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电梯施工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梯施工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梯施工计划

第1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

前 言:在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首先能够使施工操作变得简单,从而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质量与效率。但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各个专业的技术相互融合,因此要想完全掌握这项技术还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可知,相关工程机械企业还应该加大力度培养精英人才,以此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工程机械中发挥出最佳的效能。

1机电一体化相关问题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工程器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体系是将机械运行与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其可以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提高了机械运行的效率,也节约了工程的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代机械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机电一体化,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工程机械都逐渐进入到了自动化运行阶段,其施工制造效率大为提高。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我国科技发展最为典型的代表。机电一体化,大多数的人也将其称之为机械电子学,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机械运行的效率以及质量,其研发的意义十分巨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简单的一项的技术,其涵盖了多项技术,涉及的专业非常广,也正是因为如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其先进性。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电子与机械有机融合,进而提高机械的运行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方面,一是机械;二是电子技术;三是计算机。机电一体化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应用推动了工程机械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是以机械设备自身所带有的功能为基础,融合现代高新科技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因其复杂性,因此在运行时需要依据规范,确保每个应用环节毫无差错。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优势

工程机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的技术所带来的弊端,而且来保证了机械运行的质量,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作用。机电一体化继承了传统技术的优势,保留机械自身所带有的所有的功能,并且对这些功能进行了改进,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使得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进行到了繁荣阶段。其具体的应用优势如下:

首先,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有一项电子监控系统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当机械设备运行期间发生任何的异常情况时,电子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并且针对故障情况自行展开诊断,这对降低故障损失有着积极的意义。维修人员接到报警之后,可以立刻展开维修,因为电子监控系统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诊断,因此只要维修人员直接维修即可,非常节省时间,能够使工程机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其次,节能技术。节能部分不仅是使用节能设备,而在设备安装中的节能技术同样重要。简单的说使用节能设备的情况下,线路的安排、器材的使用同样会影响到节能的效果。以电器安装为例,线路的铺设、变电箱的安排都可以进行节电设置,而且线路多余部分越多浪费的电量越大,所以电路的优化设置就是机电安装的节能技术之一。

再次,温控技术。温控技术一般来说只在空调系统中进行使用,通过一定的感应器设置,提高中央空调的智能性,在低于或者高于限定温度时才开始工作,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提高中央空调的节能能力,减轻设备的能源消耗,优化设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3.2微型化趋势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3 数字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数字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其在工程机械方面同样可以使用。也就是说,数字化发展,也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这样的导向下,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可以动态化的实现平台操作,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共享,这将成为促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举措。

3.4 环保化趋势

机电一体化未来发展同样需要将环境保护考虑进去,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责任的具体表现。对于机械行业来讲,如何保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同时,避免产生生态污染,增强其循环利用效率,是很值得我们去不断探析的问题,这也是决定机电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3.5 整体化趋势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与工程机械领域,还不是很充分,仅仅在部分环节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要想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方面的效能,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开展研究和探索,构建工程机械体系,使得工程操作质量和效益得以提高。由此,整体化发展,也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方面的发展趋势之一。

3.6网络化趋势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经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这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越来越多,其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如果哪一个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技术,只会被工程机械市场淘汰,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打破传统,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完全是市场竞争以及工程机械行业自身发展需求的结果,另外因其优势突出,运行稳定,节约环保,因此受到了众多企业的欢迎,依据现实情况,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前景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徐国山.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3]田永成,刘广昱.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现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第2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 地区电网;无功电压;问题优化

1.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原有的分散式调整依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控制电网电压无功的主要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电压无功控制装置设置在变电站内部,起到自动调节电压无功的作用,也就是VQC装置。该装置进行调解时,充分利用了无功资源,当变电站数量不是特别多时,VQC能够起到很好的电压无功控制,如图1所示。但是在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中,该装置智能采集单一变电站的信息和数据,不能够协调的控制内其他电站的电容器和分接头档位。只能做到小范围的局部控制,对于整个电网中的各个节点电压,不能够做到全方位的综合协调控制,所以不能够很好的做到电网损耗的降低效果。

2.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2.1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原则

