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建筑施工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计划

第1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在信息发展较快的时代,使国内许多行业已经与国际接轨,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改变社会各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不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样处处充满大量信息的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的施工数字化是传统建筑业对自身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必然转变,同时也是我国建筑产业施工管理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建筑行业间的竞争,使得建筑专业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筑方案施工管理也正与实物管理转为数字化电脑模型式的集成化管理。为方便建筑施工计划、施工步骤较大数字的运转,形成了数字化的建筑集成系统,从建筑项目的施工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健全数字化管理技术体系,为建筑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数字化集成系统

1. 建筑施工数字化的概念

建筑施工数字化是以网络、计算机和数字化信息为基础,建立的数字化施工的集成系统,使建筑施工从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都能通过专业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从而更加全面的对整个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数据化集成系统是数字化施工的进一步延伸,大量数据通过智能化的建筑机械设备与计算机网络间以可识别的数字信息进行传输和交换,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实现数字化。建筑施工数字化集成系统在集成数字化的优势上拓宽了数字信息施工的运用并加快计算机对数据的识别、运算及传送、保存等,使建筑施工数据的相关信息更好地反映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方便各建筑机械在集成电路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筑施工,并获取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形成智能化的数字集成管理,使数字化信息施工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

2.数字化集成系统的目地

通过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了解,数字化集成系统也来越完善,其主要功能是借助计算机工程软件和技术将建筑不同界面上的数据信息做较客观、科学的集成处理,使建筑施工的整体构造模型更加趋近真实效果,为建筑施工多维信息处理提高效率。数字化集成系统的建立使建筑不同类型的数据相互集合,形成独立的空间系统,使各类数据间互不影响又相互辅助,使高新技术在数字化集成系统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优势,从而在大数据信息的环境下,制定出全面的施工方案。

3.数字化集成系统的特点

就目前建筑施工数字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而言,数字化集成系统的特点主要以数据为主体,一方面,把整个建筑施工信息进行全面规范的收集、处理并进行整合存储,方便施工时进行发送和集成运用,实现对数据资源的综合处理,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数字化集成系统对大量数据进行操作时可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安全管理,方面数据统一维护和在建筑施工时及时查询、核对等。

建筑施工数据特点

1.施工周期较长

基于大部分建筑施工的层数较多,每层的结构特点不统一,施工时涉及的知识面广,特别是高层建筑,其设计比普通楼层建筑复杂得多,基础的埋置深度也较深,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建筑施工涉及人员多,不同细节的施工到检查到验收时所用周期长,有时短至一年,长至几年或十几年等。由于施工周期长,人员不稳定,所以期间各方面形成的数据量逐渐累积将形成很大的工作量,为建筑施工数字化集成系统的带来了实践机会。

2. 施工技术含量高

在建筑施工中,从建筑的结构力学计算、材料的性能选择、水电管道体系设置以及建筑配套设施的建设都有着较先进的技术理论和数据支撑,如此技术含量较高的建筑施工所产生的与数字相关的工作也是海量的,这对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效果是一大考验。

数字化集成系统对建筑施工的作用

1.建立虚拟模型

目前建筑施工常用软件有天正CAD平面数据处理软件、SU建模软件、VR虚拟模型效果软件、AI建筑分析软件等,多种技术软件综合运用,形成仿真的三维建筑施工模型,为建筑师、建模师、软件研发人员、施工人员等其技术能力的发挥提拱展示的舞台,同时缩短建筑施工周期,为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共同促进建筑施工的高校实施。

2.辅助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发展

建筑施工数字化集成系统更好地促进建筑方案的实施,在达到与实际现状场地相符的效果后,对后期的城市规划、城市旅游发展、园林景观等设计相关规划则较为容易,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3.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数据变化更新较快,而建筑施工数据化集成系统对建筑施工数据的综合管理使建筑数据较为方便的更新替换,同时对于同行业间,数据的集合存储方便信息的交流和获取,更好的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走向,为促进建筑施工方案的更新提供机会。

总结

第2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就是在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追求施工的最大利润。要达到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按期交工,同时,还要力求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抓好技术管理工作。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因此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建筑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2)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3.1.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做好图纸审查工作

施工图纸审查,就是要实现以下目的: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深化对图纸的理解;检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是否错误等;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和合同相矛盾;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

