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护理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院200年住院分娩100例,其中妊娠合并乙肝8例,占8%,娩出新生儿100人,低体重儿(2500克)3例,占3例;新生儿抢救1例,占1%。
2 产前护理
本院病人主要病人来源: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其次为按医保指定就诊人员以及辖区内居住的人群,许多孕妇未在我院接受系统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产前给孕妇及家属讲解正确的乳房护理知识,宣传母乳喂养好处及有关母乳喂养制度,使整个家庭把母乳喂养作为喂哺新生儿的首选目标,手把手教孕妇正确挤奶手法及哺乳姿式,激励孕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作孕期营养指导,为产后有效的母乳作好生理准备,积极与孕妇及家属沟通,帮助全体家庭成员在行为角色找到良好支撑和平衡点,帮她(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帮助全体家庭成员在行为角色找到良好支撑和平衡点,为母乳喂养作好心理准备。保证母乳喂养时母婴安全舒适,为母乳喂养家庭提供环境和物资:母乳小枕头和母乳喂养小凳。对合并乙肝孕妇讲清利弊,提示大三阳孕妇进行新生儿乙肝病毒阻断采取防范措施,可选择母乳喂养。
3 产时护理
临产时由专业护士或产妇信赖的家属全程陪伴,随时向产妇及家属传递有关分娩的动信息,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加其信心和家庭凝聚力,巩固其家庭成员关系。早期及时早吸吮及母婴全皮肤接触,有记录可查70例,占70%,早吸吮满意率达100%。对家庭成员特别是母婴角色认知及其身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未作早吸吮:凡在我院生产的产妇患某些规定疾病,如半乳糖血症和乙肝抗原阳性,心功能Ⅲ以上,Aprar评分7分以下未作早吸吮,本组未作早吸吮共6例,占6%。
自然产式:阴道正常62例,占62%。第三产程结束对新生儿进行处理后,正常情况下,由助产士协助产妇作早吸吮。剖宫产:剖宫产27例,占27%,病房护士接清病人作早吸吮及全皮肤接触。早吸吮及母婴全皮肤接触最有利时机:孕妇自愿前提下,为减轻产妇产后一段时间的痛苦,减少产程延长,使由此引起的新生儿窒自及产伤,开展无痛分娩88例,占88%。在分娩结束后立即作早吸吮及全皮肤母婴接触,减轻由于分娩彼劳和伤口疼痛对母乳喂养影响。
4 回休后的护理
影响产后母乳喂养因素:(1)产后心理积极与极的情绪反应,护理:针对产妇的角色反应进行定位疏导,让其保持常态向既定目标行动,及早哺乳。(2)疼痛:伤口疼痛及子宫缩复痛。护理:注意坐姿和卧姿减轻伤口张力,注意休息方式,轻柔按摩下腹部(3)产后营养:彼劳及激素水平易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护理:为保证乳汁充足,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汤类食物[1](4)产后大小便情况:妊娠期腹肌张力增加,孕晚期胎儿压迫膀胱,产时使用腹压,分娩后腹肌及扩约肌松驰,部分产妇并发产后内外痔或排尿不适。护理:产后腹带松紧适度,食易营养易消化食物,推广产后操,辅导产妇锻练腹肌和扩约肌;及时排空膀胱,促进伤口愈合。(5)乳房观察及护理:接清回休产妇的同时掌握乳房情况,了解乳汁是否充足,衔接姿式是否正确,发生问题及时纠正记录,乳房平坦患者进行按摩,内陷者外牵拉,奶胀时挤奶,预防发生乳腺炎,乳房胀体 温未升高时先吸奶胀一侧。乳腺炎患者敷外用药治疗,剖宫产患者输液有药物禁忌不能哺乳时,帮助按摩乳房、挤奶、借奶,保证病情许可时能进行母乳喂养。早产儿、低体重儿母亲哺乳:让其掌握乳量充足指标顷听吞奶声;新生儿吃奶途中自已会停顿休息,有保护性睡眠存在,防止吐奶及吸入性肺炎,防止弄脏新生儿衣物造成新生儿皮肤感染。让产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确又舒适哺乳姿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喂奶前洗手,清洗乳房;穿着宽松舒适,勤换内衣,穿乳罩,防止乳房下坠,保持会阴清洁,有条件者可沐浴,科学育儿和“坐月子”,夏天开窗通气,冬天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天气较好可到户外活动。
结论:通过护理工作紧密相联及其它岗位层层相扣,保证每一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姿式和正确方法,提高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自愿选择实施母乳喂养。
5 出院评估
出院时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评估,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间题办法,资料存档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踪随访母乳喂养情况。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应用进展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不足37 w的活产新生儿,也被称为未成熟儿,由于早产儿的组织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善,出生后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疾病[1], 相对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脑瘫或者脑损伤等情况,且在其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认知发育迟缓或者行为发育障碍的几率更高。发育支持护理就是一种通过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改变其照顾方式,以实现保障并促进早产儿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方式[2]。
1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作为一种针对早产儿的个性化护理模式,系统和主要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子宫内环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的影响、早产儿的行为发育模式与协作系统是其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护理中则以早产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为依据,将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作为主要原则[3],将支持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发育支持护理的重要特点是人性化和个体化,要求在早产儿的照护过程中,以其临床表现、个体需求为依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喂养计划、护理、皮肤接触机会,通过对照顾步伐、进程的不断调整最大程度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性。提高早产儿父母的参与程度,为家庭总体舒适性的提高提供指导。
2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的方法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过程中,需要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均给予正确的有效的支持。
