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家庭护理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护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护理的作用

第1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73-02

1、家庭式襁褓对新儿躯体发育的引导和矫正作用。按楚雄山区农村夫妇生可生两个子女,50户夫妇生育的87个分别有不同程度躯体异常的新生儿使用家庭式襁褓后鸭蛋头,肘、膝内外翻角大的矫正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不使用家庭式襁褓新生儿的肘、膝内翻角大的自然发育情况。

〔分 析〕

1、新生儿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宫外生活环境,表现为免疫力较低,自我意识尚缺,对外来侵害无防护能力,需要精心设计护理保健措施。新生儿的护理应该是保持一定的温度20℃~22℃,而且要有一定湿度,家庭式襁褓有很好的保暖效果,可以防止监护人不在时,幼儿蹬开被褥受凉,抵抗力下降发生呼吸、消化道感染而产生疾病。据统计家庭护理新生儿,使用家庭式襁褓的新生儿的,感昌发烧、腹痛腹泄发生率比用普通抱被低出1/3以上。主要原因就是这种传统襁褓的优点使小儿不易挣脱,可以有效防止幼儿挨冻受凉,可以有效防范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同时由于使用这种襁褓有约束幼儿活动特性,小儿不易因挪动,可以防止小儿在监护人不在时发生挪动、滚动而从没有护栏的床上坠落而摔伤,碰倒物品发生轧伤。因此传统襁褓对新生儿常见病、意外伤害的防预有重要意义。

第2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年8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 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于儿科中,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效果

医院儿科的住院患儿由于年龄小、慢性病居多、病种特异性、病程长、易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国内儿科护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护理模式主要强调家庭和谐、健康,家庭成员为重要参与者,满足家长和患儿在一起的需要,令家长妥善照顾患儿,使之在患儿患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患儿年龄在在3~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1.14)岁, 其中男23 例, 女27 例; 观察组50例患儿年龄在2~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1.07)岁,其中男32 例,女18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实施办法采用海报、板报的形式张贴在儿科的各个病房,并为患儿家属详细的解答一切疑问,做好宣传工作。②邀请专人为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教育和培训,力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尽善尽美。③医院要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以及协调沟通,将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标准为患儿的安全、医师的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投诉情况。④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对家属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令其掌握必备的照顾知识和技能,使之能持续、有效的参与到患儿的护理当中。⑤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提高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令家属能有效的参与到护理决策当中,并了解患儿的诊疗计划和护理要点。⑥每月定时开展座谈会,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使其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⑦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出院的随访或支持系统进行策划,采用网站、电话等方式进行提醒或预约,定期和患儿家属进行联系。

1.3 评价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卷对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不能自主作答的患儿又家属帮助完成。共发放100 份,回收100 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15.0 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 或率(%)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采用“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对儿科医疗质量的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较常规的护理,更注重于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详细的告知其医院制定、护理要点以及治疗情况,使家长能参与到医疗护理的决策中,并就其所提的建设性意见予以采纳,不仅能让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预后加深了解,减少中断治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升。该护理模式把支持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使之能不断的为患儿提供优质、无隙的护理服务[2]。

综上所述,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于儿科中,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的降低了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家庭护理 脑梗死 遵医行为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约占75%【sup】[1]【/sup】,患病率459/10万【sup】[2,3]【/sup】。患者因长期受疾病折磨,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影响生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正常发挥。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关系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现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经过脑梗死治疗出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方法: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脑梗死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出院时在饮食调节、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压监测、心理卫生、矫正不良习惯等几方面进行指导,患者均表示接受并已掌握。试验组出院后即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即护士每月家访1~2次,并不定时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对照组不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疗效评价:患者出院6个月后即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遵医行为),包括负面心理、不良习惯、血压监测、遵医用药、运动锻炼、饮食调节。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患者空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酸、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等检查指标进行测定,并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 果

两组出院6个月后遵医行为比较:试验组总体遵医行为(除血压监测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各项检查指标比较,见表3。

讨 论

遵医行为指患者执行医嘱的程度【sup】[4]【/sup】,是患者对医生治疗方案的配合性和依从性程度。提高对脑梗死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患者的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有重要作用。患者在负面心理、不良习惯、遵医用药、运动锻炼、饮食调节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保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患者将治疗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使之建立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组资料表明,两组出院6个月后遵医行为比较,试验组总体遵医行为(除血压监测外)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脑梗死患者疾病的控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心,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sup】[5]【/sup】,可以有效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的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6.

