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食品卫生检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卫生检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卫生检验

第1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4-02

《食品卫生检验》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营养学、公共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根据教育部“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贡献”的文件精神和我校加强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及“宽口径、厚基础、教学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笔者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一、改革课堂教学

1.因材施教,因教选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进行食品卫生检验讲授时,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各类相关参考书,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教选材。如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对有关产品加工工艺相关知识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程讲授特别传统加工过程和工业化生产比较讲授在食品卫生控制方面知识讲授时,提前指定相关加工参考书目让学生进行讲授前的预习,以此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2.插入案例教学。食品卫生检验不仅是为讲授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会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最大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我们在讲授“兽药残留”时,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加入媒体公开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案例、以案例为中心进行,增加瘦肉精小词典、瘦肉精在我国畜牧业中的使用历史及问题的产生等,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3.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在进行每节内容讲授时,结合案例,提前给出问题;如在学习重金属污染小节时,结合世界最著名的水俣病案例,提出“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有哪些?”“各自的理化特性是什么?”“如何污染食品?”“怎样伤害肌体?”“如何检测和判断?”“如何控制重金属污染食品?”讲授完成后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及利用网络查文献进行总结;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互换式教学。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内容简单章节教学时,采取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角色交换,即学生扮老师讲课,老师扮学生听课,以此给学生机会“寓学于教”。如在讲授“各类食品卫生”这一章节时,将全班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在本章节中自选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查找资料,共同讨论并备课,制作课件,上课时选代表为在座的老师和学生讲授选定食品内容的卫生问题和防控措施,在座老师和学生进行提问。每组讲授完成后,任课老师对该组学生讲授情况从内容的完整性、讲授过程的思路、适当的板书、课件制作的合理性等进行点评和课程内容补充。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研讨和辩论走进课堂,培养严谨学习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食品业的广泛使用和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加之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热议和讨论。如:“添加剂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农药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等,这些观点都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当学生面对这些既具现实意义又具争议性话题时,一方面求知欲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讲授时难免会造成顾此失彼。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广泛学习。积极尝试将研讨和辩论方式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课堂。在对课程模块内容讲授完成后,把上述热点和争议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辩论。在准备前,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立场。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丰富自己的依据,完善自己的论据,更加明确自己的观点。辩论课上,由学生主动报名或组内推荐的形式推荐5名学生开展辩论,他们用丰富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来论证自己坚持的观点,批驳对方的立场。整个辩论过程由任课教师担任辩论主持,并积极引导在座学生进行提问、参与提问和讨论。

6.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技术的发展,方便我们捕获和制作更好的图片、视频效果,更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制作出高质量的flash。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可帮我们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它可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减轻了教师上课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将一些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简单易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讲授农药残留定性检测时,就可以将从样品处理、设备的组装、分析步骤等抽象的过程真实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加强作业练习与考核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在每个章节授课结束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例如“我国现在十多个部门设计到食品卫生监督监管,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频曝光?为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如何改进?”等,期望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对应用所学食品卫生检验知识进行再补充。期末考核时,为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学生食品卫生检验的掌握情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做了相应改进。一是丰富考核内容,增加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并在考核内容上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轨考核。将原来的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由70%降到60%,实践性内容增加到40%。二是丰富了考核方式,采取了过程考核、交叉考核、自主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除了期末考核外,增加中期考核或平时考核或是就某个专题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交叉考核方式。多样灵活的考核方式使课程成绩的考核变得更全面客观,同时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加强学习的作用。通过以上改革,学生在综合实验或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两年来,申请学校创新创业基金十余项。

第2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1、卫生检验在食品安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

卫生检验担负着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全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检测任务。它是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鉴定的技术支撑。它的检测水平代表着疾控机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它提供的数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科学依据。在分析判断危害因子、确定毒性级别、控制事故发展和抢救治疗病人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卫生检验工作的现状

2.1机构设置与人员状况

目前,卫生检验部门均属各疾控中心的内设机构,没有独立的法人,一切从属于疾控中心法人的领导。随着食品监测任务划出以后,卫生检验就不能给单位带来大笔的经济收入了,因此受重视的程度大打折扣。人员配备、岗位设置、学术梯队建设以及应急处理的“核心能力”人才培养都受到了许多不该有的制约。卫检人员占疾控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低,检验人员较其他科室人员的待遇差,培训进修少,信息不畅通,许多学检验的专业人员都不愿再干该工作,造成了仅有的人才资源不断流失,严重地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科研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建设。

