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

第1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xx年,xxx社区在街道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无xx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

第2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建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工作汇报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川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口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改革城区体制落实属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20__年以前,川汇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周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属地管理对象。

20__年3月,川汇区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我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川汇区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 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我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我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属地管理的要求,我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川汇区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我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属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川汇区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 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川汇区城区的属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我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属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属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三)、强化责任是动力。

第3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关键词:民生 农村社区 管理机制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调要求“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将“社区管理”的概念引入农村,实行农村社区管理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积极有益探索。因此,完善和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点课题。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三农”格局的快速变革,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居住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同时,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民利意识也日益增强,日益要求多渠道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大家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而且也越加追求精神利益、政治利益,越加要求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实现和参与农村社会管理。阶层分化、诉求多元、社会流动和信息流通加速,权利意识觉醒,使得农村维稳形势日趋复杂,农村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由于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期受城乡二元化的影响,公共服务资源偏向集中于城市,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乏,社会建设滞后。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区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改革的新型农村管理和服务形式由此顺应而生。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是深化村民自治、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党的十明确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可见,要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就必须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和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城市社区而言,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凝聚力和认同感。农村社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采用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市场机制,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其特点包括:管理主体多元化。即在公共管理事务中不仅包括政府,还应包括非盈利性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私人机构和个人等。其中,政府是多元化主体的核心,是组织者和协调者。政府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服务及顾客导向的价值理念。即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管治行政,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行政;公共行政体系内市场机制及竞争功能的引介。即政府可采用合同外包、竞争性招标、凭单制等方式,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品质;采用授权或分权的管理方式,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建构网络型组织;采纳企业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等,强调绩效目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其实,党的十报告中也蕴含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并为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例如,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部分提出的,“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的重要方式”,在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的,“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以及“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可见,从党的十报告精神、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和农村社区的内涵可以看出,农村社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和乡村民主建设实践的创造性结合,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模式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农村社区管理的探索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区域发展上各地的农村社区管理实践差距较大。从管辖的区域范围上划分,目前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可初步分为“一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多村一社区”模式。其中,“一村一社区”是指将村委会与农村社区合二为一,即一个村委会就是农村社区;“一村多社区”是指在一个村委会内设置多个社区;“多村一社区”指在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地域临近的村中,选出一个中心村,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涵盖附近几个村,非中心村的村民到中心村接受服务。从国家、市场、社会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划分,可以将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民间组织型”、“政府、社区互助型”、“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五种模式。其中,“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通过服务下乡使其在农村社区管理事务中居于主导地位。山东诸城和胶南即是采用“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主导型”是指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农村社区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山东胶南北高家庄即是以珠光科技集团为依托,发展“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民间组织型”是指以民间力量自主管理为主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湖北秭归杨林桥村即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政府、社区互助型”是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共同推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模式。江苏太仓市即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是指在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出社会的协作力量,形成无缝隙管理和服务的农村社区模式。重庆市永川区即是推行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农村社区有效管理实现机制探索

(一)健全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农村地域相对广大,对于农村社区的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应根据当地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在农村社区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三者在农村社区管理的作用机制不同,选择不同路径的农村社区管理方式,更好的完善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具体而言,如果农村当地地域较小、人口比较密集、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区域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地方,应采用“政府主导”路径。在采用“政府主导”路径的模式下,必须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统一协调政府各部门(包括:农业、教育、公安、文化、卫生等),集中各自资源主动将服务延伸到农村,大幅度提高农村社区的服务水平。另外,可以借助共青团、妇联、媒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成果,引导农村社区管理走向党政组织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合作机制。如果农村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存在一些国家、省、市级的龙头企业,并且企业自身已经具有相当的自我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企业、政府、村委共建农村社区的路径。在采用“共建”路径的模式下,政府应对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正确引导”,通过各种税收减免和项目支持鼓励企业大力对各种公共服务进行投入,大幅提升企业所在地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各种“以企带村 、村企合一”的管理思想,引导企业与社区融为一体,社区居民即企业员工、社区文化即企业文化,让企业清楚的认识社区的明天就是企业的明天,社区居民的未来就是企业的未来,以此调动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公共服务。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应该根据农村居民最核心、最现实的需求出发,以实际资源为基础,将农村社区建设分为轻重缓急事项,把直接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作为目前工作的重心。具体而言,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将服务项目推向农村。以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完善各种便民的服务站、卫生站、文体中心、超市等配套设施,同时设置各种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基础设施,使得农村社区居民居住环境大幅改善,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社区居民看病、购物、文体休闲困难的现状。

