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提升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只有在了解了对方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知识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跨越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便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匾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西文化是有差异的,初中英语教材所涉及到的主要有下列二个方面: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例如:在饮食方面,英国人最喜欢吃的食物是fish和chips(鱼和薯条),而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往往有许多人喜欢吃饺子(dumpling)。就餐时英国人使用刀(knife)和叉(fork),在中国用的却是筷子(chopstick),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chopstick是什么东西。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英国人们还有喝午茶的习惯,而且往往喜欢在茶里加上coffee或sugar或milk。就交通而言,在中国车辆靠右行,而在英国则相反,那就是Traffic always goes on the left。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赞扬、致谢、问路、约会、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喜好当面赞扬对方,贬低自己,“You’re so good and wonderful and I’m so terrible.”在西方,当面称道对方,对方会认为说话者有某种目的或企图;另一方面,当别人称赞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往往回答说“不好,不好,比起你还差远呢!”而英美人则会说“Thank you”,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另外,因历史、文化、民族、国家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人名表示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姓和名的顺序上,如:英文:David(Given name Howe (Family name /first name) /last name) 中文: 郝 (姓) 建国 (名)。可见,用汉语表达姓名时,一般姓在前,名在后,也可说“郝先生”,“郝小姐”等。而英文表达姓名时与中文恰好相反,则名在前,姓在后,有时可以用Middle name(中间名),需要强调用Mr. /Miss/ Mrs. 称呼人时,后面用姓(Mr. Howe )不可用名(Mr.David),因为这是中国人通常犯的错误。在称呼方面还有“dear”(亲爱的)这个词,在英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则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造成误解。可见,中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英语互译,这种方法往往会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所学语言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还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二、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唱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如初中英语涉及Christmas内容,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讲英语国家有关圣诞节的习俗,更好地掌握有关圣诞方面的专用词汇,我们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搞一次较为逼真的圣诞晚会,如装饰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在树上挂上彩灯、彩球,树尖上挂上星星、小天使等,互送圣诞贺卡(card),叫一位同学装扮成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给同学们赠送圣诞礼物(Christmas present),同学们一起唱圣诞颂歌、用英语表演节目等等。同学们个个如身临其境,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利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意识;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1引言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就在于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对话双方经常发生交际障碍,其根本原因还是和对目的语背景文化的掌握与理解有关。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了每个民族特定的生活习俗、交流方式、文化禁忌等;文化又是语言的底座与支撑。结合到外语教学,目的语背景文化的教授自然显得很有必要,否则外语教学便是不完整的。
初中新课程标注和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要求。在人教版的Go for It教材中,不仅每单元中插入了文化知识点,而且教材最后还专门编写了两个文化单元,让中国学生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点是人教版旧教材所没有的。但是,笔者发现还有大部分的教师遇到课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时,要么照着教参一念而过,要么回避不提,后面的文化单元更是不会花课时去讲解。遇到考试要考文化交际题型,教师就找些固定的搭配语句让学生死背,可见目的语背景文化教育还没有引起中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2教授初中英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中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引领和支持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动力。很多学生开始对英语感兴趣就是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吸引,以及对这些国家生活方式的向往。笔者在学校教书实习期间,曾到高中听课,发现高中教师在讲新课前都会介绍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以讲故事、放幻灯片、观看小片段、提问等的方式,这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中学教师如果能利用文化打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视野,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和交际意识,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意识就会增强,就会逐渐地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更加渴望学习好英语并应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去,从而树立起以后深入学习的信心,这对他们上大学走入社会继续学习英语都有持久的影响。
2.2适应新课标英语学习的要求
人教版Go for It按照话题任务来编写每个单元,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着眼于文化教育,设计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滚动式的学习链条。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和标准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像以前那样把握教材,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把文化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用能力才能提高,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才能应付自如。
2.3适应中考英语考试的需要
纵观历年中考英语试题,我们会发现纯语法的试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试题融和了语用和语法两种知识,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注重考察真实语言的应用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在阅读中,考察英国人见面的寒暄知识,美国人吃饭的餐桌礼节,西方饮食文化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这些知识,在做阅读试题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
