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碳源碳汇

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和我国关注的焦点,目前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间的矛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2010年3月15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到,要重视低碳发展,主张从以消耗换发展的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建立宜人居住的生存环境,这是低碳经济时代必须具备的应对能力,这既关系到我国产业繁荣和国家竞争力提升,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和未来。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及认识

1. 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及经济结构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正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我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我国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提以煤炭能源为主。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1. 低碳经济发展困难缓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当前处于高能耗阶段,同时也是高碳经济时期。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由于低碳技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领域,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2.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大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其次,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再次,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存在。煤的碳密集程度较高,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所采用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技术、设备能长期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低碳经济发展瓶颈。我国在采取的减排行动中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仅仅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快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国相应建立健全相关市场和监管体系,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我国设定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及经济的激励政策,扶持低排放行业发展,减排技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对高能耗企业,这种高耗能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将不复存在。技术和资金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1.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有必要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制定低碳技术战略规划,以及制定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低碳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

2. 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我国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来使低碳技术创新。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效应的技术。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和二次创新。

3.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以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完善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强化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快我国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价格体系调整,推动再生能源发展机制的运行,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创新。

第2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气候变暖;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一、前言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1]。当前国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是“脱钩”指标评价及关注如何提高生态效率的对策与途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分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发现在OECD国家的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2]。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碳经济的内涵方面。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付允,2008) 【3】。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方面。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对策。我们应“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郭万达,2009) 【4】。

二、济南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发展低碳经济已列入济南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进程中。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应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

(一)济南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1.我市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研究

“09年末,我市经信委就与山东省科学院进行沟通衔接,争取利用英国政府“全球战略规划项目基金(SPF)”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推动济南市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研究。2010年1月12日,济南市举行了此项目启动仪式。【5】。

2.我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经过几年努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新能源开发已经初具规模。许多耳熟能详的企业,如力诺瑞特太阳能,已深入人们生活之中,并成为龙头企业。我市还掌握并开发了许多国际领先的新技术,例如高温金属镀膜管、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增色不少,进一步优化了能源结构,完善能源体系。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济南市在节能减排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上也下足了功夫。以下是相关资料和数据:

三、济南大学经济学院低碳环保生活节

提高大众的认识水平,是转向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为响应低碳号召,我校学生策划了济南大学低碳环保生活节活动,活动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进行,旨在提醒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为低碳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鹭鸣苑社区发放环保购物袋的活动中,居民对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显得极为关注。

公众对于低碳环保活动的支持程度超出预期。这说明,低碳理念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公众,他们愿意为济南市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四、 济南市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低碳经济不仅会为我市带来新的商机,还能促进我市整体经济水平的高速和谐发展。然而,山东省经济发展主要靠重化工业,是个高碳大省。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使我市低碳经济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一)快建设清洁能源体系,推进低碳产业的形成。

济南有着丰富的阳光资源,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实现以新能源为支撑的企业逐步替代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二)加强生态建设,增加森林绿地面积

若想还济南一个碧水蓝天,就必须要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城市内部的绿化带建设,使城市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政府应当通过媒体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使济南市的低碳经济在公民意识这一方面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

(四)建立健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规定高耗能企业制定绿色能源制定强制配额制度,并投入资金帮助企业自主研发新能源。

五、结论

总之,济南市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显示出市政府积极地投身入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列中去的决心。与此同时,济南市政府应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显著成就与不足之处,建立起真正适合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逐步实现高碳到低碳的跨越,最终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 London:TSO,2003.

[2] OECD.Indie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Summary Report, OECDSG/SD,2002.

[3] 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4] 郭万达.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J].开放导报,2009

第3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循环利用;发展;创新

收稿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何杏红(1976―),女,河北定州人,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95-03

1 引言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严重的问题,CO2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我们呼唤低碳经济的到来。

2 “低碳经济”的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能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9年9月,主席在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并将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

2.1 气温升高会环境带来危害

(1)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几率越来越大。

(2)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台风、飓风、海啸,同时极端天气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难。

(3)气温升高会从陆地上吸收水分,使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粮食减产,威胁国家稳定。

(4)气温升高使冰山积累速度远比融化的速度慢,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断绝了当地与周边地区的饮用水源,从而引发冲突和战争。

(5)气温升高使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因为CO2会导致海洋碳酸化,造成杀死大量微生物,最底层食物链断裂,从而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污染海洋加速其它生物的灭亡,形成恶性循环。

2.2 水环境的污染带来的危害

(1)水污染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全球有14亿人缺乏清洁食用水,即5人中就有1人缺水。

(2)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大部分河流遭受不同程度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污水排放量约达142亿m3,占全国年均排污量的40%。目前,我国水库的供水能力为5 400亿t,虽然多数供水水源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可见,传统观念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3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分析

