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

第1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 学生;健康教育;窝沟封闭;牙周病;龋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arrying out oral cavity health study,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defending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dental caries in schools. Methods 390 six-year teeth’s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comparison group and two experiment group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78 students who lack systemat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oral cavity and whose parents don’t agree to make six-year teeth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operations will be the comparison group. The rest of 312 students will be automatic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are the students who have systemat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eanwhile have an operation of six-year teeth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he second group were students who just need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and can’t get systematical oral cavity health education. After half a year of one year, all the students’ oral cavity health knowledge, health behaviors, periodontal and dental caries’s condition will be check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experiment group have improved more than the first experiment group in the oral cavity health knowledge, behaviors and dental caries’s condition(P

【Key words】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Periodontal disease; Dental caries

口腔卫生保健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牙病列为仅次于心血管和癌症的非传染性疾病。据文献报道, 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 小学生又是开展牙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牙周病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 引起口腔内牙菌斑积聚, 导致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1]。研究表明, 不断、有效地清除牙菌斑是保持牙周健康的有效方法[2]。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龋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龋的预防[3]。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新生恒牙的方法, 也是我国卫生部门向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生推荐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牙防组也向全国儿童推荐这种保护牙齿的方法[4]。为了解广州农村小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及六龄齿窝沟封闭术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效果, 特此展开相关调查。

1 研究目标

通过与学校密切配合, 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咨询、讲座、与学生及家长互动等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取正确口腔保健知识, 了解六龄齿窝沟封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促进健康教育及窝沟封闭项目在学校推广应用。为口腔健康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内容

2. 1 研究对象 通过普查九佛辖区内四所小学6~9岁的全部学生, 确定应实施窝沟封闭的3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 一组对照组及两组实验组。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不同意实施六龄齿窝沟封闭术, 也无系统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78名学生对照组。把余下的31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实验组一为系统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行六龄齿窝沟封闭术的学生。实验组二是只对学生及家长宣教六龄齿行窝沟封闭的重要性, 单纯行六龄齿窝沟封闭术而无系统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学生。

3 效果评价

3. 1 由口腔科与预防保健科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及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 调查问卷以《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为基础,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口腔临床医师意见, 部分内容适当修改。

3.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窝沟封闭术。

3. 3 干预后半年、一年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及行为形成、预防龋齿效果、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三组对比, 进行效果评价。

6 讨论

调查发现, 教育后, 即使实验组一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大有提升, 但有些健康知识掌握仍然较低, 如龋齿是由什么引起的知晓率为53.21%;关于牙菌斑的概念57.1%;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方法59.6%;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发现, 学生关于什么是牙线, 怎么使用, 使用牙线的作用普遍认知较低。说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全面不足。因此, 口腔健康教育还需进一步努力, 今后的教育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推广, 持之以恒。

通过健康教育, 实验组一健康行为改善较其余两组更为显著, 但有些方面如牙龈出血的正确处理干预后仅34.0%;含氟牙膏的使用率47.4%;正确刷牙方法55.8%;定期口腔检查率58.3%。可能与缺少家长监督, 以及家长文化水平低, 对相关知识认知不足, 不正确指导有关。而且, 从表1和表2对比发现, 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行为改善率提高更明显。因此, 未来医务工作者应多与家长、学校形成互动, 把家长、学生、医护人员与老师很好的联动起来, 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从中探索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机制。

口腔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对英国不同人群实行口腔保健工作的综合分析表明, 口腔保健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5]。本次实验牙周健康人数教育后半年与一年比较, 一年后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看出口腔健康行为的逐步提高才能促使健康人数的不断增多。因此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口腔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循证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有积极作用, 但对龋病的减少没有明显效果[6]。实施窝沟封闭术后, 实验组一、二均无龋齿, 而对照组患龋率逐步提升, 由此说明窝沟封闭防龋的重要性。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龋病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从上述研究表明, 采取口腔健康教育的同时实施六龄齿窝沟封闭一级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的预防牙周疾病和龋病, 对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怀周.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05):363.

[2] 范旭.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h in J Conserv Dent), 2005, 15(6):337-339.

[3] 洪伟,边立新,郑喜春.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六龄齿初期龋的治疗.中国妇幼保健, 2002,17(8): 512-512.

[4] 郑伯钧.预防儿童龋齿的良策-窝沟封闭.求医问药, 2006:39.

