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钻孔桩,钻机,成孔质量
一、钻机的选择
1、按土质选择钻机
钻孔的方式总的来说有三大类,即冲击法、冲抓法和旋转钻进。在岩性均匀的土层与岩层中适于用旋转钻进,即根据土体的强度等特性选择不同钻头旋转切削土体,然后通过泥浆的循环将钻渣清除。但在卵石、漂石层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孔底岩性不一,钻进时易引起钻杆剧烈跳动振颤,损坏钻具,此时可选用冲击钻。冲击钻即利用冲击锥自由下落的冲击力破碎岩石,将钻渣挤入孔壁或悬浮在泥浆中排除。由于排渣不利,冲击钻钻进速度一般较慢,故在施工中多采用反循环冲击钻,即在冲击锥中空的孔中穿入泥浆管,冲击过程中泥浆管插入钻孔底部不动,用泥浆泵吸渣排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冲击钻的钻进速度。
2、按桩径选择钻机
日常施工中不但要考虑土质特点,还要综合考虑桩径、桩深来选择钻机。随着钻孔的发展,大直径桩、变截面桩已较多出现,要求的钻机性能亦越来越高,因此,在考虑适当的钻机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钻机能承担的扭矩:每种类型的钻进成孔机械各有所长短,无论优选何种机型和工艺,均应根据桩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承包商的设备条件及工期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大口径钻孔所需钻机型号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强度,即同一型号钻机在不同土壤中能直接钻不同的大直径桩孔。土壤是变化的,钻进时不同地层扭矩是变化的,而决定钻机性能的基本要素(动力)是已知的,所以钻机分类宜以扭矩M大小为准。
扭矩的计算方法如下式:
M=A×M×F
式中:A—系数,考虑到传递扭矩过程中扭矩的损失,取经验值1.4~1.7;
M—单位破岩面积所需扭矩,直钻(一次成孔)经验值0.6~0.8kNm/㎡,而扩钻经验值0.4~0.8kNm/㎡;
F—钻头破岩面积。
另一方面,M的大小,此值应小于该钻机的扭矩额定值M;在小于M的情况下,钻机可以根据M值调整钻进速度。
在日常施工中人们习惯于根据地质、孔径、孔深简单的选择钻机,而事实上我国目前所产钻机是按扭矩大小分类,因此不要在选择钻机进产生错觉,以为设计钻孔口径越大则必须要用大直径钻机。
②变截面桩特点:一般桥梁桩基的最大弯矩产生在上半部分,到了一定深度后,由于土抗力的作用桩身所受的弯矩M越来越小,到了岩石层时M几乎为零,这时可认为桩基只承受垂直力,因此桩径又可减小。变截面桩正是为适应这种受力变化而设计,其截面一般是上大下小。大直径桩主要是指上段最大截面直径而言的,上部直径虽大,但上部覆盖层的土壤强度一般较小,因而所受的扭矩也不是最大。待到钻孔进入岩层或下段紧密土层时,虽然土壤强度增大了,钻杆增长了,而桩的直径却相应减小了,如果设计桩径和钻机选型适当,只要充分利用一般的150㎝和200㎝钻机设备,对其稍加改造,同样可完成ø300~400㎝的大直径桩孔施工。这也是变截面大直径桩的特点之一。
二、钻孔施工工序
①测设桩位并测定校检护桩;
②场地平整、挖筑泥浆池、架设水电线路;
③埋设护筒;
④钻机就位并调整钻机,使锥中心线与桩中心线重合。
⑤制备泥浆,并开始钻进;
⑥当首次钻进到导向部分或钻锥进入土体后再次进行校检测核,以保证桩基成孔质量;
⑦正常钻进,出渣直致设计深度;
⑧清孔准备下道工序;
如下图所示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梅花桩或倾斜孔桩
①糊钻或孔底软土内夹有局部的硬质岩块时易出现梅花孔。此时可在孔内撒入碎石填平再冲击。当出现梅花孔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钻孔倾斜或卡钻。既使不倾斜或卡钻成孔后也会形成梅花桩而无法进入下一道工序。
②简易方法检查钻孔倾斜度:钻孔施工中由于地层、钻机安置、施工技术等原因,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桩孔倾斜。当倾斜度不大于桩长的1%,且不大于50㎝时,桩孔倾斜度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施工中一般是用吊垂球的方法检查钻杆来代表桩孔的倾斜度,但钻杆较细、桩孔较深、转盘卡瓦松旷、提升龙头不配套、钻孔设备老旧、冲击成孔钻机等问题存在时,则难以测出较准确的倾斜度或根本测不出,将影响对桩孔的质量认定。
2.坍孔
①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工地现场一般采用测深锤。若在混凝土灌注中,原停留在孔内的测深锤不能上拔或放入测深锤,测得的孔深与原孔深相差较大,可证实属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外水位差减小,不能保证原有的落水压力;施工操作不当,如提钻头、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相应措施以防继续坍孔。
对少量坍孔,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钻进。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土到坍孔位以上,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深埋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无上述土类时,可采用黏质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应等待数日待回填土沉实后,重新钻孔,此次钻进要记取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善泥浆浓度、减缓钻进速度等。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填土夯实,重新钻孔。
3.钻进速度缓慢的原因及处理
当钻机已钻较长时间,但钻机进尺非常缓慢,此时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遇软塑黏质土层,发生糊钻现象。
②遇坚硬岩石。
③钻头长时间工作,磨损严重。
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提升钻头空转一段时间后,再下落钻进,如仍不能符合进尺要求,要提出钻头,检查其磨损情况。清除黏泥,适当放慢钻速;若遇较硬岩石进尺缓慢,说明原钻头已不适合,需更换钻头或对钻头加以改造。
4.钻机卡钻、脱落钻物
卡钻常发生在冲击钻孔时,多因先形成了梅花孔,或钻锥磨损未及时焊补、个别孔直径变小,而新钻锥又过大,冲锥倾倒,遇到聚头石或孔内掉入物件卡住等。卡钻后不宜强提,可用小锥冲击或者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掉落钻物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砂埋住时,宜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能接触落体后打捞。钻锥断入孔内时,首先应尽快加在泥浆浓度,然后打捞;打捞无效时,应尽快寻打有经验的打捞队伍,不能搁置太长时间,以免坍孔。对确实捞不上来的钻锥,应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共同研究终孔还是重新开孔。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无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处理故障。当必须下入钻孔时,应邀请专业人员,并备齐防毒、防溺、防坍埋等安全设施后方可进行。
5.卵石层局部坍孔埋钻
在扫孔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孔壁局部坍塌,致使钻头被埋,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提升。其处理办法是,将导管做成空气吸泥机后,插入孔内,先投入一定量的锯末。然后投入膨润土,循环调浆,泥浆粘度调到25s,泥浆面比江(每)水面高出100㎝左右,待孔内泥浆面稳定了以后,下插导管抽出塌下的卵石。由于卵石直立性差,导管只在一个点便将大部分卵石抽出。使钻盘恢复转动。钻头能够提升。
参考文献
1 祁生春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 ,科技信息, 2010年 第24期
2 周胜福 张会凤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处治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36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初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初中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班级管理者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系列与育人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管理知识,涉及范围非常广阔。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班主任中有些老班主任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但观念守旧,与学生代沟较深;有些中年班主任能力偏低,责任心不强;有些青年班主任责任心较强,积极性较高,但经验不够,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是教育部门及学校不够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普遍缺乏管理班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班主任没有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的扩充和更新。(2)是班级管理者无暇学习班级管理系统理论。在“应试教育”仍占主体的今天,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班主任不仅要上好课,处理班级相关事务,还要应付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无暇学习班级管理理论。
1.2 初中班级管理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有的班主任总认为,学生不成熟,不会议事,只要自己的决策是对的,在班里命令就行。其实,这是导致专制型管理的根源。他们认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象――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能力也较弱,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参与,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没有任何参加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机会,完全失去了其班集体的主体地位,班级管理出现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的现状。
