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族元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3)
【摘 要】单晶硅的性质对所含杂质与缺陷十分敏感。于是,为了在硅上获得适合于实际应用的光发射,人们对Si材料的改性主要采取引入与控制杂质和缺陷的方法,期望获得有效的发光中心,近年来,Si材料的掺杂改性在实验和理论上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在硅中掺入C、Si、Ge、Sn、Pb等第四主族元素,来对它们的性质进行计算模拟,为Si的掺杂改性做理论分析指导。
关键词 C族元素;Si;能带;态密度
构造2x2x1共32个原子的超晶胞,其中浅色原子代表Si原子,深色原子代表C族(C、Ge、Sn、Pb)元素原子。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平面波赝势方法的CASTEP软件包完成。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BE的计算方案来处理。本文采用超软赝势(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s,Usp)描述离子实与价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系统总能量和电荷密度在布里渊区的积分计算使用Monkhorst-Pack方案来选择k空间网格点,布里渊区k矢的选取为666,平面波截断能Ecut设为200eV。经过参数优化,以上参数满足计算要求。在分析中采用如下的局域轨道作为价轨:C 2s22p2、Si 3s2 3p2、Ge 4s2 4p2、Sn 5s2 5p2、Pb 5d10 6s2 6p2。
为了得到体系的稳定结构,在Si实验晶格常数值附近对原胞体积和总能量进行优化。通过计算不同掺杂原子原胞体积下的体系总能量,得出了Si晶体晶格常数a,b,c。表1是Si正交相结构优化后的晶格常数。由表1可看出,几何优化后得到的理论原胞参数与实验值比较接近,误差在1%,与实验值较相近。
对超晶胞进行原子替代,用第四主族元素原子分别取代体系中等同位置的一个Si原子,构成Si31X1体系(X分别为C、Si、Ge、Sn、Pb原子)。再次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构后对晶胞能带结构、态密度、光学性质等进行计算。模型优化后结果如下:
在此种高掺杂量(3.2%)下,掺杂C、Si、Ge、Sn、Pb原子的Si晶体晶格常数、体积局部逐渐增大,原子平均距离改变。Ge原子掺杂的晶胞参数掺杂前后的变化很小,因此,实际情况中可认为掺杂对本体晶胞参数没有影响。究其原因,在于Si和Ge的离子半径非常接近,从元素周期表中看出Si、Ge的原子半径为0.117及0.122nm,并且Si-Si键能和Ge-Si键能大致相当,因此低量的掺杂对晶胞结构没有影响。
如表1所示,C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C原子的半径为0.077nm最小,铅的半径原子最大为0.175nm。当C、Sn、Pb掺杂时,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表1),晶格常数较之本体晶格常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积膨胀超过2%,晶格发生明显的畸变。从表中可以看出掺杂Pb的模型的能量最低,最高位掺杂Sn。从掺杂C到Sn能量升高,到Pb产生突变。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各不同。C组成的石墨、金刚石等为绝缘体,Si、Ge组成的晶体为半导体,Sn、Pb组成的晶体为金属导体,性质差异较大,原子的能量不同,活动性也不同,导致Si晶体体系的能量的变化。Sn、Pb为金属,且Pb的电子数较多,对Si晶体的影响较大。鉴于Sn、Pb对Si晶体晶格常数、体积影响较大,尤其是Pb的能量突变,对Si晶体的损伤较大,因此实验上不推荐注入Sn、Pb元素。
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利用GGA近似处理交换关联泛函,超软赝势处理离子实与价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平面波基组描述体系电子的波函数,通过计算得到了Si掺杂沿布里渊区高对称点方向的能带结构。
表2为晶胞掺杂能带带隙计算结果。通过表可以得出本征Si的带隙最大,掺杂Pb的能带最低。本征Si的带隙为0.615eV,而含有C元素的Si晶体带隙仅为0.507eV,原子的掺杂降低了带隙。
由图2可以看出,本征Si总态密度可分为四组峰,其中三组峰(Ⅰ、Ⅱ、Ⅲ)为电子填充形成的价带部分,峰Ⅳ组成导带部分。分态密度图中,-12至-7.5eV处的Ⅰ峰主要由Si的S轨道的电子组成,Ⅱ区域由S、P轨道电子共同构成,S轨道电子属于内层轨道电子,对费米能级附近电子的影响可以忽略。价带顶主要由P轨道电子构成,价带区域由-4.3至0eV。由于sp轨道杂化,导带部分0-3eV由S、P轨道电子共同构成,其中外层电子(P)占主要部分。
图3为掺杂后的DOS(Density of states)及PDOS(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观察态密度图,C、Pb元素掺杂的态密度图出现五组峰,其中含有C元素的态密度图中出现了-13至12eV的小峰,而于含有Pb元素的态密度图中出现了-17至-16eV的峰,两者又有不同。对于C元素掺杂,多出的峰值主要由C的内层电子s态组成,另一个则主要有Pb的外层电子d态组成,且Pb的d轨道DOS是一个很大的尖峰,说明d电子相对比较局域,相应的能带也比较窄。
如果费米能级两侧都有尖峰出现,且尖峰之间的DOS并不为零,称为赝能隙。赝能隙的大小反映了体系成键共价性的强弱:越宽,说明体系共价性越强。两尖峰之间的域宽分别为3.90eV(掺杂C)、3.92eV (本征Si)、3.91eV(掺杂Ge)、3.89eV(掺杂Sn)、3.89eV(掺杂Pb)。本征Si的域宽最大,体系共价性最强;掺杂Pb共价性最弱,即共价性最弱。从C、Si、Ge、Sn、Pb原子的分态密度图分析,由Si到Pb价带的价带顶向费米能级靠近,赝能隙逐渐减小,共价性减弱,离子性增强,这个结果跟实验是一致的。
考虑LDOS(Local density of state),如果相邻原子的LDOS在同一个能量上出现了尖峰,我们将尖峰称为杂化峰(Hybridized Peak),这个概念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相邻原子之间的作用强弱。由图中看出,所有体系中都存在SP杂化,较本体Si,其它体系杂化增强,且随着掺杂原子电子数的增加,态密度中的有效电子数增加。
IV族材料中,Si和C的合金化拓宽了Si晶体的能带范围。在Si中掺入Ge、C离子可以形成类似于Si1-yGey的Si1-xCx合金。Si1-yGey合金对Si的能带的调制主要在价带,Si1-xCx合金对Si的能带调制主要在导带。从图中看出,C掺杂的导带部分出现多个SP杂化峰,Ge掺杂的导带部分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价带发生部分变化,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
通过对硅中掺入C、Si、Ge、Sn、Pb等第四主族元素对它们的性质进行计算模拟,得出以下结论:
(1)Ge原子掺杂的晶胞参数掺杂前后的变化较小,因此,实际情况中可认为掺杂对本体晶胞常数没有影响。但当C、Sn、Pb掺杂时,晶格常数较之本体Si晶格常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由C到Pb带隙减小,价带并没有发生变化,价带顶为G点,导带的位置发生变化,导带下移,导致带隙减小。
(3)所有体系中都存在SP杂化,较本体Si,其它体系杂化增强。其中本征Si的体系共价性最强,掺杂Pb原子的体系共价性最弱。
参考文献
[1][德]卡斯珀.硅锗的性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谢希德,陆栋.固体能带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半导体物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中国流行音乐;研究
流行音乐[1]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音乐类型,因其形态丰富、风格多样而迅速被西方人们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现。所以我国流行音乐必须开始本土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我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具有审美性。在这种结合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乐作品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之处不仅是韵律上的优美,还有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依然屹立不倒,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还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国流行音乐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将二者相结合,做到“推陈出新”,一定会给观众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其中,首先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结合。比如,宋祖英的《浏阳河》就被曾格格和冯晓泉改变为《小河淌水》;对传统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韩红老师的《北京的金山上》等;运用流行的现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这基础上传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伦、许嵩等,许嵩[3]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半城烟沙》都充满着深厚的民族元素,听起来娓娓动听、洋洋盈耳。
