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

第1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九年一贯制 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九年一贯制”是指小学、初中联体办学,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贯的、有序的、系统的、整体的办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与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一致;小学与初中连为一体,学生就近入学,小学初中的管理与招生、学习具有连贯性,不需要升学考试等。这一体制最大的特色与优点在于具有九年义务教育教学高度的连贯性,有利于教学的深度发展。通过九年一贯制开展英语教学,有利于克服这一问题,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然而,与此同时,新问题随之而出:在九年的连贯英语学习中,如何保证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克服职业厌倦;如何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学习惰性。这两大问题对就九年一贯制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

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在九年一贯制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内涵与特征。关于提高学习的教育创新成为教育的特点。“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能改善理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模式与理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这一模式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如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多方共同构成的教学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与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教学互动、教学相长、鼓励开放、包容创新。据学者的归纳,一个完整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包含若干环节,如提出任务――自主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成果――请教专家――增进学识等。

2.优势与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观与学生观”,着重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师生双方的共同责任,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这与“学习共同体”这一内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通过实验与应用,观察到学习共同体在九年一贯制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有:

(1)“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在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英语,尤其是合作精神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英语知识的运用和推进,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因此,通过这一模式,让英语学习基础好与学习差的学生组合起来,通过提出教学任务与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发挥不同的作用,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团体学习中“动起来”,避免九年一贯制教育长时间授课所带来的学习厌倦以及审美疲劳,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新鲜感,从而在团队合作中逐步改善整个班集体的英语学习状况,一方面提高学生个体的英语,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2)“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在发挥英语教学衔接,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与教师的紧密沟通,对于九年一贯制的小学和初等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学内容虽然具有连贯性,但如何具体做好衔接,也需要系统的统筹和推进,学习共同体为师生共同学习与研讨,特别是发挥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英语学习的创造了良好环境。例如,学习共同体强调的首要任务是内容制定的共同体。如在九年一贯制的环节,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英语基础教学,主要进行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培养其语感;在三、四年级,侧重于以交际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兴趣;在五、六年级这阶段,英语词汇部分按初中的教学要求进行尝试,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为初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整体规划衔接教学时间、教材,采用复习的方式进一步归纳、总结小学的英语语言知识。此外,把初一到初三的英语进行衔接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的交际用语和简单的句型,形成小学英语知识的系统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自信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顺利的完成从小学到初一,然后到初二初三英语的衔接学习。

三、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教学中运用学习共同体的对策

1.在一贯制学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中小学生和教师抛开代沟,在教学中以朋友的角度进行平等交流学习。举个例子,在学习《go shopping》时,由于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置一道与此有关的主题,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内容设定与英语模拟表述,这其中,教师也可扮演不同角色,而并非高高在上。

第2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王嘉毅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创新举措,聚焦发力,在“求精准”上下功夫,在“拔穷根”上做文章,组织实施“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扩资源,着力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制定《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计划》,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乡镇幼儿园1616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2015年建成行政村幼儿园939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较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努力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促均衡,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制定《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计划》,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严格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引入“第三方”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实施进度。2014~2015年共落实资金103.17亿元,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8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的79.37%和在校生数的69.33%,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制定《甘肃省实施意见》,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对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倾斜支持,确保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推进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在贫困地区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930个教学点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

――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制定《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计划》,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依托高校建立5个精准扶贫智库,依托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2015年招收贫困县“两后生”6万余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劳务品牌输出,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为贫困县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每月发放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精准招录补充贫困地区师资,2015年全省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781人,其中乡村教师7461人。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实施“三计划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网络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乡村教师占85%。

――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制定《精准扶贫民族地区教育专项计划》,优先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支持甘南州、临夏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制订民族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藏区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安排资金16.47亿元。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近五年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生均每年提高到2168元,甘南等12个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

――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制定《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计划》,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所有中职学生免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就读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学年5000元标准免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年落实各类学生资助经费17.47亿元,近100万名贫困生受益;发放助学贷款12.22亿元,21万余名贫困生受益。2016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免除全省在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

――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制定《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增加面向贫困地区的高考招生计划。2015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实施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2015年,各类扶贫专项共录取贫困地区学生2.23万人,扩大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第3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一、贵在共识,在规范管理中不断提升师生素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独自上机的课时多,而一旦学生开始独自上机操作,课堂秩序就比较难以把握,特别是装有网络的电脑室,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呢?学生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牢牢把握课堂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遵守上机规则的良好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进行严格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须等完成任务之后再做,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上机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德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来进行德育内容的教育和学习,真正让学生在信息获取中不断渗透德育内容。总之,我们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融合教育,在互促互进中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上机实践中增长知识,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实在融合,在信息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德育工作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呢?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而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立足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善于去寻找、去发现、去挖掘信息技术内容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德育教育。