在电网无功电压的优化过程中,通常情况下要确定精确的负荷以及变压器参数,并且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中,这些参数并不是稳定不变的,所以无功电压的优化是一项艰巨并且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必须要切实根据电网的具体工作状况作出调整。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补偿节点的选择,紧接着要构造出整个电网的结构图,选择能够控制周围电压的中薪诘恪3此之外,无功补偿可以通过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在补偿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计算,确定电网的工作模式以及补偿方式、补偿量,做到充分的无功电压优化。

2.2优化目标

在初期,优化的主要目标为降低电能损耗,以此提高电网是我效率,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优化过程所需要的补偿以及设备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会导致其经济效益不甚理想。所以在优化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尽量减少资金的投入。此外,进行无功补偿时如果输电线路较短会有可能降低网损,也就是说线路越长,无功补偿的容量也就越大。地区电网无功电压的问题是多样性的,其优化措施也是复杂而多变的,在优化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

3.地区电网无功电压的问题

3.1无功电源点的缺乏问题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每天的具体工作内容都不相同,并且在工作时,对于无功电压平衡的相关工作和控制没有特别的注意,从而很可能导致电网某区域内无功电源点的缺乏,导致电力系统运行时的电压不能够保持稳定。

3.2无功优化控制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实时性的要求在地区电网电压无功优化过程中越来越高,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控制参数、数据质量、实时响应速度等。但是就目前而言,还不具有能够实现线式闭环无功控制的算法。所以,通过可以集中的控制优化系统来解决该问题,该系统以减小线路损耗为目的,通过自动的信息和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为各电压节点的合格值,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减小电网运行的电能损耗。

3.3动态无功优化问题

在无功电压的优化过程中,特别是动态的无功优化时,势必会涉及到设备的高压切换和高压控制过程,如果在此过程中频繁的进行切换和控制操作,会导致相关的电力设备受到影响和损坏,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期限,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事故。因此,在优化时要格外注意相关设备的切换,严格把控其切换次数。通常情况下,限制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等带电设备的切换次数的方法主要采取动态规划方式。

3.4负荷变化的问题

负荷变化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是实现动态电压无功优化的重要环节,由于在电力系统的工作过程中,电压与负荷的关联非常密切,所以这项工作在实际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进行电力系统无功电压的优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数据和变量与约束边界非常近似,从而影响电压与负荷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产生相应的改变。

4.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措施

4.1系统构架

针对本文上述所提出的电网中出现的问题,本出了简要的优化措施,其中该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过做到实时的监控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数据和运行信息。该系统经过无功电压优化之后,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变电站的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实时监控、无功量监控实时监控、有功量实时监控、电容器开关量实时监控、母线电压值实时监控,以及其他参数的实时监控。

(2)管理和控制超限电压。如果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变电站母线的电压超过最大限度的现象,优化控制系统会立即捕捉到此信息,并且会针对这种现象做出变压器分接头调节以及电容器投切的指令,实现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操作控制。

(3)无功不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一旦发现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无功潮流的实际方向不能和电网的运行效果相匹配时,优化控制系统会针对这一现象发出减少或增加电容器、电抗器以及变压器的投切数量的指令,并且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投切操作。

(4)实现监控的集中化。在实际工作和操作过程中,优化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它具有简易型和智能型两种工作模式,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和控制,例如自动纠错、自动闭锁等操作。并且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性,可以自行处理许多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中主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5)控制分接头的切换次数。优化控制系统能够对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做到监控和具体的分析,可以根据其每个时段的工作特点和情况,从而合理的控制分接头投切的次数,并且尽可能的做到每个分接头的投切次数保持大体相同。

(6)降低主变压器能耗。每个变电站的运行时的主变压器的模式可以通过优化控制系统来进行控制,通过整体的控制和协调来达到降低电能损耗,保持节能运行的目的。

4.2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某地区从去年3月份开始使用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在运行的一年中,系统对系统四季的不同工作情况做出分析,根据其实际的工作情况,多次调整该地区电网的工作参数,不但加大的电网和该系统的契合度,更加使得当地电网的工作情形井井有条。相比于之前的工作状态,经过优化的系统工作过程中操作次数有明显的降低,提升了电网工作的运行效率以及电压合格率,对于电力系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都有显著的提高。

5.结语

经前文总结我们可以知道,电网电压无功优化系统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比于原有的无功单站控制,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源,降低相关的投资成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电力工程,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其友,过云峰.地区电网电压无功问题的优化方案[J]. U网技术学院学报,2014.05:47-51.

