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

第1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一)信用风险,又称道德风险。主要是由于供应商、项目经理人道德缺失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供应商伪造资质、串标、围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施工合同,进场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变更,谋求不当利益。2.项目经理人放弃职业操守,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项目经理沆瀣一气,合谋损害建设单位利益,谋求个人利益。

(二)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经济环境、价格波动、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转、分包等市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价格的波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人工、钢筋、商品砼价格等出现较大波动,在普遍使用固定单价合同情况下,极易出现合同双方的扯皮和纠纷。2.施工单位经营出现状况,垫付资金出现问题,致使承诺的人工、主材难以到位,影响工程建设正常施工,延误工期。3.工程的转包和分包引进的供应商不服从现场管理,难以用行政手段对转、分包这类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三)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条款、纠纷处置,履约管理等方面未能切实维护人民银行权益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合同签订过于草率,信任代替制度,缺少保护人民银行权益的必要条款,致使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被动。甚至面临合同欺诈风险,合同签订后,被转手倒卖,或者被骗取预付款,造成合同风险损失。2.缺乏合同纠纷处置措施,面临纠纷,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3.履约不到位,执行合同过于草率,现场管理缺失,出现工程变更随意,进场材料管理不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丧失采购的成果。

二、工程领域采购的风险防范和对策

防范工程领域的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认真梳理工程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选好社会中介机构,为基建工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几年,总行在总结多年基建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基建管理、监督、招投标、检查辅导等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基层央行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按照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结算、验收、决算这一程序,进一步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拟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重点对基建工程采购的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一是加强社会招投标机构、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公司以及外聘专家的管理。在基建工程需要引进“外脑”的情况下,既要借助社会中介的力量帮助基建工程的顺利,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招标文件条款、付款方式、奖惩机制等手段规范和约束社会中介的行为,预先防范社会中介的道德风险和职业风险。二是完善基建管理内控制度。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明确基建办、项目管理、招标、监理等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防范基建工程的内控风险。三是慎重开展招投标、监理、项目管理等中介公司的采购工作,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好的中介服务公司及外聘专家,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和完善的内控机制,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管理,是基建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开展充分的市场调查,慎重选择入围施工单位和供应商,防范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是保证基建工程采购成功的前提。作为工程采购的组织者,应在采购前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市场,考察潜在供应商,确保基建工程采购的效果。一是走访建设主管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基建市场,听取其它建设单位的意见,主动邀请口碑较好的施工单位参与竞标。二是通过工商管理、商业银行、税务等单位了解施工单位的注册资本、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公司资质和资金实力等基本情况。三是重点加强对项目管理人的考察,项目管理人是选择施工单位的重要标准,通过走访了解项目管理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通过信用记录、纳税证明,个人收人证明等了解项目管理人的基本情况,防范项目管理人的风险。

(三)组织施工图会审,认真测算工程量和概算,合理拟定标书条款,努力防范市场风险。一是树立“共赢”的合作理念,拟定标书条款时,相对锁定甲方的成本和乙方的利润,并预设价格波动时甲、乙双方承担的风险,不提过于苛刻的条件,体现甲、乙双方的平等。二是严禁转包、规范分包。标书应预先明确严禁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工程转包,并严格管理分包行为,加强分包商进场纪律,事先预防分包可能的风险。三是严格按照总行基建管理的制度规定,约定施工单位垫资进场开工,防范企业经营出现状况导致的工程延误。四是科学确定评标标准,根据市场前期考察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单位资质、资金实力、业绩口碑、项目管理人、施工组织方案、工期、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科学确定标准、合理分配分值,保证采购的实效。

第2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 物资合同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企业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作为当事人对其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变更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它不光是企业对自身的一种管理行为,更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而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电力系统的物资具有专业性强、对时间要求高、库存时间短等特点,因此造就了电力系统中物资管理的特殊性。随着经济发展加快,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所投资的工程项目逐渐增加,面对逐年显著增加的所需物资,必须要有一个合理且高效的物资管理。为了减少经济纠纷所产生的损失,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物资合同管理是电力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题。

电力物资流程控制流程控制。1)省公司下发中标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签订技术协议。一般来说,对于新应用设备材料、技术复杂或项目实施的管件设备材料,可根据需要组织项目管理部门、物资需求部门、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议签订。2)如果需要则组织签订技术协议,由市公司物资供应中心组织,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技术协议。3市公司物资供应中心采购员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4)市公司物资供应中心主任在ERP系统中审批采购订单。5)判断采购订单是否通过审批。6)采购订单审批通过,市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合同专责根据中标通知书与供应商代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7)省市公司专工汇总合同签订材料,提出考评意见并下达。

三、关键点分析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关键点其中第三点。采购员在ERP系统内创建采购订单,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检查是否超预算。如果超预算,系统会提示不予通过,此时由采购员联系采购申请的创建人进入项目变更管理流程调整预算。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采购合同配送单到货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在系统中以统一的文本格式自动生成,这5种单据可以根据业务进展情况在不同时期打印。为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采购员在成功创建采购订单后将5种单据一次性全部打印,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给买卖双方或存档。尤其是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一次性打印全部由供应商保存。便于不同时期提交进行资金结算。第六点,物资合同签订后履约员要核实是否需要预付款。如果需要预付款,进入采购付款管理流程。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市公司根据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下达的中标通知书,组织供应商集中签约,严格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确保在中标结果后15日内及时完成合同签订。严格中标结果执行,合同签订不得更改中标结果,或违背招标、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逐步取消技术协议签订,进一步加快合同签订速度,大大提高签约效率,降低签约成本,方便客户。

四、电力物资的合同风险

1、合同签订前的风险。合同的业务操作流程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合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一般而言,大多数的风险都与企业行为的不规范有着联系,合同管理过程也一样,流程越随意,风险越大。按照合同具体业务操作流程来识别风险,不仅不容易遗漏具体的风险点,还能对风险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认识。