2.2仪器设备状况

众所周知,应急检测最重要的是定性准确与快速。而仪器设备则是应急检测最基本的技术保障,也是卫生检验科学发展的必备条件。2003年SARS发生以后,国家项目资金给各级卫检实验室配置一些常规仪器,如: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紫外可见、极谱、各种级别的电子天平、显微镜、培养箱以及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等。但用于应急检测的大型仪器如: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红外光谱、微生物快速鉴定仪、荧光免疫分析仪等却非常缺乏,大多数市、县级卫检实验室都没有。疾控机构的领导一般也不愿自己筹钱去购买。另外,各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资源分散,仅有的设备利用率也不高,你有的大家都有;你没有的大家都没有。许多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不能就地检测和快速检出,影响了突发事件的定性和抢救治疗病人的速度,有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2.3质量监督与管理状况

现在,大多数疾控机构的卫检实验室都通过了计量认证,少部分实验室还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但质量管理和体系运行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按期举行,开展了也流于形式;有的单位质控科根本就无专人管理,质量监督和控制不能有效进行。在实际工作中,重检验文书管理,轻采样检测过程;重报告结果数据,轻量值溯源过程;重仪器档案收集,轻运行状态检查的现象非常普遍。还有食品安全检验方法的书籍和标准购买难,许多不安全事故发生了还找不到检测方法和标准依据。因而也导致了应急检测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准确的发出检测信息,满足不了食品安全应急工作的正常需要。

3、抽样方法

3.1简单抽样方法

根据GB10111-88《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规定,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使包含有n个个体的所有可能的组合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它是完全不带有主观限制条件的随机抽样方法,操作时可将批内的每一个单位产品按1到N的顺序编号,根据获得的随机数抽取相应编号的单位产品,随机数可按国际用掷般子、或者抽签、查随机数表等方法获得。

3.2分层随机抽样

如果一个批是由质量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所组成,则可将其分为若干层,使层内的质量较为均匀,而层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从各层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即称为分层随机抽样。

3.3系统随机抽样

如果一个批取产品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可将其分为数量相当的几个部分,此时,每个部分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的相同位置,各抽取一个单位产品构成一个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即为系统随机抽样。

3.4分段随机抽样

如果先将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包装在一起,再将若干个包装单位(例如若干箱)组成批时,第一段抽样以箱作为基本单元,先随机抽出K箱,第二段再从抽到的K个箱中分别抽取m个产品,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样本,即称为分段随机抽样。

3.5整群随机抽样

如果在分段随机抽样的第一段,将抽到的K组产品中的所有产品即作为样本单位,此时即称为整群随机抽样。

4、抽样方法的应用

以苹果为例加以说明,假如有一百箱苹果,需要检测锡的含量,而苹果是在被镐污染的地区出产的,每箱平均装有2009左右的苹果64个,100箱共6400个,总重量1280kg。分析镐时,一次需要试样509大约1/4个苹果,如果随机取一个苹果,取1/4检测,检测结果为含福3PPm,正常标准值为小于IPPm,由此断定100箱苹果都不可食用,不能作为商品出售,这是不可行的,因为这1/4个苹果是否能代表100箱苹果是有疑问的。为了知道全部苹果中锡的含量,必须取能代表所有苹果的样品,就要采用合理的取样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第一步是从100箱苹果中任意地挑选出10箱,即先在箱上标上l-100的号码,从中随机取出10个,假如取出的是8,14,26,15,92,73,67,14,28,10这十个数,就选出这10箱苹果。

(2)打开这10箱苹果,从每箱中任意取出8个苹果,方法是将每箱的64个苹果编上号码,从1-64号随机取出8个号码或者取出一个一位数的号码,再每隔8个号码选出7个苹果,共8个苹果,比如2,10,18,26,34,42,50,58。

(3)将前项(每箱8个共80个)取出苹果混在一起,从中任意取出9个苹果是可以代表这批苹果的,完成抽样过程。其他箱装酒、奶、蛋等可参考苹果的方法。

5、问题食品抽样应用

5.1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

一些食品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往往易受到污染,抽取已证明污染或怀疑的典型性食品,同时抽取一些确实未被污染的同种食品作空白对照。

5.2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

如发现市售干豆腐有许多黄色斑点,凉粉发蓝、绿、弹性很强,应抽取典型样品;发现辣椒面放在水中有明显红色,则应抽取部分典型样品;如发现西瓜切开后,颜色不均匀则全部抽取,如有必要,抽取部分上述正常食品作对照试验。

5.3中毒或怀疑中毒的样品

引起食物中毒的样品或怀疑造成食物中毒的样品应抽取,还应抽取根据中毒症状、可疑中毒物质、性质、要求、抽取含量最多的样品、中毒者吃剩的食物、餐具(未洗测)等典型性样品。

参考文献:

第3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行全面质量控制,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公正是必需且至关重要的。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监督

1 引言

由于食品品种多,结构及成分复杂,给检验过程带来难度,虽有国家标准方法和步骤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忽视这些因素,很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无法正确评价食品卫生状况。下面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监督进行如下探讨。

