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工作调度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作调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作调度方案

第1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人才流动;动态模型;人机交换

[作者简介]洪强,白云学院管理系副教授,广东广州510450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7-0158-04

一、引言

人事调度是提高高等学校工作效益、办学质量的关键,在当前高等学校办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影响,高等学校普遍具有多学科、变批量的办学模式,使学校及部门的执行环境具有大量动态调度约束,往往会直接导致学校工作计划的安排与实际执行过程出现偏差。而保持两者同步对于学校及部门执行过程的有序性以及学校及部门系统能够反映真实执行情况,进而进行人事调配和后续作业的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动态调度技术是实现学校及部门作业安排与执行同步的重要手段,当前关于动态调度的定义主要分为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反应(反馈)调度;二是自适应调度;三是实时调度;四是在线调度。

面向学校及部门作业安排与执行同步的动态调度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学校及部门执行信息的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则有赖于调度系统体现的对教学资源工作模式、调度方案快速调整以及重调度技术的灵活运用。本文结合办学实际问题与调度系统的开发应用,提出综合动态工作日制、人机交互协同的调度方案调整以及重调度技术以解决学校工作计划与执行同步的调度问题。

二、人事动态调度模型及其策略

1、人事动态调度模型。引起调度环境变化从而需要进行动态调度的事件称为动态事件。动态事件的种类有多种,Sures等将动态事件分成以下4类:(1)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事件:包括工作任务随机到达,工作任务完成时间不确定,交货期变化,动态优先级和定单变化;(2)与教学设施相关的事件:包括教学设施损坏,负载有限,教学设施阻塞/死锁和办学能力冲突;(3)与工作过程相关的事件:包括工作延误、质量否决和产量不稳定;(4)其他事件:如教学与工作人员不在场,教学器材延期到达,教学器材有缺陷等。

2、动态调度机制和策略。调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调度的任务、调度的资源和调度的时间。调度时间的变化在动态工作日制技术中已阐述,在动态调度中,主要考虑调度任务集的变化和调度资源集的变化。调度任务集的变化主要是调度任务(调度工作)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取消和急件的插入,通过从调度方案中移去已完成的工作和向调度方案中添加新的急件任务来更新新的任务集。调度资源集的变化主要是教学设施的故障引起的,通过故障调度来更新教学资源的状态。

动态调度机制可分为周期性和事件驱动方式两种。周期性再调度机制是指在完成一次调度之后,按调度结果进行完成,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进行重调度。而事件驱动再调度则是当系统的完成状态有突发事件产生,为了响应这些突发事件,必须立即进行重调度。动态调度框如图1所示。

重调度用来更新调度的方法有四种:左移重调度、右移重调度、再生和部分重调度。具体地说,左移重调度是把已完成完的工作从调度窗口和调度方案上移去,剩余的工作在时间上向前移,每个部门上的调度队列顺序并不改变,这样就可使调度符合办学实际情况;右移重调度在时间上推迟每个剩余工作(在一个Gantt图上把剩余的工作往后移),这样使调度变得可行;部分重调度仅仅重调度那些由于直接或间接受到破坏和影响的工作。由于这个原因,它也被称为受影响工作重调度。这个方法尽可能保持最初的调度,倾向于保持调度稳定性,也就是保持小的神经性。大多数启发式方法仅仅考虑那些受影响工作的重调度。右移重调度是这个方法的一个特例;再生重调度在重调度点之前全部没有完成的工作,这其中包括没有受破坏影响的工作。由于这个缘故它也被称为全部或完全重调度。它的主要缺点是过多的计算工作量和令人不满意的反应时间

3、学校及部门实时反馈信息的同步调度。基于动态实时办学信息的同步调度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

通过对工作任务相关事件、教学设施相关事件、工作相关事件、其他事件对调度方案的影响分析,总结出了针对独立任务的调整、针对独立教学项目的调整、多任务的综合的重调度、任务级调度方案的撤销等调整方法,在保留已执行或指定时间点之前的调度方案和当前时间点之后调度调整方法的支持下,有效地隔离了实时动态办学信息对调度方案更新的影响,实现了事件驱动的调度方案同步更新。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任务的转批带来对当前任务的分解,并且这种分解是建立在工作级之上的,在发生分批的时候附加已经执行工作的数目的方法,实现任务的分批表达。比如对于教学任务A,具有5个完成工作,当前任务的办学批量是100,如果在执行到第三道工作时,由于部分提前交货的要求,需要独立分出数量为50的批量,则对于原有任务而言,相当于批量发生变化;而对于分批独立的任务,则应该将从第四道序开始展开完成。

4、支持同步调度的动态工作日制管理机制。根据学校及部门人事调度的定义,可以看出调度问题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完成机床集的变化。包括完成机床的增加或减少,机床的故障、维修等。第二,完成任务集的变化。包括工作任务随机到达,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变化,交货期变化,完成优先级变化,完成工作任务外协或工作外协等。第三,时间上的变化(即工作日制的变化)。包括学校及部门或单个部门的加班,休假或其它因素造成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可以看出,动态性和完成任务集的动态性都是建立在工作日制的动态性之上的,动态的调度对应着动态的工作日制。因此,面向基于实时信息采集和动态调度的办学过程管理学校及部门状态和动态工作日制管理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如下一些内容:部门基本信息的管理,比如部门的类型、部门编号、部门名称、能力信息等;部门状态信息的管理,比如部门的故障、维修等;部门动态工作日制的管理,由于对部门工作日制的管理既具有全局设定的要求,也具有对个别部门具体设置的要求,因此要求部门的工作日制应该具有灵活管理的特点,采取基于出勤模式的设置方法,具体如图2所示。

三、人机交互的动态调度方案调整技术

采用人机协同的调度技术,将人的知识、经验与计算机的计算、存储与辅助功能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中以甘特图来显示调度方案。甘特图的特点在于它以简洁直观的图形方式,图形化与量化了人事调度中复杂的数据关系,成为管理人员了解全局情况、安排学校及部门调度排序问题的有力辅助工具。调度人员只需考虑如何去安排办学的其他问

题,而计算机将处理关系复杂的各类调度约束并通过各种算法计算调度的结果,极大地减少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

采用人机协同的调度技术,利用自动调度算法先算得一个较优的初始调度方案后,调度人员再依据调度经验对调度方案的不当之处进行手动修改、优化,以弥补自动调度算法优化性不够好的缺点,如调度工作可选教学设施的判断、各教学设施是否存在调度工作互相干涉的逻辑判断、工艺关系约束是否满足的判断等,以辅助产生调度方案,使调度员能集中精力投入调度方案编制工作。