2.1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护理
2.1.1环境护理 ①温度湿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十分成熟,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差,要保持NICU室的的温度在24℃~26℃,而相对湿度需维持在55%~65%。当早产儿出生后应放入热暖箱中时,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暖措施。②光线:强光会对机体的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并对睡眠造成干扰,因而 NICU室中要尽量减少光线的影响,要求NICU室窗帘关闭,仅调节室内灯光亮度来获得最佳的光线效果,在必须开大灯的时候,则早产儿所在的暖箱需要使用深色布遮光。③声音: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医护人员在NICU内的说话、走路声音,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相关仪器声音,尽量将器械操作、暖箱门开关等的声音降到最低,迅速应答各种仪器报警,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惊吓,控制室内噪音在60 dB以下。
2.1.2护理 在实施鸟巢护理的过程中,先将鸟巢放暖箱中预热,再将早产儿放入其中。选择最合适的摆放:四肢中线屈曲位,肩膀向前屈曲以避免肩膀的内收;手傍中心位或手傍口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使得早产儿能够进行自我安慰。然后模拟早产儿在子宫的,为其提供肢体活动边界,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
2.1.3疼痛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因多种并发症的合并发生,需要进行侵袭性操作,这些操作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刺激,引起疼痛,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在实施其他各项操作时,也要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声音温和。患儿行为出现异常时,给予相应的安慰措施,必要情况下,通过非药物镇痛来尽量缓解患儿的疼痛。
2.1.4抚触护理 由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为早产儿提供抚触护理,做到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抚触过程中注意和早产儿的语言、目光交流,使得早产儿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一般情况下,早产儿每次抚触的时间在15~20 min。对于本身体重较低,体温尚不十分稳定的早产儿,也可以选择直接在暖箱中做抚触护理。
2.2出院后的家庭发育支持护理 在住院期间,要鼓励和指导早产儿的父母参与支持护理。一方面,在早产儿的病情基本平稳之后,母亲可以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尽早让早产儿与母亲之间进行皮肤接触,让其感受母亲的心跳、陪伴、,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与母亲护理早产儿的信心。出院后则要指导照护者对居室的温湿度、光线、声音等进行有利调节,提供有益物理环境刺激;感受丰富的社会环境刺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时的喂养中也要注重与早产儿的充分互动交流,为早产儿的发育提供有利因素。
3 发育支持护理临床实践分析及作用
以王晓云的研究为例,其随机将120例早产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在早产儿出生后提供发育支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对早产儿的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则发现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均显著更优。李胜玲等[4]的研究则通过更为专业的神经行为(NBNA)和发育商(DQ)测试不同组别早产儿进行了比较,一方面,早产儿出生后的一到两周时间内,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行为能力、 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以及一般反应等五个NBNA评价方面的单独评分都显著高于经常规护理的早产儿,提示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对其自身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Klerberg等更是在早期的临床对照实验中对早产儿出生后1年间其大脑发育指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0~2岁儿童可塑性强、代偿性好、受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如果在此期间早产儿缺乏交流,也会引起其发育过程中社交、认知发育的偏离。另一方面,李胜玲等的研究也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早产儿出生后的3~12月内发育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之对照组也显著更优,则进一步表明,温馨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为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创造更和谐优秀的生长氛围,而且通过给予早产儿更多的音乐、色彩、抚触、触摸等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大脑皮层的反应性。
上述所有研究结果中都需要注意的同一重要问题就是,发育支持护理中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父母家人在发育支持护理的过程中,无论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家庭护理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及家人的行为会对早产儿的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4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发育支持护理对于改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期间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因此而引起的胜利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亲子关系的尽快建立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秀丽,叶天惠,曾.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5):88-91.
