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第1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1.1护生方面

1.1.1心理应对能力差

护生在初期常对手术室感觉陌生、神秘,因此有一种紧张畏惧感。在这无形的压力下,造成护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手足无措,严重作者单位:201800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吕英:女,本科,护师影响了护生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2]。

1.1.2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手术室工作涉及到手术室基础护理、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手术配合、手术、麻醉配合等诸多内容。手术病人病情复杂且手术种类多,仪器设备层出不穷,护生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很多内容,现有医学教材中有关手术室护理章节的内容简短并且抽象,护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1.3无菌观念差,缺乏实践

手术室对无菌要求非常严格,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由于护生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对无菌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中污染环节较多。而有的护生在不慎污染了无菌区后因害怕老师指责而隐瞒甚至因为害怕污染而不敢动手操作,致使临床实践经验缺失,学习护理技术较慢,降低了护生实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增加了带教工作难度。

1.1.4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

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差,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翻阅资料,还有对问题缺乏主动性思考,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去想为什么;还有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立性较差,动手能力欠缺,工作缺乏主动性。

1.1.5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护生虽然对手术护理风险有所了解,但由于有带教老师的指导,有的护生在护理操作安全上心理依赖感较强,主观认为只要有老师在场就不会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即使发生,一切责任都会由老师承担,不注重提高自身风险意识。

1.1.6护生的教育程度

护生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直接影响着临床教学进度和质量[4]。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学历层次低,业务知识欠缺

临床上很多护理带教老师尽管临床经验丰富,大部分学历层次低、起点低,相对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进,若带教老师自身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能力欠缺,很难满足新生代护生的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5]。

1.2.2教学与工作的冲突

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而繁忙,专业性要求高,手术配合时需精力集中,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效果[6]。

1.2.3带教意识不强

部分临床老师缺乏积极的带教态度和情感,对带教工作不够重视,把护生当劳动力使唤。还有些带教老师因担心护生配合和无菌操作的不熟练而影响手术时间和效果,认为教护生做还不如自己做,独揽了一切工作,减少了护生实际操作机会。

1.2.4教学方式欠妥当

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往往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工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知道灵活变通,造成学习的枯燥乏味,很难调动护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的热情。

2应对措施

2.1尽快熟悉环境,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护生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1周的岗前培训,由主带教老师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三区三通道的概念,科室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了解手术室的一般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加强与护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解决落实,尽快消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2.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2.1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

由主带教老师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带领护生进行模拟操作训练[7],采取边讲解、边操作、边练习的方法,内容包括外科洗手法、戴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器械、协助医师铺无菌手术巾以及正确传递各种器械的方法等。然后护生分组练习,最后带教老师根据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点。如此种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使护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室专科技能,使理论知识又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2.2.2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

在完成基础的技术操作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带领护生进行临床实际操作的学习,即由1名带教老师全程带教1名护生。首先尽量选择相对简单的手术进行,如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等。器械工作学习时包括手术步骤、术中手术的配合要点及关腹的步骤、标本的管理及术后器械的处理,重点讲解物品清点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学习巡回工作时,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多动手,遇到错误及时纠正,使护生逐步掌握病人安全核查、术前物品的准备、手术的摆放、术中护理要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应对等。根据护生的掌握情况,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各种中、小型手术的器械及巡回护士工作。

2.2.3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带教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8],让护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如进行一台肾切除手术时,在术前需要放置,可以问护生这种手术需要放置哪种手术,这种手术又适应于其他哪些手术,放置时需要什么辅助用物,放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操作中边思考、边领会,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4分层次施教

我院护生来源不同,层次有别,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接受能力、操作技能都会有差异,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实施带教。对接受能力强的护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差的护生,注重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让护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护生主动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岗前教育,对实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护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措施,有效地避免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定期组织护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让护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指导自身护理行为,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4完善带教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2.4.1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在带教中实行“三级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主带教老师、一带一老师,层层质控管理。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主带教老师模式[9],即主要由主带教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成果。主带教老师选拔应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带教老师资格认定标准,参加护理部统一竞聘,在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优异者方可胜任。同时在科内选拔带教老师时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选择教学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一带一老师,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带教能力与水平。

