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人才分类
对于我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形成的共识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工程师。那么,工程师类型的划分就直接关系到高校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首先应当确定一种大家都认可的工程师分类方法。国外的普遍做法是把工程师分为两类:注册的和非注册的。英国注册工程师还细分为三种类型:工程技术员、技术工程师和特许工程师。这个分类注重的是工程技术角度的难度和分工。正像文献[3]提出的工程师分类建议那种区别:服务工程师主要从事运行、维护与管理,或营销、维修与服务;生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建造,产品制造;设计工程师主要从事设计与开发;研发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咨询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其中,工程技术员就相当于服务工程师和生产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相当于设计工程师,而特许工程师相当于研发工程师。美国注册工程师只有两类,其注册工程师与英国的工程技术员和技术工程师相对应,职业工程师与特许工程师相对应。我国工程师职称系列虽然是原先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与英美的注册工程师系列缺乏可比性,但在衡量工程师的专业能力上还是相似的和具有参照性的。
文献[2]提出了四个工程师类型划分原则:生命周期原则(工业产品和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运行、服务与管理);成长过程原则(工程任务的胜任能力的提升过程);学历层次原则(本科、硕士、博士);粗细适中原则(工程师的职责要求具体、分工明确、考核指标细化)。文献[3]所提出的工程师分类(服务、生产、设计和研发)依据的是生命周期原则。而英美注册工程师的分类法和我国工程师职称分类依据的是成长过程原则。文献[1]还提出了四个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原则:服务面向原则;办学层次原则;自身优势原则;未来需求原则。如按照办学层次原则定位:各类型院校与培养工程人才定位的关系为研究型院校培养研发工程师;研究教学型院校培养研发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教学研究型院校培养设计工程师和生产工程师;本科教学型院校培养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专科教学型院校培养服务工程师和生产工程师。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各类工程师的后备工程师,或者说毛坯工程师。这一点与英美国家的大学相同,而与德法国家的大学不同。差别就在于,同一工程师标准培养,但培养的结果要求不同,一个是毛坯,一个是成品。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目标内涵
在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人才分类问题解决后,就可按照具体的人才类型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或者说培养标准。这个培养目标的内涵应该是概念明确、定义清楚、易于把握和应用的。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新近制定的对学士工程师(GraduateEngineer)的认证标准,对我国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很有参考价值。表2列出其三类工程师(应用科学工程师、工程师、工程技术师)的认证标准。仔细比较这三种认证标准,可以发现,还是相同点多。提炼三者的共性,可把三种标准的11条归纳为三个意识和八个能力:职业道德、全球影响和当代意识;知识应用、实验、设计、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交流、自学和利用工具能力。应用科学工程师标准和工程师标准的差异主要在第3条,应用科学工程师只要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就可以了,而工程师则要求不但设计系统,还要设计组件,并且还要考虑诸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道德、健康和安全、可制造性及可持续性的现实约束条件。工程技术师标准与应用科学工程师和工程师标准的差异主要在多了工程服务方面的要求,诸如有对质量、时效和持续改进的承担,有运用写作、口述和图形表达的交流能力。与美国学士工程师(GraduateEngineer)的认证标准相对应的是我国的标准。列出了三种培养目标:由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制定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8]、文献[3]提出的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和文献[9]所提出的工程师素质要求。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比内涵更多一些,增加了危机处理能力的条目。这两个我国标准与美国的工程师认证标准相比,大致的内容相近,但含义既多又广,并且有表示程度差别的词汇,显得很复杂。诸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危机处理能力、经济管理知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这些内容列入培养标准将可能造成培养和认证上的不确定性。此外,美国的工程师认证标准对三类工程师有区分,而我国的这两个标准对工程师不分类。正因为如此,这两个标准对于研究型院校可能偏宽,而对本科教学型院校可能偏严。例如,要求研究型院校毕业生有生产维护能力或是要求本科教学型院校毕业生有研发能力都是不合理的。从更通用和更简练的角度看,文献[8]所提出的工程师素质的要求值得借鉴。文献[8]指出: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可分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知识素质由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构成。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知识,综合知识包括人文、经济、法律、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由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组成。工作能力主要指除工作中所需的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其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方面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局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简言之,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可用两种知识和八种能力来衡量。
【Keywords】distance train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01-02
1 引言
自2016年以来,太原北车辆段全面落实太原铁路局“视频到车间、网络进班组”远程培训具体要求,统筹全段教学资源,精心构建远程培训体系,率先完成“远程教育主播室”及“车间远程培训教室”建设,积极改进培训模式和手段,大力推进“远程教育主播系统”使用,努力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能力建设,为推进职教管理“强基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视频到车间 网络进班组”远程培训含义
“视频到车间”运用既有路局视频会议通道,搭建了段主播室与车间远程培训教室的视频教学平台,将授课教师与参培职工进行了分离,实现了“在段授课、车间学习;教师提问、职工回答;职工申请、教师解答”真实课堂的网络化。
“网络进班组” 通过路局办公网,连通了列检作业场各班组与车间、段教学通道。在车间、班组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职工通过网络途径下载学习课件,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培训学习。
“远程教育主播系统”投入使用,可以扩充设备容量和场地面积、突破作业岗位和居住地限制,实时将职工所需的培训内容通过主播室传输到异地车间,方便快捷地组织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3 远程培训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坚持“务求实效”的思路构建。坚持“以满足异地车间培训、考试为重点,以突破设备容量、场地面积、居住地和作业岗位对培训的限制为目的,以当班最大作业人员为设备配置基准”的建设思路,通过对“远程教育主播室”和“远程培训教室”在段、车间、班组各个层面的现场作用的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二是要坚持“现场实用”的设施配置。针对建设方案要多方组织调研,深入班组听取意见,力求现场实用的原则搭建车间、班组远程网络学习平台。可采取“异地覆盖、就近合并、段内统筹”的方式,新建“车间远程培训教室”,配备LED显示屏、多媒体讲台、实物展示仪、高清视频监控、微机等教学设施,将车间视频会议音频、视频进行复示,增加同时参培人员数量,解决车间会议室场地小、容纳人数不足的问题,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1]。建设的“班组网络学习教室”远程教育资源更加贴近现场实用,配备电子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是要坚持“依法合规”的程序流程。根据建设所需设施设备的品种以及单价,提前组织对其逐一进行分类,分别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设请示,依据批复意见申报招标,并积极联系合同会签、财务入账、设施安装等工作事宜,提升资源建设效率。
