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学生答问答得正确,教师可激励学生“说得好”、“很不错”;学生答问观点独到,教师可激励“妙”、“见解独到”;学生答得不完整,教师可鼓励“慢慢说”,“再想想”等,这可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起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探索新知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优化新课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的思考。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先通过投影或放映剪辑影视片的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与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直接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憾。然后再播放音乐《松花江上》,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让没有家园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的学生很快能听懂作者的倾诉,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掷地有声的誓言。再如教学本单元中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可启发学生从人类历史的进程谈起,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谈起,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类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是有波折的,前进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以此再引至本文背景,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何说“国运”是“艰难的国运”,为何“国民”要“雄健”起来了。可以说,巧妙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会吸引学生步入佳境,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迸发学习热情,诱发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方式,训练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一)更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新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由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就范式教学往往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不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式教学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启发——创新”式教学,实际上提倡此教学模式的鼻祖是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阐述了“启发——创新”式教学的精髓。“启发——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是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这就是孔子所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适时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新教育方法,还要改变过去囿于教本、教本主宰一切的局面,要“用”好教材,超越教本,拓宽知识面。语文教学如果局限于教材之内势必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削弱学生创造力的根基。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他学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向纷繁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创新性地主动学习。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就可将学生领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活动中,可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八小组分头进行社会调查。分别收集我们身边运用语文的情况,如收集标语、广告、对联、流行语等,然后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设计成小册子,还可根据个人喜好,新设计一个宣传标语、一个广告、一个商标等附在小册子内。这样的活动,会使学生在社会中感受语文、感受生活,开启学生的创造智慧之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入学教育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 新生
部分大学生入学后,出现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出现对新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一些系列的“不适应”问题,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个别新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的质量和心理健康。新生入学教育是他们的第一堂课,除了了解学校、专业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知大学的学习方式,掌握人际交往、生活方式,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就要求,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需要将新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到入学教育中。面对入学教育时间短、面广、“不适应”心理问题突出的特点,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成为入学教育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新生入校后出现 “不适应” 的心理情况
通过对新生入学的了解和观察,新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1、生活不适应。由于环境陌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开始,由于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在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下,新生容易产生孤独感,挫折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2、心理不适应。由于高中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不及时,高考的落差和同学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大学新生出现失落感、失宠感、自卑感,出现焦虑、责任等心理不适的情况。
3、学习的不适应。由于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差异性较大,教学方法和模式与高中不同,对专业的认识偏差和喜好不同,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等,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惧学等学习不适应的心理障碍。
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内涵
新生 “不适应” 的心理问题对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入学后较短时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入学教育的一项新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如何发挥好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在入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共同商讨、活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帮助学生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学活动。
三、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知、情、意”,注重让学生情感共鸣,积极体验,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重点,能有效地解决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达到预防的目的,使其快乐的成长,是入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1、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入学教育的新要求
由于新生入学后出现的不适应具有相同性,诱因也具有相似性,团体性是这一群体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团体心理健康辅导通过针对新生的群体性特征,以班级、专业或者相同问题的新生通过设立特定的活动场景,让新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实现引导,使其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所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入学教育的新要求,是解决新生“不适应”心理问题的主要形式。
2、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寓教于乐,易于学生喜欢和接受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通过分享、典型案例讲解、教师的引导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对大学生活学习正确的认知,从而快速的适应大学,健康成才。
3、团体心理辅导节约了入学教育时间,效果良好
针对新生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具有普片性,如何短时内做好引导,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教育实现入学教育是不太现实的。针对新生在学校里扮演“求助者”和“助人者”双重身份,相互影响。通过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团体辅导,发挥学生的双重身份作用,让学生在团体辅导中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达到解决大学生活“不适应”的心理问题。
4、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的体验性增强
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某一问题,设计情景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问题和解决的辅导,让新生认识和了解在学校期间可能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和不适应。将传统的入学教育课堂讲授转变为不场地受约束的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达到情感共鸣,实现对入校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适应有所认识和了解,掌握其自我调节的办法,从而达到快速的适应大学生生活。
5、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的预防性突显
新生入学后,对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饮食起居等一些列新的生活学习开始了认识和适应。在认识和适应过程中,由于新生自我经历和性格等因素,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和行为问题,导致大学生活学习不适应。通过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团体活动设计,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偏差和行为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认识和形成正确的认知,并重点在于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从而让新生的“不适应”自我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可以对已经出现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同学及时发现和矫治,并对后期的心理咨询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不适应”现象,有效地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矫治、预防和发展,并重点在于预防和发展,有利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帮助新生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心理困扰,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让他们健康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炜炜.大学入学教育浅谈[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2]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4期.
