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年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描这种训练方法,是从美术教学中得到启示而创造发展起来的。素描是绘画术语,是指以单色调描绘的画一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按照美术教学的经验,要画好人物或环境,首先要通过各个局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例如要画好脸,先要进行眼、耳、鼻、嘴和脸型的素描;要画好人,先要分别进行手、脚、头和身躯的素描。否则,画起脸来五官安不妥,画起人来身体站不稳。这种注重基本功的起步训练方法,很值得作文教学借鉴。尤其是小学中年级“片段训练”,更是小学作文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习作中的素描训练仍是以观察实物为途径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为形式的,将描写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的手法)反应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其目的是帮助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基本功。
一.素描有助于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
小学生的习作材料,主要来源与三个方面:现实生活本身,现实生活在书本和图画中的反映。因此要教会小学生观察实际欣赏图画和阅读书本,而最要的是教会他们观察。素描这种教学形式,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十分有利。具体地说,素描能帮助学生:第一,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如主次顺序法,方位顺序法、分析综合法等);第二,学会通过观察抓住事物典型特征,确定那些与表现文章主题有关的材料;第三,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观察、联想和感受记录下来;第四,养成经常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实践证明,素描训练不仅具有明显的“发展性”,既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陶冶他们审美的感情;也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即教会学生准确地用词造句。
二、素描有助于培养提炼中心和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中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由段到篇的过度阶段。技能训练重点:三四年级进行片断(即“段”的基本结构)和最简单的篇章训练。这里说的“段”,是介乎“句”和“篇”之间的形式。它既不是指以退格形式表示的自然段(即“小结”),也不是结构完整(包括“起因”、“发展”、“”、“结局”等环节)的篇章。他是能反映独立思想的句群,在形式上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相当于日常讲的“层次”,或者“片段”。而中年级的分类素描,从形式上正是一种“段”的素描训练。例如,景物描写的对象是一株花,一棵树或者大自然的一角。人物素描的对象是一组动作,一席对话,或者几种神态。因此,三四年级的素描也可以叫做“段”的素描或者“片段素描”。正因为“段”必须在意思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段的素描可以练就提炼中心思想和命题的基本功。
三.素描有助于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理念人文素质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艺术行业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重视与青睐。各艺术高校均积极培养各类艺术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主力军。艺术工作者本身就是精神食粮的创造者,艺术工作者人文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人格的生成和艺术品位的趋向,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比其他行业人员具备更广博丰富的人文底蕴。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培养艺术人才的过程中,艺术类人才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将艺术与人文割裂开,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个体本身都存在视野狭隘的问题。这一片面教育理念导致,目前我国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十分明显。不少艺术类学生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审美情趣低俗、哲学思维缺失,人文精神淡薄、适应能力欠缺。比如,现代艺术类大学生成长于流行文化时代,由于种种因素,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文化,耽于网络游戏,止于文化快餐,人文知识荒芜,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人文知识也是通过网络游戏间接获取的。而这些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这“无伤大雅”,只要培养的学生将来“有饭吃”、“能混”就行了。然而,艺术体现的是对生命的理解,是对生命理解的深化。艺术类学生如果缺乏人文底蕴就很难弄懂人生、情感、心理甚至艺术规律本身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更谈不上艺术的创新。
现代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理念应包含、融合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概念广泛,它不仅仅是育智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育心、育性、育德、育情,进而育人的文化心理过程。然而,习惯上艺术类人才教育理念与人文教育视野的狭隘,导致最终艺术培育成果的缺憾。转换这一观念十分重要: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培养的艺术人才不应是政治观念的物化物,而是个性丰富的人;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培养的艺术人才不应是盛装知识和美德的容器和口袋,而是具有鲜活情感的精神主体;从艺术类学生个体而言,成长的结果不应是以自我为中心、私欲膨胀、沉迷物质享受的人,而是具有高尚生命和完美人格的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友善、宽容并富有责任感的人。现代高校艺术类人才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势在必行。
一、彰显艺术专业的人文学科性质
艺术本身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产生的。艺术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一种体现,它本身是历史传承的媒介,是人类文明内在灵魂的表达方式。因此,毫无疑问,艺术专业本质上属于人文学科。然而,现阶段人们往往将艺术专业看成是简单的技术学科,将其看做是某种专业技能的培养,将其工具化。工具化是以技术、操作的层面看待艺术,艺术不过是某种类似实业的“事业”,不过是一种可以人为设计、有意识操纵便能规划、引导的事情。艺术类学生与家长将其作为将来进入社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敲门砖,教师将其作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艺术被工具化、功利化了。它仅仅是一种方式,一种可以分解、改装、组合、拼接以适应不同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时间、不同目的的表现方式。于是艺术创作可以毫无精神痛苦地由指定的创作小组进行,它可以背离精神现实,可以无视生命的真实被制作出来,某一类型可以成批量组织生产,经由审查、修改、调整后,最后定型推出……
然而,真正的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人文学科,不是“技”,而是“意”;不是“形”,而是“神”。