2 检验环境的监督

实验室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应符合检验室规范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室间污染和实验室感染发生。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地方应单独设置,操作区与办公区应分开,避免污染。一般应设有准备室、培养室、无菌室、洗涤室、消毒室。试验室要有足够的光线,通风良好,最好设置感应自来水笼头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无菌操作间应符合响应洁净级别的操作环境,采用局部百级措施时,其环境应符合万级洁净度要求,每立方米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数应是小于等于350000个,30分钟尘降菌落数小于等于3cfu/m3。如果空气洁净度达不到这一要求,建议内设一超净工作台。进入无菌间应有人净和物净的设施;无菌操作间应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相对负压,并定期检测洁净度。如果是做医药的企业,日常洁净区的万级和百级区域的浮游菌也是要月检测一次的,这是国标浮游菌检测方法上面规定的。检测洁净度首要的是对无菌室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用直径9cm营养琼脂平板做空气暴露采样,一般可采3个点(呈对角线),暴露5min后置36℃培养24h观察菌落数目。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N/A*T,A:平板面积(平方厘米)T:平均暴露时间(min),N:平均菌落cfu/平皿。普通无菌室的消毒效果每月至少应进行一次监测。其次,消毒后,对无菌实验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将直径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无菌室四角及中央各一块(设一块空白对照),打开?平皿盖扣放平皿旁,暴露10分钟盖好。将平皿至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计算5个平皿中的平均菌落数。

3 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管理和完善的监督

检测仪器设备和设施是微生物检验的根本保证,对其科学管理和完善能从根本上保证检验质量。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记录,并做好运行检查及仪器维护。微生物检验室应配备足够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器材,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的档案和操作程序,对每台仪器的有关原始资料和技术资料建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并且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使用前应经计量鉴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量具的量程,精确度等,要符合检测项目的相应要求。与此同时对相应的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检测设备及时配备,这都有利于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必须配备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紫外灯、冰箱等设备。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紫外灯和高压灭菌锅。

紫外灯是微生物室主要的消毒工具,紫外灯的穿透能力特别弱,因此必须定时定期对紫外灯进行清洁。一般情况下每月使用浸有75%乙醇的抹布擦拭灯管一次,擦拭前先拔掉插头并冷却10分钟,还应经常检测紫外灯的照射强度,当照射强度低于原始照射强度的70%时,应由专业人员更换灯管,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紫外灯的照射强度,记录监测结果(<200)。对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用中心波长253.7nm的紫外线强度仪(标定有效期内需经中国计量院检测,测定值校正系数=灯管真正照度值)在灯管垂直下方1m处测定。新购置的灯管应≥90uw/cm2,使用中的灯管应≥70uw/cm2。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消毒照射时,工作人员应佩带保护眼镜,以防紫外线损害角膜而引起急性角膜炎。

4 诊断血清的质量监督

诊断血清必须贮存于4℃冰箱内,用毕即存入冰箱,防止污染;使用前应检查血清有否生霉染菌,有则不用,并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若血清过期,应经鉴定认为可用才准使用。

5 标准菌株的质量监督

管理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

6 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监督

检验过程的包括:(1)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检验结果既使准确也会失去使用价值,应避免主观性的随意采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案,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复验、复查的需要。(2)一般应采取完整未开封的样品,如是散装样品,采集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的用具应预先经灭菌处理。(3)样品送到食品微生物检验应越快越好,尽量缩短采集到检验的过程时间,对一些特殊要求的样品在送检中要有特殊运送条件。(4)当样品送到检验室时检验人员根据送检单要求的检验项目逐次核对,验收样品的外观、包装状态及样品有无破损、流失、变质、污染。(5)微生物检验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口罩、拖鞋并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检验。(6)瓶?装检样处理时可用点燃的乙醇棉球烧灼瓶口灭菌,用石碳酸纱布盖好,再用灭菌瓶器将盖启开。袋状样品应用75%乙醇棉球消毒袋口后进行检验。食醋由于酸度较高,应将样品用20%?-30%灭菌碳酸钠溶液调ph值到中性后,进行检验。(7)检验原始记录应及时记录,格式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并具有可朔源性。(8)检测结果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在检验报告中表达,经有资格的审核人员检查签字,并加盖印章后生效。

参考文献

[1] 赵传孝,韩绍英,姜彦祥,龚国华.食品检验技术手册. 中国食品出版社,1990:143-145

第4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逐渐为政府和民众所重视。在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工食品过程中,病菌常常会随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与制品贮运进入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卫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体系迫在眉睫。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设施,并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进行,正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自身的特征。

