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家庭护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护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护理计划

第1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一、收集、整理和分析社区护理对象资料

首先,资料收集的内容。针对社区人群收集资料:如社区人群所处的社区环境、社区人群拥有的各种资源和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等;针对家庭收集的资料:如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生活周期、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环境等;针对个人收集的资料:如个人的生理、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个体特殊健康问题等。收集资料采用的常用方法有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社区调查(包括访谈和问卷调查)、开展体格检查等。其次,整理资料。整理资料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检查、核对资料;资料分类、分组;拟定整理表;资料归组。最后,分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以及解释分析统计结果。

二、进行社区护理诊断

社区护理诊断是对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判断,并把健康问题排列出顺序的过程。首先,列出社区护理问题。将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一一列出。在叙述社区个体、家庭或社区人群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时,多采用“问题+相关因素”的形式。其次,确定社区护理问题的排列顺序。由于社区护理条件及社区护士能力和精力所限,社区护理服务往往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在确定了所有社区护理问题的基础上,必须将健康问题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列。在排列顺序时,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问题的效果等因素决定其优先顺序。

三、制定好社区护理计划

制定社区护理计划是在确定社区护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护理目标、对策、措施的过程。首先,制定护理目标。在制定社区护理目标时,可将护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次,制定护理措施。护理目标确定后,社区护士应与护理对象及相关人员一起协商,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在制定护理措施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针对护理对象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确保对象的安全。

四、认真实施社区护理计划

实施社区护理计划是将社区护理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社区护士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依靠社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社区护理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修改、完善社区护理计划,确保社区护理效果;准确记录计划执行情况、护理对象的反应等。

五、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评价

社区护理评价是根据已制定的社区护理目标,对所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进行对比、总结、修改的过程。社区护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效率评价等,力求用最经济的途径获得最好的效果、最大的收获。

第2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护理 康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128

脑卒中病人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尤其是近年来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病情迅速稳定,但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大多数患者基于经济的原因不能留在医院康复,而选择出院。因此进行家庭护理指导,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进行继续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意识清楚,能交流合作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0~75岁。脑出血45例,脑梗死35例。

方法:按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有无焦虑、抑郁、依赖、角色认知冲突、急切等心理状态;是否有偏瘫、语言不清、咽下困难、流涎、记忆等方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经济收入等,通过评估获得最佳研究实证,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需求[2],确定护理诊断,与患者一起制订康复护理指导计划,进行康复培训。出院后由康复医师、护士上门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具体第1个月每周家庭康复护理指导1次,第2个月、第3个月每2周1次,后3个月每月1次,每位病人共11次。康复护理方法多采用良性肢,定时变换,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坐位及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中医的穴位按摩等[3~5]。遵循个体化、针对性的原则,康复医师、护士一对一训练病人的同时培训家属辅助技巧,以取得病人配合及教会家属为目的,并将康复计划写在卡片上,嘱病人及家属按计划执行。再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帮助和指导。

结 果

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后,支持系统的积极性高,患者能以最佳的心情接受训练和主动配合,家庭关系融洽。6个月后全部回归社会,其中68例重返工作岗位,12例生活能自理。

讨 论

大多文献研究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意义,而实际上在基层医院,病人迫于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在医院进行康复,只要病情稳定,便主动要求出院,因此康复训练往往立即中断,患者不可能得到医护人员的持续指导,以致不能达到预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中出院需要康复的占60%。因此我们加强了这类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针对性强,改变了过去那种常规的指导,而侧重解决患者康复的具体问题。临床资料证实:经有效的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结构和功能代偿、重组的产生,一些继发障碍如肌肉萎缩、压疮、关节挛缩、足下垂等都得到有效阻止,降低发发生率[6],提高了生命质量。

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康复出院指导计划的实施,我们以人为本,耐心沟通交流,一对一在家训练病人的同时,培训家属辅助训练技巧,以取得病人配合及教会家属为目的,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自觉配合及参与康复,真正回归家庭和社会。

患者在家康复,节省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脑卒中的康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细心指导和出院后的继续康复训练,并将延长到家庭护理中,才能降低残障率,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

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杜绝了“废用综合征”的出现,降低了致残率。家庭康复护理即医生-护士-病人-家属“协同”,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郎艳霞,王玉华.脑座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探讨.国外医学护理分,2005,24(5):249.

2 王艳,成翼娟.循征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

3 崔丽平,赵凤春.急性脑卒中病人独立步行能力预测及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3,17(12):1383-1384.

4 方定华,王茂斌,胡大萌.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5-266.

5 张玉珍,苏凡,陈尊霞.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912-913.

