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

第1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12月19日~21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张知彬率中国科学院包括孟安明院士在内的48名科学家来宁参加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创新与实践战略研讨会暨技术合作对接会。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出席会议,自治区主席助理屈冬玉致辞,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王和山主持了会议。

会前,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会见了中科院科学家一行,他表示:宁夏农业优势特色明显,中科院科学家此次来宁就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技术项目进行合作对接、体现了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王正伟主席希望各位科学家为宁夏现代农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和深入对接,中科院的院士专家们就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综合开发提出意见建议,决定进一步开展农业节水酿酒葡萄产业、生态旱作农业、绿色设施化农业、农业信息化示范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示范,并计划在平罗、中宁、青铜峡、红寺堡等地联合建立试验研究示范基地,通过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全面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引领西北、示范全国,以点带面,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后,自治区农发办与中科院生命生物局就“发展宁夏酿酒葡萄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了签字仪式。

此次研讨会暨技术合作对接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的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必将对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其中,凝聚了我区农发干部职工的辛勤奉献,凝聚了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0余年来,“顾全大局、团结合作、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宁夏农发精神,寄托了将科学技术知识送上田间地头,争取“从根本上彻底铲除宁夏贫困”的美好理想。宁夏农发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次次刷新着历史的坐标,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打造出宁夏园艺产业园、金沙湾现代农业示范区、孙家滩有机农业示范区等5个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大力扶持自治区确定的13个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宁夏被国家农发办确定为工作联系点和改革创新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种种举措从视野到思路、从行动到气度,彰显出“小宁夏”的“大作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重道远,精彩前行。■

第2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公司已开发出了全面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软件产品,推出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形成了为农综合服务、农产品安全、农业电子政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五个重点拓展领域,其产品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广泛好评。

农业,一个古老而纯粹的产业,正因为与信息技术的联姻,而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新潮、越来越复杂。

未来的农业会变成什么样呢?对此,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从农产品追溯到农业物联网

关于未来的农业,上农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农机变成了智能机器人,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都是自动控制,消费者能够掌握农产品的前世今生,甚至每平方米都能种植不同的作物,并获得极高的产量……

旧有的农业模式正逐渐被颠覆,物联网的介入正渐渐改变着古老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

近几年,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了我们无限遐想,而农业可以说是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物联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应用示范基地,上农信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那时,国内农产品生产标准严重滞后,监管缺位,上农信就选择了食品安全追溯作为公司的一条业务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从源头去追溯食品安全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监控生产源头。之后的几年里,上农信通过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承担了多个国家和地方项目的建设。其中 “RFID技术在畜牧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 课题还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支持,可视为上海本地在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上研究工作的起步。崇明的“长江精准农业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爱森“城市猪肉安全追溯”、覆盖全市的“世博蔬菜安全追溯系统”、鲜花港“智能温室”等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则为上农信在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2009年,物联网在国内骤然升温,借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上农信推动上海农业主管部门将农业物联网发展重点立足于上海市农业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选择农产品安全、精准农业、农业疫情疫病检测和预警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养殖业等领域,设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推动上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上农信与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共同合作成立了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2012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组建,联合上农信、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这两个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持续创新发展,而且也为上农信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新的支撑。

全方位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上农信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已经形成农业物联网成套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粮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和水产品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上农信动物及动物产品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检疫、接收、屠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与追溯。采用RFID电子芯片、二维码、动物耳标等智能标识,利用图像识别、GPS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立被监管对象的动态跟踪机制,全面覆盖动物的精细养殖、生产养殖环境监控、疫情和疾病的远程监控与诊断、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多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可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帮助监管部门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地产及输入性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起到了事后追溯的作用,还加强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管,防患于未然,做到全程监管,随时追踪。

2.上农信果蔬及食用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立足于大型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全局出发建立整合蔬菜和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配送、零售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采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全面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长势,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形成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的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方案采用电子标签、追溯码等物联网技术,按照“全程监管、分段溯源”的原则,在生产企业、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门店间建立实时信息传递通道,共享订单、收货单、退货单等业务信息,实现了供应链互动,提高农作物生产供应的及时性,突出了产品的安全监控和溯源服务,提升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上农信农机物联网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利用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发和部署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方案采用了上农信自主研发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大幅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系统可靠程度,相比于传统的差分GPS系统,具有成本低、部署易的特色。本方案实现了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与收获等田间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建立了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机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条以农机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3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兰州商学院 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文化技术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产品创造与发展的力量源泉。文化技术引领着文化产品的时代走向,预兆着文化市场的消费趋势。文化技术是文化产品的强劲翅膀,先进文化技术可以使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傲视飞翔。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9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战略对策研究”(11BGL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产品的表现、传播与存储方式,而且也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或文化服务的提供方式。在客观上文化技术决定着世界文化生产力水平,推动着当代人类文化生活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文化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构成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新发展的文化技术,将会引起整个世界的新变化。

一、文化技术的概念之议

文化技术对中国人来讲,完全是一个新的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是找不到“文化技术”一词的。可见,“文化技术”一词是时展的产物,是文化产业化的结果。文化技术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技术”的概念:“基本的论题是每一种文明都由一种占据定义地位的文化技术,这种文化技术本是各类传播学论文探讨的基本对象。文化技术可以是表意文字、音标字母、印刷技术、电子影像、计算机或数字技术。”[1]他所指的更多的是文化传播技术,是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传播技术,因而缺少对文化技术创造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的解释或论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任丽梅博士在《现代文化技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文中,对“文化技术”也下过定义:“文化技术是指在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与文化服务中应用的、可将创意和思想物化的技术手段。文化技术使文化生产与传播标准化、模式化,通过复制和分工进行批量生产的方式。在文化技术的作用下,技术操作逐步代替个性创造,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开始具有工业生产的特征。”[2]任丽梅博士更多地强调了文化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品生产工业化。