(一)寓德与教,树牢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德育观念的启蒙教育,使他们初步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浅显的德育知识。如:在教学中,特别是讲解搜索引擎使用的时候,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比较知名的搜索网站,如百度、谷歌等,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搜索引擎找到《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全面了解这些德育文件出台的背景。同时,要鼓励学生从自己搜索到的文件中摘录一些自己比较喜欢或者是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与提高德育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中,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德育工作的幻灯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并插入一些视频或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接受德育知识,切实入脑入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和德育工作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搭建平台,赋予德育工作新的活力。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在家庭、学校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应有能力越来越强。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要抓住学生在课余或信息课时间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的心理,充分发挥网络来育人的优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留QQ、E-mail或建立QQ群,在网络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在创造师生间交往关系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活,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从而也建构着自我。同时,通过这些方式,生与生、生与他人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在自然、真实的交流中,学会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何与他人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三)创新模式,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可以围绕上级主管单位和学习开展的活动,如“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万名学生文明礼仪进家庭”、“整治交通秩序文明出行”、“中华经典诵读”、“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告别网吧,绿色上网”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德育宣传工作,这样不仅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还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同时,依托教育生产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可以利用班会、周会、升国旗、阅报栏、校信通、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工作。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德育工作,让从我们的学生人人遵纪守法、遵守公德、文明礼貌。

第4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随着三届中国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的成功举办、各省市名师工作室的纷纷成立,“名师效应”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音乐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现场授课、课例展示、观课、评课等围绕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之外,音乐教育名师,尤其是老一辈音乐教育名家独特而丰富的人生阅历、教学感悟,也是我们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他们鲜活的、第一手的教育经历,仔细挖掘、整理、观察名师的教育人生、教学感悟和教育理念,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现当代音乐教育历史的变迁,音乐教育教学观念的发展变化,为我们提供正反面的经验和教训,给今后的教育教学以诸多启示……这也是本刊设置“名师人生”专栏的缘起。作为开篇,编辑部有幸约请到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廖家骅教授来畅谈他的人生感悟和教育教学经历。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今生与音乐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个人有限的生命还没有走到人生的尽头,但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是音乐教师工作给了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给了我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在四十多年的乐教生涯中,虽经历了一些困难的折磨和失败的教训,但更多的是在与音乐的各种亲密接触中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如今虽不敢自我狂言对音乐教育有过超群的贡献,而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使自己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却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人老了总喜欢回忆往事,似乎是高等动物所特有的本能。而对我来说,脑海里倒流的时光常常不自觉地将我带回到那个记忆犹新的年代,一桩桩难忘的往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总是那么亲切地浮现出来,颇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感。或许是出于某种历史的责任感,或许是为了满足自己还没有完全泯灭的表现欲,现将这些零星片断的记忆整理成“夹忆夹议”的文字形式向世人汇报,与大家分享,企盼能够成为人生“谢幕”前的一个加演节目。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我不是搞音乐的“材料”。父亲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又到日本去留过学,但因没有关系和能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好谋生于商业、煤矿等行业养家糊口。母亲是满族人,文化水平不高,是位典型的普通家庭妇女。所以,在我身上找不到音乐的遗传基因,属于没有音乐细胞的“凡夫俗子”。但是,从孩提时与音乐的接触中,却被这种艺术美的魅力所感染,她犹如磁石一般吸引并滋润着我稚嫩的心灵。

在我清晰的童年记忆中,家里有一台老式的手摇留声机,配的唱片有厚厚的两大盒。不仅有当时风靡一时的《特别快车》、《卖杂货》、《桃花江》、《何日君再来》等流行歌曲,而且还有《借东风》、《捉放曹》、《四郎探母》等许多京剧唱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马连良的《借东风》了,尽管那时还不知道火烧赤壁的故事,但却被那豪迈、明亮的唱腔所感动,常常跟着播放的唱片音乐模仿学唱,很快就能够背唱出来。一次,家里来了一些客人,在大人的鼓励下,我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有声有色地唱完了这首经典的京剧选段,博得了掌声和赞扬。在我爱好唱歌的影响下,母亲也开始喜欢听唱片了。记得当时有声电影刚上市不久,全家看了《马路天使》后,就到处搜寻百代公司的新唱片,不久终于买到了周璇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一时间,这两首歌就成为全家既常听又爱唱的流行歌曲了。

