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践目的。
配合学校教学制度,完成学校要求的实习工作。力争早日溶入社会实践工作。
二、实践内容。
室内设计、室内效果图、cad平面和立面施工布置图、风水学、资料学、工程结构学、价格学、平面设计等内容。
三、实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风水学、人力学的地方把我难住了。
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在网上收集的过程中,增加室内知识,积累了好多先人的经验。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四、实践的收获与体会。
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在望海潮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这段时间 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也体验到了很多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我的实习是从大三刚开学,被一位老师推荐到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实习了!真庆幸自己平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学到那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大二暑假到那家设计公司实习啊!要不是这些,我想现在就由学校安排到厂工里当普工。但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将所学的adobe软件用于实践,并且通 过实践检验了自己关于设计方面的假设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推荐我进入室内设计公司之前老板已经让我先了解有和室内装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实习前做好各种准备咯!所以工作还忙顺利的,实习期间也学到不少东西,现在才知道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我开始在公司老板的指导后,慢慢的溶入室内装饰的各个领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地方把我难住了。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第一阶段开始,我只懂得个软件。评自己的爱好,还有公司的引导,我从简单的手绘图开始,慢慢的懂得室内视觉上的知识,慢慢的还能画出手绘图出来。接下来就是仿别人的作品,自己用软件,把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的仿出来,就这样,我在过程当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我再也不用一模一样的跟着别人画了,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秀用品和家宅设计的精点,集中到自己的作品中,就这样,我开始能独立的出室内效果图了,评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很快就能应手得心的画出个效果图来。
第三阶段,就开始运用cad绘出各种住宅平面图和施工立面布置图,画施工图,不但要会绘画还要求要懂得人力学和各个家具的长度、高度、等比例大小!现在正着重在这一方块的工作中。
其实除了上面的收获外,我平时还不断的学3dmax、还有其它室内设计的软件。在业余上还帮公司和其它朋友做些平面设计方面的东西,如画册、logo工作服、vi、简介封面、包装袋等。
现在自己对以后从事的行业和志向还是比较清晰的啦,自己在设计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兴趣和潜力的,现在已经习惯了实习的公司,公司方也让我继续留在公司工作。而我个人觉得如果单位还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有个和谐的工作环境那就不要到处跑啦,待遇方面不要太坎坷就可以啦!!满足常乐就是这个意思咯!!呵呵。。努力啦!!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复方品种、剂型的增多,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中药诱发的不良反应日趋严重,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报道[1],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用现代科学方法将传统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和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因此,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尤其在中医医院被广泛使用,而由其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本市ADR办公室所收集上报的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探讨中药注射剂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降低其发生率。同时,也为中药注射液质量再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分析我市ADR办公室所收集上报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256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因果关系、发生时间、合并用药,药品分类及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与性别,年龄关系 1256例中注射剂ADR病例报告中,男性750例,占总数的59.7%;女性506例,占总数的40.3%;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5:1)。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周岁,最大的86岁。小于16岁者382例,占总数30.4%,大于55岁者629例,占总数的50.1%。
2.2 ADR因果关系评价 根据WHO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4个等级(评价为“肯定”的标准必须是“再次用药不良反应再次出现”)。而临床上一旦怀疑发生了ADR,医生往往不会再选用该药,所以“很可能”的结果较多,占45.2%;“肯定”为1.6%,“可能”占53.2%。
2.3 ADR发生的时间 在423例ADR病例报告中,首次用药即发生ADR的987例,占总数的78.6%;连续用药二次以上发生ADR的269例,占总数的21.4%。
2.4 ADR分类 按照WHO对ADR分类法将1256例中药注射剂ADR按其累积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结果见表1。
2.5 ADR与诱发药物:1256例中药注射剂ADR中,居前十位中药不良反应品种及构成比分别见表2。
3 讨论
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剂型改革的新品种愈来愈多,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也日趋广泛,随着其品种及应用的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分析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体会如下,供临床参考。
3.1 性别、年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不同性别、年龄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各不相同。从数据来看,在1256例ADR报告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为1.5:1。从年龄分布看,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其中小于16岁和大于55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率共占80.5%,所占比例远高与成年人。这与未成年人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及一些酶系统尚不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有关[2]。而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生理原因,往往伴有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等,以致使用药物基数较大,由此引发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和代谢障碍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多。这与老年人各系统生理机能活动衰退及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降低有关[3]。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儿童及高龄人群的临床监护,必要时应进行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用药,预防和降低ADR发生。
3.2 受损器官系统分布情况: 从表1可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面广,常累积多组织、多器官、多系统,一般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在上述不良反应中以全身损害中的过敏性休克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最为严重,有时能危及生命,应加以重视。
3.3 中药成分,制剂质量与ADR关系: 中药注射剂几乎所有的品种如双黄连注射液、葛根注射液等均出现过不良反应,说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特点,这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
中药注射剂提取工艺较为繁杂,制备过程中混有微量杂质成分,存放过程中易发生稳定性变化,使用过程中与多种药物并用,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中药材因受产地、采收季节、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成分差别较大。不同质量相同工艺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其纯度不同,所含不易分离的杂质(如丹参中的鞣质)对药效的影响,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4]。中药成分复杂,含有生物碱、内酯、萜类、鞣质、多肽、蛋白质和色素等多种成分,有的本身就是致敏物质(如鞣质和蛋白质等)。对那些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来说,复方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越多就越易引起不良反应[5]。此外,国内的中药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只对所含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本上无“杂质”和“相关物质”的检查项目,而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制备提纯过程中的有关物质及杂质的控制不达标都是中药注射液ADR发生的重要原因。
3.4 药物相互作用与ADR关系:中药注射剂使用不规范,多种药物并用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6]。中药注射剂本身就含有多种成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清,有的成分易受酸碱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溶解度下降,产生聚合物沉淀等现象,如在含有双黄连注射剂中,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会出现棕黑色沉淀,加入氨苄西林钠注射液溶液颜色变深[7];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使用,常出现不良反应,而去掉青霉素后则少有不良反应[8]。因此最好单独应用中药注射剂,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应用时应间隔开,并严密监测。
4 小结
通过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希望能够给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监测可以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易发因素等情况,及时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库,对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裴振峨,刑丽秋,孙文竹等.北京市2005年第一季度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J].首都医药,2005,12(24):19
[2] 刘彬,谷容,王刚.1996-2001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2,11(5):62
[3] 彭官良,陈进兵,杨良芹等.2006年我市5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5):290-292
[4] 何晓利,陶中原,张蕾等.3种抗病毒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33
[5] 周超凡,林育华,徐植灵.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药物警戒,2005,2(4):201
[6] 阎敏,李新中,尹桃.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099-1100
[7] 张玉光,牛均忠,李玉红.双黄连注射液与7种药物在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首都医药,1999,6(9):27
关键词: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现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包装设计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把包装设计的知识和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包装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的适合市场发展的包装设计应用教学,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要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水平,推进生产与知识相结合的步伐,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包装设计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明显。其实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未饱和,整个市场在人才需求方面还有很大潜力。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其中的实训课程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包装设计教学中,实训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缺乏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对包装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在意识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实训课程的建设,甚至一些设计院校根本没有开设过实训课程,也有一些院校仅仅是在包装设计课里增加了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在财力和物力方面受到限制,另一部分主要就是在主观意识上,一些院校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