文化技术是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产物,是开发、创造、生产、传播、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文化技术是由不同性质的技术要素构成的综合技术系统,既有工业技术发展的烙印,又有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文化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工业技术,文化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信息技术。从时间范畴划分,文化技术可以分为传统文化技术和现代文化技术。传统文化技术以工业技术为主体,以造纸技术、印刷技术、摄影技术、音响技术等为技术群体,以分工协作、流水作业、批量生产为生产方式,为文化消费者制造、提供的是物化了文化产品。现代文化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智能排版技术、影像虚拟技术、激光打印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数字技术为技术群体,以技术协作为纽带,为文化消费者创造、提供物化的或非物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技术属性划分,文化技术可以分为文化生产技术、文化传播技术、文化内容技术。文化生产技术是指文化产品制作技术,主要包括纸质出版物、音像制品、工艺品等的印刷、刻录、制作等物化工艺技术;文化传播技术是指非物化文化产品的网络传送播出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影视、图书、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产品数据传播技术;文化内容技术是指文化产品内容的创造技术,主要包括根据文化创意、故事情节进行文化内容创作的音响技术、3D技术、虚拟技术等非物化文化产品内容艺术加工的数字技术。

二、文化技术的影响力

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每一种技术的进步都会引起相关产品、行业的淘汰、更新、发展,每一类技术的大变革都会引发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文化技术也是如此。文化技术是续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之后又一种新兴的技术形态。文化技术的发展创新,对文化产品、文化生活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力是深远、重大的。

(一)文化技术对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文化技术始于造纸术和印刷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文化从口头、形体传播的形式转变为书面传播形式。同时,文化变成了文化产品,图书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进入工业时代后,在工业技术的推动下,文化技术的形态和种类迅速繁殖。机械印刷技术使图书真正进入大规模批量生产时代;录音技术的产生与进步,使舞台音乐、歌唱表演转变为可以批量生产的唱片、录音带;电影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使舞台布景表演转变为可以拷贝批量生产的实景电影。进入信息时代后,在信息技术的孕育下,文化技术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新兴文化业态纷纷涌现。电子通讯技术、光缆传送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促使文化产品进入电子信息传播时代;电视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引发了人类的视觉革命,娱乐文化产品进入消费者的家庭。近年来,文化产品生产领域汇集了数字、网络、激光等高端技术,以声光电子为媒介的文化产业服务系统逐渐形成。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和传播以及消费等直接受到文化技术的发明与进步的影响。文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传播的发展过程。

(二)文化技术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力

不同的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构成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技术解决生活的温饱问题;在工业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发展工业技术解决生活的舒适问题,在信息时代,人们主要通过发展文化技术解决生活的欢愉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人们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的手段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生活温饱问题和有关生活舒适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有关文化产品供给的生活心情愉悦问题却是一时难以满足的。更何况,人们对农产品和工业生活用品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在人类生活构成中,文化生活所占的份额、时间越来越多,文化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一天24小时生活中,7小时睡眠休息,8小时上班工作,2小时消费物质产品(食品或其他用品),剩余的7个小时主要是消费非物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由此可以判定,在人类社会现代生活中,主要的业余时间是消费由文化技术生产、创造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文化技术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现代文化技术,不仅能够满足生产大量的文化产品,而且能够创造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文化技术使文化生活消费由室外消费活动为主转变为室内消费活动为主,以群体文化消费活动为主转变为个体文化消费活动为主,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了更多、更好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三)文化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力

文化技术是开发、生产、创造、传播文化产品的技术手段。但是,文化技术发明与应用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在21世纪,人们积极消费文化产品,除了满足心理、生理的快乐需求之外,更多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更好地掌握自己发展机遇,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文化技术对提升人类智力水平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开发和创造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产品来实现的。文化技术不是一般的科学技术,除了具有综合技术的特性,人文因素也是文化技术的一大特性。文化技术的人性化就在于,它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的技术手段,构建知识要素结构,创造能够满足人们智力开发需求的文化产品。不论是图书出版的编辑还是影视制品的编剧、导演,他们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都是要确保文化产品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内容准确无误、构成合理生动,以求对消费者的智慧或理智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因此,文化技术愈加发达,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内容的知识含量就越高,对提升人类智力水平的贡献就越大。文化技术对探讨未来世界发展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发展文化技术,可以使文化产品更能反映物质世界和现实生活本质,增强人们通过文化产品探讨人类未来世界的能力。现代文化技术,可以增强人们准确判断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全球性难题能力,使人们少走弯路,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技术的创新体系

21世纪已经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时代,文化技术成为推动文化产品创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看,文化技术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重视。谁在文化技术上领先,谁就有可能掌握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主导权。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考虑如何进行文化技术创新,如何建立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一)文化企业是文化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

文化技术不是一般的科学技术,是文化产业与现代高技术结合的产物。一般的科学技术是专门的科研机构发明创造的,而文化技术的大多数是文化企业在主动应用现代高技术创造文化产品过程中孕育发明的新技术,因此说文化企业是文化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文化企业必须成为文化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必须成为文化技术创新的平台。中国长期以来的技术创新主体不明确,通常主要靠行政手段来协调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科研机构只负责技术研发,而不负责技术应用和推广。目前,发达国家60%以上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在中国,只有大公司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因此,增强中国文化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发挥文化企业在文化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利措施,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各种文化技术创新要素向文化企业聚集,努力使文化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同时,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也需要把文化技术的创新平台建在文化企业。每一种文化产品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文化产品的内容是不能重复的,否则就失去了艺术魅力或艺术价值。这就需要进行文化技术创新,否则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只有把文化技术创新的平台建在企业,使文化企业成为文化技术的创新主体,才能拥有文化产品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文化产品。

(二)文化市场是文化技术创新的主要导向

文化技术的创新导向是文化产品,而文化产品的创造导向是文化市场。文化技术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文化产品的创造需要,文化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在文化技术创新上,要借鉴制造业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较多,但转化率却很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普遍达到70%以上,而中国还不到10%。缺乏必要的转化应用,导致许多技术成果始终停留在科研单位,一方面是制造企业对技术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无法顺利转化并应用。文化技术创新要紧紧围绕文化产品的创造需求和文化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以文化市场为导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聚集技术创新力量。国家应确保在对文化市场的技术需求作出客观、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制约文化产品创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技术攻关的力度。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将一些重要文化技术领域纳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力求掌握文化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以打造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文化品牌。

(三)跨领域合作是文化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化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文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诸多方面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创新合力。要鼓励文化企业主动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建立文化技术研发机构,结成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支持文化主创企业与文化高技术企业进行战略经营合作,联合开发与创造新兴文化技术;要加强文化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为文化企业服务的各类文化科技服务机构;要建立支撑文化高技术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构建文化技术成果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3]。通过文化产品创新合作,实现文化技术创新的跨领域研发合作。文化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文化产品创新发展,通过扩大不同文化领域的文化产品创新合作,带动文化技术创新的跨领域研发合作活动。不仅要积极开展国内文化技术创新的跨领域研发合作,而且要主动邀请外国文化技术团队,开展文化技术创新的跨领域研发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任丽梅.现代文化技术的本质与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5).

