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别的诗句范文

分别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别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别的诗句

第1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1、田丹和徐天结婚了,关宝慧日子过得凄惨,柳如丝爱而不得孤独一人,大缨子与燕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新世界》这部剧里,有四位女性角色很重要,万茜扮演的田丹,李纯扮演的柳如丝,张瑶扮演的关宝慧,张晔子扮演的金缨。这四个女人最后的结局各不相同,其中最幸福的就要属田丹与徐天了。

2、田丹和徐天是在监狱里认识的,在当时柳如丝想借徐天的手杀了田丹,可没想到背道而驰,徐天喜欢上了田丹。后来徐天想方设法的把田丹救出监狱,两人的感情慢慢的变得深厚。结局里徐天杀了铁林被捕入狱,田丹把他搭救出监狱,两人结婚过上了甜蜜美好的日子。

3、金海的妹妹大缨子原本是铁林的前任妻子,她打从心底里爱着铁林,但对方辜负了她。后来燕三喜欢上大缨子,他死心踏地的对她好。在这份温暖下,大缨子解开心结与燕三在一起了。之后金海死了,大缨子被托付给了燕三,两人生活的还算幸福。

4、柳如丝是这部里较惨的那个女人了,她深爱的人是冯青波,可对方与她父亲一样,只把她当成是一枚棋子。她最后的结局是爱而不得,独身一人。关宝慧嫁给了铁林,之后铁林一死,她的生活一落千丈,过得很是凄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摘要】 以对苯二胺(p-PD)为模板分子,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p-PD的印迹聚合物P(MAA)和P(AA),采用色谱法考察了其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表明,P(AA)对p-PD无明显的印迹效应;而甲醇为流动相时,P(MAA)能够选择性结合p-PD分子(k′=3.57),对p-PD有显著的印迹效应(印迹因子IF=2.95),P(MAA)柱可以实现p-PD与邻苯二胺(o-PD)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色谱分离。通过光谱实验及HF/6-31G*量化理论计算方法,对比研究了p-PD与MAA和AA之间的相互作用。MAA与p-PD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复合物,P(MAA)对p-PD具有更好的分子识别能力。研究表明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以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法可作为功能单体筛选的有效手段;对于荧光模板分子,荧光光谱法具有简便、灵敏等特点。

【关键词】 对苯二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分子光谱法;量子化学计算法

Abstract Two p-phenylenediamine(p-PD)-imprinted polymers,P(MAA) and P(AA),were synthesized using methacrylic acid (MAA) and acrylamide(AA) as functional monomer,respectively,in order to prepare molecular recognition material with high selectivity for p-PD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ethods such as molecular spectrometry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 of quantum chemistry for the selection of functional monomer with high imprinting efficiency.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properties of the imprinted polymers were evalu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A) exhibited no imprinting effect for p-PD,while P(MAA) can bind p-PD selectively(k′=3.57),which showed remarkable imprinting effect (IF=2.95),and p-PD and its analogues o-phenylenediamine and p-aminobenzoic acid can almost realize baseline separation on P(MAA) column in the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Furthermore,we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p-PD with MAA and AA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such as UV and fluorometry as well as HF/6-31G* computational approach.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plex of p-PD-MAA was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p-PD-AA,which can give a good explanation for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properties of P(MAA) and P(AA).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both molecular spectrometry(UV and fluorometry)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 of quantum chemistry can be employed as efficient means for the selection of efficient functional monom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uorometry is 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or the choice of functional monomer if the template molecule is fluorescent.

Keywords p-Phenylenediam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olecular recognition; Molecular spectrometry; Computational approach of quantum chemistry

1 引言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对目标分子具有“预定的选择性”。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对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抗体结合性质仿生材料的有效方法[1,2]。MIP的制备一般包括3个步骤:(1)在预聚合混合物溶液中,模板分子(T)与功能单体(M)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结合形成M-T复合物;(2)在大量交联剂存在下,通过光或者热引发进行共聚反应,M-T复合物被固定在高度交联的高分子母体中;(3)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洗脱,得到MIP。MIP中留有形状、大小以及功能单体作用基团排列与模板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匹配的空穴,这种印迹空穴是MIP对模板分子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根源。与生物抗体相比,MIP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对环境耐受性强、容易制备、能够反复使用及在有机溶剂中具有高选择性等优点。目前,MIP在各种基于选择性配体结合的应用中,如手性物质的色谱分离、传感器、固相萃取等方面,已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3~6]。

对苯二胺(p-PD)是苯胺类染发剂的主要成分,长期使用苯胺类化学染发剂染发会导致体内蓄积毒素,当蓄积毒素超过1%时,就会导致各种癌症的发生[7]。因此,研究对p-PD有特异亲和力的分子识别材料具有实际意义。此外,针对目标化合物,如何选择适宜的功能单体,以制备对其具有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MIP,是MIP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8,9]。本研究以p-PD为目标化合物,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对应的p-PD印迹聚合物。用色谱法对其分子识别特性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光谱实验及HF/6-31G*量化理论计算方法[10,11],研究了p-PD与MAA和AA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其印迹和识别机理。研究表明,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法可作为筛选功能单体的有效手段。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UV2600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 HP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包括四元泵、紫外检测器和20 μL进样阀。对苯二胺(p-PD)、邻苯二胺(o-PD)、对氨基苯甲酸(p-ABA)、1-萘胺(1-NA)和丙烯酰胺(AA)(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甲氧氯普胺(MP,分析纯,Acros公司);甲基丙烯酸(MAA,天津市化学试剂厂)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分析纯,Acros公司)使用前减压蒸馏除去阻聚剂;甲醇(色谱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乙腈(MeCN,色谱纯,Acros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上海试剂四厂)使用前用乙醇重结晶。

2.2 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将1 mmol(108 mg) p-PD和4 mmol 功能单体(0.34 mL MAA或 284 mg AA)加入到180 mm×18 mm硬质玻璃管中,溶于10 mL MeCN。然后,加入20 mmol(3.78 mL) EGDMA和20 mg AIBN,混匀,通氮气10 min,液氮条件下真空封管,60 ℃水浴中反应24 h。将聚合物研磨、过筛,得到粒径小于50 μm的颗粒。用丙酮反复沉降并弃掉过细颗粒后,60 ℃真空干燥,得到印迹聚合物P(MAA)和P(AA)。空白聚合物BP(MAA)和BP(AA)的制备和处理,除聚合时不加入p-PD外,其余步骤同上。

