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舞蹈启蒙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化,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肢体训练、智力开发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其中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尚存不足,最为典型的便是专业技能比重过重、统一化倾向明显乃至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未能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开展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环节,应强调从初学者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启蒙教育视角分析
启蒙,指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启蒙指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使社会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启蒙运动就是这个含义,而狭义的启蒙则专指针对幼儿的启蒙。启蒙教育是以启蒙为目标的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幼儿教育。所谓启蒙教育视角,指从启蒙教育的理念出发而秉持的教育视角,它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蒙。启蒙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这是其根本目标。以舞蹈创编教学为例,启蒙教育视角要求舞蹈创编必须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育。第二,教育需要从受教者的特征出发。启蒙教育的受教者不同于一般教育,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因此,教师也必须立足此点。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研究
幼儿舞蹈创编服务于幼儿教育,必须紧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启蒙教育视角要求教师从幼儿学习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编激情。在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幼儿对舞蹈创编缺乏激情,不愿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之中,这固然和舞蹈动作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有关,也可以归因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对此,培养幼儿创编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观千剑而识器”,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广泛地观看各类型舞蹈视频是幼儿创编的基础,因而,教师在创编教学初期,需要让学生欣赏大量幼儿优秀舞蹈,包括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拓展其认知视野,一举两得。此外,问题也是调动学生思考,促进其舞蹈创编的有效工具,教师在幼儿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相应的小问题,比如,这些舞蹈都是谁表演的啊?这些小朋友在舞蹈表演中有什么特点呢?等等。
(二)引导合作创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舞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承担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幼儿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小组合作教学则是最佳的方式,既能达到舞蹈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因而,在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创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教学的效能。以《虫儿飞》的舞蹈创编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构建良好的创编环境,比如播放与《虫儿飞》舞蹈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创编虫儿飞的动作;第二、提供创编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虫儿飞的情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编辅助工具,比如手巾等;第三、落实创编分工,给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创编任务,避免滥竽充数。
(三)体验成功乐趣。乐趣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元素,幼儿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学习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而成功则是幼儿体验学习乐趣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此,成果展示则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在学生舞蹈创编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展示,并且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让表演者自主讨论舞蹈创编的得与失,然后再让别的小朋友展开评论,最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创编中的闪光点,比如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小组合作的默契性、舞蹈形式的创新性等,并充分肯定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其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启蒙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等要素出发,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就舞蹈创编与教学而言,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其舞蹈学习中的长处,而幼儿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则是制约其舞蹈学习的负面因素,对此,教师需要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在情境中教学。舞蹈以肢体动作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本质上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这是舞蹈教学与幼儿思维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情境教学是极为有效的化解方式。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舞蹈从抽象的肢体动作中解脱出来,变得更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音乐创设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伴之以一定的音乐背景,比如在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中配以欢快的乐曲等;第二、视频创设法,小孩子通常对视频有较高的兴趣度,因而,可以播放与舞蹈主题相关的教学小视频。以维族舞蹈《摘葡萄》的教学为例,教师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可以播放维族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乐趣。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仔细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编,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在故事中教学。