第3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发展

机械工程不仅仅是工业领域有关,其与医学的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医院中的各类医学设备都属机械工程的范畴,所以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具体的说,传统机械工程受到应用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在工作质量方面还是在工作效率方面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不利于医学等行业的发展,而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工程当中的主要控制系统,其存在着多种先进的技术,能提升机械工程的工作效率,保证机械工程的工作质量,同时还可以节省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据此,本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机电一体化在现实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分析,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进行明确。所谓机电一体化主要就是科学技术与机械工程结合的机械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具备创新意义的新兴学科,机电一体化不仅仅包括着电子信息技术,还具备数据应用功能,能够为机械工程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也成为了提升机械工程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的实践价值较为明显,通过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的相互融合,能实现对机械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软件控制机械,这一技术也适合在医学等领域中进行应用。以上所述,基本就是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2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2.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存在控制技术,在没有对控制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依靠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的控制点进行判断,不仅效率较低,同时也无法达到应用的精度,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的完善机电一体化系统,相关人士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对控制技术进行了完善,使其具备了自动化的特征,较好的解放了人力,提升了效率,无论是在效率控制的相关问题上还是在速度控制的问题上,技术的具体应用精度都得到了提高。控制技术具备自动化特征,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想要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效果就必须要对控制技术进行应用,而从目前的实践应用情况来看,虽然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完善,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相关人士应持续优化控制技术,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价值,诠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作用,保证整体系统都具备自动化的特征,更好的提升控制机械的效率[1]。例如目前一些三甲医院已经开始通过自动化机械为患者送药,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控制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

2.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存在信息处理技术,这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最具应用难度的技术类别之一,目前在对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效率。除此之外,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最关键的技术基本就是信息处理,该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不仅仅会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效果,还决定着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效率,尤其是在机械工作当中,信息处理技术决定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具体表现。所以,相关人士应在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充分重视信息处理技术,减少一切的干扰因素,避免外界因素对其稳定性进行影响,另外还应该注意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针对其应用特点对使用标准进行确定,及时处理相关故障。

2.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检测传感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存在检测传感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的重要性相比较于信息处理技术虽然较为逊色,但仍然需要在机械工程当中进行合理应用,检测传感技术的灵敏度较高,精度较强,想要对其进行应用具有一定难度,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的传感器,所以检测传感技术能够通过传感器实现人类感受器官的相关功能,通过对该技术进行应用,不仅仅可在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具备着全面的功能,可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作用,丰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技术对质量的要求较高,所以相关人员也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完善,确保其应用效果在现实情况中能够持续提升。

3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未来应用方向

在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未来应用方向如下:想要持续提升机械工程的稳定性并促进其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而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简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流程,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相关人士需要注意一点,虽然在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存在着发展潜力,但是想要确保发展过程中不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减少相关的损失,就必须要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设计水平,使其具备智能化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必须要具备智能化的特点,只有如此才能够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在我国科技水平已然较强的情况下,很多具备智能化特征的机器都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所以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在此背景下持续进行发展,相关人士也该将多种不同的智能技术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除此之外,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水平已经得到提升的背景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人都开始注意环保问题,这也要求机械工程在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环保理念理念,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避免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由于传统工业的发展会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未来发展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十分必要,这也有利于对工作效率机芯提升并落实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3]。具体的说,在机械工程中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应用,需要整理相关的废料,并争取对废料进行利用、回收,不仅仅可以提升经济收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丰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

第4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管理;规范化;对策

县级供电企业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单元,因此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力度,对于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立足于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研究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合理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政企未分离的现象,这导致县级供电企业的法人地位不强,可能会导致交叉管理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县级供电企业履行自身的职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县级供电企业的人员调动频繁,作为电力系统中最基层的部分,供电所的职工承担着电路的检修与维护工作,但同时这些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受学习培训机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县级供电企业现代化的建设。[1]此外,人员的频繁调动还会导致职能方面的交叉,使职责难以划分清楚,交叉、混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会造成管理方面的问题,影响管理体制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职能的混乱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虽然电力体制在宏观层面上有所改变,但还是无法改变县级供电企业结构重叠、人浮于事的情况。