[2]张晓丽,董荣芝,王娜娜,等.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10-11.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家庭随访;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74-01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1]于1977年提出的。杨廷忠等[2]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它可以影响人对行为的选择、影响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的情绪状态[3]。也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培养自我效能感,如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增加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等[4]。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开展家庭随访的研究,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感,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88 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的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岁,具有一定理解能力,自愿参加研究的患者。病例的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有精神疾病,距离较远,拒绝参加研究的患者。
1.2 测量指标及调查工具 (1)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腹膜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患者人口学、社会学特征,付费方式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值。(2)采取1995 年香港张建新编制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表[5]进行自我效能评价。该量表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分为4 个等级,即为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分数从1~4分。量表总分范围为10~40分。量表评价方法:1~10分指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11~20分指自信心偏低,有时侯会感到信心不足;21~30分指自信心较高;31~40分指自信心非常高。总的就是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
2 方法
2.1 两组的常规干预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治疗和护理,按一般医疗护理原则接受服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治疗;护士主要进行生活、睡眠、执行腹膜透析的护理及药物治疗护理;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督促和指导患者参加各项活动、用药观察和护理;常规性地进行用药、饮食、复诊指导等。
2.2 观察组的干预 家庭随访计划实施周期为四个月。
2.2.1 心理指导 鼓励患者病尽可能发现身边的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让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让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家庭随访时护理人员有意识地给予鼓励,对患者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及长处。
2.2.2 组织肾友座谈 组织那些腹膜透析操作较标准、透析效果较好的观察组患者参与家庭随访,跟被随访患者沟通、座谈并做示范,每两周一次。
2.2.3 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家庭随访中,对观察组患者的家属进行家庭生活指导。以面对面沟通为主,提醒家属尽可能多鼓励患者,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埋怨和批评。在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排上尽可能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2.3 效果评价 家庭随访开始前、随访计划完成后,由研究者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感的测定。高分者,表示其具有较高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多、能力越强;低分者表示其缺乏自信、较自卑,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2.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 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3 结果
3.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36 例(45.0%),女44 例(55.0%),年龄18~82 岁,平均( 30.90±13.93 )岁。汉族70例,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0 例; 未婚20 例,已婚60例; 初中及以下51 例,高中或中专15例。
3.2 家庭随访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腹膜透析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x±S,分)
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家庭随访后明显提高(P=0.000),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干预前比较却有所下降(P=0.000),干预后两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4.1 家庭随访的必要性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腹膜透析成为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但因操作不当、无菌观念不强等所致腹膜炎和透析不充分一直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6]。所以有必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规、持续的教育和指导,使其掌握并熟练进行腹膜透析正规操作。
4.2 家庭随访的迫切性 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家庭随访后,其自我效能感有较大提高(P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家庭随访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随访,以使其更好的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Adams NE,Beyer J.Cognitive processes mediating behaviorl changes[J].J Pers Soc Psychol,1977,35(3):125-139.
[2] 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3] 寇冬泉,黄枝.自我效能感研究概述[J].培训与研究, 2004,21(1):76-79.
[4] 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63-765.
[5] ZHANG J X,SCHWARZER RALF.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 -belief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 - 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a,1995,38( 3) :174 - 181.
关键词: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强,对助产士提供优质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关注护理人员幸福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流失,增加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1 主观幸福感的概述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的情感性与认知性的评价,常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工作满意联系起来。SWB有三个特征: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个体设定的标准是主观幸福感评定的重要依据。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只有自己能够感受,而不受外界标准来衡量。而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一般是长期的而非短期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2 助产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1主观因素
2.1.1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悟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人们通过它可以对技能进行权衡和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评价和改变。能够把握自己的消极情感,释放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具有良好自我效能的表现;相反,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生活在悲观与失落之中,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与工作失去信心,从而降低自我幸福感指数,这正是自我效能较差的表现。佟月华等的研究发现[2]: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赵芳芳等(2012)[3]认为,增强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2.1.2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是Rotter在社会学系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许多学者对心理控制源研究发现,心理控制源的内控者的主观幸福感比外控者的主顾幸福感要高。曲海英(2010)[4]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他人因子通过对精神病性、人际敏感、抑郁及总分的影响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李永鑫(2007)[5]认为,心理控制源对于倦怠的核心维度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越是外控的个体,其情感耗竭的可能性就越大。
2.1.3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作为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即个人的人格特质不同,具有幸福指数不同。白杨等(2007)[6]研究表明,助产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21.6%,人格特征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徐枝楼等(2008)[7]调查研究显示,高年资组护士在神经质、内、外倾向、精神质3个分量表总标准平均分均高于低年资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
2.2客观因素
2.2.1工作与家庭因素 工作和家庭作为生活的两大领域,是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每个个体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婚姻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婚姻氛围是否和谐影响到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助产士主观幸福感与婚姻质量呈正相关,即护士婚姻质量良好,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2.2.2经济因素 酬薪是影响主观幸福的重要指标,收入越高,相应的幸福感指数也高,即享受高酬薪者,一般在工作比较受重视,个人的专业知识较强,能够受人尊重,从而个人的幸福指数提升。收入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在工作中运用积极情感,使工作充满热情,助产士的酬薪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高,离职意愿越低。
2.2.3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也是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另一重要因素。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否能够得到社会支持,关系到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关系到是否产生积极情感,甚至关系到个人幸福指数的提高。社会支持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就必须加强护士社会支持水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护士心理压力,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3 对策
3.1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构建良好组织文化 国家必须承认助产士具有学士学位,培养护士的各种能力及素质,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并且为护理人员创造更多职业发展的机会,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配置。医院管理者运用现代管理理念,转变“重医轻护”观念,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尽快地培养和吸收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参与医院管理。医院领导应创造护士再学习的条件、鼓励护士继续教育,从而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吸引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从事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从而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3.2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酬薪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合理地酬薪分配能防止人员流失,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护士是否对提升幸福指数、是否对工作充满热情、是否实现自我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实施的激励机制。
3.3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能缓冲压力事件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不利影响。医院管理者应该正确的处理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医护人员和睦相处,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防止护士流失和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只有当护士同时投入到工作和家庭角色中,才能体验积极的情感,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促使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妹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3):214-217.
