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工厂环境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环境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厂环境政策

第1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责任竞争力案例

公司简介

英博啤酒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啤酒酿造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之一。英博在中国拥有超过30家啤酒酿造厂,中国市场总销量达到400万吨。

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气候变暖、能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危及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活福祉。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着对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

解决方案

英博的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提高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而这已经成为英博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工厂最优化管理制度(VPO)

英博用全集团的关键业绩指标(KPI)以及由所有地区的环境和安全(ES)经理和工厂分担的酒厂一级的目标来衡量环境、健康和安全成绩。每个工厂的环保成绩目标是特制的,以便能聚焦各工厂的具体业绩改进。除了VPO之外,各工厂还可以选择外部认证,如ISO14001。

用水管理

英博集团的《环境政策》和《操作准则》是用水管理的指导文件,另外工厂还设定了具体目标以及适用于全球的KPI确保其实施。减少耗水的计划包括:再利用某些锅炉冷凝水,回收两台洗瓶机的水,将过滤后废水重新用于清洁用途,更换地下的渗漏的供水管道。

能源和碳排放的管理

英博啤酒支持1997年京都议定书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建立了英博管理人员的“京都网络”,用以分享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最佳操作经验。

副产品和废物管理

在废物处理方面,英博的战略是将存在残留价值的副产品与废物加以区分,对前者进行回收或再利用,以及回收现场包装废品等其他废品。不断改进原料选择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副产品符合关于动物饲料的安全规定。包装必须考虑法律要求、环境影响、可供回收的设施、可用技术、各种市场需求、贴标要求以及客户/消费者的期望。

成效

在用水管理方面,自2005年起,英博每百升产品用水下降了3.8%。在能源管理方面,自2005年起,英博生产每百升产品所需能源量下降了16.7%。在副产品和废物管理方面,英博现在全球的再利用/回收率已经达到97%,如雪津啤酒2007年生产可回收的二氧化碳量除淡季外基本上能满足生产需要,部分实现循环经济,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了“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第2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现如今我国的化工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壮大,很多地区已经开展化工生产基地和生产销售一体流程。这些化工生产线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我国未来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该行业的发展也随之暴露出了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因为在化工企业的生产当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会涉及到废水的排放和废物以及垃圾的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化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使得化工企业可以长期的发展下去,就应该对环境问题给予正确的处理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对废水和废弃物品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我国化工企业生产的现状和环境保护对化工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论述。

1我国化工企业的生产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如今化工企业的生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很多化工企业为了节省自身的经济开销和费用的支出常常没有废水和废物处理这一环境,直接就将废弃的污水排放到河流当中,这样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种情况一般针对于一些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化工厂,并且这样的化工厂并不占少数,很多地区的化工厂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化工厂员工自身的环保意识差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化工厂当中员工学历较低,素质不高,这样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自然不会将环境保护视为重要的内容,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现如今化工生产中出现的状况。

2环境保护对化工企业长期发展的促进性作用

(1)可以降低化工生产废料的污染:

上面笔者简单的介绍了一些现如今我国化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可以将环境保护充分的融入到现有的化工生产当中将会对我国的环境有着很大的益处。其中较为明显的益处就是可以降低废料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加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关人员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讲座或者是环保宣传知识,以此来提醒企业中的人们要时刻的记住环保意识。在化工厂当中设置一些可以讲解废料的装置,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废料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在增强民众环保意识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增强民众环保意识的时候还能够促进化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为只要环境能够有所保障,就将会对化工生产的未来有着很好的促进性作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都在倡导要保护环境和维护环境卫生,这些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都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现如今我国政府曾经多次倡导要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要想降低我国化工生产的环保问题,首先就是需要将现有的环保问题给予解决,在此基础之上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只有在环境好的情况下,才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化工生产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可以让化工企业争取环保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化工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改造以及技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和支持。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化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国家有关部门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制度,对于一些环境保持好的化工企业都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及专项资金来引导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化工企业应该积极的争取,以实现短期环保投入与企业发展的平衡。由此可见环境保护不仅仅可以促进化工企业的长期发展,还能够为企业寻找资金援助。