2.4.2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随着护士基础教育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而且更需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新时代的手术室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新形势,带教老师必须努力钻研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来提高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带教质量和品质[10]。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护生的道德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带教老师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要正确认识到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言传身教,循序诱导。

3小结

第2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骨科;护理记录;问题;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 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1.4 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6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1.7 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2 解决措施

针对一上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管理欠规范,二是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三是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级方面着手: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护士的 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法律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意识。

2.2 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相对固定主管护士,负责书写阶段性的日常护理记录,值班护士负责书写临时性护理记录。

2.3 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保证主管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连续性接触,以全面系统的收集病人的资料,总结性的记录护理记录。

2.4 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充分体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护理记录。

2.5 交流护理记录经验

护士在进行业务学习、业务查房时,把护理记录内容列为其中,并相互交流书写护理记录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借鉴、比较、学习,同时让年资高、记录好的护士检查、指导低年资高、记录差的护士的书写。

2.6 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的质控

护士长随机抽查, 质控小组长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纠正,以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7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强整体护理意识的培养,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按照整体护理的PIO 形式记录。

2.8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素质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8.1 对于入科的新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实行相关科室的轮转,通过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争取在1 年内熟悉各方面的护理业务,适应工作需要。

2.8.2 对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实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通过参加夜大、函大、自学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

2.8.3 定期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

每月落实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考试考核,强化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定期考核专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相应职称的业务水平

2.8.4 定期开展护理知识、技术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护理业务学习活动,如:基础理论知识、术操作竞赛,护理论文报告会,护理安全制度考试等,活跃护士业务生活,创造爱岗敬业、讲学习、比奉献的 良好氛围。

2.9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的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能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可以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帮助护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如:请专科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请业务能力强、理解较深刻、运用护理程序较好的同行现身说教,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组织质控人员深入病房,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助解决;最最重要的 一条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参与医生查房,与医生多交流,取得医生的支持,了解治疗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 体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在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分析,有正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书写能力和法律意识,还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莉.浅谈护理记录的书写[J].实用护理杂志 2006-5-24.

[2] 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7.

[3] 徐思琴,叶丽花.从法律角度分析护理记录缺陷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5):72-73.

第3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问题;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护理患者,而是服务的范围更为宽泛,从单纯的对患者身体的医疗服务,扩展到了对整个社会服务,以及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的医疗服务。但是,当前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转变。因此,对当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护理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是,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活动相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的护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脱离了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导致学生无法将陈旧的护理知识,应用到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加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只有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在这短短一年的实践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不同科室的轮转,还要应对各种考试、考核,导致临床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造成很多护理学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

(2)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很多的医学院校,尚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护理模式也随之在逐渐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护理课程中,缺乏人文学科、人文课程的开设,在实际的护理教育中,缺失了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

(3)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要提高护理学生的水平,首先要确保护理教师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护理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他们之前有的是临床护师,有的是临床医生,有的是医学院校护理研究生,有的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等等。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很多的青年教师成为了护理教师,但是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护理教师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护理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尤为缺乏。

(4)护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护理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的经验,无法很好的给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护理教学的方式,也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多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缺乏护理情景的模拟,不利于学生实际临床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整体欠佳。

(5)学生自身的问题。当前,人们的攀比心理较为普遍,很多家长不管自身家庭条件如何,对孩子都是物质上绝对的富养,导致现在的护理学生,很多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追求物质享受,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吃苦精神,从未体会过人间疾苦。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快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欠缺,缺乏悲悯情怀,缺乏同理心,不能理解患者的想法、做法,不能很好的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缺乏温情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构建。

2当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医学院校要重视护理实践教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种护理实践设施。同时,加强与学校周边各大医院、医疗机构的合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稳定、良好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手把手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未来开展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与时俱进优化课程设置。要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首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考试考核中,也提高实践成绩的比重;其次,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结合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能够突出护理特色的课程,例如护理职业修养,患者心理的教育;加强对人文课程的重视,增加人文、法律等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提升护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医学院校可与国内外的高校和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教师出国学习的机会,使学校的护理教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强化职业素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改进护理教学方法。医学院校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计算机、多媒体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可借鉴国外护理院校的护理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案例分析、PBL、情景模擬等,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得教学方式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授课时,要采取适当的讲授技巧,引导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提高授课效果。

