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力学;材料。
引言
土木工程这门学科是极其古老的,在人类有了自己的文明之时就已经有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土木工程的三要素有“材料、施工、理论”,在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渗透,我们的土木工程才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材料。但是时到今日,土木工程的理论仍有很多地方不是很完善,理论与实际也有格格不入的地方,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更上一层。
1.对土木工程历史、现状的认识
古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大致从旧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在这一时期修建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没有什么设计理论。所用工具也很简单,只有斧、锤、刀、铲和石夯等手工工具。随着后期的发展,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1687年牛顿总结出力学三大定律,为土木工程奠定了力学分析的基础。随后,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材料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结构理论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
2.土木工程的技术
土木工程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相对应的。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民用性的。它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
最早的土木工程的材料用的是泥土、木料和其他的天然材料,后来在人们的反复实践中才出现瓦砖等人工材料,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 。随着这种新材料钢材的出现,是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变得各式各样。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不能制造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但是,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这是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力学分析之后,出现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现代的建筑多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3.土木工程的展望
在这个“世界村”的年代,我们首先考虑到的问题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土木工程的发展路线必然走得是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路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
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当代土木工程自动化正向着全面化发展,而计算机的运用,将使其变为现实。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还能使项目管理层与企业管理层及劳务作业层信息收集渠道畅通、信息资源共享。
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土木工程师总是在不断的求索中。设计出一个最简单的结构,最少的耗费,最大的功用。这真是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所应当承受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个未来的土木工程师,我们的道路依然相当艰辛,我们要为国家的土木工程事业发展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罗福午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概论.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丁大钧,蒋永生主编《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3]江见鲸,叶志明主编.土木工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教学;课程改革
一、《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特点及作用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新生了解专业特点及学习方向的入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了房屋建筑、桥梁、岩土、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具有知识内容多、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课时量少等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大一新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介绍土木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土木工程;通过对土木工程所包括的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介绍,让学生对各个专业方向及今后的专业选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各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对未来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以便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构建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对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作为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除了日常中对于房屋建筑、桥梁等的感性认识外,对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都尚未接触。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包含内容众多,每一章节又是一个专业方向,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虽然都是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但也只是对自己研究的方向比较擅长,单独由一个老师讲解该门课程非常吃力,教学效果也不好。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以往研究中提出了团队化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土木工程概论》每一章节就是一个方向的模块化特点,借鉴研讨式教学的优势,特提出《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研讨式教学法介绍
研讨式教学法最早由德国的大学提出,现在已经成为各国高校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扩招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弊端日趋体现,为有效解决扩招等带来的这些问题,我国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博士研究生在已有研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实践,于1997年提出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手段等相比,研讨式教学法体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共同的教学主体,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上的五个转变。这一教学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讨式教学法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研讨式教学专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课下完成相应专题的自学、查找资料、讨论;各学习小组组长在课堂上讲述学习的过程、收获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善相应的学习过程和任务。
三、《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研讨式专题设置及学习要求
(1)研讨式专题设置。以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6级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1.5学分,27学时,根据以往团队化教学研究成果,基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概的要求,共从土木工程专业老师中选取9位不同方向的老师共同担任该门课程的授课,每个老师讲授一个专题(3学时),设置如下9个专题: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水利与港口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建筑节能与设备。(2)学生学习小组划分。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根据《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上述授课内容划分成9个研讨式专题介绍给学生,每个专题下再划分若干子专题。然后,老师给每个子专题布置一定的资料查阅任务和要求。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划分成3~5人的若干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成员推荐组长1人,每个学习小组负责1个子专题。(3)研讨式教学要求布置。老师将各个子专题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后,基于该子专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情况,要求各学习小组通过自学、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所布置的专题进行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由组长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内容补充及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等,最后由相应方向的老师进行总结、系统梳理及学习引导。
2.研讨式课堂教学开展
以专题7(给水排水工程)为例,首先由主讲老师将专题任务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城市给(排)水的功能及分类;城市给(排)水体制的发展及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各组成要素及功能;建筑给(排)水的功能及分类;建筑给(排)水系统各卫生器具功能。学习小组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方式,对上述专题任务进行学习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研讨式课堂教学上,通过老师引导,要求团队主讲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讲解,必要时可借助工程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最后,主讲老师在对上述任务进行总结和系统梳理后,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以激起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城市节水的途径探索;城市污水处理政策机制的初步研究。
四、结论
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量少等特点,老师充分利用我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团队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入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该教学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顺应新时期“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16级新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在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2]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林龙镔,阙仁波,胡华.《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建筑,2012
[4]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材改革,2014
[5]马航海.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作用研究及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2015