2.3 色谱法评价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性能

将印迹聚合物装填于100 mm×4.6 mm不锈钢色谱柱中,以HAc-CH3OH(2∶8,V/V)溶液为洗脱液,将其中的p-PD等洗出;然后用CH3OH洗去聚合物上残留的HAc。BP的洗脱与之相同。然后,改变流动相,测定p-PD及各类似物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并用丙酮测定死时间t0。组分浓度0.1 mmol/L,进样量20 μL。容量因子k′按公式k′=(tR-t0)/t0计算,相对保留值α按α=k′t/k′i计算,其中k′t和k′i分别为p-PD和各结构类似物的k′。

2.4 紫外光谱法研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

取一系列10 mL比色管,分别加入1.00 mL 1.0 mmol/L p-PD乙腈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MAA或AA的乙腈溶液,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相应浓度的MAA或AA的乙腈溶液为参比,在19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其UV光谱。

2.5 荧光光谱法研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

取一系列10 mL比色管,各加入1.00 mL 1.0 mmol/L p-PD溶液,配制MAA和AA与p-PD的摩尔比均为4∶1的p-PD-MAA和p-PD-AA的乙腈混合溶液。固定激发波长为258 nm,在260~400 nm之间分别扫描混合物溶液及相应的p-PD、MAA和AA乙腈溶液的荧光光谱。

2.6 计算法研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

采用HF/6-31G*计算方法,研究p-PD与MAA及AA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p-PD、MAA和AA各个分子的最稳定构象;然后,选取p-PD的最稳定构象,分别与1~2个功能单体分子的最稳定构象形成可能的复合物,优化各复合物的稳定构型,找出最稳定构型;计算复合物的结合能: ΔE =E复合物 -E模板分子-∑E功能单体。根据结合能的大小,判断复合物的稳定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谱法表征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分别以P(MAA)和P(AA)为固定相填料,用色谱法考察其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乙腈为流动相时,P(MAA)和P(AA)对p-PD均未产生明显的印迹效应。当以甲醇为流动相时,P(AA)对p-PD的结合很弱(k′=0.22),而P(MAA)对p-PD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3.57),表现出了印迹效应。

3.1.1 P(MAA)的分子识别性质 选择邻苯二胺(o-PD)、对氨基苯甲酸(p-ABA)、1-萘胺(1-NA)和甲氧氯普胺(MP)为p-PD的结构类似物,分别进行了色谱保留实验。采用印迹因子(IF)和选择性因子(f)评价模板分子的印迹效率。计算公式:IF=k′P/k′BP; f=αP/αBP;式中k′P, αP和k′BP,αBP分别表示组分在印迹和空白聚合物上的容量因子和分离因子。IF反映了印迹效应使印迹聚合物对T的亲和能力的提高程度;f反映了印迹效应使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的提高程度。以甲醇为流动相,测定了p-PD及其类似物在P(MAA)和BP(MAA)上的保留值(表1)。

由表1可见,p-PD的IF值最大,说明P(MAA)对p-PD产生了印迹效应。由p-PD在P(MAA)上的k′和IF值远大于各类似物的值可知,P(MAA)对p-PD具有良好的特异结合能力。各结构类似物的f值较大,表明由于p-PD的印迹效应,P(MAA)对p-PD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实验的

表1 p-PD及其结构类似物在P(MAA)和BP(MAA)上的保留(略)

Table 1 Retentin of p-PD and its analogues on P(MAA) and BP(MAA)

流动相(Mobile phase):CH3OH;流速(Flow rate): 0.8 mL/min;IF=k′P(MAA)/k′BP(MAA); f=αP(MAA)/αBP(MAA)。MAA:Methacrylic acid;ABA:Aminobenzoic acid.

化合物中,除了p-PD外,MP在P(MAA)上的k′值最大,这主要是由于MP的碱性最强(比p-PD强),MP与P(MAA)的非特异性结合最大(这可由MP在BP(MAA)和P(MAA)上的k′值相近得到说明)。由于MP的分子较大,难以进入p-PD的印迹空穴中,因此,其IF接近1。说明在P(MAA)中存在与p-PD分子大小互补的印迹空穴。

考察了流动相甲醇中加入少量HAc对P(MAA)结合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当HAc含量为0.6%时,P(MAA)对p-PD基本不再保留。这是由于HAc能与p-PD竞争结合P(MAA)上的羧基基团的缘故。这表明静电作用在P(MAA)的分子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1.2 混合物溶液在P(MAA)柱上的色谱分离 为了直观反映印迹效应使P(MAA)对p-PD选择性和亲和力的提高,分别用P(MAA)和BP(MAA)为色谱柱填料的印迹柱和空白柱,对p-PD+o-PD和p-PD+p-ABA进行了色谱分离(图1和图2)。图1是p-PD及o-PD混合物的甲醇溶液在BP(MAA)和P(MAA)上分离的色谱图。由图1可见,在BP(MAA)上只出现了一个宽峰,此二组分在BP(MAA)上不能分离;而在P(MAA)上,二者接近基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由于p-PD的印迹效应,在P(MAA)中存在与p-PD功能基团及空间结构相匹配的印迹空穴,能选择性结合p-PD,对p-PD具有很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可区分苯环上不同位置的氨基。

图1 p-PD(0.1 mmol/L)和o-PD(0.1 mmol/L)混合物溶液在BP(MAA)柱(A)和P(MAA)柱(B)上的色谱图(略)

Fig.1 Chromatograms of mixture of p-PD(0.1mmol/L) and o-PD(0.1mmol/L) on BP(MAA) column(A) and P(MAA) column (B)

流动相(Mobile phase): CH3OH;流速(Flow rate): 0.8 mL/min;检测波长(Detection wavelength): 251 nm;样品体积(Sample volume): 20 μL。

图2 p-PD(0.1 mmol/L)和p-ABA(0.1 mmol/L)混合物溶液在BP(MAA)柱(A)和P(MAA)柱(B)上的色谱图(略)

Fig.2 Chromatograms of mixture of p-PD(0.1 mmol/L) and p-ABA(0.1mmol/L) on BP(MAA) column(A) and P(MAA) column(B)

实验条件同图1(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the same as in Fig.1)。

图2是p-PD和p-ABA混合物的甲醇溶液在BP(MAA)和P(MAA)上分离的色谱图。由图2可知,p-PD和p-ABA在BP(MAA)上不能分离;但在P(MAA)上,二者几乎达到了基线分离。由于p-PD的印迹效应,P(MAA)对p-PD具有特异结合能力,能够实现p-PD及其结构类似物的色谱分离。

3.2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3.2.1 紫外光谱法研究相互作用 UV光谱法常用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的研究[12]。通过比较模板分子溶液中加入功能单体后,其UV光谱的变化情况,可判断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作用的强弱。实验时,固定p-PD的浓度,按照预聚合反应物溶液中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浓度比,配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混合溶液,以相应浓度功能单体的乙腈溶液为参比,绘制了p-PD、p-PD-MAA和p-PD-AA乙腈溶液体系的UV光谱(图3)。

图3 不同功能单体对p-PD紫外光谱的影响(略)

Fig.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onomers on UV absorption spectra of p-PD

Cp-PD=0.1 mmol/L;CAA=CMAA=0.4 mmol/L;1.p-PD;2.p-PD+acrylamide(AA);3.p-PD+MAA.

