护士礼仪服务也能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感情、减少纠纷的功能。因此,在护理系学生中开设礼仪课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对护士礼仪知识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在未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学会尊重病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掌握礼仪服务操作方法,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医院护理服务的需要。为此笔者对如何上好礼仪课进行了尝试,下面谈几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成熟的做法: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做到教材内容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目前,在护理礼仪教学方面我们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可做参考,但做为教师要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完全脱离教材,而是与实践相结合,主要看通过我们的礼仪为患者的服务所达到的最佳效果。自开课以来我们一般都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燕主编的《护理礼仪》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主要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基本理论、拓展知识面、强化技能训练。结合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特点,备研组要组织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调整、归纳授课内容,科学编写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做到既符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又突出《护理礼仪》课程特色,紧跟现代护理专业教育的步伐。
二、将护士礼仪内容渗透在实践技能教学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礼仪教育无处不在
教师要将护士的仪容、举止礼仪,服饰、言谈礼仪,护理工作礼仪,护患礼仪等应用到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学中。例如,在无菌技术操作的实训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与护士的仪表规范展示给学生。要求戴护士帽,头发前不遮眉、后不搭肩、侧不掩耳;护士服应清洁、平整、合身,裙摆不可长于护士服,穿白色软底护士鞋;不可戴指环、染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职业淡妆;操作时举止端庄、文雅等。让学生接触护理时就学习护士的规范礼仪,在以后的实训课中不断强化护生规范的仪容、服饰、举止礼仪,以满足所从事护理工作的需要。比如在鼻饲操作法的实训课教学中,将护理工作礼仪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因护理操作是护理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礼仪规范进行护理操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患者康复和医院良好形象的树立.又有利于护士的自身安全。
三、 把握护理礼仪教学内涵,突出教学重点
护理礼仪属于职业礼仪的范畴,是护理人员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服务时,为塑造个人乃至群体的良好形象时,严格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既有一般礼仪的内容,又融入了护理职业的特殊要求。包括护士的发型、化妆礼仪、护士体态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及护理工作礼仪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学好礼仪既体现白衣天使的风采,又能为所有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达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课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教学。如理论内容简单易懂课时可以相对减少,实训内容如站姿、坐姿、蹲姿、物品传递等要把日常生活行为转化为专业活动中的自觉行为,没有一定训练时不行的,可以适当增加课时。这样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浓缩了课上理论灌输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训练的课时。使学生充分认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训练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增强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重视课件的制作
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形式多样、画面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示教动作结合使用。也可以使用精心挑选护士精彩表演的礼仪视频等,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模拟面试场景、医院护理工作场景等,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讲授站姿、坐姿、蹲姿时,可以让同学现场训练,并相互指出缺点和不足。讲授护士淡妆课时,可以把美容化妆的工具拿到课堂为同学化妆示教,然后点评。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教学评价等活动,将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美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使护理礼仪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静姝 刘伟 江晓锦 基础护理实训课教学创新初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0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励机制;因材施教
以前,历史学科在多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是“副科”,在很多学校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多数历史教师的中级以上职称很难获得。近年来,随着职称制度的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的历史学科得到了重视,文科综合的中考成绩年年在县里得到较好的名次和受到表彰,部分历史老师也获得了中、高级职称。也因这种刺激,我校的历史课堂越来越有趣和高效了。为了向每周的2个课时要质量,所有教师都在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校所有历史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进行教研和教改的努力方向。下面结合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教学过程,我就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谈几点认识建议。
一、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教与学都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在我们学校,通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一致认为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高效课堂要达到三个“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高效课堂要符合两个目标:(1)教师的需要;(2)学生的需要。上面的三个“标准”、三个“量”、三个“动”和两个“目标”揭示了高效课堂的本质。
有专家提出用“八看”标准来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这“八看”的标准,从不同层面细化了高效课堂,对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作了清楚的阐释和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1.历史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当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历史仍然是“副科”,不被重视。教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要变成“副科”了,这样又怎能谈“高效课堂”呢?