为了得到可行、优化的调度解,首先要将调度教学与工作标准化。标准化调度教学与工作是建立在调度约束的基础上的,它包括紧前方式(调度)、插入方式(调度)、移动调度工作、转换教学设施等教学与工作。

各种标准化的调度教学与工作是通过人机协同的调度方式实现的,体现了调度人员的调度意图,直接构成了手动调度的功能。调度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手动调度,是通过windows消息响应函数直接调用标准化的调度教学与工作。在自动调度过程中,需要调用紧前方式、插入方式等标准化调度教学与工作的实现算法,实现调度约束的检查以及调度方案的更新,人机协同调度方案的修改主要包括:移动调度工作(部门内的移动)与转换教学设施(部门间的移动)。调度方案在调整后的重新排列算法,如图3所示。

四、结语

1、采用人机协同的人才流动技术,在计算机中以甘特图来显示人才流动方案,成为管理人员了解全局情况、安排人才流动部门人才流动排序问题的有力辅助工具,人才流动人员只需考虑如何去安排人才流动,而计算机将处理关系复杂的各类人才流动约束并通过各种算法计算人才流动的结果,极大地减少了人才流动人员的工作强度。

2、利用自动人才流动算法先算得一个较优的初始人才流动方案后,人才流动员再依据人才流动经验对人才流动方案的不当之处进行手动修改、优化,以弥补自动人才流动算法优化性不够好的缺点。

第2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危险品事故;应急调度;弱经济性;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U492.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资源调度概述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危险品的生产量和运输量每年均在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危险品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工作,对于抢救人员、挽回经济损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由于相关信息和软件支持不够,评估主要依靠救援人员经验进行。救援评估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救援装备的类型、数量等,救援装备经常需要跨区域调度,如何有效调度各类应急资源以达到及时有效救援的目的,是目前的难点。

二、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资源调度存在问题

根据项目组对广东省消防总队的调研,现存问题可以概括为:

1.有设备、有资源、无科学的应急资源调度方法。

2.缺乏有效的应急调度联动机制。

3.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4.应急救援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5.应急救援智囊的缺乏。

三、基于弱经济性的单事故点问题应急资源调度研究

1.单一事故点应急救援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区域内只有一个事故点,由于事故规模较大,单一救援点无法满足其应急需求,需要调集周围消防设施点的应急资源予以救援。为了简化研究,本一定假设:假定运输道路是通畅的,不会因为堵车等路况影响应急资源调度时间;所有应急事故所需要的应急资源量是可估计的,即应急资源需求量是确定的,不会出现临时变动情况。危险品应急资源调度的首要目的是尽快救援,保证应急资源调度时间是第一要求;同时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不同于大规模自然灾害的资源调度,全区域内通行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数量庞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所以需要同时考虑其它可能发生的应急救援工作,为再次发生事故预留应急救援空间,需要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去考虑该问题。综上所述,危险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满足以下目标[2]:

(1)救援时效性:应急资源调度时间最短。

(2) 系统稳定性:出救点最少。

其中为某一调度方案。

学者刘春林[2]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资源调度问题展开了研究,采用近似穷举法的方法,按照各个出救点的资源量进行排列,得到一个调度方案,之后删除原序列中最后一个出救点,重新排列求解,循环直至无解,在所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2.基于弱经济性的调度方法

关于对于一些有资源冲突或者类似方案,一些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救援方案进行调整。应急物流的弱经济性即在进行应急资源调度时不考虑成本因素,只研究应急资源调度时间最短的问题,“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学者陈达强[3]提出救援成本由运输成本和人员伤亡成本两部分组成,人员伤亡率与应急资源调度时间成一定比例,而运输成本与出救点数量直接相关,所以救援成本与应急时间最早、出救点数目最少两个目标密切结合,利用救援成本调整救援方案,不仅可以使得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多重方案下寻优问题,该思路具有启发性。

利用文献[2]中提到的循环求解方法得到一系列调度方案,之后采用弱经济性因素对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最优方案。

四、基于经济损失程度的多事故点问题应急资源调度研究

第三部分已经讨论了单个事故点的调度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当同一区域内同一时间段出现两场以上事故的应急资源调度问题。对多事故点问题进行资源调度,必然面临着不同事故点对同一资源(即关键资源)的争夺问题,如何有效分配调度关键资源,是多事故点多资源问题应急资源调度的关键。学者王苏生[4]等提出以公平性原则进行资源分配而当两场事故由于发生地点所处经济水平差异而导致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不同,事故产生的影响与损失相差巨大时,本文拟采用基于事故经济损失程度的调度规则。

五、总结

本文在研究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弱经济性与事故经济损失程度等经济因素在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资源调度中的应用,提出了针对单个事故点和多事故点问题的简便易行的调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来军,吴萍,许科.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07):165-170.

[2]刘春林,何建敏,盛昭瀚.应急系统多出救点选择问题的模糊规划方法.管理工程学报,1999,13(04): 21-24.

第3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结构优化 调度 共享VC4

一、概述

随着石家庄移动公司各项网络工程的展开,迫切需要传输网络具有灵活的资源调度能力,但石家庄传输网络结构不能满足该需求,主要原因是多个传输系统相对独立建设,每个系统都独占一定数量的扩展子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扩展子架数量的总和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资源冗余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却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电路调整。

针对上述问题,传输运维人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制定了“传输网络结构优化调整”方案,通过对传输网络进行相应的环网整合,将多个传输系统有效的沟通起来,实现了灵活的电路资源调度。

二、现状调查

(一)通过对石家庄传输网络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扩展子架资源、传输时隙都存在较多冗余,但由于各个网络系统的单独建设,没有关联,导致传输网路资源调度能力低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网络结构相互独立、无法互通,是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调度的重要原因。

(二)传输本地网使用三台服务器管理各自的网络系统,难以实现全网数据的调度制作,限制了传输网络的调度能力。若能够将三台服务器合并为一台服务器,则可方便的实现传输全网数据的调度制作。

三、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一:将市区汇聚环一、汇聚环二、汇聚环三的扩展子架,采用五点2.5G环形复用段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环网整合,使得某一业务光口可以覆盖市区全部基站。

方案实施二:

现有传输网管分为三个单独的服务器进行监控、数据制作,而依据方案将各个环网组成一个网络之后,在数据制作时要求在一个网管环境下进行。因此必须采用性能更好,数据处理量更大的SUN 工作站做为网管。我们经过2个星期的调试,SUN工作站网管正式运行,将原有三个网管的数据合并至新网管中,并将网管版本更新至T2000V2R7,实现了传输全网的统一监控和数据制作,原有三个网管作为热备份网管服务器。

