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绵阳 低碳经济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of Mianyang City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YAO Yaping, LU Jingjing(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Abstract With an increasingly tense energy shortag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ransforma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ianyang city development inevitably choice at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ow carbon economy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n in Mianyang city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ianya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mianyang; low carb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1 绵阳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1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万元GDP综合能耗情况。2012年绵阳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7%,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4753吨标准煤, 2009-2012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5.64%。从全国、全省范围来对标比较,2009-2012年全国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4.38%,四川省累计下降16.36%,绵阳市则低于全省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减排情况。2009-2012年国家和省认可的绵阳市减排项目共计22项,其中二氧化硫结构减排项目5项,工程减排项目1项;化学需氧量结构减排项目4项,工程减排项目10项;新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累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限期治理工程共计53项。至2012年底,绵阳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549万吨,较省政府控制目标3.9万吨低9%;二氧化硫(SO2)排放量5.8583万吨,较省政府控制目标6.2万吨低5.5%;氨氮(NH3-N)排放量2880吨,较省政府控制目标4000吨低28%。

1.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淘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农业方面,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带动的优质粮食、中药材等8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性和民生业方面,正向规模化、品牌化经营。2012年,绵阳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6.7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5.6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7.8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9.1:45.8:35.1,与2005年的22.9:40.8:36.3相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3 节能环保产业稳步发展

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带动下,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形成了环保产品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环保服务企事业单位、清洁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产业体系。产品主要包括环境降解农用薄膜、水质监测仪器设备、中空纤维膜、袋除尘器及滤袋、无汞电池、环保电视和节能空调、生物柴油、新型保温建材及防火涂料系列产品等。

1.4 能源供给结构多样化

截至2012年底,绵阳市基本形成以原煤、原油、天然气、热力、电力为主的多种能源要素供应体系。燃气集团、天新燃气、港华燃气三家供气单位年供应工业用气达8亿方,民用气供应达40万户。热电厂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1.9亿千瓦时,年供热能力60万蒸吨。从2003年以来先后建设了涪城区戈家庙秸秆气化站和杨家镇秸秆气化站示范试点;盐亭县引进投资3.5亿元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

1.5 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截至2012年,重点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达到9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1.48%、重点工业废气达标处理率达到99.8%;水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质量标准;空气质量API优良率达96.16%,空气质量良好;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主要非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卫生填埋、焚烧处置的方式,(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83页)处置率100%。

2 绵阳市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调整

随着绵阳市经济的技术加快发展,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改变。与全国一次能源最终需求水平相比,绵阳市对煤炭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2012年煤的消耗量达到730万吨,且仅原煤一项占能源最终需求的77.38%,而对非化石能源的使用率较低;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耗384.41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达70%。从绵阳市现有能源生产和供给情况看,每年都需要从外地调入大量能源产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且能源外调难度起来越大,从不同的能源品种来看,煤炭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2.2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绵阳市新材料、新能源等低碳产业虽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的引进、开发、宣传和推广利用度不够。部分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能力不够,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布局分散,缺乏合理的生产规划,设备陈旧,其性能与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要求甚远,能耗较高。企业节能资金投入较少,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都较低。

3 绵阳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3.1 健全低碳发展政策

研究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科技、产业、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和措施,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参照国内成功地区如上海、保定、广元做法,修订《绵阳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制订《关于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意见》、《关于组织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关于设立绵阳低碳日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逐步推进绵阳低碳经济发展进程。允许各县市区、部门结合自身条件和现状,制订符合自身低碳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3.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快水电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着力调整农村能源消耗结构。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扩大郊区对秸秆气化的利用。推动太阳能建设,认真做好太阳能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准确掌握全市太阳能资源总储量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大力发展太阳能电热综合利用技术。要通过推进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的低碳化。

3.3建立低碳发展资金投入机制

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将市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统筹协调,确定一定比例和额度,在经常性预算中设立节能支出科目,对低碳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采取奖励、税收优惠、贴息贷款和直接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整合现有政府性基金,逐步实现建设发展型基金向支持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基金转型。抽出部分新增燃油税和能源税、碳税的收入,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 刘晗兵.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149-150.

[2] 华晓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7):81-83.

[3] 刘国民,唐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1.11(6):148-150.

第2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低碳生活论文,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低碳生活论文,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 (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三、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

1.烟草产业

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低碳生活论文,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低碳生活论文,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3]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制[J].世界环境,2008,(2).