第3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神经外科;延续性护理;家庭巡诊;康复

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确保患者在不同照护场所及同一照护场所获得不同水平、协作性、连续性照护,一般指从医院到家庭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归家或社区连续随访指导[1]。延续性护理有助于补助家庭与社区护理之不足,满足患者护理需要,提高护理质量。为保障神经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某院引入家庭巡诊制度,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2014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并成功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184例,其中男109例、女75例,年龄9~82岁,平均(56.2±6.3)岁,颅脑外伤147例、脑血管病144例。合并症:心脏病8例、高脂血症44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41例。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89例。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出院后身体状况、带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1d,评价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功能障碍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与家庭护理能力,分析其延续性护理需要,如是否需要用药、康复、合并症控制指导。

1.2.1 对照组 据医院常规院外延伸线服务制度,安排定期与随机随访,接受患者及其家属咨询。

1.2.2 观察组

1.2.2.1制度建立 建立"巡诊记录本",设计家庭电子病历、家庭医嘱记录单、家庭护理记录单,建立一套集护理、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用药、运动、营养为一体的家庭巡诊模式。

1.2.2.2落实 ①建立档案,内有各类巡诊表格,初步拟定家庭诊疗与护理方案,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录于"家庭巡诊病例"首页,据制定的巡诊计划,给予患者指导,提出完善的并发症、合并症防治原则,急诊处置策略,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共同监督患者遵守;②1次/w巡诊,每月进行1次病情分析,6个月进行一次汇总,调整巡诊方案;③巡诊方案由主治医师、康复科医师、责任护士、巡诊人员共同制定,患者及其家属旁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方案更符合现实情况,更具可行性,如对于带药住院患者,若患者同时合并有其它慢性病、长期用药,应共同商讨更安全、可靠的院外用药策略,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危害,如对于有康复功能训练需求患者,应拟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并在巡诊中评估计划利弊、获益情况,及时调整,使康复计划更安全、可靠。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前1d、出院后6个月,以AD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统计护理期间获得医疗资源次数(再次住院、复发或合并症急性发作),并发症发生情况(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护理不良事件(误吸、误咽、跌倒等)。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患者ADL评分 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高于出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患者获得医疗资源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外科多有危重症患者,如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其中外伤患者多伴有合并伤情,术后康复时间长,脑卒中患者预后多较差,出院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认知、运动障碍,又因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后者合并症较多、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出院后仍可能出现复发、合并症急性发作风险相对较高,影响脑卒中康复。据统计约70%的脑卒中存活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年内存活率不足50%,出院后长期瘫痪,褥疮、积坠性肺炎等疾病发生风险较高[2]。而医院既往延续性护理质量难以保障,主动性不足,缺乏个体化,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仍不足40分,约有31.52%患者再次住院、复发或合并症急性发作,11.96%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20.65%患者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

家庭巡诊,通过建立一套集护理、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用药、运动、营养为一体的家庭巡诊模式,赋予延续性护理更深层次的内涵,化被动为主动,关注细节。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出院后6个月多数患者ADL评分达到理想水平,大大减轻了照料者负担。

家庭巡诊的要点:①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不断改进,能够应对绝大多数常见问题、棘手问题;②注重巡诊方案的制定,明确目标、内容、实施路径;③注重后期管理,保障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家庭巡诊制度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医院应依托现有的延续性护理制度,先做好高危患者、特殊患者家庭巡诊,不断总结经验,以完善巡诊制度,将其纳入二级康复路径范畴。

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落实家庭巡诊,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强患者康复效果,促患者生活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2.

第4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各地已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从理论到实践上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理论学习,结合自身从事十多年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促进社区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1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①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②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③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

1.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4社区护理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2.1.1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2.1.2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体人群。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2.1.3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1.4“以合作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2.2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2.2.1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因此,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第5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家庭照护;健康教育;康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3-02

脑卒中是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后期康复训练长[1]。据统计,病后存活即便存活,残障率高也分常高。病人出院后,绝大部分回到家中,接受后续康复护理治疗的任务就必然落到家人或保姆身上。因此要加强家庭照护者的能力培养。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照护者的能力[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2010年6月一2011年12月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家庭主要照护者80人。选取家庭照护者的标准:以前未接触、照顾过脑卒中患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强;身体强壮,能担当照顾脑卒中患者的任务。所选培训的家庭照护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男性16人,女性64人;年龄34-68岁,平均(50.68±4.32)岁;小学学历15人,初中学历28人,高中以上学历37人。入选者均完成培训计划的内容。