方案实施三:

组环后进行软件调度调整,对石家庄本地网汇聚层所有VC4业务进行重新规划,由原来的专用VC4模式向共享型VC4模式进行转换,利用汇聚节点OSN设备强大的交叉能力使传输网的小颗粒调度能力达到最优。

四、效果及巩固措施

三个方案实施完成后,我们完成了“传输网络结构优化调整”,使得传输调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一)我们制定了 “传输组环实施方案”,今后新增扩展子架时,按照本方案组网,使新增网络具备全网覆盖的优点。(二)通过组环后软件调度调整,对石家庄本地网汇聚层所有VC4业务进行重新规划,由原来的专用VC4模式向共享型VC4模式进行转换,并制定“石家庄移动传输专业VC4业务使用规范”。

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将五个网络系统通过上述方案组环之后,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了业务侧某一光口软调度至全网基站的目标。

第4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蟒河口水库;运行;管理

1 加强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

1.1 水库水文资料的整理、收集及保存

水库水文资料是水库的核心资料之一,水库实施功能调整论证、防洪评价分析、除险加固方案研究等工作时,都会使用到水库往年水文资料来实施数据的计算、分析和总结,因此水库水文资料的整理、收集和维护工作,是水库平时运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水库水文资料包含水库水位及相应降雨量、库容、降雨量、出库水量、进库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等重要参数。水文资料的整理、收集和保存工作,需要组织专人负责,数据资料的解决方法也需要用电脑表格化处理、手工计算,向水文资料专项管理软件管理道路发展,用来提升水库水文工作的效率,保证水文资料数据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近几年数据的对照工作。

1.2 加强水库的防洪调度管理和日常巡查

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期间,水库日常巡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巡查项目及部位包括坝体排水棱体、水库主(副)坝、坝体渗漏监测等。巡查方案分不定期和定期两种情况,定期巡查是平时规定次数和时间的一般检查,不定期巡查是考虑特殊情况的不受空间、次数、时间影响的检查,特别情况是指水库及附近区域出现山洪暴发、强雷强降雨、恐怖破坏、地震等情况。巡查工作虽然是非常简单的检查工作,不过针对事故的排查检漏、事先预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以出现麻痹思想,一定认真仔细、仔细对待,此外一定要做好巡查工作的仔细记录,以方便检查利用。

1.3 防洪调度管理

水库防洪调度是依据水库水位、防洪时段要求、天气情况、险情估计结果等因素整体考虑,而且有目的地实施蓄水、水泄,正确地对水库容纳量实施调度使用。由于水库所处地理位置、地区和管理方案也不一样,防洪调度的效果也是不相同的。现在,防洪调度管理广泛存在预测技术和计算工具落后、调度系统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通讯不畅、调度运用缺少动态管理体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防洪调度管理工作的完善和落实,直接影响了水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因为出现非常多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水库防洪调度作用的发挥,因此防洪调度管理工作有必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2 严格制定实施防洪预案

2.1 便于防汛领导的指挥调度

一旦出现洪水灾害,能够依据防洪应急方案的操作步骤实施指挥,按部就班,各尽其职与共同合作,不仅仅能够增强防洪抢险救灾工作的条理性、计划性和连续性,还能够提高指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2 能够加强各个环节间的衔接

防洪抢险工作的中间环节非常多,是一项整个社会的全民活动,不仅要增强防洪抢险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与联系,还需要增强各个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合作,清除死角盲点、堵塞漏洞,完全发挥防洪应急方案在防洪救灾工作中的作用。

2.3 能够将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编制防洪应急预案不单单可以让堤防、河道、水闸、分(蓄、滞)洪区、水库、河流等工程要素的功能得到完美的发挥,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防御系统,发挥最好的防洪效果。能够进一步确定各部门各级的防汛责任和任务。能够更好地调动和督促各部门各级的工作积极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争夺防洪抢险工作的完美胜利作出坚实的基础。

2.4 我国制定实施防洪预案的必要性

我国是全球范围内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为防洪规格比较低,还有水利设备的逐渐失修老化,近三分之一的水库属于危险水库,防洪能力非常不足。到了汛期,防不胜防,安全防洪压力突然增加。综合上面具体情况,一方面要增快危险水库的加固除险工程的进行,另一方面为避免和减少洪涝灾害,需要依据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洪水状况及险情隐患,编制切实可靠的防洪措施,为抗洪抢险工作在准确时间有效的防洪调度和果断决策,提供有效科学的处理依据。水库防洪计划是针对水库出现管涌、垮坝、坝体漫顶等突发危险事件,严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有效、有序、迅速地实施应急行动而提前编制的方案。

3 完善水库的汛前、汛后检查及白蚁害防治工作

3.1 水土保持设施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对项目区水土流失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形成完整的防治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007年4月,项目法人委托济源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和济源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济源市蟒河口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3.2 水库的汛前、汛后检查

水库的汛前检查工作包含水库迎水坡、大坝坝体、放水压力涵管、背水坡及闸门起闭机构、排水棱体、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和防洪物资的检查。水工建筑物的检查虽然在水库的平时管理工作中已经拥有,不过为了确保水库的平安度汛,避免粗心大意的思想,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对水工建筑物实施一次专项检查。针对防洪物资来说,主要检查物资的有效性、配备数量、堆放正确性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禁止防洪物资被随意使用,同时保证防洪抢险系统设备的安全和防汛人员的通讯不受影响。水库的汛后主要检查水库的汛后与汛前检查内容基本是一样的,如果动用了防洪物资,一定要及时补充,对于汛期出现了溢洪,尤其是漫顶的水库,一定要增加检查次数、时间和内容,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出现异常情况在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使用有效方案解决。

3.3 水库的白蚁防治工作

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的危害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和严重性等特性,白蚁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一定要每年定期实施。为保证防治工作的效果,可以定期安排防蚁人员实施学习训练,争强白蚁防治水平,紧急时能够邀请白蚁防治专家和专门防治部门参加,开展和指导白蚁防治工作,保证水库大坝无蚁害。

参考文献

[1]贺仰兴,裴兴元.水库监测评价[J].山西水利,2001年S1期.

[2]曾庆良,单爱琴,万丽荣.水库监测评价与保护措施[J].用水资源安全,1994年05期.