第3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很多国家都把自身的经济重心偏向低碳型发展,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年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更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针对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下面我就来简要的介绍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改善措施。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1.1法律法规的制定

任何一项措施的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低碳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和低碳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就要数环境的保护了,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此后人们逐渐发现这项法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因此,又接连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1.2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可以说是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也是当前我国需要改善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仍然主要以煤炭为主,几乎占到所有能源消耗的七成以上,其余的有一半以上还是被石油等能源占据,而一些比较清洁的天然气、核电、地热等能源却占有比例很小,这很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1.3产业结构与行业能源消费

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有力证据,当今我国还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占到了总额的46.8%,虽然第三产业的数据和第二产业的相差无几,但是在行业能源消耗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能源消耗竟然占到了总能源消耗的七成以上,并且大部分都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这种现状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善。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注重提高自身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效率比较缓慢,就目前现状来说还是比较低,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发电这一行业的效率较低,进而降低了整个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2.2能源的高消耗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在我国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整个生产过程还是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这一点从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直都比较的大,甚至于都大于1,这种现象就很直观的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电力消耗来维持的。

2.3环境污染严重

我们上文也有所提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很大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一些第二产业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更是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这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非常不利的一个现象。

2.4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极不合理,高污染、高排放的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煤炭、石油等环境污染严重的能源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而一些清洁能源和高科技能源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5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并且在一些更为详细的规定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国的法律法规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3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3.1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因素,并且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我们首先要进行治理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环境治理保护资金的投入,事实也证明我国也正在逐步增加这种投入比例,但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科技水平,采用新型的高科技来提升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3.2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大,导致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而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此调整产业结构。 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我国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相接壤的西南地区可以发展污染小的轻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创造服务业品牌,从而改变和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最后,需要完善工业部门企业的竞争机制,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

3.3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70%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大力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如生物质能、海洋能源、光能等,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对各行业的耗能情况进行监督和奖罚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技术方面,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发展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原煤和原油利用率,并加强在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

3.4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税收作用,实行税优惠政策,使税收政策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起积极作用。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鼓励,加大资金投入,逐渐形成政府引导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排形势。此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3.5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社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上,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走先进和环保的农业之路。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生态工业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推行无污染、低耗能的生产技术。 在生态旅游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目的。改变传统粗放式的旅游模式,提高旅游业科技含量,降低旅游业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旅游业。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很不容乐观,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仍然是我们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07).

[2]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 [J]. 综合运输 ,2010,(05).

第4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现状;前景

[基金项目] 江西科技学院2012年(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YSK12007)。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90-1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200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名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面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成为了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低碳旅游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被正式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旨在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推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碳在旅游业中的排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存在问题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从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的县(市、区)的组成,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均比较丰富,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及低碳旅游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放式开发,资源遭到破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散点状的数量型粗放开发,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高,加上不断加快的工业化步伐,对自然和生态的压力日益增加。

(二)旅游企业对低碳旅游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尽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些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但是大部分旅游企业在其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大力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如产品环保、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减排等方面。

(三)低碳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完善。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尚没有建立低碳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该区域内的低碳旅游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例如政府部门重视经济效益,造成了科学、有效的审批标准的缺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未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存在失职现象,没有制定旅游行业低碳旅游新标准,鲜有将低碳纳人行业发展的考量和评价因素。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识未树立。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的内涵知之甚少。部分游客表示对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认为节能减排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而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例如,在“住”方面,多数游客仍偏好传统酒店,而不是选择独具乡土风情的农家院或节能型、简约型环保宾馆酒店;在“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驾车或包车出行,而不是选择节能环保出游方式。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想实现低碳旅游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旅游产业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等融合打下坚实基础,是该区域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源,已经形成了“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品牌。同时,旅游业还要与工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例如,景德镇的瓷器产业和瓷文化,就已经和旅游产生了很好的融合效果。

(二)低碳旅游行业标准促进低碳旅游规范发展。旅游业虽然被称为绿色产业,但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的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正面临全面转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旅游业减排规划,并出台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状况进行普查梳理,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旅游业的减排规划和低碳旅游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如对景区碳排放量、垃圾处理量、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制定严格标准。同时,出台新的行业政策和标准,引导各相关利益主体参与低碳旅游中来。

(三)旅游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的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应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节能环保,从而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例如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低碳旅游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等领域,推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新能源新材料;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进绿色经营体系建设,开展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

(四)建立低碳旅游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在区域范围内逐步设立一批低碳旅游示范区。相关部门可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低碳培训,在景区和酒店管理、经营等各环节制定严格的低碳指标,先在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条件较好景区,率先建立示范区,制定分阶段、有目标、高标准的节能减碳实施方案,按照生态旅游区的有关标准,全面践行低碳旅游方式,并为其他地区创造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93-96.