3.1 发展低碳农业

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高耗能产品,某种意义上属于低碳农业。不使用农药化肥就意味着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可以降低30的农业排放,要想抵消其它的农业排放(牲畜粪便,生物质燃烧)要求耕地固碳率达400kg・年/hm2,牧场则需达到200kg・年/hm2,有机农业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即抵消掉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这就是典型的农业低碳化。除此以外,不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把秸秆粉碎掺加畜禽粪便发酵后做为生物质有机肥,或者将秸秆作原料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纤维板、燃料都可以大大减轻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

3.2 发展低碳工业

传统工业所造就的经济增长是以破坏生态文明为代价的,其结果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灾害频发,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反思、自省和自我救赎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打造生态工业――新型工业化,要体现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上,要大力发展再生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大力发展再生生态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大力推广新技术,减少CO2排放量。

3.3 能源低碳化

我国在过去的25年间快速的工业发展导致了能源需要的快速增长。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至2030年仅中国和印度2个国家就可能占全球初级能源的需求增量的51%。中国的初级能源需求量在2000~2005年间增长逾55%,目前占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当量的16%,预计2010年后不久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而绝大部分能源都靠国内煤炭资源来满足,而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SO2造成中国国土30%地区遭受酸雨袭击,对耕地、食物链、水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全球2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来自中国。这和中国的煤炭生产和使用不无关系。当前我国制定了中国能源政策总体目标是实现能源充足供应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试图逐步解放能源行业,改变未来中央计划和能源供应安全领域的低效状况。同时,将能源供应多元化,如核能、天然气,提高能效和保护能源环境等问题也正陆续被政府提上议程 。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是减缓中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高速增长的另一项举措。所谓调整产业结构是指减少能源消耗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改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通过提高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抵抗外来冲击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将得到提高。另外可再生能源技术应该成为政府政策行动的主要领域,如潮汐,风能等。

3.4 发展低碳交通

如果去8km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坐汽车减少1 700g CO2的排放量,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以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的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

3.5 让办公低碳化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计算机及显示器,这样做除能省电外还可以将电器的CO2的排放量减少1/3。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无花观赏桦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的苯。

3.6 发展低碳旅游

发展低碳旅游,应当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3个重点。

(1)转变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同时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2)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品牌性。

(3)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升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形成全产业链式的循环经济模式。

3.7 发展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的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CO2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1)外墙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做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70%地方采用泡沫聚苯板。

(2)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来实行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3)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等。

4 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 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因此,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面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科学的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6.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R].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第4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下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一系列探索,并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引用相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等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

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

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孙景超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人民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2010(05).

第5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构建原则 启示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当中,同时发达国家向中国境内转移高污染产业,建立在化石能源上的工业社会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发展时代。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是我们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问题,它们已经严重阻碍到了人类发展乃至生存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2003年以政府文件形式英国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重点的经济模式很快受到了普遍关注。[1]“低碳经济”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风靡全球。全人类都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相对于我国而言,“高碳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更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能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那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2]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浅析

(一)开展低碳经济评估的必要性

环境及气候变化是我们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和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由“增长=发展”改变为“经济—生态—社会”三维系统,从而全面综合的研究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和谐共同发展。[3]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们为求发展而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致使全球环境变化下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破坏环境行为,用来维持环境、大气的平衡,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一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短处进行定量考核,另一方面对低碳城市构建以及指导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借鉴。而且在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各个相关因素分析后,得出主要影响因素,就进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的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的发展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完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过程,也是极其重要的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综合全面性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涉及经济、能源、碳排放及环境的一种综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一个系统体系,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确保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标应当具有系统性强,包含信息量大,重复性小等特点,但要注意指标体系不应过于庞杂。

2.可操作可计量性原则。依照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选取指标的基础,这些指标可在统计资料中取得,或者经过计算或推导现有数据资料可以得到,并且选取指标时选择可操作性强、可以进行量化的数据,避免选择那些难以量化或者是搜集不到数据的指标。

3.可对比针对性原则。面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及人口等差异,衡量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时应选取人均指标或相对指标,使其具备区域之间的可对比性。同时应选择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且能反映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这些指标应针对低碳理念,低碳经济特色,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应当区别开来。

4.动态性调整原则。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动态变动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从而进行相应的实际变动,这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才会被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出来。指标不是静止不变的,虽然其使用在一段期间内大部分是静态的,但在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发展时也应做出合适的调节,适时的添加或删减指标,调整其权重也要随着指标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启示

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是我们所要解决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是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可以对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实行。

对于指引现代社会构建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等是通过对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建立,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结构、各区域经济规模等进行量化等途径完成的。同时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可以使其与低碳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综合考量不同区域的碳排放等状况,这样可以为各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建议。之后在分析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得出重要部分,以便寻求出解决节能减排这个问题的契机。可以说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不同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到目前为止,全面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多。差异性较大的这些指标体系包括现有的Tapio的脱钩指标来反映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当两者的增长速度或趋势不相同时,就称之为脱钩现象。[4]张学毅、王建敏从能源消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朱有志等构建了四个准则层13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外,[5]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但是他们都未对碳排放于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这样使得尚无统一认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为复杂。要在相当程度上消除现有指标的不足就必须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wing a Low Carbon Energy,Feb,2003[R].Http://bert.gov.uk/files/filel0719.Pdf.