第2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口腔保健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78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01

龋病、牙周病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威胁着成人的健康,同时也导致儿童龋齿等疾病的发生。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卫生行为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我们在口腔试点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口腔状况检查和口腔卫生知、信、行问卷调查以检验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口腔试点学校三、四两个年级学生共528人,其中男300人,女228人,年龄8~10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经过统一培训的班主任做填写说明,由学生自行填写,采取当场发卷,立即做答,当场收卷的方式,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调查1次:2008年3月发放调查问卷522份,回收有效卷507份,有效率97.13%,2009年5月发放问卷528份(同一批学生),回收有效卷514份,有效率为97.34%。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基本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健康行为。

1.2.2 口腔普查 干预前后对试点学校学生进行口腔状况检查,所有的检查由口腔专科医生实施。

1.2.3 干预方法

(1)健康教育:通过宣传资料、宣传专栏、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及举办口腔卫生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为学生传授系统的口腔卫生知识,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2)干预性治疗: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到医院治疗。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 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口腔知识知晓率情况

干预后,学生对“一生有二副牙齿”、“乳牙有20颗”、“经常吃甜食会损害牙齿”、“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和“正确的刷牙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6.89%、94.94%、98.05%、97.28%和86.38%,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

2.2 干预前后对待口腔疾病态度变化情况

干预后,认为患有龋齿和牙病应该就医治疗的学生分别为86.96%和80.54%,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P

2.3 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形成变化情况

干预后,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每次刷牙时间3min以上”、“每次更换牙刷不超过3个月”和“定期口腔检查”的形成率分别达到95.72%、81.71%、89.11%和92.8%,均高于干预前(P

2.4 干预前后学生患龋状况

干预后,学生患龋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而充填率有所提高。其中,干预后乳牙患龋率显著降低,恒牙充填率显著升高(P

3 讨论

3.1 结果显示

(1)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其中“一生有二副牙、经常吃甜食会损害牙齿、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等知晓率≥96%,已达到了《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表明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必需的、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动上有所改进,使以前一些不正确的卫生习惯得以改变,表明行为干预是有效的。但调查结果也表明,还有近14.12%的学生还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更谈不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刷牙缺乏足够的认识。刷牙是每个人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能有效地预防龋齿,因此应从小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2)学生乳牙患龋率明显下降,但充填率提高不显著,这一方面与家长对孩子的牙齿特别是乳牙龋病重视不够,认为乳牙始终要被恒牙替换,治疗不治疗无所谓,没有认识到口腔保健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欠缺有一定关系。

3.2 学校教育

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模仿性强,求知欲高,可塑性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2]。学校应将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3.3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小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开设家长课堂,或利用家长会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从而带动、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阳.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构建与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68-69.

[2] 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21-1623.

第3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卫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表1 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识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第4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口腔保健;口腔卫生指数;作用体现

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龋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龈病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口腔颌面部疾病、牙齿缺失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医院临床当中我们对患者开展口腔教育工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个工作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为了验证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的效果,特对我院600例口腔疾病患者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看,对其干预效果跟踪观察,总结归纳出一下心得。

1 研究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于2004~2010年这一阶段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大概600人次,男女所占比例相同,年龄分布大致为6岁~20岁100例,20岁~25岁350例,46~66岁150例。

1.2 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的主要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对所有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调查,等全部问卷填报完整后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的过程都是由资深口腔医师采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的。把所有问卷人的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填入统一设计的表格,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诊后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另外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所有口腔病患者再做一次完整的复诊调查,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方式与第一次的完全相同。

1.3 在口腔疾病当中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一般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6 颗牙,16、26、11、31 的唇颊面及34、46 的舌面。作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计算出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以衡量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计算公式可归纳为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可以总结为: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2/3 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总结为:0= 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 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 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 对于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认为该值为低值;OHI值达到4或5时认为该值为高值;中间值为2或3。

1.5 对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调查的结果

通过我们把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干预前后的口腔卫生OHI高中低值分布列成表格,进行对照比较。最终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3.40,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结果更是有明显的区别(χ2=44.41,P

3 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3.1 对于口腔健康教育而言,口腔保健可以大致认为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总的来说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从心理上主动采取措施,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的行为,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医生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口腔的教育活动来达到对口腔疾病患者积极性的调动,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和信息传播等方式,来最终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那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在目前社会来说牙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龋齿的严重性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就我国国内的状况而言,平均患龋率大致为40%左右,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90%以上,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势可以说是相当严峻的。因此,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尽快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不断完成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口腔医学的目前最红要的任务之一。这也是我们做这次调研报告的最终目的所在。

3.2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在所有患者中普遍存在护牙用品的选择和刷牙方法、时间上科学性极差,甚至存在很多的误区。如本次调查中使用牙签的比例可以达到55%,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牙签的使用不仅会造成齿缝的扩大,而且也存在这很大的卫生隐患。同时大多数患者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在牙膏的选择上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后我们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点就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选用护牙用品,如保健牙刷、含氟和盐的牙膏、牙线,对于牙签的使用必须节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技巧,在刷牙的方向、力量、位置、时间、次数都要加以引导和指正。