2、前期准备阶段风险。从订货任务下达到合同文本起草,采购合同承办及管理部门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诸如收集合同制作依据及信息,包括合同需方的需求计划、需求信息、设备型号、技术要求、项目建设信息等;评标结果和批复;批量分配结果和批复;合同调整和变更批复等;要对交易主体进行必要的资信审核,检查营业执照是否已通过年检,检查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以及与合同内容相符的许可、资质等级证书;对供应商经营状况、技术条件和商业信誉等进行调查;通知中标供应商等。

合同审核风险。电力物资采购合同专业性、法律性都很强,内容复杂,特别是一些重大合同,能否正确的签订履行,对物资需求部门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关系重大。合同审核是相关部门在规定的审核时限,依据相应标准及程序对合同进行审查,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和履行的活动。合同审核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审核人员因专业素质或工作态度的原因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的风险等。

五、电力系统物资合同管理的优化策略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依规行事。合同管理的原则是依法与相关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的理,管理时最重要的是注重效率。电力系统是大型企业,在大型企业中要想对某一方面进行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因此建立合同管理体制将合同管理贯彻落实到电力系统当中,才能够按规定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管理制度必须要以相关法律为依据,以服务电力系统为准则,以提高物资合同管理效率为目标,这个制度还需要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合同管理中包含了合同洽谈、草拟、评审、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一系列过程,合同违约处理等也包括在内,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电力系统合同管理最有力的依据。

强化采购环节的行情把握,降低成本。强化采购环节行情的把握主要是指派专人对电力企业周边的物资价格进行调查,不仅如此还需要尽可能地调查到供应商的物资供应能力和信誉、市场保有量等与物资采购相关的信息,形成一份完整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一旦有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在采购时便能够有利于电力系统总部核查每一次采购的程序与价格,保障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旦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违背严重时就能够按照合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各种损失。

强化物资仓储管理能力。为了减少事故与纠纷,应当强化物资仓储管理能力。例如可以指定详细的物资管理制度,或是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制与管理流程。当有电力建设项目时应把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物资和材料都上报,并且分类采购与仓储,最后录入相关管理软件中做到信息共享,以便电力系统中的各类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查看物资情况,及时调用所需物资,一旦物资出现损坏等事故能够迅速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纽带,只有不断地强化物资仓储管理能力,保证物资的安全与管理水平,才能够让电力系统的物资运转得更顺利,更好地履行物资合同。

六、结束语

电力系统它是国家非常关键的部门,电力系统的物资合同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加强提高要求,要根据高标准严格的要求、讲科学的原则,精细管理,创新理念,努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物资合同管理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物资供应,必须要认真地履行合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加强提高合同管理水平,提高合同的履约率,以防风险和纠纷,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建设和谐电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一、合同管理案例述评

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个关于合同管理的案例。在本公司众多的供应商中,XX公司只是一个年供货量不到百万的c类供应商,且和本公司有2年以上的合作经历,账面欠该供应商的货款一直维持在20万左右。因本公司重点供应商的账面欠款常常在1000万以上,主要原材料的欠款也都在100万以上,因此对XX公司的日常管理,公司相关人员并未作足够的重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家小供应商,在2008年经济大萧条形势下,在本公司正遭遇市场淡季,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向其当地的法院提交了要求本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和违约金的请求,其所在地法院随即冻结了本公司基本账户。本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本公司本着此原则考虑尽快设法支付其全部货款21万元,试图说服其尽快撤诉,并解封被冻结的账户。然而律师在和对方的电话商谈中发现,对方态度十分强硬,坚持要求本公司在支付其全部货款的基础上,必须支付货款违约金3.5万元及相关诉讼费用等共计2.5万元,并称只有货款和相关费用共27万元确认收到XX公司账户后,XX公司方可办理撤诉。

公司财务部门按照公司合同惯例计算应付XX公司账面欠款的违约金不足1万元,因此对XX公司的违约金主张提出了质疑,于是,公司决定打这场官司。然而,在经过律师论证,调查了解,赴异地出庭,当庭辩解,法官调解等诸多程序之后,这件官司最终的结果是,本公司除了支付账面全部欠款21万元,还额外向对方支付了6万元的违约金及相关费用,才换回账户的解封和结案,可以说是输的损失惨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在本公司合同档案中未能找到2008年与对方例行续签的经济合同。

2 XX公司在提供给其当地法院的资料中,有一份本公司盖章的2008年与之签署的合同原件,其中在“其他约定事项”栏中有附加的手写条款为:“如果出现争议,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由原告方人民法院依法解决,货款延期支付,按银行贷款利率的3倍执行(300元/万阴)违约责任赔偿。”

3 XX公司在开庭日向法官当庭提供了一份其在当地信用合作社借款借据的原始凭证,标明其年借款利率12%。(彼时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是5.85%),按照此利率的3倍计算的违约利率为36%,与其合同约定的300元,万元/月相符。

至此,案情基本明朗,XX公司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为自己的胜诉准备了充足的法律证据,因此胜券在握。因为根据本公司负责XX公司的业务人员讲,本公司之所以没有找到2008年与XX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因为在年初办理合同续签时,业务人员按照以往与该公司签合同的惯例将合同版本拟定好经领导审批后,直接先办理了本公司合同章的签章,之后向对方寄出并要求对方盖章回寄,但此后却忘记了主动追回,导致未能拿到对方盖章确认的合同。业务人员确信,自己当时寄出的合同原件的“其他约定事项”是空白的,并未添加上述手写条款,XX公司也从未向本公司商谈过要添加如上所述的“其他约定”。很明显,XX公司按住了这份合同,表面上不伤和气,继续保持供应业务不中断,私下在合同上添加了所谓的“其他约定事项”,因为有本公司事先盖好的公章,因此添加的苛刻的违约金条款和对自己有利的管辖地无需经本公司确认,便为自己的日后诉讼设好了伏笔。

这场官司本公司输了,输在了合同管理的细节上,输得让人心痛!