(二)缺乏师资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实训经验比较丰富的从业人员可能在学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无法满足高校的要求,因而无法进入高校执教,而在高校中执教的教师有一部分是缺少实训经验的,其效果可想而知。而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实训教学,必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受教师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培养一支在理论水平、包装制作和专业知识方面都拥有很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势在必行。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的高职院校分配给实训课的时间并不充足,在实训课的教学上闭门造车和随意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因为用于上实训课的时间并不多,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工作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不但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四)缺少实训教材
教学活动主要受教材的指导和引领,但目前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教材缺乏相应人才,这直接影响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实训课程的设置,重组实训教学的内容,使实训课程的内容符合实际工作,缩短两者间的距离。
(五)缺少教学设施,缺乏实训基地
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包装设计的实训课程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因为自身的经济实力薄弱,无法负担费用高昂的实训设施和专业的实训基地,使得实训的操作条件落后,没有良好的实训基地。
(六)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不够
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工作做的还不充足,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
二、包装设计实训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就是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实训课程。高职教育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正因如此,高职教育要在教学中,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工作角色,尽量多设置一些实训课。[2]包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缺少实际的操作演练,势必会使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只有将包装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包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意设计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改革措施
(一)重视实训课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里,包装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训课,可见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包装设计实训课在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让学生用科学性的方法掌握包装设计的知识,按照不同材料设计商品包装,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制定实训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材进行,因此,各大院校更应重视教材的制定和开发工作。各大院校可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加入到实训教材制定的工作中来,当然,也可以邀请有包装设计经验的企业人员,让其加入到制定实训教材的工作中。通过这样的努力,最终制定完成实训教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包装设计人才。
(三)注重师资培训
在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的再培训,促使包装实训课能够更好地开展。各个高校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对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设计。[3]针对高校内专职教师实践机会少的情况,可以增加与职业人相互沟通的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设计小组,根据具体的项目,详细地制定市场调查计划,从调查开始,收集更多富有价值的资料,如目标消费群体、使用的材料、品牌的整体定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材料展开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制定相应方案。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用PPT进行演示,由其他小组和任课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在整个的项目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严格把关各组的项目质量。这种“项目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项目整个的设计流程。
(四)建设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就业,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学生实训教学的基地建设,各高职院校应该将建设实训基地加入到工作计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基地建设工作。
(五)校企联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将进入企业,那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到企业中去实训,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和交流,会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4]
(六)保证课时
高职院校应该保证包装设计实训课程的课时,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可单独开设包装实训课,要将学生参与实训的内容和应用的时间两者的所占比例分配好。制定详细计划进度表,保证正常开展实训课的时间。包装设计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如果实训课程的练习和实践没有充足的时间,那么将无法学好包装设计。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包装设计的实训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拉近企业与包装设计人才的距离,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佳华.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曾照静.浅谈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3(32).
[3]孙丽娜,王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职《包装设计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J].神州,2013(19).
关键字: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设置
(一)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有些高层建筑,楼梯处都是敞开,应该将其划分为探测区域,在每一层楼都要安置上火灾探测器。在高层前室以及走廊部位也应该将其定位为探测区域,尤其是在前室和疏散楼梯间位置、楼道位置以及电梯竖井位置,这些位置一旦出现火灾,浓烟会比较密集,不容易散失或者流动。而且,这些位置一旦发生火灾是高层人员逃离之地,也是消防人员启动救援的必经之路。因此,这些位置需要留出生命通道,消防人员根据该通道尽快扑灭火源。为了防患于未然,因此在该位置安装上火灾探测器。从以往发生火灾情况上,电缆竖井位置最容易形成浓烟通道,发生火灾时,浓烟会沿着这些电缆位置行蔓延。电缆的选材应该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进行选择,保障在出现火灾时,电缆通讯功能畅通。然而,实际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该设备实施难度比较大,为保障在出现火灾时,它能发挥出实际作用。应该在电缆竖井位置,安装上一个火灾探测器,而且保障每层楼都安置上。在电梯机房中,也应该安装上一个火灾探测器,这主要是电梯在高层建筑中,它是人们的垂直交通工具,而且在电梯机房内,它发生火灾的机率比较高。加之电梯竖井有开孔特性,一旦出现火灾时,该位置成为火灾蔓延之通道,直接影响电梯机房相关设备安全。因此,在该位置应该安装上一个火灾探测器。
(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在每个楼层前室位置,这些位置是人员疏散之地,应该将手动类型的报警按钮作为设置首选。另外,在那些普通的电梯前室,也应该安装上报警系统。一些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大厅、多功能厅以及餐厅等等位置,在这些位置一定要安装上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一旦出现火灾人们可以及时报警。一些主要通道位置也应该安装上报警系统,保障人们生命安全。
(三)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
大厅位置、走廊位置,这些位置人员都比较密集,而且这些位置还是人员疏散位置。应该在这些位置安装上应急广播,一般这个安装距离要进行控制,从一个防火分区到广播扬声器的距离应该不能大于25米,走道最后一个扬声器,它到末端距离不能超过12.5米。前室在高层建筑中,是火灾时人们逃离之地,在该位置应该安装上应急广播扬声器,另外在电梯内也应该安装上广播扬声器。
(四)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
依据相关规定,在高层建筑内应该设置相关的火灾应急广播,出现火灾时,能够报警寻求救援。应该设置相应的火警报警系统,使用分时的形式进行控制。首先鸣警8s到16s,间隔2s到3s的时间内,再播放应急广播,应急广播播放的时间应该持续20s到40s之内,间隔播放是2s到3s,根据该时间段进行播放,循环播放到人员完全疏散为止。火警报警装置设置的位置应该同手动报警的位置一致,同墙面保持1.8米的距离。
(五)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应该在高层建筑内装设报警电话,该电话所属位置为消防水泵房、空调机房、发电机房以及通风机房等等,时常有人员寻查的位置,安装上报警电话,方便人们发现火灾时,及时报警。
二、消防联动控制
第一, 消防水泵的联动。消防联动装置在整个路线中有重要作用,消火栓系统进行联动时,它的联动过程应该包括消防水泵的开启、关闭,这是开启过程可以的手动开启,也可以是自动进行开启。而且,应该详细的显示出该设备工作状态和工作类型,及时将故障状态显示出来,保障消防系统安全运行。第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联动。该联动控制应该包含总线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启动或者暂停。用手可以直接启动,或者关闭,而且也可以实现自动化启动。另外,显示出整个工作状态,尤其是喷淋泵工作情况、工作故障等等。还需要将相邻的报警阀、指示器以及相关信号阀门的故障情况,工作情况进行展示,方便消防人员对高层建筑消防做出应对。第三,管网气体灭火联动。这个联动包含的内容比较广,首先,有管网灭火系统自身具备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三种方式的开启,第一手动控制开启,自动控制开启以及机械应急开启。其次,消防灭火装置,它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控制,其一是手动控制,其二自动控制。最后,气体灭火控制,该控制系统应该具备显示功能,可以实现手动控制以及自动控制。在报警以及喷射每个阶段,控制室内应该有相应的信号,在这些信号中也不妨存在声响信号,在出现火灾时,声响信号应该要被切除。另外,在延时阶段,系统能够自动关闭阀门,空气调节以及通风机等等系统。第四,提升应急控制能力。消防控制室受到火灾信息之后,确定该信息真实性之后,根据相关规定自动切断整个区域内的非消防电源。而且确定火灾信息之后,能够自动化的将高层电梯停留在首层或者停留在电梯转换层,除了消防电梯之外,所有的客梯应该及时切断其电源。第五,联动火灾安全防范系统以及自动自动报警系统。当发生火灾时,该系统能够自动打开疏散通道阀门,而且在同时能够打开高层电动大门以及电动旋转门。在同一时间内,及时将汽车库的电动栅杆打开,方便人们出逃。第六,实现排烟设施以及防烟设施联动。在每个排烟阀中,应该安置上相应的感烟探测器,保障该设备能够接受信号。当出现火灾时,排烟阀动作开启后,会自动的启动排烟风机,将气体向外输送,降低室内烟度。启动送风口按钮,保障室内空气流通,提升火灾救援时间。该设备应该安置在通风口位置,在外部应该使用温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空气中的温度达到70摄氏度时,它能够自动关闭阀门。关闭信号控制室,将一切运行的空调机停止。启动总线控制防风机,保障每个设备能在正常的环境下运行。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
为了提升火灾报警系统功能,防止在发生火灾之时,警报线路通、通信中路以及消防控制出现故障,阻碍消防工作顺利开展,不能及时的开展救火工作,导致大量经济损失出现。同时,在开展火灾工作时,为了防止电磁干扰,提升报警效益,降低电磁对报警系统影响。高层建筑使用的自动报警系统,它的传输路线应该有专门的金属进行配置,应该使用铜芯阻燃类型的电缆,在电缆外部要使用封闭式金属线槽进行保护,保障传输路线畅通。消防系统内的一些供电设备以及路线,适当使用耐火型电缆进行装置,其他路线的电缆也应该进行防护,使用金属管来保护,或者是使用封闭式金属线槽进行保护。如果有些设备要使用金属管进行暗敷,要注意暗敷的位置,应该将其暗敷在不燃烧的结构体内,该设备保护层应该不能小于30mm。如果是使用明敷,应该金属管道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结束语
文章主要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依据,对系统装备进行分析。分析报警系统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出现火灾之时,及早报警,给人们更多逃离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鲍敬云,张海茹.高架仓库火灾烟气流动及易燃物质赋存方式转变的数值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年1期
我国经过十几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后,必须充分认识到新阶段、新形势、新体制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领域中,更应加快发展服务业,要坚定不移地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产品领域、扩大就业等。新形势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开创纺织服装设计研究开发中心的新局面;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促进全国纺织服装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目前纺织服装领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必须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企业提供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产品开发服务。
1.产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国际竞争态势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武器。科技竞争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科学传播、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占领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纺织服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重点抓应用研究,突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集成水平,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应用前景,开发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市场占有率的产品。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新路子,使我中心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二、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协助纺织服装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
