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安全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服装设计;绿色;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75-0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思想和节能低碳的生活模式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绿色”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设计理念表明人们不再追求设计效果上的表面浮华,而是要体现出环保性的原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服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绿色背景下的安全性服装设计
(一)绿色设计分析。绿色设计理念即为生态设计理念,这种观念会贯穿着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即为更加注重产品环境属性,并且将绿色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目标,不仅满足环境目标的需求,还要保障产品的使用周期、质量和功能。绿色设计是后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它是全球生态恶化的产物,因为受到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影响而产生。而服装设计本身具有精神和物质两种属性,和其他的工业产品相比,服装设计较为特殊。因此在服装设计之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能够更加凸显服装的健康性。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体现人、环境、服装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安全性服装设计。安全性服装设计是指防护功能服装,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对人体的破坏,将安全作为服装设计的第一要求。安全性服装设计理念贯穿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着重强调安全,将其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将服装色彩、服装面料、服装款式融入其中。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因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产生了安全性服装设计理念,并且该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服装与自然、人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既需要满足消费者衣着健康舒适的要求,又要满足安全环保、流行的要求。安全性服装理念需要在社会与环境、艺术与生产、功能与形式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并将其不断优化,以此凸显服装的安全设计。
(三)绿色设计理念的要点。1.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体现出了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理念,在服装设计上也是如此。G色背景下安全性服装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有充足的认识,以低碳生活为基础,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载。在追求设计效果的美观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公害和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体现出健康舒适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2.体现出庄重、简洁的视觉效果。曾经有一个时期,在服装设计中盲目追求奢华,在设计面料的选择上以名贵为主。其结果是既不经济,又使视觉效果过于艳丽反倒让人觉得刺眼。绿色设计理念并不一味地追求奢华,而是要求视觉效果体现出清新自然、大方、庄重、简洁的视觉效果,在审美观上更贴近于质朴。在设计面料的选择上,绿色设计理念更多地主张那些物美价廉而又带有环保性的、接近于纯天然的面料,并且具有可回收价值。面料无污染、御寒、防风以及排汗等功能,特别是在新功能面料的开发上,需要减少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保障人类的安全,并且能够提升服装的性能。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相应对策
(一)优化服装设计方案。要想促进现代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服装设计中,在服装面料、造型、色彩、设计理念方面,都应该创新绿色环保节能设计,并引入一些现代化服装设计方案,并于此基础上按照长时间的服装设计经验,设计出一份经济性好、实用性强的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方案,使服装设计独具特色,确保绿色环保节能工程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服装企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根据客户实际要求作出针对性的设计,并尽量将绿色环保节能设计方案简单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服装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能让客户了解具体的服装设计流程。除此之外,优化现代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可进一步提升其设计效果,不断推广绿色理念服装设计。
(二)筛选绿色环保型的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想要保证整个设计应用绿色理念,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服装人员必须要准确控制好各种服装面料以及其他材料的运用量,尽量选择无害、无毒的绿色材料,既能解决服装面料,又能减少经济的支出。二是,了解安全因子。在服装设计之中,很多的物质元素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危害。例如:荧光条、传感器、反光条以及安全定位器、耐高温防火纤维等。在安全性服装设计之中,安全因子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在服装设计之中,将安全因子放在应用的首位,既满足了安全实用性,又能展示服装的美观大方。三是,注重色彩。色彩影响着人的心理深层,在服装设计之中,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才能保障服装的整体效果。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特殊元素,能够营造出一种较为安全的信号。绿色代表着自然、健康、生态,并且生态环境之中,绿色极受推崇。在服装设计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服装的色彩设计、潮流颜色,而且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四是,造型设计。人体环境的第一层则为造型,需要注重空间和人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安全性服装设计之中,和常规服装相比较,造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例如,医疗服装的设计,需要根据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合理设计,减少患者多角度运动。安全性服装设计主要是在观念上进行革新,这不仅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安全隐患,还需要考虑环境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三)深入强化绿色设计理念。绿色环保节能服装除对基础服装面料、颜色、造型等进行控制之外,也需要对基础服装进行管理及控制。因此在服装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需根据消费者对于服装设计的具体要求,以确定设计的规模,而后按照所参考的空间设计比例,优化并调整整个设计方案。且在确保健康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整个装饰设计的过程之中污染周边环境。同时于服装设计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设计地点做全面仔细的清理,做好场地环保工作。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缩减服装设计的支出成本,需不断强化设计者的服装设计理念,严格控制每一项服装指标,确保其能达到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技术的要求及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尽量避免垃圾的产生,以保证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人员也应在设计中融入相应的绿色环保节能理念,以便将四周环境与服装设计融为一个整体,使装饰装修运用效果较好地显现出来。设计人员一定要对绿色设计理念及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认真学习,提高对其的认识程度,充分把握绿色设计的精要。要意识到绿色设计同传统设计的一致性。在设计方案中,要将绿色设计理念完整地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而不是东一块传统设计,西一块绿色设计。
三、结语
在我国现代服装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需要量较大,且在现代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影响服装质量。在此背景下,现代服装设计者可将绿色环保节能较好地运用到服装中,如深入强化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筛选绿色环保型的面料、优化服装设计节能设计方案等。因为“绿色设计理念”已成为服装设计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它体现了当今的国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原则的认识和追求,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由于绿色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参考文献:
[1]程丽琴.生态文明时代下的绿色服装设计分析[J].人民论坛,2015,12(33):175-176.