招生对象为__年8月31日前出生,并属我校招生区域内的适龄儿童。
__以西,__以北,__路以东(含__村)。
1.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按户籍、“居住登记”等情况免试就近入学。
(1)“户籍”是指区教育局规定的户籍统计基准日学生户籍的所在地(今年户籍的统计基准日为__年2月28日)。
(2)“居住登记”是指《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简称“居住登记”),统计基准日__年2月28日学生“居住登记”的所在地。
(3)“免试”是指:学校的招生入学工作,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
(4)“就近入学”并不是指到“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而是指:由区教育局根据本地区公办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合理规划和确定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范围和招生人数,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学额。
(5)按照“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房产、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居住登记”等符合其他条件的适龄儿童。同一城区或镇区同时具有“户籍”和“居住登记”者,以户籍为准。
(备注:户口、房产、居住地三者不一致的下列适龄儿童,由教育局统筹安排:
(1)持“居住登记”回执者:实际居住与房产(产权系学生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一致的;实际居住在租赁房屋的。
(2)持寄靠户口者:学生户口登记处的户主非该生本人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3)其他符合条件者。)
2.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小学报名时,家长需带上小孩,提供新生《入学告知书》、户口证明(原件)、《居住地登记》回执、房产证(原件)、儿童预防接种记录卡(白卡)等材料。
3.由教育局统筹安排的外省市户籍学生,入学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1)父母一方持有有效期内的《__市居住证》,且《__市居住证》登记的居住地在__区。
(2)父母一方持有满2年的《__市临时居住证》(临时居住证年限计算时间:从首次发证日起截止到__年8月30日)和有效的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的灵活就业登记证明(从登记日起截止到__年8月30日)。
1.5月17、18日(上午8:00—11:00;下午1:00—4:00),新生办理报名手续。
2.6月1日(上午8:00—11:00),接受补报名。
3. 6月19日前,发放我校新生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发放在新生现就读的幼儿园)。
4.6月30日,新生招生入学工作基本结束。
关键词:入学教育 学生 教育
为了解新生对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状况、学习及生活的影响状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我们对2012级入校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50份,收回答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调查与分析
1.1 新生入学教育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入学前两个月内组织了入学教育的占96%;在了解学校采取了哪些形式进行入学教育通过采取开学典礼的形式占了21%,采取班会或讲座的形式占28%,两者都采取占有52.8%;在调查学生是否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熟悉的占有42.2%,不太熟悉的48%,不熟悉的占有5%;在学生是否了解有关课程免修免考、课程补修及学位申请方面的规定中选择了解的占39.4%不太了解的占42.9%不了解的有17.6%;在调查学校是否介绍了专业课程学习所需技能和基础知识、各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学习方法及获得学习支持服务的途径等内容64%的选择了基本上都介绍过,9.2%的选择基本上没怎么介绍,26.8%选择有的介绍了,有的没介绍。
在入学阶段,选择班主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12.7%任课老师的占10.7%年级主任0.7%助理班主任42.3%老乡5%同学37.3%;在是否认为应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生涯规划的内容91.5%选择“是”,1.4%选择“否”,7.7%选择“无所谓”;在选择哪句话是在中学阶段最经常被教育的选择“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其它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占10.6%,“现在辛苦一点,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占31.7%,“只要能上大学,混一个文凭,你们这一辈子就不用愁了”占1.4%,“大学只是另一个起点,必须更加努力”占56.3%;在认为军训的模式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进,选择“对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占15.5%,选择“降低体能训练的要求”占19.7%,选择“增加训练的时间”占3.5%,选择“采用更加规范的军事化管理”占24.6%,选择“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占83.1%。在除以上新生教育内容以外,本校对新生还做了哪些内容的入学教育中89%的学生填了艾滋病教育、图书馆知识、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讲座 90%效果为满意,在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还有哪些意见或建议中78%的填写了建议多开一些讲座、实践类活动、地震演习、预演火灾。
2.思考与实践
新生入学教育实行效果是否有效,将对学生进校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伴随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入学教育将会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1校园迎新活动,丰富多彩
新生入学,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校园文化。迎新阶段各种活动能够充分让新生感受校园热情的气息,减少陌生感。通过良好的迎新活动可以传递热情和关爱,而各种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兴趣和友谊,一个良好的校园强文化,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让新生能够更快的融进新集体,消除紧张感。
2.2班级建设,牢固基础
班级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之下,也要营造一个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集体,是促进学生奋发学习的基础条件。
2.3文明宿舍,勤于管理
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居住的场所,还是一个重要的育人阵地。根据统计,学生一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待在宿舍的。创建文明宿舍,从自我管理开始走上新的大学生活,就成了不可缺少的课题。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忽然一下没有了学习目标,因此,就更需要舍友进行督促,相互有好的影响。而辅导员也要经常到宿舍与同学交谈,与每一个新生交朋友,想新生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为宿舍的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2.4心理教育