二、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上。在我国,极具特色的乐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埙、磐、古筝、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极具特色。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民族乐器中所表达的独特性,会让歌曲整体变的个性十足。比如王勇在进行《往生》的创作时就加入了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而后成为了我国摇滚乐的代表之作;花儿乐队在《化蝶飞》这首歌曲的创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完成的;还有吴克羣的《将军令》,歌曲的取材就是来源于戏曲《将军令》中,在原戏曲中对于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给予保留,这样将二者相结合古今韵味皆在,也能够更加被观众所接受甚至喜爱。
三、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比如说著名的作曲家姚明[4],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手拈来,所以你在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故乡是北京》时,就可以听出那充满京味儿的曲调;刘欢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错》,还有赵传的《粉墨登场》就是摇滚乐和京剧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剧的旋律再结合李玉刚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尽显。因此,戏曲艺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是灵感的资源库,利用合适,就可以让歌曲的风格特点得到很好的强化。唱腔也是戏曲中一个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在借鉴这种唱腔,比如荣在《梦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剧唱段,利用京剧来表达“梦北京”这个主题十分的巧妙。还有《反过来走走》,在这首孙燕姿的歌曲中,开场就使用了京剧唱腔,瞬间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的演唱加说唱更让人觉得歌曲充满了戏剧化。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将文字作为发展的载体,我国从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字来见证的,这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音乐作品是否能成称得上优秀,文本内容也是评鉴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中,不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征的融合,让听众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民族归属感。可是这说起来异常简单,要做也是相当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过于普通,反而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因此,流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两者结合的创作中要注意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在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强。比如张也老师在创作《枉凝眉》[5]时,就是将元曲和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相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比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台》,《红尘客栈》都是将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后形成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并深受青年们的喜爱;歌后王菲《水调歌头》也是由苏轼的同名的词句所改编的。
五、未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融合发展
(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依存发展。在我国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就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碰撞。在相关的调查中,此节目成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会是一个双赢结果。传统民族音乐需要发展,现代流行音乐需要创新。两种音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能让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步迈入世界级别,还能保证我国传统民主音乐也能长久的发展和继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商业性。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这种音乐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转换心情。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性。就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凤凰传奇,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最炫民族风》了,这首歌的风靡程度较高,更成为了广场舞大妈的:“心头爱”,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会将这首歌曲当成健美操训练的背景音乐。下载量和播放量的数据更是惊人。这异常火爆的光环背后和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分不开的,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确实把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这也需要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歌曲的创作时,也注意自身历史知识的累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在流行乐上得到多种多样的发挥,完全可以把民族音乐中的优美旋律与民族文化运用在流行音乐中。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不能随意扭曲或者修改民族音乐中的精髓,在不同音乐风格上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就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让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恰当的发挥作用,我国的流行音乐才能够更加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以及审美性。
作者:彭娜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蕴.浅谈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11):114.