关键词:技术;要点;特点;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的施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是非常必要的。
一、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求分析
(一)基坑土方的开挖
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先进行开挖顺序以及分层厚度的确定,然后进行连续施工,以防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整个开挖过程都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进行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施工应进行科学降水。
(二)土方填筑及其压实
在进行土料的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碎石类、砂土及其含水量同压实要求相符的黏性土可选为填筑土料。二是淤泥,膨胀性土,冻土及有机含量超过8%、含硫酸盐超过5%的土等不能当作填筑土。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法、碾压法、夯实法及通过工具进行压实等方法。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功、土的含水量及每层铺土厚度。填土应由低到高,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填方要分层实施并尽可能使用同类土进行填筑。要在相对的两边或者周围一起进行回填和夯实。并且当天的填筑要在当天进行压实。而且要保证填土压实的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一)复杂性分析
我国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溶岩地质等广泛分布。同时我国地震频发,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加大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的难度。
(二)严重性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它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这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三)隐蔽性分析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房屋建筑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就是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的原因所在。
(四)多发性分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房裂屋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五)困难性分析
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另外,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如果发生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性能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坑开挖技术包括浅基坑的开挖技术和深基坑的开挖技术,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一) 浅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1、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及其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顶的荷载情况、排水及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
2、在土质均匀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时间较少时,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不进行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可超过相关规定。再次,土质及其湿度适宜,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当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应不超过5m,且可不加支撑。
3、对于永久性的挖方边坡而言,应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放坡。最后,在山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临时挖方的边坡若相对使用时间较长且高度低于10m 时,可以以实际条件设计坡度。浅基坑的土壁支撑技术一般包括灌注桩、板桩、横撑、深层搅拌桩及地下连续墙等。
(二) 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坑基开挖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挡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采用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对于支撑部分的结构而言,可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四、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一)土壁的稳定
土壁稳定的关键在于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土体失去此平衡,就会发生塌方,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也会给周围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证土壁稳定,应先放足边坡,并且边坡的留设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边坡坡度的大小则要依据土壤特性、地质条件和施工的条件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时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缓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的情况下,边坡比例宜在1∶1.0~1∶1.5 范围内;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可不放坡而留设直槽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此外,为了土壁的稳定,还应设置支撑,不仅可以降低土方量、减少施工面,还可以使放坡不受场地限制。在坑槽的边缘应尽量不要堆置大量的材料和土方或者机械设备;在挖好坑槽后应当立即进行地下和基础结构的建造;雨期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方,应先整治,然后开挖,开挖顺序为由上至下;如果有危险不稳定的情况时,应先进行妥善的处理。
(二)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截住水流;抽,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井和排水沟,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中,之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疏,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开挖基坑之前,在基坑的周围安设足够数量的滤水管,将水抽走,在工程完工之前,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坑底之下。保证了坑基土体的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流砂,并改善施工条件。尽管如此,在降水前,一定要考虑原有的工程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附加位移和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倒塌及地面塌陷。因此,在施工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三) 填土及压实技术
设计合理的填方边坡,选择合适的土料及填筑方法,可以确保填土的强度和水稳性。土壤中如果有机物含量较大或石膏含量超过2%,则不能作为填土所用。施工时,填方工程宜分层铺土然后压实,若用同类的土壤来填筑最好。如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填筑时,应当把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放置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之上。为了避免填方内有水囊形成,严禁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混合且不均一的使用。
(四)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总之,对土木工程中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肖淼.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刍议 [J]. 江西建材 .2014(4).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必要性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时或滞后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考核方式单一等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将来从事一线土木施工和组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改革的必要性
1.1《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过时或滞后,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某一相关环节或学科的发展都会波及本学科的内容,使各种施工技术推陈出新,如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科技项目,这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然而无论是前几年出版的教材,还是近年来新出版的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在兼顾传统的、成熟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上,将重点放在那些先进的适用的应用技术上(如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很多教材做不到同步升级,从而使课程内容跟不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
1.2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2.1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这种方法无疑是可行的,但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上理论教学易与实践相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致,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也难以掌握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1.2.2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该课程教学的做法大致是课堂教学,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两次外出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教学,所讲述的都是静态的施工过程,学生对理论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一知半解。而仅安排一两次现场参观实习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时间、空间上的原因,学生看到只是施工中的某一过程,很难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种安排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1.2.3考核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闭卷的书面考试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传统的题型如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及计算题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是基本的类型,对于大量的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内容,加上对于简答题的片面认识,造成了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达不到检验学生对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掌握情况的目的。