由图3可见,p-PD乙腈溶液有3个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06,251和321 nm。当加入相同浓度的MAA或AA后,p-PD对应的3个吸收峰强度均有所降低,且加入MAA后吸光度降低程度较大。这表明MAA与p-PD之间产生了更强的作用,MAA与p-PD能生成更稳定的复合物。由此可以推断:与AA相比,MAA作为功能单体应更有利于得到对p-PD有高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UV光谱的实验结果支持前述色谱法的表征结果。实验还发现,固定p-PD的浓度为0.1 mmol/L,当MAA的浓度为0.4 mol/L时,吸收峰强度降到最低;当MAA的浓度继续增加时,吸收峰的强度会随之升高。可以推测,由于MAA本身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能力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导致了MAA与p-PD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呈现上述变化。对于本身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功能单体,由于功能单体本身的分子间氢键作用与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竞争,如果功能单体加入过多,会降低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的稳定性,不利于得到高选择性印迹聚合物。此外,当[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值过高时,MIP中存在大量随意分布的功能单体,产生较多无选择性的位点,会降低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率[13]。因此,在制备印迹聚合物时,为了得到选择性高的MIP,[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值应适宜。

图4 不同p-PD乙腈溶液体系的荧光光谱(略)

Fig.4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various p-PD systems in MeCN solutions

Cp-PD=0.1 mmol/L;CAA=CMAA=0.4 mmol/L;λex=258 nm;1.p-PD;2.p-PD+AA;3.p-PD+MAA;4.MAA;5.AA.

3.2.2 荧光光谱法研究相互作用 基于p-PD能发射荧光的性质[14],采用荧光光谱法对p-PD与MAA和A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定时,固定p-PD乙腈溶液的浓度,固定激发波长为258 nm,不同体系的荧光光谱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p-PD在391 nm处有荧光发射峰。当加入MAA或AA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均有所降低,说明p-PD与MAA及AA均发生了作用。扣除MAA或AA发射的背景荧光,可反映出MAA和AA对p-PD荧光光谱的实际影响程度。显然,加入MAA后,p-PD的峰强度下降程度会更大,这与UV光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即p-PD与MAA的作用更强。对于能发射荧光的模板分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其与不同功能单体的作用情况,简便、灵敏,是一种筛选功能单体的可行方法。

上述UV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均证明,p-PD与MAA的作用较之与AA的作用更强,即在实验条件下,p-PD与MA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更稳定的复合物。因此,P(MAA)具有更好的印迹效果,对p-PD显示了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

3.2.3 理论计算法研究相互作用 计算机模拟量化计算法已用于MIP的研究。Chianella等[15]通过计算机模拟,从包含多个功能单体的虚拟库中成功筛选了功能单体,并制备出了对模板分子有高选择性的MIP。孙宝维等[9]采用PM3计算方法,探讨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复合物的结合能与容量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HF/6-31G*计算方法,研究了p-PD与MAA及AA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得到复合物的稳定构象如图5所示。

图5 p-PD与MAA及AA形成复合物的构象(略)

Fig.5 Conformations of the complexes formed between p-PD and MAA or AA

由各组分的稳定构象,计算得到各复合物的结合能ΔE(表2)。表中ΔEzp为经零点能校正的结合能。从表2中ΔEzp的数据可知,p-PD与MAA的结合能较之与AA的大,即p-PD-MAA复合物较p-PD-AA复合物更稳定。计算法所得结果与光谱法实验结果一致。

表2 各稳定构象体系的能量E和结合能ΔEzp(略)

Table 2 Energies(E) of various stable co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ir binding energies (ΔEzp)

3.3 分子印迹及识别机理

p-PD是有机碱,在预组装过程中,其芳环两端的NH2可以和酸性功能单体MAA的COOH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稳定的p-PD-MAA复合物,加入交联剂并引发聚合后,复合物被固定在聚合物骨架上,洗掉p-PD后,聚合物母体中留下了空间形状及基团排布与p-PD互补的立体空穴,此空穴的三维形状与其中的作用位点协同影响P(MAA)的分子识别特性。

参考文献

1 Vlatakis G,Andersson L I,Müller R,Mosbach K.Nature,1993,361(6413):645~647

2 LAI Jia-Ping(赖家平),HE Xi-Wen(何锡文),GUO Hong-Sheng(郭洪声),LIANG Hong(梁 宏).Chinese J.Anal.Chem.(分析化学),2001,29(7):836~844

3 Sellergren B.J.Chromatogr.A,2001,906(1/2):227~252

4 Hillberg A L,Brain K R,Allender C 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5,57:1875~1889

5 Tamayo F G,Turiel E,Martín-Esteban A.J.Chromatogr.A,2007,1152(1/2):32~40

6 ZHOU Yuan-Yuan(周媛媛),MENG Zi-Hui(孟子晖),DONG Mei-Ling(董美伶).Chinese J.Chromatogr.(色谱),2009 ,27(3):359~363

7 XIAO Zi-Ying(肖子英).China Cosmetics Review(中国化妆品(行业)),2007,(9):90~93

8 Karim K,Breton F,Rouillon R,Piletska E V,Guerreiro A,Chianella I,Piletsky S A.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05,57(12):1795~1808

9 SUN Bao-Wei(孙宝维),WU Li-Qing(武利庆),LI Yuan-Zong(李元宗).Acta Chim.Sinica(化学学报),2004, 62(6):598~602

10 LUO Ming-Dao(罗明道),YAN Xiao-Ci(颜肖慈),OUYANG Li(欧阳礼).Principles of Quantum Chemistry and Their Applications(量子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Wuhan(武汉):Wuhan University Press(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30~242

11 Jensen J H,Gordon M S.J.Am.Chem.Soc., 1995,117: 8159~8170

12 Andersson H S,Nicholls I A.Bioorg.Chem.,1997,25(3):203~211

13 Haginaka J,Kagawa C.J.Chromatogr.A, 2002,948(1/2):77~84

第3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主要省份 综合实力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一、引言

