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1.引导学生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及要求。
2.能够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神韵。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学生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两个范例语段:比较细节的作用
范例1:(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2).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范例2:(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2)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课堂案
一、 激趣导入,目标引路
(一)猜一猜:分别呈现描写主持人的两段文字,让学生猜是谁。
1、他是谁?(概括语句)。他是节目主持人,大家都认识他。他的脸很有特点,嘴也长得与众不同,他的头发造型很时尚。
2、他到底是谁?说出他的具体特征,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增加细节语句)。他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样子长得挺滑稽:高高的个子,两条腿瘦得像两根火柴棒;一张马脸,额头宽宽的,仿佛能停得下一辆小轿车;眼睛有点小,一笑起来就变成一条细缝;他的嘴巴特别大,吞下一个驼鸟蛋准没问题。哦!对了,他留着狮子一般的卷发,还精心染了几缕黄色,还以为帅呆了,他最擅长使用“兰花指” ……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及要求。
2、能够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神韵。
(1)细节描写的定义: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2)细节描写的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二、 典范导航,寻幽览胜。
感受描写(观看《音乐之声》影片片段)
品味描写
段一: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为孩子和玛丽亚小姐互相介绍。
段二: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
1、这两段描写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的情景的文字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_ _ 。
②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
2、请同学们结合段二文字分析一下,生动的人物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身份特征鲜明。父亲: ;孩子: 。
②选用词语准确。例如: , 两个词就准确地写出了玛丽亚小姐吃惊、害怕,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表情、神态。另外还有 字写出了孩子们听到哨声后往外跑时动作的敏捷、迅速。
③细节传神。例如:"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中 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很传神。
④修辞恰当。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三、人物细节描写的类型及写作技巧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技巧指导:
(1)、抓住特征。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2)、巧用修辞。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例句)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
2、写好语言,传神出彩
(1)、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抓典型化的语言
3、写好动作,展示个性。动作描写一要显示人物性格,二要符合生活真实。 要抓住特征,写出个性,忌面面俱到,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多用短句。
(1)、运用特写镜头
(2)、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4、写好心理,倾诉心声。写人写面须写心。心理描写一要真实合理,符合人物个性深入体察人物内心,二要符合文章表达的需要。
示例:“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一下:‘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巩固案
四、小试牛刀,实演实练。
对人物的观察叙写指导
对静物的观察,可以反复进行,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但是,对人物的活动观察不行,必须集中注意力,否则,稍一走神,被观察的客体就会消失。于是,叙写是就会犯轮廓性的毛病——由于观察的轮廓性,写作时,空洞无物。因此,教学时,我以练习“素描、速写”入手,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细致捕捉人物的动作变化,使动作表象牢记在脑中。
这个项目的训练中,我先指导学生阅读了七组写肖像的的短文(那时,我的读书笔记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油印蜡纸刻下来,印发给学生)。读后讨论:写人物肖像,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写,怎么写。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写人物肖像的词语。
然后,用我做模特,让学生给我“画像”。这下可好,什么浓眉大眼、高大健壮(其实,我属于浓眉小眼、瘦小类型)。我自己对自己的肖像做了一下描述,然后让学生对比:谁写得好,为什么?使学生懂得了:写人物要真实客观。
然后,我在课上让学生写同学,学生分别挑自己喜欢观察描写的对象,进行观察、叙写。然后,读给大
家听、猜。学生觉得很有意思。统计一下,60%的学生,写出了同学的面貌特征。
最后,让学生独立观察叙写自己的父母。
接下来时观察叙写人物活动。
观察人物的动作变化,是结合打预防针来进行的。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情节——“找粉笔”。上课了,我要写字时,找不到粉笔了,后面一个同学看我转了两圈。马上从后面把粉笔盒送来了“。
这个情节的观察叙写练习,是结合当时的四年级教材习作例文《赶羊》的教学来安排的。
我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情结束后,让学生介绍刚才看到的情景。结果,学生大多就像上面我简单介绍一样,比较空洞地介绍了“事件”,而当时我找粉笔的动作、神态变化都没能观察表述出来。