3结语

第3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一、跨国公司验厂缘由

1、消费者的推动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可,围绕着捍卫消费者利益、劳工利益、环境利益这三大公众利益,在西方社会掀起一系列的广泛深入持久的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纽结的社会运动,包括消费者运动、劳工运动、环保运动、女权运动、社会责任投资运动、可持续发展运动等等。西方的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的商品的制作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权标准和环保标准。他们把“拒绝购买”作为手段,迫使企业为了市场份额而不得不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声音。特别是对那些有品牌的跨国公司,为保证其长期效益,不能仅仅考虑其利润因素,而必须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2、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

全球资源(包括人力、物产、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全球范围流动,促使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拥有跨国公司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它们利用这些优势,推动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从而也自然地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然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三废污染、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正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干预外,还要求进行国际合作,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都会涉及其他国家,涉及到全球。这些促使各国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进一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验厂。

3、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欧美跨国公司能将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经营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获得巨大的发展。跨国公司从追求利益的本质出发,充分认识到公司利益与公司环境,特别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不再是分离的、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很大代价。同时也认识到不仅要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企业还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社会形象,才能够更多地赢得顾客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满意。所以,几乎目前所有跨国公司都已经意识到它们对全球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一些公司制订自己的公司政策,将公认的劳工标准作为采购合同条款,要求全球合作伙伴(特别是那些为它们生产产品的工厂)遵守国际劳工标准和当地劳动法规,很多大型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者委托专业公司监督工厂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有严重违反的情况,它们会要求立即纠正,严重的可能会立即取消订单。

二、跨国公司验厂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各个跨国公司作为客户验厂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一些要求上有出入,但总体上包括这么几个方面:(1)薪酬;(2)工作时间;(3)强迫劳动:(4)童工:(5)歧视;(6)工作环境-健康安全;(7)工作环境一宿舍健康安全:(8)工作环境一骚扰;(9)环保;(10)检查权;(11)外发加工;(12)张贴行为准则。其中第1、2、3、4、5条主要是有关劳动者工作权利的问题,第6、7、8条是有关工作安全的问题,第9条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第10条主要是涉及对员工和外发供应商的检查规定,第11条主要是涉及外发供应商的管理,最后一条主要是关于公司内部张贴行为管理规定。

客户验厂一般包括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查看生产环境。(包括仓库、车间、食堂,如工厂有其它设施如宿舍、医疗室等也要看)。

其次,找工人抽查访谈。找工人访谈主要是向工人问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个人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培训状况、工作时间、工作合同期限等等。

再次,查阅工厂文件。查阅工厂文件作为一个主要的环节,工厂文件包括:(1)生产情况:工厂通常做哪一类的商品;评估月产量(要分产品种类报月产量):生产设备明细单(同时要注明生产设备的出厂日期),生产设备的保养记录:年度主要产品的实际出货量(分月报及分年报):主要的客人资料;客人查厂当天工厂正在做的大货的产品资料及所属客户的资料;工厂生产大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报告(要求是工厂的QC自己查货并填写的),包括原产品、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报告:(2)公司管理情况:工厂的部门组织架构图,另外还有生产部及质量部的详细部门架构图和管理文件: (3)员工工作状况资料:12个月的工人工资及考勤记录:防火演习资料:医疗室的许可证及医生的上岗许可证(工厂有医疗室);卫生许可证、厨师证(工厂有食堂);工人保险资料。

最后,报告验厂结果。告知此次查厂的结果,同时要求工厂在14天内给出纠正计划。

三、跨国公司验厂与企业的行为守则

跨国公司在国内进行跨国采购或委托加工生产,作为客户要求生产企业在努力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兼顾一系列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内外的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等。这些责任就要求企业对生产过程要有一个更高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说,企业要有基于社会责任基础上的行为守则(COC)。