本文根据各省的综合实力发展指标,将全国主要省份综合实力发展分为4个等级,从而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对社会发展的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日后通过政府政策的调整,各省再发挥各自优势力量,抓住机遇,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而综合实力发展状况评价的难点在于反映综合实力发展的指标众多,每项指标又会从不同角度反映综合实力发展状况。所以,依据它们作综合评价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看到,多元统计分析正是将多维因子纳入同一体系加以综合研究的定量化方法,从而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分析综合实力发展状况,本文对样品进行了分类。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常常会使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来解决样本的分类问题。在事先并不知道应将样品或指标分为几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聚类分析根据样本或指标的相似程度,将样本或指标归组分类;而在事先已经建立了样品分类,需要将新样本归入到已知分类的样本组中时,就可以使用判别分析。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发展,在整体综合实力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全国的发展存在地区不均衡状况。所以,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规划为4个社会发展圈。

而这种根据区域规划划分的社会发展圈,虽对全国各省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4种社会发展圈内不同的省由于各种原因,其在社会发展上存在不均衡和发展水平不相同的情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各省的综合实力发展指标,将全国主要省份综合实力发展程度分为4个等级,为政府决策部门对今后发展的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

文中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反映2008年全国主要省市综合实力发展的主要指标: 人均GDP(X1)、人均新增固定资产(X2)、人均居民消费支出(X3)、人均高等学校数(X4)、人均卫生机构数(X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与人口数的比例(X6)、人均全社会建设总规模(X7)、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与人口数的比例(X8)、人财政收入(X9)、人均城市绿地面积(X10)、城镇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X11)、国际旅游(外汇)人均收入(X12)、教育经费人均情况(X13)等13项主要指标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各省市的综合实力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三、聚类分析的具体应用和结果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的Ward’s Method: Ward(最小离差平方和法)的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的平方)量来对全国各省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的是SPSS13.0的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常的分析中,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差异,通常需要先使用SPSS的Discriptives Statistics->Discriptives程序将各变量进行量纲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存储到新的变量中,最后在进行聚类分析时使用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具体的指标数据见表1。

分析得到的结果见以下的分类表和龙骨图:

通过分类表和龙骨图可以清楚地看到,2008年各省综合实力发展的层次是:

Ⅰ类区:北京、上海。

其中,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与国际交往中心,其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也居中国大陆第一。北京还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之一,并且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更是带动了它的发展。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着众多的国际商业组织和跨国公司,诸此种种都带动着上海的建设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这两个直辖市的综合实力发展情况在全国属于最高水平。

Ⅱ类区:江苏、浙江、天津和广东。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近年来对外开放也日益扩大。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旅游资源亦非常丰富。天津是华北一大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而且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近年来天津迅猛发展,充分反映了它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强有力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迅速,省内有许多规模和效益较好的大型工业企业。总而言之,Ⅱ类区省份的综合实力水平较高,处于全国的第2类水平。

Ⅲ类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陕西。

Ⅳ类区:安徽、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它们中的大部分处于全国的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不仅在2008年,直至现在,这类省份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国的比较落后的水平,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开发中部等有利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该类省份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

四、判别分析的具体应用和结果

聚类分析后,需要再对其中几个没有参加聚类分析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判别分析,才能最终确定全省的4类综合实力发展区域。使用SPSS13. 0的Classify ->Discriminant程序对先前未进行聚类分析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进行判别分析,以确定这些省份所属的综合实力发展区域。

1.判别分析的检验结果见表3

检验协方差矩阵相等的Box’s M值为70.765,远远大于0. 05,因此,显著性水平0. 05下,认为各类协方差矩阵相等;另外,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 ,说明判别是显著性的,即判错的可能性很小。

2.判别结果

根据上面的Fisher线形判别函数模型和系数表,然后依据待判区,我们可以得到各类Fisher线形判别的模型。然后依据待判省份的各指标值,利用上面的判别函数得出判别结果见下表4:

从判别结果中可以看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都属于社会发展的Ⅳ类区,这种判别结果与现实生活中这些省份所处的社会地位是大致相符的。这说明我们前面的聚类分析结果是成功的。

五、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根据各省市综合实力发展的主要指标,结合SPSS软件的应用,我们将2008年全国主要省市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划分为4类水平: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和Ⅳ类区。通过分析比较各类省市的综合实力发展状况,可以为全国的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依据。相信通过政府政策的调整,各省市(自治区)发挥各自优势力量,抓住机遇,它们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再上新台阶,质量和水平会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会不断加强;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会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也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刘大海,李宁,晁阳. SPSS15.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文/刘静贤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乐意去喂养宠物,与宠物玩耍逗乐已经成为了老年人一种时尚的乐趣。然而,在这些猫猫狗狗背后,却隐藏了弓形虫病这个在很多老年人听来还是比较陌生的疾病。为了自己的健康,老年人一定要和自己的宠物保持距离。

弓形虫病是由一种弓形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正常的成年人感染弓形虫时绝大多数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流感的低热、流鼻涕、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等轻微症状,几天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作用,症状就会消失,一般都能自愈。但是老年人的免疫力开始下降,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方面的问题。

猫是弓形虫的主要宿主,传染期可以持续1周至20天。调查显示,大约1%的猫粪便内含有弓形虫囊合子。但是由于作为中间宿主的家畜感染率很高,所以从人类的感染源来说,猫粪传染弓形虫的程度其实并不如吃未熟肉类严重。

狗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所以如果不吃狗肉,单纯和狗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无论弓形虫对老年人的危害是大还是小,科学谨慎地对待都是养宠物的老年人必须注意的。

老年人为了防止这方面的问题,最好让猫待在家里,避免任其在外游荡。

应该给猫咪吃熟的食物或者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免得因为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而把弓形虫带回家里。

此外养宠物的老年人家庭更要注意日常卫生,猫粪里的囊合子须在外界发育2-5天才有传染性,所以及时处理猫粪非常重要。猫的饭碗应该同家中其他器具分隔开。定期为猫清洗睡觉的垫子,不让猫养成在自己床上睡觉的习惯。不要让猫接触自己的皮肤,还要注意猫是否有生病迹象,如果有,应该立即医治。要注意经常给宠物洗澡,不放心的话可以带宠物去宠物医院抽血做检查。

乌龟怎么样分辨性别

通常来说,体形小的幼年龟(个体重250克以下)因性未成熟,性别难以鉴定。同年龄的龟,雌性个体体形总是大于雄性个体。常见的巴西龟雄龟个体重达300克,雌龟个体重500克左右性成熟。其他龟类因品种不同而标准也不同。

总体来说对于常见的龟,无论水龟还是陆龟,从体形上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性别特征来鉴定其性别:

雌性龟:背甲较短且宽,腹甲平坦中央无凹陷,尾细且短,尾基部细,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近,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较浅,缺刻角度较大。

雄性龟:背甲较长且窄,腹甲中央略微向内陷,尾粗且长,尾基部粗,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较深,缺刻角度较小。

对于大多数种类的同年的成年龟,雄龟体形较薄而小;雌龟体形圆厚且大。

此外对于成熟个体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鉴别:

将龟的腹甲朝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二中指分别将龟的前肢、头压迫缩入壳内,右手将龟的尾摆直,若龟的泄殖腔孔内有黑色的伸出,则为雄性;若龟的泄殖腔孔排出泡泡或稀黏液,则为雌性。

巧手水培君子兰

文/林云甲

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栽培君子兰,洁白茁壮的根系十分发达,生长速度较快,管理方便。上面看花,下面观根,水中赏鱼。

从有土栽培转入水培

将盆栽的二年生君子兰,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剪去老根、黄叶,放入经晾置l-2日的清水中培养;水温要求15-20℃左右,开始只使根系的入水深度以1/3-1/2为宜;逐步加量至根系全部浸入水中,但如发现叶尖出现水珠时,须立即适当降低水位。

第5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什么是诗眼呢?吴大受《诗筏》云:“诗有眼,犹弈有眼也。”“炼字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刘坡公《学诗百法》:“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这里的诗眼,就是炼字,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

就诗歌而言,诗眼可能有下面三种情况:(一)全首诗的诗眼,即体现全诗主旨或情感的最精采的词;(二)一句诗的诗眼,即一句诗中最精采、最能表现诗的境界或情感的词;(三)不是所有的诗都有诗眼,有的诗有诗眼,而有的诗没有诗眼,诗的情感体现在全诗词的组合上。

如何鉴赏诗句的诗眼呢?鉴赏诗句诗眼的方法大致有四。

(一)最能突出诗句的境界的词就是诗眼。

所谓境界,如王国维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王国维对宋祁《木兰花》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评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从境界来看,这个“闹”字应是这句的诗眼。一个“闹”字,写出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境界:那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杏花,争相绽放,火红而热烈;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争相逗趣,仿佛那嗡嗡之声、和鸣之音能听到似的。

又如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就是这两句的诗眼,一是描写出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湖浪壮阔的洞庭湖之境界,二是写出诗人鉴赏大湖时开阔豁达、奔放震撼的胸襟之境界。

《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香松”两句中的诗眼,从境界看,分别是“咽”和“冷”。“咽”、“冷”形象地显示出山中幽静、清冷的境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而幽咽之声,显示山林的清幽;日色照在青松上,显现青苍而疏淡之色,衬托树林的恬雅。

(二)能突出诗题目的词就是诗眼。如: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题目是“早梅”,诗中的“一”能体现“早”。从题目考虑,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前村深雪里”来反衬梅花“一枝开”:皑皑白雪厚厚地盖着大地,许多树木冻断了,只有那孤独的梅根暖气独自升腾,一枝梅花迎雪开放,随风送了缕缕幽香;接着采用正衬:远处飞禽也悄悄来窥视这朵白梅。所以,“一”字突出了梅花开得早,就是诗眼。

(三)能集中体现了全诗的情感的词就是诗眼。如: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句用了拟人手法,“怨”字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关键词,故“怨”字是这首诗的诗眼。

为什么会“怨”呢?一是环境的孤苦。这座孤城远在黄河之上,高高的似乎与白云相连,四周都是很高很高的山,见不到青青的杨柳,看不到勃勃的生机,送别故人也没有杨柳折枝。二是士兵孤苦。有家难回,音讯难通,只能与白云、孤城、山岚相伴,只能吹吹羌笛,发出呜呜怨恨之音。三是感受不到朝廷的关爱。守在边远之地,见不到朝廷对这里关怀抚慰之意,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另一深层含义。可见“怨”字是全诗情感最集中的词,也就是诗眼。

(四)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词就是诗眼。例如: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呢?应该是“涨”字。从题目看,夜雨寄北,“涨”字最能体现“夜雨”。

从全诗主旨看,这首诗是对亲人思念自己的回答,更是自己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而这个“涨”字,正能表达这一主旨:巴山这一带下了夜雨,雨下得很大,秋池也涨满了,难以回去,什么时候雨停,不得而知,你问的归期,只能说“未有期”;再说,巴山夜雨大,家乡是否也夜雨大呢?如果也像这样下着大雨,这实在令人担忧,这更增加对亲人的思念。诗人期盼着见面“共剪西窗烛”,更期盼在见面之时话一话“巴山夜雨时”,因为那是一个不平静的雨夜啊!这个“涨”字包含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主旨,岂不是诗眼?

当然,上述四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

有的诗既有全诗的诗眼,也有每句诗的诗眼,全诗的诗眼统领全诗,统领每句诗的诗眼。例如:

宫词 薛 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

袍袴宫人扫御床。

这首诗全诗的诗眼是“望”字。用“望”字统领全诗,下面几联写的是望而不来的感受。

首联写宫女在楼中很早就妆扮好,像盼望仙人那样盼望君王的到来,望眼欲穿。颔联两句各有其诗眼,分别为“冷”、“长”二字。宫门上的金兽形的门环被紧锁着,“连环冷”,寂静而冷清,足见其凄冷;铜龙滴水以计时,“昼漏长”,孤独而漫长,足见其难耐。“冷”“长”二字,写出了宫女的凄冷、孤独、难耐的心境,那是因为君王不来。因君王不来,才“望”君王。

颈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还”、“更”。“还”“更”字写出了这样境界:宫女“云髻罢梳”,但依旧对照镜子看哪一处还不令人满意,怕自己的妆扮、容貌不如别的宫女;为了君王的到来,罗衣大概换了几次,都不满意,这次没换前,就在其上增加香气,希望能引起君王的宠幸。这一切动作都是为了“望君王”到来。

尾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窥”、“扫”。“遥窥”,远远的偷偷地看,想看又怕的心理。为什么?因为望君王宠幸,故想看;因为是“正殿”,不许看,故窥看。看到了什么?“袍袴宫人”在“扫”御床。看来,君王又不来了,望眼欲穿,却大失所望,心又一次冷了。

整首诗由”望”字起笔,写环境的凄冷、时间的漫长,这是“望”的起因,也是望而不来的结果;接着写“还对镜”“更添香”的精心妆扮,是为了“望”到君王时所作的精心准备;最后写窥看后发现君王不会来了,大失所望,与颈联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全诗由盼望到失望,写尽了宫中诸多女子在渺茫的盼望中,孤寂、凄冷地消磨了自己的一生时光。她们是君王的牺牲品。可见,“望”字统领“冷”“长”“还”、“更”“窥”、“扫”等字。