1.1线形连续
在现代公路设计过程中,线形连续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在国内外公路路线设计标准中,已经将连续性设计概念引入设计标准当中。目前关于线形连续的研究侧重于速度、安全、驾驶员工作量等方面。在行车过程中,道路线形变化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行车速度上。在评价线形连续性过程中,运用运行速度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路线连续性设计工作中,常用方法是运行车速之间的一致性、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的一致性。开展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提高评价工作水平。
1.2灵活设计
灵活设计要求在充分掌握、理解现有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在不降低路线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采用设计指标,能根据不同路线特征,不同路段工程要求,运用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为落实灵活设计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设计要点:灵活采用设计技术标准和指标,如果路线受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可进行特殊设计;根据公路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建设要求等,分段设计行车速度;路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各项指标,进行路线的灵活布置,并灵活选择公路路线设计指标;在特殊路段设计时,对车速、路面宽度、曲线设计、纵横坡、超高等指标,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验证工作;路线安全检查时,要运用车速进行,检查设计参数和指标在路线设计中的运用效果,从而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1.3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其目的为车辆行驶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该从线形、路面、路侧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公路路线安全水平。线形设计时,要确保公路整体线形的连续性,连续路段衔接顺适。降低路段间的速度差,确保车辆行驶安全。路面设计时,要选择适宜的横断面,并确保良好的路面状况,保证路面适宜的宽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路面沉陷、车辙等路面破坏现象的发生,以确保路面平顺,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路侧设计时,应该坚持宽容设计理念,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例如,确保路侧净区宽度,设计宽浅边沟或盖板沟形式;放缓边坡,有利于驶入路侧的车辆安全返回;设置标志栏杆、防撞墩等,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
1.4创新设计
路线设计时,除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进行设计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线性设计与环境相协调方面,对公路沿线的景观、环境进行美化,为驾驶员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具体来说,进行创新设计时,要把握以下设计要点。做好沿线不同色彩和景观的搭配与协调;视野应该开阔,做好借景工作和细部美化处理工作,重视沿线环境保护,落实生态设计理念,为驾驶员安全行车创造良好条件。
2采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分析
2.1运行车速的概念
运行车速是指车辆的行驶速度,具体指在良好气候条件和正常交通状况下,驾驶员驾驶车辆沿着道路行驶的速度。由于受到路况、车辆、驾驶技术等因素制约,运行车速处在不断变化中,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为确保行车安全,必须确定合理的运行速度,避免出现超速行驶情况。
2.2线形检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思路是: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用计算行车速度指导线形初始设计,在该基础上增加利用运行车速进行设计检验阶段,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具体设计流程为:初始设计划分分析路段预测运行速度检验线形连续性进行线形指标修正与设计绘制双向运行速度图完成线形设计。在运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上述工作流程,确保该方法得到更好地运用。
2.3显著特点与优势
传统路线设计过程中,选用设计速度作为设计标准,整个设计路段上采用一个固定速度。但在行车中,驾驶员会根据路况的不同,尤其是线形几何条件的不同,不断调整行车速度,容易导致实际行驶速度与线形设计速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而采用运行速度检验,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确保行车安全,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运行速度对平面和纵面技术指标改进和完善,更好满足行车速度要求。该方法的显著优势和特点表现为:用运行车速作为设计检验时的车速标准,确保线形各几何元素满足汽车行驶需要;用运行车速评价相邻路段车速差,保证汽车在连续路段行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减轻驾驶员负担,有利于行车安全;该方法与实际行车状况相符合,满足车辆安全通行需要。在设计工作中应该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3工程实例分析
某公路工程全长112km,为双向8车道公路,设计时速80km/h,公路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为提高设计水平,路线设计时,设计单位落实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
3.1设计理念
该路线设计时,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要求,确保了公路工程线形连续,同时根据路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并做好线形、路面、路侧设计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同时重视创新设计理念的运用,使路线设计与沿线景观相协调,促进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2设计效果
在上述公路工程设计中,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指导路线设计,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不仅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还提高了路线设计水平。确保路线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为车辆行驶提供了便利,设计运行车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也为驾驶员安全、舒适行车创造了良好条件,得到了驾驶员的一致好评,类似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4结语