(一)涉及微生物范围广、要求高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相当广泛,一般包括:第一,引起人畜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黄曲霉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十几种之多的病菌;第二是经食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是人类疾病病原微生物、畜禽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共患传染病病原微生物。这几类微生物的种类更多,一般情况下就可达数百种之多;第三是食品工业微生物,如酿造、发酵工业用霉菌酵母等曲种。

除了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广泛,并且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采集样品也极为重要。在采样时应对食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及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等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样过程,需追求无菌操作,采样数量及方法与检验目的相适应,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及卫生状况同时监控。

(二)受检细菌数量少,干扰性大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受检菌株,主要是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而感染的,大量存在的是非致病性微生物,而致病性微生物数量却相对较少,两者之间比例悬殊。此外有些致病菌在热加工、冷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也会使受检菌株不易检出,从而给检验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得出。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准确、及时

食品在生产完成后,为了保持新鲜的程度,一般都是尽快地进人市场,转到消费者手中,这就要求检验工作尽快获得结果,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食品,每一批次数量较大,采样数量,采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检验正确性,如果检验的结果不准确,将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主要是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组成。在各种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里,一般均设有化验室,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食品质量监测部门为了监督监测食品生产销售单位的食品卫生质量,也设有专门的微生物检验室,对食品微生物污染进行抽样检验检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不可能担负主要职责,社会中介机构的检验能力比较较弱,政府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的角色显得凸出,由此引起了一些问题。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职能重叠

检验检测机构的重复设置必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各级各地各部门均投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由于的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针对一个工厂生产的食品都进行微生物检验检测,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是消费者不知道该相信那个部门的检验检测报告,混淆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视听,同时,这种检验检测是一般检测,这也给假劣食品以可乘之机。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标准不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食品工业行业标准各有近千项之多,但是这些标准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前制定的,其中最早的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落后陈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我国在2010年6月实施新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办法,修改大部分标准,但是这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修改,并且大部分只是对标准名称、标准的检验方法的选择和个别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了修改,仍有很多食品微生物标准未进行必要改进。

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的规格较低。我国很大部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是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这就有悖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食品管理先进的国家食品标准一般都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构审议并制定的,并且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针对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2010年,全国食品标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关于卫生部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等乳品检测标准开展资质认定变更与扩项,对现行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认证和资质进行彻底整顿,同时大幅度采用国际标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标准规格低,标准落后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三)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造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近期出现的“毒奶粉”事件就暴露了我国在一些前瞻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已远远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急待提高,如检测方法不多,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够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

三、完善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对策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基本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框架。但从总体上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分散、检测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新世纪新时代,为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

(一)加快政府检验机构改革,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由于我国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众多,如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环境保护、各级行政机构具有执法权,就会造成政出多门,政令不一的局面,不利于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国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法律,授予职能部门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每个环节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在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检验、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和与生产经销企业紧密联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级检验检测部门工作。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整合政府和社会中检测机构资源,推动市场经济下诚信检测机制,并形成开放且竞争有序的检验市场。

(二)严格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行为监管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应由国家认证认可的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已获得国家级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可以向认证认可的监管部门提交相应的标准变更申请。提升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三)加强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监督力度

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力度。放宽微生物检验检测进入门槛,只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场地和技术及人员条件,均可以申请经营微生物检验检测。

参考文献:

[1] 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盛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年第2期.

[3] 迟玉聚:《食品安全监督理论应用新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年第3期.

第5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84-03

Course Design of Food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 Technology//ZHENG Peijun

Abstract To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of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post office requirements,based on the post core ability, study of food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urse,then respectively from the curriculum na-

ture and orientation, curriculum goal,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of six aspect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whol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food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food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urse de-sign; teaching evaluation

1 n程性质与定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是食品检验三大工作岗位群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食品检验技能的重要课程,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微生物检验检测技能,针对检验员、现场QC与QA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通过学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具备微生物检验的能力及职业素质,获取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国标及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检验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1]。

2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经过学习,学生具备代表性取样、微生物检验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可胜任食品行业检验岗位中食品原料至成品的微生物检验工作。

专业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及维护显微镜;能够包扎微生物检验常用玻璃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微生物检验常用的设备;能进行微生物的制片及形态观察;能进行微生物大小测定及计数;能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能进行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纯培养;能进行微生物的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能够对微生物检验样品进行处理;能够进行微生物卫生指标菌及重要致病菌的检验;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能够独立根据给定的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工作。

知识目标 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的国家标准;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熟悉微生物生化反应分析;了解微生物血清学实验分析;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取样操作;掌握样品的保存与制备操作;掌握微生物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掌握实验数据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的撰写;掌握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验方法;掌握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掌握发酵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职业素质目标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及工作防护能力。

3 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食品行业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分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参照食品检验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2]。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调查等工作,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过程中实际需要的技能与素质,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将原有的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分解,找出其中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职业素质进行重新整合,并结合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及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高级食品检验工的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形成工学结合的教学项目,从而实现培养食品微生物检验职业技术能力的目标[3]。