第4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随着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高风险日渐突显,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1.1护士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护士方面表现为:①与护士责任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如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2]。②与护士技术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如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或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以至于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延误病人的治疗、抢救等。③与护士整体素质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如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不能正确执行医嘱或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不严谨,对观察到的病情或执行的各种治疗记录不及时或漏记等,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态度冷淡,语言生硬,不讲究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以致患者或家属有时难以接受而引发纠纷。

1.2管理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管理方面表现为:管理者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管理缺乏力度,分工不清,要求不严,奖罚不明;缺乏具体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对上应付行事,对下放任自流;思想教育工作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管理者工作重心偏移,管理职能受到影响。有的护士长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质量管理上,而是被一些日常琐事所困扰,导致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紧急情况时人员、设备得不到保障等。

1.3病人及社会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病人及社会方面表现为:病人的不依从行为,如病人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有的病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医护无故挑剔刁难;个别媒体片面报道,使病人对医疗失去信心等。

2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2.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2.2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沟通能力:据调查资料证明,患者满意率50%来自服务性活动,因此,搞好护患关系是预防护患纠纷的前提。

护理人员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自身的利益,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耐心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言行要理解、同情、宽容,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2.3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制法律常规,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认识到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可能涉及到潜在的法律问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因为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等,都是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3]。

2.4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以提高应急工作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完成抢救治疗,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2.5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勤检查、勤督促,多做现场管理,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忙的情况下,应合理调配人员,避免疲劳上岗。加大院、科两级督导检查力度,以便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差错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杜绝,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第二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细化工作流程,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力争达到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在各种制度和质控标准的监控之下,制度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突发应急事件”严加防范:“重点人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易出差错者;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差者;进修实习生、低年资护士等。“重点时间”如双休日、节假日、上下班的交接班时间。“突发应急事件”如突然停水、停电、器械故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有预案,防患于未然。第四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科会采用民主原则、对人多用信任原则、工作中巧用激励原则,关心了解下属的心理状态,妥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集中精力做好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患者择医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加强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第5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监督管理;医院消毒;消毒质量

【中图分类号】S8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57-02

医院感染消毒管理是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医院感染影响到医疗质量,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正常医疗护理的基础。消毒措施是避免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增强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防止医院感染的重点是做好灭菌消毒的工作,医院是病患和病原体携带者聚集的地方,很多病原体会通过飞沫、餐具、空气、生活用品、医疗器具等诸多方式由病患传染给其他人员,进而导致医疗感染。

1医疗消毒管理中的问题

1.1消毒液的配置不标准:浸泡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液的浓度配置不够规范,并不按照规范比例配置,也不能做到每天重新配制消毒液,因为浓度比例不是规范的指数,往往会使消毒用品做不到无害处理,对参与医疗用具回收的人员有很大伤害。也因为一些临床医疗人员对消毒知识的匮乏、观念淡薄、管理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消毒治疗的效果。

1.2护理的操作不规范:日常护理的工作中,个别医疗人员在操作前和操作后因为没有及时洗手,就增加了医务人员与病患之间的传染机会。有些医务人员在取出无菌物品后,不及时的加盖,导致无菌物品的暴露时间会过长,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另外在处置静脉时的消毒方法错误,则会达不到预计的消毒目的,为临床处理的安全、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留下隐患。

1.3空气的消毒不够规范:因为北方天气特殊等诸多原因,很多病房不能每天保证通风换气,导致病房内部空气不畅通,另外不能保证充分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病房空气的监测超标严重,致使很多住院病患染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1.4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的知识欠缺:因为医疗人员对在院监测的重视不够,而且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得发展,很多原来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大部分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学习和增强知识,导致很多观念太落后,比如在日常的监测和监督中发现,很多医疗人员没有掌握消毒药剂的使用时间、浓度、注意事项等等,紫外线灯没有及时擦拭、消毒方法错误等均会致使灭菌与消毒的效果。