第一,艺术与人文密不可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就是艺术与人文密切关系的很好表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开创了一个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
第二,专业课程也是人文课程。艺术专业学习是一门艺术陶冶、涵育人文素养的学习课程。艺术领域包含视觉艺术、音乐、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艺术知能,鼓励其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提升艺术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并以启发艺术潜能与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更是生活的重心之一和完整教育的根本。艺术以其专门的术语,传达无可言喻的讯息,提供非语文的沟通形式,进而提高人们的直觉、推理、联想与想象的创意思考能力,使人们分享源自生活的思想与情感,并从中获得知识,建立价值观。不仅是艺术专业学生,所有的人都需要机会学习艺术的语言,以领会经验和了解世界。
第三,专业培养更是人文素养培养。艺术专业的培养是为发展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传承与创新艺术,培养文明且有素养的国民,重视并发展值得尊敬的文明。透过广泛而全面的艺术教育,艺术专业学生在参与音乐、舞蹈、戏剧演出、视觉艺术等活动中,学习创作和表达其观念与情感,分析、了解、批评、反省其作品所涵盖的感受与经验所象征的意义,进而认识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意涵。并使艺术学习能够促进、联结与整合其他领域的学习。现今的艺术教育已逐渐脱离技术本位及精致艺术所主导的教学模式与限制,而迈入以更自主、开放、弹性的全方位人文素养为内容的艺术学习。
第四,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艺术源于生活,也融入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化滋长的泉源。因此艺术教育应该提供学生机会探索生活环境中的人事与景物;观赏与谈论环境中各类艺术品、器物及自然景物;运用感官、知觉和情感,辨识艺术的特质,建构意义;访问艺术工作者;了解时代、文化、社会、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提供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各类艺术的表现技巧,鼓励他们依据个人经验及想象,发展创作灵感,再加以推敲和练习,学习创作发表,丰富生活与心灵。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尊重学生个体,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1.办学是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学校、教师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学校的利益牺牲学生的利益,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提高学校效益而办学。不能因为现在有什么教师就开设什么课,而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课。“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校中的体现就是“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感受到来自学校、来自教师的信任、尊重和爱护。
2.内化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往往更需要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对个性、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不同思想理念的人往往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作为将来需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勇于承担民族使命”的艺术类学生,必须能够传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承民本思想,学会人文关怀;培养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终极关怀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现实和未来。
3.体现人文关怀,挖掘学生潜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积极营造的轻松、愉快、和谐的人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是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人文素质教育能使艺术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磨砺坚强的意志,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为人处世;培养学生具备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能力;通过校园环境的陶冶、班集体凝聚力的内化、负面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社团有益活动的历练等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启迪学生自觉自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终培养新时代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底,又具有宽阔国际视野,同时拥有良好社会道德与责任感的艺术人才,帮助他们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就要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与专业技术全面发展。必须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一方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人文素质教育为专业技术教育提供基础,专业技术教育依托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发展。现代艺术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固然可以将它划分为各种形式,以不同学科进行教学,但不存在价值等级或孰优孰劣之分,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泾渭分明的界线和迎合社会一时之需的侧重,如轻人文知识重专业知识,轻历史、情感、思想知识重工具实用知识,都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片面性,局限视野,禁锢对客观世界的全面认识。总之,人文与专业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作用于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的全面、稳定发展以强有力支持。因而,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是艺术类专业教育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一方的发展不能以挤占另一方发展空间为代价。
2.促进艺术类学生终身发展。在艺术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必须贯穿于艺术类学生生命的始终,树立全程教育观。所谓全程教育,就是使教育贯穿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和每一个受教育者成长过程的始终。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己能动学习与吸收人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人文,形思想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能力。要让艺术类学生在今后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不断进步,必须依靠全程教育,促进他们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德]艺术哲学―德国古典美学的经典[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7-01.
