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社区数字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数字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数字化建设

第1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随着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应用,信息技术本身已经在全球溶入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信息已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支撑信息技术平台就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其具体表现基本形式就是数字化。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必将通过交流才能产生价值、另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中蕴藏巨大的需要,这就势必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包括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岛、数字细胞等概念的提出,无非都是为数字化信息在各个不同空间区域为信息共享、交流及延伸出来的服务提供系统通道。

有概念认为信息要进行广泛的传播,是需要社会有机的综合,社会的空间依赖人们生活和活动空间是城市,体现信息化的城市骨干网;城市骨干网与下一级应用子网的连接能通路,重点在系统网络体系的构造,或作为基础的支撑,为各个应用的基本单位社区提供连接。而信息交流和产生价值需要具体的应用层的支撑,这些应用和增值将是依托社区为基础,那么数字化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1数字化社区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这个虚拟的社区是由现实的社区为支撑的,是现实社区的发展和延伸,所以社区仍为主体。现实的社区提供的具体建筑物和环境,而虚拟社区是指在网络上有虚拟社区,实际上所提供服务是有形的,具体的。虚拟的含义是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但为现实社区拓展跨地域的空间,与外部有广泛联系。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共享和跨地域提供的服务在社区成为可能。

数字化本义是指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社区的概念相应是实现了信息数字化的社区,其基本属性应该是社区。与传统的社区不一新,社区的管理、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统一在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上。

数字化社区应该是一类消费信息岛,数字化城市应该是由多个消费类信息岛及其他提供服务类信息岛的综合。

数字化社区是由于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社区比传统社区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实现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生活方便、居住安全的环境。

2数字化社区的内容

2.1宽带网络

数字化社区的内容首先基于宽带的数字化平台、即宽带的网络。这个网络是内部是intranet(内部网络),对外与internet(互连网)连接出口。这个内部网络不仅由基础设施构成的物理网如综合布线、网络设备、计算机构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管理和服务的综合系统平台这由支持软件构成,真正实际应用的。为什么要有小区的内部网络?这是因为小区的应用和资源利用所决定的,小区的信息有很多是小区特有的如住户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信息、甚至服务信息,它们将是在住户和管理公司之间交互的,这是有隐私性和特定性;另一方面所有信息如果不是在内部网络经过处理、分发而直接上internet这势必会造成信息拥护需要出口带宽的增加,直接导致营运成本的增加,如果所有的小区信息都直接上internet,也会增加延时而无法处理实时信息。对外的internet出口带宽也是宽带网络的重要部分,没有它将无法与社会实现信息的共享。

2.2数字化社区管理

数字化社区的管理,包括对人、物和事务的管理体现出更加有效,表现出来是具体和直接。社区实现数字化后数字信息的交互直接了,管理中心对所要进行管理的住户状况可以快速准确的反映出来,住户有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管理中心可以直接监控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及时发出处理指令;对于小区经常性的事务处理包括内部办公自动化和面向住户服务指南、投诉、维修、查询、缴费、建议等功能将会更加方便。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数字化社区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其中有许多是物业管理公司本身不能提供的,但会为小区所需要如电子商务、娱乐节目、网上教育等等,那么对外的提供增值服务的管理也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社区服务功能有很多内容,可以说社会提供的服务几乎都可以进入社区,当然目前能够实现的而且有用户需求的包括如下:

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并进行网上支付;

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

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 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

物业发展商和管理机构,或者是某一些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

2.3数字化社区服务

数字化社区提供的社区服务功能是指社区外部和内部的服务提供者为社区住户提供的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以及网上生活资讯(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医疗保健、网上娱乐等等)。

2.3.1社区电子商务

社区电子商务就是实现住户在网上购物的功能。功能具体可以实现:

住户能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并进行订购;

住户可以说用网上电子支付或选择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进行结算;

可以查询每次、每周或每月的购物清单等等;

而社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则要通过系统进行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和订单管理,包括订购客户的身份甑别、查询客户的信用级别和记录、处理订单、送换货任务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等等。

2.3.2网上生活资讯

住户在网上获得生活资讯及其服务是多样性的,包括网上娱乐、城市生活(吃喝玩乐)动态指南、网上教育、网上保健等等。系统将不断运用互联网的各种最新的技术,实现多媒体、交互式、同步管理等网上生活资讯服务。主要可以实现:

网上学校:网上少儿培训、补习,网上多媒体英语教学,测试等;

网上医疗保健:各种最新保健方式介绍,网上互动疾病诊疗咨询等;

网上新闻:当天各种报刊要闻,体育报道等;

网上娱乐:下载播放流行音乐,娱乐新闻、动态;

网上家庭个人理财:股市、期货、货币汇率消息;个人投资理财顾问,互动咨询;

网上城市生活指南:城市生活地图,吃喝玩乐消费指南等;

通讯:实现基于ip网络的而非电信psdn的全端点的ip电话(ipphone),ip可视电话(ipvideo),具有更经济,更好质量的通讯。

呼叫中心:提供综合服务

数字化社区仅为以上所有的服务功能提供了手段,具体的内容实现还将依赖专业的内容提供商,目前在这人而发展还是远不能满足需要,提供内容服务是促进实现数字化社区的关键。

2.4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的区别

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都是比较新的概念,都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也很难在细节上严格区分,可能需要随着发展才能有准确详尽的定义,但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化社区是不完全等同的,有观点认为数字化社区=智能小区+虚拟社区,从这个观点来看智能化是数字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数字化社区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的依存的基础除了社区本身,离不开数字化城市,很难想象一个孤立的数字化社区能够存在,这是因为数字化信息是社会资源。智能小区则将在小区内部实现智能化的功能。

2.数字化社区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是面向社区内部的以科技手段来提高住宅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出社区内部管理。

3.数字化社区强调的虚拟社区整体的综合,智能化更多的是考虑住宅内部具体设备设施的管理。

3数字化社区的系统构成

数字化社区的系统包含外部的构成要素:icp、isp、ip城域网等,内部构成要素小区内部宽带网络、物业管理、用户。内外要素有机构成系统。

isp是指internet连接服务商,通常在各城市具有电信资源的开设的网站,以中国电信、网通及广电在各城市拥有自己的ip城域网提供基础进接通道是有资源优势的isp;再者为专业的全国性的知名网站如:263、163等。其主要功能为用户提供internet链接服务,提供搜索、链接等功能,当然大多数isp都提供了综合性信息服务,如新闻、聊天等一些综合服务的功能。服务商isp本质是提供internet连接的中介服务,依靠收取用户月租是主要的运营模式。

icp是指为internet内容提供商,通常是提供专业服务内容的,目前还主要广告和其他邮箱租用为主要收入,目前以提供专业内容的服务并且为主要赢利模式icp并不多见,这不仅限制icp的发展,也使得用户不能得到有用信息和服务资源。

目前有isp和icp合为一体的趋势,因为isp至少还是在赢利,可以支撑icp的投入时期,这在现阶段不失为策略性方式。

驻地营运商是小区内部网络的经营和管理者,目前有两类,一类是象长城宽带或电信提供内部网络投资为主,向内部网络收取月租的方式为经营模式,但一般很难结合小区的物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是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依靠向服务商isp租用internet接入,直接面向住户提供管理和服务,这是比较合理的模式,问题是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科技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从长远来看,物业管理将会配备资源和积累经验是必然趋势。

4数字化社区的实现

数字化社区实现除了技术和系统整合,还需要是由一系列的运营模式策略组合而成,这涉及到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社区电子商务、伙伴关系的确立的概念。

4.1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

数字化社区解决方案完全是基于internet的,这种实现方法的优势在于:

目前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居住社区和商用楼宇的综合布线都未考虑和实现网线到户,要进行改造的难度很大。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就不存在任何的局限性,无论是通过宽频接口、有线电视网,或者只有电话线,都可以实施数字化社区的构建和运营。

可以完全不受现实地理位置的限制的交互方式。住户假如正在公司上班,她可以用公司的电脑访问社区的网站进行报修或投诉,在异地可以用手提电脑通过当地的isp进行访问,查询应交费用清单、进行转账等等。