二、合同管理的风险点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从制度层面上讲,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比如归口管理和责任管理制度等,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难免这样那样的风险。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风险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签订合同前如果不注意合同对方的资信审查,会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或引发企业的全面亏损或破产。或者虽然前期注意了资信审查,但在过程中对对方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缺乏持续关注,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资信变化信息,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2 合同文本的审查不严格。一般说来,合同订立的双方都希望用本企业草拟的文本为合同样本,因为本企业起草的文本,基本用语,条款,格式大多对本单位有利,也较熟悉,谈判起来就方便一些。而用对方单位的文本,往往比较生疏,改动量较大。甚至有的单位故意将文本写得很长,设置了很多文字陷阱,不咬文嚼字就会导致签订不利于本企业的合同。

3 合同文本中的条款有漏洞。比如上述案例中,虽然本公司使用的合同文本是按照公司法律顾问设计的范本来实施的,条款中有“其他约定事项”等项目,但是为了针对不同供应商的不同需要,项目下的内容一般不固定,需要在具体谈判后根据双方的共同意见填列。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约定就应该在此栏注明“此项空白”或“无其他约定”等字样,本公司正是忽略了这样的细节,拿着空白的其他约定让欺诈行为有机可趁。另外如对出现纠纷时的仲裁机关所在地的约定等,都缺乏明确的指定,导致风险加大。

4 合同章管理不严格。从一般意义上讲,与客户签订合同,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主要以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为合同行为导向,具体表现为合同文本的使用,异地的合同谁先盖章等,而在和供应商的合作中,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供应方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也就是说,供应商在双方谈判的合同条件下,应该先在合同上盖章后再传递给购买方,因此,上述案例中的合同章盖章程序是有疑点的,即使是需要购买方先盖章确认,也应该作为合同章管理中的一个特例来追索后续进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损失也是可以避免的。

5 合同档案管理不健全。上述案例出现时,在本公司未能找到尚在生效的经济合同,而对方却有本公司盖章的合同原件作为呈堂证供,这对合同档案管理是一个多大的讽刺!虽然这样的漏洞可以通过加强责任人追究制度予以解决,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业务人员难免按照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来分配自己的管理精力,所以由业务人员直接追索自己负责的供应商的合同档案明显不合理。

6 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不强,对应当重视的诉讼证据重视程度不高。合同涉及诉讼的,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或者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应签证确认的没有进行签证确认,当发生纠纷时可能因无法举证而败诉。被拖欠应收款的情况出现后,由于不能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这些法律意识不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三、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为了更好的防范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减少潜在的合同管理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结合上述合同管理风险点,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2 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文字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只是为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创造了环境,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以及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了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不但增强了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识。一方面,企业领导应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优秀的人员上岗。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把优秀的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另一方面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加大智力投资。此外,建立起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明确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建立起良性激励机制。

3 从法律角度对合同管理的风险点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规模和条件设立法律部门或者聘请法律顾问,此部门或者此岗位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包括对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订立,合同条款的检查,违约责任的合理设定,其他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等。法律部门或者法律顾问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开始,监督、检查并指导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等合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减少合同纠纷中企业的损失,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第4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前 言

hse管理体系的组织、监督者是各级职能部门,在推行hse管理体系中,落实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和《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出《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以指导各级职能部门落实hse职责,编制hse实施计划。本标准规定了职能部门编制hse实施计划的一般原则,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依据本指南编制的部门hse实施计划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在部门总体工作计划中体现,但要满足q/shs0001.1标准、企业hse规范和本指南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全环保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齐  李正钰 李俊荣 何怀明  牟善军  辛平  杨春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属企业及二级单位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直属企业和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各基层单位职能部门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shs0001.1-XX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q/shs0001.2-XX油田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3-XX炼油化工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4-XX销售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5-XX施工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

3  部门概述

    叙述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a) 部门名称及隶属关系;

b) 管理职能(包括对专业系统、直管及托管单位的管理职能);

c)机构设置与人员构成;

d) 工作特点描述。

    结合hse管理体系、规范对专业、部门的要求,写出工作特点。如:钻井工程设计hse要求、油气井修井hse要求、防井喷措施、海(水)上作业hse要求;工艺控制指标修订、大机组特护管理、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定期检测、防腐措施、仪表控制联锁管理要求、外电网停(晃)电的防范措施等。

4  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企业的hse工作目标,编制部门年度hse职责实施计划,确定部门年度hse工作任务、目标,通过落实部门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为企业hse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4.1     承诺和目标

4.1 .1 承诺 (1)

职能部门是推进hse体系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应通过落实职能部门的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

4.1.1.1承诺原则

a)    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进行hse承诺;

b)    部门负责人应代表部门向分管领导进行承诺;

c)    hse承诺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

4.1.1.2承诺内容

部门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坚持hse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有关本专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的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和要求,并落实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

b)    实现本专业年度hse目标,不发生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各类事故。

c)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d)    在部门、专业系统、直(托)管单位全面推行hse管理,并确保专业系统、直管单位hse目标的实现。

e)    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手段,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

管理人员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履行hse“一岗一责制”。

b)  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c)  熟知hse职责和要求,承担相应的hse责任。

4.1.2 目标

部门的年度hse工作目标应根据企业的年度hse目标,结合本专业职能进行制定.。

a)    制定部门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b)    制定专业系统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c)  制定直(托)管单位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如设备管理部门可制定:设备三率、仪表三率、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定检率、检维修及抢修及时到位率、检修质量保证、承包商的管理(包括外来施工队伍、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包括关键设备进厂监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率、hse设备设施的完好率等。

4.2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按照q/shs0001.1和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4、或q/shs0001.5)的要求,明确部门的hse职责,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制定所有管理人员的hse职责,开展hse培训,制定考核办法,将hse业绩与奖惩挂钩。

4.2.1   职责制定

a) 按照企业的hse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结合专业职能,编制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的一岗一责制。

b)  建立部门、专业系统hse管理制度,制定hse管理体系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c)    督促直(托)管单位建立并实施hse管理制度,定期对其执行hse制度情况、hse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d)    进行年度hse工作总结,并向企业或二级单位hse管理委员会书面报告。

4.2.2   职责考核

各级部门的负责人、全体管理人员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负责什么工作,都有责任把hse工作做好。部门应根据企业hse考核制度,制定部门、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hse考核细则,通过考核,促进hse职责的落实。部门和管理人员的hse职责考核情况要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 (2)