[2]谢雨辰.浅析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J].北方音乐,2015,35(13):15-16.
[3]雷琼.浅谈音乐创作表演中的多元素融合现象——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民族化情节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6):73-74.
我国动漫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深受国外动漫设计的影响。在如今的社会中,国界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即使在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动漫的跨国发展、无论在中国的哪个地区,哪个名族的孩子都认识米老鼠和唐老鸭。对于孩子来说,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不仅能给他们带来乐趣,更能使他们从中学习到广泛的知识。现如今,将民族传统元素融入动漫中,就可以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融入其中,让看动漫的孩子从中掌握到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这对于动漫来说,也会因为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而拓宽了动漫创作道路,既给动漫创作带来新的生机的同时,也宣传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所以,动漫设计与民族传统元素的结合是一举多得的。
一、目前民族传统元素对动漫设计创作的影响
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动画片是非常多的,从对它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汲取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挖掘不同民族的历史,创造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并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进行诠释和表现。动画创作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各个民族文化的解读、传承与传播。对于目前动画创作者来说,必须具有了解和学习各个民族文化的能力,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良好地应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创作出独特的动漫作品。纵观我国的动漫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动漫创作道路上,中国动漫创作经历了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历史经验来完善中国动画产业到创作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动画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动画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和顽强的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元素。
二、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1.民族传统元素在动漫角色造型创造中的应用
动漫角色造型创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部动漫作品的成败。成功的动漫角色造型应该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在创造动漫角色造型的时候,动漫创造人员往往都会全方位地考虑故事背景中的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这部动漫作品在角色的造型设计上,吸取了我国传统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人物特征为背景,把这种艺术方式强有力地运用到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当中。把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动漫角色的服饰和脸谱上,使得动漫作品被蒙上了一层具有强烈名族特色和个性的面纱,使得动画片得到广大人们喜爱,这种不可估量的影响正是动画片的成功之处。再比如动漫大片《功夫熊猫》,该片也正是因为在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上成功地运用了我国传统民族元素才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主要以中国特有的“熊猫”和各种“中国动物”为主题,以中国古典元素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华民族传统元素,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可。总之,一部动漫作品的角色造型创造是该动漫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动漫角色造型的创造上,适当运用一些民族传统元素,能够促使动漫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最终达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2.民族元素在动漫场景创作中的作用
动漫场景指的是影视动画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对于动漫作品的成功与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漫场景创作在影视动漫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动漫作品的创作中,动漫场景通常是为动漫角色的表演提供服务的,动漫场景的设计要符合要求,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要明确地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合核部影片的总体风格进行设计,给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合适的场合。在设计动漫场景的时候,动漫创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将故事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与人物造型设计结合起来,使动漫场景设计与整部影片的风格相一致,做到“形式追随功能,场景追随影片”,这也是场景设计的最基本法则。比如,以动画片《宝莲灯》为例,该片在场景设计的整体风格方面,既吸取了古代传统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的特点,又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场景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人物造型相得益彰,同时还恰如其分地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神话世界。再如《功夫熊猫》,该片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具有东方神韵的写意中国山水画塑造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动漫场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运用传统民族元素,使得动漫设计对观众有了真正的吸引力,真正拉近了动漫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最终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三、总结
海南的苗族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民俗旅游开发产业链单一,精品项目缺乏