2 叶小玉,尹德铭,黄秀全.脑卒中后遗症的家庭指导[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8(8):85-86.

3 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4 孟宪华.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4):312.

5 刘桂花.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6,3:94-95.

第4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干休所;家庭病房;医护;实践;思考

干休所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全面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建立家庭病房,以对不断增高的离休干部医疗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家庭病房以解决患者住院、饮食、陪护中存在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向患者提供方便,促进疾病痊愈,向离休干部提供护理、医疗、康复、保健、预防为一体的协调性和周全,为连续就医困难和行动不变的患者展现一种理想的护理服务模式[1]。拓宽了护理人员的视野,使现代医学实践活动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使慢性病患者在家人关怀和日常家庭环境下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护,进而扩大了干休所的服务范围,使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2]。本次研究选择笔者所在的干休所自2007年开办家庭病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医护实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对象包括恶性肿瘤患者;心、肺、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弱多病且合并轻度感染及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慢性疾病需指导护理者(如导尿管长期留置需要护理、长期卧床预防褥疮的护理)等。

1.2方法

1.2.1划分医护责任依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级管理。按病情程度将所有家庭病房患者分为三期,即病情平稳期,发作可控制期和发作难控制期[3]。患者在平稳期时无需特殊医护技术,特殊护理情况除外,只是按医嘱用药,可交给家属或保姆护理员护理;病情可控制期指通过简单治疗可控制再次发作初期的原发疾病,通过干休所的医疗能力可将问题解决,由干休所负责医护;发作难控制期指经简单医护再次发作的原发疾病较难控制,或有新的疾病并发,需转送医院治疗。

1.2.2查房分工将日常观察的重点定位在家庭护理员环节,执行干休所查房制度,以使家庭病房主要的查房工作协调配合完成。家庭护理员的观察任务:要求家庭内确定的护理员24h都在患者身边,可以为子女、老伴或保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并将其明显的异常体征和不适主诉及时向干休所报告。接到报告后干休所值班医生需立即按常规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诊断和体检,并依据病情进行区分医护责任,进而依据级别开展护理。干休所的查房责任:依据制度要求,每天需行一次巡诊,以发现家庭护理员未发现的异常体征和主诉为工作的重点,及时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并依据病情进行医护责任划分[4]。属可控制期范围时,干休所可立即实施医护处理,将病情重新恢复至平稳期,在较难控制的发作期需送至上级医院进行诊治。要求巡诊员工作必需细心负责,严格执行巡诊制度,以达到不造成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为目的。体系医院的技术要求:干休所将患者送至上级体系医院进行诊治,体系医院每季度需派专家到家庭病房进行巡诊,每月行电话查房,以对干休所的工作进行相关技术性的指导。

1.2.3开展医疗护理的内容及方法开展工作以干休所专业的护理技能为中心,可借助医院的技术力量解决较复杂的医疗护理情况,加强家庭护理员的培训工作,指导他们常握更多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以便承担日常简单或繁琐的护理工作。家庭护理员常规护理:平稳期的患者常规护理多由家庭护理员按医嘱进行用药的护理,做好常规清洁工作,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做好二便及饮食的护理。干休所专业性护理:干休所专业性护理需有医护技能支撑,负责送化验标本到体系医院,对患者引流导管进行常规护理,依据医嘱行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医嘱更换,对患者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体系医院对上送患者开展医护工作:当干休所技术力量不能解决患者变化的病情时,需及时转入体系医院诊断和治疗,病情经住院好转后进入平稳期,再交由家庭护理员开展护理,并由干休所行相关护理和查房工作。

2结果

开展家庭病房工作4年来,患者均无意外情况发生,均得到较好治疗,及时有效地对病情进行了处理,患者及家属对现行医护满意度提高,干休所和体系医院均较好地配合了医疗护理工作。

3讨论

3.1适应新的医学服务模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生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在新形式的影响下,对老干部提供医疗保健工作的服务也需尽快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开展家庭式服务,使老干部可以健康长寿,安享晚年,得到医学心理、生物医学和社会医学的治疗[5]。老干部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积劳成疾,通过上门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是干休所工作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2老干部实际状况适宜家庭病房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预防保健型医学模式已将单纯的住院治疗的医学模式代替,切合实际的医疗保建手段适应社会需要,一方面因老干部相对分散居住,干休所中较大部分为分期分批建成,在老干部就诊中存在较多不便,另一方面老干部因慢性病居多,身体状况较差,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一时难以治愈,需要较长的治愈时间,家庭病房的开展可对医院床位的紧张压力有效缓解,第三方面为老干部自身家庭状况,虽然儿孙满堂,但子女多有工作忙碌,并非在一起居住,由老伴照顾,若开展家庭病房,不仅陪护的问题得以解决,还能保持原有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若入院治疗情况即完全不同,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6-7]。