(2)健全技术交底制度

明确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设计变更交底,必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交底;新技术项目交底的目的是将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工艺、具体操作方法等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待,力求详细全面,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导。

(3)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制度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现场条件和法规条件,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3.2.加强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

3.3.细化技术文件管理措施

变更文件管理。工程变更作为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后果也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工程变更与否主要应参考是否对工程进展有利,是否可以节约成本,是否可以增加施工利润,是否损害其他方利益,是否会使工程受阻等因素,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

寸、坐标、标高、轴线,各种管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的结构构造是否合理。竣工文件管理。竣工文件指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如实反映施工过程和建设项目实体状况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录音、录象等,是建筑建设项目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养护和破损后修复的依据。真正工作的技术难点在资料的搜集上,因为问题总是出现在组卷时和移交时,组卷时东拼西凑,移交时才发现类似于同一工作实体的各种资料日期前后不一、填写内容与规范要求自相矛盾的现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搞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就要做到认真、负责、树立以质量生存的思想意识,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严格考核、认真履行组织者的职责、总结经验,就能走出一条自身发展又能顺应市场的规范之路。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辅以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加安全协调好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李守建,高瑞泉. 施工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科技信息. 2009,11

第3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1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建筑装修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目前,建筑装修行业在不断发展,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舒适度转变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在传统建筑的施工管理中,除了混乱的管理过程外,在建筑装修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也导致了建筑装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开展,全面整合了建筑装修企业的施工人员,合理安排施工的整个过程,检查关键部分合理的建设,确保建筑装修工程有序完成,这就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建筑装修市场的也能稳定发展。

1.2有利于建筑装修可控性加强

在最初的建筑装修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首先对使用场地进行大概观察,然后直接施工,没有对方案进行策划,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控制,很容易影响到装修的质量。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经济以及美观性结合,在艰难的工程中,可以进行反复审查施工方案,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并根据施工计划施工,大大提高施工过程的可控性,从而保证建筑装修的质量。

2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

2.1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建筑装修工程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施工单位没有固定的方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导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没有一个特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考核,从而影响工程整体水平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装修,其工程不仅很难迎合市场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2.2技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建筑装修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需要多种形式的配合与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工程。需要不同行业的人才共同完成整个工程,但由于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装修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区别对待”,即根据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制定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同时企业资金链、建设环境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动:其次一些建筑装修施工单位的中小企业,没有系统的监督系统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企业技术管理的实现,导致我国大部分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2.3专业人才的缺乏

建筑装修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这一领域,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岗位混乱,缺乏专业人才,很多很强的专业职位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操作。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一个人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有些施工环节甚至由“门外汉”担任,很容易发生根本性的错误,负责人下达的指令不专业,导致其和员工的意见不统一,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此外,一些不规范的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国家的标准,无视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因此,企业在优化技术管理体系的同时,应重视培养相关人才,以促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3.1采取措施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图纸会审要求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未经审查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信息披露工作可分级进行和管理,目的是确保所有员工参与工作,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部位、特殊工程、重点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执行和改进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组织和技术责任制。实施技术责任制度的目的是要确保所有技术岗位都有技术人员来预防和消除施工中不清楚或不负责的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优化装修材料的采购

由于装修材料是建筑装修工程主要部分,建筑装修企业优化技术管理的前提是需要严格的管理及参与购买装修材料,需要根据施工方案的设计列出材料清单,然后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考虑,首先要确保建筑材料的经济性,但由于现代建筑装修的高需求,一些建筑材料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材料采购人员需要会同监理向设计单位提出相关的需求,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再采购材料。

3.3施工技术要有充分的准备

施工中的技术准备充分,新材料及新工艺的技术要随时准备。在施工前,要仔细分析项目图纸,找出存在和潜在的问题,并总结这些问题,及时向上报进行解决。确保每个环节按时完成,且确保工程质量。

3.4施工工艺的优化

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施工工艺。一个好的工艺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节省操作员的大量精力。为了使工艺流程先进、合理,不成熟的工艺公司需要安排专门的研究人员在加工厂进行实验。成熟的工艺需要编制成专门的指导书,由施工领导签字并以此为依据在现场的生产过程中对工人进行指导。

3.5以建筑施工文明为基础的现场管理

传统的建筑装修施工现场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是以社会文明作为保障的前提,要求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标准化,文明化的技术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的施工文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包括: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化管理;物资流通的优化管理;施工技术的作业优化管理;各级企业在工程前,工程进行过程中以及工程后期都要注重各部门间的配合以及人员的调度,重视人员储备以及人员管理,重视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

4结束语

总之,对建筑装修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整个建筑装修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证建筑装修的质量,这也符合时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下,作为建筑装修企业的追求,应结合市场需求,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燕红.分析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措施[J].四川建材,2015(04).