我给学生讲了一遍刚才我找粉笔式的动作神态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了观察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时,大夫到我班来为学生打疫苗。我布置学生注意互相观察打针时的“惨状”。有的人比较沉着,袖子一褪,眉头皱一下,没事情了。有的不行,妈呀妈呀的直叫,个别女同学哭了起来。最好笑的是班长丁立权。我提示学生重点观察了他打针的经过。
指导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的。看他长的什么样子?觉得他打针应该怎样?他听到要轮到他打针时有什么反应(立刻缩城一团,直摆手,然后,连脸和身体一起哆嗦,逗得大家直笑),接下来是褪袖子时的表情、打针时的表情(杀猪一般地叫,眼泪),打针以后的动作表情。 观察结束,大家练习表述。由于情节有趣,学生观察的比较投入、细致,在欢笑声中,学生表述的比较具体细致了。
一、紧贴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上做出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但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较为注重写作速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写作质量,极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作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强调的是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够为作文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紧贴生活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全面解决成语使用贫乏的问题。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一句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蹒跚、攀着、向上缩、爬”等词句是作者描述父亲时典型性的动作描写,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应用,首先让学生联想与上述动作词语相关的词语,如“蹒跚”联想到步履蹒跚、歪歪倒倒,“攀着”联想到跌跌撞撞等,其次让学生观察并使用成语描述学生或者老师的行为动作。如表现学生走路姿态的有“昂首阔步、大步流星、连蹦带跳”等成语,表现学生动作神态的有“聚精会神、呆若木鸡、神采飞扬”等成语;表现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有“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成语,表现老师上课的成语有“声情并茂、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等成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在动作描写时学会合理运用成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创设成语学习情景,增强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上文说到,动作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人物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最直接的体现。具体而言,通过描写动作可以使人物表现得更生动和更令人难忘,倘若动作描写过少,就会促使人物变得呆板,毫无感染力。因此,动作描写对提升作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语是作文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属于固定短语,在语句中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应用。由于成语包含多种意义,因此在作文表述中可以起到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作用。但在作文写作中,必须恰当使用成语,这样才能避免词不达意、滥用成语的现象发生。例如,为了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成语,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进行指导和教学。首先,由教师演示人物动作,让学生观察后并使用成语进行描述。如教师轻轻推开门,面带笑容走到讲台前,拿起课本认真讲课等,由此让学生掌握和蔼可亲、专心致志等成语的运用。其次,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恰当使用成语的重要性。如教师用力撞开门,表情严肃地走上讲台,这里就会反映出教师令人生畏、盛气凌人的样子。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描写人物时,合理使用成语,能够积极反映人物的作风、思想品质等内容。从而避免描写不贴切等写作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正确指导成语使用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名家佳段】
例1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耙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轱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吴承恩《西游记》)
例2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守财奴》)
例3 老人的头慢慢往下低,眼珠往旁边挪,不敢再看她。高第急忙立起来,以为老人要哭。老人忽然又抬起头来,并没有哭,只是眼中湿润了些。纵了一下鼻子,他伸手把桌上的酒瓶摸上来。……他倒了一半杯陈酒,一扬脖喝了一大口。……打了个酒嗝,他用乌牙咬上了下唇。
(老舍《四世同堂》)
例4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地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曹雪芹《红楼梦》)
【借鉴点】
动作描写往往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体如下所示:
重抓特征。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如例1中使用“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轱辘睡倒”等动作描写将猪八戒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动作要连贯。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连贯地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可使人物形象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一般凸显于读者面前。如例2中的“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连贯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巧抓细节法。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动作”,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心理以及习惯,有时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例3通过几个动作的细节描写,活画出刚正不阿的钱墨吟听到儿子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消息后,内心的悲痛和倔强的性格。