四是要坚持“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建设过程中,每日开工前应组织各单位对建设标准以及工作内容进行提前交流,做到“标准不明不施工、流程不清不施工”。同时在每日工作计划中,明确各单位以及段内设备、信息、工程等各部门具体工作内容,在信号切换、音频转接、软件安装等每一次关键设备建设完工后,都要组织有关单位集中进行现场调试,对暴露出的故障共同研讨,及时解决。
4 大力推进远程培训资源的日常使用
一要规范对远程培训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定《远程教育主播系统使用维护管理办法》,从部门间职责划分、日常使用维护、车间听课纪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提出运用主播系统开展“安全讲座、规章解读、百家讲坛、业务知识”四大模块的教育方式和每月不少于2次的量化培训要求,强力推进远程培训工作开展。
二要支持各部门使用远程培训资源。在加强职工业务培训的同时,安排远程培训课程中给各职能部门以及段领导预留授课计划,将日常管理需要的安全知识、技术标准、激励政策、反恐防暴、民生信息等内容及时传达到车间,不仅把远程培训资源建成车间班组远程听课的平台,也利用它作为形势宣讲、政策解读的载体。
三要加大车间日常使用自立管理。加强车间远程培训教室和班组网络教室的管理,日常利用“远程培训教室”组织职工运用转K6型转向架、TFDS检测仿真模拟演练软件自主学练,同时将视频课件利用网络进班组通道,组织列检作业场班组进行下载,方便职工反复学习。同时将“ETES”培训考试等系统集成于路局远程教育网,督导车间、班组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培训。
四要提升专兼职教师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做好教学课件制作人才的培养工作,组织教材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高教材编写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内容紧贴现场,形式丰富多样的微课、PPT、动漫等课件,要加大实物图片说明、操作关联流程、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的比例,图片说明与操作流程要清晰准确,一目了然,实际案例要来源于运输生产实践,以便于职工更容易理解掌握[2]。
五要丰富远程培训教学资源。用好铁路总公司、太原铁路局及段拍摄的各类视频教学片,除通过组织培训班集中“专题学”、交接班室滚动循环播放“反复学”、触屏式学习机点播“自主学”等方式外,将大文件教学片运用“化大为小”或“裁剪多集”等方式编辑成“短小精干”便于下载学习的小的视频格式,方便职工进行学习。同时组织拍摄系统、规范的示范教学片,将真人视频和情景图片采集,制作成图、文、影、音并茂的教学课件,为远程教育提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
六要更新硬件满足使用需求。在日常使用正常范围以外,可采用抽考等方式组织,定期对各车间“远程培训教室”进行远程机考测试,及时发现设备功能是否满足培训需要,网络流量是否带来网络压力,根据需求及时更新服务器等设备,确保显示效果、语音质量、运转功能正常,为远程培训资源正常使用提供设备保障。
5 初步的效果
5.1 提高培训效率,降低考试成本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完成后,段集中培训场所由原来1处、最多同时容纳60人,扩充至7处、最多同时容纳266人,同时参培人数达到建设前的443%。利用“车间远程培训教室”,职工在车间本地就可以直接参加培训考试,不仅解决了职工培训考试与生产组织矛盾的问题,而且极大降低了组织成本。按照段异地职工1136人组织一次全员性考试为例,原需进行19场的考试,现在只需要6场,组织效率提高68.42%。按职工单人往返旅途平均用时4.5小时计算,可节约时间5112人?小时,同时可一次节省回段住宿费用7.8万元。
5.2 提升职工素质,保障运行安全
一、积极稳妥的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各站点的“双强双富”学员是远程教育集中播放收看日学习的主要学员,实行现场点名制度,在每月进行一次远程教育小组长会议上,交流站点学员利用远教信息的成果,对利用远教信息成果显著的,从全乡的优秀学员中筛选部分进行集中参观学习。本年度共参观了楼下村奶牛养殖场、小尚庄新大养猪场、刘吉传淡水鱼养殖水库、高新经济开发区、前壮口刘家肉鸡养殖场等优秀站点,较好激励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二、专家服务团是现场指导学员致富的热情老师。**乡远程教育站于今年5月份,对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实行持证上岗,每月举行一次现场指导,先后在“红发蔬菜批发市场”组织专家服务团现场指导5次,在人口密集的大尚庄办事处、**埠高新经济开发区、红石管理站、黄沟涯示范培训基地等处,授课达36小时,发放科技读本、光盘等5000余份,播放远教视频课件50余个,培训“双强双富”学员280人,受益群众1XX余人,专家现场指导蔬菜大棚管理、三夏三秋生产、淡水鱼养殖、肉鸡肉鸽养殖等750人次,指导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业管理等规模型企业130人次,引导农民务工实现农民再就业3350人,对利用远教信息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的”双强“学员给与年终“双强双富”学员表彰大会上,将发放“远程教育‘双强’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对年创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脑袋”学员,授予“远教知识实用成果奖”;对年创经济收入5万元,实现脱贫走致富路的“富口袋”学员,授予远教信息应用效益奖,并分别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充分挖掘学员中的先进分子,让学信息、用信息、得到实惠的学员在本区域内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形成全村学远教、全乡用远教、全民共同致富的新时尚。
三、远教服务报及时解决“双强双富”学员的信息需求。大部分学员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忙于工作,为了及时让学员得到信息,远程教育站专门出版了远程教育服务报,共出版了8期报纸,其中三个月出版了养殖、蔬菜、务工专刊,除了用于专家服务团下乡授课及现场指导外,每月发放到各站点,每站点不低于20张,争取“双强双富”学员人手一份。方便了学员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四、分片管理与集中学习的结合,促进学员交流的广泛性、及时性。**乡共55个行政村,12个工作区,乡远程教育站在每个工作区设立了“双强双富”学员交流学习工作点,该工作点是该工作区远教业务技术指导的小组长办公室,也是乡远程教育站专职管理员日常分片培训、维护设备等业务的定点单位。每个月25日前,各工作区小组长要将辖区内的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25日上午9:00前上报乡远程教育站,在小组长会议上进行详细汇报。找出差距、激励先进,研究新的发展思路。为全乡学员进行现场参观交流学习提供材料及场所。
五、学员分类明确,指导成果显著。 “双强”学员要增强紧迫感,务必在年终要写出利用远教信息的次数,截至目前,全乡有150余个“双强”学员利用远教信息武装头脑,走科技致富路,年户均创经济收入18.5万元,如:前壮口村村主任刘毅,养殖肉鸡55000余只,年创经济收入23万元;**乡小尚庄村新大养猪场场长、**乡养殖协会会长侯洪武年出栏肥猪500头,创经济收入19万元。针对“富脑袋”学员,重点挖掘其现有产业的运行状态,采用远教先进信息更新促发展,实现产业突发猛进。避免其误入死胡同,无从着手发展行业经济。如:小尚庄村邵礼强,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农资超市,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拥有出租车2辆,年创经济收入12万元;孙堂村韩宏专搞建筑业,参加各种大型建筑业交流会,提高了自己的建筑技术,尽此一项,年创经济收入6万元。“富口袋”学员,大力考察其日常经营收入来源渠道,打破顾虑思想,为其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共有170余名学员,从低收入家庭走向了致富路,户均收入3.2万元。实现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总体思路。
六、实地参观,科学论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月组织“双强双富”优秀学员40名,到本乡先进站点参观学习,到规模发展示范基地考察,一年来,共组织700余人次在本乡优秀站点参观学习,组织3次优秀学员到山东寿光、江苏沛县、浙江安吉、蒙古、济宁任城区泰牧养殖场等地参观学习,签订合同5份。较好调动了学员积极主动性。
七、科学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创新:支部+协会+基地建设。**乡有蔬菜协会、养殖协会两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乡蔬菜协会,拥有会员430人,该协会通过互联网,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签订订单农业合同12份,会员年获红利