第4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紧密围绕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州党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及时召开了__科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自治州2014年科技工作。印发了《2014年__科技工作要点》、《2014年科技兴州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项目管理、加大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注重民生科技、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工程、强化科技系统自身建设等九项2014年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新疆建设的意见》的相关目标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州“三个率先”、“两个可持续”、“五个昌吉”建设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科技局主持起草,经州法制办法规性审核,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出台了自治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昌吉的实施意见》(昌州党发[2014]7号文),并于5月15日召开了自治州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总结了2008年以来自治州科技工作成绩,表彰奖励了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对我州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总动员和总部署。与此同时,继续强化实施科技兴州战略,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州级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度自查工作;以“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__本级和七县市100%通过为契机,加强分类指导,强化基层科技管理,为2015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创先工作打好基础,为推进科技创新争取好的政策和环境。

1、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一是制定了《州科技局2014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州科技局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和细化分解的各项指标,强化“一岗双责”责任意识,完善廉政防控风险机制,加大重点项目跟踪检查和政务公开力度,《廉政风险查找和防控措施》,认真执行党政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的规定,完善配套制度;二是修订完善了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定了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及干部学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有学习教育活动。全年共组织党组中心组及机关全体干部学习27次,主要领导讲专题党课2次,组织各类知识竞赛答题活动4次。三是积极开展廉政谈话、廉政承诺、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参观书画展等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和拒腐防变能力。四是开展党支部和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支持工会和老干工作,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民族团结教育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普法依法宣传、敬老爱老等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机关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凝心聚力的干事环境和氛围。

2、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按照州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安排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0余次,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设置网上意见箱、登门拜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共征求到各方面对科技局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在政治坚强及“”方面的问题237条,局领导班子认领问题48条,班子成员个人认领问题136条,科技馆班子认领问题29条;确定专项整改任务3项。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说立行、立学立改,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以着眼长远的态度,落实制度建设任务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了机关各项管理制度。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全局上下作风建设成效明显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中央和区州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满意度测评结果为100%满意,达到了预期目标,成效显著。

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昌吉的实施意见》,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民生科技,着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加速创新型昌吉建设,为自治州“三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自治州重点优势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梳理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整合人才、资金,支撑企业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和上下游产业配套衔接。加快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煤电煤化工、节能

环保、光伏及风能发电等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公关,重点支持准东煤燃烧沾污应对技术攻关、低阶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铝产业下游产品开发、石油石化下游产品和围绕重点产业配套的装备制造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农作物高效种植、畜禽健康养殖、农牧业病虫害防控、农业高效节水用水、农机农艺配套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重点支持粮食、棉花、种业、肉牛肉羊、苗木花卉、酿酒葡萄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科技特派员创业联盟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提升自治州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大型活动,推动科普活动常态化。

(三)加快民生科技,推进科技惠民。积极支持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发展,加强社会管理领域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安全技术水平,加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建设。抓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科技强警,提升公共安全预测、预警、应对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以实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为总抓手,积极开展科技创先工作。继续强化科技兴州战略,扎实做好2012-2014年度地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考核。按照动态管理、重新创建的要求,加强对各类科技进步示范市、先进县市、通过县市的分类指导,组织开展2013-2015年度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创先工作;指导昌吉市做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设和阜康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做好自治区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申报工作,力争昌吉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获得支持。

(五)认真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加大基层调研力度,做好国家、自治区级科技项目的筛选入库工作,督促项目申报单位做好项目出库跟踪,提高项目立项率。做好自治州2015年科技项目指南编制工作,科学制定、实施并管理好州本级各类科技计划。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及管理专题培训,指导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结合产业发展重点,编制好县市科技项目计划,形成区、州、县(市)三级联动、重点突出、互为补充的科技计划支撑体系。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加强项目的立项和中期检查,及时组织到期项目现场勘验、验收及成果评审工作,指导解决科技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有限的科技项目资金用足用好。积极组织开展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推荐和自治州2014年度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

(六)深化科技开放合作,进一步拓展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借助科技援疆工作机制,加强与东部地区和对口支援福建省、山西省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科技援疆项目的管理、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及对接联络工作,认真落实好科技援疆规划和科技综合服务中心援建项目。完成第七届“科洽会”签约项目的履约情况总结,及早做好第八届“科洽会”项目的征集工作、会场确定、安全保卫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办好第八届“科洽会”。

第5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一、农业经济创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防洪排涝能力减弱,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也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总体较低,无法达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相当一部分农业生产方式还沿袭传统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式经济,乡镇企业一般是面向农村生产初级工业制品,生产效率极其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致使农村经济效益不高,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3.农民的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较低

 

农民的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十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而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对经济发展内容、发展方式等各方面的创新。以淡水鱼养殖业为例,农民在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场地及鱼类销售等各个方面都不敢打破原有的模式,不敢或不具备创新能力,是淡水鱼养殖业止步不前,在遇到疾病或自然灾害时,养殖业抗压能力较弱,有效甚至停止养殖。这充分说明了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创新能力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创收的有效途径

 

1.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是关键。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要对现有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深化农业科研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应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三是向农业发展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向农业发展的生态产业转变,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经济。

 

3.政府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施创新战略,普及和鼓励全民创新意识,把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重要的因素,国家和政府应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把鼓励人民创新用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策略。国家在创新方面应建立创新体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发展为主体,以产业、科研相结合为基础,不断鼓励和提高国家和人民的创新能力,努力集中和集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进行创新和在创新。推动农业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总之,农业经济创收的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发展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应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农业资源紧缺态势和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力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6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3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研发、设计,爬坡过坎的浙江制造面临变奏,但也必须浴火重生。重构生产链条、从数据通往新的需求之路,“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无疑是冲淡苦楚、重塑制造业“微笑曲线”的良药。

