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社区建设的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智慧社区;物业管理;创新发展
随着智能社区的不断发展建设,特别是物联网的兴起,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方兴未艾。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建设智慧社区的计划,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定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旨在大力倡导发展智慧社区。“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到城市信息化进程中,诸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将建设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已经建成的智慧社区有300余个,纳入智慧社区规划的约有1000个。开启智慧社区建设,是居民对优美人居环境和智能物业管理的殷切期盼。本文通过分析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借鉴优秀智慧社区实施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智慧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智慧社区与物业管理概述
(一)智慧社区的内涵
目前有关智慧社区的定义表述注重技术层面上的偏多,完整的定义还较为少见。我国学者关于智慧社区的涵义主要从信息技术、物联网、综合服务方面来阐述。蔡艳认为智慧社区是基于信息通信和射频识别技术而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张彭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物联网智能管控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服务,而且还是注重精细化管理的人性化服务。学界各方观点总的认为,智慧社区的目的是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先决条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似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集成运用,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专业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社区形态。智慧社区作为最基本的单元和模块,可以被认作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与普通社区相比,智慧社区在以下三个方面得以改进:一是智慧社区集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与数字生活于一体;二是智慧社区将周边的商业、金融、医疗、教育等纳入到综合信息平台;三是智慧社区将物业常规服务项目与智能化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门禁和监控系统、智能消费、远程抄表、自动喷淋等。
(二)物业管理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小区的物业服务主要是基于房屋本身与社区配套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以及简单的社区环境的整治、处理,其服务项目、范围、立意都非常有限。20世纪90年代,物业服务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房屋的管理修缮、环境的维护治理,而是扩展到小区治安、监控、车辆管理等增值服务,这促使物业管理开始向物业服务转变。本世纪初,物业管理服务被看成朝阳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一路高歌猛进带动了物业管理服务的迅速发展,并成为与房地产配套的核心服务。[1]大量的物业公司参与其中,凭借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规范化、实时化及个性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正得到城市居民的极力推崇和支持。具体而言,主要涉及小区设备监控管理、经常管理(如:电梯、车库、门禁、物业信息服务等)、各类房屋租赁销售、环境绿化管理及水电气财务管理等基本服务内容。智能小区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物业管理服务的发展进度,使得物业管理服务不仅要提供规范、有序、高效、高质的管理服务,而且也要为用户提供准确便捷、安全丰富的人性化服务。
二、智慧社区形势下物业管理的特点
智慧社区建设给传统物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一是有效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智慧社区所采用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不仅降低了因物业人手不够的管理疏忽的风险,而且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有效降低了运作成本。如物业秩序管理中,依托“社区区域安监系统”,包括巡更、门禁和红外线设防、突发事件自动报警等自动识别系统,有效减少安防岗位配置,降低工资成本开支,提高秩序维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是有效提高业主对物业企业满意度。“智慧社区”在满足业主多方面需求条件下,融合线上线下交易、家政服务、娱乐休闲和智能家居等功能平台,真正实现业主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获取信息、家政预约等一系列特约服务。三是有利于整合住宅小区资源。智慧社区具有明显的功能集成性,智慧物业管理通过整合小区周边商业资源主动为业主提供衣、食、住、行、游、娱、购相关生活资讯,营造社区生活方式,引导消费。商业和物业高效结合,不仅让业主充分享受便捷的额外的增值服务,而且实现社区商圈范围内的资源互补和信息共享。[2]面对智能社区、智慧社区的蓬勃发展,传统意义的物业管理服务已时过境迁,无法满足居民便捷、安全、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智能物业管理应运而生,迎合了居民和时代的需要。结合前文阐述的智慧小区的特点,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物业管理特点在于:首先系统要具备高度的集成性、交互性及动态性,从而实现社区管理、运作的智能化;其次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加强物业服务的协同化管理的重要表现;最后高新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必将是智慧家居、智慧物业的核心技术,智能数字化和网络一体化成为物业服务管理的时代特征。
三、物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一)××智慧小区物业管理创新案例
某市的某智慧社区作为最早试点的智慧社区项目,率先推行智能物业管理,如今被作为智慧小区的榜样来推广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物业管理集成系统平台来全方位认识该智慧小区的独特之处和成功之处。从该智慧小区的系统平台构成来看,整个平台融合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基础功能,将建设、公安、房管、计生、就业、社区警务、调解矫正、流动人口、家政、养老、购物等不同类型的基础服务通过信息综合平台来准确、有效地实现。这不仅体现了延伸服务功能和智能化管理,而且将居民的衣、食、住、行、康、乐、养等需求问题都很好地解决和处理,充分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及便捷安全的体验满意度。这和传统的政府服务自成一体的物业管理有明显的区别和较大的改进。一直以来,政府街道直接管辖社区,政府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是单向的,社区群众办事的唯一途径就是到社区委员会办理。智慧社区则彻底改变了这种思路,在专业物业公司的运作管理下,政府提供各种服务业主基本都能及时知晓和积极配合参与,更具人性化,且服务效率大大提高。
(二)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物业管理创新举措
一是因企制宜,形式多样。物业管理一定要因企制宜地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根据物业企业自身的条件决定参与形式,小型物业企业以线下基础服务为主,依托一些互联网在线平台,如58同城、赶集网等,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增值便民服务项目。[3]而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大型物业企业集团,应积极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如深圳彩生活物业企业旗下管理600多个住宅项目,面积达7000多万平方米,与光大银行合作推出“彩生活e卡通”,依托物业租赁平台为1万多户业主提供物业租赁服务;整合业主资源,搭建社区物业服务平台,吸引商家加盟,从而避免企业投入资金过大的风险。二是以品牌企业为依托,实现连锁加盟。通过以沿海一线城市为试点,依托行业龙头物业企业,形成品牌物业企业联盟,优化整合电商服务平台,吸引鼓励中小物业企业连锁加盟,从而降低建设智慧社区的成本,逐步推进基础物业服务和创新经营服务的融合,实现品牌连锁经营。三是依靠智慧社区平台,让物业管理更具个性。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物业行业融合线上和线下交易功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物业企业要瞄准现代化物业服务的市场机遇,实现物业管理升级。可以通过对家庭用户的数据采集,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慧云服务平台,建成一个智慧社区,并结合智慧社区中各自特有的习俗、天气、地理、生活水平、教育等,研发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模型,使看似寻常的物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进而实现物管行业的转型升级及盈利模式创新。[4]
四、结语
建设智慧小区是当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小区的发展趋势,迎接智慧社区必然带来城市物业管理的转型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城市将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智慧社区必将成为智慧城市最耀眼的明珠。不过智慧社区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现在的探索还仅仅是起步,此外智慧社区的核心技术物联网的成熟运用也需要一定时间和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1]卓思廉.社区物业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38-39.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4:312-314.
[3]秦峰.基于智慧社区的物业管理模式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14(6):62-63.