1.2人员管理不规范

县级供电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供电规模小,经营效益不佳。售电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区域面积小,使县级供电企业长期徘徊在盈亏的边缘,使供电服务质量提升缓慢,人员管理更是浮于表面。县级供电企业作为一个生产单位,一切效益都应该围绕着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由于疏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远远达不到安全生产的需要。特别在地方电厂发展过快的背景下,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不好,这更提高了人员培训的管理成本,造成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的现象。此外,主副交易规范难度大,也是造成人员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发展有一个明显的周期性规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私营企业也会随之增加,而经济一旦有所回落,就会造成私营企业纷纷关门的现象,在这大起大落之间,会造成大批工人下岗的现象。由于生活得不到保障,许多职工选择从事副业,虽然几年来职工家属得到了安置,但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加上供电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副交易规范难度,从而影响到县级供电企业人员管理规范化的进程。[2]

1.3配电网基础薄弱

配电网基础薄弱,会造成县级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配电网基础薄弱,首先表现在农网资金改造不足,由于资金的限制,我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村电网都未得到彻底的改造,一方面,由于改造政策的不明确,一定程度上使未被改造的农村电网想要得到改造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两网改造遗留问题多,例如经过多年的使用,两网改造遗留的基础设施已经出现老化问题,部分的线路已经超负荷运行,而要恢复被侵蚀的设备的正常运作,更换老化的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这两个原因使农网改造迟迟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百分之二十的农村地区,农村电网还保持着十年前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度。根据国家规定,农村电力资产是由县级供电企业统一接受管理的,但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不强、供电质量不好、线路长、范围大、需要大量职工进行维护,因此在农村电网的效益一直处于亏本的状态下。此外,由于生产基础不牢固,使得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从而影响到县级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

2实现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2.1规范化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

发展是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的根本,因此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有益于实现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管理。具体可将县级供电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制公司,清理县级供电企业的业务关系,由电网公司与当地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出资控制,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网公司与当地政府的三赢的局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是规范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关键,应将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电力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合理化的配电网的发展规划,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的科学性。[4]此外,巩固县级供电企业法人地位,也能够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授权给企业经营班子规定的法律,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的规范化。电费是供电企业的基本收入,制定严格的电费回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这需要企业针对自身的经营情况,利润情况,制定合理化的电费回收等级制度,从而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平均销售电价做出一定的贡献。

2.2推动人才管理的规范化

县级企业要取得发展,职工的培养与管理是关键环节,因此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招聘环节中,加大人才的投资力度,聘请具有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并给予物质的保障。其次还要对职工合理的使用,联系职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背景,将职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对有前途、有能力、有肯干的职工要进行培训,在培训当中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凝聚力增强,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执行力。供电企业在电力建设中使用多经企业的电力产品,要严格按照要求,通过市场进行招标,避免有些人利用制度的漏洞谋取私利。规范主副交易,确保交易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进行,主动接受市场的监督,既保障了企业职工自身的权益,也让社会、群众满意,推动人才管理的规范化。

2.3规范化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要求县级供电企业的全体职员,都能够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这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责任制度,来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按照明确的规定,来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农村电网一直是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农村低压设备的管理,对于规范化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要求企业建立设备定期巡检制度,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农网运行中的设备老化、失修等问题,并及时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与维护。此外,为了防止人身触电的情况发生,要做好电网设备的安全保障,在电力设施的附近悬挂警示标志。在输电线的铺设环节,要规避人口密集的区域,并强化对基建用电的安全管理。[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不仅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还要求企业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电网、农网进行改革,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

作者:胡江 单位: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周紫阳.论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管理实效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36-37.

[2]赵钒钋,肖晓鹏.基于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配网线损管理的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6,07:128-129.

[3]郭进斋,王家太,陈喜胜.全面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探究———以武强供电公司营销“五分离”工作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63-64.