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一时期最容易发生大学生自杀等意外事故。这就需要我们留心警惕新生入学后心理问题的出现。大一经过短暂的新鲜体验后,在新鲜感逐渐消退后,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凸显出来。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教育和引导他们尽快走出迷茫,有个健康的心理迎接大学生活。
2.5贫困生工作
(一)“幼升小”划片招生,促进小学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小学划片招生源于上个世纪,划片标准至少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划分范围。当初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该区域有多少居民,多少适龄儿童,然后依据学校周边人口数量大致划定区域。当初划定区域时还有个原则,为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划分时尽量不越过城市主干线。此外,在小学布点时,教育部门尽量按照保证居民500米范围之内有一所小学布局,这也跟划分范围息息相关。近年来,因为城区改造、新楼盘建设、学校建设变化等,全区都面临在之前划分基础上重新调研进行微调。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中的就近指的是相对就近,不是指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为此,我区根据学校布局、办学规模大小、片区路段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分布以及楼盘新建情况,重新确定了招生范围,合理调整了城区学校服务路段。
(二)“小升初”就近入学,促进初中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区教育行政部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则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也同样纳入多校划片范围,不搞特殊政策。
2.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区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小升初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工作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未在户籍所在片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片区初中,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到规定的公办初中学校就学,民办学校一律不安排,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享受初中教育的“同城待遇”。
3.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区内初中新生入学手续办理工作在同一时段进行。学生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效证明,到拟升入的初中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入学手续。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入学手续办理信息,对实际办理入学手续人数超出或不满计划数的学校,及时进行必要调整。
(三)“初升高”双轨并举,促进高中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普通高中招生的“两轨并举”制度,是指普通高中“联招考试”和“指标到校”两种招生考试方式同时并行的制度。
1.“联招考试”。普通高中“联招考试”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都是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联招考试”由市教委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划定最低录取线;市级重点高中和“联招”高中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招生计划,参照报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差额投档的原则,分批录取。在招生过程中,避免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简单转换为权重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各高中学校根据报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定学校招生标准并进行录取;对体艺方面的特长生,学校可组织专门委员会加试。组织加试必须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加试内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参照学生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采取面试、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
2.“指标到校”。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为此,渝北区在实行“联招考试”招生制度的同时,贯彻执行教育部和重庆市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政策,从2009年开始尝试推行优质高中部分指标到校、优质高中自主招生的政策。优质高中指标到校、自主招生的办法是,首先经过渝北区学业质量抽测性统一考试,选拔70%的初中毕业学生,由各优质高中按照学生志愿,以考试成绩依据,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了本区优质高中的优质生源。
二、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做好“三个调研”,夯实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基础
一是开展“学情”调研。根据重庆市政府、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区教委组织开展了对本区辖区内适龄儿童、小学毕业生人数、户籍、实际居住地等基本信息的基础统计和专题调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开展“民意”调研。召开了涉及城市热点地区龙溪、回兴、两路片区中小学招生座谈会,征求了学校意见、街道意见,并从多种途径征求了部分家长的意见,走好群众路线。三是开展“经验”调研。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有重大调整,渝北区没有贸然开展,而是采取多种方式调查了解主城其他区县的经验和作法,借“他山石”以“攻坚”。
(二)落实“三项责任”,强化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职责
一是履行“主体”职责,做好职能部门的工作。区教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认真贯切《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渝北区进城务工人员女安排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形成《重庆市渝北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提请各方讨论。二是履行“协调”职责,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渝北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专题会议,召集区人大、区政协、区办相关同志及全区各街道分管教育的领导,对今年中小学招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通过会后的再调研、再修改,区教委细化了《重庆市渝北区2013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渝北区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宣传方案》、《渝北区2013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招生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三是履行“汇报”职责,争取区委区府的领导。全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一度时间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区教委主动向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汇报,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初中招生工作意见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原则同意,其后又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方予实施。