(三)建立农村社区多元化投入机制

对于农村社区的建设,必须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多元化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一方面,明确公共财政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力军,通过专项支出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明确国家、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保障范围,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积极调动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全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开展村企结对、村校结对,采用合同外包、凭单制等方式,将市场竞争引入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中,以此获得更多的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建设和发展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

(四)完善农村社区治理监督机制

任何一种良好的管理体系,必须依附于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治理监督机制的实质就在于体系中各主体的权、责、利的分配和平衡,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实现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行。结合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监督问题,首先就是尽快完善农村社区内各种规章制度,如社区居民大会制度、各类工作专项制度、社区居民公约等,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到制度建设层面,约束和规范农村社区各部门及社区居民的行为,保证农村社区建设有序进行。其次,实现信息公开,设立专门的农村社区信息公开栏或网站,将农村社区建设的各类信息(包括:项目、资金、管理人员等)迅速公开,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暗箱操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内部耗损。要建立起农村社区各管理主体广泛参与为基础的规范化的绩效评估机制。

(五)推动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

农村社区管理,必须有一批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高的农村社区管理队伍,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社区管理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居民对社区构建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所以,必须将农村社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列为推动农村社区管理的重点工作来实施。首先,必须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岗位来工作,并保障其工作的自主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选拔出一些优秀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通过升迁和奖励渠道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农村社区服务。最后,各级党校可针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工作中的技能需求,结合农村社区发展的需要,定期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传授一些管理中实用性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姜力.中国将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J].村委主任,2010(12)

2.胡维维,吴晓燕.农村社会管理与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J].新疆财经,2011(1)

3.晏国政,王圣志.农村治理新局[J].望,2011(10)

4.曲颂.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

5.仇丽萍.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J].理论学习,2011(1)

第4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智障儿童实施社区管理以及家庭关怀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智障儿童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患儿实施必要的社区管理干预,并给予必要的家庭关怀,主要包括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生存教育以及鼓励患儿参加活动训练等。对比干预前后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患儿在运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表现了极其显著的提高(p<0.05)。在患儿内心的感受方面,干预后也获得了显著效果,患儿内心感觉到足够的温暖。结论对智障儿童给予必要的社区管理以及家庭关怀,在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增强患儿内心情感等方面,都表现了极其显著的意义,成功凸显了社区管理与家庭关怀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智障儿童 社区管理 家庭关怀

智力障碍主要指的是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智力功能严重下降的情况,与此同时,在适应性行为方面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缺陷。诸多智障儿童除了表现出上述的系列症状之外,往往还会表现出身体方面的疾患以及精神方面的疾患等[1-2]。智力障碍除了给患儿自身带来非常严重的痛苦之外,给患儿的家庭也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同时也会出现系列的社会问题[3]。对此,促进智障儿童的早期康复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分析实施社区管理与家庭关怀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选择的智障儿童,对其给予必要的社区管理以及家庭关怀后,获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智障儿童15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所有患儿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平均(6.9±1.5)岁;利用CWZS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其智商进行测试,患儿的平均智商为51.06。