第5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市政工程;机电产品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85 

0 引言 

就目前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能够满足不同学科的交义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状态,尤其是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市政施工具有施工环境复杂以及建设项目多的特点,使得机电一体化的多元化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文章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分析过程指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朝着微型化、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人性化的开发方向发展。 

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就目前来说,机电一体化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学,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形式服务于机械工程领域。主要应用的机械工程领域是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两方面,这就意味着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机械一体化的运行好坏直接决定了实际的施工质量。从传统的方面讲,过去的市政工程机械运行都是纯机械式的,这就意味着其运行比较笨重,操作也不够便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后。市政工程建设的机械化发展方向也朝着智能化、远程控制化以及节奏紧凑化的方向迈进。这种发展状态,不仅保证了工程的建设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电一体化操作人员的劳动量。由此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施工建设的效率[1]。此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其燃油的消耗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 

2.1 提高施工智能化 

智能化控制是市政施工进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具体应用过程即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实现机械运行的智能化的管理。施工智能化是指,工程施工过程针对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设计。当工程施工对系统当前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研究出简单的运行模式变化规律,这就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智能化的基本需求。然而,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了模糊数学、模拟智能、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这些技术使得工程施工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迈进。 

2.2 形成作业模块化 

市政工程施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其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具体包括:控制和操作模式的简化。换句话说就是智能模块化控制的实现。这种模块化的操作和实施就是利用某些固定的程序化模块与特定机械设备组合相配合,以此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作业,如: 铺设沥青的工序采用联合沥青摊铺设备,在模块化控制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对摊铺设备进行模式设定,即在某个工段采用固定的速度、作业形式等。这样在该路段就可进行无干扰的作业,同时在自动检测系统的辅助下,可以将施工过程完全交给机械来完成[2]。 

2.3 实现节能减排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降低工程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而且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中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此外,将工程施工的机械运行实现高度智能化,可以为将机械的运行带来多功能化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智能化施工机械完成大量的工程量,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最大节约。与此同时,高效的工程施工作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体现在减少机械设备的存放场地以及减少施工人员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独特性,使其应用于工程施工时有着发展的综合性。机电一体化作为综合性发展的科学技术,它还能够以不同发展的方向向前发展。具体来说,当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微型化、智能化以及模块化方向发展时,就会使得被应用的工程项目呈现集成化建设。这是使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果实现整体的模块化,这一平台的建成可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出多项功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制造专用工具从而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而实现了模块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应用于具体建设时就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块来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范围。 

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快捷化、人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应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迈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数字化可以实现对机电产品的远程控制,这就意味着其机电产品的运行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应用的工程项目更具人性化建设[3]。 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网络化发展,其可以实现了多个机电产品的联合工作。这就可以使机电产品能够完成一系列的复杂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设备的运行风险。 

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上述几个方向发展,是未来对其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方向可以使其应用的范围和使用的领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机电产品一机多用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重复使用。而且,还使能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所以,这是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绿色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其行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来说,由于其建设的重要性,机电产品的应用则为其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所以,我们务必要顺应时代科学技述的发展潮流,提高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并将其投入到现代化的建设当中,使其发挥出综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 智能一体化设计 施工要点

前言:

高新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使人们对社会信息化、居住环境安全舒适化以及工作生活的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智能房屋建筑是指借助于计算机将智能建筑中分离的功能、信息和设备集成到一个统一协调、相互关联的系统中去,从而实现人们对社会、居住环境以工作环境的要求。自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智能化建筑后,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就目前已使用的情况来看,智能化建筑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房屋建筑智能化设计思想

设计高端品质的智能化房屋建筑的基础是要充分理解和认识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建筑物的三方:业主方、设计院和施工承包方。业主方由于对于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不甚了解,一些可智能化的项目可能会被忽略。设计单位过多的参考依照之前的设计理念,可能导致有些项目在实际工程中不具备可操作性。施工承包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为了方便施工提出修改设计图纸或者替换一些设备部件,而没有考虑业主的项目工程造价成本。为了避免三方之间思想上存在的差异,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要在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做到设计思想的统一:要本着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物主体与综合布线系统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各承包商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时一定要灵活和可扩充,在满足当前业主使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未来进行的扩充或变动。