目前整个海南岛突显海南苗族民俗文化相关的景区只有三亚槟榔谷景区和三亚千古情景区。虽然有的民族地区有进行一些与民俗相关的旅游开发,但规模小、环境差、景点杂乱、缺乏市场意识、旅游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既不能对海南苗族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不具备旅游吸引力。据统计2014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47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060.2万人次,增长10.6%;接待一日游游客728.9万人次,增长10.7%。旅游总收入506.5亿元,增长13.2%。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人数,海南苗族民俗旅游景区的开发进程完全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如果发展好民俗旅游这一板块,那么将会为海南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精品项目缺乏的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商的开发形式过于单一且多数以观光型旅游为主,像槟榔谷、千古情等景区虽然突显出民族民俗文化,但游客在景区内部也主要是走马观花式的观摩游览,并没有亲身体验、尝试和学习海南苗族传统的蜡染、刺绣、舞蹈等传统民俗技艺的机会,更对其中的真正内涵不甚了解。其实海南苗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许多与其他民族不一样的风情和文化,但纵观整个海南岛的民俗旅游市场,优势民俗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各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1]。从现今的开发程度来看,与海南苗族丰富的民俗文化相对应的是精品项目的缺乏,海南苗族民俗旅游开发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经济基础较差,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海南苗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这里自古以来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较差,虽然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但是比起海南沿海地区任然存在很大差距。海南苗族民族地区拥有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俗旅游的相关开发,势必能成为海南岛民俗文化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在海南苗族民族地区开发民俗旅游景区,还能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对五指山苗族村寨的村民进行访谈时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民俗景区的开发持支持态度。但是交通条件问题,直接降低了旅游者的可进入性,落后的基础设施也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南省经济相对落后,虽然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近几年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设立特区之前海南省长期孤悬祖国的最南端,经济基础较差,与祖国许多省份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南省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相应制约,政府对民族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的投入等,都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三、民俗旅游未获得足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
“酒香不怕巷子深”曾被用于形容好的东西即使处于位置偏僻的角落,还是会有人知道它,可如今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不利用各种手段把“酒”给推销出去,那么再好的“酒”也会无人问津。目前政府以宣传和推介自然风景为主,并引导旅游开发商开发自然风景。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旅游开发的天平自然会向自然景观倾斜。
究其原因,是因为海南岛自然资源太过优越。海南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森林覆盖率以及充足的日照时长,人们一提到海南岛,首先想到的是:阳光、沙滩、大海和椰林,而不是海南岛的民俗文化资源,自然景观是游客来海南岛旅游的主要驱动力,民俗文化资源的光芒往往被掩盖。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下,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自然在长期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将重心偏向自然风景的宣传和开发。
四、教育相对落后,旅游人才储备缺乏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如今传统文化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和侵蚀,主流思想和生活习惯的引入,使得民族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被逐渐淡化,甚至一些生活习俗以及被完全汉化。海南苗族各项传统民俗如蜡染、刺绣、民歌等技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通过笔者在五指山苗寨走访发现,苗寨里会做传统苗寨服装的妇女已经越来越少了,并且掌握技术的大多数是村寨里的老人,苗寨服饰文化的传承已经开始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此外,相关的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也是严重短缺,一个景区的开发和运营如果没有一只高素质的人才团队,那么何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旅游人才储备缺乏主要是因为海南省教育相对落后。海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全海南办学质量最高的大学,但是在2014中国校友会网中国高校排行榜中,海南大学仅名列第89位,可见,海南省高校办学规模和发展与其他省市比起来还有不小差距。高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海南省发展民俗旅游更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是受到高校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制约,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牵制民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海南省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质量也与其他省市差距不小,中小学教育为人们塑造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氛围,整体素质及精神面貌都与中小学教育息息相关,而社会氛围、整体素质等因素是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以及民俗旅游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2]。
五、旅游企业对经济过度追求,民俗景区商业化严重