[2]杨金贵.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J].经济视角,2010(4).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第6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环境气候相联系的概念。狭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量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生产向低碳能源生产转变,由高碳消费低碳消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新型金融方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以及储存技术,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能源汽车节能建筑、节能与减排与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2.碳金融

一般而言,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3.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 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第7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陕西省;低碳经济;现状;对策

面对严峻的全球变暖趋势,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京都议定书》和“巴厘岛路线图”等这一系列的国际协议和公约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规则已经逐渐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1]。陕西省作为我国西北的资源型大省,近年来,资源消耗总量逐年递增、环境污染严重与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全国的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与配套的产业优势,加快新能源开发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陕西省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LCE)是在20世纪90年代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指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就是抛弃过去高能源消耗、高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清洁能源的发展使经济进入低能耗模式,适度逐渐减少CO2等气体的排放量并且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最终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

二、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能源消费状况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直接的关系。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主要的消费能源。下表1为陕西省7年的能源消费状况:

注:上表中的GDP和工业增加值均按2005年价格计算,不考虑物价的变动因素。

陕西省单位GDP能耗在逐年下降,但是GDP是逐年上升的,这一升一降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是有增无减。单位GDP电耗在2010年和2011年都是上升的,在陕西,火力电厂占居多,电耗主要还是依赖于煤炭发电,因此,在单位GDP电耗方面,陕西省还是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也是逐年递减的,工信部在2012年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预期目标是:单位工业增加能耗降5%,陕西省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值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改变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压力。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本省的绿色植被的覆盖率有关系。陕西省森林覆盖率为3726%,高于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2036%,但是和福建6310%的森林覆盖率相比还是差距比较大。

三、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

目前,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耗能高而且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经济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等重工业为支柱产业,这些都是高耗能行业,造成了陕西省绝大多数的碳排放。2012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为95:559:346,第二产业占据总比重的一半以上,而在第二产业中,又以重化工业比重较大,且支柱产业主要是钢铁、能源等重化工,初级产品、低端产品较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耗能很严重,而作为碳排放相对较低的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当小。

2、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矛盾突出

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重化工业的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都明显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根据2000年至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的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陕西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00年的26167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1年的976077万吨标准煤。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快速增长。

3、能源消费结构不协调,“高碳”经济特征突出

陕西省能源结构中,属于高碳和高污染的煤炭所占比重较高,而属于低碳、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所占比重较低。根据2000年至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的能源消费数据,从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消耗所占比重过高,天然气、水电等低碳能源消费比例较低。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在69%~79%之间浮动,2011年为7466%。石油的消费量从2000年的61012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62638万吨。天然气消费从2000年的81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83105万吨。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车辆保有量持续上升,导致石油及其制成品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天然气消费主要是由居民生活消费和出租车加气消耗构成。煤炭相对于天然气而言,属于高碳、高污染能源,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在能源结构中加大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4、低碳技术水平不高

低碳科技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涉及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清洁、高效利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埋存等技术。陕西省目前存在自主技术研发实力尚不突出、技术信息共享困难、同低碳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陕西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力度

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基于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根据相关计算,陕西省一、二、三产业增长率对整个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516%、5350%和3056%,这说明陕西GDP增长超过50%是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的[2]。而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都是高耗能产业。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要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业结构中高能耗产业占比较重的现状,提高高能耗产业的进入门槛。同时,实行激励性政策,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在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创造经济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减少能源消耗量。积极落实《陕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实实在在的新经济增长点,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利用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通过能源替代,增加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所占消费份额,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陕西碳排放将得到极大的缓解。例如,可以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发清洁能源。在陕北一带可以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利用关中平原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科研院所比较密集的优势,发展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陕南可以利用它的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发展水电产业[3]。通过这种自然禀赋的优势可以使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由以煤炭为主向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政府要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经济科技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和以科技中介为主的低碳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建立低碳经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一方面为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融资,另一方面也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成熟低碳技术[4]。

4、出台碳税征收政策,加大立法保障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尝试一些税制改革的工作,但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角度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碳税征收政策,根据各行业不同的碳排放量制定具体的征收政策,对于高碳行业按高税率征收税费,低碳行业征收低税率并且给予适量的财政补贴或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利用这种反向抑制、正向鼓励的措施来促进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5]。

总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陕西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的指导方针,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积极开发新能源,尽量使用其它可再生能源或者清洁能源,努力成为全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省份。(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17-20.

[2]杨惠贤,王岚.陕西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4-106.

[3]韩伟.能源大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陕西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1(3):72-74.

[4]刘晓春.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3(3):29-31.

[5]刘先雨.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1):101-103.

[6]赵培华.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8-9.

第8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第9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