1.3就业的客观需要。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将主要从事于第一线现场施工。如何使他们具备合理选择常规工程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正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尽快参与和胜任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组织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些都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改革措施
2.1优化教材内容。
授课时,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舍弃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或技术,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先进的、实用性较强的有关知识,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施工技术在革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不断学习的兴趣。
2.2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多年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相互交流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凝滞,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把教材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案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互动。
2.3合理有效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大量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结构构造,教师通过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并配合适当的声、光、图和文字得以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程中的许多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原理都是在施工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仅仅通过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学生常常感到难以完全理解,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就十分必要。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相关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工地和实习基地参观并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课时(目前我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共64学时)的限制,在课程教学期间是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施工现场。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或寒假寻找有关的工地,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弥补课堂学时的不足。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讲授该课程的老师除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外,还应注重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授课前,教师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至少一年;学校应积极为教师不断创造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从而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师资队伍。
2.6改革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工程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考试形式上,应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还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口试或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考试形式。
3.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几点粗浅认识。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祝江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6,(5):271.
[2]蒋红妍,李慧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4,(1):20-23.
关键词:土木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专业英语在土木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国际语言,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现在高等院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离不开专业英语教学。为此,本文指出了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1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个主要问题,但现在的课程设置不太符合实际。一般的院校都是大一和大二学习公共的大学英语课程。尤其是英语基础本身较差的同学,面对枯燥难懂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术语,根本就不知道从何下手。
1.2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质量不高
当前市场上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良莠不齐,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专门做过调查。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笔者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应该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不易太难而要难度适中。再者,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要强调趣味性和实用性。
1.3专业外语学习目的不明确
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通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首先,用人单位看重的一般仅仅是国家四六级考试,很少会关注专业英语的成绩。其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是在国内的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管理。而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国外的工程才刚刚起步,学生看不到这种趋势。
1.4教学方法单一
绝大多数的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上采用的是和普通英语相同的方法,即首先熟悉单词,然后逐句的进行翻译,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只有把英语融合到专业技术之中才能调动大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目前教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主要是二类:一类是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的,工科背景,这类教师的优势在于专业水平扎实,但外语水平很一般。第二类从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为英语专业科班出身,具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他们的劣势在于不太懂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东西,尤其是涉及到土木工程计算方面的内容,更是让英语专业毕业的相关教师觉得深奥难懂。
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土木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提高课,通过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在普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专业英语的特点,基本学会借助工具阅读建筑工程专业文章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能够顺利地阅读和翻译英文的专业刊物。为此,根据以上分析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2.1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
笔者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要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专业外语常用的句式和语法,掌握翻译技巧,基本能读懂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会查阅外文资料。
2.掌握专业词汇,主要是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名词、术语及表达;
3.掌握典型语法,包括课文中经常出现的重点语法、常用句式与结构,如被动语态、定语从句、名词从句、状语从句、否定句、数词的表达等;
4.掌握翻译技巧,主要是科技英语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5.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语法特点.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单调,常见的方式是教师一句一句的照本宣科的翻译课文。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觉得上课很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的穿插一些本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来查询这些知识。穿插这些前沿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它,而是让学生了解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查阅这些前沿知识。很显然,学生会潜意识的发现,如果想了解世界的前沿知识,就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2.2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教育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并没有国外留学的经历,造成了在听、说、写能力方面亟待提高。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内的外教对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进行口语的辅导和培训,或者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借以开阔眼界,提高英语水平。
2.3学校要加强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工程会越来越多,并且对外项目也将不再是规模庞大的跨国集团的专利,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对外项目上也越来越活跃。这一点从精品课程的建设上也很容易看出来,在土木工程专业,很多的专业课都有大量的精品课程,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的精品课程更是多如繁星,而且目前还在以高速度增加。但是,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精品课程至今还是少的可怜。国家或者学校要在政策给予专业英语精品课程以同等的地位,这样才有利于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3 结语
高等工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各行业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扩大,现急需懂技术、英语好的专业人员。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使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基础英语相当。其次,我们一定加大这方面的师资建设,要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外语又好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最后,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向荣,陈政清.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铁道出版社.