3.3干休所具备开办家庭病房的条件目前,家庭病房干休所和卫生所均有能力建立,在责任到人,包干划片下,卫生所派2-3名医护人员负责单个治疗区,划片诊治,定期进行查房。同时对病历档案进行完善,使医疗规章制度健全建立。按着住院病历格式对病例资料进行记录,建立查房制度、呼叫系统和抢救预案,保障患者突发急症时家庭病房可将问题及时迅速地和医生有效沟通,医护人员能迅速赶往现场实施抢救,必须在技术、人员、器械药品和交通工具方面均将工作落实。

总之,在老干部疾病的康复工作中,干休所家庭病房的开办起到了促进作用,保障了医疗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利于医护人员和老干部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明显提高了家庭、干休所和社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永平,陈宏,马建芳,等.我院建立老干部家庭病房实践与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4):368-370.

[2]严廷秀,宋水.军队离休干部“两高期”医疗保健工作的做法[J].人民军医,2009,52(7):478.

[3]李智英,夏季平,欧阳定保,等.家庭模式病房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杂志,2003,5(4):250-251.

[4]赵冬艳.医院干部保健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浅议[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l0(3):335-336.

[5]全青英,全临英.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的可行性思考[J].武警医学,2001,12(2):49-50.

第5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正畸过程中由于口腔卫生的清洁护理相对难于顺利进行,容易并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健康问题。我院口腔科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希望为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提供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经常规口腔护理指导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1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2~31岁,平均14.4岁。进入该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及患者)已进行矫正治疗口腔卫生护理的常规教育,认识到治疗过程中维护口腔卫生的意义,对其进行口腔清洁卫生指导后,患者已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且身体健康,不吸烟,无长期喝茶、咖啡等习惯,无全身系统病史。按患者就诊号码末数的单、双号将100例患者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

2 方 法

2.1 家庭护理干预

对干预组家长进一步培训家庭护理干预的内容,强调家长在口腔卫生护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认真刷牙,刷完后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及牙面,并及时记录,若刷牙不干净需督促重刷。患者则需在家长忘记检查时,提醒家长检查刷牙效果及记录结果。复诊时带记录本给予总结评价,对下一步家庭护理要点进行指导。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后,对予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护理,未予进一步干预。

2.2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下颌中切牙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口腔菌斑指数: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为1分;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为3分。牙龈指数:正常牙龈为0分;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为1分;探之出血则记为2分;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为3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3 结 果

在矫正治疗后干预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带用时间长、过程复杂,如果护理不当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矫治治疗的正常进行,不仅影响治疗的时间及效果,甚至因口腔卫生太差,使矫正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使整个矫正顺利进行。高士光等[2]研究提示,儿童口腔固定正畸过程中家长的护理功能尤为重要,因为正畸治疗疗程长、复诊次数多,还可能会破坏日常生活规律或干扰社会活动,患儿因此常易引起情绪和心理变化,家长在注意观察及帮助患儿适应治疗期的生活规律,鼓励患儿积极配合中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家长要强调腔卫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刷完后要帮助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中。我们观察发现,家长能进行良好监督治疗,患儿口腔卫生都较好,矫正一般能顺利进行,而家长不能及时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帮助患儿检查刷牙效果的治疗中,有很多治疗因口腔卫生而影响整个治疗的正常进行。

本研究通过指导家长对正畸患儿的口腔卫生督促,并每天记录,使患儿每天口腔卫生都得到有效控制。在对照组未能完成研究的2例中,1例为口腔卫生太差,拆除矫治器,择期再治疗,另1例为转学去外地。可见家长在正畸过程的作用,尤其对治疗中的口腔卫生、牙周健康控制有重要作用。牙周病的家庭护理也可借鉴正畸治疗中家庭护理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第6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9%,即目前高血压患者达到1.8亿;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控制率并不高,美国1988-1992年的调查为28%,英国最近的调查为7%,我国北京方庄的调查为19.5%[1]。血压控制率低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差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家庭护理干预是影响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护理是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个案及其家庭,能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定期性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并达到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疾病预防的目标。因此,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对其依从性与控制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的影响,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方法