1.2方法

1.2.1对智障儿童实施健康教育

对患儿以及其家属讲解有关智力障碍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疾病的形成原因、疾病的诱发因素、采用药物对儿童进行治疗的作用、病理发生的变化、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的预防措施、社区管理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家属对智力障碍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1.2.2高度重视同伴关系对于智障儿童,其在抽象思维方面有所欠缺,并且难以进行自我检讨,为了防止相关事项的失败,在对某些问题加以解决时,往往需要在别人的引导下有效完成,或者模仿他人最终将问题有效解决。在遭受到同龄团体排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少年的影响。对于一些不良同伴群体,往往导致智障儿童做出一些反社会的不利行为。对此要求社区管理人员针对智障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针对不良的同伴关系,需要研究有效措施加以干预,成功确保其走向社会过程。社区管理人员需要使患儿意识到,在处理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环境适宜、存在有益的交往意愿并且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1.2.3对患儿实施生存教育要求社区管理人员需要针对患儿给予必要的生存教育,通过生存教育,有效进行患儿的智力补偿,并且能够逐渐适应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成功将其智力潜能挖掘,最终能够有效进行生活自理并且适应社会,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能够有效掌握。使患儿明确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步入社会,能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对于后续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品格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4使患儿掌握认知能力要求社区管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患儿能够具有基本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对于一般的交往性语言能够理解,并且可以读懂常用的汉字,对于简单的语言文字能够进行书写,对于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可以自主完成,对于一些数量单位(货币以及时间等),可以有效掌握。

1.2.5鼓励患儿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训练针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密切分析,鼓励患儿积极参加社会的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患儿自身的适应能力,使患儿内心滋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能够积极参加社会的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树立自信心并塑造品格,成功将身心的缺陷进行矫正并补偿。

1.2.6对患者给予必要的家庭关怀对于智障儿童,在智力障碍低下的情况下,内心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感,得知与同龄儿童存在较大的差距后,即使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内心仍然存在一些消极情绪,对身心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对此,要求患儿的家属能够对患儿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给予患儿足够的家庭关怀,使患儿内心能够滋生一种被关怀感,从而缓解内心的诸多消极情绪,利于病情的缓解。

1.3评价方法

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运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行评分,评分的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患儿心理状态:0分:内心焦虑抑郁感非常强烈;10分:内心焦虑感与抑郁感缓解程度明显。运动功能:0分: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程度较差;10分: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程度非常高;理解能力:0分:患儿理解能力提高程度较差;10分:患儿理解能力提高程度非常好。

1.4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完成数据库的建立,通过t检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进行对比发现,患儿在运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表现了极其显著的提高(p<0.05)。在患儿内心的感受方面,给予干预后也获得了显著效果,患儿内心感觉到足够的温暖。见表1。

3讨论

诸多研究证明,针对智障儿童,为了有效将其智力问题以及行为问题加以改善,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干预显得至关重要[4-5]。智障儿童因为自身的缺陷问题,导致在智力行为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患儿内心也会产生的强烈的焦虑与抑郁感。在认知程度以及理解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障碍[6]。并且系列的心理问题会造成患儿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当前发展。

针对患儿给予社区管理以及家庭关怀,在患儿的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方面,能够表现出显著的作用,二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7-8]。对其给予针对性的社区管理,针对儿童能够进行更深层次以及较为全面的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从而可以保证患儿有效弥补自身缺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9-10]。

在进行本次的研究中,给予患儿必要的社区管理以及家庭关怀后,针对患者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患儿的运动能力、理解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后发现,同干预前进行比较,在患儿的运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方面,与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均表现了极其显著的意义(p<0.05)。从而能够证明,针对智障儿童,社区管理以及家庭关怀的有效实施,对患儿疾病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成功凸显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立杰,陈洁,童绎.183例智力障碍患者的斜视发病特点[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6):565-566.

[2]徐胜,张福娟.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家庭支持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39-43.

[3]关威,曹雁.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的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16(2):177-179.

[4]王疆娜,兰继军,刘佳芬.社区化教学促进智障生成为学习主体[J].现代特殊教育,2011(4):17-18.

[5]李琳,江琴娣.学龄期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9):34-38.

[6]景玉珍,周青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56-2258.

[7]郭海英,杨桂梅.智力障碍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言语认知加工过程的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5):99-103.

[8]刘嘉秋,昝飞.智力障碍者自尊与社会比较研究的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1(8):31-35.