主要考核内容:

a)    部门年度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b)    部门和管理人员hse承诺兑现情况;

b)    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hse“一岗一责制”的履行情况;

c)    对专业系统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

d)    对直(托)管理单位年度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e)    对未能履行hse职责,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

f)    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4.2.3  人力资源

4.2.2.1  能力要求

a) 根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确定各岗位管理人员应有的资格。

b)    管理人员应达到:

——具有hse意识;

——熟知相应专业的hse法规、标准、制度和要求;

——清楚本岗位hse职责和任务;

——在推行hse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4.2.2.2 培训要求

a)    部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参加企业(或单位)组织的hse培训。

b)    组织对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时,应有hse培训考核的内容。

4.2.4  物力资源

    职能部门(如计划、财务、设备、基建、供应、技术等部门)应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hse管理体系的推行提供物力资源。

a)    提供符合hse标准的生产运行设备、设施。

b)    提供生产所需的hse设备设施。

c)    提供隐患整改所需资金。

d)    提供抢险救灾等应急所需的设备设施。

e)    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职工hse防护用品。

4.2.5  文件控制

a)  依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部门hse管理相关文件的记录、审批、发放、更改和归档管理措施。

b)  建立文件修订制度。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及时修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4.3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部门应在所管辖专业和直(托)管单位中,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4.3.1    风险评价

有关部门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a)明确项目、过程和作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评价工作的负责人。

b)对现有装置和设施在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下、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明确界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项目、工程和作业等。 

c)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风

险评价。

d)监督检查风险评价的进行情况。

e)检查风险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f)总结风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g)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档案。

4.3.2 隐患治理

a) 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的风险评价及削减措施档案。

b) 部门应按隐患治理“四落实”的原则,对企业的隐患治理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c) 组织对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隐患的治理。 (3)

d)    对已立项或已实施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监督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4.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部门应认真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其hse表现进行评估。

4.4.1   承包商管理

a)    落实各项目、工程和作业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和责任。

b)    按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4、或q/shs0001.5)要求,根据承包商的hse表现,选择承包商。

c)    承包商管理人员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hse培训人员,对承包商进行hse教育培训、考核发证,建立培训档案。

d)    承包商管理人员应在承包商作业的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e)    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建立可选择承包商档案。

4.4.2   供应商管理

a)    落实部门内对供应商管理的人员和责任。

b)    按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4、或q/shs0001.5)要求,根据供应商提品和售后服务的情况,选择供应商。

c)    供应商管理人员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对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的生产过程应编制检查监督要点,进行有效监督,并将检查监督情况记录存档。

4.5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新建、改建 、扩建装置(设施)时,要按照“三同时”的原则,采用国家、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设备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a)    根据部门职责,组织或者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预评价,未进行预评价不得进行初步设计;

b)    设计部门要落实设计负责人和设计者的hse责任。设计时应按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环保设计,初步设计的安全环保篇应有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图纸应有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对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事故应追究有关设计人员的责任;

c)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和人员的选择实行“谁选择谁负责”的原则,对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事故应追究选择人员的责任。

d)    供应部门应落实采购人员的责任。新、改、扩建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对采购质量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对装置(设施)投产后由于采购质量差引起的事故,应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并给予行政处理;

e)    建设主管部门应落实建设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新、改、扩建装置(设施)的建设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管理人员应对安装质量组织检查,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情况应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f)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竣工后,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项目的试运行程序,组织对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装置(设施)的hse防范措施、员工培训、规章制度建立等进行审查,并记录存档。 [4]

4.6   运行和维修

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运行和维修、施工作业管理程序,并监督实施,保障运行与施工作业正常进行。

a)    组织或者参加新安装和改造设备的开车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

b) 按照法规、标准、规范或制度要求,制定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编制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监督实施;

d) 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要求,落实人员对直接作业进行检查监督;

e)  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进行安全监控管理;

f)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4.7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部门应对所管辖专业系统发生的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研究,组织制订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7.1 变更管理

a)  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程序;

b)  对所管辖专业系统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组织审查确定;

c)  监督变更程序的实施;

d)    组织变更实施后的验收。

4.7.2  应急管理

a)  组织或参加制定应急预案;

b)  落实部门管理人员和所管辖专业系统应急处理的责任;

c)  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检查和演练;

e)    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

4.8.    检查和监督

a)  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检查考核制度;

b)    组织对专业管理情况(如工艺操作指标的执行、设备管理状况等)检查和考核;

c)    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项目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和整改资金;

d)    组织对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

4.9.    事故处理和预防

a)    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事故管理程序和处理办法;

b)    组织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情况调查和分析;

c)    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d)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负责考核;

e)    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进行通报。

4.10.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部门应对本部门、所管辖专业、直(托)管单位的hse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和评审。

a) 依据q/shs0001.1和q/shs0001.2(或3.4.5)的要求,建立部门和个人的hse业绩考核办法;

b) 在本系统上级、同级及下属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年度的hse目标,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

c)    将hse业绩考核与岗位经济责任制挂钩;

d)    对部门hse管理工作和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写出年度hse工作报告。

hse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l    hse承诺与目标的实现程度;

l    实施计划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l    对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l    hse工作建议与意见。

b)hse年度总结应有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进行;

第5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在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要点中,法律要点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招标采购得到的相关物资而言,按照法律相关要求,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规定时间签订合同,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能延长签订时间。对于招标采购得来的相关物资而言,在签订合同前,要以相关资料作为重要依据,这些资料不仅包括中标通知书,还包括相关合同条款、招标规范文件、招标文件、澄清文件和货物清单等;对于不是通过招标采购得来的物资而言,要在确定物资采购结果后签订合同,合同签订的依据主要是与结果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于招标采购得来的相关物资而言,要保证书面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与中标者的相关条款一致,还要保证和招标文件具有一致性,不允许签订不具有实质性的合同条款。