“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3个“+”时,金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勇代表眼前一亮。

“机器人要‘+’什么?对鞋服等传统产业而言,‘+’标准化产品,将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诸建勇代表结合自己公司实践谈了体会。他说,这几年,金帝集团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先进自动化制鞋设备。原来的设计开发部门有15个开版人员,现在采用新技术后缩减了开版r间,又提高了模具的精确度,开版人员也减少了一半以上,每年能减少开支百万元。

不只是诸建勇代表,在企业一线打拼的代表热议时都有这个共识。轮毂制造是被认为是低附加值、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生产轮毂的今飞控股集团转型升级后,脱胎换骨成为通用、福特、宝马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采访中谈到“机器人+”“互联网+”等话题,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葛炳灶代表很有感触。他说,通过“机器换人”与物联网改造,工厂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中心。所有生产指令在指挥室下达,无数根网线将工厂的生产、研发、库存、管理、销售等终端链接起来,即时反馈到首脑中枢。焊接车间里,机器人在弧光与火星闪烁中精准焊接,工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拥抱“互联网+”,让浙江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产业链的延伸,目前今飞控股集团已经实现全球化管理,没有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是难以想象的。“从某国或某省份原材料资源调度,生产线上500多机械手故障排除等都是依靠公司自己研发的信息系统完成的。”葛炳灶代表说。

“互联网无论‘+’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实体经济。”温州东方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认为,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必须结合起来,产生几何级的乘数效应。他建议,要引导电商与实体经济相融合,鼓励电商与线下实体零售店、品牌商、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在税收、财政、信贷方面给予扶持。

“互联网+”“机器人+”无疑为浙江实体经济注入了升级新动力,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动能。

葛炳灶代表认为制造业最需要补的短板是掌握核心技术后,确立行业标准。他说:“作为龙头企业,要建立协同创新的科技平台,研发和输出整套生产线设备,并为本行业提高技术维护服务,确立行业标准,帮助整个行业技术装备和水平的提升。”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要用标准化引领经济发展。标准化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代表建议,在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率先设立质量标准专业博士生班,为企业培养从事质量标准工作的人才。

不少代表也指出,浙江制造业量大面广,中小企业多,更要关注标准化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体系。“要达到高标准,产品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要可控。”

万亿产业,迸发澎湃新动能

缓速释放的增长常态下,浙江打造万亿产业尝试以特色凸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叩开经济结构现代化大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当前,浙江正持续加速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浙江经济的“顶梁柱”――万亿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已是浙江在新一轮经济竞赛中再度引领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

成绩令人振奋,不过代表们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谋划下一步的攻坚突破。“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国际合作,全力推进航空制造业,坚守高端制造目标。”王水福代表说,现在我们产品的关键部件已经从20年前的进口转变为出口了。因此,尽管市场持续低迷,2016年西子仍实现了25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8.5%。

“30年前的短缺经济时代,主要靠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动;30年后,我们抓住军民融合的高端制造这个关键点,拉动市场、创造效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1月17日下午,杭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王水福代表建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浙江转型升级核心战略,把大江东打造为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浙江应组建高规格团队与相关部委对接,协调推进一批军民两用重大创新项目、国防科技成果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

作为万亿产业之首,遍地开花的信息经济对浙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基础平台,是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黄丽珍代表是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对如何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说:“浙江集成电路制造业和设计业的发展规模与江苏、上海、广东和北京等地差距较大,我们要有紧迫感。”

黄丽珍代表认为,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成长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向高精尖的产品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扶持的步伐要迈得更大些。例如,研究制定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重大政策与战略目标,成立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专项基金等。

“对企业而言,要敏锐把握市场需求,且长期有耐心的研发资源投入,更需要‘工匠’的专注精神。比如,我们应用于智能终端、穿戴式设备、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产品,都是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坚持不懈地投入研发设计的。” 黄丽珍代表说。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浙江省健康产业投资非常踊跃,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服务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健康产业未来的蓝海在哪里?企业该如何布局?作为万亿产业之一的健康产业也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代表提出,要以创新的理念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体系。“包括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消费观念等。当前,要借助智慧医疗等手段,大力推进家庭医生、保健保姆等职业的发展。”

“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了总是希望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好药品、好医生和好医疗是支撑医疗水平的主要因素。但我国的制药行业长期处于仿制阶段,许多新药滞后发达国家数年,影响了群众健康。”李邦良代表建议,浙江应扶持医疗行业发展,特别是把生物制药列入重点产业予以优先发展。“比如,优势制药企业购并时加强政策指导、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帮助。”

发力农业供给侧,助跑“绿富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在杭州代表团驻地,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方丽槐代表接受采访时指出,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就要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壮大安全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引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浙江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满足群众需求,目前的关键是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主要抓手是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方丽槐代表说,目前,千岛银珍、泰顺三杯香茶、金华两头乌猪等产品以及列入全国35个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录,发挥了区域公共品牌作用,促进了产业发展。

方丽槐代表坦言,当前,还存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识不到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开出的“药方”是“组织专家对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进行审核,再挖掘、再梳理,完善登记备案名录。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力争有2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成代表深表认同。

黄国成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大同镇正在建设稻香小镇,规划以万亩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为基础,依托生态人文底蕴和周边旅游资源,发展以农业观光休闲及深度体验旅游为核心,集有机生态农业、粮深加工、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特色农业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路网、沟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的景观提升已经有明显进展。今后到小镇及其他景区观光旅游的人数会大幅上升,人气会越来越旺。下一步还要跟养老养生结合起来,吸引周边城市老人来住。”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熊金平代表的观点不谋而合。“重点要发展农旅结合的基地游,龙头农业合作社要发挥好示范作用。”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熊金平所在的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品种已从长豇豆转向茄子、罗汉豆等大众品种。“2016年起,还开始大规模种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皇菊。现在周末不少江苏、福建等外省的人过来赏花,玩好后又买不少农产品带回去。”熊金平代表说,农业与旅游结合后,农民收入增加很快。2016年,合作社成员平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远高于全省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不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要由大户牵头,组成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或股份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黄国成代表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涉农企业的一个通病是农业用地指标审批难,银行融资难,这些瓶颈制约了涉农企业做强做大。此外,涉农企业存在投入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精准施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难题?1月17日,在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会场,代表们带来许多现实思考。

劳动力是制约农I发展的瓶颈之一。浙江不老神食品公司总经理余震代表说:“以前招聘销售员和食品制作工,上百个年轻人赶来应聘,现在年龄放宽到45岁,来打工的人还是少,怎么破解?”