4 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为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食品微生物及检验基础知识,食品微生物检验室使用与管理,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真菌学检验技术,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其他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总共8个学习项目,每个教学项目下设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见表1。

5 教学实施

教学建议 要体现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强调工学结合,不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w化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也可采用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启发式、诱导式)进行教学。

1)采用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导入检验项目,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

2)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手段上课。

3)利用网络资源库教学,编制纸质教材、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及网络教材(网络课程资料、网上学习指导、在线测试)于一体的立体教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测试。

教学基本条件

1)对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具备教师资格,具有高级检验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扎实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理论基础,熟悉微生物检验相关国家/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各项操作技能,具备食品检验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具有检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备微生物检验岗位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能针对实际教学条件进行相应教学设计。

2)对实训室要求:要有微生物检验常用设备,如无菌

室、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合理配置检验室仪器设备、存放样品的台面及冰箱,具备16个微生物检验工位。

3)对教学场所要求: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要求一次性能容纳60人以上。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1)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2)开辟空中课堂,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全面共享,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提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案、电子教材、习题与解答、实训项目设计、试卷与答案、多媒体课件等。

3)开发课程网站,学生可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对某一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分析讨论与交流协作活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获得高级认知能力。

6 教学评价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1)过程性考核。

①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上课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提问(是否能主动回答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结果)。

②项目完成情况:实训室表现(能否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能否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后是否及时清扫);实践操作能力(态度是否积极;是否参加动手操作;操作是否规范;步骤是否合理);方案设计能力(是否能够根据资料合理设计方案、安排时间;是否具有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否能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数据分析是否合理);项目报告书写能力(是否独立完成;书写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有判读分析);团结合作能力(实训中是否能够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是否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及聘请企业具备理化检测能力的技术人员,按照企业岗位人员的工作要求进行实操考核。

评定标准

1)平时成绩(10%):出勤情况及课堂纪律5%+上课表现及课堂提问5%。

2)项目完成情况(50%):实训室表现10%+实践操作及设计10%+数据处理分析10%+项目报告10%+小组合作10%。

3)终结性考核占40%。各工作任务成绩分配见表2。

7 结语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打破微生物学科体系,按照食品检验岗位及微生物检验职业标准,针对高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养需求,以及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国家标准,选择实训项目及理论知识,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未来实际工作一致,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4],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综合能力兼具的创新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王华.高职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初探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2):83-85.

[2]王瑞兰,苏新国,王尔茂.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36-37.

[3]严晓玲.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0(33):192.

第6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 食品检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食品企业的重要防线之一,对于一个食品企业来说,食品企业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有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大部分食品企业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上都存在着重大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去积极地改进我们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我们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的原因

1.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要达到企业相关规定的要求 众所周知,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指标,对于企业的工作而言,企业的相关指标不仅是企业的每一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对于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也不例外,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有它的相关准则,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准则是指导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的根本,只有依据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相关准则,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作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而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也需要遵循所有企业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工作人员要达到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

1.2、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要求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就是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完全满意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是以消费者为主要目的的管理工作,它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最优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去了解本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的效果,最后通过这些调查去积极地改进质量管理工作。而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对象同时也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做得好会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完满完成,而如果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的质量很低,则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说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在的要求,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很大,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根本利益。

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措施

2.1、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室内质量控制 第一,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企业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应岗位的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微生物检验室应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第二,对房屋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我们要求房屋要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当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房间的设置应当根据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第三,对检测环境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区域与办公区域分开。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采用湿式保洁,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对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传播。需在无菌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以明确标识并能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每天记录环境检测报告,并经常进行空气落菌实验,定期对无菌室进行室内环境消毒;第四,对设备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我们要求培养箱的温差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1-2次/天监控并记录。对于高压灭菌锅,我们可以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生

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操作,并做好作业记录。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第五,对培养基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标准菌株试验,培养基的试验结果需要加以记录,项目包括试验日期、试验结果以及实验者的签名等。培养基的检验项目与方法: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鉴定,首先,感官测定,检查其颜色与透明度,培养基应澄清,无浑浊。其次,ph测定,按各种培养基要求的ph±0.2。最后,生物学指标检定,无菌实验、被检培养基相应细菌生长率测试。

2.2、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室间质量控制 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室间质量评价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应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对其开展的每一项检测均应参加相应的室间质量控制。第一,室间质量控制的一般性检查项目主要有仪器设备的操作书,使用、保养、维修记录和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第二,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3、结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问题,然后去学习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去积极地改进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提高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菲,谭慧林.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第7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越来越多。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亦是不断增加。加强食品中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年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而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因此需要灵敏度更高和特异性更强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体系迫在眉睫。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手册,其主要是描述质量系统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食品微生物学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食源性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等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变化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2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