[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张文斌.服装工艺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05,(第三版).
[4]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中华书局,2009-09-05.
[5]管仲连等.中国文化与可持续发展[M].海洋出版社,2006-01-01.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党校教师,提升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下足“学”的功夫。
由于党校许多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普遍存在一种“信息恐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极其有限。对此,党校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科学制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规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以下两点:
1.1培训形式力求多样化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加强组织、统筹安排,面向全体、因地制宜地进行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的培训方式。党校应建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制度,有针对性的编写培训教案,包括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等常用软件的操作技术,采取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技术操练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观念和技术上得到总体提高。同时,必须把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与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进行自我培训,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另外,有条件的党校还可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即派送教师到高等院校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培养一批信息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群体,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1.2加强对培训的管理
为使培训收到成效,还要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全面测评培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培训中得到真正提升。为了及时检测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应将测评贯穿始终,把培训任务适当分解,完成一项就进行考试,及时检测培训的即时效果,避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为此,党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信息素养培训档案,将信息素养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一环列入其中,作为衡量教师培训效果的科学依据和完善培训措施的一个参考。“测”只是一个手段,“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对培训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培训过程之中,还应延伸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应用上,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及时反馈教师信息素养情况,进行补充性或补救性的指导培训,使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教育教学同步发展。
2丰富教学软件资源,做实“用”的文章
党校应重视教学软件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网站的教学资源,并加强与兄弟党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孤岛”[2]现象。在丰富教学软件资源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有效结合,鼓励他们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信息素养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应用上,具体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2.1营造积极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板书加讲授”是党校传统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没有养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因此,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十分必要,它往往能起到感染和引导作用。事实上,通过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载体,掀起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师的自觉参与意识,锻炼教师的信息能力。
2.2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
丰富的教学软件资源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有效结合则是防止教师“只学不用”的关键。党校应注重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并鼓励他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实践中应用、研究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质,同时把自身的信息素质整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而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体耦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3建立动态教学资源库
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网站的教学资源,将其整合及研发为适合党校教师成长的本土化资源,以提高资源库建设效率[3]。继续完善校园网建设,运用播客RSS技术,针对不同课题建立不同的知识频道,并鼓励教师向校园网动态资源库贡献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将其作为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依据。
3提供良好硬件环境,加大“保”的力度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基本设备的投入,确保硬件、软件建设同步进行,是锤炼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设施前期建设需要很大投资,而资金不足往往是困扰很多党校的一个难题,因此,党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教师提供良好硬件环境做好保障工作:
3.1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
党校办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由于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投资巨大,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尤其重要。党校应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引起领导的关注,妥善解决财政对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问题。
3.2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办法
在依靠上级拨款仅是解决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前提下,党校还应统筹规划,可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办法,全方位开辟筹资渠道,比如党校与电信部门合作解决建网和网络使用费用问题,党校和个人各出一部分钱解决教师使用计算机问题,用“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构建可移动多媒体教室,等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3.3提高现有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硬件设施投资大、更新换代快,如果束之高阁或利用率不高,就是巨大浪费。党校要建立硬件资源管理数据库,正确认识各类硬件资源的功能和特点,如CPU、内存、显卡、硬盘等,对各种硬件资源进行选择和整合,拓宽校内硬件资源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同时,教师还可利用闲置时间不停充电,做到“人歇机不歇”,最大限度地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以教师这一重要课题资源带动硬件资源的建设。
4强化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管”的措施
如何全面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调动他们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党校应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出发,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机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师业务素质考核结合起来,从而锻炼教师的信息能力。
4.1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党校应适当调整评价教师的考核机制,在考核机制中加入评价信息素养的内容。鉴于党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制定符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使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有自我提高和自我评价的参照。对晋级和新调入的教师,要求必须完成规定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建议党校在电教科的牵头下,成立专门的信息素养考核委员会,定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考核,并与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相挂钩,考核指标要突出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强,避免教师信息素养与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两张皮”现象,使教师自觉树立信息观,将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4.2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党校应从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出发,使考核与激励同步进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为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党校可以对那些平时教学科研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尽快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紧迫感和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使命感。另外,激励机制要常态化,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使教师与时俱进地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引导教师将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自已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
[2]胥茜.让学校不再是“信息孤岛”—绵阳构建教育城域网侧记[N].中国教育报,2004-3-1(5)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21个题。答案详见教材和教师用书。
1.