10000余元,为**乡争创“鲁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下基础。**乡养殖协会位于小尚庄新大养猪场,沿马陵山一带的五个工作区27个村,有会员440余户,其中:肥猪养殖户153家;山羊养殖户78家;蛋鸡养殖34户,肉鸡养殖55户;肉牛养殖120户,年终会员分红约15000元,远教节目“大杨树下富强村”黄沟涯的因地制宜,带领群众走致富路,激发了养殖协会会长侯洪武的工作热情。目前**乡有生态养猪场15家,年出栏肥猪、仔猪达28000余头,实现了“以点带面”辐射全乡的生态养殖新技术的普及。
八、学习先进,实行月月回头看。对各站点同行业的发展,实行横向比较,找出本单位发展与先进单位差距,及时赶上先进的做法。如:**乡楼下村党支部书记赵德玉利用**乡高速路出口的奶酒厂原料需求的及时、新鲜这一特点,及时上奶牛场,可养殖奶牛150余头,但是其每天都要到互联网上查找养殖场建设视频讲座等,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饲养奶牛的方法等。改造牛舍等技术也从互联网上得到经验,进行了投入改造。在每个月小组长会议上,由小组长提出其辖区内的学员产业发展势头,是否新增项目或者加大投资,对新增投资项目的要上报,我们将派专家成员跟踪指导,让其稳步推进。实现项目蒸蒸日上,不能让其夭折。实现项目推行业,行业推经济,经济促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九、强强联合,跟踪服务。**乡利用专家服务团全体成员,实行专人负责,集中调度的方法,增强党建服务职能。每个专家实行持证上岗,是党员的要在下乡服务岗位上,详细著名党员岗,体现党员模范岗的工作特殊性。对乡直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兽医站、司法所、文化站、综治办、经管站、计生办等兄弟单位实现联合办公,在远教小组长月例会上,联合单位派员出席会议,提出在本行业上的需要宣讲的法律、计生、农业种植、养殖等内容及上级有关惠民政策,争取在下个月远教工作中,妥善安排日程表,先后在全乡70个站点上安装了“科技信息村村通”软件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软件,为学员利用科技市场信息等创造了条件,同时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创造了环境。
十、月考核制度推进站点学习的纪律保障。乡党委从9月份,除了对站点实行集中播放收看后台考核外,还实行月集中检查组考核。每月乡党委组织计生、远教、审计、综治、土地等单位组成的检查组,深入各站点现场检查软、硬件建设,是否能够满足党员干部学习需求,节目下载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多、节目预告栏是否更新等,推进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对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考核成绩上报乡党委作为月度调度考核成绩之一。留存远教站一份作为村级操作员发放补贴主要依据。
一、学习形式及内容
学习以集中辅导和培训为主,以个人自学,书写笔记为辅;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精神及我市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职能、法律文书制作、案例分析等。
二、时间安排
每周五下午为全局统一组织学习时间;遇有重要会议精神和文件需传达,由局领导决定随时组织学习。
三、落实措施
1、中队、科室要制定各自学习计划,按时填写《执法业务学习记录》,法规宣传科每月将对各中队、科室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2、记好学习笔记。全局人员每月都要形成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笔记,并有学习体会。每季度末,法规宣传科对全体人员本季度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并就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定期对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人员自学公共法律知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每季度末由法规宣传科统一命题,对本季度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考试(指定复习范围),考试成绩60分为及格,考试成绩在全局范围内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全年累计二次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离岗学习。离岗期间,工资按有关规定发放。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训练;课程改革;参观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37-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由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山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理工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专业之一。山东理工大学在2010级、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每届160名学生中各挑选了40名学生组成一个班,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工程训练》是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中的第一门实践课程。
二、《工程训练》的培养要求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山东理工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制订出适合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用的《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机械制造企业,实践《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标准,建立运行机制。《工程训练》是学生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进行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是感知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过程,是获取工程师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训练》涉及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热加工和冷加工、现代数字加工等众多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现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知识;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刀具、夹具、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工程概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初步对简单零件选择加工方式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某些主要工种方面应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制造和在规定工艺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建立以现代工程材料与制造工艺为基础、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熟悉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工程训练》实训时间为四周。
三、《工程训练》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工程训练》课程内容要求,制订了教学大纲,确定了实训内容。
带着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制订的培养计划和所有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到企业走访,联系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训的事宜。企业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都很赞同,也很支持,但对《工程训练》实训这个项目提出了异议。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热加工企业没有冷加工,冷加工企业没有热加工,或有热加工,但工种不全,没有一个企业具备《工程训练》实训大纲所需要的全部工种。而且企业是以产品生产为主的,让企业停止生产,拿出设备训练学生是不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生产,学生对设备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危险因素等均不熟悉,稍有不慎,容易出现设备、人身安全事故,而且学生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不高。这样,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够保证?出了产品质量问题找谁负责?造成经济损失怎么办?等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故《工程训练》实训在企业进行是行不通的。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在学校内进行实训的同时,到专业化生产程度高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星期六学校休息,而企业不休息的时间差,在课外安排了四次企业参观实习。