2.1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主要分为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室内质量控制含义为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互相校准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即相应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微生物检验室应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对检测环境要求是房屋要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房间的设置应根据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检测环境要求即环境设施要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专用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与记录,特殊环境的微生物指标控制与记录,专用工作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定期的检测校准程序。特殊环境中的专用设施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要求。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区域与办公区域分开。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采用湿式保洁,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对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传播。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需在无菌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以明确标识并能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每天记录环境检测报告,并经常进行空气落菌实验:定期对无菌室进行室内环境消毒。

2.2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具体措施的分析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数据采集,试验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精确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其中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计。温度计运行检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运行检查。工作人员日常检查、校准检查、运行检查等都应做好相应的记录。温度监控方法即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1-2次/天监控并记录。其中高压灭菌锅可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操作,并做好作业记录。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高压灭菌锅温度波动范围:110,115和121±2℃。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需要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度测试。干燥灭菌箱温度要求与精确度为160±5 ℃或180 ±5 ℃。干燥灭菌箱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培养基配制用蒸馏水的控制按设备说明,定期清洁离子交换器和更换离子交换材料。西欧标准为微生物检验用蒸馏水的特定电导率<0.5ms/m;细菌数<50cfu/ml。我们日常用的标准为 <10ms/m。检测频率为1次/每月。蒸馏水定点供应,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及记录。(2)天平的管理。天平放置要求为无振动、无气流影响及水平台面上。天平要有使用记录。天平作为计量仪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范围,一般1次/年进行检定。(3)容积的控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保证高压灭菌后的稀释剂满足标准用量。采取称中法来测定蒸发量,体积100ml的稀释剂起重量为101g。高压结束体积偏差不得超过1%。采取先高压后定量分装,可避免因高压造成的体积误差。对保存的定量液体应在使用时,注意补充容积。吸管的控制为通过小计量容器校准后使用。小计量容器吸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器皿,校准周期一般为1-2次/一年。小计量容器日常使用检查可每周进行一次,包括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pH计使用前应用标准液进行校准。pH计需要维护时用电极外表的定期清洗,电极敏感性检测及极性恢复。(4)净化工作台的控制。水平流净化工作台工作区域,要求洁净度为100级。空气沉降30min,细菌数<1个/皿。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细菌数<0.49个/皿.净化工作台运行检查频次为1次/月,采用细菌沉降检测。净化工作台高效过滤膜一般为一年更换一次,并同时进行粒子与细菌沉降检测。紫外线灯的检测为仪器测试法和生物测试法。前者是通过专用仪器检测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光强度。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表明在距离照射源1米处,要求其强度为90 lx。生物测试法即采用一定的菌培养物,经一定比例稀释,菌量控制在200-250个/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灯光下照射2min,同时设置普通光源的对照组,置37℃培养48h,计算其杀灭率,要求杀灭率达99%。(5)显微镜的控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显微镜应有作业指导书,日常维护记录及自校记录。显微镜应置于无振动、避免灰尘、防潮等要求的环境。其它微生物检测专用仪器的控制时细菌鉴定仪、酶标仪等设备,工作中常用阳性对照检测其功能的正常性。仪器的检定则按检定或自校作业指导书进行。仪器的使用登记、校准计划、校准记录等文件存档。仪器专人使用,操作者应持证上岗。(6)培养基质量控制。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标准菌株试验.培养基的试验结果需要加以记录,项目包括试验日期、试验结果以及实验者的签名等。

2.3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做好实验室管理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实验室管理层应建立并施行一个计划,用于定期监控和证实仪器、试剂及分析系统经过适当校准并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还应有一套记录在案的预防性维护及校准文件,其内容至少应遵循制造商的建议。实验室有义务完成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将客户要求以外所检出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结果报告相关上级部门,必要时通知客户。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做好检验质量控制,通过科学、高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能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周建新.略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11

[2]唐细良,史娟,唐紫琳等.影响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两个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

第8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食品检验 防腐剂 微生物 影响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92-01

一、样品检验要素

1、菌落总数:

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在一定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在上培养基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营养、pH、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2、菌落总数的测定标准:

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48小时),记录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基本操作包括: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计数报告。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只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

二、样品的处理方法

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内,经振摇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注进含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混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顺序,10倍递增稀释,每递增一次换1支1ml灭菌吸管。

2、无菌操作:操作中必须有“无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器材必须完全灭菌或消毒,不得残留有细菌或抑菌物质。取样前应用75%乙醇在包装开口处擦拭。