1.2 方法

1.2.1 利用晨间护理及治疗间歇,向脑卒中病人家属宣传培训计划。根据根据自愿的原则,自主报名,统一安排,在住院期间组织家庭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其家庭照护能力。

1.2.2 用表格的形式了解参与培训的照护者的一般资料,及与患者的关系。向参向参与培训的照护者讲解脑卒中的疾病知识、临床表现、病因及诱因、治疗知识、急救处理、后遗症预防;基础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口腔皮肤护理、心理干预、排泄帮助、管道护理等;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指导家庭环境重新布局。

1.2.3 向照护者讲明调查目的,然后就疾病知识、治疗知识、基础护理及康复护理进行逐条讲解。疾病知识:讲解脑卒中的病因病理、早期发病体征;治疗知识:用药原理、方法、出院后用药依从性;基础护理: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康复护理:偏瘫侧肢体康复强化训练。如果受训者有特殊高的要求,可以提高具体的针对性方案,进行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指导。

1.3 观察指标 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了解受训者脑卒中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分开对家庭主要照护者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疾病、治疗知识、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并跟踪出院后患者康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用频数(n)或率(%)表示计数,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家庭照护能力培养 脑卒中家庭照护者接受健康教育培养后,对脑卒中的疾病知识、治疗知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能力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

2.2 跟踪家庭照护能力的成效 为了保证康复工作的连续性,我们还利用复诊、电话咨询、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家庭照护者进行指导并了解家庭照护的实施效果。86%的家庭照护者都利用相关知识实施照护措施,其中有家庭照护者提出想利用家庭内部环境,让患者能在室内进行简单康复锻炼。我们简单了解了房屋结构后,提议在家中的墙壁上安装扶手,把客厅的东西尽量挪到一边,提供场所让患者自主锻炼,并保障一定的安全性,患者康复训练5个多月后,能在家中扶墙行走,并可进行如厕、就餐等简单日常活动。还有家庭照护者提出失语、偏瘫患者的大便难以护理,患者大便不规律、大便时间不好把握。我们指导照护者在对患者加强语言刺的同时,每天早晨8时左右,家庭照护者将患者抱到坐便器上,坐半个小时。经过半年的训练后,患者基本上养成每天定时排大便的习惯。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主要照护者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据资料统计,20%的患者出院后接受社区康复中心的护理照顾,80%的患者回到家里,接受来自家庭照护者或保姆的照顾[3]。要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率,就必须提高家庭照护者或保姆的专业护理知识和康复技能。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脑卒中家庭照护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向家庭主要照护者讲解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治疗知识、护理及康复知识,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家属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护质量直接取决于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要以健康教育的方式重点进行家庭照护能力的培养;健康教育前先普及脑卒中相关知识,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调动家庭照护者的积极、主观参与,使他们在了解脑卒中疾病知识、治疗知识后,能高质量完成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过程中的基础护理和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秋实,张振香,林蓓蕾.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实践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53-2255.

第6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特殊性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因此,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其发展历史不长,如果从学术上看,它既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1.社区护理的基本含义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2.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3.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1]。(1)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2)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3)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4.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5.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社区服务站型,指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由当地医院派出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居委会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项任务;二是社区服务中心型,指在当地医院内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所辖地区居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是社会参与型,指由城区等街道办事处牵头,基层医院派人指导,由居委会人员、离退休医务人员、短期服务培训人员及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初级卫生保健站。

    6.社区护理工作的常用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给居民提供信息,鼓励他们自愿改变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发展。如教育居民如何选择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方法和体育锻炼方法;二是采取策划措施。策划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规劝方式,即通过一些护理活动来减少环境中导致危险的因素。如对疾病的预防注射、对餐馆的食具消毒检查;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是运用强迫的方法。如法律规定不准虐待老人、儿童、传染病的隔离、禁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社区护理要运用这三种措施来保护居民,防止疾病及伤残,促进健康。

    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1.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1)深入社会,社区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医护人员是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

    (2)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又是相对稳定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同时,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其护理需求也不一样。因此,上述情况决定社区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不同于医院护理医患关系的临时性、短期性和个别性,而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反复性和全局性。因此,社区医护人员的热心服务、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3)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由于世界性的人口存在老年化问题,加之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易受到伤害和疾病侵袭;残疾人由于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曾经提出社区护理工作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社区内弱势群体(老弱残障)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由于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因此,上述的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特困户以及一些重点关护患者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

    (4)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因此,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2.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1)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社区护理一般具有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家庭护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患者临终服务以及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等服务功能。

    (2)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2]。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3)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以人为本”,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社区护士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因此,一名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还必须要具备强烈的人文感情和执着的敬业精神。

