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不严格的整改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构建管理型财务模式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一直是以“报账+算账”为特征的核算型财务模式,该模式在财务管理初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其缺点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
(一)业务水平总体偏低,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许多学校财务管理的重心定位在单一的会计核算上,“学校财务管理就是财务核算,学校会计就是财政出纳”的观点已成为财务人员的固化思维。财务队伍的业务水平总体偏低。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在学校财务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很多学校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大多仅仅是为了满足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报送需要,缺乏科学安排和周密论证,预算内容不全面、预算项目未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学校的整体预算与各科室的预算之间不够统一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很多学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学校在财务管理中只重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
(四)财务人员孤军奋战,财务管理缺乏执行力。
财务管理是全校性的系统工程,学校财务管理与各处室及全体教职工息息相关,但不少教职工对学校财务状况漠不关心,各处室也从部门利益出发,不断要求开口子,财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理解和支持。计财处要求相关部门按制度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常常不被人理解,致使财务人员在执行制度时望而却步,难以进行有效的执行与控制。
可见,原有的核算型财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构建以“核算+管理”为特征的管理型财务模式,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抗风险能力,迎接挑战的迫切需要。
二、构建管理型财务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新管理理念,优化岗位设置。
面对新的管理环境,要求学校财务人员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将视野扩展到财务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算账、报账等基础核算工作,而应重视对学校资金结构、状态、效益的分析,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借助市场机制和金融市场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效益。
岗位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财务机制运行的效率,构建管理型财务模式应对计财科的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大多采用以会计核算为框架的岗位设置,管理型财务模式要求除核算功能外,还要突出财务规划、控制与协调、分析与考评等功能。因此,应按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两个功能区来设置岗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日常账务处理及核算资料的统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实现资金运筹及效果分析,包括财务规划、预算、分析和绩效考评。岗位结构的优化将促使学校财务工作的重心由原来的核算转向管理,为全面绩效评价体系的创建提供基础。
(二)提高队伍素质,组建高效团队。
财务人员是学校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主体,学校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必须通过财务人员来实施,因此加强学校财会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管理型财务模式的关键。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学校应按照“三个层次、三个方面”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精良的财会队伍。三个层次是指财会队伍的人员层次,包括,主(分)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财务科长、会计人员。三个方面是指队伍建设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历教育和会计业务水平培训。
(三)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并非仅仅依靠财务人员就能做到,财务管理的最好办法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调动全体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质量管理体系于90年代初开始大量应用于我国企业,其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在财务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建立起适用于学校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财务管理可以将凡是影响管理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二是把学校各部门都作为“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财务管理每一环节、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使学校财务管理真正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从部门管理走向全员管理,保证所有财务活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核算和事后有分析,切实形成实时理财、全员理财。学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1 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随着政府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确定,预算管理逐渐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关系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构建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应首先从预算管理人手,建立科学、民主、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
(1)科学统筹,全面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个环节,编制学校经费预算的过程,实际上是落实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的过程。科学编制预算应从预算编制的目的、范围、方法、程序等方面不断规范。
预算编制的目的并非仅仅解决一个资金分配问题,而应该通过预算研究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通过预算促进推动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变消极的、被动的预算为积极的、改革的预算;预算编制的范围应全面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要统筹预算内外的财力,将所有预算内外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强化项目管理,细化项目支出预算;预算编制的方法应改变增量预算的传统办法,引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由重投入式预算转为重产出式预算,预算编制的程序应按照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不断提高预
算的透明度,以增强全校教职工执行预算的自觉性、主动性,充分体现预算资金公正、透明、规范的分配目标。
(2)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学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保证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随意开口子、批条子,不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也应杜绝各分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的现象。
2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管好国有资产,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是否优化配置、教育事业是否健康有序发展。学校要充分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力度、广泛宣传,充分运用内部控制制度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对国有资产管理应重点做好对实物资产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重管理,即:单位会计进行总账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明细管理,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实物管理,并定期对国有资产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 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建立财务绩效评价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教育机构作为非赢利性组织,具有不计盈亏、不核算成本、不提供成本信息等传统。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深入,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创新,学校成本管理不仅是完善学校会计核算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开展绩效管理、考核评价财务运行绩效的必然要求。
学校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教育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教育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教育成本的控制和评估三个步骤,其中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在学校经济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成本控制通过预定的成本目标,对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不断降低,提高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