舞蹈本质上是抽象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叙述事情、传情达意,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幼儿受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满足此要求,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学习心理出发,将舞蹈动作机械地传授给幼儿,不仅难以起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效能。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的故事,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紧扣儿童学习中的此项特点,主动引入各种小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还能借助故事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举两得。以汉族舞蹈《扑蝴蝶》的创编与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暂时淡忘自身教师的身份,将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如扑蝴蝶的小孩子,然后借助肢体动作与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出故事情节,如此,学生便不会将舞蹈视作肢体动作的机械叠加,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游戏中教学。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本身也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舞蹈与游戏具有相通性,舞蹈中的肢体动作更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因而,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舞蹈,令舞蹈教学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契合启蒙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动作模仿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展示,看看哪位学生模仿得最标准,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夸赞,如此既能活跃舞蹈课堂的氛围,还能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其次,舞蹈创编强调儿童创新力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可以在幼儿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时候,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舞蹈,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结语
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参考文献:
[1]冉梅.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小品文选刊:下,2015(10):221
[2]唐为萍.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4(35):10
[3]熊国燕.浅析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幼儿舞蹈创编[J].音乐大观,2013(11):237
关键词:民族舞蹈;启蒙教学;对策
0 引言
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保证舞蹈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在舞蹈教育中,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鲜明的内容是民族舞蹈吸引人的重点。笔者多年来研究舞蹈启蒙工作,让学生学好舞蹈是笔者多年以来追求的目标。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在民族舞蹈的启蒙教学上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1 舞蹈启蒙教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体制不断创新的21世纪,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只有培养幼儿在舞蹈艺术方面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初步的鉴赏力,才能使幼儿学好民族舞蹈。在初学期,幼儿也许只是向往舞台上漂亮的亮相以及一身美丽的装扮,所以自己也想试一试。但是,当面对一些枯燥无味的动作、单调的基本功训练时,也许就没有多少小孩子可以坚持下来了,肢体的伸拉在舞蹈学习中无疑是让广大小孩不能接受的,这也就让一些平时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的幼儿放弃了舞蹈。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我国是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着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不同的特点,如蒙古族舞,其特点是动作矫健,节奏感强烈,豪迈而又不失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就以活泼开朗,风趣乐观,急速的旋转著称,令人眼花缭乱,但又不失美感;朝鲜族的舞蹈姿态优美动人,凝重端庄……每个民族的舞蹈中都保藏丰富的内涵,是构成独特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望。所以,民族舞蹈的启蒙教学就要以幼儿的心理年龄为出发点,选择具有教育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题材和音乐,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民族舞蹈,培养幼儿适应各个舞蹈的节奏感。比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小牧民》时,先让他们了解大草原的美丽得风光、一望无垠的草地,碧蓝的天空以及可爱的蒙古包,还有自由奔跑的羊群和骏马,给他们讲一些有关大草原的故事,讲一讲那里的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充分的认识大草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这样,在了解当地文化的情况下,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把动作做好、做到位,跳出当地的韵味和风格,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之中,在学习骑马动作时,告诉幼儿一定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骑马时,双手要半握,右手在前方,左手则是放在胸前,双叉,左右脚要轮换地做,但脚背要挨地。在充分的讲解和演示后,他们就纷纷地议论起来,开始给我提意见,矫正我的错误动作。“发现脚的节奏也很重要”,他们能提出意见就说明他们认真地观察了、细心地研究了,已经初步领略到了舞蹈的乐趣。
3 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想激发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要先从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音乐的感受力做起,语言、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所以,民族舞蹈的基础就是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而想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就必须要更多的欣赏音乐作品,从中体会音乐的内涵,让幼儿体会到舞蹈音乐的律动美感。第二点就是要采用不断变换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对民族舞蹈更加的感兴趣,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实际的欣赏活动中更能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这样就能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更好地去思考问题,也就能很好地感知民族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当他读懂了舞蹈的含义,就会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积极性和对舞蹈的兴趣。