百花齐放法。描写同一场面下各种人物不同的动作,以及他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例4一段文字,一连写了八个人的“笑”,同样是写“笑”,却写得千姿百态,但又紧扣了各人的身份和性格。这样精彩的动作大描写,非高手不能为。
【快乐仿写】
例1 爸爸伸手把伞打在我头上,搂着我在雨中前行。一路上带我绕开水坑,躲开车辆。在快到校门口时,他用他那双温暖的大手,把白伞递给我,转身走进了雨幕之中。
(胡锋《蝈蝈》)
例2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将要起飞的雄鹰。
(刘红《运动场上》)
例3 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地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向花朵上的蝴蝶一捧。随后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眼睛靠近手缝看去,哪知蝴蝶在此刻飞蹿了出去,她又急又气,撅起小嘴,双手往腰上一叉,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郭振《表妹与蝴蝶》)
例4 吕老师立刻大步走下讲台,跨到那位同学面前,把他扶到了座位上,轻轻地帮他拍去身上的灰尘,仔细看了看摔青的肘部,又询问了半天,直到确认同学无大碍后,才起身回到讲台上,继续埋头批改作业。
(王真真《意外》)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走近它,然后跨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表妹也蹲下来看。哎,我手里攥着的只是那棵蚂蚱趴过的草。我们又接着找,终于发现了它的踪迹。我又跑过去抓,嘿,又不见了。我看了看草丛,啊,这回竟然躲在我的脚下。我瞧着它,轻轻地蹲下来,两手在离蚂蚱大约10厘米高的位置,猛地一扣,“抓住了,抓住了!”我高兴极了,表妹也跳个不停。
(赵文荣《有意义的星期天》)
升格建议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更好地透视出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选段较好地写出了“我”与表妹一块捉蚂蚱的情景,比较真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动作描写应符合人物性别、年龄、性格、身份和情境。选段中表妹充当“我”捉蚂蚱的助手,帮着观察,较为生动。但对表妹在看到捉住了蚂蚱之后的兴奋劲儿写得不太充分,应再充实些。
动作描写应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我们要将大的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细小的动作,在细腻的刻画描写中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如“慢慢地走近它”不如改为“靠近”;“跨”只写出了跨度,没有表达出迅速快疾,应改为“猛扑”比较好。
动作描写应与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人物的动作不是孤立的,当它与人的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人格化的动作。如选段中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语言描写以及表示神态的词语,表达效果将会更好。
升格展示
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表妹也蹲下来看。我慢慢松开手,哎,我手里攥着的只是蚂蚱趴过的那棵草。“怎么回事?我明明看见它停在这里的。”表妹说:“蚂蚱蹦了出去,你没注意罢了。那不,它在那儿。”我顺着表妹手指的方向看去,蚂蚱果然在那儿。我又跑过去一扣,嘿,又跑了。我环视着草丛,啊,这回竟然躲在我的脚下。我盯着它,轻轻地蹲下来,两手在离蚂蚱大约10厘米高的位置,猛地一扣,“抓住了,抓住了!”我高兴地欢呼着,表妹也兴奋地围着我又叫又跳。
(赵文荣《有意义的星期天》)
一.内心独白法
所谓的内心独白法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实际上有些像自言自语。内心独白的重要标志是,它一般采用心理对话的形式,有引号引住心理对话内容。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采用内心独白法来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作者不停地“念叨”,引号里面的内容都属于作者即将要看到分数时候的一连串对话式的内心独白,或者说是作者自言自语,这样就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将要得知分数时的紧张心情了。
二.梦幻描绘法
梦境和幻觉能够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比如上文提到的关于考试的例子,如果采用梦幻描绘法,可以这样写:“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作者看到由于过度紧张自己的成绩,竟然产生了幻觉,仿佛看到“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又看到:“老师满面的怒容”,听到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作者所幻想便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这种幻觉所描绘出来的图景也就是对人物充分的心理描绘。
三.动作、语言、神态等辅助法
单一的心理刻画有时候会显得单调、无力,不能充分显示人物的心理变化。有时候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反映人物的内心变化。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样是上文提到的例子,如果采用动作、语言、神态等辅助法,则可以这样写:“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唉’,可怜的‘48’,我瘫在了桌上。”作者用“颤抖”、“咬牙”、“伸”、“翻”、“瘫”等词语准确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心理反映。
四.环境衬托法
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样是上文提到的例子,如果采用环境衬托法,可以这样写:“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又如《羚羊木雕》:“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再如《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一路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提起我的好朋友,一种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她,就是李红。说起她的“三大特点”我应当要向你介绍介绍,不信,你看看吧!