3.3 对于所有的口腔疾病患者来说就诊不仅是一个医生医治口腔疾患的过程,同时也是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这个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口腔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不单单是服务于它本身,所有这些好的习惯对其家人和周围的任何人都能发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既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口腔健康的传播者。广大的口腔医护工作者应及时纠正口腔患者固有观念中的误区,促使其积极参与口腔保健活动,主动地向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于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工作意义。

就医学来讲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在临床实践阶段,如何使发挥出我们医生已学的口腔基本理论知识并用其指导实践工作使我们真正运用这么科学的体现。虽然我们注重临床前期实验能力的训练,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是我们开展人文关怀治疗的新举措。通过文中的实验数据总结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

第5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对农七师各团场进行口腔健康抽样调查,对农七师各团场35~74岁居民随机选取,纳入标准为奎屯垦区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的人)。问卷为多项选择,现场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3.30%。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内容[1],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不解释题意,由参加者独立完成。答完问卷后逐个进行宣教。其内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的次数、时间、方式;选用何种牙刷;对牙刷的好处的认识;对龋齿和刷牙出血采取的态度;就医方式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

统计方法:采用PE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结果

调查者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表2。

讨论

在本次调查的中老年人群中,对口腔保健知识判断正确、全面的人数很低,如什么是保健牙刷?判断正确人数28.40%;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全口清洁,回答正确人数仅31.10%、22.86%。说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很差;认为人老掉牙并不是必然现象的仅占27.90%,说明传统观念是形成群体健康心理过程中较难突破关口,自我口腔保健在居民中不被重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调查人群中每天早晚刷牙2次的、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的仅占19.90%、17.40%、11.80%。口腔中有烂牙、缺牙及时就诊、修复仅占23.60%、21.30%。说明正确口腔保健行为人数很低,还存在着有知识、无行为的现象。口腔保健知识是否能转化为行为是关键。口腔保健意识差,必须强化宣传牙病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及早治疗的行为[2]。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不断重复,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影响到人们保健行为的原因的前提下,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口腔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口腔保健行为[3]。

参考文献

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

第6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口腔健康 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资料与方法

5886名学生均为在我院体检的会宁县2009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17~20岁,平均18.6岁,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随机抽取1055名进行填写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以甘肃省高考体检表所涉及内容为主,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标准[1],对5886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列状况:包括龋病、龋失牙、牙体充填治疗及义齿修复状况,错畸形;牙周状况:包括牙龈炎,牙结石;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刷牙时间、次数、方法、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服务等)。

调查方法:参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

结 果

接受检查5886人中,共发现各类龋病牙数7069牙,患龋率为39.95%,龋均为1.20,因龋失牙数为285牙,进行各种充填治疗牙数为126牙,治疗率为1.78%,受检查中无1例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受检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9.67%,牙结石检出率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显错畸形,发生率为34.27%。

口腔健康问卷统计结果为:所有被调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坚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无1人坚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从未学习过正确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横刷法,开始刷牙时间从5~13岁起不等,其中10岁以后开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从未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过口腔健康教育,仅有不到0.1%的人到医院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与治疗。4.6%的被调查者有过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医院接受过检查与治疗,有28.3%的人认为自己牙列不整齐,其中接受过口腔正畸治疗者只有3人,治疗率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学生尤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卫生比女生差所致。调查结果同时还显示,女生的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讨 论

中学生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监测其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可为指导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帮助,应使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懂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获得正确的学校口腔保健,自觉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为差。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高,患龋率39.95%,牙龈出血率为89.67%[3],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差。学校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在学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青少年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宜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建议医疗机构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为纽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儿童正确有效刷牙,并针对当地环境进行氟预防龋病及预防性窝沟封闭,降低乳、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口腔专业机构配合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培训从业人员,扩大专业人员队伍,广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及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建议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继续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就医行为,加强农村口腔卫生服务,根据当地环境,适当开展氟预防龋等口腔健康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众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实际上牙周健康与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谓息息相关。定期保健与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预防了牙周疾病对牙颌系统的侵害,使千百万人获得健康的牙,终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现实,以使每个人获得健康微笑,面对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这一切都必需从小做起。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努力提高青少年对牙周疾病预防意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张博学,张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1-207.