[2]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96-397.
[3]赵芳芳,陈宏林,顾艳荭,等.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6):531-533.
[4]曲海英.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6):486-489.
[5]李永鑫.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32-533.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老年人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与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全球性常见疾病,也是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一些老年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可危及生命,同时多数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决定了患者的主要康复过程是在家庭和社区,为此对于健康教育的要求比较高[2]。而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健康管理得到了广泛重视,其能够给予患者足够的知识,向患者提供坦诚开放地讨论性问题的机会,并提供建议和指导以预后效果[3]。本文具体综述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现报告如下。
1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最为常见的疾病,比如当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350万高血压患者的速度递增,并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4]。而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除躯体因素外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活动长期影响导致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使体内的儿茶酚胺长期增加和反应增强[5]。研究证明证实在愤怒时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而在恐惧时,则因心输出量增加导致收缩压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心理因素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不良的心理如焦虑、抑郁会加剧血压的升高使患者感到不适,出现不良的躯体症状[6]。而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增加,由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促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将成为社会的主要疾病谱[7]。
2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
目前国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上用的干预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包括主要有运动疗法、松弛疗法等。而在常规健康教育中,目前多数只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和信息的传播上,而对行为与信念的改变比较少。在健康教育方式上,首先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放内容以实用知识为主的教育材料,患者自学主动掌握有关老年心血管疾病自我护理知识于方法[8]。在社区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老年心血管疾病专题讲座或护患座谈等,提高患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并鼓励患者家属也参加此类活动,使家属也得到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教育,进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家庭护理。不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情况,纠正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认识的误区,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实地指导;同时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传播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分享认知体验[9]。教育方法如下:①心理指导:积极向患者说明老年心血管疾病是可控制的,指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学会自我情绪疏导方法,适当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同时要指导患者家属要多关心、多尊重患者,起到良好的社会及心理支持作用。②饮食行为指导: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新鲜蔬菜、水果,牛奶中钾、钙含量较高;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多食用植物油;每餐饮食"七八分饱",多餐饮食最理想。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定时作息,并要注意劳逸结合;各种运动动作要慢,逐渐过渡到适宜的日常活动,晨练以小运动量锻炼为主。③认知干预:加强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给予关怀,提高患者对心身疾病的认识,消除其抑郁心理以及焦虑情绪;讲授心理行为模式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之间的关系,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建议患者听音乐1次/d,时长30 min左右,从而进行放松治疗[10]。
3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
我们认为,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需要真正掌握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才能制定对策,进而改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于疾病控制的行为生活方式[11]。建议积极为研究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按照健康教育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积极为研究对象发放自编的健康教育手册、控油壶、提醒药盒、监测日记、定量盐勺等。采用及时反馈、多鼓励、持续督导的方法,增加与研究对象及其家人的交流,劝说家人一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帮助研究对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12]。积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流行病学评估、行为与环境评估、社会评估、教育与组织评估,从而给研究对象更大的信心。而积极的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家庭访视形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家庭访视过程中实施的健康教育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有效地应用保健知识[13]。而为避免老年患者遗忘服药,可以提醒患者制作一个提醒系统。建议把用药同生活中某些必须做的事相联系起来,确保治疗的依从性。指导家庭成员进行干预,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使其照顾、帮助、督促老人坚持心血管的长期治疗。积极为患者反复讲解正确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告知其随意服药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告知其到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给予一一答复与一对一针对性干预[14]。
总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是要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崔艳,黄朝旭,华瑾,等.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对养老护理员关于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知信行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1-3.