【关键词】NB-IoT;智慧社区;物联网;应用场景
1研究背景
近几年,社区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也需提供安全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智慧化生活环境。智慧社区不仅为独立社区,还需为街道级管理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新型智慧社区建设面临一些问题:①空洞的智慧化,未考虑精细管理的智慧化;②项目开发量较大,很多成熟社区改造重新布线困难;③缺乏稳定的新技术支撑,数据采集量大;④街道对于社区进行管理,需光纤组网,成本高、周期长。
2研究意义
针对目前社区的痛点、难点问题,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把社区内重要设备状态数据及时收集、分析、管理、运行,尝试解决社区管理中常规的技防及人防所不能及的实际问题[1]。提高社区管理的精细度,破解社区治理的困难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社区平台对安全、养老、服务等方面进行集成化管理,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的管理形态社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打造创建“净畅宁和美”的宜居社区。为居民营造一个科技、智能、安全、舒适的智慧社区。提高社区——街道——区——城市级别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政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
3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及解决方案
3.1智慧社区典型应用
基于社区安全防护、社区居家养老、物业管理服务等神经元部署,全方位感知物联、车流、人流,整合每个社区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在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平台上展示辖区内各社区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网格信息、设施设备、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突发事件、报警信息及消防应急预案等信息[2]。3.1.1智能安全防护1)云监控监控前端设备统一管理、统一上云,可在手机、PAD等移动端,通过社区公众号或APP查看所具备权限的视频。①对接公安综治平台。②AI识别分析,如,车辆违停,人员聚众闹事等。③防高空抛物,对楼层高、中、低层进行视频全覆盖。④陌生人轨迹追踪,在社区外部出入口、单元出入口设置人脸抓拍摄像机,通过后端人脸抓拍分析设备进行AI分析,识别社区未登记人员的行动轨迹,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2]。⑤电动车进入电梯行为报警,在电梯轿厢内安装智能分析摄像机,通过AI识别电动车,一旦发现,可联动本地声光报警器,同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2)云停车管理进出社区出入口及机动车库出入口管理、收缴费、对账结算、发票处理及云锁车增值运营服务,并上传街道中心管理平台。①云门禁、云对讲:通过社区APP或公众号,实现云对讲,可远程呼叫小区业主;社区入口人脸识别闸机、单元门口人脸识别机可实现无卡通行,同时进行人员全抓拍。②智能梯控:对电梯停层进行控制管理,业主通过电梯专用卡、人脸或蓝牙等方式认证进行乘梯,仅可进入被授权楼层,防止外来人员随意乘梯,提升社区的安全等级。③智能井盖:主要对社区直径800mm以上的窨井盖进行监控。主要监控井盖是否丢失、开启等。同步发送井盖状态值至管理中心,主动推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维护[3]。④电气火灾监控:主要对社区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状态进行监控,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⑤可燃气体探测:主要设置于厨房或燃气管道旁,需要根据燃气种类的密度,调整探头安装位置。3.1.2社区居家养老主要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身体健康参数进行监测。①用水数据计量:根据用水量,监测老人是否有正常的生活活动。②入侵及紧急求助装置:安装在社区内高龄老人的房间,以便发生突况时能够及时报警。③电气火灾监控: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子女及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④可燃气体探测: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子女及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⑤火灾探测:避免安全隐患,并即时向子女及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⑥健康参数监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生命参数监控,老人需佩戴随身监测模块,包含但不限于血糖、血氧、血压、睡眠情况、摔倒报警、心率等[4]。3.1.3物业管理服务①供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全电量参数、环境参数。②给排水:生活水池水位、生活水泵压力状态、渗水检测。③消防监测:主要包含消防水池水量、消防管道压力、消防末端管道压力、室外主要消防通道占道探测。④电梯监测:对电梯实时状态进行监控,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及时报警,保障业主人身安全;历史数据分析,预诊断电梯保养时间和故障,电梯全天24小时运行状态的监控,对实时数据记录进行分析,若发生安全隐患或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提前预警或及时报警,以便提前排查故障或实施快速救助[5];⑤智能门锁:无需与家中Wi-Fi连接,无需联网设置,不用考虑门锁掉线等问题,即使停电、停网也能上报安全风险。⑥智能垃圾桶:对社区内的垃圾桶进行满溢报警等,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或环卫人员。⑦智能充电桩:对社区内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充电桩进行管理,无需通讯线缆布线,即可完成数据上传等工作。⑧智能路灯及公区照明。
3.2各类无线组网的分析对比
基于以上应用需求,新建社区可选择的组网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诸多老旧小区的智慧化升级会给智慧社区建设带来极大挑战,选用合适的无线组网方式显然比繁杂的重新布线更加灵活、方便,也可尽量避免对现有居民造成困扰。①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称为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需求较高等设备的高效接入,可带来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接入覆盖[6]。②Wi-Fi:多用于智能家居系统。③蓝牙技术(bluetooth):在智慧社区应用中多用于门禁、梯控等系统。④ZigBee:在智慧社区应用中多用于智能家居系统。⑤LoRa:也是较为适合智慧社区使用的协议,但需使用方自行组网。当单个社区使用且社区规模较大时,前期投入预算较充足,且管理人员维护能力较强,可以采用LoRa。笔者认为,相对于NB-IoT,LoRa更适用于智慧办公园区。由上表可以看出,NB-IoT能够很好地解决新型智慧社区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能够满足智慧社区的应用需求。NB-IoT网络架构特点有几方面。①海量连接:每社区可达约20万设备接入。②超低功耗:电池寿命长达10a。③低功耗特性:前端探测器不方便经常更换电池,需功率尽量小,通过电池供电可几年无需充电或更换电池。通信设备消耗的电量通常与数据量/速率相关,即单位时间内发出数据包的大小决定了功耗的大小。数据量小,设备的调制解调器和功放就可以调到较小水平[8]。NB-IoT模块及传感器的功耗可以做到极小,通常可保障5-10年无需更换电池。④深度覆盖:考虑到街道级多社区的管控,对于距离的要求更高,而且还有地下机动车库、地下室机房等信号难以到达的地方,故深度覆盖也是大部分通信架构无法企及的。⑤安全性:继承4G/5G网络安全能力,支持双向鉴权以及空口严格加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9]。⑥稳定可靠:能提供电信级的可靠性接入[9],可有效支撑物联网应用和街道级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3.3智慧社区组成架构
NB-IoT整体网络架构主要分为4部分:终端(传感器及模块)、无线网侧(传输层)、物联网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见图1)。1)终端:主要是通过空口连接到基站[9]①终端侧——主要包含行业终端与NB-IoT模块。②行业终端——主要包含芯片、模组、传感器接口、终端等[9]。在智慧社区中,主要包含摄像机、门禁、闸机、报警探测器各类探测器及井盖、垃圾桶、烟感、空气探测等传感器③NB-IoT模块——主要包含无线传输接口、传感器接口等。2)无线网侧:包括两种组网方式一种是整体式无线接入网,包括4G/5G以及NB-IoT无线网[10];另一种是NB-IoT新建组网。主要承担终端的空口接入处理等相关功能[10],并通过接口与物联网云平台进行连接。3)物联网云平台包括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PCRF(PolicyControlandChargingRulesFunction,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功能单元);M2M(MachinetoMachine,物联网)平台。4)应用服务器:分为两个级别进行管理一级是街道级服务器,设置于社区服务中心,对街道内多社区进行集中监管;二级是独立社区服务器,设置于安保中心,对本社区数据进行集中监管。