民族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老师应该依据舞蹈的题材及风格仔细地观察,寻找讲课的入口。就像在排舞蹈《手绢花》时,老师用手做几个示范动作,孩子们就很好奇老师拿的是什么?他们说他们的妈妈有这个东西,老师就会告诉他们这是手绢花。汉族人民可以用这样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孩子们都很想学习这个舞蹈,所以我就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动作的细节。他们都高兴地哼着小曲学习手绢舞。在兴趣爆棚的情况之下,这个节目顺其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多姿多彩就是民族舞蹈特别之所在,与此同时它更拥有特点鲜明、变化无穷的特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让孩子们去模仿,他们就会呈现出一个机械、僵硬,没有活力的舞蹈,一直这样下去,他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只是机械的模仿。所以,在教授舞蹈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去机械的模仿舞蹈动作,而应该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跳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按照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去创造舞蹈。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不时地放上一段音乐,让孩子们跟着旋律,跟着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来跳舞,随后再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几次这样的课堂,我发现这种方法还是很受欢迎的。好动是小孩子的本性,如果老师总是让他们做一些机械的、枯燥的动作,他们就会逐渐的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与之相反,如果在课程中多添加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让他们不失对舞蹈的兴趣,能不断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
在舞蹈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带有目的的去教授有关知识,并在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上起引导的作用。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来开阔艺术视野以及丰富舞蹈内涵,还能帮助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族的民族文化。当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舞蹈训练就达到超越了表面层次上的动作的模仿的境界,从而达到通过舞蹈就能体验到民族文化内涵的境界。这也就是学习舞蹈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舞蹈教师行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比较成功的作品或是一些舞蹈大家的作品,如杨丽萍她能通过手指的细微动作把孔雀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表明杨丽萍具有超强的观察力。
6 结语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民族舞蹈占有着一席之地。传承民族舞蹈是从事舞蹈启蒙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付出再多也会坚持下去,为民族舞蹈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法国的心理学家瓦龙把儿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出生到3岁,统称为“动作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从3岁到6岁,是“主观或个性时期”;第三个阶段,6岁到12岁,是“思想时期”。3至6岁的幼儿已有丰富的思想力,他们喜欢看到原来一无所有的地方突然出现某种东西,喜欢以强烈的色彩和瞬间显现的状物来刺激自己的感官,更喜欢摹仿自己在某时某地所看到的景物。他们爱早晨出生的太阳,爱夜晚的星星月亮,爱河里的小鱼小虾,爱大海的浪花与风帆,爱蓝天的飞鸽与白云――爱一切自然的美。他们心灵纯美,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动,兴趣广泛,但是也单纯、幼稚、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男孩和女孩在感知力、辨别力、摹仿力、创造力和肌肉伸缩力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并且,即使是同样性别的孩子,由于个性差异,亦会出现不同的外部形象与性格特征。这些幼儿的特点和差异给幼儿舞蹈启蒙教学提出了“怎样教”、“教什么”的问题。
舞蹈艺术的教育与其他科学文化的教育一样,是需要体系化规范化的。而“一切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警讯也可应用于舞蹈艺术中。幼儿舞蹈是舞蹈的启蒙与基石。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幼儿舞蹈又要有怎样的发展和改革才能发挥出魅力呢?
这很简单,首先我们从它的目标和意义来看,幼儿舞蹈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育孩子们良好的姿态和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学习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增强儿童的学习效果,实现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幼儿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先明确这些而制定相应的体系化内容是必要的。目标明确了,成功近在眼前了。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舞蹈教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幼儿可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幼儿舞蹈的发展依然如上所诉,方向目标都是明确的。幼儿舞蹈的改革又将如何进行呢?
我想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是很有效的: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感受力。以往在教幼儿学习舞蹈时,老师一遍一遍教,幼儿机械地重复学,幼儿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连接不上,做得也不到位。老师很卖力地教,越教越生气,幼儿心不在焉地学,越学越糊涂,更不用说舞蹈情感的表达了。必须强调的是:教师在用手势时,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微笑是上课必须保持的,并用眼睛与孩子交流。和蔼、自信、大度,再配上果敢、干练、洒脱的手势,效果尤佳,切忌烦躁、厌倦、无精打采和惊慌失措。要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你、亲近你、崇拜你,才能当好老师,教好课。如果我们针对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等心理特点,在教幼儿舞蹈时采用设置情境,编小故事的方法,则不仅能使幼儿很快地掌握舞蹈动作,而且有利于舞蹈情感的表达。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轻松、投入的舞蹈氛围还需要教师本身对舞蹈活动参与的激情,这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活动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忘我的投入、优美的形象和舞姿,能给幼儿带来一种新鲜的活力,激发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舞蹈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孩子的表现力、创造力。