第7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地位”是事物同外部环境相互关联的具体表现。对于农村信息化的历史定位,可以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农村”的角度来认识。

(一)从“信息化”的角度考察农村信息化的地位考察思路可以循着“农村信息化—信息化—经济现代化—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展开。从上述概念界定已知,“农村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明确了二者的种属关系,信息化包含着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农村信息化的地位。所谓信息化就是指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目前,尚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的国家。也就是说,信息化是20世纪中后期发端于发达国家的超越工业化的革命性社会变迁过程,在21世纪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由于近几十年的信息化过程大体上属于原生形态,是一个内生的、自然的过程,它已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但已经引起人们特别是理论界应有的足够重视。从历史角度看,信息化正是产业演化过程中新兴的信息产业逐步占居统治地位,进而引起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现代化是具有阶段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内容。经济现代化的主体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近现代以来,现代化从生产力角度可划分为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阶段。在当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再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就不得不接受信息化的挑战,不得不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进行[1]。但无论现代化水平和进程如何,信息化作为当代经济现代化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摆到了世界各国面前。可见,农村信息化作为整个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现代化的主体之一。由于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包括农村信息化在内的整个信息化,在当代现代化过程中处于轴心地位,是富有生命力的时代骄子和历史宠儿。

(二)从“农村”的角度认识农村信息化的地位这里主要是考察农村信息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实质上是考察农村信息化在整个农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首先,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它们通过“农业信息化”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农业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不可分割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受现代化一般规律和后发优势支配,我国的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重叠”、“结合”的特征:从现代化的核心即经济现代化看,由于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其农业也是先实现农业工业化之后再进行农业信息化;我国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重叠”、“结合”进行,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信息化“重叠”、“结合”进行。可见,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二者互为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已进入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农业工业化也需要农业信息化来引领,农村信息化便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处于核心要素的地位。其次,农村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增长和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中国农科院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要素改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弹性,进一步强化了人力资本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产出的重要因素,从而全面地转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二,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要素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率,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规模经济的源泉”[2]。从整体上判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已经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信息经济特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最后,农村信息化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说是一条可行之路。我国正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的引领和枢纽。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架起信息化的桥梁,是落实“四化同步”战略的重要任务。农村信息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发展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生活要素合理配置和双向流通。农村信息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来说是一个核心要素。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进而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荣的根本途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轴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行之路。

二、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事物的地位和功能决定着事物的作用,作用是地位功能的体现。因此,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说到底是由其地位和功能决定的。农村信息化作为当代农村现代化的轴心,主要具有引领、支撑、桥梁、推动四大作用。

(一)农村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引领”是信息化的首要作用。农村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引导着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向,引领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路径。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就表现为引领作用。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源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动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把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应用到“三农”领域,可以看作是一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最新技术和智能工具全面运用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生态发展的各个领域,就是农业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也是乡村治理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引领[3]。就农村信息化而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具有集成化和专业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实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通过农业信息化来撬动农业现代化,进入跳跃式发展,积极追赶发达国家,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如韩国、墨西哥、巴西等国,之所以较快地接近老牌发达国家农业的水平,是与其超常发展的信息业分不开的[4]。

(二)农村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支撑”是引领作用的直接延续和深化。农村信息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手段。从理论上讲,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特别是在目前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农业的工业化要求以信息化为引领,农业生产要走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之路,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推动;农村生活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农村社会和组织方式的变革,也离不开农村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发达国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迫切需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不论是发展科技农业、精准农业、集约农业、智能农业等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还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和文化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都离不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予以支撑和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条件下,农村土地、宅基地、小城镇建设等改革和发展,也需要农村信息化建设予以配套推进[5]。

(三)农村信息化的桥梁作用“桥梁”也称“纽带”作用,是信息化的基本作用。农村信息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是指它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桥梁和纽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产销对接,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在现实生活中,“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销售难”等现象比比皆是,长期困扰着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全消除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农村信息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供需信息、交易信息等系统平台,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促使农产品实现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帮助实现产销对接。特别是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可视手段和物联网平台,实现产销的直接见面,具有广阔前景。二是通过各种信息服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架起桥梁。毋庸置疑,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是信息化的不同乐章。信息化和网络时代,本质上要求资源共享,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必将不断缩小,全面现代化实现之时,也就是城乡鸿沟消除之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建设“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平等发展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民和优质学习资源及市场就业机会之间架起桥梁。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在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大有作为。通过建设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开发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制作和提供网络培训课件,就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培训、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这不仅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创造了条件,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第8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着力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全力突破“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儒家思想体验中心是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加速器,是推动曲阜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引爆点。尼山圣境是山东省重点扶持的重大文化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定位为“世界儒文化休闲综合体”,即开放式的儒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最具东方意境的山水修贤度假胜地和复合型文化度假产业综合体,建成后是一处集文化体验、修学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修贤度假胜地。孔子博物馆是山东省文化重点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成后既可满足文物的保护存放,又可满足游客对文物展陈、鉴赏的需要,成为集文物收藏展示、文化艺术展览、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多功能厅”。孔子学院总部儒家思想体验中心是世界孔子学院研修基地,其定位是世界孔子学院修学中心、儒家文化交流体验中心。同时,投资100亿元的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入选国家级立项名单,建成后将成为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是曲阜文化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也是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原则,曲阜市着力加快建设以高铁新区为中心的文物博览会展、高科技文化旅游核心产业园,以明故城为中心的旅游购物、餐饮文化、民俗观光产业园,以寿丘少昊陵为中心的人文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以石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载体的休闲度假、桃花扇戏曲文化旅游产业园,以九仙山省级风景区为载体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同时,以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节庆会展、文化演艺、出版印刷、文物复仿等传统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以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动,支持其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产值过亿、过10亿的核心企业,着力把曲阜建设成为济宁市文化产业核心区、鲁文化产业聚集区、中国东部文化产业新高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