(三)加强“三类宣传”,营造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环境
在全区相关小中学招生文件下发的基础上,区教委制定了招生工作宣传预案,切实做好各种宣传。一是做好街道和社区宣传。区教委积极与城区街道和社区领导、干部并通过他们与社区群众沟通,提前作好宣传、解释工作。所有街道、社区甚至部分楼盘均传达了有关“免试招生,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及入学“三对口”等招生办法。二是做好学校宣传。区教委制定《渝北区2013年中小学招生宣传提纲》,分发到各学校。各学校按照要求,深入镇街,深入社区,深入楼盘,深入学生家庭,把“阳光招生”政策及实施办法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做好咨询宣传。根据工作预案,落实责任,逐级开通了咨询热线电话,答疑解惑,及时掌握并妥善处置实施工作中出现的个别特殊问题。
(四)下足“三大功夫”,谋求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实效
一是下足小学招生工作功夫。全区小学招收新生多年来实行“三对口”操作办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工作重点是严格按照调整后的学校服务路段划片招生,做好个别学生家长的说服解释工作。对进城农民工等类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采用分级管理,区教委管理直管学校,各教管中心管理辖区内小学校,全力安排适龄儿童入学。二是下足初中招生工作功夫。已经在本区小学就读的学生,按照“三对口”原则并结合“中小学校对口”,采用“大片区,小路段”方式,就近安排入学。原在区外小学就读的学生,区教委竭力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建设中拆迁户子女,配住廉租房、公租房等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下足高中招生工作功夫。在试行指标到校、名额分配、推荐等招生办法时,坚持严格程序、公开过程,取信于民,防止走后门的现象。
(五)坚持“三项制度”,落实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保障
基础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建设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应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和评估监控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小学、初中划片招生路段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以及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2.诚信制度。建立小学新生户口核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信息公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诚信机制。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
《意见》确定了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及其计分比例。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门科目外,至少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鼓励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目前,中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也就是说,历史将成为新的必考科目。
体育与健康考试满分值,由从前的60分变为满分值权重不低于录取总分的8%。《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市,可以探索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成绩合格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考试内容新增理化生实验操作
《意见》指出,各科考试结合学科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中的实验操作(以下简称“理化生实验操作”)将纳入考试范围,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其中实验操作成绩不低于每门科目考试总成绩的10%。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考试,将逐步由各市委托命题过渡到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各市组织实施。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科目考试则由各市命题并组织实施。
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成录取依据
《意见》指出,广东将改革招生录取模式,建立健全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在自主招生时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要依据。
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意见》要求,从2017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初中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每学期进行记录、审核与公示,并统一导入信息管理平台。学生毕业时,学校要分别对5个方面作出写实性评价,并可以等级呈现,也可以突出学生某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录取依据。
《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市仅以“等级”呈现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由各市确定。
此外,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项目,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等相关特长和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
招录制度指标到校比例增至50%
《意见》完善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要求每所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名额分配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其中,名额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原则上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试点市从2017或2018年、其他市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高中阶段学校名额分配招生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