在中考中,对话搭配的试题也很多,这就考察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基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考察表示感谢及其答语。在机场有一个乘客帮助了一个老外,老外说:——Thanks for helping me. 乘客回答:——You are welcome. I should do it. 这种答语明显不合适,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老外听了就不太高兴了,以为那个乘客不是自愿的,而是职责使然。这些都是不同民族文化造成的差异。
所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挖掘深一点,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文前面提到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来源于对英美国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的向往,这只能作为教师引领学生入门的一个有利因素。在以后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将我们的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类比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比如,在初一下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中,其人文主题是 “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其中举例人物有国外的体育运动明星、艺术名人,这些都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能介绍或者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我国的科学文学艺术巨匠的资料,再让学生用英语发现总结中外名人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学生总会对我国名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触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3文化背景教学设计
目前,中学英语课程中是不可能有专门的文化课,而且考试出现的题型就那么几种,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增设口语考试,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背景文化知识的教授不是很重视,教学的方法可能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重点就只集中在了分析语法结构和讲解大量的词汇上,这肯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隐患。一些成绩好、语音标准、语法应用正确无误的学生一旦进行英语交际便常常出现由目的语文化缺失造成的语用错误。他们总是喜欢把汉语和英语等同起来,以汉语文化,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这就造成了理解偏误和语用失误。那么,教师如何多方面地设计文化教学,让文化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就成了教授文化知识的焦点。
3.1文化比较
比较英语国家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新课上做一个文化导入,加大输入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任务让他们动手完成。
新目标初一下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介绍了西方人的饮食烹调方法。在这个单元中,笔者建议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烹调词汇句型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一道中国菜的制作方法,并查找西方人与中国人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的不同;而后教师列出一些常用的新单词、句子补充给学生;最后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出两栏,一栏写上“the Western”,另外一栏写上 “the Chinese”,并让学生起来用英语口头表达不同,并串成一段话。这样,既能使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在表达过程中通过对比,他们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又能唤起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热情。
3.2应用多媒体营造逼真的交际环境
形象生动的音像画面是吸引初中生的最好方式。教师备课的时候也会做很多有趣生动的幻灯片,吸引学生,加大输入量,营造语言交际环境。每个单元新课的文化引入大部分也主要是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画面或者短片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自己提问,或者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在观看中有所思考。
新目标初二上册有一个教学单元谈论的是天气。教师通常先用天气的图片引入天气的词汇,教授词汇拼读,然后再是句子的使用。他们没有通过天气联想到英国人的寒暄礼节。笔者建议首先教授单词,播放一些英国人打招呼的短片,然后过滤出一些他们常用的句子,让学生发现英国人寒暄礼节和中国的不同,此时再由教师介绍英国人的寒暄文化,强调真实的交际中的禁忌。学习完词汇句子后,让学生扮演两国人进行见面寒暄的对话,这就使文化融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最后,教师用幻灯片制作一些其他国家的天气情况的图片和一张中国地图,模拟天气预报的播放现场,让学生扮演一次播音员报道中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这样的活动让教学语境化,发挥了句子的交际价值。
3.3创造课外学习英语的条件和活动
学习英语文化仅靠课堂上的输入还很不够。教师在课外就应该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语言知识的学习。
首先,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周末、寒暑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做阅读笔记,然后课堂上在以值日报告或者讲小故事的方式检查阅读情况。
其次,在下午的空闲时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文化故事电影的片段,引导学生观看提问;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英文歌曲;参加演讲比赛,并在过圣诞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资料并做成幻灯片介绍给同学,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圣诞英语晚会,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演唱英语歌曲,使学生在表演中发挥特长,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最后,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来自国外的专业英语教师,给各班每周上一节口语文化课,以游戏讲座的方式让中国学生参与直接的跨文化交际,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4结论
从以上论证来看,只要教师具有提升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的意识,那么文化教学完全可以融入语言教学中,并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学生在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两个民族的差异,不能极端地否定一方,培养爱国意识,教育学生在交际中正确地选择符合对方文化标准的表达方式以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文化的教授也应该融入语境中,不脱离语言知识教学。