第5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社区管理涉及的基本关系,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的相互关系,虽然不同国家的社区管理各具特色,但是参与主体大致相同,主要是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社区企业和社区居民。从这一角度看,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北欧国家的社区管理是社区自治模式的代表,大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由于各个国家行政体制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北欧经验,但是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有益做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社区的权限。所谓社区自治管理,就是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北欧国家很早就立法规定了不同行政管理层级的管理范围和权限,而且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不交叉,即使是瑞典的三级管理体制,相互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目前,我国关于政府对社区管理的职能立法工作滞后,法制不健全,存在死角和盲点。因此,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社区的权限,做到权力下放,增加社区的自治权力。此外,政府要不断完善社区内民主议事制度和程序,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把社区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使社区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法律条文不能停留在书面上,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使社区依法管理成为自觉行为,进而形成责权利明确、协调配合、互相制约、管理到位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第二,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切实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性质,增强自治功能。北欧国家基本上都有政府举办的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管理机构,虽然组织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体系是相似的。社区议会是权力机构。它下设若干个委员会,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社区议会的功能是决定议会组成人员、对社区进行通盘规划、征税和制定预算、决定行政机构、组织社区听证会。社区政府是执行机构,它直接面对居民进行组织管理。北欧国家绝大多数城市,市(社区)政府直接面向居民服务,不设社区管理机构,但有服务点或窗口。如芬兰赫尔辛基市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设置了家政、老人照顾等服务点;丹麦欧登赛市设置了直接面向居民的综合服务处等。只有极少数大城市,城市政府按区域设置社区管理机构。如斯德哥尔摩市议会下辖1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相应有14个执行机构――社区管理处,承担具体工作。每个管理处下设7至8个科,具体负责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等各项服务。社区政府虽然是行政组织,但由于中央政府、郡政府和市(社区)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职能划分,故它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它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同时管理着社区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的社区事务。社区居委会变成了一个准政府的功能不清、职能杂多的行政组织。这对于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相当不利。实现社区自治,必须让社区居委会在行政职能和自治职能中达到平衡,切实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并增强其自治功能。要本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产生社区居委会,同时其在人、财、物上实行高度自治。此外,要设立官方的监督机构,社区民间组织也可以监督其行为。这样可以增加居委会的民意色彩,成为真正的民意代表、民意综合和民意反映的组织,负责社区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第三,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解决政府失灵领域的问题。社区自治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北欧国家,除了社区议会和社区政府两个主体性组织外,社区中还有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包括营利组织如社区企业,还有居民理事会、社区志愿者组织等非营利组织。营利性组织以提供社区服务获得收入;非营利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组织、个人捐助等。它们是沟通政府、社区、驻社区企业、居民之间的桥梁,代表自己组织成员的利益和诉求。居民们通过它,都有机会对以社区议会为中心的社区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社区内成立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建构方面有很大进展,如小区内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等,但总的来说其发展仍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除了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外,几乎还未形成其他成熟的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可以说,我国社区自治组织单一,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政府可以先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包括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社区成立营利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让其发挥优势和特点,承担社区内政府政策失灵的一些管理和服务工作。此外,要同时建立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完善其监督和考核体系。

第四,实现社区自治,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民主,让公民参与决策,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社区自治的核心就是居民自治。如瑞典政府绝大多数的政府文件是公开的,公众和媒体可以随时检查,斯德哥尔摩市的区政府直接面对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有问题可以到区政府直接反映。市、区实行政务公开,市民可以到市区政府查询,市、区都设立行政法院,处理个人与政府的纠纷。冰岛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中引入信息化理念,尝试开发网上社区项目,社区居民通过密码或电子身份识别系统登录后,不仅能够轻松获取公共服务信息,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程序中。可以说,北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6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以舍曲林治疗抑郁症50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共50例,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34.6岁;平均病程4年。

舍曲林平均剂量为100mg/d,疗程6周。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及心电图。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症状变化,于治疗前及治疗1、2、6周各评定1次。