[2]李文静,庄义浩,唐悌.心血管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危险评估及分层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150-153.
[3]金海燕,俞志红,叶莉,等.离退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88-90.
[4]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C):1375-1378.
[5]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6]Appel.LJ. ASH Position Paper: Dietary approaches to lower blood pressure[J].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09,11(7):358-68.
[7]杨芬芳,蔡菊芳,陈斌.体质指数与身体机能指标相关性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3):160-162.
[8]Hideaki Nakaqawa,Katsuyuki Miura. Salt Reduction in a Popul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J]. Environ Health Prev Med,2004,9(4):123-129.
[9]Takano Y, Kohrogi H, Matsumoto M, et al.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smoking-related risks for diseases in the general public in Japan[J].Nihon Kokyūki Gakkai zasshi,2001,39(6):389-393.
[10]荆淑红,李平,牟善芳,等.高血压病的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及个体量化健康宣教[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58-1960.
[11]危林松.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症状260例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205-206.
[12]莫伟文.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2300-2301.
患者,男,1969年出生,多年在云南从事宰杀家禽工作。2003年7月出现面部皮疹曾多处就医均按一般皮肤病材料,用药无明显好转。2005年1月经四川省皮肤病医院确诊为瘤型麻风病。同年7月查体时已有右侧面瘫、双侧兔眼、双上下肢均有麻木及感觉异常、左尺神经损害出现鹰爪手、左胫神经损害出现轻微的爪形趾和足弓塌陷,于是回到潼南在家服MDT联合用药化疗。2007年9月判为临床治愈。
2康复期足底溃疡情况
2007年9月因在稻田劳作时左脚前掌外伤,¢约2cm,当地卫生院外科处理后,用云南白药+油纱包扎。每周换药3次。连续1月痊愈。2008年1月因烤火取暖时致左脚后跟灼伤,¢约5cm,于是同上治疗用药,但溃疡经久不愈,后彻底清创以及加用地米,并停止劳作和制动,3月后创口基本愈合。
3自我护理是麻风病康复期防止溃疡反复发作的关键
此病例已有明确的Ⅱ级畸残。特别是胫神经损害更是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最重要原因。但因患者家境窘迫,又缺乏劳动力,既而忽略了病后需终身康复期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溃疡的反复发作造成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和加重经济的双重负担,患者要尽可能的做到康复期的自我护理,这也是避免已不可逆损害的神经造成皮损反复发作的唯一途径。本文仅以足底溃疡为例浅述康复期的自我护理方法。
3.1应从足部任何早期的伤口获得教训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了解外伤的先兆性迹象,特别是劳作时更应穿保护鞋,避免造成创伤的因素,让足部休息,尽量穿硬底软垫鞋。
3.2避免太靠近热源是为了保护没有感觉的皮肤不被灼伤防火,冬天取暖时一定要用布或毛毯把腿包起来,并穿上保护鞋,一定不要让脚裸烤;防热水,不要用过烫的水泡腿和脚,最好用有正常感觉的皮肤测试水温或再泡。
3.3每日常规检查足部,进行皮肤护理和锻炼。
3.3.1充分检查足和腿没有感觉的部位。
(1)视诊看是否有干燥、硬皮、皲裂等损伤或肿胀的症状;
(2)触诊按压足底承受压力的部位是否有发热或压痛,这是判断是否有早期损伤的重要迹象。
3.3.2自我护理是避免发生类似损伤是前提
(1)如有皮肤干燥,可在温水中滴数滴液状油于浸泡液内,让干燥的皮肤充分在水中浸泡,直到干硬的皮肤变软,水代替了缺乏的汗液保持了皮肤的湿润。如有真菌感染的地方,可加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于水中浸泡。
(2)泡好后不用擦干水即马上擦油,目的是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挥发,但不要使用任何吸引昆虫或老鼠的油类,以防咬伤,最好使用凡士林在特别干燥或皲裂的部位揉擦后穿上袜子。
(3)如皮肤确有硬结,浸泡软化用粗糙但不锋利如指甲、硬币等工具把硬皮刮掉,并注意足底有否旧伤部位的硬结以及走路时足底受压的部位,如不去除,就如同鞋里的小石块一样刺激足底引起再次裂开。硬皮刮除后如皮肤变干,则再浸泡使其变软后按上述程序以保护干燥的皮肤。4)家中配备一些伤口常用物品如云南白药、消毒液及消毒纱布等。及早发现伤口,妥善处理,家庭治疗多能治愈。如无并发症且能休息及保证营养,机体可使创口愈合。走路或干活时压力集中造成的损伤,应尽量在其未形成水泡和开放性伤口时发现。
(5)如发现伤口,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到医院治疗。伤口尽量保持清洁,包扎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让伤口休息并保证身体的营养和麻风病康复期的自我护理,是伤口尽快愈合和杜绝溃疡反复发作的前提。
4麻风病防治机构主要是疾控部门及相关的防疫人员在麻风病人完成MDT联合化疗后,病人及其家属的定期随访、督导和监测工作不能放松。如有复发或新发等情况及时检处理,并与上级业务部门取得联系,针对病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再治疗方案。
5麻风病康复期畸残的治疗及自我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特别是因病返贫的病人,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应优先考虑为其提供生活保障,发放防护用品,并切实解决其家庭的具体困难。相信在卫生及民政等多部门的协作关怀下,麻风病康复期的溃疡及畸残情况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
【关键词】麻风病康复期检查溃疡护理
关键词:医养结合;困境;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R197.1;C91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概述
2013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医养结合”新形式,这回应了当下养老的医疗需求与医养服务结合政策实践的紧迫要求。“医养结合”是一种无病疗养,有病治疗,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互相融合的全新养老模式。探索医养结合资源有效多重整合的研究十分必要。
