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提升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研究现状
1.1学习计划定义
学习计划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把需要学习的内容罗列起来。不同的时间完成不同的内容。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定的计划要覆盖所有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利用的时间要合理,不能安排的时间过短或者过长,无论过短还是过长都会影响计划的执行;第二,制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发挥出学习计划的作用。
1.2执行力定义
执行力主要是指面对现有的资源,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后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关的任务,并且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种能力。客观的讲执行力主要包括9个能力:即执行力、计划力、服从计划的能力、组织创新的能力、执行后进行的评价、调整和问责的能力。
1.3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现状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拖延现象,而且很多学生也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计划,但是对计划的执行力完全没有想象的那样,甚至很多学生半途而废,因此现阶段高中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力,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习要求,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计划的执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影响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的原因
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能力不足,下面简单的对3个因素进行阐述。
2.1学生的自身原因
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计划的重要性,甚至很多学生感觉学习计划没有任何效果,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力不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决策的目标,没有明确学习目标,这样才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有些学生还非常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放弃了计划的执行,这都是影响计划执行的自身能力。
2.2计划本身的因素
很多高中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并没有注意以上的几点,而是盲目的执行相关的学习计划,只是持一种应付的态度,这就是使得计划的执行很难进行。除此之外,学生制定的计划比较枯燥,基本上都是理论的学习,并没有穿插一些有趣的活动。这就导致学习计划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这样学生就没有动力。
2.3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高中学生计划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如果想不断的提高学习计划的执行能力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不断的了解和剖析外界的环境,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客观的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创造相关的条件,把握学生计划的执行标准,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计划的执行提供有力的时机。
3.解决措施
提高高中生对学习计划的执行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计划目标不要太大让人觉得难以实现;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计划量;学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得监督;学习方法也要得当,一周或一段时间做一个总结,对不满意的地方及时修正,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
提升高中生的读后续写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在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学的“新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呢?
1. 对“读后续写”的解读
读后续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已经给出的前文,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和提示将文章补充完整。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输入信息,在头脑中转换,再输出。这其中涵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整合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表达中的各种细节,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项考查。
根据《考试说明》该部分的规定,考生在续写文章时,要注意续写部分“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应用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及“上下文的连贯性”。根据这些规定,我们能够总结出读后续写的特点:
(1) 限制性。读后续写不是自由发挥,而是要根据开头语和提示词来完成。在浙江高考题目中规定:要使用5个以上短文中标有下划线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如人物、地点、事件,具有可选性。这样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很大的自。另外,所续写部分不能另起炉灶,要根据已给出的开头来写。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思路向哪方面发展起到了引导性作用。
(2) 情节性。续写的文章多为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体裁,故事情节曲折、有起伏,但逻辑较强,有助于学生根据提示性词语,按照文章思路继续写作,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续编故事结局。
(3) 前提性。要想完成续写,就必须明白前文的意思,在精确理解文章后,学生才能够紧扣主题完成续写,就这方面而言有点类似阅读理解题中对文章后续发展的推断,如:What would happen next?这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度考验,
(4) 多元性。每个学生的思维发散程度不同,续写出的故事结局也各异,续写题目的答案更加多元化,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以自己文章的理解诠释文章不同的结尾。如《考试说明》中读后续写的样题的结尾,考生可以理解为这个年轻人是银行抢劫者,而Arthur因此成为一个大英雄;考生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年轻人不是一个银行抢劫者,结果产生了误会。
2. 提升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
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练习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水平。
2.1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
读后续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读,结合读后续写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感也会增强,更加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达到快速理解的能力目标。
2.2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读后续写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写上,怎样写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向学生传达一定的写作技巧。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明确续写要求。一般短文后面的“注意”都有对此次短文续写的具体要求,如字数限制、使用几处下划线关键词语、续写段落的首句提示,这样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此外,续写时,不仅要结合原文,关键词,每段首句,还要特别关注第二段的首句,因为第二段的首句决定了第一段的内容和走向。