第7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

Abstract:Objectiv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elementary students' oral sanitary conditions,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s discussed. Methods 300 case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Oral health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supervised strictly to brush teeth and maintain oral hygiene seriously;intervening measures were not given to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The or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two groups in 3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for both the o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core comparison and oral cavity inspection health rate comparison before study for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study,the score and health rate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Elementary students;Oral health;Oral 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 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 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 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

第8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牙病患儿660例,男300例,女360例,年龄2~13岁。660例患儿中口腔不良习惯130例;吃甜食较多320例;口腔保健知识缺乏210例。

健康教育内容: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龋病,合理使用氟化物防龋;儿童正确刷牙方法;提倡学龄前儿童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如何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六龄牙”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方法:①如何及早发现龋病:刚萌出的恒牙易患龋齿,应经常观察牙齿的变化或定期到医院请专科医师检查。早期龋(龋齿很浅,仅限于牙釉质层),孩子本身没有不适或疼痛,但在擦干牙面后能看到局部有白垩色(粉笔色)或深褐色斑点,且这些斑点不能用刷牙方法去掉,这种情况下,可到专科医院请医生对变色的牙齿表面涂氟或再矿化治疗,使牙齿恢复到正常颜色。如果是后牙咬合面的窝洞内,可做窝沟封闭,同时这也是提醒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的警示信号。②良好习惯的教育: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孩子一定要坚持早晚刷牙、吃完东西要漱口。儿童不要咬坚硬的东西;不把衣服、手等不卫生的东西放入口中,家长可以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方法告诉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清洁方法,督促儿童养成口腔护齿习惯。在饮食方面,适当限制儿童食用含糖的食物如饼干、蛋糕、饮料等,更要控制含糖食品的摄入频率,减少间食的次数,多饮用牛奶、豆浆;多咀嚼箩卜、青菜等有利于牙齿健康的食品。③儿童牙刷、牙膏的使用常识:儿童应选用刷头大小、刷毛软硬都合适的保健牙刷,刷完牙,要将刷毛上的水甩干净,刷头向上,立在口杯中,使其尽快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建议每2~3个月更换1次牙刷,以保持牙刷的清洁能力。建议4岁以前的儿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以免吞入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④“六龄齿”的重要性:由于家长认为“六龄齿”是将来要被更换的错误概念,忽视对其保护。“六龄齿”的早失会大大降低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影响颌骨的发育,引起临牙的倾斜、咬合关系的紊乱,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⑤增强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就诊患儿中,乳牙龋坏较普遍,这与家长对乳牙保护知识缺乏有关。他们认为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要换牙。针对这一误区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这种变化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至少每6个月接受1次口腔健康检查,患龋多的易感儿童3~4个月检查1次。建议家长在儿童6~7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窝沟封闭术。

结 果

通过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后,牙病患儿的口腔行为习惯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患儿家长也提高了对乳牙的认识,做窝沟封闭防龋术的患儿也日渐增多,这说明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见表1。

第9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山西省太原市市区随机选取1所小学四年级学生216名,男女比例接近1∶1,平均年龄9.2岁。排除正在接受正畸治疗的学生,将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共108人)和对照组(共108人)。所有参加者及其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试验设计

实验组即系统口腔健康教育组,包括:(1)用菌斑显示液对患者牙进行染色并记分同时进行强化教育;(2)向患者说明着色的原因、意义、后果和牙菌斑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危害),使其对菌斑以及由其导致的龋齿产生感性认识;(3)用模型讲解刷牙方法,指导刷毛在牙面放置的位置、与牙面的角度、与牙龈接触的状态等,了解刷牙的力度及频率;(4)让学生对着镜子试刷,观察刷牙动作、刷毛和毛束的功能是否充分发挥,计算刷牙时间,观察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刷牙质量;(5)指导患者用邻间刷进行不易清洁部位的刷洗;(6)评价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出不足,以期望改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对学生3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情况进行比较[1]。

1.3检查标准与器械

检查标准采用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hygieneindex-simplified,OHI-S)和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ebrisindex-sim-plified,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index-simplified,CI-S)[4]。使用自带光源的光纤口镜和口腔专用牙周探针检查。均使用统一器械,由2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检查,检查前做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为0.80。每次检查均抽出10%的受试者作重复检查,2次检查的符合率为93%~95%[2]。1.4统计方法将每次检查结果使用Excel软件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配对t检验作统计学检验和分析。

2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学生的DI-S,CI-S,GI从基线的1.90±0.43,1.15±0.48,1.26±0.44分别下降到3个月后的1.25±0.68,0.88±0.75,0.7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4,2.162,4.341,P值均<0.05);对照组学生的DI-S无明显下降(t=1.005,P>0.05),CI-S,GI由基线时的0.66±0.52,0.90±0.59明显上升为0.93±0.47、1.22±0.54(t值分别为2.057和3.724,P值均<0.05)。实验组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后口腔卫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3个月后口腔卫生状况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