COC是公司内部制定的或自愿采用其他专业组织已经制定的政策或标准,它承诺公司及公司对所有商业伙伴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分包商的劳工问题负有责任,要求所有商业伙伴遵守基本的劳工标准和当地劳动法规,为工人提供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守则涉及童工、强迫劳工、职业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惩戒措施、歧视、工作时间和工资报酬等,也有一些公司加入环境保护、慈善活动和社区关系等内容。COC是企业内部制定的,有时缺乏通用性。这意味着企业完全遵照某个COC而通过一家公司的验厂,并不表示可以顺利通过其他公司的检查,因为各大进出口公司、跨国公司或者各个国家对于社会责任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这就给生产厂商带来很大的难度,会让他们总是疲于应对各种不同的验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劳工组织、人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联合各大跨国公司,一起制定了不少社会责任守则和认证标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SA8000、FLA、ETI、ICTI、WRAP、OHSAS1800等一系列标准。由于SA-

8000可以应用到很多行业,也被许多国家所认可,所以影响面最为广泛。

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由美国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于1997年联合欧美多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制定的,并建立了SA8000认证制度,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歧视、结社自由、惩罚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九个要素。SA8000标准受到欧美国家工商界和消费者的欢迎和支持,美国雅芳公司、玩具反斗城公司、法国家乐福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支持SA8000标准,鼓励供应商通过SA8000认证。2001年12月,SAI又了SA8000标准修订版。同lS09000质量管理标准一样,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任何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SA8000认证,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表现和承诺。

SA8000标准不是法律,它对企业与个人没有任何强制力,它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核心是保护劳工权益,如不允许使用童工、保证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等。但它作为一种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制约,对劳动者的保护,对产品信誉呵护的制度体系,很快被国际企业和消费者接受。

四、如何看待跨国公司验厂

1、验厂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1)验厂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众多企业的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如果按照客户验厂要求,加大对职工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果严格执行社会责任标准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限制,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当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将会丧失,使企业陷入困境。

(2)验厂可能使企业失去订单。一般第一次验厂不收费,如果不合格,限期整改。第二次验厂收500~1000美金不等,如果第二次验厂又没有通过,再给一次机会,这次仍要收费。第三次通不过就取消定单。各企业对验厂都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企业成立了人权验厂部、验厂事务部,专门负责验厂的工作。

(3)验厂可能使企业的技术秘密丧失。有些跨国公司通过多家认证机构执行检查,在考核和监督过程中,由于多家机构检查和频繁的检查次数,可能会使企业的一些专利技术丧失,从而失去竞争力,使生产厂商的利益受到损害。

2、验厂对企业的正面影响

对待客户验厂要有正确的心态。验厂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的劳动法规办事,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更会给企业带来大量收益。

(1)避免贸易制裁,确保接单出货的顺利进行。通过客户验厂合格,能保证企业正常出货,贸易摩擦也相应减少。

(2)确保与客户/供货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客户验厂合格后,可以增强客户的信任,便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尊重员工生命,提升企业形象。客户验厂的很多方面是关于劳资关系和员工工作安全方面内容,客户不间断的验厂,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关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因素,例如加强防火检查,加强设备操作检查,这些可以间接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第4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关键词装饰工厂化优势对策

1我国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对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有很大转变,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现有的有关设计、施工方法、工艺以及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之外,更要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配套,对工厂化产品的性能、规格、安装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配合协调知识等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还要能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创造新的工厂化装饰模块和装配方法。

对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上也应作相应调整。除了要增加开设有关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构造与施工、管理等课程外,还应有选择地开设诸如机电、模具设计等与工厂化产品相关的生产知识、安装知识、质量检测知识。特别是对装饰构造与施工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形式及观念上应进行深层次变革,同时加强工厂化装饰理论的课题攻关。

参考文献

1解本政.论建筑装饰企业木制作产品的工厂化的生产[J].装饰名品,2004(3)

第5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工作思路,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创建花园式工厂与发展生态化工业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培育和谐发展能力,改善综合配套环境,促使园区向园林化的方向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结合园区的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产业定位、企业特点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企业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制定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为基础,为入园企业设计效果图提供参考,做到厂区内外统筹兼顾,景观协调悦目。

(二)社会参与原则。硬件环境建设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和企业投资为主、园区统筹监管的建设模式;突出企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突出园区配套景观工程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包括构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水综合利用协调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

三、园林化园区总体目标

到2010年年底,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5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25%以上(新建企业当年绿化率达到10%),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65%,基本完成嘉东、嘉北、双泉工业园的绿化景观工程,进一步转变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园区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园区整体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花园式工厂建设标准