对于在一个城市开发出多个社区,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有项目的房地产商,完全可以通过internet/intranet的方式,在数字化社区上实现统一构建,树立统一的品牌,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社区,实际上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这样对于数字化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可以获得以internet为载体的各种资源和技术支持,可以做到以服务社区的住户为本,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则完全超越于现实的社区。

4.2发挥社区电子商务的特色和优势

社区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有一些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在互联网上所开展的电子商务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瓶颈,而数字化社区通过互联网与社区现实管理网络的结合所进行的社区电子商务,则恰好可以突破这些瓶颈。

据统计,目前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登录访问者中在网上消费的人数、消费的次数和金额都相当少。中国目前的网民中,有相当部分的是比较年轻的,大约20~30岁的占90%以上,他们的收入为中等,但他们的消费水平却高于平均消费,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观念和没有家庭包袱缘故,他们完全可能成为未来网络电子商务的主力。由数字化社区所连接上的是中国最普遍、最具消费力的家庭,网民也是这些家庭中的成员,相信在他们带动下,逐渐将会形成在网上销售并送货上门生活必须品的消费。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在于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使用网上支付安全性的不信任,以及对于一个完全虚拟的对象缺乏信心,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费习惯、二是缺乏社会信用机制、三是现实可操作性如送货和退、换商品的等问题。如果以实体的存在物业管理机构作为中介,以真实存在的住户为消费对象,这些对象不仅容易查询,而且至少有房产为信誉实力,建立商家、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非常容易。另外,目前物业管理机构与住户之间已经建立了每月各种收费的结算、转款机制,可以成为网上电子支付有效的补充形式。物业是作为中介方承担退、换货等物流中转的工作是比较理想解决方案。而社区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有物业管理机构的参与,这些环节的运作质量以及效率将会极大的提高,并为网上的消费者(住户)带来信心的保证。

4.3物业管理增值服务

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了为数字化社区的各用户端、管理端开发应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将与现有的物业管理系列软件组合应用,既要确保物业管理软件的用户可以保留和重用积累下来的管理成果,又是要通过这种组合发挥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强的服务功能。现有软件中物业资源管理、客户资料管理、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模块的数据可以传递到电子商务的管理模块中进行应用。相反地,在社区管理信息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管理中形成的投诉、报修、订购账单等数据则可以传递到现有软件系统的客户服务、收费管理等模块中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输出各种报表并进行实际事务处理等等。

通过电子商务的在社区内开展,无疑会给物业管理带来增值服务的机遇,社区外的服务是不可能直接面对住户,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客户是虚拟的,但物业公司对住户是直接的,物业公司是服务的中介,完全可以从中介服务得到商机,获得合理的利润。这个利润的得到可以是从商家那里实现,因为商家利用电子商务不但可以减少营业面积和人员的规模而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多利润,而消费者并不需要付出更的费用。

5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是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的。除了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渗透、溶入、影响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社会性的关联更将为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带来困难。仅技术方面的因素还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社会的不协调则很难在虚拟的环境里建立真实的服务。所以,需要有效的组织,引导、鼓励、推动信息资源建设,这只能是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来实现。

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城市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城市数字化社区的规模、类型,逐步考虑社区建设规划报批项目中增加对数字化实施规划评审制度,促进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政府应组织行业单位制定数字化社区的标准或指南,明确数字化社区实施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有不同等级差别定位,以满足不同的投资规模和档次的需求。深圳最近率先在全国的城市中公布了深圳市信息化社区评介规范,这对数字化社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政府应带动信息资源的建设,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建立相当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要注重综合这些信息资源提供使市民更方便使用公益性资源的手段,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政府带动信息资源的意义在于使更多的企业来参与资源建设,这些资源建设应该有商业运营的模式,能提供增值服务,形成丰富资源和提高利用率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的产业化,从产品的开发生产、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社区物业管理多方面应有鼓励政策,同时对垄断性的行业、如公用事业的燃气、供水、电力的远程计量抄收实现社会化,要求打破壁垒,提供资源配置开放。

第2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小区;保障房;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带来人们居家生活的全新模式社会的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使家庭住户对生活方便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需求不断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接受教育,获取新闻、娱乐、保健等资讯与服务,还开始尝试在网上订购商品。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居家生活的全新模式。笔者尝试通过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建设的介绍,论述数字化规划,在保障房社区建设中的意义。

一、数字化保障房社区项目概况

泉漳小区位于浙江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项目属于杭州市保障房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181965.91O;总建筑面积498266.74O,共48个单体构成,楼层最高18层,总户数2854户。小区分布广,单体多,就给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带来了许多问题。近几年来,保障房管理面临着业主挑剔的选择,如何提高小区品质,并满足居民的生活发展要求的需要;如何与开发区建设数字城市相结合;以及如何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打造服务性政府等一系列问题。

二、数字化保障房社区的技术优势分析

(一)建设数字化安置社区提升安置房社区品质,实现信息共享

利用信息化平台覆盖城市主流人群并有效交互的优势,推进社区电子政务、社区电子医疗,提升公益性,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业主对小区的生活环境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便利;二,安全;三是小区管理服务的及时性,这些必然对小区的智能化系统有特别的要求。

1、品质服务提升建设方形象

高科技多网合一解决方案以其先进的系统集成性能及强大的管理能力,能有效的提升智能化小区管理水平,各种信息及时汇总到管理中心,确保细致全面的物业服务迅速到位;能为您提供即时、专业的服务,拉近目标群体的距离,提升建设方形象。

2、科技领先体现人文关怀

“多网合一”方案以系统集成及科技领先而成为业内小区智能数字化系统的典范,可视对讲数字化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 VOD视频点播、实现双向信息、实现实时互联网数据交换等等充实社区人员的生活,体现建设方的人文关怀。

(二)建设数字化保障房社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政府投入

1、工程建设降低。以前小区智能化建设的网络结构相当复杂,(小区的可视对讲、门禁、闭路监控、周界安防、车辆管理等系统),不同的系统需要走自己的专用网络,繁杂的布线系统;距离较远的则中间还需通过专用设备进行转换连接,每个网络间互不兼容,需要架设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施工过程繁杂、施工周期长,费用明显庞大;现在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这对以后的维护带来不可估量的问题;由于各网络平台所需材料种类繁多复杂,浪费、剩余材料的情况常有发生;

用多网合一的方式来组网,材料单一统一,一个小区的线材只需两类:电源线(0.75X2,2.0X2),信号线(4芯或8芯双绞线,多芯光纤)。由于采用多网合一技术,桥架及管道都可以简化设计。整个工程施工简单,维护方便是工程的理想选则。每个设备的维护时间仅需要10分钟,在管理中心的软件上有设备故障自检功能,对问题设备自动报警,大大减轻了维护时间,由于施工维护简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减少,新人容易学会工作,不怕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对工程商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困惑。

2、降低物业管理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传统模拟系统的不稳定性,当模拟对讲系统构建大型系统联网时,由于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距离超过 900 米时就容易出现信号传输质量问题,占线问题,可靠性等诸多问题。并且,由于模拟系统联网方式复杂,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联网,多个分区,服务量大,尤其是系统正式运行后,若线路出现问题,很难查找到原因,往往需要几个工程师进行维护,物业管理的开支费用因工资的增加而上升,机器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费用收不上来,与业主矛盾加剧,物业也想把设备故障稳定化,要彻底排除故障就要全部更新装备,不能保护和利用初期的布线及设备投资,施工难度及成本可想而知。

有了小区局域网,物业公司的管理简单了,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如宽带、IPTV无线宽服务等;设备维修简单了,人工费节约,开支减少了,减少物业费用。数字化社区的运行和后期管理费用,比普通小区低30%~45%,这对安置社区而言,其显著效益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所在小区,物业费根据相关政策减免5年)。

(三)建设数字化保障房社区满足长远实际需求

由于采用国际标准TCP/IP的网络体系,可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网络架构没有问题,以后设备坏了,只需换设备,不用更换整体网络,便于以后的扩展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多网合一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小区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采用纯 IP网络连接、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更利于系统的全面或部分升级,保证系统的先进性、扩容性。