【关键词】 网络 档案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有了质的变化,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建立,使得档案管理建设由以前的内部业务管理型向公共管理服务型转变,并从过去的单线自动化需求方向向着以网络化为前提的数字化档案方向发展,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服务也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我国的网络化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较低,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差距很大。档案管理要符合时代要求,走出一条现代化、网络化的道路,一定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档案工作人员要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一个逐步延续的过程,档案管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绝不是简单的上几套设备、配几个软件就能解决的。首先对档案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现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转变,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管理理念是管理思想、管理宗旨、管理意识等一整套观念性因素的综合,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传统档案管理观念中,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立在纸质档案为主的现实实体基础上的,而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则是依托于现实实体和虚拟的数字化资源二者的结合。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网络技术以其所提供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手段冲击了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已渗透到管理的架构、过程、方式等各个方面。服务理念的精髓就是提供更快、更好、更周到的公共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应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静态服务转向动态服务,由提供以纸质档案服务为主转向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为主。借助网络,实现更便捷、更全面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更迅速直接地传递服务,探索出一条实现更高效、更令人满意服务的途径。
2 注意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性
档案资源对于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纸质文件还是电子档案,对其的保管工作在安全保密性上都格外重要。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模式后,档案信息主要在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之间传递,这既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向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提出了巨大挑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日趋重要。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的保证档案的安全,而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的非直观性、管理技术的复杂性等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隐患。一方面,由于为了排除故障、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等合法的目的,人们可以进入网络内部,观察网络中传递的信息包,但同时也带来了恶意的窥窃和泄密;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和人们有意或无意的修改,都会改变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档案部门必须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主要业务问题,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必须要解决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传递中的安全保密性。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应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并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法规,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档案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管理。
3 档案管理技术、设备的现代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网络化系统的开发,现代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等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档案的载体形态也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扩展到现代的以计算机软盘、磁带、光盘等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正推进我国的档案管理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转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离不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档案部门的设备、技术必须现代化。这是搞好档案信息服务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档案部门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前提。
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除了要有必要的高性能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仪、缩微阅读机等外,还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大力开发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开发,都需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投人,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的过程。在档案管理的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中,应重点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选择适合的档案自动管理软件,并做好日后升级、维护和不断的完善。二是努力推进文档一体化的进程。档案部门必须把档案管理环节的内容提前介入到文书处理环节,真正做到将处理完毕的文件随时归档管理。三是文书立卷的改革要早日到位。
4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者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资源,要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就一定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进入信息化社会,网络环境给档案工作带来的转变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档案部门应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让人才向新型化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档案工作相比,网络时代的档案工作者要达到复合型高素质的目标,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精通档案专业知识,了解国内档案法规和国际档案管理的状况。二是熟悉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档案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它只能通过专业人员操作计算机才能得以实现和发展。三是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一项新的要求。当前因特网上的档案信息很多是英文信息,因此英文能力不高则使用网络也是十分困难的。
总之,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具有深厚外语功底、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熟悉网络档案信息搜索、经验丰富,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档案服务队伍,才能适应现代档案工作的要求,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慧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模式的挑战与结策.图书馆学研究,2002(2).