1.3 初中班级管理内容片面
班级管理是对班级全部资源的管理,只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班级管理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目前在班级管理内容上存在严重的片面化倾向。
(1)重视常规管理,忽视培养的学生的综合能力。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1.4 班级管理中师生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
人际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团结和学习效率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现阶段,在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种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形同陌路”。综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不公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偏向人缘型学生,对他们偏爱有加,忽视中间型学生,厌恶嫌弃型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专注程度。(2)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感受,因此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去管理学生,不能有效引导和组织班级活动。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得家长不能有效地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家长也不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表现,因此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有效地帮助和指导。
2、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2.2 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
2.3 班主任应注重班级管理技巧
2.4 创建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确认:人际关系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教师应该是做人际交往的典范。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要有情有理。
(2)知行同步,指导学生正确的交往行为方式
利用晨会、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群体内聚力”、“冲突与沟通”等社会心理学知识,通过创设积极的交往环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平时有目的地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把学生十分自然地带进教师精心设计的良好人际网关系中。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班集体中,通过各种交往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心理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并坚决制止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同学也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场合,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
(4)教师要充分注意发挥家长、社会对形成班级良好人际关系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创设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班级工作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影响和感染着每位学生,而且也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因素,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诱的班主任,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正荣.中小学班级管理:从技巧到技术[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9月
[2]张万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3]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胥持文.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04月(上旬刊)
[5]马忠敏.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07年第13期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存在缺陷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初中班主任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引导、培养、教育作用,而是一味地将“管理”置于关键与核心位置,这样的管理理念造成了“重管理轻培育”“重管教轻引导”的局面,当然,被如此对待的叛逆的初中生更加不服管,班级管理陷入危机。再者,管理模式与方法的落后也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班主任工作压力大,班级管理低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大,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家长,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社会。无可否认,繁重的心理压力、教学压力以及社会压力极大分散了班主任的注意力,压抑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班主任盲目进行班级管理或者无暇顾及班级管理等多种情形,这些导致了班级管理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学生叛逆心理严重,崇尚自我主义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心理不成熟,偏激心理行为严重;对教师所做的正面宣传或决定持反对态度;集体主义意识差,自我倾向强;将打架斗殴作为一种勇敢的时尚来效仿,且屡禁不止等。很显然,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累积了班级管理的任务“量”,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初中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弱
很多初中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这些初中生往往不受约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解决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升管理能力
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能源,提供了重要依据,班主任应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用最新的理念与方法武装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在发挥管理作用的同时更加关注交流、引导与教育。做到管理与教育、激励、引导等因素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元的班级管理形式。要从以往“言传身教”的机械管理方式逐渐向“寓管理于活动”、“寓管理于教育”、“寓管理于交流”、“寓管理于文化”等现代班级管理方式过渡。
(二)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机制
就大多数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而言,抛开其“唯我独尊”的一面,其更喜欢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关注、激励与表扬。鉴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懂得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机制,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疏通与帮助。另外,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予每位学生的同等耐力与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良好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0066-02
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化班级管理模式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体系下初中班级管理的全新发展方向。班级自主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指导价值,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针对班级管理的重大突破。本文结合国内外班级自主管理研究成果以及当下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对农村初中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提出建议。