五言律诗也有一字统领全诗。例如: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诗眼是“好”字。一是暗扣诗的题目“喜雨”的“喜”,二是统领全诗。全诗围绕“好”字展开:一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春天正需要雨水,恰好春雨来了;二好它悄悄而来,滋润万物细细无声;三好夜里下不停,下得充足、透彻;四好天晓时花朵带湿而怒放,锦官城花朵重重,花且如此,禾苗生长就可想而知了。好字又统领各句的诗眼:知、生、潜、润、俱、独、湿、重。

诗眼在诗中的位置,古人认为七言诗句在第五字,五言诗在第三字。这一判断反映了一般的规律,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字,“望仙楼上望君王”的“望”字,都是七言诗的第五字;“昨夜一枝开”的“一”字,王维的《过香积寺》第三联的“咽”、“冷”二字,都是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但是古人这种说法也不尽然,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三句诗的诗眼都是最后一字。又如黄庭坚的“高蝉正用一枝鸣”诗眼是“用”字,诗中的第四字。杜甫的《春夜喜雨》的“好”字是第一个字。

诗眼,从词性来说,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或数词。不再列举。

推敲诗眼,也可采用戴帽法,就是用一些近义词更换来比较优劣。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譬人急买帽子入市,出其若干,一一试之,必有个恰好者。能用戴帽之法,则诗眼靡不工矣。”炼词之法,的确可以采用戴帽之法,这样可以比较优劣。如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采用戴帽法,初用“到”,继而用“过”、“入”、“满”,凡如是十许字,最后定“绿”字。

第6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融情入境,走进诗文

1.赏曲谈感。播放古筝曲《阳关三叠》片段,谈谈听后感受。

2.配乐叙说。介绍古代交通、通信等情况。体会“相见时难别亦难”,送行饯别表达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也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3.揭题解意。

刚才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阳关曲》。这首乐曲是根据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谱写而成的,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生答,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1)谁能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呢?

(2)王维到底是一位什么的诗人呢?你们在课前也去查阅了解,谁愿意来介绍他。

【设计说明】缠绵的乐曲,动情的叙说,激起学生对离别伤感的情绪,产生“课伊始,情已生”效果,又很自然地引出乐曲的来源,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

1.自主读诗。

(1)初读古诗,遇到不懂的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读通。

(2)再读古诗,想想诗句意思。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

(1)读准诗句。(个别检查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2)读懂诗意。这首诗写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以完整地说,也可以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指名读诗句、说诗意,个别补充。)相机点拨理解“朝雨、、客舍、新、更”等重点词。

3.梳理归纳。

(1)知密友。理解“元二”“君”“故人”的称呼,体会平时朋友关系的亲密。

(2)解送别。理清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方式、经过等。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字面意思,是读懂诗句的标志;有意识发展学生在朗读中捕捉、梳理信息能力,体会密友关系,把握送别事件。

三、触摸题眼,品悟诗情

整首诗紧扣题眼“送”字展开,下面让我们走进古丝绸之路,走人古渭城,去进一步感受一下这一对友人送别的场面。

1.远观“西出”景。

(1)出示路线图,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地理位置。了解一路有3000多千米,骑马也要走半年多的时间。引读“西出阳关无故人”。

(2)课件播放滑城景色。谁能描述一下渭城景色?

生描述、补充,师相机引读――(生: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课件播放关外景色。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谁愿意来描述一下?

生描述、补充,师相机引读――(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2.倾听“劝君”语。

友行千里,设宴饯别。只为――(生:劝君更尽一杯酒),唯恐――(生: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劝)同学们,此时此刻,诗人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好友诉说呀?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点拨,结合补充带读: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如果关外的好友知道了,难道不会痛心疾首,无限感慨――(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细品“更尽”酒。

千头万绪,临别依依。心中的话儿太多了,有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而相对无语。也许此时杯中酒(板书:酒),更能让他们感情得以宣泄。同学们,请你们也闻一闻、品一品,这是一杯杯什么样的酒呢?

学生回答,老师引导体会,这是一杯“离别的愁苦之酒”,“酸溜溜的思念之酒”,“关心祝福的甜蜜之酒”等,同时带读――(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说明】诗歌是写意的画,通过想象感悟来补自,才能使诗歌变得丰满,教学也因融入生命的体验而灵动。这一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发挥想象去看、去听、去闻、去读,深化对诗句意境和情感的感悟。

四、升华感情,拓展诗魂

1.升华读。

千里送君,终须一别。小雨停了,门外的马车就要启程了,请同学们站起来,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

(配乐《送别》,生挥手、朗读。)

2.拓展学。

(1)比别情。再读读上节课学的《别董大》,并与《送元二使安西》作比较,体会一下两首诗有何异同?(生诵读、谈感受,师相机指导、归纳。)

(2)诵别诗。请同学们诵读课前收集的送别诗,并作简单介绍。

3.激发写。

说说和亲朋好友分别的经历,谈谈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再写一写。

【设计说明】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提升教学的效度、维度。一方面重视审美、鉴赏能力,延伸诗歌教学的深度;另一方面,把学习引向“诗”外,让学生去诵读积累,迁移表达,拓展诗歌教学的宽度。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收集几首送别诗,诵读,记忆。

【总设计说明】本课教学采用层进式的设计,分四个阶段把古诗教学引向纵深。在教学中,主要采用:

(一)创设情境,有效学习

课前欣赏古筝曲《阳关三叠》,唤醒经验,引起共鸣,奠定情感基调,导人巧妙自然;课后在《送别》乐曲中尽情诵读,让情感奔泻,课堂教学推向。在课中,课件的不同画面,激发学生在看、听、闻、想、说中学习。

(二)想象感悟,解读诗意

诗是无声的画,是写意画,只有在读中调动各种感官,融入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化无声为有声,化意象为具象。在教学中通过远观“西出”景,倾听“劝君”语,细品“更尽”酒等环节,丰富诗歌内容,体会细腻感情,教学也就变得丰盈灵动。

第7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2、并背诵这首诗。

第8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生:李贺是中唐诗人,他才情卓越,却英年早逝,有“诗鬼”之称。

生:李贺是唐代皇室的宗亲,因避其父李晋的名讳,而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

师:我作一点补充,因为这事,韩愈很为他不平,曾撰文《讳辩》,其中有语云: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话说得很有分量,但现实没有办法改变。好,继续刚才的话题。