说起这第一个特点,那就是“高音喇叭”,只要你走进吵吵闹闹的教室,第一个听到的声音就是她。因此,“宣传委员”的桂冠就归她的啦!上课发言时,不管你在教室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她的声音。
第二个特点嘛,就是“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黄金海岸”游玩,因为我们是坐大巴去的,路上,宇杰就晕车了,吐了一地。我想:倒霉,我偏偏坐在他前面,臭死了!“有谁能和宇杰换一下座位!”陈老师说。可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谁也没有回答。突然,随着一声清脆的“我!”同学们循声望去,啊!是李红,李红便到宇杰的座位上坐下,好像没闻到那一阵阵臭味似的,仍没事儿似的坐着。“傻李红,自己找苦吃!”顿时,人群里认识论纷纷,而我却被她感动了。
“铁面无私委员来了!”不错,李红素来铁面无私。就拿上次我借书来说吧!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图书室借书,啊!真巧,今天是李红值班,当我借书时,李红还不停说:“小心点,不要弄坏了!”“行行行!烦死人了!”我不耐烦地说。可是晚上表弟来我家玩时,却不小心撕破了好几面页。“啊!糟了,九点了,来不及补了,对了!或许李红明天会原谅我!”我安慰自己。第二天,我便到图书室还书,李红见我来了,便笑着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检查起来。突然,她皱起眉头,“为什么破了这么多!”“嘘,小点声,我不小心撕破了,反正又没人看见,再说我们还是”铁姐们“呢!”“什么什么,不行,你补好了才可以还,还是回去补吧!”“嗯!补就补,咱们走着噍!”我说完,就嘴里还嘀咕着:“真不够朋友,破了几页就这样小题大做。”“诗晓,李红追上来,公物是要爱护的,如果每人都这样,那??”“好的,我补!”我羞愧地低下头,但心里却佩服着她呢!瞧!这就是我的朋友李红,你喜欢她吗?
我的好朋友
无论在哪里,我都会想起我的好伙伴,她是一个既漂亮又懂事、还学习名列前茅的好女孩!
当我还在‘水仙花园’这个美丽的家园住这时,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影行不离,一起上学一起下学回家!
还记得那一次,我们约好一起去某个地方去玩,约好是七点钟,我怕迟到,所以就早早的在那个约好的地方等,结果等啊等,还是不见她的身影。我只好到她的家里去找她。到了她的家里,只见门是开着的,我从里面就能明显的看到,她在书房里不知在做着什么,一会儿皱着眉头,一会儿又笑了起来,我摸不着头脑,变进去看了看。她正面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我往跟前一看,原来她在写数学题,她好像还不知道我的到来似得,还在那里研究,往纸上一看,密密麻麻的数字映入眼帘,她回头一看发现了我的到来,脸有点红了,她给我端来了一杯水,然后冲我笑笑。她又埋头研究了起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她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我被她这种用心的样子打动了,我请求她和我一起研究题,她答应了。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这道题终于被我们攻破了!她谢谢我可以和她一起研究难题!她说她很对不起我,误了点还让我和她一起研究题。我说没关系的,你还让我明白了要刻苦学习呢!还让我懂得了要细心有毅力有耐心哦!她笑了笑的十分甜,也许是应为自己的好朋友懂得了这么多;也许是因为自己用这个方法弥补了过错;也许——“你在想什么呢”“没什么!呵呵!”
虽然那次没有玩成,但是我获得了果子,学习的果子!自从那次以后我的学习好了很多
其中也有一部分功劳有她的哦!