总之,建议中学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多学习了解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多样化,让语言教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梅德明主编.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一、“课内课外互动”模式重要性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制约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指导基本是割裂开来的,没有实现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互动,从而制约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对此,有必要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重点就加强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语文教学思维的影响,目前很多家长、教师和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初中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但是无论是在课上阅读教学环节,还是在课下的阅读指导环节,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仍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具体来说,造成不良阅读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学生看课外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就像是在读“闲书”,是对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其次,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帮助,但是担心学生阅读到不健康的书籍,所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多干涉,往往是强迫学生背诵阅读材料或单纯的阅读古文、古诗,没有践行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思想。此外,有些学生的课内阅读活动过于“功利化”,将课外阅读目标片面地定位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阅读材料的选择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只让学生阅读作文书,这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课内课外互动”的应用策略
1制定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制定阅读计划时,要尽量配合教材进行,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良性互动。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措施,确保学生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朗读、泛读、默读、浏览、精读、速读乃至背诵等多种课内外读物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课内外阅读计划,这是确保课堂内外阅读活动得以长期有效开展的前提。
2丰富“互动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进行指导时要制定多样化的互动阅读指导方法,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推动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内引趣法,即对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生学完《出师表》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故事激趣法,即教师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更多读物;交流展示法,即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介绍好书,做读书心得的交流等活动,如有的语文教师在班级的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了“读书心得”栏目,为初中生语文阅读心得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养成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初中生不仅具有好奇心,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阅读指导策略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初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例如,学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等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促进初中生在课外能够多读书、多好书,时常保持较高的阅读信心与良好的阅读心态,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以点带面,指导学生读书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代表作,因此,初中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以点带面,指导学生多读与课本内教学内容或作者相关的好书籍,切实提高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性发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内语文教学的进程,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拓宽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渠道,增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书籍,要避免学生的课外阅读严重脱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多选择既符合初中生学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能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读物。
5增强学生课堂内外阅读的自主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
1.师资队伍存在不均衡性,优质师资向城市中心集聚。在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向城市中心聚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城市初中语文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中心学校要高于农村边远学校,这是由当前教师管理中的单向流动模式造成的。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教师热衷于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边远地区向中心地区聚集,从条件艰苦的地区向条件优越地区聚集,这种单向的教师流动模式导致农村与基层初中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师资队伍建设两极分化现象日趋加重。
2.语文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足。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的5年,是人口红利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大量的生源导致师范院校普遍扩展,青年教师补充力度较大。进入2005年后,随着初中生源的减少、学校的撤并,教育、编制、人社部门在教师聘用方面的数量明显降低。近八年来,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补充力度较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加之部分学校与地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缺乏综合配套设施,导致师资队伍出现断层现象。
3.三级教研网络流于形式,基层语文教研的效果不佳。过去,区县教研部门、中心学校、基层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在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地区在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发挥方面流于形式,满足于每年搞几次活动,完善一些台账,应付督导考核。县区级教研部门教研活动脱离教学工作实际,偏重于表演形式,中心学校、重点学校忙于自身教学活动,将对基层与边远学校的教研辐射工作当做一种负担,只是在表面上应付,没有切实履行好职责,导致三级教研网络流于形式,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4.在职继续教育华而不实,教师教学研究深入性不够。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各地区虽然保留了教师进修学校,但是其大多与电大或其他职业类学校保持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教师的在职培养力度有所降低,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收或维持日常运转经费筹措方面。部分教师在职教育仅限于人社部门开社的网络教育平台,这样的教育平台,更多的是计算听讲座的时间,完成习题的数量,至于是否本人学习,有没有全程学习,还是挂机耗时间等,都无法一一甄别,这样的在职继续教育看似科学有效,实际上对于教师的业务指导效果没有达到深入程度。