1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化现代农业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改进,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应用绿色农业技术
重视绿色技术应用,尽量降低环境污染,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应用新型环保病虫害防控技术、旱地绿肥垄作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注重清洁能源利用,回收农膜。同时,发展绿肥种植,保证耕地用养平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2]。
1.2重视环境污染治理
以农业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农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强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例如,推广沼气池建设,消纳人畜粪便和农村废弃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并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对废水、垃圾、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进行综合利用,美化农村环境。另外,还要积极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注重农业安全生产,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准。
1.3利用当地比较优势
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包括环境优势、土壤优势、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等,推动生态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4]。
2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不足
虽然生态化现代农业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效果比较明显,但农业生态安全仍然存在不足,一些地方不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定未能严格落实。例如,饮用水安全不达标、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仍然存在以及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制约着生态化农业发展。
2.2资金投入欠缺
在农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农民出资困难,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存在不足,缺乏资金。
2.3科技支撑缺乏
很多地方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现有技术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制约着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2.4发展任务艰巨
很多地方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当地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3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为应对农业发展的不足,满足农业生态化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认为今后应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3.1重视生态现代农业发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形式,普及生态农业、农业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重视典型案例宣传讲解,推广示范经验,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认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利用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开展培训工作,引导人们建立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更加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更多资金流入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国家财政支持,积极申报各类环保基金,从税收优惠、金融保障、财政补偿等方面制定生态化农业发展对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户进行补偿,保障各项资金落实到位。
3.3重视科技投入
重视农业科研队伍建设,从高校和科研所选拨优秀人才,充实农业科研队伍。注重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做好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工作,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农民集中学习,促进农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重视实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以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为依托,培养懂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农民,更好地适应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4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重视农业资源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注重农业生产安全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化现代农业更好发展。
4结语
[关键词]食品机械;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食品安全
[DOI]10.13939/ki.zgsc.2015.20.052
1 食品机械发展现状
食品机械的种类可以分为:粮油加工设备、果蔬保鲜与加工设备、畜禽产品加工设备、水产品加工设备、方便食品级加工设备、饮料加工设备和食品加工中废弃物综合利用设备等。按照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的不同,可以分为:食品输送机械、食品清理与分选机械、食品粉粹机械、食品混合机械、食品浓缩机械、食品干燥机械、食品杀菌机械、食品熟化机械、食品冷冻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等。
食品工业已经不可或缺,成为引领制造业的新方向。食品机械技术从生产自动化、原料高利用率化、机械设备节能化、食品安全化、高新技术实用化、机械设备通用化等多方面对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食品机械不管从内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因是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落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食品机械产品的整体质量。
2 食品安全对食品机械的要求
随着《食品法》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食物本身,而且涉及食品原料、食品工艺、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销售等所有环节。
3 现代机械产品设计
机械设计可以是应用新原理、新思想、新方法开发创新的机械,也可以是在原有机械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或作局部改造,从而改变原有机械性能。
机械产品的质量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质量,而制造过程对机械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是实现设计所规定的质量。因此,机械设计阶段是决定产品好坏的重要环节。
在实现预期运动和动力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有一定的可靠性;而且还应考虑到操作方便、维护简单、造型美观以及便于运输。
机械设计在现代机械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设计的成败往往成为产品在生产和销售中是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决定条件。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产品开发的成败主要决定于产品设计,因为产品结构、性能、质量、成本、交货时间、可制造性、可维护性及人、机、环境关系等。据统计,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90%左右在产品设计阶段已经被决定,其中70%~80%在概念设计阶段被决定。概念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设计。方案选择的自由度大,产品创新的空间相对就要大。
现代机械产品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协同性、科技化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的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智能化应用的理论也更加广泛地被应用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之中,提高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方法,也成为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中重要的技术基础。