2、房屋建筑智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

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法规,智能化建筑首要考虑到的就是安全性。没有安全性,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舒适性和方便性也无法实现。安全性主要指的是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智能化房屋建筑设备昂贵,且人员多而集中,安全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时,必须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不然不仅会带来安全问题,而且也容易给后期建设工作带来混乱。智能化建筑作为新的学科,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难免出现现行的国家规范和法规不能满足实际智能建筑的要求的情况,这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论证、修正,以保证智能化规范内容科学可行。

3、房屋建筑智能化设计内容

3.1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通常情况下,所有建筑物内的能源设备和机电设置都是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由直接数字控制器、执行器、中央管理计算机、传感器以及通信网络构成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有着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特点,通过被控处现场分布的多台微型计算机来实现被控设备的保护、检测和控制。

3.2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物内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传送,而且连接外部通信网后还可以提供给用户安全、快捷、有效地信息通讯服务。作为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的通信自动化系统,为了保证开放性,在选择平台或协议时,尽量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进行选择,以确保用户可以有效和充分的利益系统。

3.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可以称为计算机取代人工办理业务,指的是人们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以实现办公的快速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办公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而且还能避免人工处理业务时容易出现错误和误差的问题大大提高办公质量和办公速度,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服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专业管理系统(商场、停车场、银行、图书馆、酒店、证券等)、仓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文字与文件处理流程自动化系统等。

3.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的控制技术,在节能工序和管理软件的调节下,实现控制和自动管理建筑物给排水、空调、照明、电梯等一系列机电设备的运营。并根据计算机中日常设备的运营情况记录来,来维护保养管理众多机电设备,最终实现管理简单方便、节约人力物力、安全可靠的目的。

3.5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御系统主要是为了防御非法入侵,发生意外时,能够详细记录事情整个经过,减少和避免人财损失的目的。根据业主和建筑物的建设标准,安全防御系统主要由出入口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五部分组成。

4、房屋建筑工程智能一体化施工要点

所有一切的设计都要通过施工来实现。因此施工承包方的工作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智能房屋建筑工程优良的质量,施工承包方在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时,也要加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筑智能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施工要点:

(1)施工管理队伍水平要高,项目经理必须有三年以上弱电系统现场管理的经验,技术总监有参与国有大中型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设计经历。质量管理工程师不仅要熟悉弱电系统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执行标准,而且对于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特点及产品特点也要倒背如流。

(2)在进行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具体施工技术的编制时,应特别注意施工进度计划与安设备的安装调控以及装修等工作的协调,避免在施工期间出现混乱。

(3)工程现场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对于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都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学习,承包商加强现场人员对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以便在项目具体施工时能够熟练运用。

(4)要认真测试和调试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要再保障其达到国际标准规定或国内通用标准的同时,也要确保其有优良的兼容性和扩充性。

(5)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和国家规定,设置和安装工程中所用的槽道、暗敷管路和槽线。

(6)在施工安装综合布线系统时,不但要做到不影响房屋内部装修要求,而且不能对房屋建筑物的结构强度造成损害。同时,杜绝产生影响用户通信畅通和对其他系统使用功能的损害。

(7)在综合布线系统完成施工后,要对网络和系统及时进行测试,以确定网络的可靠性和系统连续性情况。施工单位要及时向业主提供工程相关测试报告,以便业主进行审查。为了验证工程施工质量,所有系统要有3个月的试运营期。

5、结语

智能房屋建筑是人类、建筑和科技的一次完美融合,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我国的智能房屋建筑起步晚,现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屋建筑智能一体化设计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施工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暂时的问题并不能影响到智能房屋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坚信智能房屋建筑在我国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志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建材与装饰.2008(03)12-13

[2]王彤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07)21-23

[3]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问题..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7)

第7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化工应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不可代替的功能,在当前各行业领域中,该技术的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主要用于提升社会生产力,以电力为基础,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并吸纳更多的先进技术。因此上,单纯地把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看作某一方面的应用是不科学的,不断加大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力度,确保电气化领域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现状概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即电气自动化,是一种典型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新兴技术的出现,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周边技术的发展进步,都会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大幅度跨越。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综合性的,在当前我国化工产业体系完善和行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生产力的适应性方面,提高了不同领域的产业化速度。就现状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渗透,实现了智能化的特征。结合化工产业的特点来说,联合生产、高危环境,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更多的无人值守岗位,并降低了操作的误差,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让社会生产力逐步细化。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层次、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化工产业及周边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电气工程能源消耗大