        以同年龄组(以5年为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同性别、同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以1∶1为比例进行配对。从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4对满足配对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将同一对的两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程序式家庭护理(下称家庭组)与常规社区护理(下称常规组),共干预6个月。

        1.1家庭组干预方法:评估的实施:本研究进行2次评估。首次评估指第1次对患者身心状况总体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再次评估指除首次评估及定期评估外,其他时间段随访的评估,评估主要的重点是护理措施的效果、新的健康问题及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定期评估是指干预第3、6个月时对患者的评估,除包括再次评估的内容外,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依从性进行整体评估。

        1.2家庭组干预内容:家庭组干预内容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选择慢性病普遍存在的家庭护理需求,并将其分为优化疾病知识结构,调适负性心理,强化健康支持体系三大范畴。其中优化患者疾病知识结构,包括:①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等;②生活方式知识宣教,如饮食种类、热量的计算、运动的种类、运动时间、服药的注意事项、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等。心理干预措施:①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心理问题,采用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如采用现身说法,介绍其与心理状况良好的患者认识并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与种植花草、下棋、练习书法等;②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及音乐治疗,如听舒缓音乐、放松技巧等。 

③行为矫正疗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采用设置闹钟提醒、放置醒目标牌提醒患者服药。强化健康支持体系措施:①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如经常提供患者喜爱的食物、足够的生活用品、陪伴患者身旁等;②介绍病友相互认识,并介绍与其疾病抗争的经验;③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④指导患者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指导患者运用家中最有知识者、最亲密最有话说者说服并鼓励家庭成员选取健康行为的决策、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遇到困难要主动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帮助与支持。

        1.3干预方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宣教方式,其流程包括:①知识评估-分析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确实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②知识评估,应用自制疾病知识评估问卷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将患者疾病知识分为3层即患者已掌握的知识、不了解的知识、想了解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归类如知识缺陷、知识转化行动障碍、错误健康信念等。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患者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采取争取低保或社会救助的方式;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服家属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③实施严格按家庭护理方案的要求、时间、方式以及频率、实施流程图有序地实施;④第2个月每周入户干预2次,电话随访1次;第2、3个月每两周入户1次;第4-6个月每月干预1次,包括即时提问、行为疗法、电话监督。

        2程序式家庭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社区干预使血压下降,主要从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包括:情绪激动、便秘、饱餐、肥胖、 吸烟饮酒、缺少运动、失眠、食盐摄入过多、不合理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这些知识,通过定期随访及增加社会支持进行监督、采用行为矫正疗法纠正其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从直接将低血压角度出发,采用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包括让患者了解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降压药的方法,家属的督促及设置服药提醒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据相关资料显示,90%的降压药能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因此患者掌握正确用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是血压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2]。

        3结论

        程序式家庭护理能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本家庭护理模式还体现了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制订了具体的、可行的流程图与护理步骤实施程序,使操作简便易行[3];选择需求量大、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家庭护理服务,从而既能满足高血压患者的需求,又能适应社会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因此,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解.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医药导报,2007,13(9):60-61

第7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0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3±1.1)岁。同时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9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47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4±1.1)岁。两组患儿在体质,平均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儿科常规基础护理,如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而观察组再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指导患儿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有些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不了解,甚至不参与,这可能导致实际护理质量下降,故家庭中心式护理要求家属共同参与患儿的护理及治疗,并对家属情绪进行管理[2],同时优化教养模式和家庭环境,使家属起到榜样作用。②疼痛的护理。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也需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疼痛的处理,如当患儿疼痛来临时,患儿家属首先需平静心态,再可通过向患儿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以减少患儿体验疼痛的时间[3]。③其它。在脑瘫,肾病等其它慢性疾病的护理中,家庭中心式护理可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护理,如何进行心理沟通,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保护意识,以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儿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1.3效果评价

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51例,满意31例,一般15例,不满意4例,非常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81.2%;对照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21例,一般29例,不满意7例,非常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57.1%。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第8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社区家庭式护理干预;胃溃疡;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Communit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ffect of gastric ulcer patients and nursing