第5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重庆市;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078-02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来的,在巴厘岛路线图中得到了肯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低碳技术、低碳生产和产品、低碳消费、碳交易、碳汇等,实质和核心是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从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来看,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和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市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如何才能减缓城市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使整个生态和谐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2007―2009年,重庆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8.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目前,重庆市正在争取国家首批低碳经济试点。

(一)取得的成绩

1.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6年以来,重庆市围绕总量减排制定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管理工作机制的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预警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等众多制度,确保了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目标任务完成。另外,还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耗能设备淘汰目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指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耗产业的淘汰。

2009年9月,重庆市市政府下发了《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就积极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进行了尝试。

2.利用税收优惠促进节能减排

重庆市国税局认真贯彻新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大减免税优惠政策执行力度,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可按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二是大力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以相关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增值税方面,对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即征即退的优惠。

三是实行废旧物资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对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享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优惠。

3.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效

在总量减排工作中,重庆市加大投入,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融资格局。2005年以来,重庆市要求脱硫效率低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火电机组加装烟气脱硫设施,改造现有脱硫设施提高炉内固硫效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有力提高了脱硫设施投运率和脱硫效率。目前主力发电厂和20蒸吨以上的锅炉全部实现炉外脱硫,20蒸吨以下的锅炉正在进行清洁能源改造。自2005年以来,共计完成450余家工业企业的工程治理,大大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另外,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现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82家(含分散型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分布在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共241.21万吨。同时,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也同步跟进。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关停总装机容量48.61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现已关停小火电35.86万千瓦。2008年,全市总量减排工作共计投入7.88亿元,2009年用于总量减排工作的投入约8.67亿元,总量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上半年,重庆市共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23项,共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70项。

4.严格环境准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制定了锶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火电、水泥、钢铁等行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严控制新上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了30余个规划环评和专项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试点。

5.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能源推广。2009年在重庆市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中开展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了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主城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一律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2009年主城区第二阶段清洁能源改造工程中,完成538台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累计可削减燃煤35万吨。低碳能源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资源消耗大,效率低

近四年,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为模式,主要靠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在高消耗上,2005年,重庆市的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5%,而能源消耗却比上年增长22.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96。虽然从2006年起能源消耗系数有较大的降幅,2006年到2008年分别是0.74、0.83、0.45,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从2008年四个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重庆市与其他直辖市相比仍然资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远高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2008年重庆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106吨标准煤/万元,大大高于北京1.037吨标准煤/万元、上海0.958吨标准煤/万元、天津1.053吨标准煤/万元的能耗,能耗几乎是北京的2倍,说明重庆市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与其他直辖市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潜力可挖。

2.能源消耗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资源,新型能源应用少

从2005年到2008年能源消耗的结构来看,重庆市能源的供给、消耗依然是以煤炭为主导,煤炭的消耗大约占到能源总耗的65%,而且重庆市本地煤炭的含硫量是北方煤炭的10倍,所以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治理也是重庆市污染治理的重点。而污染较小的天然气能耗只占到总能耗的12%,无污染的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应用更是微乎其微。为减少高污染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应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三产结构失衡,有待调整优化

从近几年三产对重庆市的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一产的贡献除了2005年达到15%以外,2006年到2008年都在11%左右,而二产和三产的贡献都在45%左右,虽然二产和三产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大体相当,可是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却大相径庭。

在2007和2008年的能源消耗中,二产的能源消耗是三产能源消耗的4.87倍和4.68倍。重庆市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电力等高能耗工业的能源消耗量约占工业能耗消耗量的70%,主要工业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地区高出了40%。也正因为二产在重庆市的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消耗大、污染高,所以重庆市在资源的利用上才显得效益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

4.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手段落后,有待改进

重庆市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据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显示,重庆市2008年废水排放量达到145 113万吨,比2007年增加10 872万多吨;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82 400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627 238吨。