简单机械有哪些?
答:
2.我们祖先生产和狩猎的工具有哪些?
答:
3.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
答:
4.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及螺旋?
答:
5.
生活中有哪些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
答:
6.
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答:
7.
身边有哪些建筑物是支架结构?
答:
8.
哪些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答:
9.
哪些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答:
10.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答:
11.
岩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
12.
你知道哪些矿物?
答:
13.
铅和石膏哪些用途?
答:
14.
地球上哪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地球上哪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答:
15.
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答:
16.
大脑哪些功能?
答:
17.
我们的左脑有什么功能?我们的右脑有什么功能?
答:
18.
我们怎样保护大脑?
答:
19.
人体有哪些重要的感觉器官?
答:
20.
人们通常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
答:
21.
关键词 中老年 轻中度高血压 美卡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3.05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心脑血管病严重事件(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选用理想的降压药物治疗,不仅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更是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011年4~11月选用美卡素对30例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满意,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通过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测量血压时,患者先于室内安静休息10分钟,卧位测量右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测量间隔5分钟。根据korotkoff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明显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肝损伤终末期疾患、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有美卡素禁忌证者。按高血压分类标准:收缩压140~180mmHg,舒张压90~110mmHg。高血压病史4~39年,平均7年4个月,其中合并冠心病7例,血脂异常8例,心律失常3例,糖尿病6例,脑血管后遗症2例,心功能不全4例,无肾功能不全患者。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经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或因药物不良反应换为美卡素治疗。治疗前测患者右上臂卧位血压,测心率、心律,且停用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及可能对血压造成影响的药物,美卡素片80mg,1次/日口服,晨起服药,服药后每天早6:00,下午4:00各测血压1次。做超声心电图,心脏DR片,心电图,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作为对照。
疗效判断标准:在1个月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控制血压的目标值<130/80mmHg。①显效:DBP下降>20mmHg;②有效:DBP下降<2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③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结 果
临床疗效:本组患者服药后3天内血压无明显下降,第1周血压达最低水平,至疗程结束时收缩压平均下降25.6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6.8mmHg,且有效的维持24小时的降压作用,昼夜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但不影响原有血压的昼夜生理变化。合并症中原有心绞痛7例,服药后发作症状、持续时间及次数明显减轻、减少、缩短;其中6例症状无发作;心律失常3例,发作发作频繁者频率明显下降,2例恢复正常心律;心功能不全Ⅱ级4例,均明显改善,恢复为心功能Ⅰ级。部分心电图缺血程度有所改善,心脏B超显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增强,心脏DR片示治疗后,心功能不全者肺瘀血减轻。
不良反应:本组患者服药后2例出现咳嗽,头痛,头晕,恶心;1例出现腹痛,腹泻,疲劳,随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患者均可以耐受,且没出现耐药现象,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绝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消失。治疗过程中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心率无明显变化。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血脂前后无明显改善。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疾病,目前发病人数已近2亿,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机制复杂、治疗复杂。常见高血压病需要长期的降压治疗,降压药物需要作用持久,效果稳定,不引起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对肝功能,肾功能无损害,不增加心肌耗氧量。降压治疗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目的。美卡素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其与ATI亚型有高亲和力,可通过选择性与ATI结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并降低血醛固酮水平,从而产生降压作用。本药可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而不影响心率,受点无部分激动剂效应,也无抑制血浆肾素及阻断离子通道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相比,其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该药具有缓和持久的降压效果,半衰期长,可以1次/日服用起效平稳,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不受食物影响。心脏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长期应用美卡素,血浆AngⅡ水平升高。血浆和心血管组织中醛固酮降低。血浆和心血管组织没有醛固酮逃逸现象,对减轻心衰有明显疗效,对高血压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预后。众所周知,清晨血压上升与此时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有关,美卡素1次/日降压效果保持24小时,尤其是在夜间及清晨低血药浓度时降压效果仍能维持,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美卡素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理想新药,该药疗效确切,药效持久,用药剂量小、次数少,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陈达光,林金秀.治疗高血压病ASCOT的方案[J].中华高血压病杂志,2007,15(4):265.