其次,回扣原文,揣摩续写思路。根据文章后面的要求,再次快速回读短文,抓住文章的思路,在大脑思维中建立一个对前文的理解框架和概括,在此基础上,继续建立顺序思维,确定接下来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如何安排下面继续可能或者应该出现的内容,同时结合文章划线词语提示,确定续写段落的内容。续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词汇和语言框架的准确使用,保证前后文的连贯。
第三,促使学生养成拟写草稿,修改润色的好习惯。在确定了思路和内容之后,最关键的就是结合提示语或者文中划线的关键词拟写草稿。写完后,要加以修改润色,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并通过句与句之间连接词的正确使用,使上下文连贯。
总之,对于一线师生来说,应对读后续写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新题型,需要教师充分解读题型,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面,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鸯. 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实践[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5(11).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在形成它们时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它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如何发挥例题的作用呢?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讲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两种教学策略。
1 改变生活条件
1.1 改变播种时期 通过改变播种时期,使植物在幼苗和其它发育阶段遇到与原来不同的生活条件,以增加其内部的矛盾性,从而提高生活力。如可改春播为秋播,或改秋播为春播。
1.2 不同地区换种 将长期在一个地区栽培的良种,定期换到另一个地区繁殖栽培,经1~2年后再拿回原地,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种的生活力。这也是充分利用两地在气候、土壤方面的差异,增加内部矛盾。
1.3 特殊农业技术处理 如低温锻炼幼苗和种子;高温和盐水处理种子;用萌动的种子进行干燥处理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生活力和抗性。
2 杂交和人工辅助授粉
原理是在保持品种性状一致的条件下,利用有性过程,增加内部矛盾,从而提高生活力。
2.1 品种内杂交 即自花授粉种,同一品种不同植株间进行杂交,株间差异越显著杂交效果越好,品种内杂交的杂交种优势一般可维持4~5代。
2.2 品种间杂交 在特别选出的品种组合中进行异花授粉,可以利用一代杂交优势,提早花期,提高生活力,增进品质和抗性,同时由于杂种一代性状是一致的,并不会降低观赏价值。
2.3 人工辅助授粉 即人工弥补天然授粉的不足,以保持花粉供应和扩大选择受精范围。一般在同一品种内进行。此法通常用于异花授粉。
3 选择是保持良种生活力的有效措施
选择不仅能保持良种的优良、遗传性的稳定,同时也是保持与提高生活力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对自花授粉的种类更是如此。
4 创造有利于生活力复壮的客观条件
4.1 选择有利于生活力复壮的部分作为繁殖材料 同一植株的不同部分,就发育阶段来讲可能是异质的,这些部分生活复壮能力也有差异。阶段发育越年幼的部分这种能力就越强,相反则越低。
4.2 创造有利于生活力复壮的栽培条件 优良的栽培条件,不仅对良种优良遗传性的保持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植物同化了优良的栽培条件后,能增加其内部矛盾,从而提高生活力,这对营养繁殖的植物和自花授粉的植物尤为重要。优良栽培条件的创造,应全面考虑,如土质、肥力、灌溉、营养面积和轮作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着课堂的主体,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更新着。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我们绝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根据新课改精神,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来创设合理有效的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比如课堂上多说一点赞美之词,如 “Thank you!”,“You did a good job!”等。用真情来调控学生的思想脉搏,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好评,常常会产生学好知识的强烈愿望。甚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之类的问题,教师不妨“表扬”一下,使沉寂的课堂重新活跃起来。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一点不假,好的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好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绝对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教师要精讲教学的重点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表现为互动探究模式。力争做到每一节课中都能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自行质疑提问,让学生以提问的形式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消化。教师学会“放权”,让学生做主,让自主出高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
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体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上。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学习能力更强,效果提升更快。
三、有效课堂的应用
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并及时注重方法与技巧的点拨。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把课堂上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平时,我们要多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拓展等手段来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并做好知识的纵横联系和迁移。
如何让学生去迎接高考?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而近年来,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难度大,要求高,这让许多学生头疼和困惑。为此,我们教师要将重点核心知识凸显,做到精益求精。问题设计要体现丰富而科学的层次性。在注重学科本质问题认知的同时,强调基础性与针对性训练。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注重创新性和新颖性。同时要科学安排训练时间,题目要新颖,做到精选精编。
有时,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还能让学生快乐地感受生活中的英语。
四、实施开放的课堂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实施开放性自主性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观念,认真思考,认真总结。在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效教学的成功与否也部分地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在英语学习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带着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努力实施开放课堂,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交际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要着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发挥他们潜在的力量,以真正的开放性策略来寻求课程改革的最优效果。开放的高中英语课堂是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为原则,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在讲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0 Unit 1 Reading Teach a man to fish时,课前,我们先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视频内容为非洲贫困地区的生活画面。课上集中展示,学生就能很快融入情境。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at has the United Nations done to fight the problem of world hunger? Why is food aid alone not enough to help poor countries? What do countries need to do to find a permanen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overty?