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班级自主管理精神是当前我国班级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形成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对于构建班级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促进班集体团结具有较大的作用。
一、农村初中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行班级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心智飞速成长的阶段,传统教育中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初中生的个性化成长要求,导致了初中学生叛逆现象频频发生,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体系中,着重强调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班级自主管理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得到全面化的教育教学体验,从而达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推动学生心理成熟与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能力、行为管理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通过学生自己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来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最终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三)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为了达到严格管理学生、控制学生以提高教学质量与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往往采取一些较为强硬的教学管理措施。然而,强硬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出现“自我否定”的心理,即对自己的不自信,甚至有些学生在受到严厉的批评教育后变得孤僻和自卑。班级自主管理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肯定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在管理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误,通过教师引导,自己寻找错误的根源的方式,达到从根本上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改进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途径
(一)基于农村学生现状,完善班委会领导方案
1.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究。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中。这个时候的学生需要家校密切配合,双方共同教育。但是,就目前来说,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都不尽如人意。同时,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施以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了。再之,农村初中生还存在着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不服从管理的特点。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主的“高压式”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叛逆心理加剧,甚至不少学生因抗拒管理而造成严重的师生矛盾。因此,采取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实施班级自主管理,首先,可以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必要摩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与教师冲突的可能性。其次,开展班级自主管理之后,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热情明显上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这在无形中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又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2.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首要的任务是改建班级组织管理机制,采用以轮值班长为核心,由各班委组建班委会,成立制约性班委会的机制。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3.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新型的班级委员会组建基于分权制衡的原理。首先,班长从班级成员中选择,职责在于统一领导常务班委会,达到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去,确保班级制度的自主贯彻落实。其次,由各常务班级委员与班长组成班委会监督班长工作的执行。同时设立副班长职务,负责监督考核班委会的工作,定期召开日常班务总结会,布置下一周班级工作计划。在这样的体系下,班级管理执行力高,决策准确性强,班集体凝聚力足。
4.农村初中班级干部选举的变革。在研究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笔者发现,针对班集体管理体制的改革远远不够,深入到班集体管理核心的改革才能彻底地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导致的管理僵化、师生对立等问题。在核心改革中,我们首先改变传统的班级干部的选举模式。以往的班级干部通常由班主任点名直接任命,在班级成立初期,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即强化班级管理集权,促进班级工作落实。然而,当学生之间了解深入,往往会出现由于班干部能力有限而导致班级干部难以服众的现象,班级工作不易顺利开展。因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控制”班干选择系统。笔者认为完善的班级自主管理班干任命系统,首先由两部分组成。
(1)班主任提名制。从泰罗的管理学角度来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对于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非正式组织”往往以小团队的形式存在于班级中,如果完全放权给学生自主选择班干部,各个小团队会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从而形成互不推举的现象。此时,将班主任提名制与自主选举相结合,就会大大减少这种现象出现的几率。
(2)班长轮值制。所谓班长轮值制是指作为班级学生的最高领导者,不能由一名学生固定任职。在班长选举中,我们可以设立“参政班长”与“议政班长”两个职位。“参政班长”采用轮值的形式,即一个学期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主管班级事务。“议政班长”由不在职的前任班长组成,实行对现任班长的工作监督。
5.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班外监督。首先,在以往的班级自主管理中,班内学生相互监督管理往往达不到完善班级监督管理的要求。通常会出现由于班内同学之间关系的亲疏,导致班长或副班长,严重影响班级自主管理的公平性与操作性。其次,单一的班内自主管理常常会因为缺乏比较目标而出现满足现状,难以得到更高的突破。因而,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还应在此体系中加入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较,即开展全校性的班级自主管理活动,使班与班之间形成竞争,将班级内各项指标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更直观地反映班级管理的成效。在此体系下,不仅可以解决由于单一班内管理导致的班级管理松散的问题,而且调动了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了班级的监督管理体制,杜绝了班内监督系统的行为。
(二)基于农村初中班主任现状,明确班主任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地位
1.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能。班级自主管理绝不是放任自流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在以班级成员为主体管理的前提下,班主任在期中给予适当辅助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应以旁观者的身份提醒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引导班委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以计划制订者的身份,明确班级管理的大方向,引导班级事务向常规化发展,避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偏离教学计划的现象。班主任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自主管理绝不是把班主任排除在班级管理之外,而是更加注重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作用,通过对班级班委成员的工作监督,引导学生正确管理班级,帮助学生提升管理能力。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 管理方式