关键词:民族舞;现代舞;融入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生活方式,因此,各个民族的舞蹈各有特色,要让民族舞既保留自身特色,同时又跟上时展的步伐,这就要求不断创新民族舞的来增加其吸引力。如何让民族舞不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使民族舞有时代感?需要我们在编排与教学民族舞蹈的过程中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在传统民族舞的基础上对舞蹈进行创新,以赋予民族舞时代特征,不脱离当下大众的生活状态,能更好地被大众接受与认可。
1 民族舞与现代舞的差异
民族舞是劳动人民在不断劳动的过程中,通过肢体不断探索和发掘产生的舞蹈形式,也是将当地的民俗民风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在创作过程中会结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文化,因此民族舞受众广泛。不同的地域与不同的民族所创造出来的舞蹈有着明显的差异,也可以说,每一种民族的舞蹈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民族舞与现代舞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民族舞主要是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日常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甚至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的崇敬。随着潮流的不断变化,大众对民族舞的表演形式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要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这就要求舞者不断探索传统民族舞,融入新的元素,使得民族舞表演产生新的亮点。
现代舞是从西方国家开始出现而慢慢发展至今,它的产生并非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是对当时古典芭蕾舞的反抗。古典芭蕾舞追求技巧与高难度的动作,而现代舞的出现恰好符合了自然运动法则。它强调了情感与舞蹈动作的融合与共存,现代舞将许多的著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由此可见,现代舞并不是像民族舞那样,受到民间风俗文化与地域的深刻影响,它追求的是一种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因此,在现代舞的创作过程中,并不以高难度动作与美作为衡量舞蹈的唯一标准,而动作的自然、流畅与舞者的情感是现代舞带给观众的主要视觉享受。
2 民族舞教学融入现代舞元素的必要性
虽然现代舞作为一个外来舞种,其艺术表达也没有以我国的民俗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做基础。但它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与追求。因此,不论在艺术表达形式上还是动作技巧上,都受到观众的喜爱认可,自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适应力。而对于发展缓慢的民族舞来说,融入现代舞的舞蹈元素,无疑可以推动其发展,因此,民族舞应该打破局限,积极融合其他舞种的可用元素,让民族舞得到更好的发展。
民族舞的创作灵感来源是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向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各个民族的人的生活日常和追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民族舞本身也可以根据潮流进行适当的调整,虽然如今的民族舞已经在题材、内容上有了许多的创新,但是如何让民族舞更具有时代感,表达出当下劳动人民的心声呢?我们可以加入更多创新的元素。现代舞有超凡的肢体表达,丰富的舞台调度以及顽强的舞蹈生命特征,这些精华都是民族舞在现阶段可以吸取的经验,吸收适合自己的元素,不照搬现代舞的动作,将民族舞的特殊性与现代舞的时代感相互融合,将民族的舞蹈与现代的舞蹈更好地融合发展,这是民族舞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民族舞一系列的调整与创新,能给观众带来更享受的视觉盛宴。
3 将现代舞元素融入民族舞教学
3.1 将民族舞元素与现代舞元素融合
目前的阶段,民族舞与现代舞融合在一起进行表演大获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杨丽萍的《月光》与《绿色》,就是完美地结合了现代舞与孔雀舞动作,每一场演出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奠定了杨丽萍在民族舞方面的不凡地位。由此可见,将现代舞元素融入民族舞中这样的舞蹈表演形式,已经被广大观众接受与认可。再看《邵多丽》这个著名的傣族舞蹈,民族舞《邵多丽》在传统表演过程中有不断重复的三道弯动作,然而结合了现代舞蹈元素后,情节设计成了在绵绵的细雨里三位多姿的少女手拿翠竹与红花,在大自然中尽情嬉戏。观众通过唯美的舞台灯光背景,注视着舞者优美的姿态,画面引人入胜,让人浮想联翩。除了舞蹈形式让观众着迷,还有表演时的背景音乐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其能更加烘托气氛,让表演内容更加生动。让现代舞元素融入民族舞中,加快了民族舞走向世界的步伐。
3.2 在民族舞的技巧上运用现代舞元素
不同的舞蹈,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技巧,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舞蹈技巧编排舞蹈就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现代舞的舞蹈动作看重轻重、快慢、疏密、张弛的转变,通过不断变化动作的幅度、力度来传递给观众不同的情绪,让观众体会到表演者的内心情绪就达到了表演的目的,整个表演便有了情绪与生命。现代舞为了给观众传递情绪,不断地变换舞蹈动作与节奏来达到演出。另一方面,民族舞在表演过程中,往往以突出地方特色为首要目的,对于舞蹈动作、技巧相较于现代舞而言确实略显单薄。例如,蒙古族的舞蹈,动作伸展、豪迈、含蓄、舒缓,如融入地方民俗民风的筷子舞、角斗舞、安代等。中央民族大学曾表演过《彩虹》,融合了蒙古舞动作与现代舞,张弛有度的动作,紧张有序的节奏,温润而激烈的情绪惊艳了观众。因此,在民族舞的教学与编排中,有意识地融入现代元素,能够将民族舞表达得更精彩、更生动。
3.3 对民族舞的传承与创新
想要在民族舞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对民族舞的传承与创新,就得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首先,要扎实地学习传统的民族舞技巧与理论,让学生感受传统的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这样可让学生保留民族舞的精髓,这是传承民族舞蹈的先决条件。然后,让学生去接触已经融入现代舞元素的民族舞蹈,使学生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体会现代民族舞的魅力,让学生在参与排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现代民族舞的了解。这样一来,使民族舞的传承和现代民族舞的学习创新有了最佳的融合点。由此可以看出,在民族舞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并不会一味地要求学生接受民族舞的全部,而是在这基础上将民族舞与现代舞的元素结合进行教学,使富有时代感的民族舞在新一代身上传承。
4 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任何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独立存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与艺术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难以割舍的联系。想要更好的发展民族舞,除了完善自身,还需要不断地吸收与发掘其他舞种的优势。在民族舞蹈中融入现代舞元素,是势不可挡的演变趋势,这能让民族舞在保留自身特色与魅力的前提下,在众多争奇斗艳的舞种和表演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曹诚渊.中国现代舞钩沉[J].舞蹈,2015(02).