三、数字化保障房社区总体设计方案

(一)数字化保障房社区的基本组成模块(社区安全防范系统、社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

(二)数字化保障房社区主要模块组成及功能描述

1、社区安全防范系统

社区安全防范系统以智能IC卡技术为核心,为每位业主配备一张具有数字加密的IC感应式智能卡。同时为防止遗失、被盗等意外情况,业主须自行设定一个个人密码,与IC卡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安全保密的效果。业主利用该卡可通过包括社区入口、住宅楼电子门、楼层及单元门等各种门禁系统。公用通道无须输入密码,如社区入口。家庭电子门等可根据需要调整是否进行密码验证。同时,该IC卡还应用到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及家居智能化系统,使用户一卡在手,走遍社区。

(1)电子身份证系统

利用IC卡技术来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安全保障措施。业主只须利用IC卡配合自己设定的个人密码这两种电子密匙,就可以在社区门卫、停车厂、单元电子防盗门等公用地点实现自由进出,避免了原普通小区中人为看守造成的种种弊端。

(2)智能门禁系统

对于社区的主要通道,如大门、小区单元门等安装智能门禁系统。通过监控软件实现实时门禁监控,即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可实时显示出开启的门号,通行人员的卡号及姓名、刷卡时间和通行是否成功等信息;可对持卡人进行授权和权力的变更;可存储系统参数、持卡人的资料及出入门的数据等信息,并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当非本社区人员对通道进行破坏性开启时,门禁系统会发出声音警报,并将警报信号传送到社区安全中心。

(3)可视对讲系统

对于非社区人员对本社区业主的走访、探亲及商务活动,可以由门卫通过可视对讲系统对业主进行意见咨询,经过业主同意后客人可以进入社区,同时和访客有关的资料都记录在系统中,供日后查询。系统能实现楼门口或家门口与业主之间的可视对讲、楼门口与管理中心之间的可视对讲;小区各出入口与管理中心之间互相呼叫与对讲,小区各出入口能呼叫用户并实现对讲;用户与管理中心之间互相呼叫与对讲、用户与用户之间互相呼叫与对讲(户户对讲系统)。用户按下分机“监视”键,还可监视楼门口情况。管理中心配置监视器,管理员可以选拨门号对该门口情况实施监控。

(4)周边红外防盗报警系统

利用远红外技术实现对社区非出入区域的监视。例如,把红外线探测器安装在围墙或者围栏上,对跳跃行为进行报警。由于采用红外防盗技术,系统会在有非法物体穿越指定区域时进行报警,且由于采用光学传感,准确率高达100%,不会发生误报、漏报现象。同时本系统无须专职人员进行看管,报警信号会直接发送到社区管理中心。报警之后,监视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将闪烁显示该报警点。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一旦起火,火势扩散很快,这样处于高处的人员及物资在火灾时疏散较为困难。另外,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部通道往往被火切断,从外部扑救不如低层建筑物从外部扑救那么有效,扑救工作主要靠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是极为重要的。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显示报警的时间和地点,并启动保护区内的警铃和火灾信号灯,同时启动防火卷帘;火灾确认之后,迅速启动消防电源,启动以及照明与通讯系统,启动防排烟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6)家居安全防范接警系统

家居安全防范接警系统主要用来处理由家居智能化系统/家居安全防范系统传递过来的报警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紧急求助报警信息、燃气泄漏报警信息、烟雾探测报警信息和家庭门禁系统报警信息。

2、社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

社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由社区的管理人员使用并且维护的系统。主要有车库管理系统、社区设施管理系统、社区人员管理系统、社区收费管理系统、社区灌溉管理系统、社区设备监控系统、自动脉冲抄表系统和广播音响系统。

(1)车库管理系统

车辆管理系统由出入读卡器、自动开门机,探测器、控制器等设备组成。对于车辆管理的费用,可采取验证业主IC卡,并通过 IC卡预付费的方式进行收费管理。对于外来车辆则实行指定地点停放,并发放临时用计费IC卡的方法,待临时车辆离开时,退还该卡,并可收取一定的费用。

(2)社区设施管理系统

针对社区内如绿地、休息广场、声控灯、长椅等公共财产的登记与维护,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包括设施的登记、损坏、维修、更换等信息,并生成历史记录信息。具有自动时段统计功能,并可将统计结果生成多种形式报表,配合社区的网站功能,可将物业管理情况直接到社区网站,方便社区业主了解物业管理状况。

(3)社区人员管理系统

能够全面记录各个家庭的户籍状况、生活状况、住房状况等资料。并附有健康状况、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籍贯行政区划代码、原住地行政区划代码、迁出地行政区划代码等说明,从而实现了计算机对社区居民的人员信息管理,并预留数据接口,可方便的进行扩展升级。

(4)社区收费管理系统

社区的各项费用的收取管理。如水费、电费、煤气费的收取以及数据的存储;社区保洁费用的收取及数据的存储;社区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及数据的存储;智能IC卡预存费等等。同时,应该为用户提供基于b/s的费用查询功能,这项功能将集成到模块“小区局域网应用系统/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部分)”之中完成。

(5)社区自动灌溉系统

绿地是数码社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自身的休息环境,数码社区更加突出为业主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对于社区内的喷泉、绿地、花园等社区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

(6)社区设备监控系统

6.1给排水监控系统

给排水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及时地调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台数,以达到供水量和需水量、来水量之间的平衡,实现泵房的最佳运行,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最优化控制,从而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6.2供配电监控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小区的动力系统。数字社区的数字化决定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动力系统,所以数字社区一般要求采用2路高压供电,2路电源互为备用,当工作电源失电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运行,确保整座小区的供电。当发生2路供电电源都失电时,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启动投入运行,担负起负载的供电,当外部电源恢复供电后,电器连锁装置将使柴油发电机组自动停机。另外,在发生火灾时,供配电监控系统将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

6.3照明控制系统

社区的照明控制系统监控整个小区的公共照明设施。它的主要能有:根据季节的变化,按时间程序对不同区域的照明设备分别进行开/停控制(例如社区内的路灯);当发生火灾时,按事件控制程序关闭有关的照明设备,打开应急灯;当有保安夜间报警时,将相应区域的照明等打开。

6,4电梯监控系统

电梯是高层建筑的重要设备之一,数字社区等电梯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电梯升降控制器控制和扫描电梯升降楼层的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中央控制站;对电梯的故障监测并报警,包括厢门故障监测及报警、吊绳超速故障报警等;当发生火警时,由电梯升降控制器控制所有的电梯,把电梯降至首层,并切断电梯的供电电源。

6.5自动脉冲抄表系统(3表抄送)

小区内水、气、电表采用电子脉冲表,利用三表接口和抄表控制器通过分机与系统总线相联。采集的三表数据存贮在抄表控制器的永久存贮器中。当小区管理员需要抄表时,可在管理中心的电脑上输入相应指令,十分方便地抄录整个小区每户的三表数据,软件还可以对数据处理(统计用量、金额),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使三表集抄方便、可靠、简单。这样节省了大量人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方便了用户,使小区管理现代化。

6.6广播音响系统

数字社区内的广播音响系统一般包括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公共广播用于公共场所,如走廊、电梯门厅、入口大厅、商场、酒吧等,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当有阶段性或者暂时性的停电、停水、停气的信息需要通知的时候,应多次重复广播,以便小区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得相关信息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当遇到火灾时作为事故紧急广播,指挥人员的疏散。

3、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

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的面向对象是社区的业主,是社区业主查询物业管理信息、寻求特定服务、进行生活娱乐、以及Internet网上冲浪的接口。

(1)社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业主操作部分)

1.1社区信息查询系统

可以查阅小区的部分物业信息。例如,业主各个年度的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费用的收缴情况以及物业管理费用查询。

1.2设备报修系统

业户可在社区网站上进行日常设备的维护与报修登记,并且可以对设备报修、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查询、考核与统计,定期产生报修情况明细,相应的费用通过收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结算。