    三、社区护理工作特殊性的指导意义

    1.指导社区护理预防方面的工作

    (1)社区护理应认真执行上级部署的卫生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主动与卫生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加强联系,定期汇报工作。做好各项登记、记录和统计工作。各项资料报表应及时、准确、完整上报、并分档管理。

    (2)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防止差错事故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值班、交接班、巡视、查对、差错与事故防范和登记报告制度、药品管理、抢救、传染病管理和报告、治疗管理制度。将社区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积极开展社区预防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卫生防疫、计划免疫、食品性、慢性病等预防工作。

    (4)正常开展社区医疗工作平时注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必要时开展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以及相关的服务事项,并做好危重患者入院前初步急救和转运工作。

    (5)注重抓好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社区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建立居民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随时掌握慢性病、手术患者以及残疾人康复管理信息。平时在社区访视、巡诊中,以多种形式进行生理、心理及其他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患者、健康人不利于健康的各种习俗行为,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2.指导社区护理保护方面的工作

第7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临终关怀;家庭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给其家庭带来希望,但部分新生儿出生后就濒临死亡,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们的整个家庭需要支持,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实施临终关怀,其目的在于给临终的新生儿减轻痛苦,并做好其父母的安抚工作,帮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现就新生儿临终关怀护理的体会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 年1~9月在我科早产儿(NICU)住院后死亡的新生儿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经医

师诊断生命接近尾声,疾病恶化家长放弃治疗,家长同意接受临终关怀。

2 方法

评估新生儿的疾病对治愈性方法已经没有反应,确定新生儿进入了临终护理阶段。

评估家庭对新生儿的期望程度和家长对住在NICU 里的孩子的反应,尊重家长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1 对患儿的护理 ①征求家长的意愿,同意停用所有的有创护理操作,为了维持舒适,可以使用氧气和吸引装置,包括吸痰和胃肠减压,给握持物体和安慰奶嘴;②保持静脉通道,为继续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用;③做好基础护理,继续住在NICU 里,置开放式暖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舒适,给予保暖,说话声音要轻,做其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噪音,给患儿一个安静的环境。

2.2 对家庭的护理 ①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的病情理解程度,了解家长对患儿疾病的反应;②向家长介绍患儿目前的病情,再征求还有什么问题,并强调还有其他医生和护士正在照顾你的孩子。向家长介绍的内容包括维持生命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患儿的现状,生存的可能性,完全康复的可能性,解释即将实施的护理的利弊,治疗可能带来的效果,目前患儿在NICU 里所得到的照顾;③如果新生儿死亡已经不可避免,护士应该为其父母提供拥抱或抚摸新生儿的机会,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大部份患儿的父母迫切希望自己来最后照顾已故的新生儿,允许他(她)亲自为新生儿洗浴、更衣;④对患儿家属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评估家属的身体,经济,文化和患儿对家长的重要性,制定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作为一个倾听者,鼓励家长叙述内心的感受,将自责,悲观,郁郁的心绪宣泄出来,为家属伤心提供场所,在家属伤心时尽量不打扰他们。但对处在围生期的患儿母亲,我们要关心其身体状况,必要时给予帮助;评估家庭的宗教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家属的宗教需求。

3 讨论

临终关怀在西方国家兴起比较早,英、美分别于1967 年和1974 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运动,

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的痛苦,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临终关怀是针对老人或是癌症患者的一项护理内容,实际上临终关怀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需要这种特殊关怀的人群[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出生是生命的第一站,给人生带来生机与活力,临终则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临终状态。新生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好消息,但新生儿的死亡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临终关怀,其目的在于给临终的新生儿减轻痛苦,并做好其父母的安抚工作,帮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临终关怀以照护为主,治疗为辅,但不放弃对患者的对症支持治疗,尊重生的价值,维护死的尊严,真正实现逝者安详离去,生者安心无愧。实践证明实施临终关怀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减少投诉,提高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第8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儿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儿科工作的临床一线专职护理人员21名,年龄21~35岁,平均(26.1±2.1)岁,工作时间2~10年,平均工作年限(6.1±1.0)年,学历:大专及以下者1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中级职称者1名,初级职称者20名。按照实施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16年1月以后)接受该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培训,对照组(2016年1月之前)。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首先应考虑患儿及所在家庭的知识文化情况、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否存在特殊宗教信仰等,从而更好的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指定护理计划前与患儿监护人实施深入沟通,鼓励并支持患儿及家属积极参与患儿所患疾病的救治与护理,同时应充分尊重患儿及其家属的观点与自主选择,并指定护理方案时进行充分沟通与合作。建议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患儿的疾病康复过程,专科疾病护理上,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促使患儿监护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身体健康重要性的维护。以医疗护理为整体,临床护理专科护士为首要完成人进行干预,并在实践过程中允许患儿家属进行计划调整。提高患儿家属的使命感与治疗后对结果的成就感,降低操作风险,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对于口服给药治疗,应以符合患儿居家特性为特征的服药模式,并依据家庭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服药过程中需家长配合参与共同完成患儿的口服给药护理。对于慢性病患者,病程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生存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更新与提高,故通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模式,以护士教学为主,家长积极参与为辅的功能促进模式,对提高患儿生活技能的获得效率有重要意义。更好地满足患儿监护人积极参与照顾患儿的需求,促使患儿早期有效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培训,主要以告知如何适应临床工作为标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如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等,统计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相关能力评定