4结语
关键词:移动网络;社区安全建设;手机应用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社区居民的流动频率和规模同比上升,居民的自主性、多元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思想活跃。同时,随着移动技术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基于移动互联网安全社区宣传教育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4379万人,发展速度迅猛。移动互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应坚持与时俱进抓安建,加大对信息化、新技术的关注和调研力度,及时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全力打造一款手机应用平台,将现代移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引入街道安建管理,通过推进安建信息化工作,扩大安建的宣传教育舞台和辐射范围。同时,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坚持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针,以辖区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安全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安全社区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街道(社区)安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
2 基于移动互联网安全社区宣传教育平台可行性分析
2.1 媒介优越性。相对于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插上移动互联翅膀的手机应用这一新传媒不仅克服了排版印刷、摄录编排等繁琐程序,大大缩短了信息时间,显得更为灵活便捷、及时性突出、传播性强,而且数字化的信息无线推送与更新,规避了纸张等耗材的消耗与浪费,更为低碳环保,顺应了新时期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要求。因此,充分借助智能移动设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搭建安建各促进项目组织及互助共建者间的联系和社区自治的畅通及快捷渠道,提升安全社区的建设水平和实时宣传教育能力。
2.2 客观需求性。近年来,社区居民的流动频率和规模同比上升,居民的自主性、多元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同时“朝往暮归”的生活模式成为广大中青年群体参加安全社区建设、参与社区自治服务管理的瓶颈。这类群体迫切需要一个移动应用平台来帮助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其对移动互的诉求。运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借助广播式移动感知工具,在安建组织和居民之间建立能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联系通道和工作平台是破解社区居民参与局限性难题、提升安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推动安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
2.3 管理模式革新。移动互联信息化技术可以完善各种信息的采集模式、共享机制、决策支持,很巧妙的克服上述弊端。将移动信息化技术落实于安全社区管理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动态条件下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可以实现“科技化、人性化、精细化”的安全社区宣传、服务与管理,让广大居民享受“均等、高效、健康、安全”的安全服务、社区服务及志愿服务。
2.4 顺应变革性。移动信息化技术落实于安全社区管理及社会服务管理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推进人性化、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安建促进项目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安建的科学化水平,顺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2.5 目标可实现性。安全社区手机应用服务软件,是基于移动终端为载体,提供基于Android\IOS\Windows手机系统的服务平台,使用GPRS\WCDMA等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无线安建APP系统。其功能定位、内容涵盖等完全自主设计,并且前期微博、微信、微群“三微一体”安全社区平台聚合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通过较低的制作成本投入便可达到覆盖社区所有人员及社会组织的安全社区教育宣传平台。
3 手机安建应用软件宣传教育平台的主要功能构思
3.1 设计便捷的安建服务功能窗口。安建应用软件应全面展示辖区内安建促进项目和服务信息,涵盖了安全社区诞生背景、创建理念、社区安全促进组织以及社区安全促进项目等。辖区居民可以通过自助查询,与相关部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类安全社区服务信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提升了服务。
3.2 拥有畅通的安建互动渠道。街道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民意征集和民意诉求,手机应用软件可设立留言板块,通过移动互联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接受监督、解决问题,拓展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以即时、便捷、高效的安建良性互动平台解决好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诉求。
3.3 构建特色社区自治平台。构建手机应用软件,志愿服务与安全社区建设相结合,搭建居民、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社区管理的智慧网格管理平台,提供动态的网格选取模式及动态的项目管理方式,每个群众个体都可以自主申请成为所选区域的网格长或网格管理员,利用智能手机图、文、音、影等多媒体手段,及时准确地上报空间环境、安全稳定、网情舆情等社区管理问题,并进行相关模块问题的处理。
3.4 形成全面的安建教育宣传阵地。利用手机应用软件这一灵活便捷的移动网络平台,全面发挥移动互联新媒体的教育宣传作用,公开安全社区活动信息、实时工作动态、展示街道建设成果等。用户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可在第一时间查询安建项目组各项活动,了解项目开展目的、查看工作动态,知晓工作成果,提升辖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对街道安建工作的知晓率与认同意识。
4 手机安建应用软件宣传教育平台功能评价
4.1 满足民生需求。安建手机应用软件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及时获取各类安全促进项目开展情况,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社区安全需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提升了群众对街道安全社区持续建设的满意度和信赖感。
4.2 拓展安建工作。安建手机应用软件平台提升了安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搭建了面向辖区所有社会组织及居民特别是“朝往暮归”中青年群体的沟通及教育宣传平台;加强了安建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居民的互动交流,居民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手机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谏言献策、监督检举等,并得到及时的针对性的回馈和解答。
4.3 培育社区文化。素不相识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群体通过手机应用平台自发地组织参与到老年人安全、精残智障安全、居家安全等各类安全促进项目互助活动,在公益活动中彼此建立起友谊,培养志同道合的公益梦想,传递公益正能量。提倡志愿服务、互助交友,促进安全社区邻里文化建设。
4.4 助推社区自治管理。安建软件平台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居民自主、自助式的成为网络管理员或监督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破解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扩大参与管理主体覆盖面,调动社区居民自主积极性,手机平台用户参与程度将影响以自主理念为导向的社区管理方式形成,助推社区自治管理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健才,洪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课程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大众科技,2013(11).
