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保意见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身心健康,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平衡、人文关系和谐的新*,现就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创建*生态市为目标,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节能减排,构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开展绿色文明小区、绿色学校、绿色工厂、生态环境优美村镇、有机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创建活动,切实解决一些环境脏乱差等民生问题,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超过85%,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超过95%,80%的创建单位达到考核验收标准。同时,今年要在五大生态创建中各树立10名标兵,打造一批精品、典型,为创建生态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态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创建绿色文明小区
在全市普遍开展绿色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建立完善的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公民参与机制,教育居民履行环保责任,动员居民参与环境建设,利用各种形式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大力倡导生态、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社区文化,认真开展社区环境保护、垃圾分类、节水节能、绿化美化、卫生防疫等工作,建立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周末卫生日”和“城市清洁日”等环保活动。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镇、*镇。
协助单位:市环保局、综合执法局、市城建局(房产处)、卫生局。
创建主体:全市各城镇封闭社区
(二)创建绿色学校
在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普遍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对师生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培育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组织建设、环境建设、环境教育与实践、教育效果等方面达到绿色学校标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教育局
创建主体: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
(三)创建绿色工厂
在全市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树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与经济双赢的企业典范,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济局
创建主体:各企业
(四)创建生态环境优美村镇
在全市各乡镇、村开展生态和环境优美村镇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按照生态环境优美村镇建设标准,本着“合理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强化生态理念,发展村镇经济,改善村镇环境,推动村镇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建设,促进村镇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环境优美村镇,为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协助单位: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创建主体: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五)创建有机绿色食品
在全市各乡镇村开展有机绿色食品创建活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有机绿色农业生产标准,努力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并使用有机绿色食品标志,打造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食品。
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环保局
创建主体:各乡镇、村、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三、生态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全市生态创建工作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市环保局协调各部门进行生态创建指导,环保局生态科负责全市绿色创建日常管理工作。
(二)各业务主管单位为生态创建责任单位,各生态创建责任单位要成立生态创建工作机构,制定生态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各协助单位协助责任单位做好相关生态创建工作,严格履行在各项生态创建工作中的业务管理职能。
(四)各生态创建主体要分别制定生态创建工作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四、生态创建工作的考核验收
市政府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对生态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申请生态创建考核验收单位,应提供生态创建工作总结、创建技术报告和相关材料,考核验收按照生态创建具体标准实行百分考核,达到85分以上的的单位通过考核验收。市政府对通过考核验收单位予以命名挂牌,公开确认、公开表彰,优先争取国家、省专项补助资金,优先实行以奖代补奖励机制。
对已命名的单位,由市环保局牵头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核,平时采取重点抽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管理。对未通过复核的单位撤销绿色命名,对撤销命名后重新创建的绿色单位市政府不再予以奖励。
五、生态创建工作要求
(一)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责任单位和协助单位、创建主体,必须充分认识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消除创建死角,要摸清底数,建立创建台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确定一至两个条件较好、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并予以推广。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全面参与。生态创建工作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向人民群众传播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建立并逐步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动员、鼓励、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创建工作。
生态与环境保护是新产品研发时必须融入的基本知能与策略思考。具备生态与环保考虑的纺织产品是21世纪纺织产品的新生命,是企业永续繁荣的机会。企业的经营已经无法自外于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对人类生命尊重的责任与义务的。研发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是必须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相互结合的。虽然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的推动是出自于企业本身经营的理念与良知,但是受到政府相关法令的规范也是必然的。各国政府的产经与环境政策的执行同样会受到全球跨国性的官方或民间的生态环保压力团体的监督。事实上,除了纺织业界与政府之外,甚多的学术研究机构或跨国性的合作研究团体也正在默默地为维护美好的地球生态环境付出心力。
责任义务链的交错关联
这个责任义务链是交错关联的,彼此之间有责任有义务也包括了奉献。一个新的纺织产品有可能因为牵涉到不利于生态与环保的问题而演变成国际问瞩目的焦点,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国际间纺织产品的市场动态,这种个案是曾经发生的。以下几则国际间、政府与著名企业对于生态与环保的具体的规范列与策略值得研发人员参考: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要求先进国家对于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减量比例与期限。此后虽然仍有多次的讨论以及各国政经环境的差异在执行上仍有争议,但这个具有压力与制裁性的要求已经可以看出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已经是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纺织产业属于高耗能产业纺织研发人员的种种注重环保的产品设计,将可以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尽个人一己之力。
生态标准:责任义务链的中枢