1.3意见箱

收集社区内业主的意见、建议和投诉。

2、社区生活服务系统

2.1公共信息服务

实现信息的网络,把社区居民关心,需要的信息(如:天气状况)及时地放在社区web页面上,让社区居民可以及时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安排生活和活动。

2.2网上购物系统

允许社区居民在网上浏览,订购商品。实现商品的在线浏览和订购,如果是在社区内的网络商店购物,费用可以直接从IC卡划拨。实现一个网络商店供社区居民使用。

4、家居智能化系统

家居智能化系统是以家用计算机为核心,以智能家电设备为辅,采用蓝牙无线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对家庭进行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

(1)家居安全防范系统

家居安全防范系统是为了保证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计的。其主要功能包括个人紧急求助报警、燃气泄漏报警、烟雾探测报警和家庭门禁系统。

个人紧急求助报警是通过在智能家居的卧室中安装紧急按钮实现的,当发生险情时,业主只须按动报警装置,社区安全中心就会接到警报,同时显示报警人的信息,以便能够进行快速的援助或者紧急处理;燃气泄漏报警和烟雾探测报警主要是为了在由于疏忽或者以外的情况下燃气泄漏和火灾发生时的紧急处理;而家庭门禁系统则严格限制是家庭人员和财产免受外来侵害的屏障,它可以令家庭成员近程或远程控制房门的开启,并负责非法入侵者从房门或者窗户等渠道的入侵。

家庭门禁系统区别与社区的门禁系统,家庭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在家中无人时由计算机对房屋进行监控,对门、窗等出入口进行红外线监控,当非法闯入者由门、窗进入时,将触发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屏障,从而引发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警报可通过社区网络通知社区安全中心,并同时发送手机短信到家庭成员的手机中。必要时可由社区安全中心通知联网的110指挥中心。从而大大加强了对非法闯入者的防范能力。降低了家庭被盗的可能性。

(2)家用电器管理系统

传统的家电管理需要人工对每个家电进行操作,烦琐而且不易使用,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

根据现阶段有关数字家庭组网技术的综合分析,我们决定采用采用蓝牙技术组成家庭电器设备的无线控制网络。蓝牙技术具有一套全新的协议,其工作频段为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采用调频技术,以1600跳/秒的速度跳频,因而在抗干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同时,它还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灵活安全等特点,蓝牙将成为一种廉价、低复杂度的和高可靠性的无线接口技术。蓝牙技术中最关键的是低复杂度,它使得系统的集成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更快进入消费市场。

(3)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人员信息管理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尤其为老人与儿童的基本信息。除记录传统的文字资料,图形、声音资料可以通过家庭电脑进行合成处理,制作为视频文件(VCD),如记录家庭中幼儿的成长情况,为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同时还记录家庭成员的爱好、生日、疾病史、工作学习状况等。

(4)网络综合应用

家居智能化系统的网络综合应用部分主要是通过链接到小区局域网应用系统来实现的。

网络的信息交换功能是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凭借网络低价、快捷、无边界的特点,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远程交互、连机帮助、网络医疗等等功能。使住户身在家中,世界尽在眼前。

四、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建成使用以后虽然有些功能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逐步投入使用,但在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感到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工程建设有十分深远意义。

(一)树立新型政府服务形象:优化内部办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形象工程;为居民提供居家生活“一站式”服务。

(二)整合区域社会资源,提高了的服务价值。

(三)用信息手段管理社区各个工作:规范各种社区服务方式和手段;留存服务数据(档案);提升全社会信用机制。

(四)提升了社区品质,有效推动了安置房的分房问题。

五、结束语

数字社区是国家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高科技的、智能化产品逐步走进人们的社区、楼宇和住宅,推进数字安置房社区建设对打造和谐社会,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莉 赵吉先,《3S集成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 江西抚州,2007.

第3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数字化社区建设;衡阳市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124-02

根据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发达的互联网络技术带来社区学习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方式由面对面的学习转变为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电子学习和移动学习。社区居民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机会的增加有效地保进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居民个人学习和社区组织学习不断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1]。

一、国内关于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研究综述

在数字化学习模式方面,张琪[2]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日益完善,加快社区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经是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在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中,学习者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支持服务过程和形式。也有学者认为数字化学习社区,指的是通过信息网络形成的、以“旨趣”为导向的线上学习虚拟社群,是一种“学习虚拟社区”。这种“学习虚拟社区”已超越构成现实社区的“特定的地域性”和“成员心理文化属性共同性”的两大支柱。数字化学习社区,其实质是对现实社区的一种“解放”,已超出社区教育的研究范畴。

在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方面,周建华认为,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不断探索与思考,从而促进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科学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口益增长的终身学习的需要[3]。陈学建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普及,利用信息技术,使用远程教育手段,以数字化学习作为切人点,是学习型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也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4]。

笔者认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是以现实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学习信息网络形态作为中介的一种学习方式,居民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学习的新型社区。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社区人本主义取向。其实质是虚拟空间“重返”现实社区的学习实践,是社区教育自身范畴内应着重研究的内容。

二、衡阳市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精神,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在天津、广州、西安、北京、宁波、深圳等地选择城市社区、企业社区、乡镇社区进行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典型应用示范,开展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衡阳市社区教育在城区建立了社区教育四级网络,2010年依托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市社区大学,在珠晖、雁峰、石鼓、蒸湘四城区建立了4所社区学院、21所社区学校、116个社区学习中心。初步形成了市社区大学―区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居委会社区学习中心的四级网络体系。2014年4月,常宁市建立了衡阳市首家县级社区学院。

衡阳市社区大学已建成高清数字电视双向视频会议室、录播教室、录播控制室,数字化媒体教室,建成了拥有200M宽带、4万余个学习课件的“衡阳市终身学习网”,搭建了网上学习平台,各区也相应配套增加了社区教育投入,基本实现了社区教育有场地、有网络设施、有专兼职人员。衡阳市社区大学推出了“社区大讲坛”,社区学院有雁峰区的“社区教育大巡讲”、“社区诗社”,石鼓区的“社区京剧学校”,蒸湘区的“家庭伦常道讲习班”等传统讲座。

三、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数字学习型社区的构想

1.数字学习型社区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建设。通过其自身的上网优势,实现在线学习功能,使学习者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移动学习;将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呈献给学习者,实现教学资源的一体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形式,解决学习资源跨地域流通的问题,师生间进行实时互动,为学习者展现更优越的教学形式;设置学习进度跟踪系统,方便教师了解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线发放试卷,不受地域及时间限制,对学习者进行测试,并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为学习者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2.数字学习型社区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资源开发。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但并非所有的Internet资源和内容都适用于移动学习。现有众多的针对PC机的e-Learning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些是可以直接被基于WinCE操作系统的PDA和便携式电脑通过TCP/IP协议访问的。对于这些资源,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处理,作为移动学习资源进行使用。但是由于PDA和台式机的屏幕尺寸、媒体支持种类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知识资源浏览时,台式机可以正常访问,而PDA中的页而格式布局却可能会出现明显变形,无法阅读。所以这些都是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数字学习型社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体系建设。一是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目前终端的具体操作系统往往集中在三大系统中,分别是Android、IOS和WP7。需要针对这三种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开发相应的终端程序。虽然要针对这三个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但是三种应用程序的后台管理和服务器和功能可以是一模一样的,不再需要去重复建设三种不同的后台管理系统和资源体系。二是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学习型社区应用系统。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建设只是解决了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问题,要给智能移动终端推送丰富的学习内容必须依赖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云计算的特点,统筹使用各地软、硬件资源,提供强大的远程教学能力和资源提供能力;各地远程教育中心能够统部署建设资源,有效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对于不同用户,系统以做功能上的定制而非代码级定制,不需要独立部署,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从而很好地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系统还能方便地进行调整,以支持单位的变化与发展,达到按需使用和随处使用;在用户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无须更改应用架构,仅需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就足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小且强求高性能的服务器,各地普通的服务器组成“云”来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节约了硬件投资;“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远程教育单位也无需再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三是建设开放的远程教育资源系统。数字化学习教育资源建设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数字化学习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课程库建设、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数字化学习教学支持系统是保证现代远程教育正常开展的基础,能够提供完备的教学辅助与辅导工具给现代远程教育的施教者和学习者,该系统的开发包括多媒体集成软件、网络课件写作工具、各类教学与管理的数据库软件和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网上作业等教学辅助软件的建设;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它是根据远程教学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综合集成各种教育资源。课程建设是和素材库建设紧密联系的;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指课件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献素材、媒体素材、教育资源索引、常见问题素材的建设。建设教学素材库的目的是能够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集中起来,避免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重复性工作,以此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效率,加快建设进程,降低建设成本;教学素材库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方便性的大型知识库,服务十课程建设,同时也可服务十科技与经济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类资源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来进行建设。

