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景的好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乡下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野,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小花,到处都是绿色的小草。小路边,偶尔有蝴蝶在一簇簇野花中翩翩起舞。泥土散发着清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闻起来舒服极了。
2、走进公园,眼前出现了一个大池塘。池塘里长着许多茂盛的荷花。春天,荷叶是嫩绿嫩绿的,十分新鲜;夏天,荷叶变得碧绿碧绿,粉红的荷花竞相开放。远远望去,好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色霞衣的仙子坐在荷叶上,十分美丽,令人心醉。
3、汽车一路驶过,山间云雾缭绕,公路弯弯曲曲,像一条条巨龙在山间盘旋。我们的车开得也越来越高,就像在天空奔跑一样,伸手就能摸到天,仿佛人间仙境。我还看见了五彩缤纷的树,有红的、黄的、绿的、橘黄的,美丽极了!
4、到了黄花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玉似的湖水,水里一群群红色和金色的鲤鱼正在欢快的嬉戏玩耍。湖边的两个瀑布,水帘飞泻而下,伴随着一阵阵哗哗的水声,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
5、夏天,艳阳高照,没有一丝风,蒸笼一般,闷得人透不过气来。可是,田野里的荷花池却开得生机勃勃,在池里,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鱼儿在池里嬉戏着,你追我赶,真开心啊!
6、无边的湖泊上蒙着着一层薄薄的云雾,给湖泊平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忽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湖泊又呈现了另一种景象,泛起的微波辉映着太阳,波光闪闪,就像一条条由珍珠形成的绸带。
7、渐渐地,那原本被夜幕笼罩的天空出现了微明。一颗颗启明星逐渐变得苍白无力,在浅浅的日光的照射下,胆怯的它们终于退却了。随着启明星的消失,害羞的太阳射出了几道耀眼的金光。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只见那火红火红的太阳缓缓的从东方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四面八方。
8、春天,竹林一片翠绿。竹子抽出了新枝,慢慢的,竹枝上长了芽,越来越绿,越来越大。随手摘一片嫩叶,放在口边,轻轻一吹,边发出了动听的声音。像哨子一样。每年春天,竹林便发出了动听的哨声。
9、夏天,骄阳似火,到处都热辣辣的,从车上向远望去,乡间的小路弯弯曲曲的,犹如一条细细的长长的绳子。小路的左边是碧绿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绿绿的小苗,小苗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边,大片大片的田野像铺上了一层绿绿的地毯。在小路的右边有一片小树林,一些小鸟在树上唱歌,树上也有许多知了在叫,它们仿佛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在小树林的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几条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真是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
10、冬天,田野里换上了一身雪白的衣服,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轻轻地飘落下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白得似银,洁得如玉,像天上的仙女洒下的玉叶、银花。在东西侧,一棵高大的松树,被大自然的美容师--冬天变成了圣诞树,多么美丽啊!
11、小溪的两岸是绿茸茸、软绵绵的鹅毛似的草地,和夹杂在草地里五彩缤纷的野花。从远处簇拥来一大片的油菜花和映山红,它们色彩明艳,红如火、白如雪、黄同金,美极了。微风拂过,花儿们随着微风,跳起了轻盈的舞蹈。花香四溢、花瓣飘舞,惹来了一群又一群蝴蝶。那时,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分不清哪个是花,哪个是蝴蝶。
12、宽大的停车坪上整整齐齐地停着一排黄色的校车,像一个个身着黄金铠甲的勇士,随时待命送我们回家。停车坪前面是一条林荫小道,这里每一棵青翠的树木都是校园空气的净化器。没两棵树的中间都有一个小花坛,嫩绿的小草簇拥着一种不知名的红艳艳的花,每天清晨总是微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这,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
13、秋天一到,树叶慢慢黄了,花草逐渐凋零,唯有院子里的迎着春风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流光溢彩。红得像一团火,黄得像一堆金,白得像银丝。在花丛中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蕾,花瓣一层赶着一层,向外涌去。一朵朵想用象牙雕刻成的球,在阳光的照耀下,傲然挺立,美极了。
14、九寨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海子:有犀牛海、老虎海、箭竹海、熊猫海、火花海、五彩池……每个海子的水都清澈见底。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湛蓝美丽。其中数五彩池最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波光闪闪,非常美丽迷人。
15、春天,田野到处生机盎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儿绽开了笑脸,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到处是花香满地,走过去,花香扑鼻,我好像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心里一阵舒畅。
16、秋天,竹林一片菊黄。竹叶统统往下掉,那场景,太美了!竹林开满了,整个竹林全是黄的。竹林里有一颗大樟树,大樟树的枝干上吊着一根藤,特别坚固,我们扯着藤,荡过来荡过去,很好玩。
17、早晨,在阳光的照耀下,大沙河就像我们一样都睡醒了,小草也醒了、花儿也醒了、大沙河的景都醒了,喇叭花在那儿吹着小喇叭,小草在那儿兴高采烈地跳舞,老人在那里散步,小朋友在快乐的玩耍,早上的大沙河可真是美丽迷人啊!