三峡工程建设为三峡库区社会实现急剧、突变式的跨越进步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作为管理、控制和规范社会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社区警务就是公安机关适应库区移民开发建设的需要,积极改革警务工作机制的新的治安工作模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坚持和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路线的有效载体与新发展,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参与、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与形式。它对于维护库区社会治安,促进库区社会长久治安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社区警务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社区这一概念包含有在人们松散的社会群体中,可以预期的温暖和亲密度关系的意思。20__年11月民政部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我国历来重视社区建设,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积极推行了以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建设。20__年底中办和国办联合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在20__年9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区县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要求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新体制,建立和完善责任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区管理,强化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建设,它包括政治(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的建设等)、经济(发展社区经济)、文化(繁荣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以及社区医疗卫生、社区社会福利、社区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社区治安是社区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社区警务就是为适应社区治安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新型警务保障机制。所谓社区警务是指警察与社区之间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警务工作与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它强调了以全社会的力量抑制和预防犯罪,重视与社会的协调与合作,旨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协作;二是预防为主,先发制“敌”;三是警察工作的重心在社区,警察日常工作的重点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治安问题,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警勤服务。
社区警务的基本特征是:(一)警察形象“有情”化。在群众面前,警察不再是令人生畏的严厉的执法者形象,注意人际关系的沟通,善于听取意见,做群众工作,全方位提供警勤服务,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二)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察不以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自居,与社区居民团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究、制定、实施解决社区问题的对策。(三)警务工作社会化。社区警务体现了公民直接参与影响邻里生活安全和邻里关系事务的警务观点。社区群众中蕴藏着同犯罪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热情和潜力,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一社区资源,把社区居民、团体参与治安的热情和潜力,转化为维护治安的巨大物质力量,使治安工作有更广泛更深厚的群众基础。(四)治安对策前置化。警察不仅是打击犯罪意义上的执法者,更是日常治安防范事务的协理员,工作的着力点是治安事件的起因,而不是针对治安事件的后果所作出的反应。
“社区警务”概念最先是西方警学专家提出并运用于警务实践的。“社区警务”概念传入我国以后,我国公安理论界和各地公安机关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社区警务”理论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了“社区警务”实践,使之从理论到实践更趋完善合理。1997年重庆市公安局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完成了《重庆市城市社区警务研究》课题,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的社区警务实践。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在三峡库区广泛而规范地推行和深化社区警务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在三峡库区推行社区警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推行社区警务适应了库区移民开发建设的需要
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和改革的并行推进,使库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库区移民的迅猛推进,在城市形成了众多的移民新区,尤其在农村,移民新村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使过去相对分散居住的农民聚居起来,组成了一个又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中国社科院提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制度的创新,形成新的机制”,各级党政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的决策,社区警务就是社区建设的子系统和有机配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持续深入,计划经济背景下“单位制”已被打破,社区保障的载体从单位过渡到一个个微型的社区,通过多年的倡导和实践,“社区服务”已被证实为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社会保障方式,治安安全的保障是“社区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推行社区警务适应了库区社区建设全方位服务的需要。
(二)社区警务适应了当前库区治安状况的需要
总体上看,当前三峡库区社会政治稳定,移民开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移民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且呈日趋严峻之势,对移民开发建设的平稳推进构成了严重威胁。一些不愿看到中国强大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加紧了渗透破坏活动;群体性闹事等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多;恶性刑事案件上升,恶势力有组织犯罪突出;盗掘、走私文物犯罪猖獗;经济犯罪、腐败犯罪案件不断发生;流动人口、民爆物 品等社会控制和各种治安管理难度增大;水域治安问题凸现;农村移民治安隐患多;与治安灾害、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面对这些复杂而严峻的治安问题,单靠警力有限的公安机关,要维护好库区稳定,为移民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寻求新的机制,必须发挥社会的力量,充分挖掘社会集体的智慧,采取新的措施和手段。社区警务就是强调公安机关与社区的协调与合作,以全社会的力量抑制和预防犯罪。因此,推进社区警务适应了当前库区治安状况的需要。而且推行社区警务对库区各地正广泛开展的安全文明小区、“无毒社区”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深化作用。
(三)推行社区警务适应了库区公安工作改革的需要
库区公安机关努力克服维护治安稳定和自身移民搬迁等重重困难和压力,积极为库区移民开发建设保驾护航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应当承认,库区治安对策,事实上是“事后”控制的较多,“事前”的防范较少,针对治安事件后果反应的较多,针对治安事件成因的较少。究其成因,除了公安机关对一些造成治安问题的成因不能为之外,一个十分主要的因素就是公安工作一些传统的、被动型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公安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必须看到,移民开发建设一方面加大了公安工作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为公安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库区公安机关应当抓住移民契机,积极改革那些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的旧的工作机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机制,采取的新对策措施。推行社区警务就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公安职能作用挖潜升位的有益选择和有效形式,是库区公安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强调快速反应向更强调以防为主方向的改革。
三、社区警务运作方式
中办和国办联合转发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加强社区治安,要根据社区规模,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结合库区实际,库区推进社区警务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社区警务系统,其基本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置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
这是社区警务的主体。社区警务室是公安派出所向社区的延伸,它是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它由社区民警和社区治安事务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社区民警是承担社区治安管理,以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为重点,以为民服务为先,充分体现公安警勤服务功能的新警种,他既不是过去户籍外勤民警的变称,也不是治安警与户籍警的简单相加。社区警务室管区的大小和社区警力的配备,要根据社区的规模、地域的大小、治安状况、社区人口等综合因素而定。社区规模较小的可实行一区一警,社区规模较大的应适当增加警力。无论社区的大小都要科学划分责任片区,实行一包到底的责任制,由社区民警负责责任片区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警务室内部实行“警长负责制”管理,警长是社区警务室的负责人。社区民警一方面对各自的责任区负责,另一方面向警长负责。
(二)明确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的工作任务