4.衡阳市城区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需注重阶段式发展。一是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将随着无线网络和资源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移动学习的基础环境,逐步形成市、区和社区三个层次应用的网络环境和主题资源的学习环境,这个阶段将持续四至八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移动服务商和厂商;二是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将在已有完善的移动环境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学习内容内化关联和已有资源的共享兼容,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和需求进行分类和定制化应用构建,这个阶段将持续五至十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参与社区教育机构和企业;三是学习服务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将是衡阳市全面教育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新起点,环境的交互成为隐性的移动学习过程,国家级的移动学习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兼并和整合,这个阶段将持续五至十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

总之,社区数字化学习,是以现实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学习信息网络形态作为中介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社区人本主义取向。其实质是虚拟空间“重返”现实社区的学习实践,是社区教育自身范畴内应着重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马仲良,吴晓川.建设学习型城市[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236.

[2] 张琪,李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第4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029-01

现阶段,研究与分析更加注重配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大部分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系统和谐波分析系统等先进产品的大量应用,可是一系列设备功能相对较为单一,同时性能与应用效率比较低,从某个方面而言应该安装更多设备,因此加大了配电网管理的复杂性。对此,不管在智能电网建设或是用电管理方面,都应该实施数字化台区建设。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的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配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一般是对配电变压器有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同时实现信息的处理与实施监控,包含电能质量监控和低压线损分析以及台区异常报警等多种功能。此系统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能质量,有效减小线路损耗,同时还能够使供电企业及时、有效了解配电网的具体运行情形,进而为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运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智能电网建设思路

(一)发展新能源

美国的电力企业把新能源当作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部分,若是具备自动监控等功能的联网系统,可以有效识别各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特别是能够传递各个部分对用电经济和环境以及可靠性造成的影响。此设计思路运用许多纵向系统处理方案,并且进行横向部署,把系统有效融合成实时自动化神经网络,不但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同时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输电可靠性。

(二)加强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IBM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可以有效处理电网企业中的数据收集体系残缺和通信体系兼容性较差以及数据缺少深度运用等有关问题。IBM智能电网大量实践证明,智能电网创建应该完成电网企业相关业务流程的有效梳理,而且业务变革与管理变革一定要先行。同时智能电网在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要自上而下,必须具备完善的建设思路和框架以及步骤等。而在建设过程中要自下而上,并且依据电网企业具体情形,选取比较小的范围试点开始实施。远程资产的监视与控制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主要构成部分。其中远程资产的监控和资产管理系统间完成信息集成,可以实现设备监视和维修等各个过程的有效管理。而且远程资产的监视与控制系统利用传感设备,可以有效监测电力设备具体状态数据,及时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况。依据监测数据完成设备运行状态的聘雇,然后判断可能发生的故障。另外,依据传感设备收集的信息数据,合理控制中心调整网络的结构以及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故障设备符合,还可以提示运行维护工作人员设备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问题。根据设备有关状态,使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可以优化设备检修,及时更换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成本与停电时间。

二、配电网智能台区一体化系统

智能配电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综合性能比较高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许多设备与子系统,同时各个功能与子系统间不仅独立,还存在一定关系。对此,智能配电网系统应该利用全方面处理方案,实现系统的集成。

(一)系统结构

配电网智能台区的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后台主站与现场涉笔构成。其中主站一般是对全局信息数据完成采集与汇总展示,而子站就是针对某个地区信息数据完成集中采集,并且和主站进行通信。另外,智能低压配电箱在实现台区全部设备运行工作状况和信息数据采集以及传输等,后台主站就可以进行台区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展示,从而对配电台区进行智能监控。此系统应该以县级作为单位创建系统主站,然后以供电所作为单位创建子站。而主站应该设置在供电企业的监控中心机房,同时县供电企业与供电所全部终端用户能够利用C/S和B/C完成操作与浏览,如图1所示。

(二)系统功能

此系统利用配电台区进行配电与用电信息数据采集以及应用等,同时依据信息化管理有关需求,向电网管理层所有应用子系统有效提供配电变压器相关用户的运行和用电信息。并且通信规定的采用标准是104规约,和自动化系统一般是通过网络接口。而馈线自动化系统相关监控目标是10kV线路的自动化设备。然而配电台区的综合监控系统重点监控目标就是配电变压器与电压线路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系统馈线控制和数据检测系统能够完成所有运行电量参数相应远方测量与监视以及设备工作状态的远方控制。若是馈线出现相间短路问题或是单相接地问题,此时自动隔离与恢复系统就能够有效判断和隔离馈线故障段,从而有效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一般利用自动重合器或是分段器,还可以运用远方通信信道。另外,现代化智能配电变压器的终端可以实现从单一化功能向着多功能化转换,而在TIU前提下,加强集中器护表的采集和电能质量治理等有关功能,打破了传统配电变压器终端的单一工作方式,从而完成集成工作方式。在运行过程中,把台区当作综合单元,并且以台区作为单元创建配电和用电环节之间的桥梁,实现用户的有效互动,加强用电各个环节统一管理和集中监控。对此,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一体化系统不但拥有配电台区的信息监测和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结束语

数字化台区建设在用电精细化管理与智能电网建设中十分关键。因为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台区建设为系统性工程,所以一定要都实现数字化台区的自动化功能,并且充分处理有关技术问题。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快速发展下,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台区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徐香香,肖欣欣,李升.能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67-72.

[2]邓玲慧,王志新,沈剑鸣等.智能配电技术及其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28(3):10-15.

第5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中关村软件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中的一个以软件研发为中心的专业园。2001年7月被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联合命名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又被市政府列为首都重大创新工程的重点基地。园区建设的目标是为软件企业创造优良的办公环境和产业环境,为北京市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开发、实施、运营管理、培训、支持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空间,凝聚一批大型骨干软件企业。

中关村软件园自建设伊始就得到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软件园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园区内已聚集了以从事RISC CPU及SOC芯片研发为核心技术的方舟科技公司, 以从事宽带网络技术及软件研发为核心技术的港湾网络公司,以从事自助银行系统及网络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等为核心技术的国永融通公司, 以从事电信营销、客服、网络安全产品等为核心技术的东软股份公司、以从事形变连笔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方法与系统为核心技术的汉王科技公司等100余家企业,基本形成了以网络计算机、金融、电信行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在国际招商方面,美国ORACLE公司、德国SIEMENS公司、爱尔兰INOA公司等著名国际跨国公司均已入驻园区。

软件园公司作为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单位,承担园区全部土地开发(包括征地拆迁、市政工程等)、公建配套设施、招商及全面的服务工作。

第二部分 中关村软件园总体规划

园区的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39公顷,总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园区的容积率为o.44,总建筑密度为15%,绿化率近60%,建筑控高12.5米(地上3层)。规划地块共有39个,其中有25个研发用地、4个公共绿地lo个配套设施用地。

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园按照从事软件研发专业园区这个定位,在园区总体规划上突出了软件研发的特点,并围绕软件研发建立和建设各种配套设施。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1个信息中心、2个服务体系、3个基地。

1个信息中心,即园区信息交换中心,是园区语音、数据通信的枢纽。信息中心的中心机房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2大支撑体系,包括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综合服务体系一一技术支持体系。园区内市科委投资建有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即三库四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包括软件广场、康体中心及c区综合配套设施。