二、有效强化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针对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上述薄弱环节,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当共同着手,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流动,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解决不了优质师资的回流问题,教育资源均衡无从谈起。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调研教师双向流动的可行性,一方面鼓励农村教师到城市中心重点学校跟班学习,采取上挂的形式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在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教育技巧,创新教育理念,培养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支教、轮换等形式,将城市与中心重点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轮流定期派往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进行支教,结合所在地区农村学校紧缺学科,加大这一方面的扶持力度,有助于基层与边远学校完善学科教师配套,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优势,在教学理念、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实现均衡发展。
2.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致力于培养中坚师资队伍力量。在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初中语文中青年教师分批脱产学习、跟班进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在职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打造本学校骨干教师、龙头教师,并将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举办讲座,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优质语文师资队伍,并逐步放大辐射效应,提升整体师资水平。
3.抓好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上下联动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以教研室为龙头,切实构建有效的三级教研网络。教研部门要按年度制订教师培训计划,针对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并贯穿到全年工作中,循序渐进、有效开展,切实发挥好初中语文师资队伍的牵头作用。在城市中心初中与重点初中,要切实承担起教研辐射功能,主动承接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观摩开放任务,利用自身师资与教学资源,为基层与边远学校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并采取传帮带、结对共建、集团办学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基层与边远农村初中要在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的基础上,制订好本校语文教研计划,并与日常工作同步落实、同步推进,让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内容与写作主题大多数都是教师做安排和制定的。而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大多都是根据教材或者教学要求布置的,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较为模糊不清。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常会出现主题不明确,重复写作、写作规划不足等情况,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质量,对学生写作水平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项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作思维能力的教学版块,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尚不成熟,文化基础也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初中生会在学习写作和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并且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普遍具有易自卑、心理敏感以及情绪波动较大等青春期综合心理特征,以至于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写作态度较为敷衍,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命题作文是现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写作形式,正是在这种单一命题形式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时,就会过分的关注与注重学生的写作成绩。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会采用写作模板等形式开展写作教学,导致学生由于过于重视教师所教授的写作模板,而出现套路化、单一化的写作问题,写作内容也会与学生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思维的拓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强化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
制定明确写作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落实教学目标,满足教学要求的基本前提条件,同样也是教师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依据。对于作文这一自由度较高、创新创造力较强的教学版块来说,制定一个明确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改善作文教学问题,确保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进度,就要认识到明确教学技术,制定完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思想,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一个满足学生实时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进而在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时,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若想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写作兴趣对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为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让学生敢于创作、乐于创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而学生写作兴趣的形成是受到学生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外部因素两方面作用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灵活多变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作文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和转变,从而以外因激发内因,创造良性循环,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布置“观察日记”的形式来取代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的记录和观察生活中常见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还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学生在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写作素材也会得到积累,从而有效的摆脱以往套路式的写作弊端。
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写作是一项着重考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文化基础的学习方式,与其他语文知识教学一样,同样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和教学,针对初中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以阅读为基础,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更加丰富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形式,从而有效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以往教学形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和处理,积极的响应与贯彻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化的创新,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卫.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科教文汇,2020,(8):109-110. DOI:10.16871/j.cnki.kjwhb.2020.03.048.
[2]王春玲,马海山.浅论新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0,8(8):23-2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8.011.