总之,幼儿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要适应迅猛的发展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幼儿集体舞;表现力;幼儿发展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机构,在幼儿启蒙教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①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②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教师如何通过集体舞教学既让幼儿感受音乐舞蹈的美,又让幼儿在趣味的舞蹈中发挥自身的表现力,这些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努力来完成的工作。
一、幼儿集体舞的定义和特点
幼儿集体舞是由幼儿集体表演或者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手段,更是培养幼儿初步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幼儿集体舞集中反映了幼儿的舞蹈生活,表达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是音乐、舞蹈、文学艺术三方面的综合结合。幼儿集体舞相较于其他舞蹈显现出其形象直观性、内容丰富性、娱乐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规律合作性的特点。
首先,由于幼儿思维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其依然是通过感性认知为主,理性认知为辅的。所以,幼儿集体舞无论是在教授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舞蹈内容表现上都呈现出最为突出的直观性。幼儿集体舞的表演者都是学龄前的儿童,因此,只有通过选择简单直观的作品内容才能是观众理解舞蹈作品所要反应思想内容和所要表达的艺术美感。
其次,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儿童集体舞蹈的取材来源于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我国众多民族的舞蹈和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凝聚了幼儿舞蹈内容的丰富性。
最后,幼儿集体舞可以说是幼儿游戏中的最终表现形式。娱乐和学习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两大主题,幼儿集体舞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模仿过程,而是用舞蹈在表现生活。所以,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及和着美妙的音乐与同伴一起舒展肢体的表现形式,能较大程度的发展孩子们的表现力。
二、教师在集体舞中注重培养幼儿表现力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的艺术才能开始显现,性格个性也逐渐形成,但是受到认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欠缺的影响,需要幼儿教师引导学生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首先,幼儿教师想要在集体舞蹈中激发和培养儿童的表现力就要了解不同性格的幼儿,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既要对那些性格活泼好动、表现力强的幼儿满足其表现的想法,又要照顾到那些内向不愿意表现幼儿的敏感心理。让活泼好动的幼儿带领那些不愿意表现的幼儿排练,等到适当的时机鼓励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而熟悉的动作,还可以让他们当“小老师”,这样既可以增强敏感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使幼儿之间形成和平友好竞争又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激情,为培养其表现力打好基础。
其次,音乐和舞蹈是相互表现、相互融合的统一整体。幼儿喜欢那些轻快、活泼节奏感鲜明的音乐,随着音乐的旋律,幼儿还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幼儿教师要从广泛的音乐作品中精心选择特点鲜明、歌词简明、节奏欢快的音乐作品。例如,笔者在武汉市直机关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片》中主编的《新疆圆圈舞》所选用的配乐《新疆亚克西》就具有上述的特点。在教授幼儿集体舞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厚。我观察到,每当音乐声响起,孩子们的情绪就显得非常激动,个个跃跃欲试,在跳舞的过程中,他们很认真的学习,尽情的享受音乐、尽情的舒展舞姿,尽情的表现自己。周嘉宇是个很懂事、很单纯也很文静的男孩,可每当他看见我时,就马上对我做一个新疆圆圈舞的动作,表示与我交流或打招呼,还有许多孩子也是这样,看见我就问:黄老师,今天跳不跳新疆舞呀。这就是集体舞给孩子们带来的强烈的表现欲。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身上有极大的潜力,在浓厚的兴趣使然下,孩子们的表现力便不难挖掘。在适合的背景音乐下舞蹈,可以使孩子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并通过思想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内涵。通过幼儿集体舞蹈中的背景音乐来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是一个行之有效并且重要的途径。
最后,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幼儿教师的教授方法和编排舞蹈的策略是提高幼儿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在众多的教授方法里,首选启发法最能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启发法是通过对舞蹈的主题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相关的动作来表达舞蹈主题。例如,笔者在《集体舞教学片》中主编的《玩具兵进行曲》小班集体舞,就是先通过启发幼儿平时玩的玩具具有的典型动作,并让幼儿积极大胆的表演出来,针对其中具备直观性和趣味性的动作恰当地选入到集体舞的编排当中。幼儿舞蹈的编排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之一,只有创造出贴近幼儿生活情境的舞蹈才能培养儿童的表现力。例如笔者主编的《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则是根据幼儿平时对洋娃娃、玩具熊等玩具有着角色扮演的想象,所以设计了一群洋娃娃和小熊妙趣横生的舞蹈。
三、幼儿集体舞的影响
在幼儿集体舞中,幼儿也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了发展。首先,通过幼儿舞蹈中跑、跳、旋转等连贯动作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幼儿集体舞既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又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现在的孩童都是独生子女,凡是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舞排练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只有合作好才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只要幼儿有了这样的意识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集体荣誉感的萌芽。有时候因为各自动作的差异可能会引起幼儿之间的不愉快,但是幼儿如何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问题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一大考验。最后,集体舞能够培养幼儿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为集体舞的排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动作要求的精益求精使得幼儿不由自主的会选择放弃,但是,老师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会增强幼儿的信心与勇气,不断战胜困难,最终拥有坚强的意志。
参考文献:
[1]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黄河之声,2009 (10):46-48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是运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等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教育形式,他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部分。那么,舞蹈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呢?