医养养老模式现有三种模式:一是养老机构内提供部分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应急处置、就医指导等护理医疗需求。二是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护理医院。三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两类机构形成合作机制,老年人的医、养、护相互衔接[1]。第三类医养模式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本文所研究的医养模式即第三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模式。
二、医养结合模式在实际中存在诸多的困境
(一)医养系统分离,管理分散
医养资源分散主要表现在分布分散和管理分散。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各成系统,互相独立。当老年人面临生活自理能力困境与医疗需求时,不得不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家庭之间辗转。同时治疗费用增加,家中家庭的经济负担。管理分散,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各有运用的体系,互相之间缺乏明确的衔接。养老院内以养为主,失能老人、患慢性病老人多数被养老院拒之门外。
(二)医养养老资源不足
医养结合的各参与方积极性不高。从医院角度看,医疗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日常接诊量几乎都已达到极限,很难将更多的服务提供给养老需求的老人。
(三)“医养结合”的医保政策缺失
针对医养结合,我国尚未出台指导医疗机构或者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的相关条例,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大都是单个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医养结合的最大问题是医保支付。老人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失能老人、或者慢性病老人。传统养老机构在接收老人时,更多的是要求老人身体健康,付得起日常养护费用,这样的养老机构入住的大都是没有医疗需求的老人。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收费较高,以北京市第一家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恭和苑为例,老人的月均养护费用为一万元左右,高昂的费用导致部分真正需要该服务的老人因为费用问题被拒之门外。长期下去,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退回到传统养老模式中。
我国的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多限于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药费、床位费、护理费等,并不包括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产生的护理费[2]。而养老机构内的医疗点又不属于医保定点支付的范围。医养结合在支付上的障碍将影响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与可持续运行。
三、“医养结合”养老资源整合的建议
(一)调动医养机构的积极性
医养结合的参与主体分为两类,以”医“为主的医疗机构和以“养”为住的养老机构。“医”主要提供者为社区卫生所,老年医院,医院,“养”的主要提供者是养老院、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社会福利院等。要使医养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自身资源,必须使医养机构机无后顾之忧,又有充足人力物力。
宏观上,需要政府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合理规划医养结合的途径,考虑现有的医疗体系与养老体系的状况,整合现有资源,结合新的人口形势,作出前瞻性的规划,对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使老年人在养老市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提升服务与监督能力,积极主动的为养老机构申请社保定点支付医疗点,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服务部门进行指导,增加设立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等以养为主的医疗机构。加强监督,制定可行的细则,促进一样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服务形式,对进入领域内的公办机构与民间组织同等对待,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的能动性,提高医养服务效率。
(二)强化医养一体,加强医养人才供给
建立起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机制,畅通转诊机制。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养老的主要载体是养老机构。多数养老机构无序配备全科医生,只需要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起出诊、会诊、转诊的明确规则,当老人出现疾病突发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由医疗机构给予养老机构内的日常护理人员专业指导,日常老人的健康监测由日常护理人员完成即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如社区卫生所、村卫生室也可主动设置在养老院内或附近,真正实现“老人不动,医院动;医院不动,医生动”。培养专门的医养结合所需人才,对40、50人员开展医疗技能培训,所有养护人员持证上岗,由财政承担部分培训费。在相关医学院校对口培养养护人才,增设康复专业、老年护理专业,从根源上扩充医养结合所需的人才。
(三)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1.78亿,65岁以上人口为1.19亿,占我国总人口的8.87%[3],同时失能老人已达到4000万,失能老人的养老费用必然比健康老人更高,在现有的医保支付体系中,老人在医疗机构内的护理费用才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也增加了老人的经济负担。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的养护费用,无论是在医疗机构内的护理费还是养老机构内的养护费用纳入医保体系是长期趋势。长期护理保险不属于纯粹的公共品,政府的供给动力不足,可以采取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模式。由医疗保险支付部分护理费用,由市场主体提供可供选择的护理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推出长期护理保险,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四、结语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养护一体化,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整合医养资源需要多方参与,实现养老与医疗资源的融合,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俊,孙晓伟,张亮.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经济,2016,1.