第4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对预期的施工目标起到保障作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就是在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追求施工的最大利润。要达到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按期交工,同时,还要力求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就要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抓好技术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概述

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技术培训、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我们一般可从内业和外业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业内包括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岗位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档案管理。外业包括施工前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技术实施以及施工技术的更新。施工技术管理实施原则要讲究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正确贯彻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政策、规范和规程:要实行按科学规律和事实求是办事。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其经济效益状况,合理择优选取;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

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限度的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当前工程施工竞争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放映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二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二、建筑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

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实行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保证个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图纸会审要求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的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包括教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材料部分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实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施工阶段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在施工准备阶段,所作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而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基本技术条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三)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三、技术文件管理措施(一) 变更文件管理。工程变更作为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后果也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工程变更与否主要应参考是否对工程进展有利。是否可以节约成本,是否可以增加施工利润,是否损害其他方利益,是否会使工程受阻等因素。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各种管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的结构构造是否合理。(二)竣工文件管理。竣工文件指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如实反映施工过程和建设项目实体状况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录音、录象等,是建筑建设项目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养护和破损后修复的依据。真正工作的技术难点在资料的搜集上,因为问题总是出现在组卷时和移交时,组卷时东拼西凑,移交时才发现类似于同一工作实体的各种资料日期前后不一、填写内容与规范要求自相矛盾的现象。有效的竣工文件管理,必须做到:(1)把握工程竣工图上没有的项目,对工程数量的增减,做到心中有数,不要遗漏任何相关技术项。(2)详细检查实验资料,因其建筑施工环节紧密相连,加上同一实体各种资料日期对不上,后期整改的难度可以想象。这就需要在填写资料时认真、及时、准确、符合规范,特别是实验人员要监督把握。

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一)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制度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编制出现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二)图纸审查的注意事项

深化对图纸的理解,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和合同相矛盾;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检查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是否错误,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存在等。

(三)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

在工程施工前或施工中,由于设计的原因或业主的需要及现场条件的变化等,会导致施工图的变更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依据的变化,而且涉及到工程量增减的变化。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图某些技术问题存在异议或提出改善性的建议,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提出,由设计部门出具设计变更图才能实施。关于设计图的变更,必须按规定程序处理变更问 题,一般由设计单位签证确认、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命令,企业或现场技术部门备案后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四)健全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内容包括: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新技术项目交底的目的是将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具体操作方法等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待,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导;设计变更交底时,必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交底。健全技术交底制度的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对象的建筑特点、设计情况、技术要求及操作注意事项有较详细的了解,以便科学施工。

(五)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主要内容有:定们轴线、标高、尺寸、配合比、预留洞、预埋件的材质、吊装预制结构的强度等。工作时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和规定复查,并做好记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故事。

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要力求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始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状况、动态过程。施工日记的规范记录可帮助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每天的气象、作业内容、施工部位、作业能力效率、整改措施及结果等。

第5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进度控制 建筑施工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51-01

网络计划技术于上世纪中期开始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了。网络计划与传统的计划相比,具有工序之间逻辑关系明确,容易计算工序的时间参数和确定关键线路等许多优点。因此,网络计划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很广泛,并且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1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指一种以时间坐标为尺度而绘制的网络计划图,引入到网络计划中各个工序之间关系的一种进度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工序的逻辑关系和施工总工期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具有以下五点: 第一,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连接两个工序之间的线长与工序的时间长短有关;第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可以直接显示出工序的实际参数、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关键工序以及关键路线等重要信息;第三,工序图中如果出现了闭合回路,那么表示该工序图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时标网络计划由于受到时间坐标的限制,从而很好地避免了这种情况出现;第四,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可以直接在图的下方给出资源动态曲线,这给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带来了方便;第五,当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时,由于工序之间的线长与工序实际有关,这也给修补工作带来了不便。