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加快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品牌优势就是竞争优势。围绕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做优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三孔”等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等节庆活动,重点围绕高铁客源市场策划推出周末游、修学游和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叫响“游曲阜、知天下”口号,打造“走近孔子、游学曲阜”品牌。做精旅游商品品牌。发挥传统工艺优势,大力开发以楷木雕、尼山砚、碑帖拓片“曲阜三宝”为主体的特色多元旅游商品,把孔子国际商贸城建成集书画创作、古玩收藏、交易拍卖于一体的全国大型文化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做强文化演艺、教育培训、商务会展等品牌。深入挖掘礼乐文化,不断提升演艺水平,提高祭孔大典、舞剧《孔子》市场化运营程度,打造孔子文化演艺品牌;依托孔子研究院、曲师大、济宁学院等机构和高校,举办传统文化为主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发挥京沪高铁交通优势,依托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举办系列大型展会,推动会展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现阶段,工业经济仍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曲阜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推进期,发展工业仍有着很大的空间和优势;也只有全面振兴工业,曲阜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崛起、跨越和赶超,在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期内,工业仍是曲阜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要。因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立市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第一经济”,强力培育“百亿企业”方阵、攻坚产业“千亿产值”,预计到2016年,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突出基础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优势主导产业优势主导产业是一个地方工业经济的核心。

曲阜拥有圣阳电源、天博汽配、裕隆生物等一大批行业重点企业,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联网等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态势强劲。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曲阜市政府正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园区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进行重点培育,扶持现有企业膨胀壮大。通过推进主导产业园区和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攀升,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预计到2016年,主导优势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致力做大工业经济实力,全力打造“百亿企业”方阵大型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龙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打造一批重量级、航母型企业,通过大企业引领发展。打造百亿级大企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外联强,加快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围绕打造曲阜的企业航母,曲阜市政府着力推进孔府家与联想集团,天博公司与美国ITW、德国大陆集团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和项目落地步伐;引导裕隆集团、天安矿业等资源型企业加快转型,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现多元发展;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东宏集团、天博汽配等企业上市步伐,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发展的“蝶变”。

坚持“筑巢引凤”,进一步筑强工业跨越发展平台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曲阜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台湾工业园,具备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条件,但其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与年年递增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不相适应,与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围绕把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把台湾工业园打造成国内重要台商投资聚集区,曲阜市政府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加快实现“九通一平”,提升大项目、好项目承载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配套完善园区住宅公寓、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功能,提升园区综合服务配套水平,着力将两个园区打造成区域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宜商宜业宜居的高端园区。把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曲阜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主要是坚持和推进镇街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传统农业优化升级,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突出发展镇街特色经济,强力建设主体功能区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思路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扩权强镇”政策和财政平衡机制为保障,将12个镇街划分为1个服务业引领型、8个工业主导型、3个观光旅游农业主导型镇街,指导镇街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不同的发展定位,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实施不同的发展路子,研究不同的推进措施,打造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镇街经济发展的全面振兴和跨越。突出惠农强农帮扶助推,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对于曲阜而言,就是以优质粮食、高端林果蔬菜、现代畜禽养殖、花卉苗木4大产业为发展重点,扶持引导产业龙头、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由分散向园区化转变,助推农业特色基地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p#分页标题#e#

近年来,曲阜市连续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考核奖励的意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同时,严格兑现曲阜市农业产业化专项奖励资金,特别是对新建和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以组织化推进产业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6家,成员1万余人,带动农户3万户,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新亮点。致力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实行了农技人员为产业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联系帮扶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村专业大户。并通过组建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经营组织,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提升“龙头+基地+市场”的经营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产业发展、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持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突出抓好煤炭塌陷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重点县等农林水项目,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努力从粗放式发展转到精细化、可持续发展上来,通过投资拉动、项目驱动、城建带动,推动产业高端化、城市生态宜居化,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新跃升。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天字号”工程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靠大投资。大投资仅凭县域本身财力常会捉襟见肘,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基于此,曲阜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工业大项目为重点,策划实施系列招商活动,持续掀起招商引资强大攻势。坚持敲名门、招大商曲阜市抓住京沪高铁辐射带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开展大规模的专题招商活动,举办工业、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化等主题招商洽谈会,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招商体制机制,组建104个招商局奔赴重点城市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主攻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民营巨头,努力引进一批“高大外”项目。2011年签订项目合同331个,引进40个过亿元项目、开工17个,润峰电动汽车、尼山圣境、高铁新城三大百亿项目成功落户,孔府家与联想集团,天博公司与美国ITW集团、德国大陆集团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步伐取得实质性进展。着重开展产业招商曲阜市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联网等主导产业,成立了四大主导产业招商局,推进招商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高效化,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发展一批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大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先后引进建设了金和汽车自动变速器、天博汽车电子调温器等项目,推动了曲阜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攀升;裕隆医药、千千药业等新医药项目,助推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加快壮大;润峰电动汽车、圣阳光伏发电等项目,为打造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优化招商环境牢固树立尊商、重商、亲商理念,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落实“马上就办”各项措施,在进一步规范“马上就办办公室”运作的基础上,开通“马上就办一线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承担咨询、投诉、综合服务等功能,实行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单位承办、跟踪督办,随时为项目建设提供帮助,受到了投资商的肯定和好评。实施了零收费、零插手、零距离、零投诉“四零”工程,成立了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四零”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规范行政管理服务,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对招商项目和建设工程一律免除行政审批“三费”,逐步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市镇两级公开透明的招投标平台,建立项目施工环境属地管理负责制和驻警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立发展环境社会评价体系,开展“零投诉”部门争创活动,实行“一票肯定”和“一票否定”,努力打造山东最安全地区,为客商营造最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资环境。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一个重量级的工业项目可以支撑起一个地方的经济,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可以改写一座城市的历史。近年来,曲阜市坚持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建设上,全力以赴争取项目、不遗余力实施项目,以项目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真正以项目扩大了经济增量、用项目推动了结构优化、靠项目促进了产业升级。