3、采样要有代表性:如系固体样品,取样时不应集中一点,宜多采几个部位。固体样品必须经均质或研磨,液体样品须摇匀。

三、样品处理的注意事项

1、样品稀释误差:在连续稀释时,每一稀释液应充分摇匀,吸管内液体沿管壁流进,勿使吸管尖端伸进稀释液内。SN标准采用取10mL稀释液,注进90mL缓冲液中。

2、稀释液的要求:样品稀释液主要是灭菌生理盐水,有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或0.1%蛋白胨水)。如对含盐量较高的食品(如酱油)进行稀释,可采用灭菌蒸馏水。

四、样品培养的注意事项

1、依标准或对污染情况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将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进平皿约15ml,混匀。同时作空白对照。待琼脂凝固后,翻转,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计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得菌落总数。

2、倾注用培养基应在46℃水浴内保温,温度过高影响细菌生长,过低琼脂易凝,不能与菌液充分混匀。倾注培养基的量,一般以15ml较为适宜,过厚影响观察,太薄又易干裂。检液加进平皿后,应尽快倾注培养基并旋转混匀,检样从开始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用时不宜超过20min。

3、培养温度一般为37℃(水产品的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一般为48h,培养箱应保持一定的湿度,琼脂平板培养48h后,培养基失重不应超过15%。

4、为避免食品中的颗粒或培基杂质与细菌菌落混淆,可同时作一稀释液与琼脂培基混合的平板,不经培养,于4℃环境中放置,作对照。

五、检验结果

此次以糕点中菌落总数检验结果为例,采用了10,100和1000倍3个稀释度。

如表1:

最终报出值为:5500cfu/g,依据检验结果来看,前两个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而第三稀释度有生长。对防腐剂含量进行检验,山梨酸含0.2g/kg。

综合上述两个结果,可以看出,细菌在高稀释度才有生长,因为随着稀释倍数的提高,防腐剂浓度降低,稀释到1000倍时,其抑菌作用大幅减弱,从而得以生长。

[讨论]通过本人多年检验实践来看,菌落总数的检验宜采取三个稀释度,通过多稀释度的检验,大幅减少了卫生指标检验过程的误判或漏检。

参考文献

[1]GB/T20977-2007 《糕点通则》.

[2]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第9篇:食品卫生检验范文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 干扰因素;

引言: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从事食品检验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能够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人类健康负责,具有热爱这一行业的良好态度。下面就工作中如何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干扰做下分析。

1.贯彻无菌操作,防止人为污染

1.1拥有健全的无菌实验室及相关管理制度。

无菌实验室使用前和使用后须用紫外灯(如为室内悬吊紫外灯,应为30W,距操作平台1米左右)照射至少30min。杀菌后检验前,不得随意打开无菌室。事先将进无菌室操作所用工作服、发网,口罩、拖鞋等必需品放进无菌室缓冲间用紫外灯照射杀菌。无菌室传递窗内也应紫外照射。紫外灯2周清洁一次,保持紫外线良好穿透力。进入无菌室前,注意自身消毒,用肥皂洗手及腕关节以上部位,用75%酒精喷洒手心手背及腕关节以上部位,换好衣服,戴好发网和口罩,穿上拖鞋方可进入接种操作。

1.2准备器材

开启紫外灯前,将无法干热和湿热灭菌的器材提前放入传递窗口紫外照射至少30min。吸管、平皿、药匙事先清洗好晾干,放入金属桶内,吸管尖嘴朝下,实验操作时用手抽取吸管顶端,避免污染尖嘴;平皿倒置叠放,便于烘干平皿内水分,杀菌效果更好,盖好桶盖,桶盖与桶身通气孔对齐,放入干燥箱,于160-170℃,干燥1.5-2h,进行杀菌消毒。

干燥灭菌后,放置干燥箱内冷却。临用前,把通气孔关闭,取出灭菌桶,整理好后放到传递窗口。每次从传递窗口递拿东西都要及时关闭窗口。

1.3准备药品及高压锅的使用

目前,多数无菌试验所用药品是脱水干粉状的,按照说明书上相关比例配置,再分装,分装时注意瓶塞和试管塞用棉塞或带有通气孔的橡胶塞,不用实木塞和不带通气孔的橡胶塞,否则高压灭菌时,锅内压力变化,使容器内液体飞溅喷出,严重的造成锅的排气孔和排水管道堵塞,酿成事故。最后用纸包好容器口和塞子,扎紧。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按说明书进行操作,灭菌时间和温度按药品说明书设置,一般要求121℃,高压灭菌15-20min。