2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进度管理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1 加强工程组织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有必要成立一个主管部门,加强过程组织,将责任落实到位。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要根据网络计划得到的总工序工期和工序之间的逻辑联系等特点对各个工序做出周全的安排,将每个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化,加强施工单位的责任感,由于建设施工的地点经常变换,所以,同时对建筑单位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促使每个部门都能按照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且统一的工程体系,最后,确保总目标的有效实现。

2.2 加强工程及经济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建筑实施过程中,经常要对施工计划和进度进行有效地调整,同时要计划出几种有效的进度计划,在不同条件下采用最为有效的那个计划,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对设计的各个进度计划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时,经济因素是首要应该考虑的因素。因此,加强工程及经济管理,有助于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进行。

2.3 加强技术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是实现有效进度控制的关键。在设计工程进度前,就要对设计技术和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对比;在设计过程进度时,还要考虑到技术要先进和经济要合理等诸多方面,这也是设计是否有效的最基本要求,并且还要仔细的分析这两个因素对进度的影响;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使工程进度受到阻碍,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很多与施工相关的因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能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进行。

3 加强网络计划技术在进度控制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3.1 注重双代号时标网络以外的其他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网络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计划技术也相对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新提出的双代号时标网络技术外,还有单代号网络技术、网络计划评审技术以及网络图示评审技术等等。在我国建设工程中,进度控制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双代号时标网络技术,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虽然拥有许多优点,如工序的起止时间表述清晰,便于操作和控制,但是,在不同工序之间表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时确实相当复杂的,因此,应当加大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灵活性,同时,加快发展其他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建设工程的进度控制变的更加切实、有效。

3.2 加强网络计划成果的变化使用

双代号时标网络设计的成果都是经过优化过的,但是这种设计的计划对于专业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员而言可能不够明确。尤其对于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来说,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更是难以看懂双代号时标网络设计所表示的成果。因此,要加强网络计划成果的变化使用,从而使得普通的施工工人也能够看懂该图表示的意义。这也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更加简明地设计编制网络计划方案,将各种资源和过程成本优化以后,然后就将其设计好的网络图转化更易看懂的图形,达到真正提高进度控制的实际效果。

3.3 加强监督管理和完善合同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否则施工过程中随机出现的问题就无法有效的解决,最终影响施工进度。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管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出现,工程的进度和经费都会按照合同的要求来实施,但是由于紧急情况的产生而无法按期完工,就需要进行进度的索赔,因此,要完善合同管理,以应对这种紧急情况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网络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对进度控制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双代号时标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拥有先进的施工建设设计技术,所以,必须要加强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进行网络技术使用,即在设计、施工、监督和管理等各方面采用网络技术,加强各个部门的配合,发现紧急问题要及时上报并采取补救措施,最终目标是保证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亚东.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经济,2013,4(2):99.

第6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在课堂学习了《建筑工程监理概论》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监理的概念、任务和意义,明白监理在建设各方中所处的地位,它有监督和协调两个最基本的工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应下工地切身了解监理的工作环境,熟悉监理的工作内容,通过实践加深自己对这门课的认识,为以后走向监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此次实训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实训目的

通过此次实训,学生应了解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要弄清楚监理方和施工方的工作内容,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最主要的要弄清监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和人员构成、《监理规划》的内容及重要性,还需注意工地上采用的各类监理表格的形式及编排与教材上有何不同。

(二)实训任务

①熟悉施工现场工作环境。

② 熟悉监理办公室、组织结构及人员构成情况。

③ 熟悉施工方项目机构组织,可参观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图等内容。

④ 参观熟悉《监理规划》的内容构成、编写的格式(一定要注意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可对比实际情况了解《监理规划》的执行情况。

⑤ 熟悉教材附录二中《建设工程监理用表》,在现场比较它们与监理单位实际使用的表格有何不同?

⑥ 清楚监理员的职责,他们是如何做好协调工作的?

⑦ 熟悉旁站监理的工作性质,是否是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中进行?

⑧ 询问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或工程的隐蔽部位是如何监督和验收的,对材料、设备进场的检验程序有哪些?

⑨ 要分清楚监理单位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所述情况有何不同?