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是担负公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服务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工作任务。具体任务主要是:1、指导治保会等群防群治组织的工作,组织社区公众参加治安活动,建设社区防范网络;2、管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重点人口,熟悉社区人口的基本情况;3、管理社区的危爆物品、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4、负责社区日常巡逻,管理和处置报警案件,执行110受警任务,就地查处治安案件,协助刑警侦破刑事案件;5、依法监管法定监管违法人员;6、清查收管盲流人员,制控精神病人滋事;7、搜集敌、社情;8、协助完成特定目标警卫任务;9、对社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劝解、制止民事纠纷;10、参加社区联动服务工作;11、调动社区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治安联防的积极性,发挥社区警务的整体优势。
(三)社区警务基本工作方法
1、按照“两依靠”的方法开展工作,即依靠社区党政组织和依靠社区群众。一方面要坚持和贯彻“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和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以提高“两个效率”为主要工作目标,一是提高对社区居民的熟悉率,二是为社区群众提高警勤服务的办事效率。
3、收集敌、社情。要运用观察法、谈话法、综合分析法和结合其他警务警勤服务工作,广泛收集各种治安信息,群体性闹事苗头的情报线索收集是其中一个重点。信息工作要体现五性,即社区工作的指向性;联系公众、走访群众要体现治安职能性;发现信息要有敏锐性;上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信息积累的条理性,要为实现计算机储存检索作准备。
4、日常工作实行“有情操作”。社区民警不以管理者自居,以谈心和交友的方式出现在社区群众面前,关心社区群众的冷暖疾苦,热心济贫扶残。了解情况可采取迂回调查、多线了解、访谈亲属、正面传唤、突出清查等多种方式方法。
5、防范工作经常化。一是加强对移民中不益公开处理的为首操纵者的监控;二是加强对重点人口的帮教;三是对重点单位和易发案部位实行重点防范;四是坚持“两谁”原则,加强社区单位、团体的自防工作;五是坚持人技结合,加强管钱管物单位的技术防范手段;六是认真指导社区治保会等群防群治组织的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团体保安专业队伍或经警等队伍的建设。
四、当前库区推行社区警务必须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强化实施社区警务的政治保障和业务技能保障。库区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切实加强政治教育,使社区民警能够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扎实实地为社区移民群众提供警勤服务;同时,认真开展社区警务的培训教育,既要进行库区治安的形势、状况、成因、发展趋势、总体应对策略的教育培训,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应社区警务的业务技能培训教育,使之适应移民治安工作的社区警务工作的需要。
2、切实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库区各级公安机关应当调整警力分布,把警力重点摆在基层,摆在社区,摆在移民治安工作的第一线。
3、加强财力投入,提高以信息通讯和交通工具为重点的警务科技含量。社区警务工作往往单独工作的时间较多,加强社区民警之间、社区警务室与派出所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沟通是十分紧要的,因此必须认真解决好信息通讯工具,有条件的还应积极建设社区警务信息平台,以保持密切的联络,加 强警务协作。此外,还应加大财力投入,切实解决好社区民警的交通工具,以及其他警务装备和夜勤补助等问题。
走进里水镇,碧水蜿蜒,绿树环绕,楼群错落,构筑着如诗如画的“梦里水乡”。2015年11月,里水镇继获评“全国安全社区”后,顺利通过国际安全社区现场认证,成为佛山市首个“国际安全社区”,也是全国首个镇级“国际安全社区”。
在里水镇创建安全社区的过程中,里水镇安全监管局发挥了带头作用。里水镇为何要创建安全社区?创建中如何调动和发挥基层安委会的作用?为深入了解里水镇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本刊记者采访了里水镇安全监管局局长陈永洪。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局长,您好!为什么会提出建设安全社区?想通过安全社区建设,解决辖区哪些主要安全问题?请您介绍创建里水镇安全社区的背景。
陈永洪(以下简称“陈”):里水镇是广东地区有代表性的工业大镇,辖区广、人口多、企业多。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万多家,工业企业5 100多家,中小微企业居多,出租屋1万5 000多套。在2011年时,低端产业较多,全镇安全基础薄弱,尤其是2011年11月26日,里水镇一个村级市场小商铺发生了火灾,造成4人死亡,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很大,给全镇安全工作也敲响了警钟,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安全事故轻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危及员工和群众安全。而且,发生安全事故还会影响整个镇的招商环境。
企业需要安全生产、群众需要安居乐业、一个地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安全”的大前提。
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调整安全发展思路,从2011年12月9日起,里水镇启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旨在通过创建安全社区,持续改善辖区安全环境,为打造“品质里水,梦里水乡”保驾护航。
记:里水镇在安全社区创建中,为什么要使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安全社区创建对于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有什么作用?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安全服务。
安全社区强调针对所有类别、所有人员的伤害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和伤害,强调社区人人参与,共享安全与健康的局面。
当前公共安全服务非均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等方面的供给不足。而安全社区建设,正是对“两高一脆弱”(即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脆弱群体)实施安全干预,提供的一项公共安全服务。
在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里水镇引入专业机构和依托高等院校,对村居社区居住、道路交通、公共场所、校园安全、生产场所、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方面,开展安全风险分析与应急处置现状调查分析,识别重大隐患和安全重点部位。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公共安全、脆弱群体的安全促进项目。
学校安全管理项目
学校安全方面,里水镇规范了校车管理,确保每辆校车安装GPS到位,实时监控;在部分学校设立了安全体验馆,让学生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安全体验,充实安全知识。
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在里水镇各中小学校设立安全教育课,规定学生自进入小学开始,直到初中毕业,每月两节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内容。专门委托安全教育专家编写了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一系列教材,即《里水镇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小学低年级篇、小学高年级篇和初中篇),让学生在安全教育课堂中,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每年安监部门与教育部门还组织“安全教案竞赛”,激发学校和教师对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幼儿园推广“五常”管理模式。镇安监局和教育局还组织全镇幼儿园园长到深圳福田区莲花北幼儿园学习“五常法”安全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安全管理模式)经验,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实施“五常法”管理。
目前,在全镇幼儿园推广了“五常法”安全管理。具体促进措施包括:落实“一块晨检牌”制度,即幼儿来园时进行晨检记录,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落实“一套流程”制度,即制定各级各类安全管理规范制度;落实“一目了然”制度,即物品规范摆放,标准化管理;推行信息化管理教育平台,规范幼儿进园离园程序,并进行家校互动;推行“阳光厨房”计划,在幼儿园厨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在幼儿园显眼的位置,任何人都能随时看到厨房的情况,除此以外,厨房的食物都会检测和实行24 h留样,确保食品安全。
针对辖区水域广、分布散、安全隐患多的特点,里水镇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促进项目。由学校组织开展溺水事故调查,把招生片区的涉水安全隐患逐一排查并制作成宣传展板,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涉水安全隐患地点和危险点;完成溺水事故隐患整改,将268 km的河道沿岸护栏加固加高,还设置了“浮岛”,既能发挥美化环境、净化河水作用,又能充当救生圈,如果不慎掉入河水,可以抓住浮岛周边,杜绝溺水事故发生。
居家养老安全环境提升促进项目
针对老年人安全意识较差的特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全环境提升促进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硬件设施提升安全系数,对弱势群体实现关爱。
残疾人康复安全促进项目
在爱心工场设置符合康复、安全要求的庇护工场、居家训练室、康乐活动室、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给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调动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一对一心理干预,进行心理引导等措施,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出租屋管理安全促进项目
针对16万外来人口,实施出租屋管理安全促进项目。除12万8 600户籍人口,外来工持有居住证有16万左右人口,还存在未办理居住证人口,而且大都分布在农村社区。针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员基数较大的现状,以抓好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关键点入手,开展出租屋与流动人员管理促进项目。
推行“出租屋助管员”机制,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成立出租屋业主联合会,搭建交流平台,介绍有关安全、消防政策与知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除此以外,外来工大多通过企业进入村社区,里水镇安监局以企业宣传教育为平台,培养员工安全意识,还对企业该项培训教育进行适当补贴,鼓励企业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重点路段整治安全促进项目
针对交通事故多发的情况,实施重点路段整治安全促进项目。通过推进交通安全“五进计划”(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开展重点路段整治,实现交通黑点分析和治理;完成立交桥节点渠化改造,建立交巡警平台;另外,摩托车、电动车仍是村镇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出行不佩戴头盔问题严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里水镇特在村社主要路口设置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劝诫提醒,对不戴头盔出行者赠送其头盔。但这是个难题,仍难以禁止,我们甚至尝试了罚款的形式。