2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模式

至今为止,电网企业物资合格管理模式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在最初的电网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对物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没有实现统一化管理,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主要应用招标采购管理模式,物资签约对象即项目出资单位。目前,在电网企业中,物资集约化制度和体系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对合同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实现了物资集约化管理,省公司主要负责合同签订和合同结算工作。经过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分批次采购合同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已经实现了统一化目标。在电网企业中,关于物资采购的相关文件非常多,这些文件都是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当前的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应用电子平台,对签订流程进行系统固化,实现招标全自动化,促进合同文本智能化生成。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尽量实现签约文件简单化,明确相关商务合同和条款中主要的签订依据。

3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流程

3.1系统流转

在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中,管理人员主要依照中标结果和物资合同制订,合同应符合专业模板,供应商在经过在线审核确认后,将合同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输入ERP系统,最终形成订单。在此过程中,合同审批工作得到了落实。

3.2书面合同的签订

在完成系统流转环节后,供应商应带着相关信息和文件前往专业服务大厅签订合同。在签订前,相关承办者要加强对合同相关信息的审核力度,还应派出代表人员进行合同签订或加盖公章。

3.3合同履行

在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后,要有效履行合同,要健全电网物资合同管理机制。在建立系统化台账后,应加强对招标过程、履约过程和结算等过程的管理,实现供应一本账系统化管理。

3.4健全物资调配机制

要在省公司有效建立物资调配机制,完善物资调配部门。调配部门要加强对各个项目和工程业务的管理,完成物资的供应和安排工作,对物资供应的相关情况进行调差分析,加大监控力度,保证供应商正常履约,加大对物资到货情况的管理力度。

3.5健全调度机制

物资调配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建立物资调度机制,定期进行供应规划,制订物资到货计划,定期开展履约协调会议,对物资发货情况进行合理调度,及时掌握物资运输情况。

3.6健全预警机制

在物资供应中,健全预警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大对物资供应情况的监督力度,做好及时预警、跟踪,实现履约保障目标;要不断增加预警功能,合理进行预警参数设置,实现全方位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预警问题。

4未来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重点

4.1落实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加强采购管理

在电网企业中,要想加强物资合同管理,就必须加强计划管理,从保证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合同签订效率和合同后期履行的安全性;严格遵循相关管理标准,按照合约制订方案、确定物资采购时间和交货时间;加大对文件信息的审核力度,健全物资供应审查机制,应用闭环管控方案。

4.2有效解决合同变更问题

在物资合同后期的履行中,合同变是导致合同履行不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物资合同变更的主体应当是管理部门的人员,并开出规范化的技术变更单。企业物资部门严格按照技术变更单上的相关内容确认合同商务变更单上内容的合理性,且签订的对方应是物资供应商。

5结束语

第6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 键 词:施工项目精细化合同管理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 TQ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Contra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it,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ntract contract management of key stage two, discussed in how the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o perform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Fine chemical; Contract managem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及其授权的项目经理部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审查、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它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项目经营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细合同化管理是在上述合同管理行为中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按其要求来设计相关业务流程和展开业务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一切合同管理行为中,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最为关键,本文围绕这两个关键阶段,对精细化合同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1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业务是投标和合同谈判。投标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报价。

作为精细化合同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投标报价前,企业应多渠道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并了解分析其它投标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招标文件中有关投标价的内容,包括:

(1)投标控制价和评标方法;

(2)工期和质量要求;

(3)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和原则;

(4)计价规则;

(5)计量支付条件和周期;

(6)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

(7)变更与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

(8)计日工计价原则;

(9)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长短

(10)合同风险控制条款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分析预期的成本利润水平,进行合理地报价。

在合同谈判之前,应仔细分析业主方提出的谈判内容和条件,并须注意业主若提出了违背原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件,应提醒业主此种条款的效力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有可能造成履约风险,并须与业主妥善协商加以解决。

合同订立之前,应及时提交履约保函,以防业主没收投标保证金而造成损失。

合同订立之后,要及早向业主索回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以避免长时间占压资金而增加财务成本。

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之一,施工企业内部应设置独立的市场开发部门,配备一支由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构成的精干工作团队。对标文件的分析、客户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的调研、预期的成本利润分析、投标文件编制和递交、保函的获取等相关业务,要进行合理地组织,牵头人要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要定期交流,强调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和充分沟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理和分析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表格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以保证业务办理过程的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应充分意识到,不同的项目业主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要透过招标文件和市场调研分析他们的意图,杜绝单凭经验做出决策而造成风险的情况。

2合同的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从承包人的角度出发,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建立企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考核管理制度

精细化合同管理要求企业对项目经理和班子成员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必须成文,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效果,目标管理体系应进行指标量化。岗位职责体系除必须细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外,也要结合业务流程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专业的描述,还要根据企业多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结合细化的责权利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指标,把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提拔任用等激励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考评和管理制度逻辑严密,并具有可操作性。

2.2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受施工企业委托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其履行业务的水平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经营绩效。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中,关键和核心在于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和已经建立的考核管理制度,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和配备团队,其中,应特别注意要在团队中配置至少一名专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使其有职有权,并针对其岗位设置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项目优质资源应在合同管理岗位上进行重点配置,以充分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项目的经营绩效水平。

2.3签订内部考核责任书等

精细化合同管理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关注内部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因为它是根据企业既定的考核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的特点,由双方就经营绩效考核签订的协议,其实质是一个合同。签订该合同首先要考虑为企业自身多元化、全方位的目标服务,这些目标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利润、管理费、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长中短期的市场营销等,因此,内部考核责任书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协议;其次,要综合考虑项目自身工期、安全和质量目标、中标价格水平、技术经济和政策风险水平、合同条款严苛程度等各方面具体的特点。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为达成合理的考核责任书而努力,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其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施工项目的经营绩效。

2.4选择施工作业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

选择施工作业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择优。择优并非单纯选择低价,而是要在企业授权的范围内,项目经理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考虑作业队伍和供应商目前的生产能力和潜力、资质信用、队伍调遣和运输的距离、工期和进场时间的要求、价格的高低、合同条款及支付方式、与各方面关系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尤其应注意的是,为实现合同管理的精细化,项目经理部必须按照既定的考核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与各作业队伍和供应商分别签订详细的、可操作的书面合同。若企业对合同的形式和内容有要求的,应遵照其规定,但应尽量通过洽商使其充分满足项目经理部的要求。