1.坚持利用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通过我中心的协助,鼓励广大企业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原始性创新,以其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推动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建立引进重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技术引进工作的咨询和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设计开发替代进口的产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协同企业从国外引进重大装备时,实施单位制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创新方案,明确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计划、目标和进度,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
2.加强行业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按照纺织服装基础产业优先、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先的原则,围绕纺织服装工业支柱产业,重点在装备与先进制造、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服务业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重点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技术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针对制约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组织课题项目参与全省关键领域重点招标,突破一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
3、加强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建设。以市场化为主的运作模式,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纺织与服装设计检测中心等公共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批专业产业集群,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为创新服务的骨干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自律规范的行业协会。
三、强化中心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本开发中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1、同企业建立共同研发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使我中心成为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使我中心成为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建设服务,努力构建科技自主创新平台。
2、通过我中心的引荐,使企业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高等学校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依托、技术源头和人才培养基地;突出加强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动相关技术的汇聚与融合,开发市场急需使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和帮助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成为面向行业的创新中心。
3.给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研究开发院、科技研发中心。推动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中心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通过服务、联营、参股等多种合作形式,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4.加快建设研发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建设符合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开放性、社会化的共性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使之成为面向企业的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中心、产品分析检测中心。设立一批示范性大中型企业中试基地,加强企业中试基地与我中心的紧密合作,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系列新开发产品。
四、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1、协同开展合作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创新。帮助和支持湖北省服装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进行专利技术、核心技术、技术标准的交叉合作,组建平等的技术战略联盟。
2、帮助企业到市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到市外和境外科技先进的地区建立研发中心或科技企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人才、研发设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合作,提升产品科技水平。
3、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国外服装企业来我中心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在本地实现技术化,把先进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带入中国。密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有组织地协助我省有实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本省合办企业,使我省更多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并进入它们的销售网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五、培育和发展纺织服装企业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创品牌方面的战略,争抢技术制高点。
1、帮助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支持和帮助开发有前景的专利实现产业化。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支柱产业、行业与企业建立专业专利数据库。加快知识产权的申报和服务人才培养,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2、帮助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应对国际技术壁垒。让企业充分利用标准数据资源库、国外市场准入条件和技术规范信息库、标准支撑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检测平台等机构来制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建立技术贸易壁垒应对和防范机制。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为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为驰名商标出谋划策。促进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商标等地区品牌的发展。培养服装企业借鉴国际品牌成功模式及向服装行业专家顾问取经;融合自身企业特性,由品牌的定位、经营策略、运作模式、商品开发,结合人力资源以及商品生产的快速反映等,通过品牌服装、店面形象、服务质素,创建具有影响力的服装品牌,进而引领时尚潮流。
六、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建立人才信息库,为企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
1.为企业培育科研团队,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培育和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团队。优化专业技术学科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加快培育全方位高级技术人才,优化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加强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培育自主创新意识强的企业家。
对我中心进行人才培养而言,要将适应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则要求作为人才培训的方向,一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培训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二要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如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
2、加大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着力引进发达国家和国内重点地区的优秀人才,提高引进人才的工作水平。为我省的纺织服装企业储备优秀人才和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优秀创新人才;协同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改变人才流失的现状。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分析报告
中药注射剂是采用中药饮片经提取、净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浓溶液[1]。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按给药途径可以分为皮内注射剂,皮下注射剂,静脉注射剂等。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研发和临床广泛应用,其药品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了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笔者对2010~2012年我院收集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查阅本院临床科室2010~2012年住院病历以及门诊、住院医师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标准,按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反应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比例 发生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患者女性182例,占866%,男性28例。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四个月,最大的62岁。其中14岁以下57例,占271%;25~45岁149例,占71%;45岁以上4例,占19%。
22 统计患者药物过敏史 发生的210例不良反应中,有药物过敏史者占578%,无药物过敏史者占533%,过敏史不详者5908%。
23 药物类别 收集本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寒战,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过敏样反应;其次是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等易于观察的不良反应。以七叶皂苷钠针,最为常见。双黄连粉针,喜炎平针,细辛脑针偶见。
24 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 在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标准,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很可能99例(474%),可能132例(582%),肯定4例(238%)。新的48例(231%),其中新的、一般的45例(2134%),经过对症治疗,187例治愈,23例好转。
2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寒颤,发热以及皮肤过敏。其中寒颤,发热患者118例(563%),皮肤过敏,皮疹,寻麻疹,斑丘疹58例占(278%)。
2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在停用疑似药物后,并且给予对症治疗方案,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一般的不良反应居多,无死亡病例,用药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最短为20 min,最长的为15 d,其中发生在24 h之内的131例,占(6254%)。
3 讨论
31 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要求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鞣质,粘液汁,果胶,色素,淀粉等致敏物质,这些物质常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同时注射剂中加入的助溶剂,增容剂也是产生热源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制备工艺对保证制剂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不合理的制备工艺可能使提取不纯,引起不良反应[2]。
32 有效成分本身具有刺激性 如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针中的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黄芩中的黄芩素;喜炎平针中的穿心莲内酯等都可产生局部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而钾离子,鞣质等杂质也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33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331 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应严格按照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辩证选择中药注射剂,避免发生原则上的错误[3]。
332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临床应用时选择适当溶媒,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避免发生氧化聚合或由于pH值改变等,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引起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
333 严格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输液时控制滴速和浓度。
虽然用药总剂量没有超出限制范围,但药物引起的抗体浓度变化,内生致热源释放,血细胞破坏等均与药物浓度有关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剂量相关。所以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选择给药途径,控制输液速度,不得过快。
4 小结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主要途径是静脉给药,各级医疗机构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监测,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培训,避免不安全使用和不规范操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毕凤兰,张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中国药物警戒,2012,9(2):8991
[2] 杨水英,蒋晓燕.中药不良反应探讨.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6365.