Wang Zuo-Hua Chang dang hospitals in Sheyang county (jiang su yangcheng )224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communit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ffect of gastric ulcer patients and nursing . Methods: January 2012 -2013 in June in 34 cases of gastric ulcer patients with outpatient clinics for the study , according to the order for medical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17 cases each . Outpatient follow-up way to take control group ,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 take care of community family way , a month for a course after two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94.12% and 76.47% ;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88.24% and 70.59% ,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Key words】Communit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 ulcer ;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49-01

胃溃疡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胃黏膜保护因子功能减弱、侵略因子功能增强,使得胃黏膜肌层受损,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循证学研究证明,患者个人的饮食、生活行为习惯、心理作用等因素,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的评定及疾病的转归有着较大影响 [1]。目前,临床上治疗胃溃疡的周期长,而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胃溃疡患者社区家庭式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于2012年1 月-2013年6月对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胃溃疡17例患者,采取家庭式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同期常规门诊治疗17例胃溃疡患者做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4例胃溃疡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胃镜检查证实。按照就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7例。干预组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7-78岁;初诊病例12例,复发病例5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7-75岁;初诊病例13例,复发病例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溃疡类型上,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随诊的方式,告知患者家庭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干预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定期(每个月2次)下村的形式,采取家庭式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溃疡面处于白色疤痕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下溃疡面处于愈合期;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胃镜下溃疡面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3 讨论

家庭式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护理人员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维护慢性病患者健康的系列化和多样化护理活动。护理人员在提供家庭式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护理技术,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饮食、用药、运动和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发挥成员最大的健康潜能,使患者确切了解自己的慢性病的康复状况,接受有效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3]。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的服务功能也在悄然的变化。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下村的形式,开展社区家庭式护理服务,已成为慢性病的防治的主流。我们通过对本辖区17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社区家庭式护理体会到:①饮食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不良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和修复受损的胃黏膜。我们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少食多餐,进食后避免立即卧床,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在饮食结构方面,要求患者忌辛辣、油腻、烧烤食物,避免进食过冷、热、酸、甜、咸的食物。不良的食物能够刺激溃疡面,延长愈合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在日常饮食中以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有条件的患者,适当增加一些高钙、高锌的食物。因为钙和锌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元素,锌能增强粘蛋白生成,修复胃粘膜,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功能[4]。②心理干预措施,能够调节神经功能,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众所周知,神经内分泌因素是胃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我们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患者形成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原因,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述,针对患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护理人员要从胃溃疡的成因、特点、治疗、护理以及日常保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答和疏导,鼓励和诱导患者释放不良情绪,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在饮食、劳动、用药等方面给予患者易足够的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节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降低侵略因子对胃黏膜的影响。③健康教育措施: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下村的机会,医护人员积极主动的向患者及其家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胃溃疡相关的知识,使之能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楚认识过程,以至于积极配合治疗。④加强药物依从性指导和病情监测。特别是对文化知识差、年龄较大、记性力减退患者,其家庭成员要建立一种药物使用补偿附属机制,由专门人员配合给患者用药,做到按照医嘱用药、看服下肚。并建立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记录台账、备忘录。并及时与经治医师取得联系,使得医患之间信息对称。形成与患者及其家属互动,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5]。

总之,我们采取社区家庭式护理,给予胃溃疡患者饮食、用药、运动、健康教育及社会心理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江林.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58-359.

[2]孙晶,王尾六.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30.

[3]张国琴.老年人的家庭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10):67.

第9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三病区,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目的 对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 医院家庭一体化;重性精神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79-03

[作者简介] 韩琴(1984-),女,浙江绍兴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医院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临床医学界已经有多年的实际应用历史,且正在不断的趋于成熟,具有其特有的一套科学管理套路和模式,而在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还仍然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重视[1-3]。为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精神病病史1~18年,平均病史(4.6±1.2)年;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9.9±1.3)岁;观察组患者精神病病史1~16年,平均病史(4.5±1.1)年;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9.8±1.4)岁。