顾名思义,电气工程是电力为基础的生产建设模式,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流程,按照一定的执行程序,强调有效性、标准型,以减小误差为生产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操作,必然需要引进更多的电气设备,组成工业生产体系,客观上加大的电能的消耗。我国的能源现状并不乐观,庞大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能源消耗,不仅不利于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的实现,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2.2电气工程质量不达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功能的综合性,也意味着它应用中存在更多的质量标准,事实上,随着现代工业体系中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促使电气工程质量的提高。但在现实中,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缺乏重视,检验过程中以生产满足为基础,尤其是部门领导的安全意识较差,由此造成施工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同时,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缺乏专业和系统的质量监管体系,一些管理者意识到电气工程质量达标问题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工作落实的方法,只能通过内部或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控制。

2.3自动化系统集成度低

以化工产业为例,随着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逐渐完善,客观上要求各种设备的配合程度提高,而电气工程自动化功能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从整体情况看,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向集成方向发展,但在自动化层次上还比较低,各种功能、系统接口缺乏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的效率较低。

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3.1优化电气工程节能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包括的环节较多,每一个环节的设备和技术应用都可以独立进行开展,从设计到安装,对节能要求的标准存在差异。但从这一技术的整体性角度来说,节能设计必须符合功能性的需求,即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整体功能来解决能源消耗问题。如优化精简可有可无的设备环节,提高独立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整体系统的耦合性,在满足声场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损耗;包括选择绕组阻值较小的供电变压器、引入新能源设备、采取新型材料装置等等。

3.2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现代工业发展对设备的依赖程度大,考虑到设备之间的关联性,一部分设备发生问题,必然导致整体的质量缺陷,由此提高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就成了必然,具体的开展工作可以从以下展开:第一,加强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定期对员工掌握技能培训,以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二,通过严格把关电气工程的设计、安装和应用环节,从材料指令层面入手,不断优化进场和维护的操作模式。第三,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施工应用中,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监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展开,并在施工完毕后做工程验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3.3完善电气工程管理体系

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包括的设备、技术等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科技力量的影响下,要不断引入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合新兴科技力量,并形成新时期条件下的管理体系。如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同时,对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多种要素展开更换、升级、淘汰,始终让设备的先进性维持在最前列。同时,结合化工产业而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一方面掌握化工产业的生产规律、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具备综合性的设备应用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提高电气工程与本行业的兼容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工业设备构建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与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影响下,工业生产在吸收和转化中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加大在研究、执行和管理方面的力度,确保电气化领域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89-90.

[2]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69.

[3]李庄飞.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164.

[4]马嗣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137.

第8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7月8日我们到了同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精密机床厂,顾名思义,杭州精密机床厂是生产一些加工精度较高,技术要求高的机床设备的大型工厂,主要加工的是机床内部的一些精度等级较高的小部件或者一些高精度的机床,如M级,MM级平面磨床。由于加工要求较高,所以机器也比较精密,所以有些也要在恒温这个环境下伺候它们呢。这样才能保证机床的工作性能,进而保证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在听了工人师傅的讲解后,明白了一般零件的加工过程如下:<>胚料---划线---刨床(工艺上留加工余量)--粗车--热处理,调质--车床半精加工--磨--齿轮加工--淬火(齿面)--磨面<>齿轮零件加工工艺:<>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精机公司有三个用于加工磨头体的加工中心和几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体积小,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加工比较方便,加工中心有一个刀床和多个工作台同时对多个工作面进行加工,不仅避免了由于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加工中心体积大,价格昂贵,而且对环境要求较高,这就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一般选择加工经济性较高的零件或者精度要求高的关键零件。