1.5一次性用品管理混乱:有些医疗单位没有对购入的医疗用品进行必要的审验和监测,导致许多不合格的产品被临床应用。使用后的医疗用品在毁型和回收上面也有着很多问题,不少医疗单位并没有分类收集,初步消毒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而焚烧炉则大都是医院自己建造的,档次低焚烧也不彻底,甚至有些小医院没有焚烧炉致使医疗垃圾进入生活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容易再一次流入市场,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1.6隔离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医院里集中了大量的病患,在医院中的病原体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远远大于其他地方,医院内的消毒和隔离工作是能防止病人之间以及病人和医疗人员相互传染的必要措施。不过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医院将肠道门诊设计在内科门诊里,还有的医院根本没有隔离诊室。同一输液室里面既有未感染儿童又有各种感冒的成年病患,这些都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现象爆发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消化道手术后的切口感染仍然是每家医院的普外科手术后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据报道[1],切口的感染发生率为9.8%~32.2%,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是15.4%,和文献的报道符合,干预组则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后切口感染率则明显降低,由对照组显示的15.4%降低至5.1%,低于文献的报道,而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2采取措施

2.1消毒器具的管理:对进货、监测、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拟购的消毒药具必须是质检证和卫生许可证齐全,上报医院的领导集体审批。药具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清点库存,保证合适的库存在有效期使用[2],对每批消毒药具,都要抽样检验。

2.2加强专业性培训:医院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对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的知识培训。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制定培训的计划,全面地对医疗人员展开系统性培训,不断提高和发展医院的消毒技术水准,使医院的灭菌、消毒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医疗人员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做好消毒隔离的工作。

2.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医院应根据卫生部的消毒管理制度、卫生标准等文件,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符合院方实际可操作性更强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同时,要使各项制度严格落实,经常性开展考核和检查,并实施奖惩。必须严格实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定期管理检测制度。

2.4在医院的感染管理中,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具有不可忽略的因果关系。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医疗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在定期对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疗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对细节操作的检查落实力度,是医疗人员的日常工作更为规范。

2.5做好处置室卫生的工作。采用湿式清扫,每天通风换气,并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消毒物体的表面,紫外线的照射消毒要得到时间保证,每周需彻底地清扫消毒一次。护士长应强化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具体落实,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准确地制定相关措施。

2.6加强医院消毒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大多数医院的院内感染是由消毒不良导致的。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发病迅猛广泛流行的今天,做好医院的消毒管理控制院内的感染甚为重要。医院的消毒管理是日常工作,贯穿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此种日常性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医院的消毒和管理不得有丝毫松懈,必须把医院的消毒管理当作医院常规建设,注重管理,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事例发生,保证医务人员和病患的安全提高医疗卫生质量。近年来,医疗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在临床普及,也引起了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医院的消毒灭菌有了更大的难度,这也就对医院的消毒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只有把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各项消毒管理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故认真做好消毒管理的监测工作。医院相关科室应定期对临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做好监测,并每月将监测的结果与综合目标的考核挂钩,对不合格的科室限期整改,从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第6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注射;糖尿病;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剧增,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持续皮下胰岛素泵(CSⅡ)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经临床证实也是有效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1-2]。CSⅡ是模拟正常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持续24 h精确的将胰岛素泵入人体的医疗仪器[3]。其操作过程较口服降糖药治疗以及胰岛素笔注射相对复杂,我科使用的是韩国丹娜胰岛素泵和美国的美敦力712 易泵,泵内胰岛素均为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灵R笔芯和通化东宝公司生产的甘舒霖R笔芯注射液。相对而言胰岛素泵属新型仪器,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现将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1.1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熟悉 胰岛素泵的使用相对较其他的护理操作的频次少,护理人员对操作步骤较生疏。

1.2患者对胰岛素泵置入的作用认识缺乏 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困扰难以接受疾病本身,而后又对胰岛素泵治疗的相关知识缺乏,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疑问。

1.3植入过程中发生的管道扭曲、管路堵塞 胰岛素泵是埋植入患者腹部皮下,仍然存在管路的牵拉问题,如冬季着装衣物的摩擦,病危卧床、意识障碍等患者由于翻身、不受意识控制的牵拉造成管路扭曲或堵塞。

1.4局部皮肤发生过敏、感染以及形成硬结 糖尿病患者自身皮肤免疫力差,胰岛素泵皮下植入的时间为3 d停留时间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患者对酒精或敷贴有过敏现象存在;还有一部分患者出汗较多或炎热的夏季也较易发生此类情况。