[3]包润熙.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 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5):36-37.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以及学区关于全面实施教育十大项目工程的通知精神,认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版),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大重点。
1.加强对我校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行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版)》,实施《温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常规》,指导我校语文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规范教学行为,加强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教材教法与研究师生课堂行为文化并重,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挖掘师生的潜能,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2.继续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教师研究作业,研究习题,提高选题命题能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发挥我校初中学业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做好我校八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模拟作用,完善命卷、阅卷、质量分析等环节,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后20%学生的发展。
3.积极参加“疑难问题解决”暨精品百课“展示活动。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切入,促进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建设,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参加初中语文课改疑难问题研讨“暨精品百课”展示活动;引导我校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学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4.以我校的“规范提升”行动为抓手,努力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规范,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素质,培养一批我校的语文骨干教师。
5.积极参加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活动,加强我校教研组与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参加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活动,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切实指导我校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6.依照“小文学家”培养计划,继续推进初中文学社联盟建设,实施“初中生阅读推广计划”。
做好小文学家评比各项工作。继续进行初中生读后感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7.制定“古诗文诵读”计划,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计划,努力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古诗文诵读”计划,在我校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努力提升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 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1. 初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
2. 初中古诗文研究
四、 乌牛二中语文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预备周
8.27-9.2
始业教育
1
9.3-9.9
正式上课
2
9.10-9.16
省优质课评比
县教研组长会议
校本培训
孤山中学
相关教师
教研组长
语文组教师
3
9.17-9.23
学区初中新教师调研
语文组
4
9.24-9.30
有效教学调研
市公布“精品百课“评比结果
县七年级语文研讨活动
校“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校本培训
济时中学
枫林中学
七年级教师
语文组教师
校团委、语文组
5
10.1-10.7
中秋节、国庆节放假
6
10.8-10.14
市质量问卷抽测
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
叶仁玉、杨晓慧、杨璐璐七年级语文公开课
校本培训
语文组教师
语文组
7
10.15-10.21
市初中文学社联盟活动
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会(语文)
教学活动周(语文)
乌牛二中
文学社指导师
语文组
8
10.22—10.28
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中学“三小”培养活动
校本培训
市九年级教师代表
语文组教师
9
10.29-11.4
县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县学科教研基地活动
校“三小”评比
桥头中学
实验中学
九年级教师
相关教师
10
11.5-11.11
县八年级研讨活动
县优质课评比
校本培训
体校
八年级教师
11
11.12-11.18
省优质课评比
期中考
12
11.19-11.25
农村初中教学规范提升调研
县读后感评比
刘仁贵、郑浙智、刘晓泼老师八年级语文公开课
校本培训
语文组
语文组
13
11.26-12.2
农村初中教学规范提升中期展示活动
送教下乡活动
乌牛二中
瓯北学区全体教师
14
12.3-12.9
市读后感评比
有效教学集体调研
校八年级语文质量合格监测
校本培训
朱涂中学
校教导处
15
12.10-12.16
市“疑难问题解决”暨精品百课“展示活动
期末试卷命题、审稿工作
金乐洁老师九年级语文公开课
市语文教师代表
语文组
16
12.17-12.23
县八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合格率模拟考试
17
12.24-12.30
县古诗文诵读比赛
学区四科竞赛(语文)
校九年级语文教师
18
12.31-1.6
“迎元旦,教师联欢会”
元旦放假
校团委、综合组
19
1.7-1.13
学区常规检查
各教研组
20
1.14-1.20
市八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
县新课改疑难问题解决暨学科基地学校活动
桥头中学
21
1.21-1.27
期末考试
22
1.28-2.3
学期结束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在开发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时,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教材的基本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索、总结和开发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写作资源,从而逐步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简单谈一下。
一、重“开发”轻“运用”。素材运用力欠缺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由此可见,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是帮助学生们储存精神食粮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辅助学生们“开发”写作素材的同时,逐步培养其“运用”写作资源,再创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然而,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就是要督促学生多读、多背课文,尤其是中考大纲中明文规定的篇章。更有甚者会让学生们按“三点式”即开头一论述一结尾的形式去写作或细化学生作文中名言、名篇、典故的引用率,而忽视了对学生材料重组、理念创新等方面的考察。这种重“开发”轻“运用”的写作资源的挖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二、主动“出击”意识低。一味“等待”
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在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总结等写作基本能力。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写作过程中。只有真正提升学生们自我发掘素材的能力,才能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但是,经过长期“填鸭式”教育模式的训练,很多初中生已经形成了“吃现成”的学习心理。无论是在写作素材的搜集、写作构思,还是在写作总结、写作创新等方面,都习惯了沿着教师计划“作战”的方式。这种缺乏主动“出击”意识,一味地等待教师“喂养”的学习态度,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促使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开发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措施和意见。
(一)