[2] 王静.传统与现代的撞击――探讨现代舞与民族舞[J].音乐大观,2012(04).
一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特点
现代足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能反复进行快速奔跑、大量的突然起动、急停急转、变向变速跑。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一系列技术、战术,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应具备快速的位移速度,更应具有良好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足球运动员位移速度的特点是重心低、步频快、步幅小,以有利于随时改变方向、控制好球和应付突变的情况。
二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练习方法
1、反应速度训练
采用通过对视觉信号的反应,做出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和冲刺跑练习,以及结合各种技术动作的快速反应练习。具体方法有:各种姿势的起跑。如正面站立、侧身站立、转身、半蹲、后退中转身等姿势;各种姿势起跑后的追球跑;行进中或运球中,看信号的各种快速跑。如加速跑、变速跑、变向跑等;做完各种技术动作(如传球后,射门后、铲球后等)的各种起跑;听、看教练员的信号后,甲、乙两队队员进行追拍游戏或快速启动争抢球的游戏。
2、动作速度训练
全速运球跑;快速运球射门;快速冲上铲球,断球;快跑中互相传接球;绕杆射门;二对二、三对三盯抢游戏;一分钟连续对墙踢球练习。
3、位移速度训练
原地或行进中的小步跑、高抬腿跑等;顺风跑、下坡跑、牵引跑等;快速大步跑、后蹬跑;60-80米全速跑、快速跑、带球跑;传球后冲刺跑;快速下底接球跑。
三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练习注意事项
1、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和体力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当运动员身体疲劳时,进行速度素质练习,不仅不能提高速度素质,而且容易产生伤害事故。
2、每次练习都要用最大的强度,间歇时间不能太短,跑动距离不宜太长。
3、反应速度训练时,应多采用视觉信号,这样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观察力;在发展动作速度时,应合理地变换动作速度,采用先快后慢到最快速度的变化模式。
4、采用结合球的专项速度练习时,对技术动作的难度和要求不能过高,最好采用运动员已熟练掌握的一些技术动作。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练习时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完成动作的速度上,如技术动作太难练习时就达不到提高动作速度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足球是体育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足球教育的推广,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健体魄。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校园足球教学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对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制约因素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农村学校足球设施陈旧,足球场地坑洼不平
足球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设施不足也是现阶段农村校园足球发展不顺利的主要因素。作为足球教学的主要场地,足球场乃是开展足球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现在农村学校中,虽然具有足够大的场地,但是并没有划定足球场的范围,相关的界线也就更不用多提。另外,足球场场地中荒草丛生、地面的平整度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在这样的场地中进行足球练习,不仅很难提起兴趣,同时还可能导致人身造成威胁。
2.相关部门对农村校园足球发展不够重视
我国足球水平相对较弱,在长期的这种状态下,国家相关部门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校园足球重视程度严重缺乏。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遭受挫折,国家开始加强了对足球进校园的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仅仅体现在城市学校中,对于农村来说,仍然是不够重视。一方面,国家在财政中,每年为农村校园足球运动的投入是很少的,甚至很多地区都没有设立这一款项;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思想陈旧,仅仅想着让孩子多读书,将来光宗耀祖,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在农村教育体制下有的都不知道足球运动规则,一些更加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没有踢过足球。
3.没有专业的足球教师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农村校园足球发展的保证。但是,现阶段农村学校中,正规的体育教师数量都十分有限,专业的足球教师就少之又少。由于受到农村教学条件、教师工资待遇等条件的约束,招揽不来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本身的体育素养有待提升,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仅仅能够做一些基础性的讲解,不能言传身教。
二、推动农村校园足球发展的有效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校园足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现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
1.加强农村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建设
当地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足球教学的重视,联合教育部,推行足球教练培训工作,为农村校园提供更多优秀的体育足球教师,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另外,让农村体育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足球素养,为学生学习足球提供有效的师资力量。另外,应该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为农村校园引来更多优秀的足球教师人才,强化农村校园足球教师队伍。
2.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校园足球设施建设
针对现阶段农村校园足球设施问题,还应该加大资金投资,不仅在场地建设以及设施建设问题上,还需要为足球场地设施等的维修费用做好准备。同时,足球比赛、学生保险、运动装备、安全防护等方面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十分沉重。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鼓励社会企业、公益部门等为农村足球费用捐款,帮助农村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3.加大足球运动宣传,营造良好的足球教育氛围
在公众眼中,从事职业运动多是文化教育失败后的被动选择,运动生涯一旦结束,多数运动员的生存状况堪忧。公众的这种观念,导致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花过多的精力从事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这种对抗性强的运动,得不到公众的支持,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非常不利于校园足球的推广。因此,要加大媒体宣传的力度,打造我国自己的足球文化,为校园足球营造浓厚的氛围,打破大众对职业足球的固有观念,以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足球运动中来,为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积累更多的后备力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足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校园开展足球教学活动刻不容缓。然而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校园足球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校园足球设施建设,强化足球教员队伍建设,提高对农村足球教育事业的重视,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全面推动我国农村足球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云.农村初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文理导航,2012,25(2).