生态环境与信息科技已被视为21世纪产业两个重要的课题,其中生态与环境保护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已经逐渐被列为产品必须附带的基本责任。工业的污染将可能引发地球生态的浩劫,无害人体的纺织产品被视为尊重生命的基本要求,能源短缺也将是这个世纪可能面临的严肃问题。
目前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流程须合理的缩短,污染排放(Emlssions),如废气排放(AirEmissions)废水排放(Effluent)之降低的制作流程设计与选择,选择能源耗用(Energy Consumption)较低的素材与制作流程,可回收素材的使用与加工技术,避免染整药品与产品潜在毒性(Potential Toxicity)。此外,绝对的生态清洁产品(AbsoluteIy EcologicallyCleen Products)已是21世纪纺织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这类的产品研发是责任也是公司的利基所在。我们必须具有对地球能源短缺的危机意识与必须减少地球过重的污染负荷的醒悟。所谓3R也就是将意识与醒悟付之实践的手段之一,所谓3R即:Reduce:减少废弃物、制程减废及抑制废弃物之发生,Reuse资源再使用,Recycle:资源回收再利用(即再资源化)。
在前文提到的责任义务链中,融入全球一些著名的生态环保的规章环保品牌的基本规定与精神,是很重要的。赋予生态与环保的要素在产品的生命之中一是责任也是防止产品因对人体,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造成对公司重大损失的方法。生态标准已经日益成为生态责任义务链的中枢。
责任义务链
运作的实例
日本政府环境省(Mlnistry of theEnvironment)辖设之地球环境局针对21世纪地球环境的保护明白的订出其职责(根据2001年1月,日本环境省的该省最新局,部介绍)摘要如下地球暖化防止,臭氧层(Ozone Layer)的保护,酸雨(Acid Rain)的防止,森林减少与沙漠化之防止,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等。此外环境保健部也对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化学物质做出规范:公害与健康被告者赔偿,化学物质审查与制造规范,PRTR法案(化学物质排放量管理)等。环境管理局也针对生产工厂与事业场对于危害健康与生活环境的防患订定相当明确的管理机制。
日本Mizurqo株式会社是全球著名的运动用品公司之一,该公司对于21世纪的地球环境保护订定了明确的方向为配合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之地球温暖化防止京都会议(PCC COP3)规定日本在2010年之C02排放量须较1990年减少6%之规定,该公司拟订其日本国内之所有事业之C02排放量在2010年时要比1990年减少10%,对于造成酸雨主要原因之SOx、NOx之气体排放抑制,该公司明确宣称要努力在2007年将NOx之排放量较]998年削减80%,基于对森林的保护该公司将纸的购入量拟订2005年时要比1998年减少50%,2004年时的产业废弃物量要比1998年减少30%。
为全面推进我县城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力争到2015年底,使我县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规模化养殖业、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要把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建立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区防护工程建设,加强监测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示,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三是各镇人民政府要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四是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二)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住建部门要按照“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思路,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卫生填埋的处理模式,在距离县城较远的镇可就近选址建立垃圾填埋设施,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改厕工程。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通过开展改厕,逐步推广使用清洁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三是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农业部门结合我县实际,大力推广太阳能、水能、沼气、天然气、煤气、电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逐步减少秸秆、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一是住建、发改等部门制定和完善镇村工业发展规划,按照我县实际,合理规划镇村工业企业布局。二是经贸、环保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污染企业向我县农村地区转移。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水土保持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三同时”制度。环保部门要加强污染源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把企业污染治理同污染减排工作相结合,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治理措施。三是经贸、发改等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工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禁止直接将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排入地表水体或随意乱排、乱堆。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水体污染。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场。环保部门要监督养殖业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行建设,对畜禽养殖业排污行为依法进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农业、经贸部门要科学规划养殖规模、养殖区域,依法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同时,积极鼓励畜禽养殖业主通过建设沼气池或其他措施对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水利部门科学划定水产养殖区域、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和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饲料。各镇人民政府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畜禽养殖业的监管,督促养殖业主依法履行相关手续、落实相关责任。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和农业生产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推行秸秆还田、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生产饲料肥料等,严禁露天焚烧。环保局要做好全县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摸清土壤污染现状,加强全县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管。
(六)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环保、农业、移民、扶贫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要把生态创建工作与移民搬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致富、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使生态创建真正成为解决农民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环保部门要尽快编制符合我县镇村发展实际的生态创建规划,细化生态创建措施,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完成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110个、生态镇9个,基本具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条件。同时加强监管,巩固生态创建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按照“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作、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职,通力协作。环保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全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会同发改局制订全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发改局要严把项目审批关,防止高污染企业向我县农村地区转移;国土局负责农村土地用途管理;住建局负责制定镇、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村容村貌的整治规划;农业局负责指导和组织农村沼气工程、清洁工程、测土配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水利局负责实施农村供水、人畜饮水、水保生态等工程;卫生局负责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