2 结果

治疗前HAMD评分为27.00±11.95,治疗6周为7.24±4.89,较治疗前显著减少(t=17.60,P

不良反应仅为轻度口干、出汗。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有效,并且临床观察其也有抗强迫症作用。舍曲林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吕建波 王桂霞 刘 梅

(即墨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摘 要】目的:评价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 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并逐渐加量;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EF)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66―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新发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也逐年增多。β受体阻滞剂在近些年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中被证实可以改善左室心肌重构,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缺血性心脏病42例,扩张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诊断符合美国纽约心脏协会标准,心功能II级15例,心功能III级59例,心功能IV级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

1.2 排除病例 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衰竭及其它美托洛尔缓释片应用禁忌及不能耐受者。

1.3 方法 观察组在强心、利尿、ACEI类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公司)治疗,首次家11.875mg每日一次,以后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长期服用。对照组常规治疗不加美托洛尔缓释片。

1.4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血压、心率、NT-pro-BNP、临床症状、心脏彩超。测LVEDD及EF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LVEDD明显缩小,EF值明显升高;NT-pro-BNP明显降低。

3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各种心血管病的最终发展阶段,CHF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是机体重要的适应机制之一[1],短期内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使心力衰竭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持久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对心衰的治疗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认为CHF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或延缓心肌重塑的进展[2,3.4]。

β受体阻滞剂是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不仅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更重要的是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通过阻断β受体,阻止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保护心肌免受高浓度茶酚胺的刺激,阻止心肌损伤和坏死。 上调β受体。阻断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去除了茶酚胺对β受体的过度刺激,使β受体密度增加,恢复了心肌对茶酚胺的反应性,改善心肌收缩功能[5]。β受体阻断剂能有效地抑制茶酚胺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慢心率防止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消除茶酚胺对外周血管的不良影响,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加压素等的分泌,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肌肥厚。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舒张期延长,心肌耗氧量降低,改善舒张功能和心肌缺血,并为衰竭心脏提供一个节能的保护机制。降低血中的茶酚胺,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6]。β受体阻断剂除能改善心功能外,对引起心衰的病因亦多有治疗作用,如高血压、心绞痛的控制,心肌病的心脏缩小和心律失常的纠正等。故长期应用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本研究表明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S].2007:1-12.

[2] Nagatomo Y,Yoshikawa T,Kohno T,etal.A pilot study on the role of autoantibody targeting the beta 1-adrenergic receptor in the response to beta-blocker therapy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2009,15(3):224-232.

[3] Kramer JM,Curtis LH,Dupree CS,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beta-blocker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er[J].Arch Intern Med,2008,168(22):2422-2428.

[4] Hjalmarson A,Glodstein S,Fagerberg B,etal.Effects of contolled-release metoprolol on total mortality,hospitalizations,and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yention trial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RIT-HF).MERIT-HF study Group[J].JAMA,2000,283(10):1295-1302.

第7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关键词】新市民 社区教育 管理机制创新

新市民是指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谋求更好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包括主动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郊区被动转移的“失地农民”两类。苏南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新市民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新市民有1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问题是苏南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国外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市民社区教育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其虽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难度大;三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四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为此,可以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运作经验。

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从世界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北欧、美国为代表“自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等三种类型。自治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社区内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参与社区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力量,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居民的教育需求”①;混合型管理模式是介于上述两种模式的中间形态,兼具政府主导型和自治型两种模式的优势;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优势在于:“社区教育的规划、资金的筹措、活动的开展、工作人员的安排等都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社区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具有权威性,在经费和资源方面能得到保障,有利于社区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顺利实施”。②

社区教育的实施组织。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其实施组织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社区教育实施组织要属北欧的民众中学、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以及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美国是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较早、较为成熟国家之一,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美国的社区学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所在,其特色主要包括:一是具有明显的社区性。强调社区学院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开放性程度高。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等条件的限制,向社区内所有成员开放;三是职能多样性。形成了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等教育机构;四是社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具有多科性和综合性。