第5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建客专调度所;CTC系统;搬迁方案

我国实施的“六所一中心”工程,定下了全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的整体格局。本文在已成功实施CTC系统搬迁的某客专调度所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搬迁的具体技术方案。CTC系统搬迁作为整个运营调度系统的最重要环节,通常涉及多条已开通的和即将开通的客专线路,工程十分重大,对既有在用行车指挥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制定周密的技术方案,做到CTC系统搬迁对既有系统影响尽量最小,同时系统原有功能均原样在新调度楼内实现。

1系统总体搬迁方案

在新建调度所大楼内新设客专调度中心CTC系统设备。系统配置根据铁道部运基信号[2009]676号文要求,新设数据库服务器(冗余共享磁盘)、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服务器、接口服务器(与铁道部中心、本局TDCS/CTC中心、相邻客专中心、与GSM-R接口、与TSRS接口、与RBC接口、与投影系统等)、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管工作站、系统维护工作站、调度台工作站、值班主任、复示终端等设备。主要设备连接方式如下:

迁移方案按如下六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新机房内硬件安装及操作系统等软件环境的安装, 主要完成:各服务器,行调台硬件安装,网络设备内部调试;

第二阶段:新机房内设备内部调试,主要完成:系统内部软件安装、网络互联及整个系统独立网内联调联试等工作。

第三阶段:新机房与老机房联调联试,主要完成:机房网络联通,进行部分设备试用。

第四阶段:分步进行服务器搬迁,主要完成:分步实施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同步切割至新楼)、通信前置服务器(针对不同线别分步实施)等设备的搬迁切割。

第五阶段:车站网2M通道切割,主要完成:车站2M网从老机房割接到新机房,通过新机房通信汇聚成信道化155M连入CTC系统。

第六阶段:调度台的搬迁,主要完成:停用老调度楼内有关调度台终端设备,同步启用新调度楼内调度台终端设备。

2系统搬迁步骤

2.1硬件及操作系统安装

按照设备布置的设计要去进行设备安装。主要包含服务器、网络设备、工作站等。

所有的服务器(数据库、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服务器等)、工作站均安装相应操作系统。

2.2新安装设备内部调试

在新机房把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服务器,行调台,车务终端(模拟)等核心设备软件全部安装好,并把应用程序起动起来,进行基本功能的联调联试。大部分软件均可直接移植既有软件。

2.2.1内部调试的主要内容。

实施前准备好新机房所有设备的IP地址表。安装软件时,设备按地址表分配。主要包含以下工作内容:

1)核心路由器、交换机的软件配置及调试;

2)所有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的IP地址分配及调试;

3)所有服务器安装最终版CTC系统应用软件(数据配置与既有中心一致)。

4)在新客专中心机房硬件平台上搭建模拟仿真软件,进行软件基本功能测试。包含CTC系统基本功能测试等内容、各服务器双机切换试验等内容。

5)构建中心核心局域网络,配置所有设别的双网卡绑定,并进行所有网线的双网可用测试。对核心交换机进行双机冗余测试。

6)完成在新调度楼内相关接口的相关调试。按照既有中心同样的软件进行调试。

2.2.2测试主要内容:

1)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测试方法:在每台机器Ping大包(4096字节)不丢包

2)各应用软件是否工作正常

测试方法:应用软件起动后是否有异常现象

3)运行图软件是否工作正常

测试方法:运行图软件启动后是否可以正常登录,是否可以画线等基本操作,与应用服务器连接是否正常

4)调度命令软件是否工作正常

测试方法:调度命令软件启动后是否可以正常登录,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新建、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

5)数据库是否工作正常

测试方法:在运行图中画若个条运行线,然后退出程序,重启后是否可以从数据库中正确读出运行线信息。

6)调度命令、阶段计划等是否可以正确下发

测试方法:需提前模拟1-2个车务终端,然后进行调度命令,阶段计划的下发,测试车务终端上是否可以正确接收,内容是否正确,调度台上是否可以正确签收。包含台间调度命令、阶段计划的互传功能测试。

7)其它可以测试的项目

测试方法:上报站存车、小编组信息、机车类型以及车站报点等功能。

2.2.3新客专中心模拟测试

模拟系统的测试用例基本按照《TDCS/CTC基本功能集成测试大纲》进行。

2.3新机房与老机房联调联试

这步主要实现调试阶段的有关功能验证以及后期服务器及调度台的切割。首先将新机房和老机房的核心局域网进行高速光纤通道的沟通(如采用100M光纤收发器进行互联)。完成这步工作后,可对新楼与老楼间进行联调联试工作。具体内容为在新机房运行CTC维护终端的软件,连接老机房的通信服务器,看是否可以正确获取站场图,运行图等信息,并长时间(大于24小时)运行,观察是否正常。

2.4分步进行服务器搬迁

服务器搬迁倒切工作将分批实施,针对既有调度楼内所有的服务器均将逐步倒切至新调度楼。最终实现所有调度台仍在老楼,但所有服务器均安装于新楼内。此阶段要求新老楼间的光纤通道保持畅通,一旦服务器倒切开始,就不能发生中断情况,否则将对调度台产生影响。本阶段主要有以下步骤:

2.4.1数据库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的搬迁

由于新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已在新楼全面建立完成,为此本次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倒切无需对已经完成的新楼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软件配置修改,仅需将既有数据库中数据导入新库中,并启用新库和新应用服务器。

1)导出现有数据库中数据。并将该数据导入新中心服务器中。数据导入完成后,需在新中心中通过查询终端验证可以查询到历史数据。数据导出及导入时对在用系统运行无影响。

2)停用老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修改所有行调台、通信前置服务器、TSRi、RBCi接口服务器、分界口服务器等相关配置,将调度台终端全部指向新机房内的通信服务器。

3)停用老机房数据库服务器后,立刻启动新机房的数据库服务。

4)实施期间停止发送调度命令,可提前发送或完成数据库倒切后再行发送。

5)上述步骤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全部回退

2.4.2通信前置服务器等的搬迁

通信前置、TSRi等服务器迁移步骤基本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每次搬迁1-2套服务器,下面以一套说明:

实施步骤:

1)停用老机房备机程序,并将备机网线全部拔掉

2)修改新机房对应的一台服务器的IP地址和老机房通信前置机备机的IP地址相同,并启动该机器上的程序和老机房的通信前置机的主机进行数据交换

3)停用老机房通信前置机主机程序,并将主机网线全部拔掉

4)修改新机房另一台服务器的IP地址和老机房通信前置机主机的IP地址相同,并启动该机器上的程序

2.5车站网2M通道切割

通道切割原则为:1)对于TDCS车站,先将通道环中的一端切割至新中心,待该通道稳定后,再行实施另一端的通道切割工作。2)对于CTC车站,先切割B网通道再切割A网通道。A/B网切割时同样先将通道环中的一端切割至新中心,待该通道稳定后,再行实施另一端的通道切割工作。