(二)积极筹集资金,建设环保项目。县财政每年从国家生态补偿资金中安排10%建立生态建设基金,用于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创建工作;鼓励镇村积极自筹,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多方筹措资金;涉农项目和环保专项资金捆绑用于生态建设工程;各单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策划编制环保建设项目,争取中、省环保专项资金。
(三)落实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工作。落实国家有关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食品、推广使用有机肥等有关免税、信贷等扶持政策;落实垃圾、生活污染等公益卫生事业运营政策;对通过验收的省、市、县治理项目按照“以奖促治”政策兑现奖励。
我代表滨河路小学六年一班全体学生向你们问好。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以及世间万物共同生存的家园,她就如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为我们提供生存的空间。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地和蔼可亲。
然而,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一系列化学产品、工厂也逐渐增多,工厂排放的废气严重地污染了空气的质量,排放的污水流入河流,让水源不再清亮。成片的山林被人类滥砍滥伐,却不植树造林,黄色土地日渐扩张。有限的矿产资源本可以再生,却因人类的无竭制的开采而渐渐枯竭,人类将要面临怎样的灾难?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如果这些资源被人类使用得一干二净,那么人类将面临的只有死亡。人类啊,觉醒吧,珍惜身边的资源。为了人类的生生不息,特向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提出建议,请叔叔阿姨们采纳我们的意见:
1.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以达到保护资源、清除白色垃圾的目标。
2.对人民群众进行环保宣传,并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提倡不乱扔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箱。
4.多加植树造林,抵防风沙,减少黄色土地。
5.节约水资源,要做到不浪费一滴水。
6、强化监督管理,发现有人破坏环境,加以制止,并对其进行教育。
人们常说:“一旦失去看似平凡的东西,才会真正体会到它的价值。”地球只有一个,是不能克隆的。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希望叔叔阿姨们加以研究并实施我们的建议。
祝叔叔阿姨们工作顺利。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生态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几年来我市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三年生态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整治、环保创模各项任务。刚才,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市级单位、开发区、企业签订了20__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年年有部署,目标任务非常明确,考核十分严格,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落实责任,使同志们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抓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20__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坚持依法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任期和各年度省市长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阶段性目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到20__年,市本级和六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片绿”。在此基础上,去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同时,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全市累计17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46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保护母亲河号”,并创建了一大批市级生态示范点和绿色单位,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生态体系框架。
二是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位于全省领先。“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沈家化工园区按期实现重点监管区“摘帽”,12家省控重点排放企业如期完成整治、实现达标,巨化集团公司限期治理通过省里验收。坚决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力,全市累计关停淘汰造纸、味精、化工、电镀、冶炼、炼油、灰钙、活性炭企业700多家、生产线100余条。进一步加强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实施库区工业、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农村生活等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事故应急防范,有效控制和消除了藻类发生,确保了水源安全。全市连续几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二级以上水平,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衢江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农业面源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特别是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1.3%,全面完成禁养区禁养、“限养区”整治目标;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0660只、38万立方米;1933个村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总村数74.3%,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45%,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是环保设施逐步完善,生态支撑能力日益提升。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65%,各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试运行,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成为全省典型。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污水收集、集中供热等环保设施逐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焚烧主体工程。城市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建成5座地表水和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所有重点企业排污口都实现规范化,74套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改造到位,市县两级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建成。
五是污染减排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坚持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硬指标,通过严格治旧控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加强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__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了111个减排项目,总投资9.46亿元;20__年全市cod和二氧化硫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67%和3.64%,完成省定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全市累计完成省“991”项目投资18亿元,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0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2家,东港功能区实施了生态化改造。全市共推广应用7项省生态重大科技项目,在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二个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市累计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199个,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2.8万亩,建成无公害林产品基地42万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而且是比较脆弱的。我市仍然面临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节能减排降耗压力还比较大,尤其同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要求、与省委