(一)企业重视绿化工作,有年度及阶段性规划,企业领导层及职工对绿化工作态度积极,按照规划投入资金有保障。

(二)绿地规划面积占单位用地面积的比率达到25%以上;绿化完成面积占绿地规划面积的比率达到100%。

(三)厂区苗木栽种不少于具体要求中的数量;乔、灌、花、草相结合,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养护管理到位,厂容整洁,花草树木生长繁茂,景观和绿荫效果俱佳。

(四)按照方案要求完成厂区周边硬化及透空围栏建设,厂区建筑物外墙粉刷色彩协调统一;同时做好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做到环境干净整洁,不留死角,不堆垃圾。

(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厂房及辅助设施,重视仓储用房建设,做到厂区原料、成品入库,不露天堆放。

五、具体要求

(一)生态环境建设

1、企业厂区绿化。(1)各企业厂区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的总数,按规划面积大小,绿化水平达到以下指标: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200株;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的,不少于400株;3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不少于600株;8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不少于2000株;厂区总体绿化率不低于25%。(2)各企业绿化区域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达到节水目的。(3)各企业可参考以下绿化模式:厂区道路两侧间隔种植乔木和长青灌木,并种植花卉对地表进行覆盖;专用绿化区域种植灌木或花卉植物;围墙内侧种植树冠高大的乔木,并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办公区周边种植花卉或草坪,室内摆放盆栽花卉。

2、企业厂区及周边硬化。(1)各企业厂区内露天场地(除绿化用地外),由企业自行实施硬化,总体达到覆盖全面、统一美观的效果。(2)各企业厂区围墙外侧至园区道路绿化带之间区域的硬化工作由企业投资实施,硬化方式按照具体情况由园区办统一规定。

3、透空围墙建设。(1)沿道路有围墙的企业,新建的必须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封闭式围墙的要进行改造,达到开墙透绿,绿化共享的目的;因生产因素确需挡土墙且已经建成的,在围墙内种植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2)各企业建设或改造后的透空围墙,需与周边已建成的透空围墙协调一致。

4、厂区及房屋建设。(1)企业准备建设未进行设计的,在设计阶段必须与园区办沟通衔接,设计方案参考园区办编制的《****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做到单体建筑与整体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2)已完成设计的,开工前必须将厂区及建筑物效果图报送市规划局和园区办进行审核。(3)厂区房屋除办公、生活用房外,生产用房要求建设标准化厂房(钢结构彩板,白墙蓝顶)。(4)2008年7月30日以前已动工的,参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进行外部装修。

5、选烧焦类、制造加工类、食品加工类企业相关建设要求见附件。

6、园区公共区域绿化美化。(1)园区内预留的专用绿化区域,按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突出绿网结构、组团隔离、绿线控制和节点景观,由园区办分年度组织实施绿化及美化建设;各种零星空地,按照节约成本、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思路,结合重点绿化景观工程的实施逐年完善。(2)按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绿化结构和目标,重点实施嘉东工业园创业大道和金港路、嘉北不锈钢产业园及双泉工业园部分道路和区域的绿化,基本构筑园区绿地系统框架,总体上形成布局合理、景观雅致的优美环境。

(二)环境保护

1、新建企业必须在入园建设前完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已建成的企业在2008年年底前补充完善环评手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造、使用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2、各企业在厂区内必须安装废水净化设备,中水回收用于绿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工业废渣实现梯级利用,气体、烟尘经回收利用后排放必须达标。

3、各企业产生的不可再利用的工业废渣,运送至市建筑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不得在厂区内堆积,不得随意倾倒。

六、实施阶段和重点工作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1、宣传摸底:将此方案下发至各企业,对业主进行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宣传,适时召开园区与企业联席会议。

2、调查摸底:采取边宣传边摸底的方式,园区办各部室按照分管区域和职责,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对各企业绿化完成量、绿化预留面积、硬化面积、废渣排放量、围墙建设等现状做好调查和数据统计,并造册登记。

3、上报方案:按照此方案要求,各企业编制花园式工厂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厂区总体规划图、效果图,绿化、硬化实施方案等),在2008年12月31日前报送园区办。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9月