3、生活显然不像斑马与豹子般弱肉强食,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你看江河湖海,到处都是千帆竞渡。你看城市乡村,处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众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驿站,每一瞬间,我们若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得老远,或是淘汰出局。因此,无论你是斑马还是豹子,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向前奔跑。
4、成功的竞争者,总是在思考中迎接风险,而在行动中却想方设法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或者是极其巧妙地避开风险。
5、不要只喜欢看着别人去竞争,而自己却不敢去和别人竞争;不要只喜欢与比自己弱的对手竞争,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对手竞争。
6、一定的竞争可以激励我们,让我们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8、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向上的不竭动力,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竞争是完善自我,实现民族自强的根本途径。
10、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在竞争中,都会看到自己坚强的一面,相信自己有实力战胜一切困难,克服重重挫折,走向胜利,取得成功。
12、竞争使人勇敢;当一个人在与他人竞争时,总会遇到相应的困难和阻碍,但在这时,他必然会拿出自己的实力,尽全力去克服困难与挫折。经过无数次的挑战后,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变的坚强了,至少与以前相比,他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他勇敢了许多。
14、我感觉到了竞争给万事万物、各行各业带来的活力,我体会到了人情对竞争的催化作用,我看到了竞争与人情的完美统一创造的美好的世界。
18、竞争,你是一只无声而又充满激情的乐曲!我想: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可以在竞争的赛场上奏出华丽的乐章。()
23、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不管结果如何,快乐的竞争才是最重要的。
27、竞争不论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言,他都起着促进作用。所以,大家快行动起来吧,拿出你的信心、勇气和实力来,与你身边的强者斗一斗,尽全力去战胜他。
29、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句话充分地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谈起竞争,也许你会想到的是残酷,友谊的破碎,事业的衰败。但这仅仅是停留在其的负面影响上。想想,若世间没有竞争,人们的惰性就会显现无疑。
30、竞争无所不在,压力也无处不存。只要你有所作为,只要别人对你有期望,你就会有压力,就要去竞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你就会进步!
31、胆小的人无法体会到竞争那惊心动魄的魅力,永远都感觉不到冒险的乐趣;胆小的人视冒险为人生之大忌。其实,不敢冒险,才是人生最大的忧患。
32、竞争使人积极向上;一个人在竞争的最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至少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他必定会拿出自己所有的实力,拼尽全力去竞争,去拼搏,从始至终,他始终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奋进。所以说他始终在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梦想,在不断的进步。
34、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5、彼此之间的正当竞争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不择手段地去竞争,恐怕这就不是竞争的真正含义了。真正的竞争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彼此竞争,在比赛中互相进步。然而某些人的不当竞争,甚至会触犯法律。
39、对于个人来说,竞争可以激发他的潜力;对于国家来说,竞争可以帮助她繁荣富强;对于世界来说,竞争可以令它璀灿夺目。
1、清晨,瓦蓝瓦蓝的天空云雾缭绕,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里的仙境,一会儿,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雾也渐渐消失,村子里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我站在宁静的山脚下放眼眺望,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漫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像是给山穿了一件朴素雅洁的花裙子,下边还镶着像绿宝石一样的花边,蓝天白云之间陡峭的岩石形态万千,一泓清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溪水撞击在岩石上“叮咚”作响,弹唱着欢畅的乐曲,溪下光滑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高山流云也倒影在其中,一群小鱼在水里欢快的游着,一阵风吹过,水面上荡起了一道道波纹,从远处传来了百灵鸟的歌声,我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仿佛一切都静止了。
2、田地的小径旁,棵棵小草从土地中探出头来,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对这美丽的景色仔细欣赏。草丛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仿佛是绿地毯上画的小点缀。小径旁的河水浅浅的,清清的,河里小鱼游动,河底砂石颤动,清晰可见。
3、乡村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异常美丽。玉茭也不例外,她让春天为自己赶制了一套绿色的春装,显得份外美丽。
4、眺望远处,啊,好一副美丽的图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倚山而建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以前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这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呢?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这神秘。
5、乡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炎热。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下的摇椅上,摇着蒲扃;孩子们围着大树跑着,累得满头大汗;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扯上几句家常话,说个没完。宁静的夏夜,蛐蛐唱着动听的歌曲,风儿吹过树缝发出“沙沙……”的声音,小河降低了音调轻轻地伴秦,组成了一首婉转的催眠曲。