记:在里水镇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镇安委会发挥了哪些作用?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陈: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要体现跨界合作,资源整合的要求。里水镇以镇安委会为依托,联合全镇所有职能部门、职能单位、村居、学校和医院,成立了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安监局。
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首先要充分掌握全镇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在具体开展工作中,我们整合了安监、城管、流管、消防、村居委会、环保、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将安全监管实施精细化管理,真正形成了“大安全”格局。
2014年,里水镇成立了里水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整合辖区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数据,建立了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在全镇33个村社区全面铺开。
具体来讲,整合辖区各部门社会管理事项清单,形成综合管理事项清单。全镇设立1 600多个视频监控点,覆盖建筑工地、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整合城管、流管、安监等各部门400余人深入社区,加上村居500余名专兼职人员,共计900多名网格员。目前全镇33个村社区,基本每个村社,都按照实际情况调配了网格员,比如,有的村社,企业多,安监网格员会多一些;出租屋多的村社,流管网格员则会多一些。
我们另安排了巡查员根据清单开展日常综合巡查,网格员则根据巡查情况首先解决发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了,其反馈到中心,中心转给相关部门处理,若仍处理不了,再反馈给中心,由中心向区级层面提交。据我们中心统计,95%以上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在社区层面解决。
国际安全社区认证评审员谷尔邦教授到我镇进行现场认证时,认为“社会治理网格化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不管是从检测、应急响应、城市管理品质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打破了部门原来的职能条线,值得在全球社区分享。”
通过引入协商议事、事故与伤害监测等跨界合作机制,部门之间联动和沟通得到了加强;充分发挥指挥调度功能,以安全社区为载体,各行业领域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信息互动,把工作覆盖面铺开,将安委会工作落到了实处,可以说是构建了大安全的管理格局,也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记:里水镇为目前佛山市首个“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安全社区,对于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陈: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安监部门牵头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对于延伸监管视角、触角,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四方面强化了镇安委会的职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更加有保障。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以安全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了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强化了“一岗双责”。借力安全社区建设,动员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强化安全措施,全面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得到充分落实。
三是强化了安全监管。安全社区建设将多种监管手段调动起来,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调动企业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让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安全监管更畅顺。
我镇95%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主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不投入,而是不了解、不会抓。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在里水社区报开辟安全专栏,还开通“里水安监”微信公众号,以公众号为平台,开展企业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安全生产宣教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请电力专业公司给企业做安全体检,排查隐患。我们根据多年的火灾事故规律发现,90%以上事故由于电线短路造成。我们于2015年初开展为期2年的线路排查工作,采取购买服务,对全镇所有的经营单位免费电力检测,帮他们诊断检查,发现问题就去改进,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我们还了解到全镇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有2 000多家,针对不同的行业,如五金、制鞋、家具、喷涂、危化企业,我们选取120多家试点企业。
首先在120家试点企业中选取1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政府投入示范企业帮扶经费,指导企业做好规章制度、作业场所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工作。通过规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严格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查找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把关检测评价及验收工作,把这12家也打造成为“精品型”的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后,再在120家企业推广,职业卫生工作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与我镇签约共建了国内首个职业安全健康示范基地,拟进一步探索推荐职业安全健康社会服务载体和运行模式。
四是强化了安全生产保障,加强了队伍建设,保障了资金投入。2012年3月镇安监局恢复独立设置,配备专职安监人员33人,到2016年增加至45人,有皮卡汽车4台、摩托车8台。2013年成立村居安监工作站,配备安全生产专职巡查人员99人,摩托车37台。四年来累计投入3.6亿元专门用于创建活动。
经过创建安全社区,目前我镇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统计显示,2014与2011年相比较,生产安全事故下降50%,交通事故下降33.39%,村居治安案件也下降了39.43%。
记:请您介绍下一步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安排。
陈: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安监部门不能大包大揽,但可以每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基层安委会的作用,把全镇安全问题一件一件解决。
编者:“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成了不成文的标准。道路硬化了、房子刷新了,花草种上了,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等问题却没得到解决。美丽乡村,并非单纯为了“美丽”,而是要让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柏油路和砖瓦房固不可缺,但缺了垃圾桶和下水道的乡村,注定与美丽无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表里如一”可谓必然要求。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执行主任王涌彬:新型城镇化目标是改善民生,发展民生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绝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造城运动,不是什么形象化、政绩化工程,而是要解决百姓生活的实际问题,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因此,“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一定要清晰,那就是: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而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个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城镇化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生活环境巨大改变的一个过程,农民从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道德伦理秩序,突然进入到城市生活中,必须重新适应、调整和构建。从人居环境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社区建设还是城市建设,都需要认真地考虑居民这种内在感受和要求,反映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上,则必须要对一些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规划思路予以调整。例如,要发展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市功能区,代替传统的单一功能区。
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小城市显得很亲切?那是因为很多小城市是依靠自身固有的发展肌理、传统的产业结构、特殊的城市形态自然生长的。每一个城市都是经过若干年甚至是成百上千年一点点发展积淀形成的。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一次性的大规模开发行为,人为地改变了城市自然的生长过程,把城市与历史割裂开了,导致一些新城镇建设难以聚拢人气,没有生活氛围。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适宇:因地制宜解垃圾围城
农村垃圾目前处理状况,有少部分是会收集进行处理,多数是填埋,各家各户堆在自己家的附近,但是以前不可降解的东西很少,多数都是吃的东西,堆下去可能被猪、狗、鸡就吃掉了,或者就腐烂了,变成了有机物,还没有太多的有害物质。这些年来,农村生活大大改善,生活中出现的废弃物不光是原来那些东西了,有很多不可降解的东西,如塑料、橡胶、日用品的包装废弃物等等,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堆在那里,可能很长时间还是在那里。
我认为目前的农村垃圾如果要进行比较恰当的处理,最简单的方法仍是收集和填埋,但是农村居住相对分散,产生的废弃物也比较分散。实际上在一个很大的地方收集一点东西上来,是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的,所以我觉得一些可以不用收的东西,比如说厨余垃圾,建议是不是可以就地按照每家每户,如果有土地、有空地的话,依然还田填埋、发酵,然后做肥料,这也是比较好的方式。西方国家有庭院的家庭也是这样做的,可以降解的垃圾就自己留在院子里堆肥了,然后用来种花种草。而一些不可降解的东西,塑料、橡胶、瓶子等等,可以统一收集起来,清运到一个地方集中,资源可以回收的就回收,纸、塑料、玻璃等等这些可以回收,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我们就可以在农村找一个合适的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避免污染渗透,避免污染水资源。在目前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我觉得这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方式。、
公益人士邓飞:水污染已经让人忍无可忍