[2]唐钧.养老服务怪圈、有效需求、政府补贴[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4,5.
【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护理在产科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来探讨这种护理方式所达到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恢复度。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产妇进行调查,得出人性化护理实行后产妇的保健知识和满意度调查。结果: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理念,能够更加温暖产妇的心,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避免许多产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妊娠 满意度 服务质量
人性化这个词在各类的服务行业中并不陌生,象征着温暖、全面、高质量服务。尤其在当今激烈竞争下的医疗市场和服务水准下需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一点在“接受新生命”的产科尤其重要,女人一生中,生孩子是大事,不仅仅是自己本身的大事,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能否在女性的妊娠期得到更好的护理不仅成为了家庭的首要问题也是产科护士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此时,象征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06年1月1日起,上海某妇女儿童医院开展人性化护理,创建了专门普及妊娠知识的孕妇教室及温馨的婴儿及孕妇病房,孕期进行全程监护,产后随访等一系列服务。
1.2 方法:医院实行人性化护理措施之后,针对女性妊娠各个时期及产后喂养等方面孕妇的掌握程度还有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设计了问卷,在一个月院随访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
2 产科人性化护理方法
2.1 树立人性化服务观念:医疗护理的关键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服务理念,不管是整体护理、传统护理、责任制护理、还是如今大热的人性化护理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的主题即提高质量,增强患者的满意度,以疾病为中心,从而达到护理的最佳效果,促使患者身心及早恢复。人性化服务是在这的基础上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尊重患者,使患者在患病不愉快的状态下能够重拾信心,达到疾病的痊愈。其中不得不说的是产科的特殊护理,十个月的妊娠过程,从受精卵形成再到分娩是对孕妇本身的极大考验,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以人性化的服务消除一切产妇的顾虑,平平安安的顺利完成生产。
2.2 妊娠护理:妊娠开始到分娩结束这个过程中,产前检查和保健工作,妊娠各种孕妇自身条件的数据和胎儿发育的正常指标等等是很复杂而且不能够出现任何差错的。
2.2.1 产前教育与保健:做好产前相关知识教育,是产科在接收一个孕妇第一件要做的事。人性化护理就是要让一个孕产妇充分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并且告知孕妇定期进行产检以便监护母体和胎儿的的生长发育指标,消除不利于胎儿发育的因素。定期检测羊水量及羊水性质。由于怀孕期间孕妇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变化,严密关注产妇的心理反应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所有顾虑是十分必要的。此期间,多多开展孕妇课堂,新生儿的喂养等等相关的课程是能够让患者感到温暖的。参观病房,婴儿观察室,让产妇感受到医院对她们的关怀,培养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迎接接下来的十个月,减少医院的剖宫产率。
2.2.2 舒适分娩:分娩期间孕妇会承受巨大的疼痛感,因此紧张情绪便会产生,这样会严重影响子宫规律收缩,子宫的规律收缩是分娩开始的重要标志。这个过程需要产妇放松,用力将胎儿从子宫中娩出,倘若紧张情绪一直得不到缓解,整个产程便会延长甚至停滞,会对母婴造成很大伤害。据调查,有绝大多数的产妇会在即将分娩的时候极度的紧张和忧虑,这时候也最渴望有自己的亲属在身边陪伴,那么全程陪产的想法与实行极大程度上的满足了产妇的心里,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过度的紧张。而且营造舒适病房,医护人员的热情耐心也是舒缓产妇心情的重要环节。
2.2.3 避免产后并发症:分娩后2个小时内,是各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的高发时间段。所以,当全家都沉浸在获得新生命的喜悦中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收集臀下血液,观察阴道流血,注意子宫收缩。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的处理,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待一切正常后,才可将产妇送回病房。
产后的孕妇的恢复和新生儿的状态与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子宫复旧的正常标准与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产后的周数相对于子宫下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产后阴道流血的颜色演变等等都需和产妇说讲明,不然会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严密观察与检测新生儿的各项发育指标,呼吸频率,皮肤颜色与温度,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值和消退的时间。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非常的细心,体会患者的想法,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提高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2.2.4 特殊病例的护理:现如今,由于环境、母亲因素、遗传、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胎儿畸形已经不少见。如果患者得知胎儿生长发育并不正常,人性化的护理需要在告知患者实情的同时进行充分的开导,避免患者这种情绪的落差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增加患者再育的信心。此时,还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拿患者的情况开玩笑或者口头流传,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和没有必要的医患纠纷。
3 人性化护理具有深远意义:
人性化护理使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并且将护理的理念也发生很大转变。将护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将护理的主观意识加强了。是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让医院的形象在人民心中也增色不少。这种所达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有所提升。