一、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造素材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我认为,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以前我们做各种动物律动往往采用一种固定的动作,如小猫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实,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一种动物除了有平时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点外,往往还会有别的人们忽视的显著特点。如小兔律动,大家多以双手竖耳朵、蹦跳来表现。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兔一起跳来跳去,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我就在幼儿自编小兔律动时引导他们观察小兔子的三态。形态:长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偶尔还会站起来;神态:东张西望、机警、灵敏。观察后再进行律动创编时,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点揉合到自己的即兴表演中。有的幼儿双手立于头上做长耳朵的动作,有的幼儿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还有的幼儿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状,眼睛还机警地左右看,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二、舞蹈题材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这是提高舞蹈兴趣的基础
舞蹈教师要明确幼儿舞蹈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欢快、活泼、优美的音乐来让幼儿学习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坐上火车去拉萨等各民族脍炙人口的优秀曲目,这些音乐活泼优美,因此孩子们一听到这些音乐就非常的感兴趣,有的孩子们还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的跳起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教材,这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幼儿对舞蹈感兴趣的基础。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自己一定要全面地熟悉和理解教材,掌握每个动作的规格要求、训练步骤,以及每类动作的性质作用、训练目的和各类动作之间的纵横关系。在教幼儿舞蹈时,可先将舞蹈内容以故事叙述给幼儿听,便于幼儿理解舞蹈的内容并激发兴趣,促使幼儿在跳舞时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姿势。舞蹈能启迪智慧、教化人类,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启蒙过程中,要继续探寻、摸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通过感兴趣的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舞蹈教学要和游戏做到有机结合,提高幼儿参与舞蹈训练的主动性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在上基训课时,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坚持不住,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教学进度,若教师在这时能随机应变地把基训练习与游戏相结合,模仿动物神态,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热情就会激发出来,甚至还不愿意下课。就像在学习新动作一样,若只是一、二、三、四按节拍做动作,孩子们就会厌倦、疲劳,如果把动作融入游戏中,这样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参与舞蹈训练的主动性。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游戏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感受动作与音乐的美妙结合,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变枯燥乏味的训练方法为轻松、活泼、游戏式的学习活动,如教“平踏步”,老师就可以扮演火车头,让孩子们扮演车身一起出发,随着音乐的节奏驶向美好的大自然。这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孩子们的节奏感,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饰。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孩子们全身的多种器官去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使他们在舞蹈中感受到快乐,进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和品格的效果。
四、舞蹈教学要教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动作,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趣味性;节奏感;协调性
一、音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的自控能力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运用合适的歌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优美适合的情境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起幼儿浓厚的好奇心理和兴趣,使之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其实对孩子而言,快乐更重要,所以音乐教育就是最好的快乐教育。
二、音乐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有很多方式,抓住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特点进行趣味性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音乐教学孩子们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更加自信好学,这正是音乐教育的魅力。通过音乐游戏,比如抢椅子、丢手绢等,音乐可以让孩子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三、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协调性
歌曲之所以为幼儿所喜欢,就是因为它富有节奏感,而这种节奏又恰恰是歌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通过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孩子节奏感和社体协调性增强,一个乐感强的孩子往往动作优美,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音乐能使孩子接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启蒙
孩子在幼儿阶段学会感受美欣赏美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音乐可以和舞蹈结合,把孩子带入美的世界,在音乐舞蹈中让孩子得到美的启蒙。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以让孩子快乐为前提,音乐教育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在幼教工作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重要,而通过音乐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通过学音乐学唱歌孩子可以懂得欣赏美,辨别喜怒哀乐,进而学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相应的动作去表现,而这也正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无意识的创造活动。
除此之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舞蹈;舞蹈艺术;艺术教育