2 刘力生,吴兆苏,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3(7):70.
3 覃天锦,王际军,闫婷.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6(1):63-64.
关键词:教学团队;考核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72-02
0引言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2010年3月,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10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6.5%,规模位列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然而成就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如部分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鉴于此,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渐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简称质量工程),其中重点提出要加强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教学团队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国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自“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迅速,国家级教学团队从2007年的100个上升到2010年的309个,数量逐年上升,质量稳步提升,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省级、校级教学团队的发展。传统的教研室组织由于缺乏成员合作和双向互动,随着教学工作量增加,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教学团队可以使教师人尽其才,发挥团队的最大优势。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缺乏和实践时间较短,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形式主义盲目跟风、管理考核制度滞后,导致教学团队运行低效,团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明确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征,探讨教学团队的组织要素,对于不断提高高校教学团队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教学团队的概念理解与特征分析
团队的概念最初诞生于企业管理中,它是指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2]。团队的组成是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彼此之间的工作内容交叉,相互协作性强。
上个世纪70年代,管理团队在日本风行,随着团队理论和实践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概念也被引入其他领域,例如大学教学领域。Shower(1985)和Joyce & Showers(1982)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习、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的教学练习与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3-4]。
与传统的个体教学相比,教学团队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三是提高团队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将此概念引入教育系统,开始了教学团队的实践。由于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概念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对此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概念汇总,我们认为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非正式性。教学团队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群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并没有严格固定和正式的行政组织机构,它是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自然延伸和补充。第二,目标明确性。和其他团队一样,教学团队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使命。一般的,教学团队的目标是基于某门或系列课程或课程群,旨在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教学梯队,推进教学研究,而在团队成员之间展开经验沟通和教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三,背景同质性较大。从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团队一般是由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近的教师组成,知识的专业性和传承性决定了教学团队不能像科研团队和创新团队那样要求团队成员的背景多样化。第四,合作一致性。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强调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协调一致,并且每个成员都要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负责。
2教学团队的组织要素
笔者把教学团队的组织要素概括为团队构成要素、团队管理要素两个基本维度。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2.1 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
2.1.1 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团队指挥和先行官,身兼研究者和带头人的双重角色。首先,团队负责人本身应当是本学科(专业)领域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创新学术思想的专家,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常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专科学生授课,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学质量;其次,团队负责人要能准确的把握学科专业或课程的发展方向,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乐于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再次,团队负责人要表现出一种非职位的个人魅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时的对团队成员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
2.1.2 适度的团队规模团队规模是影响教学团队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团队成员不宜过多,否则难以形成凝聚力和信任感,这点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团队的最佳规模为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当团队规模大于5个人后,就会显露出“社会惰性”,即群体或团队中出现隐藏个体努力的现象[10]。根据实践经验,要想塑造富有成效的教学团队,团队规模在5-7人之间是比较有效的,此外根据教学任务的难以和复杂程度,团队规模控制最好控制在12人以内,否则团队体系庞大不利于课程设计和管理,协调性差。考虑到老教授和学校领导参与课程管理和建设,可以设置一个2-4人的顾问小组作为教学团队的补充。
2.1.3 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年龄、技术职务上应有一定的梯度,以实现团队成员的技能互补和共同提高,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整体绩效。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以老、中、青相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梯队形式,其中老教师占两成,中年教师占五成,青年教师占三成较为合适。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组成,其中教授占两成,副教授和讲师占3成,助教占两成。教学团队内部的适度差异有助于教学经验互补,集中团队优势,营造最佳的能力结构。
2.2 教学团队的管理要素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光有团队的构成要素,没有相应的管理内容,最好的教学团队势必难以继续和持久,乃至分化或瓦解。因此,把管理因素纳入教学团队的要素组成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二分法,笔者把管理类要素简单归结为两种相反相成的要素,即考核(或约束)要素和激励要素。
2.2.1 考核要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有效的调动团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是教学团队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学团队绩效考核体系应当立足于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目标,鼓励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考核过程中,要做到教育改革科研和教学效果并重,既要考核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改革纵向课题科研,还要重视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提高和学生能力培养。现在高校教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收入和晋升与科研绩效挂钩,而教学考核只占较小比重,这也是目前本、专科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个体绩效与团队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团队成员的个体绩效考核主要包括教师个人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个体对团队绩效的贡献情况,引导成员实现团队产出最大化;团队绩效包括团队整体的任务完成情况,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团队是否取得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标志性成果,团队成员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否提升等等。单纯的个体绩效考核可能会加剧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忽视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互动关系,束缚团队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团队绩效考核突出了团队的整体性,鼓励团队成员的相互合作,有助于教学合作文化氛围的形成。在考核内容上,采取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向结合的方式。分阶段设置考核目标,教学团队的建设项目在预期时间内完成后,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和验收,评估合格后纳入下一轮资助计划,通过评估考核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教学团队的绩效特征具有动态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考核周期不宜过短,否则就会导致团队建设的急功近利。根据实践经验,教学团队的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2-4年,根据团队项目建设任务的复杂性周期可略做调整,期间可以进行过程监控和中期检查。