4 结果:
截至到2007年1月1日,上海某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分娩的产妇有1222例,比上年同期增长13%,收回调查问卷1300份,依据问卷得知产妇对基本人生分娩知识掌握良好,患者满意度也增加到95%,为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5 讨论:
护理服务是共性的,然而落实到每个患者身上又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更好的将人性化护理开展,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将每一位患者像亲人一样对待。使患者在精神、感情、心理上达到满足,以便更好地配合服务。从点滴做起,细致耐心,维护医患双方的融洽关系是人性化护理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唐燕红,唐燕冰。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相关问题概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8 9 26
[2] 贾万梁。现代产科服务。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 ,68--69
[3] 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护理杂志。2004,39(1):39
[4] 孙梅红,王玉林,王瑞英,等。人性化护理服务行为的探索与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0):783
外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俱强的学科。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既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彰显护理这一教学重点,特别是如何避免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使课堂模式更接近临床工作程序,是我们一直以来教学研讨的课题。
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摸索,我们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和行之有效的典型病例教学法,现以腹外疝病为例予以讲解。
1 方法
1.1 具体的课堂模式:(1)先讲解解剖生理及疝的概述,包括定义、病因和临床分类。(2)引进典型病例,仅给出患者一般情况及入院主诉:男性,70岁,农民,左侧腹股沟部有一可复性肿块10年多,肿块不能还纳伴脐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12小时,未经治疗急诊入院。(3)利用典型病例带领学生进行入院评估。
1.2 首先评估健康史:如“有烟酒嗜好和慢性便秘、咳嗽史数十年,无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
1.3 其次评估身体状况:如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的检查:“急性痛苦面容,血压145/95 mmHg,脉搏124次/分,呼吸25次/分,体温38.5℃,头颈、心肺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的专科检查:“腹隆,肠形不明显,全腹压痛,尤其是下腹部肌紧张明显,且有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左侧腹股沟部有一梨形肿块约6 cm×5 cm×4 cm,质软,囊性感,有触痛。”辅助检查资料的收集:“腹部穿刺有少量淡红色、浑浊液体。WBC 15×109/L,N 0.90。X线胸腹部透视见两肺呈现老年性肺气肿征,腹中部见3个大小不等的液气面。”
1.4 最后评估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家庭关系和睦,经济状况一般。入院后多次询问:“我得的是什么病?”表示“要开刀的话就回家算了”。
1.5 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诊断:对于患者,首要的护理诊断应为疼痛与疝内容物嵌顿发生绞窄合并腹膜炎有关,其次是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恐惧与疾病情况的不明及对手术的害怕有关;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
1.6 基于护理诊断,拟订护理措施:利用前面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一起分析该患者属于绞窄疝,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因此针对术前的护理诊断可拟订术前的护理措施如下:(1)疼痛: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但要禁止灌肠及使用止痛剂);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2)体温过高:病情观察,必要时作降温处理;(3)恐惧:心理护理;(4)知识缺乏:健康教育。
1.7 最后引导学生为该患者作出院前健康指导:本病举例为精心挑选的腹外疝中最危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绞窄疝,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都是这种疾病中最为复杂的,其对知识的代表性具有不可比拟的全面性的优点,比较适用于对本科生的教学。我们结合本病例进行讲解,将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护理等知识点有机融合到病例中,能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领悟;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课外少量自学就完成了对本章知识的全面教学。
3 讨论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对典型病例的应用大多是用于导入新课或在完成依照教材编排顺序的传统讲述后对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也有用作课堂小结者[1]。而充分利用病例资料来组织理论课堂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做法尚未见报道。笔者在经过数轮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之后发现,如果按照教材编写顺序进行讲述,那么疾病临床表现与护理评估部分会有大量的内容重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显然简单省掉某一部分的讲解是不利于护理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和护理学科的发展的。然而,如据本文介绍改变课堂中对典型病例的应用方式与学生少量的自学结合起来,则可以将教材中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又能较好的体现护理学科的特色;同时这种接近临床护理工作程序的理论课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并且经过课堂上共同处理病例的过程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材上病例之外的少量内容交给学生自学,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因此,将这种典型病例的新用法用于外科护理学以及其他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