1.5出院患者造成的剂量输入不准确现象 少数患者家庭经济条件许可购买胰岛素泵的患者,由于在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负责监督注射,出院后缺乏医护人员监督执行或是漏打以及胰岛素泵发生故障等情况的处理相关知识。

2护理策略

2.1加强业务培训 认真熟悉胰岛素泵的各界面,掌握CSⅡ的注射器抽吸药液、管路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故障的发生及处理。将此操作纳入科内常规操作项目,定期对胰岛素泵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2.2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认识CSⅡ 耐心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使其真正接受疾病现状。告知患者胰岛素泵的植入的意义、目的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充分的融入到CSⅡ的操作中来,让患者掌握其带泵后的自我护理。如CSⅡ避免浸水、潮湿;避免扭曲、打折;避免接触强磁场,如在院期间需要作CT/核磁共振、X片等检查时需告知医护人员卸下胰岛素泵方可行检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坏。

2.3保持管道通畅 CSⅡ安装时要拧紧接头,避免脱落。严格交接班制度,增强医护的责任心,对于意识清楚患者告知其管道勿折叠,对于意识不清、病危卧床患者应给与一定的活动长度,意识不清患者必要时予以约束带制动。一旦发现脱管、折叠、堵塞等情况,排除故障后及时对应处理。对于安装的胰岛素笔芯应从冰箱取出后复温30 min后安装,避免热胀冷缩空气形成堵塞管道。

2.4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准备安装CSⅡ前检查泵的耗材(储药器连接导管、胰岛素笔芯)是否在有效期内,耗材属一次性用物,不得重复使用,留置时间不得超过72 h。植入前应检查皮肤有无红肿、硬结,严格消毒皮肤,带消毒液干后再实施操作。对于较易出汗或敷贴过敏的患者勤换敷贴或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更换其他类型敷贴。

2.5加强回访,保证患者安全 出院前两日对患者实行CSⅡ泵的安装、注射、故障的发生与处理流程实行一次实战演练。随后实行监督执行,直至患者了解CSⅡ泵的使用方法。出院后3~7 d实行一次回访了解患者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胰岛素剂量及血糖情况。告知患者如有疑问或发生特殊情况及时咨询专科医护人员。

CSⅡ广泛应用于临床,自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示我们更加专业更具责任心的面对工作,加强对胰岛素泵日常的维护、操作及患者安全管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对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血糖控制的路途不受阻、不拖延,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胰岛素泵指南(2010)[J/OL].中国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4):78-86.

第7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干预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低体温会导致其机体代谢率下降,降低人体耗氧量,组织器官在缺氧以及缺血状态下的耐受程度随之提升,这是有益的。然而低体温在围手术期同时会造成患者机体代谢药物能力减弱、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减缓、免疫力降低、术后苏醒时间延迟、增加感染几率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不良情况[1,2]。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案预防和控制低体温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入选者均与下列入选条件相符:①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②患者能够将自身想法以及各种不良情绪作准确、如实表述;③均明确本次研究目的并经其知情同意。本组患者男44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4.3±2.6)岁;病程22d~9年,平均病程(4.2±0.7)年。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入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则以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预保温: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h进行手术室室温预保温,控制手术室整体温度为26℃,手术盖被在恒温箱(40℃)内保存,患者上手术台后取出待用;开始手术后,手术室环境湿度应保持为55%~60%,温度则应保持22℃~25℃。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身体不必要的暴露,患者非手术部位的躯干以及四肢等应加护保暖棉垫、肩垫以及暖棉被等,以隔绝冷空气,避免患者体热量散逸。②加温液体:静脉用液体应在恒温箱内加温至38℃,然后向患者体内输注,应注意液体温度保持在38℃即可,最高不可大于39℃,以免导致手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此外还应对冲洗所用液体进行加温,以避免低温冲洗液体造成患者低体温的情况。③合理选择消毒液: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采用非挥发性消毒液进行常规消毒处理,若消毒液属挥发性液体则应加温至38℃,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其医疗服务要求也更为全面,治愈疾患已经不再是寻医就诊的唯一目的[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于身体所受术创以及治疗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构成中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围绕"疾病"而开展的传统护理模式的弊端与缺陷日益凸显,逐渐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失误,造成护理纠纷事件[4]。其中围术期低体温是临床护理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预防和控制低体温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验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围手术期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低体温发生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梅,王娟英,高小平,等.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600-1602.