2.充分的课前准备。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求提前给学生导学案(预习案),课堂上教师要有学案,课后还要有诊断题目等。
3.活跃课堂状态,还学生学习的舞台。我校的课堂理念就是:让老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把讲台变为学生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展示中得以张扬,让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中得演绎。
4.注重学生学习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如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答案的呈现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掌握了方法就拿到了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
(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课堂主要是学习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学生的学习和巩固有相当部分在课堂外。结合这一特点,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历史知识,还必须跟踪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其具体做法是:
1.课前预习,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学生利用历史《同步学习与探究》,通读教材内容,结合学案的“探究过程”找出教材中对自己而言的重、难点,回答“动脑筋”,完成部分“开放作业”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待课堂解决。做到这些,课堂学习才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2.认真进行课外补充,加强辅导和巩固,做到“堂堂清”。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开放性作业”,对刚刚学过的内容及时巩固,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帮扶学习,逐渐形成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做到“堂堂清”。
(三)把握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1.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创建师生平等平台。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的双方都要对教学过程熟悉,准确进行定位,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教师应该创建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上面张扬自己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教和学才会相得益彰。要达到上述结果,就必须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因材施教,精心组织教学。
[关键词]创新 物理教学模式 异步教学
异步教学的思想打破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异步教学法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次伟大改革,使师生真正的得到了解放。我通过近三年的亲身实践,感悟到在异步教学中,学生由“仆人”变成了“主人”,并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的形成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摸清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以及各个学困生的特点,探索提高学困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途径,我曾对各届的初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累计103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我在对103名学困生调查中,对他们学习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表1。
此外,对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异步教学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提出
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 的异步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异步教学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在异步教学中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心,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2.探究物理“自主学习”的路子
(1)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
物理教学既有物理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教师要在设计 “指示方法”上下功夫,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指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电热、测定电功等。其基本过程为:
创设情境指导假设猜想归纳总结迁移拓展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探究。
②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其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 归纳小结 联系指导扩展组织讨论
③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能量的转化、欧姆定律、摩擦起电等。其基本过程为: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
(2)尝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探索
按异步教学的模式在课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①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勤做读书笔记,适当时候进行读书活动交流。②结合我校开放性学生实验课程研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③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物理竞赛专题辅导,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和参加各级物理竞赛服务。
3.初步成果
通过三年多来异步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我班学生整体上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科学实验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提高。学生主动阅读与物理相关的书籍,获取了一定的物理生活知识。我班连续三年中考全县第一,学生的平均成绩高出县平均分20分左右。
四、异步教学中物理“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按照异步教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现实性道路。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也使我在以下四个方面有较深的体会。
1.异步教学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的各种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方法指导。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若突然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他们,刚开始学生往往像久囚笼中的鸟一样,放飞后不敢飞或不会飞,所以必须让学生过自学关。教师要宏观调控好学习过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会变得积极主动、科学得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导课艺术
前言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课程导入环节,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创设教学情景的出发点,在课堂伊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导课是教师在开展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前将学生引入良好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优秀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其心智起到了启迪作用,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导课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动作”,为教师和学生即将进行的心理活动做好的铺垫,精心设计的导课可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促进地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一、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的基本内容要求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艺术讲究的是先声夺人,“将第一槌敲在学生心上”,课堂伊始即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为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做好铺垫,不同特点的导课其教学功能也各有异同,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
导课设计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其一,导课内容与实时方法需要贴合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的教材大纲和教学目标,以为整节课堂服务为基本点,否则一旦脱离实际要求,再优质的导课内容也会失去其应用价值;其二,导课内容设计需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课堂开始时就将学生思路引入到新的教学情境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
导课必须具备启发性,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出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地理新知识,并完成知识迁移过程,将所学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需着重考虑到启发性这一要求。
(三)简洁性
导课设计需以简洁明了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进行,以迅速巧妙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内容当中,从而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提升教学效率。
(四)新颖性
高中地理课堂中,若学生对课程内容感觉兴趣盎然,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导课的新颖性非常重要,新颖不仅仅是为了给课堂制造欢乐,更深层的内涵在于对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气氛进行合理调控,让师生在欢乐的笑声中达到思想共鸣和默契交流。导课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语言、导课内容、导课方式三个方面,生动、风趣的语言可直接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新颖的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贴合实际的内容则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问题