1、加强督促落实力度。按方案要求,对各企业开展花园式工厂创建的工作进行督促落实,重点抓好企业硬化、绿化、美化、围墙改造、房屋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查找在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实施园区绿景工程。按《****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开始实施园区内主要道路、办公区及其他区域的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和零星空地的绿化美化工作。

3、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环境标志认证和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认证等。

到2009年年底年,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1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15%,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50%。到2010年9月底,基本实现方案制定的总体目标,完成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在2009、2010年的10月—12月,由园区办对企业建设花园式工厂进行检查验收。

2、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园区办在2009年、2010年对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进行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充分发挥园区办多年来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围绕创建花园式工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业主及社会各方面对生态工业园的认识,扩大花园式工厂建设的社会影响,带动企业踊跃参与。

(二)出台政策、以资鼓励。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以提高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积极性,对建成的花园式工厂示范性企业进行挂牌、奖励、重点支持等方式,推动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附:1、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2、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3、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附1:

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园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选烧焦类项目。

2、已建成的企业,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要进一步规范,各功能区要有明显的绿化隔离带。

3、办公区、生活区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作业区可保留实体围墙作挡土墙。

4、作业区内原料、成品、废渣等堆放有序,堆放高度不得超过挡土墙。

二、绿化、硬化

1、功能区之间的的绿化隔离带采用乔、灌木密集带(侧柏带、小叶榆带等)与高大乔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绿化、吸尘、隔音效果;实体围墙内侧种植攀援植物和高大乔木,达到立体绿化效果。

3、办公区、生活区内除必须硬化的场地(如道路、停车点等)进行硬化外,其余用地用于绿化;作业区内除绿化用地外实现全覆盖式硬化。

三、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2、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净化设备和绿化滴(喷)灌设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附2:

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要求,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和生产区域,生产用房必须建设标准化厂房。

2、生产区内建设仓储用房,各类原料、成品入库,不得露天堆放。

3、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企业沿街围墙必须进行改造。

二、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2、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净化设备和绿化滴(喷)灌设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附3:

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要求,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和生产区域;生产用房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建设,无特殊要求的建设标准化厂房。

2、生产区内建设仓储用房,各类原料、成品、废料实现全密闭式存放和管理。

3、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企业沿街围墙必须进行改造。

三、环保设施

第6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烟花鞭炮产业是一种特种行业,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既存在产品单一、利税低微的缺陷,又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反复调查研究,认为生产烟花鞭炮是我镇的一个特色经济,又是群众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必须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规范发展的力度,合理整合资源,引导民营业主在发展方向、规模、重点等方面下功夫,兴办安全型工厂和生产科技含量高、利税高的产品。去年以来,我们改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为建大型安全型烟花鞭炮加工厂,改原来生产单一的鞭炮产品为既生产鞭炮又生产多样化的烟花产品,逐步提高烟花鞭炮产业水平,把它做成我镇的支柱产业。目前,我镇一家一户的鞭炮生产点已全部取消,投资1020万元、占地450亩的5家烟花鞭炮厂已经建成,这5家新厂都取得了省级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的产品除了鞭炮外,还有150个烟花品种。金辉出口烟花鞭炮制造公司,投入资金400万元,占地100亩,建大小厂房80多栋,投产两个月来,实现产值170万元,利税30万元。

二、安全第一,规范生产

烟花鞭炮产业对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规范生产。在工厂的选址上,我们从浏阳危爆科请了三位专家,组成一个工厂选址小组,把烟花鞭炮工厂全部建在远离集镇、无人居住的边远山头;在厂房的建筑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A、B、C三级工房和间隔距离标准建设,经上级有关部门检验,工厂建筑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在技术操作上,每个厂以每月1800元的高薪请来浏阳技师一名,现场带班操作;县公安局、镇派出所和镇政府一起,每月到各企业检查两次,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二是规范经营。镇政府成立了桃花江烟花鞭炮销售燃放公司,严格统一管理,把住原材料购入关,只准许5家烟花鞭炮企业从公司购进原材料,杜绝非法生产原材料,把住烟花鞭炮产品的销售关,统一销售价格,调节烟花品种,以防各厂家互相压价,确保民营业主的利益;把住烟花的燃放关,组建了一支6人烟花燃放技术队伍,随时为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燃放服务。三是规范制度。参照浏阳等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每个企业都制定了《专职安全职责》、《质检员职责》、《技术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及培训制度》等26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并要求各企业员工严格按制定执行,违反制度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版权所有