对所切割的通道进行核对验证。在切割所在调度台通道时,该调度台站场图闪烁;调度命令、阶段计划下发功能受到影响。如在切割过程中有问题,切回原通道运行

2.6实施调度台的搬迁

在新调度楼准备好相关调度台软件,但不启动。切换工作开始后,将老楼内所有调度台终端软件退出,在新楼内启动调度台软件。调度员直接到新调度中心进行工作即可。

至此,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后期约15天左右为系统稳定期,处理CTC系统切割存在的遗留问题,同时配合其它子系统切割调试。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新建调度所客专CTC系统搬迁的详细介绍,探讨了CTC系统搬迁技术方案。上述方案参考了具体的工程实施实例,符合了相关文件要求,不仅能降低CTC搬迁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同时也给今后类似工程起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运基信号[2009]676号,关于印发《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暂行)的通知 铁道部 2009.

第6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 综采工作面 子系统 监测监控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68-02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经历了由最原始的人力开采逐渐过渡到机械化开采、由机械化发展到当今的自动化、打造数字矿山的过程。作为煤矿企业管理生产活动的指挥中枢——生产调度,也必将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传统的调度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大量的生产信息汇集到调度中,实现了煤炭生产的综合调度和生产过程。使调度中心直观、迅速、有效地判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地下达调度指令,保证矿井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活力,为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力。

1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概况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使煤矿井上下各生产环节的生产工况信息在异构条件下联通与共享,使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联系起来,协调有序地运行,使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能够实现对全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监视和必要的控制,实现全矿井的数据采集、生产调度、决策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为矿井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提供有效手段,为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以TCP/IP和Web技术为基础,以开放性、网络化为特征,立足于Web和Intranet(实时数据库和人机操作界面)+Intemet(远程人机交互)一体化,实现企业管控数据流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使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变得简捷和现实可行。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矿井综采工作面接上传入方案研究

2.1 矿井综采工作面子系统概况

综采工作面是现代化矿井实现“高效生产”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作业面。综采工作面环境和设备综合监测是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集成监测系统通过现场工业总线将综采工作面的各设备节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对综采工作面运行情况的远程监控,为井下工作现场和地面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井下工作面生产及安全信息,是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2.1.1 矿井综采工作面TK200子系统

TK200系统可实现井下通讯,工作面、顺槽皮带、大皮带的保护、控制、沿线通话、拉线闭锁、故障检测、显示及报警功能。系统采用集中、分布同时控制,达到智能、安全、实用的现场生产要求。TK200集控设备通过RS485接口接人工业以太环网交换机,设在通讯机房的TK200主控机与各胶带集控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在网络终端(调度室和办公室)通过浏览器、采用多种方式(图形、表格)监测胶带的开停、电流、电压、闭锁开关状况、跑偏等的功能,并在调度中心通过权限可远程控制胶带的启停。

2.1.2 矿井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子系统

采煤机是工作于煤矿综采工作面的重要设备,它的正常运转直接决定着煤矿生产的效率。因此,对采煤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与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及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采煤机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工业以太网络采集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及综采面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监测信息,传输至地面上的监测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分析数据,对设备状况及综采面安全做出评估,提高对采煤机的监测效率,对实现综采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

2.2 原有矿井综采工作面子系统上传接入方案

原有矿井综采工作面子系统上传接入方案是:硬件采用485传输模块+以太网络,软件采用Modbus+IFIX+OPC接入方式。现有矿井综采工作面子系统接人流程图如图2所示;系统接入步骤如图3、图4、图5所示:

第一步设置串口485传输模块参数如图3所示:

第二步设置虚拟串口转换协议参数如图4所示:

第三步IFIX软件中接人综采工作面子如图5所示:

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煤机及TK200系统数据上传中断问题严重,经系统维护工程师对综采工作面现场实际调研,并就相关问题咨询相关厂家技术人员。分析问题在于综采工作面系统中采煤机及TK200系统,实际运行采用间歇式工作模式,综采工作面生产班,设备运行正常,检修班综采工作面设备断电检修,设备数据中断上传。每次系统检修完成后,工作面设备运行正常,但工作面系统数据上传中断。系统维护人员将Modbus数据采集软件手动重启后,数据上传正常。

2.3 改进后矿井综采工作面子系统上传接入方案

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系统上传分析,并同综采工作面厂商、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厂商等相关技术人员探讨,得出现有的数据采集软件无法实现数据自动续传。最后对现有综采工作面接入方案进行了改造,采用TK200皮带集控OPC数据采集软件替换Modbus软件和IFIX软件,实现了工作面数据自动续传。改进后矿井综采工作面子系统接入方案如图6所示:

皮带集控OPC数据采集软件采集综采工作面数据配置如图7所示:

3 结束语

通过对矿井综采工作面系统上传接入方案的改进设计,不仅实现了煤矿综采工作面主要生产设备的工况及环境实时、高效远程监测;并将综采工作面信息及时传输到地面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服务器,通过Intenret网络实现共享,提高了煤矿生产管理的信息自动化程度。

参考文献

[1]OPC Foundation,OPC Data Access Custom Interface Standard(Version2.0)[Z],1998

第7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Abstract: Planned water use i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irrigation area, meeting the water demand of crops and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of water users. There is no waste of water and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st can be saved, thus maximizing the two-way benefit.

关键词: 景电灌区;计划用水;技术实践;效果

Key words: Jingdian irrigation area;planned water use;technical practice;effect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71-02

0 引言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简称景电工程)是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电力提水灌溉工程,由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及二期工程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组成。一期工程1969年10月建设,1971年10月建成上水,设计提水量10.6m3/s,加大流量12m3/s。建成泵站13座,最大提水高度472米,装机容量6.78万千瓦,灌溉面积30.42万亩;二期工程1984年10月开工建设,1987年10月上水,设计提水量18m3/s秒,加大流量21m3/s。建成泵站30座,最大提水高度612米,装机容量18.09万千瓦。灌溉面积52.05万亩;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1995年开工建设,2000年建成,2001年3月给民勤调水,是一项利用已建成二期工程的灌溉间隙和空闲容量向民勤调水,以缓解民勤水资源日趋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的应急工程。工程设计流量6m3/s。