环保部的《环保部环境风险调控“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我们要警惕污染吞噬改革共识。例如,大病医保,国家投入很大,但如果水污染问题不解决,癌症会越来越多,癌症耗费的社会资源会越来越大,大病医保项目会焦头烂额。水污染不仅是对人身体的破坏,更导致了幸福感的幻灭,会让人觉得经济发展就是环境污染,是用生命健康换GDP,最后甚至破坏改革共识。
看见了伤痕,我们才会痛。很多原本山青水秀的地方,短时间内面目全非。前些年东部产业转移,腾笼换鸟,污染企业西进,当时就有专家大声疾呼:“由于制度没有建立、环保理念没有完善,会出大问题。”结果不到十年,西部一些后发地区河流污染、地下水污染 、山头推平、矿山掏空、农村癌症高发、癌症年轻化……当前中国又即将开始大规模的城镇化,这是好事,但大家要冷静思考:城镇化进程中,环保体系的配套能跟上吗?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城镇化就会给环保治污带来新的挑战。
我的老家洞庭湖区的一些地方,动物除了候鸟,就只有不断进化的老鼠了……我们想告诉家乡的孩子:原来的故乡,并不是这样的。我呼吁大家能把那些美好乡村河流的记忆画出来,希望通过这样的回忆和爱,激活中国人封存的记忆,尤其激起经历过美丽乡村的30~50岁的人回忆,他们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这样才能动员最大多数人,一起联手改变。愤怒无法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对乡愁的回忆,才能得到更大的力量,来改变。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吴良镛: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应植根于“中国智慧”
当前,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中国也面临着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建设中体现人居环境,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一个应该是有序的建设,不是乱盖的,要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盖在旧城,你要知道它过去怎样和环境相适合;盖在新区,要涉及如何跟自然相协调。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要盖起来,先盖哪些,后盖哪些,还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因为一个环境是个有机体,它不断长大,就像小孩子要长大。
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过程中,房地产业已经逐渐从落后者演变为先驱者。随着 O2O 时代的到来,房地产和互联网开始形成紧密结合的趋势,并且已经出现成型的商业模式。但是依然有很多地产商对与互联网结合持观望态度,对此《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记者采访了互联网地产先行者、北大黄埔同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见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国智,他提出,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日渐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与地产的结合主要由两个板块构成,一个是地产的现状,另一个是房地产业怎么互联网化。通地对这两个板块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他希望能从中找出房地产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风波不断,部分城市出现了市场下行趋势,许多房企都表示感受到了地产市场“寒冬”的来临。对于当前的地产形势,薛国智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地产市场随之下行;第二,今年上半年的房产投资量和交易量大概是 2013 年全年的1/3,2013 年颁布的“国五条”、 “国六条”,各界为了躲避房产交易差额 20%不缴税,导致供需双方纷纷入市,形成了一个非常不正常的交易量暴涨,今天和去年同期相比,房地产市场自然是下滑的;第三,银行收紧房贷导致市场下行。今年一季度,金融业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大量的资金、存款从银行撤走,银行又感觉到地产市场风险增大,因此,只有非常小的规模支持开发贷和消费贷,造成市场资金供给不足。为此,薛国智强调,虽然现在的确出现了地产市场的下行趋势,但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各地房地产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薛国智还表示,大部分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地产市场未来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转型。“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中小地产开发商来说,如果不创新转型,就会把过去积累的收益还给市场。我个人认为未来房地产项目必须要做到差异化,只有做到了差异化才会在当地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众多的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在他看来,所谓的差异化就是指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模式的差异化和商业模式的差异化“,转型会成为我们地产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地产电商离不开线下服务
当下房地产调控仍然“不放松”,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寻求新发展模式用以立足。目前,中海、龙湖、保利、万科、富力等大型房企纷纷试水房地产电子商务。对此,薛国智表示,地产电商就是房地产业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对于目前部分房企认为,电商始终难成为房地产的主流营销模式,充其量只是一个展示平台和集客手段这一看法,薛国智表示,未来房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一个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过程。如果电子商务不能跟线下交易有机结合,根本无法开展。线上渠道或许能给消费者增加信息获取通路,但真正要促成交易仍依赖线下。他说“:我们地产企业一定要关注地产电商!因为第一国家现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电子商务,这样开发商参与电子商务就会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二是互联网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打通了过去房地产业对信息化这一块的不对称劣势;第三是能促进销售。产品这块我们之前考虑的都比较少,
所以我们确定了如今地产电商这一主题。地产电商就是以经过创新的市场格局和房地产业为核心,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连接,以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为大背景,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以能实现构建智能社区的方式,以智能化、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为标准的商业地产,是一种保值升值的商业模式。”
智能社区应更注重用户体验
配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腾飞,物联网小区――智能社区应运而生,也使很多大大小小的地产企业看到了项目发展的曙光,纷纷把物联网技术融入到社区建设当中去,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稳定的系统化服务,力争成为智能社区这个新兴产业的代表。薛国智对此深有感触,他对《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记者表示“:过去开发商开发了房子,卖给很多业主,然后把物业外包给别人,很多开发商都觉得做物业很麻烦,但以后物业会成为我们没有开发的一块金矿,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争先恐后要进入地产市场的一个入口,例如深圳的花样年一直是互联网公司,但现在已经签了5000 多万平米的物业,这些物业都是免费的,可它通过长期对业主生活起居各种数据的收集形成后台管理平台,进而通过自己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来赚钱。目前已经盈利,所以运用大数据就能把我们过去忽略的一些资源盘活。”在薛国智眼中,智能社区与互联网社区的诞生,就是将社区融入了互联联网技术,实现系统功能和整体服务质的飞跃。
商业地产与互联网结合刻不容缓
王健林和马云的赌局言犹在耳,各大商业地产巨头却已开始纷纷宣布涉水“O2O”,积极拥抱互联网。这波互联网浪潮确实正在改变所有行业的组织形式,产业地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作为面向企业用户的综合运营商和服务商,商业地产在大数据时代似乎大有可为“,云平台”“、云计算”“、云服务”以及“智慧园区”这些概念层出不穷。但薛国智认为,目前大部分园区的云端理论仅止于概念,互联网服务仍处于“入门”阶段,大部分商业地产企业都偏重硬件建设而缺乏互联网思维,甚至有把产业规划建成的园区翻新成电子园区的案例。
对此薛国智表示,目前的商业地产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了,不是建一个商业中心,一些商铺就能把消费者聚到一起。类似万达的商业综合体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了,而且在多地出现了招商难、运营难的问题。“所以商业地产这方面想要做到增值保值和聚拢人气,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来解决。现在就连万达的城市综合体都积极地和互联网结合。因此,这是一条新路,代表了行业发展方向。”
当打开这部由高艳国、赵方新创作的《中国农民书――“土豆大王”梁希森的梦想三部曲》时,我的心一下亮堂了。这部既拥有世俗体温,又极富精神内蕴的长篇报告文学,真实记录下了梁希森这样一位非典型企业家、非典型农民传奇而跌宕的人生历程,并依循其戏剧化的命运轨迹,观照了城镇化背景下r民的艰难蝶变、乡村社区建设的文化生态,以及主人公梁希森在推进新农业发展中种种不为人知的艰辛苦涩和钉子般的愚公精神。
此书共分天卷、地卷、人卷三大篇章。古语有云:《易》为三才之书,其言者三才之道也。三才先有天,后有地,而后有万物,人居于万物之中。作者将文本结构为天、地、人三卷是颇有深意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在“天卷”中,作者描述了梁希森在北京玫瑰园的一战功成,讲述了这位从鲁西北黄土地上走出的已近不惑之年的民营企业家如何凭着韧劲、智慧和胆识走向成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在“地卷”中,处于人生财富巅峰的梁希森并没有在地产界继续扩张,而是将关注点转向了养育他的故乡,他想带动父老乡亲一同致富,想“让梁锥人的脑壳敞亮敞亮”,于是他开始了梁锥新村的建设。作者细细摹写了乡野细民面临新鲜事物既向往又抵触的矛盾心理,写了梁希森这一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旧村改造行为的意义,走笔沉实,间或点缀颇有谐趣的民间轶事,在喜乐悲欣中记录下村野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碰撞。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在“人卷”中,梁希森盯上了鲜有人问津却能利国利民的脱毒马铃薯育种产业,不惜财力建起了国家级实验室、中国首个马铃薯博物馆,并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寻找最适合马铃薯育种的环境,在遭遇事业寒潮、资金短缺、几近破产的时刻,卖房卖车也坚持不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希森薯业集团以诚信和坚持在市场上立稳了脚跟。