生:李贺曾被举荐当了几年的小官,后来因为生病辞官而归。

生:李贺写诗很勤奋,也很刻苦,白天他常常带着书僮走山探水,一有灵感就马上用纸片记录下来,然后将纸片放到随身携带的锦囊里,到了晚上再把纸片拿出来进行整合,修改,常常是彻夜不眠。

师:我注意到你用了一个词“走山探水”,颇有古意。是呀,自然界的山水草木滋养了李贺的诗情,乃至残灯常常将他瘦长的影子深深嵌在不眠的墙壁上,他也乐此不疲。他母亲见状很不忍心,说:“儿呀,你这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

好,刚才的交流,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李贺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使他在仕途上发展的前景变得渺茫,一生郁闷寡欢;一是他写起诗来有点玩命的意味,也就加重损害了他原先就有病的身体。可以这么说,在心理和生理上,诗人都过早地咀嚼了人生的绝望。很显然这一切都会影响诗人的心绪,自然也就会在他的诗歌里隐现。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李贺“呕心而出”的诗作。先请同学们把《天山谣》这首诗自读一遍。

(学生自读)

师:请说说你对这首诗内容的初步理解。

生:诗中写了一些仙人的活动,有采花的,有吹笙的。对,还有月宫的桂树。

生:还有秦妃卷帘的动态,还有龙和凤。

师:有没有同学再作补充?

生:诗中写了银河,也写了群星在银河中漂浮、流动。

生:最后好像还写了人世间的变化。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能否综合一下大家的理解,用一句话来归纳诗歌主体的内容?

生:诗歌的主体内容是写天庭里仙人生活的一些图景。

师:“一些”是多少?诗歌中哪些诗句分别描画了这些图景?

生:诗歌当中的四联八句,分别描绘四幅图景。

师:非常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四联诗句齐读一遍,体味一下诗中描述的景象。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四组的同学借助适当的想象,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分别将四联的诗句散文化,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轻声讨论。

(学生讨论,有的动起了笔)

师:下面请同学互相交流。

生:月宫里金灿灿的桂花扬着妩媚的笑脸,在风中私语。梦一般的花海,奇香袭人。仙女粉色的衣裙徜徉在花海中,她们信手采下花瓣放入香囊中随身携带,桂花的清香便缠绕在她们的身边。

生:刚从梦中醒来的秦妃,缓缓地卷起北窗的帘儿,一片晨光倾泻在她的身上。窗前的梧桐在晨光照射下分外青绿,依旧小巧的青凤在树的枝头上闪动着黑豆似的眼睛。

生:风吹过,飘来了悠然的笙箫声,王子一袭白衫如玉树临风。笙乐回旋,如同凤凰的鸣叫,逗引起神龙翻云舞烟,播种着瑶草。

生:眉黛一闪,一群粉色的仙女姗姗而来,飘带挽在纤细的手臂上,一阵清风滑过,扬起一抹红色。春天的兰花娇艳欲滴,仙女们采撷着兰花,藕丝裙摆掠过的地方,草叶“簌簌”轻响。

师:非常好,很具有想象力。再请四个组的同学分别给四幅图画各拟一个四字的画名。

生:仙女采香。

生:秦妃临窗。

生:王子吹笙。

生:仙女拾兰。

师:好是好,不过,我觉得“仙女拾兰”的“兰”字,改为“翠”可能更好一些,而“仙女采香”与“仙女拾兰”有重复的嫌疑,可以考虑改为“桂香袭人”。

(学生轻声表示赞许)

师:这四幅图画看似独立的,却是被置于一统的天庭背景之下,描摹的又都是仙人的生活,想想这些画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悠然自在,闲适惬意。

师:这样的悠然自在、闲适惬意,还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沉默)

师:我们还是从诗歌中寻找答案。提醒一下,诗中二、三联中有“花未落”和“青凤小”之句,品味一下其中的“未”和“小”的意蕴。

生:“未”是“不”的意思,“花未落”,说的是仙树不枯萎,仙花不凋落。

生:“小”有“小巧”的意思,也就是说青凤依旧娇小。

师:想想,树木不枯,花儿不败,那只引领秦妃成仙的青凤,虽历经了悠悠千年,却依旧小巧。在这仙境中,时间仿佛是停滞不前的,一切似乎都是……(有意停顿)

生(插言):恒久不变。

师:对。刚才同学们在交流对这首诗歌内容初步理解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到诗的最后还写到人世的变化。我们一起看最后两句诗,那位同学先说说诗的大意是什么。

生:太阳就像奔跑的马一样行走得飞快,海水又变成了陆地,扬起了尘土。就是“沧海”变“桑田”的意思。

师:注意一下,诗中“东指”的主体是谁?

生:仙女。

师:也就是说,这两句诗是仙人眼里的人间生活,诗句中人间生活的特点什么?

生:极为短暂,就如白驹过隙。

师:天上人间,在诗人的笔下形成这么大的反差,天上树木常青,天上花色不败,天上仙人红颜常驻,还有龙舞凤栖,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仙境,而这一切恰好又是世间人情物态的一种反衬,这样的反衬还暗含着人生苦短的伤感。在我们最近学过的唐人诗中,这样的伤感也时常显现。大家能不能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生: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生: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生: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生:李白的“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这也正是诗歌的命意之所在。接下来我们一起研读李贺的《梦天》,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一遍。

(一女生读《梦天》,结果读错了一个字音,学生轻声纠正)

师:请同学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想想比较诗歌的异同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

(学生在座位上参差不齐地说“内容”“手法”)

生:内容上都描写了天庭的景象。不同点是,《天上谣》展开的是仙人生活的一个个场景,显现出天庭生活的闲适自在和环境的优美;《梦天》……(一时语塞)

师(点拨):《梦天》更多的是将笔墨倾注在对什么物象的描摹上?

生:对月亮的描写。

师(点头):继续说,诗歌中写了有关月亮的什么内容?

生:有月光初出,光影幽冷像在哭泣;有满月皎洁如玉轮一般。

师:而那云楼半露、那桂香鸣也只是月亮的一个陪衬。其他同学继续说。

生:两首诗都写了人世间的变化的快速,不过《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弘海水杯中泻”,还写了人世物象的渺小。

生:《天上谣》用了许多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而《梦天》写的是诗人的一个梦,具有的是梦幻色彩。

(学生笑)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用“神话色彩”和“梦幻色彩”来界定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很有见地,只是他在表述的时候还缺少了一些有力的依据。他提到色彩,也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画面,想想两首诗显现出来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生:《天上谣》的画面显得和谐而清晰,《梦天》的画面……(一时语塞)

(学生窃窃私语,一学生说“多变而迷离”)

师:用画面的“和谐而清晰”和“多变而迷离”这样来表述说服力要强得多。刚才都是从内容上比较,那么手法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两首诗多运用了神话传说,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师:想想,两首诗中的景,与我们所读到的大多数诗歌中的景,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生:诗中的景都是虚景,是想象中的景。

师:这样的一种想象之景,主要是借助于哪一种修辞营造出来的?