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世界范围看,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慈善组织及私人捐赠、教育项目服务收入等。美国的社区学院2003-2004 学年与 2004-2005 学年四年制公立大学和两年制社区学院州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拨款以及学员的学杂费三部分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 28.5%、18.7%和 16.1%;29.6%、16%和 16.7%;日本在1997 年和 2002 年社会教育经费的来源中,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的比例分别为1.86%、17.88%、80.28%和2.30%、16.98%、80.7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各国社区教育经费中,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投资比例不同,但主要还是来自各级政府。社区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通过经费支持来保证其健康发展。

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强化各级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的责任。新市民具有工作劳累、收入低、闲暇时间少、流动性大、主动受教育意识不强等特点,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新市民社区教育面临投入多、运作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只有各级政府才能承担起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责任,因为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政府可以通过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提供新市民的教育服务,并通过制订新的政策规章,以法规的形式规定新市民教育服务多边合作供给的具体实现方式、条件以及特许优惠等。

因此,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具体做法是: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行业部门、有关社会机构的管理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推动新市民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体系,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因此,要保障新市民社区教育健康、持久地发展,建设各种各样能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实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以常州市为例,2009年5月,常州市政府决定依托常州电大,整合其他教育培训资源,成立常州社区大学,构建常州社区大学(市)、社区培训学院(区、辖市)、社区教育中心(乡镇,街道)、社区学习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网络在线教育。建立了“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现有15000门包含各类教育的百科全书式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市民可以通过免费注册形式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学习还可以积累学分逐步升级转换得到相应的奖励;二是电视台视频学习。融合常州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名师,现已自建了市民喜闻乐见的具有常州人文特色的200门课程,这些课程已通过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向广大市民播出;三是深入社区进行面授。根据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由社区大学选派一批名师深入社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与交流。

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鉴于新市民的收入水平,让他们自己独立承担教育培训费用是不可能的。对社区企业而言,他们所追求的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之担心新市民在接受培训好后就跳槽,所以企业也不太热心新市民的教育。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市民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办学或捐资助学。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及时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规定,并确保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结合当今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笔者认为,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提取社区教育经费显然已经和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不再适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省、市两级财政为主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建立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由教育行政及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新市民社区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政府、办学机构、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培养质量标准以及评价办法。以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建立完善各级各类社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将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到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去。

构建新市民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建立新市民学分积累、转换与认证制度。实行新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对新市民终身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常州市为例,2009年,为鼓励新市民参加学习培训,常州市通过“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开展了包括课程选择、在线学习、学员管理、学时记载、学分统计等“一站式”学习服务。在全市范围探索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卡”,使其具有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学习统计等功能,并将其与“市民卡”相整合。

实施新市民社区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严格实行技能技术岗位由劳动者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定期更新与新市民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新市民接受社区教育的状况作为各类证书定期注册的重要条件,把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经历和成果与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实行带薪社区教育假制度。定期表彰为社区教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作者为常州大学副教授;本文为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JY015)

第8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关键词]市级机关;机电设备;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39-01

由于我国市级机关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非常繁多,为了提高市级机关工作效率,市级机关在办公区域增设大量的办公设备。随着大量机电设备在市政机关的投入使用,其维修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一、市级机关办公区域机电设备现状

我国市级机关单位有很多,其中包括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税务局等。这些机关单位分别具有不同的职责,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因此,优化我国市级机关单位的各种机电设备,是迅速提高各机关单位工作效率的方法之一。用于市级机关办公的机电设备很多,不但包括市医院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还包括市工商局、市技术监督局使用的各种专业电子仪器。不过普遍存在于办公区域的机电设备包括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空调、保险柜等,这些都是目前政府机关办公必备设施。针对市政机关办公区域存在的机电设备管理,主要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部分设备老化,系统没有进行升级和维修管理,工作速度和质量都没有办法体现,必然会面临淘汰。第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管理意识。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电源插头没拔,虽然是细节问题,但也会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就个体而言,浪费的电量很少,但积少成多,基于市级机关工作人员的的庞大基数,累积浪费的电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二、市级机关办公区域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