省政府加大源头地区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的要求、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粗放增长的模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能源消耗大的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产值gdp水耗和排污总量都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二是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各县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处理率低;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尚无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大型脱硫工程匮乏;全市医废和危废处置设施尚未投入运行,集中处置机制也未建立。三是环境污染治理有待深入。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监管力量薄弱,管理尚不到位;开发区(工业园区)周边、饮用水源周边、矿山周边等治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成为容易引发的重要诱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亟需加强。我市农业生产总量较大,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业的不规范、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匮乏等产生的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整治压力很大,畜禽养殖污染、村容村貌整治急需加大投入与整治力度。生态建设事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执政为民、关心民生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坚定信心,把生态建设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在结构调整中获取环境容量,在加强保护中赢得发展空间,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保护互动共赢。
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年初,省政府下发了《“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各地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保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从zz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面临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既要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大总量,努力成为全省新的增长点;又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护好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列。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发展与保护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实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今后要继续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动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的实现。
今年及今后三年我市生态建设目标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确保、一个推进”:到“十一五”期末,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5.1%和15%的减排目标;确保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确保突出的环境问题基本解决、区域环境安全持续稳定,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811”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今年市区要力争达到省级创模标准。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全力推进污染减排,着力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环境容量。污染减排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是近几年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还关系到我们新上产业项目的顺利报批。从这两年情况看,削减情况有喜有忧,一方面,我们连续几年实现了大幅削减;另一方面,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省政府要求,到20__年底减排任务完成比例要占“十一五”计划总任务的60%以上,两项指标总下降幅度都要达到9%。从我市来看,要完成今年和整个“十一五”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必须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一是尽早制定好各年度减排方案。将年度减排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工程项目。今年的减排计划刚才已经发到大家手中,请同志们认真对照,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减排方案。二是抓好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化学需氧量(cod)减排方面,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全面开展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高新园区纳入巨化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要确保10月底前全部实现纳管处理;富华皮革有限公司7月底前治污设施必须通过验收;二氧化硫减排方面,主要是元立和巨化公司的脱硫项目要加快推进,东港热电在线监测设施要尽快安装到位并通过验收,加快完成全市水泥企业的补燃发电锅炉改造,坚决拆除各类燃煤小锅炉,实施集中供热。三是健全减排工作体系。建立完善减排工作的监测、统计、考核体系,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建立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对各县(市、区)、重点排污单位的减排工作定期督查、定期分析、定期考核、及时预警。
二要坚持治旧控新,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是污染减排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产业提升的重要方面。对存量方面,要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20__年要完成关闭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的黄板纸企业和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继续巩固小石灰窑、土法造纸企业、小化工、小水泥和粘土砖瓦窑的整治成果。增量优化方面,主要是严把环保准入关,保证新上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实行《zz市限制和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目录》,认真执行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机制,把好新建项目落地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全面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四类功能区和规定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进入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是切实搞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具体、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要进一步抓好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环境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全面开展审核。今年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和重点耗能、耗水企业的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要达到70%以上,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继续推进全省循环经济“991”、工业循环经济“4121”行动和市工业循环经济“5518”示范工程,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工业园区包括乡镇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到20__年全市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都要完成生态化改造任务。