忘了说了她的名字叫做许新月!我的好朋友,我是不会忘记你的! 我的好朋友 我有一个小伙伴,叫陈凯思。他活泼可爱,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能说会到的嘴巴。那时他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我的英语不太好,他就主动帮我复习,这样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天下午,我正准备出去打球,陈凯思推门进来了。他说:“我知道你要去玩,可你的英语基础不太好。我们就来玩英语游戏吧。”他可真会说话,明明是要我学英语,还说是做游戏。就这样,我们学了一下午,我也忘了玩了。
陈凯思虽然是我的朋友,但他对我也公正无私。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作业,我把它抛在了脑后,只顾看电视。第二天到学校,陈凯思站到我桌前问:“你的作业做起没有?”我说:“呀,通融一下嘛!” 他一本正经的说:“不行,我一定要报告老师。”下午时,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我一顿。
放学了,我生气极了,没等陈凯思,一人回家了。我走到半路时,陈凯思跑来,拉住我的肩膀,我一甩,把他甩到了路边,他又拍拍土把我拉住,这下我没甩了,我叉着腰说:“我再也不理你了!我和你这麽好,你还要告状。”他把我的手放下,心平气和地说:“吴庚宇,你还在生我的气?可是,你没听过?严是爱,宽是害?这句话吗?”我听了这句话,内心一震:是啊,人家对我那麽好,帮我学英语,可我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做不起,他还不伤心吗?若不是他去报告老师,我能学好英语吗?想到这,我脸顿时像火烧一样,我对陈凯思道了歉,一起搭着肩回去。
现在我转学了,不能和陈凯思一起学习了,但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不管写的是什么样类型的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审题。审题的目的是要审清题目的要求,然后按要求作文。
接下来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了。选好材料后,要进行剪裁,什么内容要详写,什么内容要略写,都要考虑清楚。该舍去的就要舍去。
作文当中还要注意的是写好作文的开头以及结尾,在文章当中也要有丰富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另外,还要把字数写够,至少要400字以上,然后把字写工整了,只有这样,你的作文才能取得比较高的分数!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
(5)形容人物:
(1)语言流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2)语言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娓娓动听
(3)语言不生动: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张口结舌
(6)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的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 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 袋,烟荷包搭拉在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我弓着腰,抿着嘴,瞪大了眼睛,一步一步,蹑手蹑脚,悄声不息地朝着那只停落在狗尾巴上的蜻蜓走去。近了,近了,我的心跳开始加快,手臂也有些抖动,我屏住气,目不转
睛地盯着那越来越近的“猎物”,慢慢地靠过去,突然,我猛地朝它扑去,在瞄准它的一刹那间,我的右手马上接近,将张开的手指飞快地一合,这只蜻蜓就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我的手中。
常 见 病因
修改方法
例句
缺少成份
(句子不完整)
补上 残缺的 部分。
(我)学习《凡卡》这一课,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用词不当
换上 恰当的 词语。
每个少先队员都愿望(希望)为集体多做好事。
关联词不当
分析 分句之间的关系,换上合适的关联词。
奶奶不但(虽然)满头银发,而且(但是)行动十分利索。
搭配不当
补(换)上能搭配的词语
或 去掉不能搭配的一方。
我们要发扬(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重复罗嗦
去掉重复的其中一个(注意保持句子的通顺)。
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尘不染。
前后矛盾
去掉矛盾的其中一方(注意保持句子的通顺)。
我们班根本差不多没有不及格的现象。
指代不清
点出指代不明的具体名称
(把 代词“他、她、它”换成 名词)
小刚和小明一起参加劳动,他(小刚)对他(小明)说;“明天你到我家做作业好吗?” 词序颠倒
调整语序,使句子表达清楚、通顺。
两个新旧社会(两个)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归类不当
(不合逻辑)
去掉 总类名称或
删除不同类项。
我到商店买了鱼、虾、盐、海带等水产品。
一是着重真事真情,注重真情流露。习作中的生搬硬套、空洞无物大多源自固有例文的束缚。学生习作起步从模仿开始,久之,例文成了思维中的范本,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难以在例文中取其精髓,只有生搬硬套。面对作文题目,众多学生就题目论题目,就例文叙事件,故而作文难有特色,亦难有真情,自然思想空洞。每次习作,我都要求学生先敞开心扉,依题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感人的或触及自己心灵的事件,以事件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随后鼓励学生将真情与实感一定要写进作文中去。
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时,我抓住了本单元的主题:“身边感动的故事”中的“感动”一词,让学生先想开去、说开去,通过先挖掘出学生内心的真事真情,再带着这份感动去写,学生写的很是感人,很有水平。