此外,各市可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高中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自主招生方案。
解读:
历史考试难度或增加
日前,广东省中考改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评价方式、招录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变脸”。这些变化,将对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中学校长、老师进行了解读。
这次改革的重头戏是考试科目构成。据悉,历史目前是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全部是选择题,难度系数不高。改革后,历史将成为新的必考科目,有老师分析,历史考试难度或增大,可能会加设填空题、问答题等。
广州市某名校教学处主任表示,学校、家长、学生会更加重视历史、理化生实验和体育的教学和学习,相关科目的老师对此要有各方面的准备和调整。他指出,历史、地理、生物等,确实应该进入中考,但怎么考既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不因为考试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是教育部门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将不低于50%,这一规定会带来什么影响?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认为,名额分配政策将会让更多的一般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均衡分布,有助于缓解择校热,促进社会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结合专业特点,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担任幼师班班主任期间,开学第一节班会课我就介绍了幼师专业的特点,并现身说法,表明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觉得很光荣,努力强化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和自豪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同时结合幼师学生善于表现的特点,以自荐为依据组建班级领导班子,新上任的班干部向全班发表“就职演说”,每学期定期轮换班干部,全班同学对任职干部评议打分。接着班级举行了《向人才交流中心推荐我》的主题班会,让大家互相了解,挖掘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宝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上进心。我又结合文化课教学,布置学生写了《我爱幼师》《假如我是幼师班班主任》的作文,使每个人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专业荣誉感,努力培养自强、自立的班级意识。
二、抓住关键时期,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波动最大有两个时期,即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和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期。我们把这两个学期视为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重点的思想教育。新生入学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有:(1)抓职业情感方面的教育,稳定新生情绪,开好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上好第一堂课,并由学校领导出面作职业教育知识讲座,让新生更多地了解职业教育,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2)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职业教育,以争取社会的精神援助;(3)介绍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先进事迹,展示历届毕业生光荣榜,引导新生见贤思齐;(4)出示历届毕业生安置情况明细表,给新生吃定心丸。临近毕业的主要工作是:借助工人师傅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实习学生进行对比教育。我们将由于造成事故以及往届毕业生在实习中发生的问题汇集起来,在班级中开展“不该发生的事情”的讨论,在学校办的刊物上发表意见,谈教训。同时在校刊上开辟“我向师傅学到了什么”专栏,让学生谈实习收获。
三、建立值日班长制
2018年宁夏成人高考评卷和成绩查询时间11月下旬
届时考生可登录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nxjyks.cn)查询本次考试成绩。
2018年宁夏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网上评卷工作由宁夏教育考试院组织进行。
注意:考生成绩通知本人,不向社会公布,不对考生查卷。
2018年宁夏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网址:nxks.nx.edu.cn/adult/Regist.do
录取
2018年宁夏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由宁夏教育考试院统一负责组织实施。
(一)录取原则
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须坚持按需培养、德智体全面衡量、确保质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学校负责、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即在符合报名条件、考试成绩达到投档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和录取的专业,同时负责处理本校录取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宁夏教育考试院在录取时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对招生学校录取名单进行审核,对其录取工作予以监督,对不符合招生政策的情况予以纠正。
(二)录取分数线的确定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统一考试的科目划定。宁夏教育考试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精神和成人招生计划编制改革后的招生计划和考生的考试情况提出我区成人高校最低控制分数线方案,由自治区教育厅审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后执行。
(三)录取工作要求和时间
1.我区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各招生院校、函授站(点)录取工作一律在本学校或本单位网上进行;录取期间,各招生院校、函授站(点)可向录取点派驻联络员,办理相关事宜。
2.成人高校招生计划调整工作在录取前进行。考试成绩统计结束后,宁夏教育考试院向各招生院校通知上线生源情况。上线生源数大于原招生计划数的院校应尽早向计划管理部门申请调整招生计划,所有成人高校必须统一在教育部的“生源与计划系统”网上进行招生计划的调整。
因考生较少及学校招生计划不足开班名额而调整专业的上线考生,由招生院校征求考生本人意见,经考生本人书面同意后可调整到同类别中其它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录取。
3.依据学校上线人数和招生计划,将考生档案按考生第一志愿一次性投放给招生学校,由招生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审查并提交录取新生名单,由宁夏教育考试院审批通过;招生学校按审批后的录取名单签发录取通知书。
4.为确保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成人招生院校、函授站(点)要及时与宁夏教育考试院联系,查询本校生源情况,调整录取计划,制定录取方案;录取工作开始后,及时下载考生投档信息,按时上传录取信息。
5.录取工作将于12月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018年宁夏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实行集中录取的办法进行。
6.考生可于2019年1月下旬登录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nxjyks.cn)查询本人录取情况。