四要继续深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811”新三年行动。按照省“811”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做到治污工程与减排工程相结合,点源治理与区域防治相结合,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防治相结合,制定落实我市“811”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具体要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省市重点督办环境问题的整改。常山化工园区在“811”环保新三年行动中,被列为全省十一个第一批省
级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必须尽快编制园区整治规划,逐家制定区内企业整治方案,确保通过一年的集中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同时要切实解决市级重点督办的环境问题。二是继续加强行业、企业的污染整治。化工、钢铁、造纸、水泥、制革等仍然是我市污染排放重点行业,国控、省控和市控污染源仍然是污染整治的重点对象。首先必须确保上述各项与减排密切相关的重点治污工程及时开建;其次要实施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工程,巩固全市氮磷排放企业、巨化集团公司、沈家化工园区整治成果。各地要对本地主要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排查,每年公布一批限期治理名单,并按期完成。三是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要把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作为新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的重要内容,到20__年,全市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中占90%以上污染负荷的企业要全面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同时要确保已建成的市县级两级环境监控中心和各地表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四是严格固废、辐射环境监管。市“两废”处置中心即将建成投运,相应的管理办法也已出台,为安全处置固废提供了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健全危废和医废管理制度,全面检查,彻底清理,使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部得到集中安全处置,消除污染隐患。五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到20__年,全市要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任务,其中20__年要完成年存栏猪300头以上的759家养殖场整治,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要进一步加强以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建设,今年全市“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范围要覆盖35%的行政村,完成36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80%以上。五要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污染治理能力。一是重点抓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市区要完成双港片区纳管工程,扩大巨化片区、西区生活污水纳管率,完善老城区收集管网,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今年要达到65%,到20__年达到75%以上,各县(市)到20__年要达到60%以上。加快各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设施的改造,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率高于65%,且cod指标达标率不低于80%。同时,要尽快配套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今后重点要突出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到20__年,完成42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各经济强镇、中心镇和直接面江的建制镇。其中20__年要确保建成5座。二是完善固废垃圾的处理设施。zz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年内必须完成各项配套工程建设,尽早形成处置能力。
六要全面推进“创模”工作,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第二阶段的目标,也是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创建工作到了全面推进的阶段,目标就是市区要基本达到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并争取通过验收。对照省级创模标准,我市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中的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市危险废物和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等方面与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总量控制及污染减排任务也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要把创模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克难攻坚,力争如期完成目标。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快生态县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六个一”创建活动。同时,对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任务,要按责任书要求确保全面完成,重点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乌溪江库区等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
三、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市建设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艰巨性的工程,必须注重不断完善创新长效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机制。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对照责任书要求,对目标责任进行再细化、再量化、再落实,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要强化考核督查,完善考核激励政策,更科学地设置考核指标,严格实行问责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既抓当前,又考虑长远。要把生态建设、环保和污染治理重点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各级生态办、整治办要主动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掌握生态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整治的工作动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市五城联创领导小组及环保创模工作组要发挥好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各成员单位都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社会机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要完善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的增幅高于gdp的增幅,确保与减排和“创模”指标薄弱环节相关工程项目资金的落实,并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凡是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化运作的如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要积极鼓励市内外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使重点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一方面要落实好省里的有关政策,用足用好有关补偿政策和资金,使专项资金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结合zz实际,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加快探索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机制,建立绿色信贷政策,引导企业自觉进行污染治理。当前重点要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龙游县年内要完成试点工作,其它县(市、区)也要创造条件全面开展。