6、枝头上的黄莺“咦咦”地唱着歌,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牵牛花的形状是那样好看,酷似一个个小喇叭,再加上手巧的村姑娘为她们精心搭配的绿叶,煞是好看。
7、一首乡村曲子,静静躺在母亲怀抱,静静挂在树梢,让整片丛林守护着一片家园。
8、一座座房,一户户窗,牵引着归家游子,是谁,舞动了金秋,让大地芬芳,让房檐挂满飘香。
9、小路静了,婉转的鸟声远逝了,桔红色的晚霞也退了。 满天星星赶来聚会了,月亮迈着婀娜步子翩跹而来。星星眨着眼睛,天真无比。多情的牛郎织女恐怕也在窥看这夜景吧!
10、跟着又来到院子后面,远处,是一座座小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小青龙在湖岸边玩耍;近处,绿草地间几块贴地的大石块便铺成了一条弯曲小道,小道两旁绿草间栽种着零碎的豌豆和蚕豆;()几堆土坡上布满了可人小金银花,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有三五个小孩在田间你追我赶,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直盯着我们,脸上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仿佛一朵朵正在绽放的小茉莉,一阵呼喊从远处传来,我爱涨豆湖,我爱油菜花,我爱水杉树,我爱我的家,那声音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
11、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孩子在水中嬉戏,不时溅起一层层水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在五彩斑澜的溪水和石子之间的事,谁也不会知道。
12、被青草包围的,是个巨大的池塘,池塘绿得就像个无瑕的翡翠。池塘里边有许多雪白的鸭子,游戏水中。忽然有只小鱼悄悄地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么机灵,但还是难以逃脱鸭子的眼睛。它们迫不及待地潜进水下,飞快地游了过去,其中一只叼住了小鱼,然后猛地吞了下去。
13、春天是乡下最美丽的季节。各种花儿含苞待放,像个个羞涩的小姑娘;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多彩的世界;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农民伯伯驱赶着共黄牛在耕田,黄牛身后跟着许多八哥和白鹭,它们有的低飞,有的跳跃着捉小虫;小鸭子也来凑热闹,在水中游来游去,嬉戏着。
14、村前小路,是通往山那边,是载着许多希望的小路,哪一天,我和你都会走在那条乡间小路,那条属于我们心中的路。打开心扉,捧着一束秋风,装饰整个乡村。
15、秋天,落叶缤纷,一片片叶子像蝴蝶一样,给大地织了一件金色的地毯,让大地公公穿上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它冬天不会感到寒冷。一排排大雁从北方飞住南方过冬。
16、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子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丝瓜架,瓜蔓儿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辛勤的小蜜蜂们正在“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这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着他们,催他们入睡。
17、乡村的田野上一片斑斓:油菜花露出了笑脸;迎春花排起了队伍,在向春天致敬;桃花引来了一群群蜜蜂采蜜;粉白的梨花开满了枝头;小兰花开得那么艳,那么多。微风吹来,洋溢在周围的村庄里。
18、秋天,天高气爽,许多花儿开始凋谢,小草也渐渐枯黄。一朵朵在秋风中舞蹈,秋风把一封封“信”邮寄四方。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田野里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大豆粒粒饱满。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9、迷人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五彩缤纷,香纯而又美丽的花儿,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阳光撒下了一个个宛如金色的种子一样,阳光沐浴着花儿,像是给花披上了一层的金纱,绚丽多彩的站在门前。
20、顺着弯曲的小路,寻着远去的记忆,提着一只桶,粉刷着田园农舍,山峦,让大山开满花苞,萌芽。
要是写一件物品的精神可以以这个做开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个是写蜡烛的开头
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农民:“农夫内汤煮 公王孙扇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枫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积累知识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他们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而语文阅读则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启心智,还能使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所有知识都是通过我们的阅读与思维获取的。在我从教的几十年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首先就是先抓好语文阅读的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好拼音知识,为下一步阅读奠定好基础
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虽然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但对于课本上的图画与文字知识则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和拼音的学习。拼音这一块知识既是语文的基础,更是学生下一步识字读文的基础。通过教材中的图画字母学习声母、韵母、音节及拼法等知识,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不仅是要读准字音,还要学好拼法与写法。当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课件动物图片、不同的颜色图片,将拼音知识糅合进去,牢牢地让学生把握好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下一步识字读文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熟练掌握拼音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内容,利用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灯谜”活动、“故事会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图文画册阅读活动、办手抄报展活动、诗歌朗诵会活动等,利用这些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那些短而小的文章里(或者活动里)获得乐趣,获得激情。让他们自读自学自办,教师引导,循量而进。一般一至三年级的课文都是一些拼音配文字的文章,教师加以指导即可。在阅读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停顿,学会调整语气,学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会注意作者的描写方法与技巧。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情感,烘托出阅读氛围。真正让大家都身处在书声琅琅、书香四溢的活动环境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识性。