(一) 人员管理制度

机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该高度重视人员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规管理要求。首先,市级机关可以针对工作人员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从而初步形成机电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其次,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对未使用的办公设备也应该进行常规管理。每天下班之前必须对办公区域内所有机电设备进行查看,杜绝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没有关机的情况。同时,如果有此类情况的发生,应该在当天值班人员中找到责任人,严格按照机电设备人员管理制度进行罚款或体罚处理。责任人不管是机关管理者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惩罚,不能出现敷衍处理的现象。

(二)设备监督检查

市级机关各部门领导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方式可以分为部门内部检查和部门间交互检查。首先,市级机关部门内部应该制定大范围的定期设备检修安排表,可以一个月进行一次,部门内部检修和部门交互检修更替进行。在检修任务完成后,必须上交设备检修汇报,把设备存在的易解决和难解决,甚至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设备检修者提供参考和帮助。其次,市级机关应该制定小范围的不定期检修设备抽查表,可以根据设备的老旧程度、损坏频率以及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排序检修。同时,检修完成后,检修人员也必须书写设备检修报告。最后,市级机关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整理检修人员的检修报告,进行问题汇总及设备更换、添置等后续处理。

(三)设备保养

目前国家为市级机关配备的办公设备都具备较高的精密性,长期使用必然会出现各种故障。虽然少数的错误指令不会导致设备损坏,但还是会记录在设备记忆程序中,属于潜在危机。当错误指令累计达到一定程度时,设备系统程序就会发生混乱,导致设备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甚至会出现系统崩溃,设备完全瘫痪的现象。因此,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机体本身的零件保养还是设备内部系统的程序升级或错误指令清理。机电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其本身的磨损是非常严重的,零件工作面稍有磨损都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在对设备机体进行保养时,替换的零件必须是采用优良材料制造的,不能使用假冒伪劣的替代品。另外,需要定期为设备进行处理,因为大多数设备不正常工作都是不良导致的。

(四)设备检修

依照长期使用机电设备的经验来看,机体本身故障比指令错误的严重程度更为明显。简单细微的机体故障都能引发机毁人亡的大事故,因此,机关单位应该对机体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在检修过程中,必须格外注重某些小故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禁止让设备进行故障作业,将小故障放大成为不可修复的大故障,致使设备直接报废,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针对设备检修,市政机关可以将其分为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两部分。计划维修是定时定点对设备进行整体检修,要求工作人员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对设备进行严格检修。预防维修是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设备即将出现的情况进行修复或检修。另外,由于机电设备系统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且更新和升级频率较高,时间间隔也较短。市级机关可以设立专门的设备检修部门,由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工程师组成,随时进行设备检修。

结束语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在市级机关办公领域的实际利用率,提升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减少市级机关机电设备资源浪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要求市级机关在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机制、设备保养和维修方面做出以上调整和改进,相信在未来的市政机关设备管理工作中,问题将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第9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范文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社区矫正机制 构建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200-02

自《禁毒法》《戒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实施以来,综观当前各地在《禁毒法》《戒毒条例》和《工作规定》的框架内,立足于戒毒管理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据调查得知,我国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戒毒管理局,建成256个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国符合戒毒工作规律的戒毒工作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具有区别于公安戒毒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强戒工作模式也已基本建立起来。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毒人员社区矫正机制构建在新时期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就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 强制隔离戒毒社区矫正机制构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强戒人员的再社会化

对强戒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监禁式”强制隔离戒毒,可有效地戒除其毒瘾,但也存在弊端,由于长时间封闭,强制隔离容易使强戒人员受场所内大量吸毒人员所形成的“群体亚文化意识”影响,易形成交叉感染,从而加重了他们的不良心理及不良社会认知的形成。而采取社区矫正这种开放式戒毒机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不良问题,进而可以有效利用亲情交流及社会交流,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使戒毒者最终能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融入社会。

2.有利于体现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社区矫正可充分体现康复治疗、权利保障和人文关怀。