当然,我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是从小学开始的。七岁时进了姐姐任教的安阳县第三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对我的管教,特地将我安排在我姐做级任老师(就是现在的班主任)的班级。我也和许多男孩子一样,比较贪玩、顽皮。记得有一次我姐的算数课我迟到了,姐一点不徇私情,罚我到讲台上背乘法表,可能是由于紧张,背到一半时再也想不起来了,姐竟罚我在讲台上半蹲了半堂课,自那以后我就变得胆小起来,成为一名守纪律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我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居上游,但最喜欢的还是唱游和音乐课了,特别是二年级开始的音乐课总是在上课前两天就翘首以盼。开始教我们的是一位能唱会弹(风琴)的女老师,虽然她的名字记不清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每教一首歌之前都要先演唱一遍给学生听,优美的歌声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学得格外起劲,一堂课就能够将一首新歌学得滚瓜烂熟。但是她不教歌谱,用现代教学法的话来说,完全是模仿性的歌词听唱法。作为音乐教学其局限性自不待言,但它直观、形象且具有音乐美的魅力。这种源于“口传心授”的传统教法仍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把我的童年带进了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使我深深地爱上了音乐,为长大后的职业定位播下了种子。到了中年级换了音乐老师,开始教我们认识简谱七个唱名,并教唱歌之前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楼梯式的大音阶结构图,将从“1”到高音“1”这八个唱名分别放在各个阶梯上,让我们按照全音半音的关系来跟琴唱大音阶,上行下行一遍又一遍,真感到枯燥无味极了,接着又给我们讲一些什么音符、休止符之类的简谱常识,大家对这些与唱歌脱节的乐理知识全然不感兴趣,都盼着老师能够早点教好听的新歌。

在小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次学校排演了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月明之夜》。由于我的歌唱得比较好,又能够说标准(普通)话,老师就指定我扮演了常由女孩子来演的快乐神仙。尽管演出是在学校操场的露天土台上,是老师用脚踏风琴伴奏,没有产生什么强烈反响,但是开幕后唱的那首“云儿飘星儿耀耀,海早息了风潮……”却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以后成了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至今还经常自我演唱欣赏。前两年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月明之夜》现代版,无论是伴奏还是服装、布景都是今非昔比了。但是我总感到其失去了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所特有的原汁原味。例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月明之夜》唱得太快,丢失了那优美旋律所蕴涵的特有意境。这也可能是由于年龄的“代沟”产生的偏见吧!

在小学六年学唱的歌可真不少,但犹如大浪淘沙大都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失了。值得欣慰的是沉积在记忆中的总还有一些闪光的“金曲”,这些老歌至今仍不时缭绕在心头,或许是它们给了我精神力量,滋润了我的成长,使我走上了音乐之路。如古典歌曲《满江红》、《苏武牧羊》所洋溢着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黎锦晖的《月明之夜》所蕴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李叔同的《送别》所洋溢出的真挚友谊与惜别之情,聂耳的《卖报歌》所揭示出的人世间的不公,都给我稚嫩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做棉衣》、《保卫黄何》、《大刀进行曲》等热血沸腾的优秀抗日歌曲作品,更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是我这一生永远不能够忘怀的歌曲。在以后的岁月里,不仅将它们传授给我的学生,而且成为自己创作、研究经常学习和借鉴的资料。环顾今天中小学的唱歌教材,这一类歌曲精品实在匮乏,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不能责怪教材编写者的“短视”,实是由于当前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又适合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教材实在太少了。这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歌曲(特别是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歌曲)创作在质量上的低迷现状。对词曲作家来说,写一首新歌并不难,但是要写一首具有传世效应的歌曲精品却是最难最难的啊!显然,这已是题外话了。

我的童年在小学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是极其普通的基础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启蒙教育,不仅没有学过一样乐器,没有一位专业老师,而且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陋(当时学校只有一架脚踏风琴,由于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平时放在教导处,上音乐课之前,由值日生抬到教室),确切地说,我是在以歌唱为实践主体的审美熏陶中步入音乐殿堂的。这与那个时代、那个区域的经济、文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进入的艰苦阶段,教学条件自然无法改善。但是,这种以歌唱美为传播手段的熏陶教育,仍使我终身受益匪浅。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是歌唱教学的魅力激活了我的音乐审美兴趣,通过歌唱实践培养了我的初步音乐表现能力。在这些不值得炫耀的经历背后,不仅说明了音乐是不设门槛的艺术,它的审美魅力无处不在,而且也验证了歌唱作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过去,关于唱歌教学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的表述,曾有过将“主要内容”更改为“重要内容”的调整,无疑是为了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更完整的音乐世界。当前,多元音乐文化意识的渗透,进一步使得音乐教育变得丰富多彩,这些都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构建在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但是,不管怎样变革,也不管怎样调整,唱歌永远发挥着她那特有的育人、育才效应而永存于音乐基础教育之中。