三、从低段抓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源于一种习惯的形成。”有了这种习惯,就会积累很多知识。小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阅读教材内容。这时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让他们利用一定的时间在家里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读一些与自己密切有联系的书籍。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包括一些图画书,等等。这些资料也都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们可以利用朝读的时间进一步引导,强化训练;也可以让他们制订一个家庭读书计划,计划一周读哪些书?一个月读哪些书?又如何做读书笔记?等等,使他们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让他们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学校拓展到家庭,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当他们进入阅读角色以后,兴趣很浓。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朝读、午读进行引导示范,逐步增加阅读量,选取阅读内容,获取阅读信息。传授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法、默读法,分角色朗读,快速浏览,细细品读,等等,像一些数字诗的对读、植物诗的猜读、名言警句的悟读等方法。都可以使他们通过不同阅读方式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把握好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以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一些阅读技能。在哪些情况下快速浏览,那样的情况下粗读,那样的情况下细细品读;阅读时如何做读书笔记,对于那些好词好句好段如何处理等一些问题都应该让孩子了然于胸。一般阅读都要做一些读书笔记。除了旁注以外,对那些好词好句好段都应该抄写下来,进一步品味。一是可以让他们积累知识,二是可以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材料布局。由阅读升华到思考与理解,为他们下一步的习作奠定基础,既强化他们的阅读效果,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通过阅读,抓好习作知识的引导
一、“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是“全面而具体”的写作思维
(一)“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关注写作的“素材”,让我们切实感到有话可说;感觉到的话,该说的话,都能说,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心”。传统的作文教学体系,它要求具有观察能力,要求写景,要求写人,要求写社会。但它只提到一些表面的东西,仅感到这些对写作的重要,也懂得其重要性,但进一步的指导却没有。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在感知能力的训练中明确而全面地告诉我们写物、写人、写社会该写到哪些内容。
以感知物为例,它告诉我们写物要全面调动感官去感受;注意与物相关的附属物;注意到物的动态表现,就是换时感受;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换情感受和换位感受。感知人,感知事,感知社会,也是如此。
而传统作文教学体系并没有这样明确的思维,让学生观察,就告诉他们要细心、要全面,使学生无所适从,倍感疲惫。多少年来我们要求学生写的观察日记,大都半途而废。
“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则不然,它指向明确全面,学生学完后,一定会有话可说,说思维全面的话,说新鲜的话,说自己有深切感受的话。这一点,相信凡是参加实验的老师和同学都深有体会。
(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关注语言的文采。传统的作文教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它想到“好词生好句,好句生好段,好段生好篇”,但这是语言文采的表面现象。著名高考辅导专家胡国华的“三比四字”式会创造出文采,但没有从思维上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还是传统作文模式。
写作是形象思维大放光彩的时候,抽象思维处于“暗处”。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从根本上找到了这一钥匙,注意到语言文采的实质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而形象思维的明确指向便是形象联想。语言一旦运用形象联想思维,文采就会飞扬,你不必担心什么。因为形象联想就会有比喻和比拟,多个比喻和比拟就会有排比,就会有文采,而这是自然产生的。
(三)同样“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关注人的情感,它让我们的作文言而有真情。在这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仅仅轻描淡写强调写作要有真情。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全面而确切地告诉我们爱(恨或更多的情感)的指向就是自然、社会、人类;并且指出爱自然的实质就是爱自然的可爱和实用;爱社会就是爱它的文明和进步;爱人类就是爱其真、善、美。这样的理论不是凭空而来,恰好与马克思哲学巧合,世界不就包括这些内容吗?我们的爱不是凭空而来,爱的对象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四)“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关注文章的结构和文体。与以往不同的是,“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揭示出文章的结构和文体,是人们为表达一定情思而用思维组织材料后形成的结果。因此它只讲到思维。它认为:“从背景中分离出几样东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间特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以表达感情,这种文体就是记叙文;从背景中分离出几样东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间特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以证明观点,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从背景中分离出几样东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间特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以说明事理,这种文体就是说明文。”而结构在“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中就是后分想、再生联想和形象联想的编织。