课堂情境开放化以后,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陡然大涨,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效果当然就好了。所以说,充分运用教学情境兴趣化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学记》中说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实说的就是这一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遵循新课程要求,以优化课堂为目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自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通过优化英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中浸染着、涵泳着,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素养
当今世界环境已然诀别于新航路(The Sea Route)开辟以前的隔绝与封闭,洲与洲之间缺乏跨文化的交流,而出现了诸如“地球村”、“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新词。不仅如此,内化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中来看,我们国家在77年恢复高考后,就出现了英语这门跨文化的语言类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会讲英语已经司空见惯,外国人会讲流利的中文也是习以为常,可是在文化或者文明之间的交流意识是否真正跟上时代呢?在中国的中学生当中,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笑话:“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真不知英语文化国家的人听了会闹出怎样的玩笑。从教育上谈起,不妨直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1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乏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与另一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往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依据之一。
但现状是,现在很多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是彻底的‘外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外语教学处境尴尬:一方面,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十分薄弱,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的需求,造成了英语学习成本大于收益,高中生学英语“苦不堪言”又“收效甚微”,甚至给母语文化体系造成了客观地冲击。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社会文化相脱离,虽然学生背了很多英语单词,做了很多语法练习题,但最终还是“纸上谈兵”。因此,改变,突破,“实战”成了当务之急,也成了高中英语课改的重点之一。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服务于高考,因此教材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训练,大量课堂教学的时间都用于语法规则和句型的操练以及词汇的记忆上,不可避免地造成脱离社会文化语境了和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另一方面,教学质量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要依据之一。――成绩,即终结性评价的结果,是对教师评价的主要手段。所以,高中英语教师们“自觉”地成为“纸上谈兵”、“成绩万岁”的守护者。
诚然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取代,但是,随着对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特别是在信息科学发达的21世纪,多媒体技术为我们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信息量少,形式单一,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等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运用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软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的教学方式。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最优化,从而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以下优点:
2.1 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要想正确地运用语言首先必须深入地了解文化。许多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常常感觉到一些文化因素干扰着自己正确理解和使用非本民族的语言,这就是文化干扰现象。这就要求外语学习者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从食物、建筑、服饰、礼仪等各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辨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2.2 多媒体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虽然很多英语教材中设置了有利于学生练习语言的场景,但是许多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说话方式仍然局限于汉语方式。由此,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图文信息和影像资料来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模拟语境,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融入语言学习环境中,也有助于外语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场景。
2.3 多媒体教学培育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不教而学,不督而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有趣、直观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尤其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句子或课文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并矫正学生的发音。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做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文化教学是势在必行之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1 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从人类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声音、影像、图形比书本、黑板的文字符号所载的信息更形象化、更具有吸收力。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就是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教师可结合PowerPoint的优势,通过添加丰富的文字信息,创造出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2 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输入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进行恰当的输出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依赖于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和语言环境。教师可通过采用课堂讨论等授课方式,一方面减少授课时间和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设立虚拟社交场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言语交流中逐步改变自己的汉语式思维模式,转而实现英语思维式语言输出,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使社会文化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系统中保存起来。一旦被激活,就会发挥作用。只有结合文化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也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场所,他们才能真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对教师教学行为以外的要求
4.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点、知识点的传授上,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例如,在词汇教学上,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讲授单词时可以加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过去,教师们大多采用单纯的单词记忆法,没有让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同时,也记住与词语的相关文化知识。因此,有必要在讲解英语词汇时,在幻灯片上导入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组织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4.2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有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在传递教学信息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教学需要,自觉接受教育和进修而逐步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参加相关培训、参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5 小结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而是受着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我们的语言教学必须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但符合语言教学的本质,也是二十一世纪语言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既懂所学语言知识又具相当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小龙 《利用英语电影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学生说题;高中化学;习题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往往少不了“习题教学”这个环节,而迫于目前的应试压力,尤其在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更加频繁。据观察,在“习题教学”环节中,许多教师仍在扮演“教学保姆”角色,为了让学生得到答案,教师仍比较喜欢滔滔不决地讲解这题如何如何解,并在黑板上挥汗淋漓地认真板演解题步骤。
其实,“习题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更要多问学生“为什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更要多问学生“怎么想”。新课程改革呼唤“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最主要的,为走出“习题教学”低效的困境,笔者大胆尝试让学生“说题”,并得到不小收获。