社区矫正使戒毒人员在不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进行,可实现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标,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让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彻底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顺利回归社会。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破坏社会安全稳定、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戒毒工作已成为国家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我党维持政治稳定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强戒人员社区矫正使戒毒人员由被动强戒到主动自觉远离,重新过正常人的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进而实现“中国梦”。

二 强制隔离戒毒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及程序

对强戒人员进行社区矫正,必须依法进行,依据《禁毒法》的规定:

1.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应当是具备以下条件:(1)期限要求。必须是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期限达一年半以上。(2)考评级别。经所内综合评估各方面情况达到优秀等次。(3)担保条件。家庭健全,有固定居所,且家人有能力和条件进行担保。(4)社区组织健全。当地社区组织健全,且已经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5)无犯罪记录。个人无其他犯罪记录,且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累计在3次以下的。在符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对于因病所外就医、有强烈戒毒意愿、自愿戒毒的戒毒人员、其他适用非监禁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适用社区矫正。

2.法定审批程序

依据《禁毒法》有关规定,强制隔离戒毒社区矫正实行法定审批程序:(1)确定适用对象。强戒场所对符合强戒人员社区矫正条件人员进行确定。(2)书面申请。强戒场所在确定了社区矫正对象后,应向公安机关提出实行社区矫正的书面申请,并附社区矫正对象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的综合评估报告。(3)审核批复。公安机关收到上述材料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在法定工作日内做出批复。(4)移交。公安机关做出批复后,应及时通知矫正对象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及社区相关组织部门和个人,并确定移交日期和地点,同时,强戒场所应派管理人员在规定日期将矫正对象及相关法律文书一并送达规定的地点进行交接,交接完成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应出具接收回执。

3.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

依据《禁毒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在社区矫正期间应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1)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及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矫正期间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正对象依法进行打击;对不服社区管理、重新吸毒的及时通知原强戒场所,收回矫正对象,并做出是否延长强戒期限的决定。(2)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依法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好日常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对矫正对象的监督、考核、奖惩审报、评估工作。(3)强戒所负责做好定期回访及跟踪教育引导工作,并向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矫正对象相关矫正技术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收集整理好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4)街道办事处及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向社区提供司法社工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就业培训及咨询、困难家庭社会保障等服务。(5)居民委员会及村委会负责协助公安及司法机关做好日常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并协助矫正对象家庭做好帮教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后,戒毒所可依据司法行政机关出具的社区矫正评估报告和建议,结合在所期间的评估报告,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决定是否提出提前或按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三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的实现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争取社会支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是一项社会性活动,而这项活动是一项比较新的活动,社会各界对它不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各地各部门做好宣传引导。要拓宽宣传方式、方法,多利用新型媒介如官方微博、互联网等做好正面宣传。如果宣传不到位,那么在后续开展工作中就一定会举步维艰,最终不了了之。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领导干部多下基层、多和群众交流“问计于民”,将我们和老百姓之间的那层纸捅破,只有宣传到位才会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才会使社区矫正越做越顺。

第二,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操作的指导性文件,用其来指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工作。法制的完善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部法规的出台可能在当时是符合社情、国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可能存在法律的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随时洞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第三,做好分类管理。将吸食不同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照吸食种类的分类管理教育,针对不同的戒毒者开展不同的社区活动、技能培训。

第四,指导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原则,对于矫正对象要充满爱。要以德服人、以德管人,在做好教育矫正的基础上争取社会上的认可,让更多的人理解这项工作。

第五,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人才储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社区矫正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没有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人员就没法很好地开展工作。

第六,对强戒人员回归社会后强化管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需要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动态管理及监测,这既是巩固前期强戒成果的需要,也是进行回归社会后续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七,健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就业体系。强戒人员回归社会是否能得到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这是确定其能否在社会立足、顺利融入社会的稳定剂。如果长期失业,生活无保障,就容易对自身失去信心,极易产生消极思想,“破罐子破摔”,为此,应当对戒毒人员开展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技能素质。如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戒毒回归人员;利用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引导戒毒回归人员到社区服务,对公益性岗位实行财政支持;非公益岗位采取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为戒毒回归人员提供帮助,促进其及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