生(齐):夸张。

师:两首诗都写了天上人间,无论诗人选择怎样的景象,它只是传达情感的一个载体。那么诗的字里行间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对天庭闲适和谐、恒久不变的生活的向往。

生:对人世沧桑多变的感慨。

生:对人生短暂的大无奈。

生:还有对自身境遇的不满。

师:可以说,天庭里的一切是美妙无比的,然而这样的生活只是诗人借助于文字所憧憬的梦,是一种虚幻的存现。诗人真实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品读诗人的另一首诗《秋来》。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读一遍。

(学生自读)

师:再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鉴赏诗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角度,就是从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切入。你以为这首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生:“苦”和“恨”。

师:好。“苦”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想想诗人为何而“苦”?

生:因为“秋来”,因为“桐风”。

师:关键词找得很准确。这样的梧桐秋风让诗人“心惊”,于是,一些客观的物象也深深烙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感。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生:在诗人的视觉与听觉中,灯光似乎特别的“衰”微,虫叫也携带着刺人的“寒”意。

师:这还只是表层的“景”苦和“物”苦,而“景”“物”的苦生发出来的是“心”苦。请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苦的关键句。

生:“谁看青简一编书?”

师: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世间有谁来翻阅、欣赏我呕心沥血所写的诗章呢!诗句潜在的含义是什么?

生:知音难求,怀才不遇。

师:这“苦”,诗中还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请找出这句诗。

生:“思牵今夜肠应直。”

师:“肠”,在自然状态里应该是弯曲的,古人形容愁苦郁结之深也常常用“曲”来表述,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说是“肠一日而九回”。

生:柳宗元也有诗句谓之“江流曲似九回肠”。

师:而李贺却自铸新词,用“肠直”之说,来强化本该弯曲之“肠”却被强拉成“直”, 其“苦”之意味,不言而喻。这样的汉字组合,给后人的视觉和心灵都以一种强烈的冲击,让人的心为之而悸动。

诗人内心的“苦”自然转化为心中的“恨”,“恨”是“苦”的深化。那么诗人又为何而“恨”?

生:“雨冷香魂吊书客”。

生:“秋坟鬼唱鲍家诗”。

师:香魂凭吊,鬼唱鲍诗,而且这样的“恨”恒久而绵长。诗中的结句化用了“苌弘化碧”的传说,说的是苌弘因忠贞而遭小人诋毁,剖肠而死,其血为人收藏三年而化为碧玉。

(学生轻声叹息)

师:想想,诗的结句意思是什么?

生:诗人的恨,即使过了千年也无法消释。

师:这样的恨,也正是志士怀才不遇的千古同恨啊!诗人上天只能浸渍在虚无飘渺的幻想中,入世又无以找到知音,只能在阴冥的世界里寻求同调,不亦悲乎!是否可以这样说,诗人只是游荡在天庭与人世中的一个孤魂。然而,正是这个“孤”,使诗人成为中唐诗人中的另类,成为他人无以取代的“这一个”。

自此,我们能否给李贺的诗加上一个修饰语,亦如教材中用“豪放飘逸”修饰李白的诗,用“沉郁顿挫”修饰杜甫的诗?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环节未能展开)

师:我们可以用“诡异多变”来表述对李贺诗的理解。因为“独特”,因为“多变”,也就有了李贺诗的“新意”,其实这也正是中唐诗人对既往诗人诗作的一种突围,正是这样的“突围”,才使得唐诗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

最后布置一条作业:课后阅读李贺的诗作《李凭箜篌引》。传统的说法,这是一首描述音乐的杰作,但现在有学者以为,诗中的音乐与音乐和音乐家本身并无多大关系,它只是一个媒介,借助这个媒介,“使得诗人再次领略到某种神秘的意味,并在这种神秘意味的对照下,表达了自己的生存感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过常宝教授语),我们同学又是如何理解这一点的呢?

[附]板书

天上

桂香袭人 秦妃临窗

王子吹笙 仙女拾翠 悠闲 恒久

诡异多变的李贺诗

月起幽冷 云楼半露 想象奇特

月圆皎洁 桂香鸣 夸张大胆

新意

人间

秋来桐风 灯残虫寒 渺小短促

谁看青简 苦

香魂凭吊 鬼唱鲍诗

恨血千年 恨

第9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情境;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带入意境

千古流畅的古诗文,用凝练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意境。闻一多先生曾把诗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而意境美首当其冲。引导学生进入并准确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意境的感知十分重要。

《忆江南》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江南水乡花红水碧的明媚春光,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如何使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难题。课堂上教师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春江花月夜》这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随着乐曲诵读,抒情、柔美的曲调把学生感情融进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随之步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妙境界。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特定事物,释疑解惑

在古诗文中,许多事和物,风土人情,都是那个时代、地方特有的,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也不易讲清。教师就可以通教学软件将古老的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教师教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一句中的“蓑笠”,这种东西古代很常见,现在的学生却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我通过CAI播放古人披蓑笠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词的意思。同样,古诗《咏柳》中“万条垂下绿丝绦”中“丝绦”的解释,只需一幅画面,便可一目了然。再如《望洞庭》教学中,利用CAI课件,直接播放月夜的洞庭美景,让学生直接感知,体会“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句中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比喻的形象生动。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准确,更加精当。

三、利用信息技术点拨渲染,激起共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的这句话,对情感在创作时和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的可谓精辟,无论是因情动而辞发的诗人,还是披文以入情的读者,都需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情感似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千百年的历史拉回现实,把遥远的边塞风光、闲适的田园小景,皆置于读者面前,缩短了时空的界限,更缩短了读者与诗人之间心灵的距离。为小学生的情感易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我通过电教手段来点拨渲染,造就一种特有的氛围。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与友人惜别的场景,表达了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感情,诗中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我让学生看CAI:滔滔的江水滚滚向前,一片孤帆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边看边听《送别》之旋律,一种与朋友分别后依依之情,茫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此时,学会读这首诗,已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真情的流露。同样,《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可通过CAI,哗哗的流水声,美妙的音乐声及教师的讲解来点拨渲染,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古诗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终生受用。而要记牢这些诗词,需反复咏诵、复习,不断巩固,避免遗忘。为此,我经常将一段时间内教学时用过的CAI课件集中、分类映示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记忆,背诵出有关诗文。有时,我还组织拍摄或选择一段DV,让学生根据图片,朗诵出一组诗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