(一)课堂教学存在盲目性,未对导课进行设计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对导课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认为导课与作秀挂钩,每节课一开始就自顾自的讲解课程内容,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通常情况下,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尚未完全集中,难以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若未意识到这点,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导课设计缺乏针对性和艺术性
某些高中地理教师虽然设计了导课环节,但往往缺乏针对性和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导课方式单一、没有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2、导课语言过于平淡浅白,震撼力和吸引力不强,难以促进学生思考;3、导课内容不具备实际性和针对性,或宣兵夺主或过分强调某一事实,对学生造成误解。
三、高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的实施途径
(一)提升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教师需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依据,不断吸收现代化教学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地理日常教学中重视导课艺术,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启迪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长,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将教学思想和经验与同事共享,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方式,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形不断尝试或更新不同的导课方法。
(二)导课艺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并利用教学手段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意识逐步引到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上,激发学习兴趣,以创设情境进行导课时需注意以下事宜:以师生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教学目标为主要导向;以教学资源作为开发充足的基础;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需与真实地理现象和事件相符。例如在学习《从宇宙看地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宇宙的浩瀚景象,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星空的魅力,在观赏星空景象的同时让学生产生向往念头,教师边播放边讲解,让学生沉浸在无限的星空情境当中,再以星空图为出发点,向学生简明扼要的介绍本节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我们身处的地球在星系中的方位等,通过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能迅速投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时事导入法
时事导入是指教师在开课前,对近来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以语言或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简述或演示的方法,以诱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由于许多新闻事件都包含了很多地理知识,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等,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并以高中地理知识架构为依据对时事素材进行分门别类,便于导课时使用,时事导入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能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强化学生学以致用,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地质灾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搜集国内外发生的地震、海啸等事件,制作图片或影响素材,在开课时为学生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观看结束后顺势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如“地震的 发生机制是甚么,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危害,发生地震时需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等,在学生与教师的热烈讨论中,课程的主要内容逐渐凸显出来,本次的知识点教学也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
3、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是指在教授新课前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地理知识,从而引入新课学习的导课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感知不足的弊端,并可促进学生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例如在学习《季风》这一知识点时,可为学生演示如下实验作为导课内容:取线香两支,关闭教室门窗后点燃,让烟雾垂直向上,在线香左右等距离各放1000w的电炉一台和一盆冰块,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烟雾飘动方向;再将电炉和冰盆互换位置,让学生观察烟雾飘动方向。此时学生可发现,烟雾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这时教师可简要讲解实验原理――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较低;冰盆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以此引申出气压高低的“季节转换”产生季风的知识内容。
结束语
优秀的导课艺术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桥梁,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首先需重视导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导课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未成曲调先有情,充分发挥导课艺术的教学魅力,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翠翠.试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2):30-31.
一.明白教材分析分析什么
加强历史教材分析,就是根据《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弄清楚每一堂课教材安排的教学思路,也就是弄清楚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每堂课教材的安排的内容标准是什么,学习要求是什么,教学建议是什么。然后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教师对教材要进行整合,确定如何进行取舍;如何合理安排课时;选择何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来达成教学效果。教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标)、教材的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历史教材分析要依据《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有理有据,要贴近学生实际,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二.明确教材分析有什么作用
1.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教学内容作出准确定位。如人教版《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这一节课,通过教材分析,可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开端。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中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是对世界政治文明作出最重要贡献的国家。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通过教材分析,确立教学目标。如人教版《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这一节课,通过教材分析,可以知道本节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有: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有:通过分析分封制、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学习图片、史料运用的方法,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封制、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它们的产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3.通过教材分析,提炼教学内容结构。如人教版《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这一节课,通过教材分析,可以提炼出本节的教学内容结构。如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包括: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分封制下的政治权利关系,分封制的作用。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包括:宗法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4.通过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教法。如人教版《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这一节课,通过教材分析,可以明确本节的教学重点的教法。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是西周王朝巩固其统治的重要举措,是西周统治者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要讲清楚这两个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就不能空洞的讲述,而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材料,可以利用图片(如在讲解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时,可采用西周的分封示意图,商、西周区域比较图来讲解西周分封的情况,以及分封制的作用。在讲解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时,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来讲清楚各类继承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及政治等级)、可以利用史料(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学习延伸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一)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一)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二)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边学边导、边练边清”的物理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四大环节是: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生探究、教师巡导;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边练边清、总结提升. “高效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理念.