五、做法
选择到距学校100公里范围内专业特点强的“淄博格尔齿轮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潍坊盛瑞传动机械股份公司”四企业参观实习;租用公交公司的客车,早上出发,在企业上班时间后半小时内到厂,企业晚上下班前出厂,当天晚上返回学校。到淄博格尔齿轮制造股份公司实习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弧齿圆锥齿轮、蜗轮等的大批量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加工。了解了滚齿、插齿、剃齿、珩齿、磨齿等直齿圆柱齿轮轮齿的制造方法及加工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刨齿、铣齿、磨齿等弧齿圆锥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名称、型号及工作原理,了解了齿轮齿端倒角的作用、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到潍坊盛瑞传动机械股份公司参观实习,了解了内燃机连杆、凸轮轴等零件的制造生产过程;了解了棒料毛坯的工频感应加热,连杆毛坯的滚锻、膜锻、切边、校型、余温淬火等工艺方法;凸轮轴毛坯的楔横轧工艺方法,了解了感应加热设备、滚锻机、曲柄压力机、摩擦压力机、链式输送机、楔横轧机等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工作原理。参观了连杆加工生产线、凸轮轴加工生产线,看到了立式回转台铣床、立式回转台磨床、立式拉床、金刚镗床、连杆铣端面—镗孔—倒角加工组合机床,消磁机、刻字机、凸轮轴车床、凸轮轴磨床等在学校实训中心看不到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了解了连续铣削、精密镗孔、平面拉削、刮削去毛刺、连杆与瓦盖配对刻字等工艺方法。到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参观了600KW燃气内燃机的机体、曲轴等的加工,了解了大型内燃机的机体的平面铣削加工、瓦盖槽波形面的成形刨刀刨削加工、汽缸孔的镗孔加工、气门孔的铰孔加工、曲轴轴颈的切削与磨削加工,看到了大型龙门铣床,大型龙门刨床,单臂刨床,大型曲轴车床、曲轴磨床,落地镗床等大型加工设备。到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实习,参观了M14320A万能外圆磨床;MGB1412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的床身刨削加工、主轴的精密磨削加工,床身导轨与工作台导轨的刮研加工,机床的装配、主轴的回转精度、工作台直线运动精度的检验等制造工艺、检验方法与产品的装配过程。
六、结语
通过在学校实训中心内的实训,学生们对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刀具、夹具、量具等有了初步了解,初步掌握了部分工种的操作技术,对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机械制造的工程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们对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先进制造方法和技术及设备知识,对机械制造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和特点、各工种的发展程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规模制造企业的认识,对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再社会化;进城农民工;教育与培训
一、进城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再社会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城市数量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就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随之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到2009年已经发展到的46.6%,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转移进入了城市,他们不仅面临就业与生活的困境,同时也面临完善与发展的难题。大量农民工已经进入城市。他们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他们向城市转移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个体的生存问题,而是更加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体在城市的发展,以及像现代市民一样生活。
进城农民工的发展诉求从表面上看是个体身份的转变与确立,从本质上看则是他们改变、学习、提升、再适应的过程,即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socialization)一词于1895年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在“社会学问题”中开始使用,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社会化的解释为:“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刚出生的婴儿是同其他动物无多大差别的生物人或自然人,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社会化对于个体而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社会化可以分为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和再社会化三个时期。
对于我国广大进城农民工而言,他们除了要和社会其他成员一样完成自身的继续社会化,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农村乡土社会和城市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差异,必须在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再社会化,即当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发生巨变时,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而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进行新的学习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环境上的差异不仅使进城农民工因人力资本所造成的谋职和生活的不适性表现出来,而且使他们在城市生活与工作方式和观念上的不适性更加突出,这些不适性促使进城农民工群体在主观上要求逐步提升自我知识、能力和观念。产生强烈的再社会化的主观愿望。
二、教育与培训促进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
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的实现,需要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在城市发展多个层面的适应性,而该群体的城市适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经济层面适应、社会层面适应、文化和心理层面适应。经济层面适应是个体城市适应的基础,对于进城农民工而言,其进入城市谋生首先是着手解决个体在经济层面的城市适应性问题,即必须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一份能够满足个体生存需要的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但进城农民工的诉求并非仅局限于此,他们希望实现个体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的统一。实现个体在社会层面、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全面适应,从而满足他们从农村人向城市人、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发展诉求。
(一)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实现经济层面的城市适应