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探析——以XK大学为例
2.土木工程硕士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
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例
4.土木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力学基础课程群建设构想
5.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浅析
6.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项目驱动的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8.关于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看法
9.电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2.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3.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
14.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5.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17.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18.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9.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
20.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2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22.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23.企业参与下的高校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4.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探讨
25.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2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7.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28.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9.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30.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的若干科学问题与实现技术途径
31.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32.浅论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3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34.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及新技术研究的进展
35.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
36.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
37.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38.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39.论土木工程专业教改与国家注册工程师的统一
40.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4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4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44.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不足及对策
45.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46.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47.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48.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49.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0.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51.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
52.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53.浅谈基于创新原则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5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55.基于数值仿真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改进与实践
56.浅谈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57.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58.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
59.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60.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61.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6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
64.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65.开放式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构建与实践
66.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67.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
68.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69.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70.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71.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
72.浅析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7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74.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75.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76.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77.《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
78.试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效措施
79.FRP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0.浅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81.基于生产实习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8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8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84.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85.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创新
86.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87.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
8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89.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90.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91.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92.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93.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94.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95.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
96.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7.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8.电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9.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100.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01.微动勘探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02.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效果分析
10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04.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05.中美土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对比分析
10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07.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108.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109.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110.试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112.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113.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11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115.如何保障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116.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学
117.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
118.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
119.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
120.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21.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22.注册师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123.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36-02
一、前言
1.我国的土木工程的特殊性
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能源、教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四大严酷问题。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而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世界土木工程现状
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土木工程的持续发展之路
1.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
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主动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
另外,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量不用的厂房,很多已经转变为展览厅、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等。这样的改造再利用,既符合现代使用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3.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绿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等均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我国每年的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000万吨,产生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清运处理工作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此外,我国是20年来世界水泥生产的第一大国,而这本身是一项高耗资源、高耗能、污染环境的行业。
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和再生混凝土较为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大力发展这样的绿色建材。
对此,日本的爱知世博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材料方面,世博会的各种建筑材料表面上看很高档,但是很多都是废物利用。许多木版都是由建筑用木材废料加工而成,到处摆放的坐椅,是电视机壳粉碎后制成。丰田展馆内壁由回收的废纸加工而成,长久会场日本馆,既追求了人与自然和谐,也节约了经济开支,所使用的大部分钢材和木料,都可以回收利用。同时,竹壁的优越性在3到9月爱知的酷暑也显现无遗。竹子本身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室内温度,空调的使用也明显减少。这一点给了我众多的思考:在建筑选材方面,在合适之处应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与建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日本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会场,茧状日本馆为减少热负荷,利用墙面绿化、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和间伐木材(森林中被砍掉的细木材)实现了环保功能。以“自然的智慧”为主题的爱知世博会,展馆建设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突出环保性和功能性,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而这,也应当是未来土木工程师要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我们依旧还是要创造经典,但是绝不能建立在挥霍金钱,建立在耗费更多的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上。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
[1](英)斯科特(Scott,J.S.).土木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2.