三要完善严格高效的监管服务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环保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环保协调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要继续深入开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今年省里将继续开展多期“飞行监测”、明查暗访,并随时向全省通报,同时将结果与省市长责任书考核相衔接。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排污监管力度,持续保持对排污企业的高压态势,对无视社会责任、屡教不改的违法企业,要坚决惩处。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敢于执法,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对违法排污的企业,要按照环保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果断处理。要从源头加强监管,严格落实“三同时”,在规划、项目审批、建设定点等方面严把准入关。对排污单位实行“双控”管理,既控制排污总量,又控制排放标准。要加强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建立市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各级环保部门更要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及早介入,全程参与,帮助项目和企业实现环保要求,杜绝“事前不
关键词: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3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45
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上就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限制、相互促进的历史。从使用自然的棍棒到自己制造石器,从发明使用火、弓箭、陶器到驯养家畜,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到手工业、商品及城市经济的出现,直到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到今天,体现了人类高度的智慧,彰显了科学技术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影响。
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但影响甚至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亮出了红牌。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的城市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牵制和压抑,因为这样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可能吸引投资商和大量的消费群体。可以说,自然用它必然的规律和铁的事实,在提醒人类,疯狂发展经济的结局将会使人类与自然玉石俱焚。
要使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以说,通过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的破坏
(一)新能源是经济发展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根本保证
纵观2016年新能源领域十大创新关注点,归纳起来,新能源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新的能源管理观念,像能源互联网智能技术,就是新观念新技术背景下的能源管理,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一电子新技术,实现能源分布使用等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科学的选择控制;二是新的能源利用系统,像智能户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光伏应用终端、大规模风电消纳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动态无线充电技术,这些新的利用系统将促进能源的科学利用;三是新的能源来源,像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锂―氧电池等,这些环保性能高的新能源将逐渐取代旧能源;四是新的能源回收系统,像动力电池的系统管理技术,能源回收将从另一端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不难看出,新能源中的这些创新热点对环保的重视。
(二)新材料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与自然相协调
新材料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可见新材料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材料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生态环境材料”是新经济形势下产生的新提法,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主要是针对旧的材料使用过程提出的。旧的材料使用过程,就是“将大量的资源提取出来,又将大量的废弃物排回到自然环境”,这种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已经吃到了苦头。
(三)新工艺将节省能源并减少污染
提倡绿色新工艺,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不但可以改善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水的状况,还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所以说,新工艺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国家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花大力气进行改造。
二、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放生产力,有条件和精力正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一)创新能够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只有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下的劳动生产,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彻底解放劳动者,为劳动者创造培训、提高的环境和条件。如果劳动者总是疲于奔命,根本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素质,而素质低下的劳动者,不可能关注生态环境。
(二)改进和创新生产工具,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对生产工具进行新一轮的创新改造,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完成的新课题。那些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旧生产工具,必须从生产活动中退出,新一轮生产工具的变革,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
(三)重新认识劳动对象,能够使劳动者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充分表现在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上。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的劳动对象从陆地、海洋、天空一直扩展到了外太空,这是人类对自然的胜利,也是人类盲目扩张的结果。人类必须重新科学地认识劳动对象,强化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思想观念,才能进一步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三、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引导世界经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健康发展
(一)创新强国,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新经济常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引导新的方向。要想在国际经济生活中有发言权,就要创新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
(二)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中,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向全球。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寻求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和平、发展、互信、融合、包容”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发展中,必然会把这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向世界范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在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点上,在经济合作中更容易达成共识。