2.5制定工程计划和进行目标考评

项目经理部首先应明确业主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和环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有的已在合同文件中进行了明确,有的需与业主进一步协商,乃至签订补充协议书而加以明确;其次,要解决考评的资金来源;然后,要在充分满足业主要求的基础上,着手制定考评计划。考评周期长短宜适中,一般而言,在工期较长的大型施工项目中,以一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较为适宜。考评计划的制定,应由工程、合同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以保证其逻辑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并须形成书面“考评协议”。考评计划的制定,还应与年度、季度、月度和关键节点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防止两者脱节,形成施工进度计划与考评两张皮,导致考核对项目各方面目标的达成促进不大。

2.6办理结算业务

工程价款结算业务居于所有合同管理业务的最核心,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施工项目经营绩效。同时,工程价款结算业务也最能体现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精细化合同管理的角度,为办理好该业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建立定期的业务学习和信息交流机制,营造全员、全过程参与经营的良好氛围。经营不止是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全体参建人员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侧重点参与项目经营管理。项目的工程、合同等部门管理人员应经常有组织地学习施工合同文件,理解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图纸、工程量清单和计价规则;合同管理人员应定期不定期下现场,了解掌握现场动态。

(2)清晰明确地划分现场和合同管理人员在工程价款结算业务上各自的职责范围,合理地确定业务流程,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保证工程价款结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保障项目正常施工所必需的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一般而言,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

① 督促工程实体的施工和验收;

② 完成相关的内业资料;

③ 提供当月应计价的分部分项工程明细表;

④ 提供准确完整的现场计量单,并办齐签字手续。

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则包括:

① 将零散的内业资料收集、装订;

② 将当月的现场计量单和变更等汇总、编制上报中期计量与支付月报表;

③ 督促监理和业主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计量报表的审核;

④ 及时将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现场,督促其进行修订。

⑤ 将修订后的报表再次上报监理业主,督促其尽快办理审批手续和办理财务支付;

(3)工程价款结算应建立细化到每一个分项工程的台帐,做到不留死角,防止错漏。

(4)变更、索赔、动用计日工和材料价差调整,是工程价款重要组成部分,办理这些业务时,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协调监理及业主方工程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提供的线位、标高和数量等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准确的记录,在全面理解合同文件的基础上,经与项目经理和其它班子成员沟通,做出最有利于已方的判断,以形成项目经理部的决策,并向监理和业主上报书面报告,确定:①本合同事件是否涉及费用变化;②本合同事件的工程量应如何计量;③本项合同事件所涉及的工程量的单价应如何确定;④本合同事件是否有持续的后果;⑤本合同事件对项目各项目标的达成和风险控制产生何种影响。文件上报后,还应积极协调监理和业主,尽快形成结论。

2.7进行项目的资金管理

施工项目资金管理对于提升合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非常有效,其要点在于保持项目收支平衡与合理推进施工的统一。项目经理部要有意识地以资金支付为手段,调动下属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确保施工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和成本控制等各方面总体和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施工作业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是资金支出的主要对象,也是资金管理的主要对象。精细化合同管理要求在资金管理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资金管理的预见性,根据进度计划和合同约定的支付条件,及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计划期内的收支平衡情况进行预测和把握,以便于资金调度,确保满足资金需求。

(2)现场管理部门应准确填报各作业队伍的“月度完成形象进度和产值统计报表”;材料管理部门应提供各材料设备供应商的“月度材料设备进场台账”。

(3)合同与其它相关部门定期对账,核实现场实际发生的工作量或材料设备进场数量,确定当期应支付给各单位的资金总额度;

(4)根据与供应商和施工队伍签订的协议,建立支付台账,载明各单位的合同预计支付总金额、当期支付额、到上期末累计支付额和到本期末累计支付额;

(5)严格控制预支款项,防止超支;

(6)合同与财务管理部门定期对账,查缺补遗;

(7)充分考虑项目实际需求、承受能力和财务成本,积极通过业主、总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作业队伍、材料设备供应商及有关金融机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资金的有效供。

2.8履行缺陷修补和保修义务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和利润水平普遍较低,而目前在建设行业普遍实行了缺陷责任修补和保修制度,这要求在承包人最终的决算价款中,留有一定额度的保留金或保修金。这一部分费用若最终不能顺利地支付给承包商,则很可能意味项目最终的经营结果为亏损。因此承包人应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切实履行缺陷修补和保修义务,确保工程决算价款完整地收回。

2.9办理工程决算和审计。

施工项目决算和审计业务办理的控制情况,最终决定了项目的经营绩效水平。办理决算与审计业务时,首先是要保持相关业务工作的连贯性,因此必须保持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尤其是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要在收尾阶段保持稳定;其次是要及时地、完整地收集与决算和审计业务相关的资料,图纸工程量的核算、变更、索赔和计日工等事项的洽谈和处理、相关现场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相关业务工作,均要在完工前尽早开始准备,否则,一旦项目部、监理和业主相关人员在完工前后发生流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签认就会有极大的困难,这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完整性,对决算和审计业务的办理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3结语

第7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前言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传统的自主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EPC总承包管理更好的实现了管理的全面化和有效性。在我国的电力、水利工程、铁路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工程项目中,EPC管理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并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EPC总承包的成本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因此要使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更好的发展,项目取得理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就要求一定要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这是项目能否实现最大价值的关键所在。

一、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概述

EPC程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商受业主委托, 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工程总承包商在合同范围内对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负责。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产品是合同约定的工程。工程总承包商为完成工程必须进行创造项目产品过程与项目管理过程的管理。其中创造项目产品过程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特性和质量, 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关注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车费用, 及项目管理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其中包括特定的研究开发费用。对于EPC 总承包管理者来说, 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任务。成本管理贯穿了设计、施工和试运行等全过程的复杂工作, 涉及各部门、各环节及人、财、物各个要素。如果不能全方面地做好成本管理控制, 项目预期成本目标的达成会存在一定障碍, 从而影响项目价值的实现。因此, 针对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问题进行分析, 为提高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效率, 实现项目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二、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范围

根据项目成本管理要求,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 就是在完成个工程项目过程中, 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 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的总称。