在精机公司的实习中,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乘车去了上海,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所以这次上海之行应该以参观为主,在上海阀门厂的时间比较短,也很难获得比较理想的实习效果,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参观,多少令我们了解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想,这也是本次上海之行最大的收获。<>就目前来言,汽车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开看,如何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更好的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将是日后一端时间机械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此次实习的最后一站是杭州发动机厂,该厂建于1958年,是由杭州动力厂和汽车修配厂等合并而成,该厂参与生产了浙江省第一辆重型染油机,第一辆拖拉机,第一辆大客车以及第一部无轨电车,曾在9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型企业,浙江省机械100强的美誉,现在该厂拥有员工1800人,具有2000多台专业机器,该厂的X6130柴油机,615柴油机,TIR型柴油机都在浙江省内市场上占有主流地位,年产值达10多忆元,是浙江省内重点发动机生产基地。

在此次实习中,在杭州发动机厂的时间最长,历时12天,分别介绍了X6130柴油缸体的加工工艺(分为面加工和孔加工),凸轮轴孔的加工,数控设备的加工特点,分类及具体运用,曲轴的加工工序以及发动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在最后一天,我们还参观了其铸造部,参观了其铸造生产过程。在该厂的实习中,深刻明白了数控机床的生产中发挥的切实作用,以及目前社会对数控机床及数控人才的急需,而在一些重要数控产品,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等的需求上,决不能过于依赖进口。

第9篇:电梯施工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实训条件有限等原因,对该专业实操技能学生较难掌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人才,我校对电子技能实训课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工学结合,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进行生产一线实际操练,把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再学习寻找解答,得以提高,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在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毕竟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准原因,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得以稳步推进,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1.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加强学习乐趣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技能课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有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而乐趣是有趣的升华,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

1.2 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传统的电子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技能训练和理论互相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此,笔者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在讲授元器件的识别方法时,笔者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边做边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1.3 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满堂灌为引导教学。

1.4 有利于学生与企业拉近距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始终要严格遵守7S管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为尽快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2《电子技能实训》工学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为更好的组织一体化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课程规划。为达到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重新对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进行规划。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撑握常用组装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撑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术;掌握焊接与拆焊技能;具备识读简单电路图、简单印制电路板;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初步具备质量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操作规程。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基础和学习的兴趣,分析一体化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种因素,针对《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可以开发以下项目:1.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2. 万用表等仪表的使用;3. 手工焊接技能培养;4. 常见电路装接调试;5.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再从每个项目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用任务驱动式方法实施一体化教学。

2.2 学习工作站的建设。要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就需要建设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场所。“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具备了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教学场所。一体化课程是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而来,而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企业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因此,要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建设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相接近的工作环境。工作站应配有电子装配常用工具,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仪表,常用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学生计算机,移动白板等设备,能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3 学生工作页的编写。工作页(也称为作业单或任务单)是现代企业培训中常用的学习媒体,主要内容是专业信息和作业。一体化课程的工作页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工作。工作页呈现源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通过体系化地引导问题,指导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业的编写重点把握两个要素: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即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测试模型。对于学习者来说,教材特别注重为他们能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创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学习内容来说,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就是学习任务,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人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和工作过程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2.4 工学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在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下,设计好课程教学方案,将课程细化为具体的可实施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于具体任务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2.4.1 问题引导,以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师提出实施该项目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问题引导包括四个层次,各个层次按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进行。

第一层次 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什么地方将用到这些专业技术。整理相关的技术?

第二层次 技术引导:完成这一目标要采用哪些技术?

第三层次 知识引导: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哪些知识和技术?

第四层次 应用引导:实现这一目标,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2.4.2 明确目标,设定具体任务

①选择电器元件、导线材料和工具等,列出明细表格。

②弄清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安装工艺要求,并安装、调试电路。

④会用万用表等仪表。

2.4.3 分组合作,优势互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按每组5-8人分组,每组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将任务分配到人。实践证明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工作的分工、成员的数量等等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如:成绩好的负责“一对一”辅导成绩差的,观察能力强的负责材料的选择,分析能力强的负责整体规划、电路的原理分析和应用,善于口头表达的负责联系工作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

2.4.4 自主评价,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后,要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由完成项目情况来衡量,要以学生评价为主,电子技能实训课中常采取自我评价(占40%)、小组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30%)。让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评价,给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自主学习效果和水平进行评价的机会。在评价指标、目标达成情况中,体会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3.结束语

工学一体化教学,必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入门教师为主导、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结束评价的实训教学程序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做到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训、在实训中消化理论,正实现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辜东莲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2]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及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