在说的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身边有让你非常感动的事情吗?是什么人让你这么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那些情节?”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诸如这样让人为之触动的事件随之出现:我有非常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我的英语老师在下雨天放学时把自己唯一的一把伞给了我,他自己在雨中淋着。他说我路途远,不打伞回去会感冒的。英语老师比我爸妈都关心我,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
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早就发现了他们的表情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马上叫他们提起笔给自己的文章命个题目写开去。结合指导,像“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吝啬鬼奶奶”、“爸爸原来那么爱我”等一系列有新意、有思想的作文随之出现,孩子们后来还告诉我,这次作文写得很过瘾,写出了自己心里一直憋了很久的话,效果自然很好。
将习作的主体全部变成了习作者本人,自不必受其它因素的限制。畅谈自己,自不会言之无物。
二是长效积累经典,确保素材充盈。古人识文作文,先熟诵成吟,而后挖掘使用,妙句妙篇随即泉涌。不难看出,素材的积累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心中无物,难以成像。作文是一个从字、词、句、段、篇逐渐积累成型的载体,必须达到量的积累。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背诵量的积累,从好词、好句、好段到好篇。
以词语为例,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词语积累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课堂:我私下叫部分同学把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提前查找积累在一张纸上。到了作文课上,要求同学们都观察自己的同桌,结合同桌的情况,写一小段关于同桌外貌和神态的短文。观察完后开写了,我又暗示那些早做过积累的同学找出与同桌特征相符的词语列在一边,然后尝试把能用到的词语用进去。两类同学的最终结果实在是大相径庭。没做积累的同学开始冥思苦想,而做过积累的同学迅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段落。
――我的同桌是个高个,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脸上皮肤白皙,真是个英俊潇洒的小帅哥。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致志,做事从来一丝不苟,所以他学习成绩总是很好,同学们都敬佩他。
这些短文当我拿出来读的时候,许多同学笑了,更多的同学却羞愧地地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们对背诵也很上心。其实,只要心中积累量到达,习作起来就不会空洞也不会感到作文很困难。如果每期学生能背诵经典篇目十篇以上,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强化细节训练,获得刻画技巧。作文是技能的载体,所以技巧与能力的训练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提倡重点与详略,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才能写详,也就是细节描写刻画能力欠缺的问题。若细节刻画能力强,自不会空话连篇。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细节描写的点拨与训练。如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物描写”一组就是典型例子。王熙凤的外貌刻画、嘎子的动作描写等,这些惟妙惟肖的例子,需要在语文课中去仔细品味、背诵。在作文课上,我先叫学生翻开语文课本,将这些细节刻画的经典段落认真地再复习回顾,然后依照这些经典例子,将自己身边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摹,强化训练。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记忆在效果上总比意义记义差。学生对于那些没有真正理解的词语是不容易记住的,更谈不上恰当的运用。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本义,而且还要弄懂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回答他的侄女说:“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黑洞洞”和“碰壁”这两个词语,在这里是比喻的用法。“黑洞洞”指的是旧社会非常黑暗,没有光明,没有前途;“碰壁”是指人民在旧社会里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用法,他们才能牢固地记住这个词语,用的时候才会少出差错。
二、启发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词语。
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个词语,要看他能不能把这个词语恰当地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这时可以通过对意思相近的词语的辨析,启发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这样能使学生对词语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另外,在准确运用词语同时,还要启发用词的灵活性。在汉语词汇中,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因此在丰富学生词汇的教学中就要充分注意这种灵活性。如“差点儿”、“几乎”、“险些”这几个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
三、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不断地巩固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