注意:(1)高压锅使用前添加蒸馏水,至加热管以上2cm左右,太少会损坏加热管,且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进行灭菌,当然也不能太多(2)锅内物品堆放应有缝隙,否则蒸汽不能通过,影响灭菌;(3)灭菌时间长短要适宜。太短,不很好的杀菌消毒;太长,破坏某些药品成分特性,如琼脂凝固性可能被破坏,影响药品使用,造成浪费;(4)加热后,及时排放冷气至压力降为0,关闭排气阀至达到灭菌所需温度再微微开启排气阀,此时温度压力不会有很大变化。冷气排除很重要,因空气膨胀压大于水蒸汽膨胀压,水蒸汽中含空气,同压力下,含空气蒸汽温度低于饱和蒸汽温度,影响灭菌;(5)灭菌结束后,排气速度不能太猛,否则倒立发酵管内易产生气泡,甚至锅内压力骤降,容器内药品压力大于锅内压力,产生压力差而冲出容器,或沾染塞子而发生污染,影响鉴定;(6)高压灭菌后,排气开盖,将冷却到60℃左右的药品取出,放进传递窗口。琼脂类药品, 放到45℃恒温箱中,使之不凝固。若棉塞脱掉或容器破损,应取出弃之。

采用高压灭菌原因:湿热蒸汽有潜热,灭菌效力强;菌体吸收水分,降低凝固温度;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1.4采集样品

1.4.1准备:根据所取样品类型和状态采取不同取样方法,取样工具提前灭菌;戴好发网和工作帽,穿上灭菌工作服,手、指甲及腕部清洗后,用50ppm次氯酸钠浸泡30s,清水冲洗干净,吹干,戴好橡胶手套,手套口包住衣袖口,用75%酒精喷洒手心手背。准备就绪开始取样。

要求:所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一致性;整个过程必须无菌操作。

1.4.2过程:用经紫外照射,质量完好,干净卫生,未开封的PE袋装置样品。打开PE袋,用手捏住袋子的外侧由里往外翻,把里面无菌的一面翻到外面拿取样品,将样品和袋子一起退出,样品装到袋子里面。整个取样过程,袋子内侧不能触及除样品之外的任何部位,否则污染袋子,影响样品。最后在袋子上做好标记,挤压出袋中的空气,打好结,放入特制运输箱中,

取表面样品一般用涂抹法,现常用涂抹棒,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注意:不能上下晃动瓶体,否则打开瓶盖上的塞子后液体会从里面冒出;塞子打开后不能反复关闭和打开,以防污染;取回后,如不能及时检验,应低温保存。

取空气落菌时注意,培养用琼脂要提前培养24h,选用无菌平皿。取样时门窗要关闭,人员不能随便走动,空气静止沉降5min。标记好所取位置,对角线的顶点要距离墙壁1m。盖好平皿带回实验室。

1.5接种样品或转移菌种

一个宗旨:标记好名称,选好稀释度,所有操作坚持无菌进行。进入无菌室,待一切准备就绪后,点燃酒精灯,一切操作都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1)接种样品时,从吸管桶取出的吸管及试管口都应该用酒精灯进行灭菌,吸管尖嘴不能碰到除要吸取的样品之外的任何部位,以防污染。吸取菌液或样品时,要用吸球,不要用嘴吹吸,避免口腔内的细菌和样品相互污染;吸管吸取的样液一定要准确;(2)转种细菌验证时,接种环和接种针都应在接种之前用酒精灯外焰充分灼烧裸漏的金属部位,杀菌之后才可以接种。

接种样品和转种细菌最好不要在同一个无菌室内进行操作,应各自拥有专门的无菌室。这样就可以避免二者相互影响。

1.6倾倒琼脂

将装有琼脂的三角瓶口在火焰上烤一下,倾倒15-20ml左右的琼脂于平皿内。菌液与琼脂尽量混匀,一般顺时针转3下,逆时针转3下,前后左右晃一下,尽量不要将琼脂晃到平皿壁上,待琼脂凝固后,及时将平皿倒置,放于温度合适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7药品的存放

剩余药品,短时间内再用到的,低温保存,用前要做空白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在配药之前要算好药品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坚持现用现配。

1.8无菌室的整理及污物的处理

1.8.1实验结束后,用镊子夹住无水酒精棉球,点燃后擦拭桌面,或用2%-3%煤酚皂溶液擦拭。地面清理好,关门,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

1.8.2污染的吸管和平皿须经5%的煤酚皂或石炭酸溶液浸泡24h;染色玻片可直接冲洗,冲洗液要用烧杯或三角烧瓶盛放,再浸泡在5%煤酚皂24h,煮沸洗涤,冲洗液和泡好的器材及培养物用121℃,30min高压灭菌;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需高压灭菌后洗涤;其它被污染的物品也应高压灭菌后洗涤。

1.9做好原始记录,善于总结和分析

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每一步的结果和样品名称都应该做好原始记录,方便总结和查找原因。

2.结语:食品检验工作者,工作中要保持一颗探究的心态,在检验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详细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验证,解决疑问。要在探究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基本技能。时刻端正好态度,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正确意识到身上肩负着关乎人类身体健康的重任。不断分析总结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