2.2.2 激励要素为了使教学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对于进入国家级、省部级资助计划的教学团队,学校应给予奖励并辅以配套经费资助,由团队负责人进行分配或使用。如果教学团队阶段考核合格,则进入团队建设下一轮资助计划;如果教学团队阶段考核优秀,则在政策上允许团队成员的岗位津贴上浮,并在技术职称评聘过程中给予认可;如果教学团队阶段考核不合格,学校可采取措施暂停拨发建设经费,并责令院系限期整改,如果整改后仍不合格,则取消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追回项目建设前期投入经费。对于团队别突出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成员,可在出国进修、技术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推荐和适度倾斜,从而在教学团队中营造健康的具有竞争性的氛围。团队成员的薪酬可划分为保健薪酬和激励薪酬两部分。保健薪酬按照学校政策规定,但平均水平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工作安全感,保证教学团队工作的稳定开展,而且还可以吸引团队外部人才的加盟,为团队的持续成长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薪酬鼓励适度拉开团队内外以及团队内部成员的薪酬差距,以利于吸引和稳定团队优秀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团队效率。此外,在教学团队的激励设计上还不能忽视团队薪酬的设计,设置团队薪酬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团队培养和营建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激励团队成员与团队的融合,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教学团队的组建原本也是为了促进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和成员交流,但高校现行的激励政策并没有体现出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因此探索新方式新方法,激励团队内部合作势在必行。
3结论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立项伊始就应当从校级层面予以规划。学校应当根据教学定位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明确重点扶持的课程和改革方向,创造有利的团队建设氛围和制度环境。尽管教学团队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但是必须首先明确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和组织要素,注意审慎的进行团队负责人的遴选,把握适度的团队规模和合理的团队结构,建设合理的教学团队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只有多管齐下,才能顺利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2007-1-22.
[2]乔恩・R・卡曾巴赫等著. 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Showers, B.. Teachers Coaching Teacher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7):43-48.
[4]Joyce, B., & Showers, S.. The Coaching of Teaching[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82, 40(1): 4-10.
[5]徐达奇. 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3): 17-19.
[6]孙丽娜, 贺立军.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 (5):162-165.
[7]马廷奇.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0-42.
[8]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2):90-96.
[9]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40-43.
【摘要】对36例青少年消化性溃疡病例进行诱发因素分析,认为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HP)因素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也较常见。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减轻精神压力、倡导合理饮食、规范杀灭HP对于提高青少年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因;青少年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性疾病,该病病程长,周期发作,易并发消化道出血,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痛苦。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临床发现青少年患病人群有逐渐增多趋势。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笔者对本院2010~2012年间经胃镜确诊的36例青少年溃疡患者进行诱发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26例,女10例,男女比约为2.5:1;年龄14~18岁,平均16.2岁;初中学生22例,高中学生14例;病史1~3年。全部病例经电子胃镜(富士能88型)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例。
1.2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隐痛不适。13例有饱胀感,15例嗳气、泛酸;19例大便潜血呈阳性,10例有黑便史;16例患者有恶心呕吐,其中4例为咖啡色液或暗红色血性液,其余呕吐物为胃内容物;8例初中生患者有消瘦、发育迟缓。
2诱因分析
溃疡病患者常由某一诱因致病或几种诱因共同致病,几种诱因往往同时并存,现分析如下。
2.1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占80.56%。可能与患者学习任务重,竞争激烈,各方面压力大,长期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抑郁及部分患者的父母期望高、经常打骂、教育方法粗暴等因素有关。在这方面,高中生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初中生。患者因长期受到心理应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和(或)减弱胃十二指肠黏膜抵抗力,从而诱发溃疡[1]。
2.2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占72.22%。主要与饮食无规律、饮食量不节制、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有些学生为了赶上课,连早餐也顾不上吃。有些学生为了贪玩或为了赶功课囫囵吞枣地将饭咽下,常常也会三口两口吃完用汤泡的饭或开水泡馒头。长期如此就容易引起溃疡病。因过时误餐使胃部完全排空引起高度饥饿感,造成胃逆蠕动,致胃黏膜血管扩张,黏膜水肿,胃酸的破坏使局部炎症溃疡。饮食过饱时,胃窦部高度扩张,胃泌素分泌减低了幽门括约肌的能力,引起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容易破坏胃黏膜的屏障机能而引起溃疡[2]。
2.3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占54.17%。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文献报道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5%~100%,在胃溃疡患者中为70%~85%[1]。本次病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以上数据,可能与中学生主要在家里吃饭,饮食环境比较单调有关。
2.4药物因素占15.28%。本组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占8例,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例,可能与此有关。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胃酸、胃蛋白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抑制,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易使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短期内大量使用可以促使溃疡出血穿孔;非甾体类药物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抑制胃黏膜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引起溃疡[3]。据有关报道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引起消化性溃疡者为正常人的2~7倍[2]。
2.5应激性溃疡占4.11%,本组中脑挫伤2例,大面积烧伤1例。因这些疾病可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黏膜缺血缺氧损伤致通透性改变,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阻碍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引起溃疡[4]。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一局限性缺损,是成人常见的胃肠疾病,而青少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疼痛比较弥散,多在脐周,与进食无关。溃疡病多为十二指肠溃疡,少为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青少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认为,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青少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这个群体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在溃疡病的诱发因素上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其中以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和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最多见,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明显低于成年人。为尽早诊断青少年消化性溃疡,减少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医生应警惕青少年消化性溃疡的存在,避免误诊、漏诊,引起不良后果。青少年消化性溃疡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良好,病情易控制,预后佳。但治愈后易复发,因此,探索一种合理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突出的难点、弱点问题之一。