第5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中日

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有机会去日本留学和工作。在日本近6年的时间里,作为留学生,接触了周围的日本同学们,并会情不自禁地与自己在国内大学的学习生活作了比较;又由于带着当时是小学生的女儿共同生活,又从家长角度观察到日本启蒙教育阶段的学校培养方式。

本文结合自身在日本多年的留学生活经历和目前在国内大学工作的感受,并以此作点滴思考。

1 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经历、阅历、教育和环境等培养的。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

2 中日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2.1 中国大学生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是进步向上的:但是,而今的大学生,正是1997年教委推进素质教育时,处于中小学生阶段的那批学生,在提倡了十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在各项指标上,有些还是显得不容乐观。

某高校在2009年对在校大学生自身评价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自评项目不良率有在45%以上,甚至高达58.7%(见表1①)。

此外,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工作责任感、语言表达及文笔表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人文知识和文体活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与教委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的要求作对照,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

做人方面:不少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念混乱问题。例如缺少公德,有时为发泄个人情绪而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财物,不爱惜大学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举止不雅,乱扔垃圾、吐痰等不符合文明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诚信下降,考试作弊在大学校园内屡禁不止,学校为此费了不少心思,然而还是阻止不了大学生渴望作弊成果带来的利益。

求知方面:当今的大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到了大学依旧将大把精力花在学习上,对他们来说,大学与中小学没什么不同,还是以听课为主。缺乏创新能力,知识面狭窄。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文化素质,文科生缺少科技素质的现象。

健体方面:身体素质方面,虽然大学将体育课列入必修课中,但仍有不少同学在混学分。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耐力、灵敏、柔软等素质都有明显下降。心理素质方面,近年来不少大学出现杀人以及自杀现象,反映出少数同学心理状况较为极端。

审美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懂得欣赏艺术,包括传统艺术或者现代艺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地方艺术缺乏观众、缺乏后继者,就是非常说明亟待提高审美素质。

劳动方面:大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人都只在中小学开设的劳技课上动手制作过,“高学历,低技能”的说法,也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现状。

2.2 日本大学生的现状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自二战以来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尤其是1990年后的改革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②直至今日已取得不错的成效。虽然日本大学生也存在无朝气、丧失进取目标、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少积极行动能力、忍耐力下降、“高学历、低学力”等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是乐观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发现课题、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等。

在客观条件方面,日本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以自身为媒介,联合大学和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大量的国际合作来提升日本教育水平等,从各个角度资助大学素质教育发展。

学校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努力。(1)在学分设置方面,学校一般安排必修课只占总学分的1/2左右,以便让学生们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来选修本专业以外的课程。③(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防止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文化素质,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的一般基础知识,一些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已经占基础课的31~37.5%。④(3)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会更多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当中,而教师只进行总结和指导,学生们通过课堂发言和演习课来提高自己研究和报告的能力。长期受到这样训练的日本学生,在发言时一点都不感到拘束,每个人都坦然自若地发表自己的意见。⑤(4)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备受重视,具有时间充裕、活动范围大、内容多样化、组织规模化、经费来源多、学校管理完善等特征。⑥

3 对比分析

3.1 同样是应试教育,日本大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好

与素质教育相对应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阻碍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然而应试教育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择手段,导致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除了会做题目外什么都不会,即使是考上了大学,这种习惯依旧伴随着整个大学生活。

日本的高考制度不同于国人所熟知的模式,并非由考试院统一出考卷,而是由每个大学各自出题的,考生则前往自己有意向报考的大学进行入学考试。日本的高中升学率在1979年就已超过90%,然而日本的平均大学升学率仅为50.2%(2009年),对于日本高中生来说,高考的淘汰也是非常残酷的,因此在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下决心上大学的日本高中生,从小也是上各种辅导班,来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争取将来考上好大学。

3.2 中日大学生素质差异原因探究

同样是从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中日大学生,在素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笔者结合自身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社会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风气呈现价值取向矛盾化、精神躁动、道德理念弱化、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泛滥,有许多名人、官员,学术造假、文凭造假,政府对此而处罚力度很轻,有的只是撤销授予的奖项,有的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谴责,造假者所得利益巨大而犯错成本低。当代大学生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诚信教育显得虚幻无力。相对而言。无可否认,日本总体的国民素质要好于中国的平均值,日本的大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周围的风气要平和的多。即使有造假,如曾是日本考古界的翘楚藤村新一,但随着他通过自制、自埋、自挖、自我宣传,虚构的日本史前史骗局被揭穿以后,他本人也由于声誉尽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余生了…在巨大的造假成本面前,胆敢以身试假的人少得多。

对做出过激行为的学生,社会舆论也为了吸引民众眼球,基本会选择站在学生一边,去指责批评过当事学生的教师,把学生采取过激行为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殊不知,这如同南京法官对扶跌倒老人者判罚一样有示范效应,甚至有的学生在轻生前,为了给家里争取补偿,特意留下指责老师的文字材料…事实上当下很多老师不敢批评学生了,怕学生心理脆弱出什么事要自己担责任。“师道尊严”好像比别的国家好像更淡化了。舆论造成了一批不敢批评学生的老师,这样的教育能正常吗?