立足实际、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抓项目按照突出基础项目、主攻产业项目、兼顾社会项目的原则,曲阜市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立市立县的大项目上,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围绕园区和城市建设,抓好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开发区实现“七通一平”,局部实现“九通一平”,正在进行“扩区升级”;成功获批山东省(曲阜)台湾工业园,3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正式签约;虎标铝业、吉华重工、企鹅高分子、银座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项目、为了大项目一切、一切为了大项目的浓厚氛围),筑牢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石。抓好产业配套、新兴产业、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围绕“工业立市”战略,实施“百亿企业”和“千亿产值”集中攻坚行动,集中主要精力和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培植一批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家解放思想,积极推进企业合资合作,迅速壮大工业规模和实力。研究政策、积极争跑,抢抓机遇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紧盯上级投资的方向、重点和规模,建立起门类齐全、适应性强的项目库。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分析研究,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主动出击、强化跟踪、重点攻关,力争年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项目盘子。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促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指挥部工作机制,按照“一个市级领导+一个部门”的包保模式,推行项目手续负责部门全程代办制,特别是对落地开工的大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重点督查、重点推进。大力弘扬“天天一线”工作法和“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全力盯紧靠牢服务大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快建设、快见效。围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曲阜市实行了“项目驻警”、“企业驻警”制度,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全力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了治安问题大清查、矛盾纠纷大清查、“三乱”问题大清查活动,努力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开展了开展打黑除恶、打霸治痞“利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干扰和破坏项目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p#分页标题#e#

把城市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发展的强力引擎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是城乡联动发展的纽带。加快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曲阜市政府按照“保护复兴古城、优化提升老城、加速崛起新城、建设生态水城”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推进生态宜居名城建设。大力开展高铁配套工程,全力突破高铁新区京沪高铁在曲阜设站,拉近了曲阜与京、沪的时空距离,也为曲阜发展“高铁经济”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借力高铁、给力发展,曲阜在高铁开通前完成了孔子文化广场、孔子大道建设,将高铁曲阜东站打造成全线六个精品站之一,规划了35km2的高铁新区,将其定位为“孔子故里新客厅、文化生态新城区、高新产业新平台”。围绕“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再造一个新城”目标,曲阜市正致力于加快新区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推进高铁站至周边县市区连接线建设和与高速、国省道的衔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启动孔子大道沿线村居改造,加快孔子大道两侧商业开发,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精品建筑,塑造别具一格的新城形象。着力推进明故城复兴工程,加快老城提质扩容老城聚集着“三孔”、颜庙等景区和众多宾馆饭店,是曲阜的旅游中心和接待中心,老城的建设关乎曲阜形象,必须做精做细。因此,曲阜市以明故城保护复兴工程建设为牵动,大力推进孔氏府第、乾隆行宫开发建设,引导城内企业事业单位外迁和经营业态转换,营造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努力将明故城打造成中华文化朝圣与复兴的“原点”、中外游客朝觐的“文化圣城”。同时,坚持“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利益、政府得形象”的原则,加快重点片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高标准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建设生态宜居水城曲阜城区及周边水系密布、水量充沛,为水城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按照“保护复兴古城、优化提升老城、加速崛起新城、建设生态水城”的思路,坚持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推进生态宜居新曲阜建设。目前,曲阜市正在加快实施蓼河综合整治、大沂河延伸改造和引泗河水入城工程,以贯通城市水系,建成“水绕城、水连城、水融城”的生态宜居水城,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第9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范文

截至2009年底,全市番茄种植面积达46万亩,平均亩产5吨;全市番茄加工厂发展到41家70条生产线,形成日处理番茄6万吨,生产番茄制品59万吨的能力。2009年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42元,其中来自番茄种植业纯收入697元,番茄加工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支柱,番茄种植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巴彦淖尔市发展番茄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明显

巴彦淖尔市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0毫克/100克以上,高于新疆的含量;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5%以上,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在巴彦淖尔市种植的番茄病虫危害少,霉菌少,基本不使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有黄河水自流浇灌土地,旱涝保丰收,原料供给有保障;做1吨浓度为28%―30%的番茄酱,在新疆至少要用6.5吨番茄,在巴彦淖尔市有6吨就足够了;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面积1000万亩,其中有水浇地850万亩(其中井库灌溉面积30万亩),除去1/3的低产田,有500万亩可种植番茄,按照五年轮作倒茬,每年可安排100万亩的番茄种植面积。另外,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和新疆相比离口岸近,运输成本低,有着区位优势;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技术成熟,种植番茄比较效益好,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高。

(二)番茄制品消费市场空间大

番茄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蔬果之一,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从美洲到大洋洲,从欧洲到亚洲,番茄满足了众人的口腹之欲。番茄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不可缺少的番茄红素,同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多种氨基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更受到发达国家人们的喜爱。美国人年均消费新鲜番茄只有8kg,而消费番茄加工制品42kg,欧洲、中东、日本等国人均消费也很高。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世界对番茄制品的消费量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每年国际市场番茄制品的贸易量不断增长。国内市场也值得关注。中国人年均消费新鲜番茄18kg,而番茄制品则很少食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人们将逐步青睐于番茄制品,从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市场潜力也很大。

(三)番茄红素潜在的市场空间广阔

番茄红素是目前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类胡萝卜素,其清除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100 倍,是β-胡萝卜素的两倍之多。根据医学临床研究,番茄红素可以捕获其他的体内自由基,具有预防多种癌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轻体内亚硝基化反应等具有许多保健功效,而且对糖尿病、高血压和前列腺炎的防治十分有效。番茄红素是很有前途的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天然色素等行业,被誉为“21 世纪保健品的新宠”、“新世纪的魔幻美食”。近年来,以番茄红素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保健品在欧美市场成为时尚,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四)积累了种植、收购、管理、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番茄生产和加工的实践,巴彦淖尔市各级领导干部初步了解了番茄加工市场动态、销售渠道、收购管理等基本情况;种植地区广大群众全面掌握了加工番茄规范化栽培技术;农业技术部门落实和指导番茄种植得心应手、并有所创新;企业工作人员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为巴彦淖尔市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制约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塑造番茄制品的品牌滞后

从目前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的种类看,主要生产大包装浓度不一的番茄酱、部分番茄整粒和番茄丁,小包装也只是开始试生产,番茄制品的深加工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品牌建设上,更是滞后于番茄产业的发展。品牌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点,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世界范围内适宜种植加工型番茄的地区并不多,而巴彦淖尔市是加工型番茄生产的优势地区,但是目前还没有打响“河套”这个具有地域优势的品牌。