1.2方法

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常规巡视病房,防止发生不良事件;②统一模式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③统一配备饮食;④根据医嘱常规用药。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具体步骤包括:①首先对防治护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培训:对该院的医生、护士、防保人员、患者家属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以及防治护理方式进行规范化的掌握对;患者个案管理制度培训;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的防范与管理培训;指导患者对相关康复方法进行全面掌握;并向其说明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帮助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实施管理登记与管理病案制度。②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建立由精神疾病专科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三部分组成的专业性防治护理小组,小组能够深入到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对患者及其家庭做详细的精神病防治方面的指导,同时还应该争取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的积极配合,对辖区内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一一做好相关的登记处理,建立完整的档案,利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所应用的表卡对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随访与记录,对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彻底掌握治疗情况,控制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劳动能力和可能肇事的能力,详细记录后做以总结,总结之后将结果录入相关社区防治档案之中,在医院建立监管数据库。每月选择2d时间,下到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对档案进行筛查,如果出现肇事倾向程度严重的患者,则应该实施积极随访与上门康复指导干预,同时在整个筛选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经济困难的家庭,则可由监护人申请,在监护小组的批准情况下,尽量争取减免治疗费用,同时小组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需要做应急处理的患者,将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但家庭经济条件却无法承受的患者,应该在家属或监护人申请后,经小组批准后,为其争取一定的住院补助,费用的筹资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资金中,拿取一部分,个人或者集体负担部分,慈善机构赞助一部分,保证每个患者每个月有充足的治疗费用,如果发现有急性肇事患者,则必须要求其住院接受治疗,并对其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在出院回家之后,再跟踪实施必要的家庭护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模式。③家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的家庭进行接触,对所管辖区域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对其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主动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保证二者能够相互配合,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护理与管理,具体措施为:联合患者的家属,实施指导性用药,并进行家庭式康复干预护理,做好各项健康宣教工作,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训练并养成娱乐及相关技能,对可能出现肇事行为的患者应该做好提前的防范工作,并告知其家属进行积极的配合,如果病情出现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进行真实的反馈,护理人员再反馈到技术指导中心或医院,争取护理小组的帮助[4-6]。

1.3观察指标

选择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精神疾病干预方案实施结束后,通过该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展开问卷调查,对抽样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健康宣教情况、生活饮食护理情况、仪表仪态等,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的形式,满分设定为100分,且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个等级。得分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得分超过6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超过80分为满意[7]。

1.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仍然没有好准,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异常,需要专人看护;有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已有极大改善;显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8]。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并实施χ2检验。

2结果

2.1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7.6%,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81.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精神疾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对照组患者精神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7.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干预后(28.95±4.53)d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该组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共计实施(44.28±5.40)d;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22.36±3.18)d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该组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共计实施(37.82±3.17)d。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精神状态复常时间)=14.7588,t2(护理服务总时间)=15.1273,P<0.05]。

2.4不良事件

对照组在干预期间有9例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的20.9%;观察组在干预期间有1例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的2.3%。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

3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干预,对于使患者病情改善率和服药依从率提高,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实施之后,患者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其监护率、病情改善率、社会活动参与率等都能够有显著的改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临床上的一些重性精神病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病情处于急性期或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接受进一步的系统治疗,这使得患者及其家庭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由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而导致患者家庭贫困或最终放弃治疗的案例,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正由于该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在各方面带来的负担都相对较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无法保证持续接受有效治疗,药物使用存在明显的间断性和不完整性,使系统治疗的规律和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病情会反复发作,且表现无常,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神志会出现伤人、杀人等恶性的肇事后果,不仅仅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更给其家属带来更大痛苦。通过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及时建立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有效管理机制,通过系统全面的筛查,将一些可能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记录到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必要的科学指导,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其争取到免费的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机会,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9]。

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接受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精神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该组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7.6%,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精神病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67.4%和81.4%,上述两项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这能够充分说明,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护理的必要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努力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与更新治疗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的实施,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充分保证广大精神病患者用药和治疗的连续性,使多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增加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的了解,认识疾病情况,利于其进一步配合治疗,使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对病情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概率和复发率降低,该项疾病护理服务模式值得在临床上重点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张雪静,骆焕荣.“解锁工程”精神病病人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4(15):102-103.

[2]张雪静,李伟丽,刘惠卿,等.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18(11):114-115.

[3]郭红利,崔奎友,陶玉芬,等.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7):431-432.

[4]陈素卿,蚁丽芬.定期心理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应:2年随访[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4(15):523-524.

[5]刘向明,刘翠美,王栋.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l,19(10):1155-1156.

[6]杜召云,张丽,陈景清,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0(11):138-139.

[7]房茂胜,李乐华,赵靖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19):854-855.

[8]陶敏,李娇,董凤云,等.认知行为一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25(18):2194-2195.

[9]沈丽珍,丁皎,孔丽华,等.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2-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