食品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①明确设计要求(确定机械的预期功能、有关技术指标和限制条件);②调查研究,制动设计方案,绘制机械运动简图(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拟定集中总体布置方案,进行粗略计算和分析比较);③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主要零部件的运动和动力参数;④进行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确定其主要参数;⑤进行结构设计,绘制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⑥绘制零件工作图;⑦编制技术文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标准件、外购件明细表,对较复杂的机械还应绘制详细的机械传动示意图等)。
4 食品机械设计新理念
4.1 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GD),就是设计和制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最小的产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即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保证产品功能、使用寿命、指令等。在设计食品机械产品时,全面考虑食品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甚至报废、处置等环节,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4.2 并行式绿色设计理念
以集成并行的绿色理念设计食品机械及其相关过程,初期充分考虑机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各项因素(如用户需求、质量、成本、进度、拆卸与回收的设计体系等),使食品机械实施最优化设计。
4.3 并行式绿色设计理念下设计的一般过程
绿色设计是一种基于生态学的设计,为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设计方法、设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机械数据管理技术是并行式绿色设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对食品机械生命周期全过程个各环节中所需要的、或生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的管理技术,可按照要求将数据或信息及时传递到制定的位置或相应的人员。
机械设计的过程不再是一种串行设计模式,而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逐级反馈的设计模式。将概念设计做大最全面、最优化。从概念上影响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环节。
4.4 新设计理念下食品机械设计的实施要点
设计理念的更新:可持续发展理念、食品安全理念、并行式绿色设计理念。
食品机械设备的材料设计:直接接触食品加工过程的设备材料要求(如抗菌、容易清洗),非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材料要求(如节能、环保、对操作人员无害等),直接接触食品成品或半成品的包装设备的材料要求(无害、抗菌、不能对食品造成附着添加等)。
食品机械产品结构的设计:产品整体结构要易于制造和装配,具有良好的可拆卸性,动力和液压系统要考虑到绿色设计。对于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小型家用食品机械要在使用中易于或加入清洗系统的设计,能够一机多用,环保节水等。
食品机械生产线设备的设计:对于目前的大型标准化生产设备,要采用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的标准化生产为指导,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科学预防性食品安全保证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来规范生产线设备的设计研发。
在食品机械概念设计阶段,全盘考虑。基于食品安全和绿色生产,对食品机械设备进行全程的监控。如设置设备的使用监控和警报系统等。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被引入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促使水利工程的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能够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工程功能之外,还就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所以必须引起水利部门的重视。从目前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如下:
(一)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水利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所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水利工程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便让水利工程的管理更加符合自身的特点,也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用全新的管理体制来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保证全面、系统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制定出详细的考评制度,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进行规范,促进其现代化建设。
(三)实现技术的先进化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所以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就是必然要求,是提高管理质量、效率和技术含量的必然选择。
(四)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正是因为水利工程对于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保障它们的安全运行就是其现代化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正确措施来实现其安全运行,以便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措施,具体的措施有如下两点:第一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充分实现它的防洪护抗旱和供水作用。所以在管理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的保护其公众利益。第二点,以安全管理为主。保证工程的安全是管理中永恒不便的话题,因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只有做好安全管理,才能充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首先,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越来越快捷,已经成为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我们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就能够实现对水利数据的快速传输,并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我们在对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建立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水流量、降水变化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为管理人员总结规律提供参考意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给排水设计;实施理念;系统设计
众所周知,作为住宅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内容,室内给排水的施工不仅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更直接影响着住宅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住宅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的室内给排水设计已经不再适用于智能化住宅的需求,也因此,室内给排水设计与实施理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文分析了智能化住宅建筑设计与实施理念,就其室内给排水设计及实施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一、智能化住宅建筑设计与实施理念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小区住宅不断得到完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捷。而随着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多,智能化住宅建筑涉及到的信息工程与建筑事项范围也广,智能住宅内的各个系统也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怎样的设计和实施理念造就了智能化的住宅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智能化住宅就是根据建设部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等功能的住宅。简单来说,智能化住宅就是各种家庭自动化设备、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与建筑和艺术的有机产物。而其设计理念就是将建筑物结构、环境、系统与服务、管理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给人们提供一个合理、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空间。智能化住宅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管理者以及拥有者意识到他们的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度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汇报。