第7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土壤

“制造业大国”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观察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如何促进制造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对于反思和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重新构筑其制造业核心优势的战略措施。虽然制造业仅占到美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20%,但制造业的研发支出却占到美国总体研发支出的约2/3。没有制造,就没有研发和创新。金融危机促使美国重新思考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关系,重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逐渐成为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社会的共识。

再来看长期坚持工业强国战略的日本和德国,他们积极利用发展先进工厂、加强工程化方面的技术能力来保持其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

以日本为例,“母工厂”实践是日本企业全球制造业战略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在日本的制造业体系中,“母工厂”不仅是精细制造车间,更是其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验室。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的国际贸易投资秩序形成的背景下,近年来,“母工厂”在日本制造业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又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依托“母工厂”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母工厂”和产品研发部门的协同创新,以及从全球视角构建“母工厂”体系,等等。

正是由于德国和日本在先进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因而常常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领先于作为高新技术策源地的美国。

无论是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产业和科技战略调整,还是日本、德国长期保持制造业强国的经验,都表明,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土壤。

因此,要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能够催生和孕育高技术的角度,而不是从制造业自身规模和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的角度,来认识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的重要性,要通过优化创业、投资、金融、土地等各种政策,来优化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保证足够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愿意进入制造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土壤。

另一方面,要主要从有利于形成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而不是占领多少科技制高点的角度布局中国的科技资源。

目前各级管理部门设立的各类科技扶持项目具有明显的“重产品、轻工艺”的倾向,这是导致我国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具有庞大的工业规模、但仍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制造业大国,必须协同推进中国的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创新。通过大力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提升我国“实验室”研发能力的同时,大幅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化能力和精细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在“工厂”层面的竞争能力。

“自主创新”与科技政策思路调整

自主创新是大学、企业、政府等各类创新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激励结构的深刻调整,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应当随着及时调整。

首先,要让大学和科研院所“归位”,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支撑。

“企业是创新主体”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过去我国创新体系长期存在“科学”和“技术”两张皮的问题。应该注意到的是,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确实有科技成果转化不力的问题,但更有科学和共性技术本身创新能力弱即两张皮自身质量都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各类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有针对性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对促进产业化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行为造成比较严重的扭曲,基础性研究追求“短平快”、研究人员“走穴”的现象日益严重。

加强产学研合作,必须是以公共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前提的合作。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究型大学制度和公共科研制度的前提下再讨论如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即便如此,这些国家在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仍然会出台、跟进一系列的避免公共研究人员过度参与商业化活动的政策安排,这一点对于中国今天的科技体制改革非常重要。

因此,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首先要完善公共科研结构的激励机制,保证大学和科研院所踏踏实实做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科学和共性技术支撑。

其次,在注重资金扶持、提高企业创新激励的同时,更要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不是要将创新资源向各个行业的一两家企业集中,在主导技术不明确的前沿技术和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这种“一两家”企业思维尤其危险。

集中资源办大事是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普遍做法,是社会主义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但集中资源不能违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

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创新最大的特点是,技术路线是不确定性的,能否成功是不确定的。发展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当然要依靠大企业,但同时要注意依赖不同技术路线的、不同规模层次的企业间的竞争和多样化的探索。

此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不等于科技扶持资金一给了之。

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动力,除了增加资金方面的扶持,更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秩序,让企业形成内在的、持续的创新动力和压力。

政府的科技资金可以更多地应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和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等市场不能完全解决的领域。

例如,加快国家高效能运算中心,在加快高效能运算前沿技术突破的同时,重点加强针对中国企业现实需求的高效能运算公共服务;加快工程数据库的建设,为发展精细制造提供数据支撑。

最后,要在加强研发能力的同时,加强产业部署,形成研发、工程化、商业化良性互动的局面。

完整的创新过程不仅包含新技术的突破,还包含新技术的工程化(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商业化(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创新环节。