[2]虞玲玲,谢丽美.探析外科手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健康之路,2013,12(5):301-302.

第8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73—02

中药足浴疗法在临床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等方面颇有功效。仅我院就已在内、外、妇、儿及康复等科室开展了此项治疗,操作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我院风湿科自2006年在病区内开展中药足浴治疗以来,疗效及服务均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但其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略。在治疗过程中,因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评估不到位、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让患者感到不适或局部肢体受到损伤,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针对足浴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发生的原因,做好预见性护理,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造成患者机体损伤的可能性,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让这项家喻户晓的治疗措施更为安全、科学地开展。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患者受凉、感冒

中药足浴治疗易于操作且不分季节。冬季室内温度低,门窗开放造成过度通风,或患者肢体暴露过多,加之患者在行足浴时出汗当风,容易受凉感冒。

1.2 药液过少、水温过低

由于治疗护士班次更换频繁,以及护士经验不足,致使足浴器内药液过少或药温过低,脚的末梢神经受凉水刺激后,血管收缩,会加重关节炎、风湿病。

1.3 治疗室温度高、治疗时间过长造成患者不适

夏季,一些风湿患者因畏寒,在做治疗时紧闭门窗,且喜高温长时间泡脚。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眩晕、心悸、汗多等症,严重者出现中暑。

1.4 护士对患者身体情况评估不全面、及操作不当

患者在做足浴治疗前,护士未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评估,造成下肢感染、烫伤。低血糖、高血压、饥饿、情绪不稳定者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心慌、晕厥等表现。中途添加药液因操作不当,造成患者烫伤。

1.5 足浴器消毒隔离不严密,造成局部皮肤刺激或交叉感染

因住院患者病情不同,所用的治疗药液也不同。护士为方便操作,同病区同病种的患者用同一种药液做治疗,极个别患者局部皮肤会有红疹、瘙痒发生。所用足浴器未经过严密消毒隔离,有脚癣等皮肤病传染的可能。足浴器在消毒后,消毒剂清除不彻底,局部皮肤有刺激感。

2 防范对策

2.1 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询问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疤痕、感染、破溃,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等。对于局部皮肤不完整者,禁做足浴治疗;糖尿病、末梢循环不良及老年患者做足浴时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42℃;高血压患者治疗前监测血压;避免空腹接受治疗,低血糖患者补充糖份。

2.2 视季节 、病情调整适宜的治疗环境

在寒冷季节做治疗时,应关闭门窗,室温不宜过低,必要时双下肢加盖浴巾保暖,足浴器内水温一般不低于40℃,电动足浴器应保持恒定的温度,不能加热的木桶足浴器应随时添加热的药液,避免患者受凉,液面保持在踝部以上,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直风吹。患者在夏季治疗时,治疗室应开窗通风,药液温度不超过50℃,治疗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2.3 规范操作,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中药足浴疗法虽已被推广,操作时仍需要专业培训。足浴治疗所用中药要做好查对,避免药液混用。添加药液时,嘱病人双下肢放置足浴器外再行添加,杜绝烫伤事故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若病人出现眩晕、心悸、虚脱等症状,立即停止治疗,将患者置于通风处,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并分析原因。

第9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机械维护维修,管理,工程机械

中图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 前言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当前各企业的维修管理力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维修管理的需要,存在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一般建设项目建设的特点是工程量大、工期紧,必然要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施工机械来完成。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稳定协调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我国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工程机械是国防工程施工及道路建设的主要装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纷纷进入各施工企业,对于确保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不规范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上,对工程机械管理、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尽管已经实施定人定机制度,但是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经常难以落实到位;对机械使用部门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维修工期难保证、忽视维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还存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只注重机械设备的使用,不注重维修保养,导致设备出现问题。出现追求短期效益行为,使得工程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其结果造成工程机械的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工程机械维修过程中认识不足 在工程机械维修过程中,配件市场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在更换配件前,配件没有经过技术检查,维修人员就将其直接安装到设备上;还存在由于维修人员没有重视零配件质量和型号,忽视零配件的型号的不符合带来的危害,造成配件代用甚至错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没有通过正确分析故障,盲目地对故障原因下结论,造成新的问题的出现;没有做好部件的清洗工作,不注意加强对部件表面杂质的清洗,会导致零部件的磨损和腐蚀性破坏,从而严重影响维修质量和机械维修以后的使用寿命。