3个基地,包括软件企业孵化基地、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人才培训实习基地。

第三部分园区数字化建设规划

未来中关村软件园将建成集软件研发、企业孵化、软件成果展示、专业人才培训、技术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软件园区。鉴于中关村软件园的未来发展目标,园区数字化工作的建设目标确定为:

建设设施完善、运行稳定、技术先进的通讯基础设施,为人园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通讯服务。开展多方位的网上应用建设,提供网上增值服务,最终实现园区数字化。

建设数字园区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满足入园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二、增强软件园园区的管理能力,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三、提升软件园的品质。四、拓展软件园的产业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园区建设重点任务

中关村软件园数字园区建设规划重点任务一览

领域

通讯基础设施领域(5项重点任务)

1、园区骨干网络

2、园区内无线网络

3、信息安全体系

4、高质量的通讯服务

5、“一卡通”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领域(2项重点任务)

6、电子商务平台

7、企业信用评测系统

园区管理领域(3项重点任务)

8、地理信息系统

9、园区监控系统

10、园区交通管理系统

企业服务领域(5项重点任务)

11、“一站式”办公系统

12、软件企业服务体系

l3、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

14、视频会议系统

15、数字化服务体系

人员服务领域(3项重点任务)

16、网上教育培训系统

17、人才网上服务平台

18、园区服务信息系统

二.分阶段实施园区的数字化建设

第――阶段(2003年一2004年)

1、建设园区通讯枢纽,实现园区的统一接入,进行园区骨干网络的统一管理。

2、建设园区骨干网络,实现园区统一的信息平台,保证园区语音、数据通讯的畅通,逐步开展语音、数据的增值服务。

3、建设园区内无线网络,开发无线网上应用。为人园企业及人员提供方便灵活的通讯方式。

4、建设数字化监控系统,创建一个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园区环境。

5、初步建立数字园区服务体系,为人园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并实现数字园区的初步收益。

6、进行网上应用系统建设的前期准备需求强烈的系统开始进行建设。

第二阶段(2005年一2006年)对于

l、强化信息服务,根据入园企业及园区管理需求重点开展网上应用建设:包括电子商务、企业服务、园区管理、人员服务等方面。

2、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逐步完善园区骨干网络,以先进技术作为保证,从而为人园企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服务。

3、健全数字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服务,实现数字园区的全面收益。并以园区建设经验为依托,逐步开展面向园区外部的信息化服务。

第四部分软件广场项目

项目是被建设部和信息产业部列为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了630平方米,建筑总高14.5米,建筑方案由著名的德国欧博迈亚公司设计完成,建筑造形宛如4个靓丽通透的鼠标器,按区域划分为A、B、c、D座四个部分。中间广场的上空覆有84m×84m半透明光电板和巨型玻璃光盘,象征着电子纪元时代人类智慧的载体――光盘,取代了纸张和印刷术。建筑的设计风格体现了软件园“软件”的主旨,并且赋予了建筑强烈的时代感。作为园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软件广场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大型展览、国际会议、商务酒店、休闲购物等。

一、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内容

软件广场采用一体化集成管理思想,通过一个web化窗口将整个建筑的监控和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都综合起来,通过后台数据库,整合BMs、物业管理、CNS三大系统的信息并进行架构管理,实现数据统计、分析,提供决策分析功能。主要系统包括:

1)BMS集成管理系统

2)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3)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4)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

5)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6)综合布线系统

7)智能卡管理系统

8)停车场管理系统

9)有线电视系统

l0)多媒体会议系统

11)视讯服务系统

12)计算机房工程

二、智能化系统设计.实施方法。原则

1.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实施方案是经过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多次论证后开始实施的,具有强大的技术指导和敏锐的控规把握。

2.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其建成后要满足21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几乎涵盖了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综合应用技术,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信息的编辑、控制、显示技术。目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系统集成。

3.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立足于高起点,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的实施也同样遵照统一协调,统一安装。

4.软件广场十二大智能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均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时考虑了各个系统的亮点所在,充分加以利用和开发。比如视讯服务系统中,我们比较注重动态信息管理显示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5.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明确要求各个子系统畅通互联,预留足够的接口,资源要共享,信息要共享。各子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并符合业界相应的关于互连方面的国际标准和协议。系统采用了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大型关系式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接口协议等,向下提供标准的主流通讯接口(支持RS232、RS485串行协议;TCP/IP网络协议;ope、DDC、ODBC、SOCKET、APT等多种通信协议和通信方式;BACne t、L。nw。rks等控制协议)。同时系统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模块化积木式的结构,可灵活的增加、减少、移动设备,因此无需修改应用程序。

6.软件广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实施过程非常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和易维护性。从系统配置、软件结构、设备选择、技术服务等诸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考虑,系统采用的是行业认证或检测合格的、长期动态寿命的品牌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非主流技术产品。在系统管理上也采用了多级、授权、密码、口令、验证、确认、纠错等手段,能确保系统设备可靠无误的工作。所选用的产品均具有很高的质量标准和制造水平,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长,即使发生临时性故障,产品维修维护方便,故障后需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极短。即使在出现重大故障时,如黑客攻击、网络瘫痪等,各子系统仍备有本地数据库,并备有人工输入信息的操作界面,能利用本地数据库,使授权的操作员能及时处理各类问题,确保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和操作。系统的所有终端用户在对系统进行操作和访问之前都必须进行注册登记, 系统将根据注册所得的用户唯一标识和密码来控制此用户的访问权限,以防止非法操作。系统的安全操作除采用软/硬件保护性措施外,还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制度密不可分。我们将随着工程的进度,建立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6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摘 要】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形势下,若想搞好职业教育,一定要首先搞好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数字化资源建设,努力开发文献资源和智力资源,强化区域服务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面向社会提供科学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更好地促进地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职业教育;区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88-02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有识之士都把教育信息化看作关系到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职业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职业教育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中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中,而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职业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一、数字化资源建设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中所创建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数字化是把模拟形式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数据形式或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表示同样信息的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在技术和理念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学习资源发展到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各种数字技术发展的结果。

数字化学习也要依托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资源之间可以组合成新的资源。数字化资源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较传统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化、超文本、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

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数字化资源的类型

数字化资源分为设计的和非设计的。有些是教学环境型的资源,本身不是纯粹的资源,但是可以依托自身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服务,基于此又可以分为资源型学习资源和系统环境型学习资源,还有就是综合所有类型的集成型学习资源,如互联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通常有以下五种类型:教学课件类、典型案例类、多媒体素材类、文献资料类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

三、数字化资源的获取方法

媒体在计算机信息领域中泛指一切信息载体,如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载体。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交互混合,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使计算机具有表现、处理、存储多媒体信息的综合能力和交互能力,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具有人机交互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文本、数字之外,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种类繁多的多媒体信息均属于数字化信息资源,它们被应用于信息处理领域,如用于课件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

要制作绚丽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获取信息素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而要采集信息,需使用一些多媒体硬件设备:输入设备有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头、录音笔、手写板等;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投影仪等。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有:

1.获取文本信息。对于好的文字资料,可以手工摘抄和录入,也可以从电子文稿中有选择的复制,但是效率较低,还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和OCR软件获取文本信息,然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加工。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可以将各种报刊、书籍、文稿及其他印刷品的文字转化为图像信息,以图像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磁盘或其他介质上。使用OCR技术将获得的图像信息利用文字识别技术转化为可编辑的文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取文本的方法还可以直接在编辑软件中输入文本、从网上下载、使用有关软件将图像转换为文本等。

2.获取图像信息。获取屏幕图像可以使用Print Screen键复制、使用有关软件截取部分图像、从资料光盘和网上下载图像、使用绘图软件进行绘制、使用扫描仪获取图像、使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使用抓图软件获取图像等。

3.获取声音信息。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编辑声音、从已有的素材库(如网上音乐站点、光盘音效库等)中获取、使用超级解霸等软件从CD中截取声音和分离电影文件中声音、利用计算机或者录音笔设备录制声音等。