在学校教育管理的领域之中,班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基本单元,它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初中班级教育和管理的研究,可以转变教育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并在融入小组合作管理的理念之下,使班级管理更有效,在合作小组构建的原则之下,融洽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自主教育和管理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整体目标。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小组合作管理的教育价值及意义
1.为班级管理教育提供新的启示和经验
传统班级管理教育模式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1],具有典型的层级组织特质,这种模式不利于班级教育管理的实现,使班级教育管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不断地探索实践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如组长轮管制、双班委制度等,这些形式相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班级管理的科层等级模式,尤其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引入,更将班级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2.班级小组合作管理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契合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制度重构过程中,要注重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体合作的精神,为此,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正好契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它对于初中生健康人格的生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由于现行的班级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优化和完善班级管理模式,融入小组合作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转变。
3.对于初中生的自我成长和提升有促进作用
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小组合作管理,可以极大提升初中生的主动参与热情,这就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体现,在主动参与的意识驱动下,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挖掘学习潜能,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
二、创建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管理路径探索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小组合作缺失的现象,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相互之间不信任、信息不沟通的问题,这与管理目标的功利化、管理结构的科层化、管理方法的封闭化有一定的关联,这些现象和问题呼唤班级合作小组的管理模式,需要基于信任、承诺和共享前提下的小组合作管理方式和手段,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引领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个人的幸福成长[2]。
1.完善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组织机制
在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小组是基本单元,也是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重要、不可缺少的基石和前提,为了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教育价值,首先就要从组织机制的完善入手,用科学的、民主的、平等的思想,组建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机制,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异质的班级小组,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在这个分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小组规模的问题,要适当控制小组的规模,根据规模效应的研究成果表明,4~6人的合作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它能够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并可以在协调中获得较高的合作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性格,将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并在小组内设置一名有才能的组织者,提供必要的支撑。(2)进行灵活、合理的分组,并由教师赋予小组的合作活动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才能等因素,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境之下进行分组,可以选择与条件相符合的异质分组或同质分组形式,并从班级管理角度,对小组合作活动内容加以确定和设计,思考合作小组的价值定位,使每一个成员在合作小组内都能够得到自主能力的提高。(3)充分发挥合作小组长的作用。在班级合作小组之中,小组长是重要的角色,在组内负有协调和沟通的功能,同时,小组长还可以关心和倾听组内成员的心声,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逐渐获得组内成员的信任和认可,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小组长的作用,其人员的选定可以采用教师指定、同学推荐、自荐或轮流等方式,在民主、平等的原则之下,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核心作用和凝聚作用,为班级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4)增强合作小组的合作协调与竞争意识。在班级合作小组之内,具有约定的行为规范,在此之下,组内成员需要共同展开活动,并在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之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体[3]。
2.创建主动性、开放式的班级合作小组活动机制
对于班级合作小组活动机制的创建,重点要优化和落实班级合作小组活动过程,通过合作小组活动主题的选择、策划与实施,优级班级合作小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凸显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在合作小组的头脑风暴之中,充分显现出小组合作的优势,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活动主题的理解和价值认识。在活动策划过程中,要做好合作小组活动的准备工作,如主持人的选举、PPT的制作与策划等,在合作小组成员密切的配合和协调之下,促成活动的有效实施。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合作小组成员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提炼,要对自身在活动中的行为加以深刻的反思,并在反思中得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班级合作小组的活动形式还要不断丰富和创新,要采用各种有效的、生动的合作小组方式,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成长体验,并加大班级合作小组活动的辐射面和活动频度,在事必躬行的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成长体验,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效应。
3.构建并完善班级合作小组的促进性评价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初中班级管理的合作小组活动中,还要构建积极、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要凸显小组合作的地位和意义,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凸显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可以采用口头的方式、书面的方式、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等,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兼顾个人、小组和全班不同层次的激励措施,注意评价过程中的客观、公平与合理性。同时,在对班级合作小组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评价方式的完善,通过对评价功能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发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要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团队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评价模式下,使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和团队观念,在强化自身的班级团队的意识之下,推动个人和团队共同成长和进步。这种优化的小组合作评价显示出交叉和融合的特征,它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干部考核、班级事务、家校合作、突发事故、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学科交流活动等纳入评价之中,使每一个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目标都做到心中有数[4]。