4.预防
4.1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寝。
4.2在短时间内(2~4周)使溃疡愈合达疤痕期并不困难,而关键是防止溃疡复发。溃疡反复发作危害更大。
4.3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烟、酒、辛辣、浓茶、咖啡及某些药物的刺激,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3.
[2]杜嗣廉,郑明新.小儿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位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常常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关注,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教育情感的开发。加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还不够成熟,耐心、自制力较差等原因,他们一般会对一些直观的、感性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应有效利用教学设备以及多媒体等,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或形象的传达,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中的相关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朗读比赛等,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培养他们语文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的目的。
二、有效利用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结合教材内容,以开发学生智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抓住思想教育的重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全面统筹规划,不仅要考虑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度,还要考虑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要不断钻研教材,发掘新的教育知识,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合理利用鼓励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表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营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学习效果。然而,由于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差异,面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又比较内向,甚至有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对此类学生实施表扬和鼓励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对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优先进行提问;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辅导,让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作业难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逐渐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时,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所学教材中的内容或知识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为了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等活动。以“共读一本书”为例,即挑选一本或两本书,如《小猪唏哩呼噜》《彼得・潘》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阅读。之后通过问题抢答、分析人物、练习说话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明白更多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再如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即让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可以是家长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读给家长听,这种读书方法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心理冲突
角色是指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所履行的一套行为规范。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个角色集群,构建和形成的效果如何,直接受以下两种心理冲突影响。
(一)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成员的角色心理冲突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时常对自身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和与其他社会成员做比较。尤其是青年教师,社会交往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激进。在刚刚参加工作之际,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愿望非常强烈,成就动机很高。不仅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作出成绩,也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更希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如领导对自身专业理论功底的肯定,对工作能力的认可,对生活的关心等等。高校青年教师也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是学校更加兴旺发达的未来。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及高等学校自身,都在一直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等,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这些工作,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人数,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给高校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管有极少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和负担,如有的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婚姻、家庭、赡养老人、培养子女等现实情况,生活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这都只是暂时的问题。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国家及学校的帮助和关心都会得到解决。其实,从历史角度来看,在排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外,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从横向方面来说,在社会成员中,收入水平也是居于前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经济原因产生的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冲突问题并不是根本问题。
此外,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对自己所担负角色的社会地位也常常产生心理冲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处于社会文明的主导地位,社会对他们的期待较高,角色规范比较严格,而社会上尊师重教之风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他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和行为态度表现以及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认知的敏感性等原因,常常会对自身的高校青年教师角色造成不良认知,产生有高校青年教师不满意,甚至有不良情绪体验。当然,这也只是在很少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的想法,通过个人的学习成长和学校的帮助教育,这些认识和体验都会得到改善和加强。
(二)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者群体成员之一的角色心理冲突
人们不仅作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行认知,而且由于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群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成员之角色也在认知,这种群体内自己角色地位的认知对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更大。高校青年教师经常从自己群体内的地位、应履行的角色义务、他人对自己履行角色义务的评价等方面,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如果感到满意,工作热情会高涨,反之则降低。高校青年教师在教育者群体内的角色有两种,二者都会引起角色心理冲突。
1.教师自身的角色。高校青年教师一般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就存在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作为教育者,由于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理想主义色彩较浓,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对人对事书卷气太浓,在与领导相处过程中,经常会因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出现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一般会使高校青年教师产生心理挫折感。