从污染治理方面看,目前重庆市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压力。一方面,投资大、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积极性,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末端治理往往使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废气治理产生废水、废水治理产生污泥、固体废物治理产生废气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从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来看,清洁生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和表现。这将要求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对策

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发展低碳经济,成为重庆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考虑的问题。

综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因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庆市的能源、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能源的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在产业结构中,真正消耗大量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非常有限。近年来,重庆市的第三产业虽然也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落后于第二产业。重庆市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3%,距离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仍相距甚远,与中等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也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未来重庆市应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像上海、深圳等城市那样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现代会展业以及文化产业,降低对重型第二产业的依赖,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的第三产业。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重庆市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一个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技术转让的战略性方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及其他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重庆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

(三)积极寻求合作开发新能源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依托三峡大坝,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能,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四)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节能减排是一项全民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积极参与。我国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为每个公民制定了一套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绿色生活行动指南。重庆市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市民节能减排意识;每年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各项活动,大力宣传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全民节能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

[2]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3] 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

第6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企业战略决策教授K.Andrens首次提出SWOT分析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抓住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简单、清晰、针对性强,常常被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各个领域。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

二、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顺应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把握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

(一)优势分析

1、节能减排态度明确且坚定,再加上国家立法保障,使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变得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n-/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2、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总量控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性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研发和转化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卓越。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下降明显,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这些无疑将成为未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巨大优势。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河南省已经完成了三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二)劣势分析

1、环保意识仍很淡薄。河南省人口众多且环保意识淡薄,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再加上河南省正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和环境状况的每况日下。2、高碳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粗放型的能源利用路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根本扭转,这无疑将长期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3、清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煤炭、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绝对优势,比重达到89.9%左右。清洁能源相当匮乏,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还没有起步。这些将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清洁发展机制被引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无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提供最好的契机。2、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得到鼓励和推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减税和免税的优惠政策等。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的形势逐渐转好4、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实施。人们对绿色产品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促使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日益趋向于低碳。这些条件都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分析

1、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气温升高导致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冰川消融,对淡水资源形成长期隐患;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安全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也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政府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常常脱钩。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来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行为。3、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河南省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但郑州市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生产总值排名却有所下降。可见,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河南省必须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凸显优势,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三、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及无碳能源,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低碳及无碳能源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会减少碳排放,因此,对低碳及无碳能源的开发可以调整能源结构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

河南省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轻碳排放压力。河南省发展林业和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和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农作物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造林模式和种植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生态固碳系统。

(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

河南省能源技术领域主要存在利用率低、碳回收技术落后以及替代能源使用较少的状况。因此,河南省能源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为主,加强碳回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为辅。

(四)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法规

第7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业;现状;对策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滥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不良的经济影响逐渐被人们熟知,尤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如何合理运用能源使经济社会低碳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而低碳经济则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低碳经济主要的涉及部门,建筑业如何在全球低碳化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社会经济进步,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设计、规划不合理、耗能量大

在我国,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尽管国家在2006年时曾经规定在新建商品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70%,但是少有城市能够达到这一标准,既是个别地区能够达到,那些符合标准的房屋也多数存在着采光不好,通风不好等设计上的严重问题。

(二)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隐患

目前,大多数被建筑工地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的材料。在能源的利用上很少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型能源,煤炭和石油仍然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来源。

(三)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和国际节能标准之间存有差距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建工程面积虽然占到了世界新建工程的一半,但是80%到90%都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我国现在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仍然是发达国家的3倍。因此,虽然说上海等一些先进大都市已经在推行低碳经济,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我国的低碳建筑依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行体制和成熟的路线技术图,也没有相当清晰的低碳计算体系。

(四)大众参与度低,相关政策和法规未出台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应的绿色建筑,建筑企业的低碳增长方式也正值一个雏形阶段。因此,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支的向心力。对消费者和企业并没有完全普及环保的绿色观念,而政府虽然从宣传整体上日渐注重环保,但是与此相关的有效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强制的实施。

二、我国建筑能耗不合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均推动了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开展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并且继续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建筑用地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浪费严重,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度高出国际标准2至5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存在尖锐的矛盾。

(二)行业管理监管水平较低

新开发的建筑中,开发商未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使得高耗能建筑纷纷上马。开发商尽量减少使用高质量、节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本应该两层的玻璃幕墙设计成一层,大大降低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造成能源浪费。此外,商业建筑中过多选择高耗能的空调方式,造成冷冻机和冷却塔效率低、输配系统能耗高、过渡季节大量运行空调;很少安装热回收措施、造成能量“跑冒滴漏”严重。