进城农民工为了在城市谋得一份满足生存与发展的职业,实现个体的再社会化,需要教育与培训更新和丰富他们在就业、创业和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其适应全新且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境。对于大量进城农民工而言,他们不但在文化程度上普遍低于城市市民,而且在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上也有所欠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城乡具有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是20:1,受高中教育人口比为4: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1。进城农民工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缺乏导致我国进城农民工在进入城市这一新的生存空间,面临全新的工业化、现代化生产方式与机器设备时通常底气不足,他们大多要从简单的、职业地位偏低的工作做起,面临艰难、繁重的工作环境。再加上进城农民工对法律、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知之甚少,缺乏自我维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他们通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处于弱势,难以满足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只有通过教育与培训实现他们在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基础上的再社会化,才能快速缩小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人力资本水平上的差距,使进城农民工能够尽快适应城市这一新环境。
(二)通过教育与培训增强观念意识和行为能力,实现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城市适应
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的实现,还需要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在社会层面、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城市适应性,使他们具备适应城市这一新环境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能力。进城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的适应是个体城市适应的基础,是其进入城市谋生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但进城农民工的诉求并非仅局限于此,他们希望实现个体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的统一,实现个体在社会层面、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全面适应,从而满足他们从农村人向城市人、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发展诉求。进城农民工社会层面的城市适应,主要是指转移人口实现生活方式上的城市性。城市化发展对于每一个转移劳动者而言,不仅是生存空间和发展地域的变化,更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念所引导的、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早在1938年。学者路易斯,沃尔斯(Louis Wirth)就曾在其文章《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主义》中明确提出“城市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进城农民工除了要形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外,还需要在文化和心理层面形成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即形成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和适应城市文化的价值观念。从进城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来看,他们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员,应该得到城市市民的同等的社会地位。据调查显示:新生代进城农民工认为“农民工还是农民”的仅为18.94%,认为“农民工不以务农为主,应该得到市民同等社会待遇”的占56.82%。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发展诉求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树立其与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主体意识、法制意识,能够形成与市民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能够在与市民交流与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融入市民群体中,形成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从而全面适应城市社会。
三、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教育与培训的实施
(一)拓宽教育培训内容
教育与培训是实现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只关注该群体生存而忽视其再社会化发展的教育与培训内容仅仅局限于工作知识和技能这一维度。对于他们的再社会化发展而最终成为未来城市新市民所应该具备的观念意识和综合知识素养并未提及或者尚不全面,而这些内容恰好是转移劳动力从“农民工”向“现代市民”转化时所面临的素质瓶颈。因此,必须拓宽进城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多方面提升进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以使他们能够实现对城市这一新环境的全面适应。
拓宽进城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必须将过去单一化城市生存、就业知识和技能拓宽为集知识、能力、观念意识三个维度为一体的现代市民综合素质。其一,观念意识维度。教育与培训要着重转变进城农民工对于事物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将主体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塑造纳入到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之中,使转移人口消除对城市的隔离感,形成城市主人的自觉意识,将自身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个体主动性,承担公民义务,增强城市归属感,实现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而持久的发展。其二,知识素养维度。教育与培训要帮助进城农民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掌握工作岗位变化和社会快速发展对劳动者所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维权知识、求职知识。具备与现代城市生活相适应的城市生活知识,成为能够适应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和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型劳动者及学习型公民。其三。行为能力培养。进城农民工教育与培训不仅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在城市工作必需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使他们具备学习的能力,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将学习成为其内在需求和发展的支撑手段;使他们掌握业缘式人际交往的能力,转变其原有的同质性与血缘、地缘本位的交往方式,促进他们形成市民社会的复杂而间接、交往面广的异质性与业缘本位人际交往:使他们形成应变能力,应对和实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被动变化和主观改变,适应实践活动中人员、岗位、内容、方式的各种变化,不至于在多变的社会发展中陷入被动局面,实现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多元主体职责
为了实现进城农民工的再社会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教育与培训学校、企业和社区多元主体的有效功能,通过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的职责,增强他们的工作实效性,完善进城农民工的素质结构,从而促进他们在城市的后续发展。