4.班级合作小组竞争和奖惩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初中班级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合作之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协同,构建良好而有序的小组合作竞争体系,可以极大地激发初中生的活力,增强初中生的进取精神和上进意识。在小组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小组每一个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努力与小组的成败攸息相关,将个人的好胜之心与小组的合作竞争相融合,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之下,实现竞争机制的优化和公正。
对于班级合作小组管理的奖惩机制构建,要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采用灵活的奖励措施,有侧重地、分层次地给予奖励;并适时、巧妙地运用惩罚举措,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惩罚措施是一种对学生的激励,而不是对学生的摧残[5]。
三、结语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小组合作管理的模式,改变传统的科层式的、功利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基于信任、承诺、沟通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机制,从小组合作组织、活动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不断加以优化和完善,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意识到个体对于小组团队的重要性,并在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合作竞争的班级合作管理模式中,获取内在的威严和力量,凝聚学生的合力,并实现小组合作管理下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从而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花鸥,王春燕.论学校组织中合作管理模型的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2]郑燕.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杜娟.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理论水平
当前初中学校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班级与学生的管理,而班主任又是对班级及学生进行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实施者,所以加强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视可以进一步帮助并引导学生将明确的价值观建立起来,促进班级发展,尽早完成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提高的目标。在具体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而由于教育事业发展与完善的步伐越来越快,该方面具体化的研究意义就更加重要。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理念也必须发展到一定高度与之适应,严谨合理的理念能够帮助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事务,并且能够为班级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指导。现今,素质教育首当其冲,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需要更加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来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然而,我们了解到: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在众多初中班主任心里的地位根深蒂固,当他们以这种陈旧不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理论指导工作时,很容易与学生现状发生冲突,无法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身心素质不强
从一定程度上看,班主任可以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中最为费神的人,他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真心去处理班级管理工作。因为他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负责,还要关注处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初中生来说,此刻正是他们叛逆的时候,他们是幼稚与成熟的矛盾结合体,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事实上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班主任在生理跟心理上都操劳过度,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心力交瘁的情况。
3.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有待提升
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单调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够应对多种情况。一旦处理稍有偏差,班主任就很难开展工作。更何况,初中生活泼好动,淘气顽皮,自律性、团结性和自主性较为欠缺,一板一眼的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阴影。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提高班主任管理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班主任要顺应实际情况,形成新的班级管理理念来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践行教育制度。那么,班主任要如何做到呢?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班级工作管理理论,因此要有意识地加强理论的学习,培养管理的工作能力;(2)在意识到理论知识不足以后,要报名相关班级管理的培训班,积极学习适应当前教育水平的新型教育理念;(3)多参加学术研讨会或专家讲座。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认真听,然后与其他老师或者专家沟通交流,吸取收验,完善自身制定的管理体系。总而言之,班主任加强理论管理知识,有助于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增强班主任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指标,对于处在高强度下的班主任来说更是重要。首先,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班主任才有好的精气神来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初中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多锻炼,合理分配工作与休息时间;其次,在保证身体素质的情况下,班主任也要注重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消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不良情绪。在某种程度上看,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好胜心较强,相互之间摩擦无法避免,容易产生矛盾。班主任要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引导下,冷静处理,有效管理班级工作。
从实际教育阶段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决定了学生今后综合素质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在学生获取积极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针对性的引导作用。所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之前要掌握当前社会、教育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了解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措施,进一步促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最后实现长远的教育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班主任就像孩子的家长一样,负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连接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重要桥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人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思想、理念、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校园里的孩子,如初中学生之间随处可见一些相互攀比、不守诚信等不良的思想与观念,影响了初中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了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新时展下,我们班主任肩负着重担,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1.管理理论欠缺,水平不高。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在必须要在科学、个性化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套独特的、又有效的管理理论,促使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种管理临安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具有与r俱进的精神,能够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但是,从我国初中班主任的理论方面来看,普遍沿袭的是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已成不变的手段,管理水平并不高。