“开采”“加工”双管齐下,扩大写作“成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巧选素材、深层挖掘、讲练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去开发语文素材中蕴含的写作素材。从而在丰富学生们文学积淀的同时,为其“厚积薄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建立“素材库”,将其在课文中发现的名句、名言、典故等抄写下来,定期、定点地抽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这不仅利于学生们“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效促进了其写作素材的积累。此外,教师也可以选取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们以其为蓝本,让学生们续写、改写文章。通过这种写作开发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教材理解的精准度和知识点的熟悉度。同时,也促使了语文教材在写作领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二)因势利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初中语文写作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和知识的接受主体。因此,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开发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们的动向和心理,理性指导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因势利导,从而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提上日程。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敢在课堂中发言,仅仅通过认真听课和做笔记来提高知识水平,这显然不适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和谐课堂气氛对教学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和互动的欲望,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开放民主的,不是一味地安静保守的。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关心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加强交流,实施情感教育;第二,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互动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可以营造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积极思考、感悟提升语文素养。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在语文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情境模式,让学生积极融入文本情境中去,理解文本中的角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表演话剧、情景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都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等,促进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进而学会思考和探究,学会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第三,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不仅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语文教学,还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误区;对策
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初中语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使命。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学好其他各学科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善措施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主观自身素质和客观师资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课堂上只是固定化、程式化地进行“填鸭式”讲授性教学,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有些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呆板地使用一些固定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1]。另外,一些语文教师备课不充分,只是简单地把网络上或者是参考指导书中的案例、示范教给学生们,完全照抄照搬,不能有效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开展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这些都会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使学生们无法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方法过于粗放,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粗放式教学,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普遍存在的一大误区。课堂上,有些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地粗放式教与学,为了应付考试而教授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急于求成无法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美感与韵味,更无法真正领悟到语文素养与涵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进行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分层分级引导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们不能较好地弥补自己的薄弱知识点,不能较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更不利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顺畅深入开展,违背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初衷。
(三)教学策略不科学,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交流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式的单向交流,课堂互动交流较为欠缺,课堂氛围显得非常沉闷,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提问、被动地学习,几乎不动脑筋去思考教师的问题正误与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死啃课本中的有限资源,而且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创新性的想法,这些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潜能与创新性的探究精神,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烈,甚至一度出现烦躁、失落等厌学情绪。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开展多元化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改善教学策略,以激发初中学生对初中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确实贯彻落实好“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做到每节课都有新奇的课堂体验,不断拓展知识内容,及时更新知识的理解角度,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严格要求以及满足广大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2]。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交流过程,必须充分实现教与学的民主、平等、公平,师生之间互尊互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根本,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与语文素养。而且,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粗放式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开展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进行创造性地思维训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自己的才华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效施展,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语言素养。
(三)开展探究问题设计,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课堂授课时必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有效使用教材,合理整合课程资源,积极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自由表达、自由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e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主动开辟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渠道和环境,进行启发性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更多地进行自主性与探究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初中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完成的精神,有效地实现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锻炼初中学习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3]。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严格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创新教学理念,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设法营造充满活力与情趣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效,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春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