其一,强化企业培训功能。企业作为进城农民工的重要聚集地和实现个体继续发展的重要媒介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对聘用的进城农民工进行岗前准备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专门培训机构或组织,也可以和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部门合作,对进城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主体意识等综合素养。其二,强化成人教育与培训机构功能。作为在职人员进行继续学习的通道,成人教育具有与全日制学校学历相同的权威性,必须成为进城农民工继续提升自身学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人教育一方面要发挥其学历提升的重要作用。使进城农民工能够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获得系统性的专业教育,实现学历补偿和提高,使他们的文化程度能够达到高中及以上水平,另一方面,成人教育要增强其岗位培训的作用,充分利用其资源对进城农民工进行各类岗位培训,使已经具有一定职业工作能力的转移人口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个体实践能力与人文素质的整体提升,使他们能够通过这种非学历教育的形式为个体的后续发展积聚实力。其三,发挥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功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初阶段,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其对即将进入城市和已经进入城市人群的准备型和补偿型的教育与培训功能,使大量拟转移劳动力能够在农村当地获得各类准备性培训,使那些缺乏培训但已进入城市的转移劳动力能够获得短期补偿性培训。完成上述工作后,职业学校还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发挥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转岗和素质晋升的功能,通过周期性的岗位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转移劳动力能够在“合格农民工素质”的基础上具备“现代市民素质”,使那些具有强烈发展诉求的进城农民工能够具备社会流动的技术资本和综合素养。其四,发挥社区的教育与培训功能。社区在教育与培训上具有对象大众化和内容多样性的天然优势,实现进城农民工再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必须强化社区的教育与培训功能的发挥,在学习时间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充分考虑灵活选择性和实效性,利用办新市民学校、农民工培训班等方式,在进城农民工的闲暇时间,对其开设文化知识、职业技术、公民素质、家庭教育等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提高进城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构建学习型和谐社区,促进进城农民工不断学习和提升,推进其再社会化进程。
(三)完善外部保障措施
下面就谈谈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学习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收获: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教育缺乏科学地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白玉萍教授讲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的讲座。给我印象深刻,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听了那么多的例子,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不做造成学生心理畸形的罪魁祸首。
小学工作是艰辛而又烦琐的,尤其是我们班主任。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很重要。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因此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技巧,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机能。总结教授们在讲座中提供的方法,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愉悦充实每一天。笑着过是一天,愁眉苦脸地过也是一天,那何不微笑着接纳一切,如果一天是快乐的,那么无数个一天组成的你的一生也是快乐的。
2、多与他人交往。长期独处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在朋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
3、投身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正好;如果你还不太满意自己的职业,那么也请你尝试着爱上它,都说日久生情,如果突然之间让你离开教育岗位,我想很多人都会不适应的吧,假使你不想离开这个岗位,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它。
4、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记住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明明是学生犯了错,自己就气得不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迁怒学生的事情也不要做;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耿耿于怀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这句话听来叫人不寒而栗。教师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有关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把握好学生的心灵气象,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听了赵晓颖的讲座《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的讲座,案例展示。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以后会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人际关系不协调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三、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要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作为教师要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切不可伤害学生,要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②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相信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对于班主任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当班主任已有23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我始终把教书当成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怀着对得起学生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中体会到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时写下:兰老师,您从一年级一直教我六年级,6年啊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人爱我,不厌弃我,我才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您就向我的妈妈,老师的爱最伟大,因为老师爱的是别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听到这些话更开心的呢?我感觉到,作为老师,有时只要那么一点坚持,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段难以忘怀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人师、作为班主任的巨大幸福,同时也激励着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真诚的爱心。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没有爱的心灵,是贫瘠的沙漠,不可能长出红花绿草般的美德;没有爱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绽放心灵的浪花。做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深有感悟。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一个名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1、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铁道北,学生家庭都很贫困。我校留守学生较多,作为一位老师更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导致孩子养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谈心、多次家访。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学生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2、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能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从心理上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最大限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真心,是缩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成了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班小明一次信上写着:老师,我想问问您,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学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就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帮他树立自信心。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进步很快。此时的我才真正感悟到班主任适时的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当我领着他走在路上时,很多人会问,这是你家的孩子吗。小明会故意拉紧我的手,身子向我靠得更近了,无形中告诉人家,我们就是母子。