(四)免试及照顾录取政策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经本人申请并出具相关证书或证明,本人所在单位和招生学校签署意见,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审核,报宁夏教育考试院备案,并在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后,可免试录取入学。
2.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八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上述运动员经本人申请并出具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的《优秀运动员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等学校学习推荐表》(国家体育总局监制),招生学校签署意见,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审核,报宁夏教育考试院备案,并在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后,可免试录取入学。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的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士兵退役证或相关项目考核合格证,可向招收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的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由招生院校进行资格审查并签署意见,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审核,报宁夏教育考试院审查备案,并在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后,可免试录取入学。
4.运动健将和武术项目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须经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并出具运动成绩证明),可增加50分投档(一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为30分),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1)获得地级以上(含地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省(区、市)厅、局系统,国家特大型企业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及科技进步(成果)奖获得者;
(2)获得省级工、青、妇等组织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新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称号者;
(3)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上者;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
(5)烈士子女、烈士配偶;
(6)少数民族考生、国防科技工业三线企业单位(地处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除外)获得企业表彰的先进生产(工作)者;
(7)年满25周岁以上人员(1993年1月1日前出生)。
6.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1)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凭省级民政部门颁发的《自谋职业证》);
(2)具有残疾人证明证书的考生。
符合4、5、6条照顾政策的考生(除少数民族考生和年满25周岁考生)必须于报名时交验和提交相应的原始证件与复印件。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对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并将审核后的考生(除少数民族考生和年满25周岁考生)名册与有关证件复印件上报宁夏教育考试院,以便提供享受照顾政策的依据
符合以上两项照顾政策的考生,其照顾分数不得累计,取一项加分作为附加分。
答:2010年,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的行为。但一些地方治理目标不明确,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对择校乱收费问题的反映依然强烈。为此,今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共同印发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今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教育部治理办又下发了《关于2012年上半年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总结了前期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这些文件和规定主要提及了通过办升学培训班的方式招生和收费、跨区域招生和收费、通过考试方式招生和收费、通过招收特长生的方式收费、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和收费等多项择校乱收费行为。
问:在治理跨区域招生收费问题上,政策上都有哪些规定?
答:《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城乡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秩序,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加强学籍管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学区内学生的比例不得低于当年招生人数的90%。
《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明确提出,要制止跨区域招生和收费的行为,各地要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学校分布的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并根据学校的招生规模、生源数量等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就近入学的新生占绝大多数。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制订专项计划,3年内减少到10%以下;低于10%的要努力继续减少。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现在已经高于30%的要巩固成果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在此过程中不得以跨区域为名收取学生择校费。
问:对于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的行为,各文件提出了怎样的治理要求?
答: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是一种变相的乱收费行为。《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各地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免收学杂费和借读费,严禁捐资助学与录取工作相挂钩,严禁向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任何费用。
《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第五条提出:要制止通过任何考试方式招生和收费的行为。小学生入学和小学升入初中的招生工作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义务学校要在教育部门指定的招生网上进行招生工作,禁止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坚决禁止要求家长到学校或到学校指定的单位缴纳各种名目的择校费的行为。
问:除了一些硬性规定外,还有哪些举措有助于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行为?