(三)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建筑业智能建筑开通率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后,开通率却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IT服务商的后期支持和维护服务滞后。项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使用和维护,通常不是专业人员,而是物业单位。楼宇自控领域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一旦发生问题,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整体智能化系统或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很容易造成应用不充分、设备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等能源浪费现象。

另一方面是老化建筑“无力”高效利用能源。在老化建筑中,节水器具难以推广,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供水管网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低;供热采暖系统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致使能源浪费更加严重。

三、我国建筑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完善《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

2.出台强制推广与激励先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政策。以政府投资的建筑为突破口,规定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部分有积极性,有工作基础的地方试点,要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必须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研究出台绿色建筑财税激励政策,制定财政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3.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示范。争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相关的示范工程,一是单体绿色建筑的示范,二是城区或小城镇的区域性示范。

4.提升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建立绿色建筑理念传播、新技术新产品战事、教育培训基地、宣传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意识。

(二)产业层面

1.构建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完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维护、使用等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既有建筑的绿色建筑改造评价标准体系。

2.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产业化基地、形成与之相应的市场环境、投融资机制,培育和扶持绿色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人员队伍培训。

3.建筑行业应当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大力发展交易市场。目前,我国交易全是在现货市场里面,没有开展期货交易。对此,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出,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风险,故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所以,自2006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便开始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通过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帮助中国提高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同时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交易。

(三)企业层面

1.研究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编著《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建立健全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组织技术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融合自主创新,发展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新型材料。

2.采用新型环保建材,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大量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施工技术,广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利用。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碳排放的降低,将低碳经济贯彻始终。

3.通过主营业务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的双赢。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并且经济效益较差的业务,增加碳排放量较小并且经济效益好的业务。将建筑施工企业从过去对煤炭和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向水电投资、风力投资、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不断减少,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结构的调整以及力图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求得转变。

综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经济化潮流的巨大趋势下,我国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要充分意识到低碳的重要性,还需要彻底地施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增长方式,在满足自身经济利益,为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生活环境。经过不断的探索,建筑行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改善,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和施工市场也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群胜,罗兰.环境友好设计与低碳经济[J].工业技术经济,2009(9):127-129.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1-4,9.

第8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发展现状 地区金融 影响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成为正规金融公司进入金融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在2008年的时候,银监会才颁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表明此时才正式开始试行,距离现在只有8年时间,所以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市场是一种新型并且正在扩大的金融机构。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西部地区发展较好,发展迟滞

通过对全国各个省份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发展水平评分发现,前五名省份的分数要比其他省份分数高出许多,其中排在前列的浙江省与排在前列的辽宁省分数也有一定差距。可以看作是第一集团的是排在前面内蒙古,江苏,宁夏,青海,浙江,这些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比其他地区较好。关于比较特殊的地方,发展极其迟缓,数据表明的贷款余额没有增长,也就是说的小额贷款公司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也没有产生什么效益。

(二)在中小企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较好

浙江省、江苏省及广东省等一些沿海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比较好。研究表明,这些地方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均处于领先位置。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就在于都处于沿海位置,这些地区较早地发展中小企业。所以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情况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也自然地受小额贷款公司的帮助。

(三)全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不平衡

根据研究表明,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有发展水平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不算上地区,海南省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较低,而内蒙古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较高,二者之间差距非常大。调查中计算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得分的标准差,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小额贷款公司对地区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补充了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留出的空白位置

从1997年开始,我国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包括工农中建,县域的一些金融机构大部分开始转移,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农村资金和县域资金的困难有重要的缓解和补充作用。

(二)使一些地区的农牧民增加了对金融的需求

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高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百分之两百,这对于一些较为贫困和落后地区的人民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落后地区人民对金融需求欲望不大。小额贷款公司在民间的出现,不仅可以自己决定利率,对利率根据情况合理制定,而且还让贫穷人民的利率负担减轻,使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增强。

(三)满足了贷款需求结构多样化

近些年来,农村的信用机构大力帮助了一些比较有优势,有效益以及有发展前途的农业生产项目,但是对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的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够适应农业项目的特色性和多样性。而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民多样化的贷款需要有了资金的支持和满足。