2.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和管理活动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近年来,一些教师“失德”的现象层出不穷,给教师职业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体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加强。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再加上长期繁忙劳累,有些心理承受水平低的教师很可能经受不住压力的考验,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阻碍。
3.管理方法尚需改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的革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有些班主任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班级管理问题,把学生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但是,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受到应试教育的毒害,工作重点放在成绩和分数方面,科学管理的意识淡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造成班级管理中师生矛盾尖锐,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方法分析
结合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及其他各方面实际情况,对新时期下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进行分析。
1.设置班委会的创新
良好的班委会团队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这要求班委会具有责任心,积极性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在选择班委会组成人员时,需要选择具有领导能力且综合素质较完善的学生,此时就可以进行适当创新,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较好的展示机会。以新入学的学生为例,由于此时学生同学生、学生同教师之间均缺乏深入了解,选举班委会往往较为困难,可以采取多次室外班会的方法,采用团队活动的形式,选择需要大量参与人数、团队沟通与合作及团队引导等综合能力才能完成的趣味活动,在此过程中即可发现能够胜任班委会工作的学生。按照学生的不同能力,进一步进行职责划分,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班委会。
2.班级管理机制的创新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学校相应的工作人员与日益上升的学生人数两者比例逐渐失调。班主任在承担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有科任老师及心理辅导员等多方面工作,既要负责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又要进行科目教学工作,往往难以确保工作深入到位,一定程度上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相悖,此时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协助工作。通过对班级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合理设置学生干部,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机制的长期可持续运行,除传统的班委会学生干部,还可以额外根据班级管理需求增设组织委员、纪律委员等班委干部,确保充分掌握每名学生的情况。
3.师生关系的创新
应当摒弃原有的说教式班级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采取开展班级论坛的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方法的讨论、人生规划等多方面讨论,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从而在班主任融入学生内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疏导学生的内心压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4.试行班分制同班级管理制的融合
一方面,应当将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另一方面,结合学生自主管理,将班级评分作为学年考评的一部分纳入学年奖励等机制中,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性的同时,使班级管理工作逐渐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在其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班主任工作中不能缺少爱。爱是尊重、爱是宽容、爱是责任。教师用汗水播种希望,学生才会用青春超越梦想。笔者发现,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投入的情感深一些,给予的关爱多一些,学生便会对教师的理解多一些,亲近多一些,同时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浓一些。作为班主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和热情,学生不但学业成绩会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学生在为人方面,定会收获更多惊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西部农村;初中;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农村。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初中教育位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又属于基础教育,因而其在整个农村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又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及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大体在13-15岁之间,正处在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迈进的过渡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人生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期间也正是他们青春期萌发的时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小学生、高中生有所不同。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就给教育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育得好,他们的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进一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则有可能导致他们经受曲折,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程度不同的困难。
班级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管理理念落后,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仍然过分注重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并以这种考试的等级性、准确性把学生排队,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好多班级是一个松散的群体,没有组织结构,缺乏约束机制,也没有共同的行为目标;班级课内外活动和管理时时处处依赖于班主任的决策指挥;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竞争机制;班级管理大多实行的是与社会相似的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制度,人为地造成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学生的社会化沿着学会服从要求和循规蹈矩的方向发展;管理中忽略学生个人的情感、需要、愿望和兴趣,忽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基本反映了当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显然己不符合变动不居的当代社会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针对以上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自己从事西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提高农村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 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合理的规章制度,会使得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职责分明,奖惩合理,从而有利于稳定班级秩序,提高管理质量。班级管理过程中,学校、班主任老师都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目标出发,制定适合班级发展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班规及制度。师生应共同确定班级奋斗目标,长期的、短期的、近期的,德智体美劳等一应俱全。学校应定期不定期的认真检查班级有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并及时公布反馈,对存在问题的班级应毫不留情的予以指出并令其改正。只有确保制度化,给参与班级管理的各相关者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保证管理的常态化,从而收到管理的实效。