关键词: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环保系统,反应原理,化学反应
Abstract: the limestone-gypsum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s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dustry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the vital ro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limestone-gypsum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action principle, from the system composition,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design principle, especially chemical reaction two aspects are analyzed, the practic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limestone-gypsum metho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reaction mechanism, the chemical rea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技术成熟可靠,适用范围广泛,据有关资料介绍,该工艺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5%以上。由于反应原理大同小异,本设计总结了一些通用的规律和设计准则,基本适用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各种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包括喷淋塔、鼓泡塔、液柱塔等。
2典型的系统构成
典型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实际运用的脱硫装置的范围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有所差异。
图1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
3反应原理
3.1 吸收原理
吸收液通过喷嘴雾化喷入吸收塔,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并覆盖吸收塔的整个断面。这些液滴与塔内烟气逆流接触,发生传质与吸收反应,烟气中的SO2、SO3及HCl 、HF被吸收。SO2吸收产物的氧化和中和反应在吸收塔底部的氧化区完成并最终形成石膏。
为了维持吸收液恒定的pH值并减少石灰石耗量,石灰石被连续加入吸收塔,同时吸收塔内的吸收剂浆液被搅拌机、氧化空气和吸收塔循环泵不停地搅动,以加快石灰石在浆液中的均布和溶解。
3.2 化学过程
强制氧化系统的化学过程描述如下:
(1)吸收反应
烟气与喷嘴喷出的循环浆液在吸收塔内有效接触,循环浆液吸收大部分SO2,反应如下:
SO2+H2OH2SO3(溶解)
H2SO3⇋H++HSO3-(电离)
吸收反应的机理:
吸收反应是传质和吸收的的过程,水吸收SO2属于中等溶解度的气体组份的吸收,根据双膜理论,传质速率受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的控制,
吸收速率=吸收推动力/吸收系数(传质阻力为吸收系数的倒数)
(2)氧化反应
一部分HSO3-在吸收塔喷淋区被烟气中的氧所氧化,其它的HSO3-在反应池中被氧化空气完全氧化,反应如下:
HSO3-+1/2O2HSO4-
HSO4-⇋H++SO42-
氧化反应的机理:
氧化反应的机理基本同吸收反应,不同的是氧化反应是液相连续,气相离散。水吸收O2属于难溶解度的气体组份的吸收,根据双膜理论,传质速率受液膜传质阻力的控制。
(3)中和反应
吸收剂浆液被引入吸收塔内中和氢离子,使吸收液保持一定的pH值。中和后的浆液在吸收塔内再循环。中和反应如下:
Ca2++CO32-+2H++SO42-+H2OCaSO4•2H2O+CO2
2H++CO32-H2O+CO2
中和反应的机理:
中和反应伴随着石灰石的溶解和中和反应及结晶,由于石灰石较为难溶,因此本环节的关键是,如何增加石灰石的溶解度,反应生成的石膏如何尽快结晶,以降低石膏过饱和度。中和反应本身并不困难。
(4)其他副反应
烟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如SO3、Cl、F和尘都被循环浆液吸收和捕集。SO3、HCl和HF与悬浮液中的石灰石按以下反应式发生反应:
SO3+H2O2H++SO42-
CaCO3 +2 HClCaCl2 +CO2 +H2O
CaCO3 +2 HF CaF2 +CO2 +H2O
副反应对脱硫反应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脱硫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过程,其中一些副反应,有些有利于反应的进程,有些会阻碍反应的发生,下列反应应当在设计中予以重视:
a)Mg的反应
浆池中的Mg元素,主要来自于石灰石中的杂质,当石灰石中可溶性Mg含量较高时(以MgCO3形式存在,由于MgCO3活性高于CaCO3会优先参与反应,对反应的进行是有利的,但过多时,会导致浆液中生成大量的可溶性的MgSO3,它过多的存在,使的溶液里SO32-浓度增加,导致SO2吸收化学反应推动力的减小,而导致SO2吸收的恶化。
b)AL的反应
AL主要来源于烟气中的飞灰,可溶解的AL在F离子浓度达到一定条件下,会形成氟化铝络合物(胶状絮凝物),包裹在石灰石颗粒表面,形成石灰石溶解闭塞,严重时会导致反应严重恶化的重大事故。
c)Cl的反应
在一个封闭系统或接近封闭系统的状态下,FGD工艺的运行会把吸收液从烟气中吸收溶解的氯化物增加到非常高的浓度。这些溶解的氯化物会产生高浓度的溶解钙,主要是氯化钙,如果高浓度的溶解的钙离子存在FGD系统中,就会使溶解的石灰石减少,这是由于“共同离子作用”而造成的,在“共同离子作用”下,来自氯化钙的溶解钙就会妨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溶解。控制CL离子的浓度在12000-20000ppm是保证反应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环保系统整体工程设包含了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对系统组成及其设计反应原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各个化学反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述。这些具体的内容对于实际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环保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筱俭,余国栋,王福德,等. 江阴兴澄特钢热电厂钴炉烟气脱硫总结[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15
关键词: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和报告 理论模型
一、引言
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总是错综复杂的,人类既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又置身其外。一般的科学观点认为,在动物王国当中我们无法超越自然的选择,然而通过技术的操控,人类可以不断的改造和重塑自然环境。从这一点来看,人类既是参与者又是遵守者。既然我们能够塑造和影响环境,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观察和记录我们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认识的不断提高,也重新对传统的经济、道德、会计假设提出了质疑。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传统管理范式的局限性产生疑问。Chastain(1973),Gambling(1974),Ullman(1976),Dierkes and Preston(1977)等研究了会计,组织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关注点开始转向环境问题。近年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可操作性问题,本文试图寻求理论框架及其前提假设分析对环境会计和报告进行了研究。
二、环境会计和报告理论模型分析
( 一 )理论框架 在讨论环境会计和报告理论模型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理论框架,见表(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包括五个主要的部分:环境危险;公司责任;工业和环境之间新的关系;计量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披露和报告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二 )环境危险 第一个假设前提:环境处于危险当中。虽然危险的严重性和性质值得商榷,但是大量的科学资料证明环境问题是我们进入第三个千禧年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Kovel(2007)编目了一个很长的环境指标,这些指标显示了从1970年到2000年生态环境退化内容。环境危险以环境风险的形式进行了理论研究(Beck,1992,1999)。人类正处于环境风险当中并被这些风险所威胁。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风险的社会,这个社会和以前的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风险是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和原子辐射已经“忘记”国家的边界。即使富人和有权利的人也不能从这当中幸免于难。这些不仅对健康是危险的,而且对合法性、财产和利润也是危险的(Beck,1992)。生态环境不断的下降不仅威胁着地球上的生命也威胁着财产和商业利润。那些从事大量化工行业的城市和有着大量工业的城市证明了这一点。一些人反对这样的观点,对环境问题持有怀疑的态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发展自己公司的业务,躲避监管,提升私人财产权利的地位。现在最主要的环境风险也许是气候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全球变暖加剧了这个变化(The Stern Report,2006)。污染不断加剧并且也阻止了热气离开地球。而这也使得冰层开始融化造成海平面不断的上升。目前有一个广泛的共识:即人类的行为造成了气候的改变。但是仍然有人质疑气候改变的重要性和人类行为对气候的影响(Cater,2007;Lewis,2007;Morris,2007)。环境问题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如大气的臭氧层已经被破坏(Faman,1990;The Stern Report,2006)。由于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不断的上升,空气质量也受到了影响。酸雨造成环境的损害和退化。和空气一样,我们的海洋、淡水和土地都遭受着污染的威胁。