智能化住宅建筑原理主要由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综合运用在建筑物中,属于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的结合综合布线系统,通过多种技术的应用使其满足于房屋居住的方便与舒适性。同时,在智能化住宅内部的各个智能化系统建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智能化住宅房屋给水系统设计与实施理念分析
给水系统作为建筑中非常关键的设施,是保障住宅用户用水的重要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房屋的给水系统基本采取一户一表、水表进户的基本设施,而这样的设计必然需要每月安排一定数量的抄表员定期上门抄表计费,这无疑增加了水电部门的劳动力和成本投入,且工作量大、涉及情况多,这也给抄表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就设计方面来讲,现代住宅室内的给水设计常常出现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水系提供的正常运作带来了影响,更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首先,给水管道经常发生堵塞的现象,由于给水管道几乎处于室内以下,在进行基础施工时,没能及时进行通水调压测试,导致管道内有杂物残留影响管道通畅。其次,水管的结构存在开裂的情况,且主管壁太小,无法进行正常的安装。在实际的工作中,给水管道大多采用的是电焊焊接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容易导致管道被堵塞。此外,由于主管线的口径太小,而造成压力不够的情况也很多。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设计与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智能化住宅来说,我们通过使用自动抄表系统和智能化给水设施来解决。经过10多年的发展,智能抄水表系统已经逐步开始推广于智能化建筑中,利用微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水表计量等技术,实现剂量、数据采集与一体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收费。除此之外,智能化住宅室内给水系统要在传统给水系统的基础上突出智能化,一方面,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对室内湿度的控制,并能够实现对水质指标的监测,当水质在非正常状态时及时报警;另一方面,运用自然资源结合,实现水温控制和杀菌等目的,并有室内自动消防系统功能。
三、智能化住宅房屋排水系统设计与实施理念分析
与给水系统一样,排水系统也是住宅建筑中关键的内容,是保障居民居住质量的重要设施。一直以来,我国的住宅房屋建设都是以实用性为基本建设理念,主导设计思想本着节约、环保以及重力排水的原则来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内部的雨水、污水等的分流设计。但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没能考虑到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排水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的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住宅的地势情况不了解,没能注重到周边的排水能力,关键是没能对住宅区内用户的排污量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估算。
因此,采用通过使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对排水系统进行控制,采用同层排水的实施理念,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对排水系统进行监测,保障排水设备的良好运转状态。其次,智能排水系还能统一测量排水量、监测无误、污水以及水池异常警报,还能够监测和控制卫生、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情况,进一步提升居民使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采用同层排水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现代卫生排水管敷设方式的基本要求,更能解决传统排水系统排污量估算不准确等问题。
传统的卫生间排水管道下层敷设方式以及越来越背离以人为本的实施和设计理念,垫高卫生间地面敷设排水管的方式比较受用建筑专业布置位置影响的卫生间和旧住宅改造,而后排水的方式则适用于小康住宅卫生间使用,下沉式排水则能够使得卫生间布置更灵活多变。对于各种不同的排水方式来说,要选择适合用户需求和住宅实际情况的排水控制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智能化住宅建设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智能化住宅建设的设计与实施理念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合理、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空间。而作为建筑的关键,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现智能化的给排水设施,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给排水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未来智能化住宅建设及其室内给排水设计能够进一步发展,为人们提供更智能化的生活服务。(作者单位:南京茂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苏展.浅谈智能化住宅建筑及室内给排水设计及实施理念.科技信息,2009,(11):299.
[2]孙海洲,王晓晖,周涛等.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6):44-45,49.
[3]魏理华.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3).
安全是企业考虑的中心,而经营被挤到了边缘。即使如此,企业每年大小事故依然难免发生。煤炭企业经营效益发展能力不足,一旦行业遇到危机,企业职工的收入水平排名在国有企业中逐年向后靠,职工不满情绪日渐显现,工作积极性也在降低,进而使得安全生产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观念不变,安全生产稳定难获持久;效益不增,企业长久健康发展从何谈起。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目的,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这么一个基本的常识在不少国有煤炭企业过去的发展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令人有些不可思议。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的行业发展趋势下,要实现国有煤炭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转换,需要树立“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为保障,以质量保发展,以营销抢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是转换经营机制的思想基础。国有煤炭企业实现由以安全为中心向效益为中心的转移,需要从上到下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
2、转换经营思维
煤炭行业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发展环境,使得原有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渐加快,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在煤炭企业面前。煤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只有对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机制取精华、去糟粕,转换经营思维,进而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大提升。在新形势下,国有煤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探寻一条符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策略。如“四三一”经营管理模式,即抓住煤质、营销、成本控制、资金运营“四个关键”,形成以企管部门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资金运营,以煤质部门为中心的煤质管理“三个体系”,建立成本和利润预测预警制度,形成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一个机制”,在具体执行中始终坚持管理严细化、控制精确化、考核钢性化。这种管理模式对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已经在一些煤炭企业得到证实。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破产重组以来,借鉴该管理模式,提出“五大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成本控制、技术管理、考核监督、人力资源),通过实际运行,效果明显,由破产前不足百万吨的产量跃至300万吨,经济秩序由此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3、融入现代管理理念
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特别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来说,不断学习借鉴最新的世界现代管理经验,在企业文化中融入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型行业的先天优势,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与现代经济发展不太适应的落差,这就意味着它将要面临比其他行业的企业更多的困难,而且风险也将比其他行业更加难以估测,但是也只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煤炭行业的转型发展。这项工作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3.1要循序渐进。
资源行业粗放式管理特点和市场经济本身有一种天然的矛盾。为此,在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迈进过程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从制度改革和延伸产业链开头,不等待,也不盲动。使企业在不发生大的震动的情况下,向现代企业制度稳步靠拢。视条件成熟后,迈开第二步,即全面铺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