[3]刘光忱.土木建筑工程概论(第3版) [M].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4.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
0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不断进步与改善。现代土木工程中,尽管传统的土、石等材料的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新型材料所取代。目前,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已是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新型合金、陶瓷、玻璃、有机材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在土木工程折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1 土木工程材料现状及要求
与以往相比,当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已获得明显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功能均有所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与使用功能已经大大拓宽。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应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
1.1 从土木工程材料的来源来看
鉴于土木工程材料的用量巨大,尤其在应用方面,经过长期使用的不断累积,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的原材料来源已不能满足其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以往大量采用的粘土砖瓦和木材等已经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论文参考网。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以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人工材料,这些人工材料将会向着再生化、利废化、节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1.2 从土木工程对材料技术性能要求的方面来看
技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种物理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表现为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和高性能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材料向着轻质高强、多功能、良好的工艺性和优良耐久性的方向发展。
1.3 从土木工程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来看
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水泥混凝土等结构性能向着预制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材料向着半成品或成品的方向延伸,材料的加工、贮存、使用、运输及其他施工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强度逐渐下降。这不仅改变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也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使用的手段和观念。
2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材
土木工程材料行业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产值、能耗、环保等方面都是国民经济中的大户,为了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可靠的材料,避免新型材料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绿色建材”应运而生。目前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和准绿色建材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废渣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建材,这类建材以废渣为原料生产砖、砌块、材板及胶凝材料,其优点是节能利废,但仍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研究和开发更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使这类产品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性能方面真正能达到绿色建材标准。
第二、利用化学石膏生产的建材产品,用工业废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生产各种土木建筑材料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石膏的许多优良性能,开辟石膏建材的新来源,并且消除了化工废石膏对环境的危害,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利用废弃的有机物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废塑料、废橡胶及废沥青等可生产多种土木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及其他室外工程材料。这些材料消除了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石油等资源,符合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四、利用各种代木材料,用其他废料制造的代木材料在生产使用中不会有害人的身体健康,利用高兴技术使其成本和能耗降低,将是未来绿色建材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五、利用来源广泛的地方材料为原料,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不同的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向
众多现象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应具有以下的一些趋向:
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性、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尽量减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论文参考网。
节约能源,采用低能耗、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优先开发、生产低能耗的材料以及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的节能型材料。论文参考网。
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
产品可循环在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总结: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材料往往标志一个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进行的,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程中选材料时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对后来人的影响来决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换,在未来,基于材料原有的性质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将是衡量建筑工程的一把尺子。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王福川著
[2]《土木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 彭小芹主编
[3]《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陈志源、李启令主编
[4]《土木工程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罗福午著
[5]《土木工程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 阎西康、赵方冉、伉景富、韩龙军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3年2月22日,第一届“中意土木工程可持续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会议议题为中外专家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提出中国国内急需解决的技术、学习和实践相分离的问题,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此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土木工程教学新体系,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能够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教学谈一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
1、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要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通过教学不但要让大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要让大学生具备较好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力、课程演讲能力、完成课程论 文能力、文化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同时还要求大学生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外 语应用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2、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大学生的学习,一是要完成大学生专业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岗位 实训能力 、认识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生产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毕业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实习过 程中探索性学习能力、工程实际知识的接受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和实习中掌握“ 三新”的能力。二是要有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质疑能力、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观 察能力、解决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实践协同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小组领导能 力、深入 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深入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探索性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的应 用能力和专业课知识应用能力等。
二、在教学中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熟练掌握常规的工程检测操作的理论知 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为提高学生工程测量实际能力 ,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实验课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应覆盖工程全过程的的实验内容,精度要 求要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以此缩短从试验室到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创新教学方式把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考虑,把封闭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
3、教师在工程实习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把它们分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是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增加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教师将土木工程概论按专业学科划分成总论、力学、建筑、岩 土、道路、桥梁、结构、施工、防灾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要由在该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或教授进行讲课,以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在期末的认识实习中 ,让同学们根据实习的感受,结合上课的内容写出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二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组织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师解惑答疑,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并指导学生对新技术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接触实践,亲自完成实际项目上的工程测量、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等工作,增加学生的阅历。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生产科研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项目。一是在这过程中学生要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二是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教师与施工企业专家共 同评价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 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从业观念 ,有助于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室 进行实例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 的感 性认识。尤其是对于工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在实习的 过程中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是目前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的试验检测项目,都可以通过多媒体 进行演示。对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发现工程常见技术问 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等方面,学校给予立项,组织部分教师深入工程实际,进行工程全过 程的实录,采集成影像教材给学生播放,并由教师配合讲座,从而使学生掌握施工全过程的 施工工艺, 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 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时志军,李晓莲,李灵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