三.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应对策略

1. 针对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寻找出做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对策。采用最优维修方案,工程机械维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维修方案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在维修的过程中,采用以下策略会收到良好效果。把传统的普通的事后故障性维修和定期的预防性检修改为事后维修和状态监测维修。优点在于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事后维修的维修技术简单,不复杂,设备损害再维修,只是恢复工程机械原有性能的手段;定期维修是指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法,规定保养项目,把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划入修理的范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维护是不经济的。

因为如果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时,直接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状态监测维修是通过预防检查的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只有当状态监测表明有必要时才允许进行维修,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执行状态监测维修将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设备维护管理方案。推行状态监测维修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企业重视,组织落实;

(二)配置仪器,建立管理档案制度;

(三)加强人员培训。只有更多的企业认识并接受状态监测维修,才能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

2. 完善管理办法 如果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制约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把维修纳入企业的制度化,进行强制管理。企业应在行政管理上对维修采用相应配套的手段,亦即把维修工作的好坏与工资收入、纪律处分和用工合同等一系列经济的、行政的奖罚强制措施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3. 维修工期标准化 讲究效率降低成本,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工程机械维修过程中,企业要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积极寻求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的途径。也就是要讲究效率,使个体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化通过对工程设备维修全过程的简化、统一、协调和优选,达到有序,从而重复利用这种有序性来消除无效的重复劳动,降低消耗,缩短工程机械维修周期。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因此,标准化是提高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有力杠杆,它有利于达到统一规范,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

4. 加强人员培训 一个企业即使有现代化的工程机械维修手段,也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维修物质基础,要使现代化的工程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维修能力的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功能不断的融入到工程机械设备中,这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维修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工程机械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人才的培养可以挖掘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企业的成功必然带动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社会的进步。不难看出:培训是一件造福员工、加快企业发展、回报社会的福利事业。因此,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企业也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工程机械修理流程为了降低成本,方便维修管理,提高维修进度,必须对维修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工程机械修理流程是指各修理机构在工程机械修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作业程序。当工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先检测诊断、确定维修项目、外部清洗、整机拆卸(总成拆卸、零件清洗、零件检测鉴定、零件修理、总成装配、总成调试磨合)整机装配、整体调试、竣工验收、填写设备技术维修档案共8大环节。为了规范工程机械修理流程,每个流程都有明确的任务。其基本过程是这样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先检测诊断,确定维修项目编制作业方案、外部清洗,然后按专业分工进行整机拆卸。整机拆卸后,质量检测组负责发动机、电气部分、机械传动装置校验数据等工作。各专业组对总成进行拆卸,对零部件进行清洗,并对零部件进行分类鉴定。零部件检测鉴定时首先选出必换件,进行必换件的申请换领,保证必换件无条件更换;然后对各零件进行检测,对可用件继续留用,对可修复件进行修复,对报废件实施废品入库和新品请领。修理过程中需同时进行装配检验,总成装配完毕后,对各总成进行磨合调试检验,在调试过程中若有不合格的,则再进行拆检或修理。各总成修理完毕后进行整机装配、磨合调试试验,直至竣工验收合格后再填写设备技术维修档案,整个修理过程结束。在修理任何环节,若质量检测不合格,则需重新返工处理。

五.结束语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越来越先进和复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工程机械维修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采用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在维修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维修标准化工作,不断规范机械设备维修操作流程,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并落实到位。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必须与基本建设事业和机械发展相适应,不断丰富企业自身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加速机械设备维修及管理的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 孙博为.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工程机械,2010(10).

[2] 曹忠.中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新模式,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03).

[3] 易新乾.装备制造企业要发展服务经济,装备制造,2008(05).

[4] 马怀祥.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备诊断工程,中国机械工程,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