⑩ 深刻体会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在监理目标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训及实训报告的要求

1.实训要求

① 实训前需熟悉附录二中的《建设工程监理用表》,认真阅读教材附录三中《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内容,还需了解《施工课》的若干施工知识,例如基础、柱子、楼板、楼梯等部位的施工工艺。

② 此次实训对所有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次实训,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去工地,千万不要当作旅游和消遣,否则将失去此次实训的意义。

③ 希望各位同学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安全第一,工地不要乱跑,严禁追逐打闹,有损个人和学校形象的事情坚决不做,要主动配合好带队老师和现场人员的工作,做文明的大学生。

④ 希望各带队老师管理好学生,安全第一,对不遵守实训安排和场地纪律的学生做最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2.此次实训完毕所有同学需写监理实训报告,要求

第7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企业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走出去”发展为突破点,以培育“建筑强市”为目标,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利税、省外业务年均增长15%-20%。到2015年末,全市建筑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现总产值4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450亿元,创利税总额20亿元以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年施工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20亿元以上企业7家,晋升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达到15家,力争完成境内外上市企业1家;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市外施工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培育年施工总产值超过50亿元省外区域市场1个以上,超5亿元省外区域市场8个,国际市场业务实现新突破;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提升,创国家级工法5项、省级工法10项,建立省级研发中心2个;行业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达到500人以上,岗位培训达到1万人次以上;工程质量普遍提升,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良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一般事故发生率,实现全市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建筑强市”新跨越,一方面必须坚持建筑业发展主线不动摇,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占领大市场,承建大工程,确定大目标,另一方面必须全面提升我市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投资融资能力强、集聚人才能力强、施工技术能力强、经营管理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

(一)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建筑幕墙、钢结构、智能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园林古建、水利、电力等专业,在夯实主业基础上,鼓励企业多元化经营,延伸相关产业链,进一步向房地产、建材、化工制造等产业拓展。鼓励大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实行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重点骨干企业利用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承包新模式。引导中小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专、精、特、新等技术和管理特色的专业型建筑业企业。通过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调整建筑企业结构。强化大企业、大集团的主体意识,培育组建一批资本雄厚、技术密集、人才集聚、管理一流的大企业和集团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与科、工、贸、金融、院校进行联合重组,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建立完善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形成以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多元经营为主的母体公司,与以项目承包、施工为主的专业协作子公司相结合的紧密型集团公司,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企业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更多的建筑高科技、新技术,增强企业设计能力、独创能力和现代施工技术能力。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对现有各级各类管理人员、专业人才、技术工人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企业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管理型转变。

(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地区推介、企业互荐、资本运作等方式,积极开拓外埠市场。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或设立区域性的专门办事机构,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建筑市场建立区域间协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我市建筑业在市外、省外的知名度。大力引导企业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实现区域市场规模化。进一步巩固安徽、山东、江苏等传统市场,抢占中西部地区市场份额,重点开拓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辽宁、江西、广西等新兴市场。同时加快探索开拓国际市场试点工作,为国际承包、合作、劳务输出积累经验。

(四)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发展理念,以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为核心,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夯实工作基础,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监理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方面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行为和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现场见证取样制度、分户验收制度和竣工备案制度,突出监管重点,实行差别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监控,强化工程突发险情和事故的应急处置,深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五)加大建筑科技创新力度。积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完善人才共享机制。深入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严禁使用淘汰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施工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保障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健全服务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服务与监管并举,努力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深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建设,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弘扬文明风尚,提高企业软实力。进一步完善防范拖欠工程款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推行实名制管理。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2012年5月-2012年9月)。通过座谈、走访、调研,掌握我市建筑行业企业发展基本现状;通过学习考察,全面了解创建“建筑强市”的目标、要求和途径,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召开建筑强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广泛发动(2012年7月-2012年12月)。一是会议推动。组织召开全市“建筑强市”工作会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分层推动,确定重点镇(街道)、重点部门、重点企业,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发动;三是媒体推动,在《今日》、广电台开辟“建筑强市”专栏、专题,广泛宣传创建“建筑强市”的重要意义,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加大扶持,政策推动。建筑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具体的建筑业扶持激励政策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政策措施。

2.优化服务,帮扶拉动。有关部门、镇(街道)、行业协会围绕工作重点,对完成建筑强市目标分解任务存在困难的企业,进行分层次指导,积极予以一企一策帮扶。

3.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对在建筑强市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工作者、先进示范企业、先进部门予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以评促推、以评促建。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2015年1月-2015年6月)。对照建筑强市各项评价指标,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达到建筑强市建设标准。