大量的有毒物质被倾倒海洋中,许多河流被严重污染。由于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学制品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Pretty,1990)。实际上,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都受到了威胁(Vida,1989)。这个问题的规模很大: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正遭受荒漠化的风险;从1960到1990年我们的热带雨林有40%消失了;濒临绝种的物种的目录从230个开始已经超过了35000个(Adem,1990)。Kovel(2007)指出:从1970年到2000年,物种正以一个6500万年都看不到的速度在消失;40%的农业土壤被污染了;世界上的森林有一半已经消失;世界上的湿地有一半已经枯竭或者被填满了。由于污染、农药和过度的捕捞,陆地和海洋中的栖息地损失和物种损失十分严重(Harmon,1990)。因此,如果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 三 )公司责任 在公司责任这个大的框架下,有三个依次的假设前提:(1)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假设前提:人类,特别是工业对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大陆很大程度上来说从事的是农业活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般来说,人类的活动塑造环境。但是,现在人类的影响特别是工业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活动的界限。工业要对许多破坏环境的事件以及栖息地的减少负责。例如1989年美国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东南部搁浅,1100万加仑石油尽泄海中;亚马逊河流域大量原始森林的破坏。另外,工业大量的耗费原材料,回收利用的却很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不断使用间接的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工业活动造成了空气、土地和水污染。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排放,特别是燃料的燃烧正在改变着地球的气候(Stern,2006)。(2)社会合法化。一般来讲,环境会计研究者认为第三个假设前提是:如果组织接受最低的道德标准和接受集体社会道德责任,那么它的活动也许被社会认为是合法的(Wicks,1992)。如果社会感觉到组织正在经营一个有价值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和这个社会自身的价值系统是相称的,那么组织就可以在这个社会继续存在下去(Gray et al.,1996)。如果社会合法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并且尊重社会准则,它也会得到回报。也就是说社会和组织之间的“互惠”是存在的。然而一些人认为商业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而无需考虑社会责任。因此,他们不赞成上述所讲的社会合法化。当然,这种观点不会被广泛的接受。人们普遍的认为公司接受一定层次的社会责任是合适的。(3)个人和组织要对自身行为负有责任。第四个假设前提是:当面对着环境的潜在威胁的时候,政府、组织和个人(包括经理和会计)都不会感受到幸福,因此,个人和组织要对自身行为负有责任。潜在的环境威胁从好的方面来说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在最坏的情况下,环境威胁隐藏着灾难性的变化。用会计思维定势来讲,自然资本资产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部分,必须要进行保护以确保地球上生命的延续(Barton,1999)。对于环境的威胁,应该谨慎持有一种防范于未然的思想并且也应该预先采取一些措施。不要等到事情发生时在采取相应的行动。那时我们可能会为自己太迟采取有效的行动而感到后悔。“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都认为地球的资源必须被保护。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来看,尽管自然界没有固有价值,但是它有着很多品种繁多的可利用价值。人类和自然界是错综复杂的绞结在一起。我们需要清馨的空气呼吸,干净的淡水饮用,健康的食品下咽。对于贸易来说天然产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大自然为新的农作物或者药物提供基因库。所有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使用自然资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Costanza et al.(1997)估计17个生态系统每年为整个生物圈提供了33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当时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估计是18万亿美元。这17个生态系统仅仅包括可再生能源,不包括非可再生燃料、矿藏和空气。从长期来看,由于自然界具有可利用价值,所以企业必须保护自然界。然而,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私利在短期会“剥削”环境。它们为了个人利益掠夺一个共同的利益。如果企业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或者政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一些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的自身利益也许还会侵害社会,更有甚者为了长期的收益可能也会这样做。“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具有固有的价值,因此地球上的所有资源都应当被保护。我们应该关心生物圈是因为它有自身的价值所在(Rolston,2006)。基于此观点,很多人认为人类从道德上有责任履行一个管理者得角色:保护物种,保持自然群落的完整性,确保生物圈的良性运转(Nelson&Callicott,2008)。生态学家相信:非人类生活也有它自身的固有价值;人类没有权利破坏性的干扰非人类生活,除了满足重要的需要;人类现在对非人类的生活干扰是过度的并且是有害的。因此,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都要求进行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Folk,2003)。
( 四 )工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果前面四个假设前提能够被接受的话,那么需要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从长期来看,需要补救对环境的损害,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修复减少的栖息地,恢复生物多样性。而这也许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减少人口,至少要限制人口的增长直到达到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短期来看,人口零增长或人口控制这样根本性的调整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需要的,但是从经济上和政治上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持续发展为调整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现实的目标。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被许多企业和政府所接受。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务实而实际的初步解决方式。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的未来长期的根本性调整,如长期的人口零增长和深层生态(人类与动植物及环境保持协调的生态活动),能够建立起来。可持续发展应该被理解为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这个概念以现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为基础,并且在当前财务报告的范式下建立起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环境指标,如可持续发展业绩指标、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和自然存货等都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WCED,1987)。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可持续性的本质是至少要保护特定的资源,如自然的栖息地、野生动物、水和空气。而对于非持续性的资本必须进行管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况下,各个系统必须也要做到相对的可持续发展(Simon,1989)。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可持续收入。可持续收入是来自于对“希克斯收入(Hicksian Income)”的改编。它是指:在没有环境消耗和退化的前提下,一个组织就存货和资源而言期初和期末相等的情况下,收入消费的最大数额。Daly(1991)指出陆地上的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对非光合作用的生命来说是基本的食物资源)只有40%的部分是适合人类的。他用图解的方式解释了这个数据对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威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个威胁对野生植物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得很大。在短期来看,最小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成果相比,前者是更加前途有望的。可持续发展能够缓和而不是根除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扩展到将来的子孙后代。可持续性要求我们这一代应该把自然资源馈赠给我们将来的一代。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实际上,这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之间的一个权衡。没有“代内平衡”,要实现“代际平衡”是不可能的。随着地球资源受到的威胁不断提高,实现“代际公平”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全球变暖)没有纳入到政府决策的合法范围内。因为这些问题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是莫须有的约束。在当前的世界环境下,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受到挑战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与在传统会计和财务下运行的世界经济模式有着冲突。这个概念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联姻”。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的改善作为牺牲而获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自然环境改善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迫切性之间的妥协。这个妥协中充满了潜在的矛盾(Gray,2009)。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概念,这个概念被塑造成能够满足各种相互排斥的结果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和当前的资本主义精神、经济和人口发展趋势不相符(这些内容消耗并且加压于当前的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发展而不消耗资源,而资本主义意味着为资产阶级产生利润。