2.高校青年教师是群体中普通一员的角色。在一个群体中,作为一般成员的角色是比较普遍的。但在普通成员中也存在着群体中角色地位的差异。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内角色地位的差异一般来说是由资历、经验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经验和教学能力。
如何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角色的转换问题呢?一是有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把心理健康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二是营造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三是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四是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高校青年教师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落实“科教兴国”,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力量。教育家孔子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就是说,高校青年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就无法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楷模,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高校能否为适应新世纪需要,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高校青年教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在这历史阶段担负着这一繁重的任务,因此,高校必须要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高校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科技人才作出努力。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纽带,在对公民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主阵地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教育优势,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研究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古人云:“师者,教人以德者之称也。”作为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在教学工作的岗位上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称职的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认真地教好学生,而且还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去熏陶学生,以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以崇高的行为去教育学生,所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作为公民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阵地,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加强师德建设,从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入手,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抓学习、建制度、搞活动、严奖惩等方式,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师德建设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师德与履职考核、评先推优、职称职务评聘结合起来,坚决惩处、清除个别师德败坏、违纪违法的教师,努力净化、纯洁教师队伍。高校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与大学生的发展、成长和进步是同步的、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高低,是一个人能否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条件。如果高校青年教师不能在政治上过硬,那就不能正确积极地教育和影响身边的学生。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思想政治坚定。政治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提供动力。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才能使全面素质教育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其次,是思想政治过硬,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这一素质,才能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再次,是勇于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民素质的提高居于根本性的地位。要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未来世纪的竞争中,只有政治上合格勇于竞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政治上坚定的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学术上展现自己独创的观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国民创造力和创造性大显身手的世纪。作为21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青年教师更应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加强对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高校青年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遵照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规律、方法和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学会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应用技能。因为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能力。因此,为人师者必须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发生的许多变化,高校青年教师要从新的高度着眼,从新的方法着手,从新的角度着力,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将教育方式推陈出新,将教学内容不断刷新,不断地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努力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学术上展现自己独创性的新观点,在科学研究领域成为有特色的专家和学者。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以人格的力量启迪和感化学生
高校以教学为主,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于业务学习。他们的思想品德往往在业务学习中表现出来。因此,通过教师业务课教学育人,是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高校青年教师应结合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不仅必要、重要,而且也符合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要求。因此,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不仅具有丰富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但是,个别高校青年教师认为“教书就是育人”,只要把教学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了。因此,忽略了自己道德的修养,行为品格不良,师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失落,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如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缺乏敬业精神,重金钱轻事业,八小时马虎过关,八小时后汗流满面;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平时不注重知识更新,还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爱心,有时讽刺挖苦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缺少人文关怀,这些个别现象严重损害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样的高校青年教师又怎能培养出新世纪的高质量人才呢?因此,对这样的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高校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的要求,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在这方面要长期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技能。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博览群书、勤奋钻研、积极进取,只有不断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才能适应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青年教师要以人格的力量启迪和感化学生。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改进教育模式
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建立创造性的教育模式,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谋求发展的能力。作为新世纪的劳动者必须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人才对素质需求的变化给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素质。使其对人才的培养达到素质化、知识化和终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