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着力用好“情”这把尺子。要用温和的语言对待学生,如请学生做事可用“请”,让学生不要做某事不用“不准”、“禁止”等词汇。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你用微笑的眼神看着他,他可能会心领神会,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当学生犯错时,你微笑着向他了解事情的经过,给他讲道理并与他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他会感到是一种真诚的关切,从而会痛改前非。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他有很强的自尊心,这就要我们注意方法,如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的批评教育等。这样学生就会认为班主任老师够朋友,也就会心甘情愿的听从你的教育,师生相处也就会水融了。
二、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
1. 适时公示,增强透明度
班主任要让学生及时了解班级的管理制度,可指导班干在教室设置公示栏,将各项规章制度、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好人好事、各种违纪通报、考评结果等及时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并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同时,学生对班级同学个人的表现及印象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仅增强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进取精神的增强,更有利于任课老师对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2. 培养自我意识,促进能力发展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向客观化发展,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因此,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如以开放的形式在班级内设定系列相关联的有层次的递进的栏目,分别贴在班级内墙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评价,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充分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将班会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空间。通过班级实事讨论,设定轮流班会主持人,当选的主持人在同一周内收集班内或校内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议,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办黑板报、日报,使班级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学生自我管理的思想,为学生开辟一片表达思想的绿地。
三、 加强多边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 努力净化社会环境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全社会都应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花大力气致力于党风和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改善,使社会道德环境中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建设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要大力宣传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结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适时树立学习榜样,倡导真善美,抵御假恶丑,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社会正气。
2. 妥善管好学校周边环境
各级相关部门要联合行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专项治理,加强对集镇和学校附近所有网吧、游戏厅、书店(书摊)等的检查力度,要建立对上述场所的监督机制,同时对学校校园商店作规范化要求,坚决清除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任何不良因素。
结束语
农村初中的班级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仅是所教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知识。作为农村初中班级的管理者,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求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这一点,对农村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良好的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农村教育的工作者作出努力,对此加以研究并建立起理论体系。限于本人学识水平,本文对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论述是比较尚显不足,我将继续加强研究和实践,为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再创新方法,为农村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双流县籍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On the Art of Class Management and the Key Points
of Management f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AN Fenghua
(Guangping No.2 Middle School, Wuzhou, Guangxi 543102)
Abstract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career, a large part of the time is spent in the class. Therefore, the creation of a good class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grow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lass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class management art and management of the middle school head teacher, hoping to help the class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lass teacher; class; management
0 前言
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班级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在初中教育当中,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好班级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加良好地成长,同时更好地进行学习,保障学生能够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
1 当前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
1.1 当前中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
从目前大部分初中班级的管理情况来看,在初中班级当中,班主任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强制型。强制型的管理模式是当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管理模式。所谓的强制型指的就是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必须要做到绝对的顺从。从表面的情况来看,强制型的管理模式能够让班级形成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以此来实现学校内部对初中班级的管理要求。然而,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强制型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个性以及天性的发展。虽然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能够做到百依百顺,但是也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了戒备心,从而拉开了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这样一来,不论是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还是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