(二)对企业创新性发展扶持不够

从目前发达国家对番茄深加工的项目和品种看,我们的企业在研发新产品,创新性深加工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创新性发展方面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但是企业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创新,而来自国家、自治区财政给予的支持又很少,使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番茄种植和采摘的技术水平不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主要以直播、平作栽培为主。由于业务经费短缺,在早中熟、中晚熟品种搭配和春提早技术试验示范的推广上做的很不够,番茄配套栽培技术和春提早适用技术的应用农民掌握得较差,导致了番茄大量集中上市,企业生产期没有拉开。

(四)农企双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在目前以家庭承包土地经营为主的体制下,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小而散”。这种经营体制很难把握好番茄生产、加工的平衡点。农民种多了,出现卖难,农民利益受损;番茄种少了,企业又相互竞价收购,企业利润受损。小规模经营突出的矛盾是不适宜具有现代化农业标志的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分散农户生产的番茄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

三、实现番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一)按照全市番茄产业“规划”,坚定不移地实现“双百”目标

目前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已经形成的产能和种植面积与全市的番茄产业规划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各旗县区依据所辖耕地面积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的发展目标,磴口县不论在产能和种植面积上已经符合规划要求,不宜再扩张;杭后在现有加工企业日处理原料能力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9万亩增加到20万亩;临河在现有加工企业日处理原料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80%,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2万亩(包括大罗素和红富两个农垦企业),增加到21.5万亩;五原日处理原料的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50%,种植面积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万亩;前旗与规划要求差距很大,加工企业日处理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倍,种植面积在2009年6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23万亩;中旗加工企业日处理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4万吨,种植面积在2009年1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12万亩。

近两年,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发展主要遵循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生产扩张速度减缓,用3-5年的时间完成“双百”目标的任务。通过深加工,番茄加工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100亿元,加工企业可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可增加财政收入6―8亿元,100万农牧民人均来自番茄的纯收入可达到1500元左右。

(二)在基地建设上推进农企一体化经营

一是在经营方式上,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建基地,实行农企一体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夯实番茄产业发展的基础,这是解决番茄生产和加工最实际、最有效的对接机制,是今后番茄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因为目前农村这种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很难把基地做大,随着番茄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是制约番茄原料生产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家一户种植番茄,原料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各旗县区、农垦局要积极与各加工企业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有偿转让、租赁、返租倒包或入股等多种形式整合农村土地,实现土地集中,实行番茄规模化种植,一体化经营。在目前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方式,要求各加工企业向中粮学习,小企业要有不小于1000亩的原料种植示范地,大企业不少于5000亩。实现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交售。市政府在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及其它项目上对集中连片整合千亩以上的土地给予大力支持,农机具补贴项目也向实行农企一体化经营的基地建设倾斜。二是加快番茄优良品种的推广。番茄种子遵循“企业(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直供为主导、委托为补充、种子部门依法统一管理”的原则,所有供应和销售番茄种子的企业和单位,必须经种子管理部门审验,符合相应资质,并依法接受监管。质量技术监管部门会同种子管理部门共同管好番茄种子市场,严防劣质种子流入。农业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快番茄优良品种的审认定工作,促进番茄优良品种的普及。三是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番茄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番茄适用技术推广,加大组装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重点推广基质穴盘育苗、纸筒育苗、小拱棚育苗等春提早适用技术和开沟起垄栽培技术。合理安排早熟和中晚熟种植结构的比例,延长企业加工期,实现农企双赢;对于生产过程,市农牧业局要制定番茄标准化生产规程,全方位抓好落实,提高番茄单产和品质;加强投入品使用的监控,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严禁“高毒”、“高残”防治番茄病害的农药进入我市,加强农药使用种类和名称的指导。对于销售“高毒”、“高残”农药的经营户要严肃查处,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同时也要教育农民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的危害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不断研发新产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在产品开发上,重点打绿色、有机品牌。目前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主要以大桶包装出口为主,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从200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用于番茄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在技术上给予强力支持,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提升产品的品质,用国际尖端的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用附加值高的创新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在产品开发上,重点研究番茄制品的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结构和种类,满足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引领市场消费;目前重点开发小包装番茄制品种类,进而研发番茄粉、番茄膳食纤维、番茄红素等深加工产品;同时要加快对番茄皮、番茄籽的研发,在这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二是紧贴主业,完善配套。各大企业要紧紧围绕番茄加工主业,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拓展相关领域,形成包装、印刷、物流配送等上下游的产业结构,这样不仅拉长和加宽了产业链、提高了综合效益,同时也降低了产业的成本,体现出组合的优势,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自主品牌的塑造。在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差异不断缩小,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的选择。因此,各加工企业要深刻认识创建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确立品牌战备;要充分估计创建自主品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吸纳和发挥高科技人才作用,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更加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把商品文化贯穿到产品的品牌经营中,并将品牌的推广和经营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点扎实开展工作,加紧打造自主品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政府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推进企业的产品ISO系列认证,使番茄在加工工艺、加工过程、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用商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含量。通过主打河套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完整的、展示民族智慧和形象的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企业布局

一是按照市政府番茄产业规划的“双百”目标,在企业布局上,重点支持中粮屯河等大企业采取重组、兼并等方式,对市内布局不合理的小番茄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新建番茄加工企业必须符合全市番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必须符合市里关于番茄加工企业投资规模、工艺装备、市场准入、基地建设等方面规定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番茄企业建设申报、审批程序。按照统筹发展的原则,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各地申请、申报的新上番茄加工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发改、环保、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各旗县区、农垦局要加强对番茄产业的监控监管。所有番茄加工企业技改或扩能,必须按照新建番茄厂的审核程序,履行申报、审批手续。二是进一步规范各加工企业原料区域范围。要遵循“以行政村为单位、围绕加工企业就近、3-5年轮作倒茬土地够用、尊重企业落实原料区多年习惯”的原则,各旗县区对所辖的番茄加工企业的原料区域要进一步完善细划,各加工企业必须在划分的原料区域内落实番茄种植定单,确保产加平衡、交售秩序井然。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