【关键词】足球裁判员 执法 错漏判 因素
现代足球比赛是快速、富于竞争、充满激情的竞赛,为了取胜夺标,比赛双方在身体、技术、作风、心理、策略思想方面的对抗越演越烈,对抗性已成为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足球裁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判罚的准确性对比赛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在对足球裁判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实际经验,确定了21个影响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错、漏判的因素,并通过对近年来执法甲A、甲B比赛的高级足球裁判员的调查与研究,筛选出重要因素,从中找到基本的规律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减少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错、漏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裁判员的体能
现代足球比赛向高速度、高强度、力量型的防守、全速进攻、强烈的个人进攻欲望方面发展,特别是这高速度的攻防对裁判员的体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加强体能训练,就不会有充沛的体力,也就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出现耐力、速度、移动角度、视野等等诸多方面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且常处于疲惫状态,兴奋不起来,因而反映迟钝,思想混乱,造成观察、判断上的误差,也是产生错、漏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裁判员应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持久的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科学地运用和支配、调节体力,只有这样,裁判员在比赛中才能保持正确的移动路线、体力的合理分析、节奏的掌握均衡、距离的保持适当,善于选位,善于抢判断的“第一动作”和“第一时间”,以利于正确的判罚。
二、裁判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临场裁判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所具有的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它是裁判员临场判罚的精神支柱。有了自信心,能增加裁判员临场时的乐观情绪和勇气,能消除和防止临场产生的自卑心理,能提高临场判罚和处理的果断性和坚决性。对各类比赛高度重视,对完成好执法任务充满信心,做好思想、技术、身体、心理等全面的准备。对比赛队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双方的长处和弱点,对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料,做到有备无患。赛前,要进行自我表现调节,建立适宜临场执法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在临场中表现为,意志坚定、头脑清醒、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沉着稳重、仪表大方、移动积极、注意力集中、掌握尺度始终如一、鸣哨及时、判罚合理,出现特殊情况能合理解决,处理问题果断。如果裁判员缺乏自信心,临场表现为,处理问题优柔寡断,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醒,精神疲倦,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不敢大胆鸣哨,出现错、漏判现象,也就无法控制比赛的场面,容易被场内外各种因素所干扰,不可能顺利完成比赛任务
三、裁判员对外来因素的抗干扰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足球场上,每个裁判员周围都有来自外界各个方面的干扰。首先是由于电视的直播,给裁判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业务水平和执法水平的大好时机,同时也给领导、俱乐部官员、专家、老师和同仁提供了观察、检验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这就使裁判员产生了想吹好、怕吹砸的心理。其次,随着比赛的逐步升温,主场的观众很狂热,观众当然带有强烈的倾向性,由于只想主队赢不愿输,矛头就直接指向裁判员和对方,他们的情绪在比赛时表现得十分强烈,许多人会失去控制,球迷的过分举动给临场裁判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再次,在关键场次或关键球上,一次的错、漏判始终在脑海中出现,往往会影响对后面的判罚,个别裁判有时会采用“弥补”法来处理前面的错误,结果会引起新的错、漏判。还有一旦主场出问题,就有可能带来当地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各大新闻媒介的轮番进攻,这些外界因素会制约裁判员的准确判罚。
四、裁判员的执法经验
现在的足球比赛,变幻莫测,动作和战术配合速度快,攻、守转换快,运动员间的身体接触的方式和方法多而频,对抗的程度越来越激烈,争抢越来越凶狠,往往决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裁判。裁判员是比赛场上的法官,他的判罚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比赛的结果。因此,裁判员在临场工作中的选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保证裁判员在临场工作中提高判罚准确性、减少错、漏判的重要环节。好的选位保证了好的观察,好的观察依赖于好的选位;反之,盲目地选择不适当的位置进行观察必将影响判罚的准确性,从而出现错、漏判的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元素 包装结构设计 融合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包装设计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包装设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单纯地追求视觉的表现而忽略结构的功能作用与单纯追求结构功能而忽视视觉的表现同样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推陈出新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观更加影响各种设计思潮的变革,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设计思维和风格[1]。在功能上满足顾客需求成为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对视觉传达方向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整改方案,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加入包装结构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丰富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的表现能力,也是未来包装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遗产丰厚,在包装设计领域中,应该关注本土资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文化的优势,将本土材料及民间的制作工艺运用到包装设计行业中,成熟的民间工艺可以为我们的创新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可以以此作为本土经济开发的方式,带动本土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学科的发展带来生机。这样的教程整合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新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还达到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推动我国包装设计行业的创新发展[2]。
1 包装结构设计与民族文化交融的特性及应用背景分析