儿童艺术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其教育研究当中的一个热点,幼儿舞蹈是幼儿生活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也是其心智具体化的外延形态。因此,幼儿舞蹈的教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童趣中启智,在童知中立美,在童幻中怡情,在童乐中健康。然而,我国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诟病,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舞蹈艺术的教学:知识的讲授,机械地模仿,身心的分离。长此以往,将会对我国幼儿舞蹈行业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本文将从童趣性、生活化、感知力这三个方面出发,重新回归到幼儿舞蹈艺术的本真,进行思考性的阐述。
一、充满童趣的舞蹈教学
所谓童趣教学,即是指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想象力、表情、审美,同时,运用趣味性手段激发其舞蹈兴趣。幼儿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儿童游戏;自在、童真是儿童游戏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舞蹈艺术教学也应该是其童趣、自在的呈现。可以说,多变性、跳跃性是儿童的一大特点,纯粹的知识讲授非但不能很好地被其消
化吸收,还有可能一点一点抽离其对舞蹈的期待。另外,幼儿有其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感受,幼儿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美,或者创造性,从而忽视幼儿的想象力;作为一种艺术,真正的舞蹈教学绝不是着眼于教师的刻意编排、幼儿的机械模仿,而是属于师生的互动、互感、互舞。
童趣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幼儿兴趣。尽管舞蹈对学生的天赋有其一定的要求,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尽量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故事性比较强的舞蹈题材,启发儿童用形体、表情来表现舞蹈的故事性。
二、回归生活的舞蹈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幼儿舞蹈艺术教学若脱离了生活,儿童就无法在解读的过程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也无法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舞蹈回归生活,突出活动性、对话性、本真性,是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应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
幼儿舞蹈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学的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审美是艺术的核心,而审美亦属于体验的范畴;然而,我国幼儿舞蹈长期处于以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地练习是其永恒的主旋律,儿童的感知体验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幼儿舞蹈始终僵硬在生活之外。“体验本位”之下的舞蹈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教师用生活化的现象和语言启发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比如“闻花香似的吸气”“放风筝似的起舞”等等,如此,儿童在舞蹈学习当中表达生活。又在生活体验当中学习舞蹈,生活和舞蹈的结合,更能激发幼儿舞蹈的激情。
将舞蹈教学回归到生活,还体现在舞蹈内容的选择上。在幼儿的生命初期,舞蹈与游戏是一体的,儿童喜欢手舞足蹈、扭动身体、变换姿势,用来表达故事。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其游戏精神。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富有表现力的舞蹈题材,更能激发幼儿的舞蹈细胞和舞蹈热情;选择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生活内容,并以一种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和设计舞蹈活动,可以充分将幼儿的情感认识和形象思维融入舞蹈活动的主题当中。
三、从感知出发的舞蹈教学
感知是舞蹈的前奏,倾听是感知的灵魂。听是幼儿舞蹈的输入,倾听应该是舞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没有倾听的舞蹈,只能是标准动作的呈现,这就偏离开了舞蹈教学的本意,致使感受与动作错位的表演现象、音乐与动作颠倒的配乐现象和孩子和教师倒置的配角现象等等的尴尬出现。如何来优化幼儿舞蹈教学的倾听环节,真正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最终推动儿童的成长呢?
1.要以音乐的情境来吸引倾听。音乐和舞蹈是个统一体,通过导入音乐,刺激幼儿的舞蹈热情,可以慢慢地使其从音乐的倾听中投入到舞蹈的情境当中。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儿童可以直观地来感受音乐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倾听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分段倾听、对比倾听、整体倾听等等,帮助幼儿点燃舞蹈的激情。
2.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之前讲故事或设置问题来引发幼儿的想象,促使其尽快进入到舞蹈的氛围当中。同时,肢体动作、表情神态、图片符号亦是倾听的辅助方式,牵着儿童步入舞蹈的殿堂,然后松开手,使其自由自在地去感受,幼儿舞蹈教学的步伐就会变得从容不迫。儿童从被动变得主动,教师角色由“教授”走向“牵引”,两者均在轻松怡然的气氛当中创造和表现舞蹈。
笔者以为,幼儿舞蹈教学要呈现“艺术之感”,需从感知入手,将童趣贯彻始终,最终落脚生活。只有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展示舞蹈的美丽,体验舞蹈的情趣,欣赏舞蹈的艺术,才能使幼儿在舞蹈活动当中真正享受到音乐之美、动作之美,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幼儿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29-02
民族舞蹈是我国各地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晶与直接创作,在民族群众中的传承发展至今成为一种舞蹈形式,民族艺术在我国的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过对民族舞蹈的课程考级学习,在各类舞蹈艺术中,民间舞蹈是发展的源泉,没有继承学习就不会有发展壮大,民间舞蹈的观赏极具艺术文化内涵,既可以让孩子们满足名族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要求。因此,从小开始加强孩子的舞蹈学习意识,将孩子们引入到民间舞蹈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
一、幼儿民间舞蹈的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舞蹈这门艺术被更多的大众群体所认识、接收与喜爱,各民族文化的文化底蕴深厚都是以载歌载舞显著,民间舞蹈中有的舞蹈的节奏强烈、豪迈奔放,有的舞蹈风趣乐观、极速的旋转动作效果让人眼花缭乱,有的舞蹈姿态优美、节奏轻快、凝重端庄,有的舞蹈雄壮有力、节奏激昂、洒脱奔放。舞蹈是一切艺术的先驱,是人类发展早期的本源性文化方式的传承,幼儿的舞蹈是将幼儿的身体动作、语言通过一定的戏剧表演与音乐方式反应幼儿的生活,幼儿舞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幼儿接收的艺术表现形式。
1、民间舞蹈的普及能够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幼儿学习舞蹈较成人学习舞蹈,无论是目的、动机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幼儿在刚刚踏入舞蹈的教学中时,一般情况下,有难度的舞蹈技巧不会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首选要培养的是将浓厚、持久的舞蹈兴趣作为舞蹈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幼儿舞蹈感受力、兴趣的培养,让幼儿在舞蹈的第一步大胆的展现自己对舞蹈的真实情感。