1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1.1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操作要领:引入教学、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操作策略:教学引入要直观、简洁、形式多样;学习目标要详细、具体和简明,切合学生实际;布置任务应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老师将“抓尺”游戏引入新课后,及时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会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能通过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建立起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规律和特点.
展示知识目标之后,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交流,观察“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这一演示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在揭示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内化本节课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2学生探究、教师巡导
操作要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策略: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进行个别答疑辅导.如有实验演示任务,教师可安排学习小组轮流上台探究;教师巡视时收集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做好精导准备.
教学案例:在学习《交变电流》时,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1)什么是交流电?什么是直流电?交变电流有什么特点?
(2)小组轮流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探究交流电的产生过程,观察小电珠的亮度变化情况.实验中线圈转动产生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3)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什么位置电流最大?此时小电珠的亮度怎样变化?
1.3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操作要领: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拨、拓展、评价.
操作策略:多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通过做、观、演等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做好课堂调控,适时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肯定、补充和纠正;教师点拨精讲要少而精,对共性问题要引导学生再讨论,明辨错因.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案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节的展示中,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ё酆闲越锨浚知识跨度较大,可设计成三个小问题分别让同一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分层展示:
(1)请展示卫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2)请展示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
(3)请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
学生在回答上面三个基础问题后,要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仍然还有困难,最后让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1.4边练边清、总结提升
操作要领:布置课堂作业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
操作策略:教师精选训练题,分为基础必作题、提高选作题和拓展思考题,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学生当堂训练时,勤于巡视,及时了解学情并进行辅导;教师可采取“兵带兵”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也可采取“兵考兵”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训练情况;教师评价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达标情况,以求达到“堂堂清”和“日日清”.
2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思考
要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操作模式,但要真正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高中物理知识综合性强,计算量大,模型抽象,学生易学难精.如果不将教材知识和课后习题进行有效整合,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的编写研讨过程就是一个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其编写质量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编制导学案时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开展校本教研,将课本知识点加工成可探究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和兴趣点,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和情景生活化.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本策略探索出的四个环节,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测勾勒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这样的互动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理性化的物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2.2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率性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课堂.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课前的充分准备尤为重要.每天晚自习前,由物理学科代表根据第二天教学内容拟定预习计划,在黑板上向全班公布,学生根据预习计划分组上好晚自习,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完成部分预测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以待交流讨论时解决.晚自习最后一节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探究讨论和小组内解答,提出共性问题,待第二天上课解决.
2.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是促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可以找到适当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通过建立6人学习小组机制以及6人捆绑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升.笔者将每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层次等分为A1、A2、B1、B2、C1、C2人选,每组确定一名物理组长(原则由A1担任),将学生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探究和展示都交由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评价杠杆,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项表现及时评价,不断鼓励,让学生的学习时时处于兴奋状态.课后教师根据每个组的课堂综合表现,按比例评价出A、B、C三个等级的学习小组.并对不同等级赋以不同分值,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分值均由组长记录于《学生成长手册》,作为班级、年级组每周、每月进行学习之星评比的依据.
2.4教师的专业提升是实现教学高效的核心要素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精心指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钻研,课堂上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明显提高了.教师要能熟练驾驭新课程课堂,必须不断充电,加强业务学习.备课时要精心编制探究性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可能捕捉到学生课堂讨论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有时即使准备很充分,在课堂上教师也可能被学生问住.因此,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和海量阅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一、构建课堂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1)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2)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尽管学生自由发言、争论、辩解使课堂显得有点“嘈杂”,但感到很多内向、腼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尊重学生劳动。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
(1)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讲“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时,教师提供史料:“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里,发现有:磨制石器,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一罐粟粒,幼小的猪骨,房子遗址,五十多万件陶器和陶片,一口井。”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考古学家,你能从上面的遗物推断出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吗?”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了问题的深度,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讲到“帝国主义的狂潮”一目内容时,学生说: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资本、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都是对中国的掠夺,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吸引外资,对外开放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是其勇于探索的思维火花在闪亮。于是,我马上给提问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赞扬鼓励他的质疑精神。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