(五)“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更注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提出用思维统一一切的理念,把以往只在逻辑学中才敢提到的东西,轻松搬到高中作文教学中,却不觉深奥,但觉浅显易懂。而这是传统作文教学无所适从的地方,大多避而不谈或浅尝辄止。
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是“简洁而可操作”的写作思维
(一)从“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的整体看,它是简约的。仅仅八个章节,用72学时,就基本包括作文写作的全部。它把写作和写作的主体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注意到,写作的材料来源于人类对人、事、物的全面感知,因此它首先是感知能力;人类写文章是为表达情感,它简洁地讲到爱人类、爱社会、爱自然;而这些的连缀靠思维,它全面而简洁地讲了后分想、形象联想和再生联想;文体又是人们在写作中形成的有效而实用的表达情感的公认形式,而三大文体又是文体的基本体,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所以只讲三大文体;对表达法式基本没有提及。这样的章节安排全面而没有丝毫交叉,给写作带来效率。
(二)感知能力的统一性。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写人、写物、写事的教学都要一一展开,事无巨细,并没有注意到三者的统一。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却不同,它的宗旨是对所感知的东西要全面,要多感官,要全身心。这样的理论指向明确而简单,易学易记,可操作性极强。
(三)文体训练的统一性。我们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对文体的训练可谓煞费苦心。记叙文分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议论文要讲三要素,要讲结构,要讲论点的提出方法;说明文要讲说明的顺序,要讲说明的方法。而“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就将多维思维在三种文体中的具体运用,“从背景中分离出几样东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间特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以表达感情,这种文体就是记叙文;从背景中分离出几样东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间特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以证明观点,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从背景中分离出几样东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间特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以说明事理,这种文体就是说明文”。我们在写作中只要目标明确,运用这些思维把材料组织起来便是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省时省力,对理论一旦理解便能思路大开,自由写作。
(四)思维运用的统一性。在“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中,思维有三种,即后分想、形象联想和再生联想,它们不交叉,又各负其责。后分想是核心,负责同类材料和关系材料的寻找与组织;形象联想和再生联想负责异类材料的寻找和组织。
在“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中,思维的作用是统一的,即用它们寻找写作材料和组织材料。这样只要熟悉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思维,把想到的材料用这些思维有机地组织起来就是文章。
这一点在运用中最是奇妙,特别是再生联想。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在开始不相信,认为这是胡编滥造,我告诉他们:你们就当做一次实验,把你用再生联想想到的东西,连缀起来看看。我给出了这样的联想“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后来学生大胆写。结果出人意料,一个学生这样写:
我家门口,有一段烧焦的木头,全身黝黑透亮,看到它我便想起了那片童年的乐园。那离我家仅一里不到的树林,那是夏天,树木都较劲似的疯长着。绿绿的叶,青青的枝杆,清香的气息。我们几个小朋友沐浴在这天赐的环境里,浑身舒服,便体是劲。抱在怀中的足球便飞也似的射向那片乡间的田野。踢累啦,我们又回到了树林中,燃起火,烧起自带的红薯。可是火太大,树着火了,我们听到稚嫩的树被烧的痛苦地着,我们便一起扑火,火灭了,树焦了。我们有点失落地回到家,带了这童年的记忆。
人在童年是无畏的,童年的记忆又难免有点苦涩。
学生听完后,再没有人说,再生联想是胡编滥造。
为什么“作文三步法”理论体系中的思维会如此神奇?因为它是从客观的事物的关系中总结而来的,它关注人类与外界的关系,是客观的思维,是人们难以注意到的地方,不易被理解。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怎样让孩子能更快提高习作水平,以及提高到什么程度,我们发放了“作文调查问卷”,共计十五个题目,根据反馈的信息,依据“调查问卷试卷分析”和学生的愿望,我们确定了恰当的教学指导目标。
一、目标实施的步骤分三个阶段
具体为:制定目标,目标落实,效果评估。教师要按照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去完善作文教学。
二、目标落实的方法及策略
1.常规训练:课内拓展+阅读,每周听力训练日记,课后口语交际。2.专项训练:编故事两周两次;观察写话;各类活动、比赛。
三、教学效果及展示
四个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基本上完成了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写作文63篇,总字数约1万8千字。
原来很多学生由厌写、恐惧,逐渐转变为乐写、有话可写,文字也有了真情实感,不再空洞无味,很多学生还主动去积累,去表达,还常常比赛看谁作文的字数多,主动习作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的习作不管是从字数上,还是用词谋篇上都有了很大进步,敢于用词,词语也较为丰富,句子也生动形象了许多。学生习作被校报采用,我们还出版了《成长的歌》习作集。
四、教师获得的经验汇总
1.沟通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了解,各班课题的进行速度,或在某一课上出现了什么亮点,学生喜欢什么,取得哪些实效,哪些还需要再提高,再改进。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活动有了,兴趣来了,一切事情都变得简单。比如开展“作文展评活动”。这一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点评的过程,也是发现亮点,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文章被大家学习的孩子更是喜形于色,兴趣会更浓;其他的学生,听到别人的好文章,视野会开阔起来,心中自然有了榜样。