《中国农民书》在艺术创作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作者将人事的细微内蕴贴合在文本叙事潜流的细部,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梁希森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使得整个文本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和民间气息。再比如,在梁希森形象的塑造中,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线性描写方法,而是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巧加点染,如开篇:“一辆黑色红旗轿车开来,车门开处,一位身披灰黑色大氅、背头、略微发福的中年人吸着烟弓身钻出,人群像接到指令一样安静下来。中年人的面貌颇有女相,浓眉细目,高鼻梁,阔嘴巴。”寥寥几笔就将梁希森精明、霸气又朴实、宽厚的特点写了出来。此书语言质地结实硬朗,在平实化叙述的过程中,力求文本表意的口语化,作品言说的罅隙时见方言、谚语、俚语的穿插点染。文中的乐陵乡野风味的小调《大实话》也颇有味道。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征;规划设计;措施
Abstract: urba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is the policy of city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poin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cale, intensive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特色不明显、承载能力差及发展方向不清晰等城镇化自身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双二元结构”、“城市病”、“”城市化、被城镇化等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城镇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产业发展研究、城乡规划设计、城镇体系规划、工程规划、土地规划设计等方面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发展规划、规划设计及专项规划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解决方案,整合有关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生态、经济、人文等重大问题,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1、城镇发展产业化
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新型城镇化发展,应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城镇间及城乡之间的产业关联和融合,积极打造集聚效益佳、辐射能力强、城镇联动紧的新型城镇,使城镇化发展更具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城镇建设生态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新型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以生态文明引领、支撑新型城镇化,能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升城镇化质量。
3、城镇服务均等化
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大、城镇化建设与公共服务不协调,城乡之间、进城农民工与市民间的公共服务不平等是新型城镇化最大的挑战之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使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的衔接配套,并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管理水平。
4、城镇运行智慧化
智慧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以知识经济为中心,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于一体,以智能化服务使城镇的管理更具备系统化、安全化,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使城镇投资环境更宽松、更公正,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更加低碳节能和环保。
三、新型城镇化四大规划要点
1、提高城镇化发展的人本质量
人是城镇化的主体,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区别于我国以往城镇化工作的重要特征,一个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程度决定了其城镇化的质量。从现状来看,随着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户籍制度等藩篱阻隔在城市之外,成为突出矛盾。因此,要推进城镇化质量提升,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放开中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对非户籍人口渐进式地增加社会福利,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属地化和均等化。
2、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
审视过去的城市化路径,多数地方走的是“规模扩张式”道路,呈现出高速度、高消耗、高扩张的特征,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资源配置效率却不高,盲目扩大城区,忽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过分追求“大而全”,造成城市不堪重负。在新型城镇化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使之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是重点解决问题之一。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引导,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吸纳进城农民的重要载体,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3、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城镇
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进城镇化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十新要求与新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将着重研究如何将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相结合,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四是推进城镇建设产城融合。在城镇化过程中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协调好“产业”与“城市” 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产业,增加就业,集聚人才,将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把城镇化作为拓展农民就业的重要空间;二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配备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
4、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统筹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明确城市群发展目标、空间结构和开发方向,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强城市群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的衔接,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央政府负责跨省级行政区的城市群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省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城市群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
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重点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新型城镇化下总体规划设计范例--咸宁
咸宁是湖北省首个编制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的市州,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规划编制在不断探索创新下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也体现出了新型城镇化下的总体规划设计的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并举,从生态资源环境容量和国土集聚、集约开发的角度着眼,进行市域新型城镇化总体空间布局,协调全域城乡关系,既结合了自身实际,又有创新想法。
1、发展目标具体化
规划以“省级战略咸宁实施”作为发展目标,并对四句话进行延伸和扩展,让目标更加具体、更有深度。
目标一:实现绿色崛起――打造生态城镇簇群、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
目标二: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兴增长极、培育区域运营中心
目标三:打造香城泉都――建设国际知名的温泉之都、桂花之乡和国际旅游休闲胜地
目标四:构建中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三省通衢通江达海的战略枢纽门户
2、发展进程有序化
规划构建沿106、107国道和沿江、垂江4条“新型城镇化试验带”,实行规划先行、政策先试,通过示范引领、继而推广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健康跨越发展特色之路。
3、县市发展有指引
规划根据全域城乡空间布局和区域协调要求,对各县市、各重点镇从战略空间、定位、规模、产业、交通等方面提出规划引导和管控要点,编制县市分区规划指引,指导下一层次县(市)、镇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社会经济发展。
4、发展支撑体系化
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从全域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息与社会管理方面构建“六个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体系。
5、全域发展有突破
规划提出近期沿4条“新型城镇化试验带”示范建设20个“四化同步”重点镇和200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和切入点。
6、发展策略全域化
规划坚持“拓展提质咸宁都市区、发展完善五个县城区、集聚发展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小城镇区、创新发展新型社区”的“五区共进”发展策略,实现纵向到村,推动咸宁全域新发展。
7、实施措施有计划
规划对如何实施咸宁市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提出了十大行动计划:区域枢纽与运营中心振兴计划;全域特色城镇组群推进计划;武咸一体化对接计划;新型社区建设推进计划;重点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旅游国际化品牌营造计划;低碳生态城市创建计划;全域公共服务设施改善计划;全域重大基础设施协调计划;全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计划。
参考文献:
[1] 彭爱珍.关于新型城镇化规划问题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 臧家良.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3] 仇保兴.科学规划,认真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J].规划师,2010.
[4] 张京祖.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有大作为[J].中州建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