项目成本预测和计划为事前管理, 即在成本发生之前, 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顺序、工期及质量标准、资源准备等情况, 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进行成本指标的测算, 并据以编制工程项目成本计划, 作为降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的行动纲领和日常控制成本开支的依据。项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事中管理, 即对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开支, 根据成本计划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并正确计算与归集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为事后管理, 即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 找出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 从而制定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的具体安排措施, 并为制订和调整下期项目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是以正确反映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的经济成果, 不断降低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健全的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下, 以目标工期、约定质量、最低的成本, 建成工程项目。为了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任务, 必须提高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管理, 合理补偿活动耗费, 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经济核算, 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

三、EPC总承包模式下各阶段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

1、设计阶段。设计阶段要采取限额设计,就是依据审批通过的投资估算以及设计任务书,控制初步设计并且依据审批通过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设计施工图纸。从总体上,限额设计的过程要确保工程竣工结算不超过总投资限额。

2、采购阶段。第一,健全项目采购制度。EPC项目经理部必须完善一系列的采购管理制度并在采购过程中确保严格执行,这就打好了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良好的基础。组织结构和分工上,在EPC项目经理部成立开始,就必须规范物料采购的流程,并对相关人员的权力和责任明确划分,合理分工,权责分明。第二,设定合理的采购预算和限价指标。在EPC项目采购环节,由预算人员依据项目审批通过的概算价,此外也要参照同时间市场的稳定价格以指导价位,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分门别类核算采购预算,从而核定采购限价指标。要以限价指标作为采购的标准,假如出现超出,有关部门必须查明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第三,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一是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确定采购方式。在物资采购目录列出后,必须充分考虑配送、仓储等因素,建立EPC项目的合格供应商名单。采购方式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询价采购、邀请招标、直接采购几种方式,EPC项目部可以依据相关的规定和结合项目实际,选择采购方式。二是确定合同供应商。EPC项目部要以质量优良、价格优惠、信誉良好为标准选择合同供应商,最重要的是关注物资的质量,在保证物资质量可靠的情况上,最大程度地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此外,在供应商的数量选择环节中,一方面要避免货源单一,要合理选择多家供应商供应;另一方面要考虑所选供应商的物资数量,从而使供应商对价格进一步优惠,最终降低了项目的采购成本。三是供应商的动态管理。EPC项目部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采购管理中,及时剔除或加入供应商。第四,做好物资利旧工作。由于设计工作总存在余量,所以EPC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剩余一定数量的物资。所以做好剩余物资的利旧,可以有效控制EPC项目的采购成本。EPC项目可以由物资主管负责整个项目的材料平衡工作,在编制物资采购清单时,要充分核算库存物资的数量、种类、规格、型号等,与相关人员认真核算是否可以用于新项目,从而尽可能的物资利旧,减少采购支出。

3、施工阶段。第一,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加强审计是加强EPC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管理同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相同,必须重视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加强EPC项目的成本管理,要加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个阶段的审计工作。第二,总承包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协调工作。一是EPC项目部的计划部门要落实好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及时编制和修订施工计划,审查分承包商的施工计划。当发生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的时候,EPC项目部计划部门必须协助处理好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时候产生的费用的相关问题,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台账管理。二是EPC项目部的财务部门要及时与计划部门沟通,做好项目部计划财务部内部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将信息流通化,做好收款、付款计划,及时将工程进度款拨放给具体分承包商,同时对EPC项目实行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从而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的有序和谐进行。

第8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1)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

(2)依法依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3)统一领导、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4)谁主管、谁负责,监督部门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相结合。

2.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方式

工程建设项目监督采取现场监督、专业监督和日常监督等方式进行。

(1)现场监督。 根据需要深入工作现场,对设计、 概预算、工程招标、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 工程质量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检查。

(2)专业监督。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专业工作范围内工程有关事项进行管理监督。

(3)日常监督。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受理和调查工程中的投诉举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或抽查。

3.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内容和重点监督环节

3.1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内容

(1)规划和计划方面

工程规划、年度计划等的申报、审批、 调整和实施情况,申报前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调整的计划是否履行相应变更手续等。

(2)决策管理、土地使用权和出让方面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是否认真落实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项目审批和建设基本程序的合法性、完备性,规划、设计、环评、用地以及项目调整手续的完备性等。

(3)物资管理和招投标方面

是否严格执行公司《工程招标采购和物资供应管理的意见》,物资与服务项目采购管理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律法规和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业务运作是否符合公司物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废旧物资处置是否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等。

(4)合同管理方面

项目前期工作、勘测、设计、采购、施工、 监理、 拆迁(征地)等环节签订合同的情况,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具体,合同内容与中标情况是否一致,合同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批等。

(5)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方面

资金使用是否公开透明,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和公司规定,资金是否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专项核算、封闭运行,是否存在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建设资金等情况。

(6)工程安全管理方面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公司基建安全管理措施在各单位和工程现场的执行情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等。

(7)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国家和公司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质量标准、规范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实行“五制”管理,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工作流程是否规范,质量检查、工程验收、达标创优等质量管理活动是否及时、规范、有效等。

(8)行业作风建设方面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三个十条” 等行风建设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搭车收费、自立收费项目等情况。

(9)其它需要重点监督的事项。

3.2工程建设项目重点环节监督

(1)招投标监督

对施工单位、材料采购招投标。审查投标单位资格和条件的真实性,防止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之间串标,防止无资质或低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供应商承包工程。监督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的主观性、随意性。

(2)现场监督

“两个注重”确保工程量的真实性。为避免施工单位利用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有意虚报估高工程量的现象,监督人员一是注重深入施工现场,实施对隐蔽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二是注重现场拍摄影像资料的留存。由于监督人员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监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有效避免了工程的高估冒算,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

(3)工程进度款监督

公司使用《预付工程款申请单》,实行层层把关,所有参与人员共同负责,按工程进度及合同条款支付款项。申请单由施工单位填写,说明申请预付工程款的理由,并附建设管理单位的意见,先经建设项目专责人签字后,再报建设管理单位,监督部门审批,最后将申请单转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办理付款手续。