第五阶段:申报考核(2015年7月-2015年12月)。根据省建筑强市评审管理办法,认真分析总结,全力做好申报工作,迎接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创建“建筑强市”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开展建筑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企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研究、联络等工作

第8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能对预期的施工目标起到保障作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就是在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追求施工的最大利润。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概述

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技术培训、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我们一般可从内业和外业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内业包括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岗位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档案管理外业包括施工前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技术实施以及施工技术的更新。施工技术管理实施原则要讲究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正确贯彻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政策、规范和规程:要实行按科学规律和实事求是办事。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其经济效益状况,合理择优选取;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

随着建筑行业在国家重要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但应缩短工程工期,还应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因此,在工程的施工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这不仅是设计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设计目标的实现,对施工需要加以满足。

2.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完备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系统

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特别是一些比较小的建筑单位,存在这种问题。当前建筑行业所实行的总分包体制,在工程的施工中,总包方的技术管理工作,应由总包进行全局把握,各分包进行细处的管理,这就表明在施工中不但需要总包之间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还需要各分包方之间的配合协同,同时还应平衡承包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衔接以及技术上的沟通,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在通常情况下是工程承包合同确定的一致管理体系,其目的是建立总包为主、分包配合、总包对分包进行指导、分包依托总包的技术工作体系。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会存在施工单位分包和总包之间的信息渠道缺乏等情况,所以,经常存在各行其是的问题,同时,在缺乏完备技术管理情况下也存在堆放不合理、原材料存储、原材料入库合格率不高等问题,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扩大了管理成本,在组织管理体系环节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和工程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2在技术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没有对各种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文件要求加以完善并落实,所以,无法对技术责任制度和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加以建立健全,在技术责任制企业中,不能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无人负责和责任不清的问题,这是当前技术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最常见和最普遍的就是安全措施的管理十分混乱,其主要表现为安全责任人的落实不规范。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为了方便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同时组织人员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没有对安全技术加以交底,也没有定期的对防护设施进行验收检查。同时,因为施工本身存在一定弊端,管理人员在水平上十分有限,都需要在制度上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

2.3缺乏恰当的监督管理,导致诸多隐患的存在

缺乏有效监督工作的表现就是所谓的重建而不重管。这个问题存在所有的建筑现场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都不能很好的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对于规范和规章的认识程度仅存在于墙上的标语。所谓规程规范也只是走形式和走过场,不能对已经定下的标准进行认真的执行。这样就会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职值守,操作人员经常存在违章操作的情况,导致了事故的频繁出现,没有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施工,缺乏细节的有效监督措施,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不断下降。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其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施工方式中大多采用传统施工方式,在管理人员以及业主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存在工程返工率高、原材料浪费、安全问题以及施工进度慢等隐患。

3.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3.1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不同层次总包商、分包商实际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实行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程开工以前、工程的运行中以及工程后期都应注重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和人员的调度,注重人员的管理以及储备,确保责任能够落实到人。各级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工程进行过程中以及工程后期都要注重人员的调度以及各部门间的配合,重视人员管理以及人员储备和人员的培训,提升各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

3.2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加以建立健全,并实现操作规范的不断优化

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对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贯彻执行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管理制度,在对关键环节进行确定的前提下,制定出具体作业指导意见,确保让一线工人行为有相应准则和制度规范。

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图纸会审要求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部分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3.3加强监督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执行

在施工准备阶段,所做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而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基本技术条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4.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事项

在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步骤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还应对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充分考虑,对企业的设备和人员配置加以综合考虑,在对地方行业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贯彻落实的条件下重视科学规律的作用。同时,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还应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以对工程管理技术进行重点和全面的控制,结合不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以确保分工协作,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5.结束

通过技术管理工作,有科学的管理水平,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做好班组组织工作和管理力度,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因此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宏威.浅谈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0)

第9篇:建筑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一、控制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首先要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再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二、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轴线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2)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桃(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榴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2、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1)偏差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2)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1)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控制措施:施工中,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如图纸设计对防潮层未作具体规定,宜采用2cm厚1:2.5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季施工。

三、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

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1m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进行,一般自上而下进行,如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自下而上进行。如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再次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结语:地基很多工序都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J].工程监理,2008,7.

[2]仇欣.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重要性分析[M].北京:建筑工程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