(四)推动了民间融资的规范和发展

农民想要通过正规渠道来贷款,存在着门槛较高、手续较多的问题。而在民间的借贷一直都存在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在这些新出现的金融机构中,资金互助社所收取的利率相对来说较低,而且贷款的手续也不多,简单快捷。一般情况下,获得贷款的时间在申请后的一到两天。关于归还贷款的时间也可以由贷款方和贷款公司互相协商后决定,这使人民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尽管小额贷款公司有着比较高的利率,但是对于急用钱的贷款人来说注重的是是否能取得贷款,所以利率的高低则并不是关键的地方。在一些中小企业和工商户的发展初期,在出现流动资金暂时短缺的情况下,此时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就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较高的利率来说,贷款者更加注重时间上的成本,所以他们首选的融资渠道就是小额贷款公司。

(五)推动地区利率的市场化

正规渠道支农的资金不足以应付人民贷款。所以民间贷款范围越来越大。创立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的借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并与其有一定的竞争,还可以推动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实现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想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商业化。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也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帮助我国较为落后的地区人民富裕起来,为民间资本的规范和合理提供了发展途径。因此,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和对地区金融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懿,陈煦飞,庄妍.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探究及发展建议――以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为个案[N].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第9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节能减排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1.低碳经济的提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小组的《2007年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增无减,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凸显,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预测从1990年到2100年的一个多世纪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1℃~6.4℃,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地表温度都将超过50℃,出现灾难性天气。面对如此令人堪忧的发展前景,各国都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并对能源的利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背景下,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明确了未来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就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希望以最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低碳经济概念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低碳经济的意义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的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结论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了温室气体积聚效应。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解决或缓解,那么气候异常、旱涝洪涝频发、淡水日益缺乏、粮食产出受到威胁、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灾难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因此,减少碳的排放量,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252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资源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等问题,这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

二、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之前,各国就已经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198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正式启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进程[3]。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为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制定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是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规定了量化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规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内要将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减少5.2%。

2003年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是低碳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低碳经济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肯定。2007年7月美国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7年德国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2008年7月日本环境省准备在国立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基础上,探讨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 。2008年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希望以此提高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99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时,我国就签署了该公约,是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1997年,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通过,虽然没有规定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年前的具体减排任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毅然承担起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2006年我国先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5月,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12月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0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构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1.加强宣传,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必须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经营消费观念,让企业和公众个人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在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都能做出哪些努力,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和公众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行绿色经营,建立高效清洁生产机制,自觉将环保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及污染治理工作,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对于个人,要积极响应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彻底改变日常生活中诸如餐饮浪费、用水用电浪费等各种不良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相一致,同时要养成低碳消费方式,在消费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低碳产品,约束自己对奢侈品的追求。

2.优化能源结构,拓展新能源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煤炭利用率不高的前提下,高比例的煤炭利用便意味着较高碳排放量,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相违背的,为此我国应对现有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加快新能源的开发,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推进核电、水电设施的建设;(2)加大清洁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方面的投资,积极发展风力发电;(3)积极开发氢能,推进氢燃料电池、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4)积极开展生物质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5)全面展开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

3.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利用率较低,也表明我国能源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近期我国能源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及时更新落后能源消耗设备,实现能源消耗设备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创新能源利用技术,对现有能源利用特别是煤炭利用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煤炭干馏、煤炭气化、煤炭液化、脱硫技术等在煤炭利用中的比例。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气、余热、废水、的回收利用,也间接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低碳农业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产前,目前我国农业活动会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工业产出品,虽然这些对农作物增产作用明显,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土地质量退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使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代替化学农药,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代替不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以此来减少对工业产出品的使用和依赖;(2)产中,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管理效率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提高管理效率,推广立体种植模式、节水、节能模式以节约资源;(3)产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是一项耗能的工作,如秸秆的处理,如果进行焚烧,不仅焚烧本身排放了大量的碳,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如进行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等,一方面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节约了其他资源;(4)农业活动整个过程,农业活动整个过程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参与,其生产及使用过程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使用,所以我们应加快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提高其效率,减少单位土地上农业机械的需求及使用量。

参考文献:

[1]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年5月,24~25

[2]付 允 马永欢 刘怡君 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8卷,第三期.14~19

[3]中国气候变化网.ipcc.cma.省略/Website/index.php?ChannelID=15&NewsID=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