家庭环节:在当今中国,孩子几乎都是独身子女,因此生活上父母非常纵容。学习上又太过包办:挑选好学校、到处报班补习、周末前往少年宫、每日作业的检查等,剥夺了孩子自己锻炼能力、各展所长的机会。经过高考的奋战,考上大学后,父母认为万事大吉了,放手不管孩子了,而学生突然没有家长的管束,有部分就在放任中迷失了自己。

然而在日本,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培养小孩子的生存能力,即随着社会的变化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确立、自我实施,更好地积累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

笔者女儿从幼儿园至小学4年级的5年间,过着每天早上8:20到校,下午三点左右放学,之后想去操场玩耍就去玩耍、呆在图书馆看书就看书、回家就回家的惬意生活。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到小学四年级,回国后也没有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回国后马上就遇到了按正常年级插班还是降低一级插班的抉择。当时上海的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了,而女儿一天也没上过。而且连中文也说不了几句,语文课简直听不懂。那天带着女儿见小学校长时,校长害怕笔者女儿跟不上同龄人,建议降一级插班。做家长的没有越俎代庖拿主意,当场由女儿自己决定,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女儿一定要跟同龄的学生同班学习。笔者尊重了她的决定,只是告诉她:(1)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2)只要能考到班级倒数第二,就是进步。到现在不仅跟上了同龄人,还凭她自己的实力考上同济大学了。现在每每想起女儿的这个决定,都暗自庆幸当时没有大包大揽,使女儿的独立思考、判断、责任心得到了一次锻炼。

学校环节: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所学校的校风等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从各个方面开展素质教育,然而体制并不完善,未能顾及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所有方面。

况且,素质培养应该是从小抓起的。在这方面,日本的小学会利用家长的资源,不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去,比如我就曾给小学生作汉字趣解讲座(同一汉字词组在中日文中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如“手纸”在日文中指“信”,而在中文中指“卫生纸”等)。这种类似的活动,全部是义务的,连交通都是自行解决。学校不需要专门请专家的费用,却突破了学生只受本校教师单一职种的知识局限,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熏陶。而且与高高在上的专家讲座相比,谁谁的爸爸、谁谁的妈妈来做的讲座,要更有亲近感、更易被学生认同。

有时也会以班级为单位,由家长委员会组织亲子活动,如野炊、郊游,在充满合作的活动中家长们互相了解,介绍教育、生活经验,我做饭团的经验就是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学到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间、家长间都产生了对本团体的认同感。被世界公认的日本人的团体精神就是这种点滴的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吧。

教师环节: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我国的教师出现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不在少数。把上课当负担,热衷于做项目……更有甚者,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雅事件给学生留下的负面印象也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扭曲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教师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然而由于精神文明的相对发达,做事严谨务实的日本人在教学育人方面也做到了一个教师应做的,笔者就读的经营学的老师们,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有时也会召集旗下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到自己家进行聚餐,使得同门师兄弟有了犹如一家人的感情,也展现了老师可亲可爱的一面。

自身环节:以上的环节都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为什么有些人环境一样,教育相同,却良莠不齐。如果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所欠缺或没有自我素质培养的意识,那么再多的客观条件也无济于事。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接受性和能动性不同。就如上文所说,中国学生从小被溺爱,学业上又过多的被重压,再加上一些客观的不良影响,导致从小就没有素质教育意识,比较而言,日本大部分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再加上家长实施的是宽松式教育,日本的孩子被溺爱、被重压的几率小,类似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就少一些。

4 思考

一只桶的装水深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桶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摆在每个大学和大学生面前的难题。从长远角度看,素质教育对每个大学生的将来都有长久的影响。

然而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表明,从个体到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的不重视。政府和学校从1997年就在推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往往流于形式,变得苍白无力。而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政策,也常常与初衷背道而驰。拿同济大学的选修课程来说,学校制定政策的本意是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而不少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同学,却用带上功利色彩的有色眼镜来选择到底上哪门课能够得到好分数。