(4)设计变更监督

审核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监督是否建立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规范签证程序以及明确相关人员的职权、分工。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杜绝虚假的、不必要的变更。审查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变更要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现场跟踪监督单位共同到现场核实和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共同签证认可。审查签证时效性,事后补签一律不予承认。审查变更价款的确定是否合理。

(5)废旧物资处置监督

处理工程废旧物资是否严格执行成交价格。通过将变卖材料与交接记录、出库单核对,确保处理的废旧物资与招标资料中的废旧物资一致;将成交价格与废旧物资处理的收入凭证相核对,以确保成交价格得到有效执行。与买方的交接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出现实际处理的废旧物资大于招标物资的情况。对于重大报废设备在变卖前是否经过拆卸处理,防止有废旧物资回流进入工程项目现象。

4.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效果

(1)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行为。

(2)有利于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对建设工程相关的审计、建筑、招投标等法律、法规。

(3)有利于工程废旧物资经营管理。

(4)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5)有利于提高建设投资绩效。

第9篇:供应商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原材料采购管理大致有以下两点:

1.供应商准入管理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仅仅是双方买卖关系的建立,双方就标的物进行品名、规格、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与地点、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结算方式及其他等相关内容进行谈判、签约并履约。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商管理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供应商选择、评估并建立准入标准,寻求企业间优势互补,谋求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选择、评估和建立准入标准不一定是单方面的,某种程度上是双向的、互利互惠并谋求共同发展的。

2.采购流程管理与改善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流程管理和改善是在关注企业外部供应商资源的同时,同样要重视内部采购管理资源和采购管理流程的改善,尽可能简化请购申请、审核或审批等相关手续,做好各层级员工间和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保证沟通便捷和责权清晰。

每个人或每个部门务必以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高目标,切实提高企业采购管理环节的运行效率,努力降低采购成本,逐步增强采购管理环节在企业利润实现过程中的杠杆作用。

二、慧海集团农业板块原材料采购管理情况介绍

慧海集团是华东地区民营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已连续6年位居民营企业500强前列。随着智农农业集团各子公司及所属场(厂或店)产供销循环的迅速启动,原材料购进和期末结存积压的结构性矛盾、实际采购入库与生产计划相关的原材料需求不匹配矛盾日益凸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经营。

截至2014年底各省份公司或基地存在原材料积压或短缺,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慧海集团农业板块原材料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团集中采购无法满足各地差异化需求

原材料采购由集团招标采购部负责计划收集、供应商挖掘、评估及准入、大宗采购业务招标与采购谈判和签约,辅以在各子公司专兼职采购员负责零星原材料的地方采购,以此作为集团招标采购业务的补充。

因各基地的自然气候、土壤品质、生态环境、物流里程等因素,导致各地种养殖优势不一,原材料到货周期和使用周期不一,且应急需求复杂,集团招标采购部无法在各省份公司所在区域形成自己的议价能力、招投标管理能力和基地生产经营原材料需求的响应能力。

2.销售计划经常性变更导致采购计划难以应对

因系统的销售渠道尚未建立,产品销售业务由集团计划管理部牵头,导致供货计划的临时变动频繁,给基地在编制采购和执行采购计划带来较大困扰。

单纯从个别版本供货计划总量或品种对比来看,也存在较大结构性差异。基地公司按前次供货计划版本已编制并执行,后续计划又作调整的情况时有发生,采购计划不能适时变更造成部分原材料积压且面临部分原材料过期失效的窘境。

3.合同采购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集团采购部门和基地采购员在原材料采购具体管理上,经常采用的是一单一合同采购模式,采用预付定金、预付一定比例货款或约期付款等付款形式。甚至现实的供应商资源不稳定,造成原材料退调困难重重,且因种养殖计划一旦变化,采购部门自身也无所适从。

4.内部采购管理流程冗长,增加原材料积压风险

因集团招标采购部采购周期长,基地发起采购计划到原材料入库周期经历计划审核与审批、资金计划及付款审核和审批、原材料入库品质检验等等环节,采购周期短则15天,长则30天以上,严重影响生产经营。

为应对漫长的采购周期,各省份公司或基地在报原材料需求计划时就适当高估上报,个别基地甚至成倍上报采购计划,导致部分原材料严重积压。

四、提高慧海集团农业板块原材料采购管理水平的对策

1.调整组织架构,合理分工

变革目前的供应链组织架构和管理形式,重新审视集团招标采购部和各省份公司或基地采购职能。

集团招标采购部应做好各省份公司和基地采购政策的制定、采购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和分析、采购人员的调配、培训和考核。

各省份公司采购部门按照集团赋予的职能,依据集团制定的采购政策组织供应商准入,进行采购业务的日常招标和谈判,增强在当地与供应商的谈判和议价能力,提高对基地生产经营原材料采购需求的响应能力。

2.严格销售计划管理,保证采购业务满足生产计划需求

针对终端生鲜门店或卖场上报的销售计划要严格进行审核,加强销售计划编制的严肃性,重点审核销售计划的稳定性、单品销售量物流的经济性和各品种销售季节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各省份公司和基地进行最佳的原材料采购批量管理,以最经济的原材料资金投入种养殖生产或屠宰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

3.因时因地制宜,采购灵活多变的采购模式

改变具体供应商的采购业务一单一议的管理模式,在对各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准入的基础上,依托集团批量采购模式启用现代供应链的管理方式,甄选优质供应商和重点供应商,在此基础上与其签订多区域和多品种的长期供货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按需供货和退调、约期或定期付款的机制,增强各省份公司采购业务的灵活性和具体生产需要的应变能力,以便各基地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杜绝异常资金沉淀或不合理占用。

对于次重点供应商的采购业务管理,应适当下放给各省份公司采购部门或人员按照集团采购制度自行负责。

4.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建立自我约束的采购管理机制

按照集团采购、财务和质量等管理制度的标准进行考核,切实简化内部采购计划审核、资金计划及付款审批和原材料入库前品质检验等管理流程。在充分授权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明晰和简化审核审批和检验流程,以结果考核为导向对各部门审核审批责任和效率进行管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