3.俗话说:“题目新,亮眼睛。”好题目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改变以往的做法,为作文“征集题目”。最后经集体讨论后,大家就采用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写。题目是孩子自己的,独创的,写起来就有了自己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这就消除了写作恐惧的心理,成就了“我手写我心”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因此也就有了真情实感的表达。
4.降低标准评作文,增强写作信心。有的同学语文能力相对较低,接受知识慢,就将指导重点放在把句子写通顺,会使用标点上。对习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布局谋篇的技巧,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5.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续写、扩写、仿写等方式。如:《泉水》一课进行仿写性的续写;《小鹿的玫瑰花》根据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写;《揠苗助长》进行续编故事,明白道理;《雷锋的足迹》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图片,联系生活进行仿写等。
6.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如遇到好词、好段,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文章中有“太阳暖哄哄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这样的句子,我就抓住这几个词进行写作教学。同样是晴天有太阳,文中用到了“暖烘烘”,而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天气晴朗”或“阳光明媚”等词句,这样直观的、对比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
写景的作文带领学生现场观察,边看边讲解观察的顺序、方位等。写小动物的作文提前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在家观察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小制作的作文,事先做课件、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兴趣,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最后老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写。
7.引导学生勤积累,并有意识地去运用。作文要想写得好,没有积累是不行的;每学到新词必让学生练习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点评作文时,鼓励表扬那些做到学以致用的学生。
8.教师平时要多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留心身边的细小变化,培养观察力。有观察,有思考,有想象,孩子思想独立了,开放了,眼中的世界自然就美了。
五、工作中几点思考
我和我的团队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还很不够,比如:如何让后进生快速提高,如何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培养孩子的积累意识,如何和学校的资源进行优化与组合,以及教师应如何建立,完善文章修改、发表机制,电脑班的孩子怎样让网络发挥其最大的优势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提高;目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改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搞好习作教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确定目标,快乐习作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去表达,他会做得更好。每次新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定好目标,让学生快乐写作:“学习一个阶段之后,回忆最近发生的事情。最近,我们大觉寺附近不是刚刚赶过庙会吗?大家肯定玩得很尽兴,把你的所见所闻全写下来吧!”学生一听就高兴了,心想:“这个有什么难啊?我们每个人都赶过庙会,玩得很开心。”学生一高兴,作文就写得很投入。那次,连以前教师公认不会写作文的学生竟然写出很好的文章,可见让学生有主动表达的欲望是很关键的。然而,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去背作文,尤其是一些和语文课本相切合的作文题目。如果学生将这些范文背好了,那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了。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学生一味地模仿或照搬,时间久了,思维会受到限制,再加上教师的苛刻要求,无形中给学生套上了枷锁,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恐惧感与厌倦感,一写作文就按套路出牌,做重复的事情。为了得高分,好多学生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例如,让学生写“我的妈妈”时,很多学生写道:“我生病了,我家离医院很远,妈妈背我去医院,到医院时,她已经汗流浃背……”;写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时,学生就写扶盲人过马路……久而久之,学生便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也就没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二、奠定基础,积累写作材料
苏轼的名句“厚积而薄发”,意思是只有经过长时间积淀才能尽情地发挥。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教师要想学生的文章熠熠生辉,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足够的积累,这样才会写出好文章。
1.语言根基要牢固
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读的书多了,笔尖自然会涌出大量的才思。因此,只有Z言根基牢固了,学生有了足够的语言积累,才会下笔有神,写出好的文章。
为了解决语言素材少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多进行阅读积累。基于此,我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积累本,然后给自己的积累本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在封面和封底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有时我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积累语言素材,比如歇后语、名人名言、描写人物及描写景物的精彩段落;有时我让学生自己去积累语言素材,不管走到哪里,随身携带积累本,随时随地记录;有时我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一起去找出精彩的段落并记录下来,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句子可以直接背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很多丰富的素材了。