过去我国的科技政策更多关注研发过程本身,对于技术应用、推广和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的关注不够或实施不力。

第8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世界工厂是指一国经济融于世界,参与了国际分工,并意味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了“工厂”的角色。具体来说,成为世界的工厂,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它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世界工厂是特殊国家的特殊现象,它与工业化不同,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的过程,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中国在加入WT0后能取代日本成为历史上第四个摘取“世界工厂”的桂冠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哪些优劣势呢?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存在的差距和具备的优势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存在的差距

1、中国的大宗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领域,而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领域明显落后于工业发达的大国。中国出口的服装、机械、电子等产品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这些产品单价低、附加值低.一些高、精、尖的产品品种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进口。例如,中国办公与通信设备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4.6%,不及美国的16.3%,日本的儿5%。中国汽车及其零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及其零件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0.2%,与日本的15.4%、美国的儿9%相差甚远。

2、在市场结构上,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低,处于低水平竞争,而且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它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渡竞争状态,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全球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美国占31%,日本占29%,这两个国家总共占60%,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工业制造业进入世界500强,在入世后五年的保护期内,中国汽车等大企业集团的成长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3、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对外直接投资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贸易规模虽然不断扩大,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出口的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品,而且在贸易过程中缺乏跨国贸易经营能力,易受国外反倾销的申诉。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只有少数几个产业能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占一席之地,中国的跨国企业还没有真正走上国际大舞台。

4、企业缺少创新能力,特别是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科技投入少。目前中国只能说在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和加工组装型的家电及电子通信产品工业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在技术密集型产业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水平。

(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

中国制造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但也有自身的比较优势。

1、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使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1998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日本为29.9倍,韩国为12.9倍,同时中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

2、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需求量非常之大,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中国家电、服装等许多产品的生产能挤入世界首位,这是与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分不开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国内竞争.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推动“世界工厂”的形成方面具有相当的市场空间。

3、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大量的国外资本.加入WT0后,世界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寻找落脚点,大量国外资本来中国寻求市场。日本、韩国企业纷纷看好中国;新加坡也已制定了新世纪中国策略,以加强与中国企业的联系;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跨国大企业也在中国积极寻求投资合作的机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无限生机。

4、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9・11恐怖事件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世界经济也因此受到牵连,只有中国作为世界上“一枝独秀”,GDP仍然保持稳定的高增长势头。

5、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已建立起来。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网络、能源和供水等,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制造业提供较充分的保障和较强的工业配套能力。

二、中国如何才能成为世界工厂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入世的契机,全面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完全是可能的事.但是我们应看到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差距,要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还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工业化进程。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品牌的道路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发展的力度,增加研发资金,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尽快研究和提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重组,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2、改善外资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但有些政府官员是为了政绩,盲目引进,外资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浪费、重复引进的局面。力~&WTO后,按照国际惯例,在进一步改善外资投资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提高外资的利用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祖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开展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3、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世界工厂”的形成都是以科技革命作为推动力,科技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制造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职业技术的开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化步伐,大中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把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4、转变政府职能。加入WT0后,政府要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只能是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在“世界工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从微观经济的操作层面上撤出,强化调控和监督,承担社会性义务,要健全社会保障系统的功能及规模,但不可超前,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无疑也是来自企业,取之过重会阻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的改革和职能转换,以及体制的建设要在制度层面避免重蹈英国福利社会的覆辙,一方面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成本控制的压力。

5、要消除金融瓶颈,改善金融服务。80年代,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产业瓶颈。90年代以来,金融业已成为产业重组、技术进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大瓶颈。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引入民营金融、外资金融来完善对于制造业的服务。

6、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对于加工制造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侵权行为实施坚决的打击,这对“世界工厂”的建立和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9篇:工厂环境政策范文

有些事物从诞生之初就有无法洗脱的罪行,被视为“原罪”。

汽车与环境的背道而驰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汽车的独特属性,使得汽车从生产到使用都会不停地消耗能源、排放废物及污染空气,从而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近段时间北京城弥漫的雾霾,更是让人们开始关注作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的汽车尾气。