4.获取视频信息。使用视频播放器获取视频片段、使用数码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进行摄像产生的视频文件复制到计算机中、使用超级解霸或会声会影软件从DVD影碟中截取电影片段、用视频采集设备把普通录像带中的视频转换成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使用屏幕录像专家从计算机屏幕上抓取动态操作的过程产生视频、从网上下载视频资源等。

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创作的好作品可以直接存入资源库;改进传统资源,将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升级,如把原来的磁带重放用数码录音笔录成数字音频,把传统的图片、照片等用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处理成计算机能编辑的数字图片甚至把传统的模拟录像带转录成数字影音等;购买出版社、网站等专门机构开发的资源;从网上下载共享资源充实资源库等。

对于资源的管理,要与时俱进,动态跟踪及时更新,有计划有目的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提高质量,丰富数量,注重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根据使用效果调整资源开发思路。

2.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还要加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针对部分教育工作者观念落后,思想陈旧,不思进取,要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培养人们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胸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指导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社会有关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针对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的状况,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微机室、信息中心、校园网等硬件资源,依托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等软件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针对人才缺乏,组织管理困难,资源利用率低等情况,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信息化人才、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重视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做到区域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分类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

针对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等情况,要促进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的无缝衔接。

五、区域推进信息化建设资源

各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同,使地区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例如,区域信息化建设资源配置不齐,缺乏区域管理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投资金额不匹配和应用效率差,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还有,城镇和农村远程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们应当结合本区域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多元化运行机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努力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积极地稳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发展信息技术,而且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区域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地方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全面把握,而且需要重点发展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

第7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Abstract: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ts goal is to establish a dig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ode, and gradually formes a kind of environment tha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advanced information talents, which is based on network and realizes the full-digital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internal resources to the condition of activities.

关键词: 数字化;办公自动化;职业院校

Key words: digital;office automation;vocational 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178-02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院网站是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平台,也是校园内不同业务系统的服务集成平台。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网络信息门户,整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需要,为师生提供各方面服务与信息资源,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的学院信息系统。简单来说,它可以集成互联网和校园网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老师、学生以及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和学生只要拥有一个账号,就能访问到权限范围内允许使用的所有资源。

在成熟的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丰富多样的应用系统,由他们来支撑这个网络平台,如: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以及相应的公共管理工具。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建设高性能计算系统、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网上办公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教育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并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向外界展示高等职业学院的风采。同时,为保障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建立网络防病毒系统、网络防火墙等保障各个应用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系统。

1数字化校园建设具体方案

1.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1.1.1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应有:①电子邮件服务功能。通过电子邮件传送信息,方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其它外界的沟通。②文件传输FTP服务。我们需要利用FTP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文件上传下载等工作。③WWW浏览服务。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院,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校内办公及学生信息管理,例如学生成绩查询、学院各部门信息、工作安排等。④电子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可以丰富学院教育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供师生检索书籍、查询期刊、利用资源更好的进行专业学习。⑤网上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借此平台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延伸课外知识。

1.1.2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具备的“硬件建设”我们要建设数字化校园首先需要对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进行建设。

①教学及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系统。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动态管理,体现管理信息数字化的特点。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②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建设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做好准备,将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提供技术保证。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高等职业院校一般藏书都不是很多,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上要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并且将尽快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用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增加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检索服务。④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文件服务器、音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等。将来高等职业院校还要建立一个可以在外网能够浏览院校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院校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使资源能够达到共享。⑤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现在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对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实训课程来改善现状。但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怎么才能通过有限的资源来培养更多的学生呢,此时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公共实训平台,通过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教学。这个原理是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1.2 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必然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多数学校已经完成了在硬件和网络基础上的构建,并尝试开发了许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软件和系统,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由于信息化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了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从而出现了在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孤立的,各种信息(如财务信息、各种教学与管理信息等)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这就要求高一层次思考我们如何基于统一数据平台,建成一个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他需要在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工程与积累了较大量的数字资源的基础上来构建,并能够促进校园各类数字化信息的共享。

2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2.1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设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网上办公系统要实现互联,各系统数据要形成共享。对于新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来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数据一致和共享问题。

2.2 数据中心的建设要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必须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目前一些院校数据中心尚在完善中,为实现数字图书馆,校园无限网覆盖,构建远程教育平台不懈的努力。

2.3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所谓统一身份认证,是指用户经门户登录校园信息系统,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角色,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用户无须一次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便可以直接进入平台的服务和应用系统或登录门户平台外接的(集成的)各应用子系统,真正实现单一登录。主要是为能够集中进行身份认证,确保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从而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数字平台系统。

2.4 校园一卡通对于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求,一定要将一卡通的设计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正确处理好一卡通与其他已有的信息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如:考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自助消费系统,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等。

2.5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办公自动化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文件多、传阅步骤多、速度慢、公文繁琐、信息管理不便等比较突出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为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起一种开放的、高效的、网络化的办公新环境,以一套完善的支持群体协作、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及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统,为学校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提供基本信息的传递、处理渠道。

3.1 能提高办公事务工作的效率减少文字起草、收发时间,公文电脑写作一般要比手工写作的速度提高5~10倍。能减少无效工作时间,如:电话占线或找人不在,查找、校读文件等,每天要占用大量工作时间,一旦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2 提高文书处理质量做到文件处理标准化、规范化,可使文书处理大大减少出错率,还可大大提高编辑、排版、印刷质量与速度。

3.3 减少手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传统办公室中的纸张文件如果改用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储和传递后,办公室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印刷品了,搬用、订正、复制、归档、收发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文字处理机的使用把人们从繁重的抄抄写写的手工作业中解放了出来。

3.4 便于协调管理电子通信系统为高等职业院校各部门之间及时协调各种关系提供了方便条件。

3.5 降低了办公费用电子文件使纸张消耗大量下降而现代通讯及网上会议系统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差旅费。

3.6 可以实现无纸张办公因为一切文字资料均存放在磁盘里。利用电子邮件,人们可在终端上阅读有关文件资料。

3.7 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建立一个计算机应用环境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快、好、省的办事能力及帮助学生树立办公自动化的观念。

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平台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引进融合,使内外网联通。外网是外界了解高等职业院校信息的一个平台,而内网是办公及资源共享的另一个平台。内外网的结合必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佳.浅谈如何实现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

[2]关南宝,刘建辉.高校网络办公系统的探讨[J].科技广场,2008.(03).

[3]张斌.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效率[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蔡海鹏,易建国,唐卫东.教育信息化与高职教育变革策略[J].教育信息化,2006,(15).

[5]万里鹏,陈雅,郑建明.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J].情报科学,2004,(02).

第8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边疆民族;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发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10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43-04

1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宏观调控来做一个统一的规划,对采购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再进行合理的布局,最终达到购置经费投入的最大效益。也就是说,用最少的钱来达到电子资源的最多采购、最合理布局、最大化利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现状集中体现为:不集中、无秩序。在这样一个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模式下发展,将会大大拉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乃至整个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因此,注重各大图书馆信息机构之间的联合、协作、规划、分工旨在建立一个完备的电子资源保障体系。从而打破各大图书馆之间闭门造车的局面,形成相互依靠、协助合作的电子资源分布格局,形成一个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有力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更好的建设和发展[1]。

2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配置现状

3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路径

31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建设

2012年12月10日,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才正式启动,相比较外省的其他高校,由于云南地处边疆,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启动相对滞后。省内首批24所院校图书馆签订入盟协议。在笔者研究的云南省20所本科院校中有17所签订入盟协议,3所尚未签订入盟协议。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应领导和协调好24所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特许、馆际互借服务、联合目录、参考咨询服务协作、文献传递等服务。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合理布局、优化整合、共建共享以及各馆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

311健全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的管理机制

文献传递是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工作之一,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对通过共享平台提出的各类文献传递申请进行回复,为读者提供所需中外文文献的下载链接或以附件形式,直接将全文文献发送到读者预留的邮箱。馆际互借是通过发放统一的联盟馆际互借证,使读者通过联盟身份认证并有资格在各入盟成员馆之间跨校阅览或者借阅图书,读者还可以对馆际互借图书进行预约申请,当然读者也可以自行到相关图书馆进行借阅[2]。据笔者调查,在云南省20所本科院校图书馆中仅有2667%的图书馆有文献传递服务,而馆际互借服务虽然已经在部分图书馆得以实施,但由于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等各方面的原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各联盟馆成员应加强文献传递服务建设,并共同健全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机制,大力宣传馆际互借的优势,使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12制定合理的联合采购制度