语言的积累,不仅仅是好句、好段的积累,而且是将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东西的一个过程,还是思想的认识过程和提升过程。当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的文笔就会大有长进,妙笔生花。
2.丰富作文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我觉得坚持写日记的方法比较有效。要写好日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认真,把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这是前提。认真生活,认真做事,一天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情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全部过一遍,从中筛选出一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去写。二是坚持,每天都写,决不偷懒。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如此,天天写,天天练,文笔会越来越好,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习作之路。
写日记既是在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又是在积累语言,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写日记会利于学生高效地进行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只有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三、发挥特长,重视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是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心所感,都可以把它写到作文中去,淋漓尽致地去书写自己的生活,说真话,吐真情。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和才有灵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将这些美丽的错误转化为学生美好的优点,即使他们的文章暂时不完美,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做出发展性评价,允许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平时教师批改作文,总习惯把学生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使学生不愿意看教师给出的作文评语。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习作,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例如一个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突然用了一个好词,中等水平的学生其作文技巧有所提高,对这些情况,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的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科学指导,提高写作技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细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71-1
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应该是语文教材,我们应该把每一个文本作为一个支点来撬动更多的知识信息,辐射更加宽广的领域。正确细致解读文本,适度拓展,与写作有机融为一体,将众多星星连缀为美丽的星座。
一、细读文本,厚实积累,引入写作之活水
阅读是理解、吸收,是途径;写作是表达、外化,是目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作者之间以文本为媒介的互动和交流,呈现的是精彩纷呈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种交流和呈现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文本正确全面细致的解读。因此,正确细致解读文本,应是教师教学预设中深思熟虑的重点之一。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去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指导他们学会“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教材中许多作品的文本都是语言的典范,素材的熔炉。我们应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注重积累、归纳与整理。细读文本,揣摩字词,积累素材,而字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作文的基本单位,素材是写作的源泉,词汇、素材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写出的文章定会味同嚼蜡。那么,这些丰富的词汇是从哪里来的呢?朱熹有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细读别人的文章,深入理解其妙处,不断积累,从而借鉴过来的。平时学会积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努力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乃至好段,好的素材,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词汇与写作素材也就不知不觉地丰富起来,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写景的优美语句如“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夕阳的金辉把绿色的林海染成金黄一片”。又如“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校园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外衣。操场上,像铺上了一条白色的地毯。老槐树的树枝上,银白雪条闪着道道白光,校园变成了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鲜活的写作素材如“虽九死其犹未的屈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至忠至孝的李密”,“饮恨忍辱,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司马迁”,“腿残肾衰心犹壮;文丰笔劲风长存的史铁生”,“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的海伦凯勒”。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也正说明了锻炼积累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写作的活水源源不断,在适当的情境中自会灵活自如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还会点燃起创新的火花。
二、细读文本,深挖内蕴,借鉴写作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