大学生素质教育不能单靠大学生本人和大学实施,也需要社会、家庭、教师等各方面共同来努力,然而学生主观上对素质教育无所谓的态度和外界客观条件的不完善导致了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尚不理想。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社会层面:要形成弘扬正气的社会氛围,要使造假者身败名裂;舆论也要敢于站出来为出于善意批评学生,而在批评方式上略有瑕疵的教师说话。只表扬不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也可以看做某种挫折教育吧。同时全社会有必要督促和监督大学生缺少公德、举止不雅、不讲礼貌等不良行为。即使一时难以改变全貌,至少可以要做到。家庭层面:家庭本身就有义务给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缺乏自我素质的培养意识,因此家庭更加有义务加强素质培养。然而现实情况是家长也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一代,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家长也要提高多自己的素质;大学放假,孩子在家时,家长如果能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也会有很好效果的,发现问题也可及时与学校沟通。不能以为孩子考上大学就百事不管,在大学生的心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家长的引导,会对孩子的素质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学校层面:学校是素质教育平台最主要的搭建者,只有平台和媒介完善了,素质教育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笔者所在的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逐步推行改革,形成了学院内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推研等教学工作中,已采取综合考评体系,不再唯分数是优;完善学生管理,在本科阶段就引进导师制,意在尽早开展学术指导和导师人格影响双重培养。学院还为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着手建立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综合数据库,对教学和学生多方面信息实行统一数据库管理,解决各环节信息不畅通、统计不完善的问题,尽可能捕捉到学生的信息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

还要加强辅导员联系学生家长工作制度,学校与家庭的联手会产生1+1>2的合力。当学生出现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经济等各种异常,心理出现波动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教师层面: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其次,由于中国不少大学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每年开一样的课,同样的内容可以教很多年;学生所学到的许多知识陈旧、过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为了能够使来上课的学生收获更多,应经常去了解学生想学些什么,并努力发掘新教材。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要注重课堂上的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多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少让学生麻木地听课。

为此,在学院内部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中,自发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互相切磋讲课技巧,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

学生层面:在全社会素质教育还未有十分成效的现状下,说到底,学生自己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才是关键。只有自己要求上进,留心生活、学习中自己的闪光品质并发扬光大,素质教育才有成效。

当然中国也有值得日本学习的地方。日本大学生太多的课外活动必定会耽误大学生的正业——学习。不可否认,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日本的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被课外活动占用,导致基础/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日本大学生有必要合理安排学业和素质拓展的比重,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采取措施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注释

①王贵松,江浩,高荣,李伟斌,何婷婷.大学生素质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②有本 章.第7章 日本の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 : 政策の視点 (21世紀型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と質的保証 : fd?sd?教育班の報告 : 第1部 : 21世紀大学像の構築 : 21世紀型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 : 政策の国際比較). coe研究シリーズ 26, 2007(91-107).

③⑤房源清.中日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

第6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

引言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小学教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包括教育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规划以及教学内容设计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符合时展潮流,有利于完善小学教育管理,可以极大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而教育管理相关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充分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将目前的教育管理形式掌握好,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主体单一。目前,大多数人对教育管理主体的认识比较单一,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育管理需要多元的管理主体,就小学而言,多元的教育管理主体应该包括领导者、群体以及个体。其中,领导者指的是小学主管人员、创办者和组织者,不仅包括主管学校的校长,而且还包括班主任和各类活动的管理者;群体指的是小学的全体教工和学生;个体则是指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假如没有个体,学校则只能是几个空荡荡的教学楼。

1.2 教育管理功利性强。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功利性比较重,这给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教育管理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教育管理者在工作方式和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提供必要的依据。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深深影响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渐渐脱离了开展教育的初衷,并且逐渐将考试成绩来作为其制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除此之外,老师的工资和奖金也纷纷与班级平均分和升学率挂钩,将教育整个变为“唯分数论”。在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时,依据不是教师让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了和人格的发展,而是教师讲解了多少解题方法,让学生多考了多少分。具体而言,应试教育体制“塑造”了诸多单纯的依据分数标准来考核教育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

1.3 仍然沿用过于行政化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就是教育管理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它通过某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教育挂历的任务和目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学校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多小学的教育管理体制行政化严重,管理死板,缺少活力,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2、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有效教育管理策略

2.1 落实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教师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能够使教师保持愉快的心态。

2.2 强化教师教育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学校要积极落实民主管理工作,从而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民主的、公开的程序来制定一些与教师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比如学年考核、奖金激励制度以及聘任制度等。此外,还要清楚的是在进行民主管理时一定要有一个专业的组织系统来进行相关工作,在相关规定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督、反馈等整个过程中,必须由相关管理机构来进行负责。在管理机构人员分配方面,要尽可能多元化的进行选择,按照相关人员比例来进行职能的配置,争取做到不偏不倚,照顾好各方的利益。