(三)创新观念,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引领世界经济的新潮流。
旧的经济发展观念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片面强调GDP的高速增长,忽视了人的需要和利益,甚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损害,这种损害直接表现在破坏环境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的威胁。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健康经济的新常态,也是世界经济的新潮流。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科技日报社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主旋律,全面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是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新常态的首要问题。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从根本上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桎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guser”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汇报,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9年度,自治区反馈我市民意调查群众意见建议共37条,涉及到经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易地扶贫搬迁、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我局的共1条,即:“百色市靖西市存在水质量问题,建议能加强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问题编号:120190100900017,现将有关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制定本部门整改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根据靖西市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靖西市2019年度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方案》的通知(靖绩发〔2020〕5号)文件要求 ,我局高度重视,根据要求及时制定本部门的整改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我局与水利局联合排查发现,岜蒙乡水源地达到“千吨万人”供水规模,日供水规模达1200吨,供水人口达20000人。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1号赤泥库、靖西市银健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信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靖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西市“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方案的通知》(靖政办发[2020]34号)文件要求,将岜蒙乡饮用水取水点搬迁岜蒙水库,取消原岜蒙乡饮用水取水点及水源保护区饮用。根据2019年岜蒙水质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岜蒙水库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二是在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和我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截止目前我市共进行四个批次的农村环境污水整治项目,主要涉及20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共4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目前有30座污水处理站已建设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抓好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有着落。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紧抓不放。对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服务。
曾几何时,浦江这块山川毓秀的人间福地,由于产业结构失当,治污力度不够,致使全县85%的水体被污染,母亲河浦阳江沦为全省水质最差河流,连续两年被省环保厅列为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县,百姓怨声载道,上级严苛问责。
2013年5月,围绕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浦江县打响了全省“五水共治”第一枪,拉开了浦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
三年治水,浦江的水质一年一年好转,城乡环境一年比一年美,公众的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连续3年实现“三级跳”:从全省各县(市、区)倒数第一,2013年上升至第38位,2014年提升至第18位,2015年跃居第11位。2014年、2015年两度捧获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
三年治水,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到位不缺位,定位不错位,守位不越位,助推政府一路前行,以治水唤回了绿水青山,以治水推动转型升级,以治水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
一级跳:主动作为 ,重污河又成洗菜地
浦江是个好地方,曾被誉为“天地间秀绝之区”,是我国最早的稻作文明发源地之一。
可浦江也曾是伤心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无视环境的粗放发展,让这方水土遭受到严重污染: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全县51条支流中有22条为劣Ⅴ类。环境急剧恶化还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量急剧攀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大县”。
2013年春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亲临浦江,要求在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撕开口子、杀出血路”,从而推进全省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并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4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浦阳江治理开展视察,紧接着就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和建设规模开展调研。2013年11月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县政府关于浦阳江水质提升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污水管网建设质量,制订实施城区下水管道修复改造计划和加快东溪、西溪改造等意见。
东溪、西溪是浦阳江的两条支流,宛如两条穿越城区的美丽飘带。可近年来,由于沿线水晶加工户污水直排,以及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的影响,两溪水体变差,河道淤积严重,水质长年为劣V类。对此,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视察,听取了沿线水晶整治、截污纳管、畜禽养殖规范等工作情况,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接到人大意见建议后,县政府有关部门迅速跟进,白天“金色阳光行动”,晚上“清水零点行动”。不到3个月时间,沿溪100多家水晶企业全部关停、搬离,3家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也被搬离。其间,辖区浦阳街道还专门组织人员进入两溪的中渠财富广场地下段、北渠地下段,找出这两段“盲肠”中影响东溪水质的16个排污口、影响西溪水质的19个排污口,并进行了截污纳管和有效整治。
经过“阵痛”,如今的“两溪”又重新成了沿溪居民的洗衣洗菜之地。
二级跳:全民治水,“可游泳的河”随处可见
随着全省“五水共治”不断深入推进,2014年初浦江县委召开了“五水共治”誓师大会,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也通过了《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参加“五水共治”的倡议书》,号召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义不容辞地履行好自身职责,在“五水共治”中带头参与、全力支持。