(2)温和型。所谓的温和型管理模式,指的就是在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尽可能放手,鼓励学生寻求自我的发展。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解放天性。同时,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也能够形成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贴近。当然,温和型的管理模式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当中,一旦班主任没有掌握好放手的度,那么就可能造成学生的过度自由,导致学生的自我放任,使得学生的服从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极差,从而导致学生在班级中无法良好地进行学习。
(3)折衷型。折衷型是介乎于强制型与温和型之间,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弥补强制型与温和型这两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进行管理。不过较为遗憾的是,从目前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班级管理中能够良好运用折衷型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并不多。
1.2 管理中的模式与艺术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班主任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当中,都一定要将管理模式与艺术相结合。虽然,这样的做法会加大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同时对于班主任无论是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管理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如果在班级的管理当中缺乏艺术的指导,那么班级管理只会是冰冷机械化的强制型,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也会拉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阻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
然而,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过于偏重艺术性而缺乏具有约束和监督作用的管理,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放任,使得班级的秩序失控,不仅会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a生阻碍,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毫无帮助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管理模式与艺术的相结合,平衡管理工作中的科学性与艺术型,这样以来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活跃但不乏秩序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2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2.1 对班主任管理艺术的界定
管理艺术应当要如何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有人认为,管理艺术应当指的就是具有创作性的管理。而有的人则认为管理艺术应当指的是艺术化的管理。然而,笔者认为,所谓的管理艺术应该是有效管理活动进一步的演变,也是对现实生活中另一种演绎。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活动应当是由内心唤醒的一种情感,然后通过动作、语言、颜色或者是线条这些方式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其他人,以此来产生感情伤的共鸣。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艺术应当就是一种情感上的转移。而在班级管理艺术当中,笔者认为应当就是一种将班主任情感与意志向班级学生进行传达和转移的过程,以此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接受和认同班主任的管理,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活动,为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管理艺术都是来源于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是在长年累月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形成的理念。这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都是十分珍贵的,虽然每一位班主任日常都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在成功与失败经验当中,必然有着细节以及方向上的差异需要每一位班主任注意和学习。当然,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因此也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细心的观察,从寻常的日常工作中挖掘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式与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
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需要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和接受班主任的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班主任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艺术化应当是班主任长年累月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工作习惯,而绝对不能是刻意和有意识的。初中学生处于极为敏感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对外界任何的变化,特别是人的情感变化都极为敏感和多疑。因此,班主任若只是有意识的刻意的艺术化,会让学生有所察觉并且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一来就会阻碍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生理、心理的成长情况,这样一来才能在班级管理当中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关措施,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以此来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成果,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2 班主任管理艺术形成的途径和原则
要想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那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班级管理艺术形成的途径和原则。而管理艺术形成的途径和原则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性质和任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班级管理的规律、现代管理理念以及未成年心理学等都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教育性原则。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教育性原则,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以及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抓住学生的特点与特性,充分发挥班级管理艺术,从而更好培养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如同前文所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注意每一件小事的积累,要学会如何总结管理经验,并且要积极吸纳其他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依照自身管理班级的现状来寻找更好的班级管理途径,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要认识到班级的管理并不是为了强制学生,而是要通过良好班级氛围的塑造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创造性原则。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创造性原则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班级管理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要求和需求。虽然,在学校内部管理的统一标准和要求之下,班主任要对班级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得出,虽然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可以借鉴指导,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可以直接复制,还需要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式和手段上的创新,实现创造性管理。
(3)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可以被学生认同和接受的班级管理措施。与此同时,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亲近班主任,这样也能让学生更愿意进行情感交流,使得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加强班级的管理工作,使学生可以在更加良好的班级环境当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