2.3 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在目前小学教育管理众多的改革内容中,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主要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对在校师范生加强课堂实践培训,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要想能够在实施小学教育改革过程中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一批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的教师队伍。也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素质,小学教师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来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

2.4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校园文化是学校灵魂,对于小学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巨大的无形力量,它不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色、文明状态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在青少年正确观念的培养阶段,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也符合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落实目前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职工要端正心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根据自身工作特点不断探索出高效的教育管理新途径、新出路。在工作中还要加大研究力度,尤其是针对科学的、合理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管理方法的探究,并且还要时时关注小学生发展的动态变化,依据现实中小学生的状态和特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优化教育工作内容,争取培养出适合现代化l展要求,乐观向上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中义.探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措施[J].读与写(上,下旬),2015,(19).

[2]李琴.大数据可视化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34-35.

[3]朱传云.探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6(02):75-76.

[4]刘景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7-18.

第7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2000年元月的一天,我搭乘一架加航班机由北京飞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因两地没有直航,要在温哥华转机。

候机室宽敞明亮,鲜花簇拥,乐曲悦耳,质地良好的花色地毯上放着一排排皮沙发。由于太疲惫,我坐在沙发上睡着了。正当我睡得香甜时,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爬过来把我弄醒。那孩子一双黑葡萄般的眼珠滴溜溜地转,嘴上挂着蜂蜜似透明的口水。这洋娃娃太可爱了,可父母呢,我环顾四周,终于在30米开外的沙发上找到了孩子的父母。他俩喝着可乐,兴致正浓地谈论着什么。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几年前在希腊雅典看到的一幕。

一天,我迎着夕阳的余辉在一条绿色长道上散步,我前面是一对相拥而行的年轻人边说边笑,他们3岁左右的孩子紧随其后。那孩子摆着双手,一双小脚不稳当地跟随着。突然孩子摔到了,年轻父母转过身来,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们没有急忙搀扶起孩子,而是执意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西方父母太没有人情味了,甚至有点冷酷,既然为人父和为人母,怎能这样对待一个年幼的孩子,西方的孩子太可怜了。这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看法。但是,当我有机会比较多地接触西方社会后,觉得这种想法是杞人忧天。

在西方人看来,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自然人,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问题自己解决,主意自己拿,越俎代庖是不明智之举。他们将孩子比作是棵路边草,一定得扎根大地,即便贫瘠,经历风雨,靠自身的能力生存和长大。所以,婴幼儿孩子大多有自己的住房,出门坐推车不要父母抱着,吃饭、玩耍、收拾玩具,都得是自己管,如果孩子乱放或找不到所需的玩具,会受到父母严厉的批评。

加拿大孩子喜欢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尤其是钟爱踢足球和打垒球,总是会得到家长的鼓励。在社区及学校的大草坪和运动场上,孩子们汗流浃背、勇敢搏击,其中还有女孩子。正是这种启蒙教育,西方的孩子便较早地萌发了自立自强意识,并在成长岁月中不断地膨胀和壮大。MaLL里的优秀导购员

在多伦多,商业购物中心称为mall,四周都辟有很大的停车场。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一天下午,我陪着儿子去mall的运动服饰店去买运动鞋。这家店的导购员是我儿子的同学理查德,他17岁,一米七六个儿,蓝眼睛浅含笑意,聪慧而迷人。儿子这位同学已算是老雇员了。理查德是一位球迷,特别痴迷体育明星,所以,在他15岁那年就经人介绍做了一名导购员。他每星期上四天班,工作时间从下午4点到晚上9点,每逢值班,他都会在下午放学后第一个冲出教室,开着一辆二手车匆匆地赶去上班。

加拿大的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追求时尚,看重金钱,也喜欢物质享受,但他们不会随心所欲地得到父母的钱,而是靠力所能及的劳动去挣。10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为家庭打工,如洗碗、洗衣。吸尘、领弟妹等,”工钱”由工作量和质量来定,所以孩子工作起来一丝不苟,10至15岁的孩子要为他人服务了,主要是为社区或亲朋好友们做些如送报、送快餐、看孩子、洗车、整理草坪等零活,这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储蓄计划,所以,他们乐意多挣钱,不停地忙碌着,到16岁了,他们会穿着整齐、拿着精心制成的简历,去大商场、餐馆、工厂和公司应聘。在加拿大,有公民和绿卡身份的学生找工作比较容易,因为有政府的专门资金扶持,雇主只要付50%的工资,其他一半的工资由政府支付,对学生一般只要付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685加元。这样,雇主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近两个月的暑假里,打工几乎成了高中生们的一大生活内容,开学时他们会聚在一起交流着打工趣闻、挣了多少钱,有的还会开着用打工挣来的钱买的二手车炫耀自己。他们打工挣钱目的也各色各样,有的甚至于荒诞,如有为旅游、上大学、买车、买电脑等高级电器的,也有为健美、纹身和整容的,还有为交异性朋友、同居,甚至是生孩子的,让人不能恭维。