包装设计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分为构造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两个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科,包装结构设计属于工业包装领域,不同于一般包装设计的平面展开,它有机地吸收、整合了不同学科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针对产品本身的特性,在民族文化元素与包装结构设计中寻找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巧妙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工艺制作技术,提高包装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才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产品才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因此,民族文化元素介入包装结构设计,在包装设计专业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的包装课程在教学上均倾向于视觉方面的设计,大多停留在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缺乏相互之间的横向交流与沟通,缺乏创新,不利于现代包装设计人才培养。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单一的外观视觉设计还是结构工程设计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注重平面视觉传达的包装设计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现代包装容器的设计不再仅仅是容纳、保护商品的简单作用,要注意它的审美性、 功能性, 还应考虑它独特的文化魅力,设计内容上做些整合改革,提出新的设计方向,设计必须有独特的个性。把民族文化元素同包装结构设计联系起来,体现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包装设计教育与市场接轨的重要环节。广西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通过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逐步形成了合理的教学模式。通过努力,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成功地与广西民族印刷厂合作完成系列月饼盒包装,工艺精美,图案融入了民族的元素,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风景,社会反响较佳。借靠中国和东盟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的发扬成为宣传广西民族特色的直观表现方式,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组织师生先后参与中国―东盟礼品包装设计、吉祥物设计等。出色的表现得到中国―东盟组委会的认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本土元素与包装容器结构设计融合运用的表现形式
基于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对民族元素介入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的自然材料、民族图案、传统工艺等运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加强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我国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创新性的现代包装作品[3]。
2.1 民族图案、纹样及色彩的运用
图形是包装视觉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对产品内容形象化的表现,不同的图形运用体现了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风俗文化,包装设计的成功不仅来源于主题的准确与构思的新奇,还要在装饰取材方面合理运用,产品才能发挥出自身魅力与内涵。使包装设计结构造型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的传统吉祥纹样,当其个性特征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时,包装上的纹样对人的视觉感官能起到最直接的能动作用,呈现出对人类最直观的情感。而作为地方特色包装的附加物,吉祥纹样的使用无疑给设计的装饰带来犹如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包装更具有特色。
色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图形、文字依赖于色彩配合,不管是包装的形式,还是外包装的图案与文字,都离不开色彩的良好搭配,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着地域风俗所产生的色彩审美倾向,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中,通过文化的积淀已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套色彩。
2.2 传统制作工艺的运用
2.2.1 藤编与包装容器结构融合运用。藤编、竹编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制作工艺,取材于大自然,通过折叠打结等间接编织,在民间被制作成筐、篮、篓、笼等日常使用容器,而藤编工艺融入的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极具民族特色,审美价值极高。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运用到当代包装容器设计中,能够使产品包装变得精美的同时,更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绿色设计。例如广西侗族藤编酒壶,编织的纹路花样非常考究,工艺精细,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广泛用于生活中,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2.2 陶瓷与包装容器结构融合运用。包装容器发展的最初形态是用简单的粗陶容器来装载运输物品,由此陶瓷容器作为生活必需品进入民间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设计领域逐渐开始重视对容器造型和外观的设计,将传统陶瓷制品工艺作为表现技法运用在现代包装容器设计中,包括材质、造型、文字、图形、色彩、以及视觉元素等方面整合,呈现出极富有民族传统内涵的容器形态,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例如广西的古岭神酒,陶瓷酒瓶运用陶土原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周身使用凹槽工艺,印制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壮锦纹样,灵活地运用到酒包装容器的视觉与触觉的设计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仅继承和弘扬我国地方传统陶瓷手工艺,同时又推进了绿色设计,并对我国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材料与包装容器结构融合的运用
材料是商品包装设计中的物质载体,是设计风格最直接的体现。不同材料的运用反映了不同民族、国家、地域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极具地方特色的包装在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上都有所改进,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应推崇自然绿色材料,就地取材,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如草、竹、藤、棕等天然材料,在广西具有丰富的资源。制作上保留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基本形态,以手工为主的加工方式制作包装与容器,将传统形式内容重新整合。比如说精致的玻璃与原始麻绳在酒包装中的组合运用,体现了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 包装材料的运用与民族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4-5]。
结语
综上所述,包装设计要遵循民族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理念在包装中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让世人赞叹的精髓文化。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的创意构思,形成了广西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独特的教学模式,为今天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只有充分地将包装结构设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才会开创出独具特色、更具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品牌。
参考文献
[1]朱云云,张雪玲.包装设计教学与市场接轨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2]杨珩.论陶艺介入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J].中国陶瓷,2008年05期.
[3]黄超,王艳婷.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