3.2改进约束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法制制度,需要法律的保护,也需要法律的监督,在煤炭行业内部需要有来自群众、来自国家利益代表的约束,只有在符合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才能被确认为合法和正确的,否则,就是应该在约束作用下当即予以否决。党委、工会、职工代表必须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才能形成有力的约束机制,避免决策失误。
3.3秉承制度第一的理念。
关键词: 构建;现代企业;安全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致使事故频繁发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越来越备受关注。
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基本目的出发,以“为了人”和“人的管理”为方针,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的主导地位,促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它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志。今天,当众多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挑战时,更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的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保障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关于企业安全文化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只有国际核安全问题咨询组给安全文化下了个定义:即“单位和个人所具有的有关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和”。结合现代企业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实际,及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我认为,所谓安全文化,就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习俗和习惯、安全的理念,是人们价值观在安全方面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它是单位和个人所具有的有关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员工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伤害,及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保障。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都将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的作用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二、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的安全文化
企业的生产实践证明,安全是所有企业各级领导的第一要务。多年来安全生产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然而事故隐患却依然不能杜绝。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安全事故让我们认识到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性。当前,许多企业都正处于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想构建现代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职业队伍
随着企业的发展,发展战略的调整,安全文化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职业队伍是企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们是企业领导的参谋,协助领导组织筹划;他们对组织实施企业安全文化起到指导、督促、检查作用,他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以规范人、物和环境
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属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空间。安全文化来源于企业安全生产实践,又高于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可以说,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升华,它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1. 企业应从三个方面规范员工。一是通过教育(演讲、演出、广播、电视、会议、板报等),规范人的安全理念,增强安全责任感,提高达到“我要安全”的意识;二是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范人的行为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三是通过各种安全培训考试,如:上岗培训、应急演练等,规范各类人员在操作中技能要达到安全要求,确保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
2. 企业可以通过对设备设施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认真的评估以及技术改造,力争达到设备设施“零”缺陷,使“硬件”达到安全技术标准,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以实现物的本质安全化。如对变电所设备、电缆的全面更新,实施计算机管理等。
3. 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工作环境的改造,达到规范、卫生、整洁、声调吻合,提高人的心理状态,减少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压抑,从而精力集中、心情舒畅的上岗及操作,同时实现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在对员工的测评中,办公环境满意度较高。
企业安全文化的规范性是为“安全”这一主题服务的,因此,规范性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中之重,是建立良好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宗旨。
(三)建立现代企业有效、敏锐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为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现代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敏锐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并创造条件使员工积极地使用,同时向员工反馈必要的信息。这样,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前就能积极有效地通过意外事件和险肇事故获得信息,取得经验并改正自身的行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这个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定期分专业组织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利用安全例会传达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及会议精神,通报安全生产信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等。
(四)建立和完善安全奖惩机制
建立和完善安全奖惩是推动现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要适时组织安全专业考试;二是经常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练兵,对优秀者实行重奖;三是对违反操作规程,不按体系规定程序办事的人按照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当然,建立安全文化,重不在罚,多以奖励鼓舞人,实现人的自觉安全化才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
构建现代企业安全文化,要教育、培训员工接受并认同企业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达到认识、意志、语言和行动的统一,并据此养成习惯。使广大员工理解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它不但能够间接创造效益,而且也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理念。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十一世纪的成功企业,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的公司。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创新的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反映的能力,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主管理,才能加强系统思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安全文化融入每个员工的意识中,并成为自觉行动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学习过程是个理念认同过程,是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的过程。使广大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我会安全”,更要突出国际国内先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改变我们旧的思想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适应新形式下安全管理的严要求、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