六、开辟有效沟通的多种渠道。
通过本次培训我更加意识到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的沟通过程,有效的沟通又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从课堂语言方面,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新异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使用鼓励、尊重、商讨的话语方式,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及时反馈,鼓励评价。教学反馈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对各种反馈的信息要采取及时的措施,评价时要做到及时、公正,并通过及时公正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反馈评价时要运用激励机制,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地信任学生;训练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 国培 高职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为提高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受学校派遣我有幸参加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8月20日―9月14日举办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类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国内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组织严谨,内容丰富,从大的方向到具体实例,都既有深度和内涵又不乏广度,使人受益匪浅。
1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不可替代的形势及未来特色专业群的发展趋势
在这二十来天的培训中,多位高职领导专家对于高职教育理念及理论的相关研究介绍让笔者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明确了改革目的,指引了发展方向。培训第一天,主要领导就对“高职教育怎样做到适应形势及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问题给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指导,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若干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家在工作中所需要作出的努力。笔者对此感触颇多,学校、专业和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这片土壤,好比船院的发展规划,就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来指导专业建设,以适应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振兴来确定总体改革导向,通过适应产业集群来建设学院特色专业群。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以前总感觉这些问题不是我们所考虑的,也不需要了解,在听完介绍之后,现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所做出的相关改革措施与政策,明白自己在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中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紧密跟随高职发展趋势,才能真心支持和关心学校发展。此次培训加深了教师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新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2提高制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的能力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 “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设计”,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制定过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及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新理念,例如,制定“工程机械运用维护专业人培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是关键,依据市场需求是高职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确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培养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原则,做到三个瞄准:瞄准社会需求,确定“工维“专业定位;瞄准人才类型,确定”工维“专业课程体系;瞄准行业标准,确定质量标准。在学校和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之间通过调研搭上了一座桥梁,通过调研,学校从企业那里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迎合企业,迎合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以企业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实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的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以工程机械基本运用、维护为主要专业方向,以工程机械维修为专业拓展方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
3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实训室建设经验
通过参观学校先进一体化教室、船舶辅机实训室,学习了部分船舶辅机的安装与调试,了解了柴油机一体化教学。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对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掌握教师所授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条件建设是人培方案的实施保障,接合我校实际情况,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验室、实训室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建设。根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与工程机械相关企业(生产、施工、销售、修理、租赁等)建立稳定、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
4到企业参观学习,进一步实地了解企业管理理念和产品的生产流程
通过参观了武汉TCL公司的生产厂房及车间,了解了企业管理理念,学习了TCL公司产品的生产流程。在武汉青山船厂听取了轮机专业设计专家的关于轮机工程在造船方面的设计知识,了解了一些新的规范,新的发展技术,也参观了青山船厂的船台、车间和大部分在造船舶。通过实践参观,我们对船舶制造、企业管理、专业前沿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宜昌柴油机厂(403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参观了柴油机生产厂房及车间,听取了宜昌柴油机厂领导的讲座,讨论了柴油机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及柴油机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理念等。
参加国培项目教师就培训期间所得、所思进行了交流,并结合本地、本学校办学的科学思路、成功经验就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本次培训,大家一致认为参加国培是非常必要的,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共同服务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它对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将学习到的高职教育先进理念、方法、经验运用到日常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为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仕涛.高等职业教育 ――若干问题的思考[Z].2012.