( 五 )计量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以某种方式对工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计量是非常重要的。计量可以使先前无形东西变得可见。能够捕捉到物质隐藏的属性。作为人类,计量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如对于时间我们用小时,分钟和秒来表示。对于距离用公里,米和厘米来测量。在商业活动中,是通过会计数字对经济活动进行量化。这样的量化方式能够帮助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活动和业绩。如果认为计量商业活动的影响是必要的并且被接受,那么这时就有两个相关的假设前提:传统的会计不适合环境会计和报告;需要发展新的环境会计系统。(1)现行会计的不足。第六个假设前提是:传统的会计不适合环境会计和报告。按照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不能够获得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信息。许多学术团体和实践者认为需要环境会计和报告,因此对年报当中的环境披露和单独的环境报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将讨论传统会计的六个缺陷。而这些缺陷抑制了传统会计对环境会计的适宜性。首先,资本主义的观点本文所讨论的传统会计是指盛行于西方的会计,是以资本主义为依据。现代资本主义会计的世界观是局限的。支撑现代会计的复式簿记的要点仍然是1494年卢卡帕乔利所阐述的内容。帕乔利的簿记系统能让意大利商人系统有序的记录,并且能够计算出交易是否获得了盈余。随着时间的流逝,复式簿记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现代会计的关注点在于利润,而这正是与资本主义紧密的纠缠在一起。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组织生产的方式。资本主义是一个剥削、敌对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公司的目标是从正在从事的交换活动中榨取利润。Beder(2006)指出,跨国公司不断的欺骗政府,成百上万的人死于受污染的水和空气。为了实现资本主义可以牺牲环境(Maunder & Burritt,1991),资本家的利益和环境之间没有达成一致性的目标。有人认为环境在商业活动的影响下是安全的,这种观点是有争议的,最起码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Gray,2008)。Beder(1997)和Monbiot(2000)两人用文献资料说明了公司是如何破坏民主进程和环境运动的。现行会计的特点主要是关注于利润的计量并以此作为股利分配的先导,这一点主要是为大公司的利益和他们的股东服务。其他利益相关团体和利益(包括环境利益)是无法满足的。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市场的出现,会计、资本主义和环境被放置在一起。而这给环保主义者带来问题,认为自己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的。这也给会计准则制定者们带来很多问题:原来无成本的活动现在要计算成本。此外,公司还要被迫采取新的思维方式并且要克服新的国际外部性。其次,业务重点。传统会计采取的是狭隘的以商业活动为导向的观点。出发点是记录和计量商业活动。传统会计没有以任何方式找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世界按照会计的术语被重新定义。但在会计的思维定式中,森林是被视为储存资产“木材”的仓库而不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海洋是作为资产“鱼”的储藏库而不是独特的生态天堂;水和空气一般被视为免费的物品。实际上是在利用环境进行商业开发和赚取利润。第三,新古典经济学的依赖。会计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作为它的理论基础。收入理论、信息经济学、委托模型、理论等都是以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为前提。新古典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密切相关,资本主义把新古典经济学思想作为主导的政治思想。金融经济学的研究也被这种思想所占领,并且排斥其他的理论基础(Whiteley,1986)。新古典经济学赋予市场机制于特权用来解决环境问题。赞成运用经济手段作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种方式并且扩大产权作为环境保护的奖励,如可交易的排污权的运用。从理性上和历史上来说,新古典经济学的权利来源于排他性并且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嵌入了产权和所有权的概念。在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下,社会、组织和政治方面的内容在会计中被大部分的忽视了。第四,数值量化。会计核算也是基于数值量化的基础上的。数字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尺度,通过这个尺度数字可以被相加或相减,当然也可以纵。一些数字并没有共同的来源或者缺乏共同性,但是通过求和或相乘的方式将这些数字毫无意义的组合在一起。如碳会计当中,会计人员将排放权等效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商业活动中,“量化”有时表示了商业活动自身的结束。在真实的自然世界里,“量化”仅仅具有有限的价值,很多时候“量化”都是无果而终的活动。数字是有用的抽象,但没有能力将复杂而相互依存的事件当中发生的行为包含进来,即使是单独的商业活动中发生的行为。“量化”的问题本身就在于“不能量化”。Hines(1991)指出,会计可以进行量化,但所量化的钱能等同于一个橡胶树么?作为计量技术的会计复式簿记方法已经显示出局限性。人们不能仅仅采用数字的方式对商业活动进行记录。第五,货币的依赖。数值量化通常是通过货币的价值来反映的(如美元、欧元、英镑等)。量化的计量用其他方式进行也是可能的,如石油储备用升来表示,天然气用立方米来表示,二氧化碳用吨来表示。但都是把这些可选择的计量标准转化为标准的货币进行计量。在经济核算中货币价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Weber,1976)。但是只有那些具有货币价值的项目才被记录下来。这意味着大量的外部性没有被记录下来。就环境的事项而言,与之进行的都是非货币易。因为生物圈当中的绝大多数实物都没有涉及到价格,如水、空气、共同的土地、栖息地、物种、臭氧层等。自然界被排除在会计核算之外(Hines,1991)。在很多案例当中,外部性目前都没有被估值。这不是说外部性缺乏价值,而是现在的计量系统量化外部性的价值具有困难。如果空气和水的质量被严重降级的话,生活的质量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在不断的发展,尝试着将那些被排除在经典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学之外的外部性纳入到计量的范围中来(Daly,1980,1985)。最后,专门的会计实务。会计当中的一些专门方法(实体理论,周期性)的使用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实体理论划定了一个人为的社会构建的实体,而这个实体就是会计核算的所谓“单位”。企业(如有限公司)是有效、合法、无形的实体,而这些实体的边界是不断变化并且不清晰的。这些“单位”外的“外部性”全都被忽视了。另外,这些实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许也无法辨认和记录(Savaranamuthu,2004)。周期性理论人为的将时间划分为分散的期间。在财务报告中这个期间一般来说是一年。众所周知,在现代公司的实践中会计核算的期间是短期的。然而,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这样时间上的不匹配使得会计和环境之间的结合视乎变得很困难。因此,配比原则忽略了环境成本,短期管理战略通过污染水、空气和陆地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损失(Savaranamuthu,2004)。(2)新的整体会计。第七个假设前提是基于会计、组织和环境的一个整体的“系统”观点基础之上。这个观点认为会计、组织和环境这三者是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和相互关联的系统。本质上说,会计有利于这个整体“系统”。如对特殊的财务活动和交易的处理。组织被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它对经济和环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贡献。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中进行经营,而宏观经济同样是一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部分,那就是自然生态系统(Daly,1991)。“交换”的网络将系统和子系统连结起来。这些相互作用包括可计量(如货币)交易和不可计量(非货币)交易。这些相互作用也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系统。Gray(2002)认为“系统”的观点可以作为有益的启发用来考虑财务和会计的界限。在极端的情况下,“系统”的观点认为地球都是一个生命的系统(Lovelock,1982,1988)。传统的宏观经济范式关注点主要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意愿,结果忽略了世界上的正在恶化的生物资源基地。因为环境没有成本,所以它就没有价值。环境没有价值是因为它是非市场因素,这种失败的认定有着深远否定的影响(Repeto,1992)。一个国家可以砍伐他的森林、侵蚀他的土地、污染他的含水层、猎杀野生动物和鱼类直至灭绝,但是他所计量的收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即使这些资产消失(Repeto,1992)。更有甚者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为了取得“进步”而采取的行动。实际上,忽略生态系统将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Costanza et al.,1997)。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土地是消极的、准备着并愿意由人类和资本进行开发(Daly & Cobb,1989)。土地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在资本主义进程中的使用所赋予的。土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库是处于传统经济模式之外的。宏观层面上环境的边缘化和微观层面上环境的边缘化是一样的。传统会计没有试图将环境的事项纳入到它的核算范围中来。通常来说,土地一般是以成本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当然,有时也会重新估价。但报表当中从来都不会对栖息地的类型或者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或不存在进行分析。土地被商品化并被视为是人类的一个拥有物品。人类在运用市场价格模型对土地进行买卖。因此,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管理范式并不提倡对环境或自然界负责任的态度。