2、民间舞蹈的普及能够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舞蹈是要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一个过程,民间舞蹈更是需要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展现于变现出来,把握舞蹈的空间性、时间性与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民间舞蹈的众多构成要素中动作居于首要的位置,舞蹈动作时民间舞蹈的首要表现形式
幼儿舞蹈教育一般不会主张孤立的教授舞蹈的基本动作,在民间舞蹈的传授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方式进行舞蹈教育,不断的支持与引导儿童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加强对舞蹈技能的学习锻炼,舞蹈教师要运用丰富的的舞蹈专业知识,准确地为儿童做示范动作、讲解精炼有趣的舞蹈知识起源,跳动幼儿的感知协调活动,使它们能够轻轻松松的学习舞蹈动作,并且能够在非常活跃、愉快的气氛下掌握舞蹈的多样性与变化性。
3、民间舞蹈的普及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情、姿态、情感以及内心的体验等多种生理与心理机能能够为儿童提供与建筑一个有利于儿童的审美意识、欣赏水平与空间创造,舞蹈的独特的魅力是一项寄教育与乐趣中的的教育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增添孩子丰富多彩、与缤纷绚丽的世界,能够认识与感受世界的真善美,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美、追求美与欣赏能力。
4、民间舞蹈的普及能够提升儿童的道德品质。儿童的情感与意志力等非常的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幼儿的关键因素,幼儿舞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学习与游戏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的提升道德教育品质,舞蹈教学是一门残酷的教育艺术,虽然会遇到一定的波折与困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幼儿坚强的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舞蹈是一项整体的艺术,表演方式往往是群体进行排练或者演出,要保证队形的整齐,动作的标准,这往往是衡量整体舞蹈的基本标准之一。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育,步调一致的加强训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主动的关心同伴、意识到团队的重要协作意识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民族舞蹈教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受流行音乐的影响,民族舞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的受到冷落,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对于幼儿进行舞蹈的启蒙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工作内容,他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协调幼儿的身体动作,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逐步的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实现萌发舞蹈教育感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欣赏能力,但是在教育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盲点与误区需要改进。
1、对教育环境营造的忽视,教学模式传统陈旧。幼儿在相对较差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民间舞蹈,观察、学习、模仿的单纯模式,只是机械的接收和学习教室的舞蹈动作,往往忽视了民间舞蹈在教育环境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使幼儿不能意识到民间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2、在形式内容上格式化、程序化,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由于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不高,一般舞蹈知识都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与电视介绍的框架里,没有对民间舞蹈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挖掘,动作的编排存在着格式化与程序化,舞蹈主题单一重复,缺乏一定的学习乐趣,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3、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程序化的动作时幼儿的思维模式固定单一。幼儿在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动作的单一致使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大大减弱,不能够将学习热情投入到舞蹈学习中来,严重缺乏自己对舞蹈的形象空间,没有一定的创新观念,不能够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4、舞蹈的创新意识禁锢,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幼儿在教学中只能适应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内容,不能做到大胆的创新与联想,大多数老师对于民间舞蹈教学认识比较片面,不能够引领孩子将已学的舞蹈动作与舞蹈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起来,形成错误的教学观念,不利于民间舞蹈在幼儿启蒙阶段的发展与培养。
三、幼儿民间舞蹈教学的教育政策
舞蹈感受力也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基础之一,感受力可以通过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来培养感受力,让幼儿饱满的学习体验、情感的夸张表现、舞蹈风格的手法表现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增加幼儿学习民间舞蹈的内在驱动力,展现出更加大胆、活泼的内心情感,同时不受形象的拘泥束缚,幼儿教学舞蹈的效果如何,教育政策是关键,以下是幼儿民间舞蹈教学的教育政策。
1、有针对性的提高幼儿民间舞蹈的教学。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舞蹈教育题材。太难与太简单的教学题材都会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减弱,要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逐步的进行由易到难的教育过程转变。
2、加强舞蹈教学的直观性。幼儿以感知认识为主,教师要直观的进行分析讲解舞蹈动作,要保证幼儿明白、理解舞蹈的意义,舞蹈所表现的人与事要清晰、条理分明。
3、增加民间舞蹈的趣味性。将儿童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放在舞蹈教育的首位位置,让他们在自我娱乐的过程中掌握舞蹈所传达的内容。
4、提高民间舞蹈的情感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充沛的感情,根据幼儿的不同程度表现给与一定的鼓励,增加幼儿的学习信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对民间舞蹈的热爱不断加强。
四、总结
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以提高幼儿的素质为根本教育目标,幼儿的民间舞蹈有着活泼的曲调、鲜明的节奏、欢快的情绪与新颖多样的载体,能够符合幼儿的好动与模仿的性格,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现民间舞蹈的舞蹈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的民间舞蹈的学习奠定初步学习的良好基础。因此,从小引发幼儿的舞蹈学习意识,发扬幼儿民间舞蹈教育文化是一件非常重大、有意义的工作,这就需要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细心的研究与耐心探索舞蹈的教育魅力。