1 景电灌区调度工作

景电调度中心是景电工程的生产指挥中心,它负责泵站机组运行调度、区间配水调度、设备检维修调度、以及特殊情况的事故处理调度等几个方面;它直接调度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各支渠及部分斗渠的流量分配,并合理分配水量,力争达到水量的最佳调配,做到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其中心工作就是计划用水、合理灌溉、节约水资源,降低能源单耗,确保工程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2 计划用水对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我省地处西北地区,大多数处于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蒸发量高达2200~3700毫米,生态环境严酷,生态条件脆弱,是土地沙化的活跃地区,也是沙尘暴的源头地区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甘肃省大力兴修水利,在黄河流域相继建成了诸如民勤调水工程和景电、靖会、兴堡子川、西岔、三角城等一批大中型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大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些工程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城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年产粮食及经济作物约16.85亿公斤,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和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恢复和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景电工程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景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 实现计划用水面对的困难

随着景电灌区结构种植的变化和工程设备的逐步老化,计划用水和工程的更新改造工作出现矛盾交叉。

3.1 计算机监控系统对运行参数的监控不够全面 计算机监控主要是对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控,有电压、电流、功率、温度、水位和支口流量。但是对单机流量和整个泵站的出水量没有监控,若对这两个运行参数监控并能达到要求值,还能使调度水平更进一步提高;然而,我们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只能使调度员获得一些信息,而不能提供最佳的运行方式。泵站运行方式只能投入调度员组织的方案,当该方案与系统运行不匹配时,就会引起系统的不平稳,从而导致频繁开停机组调节水位。

3.2 设备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困难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有一期和二期两个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有机组103台(套),二期工程有机组204台(套)。各种原因造成原本铭牌参数相同的机组而出水量有所差异,主要有:扬程的不同;水泵叶轮的不同(有标准型和车削型);进水条件(机组排列位置)的不同;配件的磨损程度与更换及检修质量的好坏等等,均会影响机组的出水量。从而机组在流量的搭配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使相邻泵站的出水量不同,这样就导致级间水位的不平稳。

3.3 支口流量的大小分配不平稳给调度工作造成的困难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有灌溉面积100万亩,38条支渠,支口设计流量与灌溉面积成正比。所以水进入灌区时各支口泄流量与机组出水量不匹配给调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渠间总流量为Q,泵站的机组出水量为Q1,支口流量为Q2,当Q-Q1>Q2时,需要开机冲水;当Q-Q1

4 实行计划用水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4.1 编制合理的用水计划,是实行计划用水的基础性环节。用水计划是调度部门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和合理配水的具体方案,是调度部门水量分配和各用水单位供水的依据,这一过程是实行计划用水的基础性环节。景电灌区编制用水计划,首先要进行灌溉面积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灌季,了解灌区的种植状况,对农作物种植布局及农作物需水情况进行调查,按渠系和用水单位分别统计农作物种植面积、搞清渠首(包括干、支渠)引水的流量大小、运行的时间长短以及季、年引水量的多少。

4.2 在用水过程中,适时采用应变措施。在灌溉用水过程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用水计划不能按原制定方案实施,例如:由于来水不足、供电不足、工程设施出现问题何洪涝灾害等。因此在编制用水计划时,要通过分析总结经验,制定应变措施,以适应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这是计划用水的重要因素。

4.3 统一调度,水权高度集中是保证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景电灌区是干旱地区的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输水渠道长,灌溉面积广,而水量调配工作既有严格的系统性,又有强烈的时间性。由此,调配水量必须在保证水工建筑物输水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在水权高度统一,灌区才能均衡受益。

4.4 优化渠系水量调配工作,是维持良好灌水秩序和提高渠系水利用率的有效保证。渠系水量调配受系统水位和局部水位、供电、机械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时间、地域、水量不确定性的问题,因此,优化渠系水量调配工作关系到诸多用水单位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避免水事矛盾。充分利用水资源,建立良好的灌水秩序是用水方和供水方共同受益的大问题。

4.5 推行科学灌溉,提高灌区经济效益,是计划用水的要求,也是计划用水的目的。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和当地群众高产用水的经验,推行“小畦灌溉、薄灌、勤灌”的灌溉方法,灌水技术是提高浇地质量和灌溉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求能均匀的适量的把水灌到田间,达到土壤水份良好,保持土壤结构,结合施肥,耕作改良土壤;防止串灌、串畦、串沟,地头积水,提高灌地效率。景电灌区田间工作做到了“三改”(即长畦改短畦、短畦改窄畦,大水灌溉改小畦灌溉)“两全”(即顺腰渠齐全,地梗齐全)。

5 计划用水的技术路线

5.1 配水调度。配水调度的基本任务是执行灌溉计划,平衡渠间配水流量,并根据运行状况和灌溉动态调整配水计划。

5.2 执行灌溉计划。执行灌溉计划是配水调度的基本任务。灌溉计划是由一系列的配水方案组成的,配水方案是由某一段时间内各泵站开机台数和各区间相应的配水流量构成的一种运行方案。配水调度就是按照这些方案进行各个时间内各区间的配水工作,以逐步调整计划用水,达到区间流量的平稳运行。

5.3 平衡配水流量。这是配水调度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平衡配水流量就是调、配来水与去水的关系,使来水与去水平衡,并反映到各泵站前池水位的稳定性上。前池水位恒定不变,或变化幅度缓慢,均证明来水与去水平衡,系统运行稳定。

5.4 调整配水方案。当运行状况(机组、输水建筑物、电力系统等)和灌溉状况发生变化,不能执行原配水方案时,就要对原配水方案进行调整,达到新的用水计划。

5.5 灵活机动性。运行调度的配水工作,必须遵循原则,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机动的处理各类突发性的故障或事故。在灌溉用水工程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用水计划不能按原制定方案实施,例:由于黄河来水不足,导致提水推迟时,如果顺延推迟满足作物需水要求时,可顺延执行原计划,当顺延不满足需水要求时,如果体水能力仍有富裕,可增大体水流量。否则,就要压缩灌溉比例或灌水定额;由于供电不足,不能按原计划上水时,待供电正常后,可加大体水流量,进行突击灌溉,在流量过小时,在灌区实行轮灌,提高水的利用率,保证下游用水,达到均衡受益。

5.6 在用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始终要本着“稳定中游,保证下游,限制上游”的原则,避免大面积不能灌溉。在因机组调闸,洪水毁渠、事故跨渠的退水中,中下游各级渠道要先保干渠,再保支渠、斗渠,尽可能的泄水灌溉,减少渠道的损失和水量的损失。

6 计划用水使景电灌区产生的效果

景电工程水量调度工作通过优化调度、科学调度,产生了显著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灌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水利支撑作用,被灌区人民称之为“翻身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德政工程”。