观察组临床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及科研能力评定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整体业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

观察组整体业务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第9篇:家庭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心理特性;心养护理;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科学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这类疾病被通称为心身疾病[1]。“冠心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因此,临床护士在做好疾病的基础护理外,更应做好患者的心理评估,施以相应的心养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5月~7月以来住院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72例,女54例,平均年龄55岁。

1.2方法 责任护士自接诊入院患者开始,办理正常入院手续后,由我科的心养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查,通过所患疾病、病情轻重程度、个体对疾病抵抗能力、患者本人的个性、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等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查后提出问题/诊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心养护理计划。

2 结果

126例冠心病患者,在疾病不同过程中,因患者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见表1)。

3 制定心养护理计划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进行分析[2],写出切实可行的心养护理计划,采取适合心养护理目标的具体措施。如采用图片、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制作幻灯片放映;召开病友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护患沟通。另外,心养护士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实现心养护理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实施心养护理计划

4.1焦虑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特性的患者有58例,占所选病例的46%。焦虑本就是人类、甚至高等动物中都具有的情绪反应,所以心理学家说:“只要有记忆就会有焦虑。”而患者患病后住进陌生的医院,住院后的饮食起居、睡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难以适应,患者性格变得更加脆弱,出现性情急躁、心情不定、情绪低落等[3]。由于患者正常生活和活动受疾病限制,需他人照顾,对自身存在价值感到悲观,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焦虑形成并加重,进而产生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护士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满足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宽慰,感情上得到满足,减少紧张焦虑,并指导患者听轻缓的音乐放松心情,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4]。通过心养护理,有55例患者焦虑感症状消失,3例症状明显减轻。

4.2抑郁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性的患者有45位,占所选病例的35.7%。抑郁心理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复发等冠心病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对人冷漠,愁眉不展[5]。护士应主动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动向,向其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6]。心养护士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预后,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45例患者中39例抑郁症状消失,6例症状明显减轻。

4.3孤独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性的患者有18例,年龄60~80岁的老年人,占所选病例的14.2%。冠心病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自各个方面,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如果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略或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并且患者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住进病房,不熟悉病房环境,病友之间生疏,更易产生孤独感。护士应该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热心介绍同屋病友,在患者之间互相介绍,以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7]。鼓励家属家属要关心体贴患者,经常探望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鼓励患者多与老朋友互通电话,交流所感,谈吐心声,从中得到精神安慰,体验亲情与友谊的满足感,减少孤独感。通过我们的努力,有17例患者孤独感消失,1例患者属孤寡老人效果不明显。

4.4否认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性的患者有5例,年龄40~50岁的中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简称PCI,占所选病例的3.9%。此组患者均为在职事业单位干部,平时工作繁忙,是工作和家庭中的顶梁柱,平素身体素质好,突然角色转变后无法接受自己生病的现实。护士应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通过口头、文字、图片等各种宣教方式使他们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耐心讲解PCI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护士要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疏导为主,加强心理干预,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传递治疗效果,与患者共同分析症状,建立科学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8]。经过心养护理,5例患者否认心理全部消除,康复出院。

5 讨论

通过对12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心养护理,效果显著116例,效果良好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9.2%。所以在心血管病区中开展心养护理,对患者实施心养护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9]。在现代医学模式中,任何一位护理人员,已不单是治疗躯体疾病,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性,给以相应的心养护理对策,心养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在患者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信赖、合作、协调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并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162-163.

[2]龙爱芳.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199.

[3]赵金仙,吾尔娜,荆春霞.关于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0B):2686.

[4]刘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预测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1(26)1:70-72.

[5]李燕.老年冠心病患者精神抑郁状况分析[J].人民军医,2006,49(6):9.

[6]韩晶波.老年冠心患者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5):25.

[7]王雯,刘新枝.护理社会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