( 六 )披露和报告的影响 理论模型中的最后一个因素也是第八个假设前提是:组织应该为环境负责。因为是环境的管理者,同时这也是“开明的自利(合理的利己主义)”。所有的组织都包括人类,尽管人类名义上都坚持一个特定的组织目标(如赚取利润),但人类同时也是公民、父母或社会当中的一员,肩负着责任(Ostapski & Isaacs,1992)。如果受托责任被履行的话,公司对环境的影响的披露和报告是需要的。从小的方面来说,组织能够以管理的自然资产为股东负责。从大的方面来看,组织能够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然资产(如栖息地)负责以及对自然所进行的侵犯行为负责。受托责任意味着并不是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就拥有了破坏土地的权利。换言之,为了创造土地的市场价值,土地所有权并没有赋予破坏土地使用价值的权利(Sagoff,1989)。这个逻辑在法律条款上已经被承认。所有权并不意味着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而是表示责任和权利的共担。受托责任的主张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企业为了被社会承认合法化的需要而出现的。环境资产(如野生动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资产,他们是共有资产。环境资产没有确定的经济寿命。对环境资产进行估值本身也是对他们基本特征不充分的描述。与对会计实体来说相比,环境资产对公众来说具有更高的价值(Barton,1999)。环境资产是“公共产品”,这个“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不能产生收入,也不能轻而易举的被销售。尽管一些自然资源,如化石燃料、矿物质、农业用地和林地,显示出一些私人财产的特征,但是其他的资源(如河流和野生动物)并没有具备这样的私人财产特征。如果这些观点被接受的话,组织必须负责任的管理他的资源。Rubinstein(1992)认为公司作为它所使用的自然资源的管理者应该对自然资源负责。“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范围应该扩大,延伸至包括我们的后代(Willis & Goodfellow,1991)。“受托责任”的概念既包括私人的财产也包括公共的财产。公司在受托责任的基础上经营管理他们的资源,而这也需要公司负责任的披露行为对社会和第三方带来的影响。大多数公司通过单独的环境可持续性报告或在年报中披露财务或非财务活动,以此方式向股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雇员、政府和公众)履行责任。考虑到地球面临的众多威胁、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社会企业的合法性、利益相关者群体等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一个公司所要报告的内容是多样的。对于这些信息的准备、交流和传播,会计人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实际上,这表示了一种“开明的自利(合理的利己主义)”(Adam,1992)。成功的组织通过对环境的负责以及将环境责任向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告知这种方式寻求一种合法性。“开明的自利”能够导致企业的差异化和市场竞争优势(Hartman,Rubin & Dhanda,2007)。更为讽刺的是,环境报告对于公司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大肆宣传取得的环保成就。受托责任已经被承认作为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一个重要会计目标(Drebin,Chan & Ferguson,1981)。传统上的受托责任的定义仅仅只包括狭义的财务资产。更加广泛的受托责任的观点认为:公司不仅要爱护环境,还要为对环境施加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责任应该正式的进行报告。这一点现在已经被做了,这主要是通过在年报中对环境影响进行披露或者是通过单独的环境报告进行披露。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八个假设前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环境的威胁让我们的地球处于风险中。鉴于工业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以及社会宣布工业的合法性,因此工业应该向环境施加的行为负责。工业使地球处于危险中,因此需要在工业和环境之间建立新的关系。长期来看需要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但是在眼前的短期,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前的目标。需要一套计量系统来衡量工业的影响,但是现在的会计由于一系列的缺陷(前文已经讨论过)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需要一个“整体性会计”将公司对环境的影响纳入到会计当中来。最后认为公司由于具有受托责任的功能,因此它需要向相关利益者报告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
三、结论
从已经接受的理论模型来看,对于组织和会计人员来说有几个影响。首先,考虑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经理和会计人员采取行动强调这些威胁是明智的。因为,这不是别人的问题。“别再问丧钟为谁鸣,正是为你敲响”。个人、政府、公司和职业组织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环境的挑战。某种意义上这一点已经开始,尽管可能是断断续续或是间歇性的。如,在英国,公司和学术团体都在寻求环境会计方面的可操作性发展(ACCA,2001)。特别强调的是,公司应该明确的认识到:环境正处于威胁当中;公司有责任为它的行为负责;公司实际上是环境的管理者,它应该承认这一点,并且公司的业务活动应该在基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这样一个更加广泛的网络中运营。其次,仅仅关注于会计数字的传统会计不能够捕捉到组织活动的环境后果。需要发展一个新的会计系统。在这个新的会计系统中可以捕捉、计量并且披露企业对环境影响的所有方面。这个系统中至少要包括对空气和水污染的会计核算,以及自然资源消耗的会计核算。这里提出三种核算方法:以损失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以预防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以恢复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第一个方法是指考虑对环境影响造成的损失成本。第二个是指考虑为了阻止环境的恶化采取的预防行为所发生的成本。第三个是指把环境恢复到公司影响之前的状态所发生的恢复成本。需要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新模型进行尝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前面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付诸实践。第三,作为实验和革新的一部分,需要不断的探索货币的和非货币的估价系统。以货币为基础的估价系统很多。如以市场为基础进行估价(木材的销售)和以非市场为基础的估价(保护价值和遗赠价值)。这些估价系统都是建立在环境具有价值并且环境可以商品化的假设上运用的。这些估价系统都是以“意愿支付”为基础。非货币估价系统可以运用“生态分级制度”证明环境资产和环境影响的生态重要性。最后,这个理论框架要求组织履行受托责任,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他们的环境业绩方面的信息。现在的实际做法是要求公司在他们的年报中或者以单独的环境报告提供环境信息。对于公司应该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应该至少具备下列内容:(1)公司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公司所认识到的环境威胁、公司业务是否加剧了环境问题。(2)公司是否承认应该为对环境所施加的行为负责、为此公司应该做些什么。(3)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公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点是公司应该披露如果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会造成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损失。(4)运用规范的格式报告公司营运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并且说明哪些目标已实现、部分实现或未实现。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硕士点项目“贵州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项目编号:11SSD0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国强:《试论环境会计的概念框架》,《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9期。
[2]肖序:《论环境会计的理论结构》,《财经论丛》2002年第8期。
[3]赵志卫、李翔:《环境会计研究述评与前景展望》,《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4]AccountAbility.AccountAbility 1000(AA1000)Framework.Accountability.London: Institute of Social 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1999.