[2] 肖亚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与设计[Z].2012.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工程训练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76-02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综合创新型素质教育转化。工程训练作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体系,其内涵也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朝着“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基于此,国内许多高校已相继建立起规模大、师资水平高、设备先进的工程训练中心。但中心建设应当采取什么模式,工程训练教学应该进行哪些创新改革,这仍是有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工程训练与科技创新制作相结合,对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并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改革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一)改革教学体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在原金工中心基础之上,原教学体系从金工实习单纯的实践教学操作,发展为工程认知训练、基本加工工艺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自命题创意训练等系列化的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由基本技能训练向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为一体的训练方式转化,由单机技术技能训练向部分实现局域网条件下的技术集成训练方向转化,由较单一知识和技能训练向综合性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向转化。
其次,开发新的实训教学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发研究制定了新的加工实训教学内容。对于机械类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分组布置创新设计制作的任务。在完成既定的实习内容后,留出3~5天时间让学生分组自主进行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方案经教师认真审阅修改通过后,进行草图设计。待所有零件加工、装配图纸经教师审核后,则进入制作阶段,学生按设计要求在各工种指导人员的协助下独立加工。实习期间没有完成的内容可利用实训中心开放时间完成。1~2月后由中心教师组织学生答辩,并设立奖项。
以上改革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并提高了其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改变原来“零件生产”的教学方法,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氛围;同时通过训练过程中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组织、管理能力。此外,中心教师拓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综合训练、创新设计、自命题创意等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系统,结合数控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设计、网络传输、数字化制造等现代制造理念。
二、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工程训练中心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校内许多学生在进行创新实践及科技活动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和设备,中心和学生课外活动没有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造成一方资源闲置,而另一方却无设备可用。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不仅应成为大学生进行基础工程训练的平台,同时也应成为他们开展创新实践、课外科技制作和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构建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工程训练的开放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时间的开放
训练时间的开放,包括训练时间点开放和训练时数开放两层含义。理想状态下,训练时间点开放即学生在任何时间点,包括晚上、周末和节假日,都能进训练室参加训练;训练时数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延长或缩短训练时数。
(二)训练内容的开放
训练内容的开放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入手。训练广度的开放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压缩必修训练项目,同时尽可能增加选修训练项目,提高学生选课的自和自由度。训练深度的开放主要是指对训练内容进行分级,如设立基本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再由学生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等级参加训练。
(三)训练方法的开放
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设施不可避免地存在生产性不足、先进性滞后的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训练的效力。训练方法开放就是不仅采用传统的现场训练手段,也采用现代的训练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远程视频教育和仿真训练等。这些现代的训练手段不仅成本低,安全可靠,而且不乏直观性和吸引力,还可以弥补工程训练中心现场训练中的不足。
三、合理利用和开发软硬件资源,为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提供良好平台
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现有的设备及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在实习学生人数3000余人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过程十分重要。对软件资源进行开发,是盘活硬件教学资源的基础,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了工程训练网络课程,供学生远程学习。通过合理的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对实习学生进行多批次、满员额的调整和改革。除对现有的实习学习方式进行创新,教师还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十一五’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发等,以工程实践学习的角度,通过贴近具体生产实际的研究和指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完善教学内容。这些都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对中心的长远建设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实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立了创新设计项目以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同时与本部电子实习中心合作,发挥各自在机械和电子方面的强项,让学生进行真实产品与虚拟产品的开发设计,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创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制作出机械或机电综合产品。以下是学生团队机械创新作品——多功能担架(救援变形金刚)的制作过程:
第一,调研选题。选题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提供一些选题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制作完成创新项目申报的ppt等后进行答辩,介绍该作品详细设计思路、原理及创新点,专家和教师组成的评审团认真分析后给出意见和建议,确定其可行性。
第二,设计阶段。一是进行机构优化设计与机构动力学分析。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对机构变形的关键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运用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机械原理知识,设计并校核各构件结构尺寸,获得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相关参数。二是对产品进行三维造型。使用CAD软件对作品进行三维造型后,通过其运动仿真模块实现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再次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加工制作。加工制作主要由学生完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个别难度大、精度高的加工件由指导教师完成。本阶段同时完成产品的安装和调试。
第四,论文写作与答辩。将上述从方案论证到最后产品加工完成的全过程写成论文,结合该作品拍摄视频文件,并进行文字、图像剪辑,配合论文和实物让专家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该产品。
综上,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和难度的机械产品科技制作,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将所学的专业核心课程知识进行了综合应用,而且极大提高了综合能力。此科技创新制作作品已在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取得二等奖。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学生自信心增强、科技创新制作兴趣浓厚,同时也熟悉了机械产品制作的流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个人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
五、结语
通过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实践,可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应改变原有“零件生产”的教学方法,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工程训练基地在提供正常教学服务的同时,还应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设计以及个人业余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即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最大效能地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三是积极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制作创新产品,并积极参加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大赛,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水根.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与管理法考察报告[J].金工研究,2003(1)
[2]陈金水等.创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
[3]吉云亮,张瑞东.高校金工实习工程实践教学发展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
[4]丁政等.多模块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探讨[J].高教论坛,2008(3)
[5]陆顺寿,吕恬生.建设有特色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0JGZ012);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10B2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改工程项目(ZSH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