自那起,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领7个督查组,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各乡镇(街道)督查“五水共治”和“清三河”工作,做到监督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林生还主动承担了浦阳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总指挥一职。
上行下效。浦江县各乡镇(街道)也按照人大代表所在村或单位就近监督管理的原则,划分出代表监管责任区,有些还在溪渠边设立公示牌,公开责任代表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接受群众举报。
天一下雨,县人大代表、浦阳街道大桥路社区党委书记项品兴便撑着雨伞,沿着辖区东西两溪,察看水质情况,“雨天最易发现污染源,水一流动,哪个地方有污染一目了然。”
与项品兴一样,浦江县人大代表带头参与助推“五水共治”已成常态。在县委、县人大的号召下,分布在浦江各村居的6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几乎人人都当起了水质监督员、巡查员。三年“五水共治”,浦江各级人大代表共参与“清三河”活动1500余人次,组织带动群众开展活动1万余人次。同时,还通过“随手拍”等形式查找污染源200处,仅2015年就提出各类意见建议80余条。
与此同时,治水行动更增强了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让爱水护水、共建共美成了浦江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实现了从“突击式、行政式、运动式”治水向“常态化、全民化、科学化”治水转变。今年60岁的徐建春,已在浦江西溪边住了36年。前些年,因忍受不了西溪的臭,她和邻居一起到浦江县政府上访10多次。有一次,她还差点将随身提着的一桶西溪水泼向接访领导。如今,经过整治的西溪河水清澈见底,徐建春不但不再上访,她的丈夫朱祖满还当起了河道保洁员。
浦江治水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位于浦阳江城区上游的翠湖,3年前曾是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河段。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部署“申报可游泳的河”主题活动时,浦江县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作出决议,依法确认浦阳江同乐段(翠湖)、壶源江大段为可游泳河段。截至2015年8月,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22处河段均被确认为“可游泳的河”。现在,翠湖成了当地群众游泳戏水的好去处。
“浊水复明澈,旧貌换新装。英雄河面拼比,岸上指苍茫。不惧骄阳似火,更喜微波碧透,奋战会一场。整治出成效,万众享清凉。童稚闹,翁妪笑,壮青忙。哪需拘束,千姿百态最沧浪。黄绿红橙黑紫,凝聚霓云片片,村落倍辉煌。客泳大堰,依恋忘还乡。”2014年7月,浦阳江同乐段(翠湖)、壶源江大段成为全县首批天然游泳场,目睹这一巨大变化后,浦江农民陈明成动情填词一首《水调歌头・赞浦江天然游泳场》。
三级跳:既保青山绿水,又有金山银山,成全国“治水”标杆
水晶是浦江的富民产业,但也是浦阳江污染的始作俑者。
如果不能让水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那浦江“治水”便难治本,极易死灰复燃。为此,自县委、县政府启动水晶产业专项整治后,从行业整治到集聚园区建设,从水晶企业入园到水晶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先后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2015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还专门成立课题组,就水晶产业发展、水晶产业集聚园区入园情况开展调研,最后形成《关于我县水晶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为水晶产业发展和集聚园区建设提出了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日前,浦江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浦江县水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决定。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经过县政府的积极努力,168幢现代化厂房已全面建成,四个水晶集聚园区也已投入使用,浦江水晶产业真正走向“零排放”。2015年,全县水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8%。今年1―5月,水晶产业实现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15.7%。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江清水还引来了产业“金丝鸟”。经济新常态下,水晶等各大支柱产业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由此腾出的发展空间和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也给电商、乡村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一批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
浙江艾杰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溶菌酶产业化项目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在目睹了浦江生态环保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这个项目最终决定落户浦江。浦南街道石埠头村关停了189家外来水晶加工作坊后,利用农房改造契机,规划建设了江南网商园,现已有152家电商企业入驻,成为当地新晋的电商专业村。依托着一个又一个电商村,浦江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带动了上万人就业创业,201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2亿元,成为当地又一富民产业。
大畈乡清溪村是有名的“水晶项链村”。鼎盛时期,全村385户人家有300多户加工水晶,义乌市场上60%以上的水晶项链产自该村,有的外商到义乌进货,点名要“清溪珠子”。这些年,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该村对水晶产业进行了综合整治,现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村里人原先用轮胎做容器对水晶打磨抛光,水晶作坊搬出后,全村留下了800多只废旧轮胎。”该村村支书方东阳是位县人大代表,他说,这些轮胎的处理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当时,他就萌发了用废旧轮胎做花盆的想法,后来全村人集思广益,有在门前做“轮胎盆景”的,有将轮胎喷涂成各种卡通图案的,还有做成轮胎桌椅、轮胎大算盘、奥运五环的,既装饰了清溪村,更让该村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开展一项青年结对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动员青年干部、团干、青年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者、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20余场次,从学习、生活、心理、亲情服务和平安自护等方面开展辅导帮扶工作,建立“爱心结对卡”5000余份,切实帮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举办一堂金融知识讲座。邀请金融部门对存款、理财、网银、反假币等金融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提高青年理财能力,争当理财达人。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青年拜谒烈士陵园,通过聆听烈士们在全民抗战、解放金平、征粮剿匪、援越抗美、自卫还击中的英勇事迹缅怀先烈,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举办一次青年联谊活动。举办“我们牵手吧”青年联谊活动,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100余名单身青年参加,通过举办互动游戏、才艺展示等活动搭建青年之间交流互动平台。
开展一项美化家园活动。开展环保志愿服务、节能减排、义务植树等活动50余场次,在全县范围内招募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治理城区“脏、乱、差”行为,深入社区、街头、庭院,积极清除垃圾、杂物,清理卫生死角、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贴乱挂现象,做到院落平整,环境整洁。
开展一次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围绕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广泛征集青年意见和建议,凝聚全社会的真知灼见,为科学编制好金平县“十三五”规划出谋划策,共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
开展一次旅游线路征集活动。金平县荣获“享誉世界的――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发展生态旅游是县委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金平县聚居9个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具特色,为充分展现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团县委积极动员青年围绕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旅游景点、游玩路线、美食攻略、民俗民居等建言献策,共收集到宝贵意见建议30条,为编制好《金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