大学生的打工比例和对金钱的欲望,与中小学生相比就更高了。加拿大的高等院校教育体制实行的是学分制,学生可以中途休学,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奖学金,但多数学生要自己支付学费。当然,大学生们可以向父母伸手,也可以向政府贷款,毕业工作后还贷。但是,有的大学生崇尚自立,喜欢毕业工作后不欠人情不欠债的快乐地享受生活。因此,有的学生为了学费而不惜休学打工。在炎热夏季的一天,我就碰到了这样几位大学生。

2002年夏季,我一位朋友的孩子移民来到多伦多市,他在国内是学电子的,曾经在多家合资厂工作,英文能力较强。他为了解加拿大社会,同时为了练习口语,应聘到一家玻璃清洁公司工作。我在探望他时,结识了他的同事杰克和汤姆士。只见他们都站在一座高大的玻璃墙前,手中擎着一把刷子,仰着脖子在清洗玻璃,每个人被户外的毒阳晒得像黑泥鳅一般。杰克和汤姆斯都是在校的大二学生,一个在多伦多大学学计算机专业,一个在约克大学学商业管理,他们为了挣学费而休学找了这份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的临时工作,每小时12加元的工资,他们觉得臂疼脖酸、酷晒流汗也值得。独立乐观的的父母们

加拿大的父母很少有”养儿防老”和要求子女养老送终的想法,即便是有,在实际中也行不通。孩子从呱呱落地起至18岁,由政府出资抚养,高中前实行义务教育制,其父母仅仅充当的是孩子的法律监护人的角色,孩子18岁后这个角色便自然取消。

在西方的人文环境中生长的孩子,都是人小鬼大。孩子除了能接受父母规定的起居生活要求以外(也养成了习惯),其他事都要商量着办,不能强求,更不能体罚和责骂孩子。否则,孩子会报警,父母轻者会受训戒和罚款,重者会被剥夺孩子的监护权,孩子由政府的福利院领养。孩子长到18岁,全社会都得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父母如要想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要经孩子签字同意,否则,学校不能擅自将学习成绩单寄到家中,更不能让家长随意查阅。孩子成家立业后,他们会像长大了的小燕子一样无所留恋地飞向茫茫苍空。在西方社会,若有人问起他(她)们家住何处,单身族会耸耸肩回答“没有家”,已婚的会告诉你家在某城某地。

对孩子们这种冷漠的处事方法,西方的父母是习以为常,还觉得你我都潇洒,挺好的。他(她)们想得开,在培养孩子方面发挥的是因势利导的作用,而且讲究适度。他们不会像强摁牛吃草似地陪着孩子学琴棋书画,也不会为子女成龙成凤牺牲自己的事业、爱好与娱乐,更不会为子女上不上大学或是否找到好职业而失眠痛苦。他们认为,孩子要走自己的路,谁都无权影响别人生活的精彩。

加拿大是个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温哥华市6 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多伦多市在25%左右。那些两鬓霜染的老年人,一般都与子女分开居住,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居住在有园林风光的house,二是居住在统一管理的高层公寓,三是居住在养老院。我租的公寓里就居住着许多这样的老年人。

加拿大人一般是结婚时贷款购二三层的house,使孩子们有个大的活动空间。等孩子们成家单过后,年老的父母们也不胜做剪草坪、修房顶和修水电等活计了,他们就卖掉老屋买公寓房居住。因为,公寓楼有公共停车场、洗衣房和游泳池,保卫、清洁、维修和绿化等都由专人负责,生活比较方便。

住在1801房间的斯林奇夫妇,就是这样的老年人。他俩已近80高龄,有4个子女、8个孙儿女,邻居们却很少看到其子女和孙辈们来探望。他们每天上午出去喝咖啡,下午看书、散步或坐在树荫下与邻居聊天,周末晚上一定得精心打扮一番去餐馆就餐,生活过得快乐而充实。一天是老太太的生日,她收到了二位子女寄来的贺卡和其中一个孙子打来的电话,高兴得神采飞扬地给邻居们叙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