[5]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SB) (September). 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Accountancy, 1991.
[6]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 (ASSC). The Corporate Report, London. 1975.
[7]Adams, R. The greening of consumerism. Accountancy, 1990 .
[8]Adams, R. Why is the environmental debate of interest to accountants and accountancy bodies· In D. Owen (Ed.),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of green reporting: Accountancy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nineties .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Chapter. 1992 .
[9]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Sarasota,FL: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1966.
[10]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New York: AICPA. 1974 .
[11]Bebbington, 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business and accounting literature. Accounting Forum, 2001.
【关键词】社会调查;证据性;鉴定意见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已将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纳入其中。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调查主体多样、关联性较弱、内容专业性不强、相关诉讼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在肯认该制度价值的前提下,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提升其证明力,以诉讼证据程序规范运作。
一、社会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268条规定倡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前调查工作制度。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也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类似的相应规定。[1]不过,当前的该制度规定较为粗糙,缺乏可操作性。
(一)调查主体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公、检、法都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主体,但控、辩、审任何一方都难以保证相关事实及分析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控方指控犯罪的职能很可能影响调查报告内容的客观中立性。尤其对自诉案件而言,问题更为明显。法院过多介入调查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被置于利益博弈的一极。辩护方能控制的社会资源相对有限,能否顺利地开展社会调查存在一定障碍。
(二)报告内容问题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制作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例[2],调查报告分为涉案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平时表现、涉罪后表现以及管教条件及措施五大部分。内容包含了对未成年被告人有利和不利的内容,不同内容对犯罪事实认定、量刑判断具有不同影响。报告内容主要由未成年被告人的近亲属、社区组织人员等提供,缺乏人身危险性因素的专业性评价,不符合量刑的规范化目标。
(三)诉讼程序问题
现行相关规定仅为缺少可操作性的倡导性规定,对调查报告的采信、质证等核心制度处于真空状态。更重要的是,相关规定未将调查报告列为法定证据,容易令其成为法官恣意的工具。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性分析
案件审理时,一般仅将调查报告作为参考依据。而事实上,其作用有所超越,这不仅存在于量刑阶段,甚至在定罪阶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益将其作为证据之一种在审判程序中予以规范。
(一)证据关联性分析
一个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应具备实质性和逻辑上的证明力。[3]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需要三个连续的推论:一是从证据性事实(证据提出者主张的证据事实)得出推断性事实(依据证据事实进行推断得出的事实)。二是提炼出要素性事实。三是符合法定要件事实。[4]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价值定位在于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犯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确有必要对其家庭环境、平时表现等情况(证据性事实)进行全面调查,据此得出关于犯罪原因、人身危害性以及社会危害性的意见(推断性事实),进而提炼出符合法律规定的要素性事实,为从轻或减轻处罚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调查报告与案件具有关联性。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专业性分析
对报告的认定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对未成年人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各方面事实的考察,作为判断未成年人人身危害性等因素的第一层次。然后,专业人士运用心理学知识或其他类似的方法,对未成年人心理进行诊断,做出未成年人人身、社会危害性的专业性评价。最后,由法官从报告中提炼出符合法律规定要件事实的相关要素。
而司法中往往将上述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予以割裂,一种倾向于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调查;一种倾向于运用医学、心理学等知识,弄清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行为与生理精神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5]实践中,往往将前者用于对过往经历的调查,而将后者用于对未来行为的影响。社会调查与心理干预两种制度被人为区分,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对调查报告法律属性的定位。融入心理干预能提高调查报告的专业性,可将调查报告归为“鉴定意见”这一证据类型。
三、社会调查报告在审判中的程序完善
由于调查报告内容大多涉及个人品格,容易对他人产生晕轮效应,影响裁判公正。所以规范调查主体和质证程序既能降低司法成本,又能防止不公。
(一)规范报告制作和评判两个方面。制作方面,公、检、法应限于报告制作发起人的身份,由社会团体组织或社区基层组织具体负责形成报告中的事实主体部分。评判方面,不宜由审判机关直接进行法律评价。应整合心理干预制度[6],引入专家评价,增强调查报告的证明力。
(二)消除影响公正裁判的“晕轮效应”。一是区别对待报告内容。因报告内容涉及个人品格、性格特征等不具有直接证明力的事实,采纳该类证据易产生偏见,特别是针对被告人的不利证据。因此可通过以下方法修正:(1)用以证明犯罪的不利证据,如仅以被告人的个人品格、性格特征等不具有直接证明力的事实为内容,则不得采信。(2)差别对待有利和不利证据的证明标准。如良好的品格证据,证明标准只要达到“优势证据”即可,而不利的品格证据,则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7](3)限制调查报告中对未成年被告人不利证据的提出时间。将其严格限制在量刑阶段提出。相反,放宽反映未成年被告人品格良好内容的提出时间,在定罪、量刑两个阶段均可提出。
(三)完善庭审质证和证据采信程序。量刑阶段,可由得出报告结论的专业人员宣读社会调查报告,双方对报告进行质证。证据采信上,若其证明会导致不公正偏见、混淆争议时,则法官应不采信该证据。
四、结语
未成年审判中引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实质上是在量刑时考虑罪犯的品格,帮助法官准确认识罪犯的人身危险性,从而对罪犯科以合适的刑罚。司法实践中已有运用之实,但规范笼统难以确保该制度的功能发挥。当务之急在于尽快明确调查报告的证据性,通过规范证据程序来将该项制度导入正途。
参考文献:
[1]参加《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条、《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10条.
[2]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率先在未成年刑事审判中探索社会调查制度的运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第二版),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9页.
[4]【美】罗纳德・艾伦等著:《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张保生、王进喜、赵滢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158页.
[5]罗芳芳:《的证据学分析》,“证据科学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