联合采购是图书馆联盟通过和资源提供商进行谈判,增强购买力,尤其增强了购买电子资源的能力,从而降低了电子数据库的采购成本。近年来,在云南省高校图工委的引领下,联合采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20所本科高等院校图书馆中还有大部分,尤其是地州的图书馆由于资金缺乏等多种原因,造成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联合采购过程中,应考虑资金的分配和对各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源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查,做必要的调整,制定合理的采购制度,应兼顾落后地区,带动其发展,以形成合理完善的全省电子资源保障体系。

313建立全省联网的书目共享系统

CALIS也有书目共享功能,这种全国性的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的周期比较长,显得耗时耗力。因此,云南省很有必要建一个全省联网的书目共享系统,使各成员馆可以查阅到联盟内的所有图书,以实现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功能。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文献资源传递到各个成员馆,使书的价值得以广泛体现,让“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愿望得以实现。书目共享系统不是各个成员馆图书目录的简单叠加,而是各图书馆馆藏信息的主记录系统,而且使信息用户一进入系统就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其所需要的馆藏信息[3]。云南省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地,书目共享系统的建立,不但能减少重复劳动,还能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

32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难度较大、投入较多的系统性工程,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却是电子资源优化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的重要依托[7]。目前,我省24所本科院校中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建设了一批特色数据库。例如:云南大学图书馆自建的云南特色花卉库、西南民族研究库,云南师范大学自建的云南省作家资料库,云南农业大学自建的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库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其中,有9所高校还没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资源,由此可见,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自建上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因此,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应该打破界限,从推进电子资源共享的要求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各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优势互补和群体力量,实现联合共建共享之路,须在高校图工委和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协调下,根据各校特色馆藏资源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细致分工协作、科学选题来联合建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4小结

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要想发挥更多更强大的功能,更好地为边疆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化自己的配置、完善自己的建设、提高自己的服务,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涂湘波,黄筱玲.省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图书馆,2008,(3):55-56.

[2]郭效.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2):18-20.

[3]李明子.高校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28-30.

[4]朱俊波.我国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85-88.

[5]杨新涯,彭晓东,等.重庆市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网上图书馆”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61-65.

[6]陈哲.国内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1):60-62.

第9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智能化 Web GIS IC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202-02

随着现代网络、电子、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工程建筑中的数字大厦和数字社区越来越多,大部分房地产商也准备建设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数字化社区在国内的发展启始于二十世纪末,是由我国科委正式批准并启动,《首批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是我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双重项目”。着重以科技为指导,促进住宅科技与住宅建设的全面结合,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来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

什么是数字化社区?我国有关部门就数字化社区给出了基本的定义:是指利用现代先进的传感、数字信息、数字通信、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等技术,完成社区内部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管理,完成社区与家庭间各项机电、安防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完成社区生活和工作的安全、便捷和舒适[1]。建设数字化社区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成为社区服务体系建立的必然趋势。

笔者走访了烟台市几个新建高档住宅小区如天合城、南山世纪华府等,目前烟台市数字化社区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仅仅是从片面的认识上简单地实现了部分的智能化功能,如保安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社区物业管理系统等等;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字化社区的本质理念。

1、烟台数字化社区的应用现状(大部分小区实现了以下功能)

(1)IC卡门禁系统,是指代替传统的钥匙、门卫管理,以全天候的电子警察确保社区的人、财、物的安全。(2)安全防范系统,是指闭路监控、对讲防盗、住户报警、保安巡逻管理等系统。(3)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水、电、天然气、网络等的远程抄表及网上缴费,大大方便了住户的生活。(4)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以非接触式IC卡为车辆出入停车场凭证、用计算机对车辆的收费、车位检索、保安等进行全方位智能管理的系统。

2、烟台数字化社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表远程计量系统计费与有关部门没有沟通好,造成多表远程计量系统的运行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有的采用一些价格低廉、质量差、性能不好的产品,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有的系统误差比较大,形同摆设,没有起到远传以及集中检测的作用。

(2)标准规范的制定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数字社区中存在诸多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标准不够规范。旧的标准规范已逐步被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所淘汰,在众多的智能系统建设中,从项目设计、规划到施工都是在无标准和无规范的情形下进行的,导致设计方案不科学合理、施工的质量不合格以及工程验收不能达到标准水平。

(3)数字化社区的系统集成性差。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小区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社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就要结合各项科学、技术、系统和设备等方面共同完成。目前,山东省烟台市内住宅小区的数字化建设,基本是各种产品和子系统在拼凑;各子系统间缺乏系统集成的综合考虑,缺乏系统集成平台。只有实现住宅小区数字化各系统的集成,才能充分体现住宅小区数字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实现住宅小区高效科学智能化控制管理。

(4)重视数字社区,轻视数字社区管理。众多方案在整体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建立数字社区系统之后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有关费用等问题。由于有的房地产商只是为了楼盘的促销盲目建设,轻视对社区的管理,致使物业管理成本增大或者有关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难以很好的操作系统,造成数字化效应的极大浪费。

(5)意识不够,重视不足: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数字化社区不够重视,没有把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部分开发商只是把数字化作为宣传和卖点,对数字化社区的认识不足。人们的开放和认知程度也亟待提高。

3、烟台市建设数字社区的建议

根据建设数字化社区存在的问题,在建设数字化社区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数字社区持续快速发展。

(1)从自动抄表装置的运行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研究开发可以采用直读表具或IC卡预付费表具。

(2)相关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信息标准的规定,坚持“科学、全面、系统、兼容及扩充”原则,完善数字化社区系统和有关产品的技术规范,不断补充和健全数字化社区的设计、施工及监理等方面的规范,从而促进我市建设数字化社区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3)提高数字化社区的系统集成性:系统集成是实现数字化社区技术的核心和前提条件。利用系统集成,实现系统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使住宅小区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现今,系统集成的发展把需求作为导向,把住宅住户的需求转化为系统集成的技术应用,而且系统集成的开发直接面向信息以及相关数据。单一的、封闭的、难以引入高新技术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把开放的信息网络作为基础,灵活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部分投资者都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完善住宅小区的自动化、安保以及管理信息等系统,提升了住宅小区的档次和信息化程度。

(4)建立健全数字化社区。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由设备的先进程度来决定的。素质较低的人员管理和操作数字化系统,实现不了先进的住宅小区服务。要做好员工培训,深化信息服务意识,提升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使数字化社区系统真正的为住户服务。

(5)发挥政府在研究数字化社区理论和实践中的起到的作用。建设数字化社区是涉及到诸多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要把供水、供电、供暖以及IC卡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形成统一的、规范的行业标准,有效避免建设的重复以及有关行业的技术壁垒。

4、烟台数字化社区的发展展望

(1)WebGIS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数字化、智能化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数字化社区理念与地理信息技术中的空间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等功能相结合,是数字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支撑。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数字社区不但使物业公司对住宅小区所处的位置、周边的环境、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等方面与有关的空间信息可以更加深入和直观的了解以及管理,而且为业主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和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以及便捷的居住环境。

(2)数字社区中的“一卡通”技术:利用IC卡作为居民信息的载体及与系统数据接口,住户持一张IC卡即可实现身份认证,出入社区,车库;利用自助查询终端参与社区事务投票表决;可以作为”智能钥匙”出入楼道,打开自家的大门、房间;也可以当作钱包使用,缴纳物业费用,在小区内的健身室、服务部消费。

建设数字化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促进住宅小区的信息化要首先解决小区住户最关心的问题以及与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提供就业、家政、监控报警、房屋维修、水电气数据的自动采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网络银行、社会保障、股票交易、交通出行、高速互联网接入、社区管理视频点播、联机检索、电子邮件、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使社区的信息服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组成部分[2]。我们应该加强数字化社区的建设与规范,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推进烟台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