参考文献:
>> 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初探 浅谈幼儿英语的启蒙教育 浅谈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 谈幼儿中的启蒙教育 幼儿启蒙教育中赏识教育方式的应用 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影响 基本体操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 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 小班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初探 浅析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几种方法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兴趣的探究 幼儿园开展棋文化的启蒙教育 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探讨 关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家庭在幼儿德育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心理的自助启蒙教育探讨 浅析幼儿国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途径 浅谈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再谈现代幼儿的综合素质启蒙教育 再谈现代幼儿的综合素质启蒙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周边万千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好动、好问是幼儿期最显著的特征。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启蒙教育,抓住早期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幼儿创新性,顺利塑造幼儿人格魅力,是现在每个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践行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幼儿的启蒙教育呢?笔者借鉴别的教学案例和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拙见,供各位同行同仁商讨。 关键词:幼儿成长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兴趣教育
幼儿期的任何能力的教育培养,都是对他们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铺垫,决定着以后他们的学习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未来成功与否。幼儿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一个重要的指导老师,幼儿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既是他们的启蒙教育,又是他们的终身教育。
一、家庭良好的环境,幼儿的首要启蒙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就要在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尽职尽责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引导,顺其自然,使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自律能力”的一代新人。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首先接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表情都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将会伴随他的一生。因此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就需要父母们要注意:1.营造氛围,相互沟通。家长应有幽默感,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拉近距离,能让孩子愿意与你快乐地沟通。2.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洞悉新信息。还要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3. 爱严结合,培养习惯。严格要求,坚决施行,“己不正,不能正人”。
二、学校教师的指导,幼儿的关键启蒙教育
幼儿除了接受来自教育外,必然要精力的就是学校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导。为了幼儿的笑脸更加灿烂,为了幼儿的成长更加健康,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何老师教育的优势,才能真正推动幼儿启蒙教育的更好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严肃性、规范性、系统性以及在集体中进行的特点。学校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人才、空间和办学优势,为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性,是相对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言的。学校教育可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限制和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还可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有意识的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再加上教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通过与幼儿互相交流、沟通,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产生共鸣,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兴趣爱好的培养,幼儿的重要启蒙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各学科、各门类的艺术教育已在幼儿阶段普及。开展各种美术、体育、音乐等特长班的培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快乐成长。其中,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然后,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是幼儿大脑极好的营养品,调节大脑的功能,提高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能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因此,重视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再者,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总而言之,幼儿的启蒙教育关乎到幼儿的终身成长和发展,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值得要注意的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推行,不只只是喊“口号”,更重要的是付之于行动。呵护外来孩子的心灵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经验,走进孩子的心灵,树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是我们与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华. 把环境教育作为师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 校长阅刊. 2006(07)
[2]王晓波. 学前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18)
ont-family:方正书宋简体;color:black;mso-bidi-font-weight:bold'>甘庆华.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