二、“说题”的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如果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习题教学”时,总是把解题过程和方法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听起来感觉良好,貌似天衣无缝,教学经验十足,但长此以往,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关注,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动”,会严重遏制学生的思考,也就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不利,“习题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在“习题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说题”,那就能“以题引路”让课堂动起来,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化学习题的认识和理解;说出题目的条件、结论和涉及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物质性质、反应原理、相关实验等);说出跟之前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和区别之处;说出涉及的化学观念(如,物质分类观、物质转化观、元素守恒观等);说出自己解题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说出自己解题后的体会和收获等等。
下面举例阐述“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说题”的活动过程。
例: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接下来是学生“说题”的情景再现:
学生甲: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甲乙组成的是含盐桥的原电池,Zn比较活泼是负极,Cu比较不活泼是正极,因此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认为B选项是正确的。持这种观点的同学还不少,其实B选项貌似正确,部分学生忽视了a,b之间不是导线而是电解质溶液,由此被迷惑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
学生乙:因为Zn片作负极,表面带正电荷,所以SO42-流向甲池,该部分学生说对一些但不全面,忽视了盐桥的作用。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
学生丙:因为Cu片表面带负电荷,所以b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该部分学生未真正弄清电解池的阴阳极,导致错误判断。
总结起来,学生“说题”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无序“说题”或自由“说题”;二是有序“说题”;三是整合“说题”。
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说题”,当然也允许先以写的形式,此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无从说起,或者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到点上,或者三言两语又不知所云,或者只是读了一遍题目而已,或者在观望等待等等,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说题”上路。
第二是有序“说题”阶段,首先要剖析全题,说清关键要素,理清题中的内在联系(原电池和电解池),说出题干和选项的关系,特别是要找到题眼;然后可让一个一个学生分别说,或者先有几个同学说,后面说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或者说出不同观点,进行争辩。图中关键要分清哪个是原电池和哪个是电解池,确定原电池甲乙的正负极,才能判断出a、b哪个是阴阳极,然后才能顺藤摸瓜。
第三是整合“说题”阶段,根据一些同学的“说题”情况,把有序“说题”有效整合,理出解题思路,即图中分两种装置,上半部分是电解池,下半部分是原电池,甲池中Zn片是负极,乙池中Cu片是正极,因此a、b分别是阴阳极,此时的整合,还需深入每个考查的要点上,才能正确解题。纵观本题,该题是考查学生的电化学知识,装置图设计有些复杂,B选项干扰作用明显,设问巧妙。
由此看到,“习题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分析答案是“怎么来的”,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而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路是“怎样形成的”,要把提升学生能力作为“习题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说题”无疑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因为若干年后,学生当年所学的知识可能大部分会忘记,留下来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要比那些空洞的知识有用得多。
三、“说题”的体会
1.让学生“说题”,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习题教学”中解题思路的形成,归根到底还要通过学生本人的思维活动,而非外界强加给予。学生要说,势必要先思考分析,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起传统“习题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这种“填鸭式”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2.让学生“说题”方式应灵活多样
“习题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题”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课内说题”,也可以是“课外说题”;可以是“个人说题”,也可以是“小组说题”;可以是“即兴说题”,也可以是“有充分准备的说题”。关键是通过引导学生“说题”,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思维活动”,营造学习化学的良好氛围。
3.让学生“说题”坚持不懈,由浅入深,激发乐趣
“习题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老师拼命地讲解解题技巧”,而应该大力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说题”的初始阶段,允许其“结巴”,不流畅。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题”让学生“说题”,慢慢上路了,大一点“小综合题”,最后到“大题”(综合题),如化学工艺流程图题、有机推断题等。课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聆听、切磋“说题”技法,坚持练习,由浅入深,体会“说题”、解题的乐趣。
总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和点拨是“必须的”,更多的是应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哪一点没讲到而搞“一言堂”,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习题教学”形式,尝试让学生“说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习题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新课标 科学素养 参与意识 实验能力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本文将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化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创作。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缺乏严谨的化学理论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许多学生反应“一学就会,一用就混”,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尽管教材是按物质分类思想编排的,但作为每一种物质来说教材还是按照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来描述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在学习完本节后,教师还要对每种金属和它的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梳理各知识点。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2.强化学生实验能力。高一化学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这是不是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实验呢?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耗损精力,不如一概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这样既方便又省事,认为有学生做实验的时间不如拿来上新课或复习。而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对学生实验弱化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化学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教师演示过的实验只要适合学生做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高一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虽然高中生与中小学生相比,理性思维能力已趋向成熟,但是仍然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表现敏感。人的左右脑是分工的,左脑负责理性,右脑负责感性,若进一步开发右脑,配合左脑的理性分析和记忆,则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学生兴趣,从而轻松地学到知识和技能。课堂上的化学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它直观形象,远比机械理论讲解要有效得多。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因为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立即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地激发学生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三、注重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情境好比剧本,而学生是在教师的导演下完成这个剧本的演绎,学生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就深入某个神奇的科学地带,先产生疑惑,接着提出问题,然后寻找和探索答案,由此可知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情境创设上下一番工夫,逐步引导学生,比如课前导入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课程逐步寻找答案。在情境中,学生兴致勃勃,充分发挥自主性,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积极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有些章节设置了“思考与交流”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一环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给学生适当指导的情况下,给学生充足的自,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参与实验,先是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求索答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技能和创新意识。
五、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化学中的许多原理都是来自化学家们的实验研究,所以要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学生认真地体会化学原理的来源,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懂得如何将化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进而更努力地自主地进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