6.1 经济效益方面。景电一、二期灌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截止2012年底,景电工程共完成提水96.59亿立方米,全灌区累计生产粮食69.65亿公斤,经济作物24.72亿公斤,累计生产直接经济效益106.02亿元,是工程总投资的12.4倍。

6.2 社会效益。景电灌区安置甘肃、内蒙两省7个县(旗)移民40多万人,保证了灌区人民的饮水问题。随着灌区的建成,社会公益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灌区内新建成10个乡镇,178所学校和123个乡村卫生院(所);如今,迁到灌区的景泰县城商业网点密集,贸易活跃,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3 生态效益。景电灌区现有林地11万亩,林木覆盖率到达了14%,百万亩灌区与三北防护林连成一片,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往南蔓延,保护了生态环境,使兰州市、包兰铁路等免于沙漠的侵扰。另外灌区的形成,还使灌区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据灌区上水前后42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年平均降水量由185毫米增加到201.6毫米,相对湿度由46%增加到48%,平均风速由每秒3.5米降低到2.4米,8级以上大风日数由29天减少为14天,年蒸发量由3390毫米降低到2361毫米,灌区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向民勤跨流域调水,截止2012年底总调水5.84亿立方米,对缓解民勤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发挥了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提水上旱塬 荒漠变绿洲[J].中国水利,2009(18).

第8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拆解

1 概述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规划和建设的原因,把既有线的一段支线拆解到新线中,成为新线的一部分。这个拆解过程在既有线的运营过程中进行,因此会对既有线的运营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拆解时把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则应该在原既有线建设时就做好设计。本文以苏州地铁4号线为例,探讨综合监控系统的支线拆解预留措施方案。苏州地铁4号线由主线和支线构成,支线在远期将与主线拆解,成为8号线的一部分。

2 拆解方案

2.1 用户技术需求分析

苏州4号线及支线拆解完成后,4号线和并入8号线的支线将实现独立运行,要求能够在中央控制室内对4号线和8号线进行分别监视与控制,并实现分线管理。

苏州4号线ISCS拟利用通信专业的通信通道建立系统全线网络。根据通信系统拆解方案,通信系统分别为4号线、8号线提供通信通道,建立4号线、8号线ISCS主干网。4号线中央级设备在控制中心和通信系统设有接口,实现与车站级数据交换和传输。

根据对上述用户需求的分析,首先对主干网进行了拆解与划分,分别建立了4号线的主干网和8号线的主干网。分析如下:

⑴4号线的主干网都是独立的网络,除OCC外,二网之间没有路由、没有网络通信设备的连接。两个主干网之间没有直连通道。

⑵4号线主干网分别提供1路通道经接口转换器接入OCC的局域网。

⑶4号线主干网将采用相同的网络形式、相同的网络传输协议。

⑷4号线主干网将连接既有的4号线车站。

⑸8号线主干网将连接既有的4号线支线车站和新建的8号线车站。

2.2 4号线及支线拆解技术方案

既有4号线及支线的车站和控制中心工作站均采用了Thales SCADASoft软件平台。在新建的8号线车站控制中心建议依旧采用Thales SCADASoft软件平台。它对已经存在的系统结构完全透明,从而可以继续利用原有的HMI/SCADA方面的投资而无须对系统重新配置。

BAS中央级的设置,考虑到将来4号线的延伸,本次将重新建立1个OCC,这个OCC的要承担4号线所有车站的BAS运行,要对既有车站的BAS数据可以进行处理与操作,对新建车站的BAS数据进行处理与操作。同时将车站按所属线路分成2号线调度中心、8号线的调度中心分别运行与操作,维修调度也按运行线路分开操作。共享的只有服务器、网络与大屏幕。

系统的容量主要考虑3个方面:服务器的容量、中央监控软件的容量、数据库的容量。

线路的拆分、主干网的拆分给按线路划分调度运行工作提供了基础。拆分后的OCC,调度、维修工作站的操作功能将完全按线路分开。在HMI的建立与图形配置上按2条线路设计,画面的风格与操作方式一致。

3 拆解工程措施

既有的4号线拆解为新的4号线,ISCS的拆解工作将尽量减少对原4号线站点和中央级运营的影响。综合监控承包商应在工程实施中,充分考虑既有线的运营,以既有线、既有车站的正常运营为前提,合理进行方案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将工程风险降至最小,不发生影响既有车站运行的事件。

3.1 中央级ISCS拆解的解决方案

苏州地铁4号线为国内首条ISCS拆解线路。拆解后的4号线支线与新建的8号线独立组网,原地铁4号线在红庄车站拆解后,支线车站的各车站综合监控系统不变,通信系统完成拆解,改接入8号线通信主干网。此方案确保了在运行中,4、8号线的各自组件(交换机,车站级设备等)各自独立成网,互不干涉,从物理连接结构上直接排除了任何相互干扰的情况,免除了任何人为操作可能产生的两系统之间的扰动,从而使得后期的运行维护,系统管理具有最大的可靠性和简洁性,最大程度满足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整个ISCS系统拆解实施的难点在于既要测试新的系统还要测试既有系统,同时原4号线要保持正常运营,每天允许拆解测试时间比较短,还要能快速恢复原系统,拆解实施工作不能影响地铁当天按时运营。

经过对系统的认真研究,如采用与4号线服务器同系列软硬件用于4,8号线,原有数据和程序都完全可以保留和借鉴使用,可升级到新的版本软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保证系统平顺,稳定过渡,此操作风险和工作量相对全新系统是极小的。

⑴首先既有ISCS系统保留不变,通信骨干网络暂时不要拆解。先对每个新老车站进行调试,OCC部分增加二台实时服务器,用于8号线新的ISCS系统,原服务器依旧用于既有的系统。对新的部分、既有的部分通过网络可分别同时调试,从而逐站逐段的完成系统调试。由于原4号线软件采用的是Thales的SCADASoft综合监控软件平台,它和各车站控制器通讯可以做到无缝隙地结合,不用考虑软件和控制器通讯兼容问题,原4号线的程序也可无缝升级,原系统操作画面可保持不变。可以利用既有系统很多部分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系统调试工作量就可相对较小、出错风险可降到较低。

⑵每个新老车站、OCC新的部分、OCC既有的部分分别调试好以后,将OCC部分二台服务器的程序进行合并,然后对所有车站进行联调。软件都采用SCADASoft综合监控软件平台,那么整个网络都用Modbus TCP协议,各站程序可以设成同一格式,4台服务器的程序进行合并、修改、调试就比较简单,出错风险就相对较低。