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全世界每年用于汽车制造上的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等就超过6000万吨,同时,机动车的燃料消耗又成为无情吞噬石油资源的无底洞。目前,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同时,汽车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

监测表明,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同时,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噪声污染会直接影响公众健康。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除此之外,之前很少被关注的报废车问题也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而变得日益严峻。

总之,汽车一直是一些环保人士眼里破坏环境的恶魔,但事实上,现在的汽车行业正在让自己变得更为环保。

出生:环保工厂控制污染源头

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流水线式的汽车工厂每天都在消耗巨大的能源,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污染。如今,全世界每年用于汽车制造上的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等就超过6000万吨,而因为生产所耗费的水、电等资源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巨大的工厂运转起来本身所产生的污染自然也就极为可观。

不过尽管依旧是能耗大户,但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在节能环保领域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尤其是那些在中国近十几年建成的新厂,普遍采用了这些汽车巨头们全球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从建厂开始,到冲压、车身、总装、喷漆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尽可能的节能环保,使得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降到最低。事实上,这也是各大汽车厂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随着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冲压车间全部采用自然通风并应用废热回收技术,全年可节电约5.7亿度;其总装车间的水循环利用高达90%;而得益于全新的喷漆生产概念,喷漆车间可以节水60%,节能65%,减排70%。

福特全球节水战略:

自2000年以来,福特从每一个环节减少用水,从冷却塔到零部件清洗和喷涂作业,用水量减少62%,共计4千万立方米。这些水足够填满1.6万个奥林匹克标准尺寸游泳池。

通用美国工厂:

2012年,通用汽车在美国工厂的能源效率较2011年相比提高了11%,能耗支出节省了2千万美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0000吨,这个数字相当于52900辆乘用车一年的尾气排放总量。

成长:新技术带来新生活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这段时间来肆虐北京城的“雾霾”,就与汽车尾气密切相关。尤其是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污染已经超越老牌的工业污染,成为空气污染不容忽视的“祸首”,根据环境保护部日前的《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机动车污染防治成为关键领域。国务院目前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也对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汽车技术的革新。要知道,按环保标志分类,仅占汽车保有量16.4%的“黄标车”却排放了全国汽车尾气排放中63.7%的NOx、86.6%的PM;而占保有量53.7%的国Ⅲ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还不到排放总量的25.0%。随着技术的革新,各大厂家相继推出了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发动机,尤其是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的不断推出,使得汽车业“还地球一个蓝天”成为了一种可能。

修炼:社会责任不是场“秀”

汽车的“原罪”,使得汽车厂家对于搞环保、做公益、宣传节能减排尤为热衷。你可以将之视为各种“绿色”秀,但不可否认,有所为总比无作为要好得多。这也是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良好的驾驶习惯的养成,对于减轻汽车污染有着直接的作用,这也是各大厂家热衷于节能驾驶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财大气粗”的汽车厂商们不会将行动局限在这一狭小区域。

丰田志愿者丰宁植树活动:

丰田在内蒙古丰宁地区坚持了12年的植树治沙活动,截止至2010年底,就已经总共完成了45000亩的植树造林,植树近400万株,实现了80%的存活率,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2%提高到70%。在丰田和广大植树治沙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昔日黄沙弥布的丰宁,如今沙尘量减少,地温上升得到抑制,青草如茵,树木成林。

路虎“二氧化碳补偿计划”:

“二氧化碳补偿计划”正是捷豹路虎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碳排放的行动典范之一。路虎车主所行驶的前72,000公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会以碳补偿的形式加以补救,目前,捷豹路虎在全球已经投资逾50多个项目,在超过15个国家实现减排500多万吨。

退场:变“废”为宝

在汽车报废后,如果不能及时拆解和回收,汽车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报废汽车在回收拆解、材料分离和再利用等环节,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监管和引导,也使得报废汽车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对于报废汽车的处理,也成为汽车环保使命的一大重点。如在2000年,欧盟就报废汽车回收指令,开始将报废车辆的回收利用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指令规定,汽车制造厂商在欧盟国家上市新车时必须出具证明,证明其投入市场的新款汽车的材料回收率至少要占重量的85%,可利用率至少为95%,才能获得市场准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