⑶由于没有拆解网络,原系统保留不变,前面工作基本不影响原4号线正常运营。OCC部分合并后对所有车站进行联调好以后,最后拆解网络,8号线独立组网,然后联调,此时软件工作量和操作风险相对较小,就看4号线新的网络的通讯兼容、可靠性,如用同一种以太网通讯协议两个网络通讯兼容就没有问题。新服务器调试完全合格以后,可以拆除老服务器工作。

⑷4号线操作员站客户端从服务器中分别读各线的数据,OCC部分可以进行分线管理,都采用SCADASoft综合监控软件平台,SCADASoft综合监控软件平台提供真正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结构;据此原理设计的操作站如工作需要也可以读去远程车站监控站信息。

3.2 拆解将对地铁运营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号线主干网的解裂与重构,这部分由通信专业负责完成,与ISCS的集成商无关,但在主干网拆解之后,原来的OCC就变成了脱网状态,服务器得不到车站上传的数据,工作站也无法下达操作指令。当新建的BAS控制中心OCC系统在主干网重构之前没有建立并通过数据测试的时候,4号线支线就会处于一个OCC脱网工作状态。

OCC脱网并不是说ISCS就瘫痪了,车站级ISCS的模式运行照旧,由OCC实施控制的系统将由调度通过调度电话命令。在这里要制定一套人工调度的规程。尤其在事故状态。列车在隧道发生阻塞状态、隧道内火灾发生等事故情况对脱网的OCC调度都是最严重的考验。以下表格是对4号线ISCS的OCC拆解进行的风险说明。

⑴危害类别:计划性升级改造。

⑵危害说明:OCC脱网。

⑶可能成因:a.主干网络拆解。b.OCC局域网重构。c.服务器、工作站监控软件更新。

⑷影响组别:对乘客没有影响;对调度人员有影响;对公众没有影响;对承包商有一定影响。

⑸影响/后果:OCC脱网会导致OCC无法监控车站的运行状态;无法对车站设备进行操作;无法在紧急情况下协调所有车站的配合运行;各车站的数据无法即时送OCC进行存储。

⑹保护措施(建议)。

⑺建立最优的拆解方案,减少主干网停运的时间,并选择非客运时间拆解,将OCC脱网时间降至最短。(通信专业完成)。

⑻由ISCS系统供货商完成,在主干网拆解之前建立ISCS的OCC局域网,并且完成局域网及接口的全部测试。在主干网重建时将完整的OCC接入主干网进行测试。

⑼新线的OCC没有建立之前,原有的OCC要继续保持运行状态,保证对既有车站的监督与控制。

⑽新线的OCC在脱离主干网的状态下完成全线的画面组态、建立数据库与各个管理画面的配置、模式软件的调试、时钟等接口的测试。

⑾既有支线并入新线主干网OCC进行测试,完成通信测试、数据测试。

⑿解除既有OCC与支线的通信。

⒀开始新线OCC的独立试运行。

⒁剩余风险分析:剩余风险的概率存在但比较低;剩余风险造成的危害是不会影响车辆运行与运营。剩余风险的风险等级较低。现场设备的的主要控制在车站级,隧道通风的控制权限在OCC,可以通过电话下达调度命令。这里要注意隧道阻塞与隧道火灾的发生。

⒂危害管控员:ISCS承包商。

⒃保护措施类别:设计:从方案设计上采用合理的设计与既有线完全兼容的拆解改移方案;建造:OCC的拆解改造工程要有合理的工期安排、合理的施工组织、合理的产品选型。运营:保证既有车站的过渡期运营计划;OCC脱网时的ISCS调度方案;新线调度人员的培训。尽早建立过渡期的调度运行规程。

⒄减轻措施方法:1、新线系统设计过程中软硬件均采用可靠性高、兼容性能好的产品。如采用与既有车站一致的产品。2、在既有车站设置数据缓存,可短期存储车站内数据。3、按照合同要求及进行验证和验收。4、制定OCC脱网应急调度方案。可以减少系统重建的时间、测试的时间、接口转换的麻烦。

本次4号线ISCS的拆解最大影响是OCC脱网,而OCC脱网对中央ISCS调度员的工作影响较大,对既有线车站的ISCS运行影响较小。拆解之前要制定一个ISCS在OCC脱网状态的运行规程,制定行之有效的中央人工指挥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操作命令。对隧道通风、车站运行模式、隧道发生阻塞、隧道火灾等运行模式的指挥命令的、接令、执行、回令等进行规定。对车站级调度的操作权限重新进行配置。为OCC的人工调度作好准备。

第9篇:工作调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操作;事故处理

0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调度装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必须杜绝人为的一切失误,做到零误操作、零误调度事故,要牢固树立安全思想意识,紧紧抓住电力调度操作和事故处理两个关键环节。

1 提高电力调度安全操作的措施

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运行方式,接受停电检修工作票和恢复设备及线路送电的倒闸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调度员自身的原因,造成电气误操作,甚至发生带地线合刀闸事故,误调度的结果,不仅使供电中断,电能损失,设备损坏,而且对社会和客户也有较大影响,有时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电力调度的重要责任。

1.1 切实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

坚持每周一次班组安全活动,经常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象我公司在调度班开展的创青年文明号和青年文明安全示范岗活动,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1.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

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制度,都是以往生产经验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养成自觉的、认真贯彻执行规程制度,坚决克服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如调度员在受理线路工作票时,必须严格把关,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查,对工作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

1.3 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调度人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调度人员必须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熟悉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及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即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苦练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处理事故时,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2 提高电网事故处理能力的措施

由于事故的意外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将会给电网调度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要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2.1 电力调度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要了解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熟悉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熟悉本地区电网的正常运行方式和特殊运行方式,熟悉本专业要求的规程制度。

2.2 掌握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整定方案和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在电网运行工作中,调度人员要指挥保护装置的正确投退

因此,调度人员必须下功夫学习继电保护知识,了解掌握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工作原理、整定方案和保护范围。这样,在电网发生事故时,调度员可根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来分析事故原因,准确判断事故范围,正确处理事故。

2.3 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

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调度员每天接班时,必须查阅各种记录,了解掌握当日电网的运行方式、工作完成情况等。接班后,调度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特别是重要线路的检修工作,要重点警示,坚决杜绝带地线合隔离开关事故的发生。

2.4 对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调度人员在值班时,应该掌握本地区电网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当电气设备发生异常时,指挥变电运行人员及时进行监视和分析,如不能坚持运行时,应及时下令将该设备退出运行。如不能退出运行时,应做好事故预想,提出反事故措施。有条件的可以转移负荷,并密切监视,同时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